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套利交易來勢洶洶 人民幣將成下一個目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655

近期,港元、韓元等升值,套利交易盛行,市場不禁要問:人民幣會否成為下一個目標? 為打壓異常強勢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手幹預外匯市場。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香港金管局周二和周三接連買入12億美元以遏制港元升值。港元采取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香港金管局允許港元兌美元匯率維持在7.75至7.85之間。港元近日持續在交易區間頂部高位徘徊,並一度觸及7.75。 按照香港金管局的解釋,這反映出“不斷增長的企業需求”。企業兼並與收購交易、分配股息等活動都將刺激對港元需求增加。 實際上,不僅港元在升值,其他地區匯率也在明顯上揚。新臺幣漲1.5%,菲律賓比索漲3%,馬來西亞令吉特漲2%。韓元兌美元匯率二季度上漲近5%。昨日,韓元兌美元上漲至1009.2,為六年新高,這甚至引發韓國央行和財政部罕見地特意針對韓元上漲發出警告,稱其對韓元單邊上揚表示擔憂,將會對異常交易進行監控。 那麽,人民幣套利是否有空間呢? 英國《金融時報》7月1日文章稱,人民幣貶值可能是暫時的。當前,中國的利率高於其他主要國家的水平,且與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美聯儲相比,中國的貨幣政策依然穩健。從進口能源和對外投資需求角度看,人民幣升值能夠幫助中國更好地完成經濟發展目標。 今年上半年的低波動性非常適合套利交易,這也刺激了外匯等全球主要金融資產價格幾乎全線上漲:若資產本身的價格波動風險減弱,套利就變得更安全,投資者敢於放大杠桿追逐利差和高風險產品。且套利交易與低波動性還互相促進:因投資者的蜂擁而至將導致資產價格曲線更加平滑,套利交易將推動波動性進一步走低。 全球的寬松政策在改變資金循環的傳統邏輯,因為"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環境,使得大量低廉資金可助投資者快速蕩平大類資產收益偏差和彌合預期價格分歧,使套利交易大行其道。 巴克萊就認為,歐洲央行壓低利率進一步鞏固了全球性貨幣寬松的環境,刺激了套利交易。匯市波動性繼續下降依然將延續一段時間。德意誌銀行經濟學家Jim Reid也表示,套利交易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忽略基本面,“這個泡沫還有進一步膨脹的空間”。 也有業內人士對當前環境下人民幣套利提出不同觀點。路透社曾在6月援引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支付部負責人關濤觀點稱:“在(人民幣)雙邊波動的同時,市場相信人民幣匯率已經基本達到較為平衡和合理的水平,這將限制無風險套利行為。” 他還表示,中國將放緩增加外匯儲備,尋求降低貿易失衡水平,抑制熱錢流入。路透社文章稱,外匯交易員們表示,央行早前已經對外匯市場實施了幹預措施主導人民幣貶值,以遏制投機者單邊押註人民幣升值。 就在上周,央行還表示,在小額外幣存款利率上限試點擴大至上海全市之後,將密切監控市場以防止套利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70

德拉吉:新一輪TLTRO將消除銀行套利空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738

由於歐洲央行(ECB)此前表示將在9月和12月討論啟動4年期規模至多為1萬億歐元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市場普遍預計歐洲央行將在9月份采取行動,彭博的調查數據顯示新一輪TLTRO貸款規模料將達到7000億歐元。 周二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表示新一輪的LTRO貸款更有針對性,銀行使用LTRO貸款購買政府債券進行套利的便捷性被大大降低了,由於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的國債收益率近期均降至最低,這使得銀行借入低息LTRO貸款轉而投降邊緣國家國債的盈利空間大幅縮減。 銀行獲得新一輪LTRO貸款可以一直持有到2018年,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將這些貸款用於發放給企業和家庭,否則將必須在2016年之前償清貸款。德拉吉對此表示道:“如果銀行不將這些資金借給非金融機構,那麽我們將迫使他們提前償還這些貸款。”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表示TLTRO的作用在於解決了銀行過度債券市場直融的問題,使得銀行出借資金的動力大為加強,最終將流動性傳導至企業和家庭用於購買其它類資產。 當前歐元區經濟複蘇尚顯脆弱,通脹水平依舊較低,提供新一輪低息貸款將有助於提振就業和通脹,既能滿足實體經濟對信貸的需求,也能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 而此前2011年發放的1萬億歐元3年期LTRO貸款則大部分被銀行用於購買歐元區國債,雖然從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國債收益率瘋狂上漲的態勢,延緩了危機的蔓延,但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歐元區經濟衰退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497

