📖 ZKIZ Archives


立白掌門巨資投建共享醫院 盈利模式待探索

“美國、日本等國家的Medical Mall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國內剛剛起步,對我們來說,現在最具有挑戰的是,中國還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出現。”立白集團董事長、廣州國際醫藥港董事長陳凱旋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去年9月,國內首家醫療商場杭州江幹全程醫療國際Medical Mall(下稱“全程醫療”)拿到“準生證”並開門營業。隨後,多地開始跟進。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正在籌建的Medical Mall項目數量至少達到5個。在Medical Mall項目建設熱潮下,實質面對的挑戰並不少。

所謂Medical Mall,簡單言之,就是共享醫院,由多個醫療機構“拼”起來的醫院,該模式推崇“共享”的概念,可以為入駐其中的醫療機構提供檢驗、病理、超聲、醫學影像、醫技科室及藥房、手術室等共享服務。

陳凱旋是最新的入局者,他所掌舵的廣州國際醫藥港,近日宣布與跨國醫療英慈醫療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合作推出Medical Mall,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首期投資約5億元,經營規模約3萬平方米,目標對準粵港澳大灣區,希望可以在灣區內提供“一站式”的醫療服務。

“Medical Mall在國外的發展,是比較成功的模式。我們希望能夠探索出一種創新的模式。” 陳凱旋說。

除了廣州國際醫藥港這樣的民營資本,部分地方政府也投身於Medical Mall。

“我並不認為Medical Mall可以拔高到是一種促進醫療體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它無非還是一種商業模式。由於互聯網經濟的興起,實體的商業經營受到很大挑戰,通過與醫療結合的方式,來盤活這些實體資源,未嘗不可。一方面,可以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可以給醫生集團提供一個經營的場所,醫生集團走的是一種輕資產商業模式,它自己沒辦法去自建藥房、醫學影像等設施,但通過Medical Mall的模式,可以實現拎包入駐。”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交通大學國家健康產業研究院發展評估研究院院長閆東方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Medical Mall項目到底如何盈利呢?對於所有的入局者而言,這現在依然是摸著石頭過河。以全程醫療為例,它是以租賃的形式,將部分空間租給品牌連鎖醫療機構。入駐醫療機構可以共享全程醫療的手術室、醫技科室、藥房等資源,並按照相應規定,繳納費用。

這樣一種租賃方式,業內也不乏爭議。閆東方認為,其實業內一直在探討Medical Mall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到底應如何把握、到底能不能實現盈利。“尤其在大城市,在醫療服務資源並不緊缺的背景下,它到底可以帶給老百姓哪些方便? Medical Mall的投資人通過租賃的模式將場所租給了醫療服務集團,相當於將風險轉移到後者身上。對於承租方而言,租金成本不可小覷。承租方在這里運營,到底能不能賺錢,這需要深思。在我看來,引進Medical Mall的,應該還是有社會影響力的專家、醫療服務品牌,這樣做,才有可能保證盈利的可能。”

“整個Medical Mall的模式還在探索中,投資方需要做好虧損準備。” 閆東方說。

此前,有觀點認為,由於醫保體系尚未打通,大部分醫療分享活動尚未納入社會基本醫療保險體系,因此難以解決看病貴的問題,這是制約Medical Mall發展的一種因素。相比而言,目前的Medical Mall項目,還是更青睞發展中高端醫療服務。如上述的廣州國際醫藥港Medical Mall項目,以輕醫療為主,會考慮設計醫美、口腔、兒科、產科、月子中心等項目。這樣做,一來與傳統的醫療機構形成差異化補充;二來並不會牽涉到醫保支付的難題,後者畢竟保障的是基本醫療服務項目。

“它並不像傳統的醫院,只是一個局限於治療疾病的場所,從概念上,Medical Mall應該說是不同業態的集合,即健康與零售業的有機結合,它主打的還是以中高端醫療為主。”作為廣州國際醫藥港的合作方,英慈醫療業務發展副總監周徹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Medical Mall是一種舶來品,最早見於美國,之後,有日本、迪拜、新加坡等國家在推廣該模式。Medical Mall到底是否適合在中國大躍進推廣?