套利經驗分享:不求最賺但求不虧 股民老K

來源: http://xueqiu.com/1446242957/30735141

好久沒寫文章了,把這半年多來積累的一些對沖套利經驗記錄一下吧。

1. 對沖套利類投資,按風險端考慮有本金不會虧(或微利)、有限小幅虧損、有限大幅虧損、無限虧損幾種,按收益端考慮有有限小幅收益、有限大幅收益、無限收益。兩兩組合就是各種對沖套利的風險收益特征。

2. 依照我的經驗,就短期套利而言,無限收益其實是有限收益,因為事先一般會計劃好目標價位,超出目標價位的其實已經不屬於套利實踐範疇,只剩投機或再研究的價值。這個,格雷厄姆在書中也指出過。

3. 依照我的經驗,本金不會虧(或微利)+ 有限小幅收益,以及本金不會虧(或微利)+ 有限大幅收益(無限收益),是最值得投資的,因為可以重倉。其收益曲線模型是這樣的: __/ ̄ 或 __/  ,後者類似可轉債的收益曲線模型。不過因為套利的底就時間來說是短期的,可轉債的底是長期的,所以如果能反複成功套利的話,收益率疊加會非常可觀。

4. 舉例:前段時間博匯轉債105-106元附近就是比較好的這類機會,而負溢價較大可覆蓋成本的關聯對沖也是這種機會(不過收益更小)、有對沖手段的分級基金合並套利也是。而像大連重工屬於有限大幅虧損 + 有限大幅盈利的風險套利,可以有限倉位參與。南國置業要約收購屬於有限大幅虧損 + 有限小幅盈利的風險套利,不值得參與。小天鵝要約收購屬於有限小幅虧損 + 有限小幅盈利的風險套利,可以小倉位參與,最後的幾天如果差價大一點,可以大倉位參與(因為幾乎可以斷定會全額收購)。而分級基金分拆套利不算什麽套利,基本上是博弈、投機。

5. 別看第3條提到的這些值得參與的套利,好像沒什麽吸引力。如果機會反複出現,疊加起來收益率非常可觀,股票每次漲了有回撤,要熬時間,而套利一次一次沒有回撤,半年多來的經驗,使我明顯感受到了其中的差別,也正是複利的秘密所在——負複利對成績影響非常大;記住不虧損,不虧損,堅持,你就成功了。雖然芒格說風險就兩種:永久性本金損失的風險和回報不足的風險,但如果堅持只冒回報不足的風險去博取有限或無限收益,10個平庸的,加5個驚喜的,就會創造出世界第八奇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89

滬港通測試今日開啟:機構給出三大套利策略

來源: http://xueqiu.com/3951307517/30743577

滬港通進入全力沖刺階段。上交所計劃於8月11日至9月30日期間持續開展滬港通測試,並將分為三大階段——全天候測試、接入測試和全網測試。滬港兩地的全網測試將保持同步,時間敲定在8月30日和9月13日。目前,已有不少機構給出滬港通套利的三大策略。

滬港通測試今日開啟

上交所在8月5日向各家證券公司下發了《關於開展港股通技術系統測試的通知》。通知顯示,“港股通”測試計劃於8月11日至9月30日期間持續開展,並將分為三大階段,全天候測試、接入測試和全網測試。

據悉,8月11日至9月底為全天候測試開放時間,測試內容為“港股通”業務的全部流程。只有順利完成全天候測試的券商才能申請參與全網測試。

全網測試是“滬港通”業務啟動的關鍵一步。該輪測試將分為兩個階段。其中,8月30日至31日為港股通的全市場功能測試,主要測試內容為港股通的交易申報、成交返回、行情、過戶等即相應的登記結算業務。9月13日,上交所將另行組織“港股通”的全市場性能及切換測試,主要測試檢驗港股通技術系統的壓力、容量及穩定性。

上交所表示,此次測試的目的是檢驗各方技術系統對“港股通”的準備情況和可用性。目前來看,兩個交易所測試時間、測試方案及內容大體一致,這也意味著8月底內地和香港券商將同時進行“滬港通”演練。

據記者了解到,滬港兩地的全網測試將保持同步(香港稱為“市場演習”)。港交所公布的執行時間表顯示,將於8月23日進行連接測試,8月30進行市場演習一,模擬正常交易與交收及結算活動,9月13日進行第二次市場演習即危機應變演習,如有需要,將於9月下旬進行第三次市場演習。

最快10月13日開閘

全網測試就是通關測試,全網測試通關意味著滬港通技術層面基本就緒。從目前滬港通總體進度安排看,滬港通最快在10月13日開閘。

“滬港通的準備工作,港交所要到10月才能百分之百完成,至於正式開閘時間不便透露,但將定在國慶假期之後,會是個星期一,但這事最終由監管機構公布,他們會在開閘前至少兩星期向市場宣布這個日期,讓各方有準備。”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說。按照李小加給出的條件,國慶假期之後一共有三個星期一,分別是10月13日、10月20日和10月27日,如無意外,滬港通最快將於10月13日正式開閘。李小加表示,滬港通是長期的制度安排,並不是短期產品,“是頭班車而不是末班車”。他預計未來相關制度會不斷升級改進,把現有的制約條件去除進行擴容,發展也會越來越廣,最終會對市場全部開放。$香港交易所(00388)$

中國證監會上周五亦稱,滬港通目前正在積極的推進過程中。據悉,已有約60家券商遞交了滬港通全網測試的申請。究竟哪些券商有望率先開展這一業務?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有30家券商成為上交所的先鋒會員,在滬港通業務籌備過程中搶占先機,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券商將是最終獲得試點資格的券商,開展滬港通業務的入圍門檻不高。“只有通過了全網測試的券商,才能成為滬港通首批會員。”一位券商人士說道。

三大套利策略可選

值得關註的是,目前市場已開始研究相關套利模式,已有不少機構給出滬港通三大套利策略選擇。

第一,申銀萬國認為,投資者可以利用A-H價差套利,對沖行業風險。例如當前可以通過對A股折價較多的股票買入,賣出H股相應標的,規避行業風險,反之亦然。但A股的缺陷在於融券遠遠難於港股。

第二,利用交易時間差異套利,應先弄清滬港通交易時間。滬港通交易時段中,9:00至9:30為開市前時段,9:30至12:00為上午持續交易時段、13:00至16:00為下午持續交易時段。分析人士認為,利用A股最後十幾分鐘的異動較大的股票所反映出來的“增量信號”在港股接下來的1個小時進行集中反映,A股也能通過港股的反映對第二天開盤的情況進行預測,尋找套利機會。

第三,H股沒有漲跌停板,A股有嚴格的漲跌停板;H股為T+0,A股為T+1。這些制度差異對於兩市的單個投資者而言,可能存在更多的套利空間,也可能加快A股部分市值較大股票的T+0制度的進程。分析人士表示,當同一個公司出現A股漲停,H股由於不存在漲跌停板,能夠更有效反映市場短期的情緒變化,對於A股後面幾天的操作會有一定指導意義,但要謹防市場操縱者的博弈行為。

除雙方因節假日安排、每日交易時間安排造成的交易時間差異外,投資者還必須關註“共同交易日且能夠滿足結算安排”概念。所謂“共同交易日”,舉例來說,投資者可能會發現,當香港市場因聖誕節休市時,滬港通無法交易;當內地休假滬市休市,而香港市場照常開市時,滬港通同樣是無法交易的。也就是說,滬港通的交易日必須安排在兩地交易所的“共同交易日”。

掘金兩地估值差

據悉,試點初期,滬股通的股票範圍是上交所上證180指數、上證380指數的成分股,以及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港股通的股票範圍是港交所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和同時在港交所、上交所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

從投資標的數量來看,滬港兩地投資標的共計866家公司,其中金融、能源行業市值占比較大。從標的市值占比來看,如果不考慮A+H的標的話,金融均是占比最大的行業,占據了幾乎市值的半壁江山。

相比之下,滬股通投資標的較港股通占據多數。滬港通實行後,有望使得全球投資者能交易在上交所上市的568只股票。

如何在568只股票中選取投資標的?$中信證券(SH600030)$ 研究員毛長青稱,滬港通背景下應重點關註估值差。他認為,從估值優勢角度看,A股估值優勢主要集中在銀行、汽車、公用事業、交運、食品飲料等行業,且這些權重板塊的A股估值顯著低於H股估值30%-50%。

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看好的滬港通標的包括:A-H折價較大的股票,如$海螺水泥(SH600585)$$寧滬高速(SH600377)$$中國平安(SH601318)$ 等;估值低於港股、全球可比公司,如$保利地產(SH600048)$$青島海爾(SH600690)$$伊利股份(SH600887)$ 等。

(投資快報)


[心心]現在開戶可享90天港股免傭:http://www.futu5.com/reg?channel=102&subchannel=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57

人民幣——亞洲最佳套利貨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82

一項用以衡量人民幣風險和回報的指標夏普比率顯示,人民幣是亞洲最有吸引力的套利交易貨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夏普比率為8.6%,在新興市場貨幣中僅次於夏普比率為25%的阿根廷比索。泰銖夏普比率為3.9%,而印度盧比則僅為0.1%。夏普比率體現的是經調整後的回報率。