周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各國的社會制度、醫療體系不一樣,不同背景下產生的Medical Mall業態,中國只能作參考,但無法照搬。美國是一個以商業保險、私立的非營利機構為主導的醫療體系,由於醫療費用支付昂貴以及醫療服務的不可及時性等催生了Medical Mall的出現,而中國的醫療體系則以普通的公立醫院為主導,Medical Mall的出現,則適逢國家鼓勵醫療資源共享相關政策出現。“站在我們的角度上講,Medical Mall並不適合在全國遍地開花,還是應該結合本地的情況去發展相應的醫療服務。”周徹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520

鎖定8,627學校投放巨資培訓建場地中國足球改革 被嘲如大躍進

1 : GS(14)@2015-09-23 02:08:30

■習近平足球夢的其中一環,是要從中小學開始培訓。



懷着中國足球夢的習近平上任後力促足球大改革,教育部昨公佈2015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及試點縣(區)名單,8,000多間中小學校入選,預計投放大量經費在中小學生的足球培訓、場地建設等。內地網民批評:「這不是在搞足球大躍進嗎?」有國情專家擔心,將來出現上行下效,部門針對領導人喜好來推動政策。



■溪連小學被評為其中一間足球特色學校。


曾說「佈局兩萬所足球特色校」的教育部,昨公佈今年的足球特色中小學校名單,包括8,627間中小學校,指入選的特色學校需增強榮譽感、使命感及責任感,按國家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要求,深化教學訓練改革;又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特色足球學校及試點縣區建設,納入當地發展計劃,需在教育、訓練、師資及場地建設等加強支援。教育部又指會加強質量監測,學校要開發校園足球平台,公開校園足球發展,報道足球活動。教育部稱明年下半年會檢查特色學校,不合格將被責令改善,否則取消命名並予通報。


■習近平喜愛足球,2012年訪問愛爾蘭時曾在球場騷腳法。

憂政策跟隨領導人喜好

教育部表示,各地需按規定製作標識與牌匾,結合相關活動為特色學校授牌宣傳。最後更加上一句:「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及時將工作進展情況和發現的有關問題報告。」名單一出,大批網民立即批評,形容這是足球版的「大躍進」,又留言「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諷刺習近平「上有所好」,教育部立即逢迎。中國國情專家胡星斗指,將來可能出現上行下效,「領導人喜歡甚麼,大家都一窩蜂去做。」但他指中國足球事業現行的以國家利益為最高目標的「舉國體制」,令運動缺乏競爭難以進步,的確需要改革,「足球需要真正的競爭,需要從兒童、青少年培養」。但他認為教育部這次名單並不對症下藥,「恐怕(特色學校名單)是改革的一個細則末節,靠這種學校恐怕很難起到作用。」胡認為中國足球運動應改為市場化才能改進,他希望教育部能透過這次的行政手段,達到中國足球市場化,但他擔心過程艱難漫長︰「掌握權利以後都不願放棄,往往伴隨很多利益,故出現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情況。」中共在1958年至1960年掀起的「大躍進」運動,提出「超英趕美」等口號,最終釀成全國大饑荒的悲劇。《蘋果》記者



網民有話說

‧支持,提高足球人口基數‧下屆領導人要是喜歡舉重怎麼辦?‧羽毛球、籃球、網球、乒乓球表示不服‧還有很多學校的整個面積,都沒有一個足球場大。可悲!‧這跟宋朝皇帝喜歡蹴鞠一樣,歷史總是相似的‧奴性十足的教育部‧這整成了一場政治運動‧上面放個屁,下面唱台戲‧很有必要,支持!‧皇上開心就好資料來源: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2/193047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4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