人民幣魅力增加,促進了點心債券的需求。英國富時集團和中國銀行數據顯示,在香港發售的人民幣點心債已連續第21周持續獲利,自3月28日以來,回報率為2.3%。

中銀香港資產管理駐香港固定收益部門負責人Ben Yuen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隨著中國經濟動能提升,人民幣波動性保持低位,人民幣套利交易再度變得具有吸引力。點心債需求增長與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相符。而人民幣近期也的確在上漲。

今日,人民幣兌美元走強,即期匯率早盤升破6.14關口,創下3月13日以來新高,這是人民幣連續第五天上揚。中國央行允許人民幣在央行中間價上下2%的範圍內浮動。人民幣本季度升值0.9%,年初至今累計貶值1.5%。

八個月以來,期權交易商最看好人民幣。近期,因中國央行減少買入美元,人民幣持續升值,市場猜測央行在暗示其將默許人民幣升值。華爾街見聞網站提及,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本月曾表示,央行正在退出常態化外匯幹預。

在此背後,是部分中國經濟數據的出色表現。7月制造業以2012年4月以來的最快速度擴張,而貿易順差則創下歷史記錄新高。決策層也采取了一些所謂“微刺激”措施,比如繼續削減小企業稅收以及定向降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91

解密滬港通套利

2014-08-25  NCW
 
 

 

滬港通最引人關注的是兩邊市場的價差套利以及各種制度套利,由於兩地市場並未完全打通,A/H股的價差將會一直存在◎ 財新特派香港記者 戴甜 王端 記者 林金冰 鄭斐 文這個夏季,基金經理們即使在年假中也不願錯過滬港通的任何風吹草動,小到演習日期的確定,都能引發兩地市場一陣騷動。

8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啓動港股通業務全天候測試,滬深兩市股指當日收盤漲逾1.0%,恒生指數升1.3%。8月30日和31日,滬港通將啓動兩地聯網演習。早前接受培訓的券商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上交所曾口頭傳達,滬港通有望在10月13日正式啓動。

此間,各路資金不斷湧入香港,7月恒生指數累計上升超過6.8%,創近22個月來單月最高升幅。國泰君安國際(01788.HK)主席兼行政總裁閻峰大膽預言,近期聚集香港的資金最終目的地是投資內地市場。

目前,部分投資者傾向認為,滬港通將是 A 股熊市的“終結者”;但較理性的看法認為 A 股轉好仍須由企業盈利周期轉好來根本推動。另外,目前滬港通並不允許做空行為,因此很難做對沖交易,缺少相應套利空間。伴隨滬港通測試先行,市場升溫,各種“看上去很美”的套利遐想也將迎來真槍實戰。

價差套利

“套利機會當然有。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執行官龔方雄向財新記者分析。

一名國際機構投資者向財新記者表示,由於港股投資標的相對較少,受供求關係影響,香港市場往往是“越好越貴” ,質優的大藍籌較其A 股溢價較多。

舉例而言,香港市場的大型煤炭股主要是三只:中國神華(601088.SH/01088.

HK) 、 中 煤 能 源(601898.SH/01898.

HK)和兗州煤業(600188.SH/01171.

HK) 。由於中國神華比其他兩家基本面好,如果機構投資者配置煤炭股,一定首選中國神華,因此中國神華H 股比 A 股溢價不少;而兗州煤業 H 股相對於 A 股就有大幅折價。

在兩地市場上,價差套利交易並非自滬港通始。同時投資兩地市場的基金經理,常會留意A/H股之間的價差。

“我認為,這波內地關注滬港通的套利交易,主要還是內地股市要炒套利概念,其實套利空間相對有限,畢竟市場不是完全開放,頂多是賺個A/H股的價差,但也是有風險的, ”一名不願具名的中資資產管理機構首席投資官向財新記者坦言, “券商鼓吹套利交易,可以增加業務量嘛。 ”目前市場就滬港通的套利主要基於A/H 股價差,直白的表述就是“哪邊便宜買哪邊” ,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策略師蔣有衡向財新記者概括道。蔣有衡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就在資本市場浸淫,在香港可謂前輩級人物。不過在他看來,套利交易並非投資的主流行為。

目前,65% 的 A 股較 H 股仍有溢價,但因市值加權基礎中金融板塊占較大, 故恒生中國A/H股溢價指數(Hang Seng China A/H premium index)目前為 -7.2%,即A股較 H股有折讓。

無法消除的價差

自滬港通4月公佈以來,A/H 股價差已平均收窄了10.5%,目前價差小于10% 的A/H股僅占19%。

“這主要是海外投資者對於滬港通還處於觀望態度,目前他們會對交易的有效性(trading efficiency)保持懷疑。

這當然有出于政策層面的擔心,譬如資金進出的管制,以及滬港通具體操作方面的一些細節。 ”瑞信中國研究部主管陳昌華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

“有些估值差異是沒辦法修復的,即使排除匯率波動,A/H 股股價最終也不一定重合,兩地借貸成本不相同,內地差不多在6% 以上的水平,而香港只需0.5%。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策略師洪灝向財新記者表示。此外,兩地投資者結構以及投資參照系也促使A/ H股兩地始終會存在價差。

一名海外投資人向財新記者舉例說,譬如海螺水泥H股較A股至今還明顯溢價近30%,主要是因為同類優質公司在香港市場較少,外國投資者沒有太多選擇; 但在A股可選擇的標的物更多,且質地較差公司可能有更多題材便於炒作。此外,同一隻 A+H 的股票在兩地的市場權重和流動股份供應量,也不同。

“A/H 股的價差始終會存在。我們現在估計,價差大概可能會回歸到10% 的水平。 ”上述國際機構投資者指出。

洪灝指出,基於兩地交易時間等機制不同的套利也有風險,因為雖對應的是同一公司資產,A/H 股仍是兩個不同標的,且反映同一信息的股價表現不一定相同。 “A/H 股股價的驅動因素完全不同,如果同時看 A 股和 H 股的策略師,精神會分裂的。 ”他開玩笑地說。

“關鍵的是股份不能相互轉換,仍是兩個完全割裂的市場。 ”蔣有衡向財新記者舉例說,如在加拿大創業板和港交所兩地上市的南戈壁(01878.HK)投資者可在加拿大市場買入,在香港賣出同批股份,但滬港通還不能實現。

多層套利空間

除了有限的價差套利,市場有觀點認為 滬港通存在多層套利空間。

廣發證券方面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 指出,港股採用T+0,無漲跌停板,且兩地交易時間及假期不同,致使 A 股、H 股會出現無法重疊交易的情況,再加之滬港通交易額度的限制,導致滿額後某些個股暫時無法交易,投資者相信這會產生套利空間。

廣州證券旗下廣證恒生策略組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分析,這其中包括融資成本的利差套利,如將面向港股投資者的低成本融資,用以償還內地高成本負債 ;股權融資成本的套利,如在低估值市場回購股本,在高估值市場溢價增發;高溢價標的估空套利,如融資融券標的品種中,同類型或同行業的高溢價估值股票的估空套利 ;以及在匯率波動較大時進行交易套利。

市場層面的“套利”之外,另一種遐想是監管套利。內地一名資深券商人士舉例稱,關於兩地市場持有一間上市公司5% 或以上股份需要披露的規定,可能有人就會分散持倉,避免暴露股份持有人。 “這些投資者監管套利行為,會倒逼上交所進行改革,包括A 股的交易機制、信息披露機制和監管策略。這與國際板不同,國際板是想方設法把外面的人和錢圈進來,按照自己的制度管,滬港通則是通過走出去改革自身。 ”“券商會考慮在兩地市場或其中一個開發或使用衍生品工具,也在研判日內交易的套利空間,更好地服務境內外投資者的需求。 ”廣發證券方面陳述。

A股拐點?

自從滬港通公佈後,投資人問得最多的就是對 H 股、A 股的影響。7月以來,外資持續湧港,港元匯率一路走高,香港金融管理局多次入市平抑匯價。

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8月12日與傳媒茶聚時指出,7月至今,金管局已承接超過90億美元沽盤,相當于超過700億港元湧入香港。

港交所(00388.HK)行政總裁李小加在8月6日的中期業績會上不諱言,滬港通即將實施,是近期市場氣氛轉好及資金持續流入香港的重要因素之一。

“港股始終更國際化,A 股又在逐漸開放,現在海外大基金的行為是兩地市場一起做多,因為之前全球配置的基金中,中國一直被低配。 ”蔣有衡向財新記者表示,最重要的是,可能資金會出現相互抵消的效應,但兩邊市場的成交量都會上升,產生雪球效應。

市場數據顯示,自今年4月滬港通計劃公佈後,香港和上海交易所的日交易量已經分別飆升49%和88%。

國際投行摩根士丹利在8月7日最新發佈的報告中指出,滬港通啓動在即,兩地投資者會集中就 A/H 股進行套利,“我們認為隨著‘一個中國’股市的形成,在A股、H股同時上市的84家公司股票估值會持續趨同(convergence) 。 ”“最近的確一些外資基金已經開始準備,都在詢問A股的投資機會。而對於 H 股,其實 H 股小盤股影響最多。

盡管目前投資標的仍是成分股,但未來放開是趨勢,因此小盤股被炒了起來。 ”陳昌華告訴財新記者。

“滬港通開通後,中國 A 股可投資性提高,流動性改善,增加了納入全球指數可能性。這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又會鼓勵全球更多基金湧向A 股。就市場影響力方面,滬港通比QFII影響深遠很多。 ”龔方雄表示。

國際投資者對於滬港通的理解,部分是中國持續改革的信號。就在8月7日,美國大型基金富達國際第四次增持了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 。

“幾乎歷次 A 股大底,都是外國投資者 QFII基金買起的。 ”龔方雄稱。

但廣證恒生策略分析師張廣文判斷,滬港通試點啓航後,短期受益H股居多,中長期受益 A 股居多。他同時認 為,A 股不會就此迎來拐點,因為推動A 股還是需要經濟周期轉好,帶來企業盈利周期的轉好; 從綜合流動性、估值、盈利、風險等各方面來看,A 股現階段也不具備產生拐點的條件。

財新實習記者楊剛對此文亦有貢獻

滬港通的套利機會

技術層面

■ 交易時間差套利

共同交易日機制下的兩地節假日異動套利策略; 交易時間不一致的開市及

收市異動套利策略

■ 交易制度差套利

港股T+0與A 股T+1之間的異動套利;港股無漲跌停板與A 股漲跌停板之間

的異動套利

■ 行業估值差套利

兩地市場因投資習慣、 流動性等不同,導致同類型行業整體估值出現較大偏差而出現棄高增低的套利策略; 機構組合品種間的行業估值調換策略■ A+H股間的價差套利策略

宏觀層面

■ 融資成本的利差套利

針對港股投資者的低成本融資, 用以

償還內地高成本負債

■股權融資成本的套利

在低估值市場回購股本、 高估值市場

溢價增發等

■ 高溢價標的估空套利

融資融券標的品種中同類型或同行業的高溢價估值股票估空套利■ 當匯率波動較大時進行交易套利■ 未來或將存在衍生品之間的套利資料來源:廣證恒生策略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02

點心債:美元升值套利利器?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33

美聯儲加息前,投資者應該買點心債券。Manulife資產管理公司稱,點心債是從美元升值中獲利的好工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Manulife亞洲固定收益部門董事總經理Endre Pederse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如果任何貨幣能夠在美元升值的環境中跟上美元的腳步,那就是人民幣。而且在香港出售的人民幣計較債券提供良好的收益率,而它們的周期一般較短,這意味著它們對利率的變化不那麽敏感。

花旗集團外匯策略師Steven Englander在一份報告中稱,

市場對中國從制造業轉型為服務業經濟巨頭充滿信心,這提升了市場對中國資產的需求。投資者認為中國政府將繼續致力於提供刺激,已達成今年7.5%的增長目標。

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占到中國GDP 46.6%,高出去年同期1.3%。

據美銀美林數據,美國最大的中國ETF iShares 8月吸引了5.18億美元資金,為2012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流入。

今年,公司點心債回報率為3%,而亞洲的美元計價債券上漲了7.1%,而全球美元公司債今年上漲了6.8%。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資深經濟學家和分析師Dariusz Kowalczyk表示,

我們看好離岸人民幣,認為在強勢美元,美國收益率上升的環境下,離岸人民幣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今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將走強至6.12。目前,人民幣兌美元處在6.14上下。其他亞洲貨幣預計將兌美元下跌。

據預計,明天公布的非農就業報告將顯示美國連續第7個月增加超過20萬個工作崗位。道明證券美國利率和經濟研究部主管Eric Green表示,美聯儲的零利率政策已經不再必要。美聯儲可能在明年9月首次加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41

全球貨幣政策格局初定:歐美背道而馳,套利交易盛世開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54

昨晚德拉吉爆發“小宇宙”,再次掏出了降息和ABS兩大武器,以期對抗低迷的通脹和疲軟的經濟。

這一意外舉措令歐元暴跌,歐洲股市和債券價格大漲。而世界主要經濟體也開始分化成兩大陣營:擴大刺激的歐洲和日本,以及走上複蘇之路後準備收緊政策的美國與英國

這兩大陣營的分裂與日俱增。近日公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美國市場一片欣欣向榮,美股屢創歷史新高,新增非農就業人數連續6個月保持在20萬人以上,出口刷新紀錄,帶動貿易赤字收窄,非制造業指數創下9年新高,汽車銷售創8年新高,通脹接近2%的目標,美國二季度GDP增速高達4.2%,美元持續走強

而歐洲呢?歐洲的通脹水平下滑到了五年的低點0.3%,距離通縮只有一步之遙,德國、法國二季度經濟陷入萎縮或停滯,外圍國家的經濟水平依然沒有起色。

今年6月,歐洲央行出臺了一攬子政策,包括負利率、TLTRO計劃等。昨日,歐洲央行再次降息10個百分點,計劃在10月開始購買ABS,並將QE納入了討論議程。消息公布後,歐元/美元暴跌至1.29,首度突破1.30關口,創下14個月新低。歐洲STOXX600指數大漲1.1%,英國富時100指數漲0.1%,接近30年新高。

歐洲央行的決議將對歐洲其他國家帶來迅速而深刻的連帶效應,周四,丹麥央行(丹麥不屬於歐元區)將一項主要利率下調到負值區間。與此同時,有分析師認為,歐元的下跌也將迫使瑞士央行不得不出手幹預承壓的瑞士法郎對歐元匯率。

此外,歐元走軟還刺激了日元對美元的下跌。日元對美元匯率跌至2008年來的最低水平,市場預期,美國經濟走強將令該國的借貸成本走高,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可能會出臺大規模的寬松政策,這兩國的借貸成本將進一步走低。

瑞穗銀行的首席市場分析師Daisuke Karakama認為,隨著下月美聯儲徹底退出QE,日元將會在下月底測試108關口。

MFI首席經濟學家江勛提到,全球資本市場呈現出從未有過的金融局面,三種融資套利貨幣——美元、日元、歐元趨勢明顯,美元的融資套利份額被歐元擠壓,美元中期升值早已確立。

在這種背景下,做空歐元和日元、做多美元成為眾多分析師推薦的套利的模式。

華爾街見聞昨日曾詳細解讀過花旗的外匯套利報告,其中便提到:

當前,經波動率調整後的美國-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異是2007年以來最高的。日元仍有貶值空間。另外,經波動率調整後的泛美和泛歐國債收益率差正處於15年最高水平。

12

14

底線就是:仍將有驅動美元兌歐元和日元的小規模G3貨幣套利交易存在。這主要是政策依賴,因為進一步的政策變動約有40%-50%將體現在日本和歐元區國債收益率上。但這種交易仍將有吸引力,因為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進一步放松政策的概率看上去越來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99

套利交易的大威脅:飆升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57

新興市場利率普遍比美國高,數以萬億計的美元一度投入新興市場進行套利/利差交易(carry trade)。但美元近來匯率漲勢銳不可擋,新興市場貨幣普跌,分析師警告,套利交易的操作可能因此出現大逆轉,美元一旦大舉撤離,恐怕威脅許多新興國家的經濟。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衡量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表現的摩根大桶EMCI指數,跌落到11年來谷底。似乎有愈來愈多進行套利交易的投資人認為,在利率上的獲利已無法彌補在貨幣市場上的虧損,決定獲利了結出場。一旦這些資金同時大撤退,賣出新興市場資產、買進美元,勢必讓市場更加動蕩。

已經有不少分析師都感受到這種山雨欲來的氣氛。花旗銀行貨幣策略師Luis Costa說,套利交易的策略終究要開始崩解,市場的流動性已經非常氾濫,利率也在谷底非常久,但現在這些都要開始逆轉。

美銀美林策略師David Hauner則預測,市場將經歷一段非常長的修正期,他稱“並不是說套利交易自此就徹底終結了,但很明顯已進入回調期。”

資金撤離新興市場債市的效應,已經清晰可見。摩根大通GBI新興市場貨幣債券指數,上周五已經來到比7月底創的今年高點低了將近6%的水準,平均收益率上升到6.69%,7月時為6.45%。

新興市場貨幣債券的發行量也在減少,很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統計顯示,8月新興市場只發行220億美元的本幣債券,過去這一年平均每個月的發行量為620億美元。

新興市場的套利交易市場規模並不清楚,但綜合多項數據後推估,海外資金約有2萬億美元投入新興市場債市,這已經比印尼和墨西哥的經濟規模加起來還大。

另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資料,新興市場本幣債市的外資持有比率,在2007到2012年間從8%躍增到17%。

馬來西亞政府國債的外資持有比率,已經超過45%,波蘭、匈牙利、墨西哥和印尼則在35%以上。

不少新興國家都是依賴著眼於套利交易而流入的外資,協助融通本國經常帳赤字、籌措基礎建設資金、以及提供企業發展所需現金。對外資依賴愈深的,所受沖擊就可能愈大。

根據花旗的計算,目前運用以色列貨幣謝克爾和捷克貨幣克朗進行套利交易的投資人,可能面臨虧損。

當然並非每個人都那麽悲觀。貝萊德(BlackRock)的基金經理Gerardo Rodriguez就說,新興市場金融狀況緊縮,將測試當地債券這種資產的韌性,“但我們並未見到套利交易的頭寸毫無秩序地撤出。

下圖為彭博貨幣利差交易指數,可以看出該指數在今年年初至8月表現良好,但在9月份出現了明顯下挫,積累回報率回撤了近3%:

外匯套利交易趨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86

華爾街嗜血套利樣本:PIMCO被迫變現 投機者瘋狂蠶食 Miracke

來源: http://xueqiu.com/8150426142/31949066

文 / tree         2014年10月01日 18:53:39
債王格羅斯曾經一手創立的世界最大債基PIMCO正經歷著風雨動蕩。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格羅斯離職僅兩天,PIMCO的資金流失規模達到近100億美元。隨後該公司的旗艦基金還遭到了多家機構的降級。

據Sanford Bernstein公司預計,格羅斯離職後會帶走PIMCO多達30%的資產。

而這些資金正加速湧入競爭對手那里,被華爾街稱為“新債王”的DoubleLine Capital的Jeffrey Gundlach稱,上周五該公司的資金流入規模創下年內最高,數以億計的資金流入該公司。

在離職事件發生前,旗艦基金已經經歷16個月的資金流出。



如果投資者信心崩潰,資金加速流出,PIMCO的根基都將會動搖。

而華爾街的字典里從來沒有“同情”這兩個字,只有弱肉強食和趁火打劫。

微信號走進華爾街(UWS)就認為,這次格羅斯的最牛跳槽事件,讓很多基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大規模套利機會,也使得我們有了一次絕佳的近距離觀察華爾街嗜血套利的機會。

因為在套利交易中,最簡單明了的機會就是知道市場的資金會往哪里走,中國的老鼠倉就是典型的案例,只不過那是非法的。

而合法的機會非常少,第一要是突發事件,第二規模要足夠大,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時刻。

他具體分析如下:

為了滿足這些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以上)的贖回,PIMCO就必須拋售盤子里的債券。如果贖回是暫時的,那麽就只拋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比如美國國債,以避免大規模拋盤帶來的折扣。但是這麽操作的風險在於,大量拋售流動性最好的品種以後,會使得持倉結構變得不合理。如果持續被贖回的話,會使得接下來的拋售的折扣作用反而更大,這個會產生某種惡性循環,越拋折扣越大,贖回也就越厲害,而更多的對沖基金們,或者競爭對手們,會跟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瘋狂蠶食PIMCO倉位里的重倉產品,以及流動極差的結構型衍生產品。

對沖基金或者競爭對手會充分分析PIMCO的倉位(本來就因為是業內老大而倉位極其受到大家的關註),去挖掘PIMCO已經控盤的產品,即市場的需求主要被PIMCO所吸收,PIMCO就是該產品的市場,像某些美國的市政債券。

據說PIMCO最大基金的8%倉位是意大利國債,西班牙與墨西哥國債都很重倉,這些都是對手們餓狼撲食的美餐選擇。另外,據說格佬也很相信中國的債券,但是因為人民幣非自由兌換貨幣,就通過衍生產品來做空中國的CDS(也就是看多中國的主權資信)。這些衍生產品流動性很差的,如果被迫成為拋售的對象,那麽競爭對手可以跟聖誕大甩賣的一樣,開心笑納折扣後的大禮。

當然,很多資金並不想這麽累,直接做空了PIMCO旗下的數個封閉式基金。根據下圖,PIMCO最有名的封閉式基金PIMCO High Income Fund,周五放量大跌後,周一繼續放量跌,就是被嗜血如癮的對沖基金稱火打劫的最好寫照。



而最開心的恐怕要數格羅斯了,因為沒有人像他那樣清楚的知道PIMCO的倉位配置,雖然現在Janus的規模還不及老東家的十分之一,但是集中火力命中要害,獲取巨額收益只是分分鐘的事兒。

目前,根據彭博的報道,PIMCO已經開始進行資產變現:

PIMCO的Total Return ETF周五準備拍賣超過1.7億美元的房利美CMBS(商業抵押擔保證券)。

一位交易員稱,你會優先出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肯定不希望到最後被迫賣掉所有資產,我認為這些資產的銷路會很不錯。

所以,格羅斯前腳剛走,PIMCO就刪除了他在官方賬號的所有twit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