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加拿大明星總理的國際隨堂考

2016-02-01  TWM

加拿大政治新星賈斯汀.杜魯多(Justin Trudeau),去年不但終結保守黨連9年的執政當選總理,同時,他也以媲美明星的高顏值與好身材「揚名國際」。杜魯多是加拿大史上第二年輕的總理,肩上刺有烏鴉刺青,選舉政見包括「大麻合法化」;離經叛道的他要如何統御加拿大?不少人此前抱持著「看笑話」的心態;但日前杜魯多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演說,至少還算中規中矩。

Today, we are gathered here to contemplate whether we are in the early stages of a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Steam power changed the world utterly. And now we may be on the cusp of change equal in magnitude and far swifter in pace. Technology itself will not determine the future we get. Our choices will. Leadership will. I believe in positive, ambitious leadership. I don't believe leaders should prey on the anxiety of the disenfranchised.

今天,我們齊聚一堂深思討論我們是否即將步入第四次工業革命。蒸汽引擎曾經徹底改變世界,我們現在或許正處在改變的開端,而且改變的速度與幅度都較過往劇烈。科技不能決定我們的未來,但我們的選擇、領導者的選擇會決定未來。我相信正面、有企圖心的領導,我不相信利用剝奪權利引發人民焦慮的領導者。

contemplate /ˋkɑntɛm?plet/ (v.) 深思例句:He contemplates every word before speaking.

他說出口前的每個字,都經過仔細思量。

on the cusp of 處在??的開端例句:We are on the cusp of a new social media revolution.

我們正處在新社群媒體革命的開端。

disenfranchise /?dɪsɪnˋfrantʃaɪz/ (v.) 剝奪……的權利例句:Women were disenfranchised from voting in 19th century.

在19世紀,法律剝奪了女性的投票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85

加拿大山火燒出“臨危不懼”的社會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1189.html

麥克默里堡(Fort McMurray)此前出名的不是酒吧,而是各種酒吧鬧事事件。這個位於北美洲寒冷北疆的石油新城聚集著來自加拿大各地的石油工人,他們個個都是一身牛仔打扮的彪形大漢。然而,5月2日開始的一場煉獄般的山火卻燒出了這個城市的社會本性:一個具有臨危不懼能力的文明社會。

傻瓜總是重複自己的教訓,聰明人則從他人經驗中學習。大災來臨,臨危不懼的社會能力是救護神,大災大難當前時,每個地方的應急措施都可以研習加拿大的這一樣本。

5月2號,麥克默里堡遠郊一撮山火演變成火龍,龍舌舔到哪兒,哪兒就瞬間被火海吞噬。大風助虐下,山火躍過一千米寬的阿薩巴斯卡河。幾分鐘內,城市的房屋已經被卷入火風暴。72小時後,一千平方公里,10個曼哈頓大的區域被呼嘯的山火摧毀。逃亡中,碎瓦、火屑不斷砸落在汽車上,嗶嗶作響。逃離的居民們用手機自拍記錄下這一切,包括人們驚恐萬狀的神情。

這場由山火引發的火風暴席卷了麥克默里堡整個城市。警報拉響,30分鐘內,8.8萬人被迫撤離。災難制造了毀滅也見證了奇跡:唯一能逃生的63號高速公路上,8.8萬居民驚恐卻有序地向南北方向疏散。網傳的自拍畫面中,逃出火海的汽車因堵車慢行7小時,許多車耗盡汽油而拋錨,但沒有一輛車爭搶行駛在輔道上。得益於自發的秩序,8.8萬人安全逃離這場突如其來的火風暴,除了一起交通事故造成二人死亡。逃離到周邊城鎮的市民也迅速安頓下來。

應對一場突發災害的反應,凸顯出一個社會臨危不懼的組織能力。一般來說,難民難講公德,特別是在生死攸關的場景之下,但少數人堅定勇敢的標桿行動卻能影響大眾。逃亡中曾發生多輛汽車欲強行突破警察的封鎖線,冒險抄小路。現場只有八名維持秩序的警察面對一萬名逃生的居民,但強行抄小路的車隊沒有得逞,不是因為警力強大,而是人群中少數“耿直哥”自發出列,幫助警察維持秩序。危難情形下,少數人為公眾利益的聯合行動能夠引發共鳴和共振,他們的意誌和行動成為秩序形成的風向標。

在《集體行動的邏輯》(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一書中,奧森(Mancur Olson)指出,如果等待集體形成統一意見再行事,一切將付諸流水。但若少數人組織起來,主動行動,他們能引發集體跟隨行為。上世紀中國小崗村人分田承包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災難情境下,少數主動行為者的自我組織活動很可能解救大眾於生死之間。但上述可實現的前提條件是:一個文明的社會平時就允許和鼓勵這樣的自發善行,使之成為一種制度習性。如果平時把“逆經叛道”的少數人都剪滅了,災害時必然群羊無首。

截至當地時間2016年5月7日,這場森林大火面積已擴大至1010平方公里,近10萬人被迫疏散撤離。逃離現場不易,迅速安頓近10萬人更難。如果全部依靠政府,那絕對做不到。這時,一個多元化社會的力量就顯現出來。逃到省府愛民頓(Edmonton)的2萬多人發現,當地有名的餐館都開門迎客,憑災區身份證明,就可以免費用餐;沿途修車胎的鋪子、寵物店和藥店也提供“同情關心”價格的服務;Airbnb民宿網站為災民取消服務收費;加拿大紅十字會開發手機短信捐款第一天,10萬人發來短信,且數量每天遞增;教會和其他慈善機構各自組織安頓災民的行動。甚至因為當地的誌願者組織報名人數太多,只能按先來後到的順序接受誌願申請。

大災突降,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能夠承擔全部的救援任務。因此,多元化的非政府組織就成為不可缺少的互補。災民的想法和行為多種多樣,民間組織五花八門,它們剛好完美地匹配。多元多樣的民間組織活動也帶來彌漫整個社會的關愛情調,它對災民心理療傷止痛的作用也是政府機構無法比擬的。民間組織參與所產生的情感力量和情緒資源是社會臨危不懼能力的營養液,認可並鼓勵它們不可替代的功效,政府組織才能專註於自己擅長的領導角色。

政治學家威爾遜(James Q. Wilson)曾詳細說明人在物質獲取之外的另外兩個動機:社會歸屬和追求意義。多元化的民間組織允許社會人追求各種各樣的歸屬感和意義感,民間組織的多樣性和活躍程度也是衡量一個社會生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們越多、越廣泛,災時成員互救能力越高,社會就越能做到臨危不懼。

那麽災難來臨,政府該做什麽?首先,做坦誠的溝通。艾伯塔省長在新聞發布會上坦言,除非老天降雨,人為控制火勢難以立即做到。其次,對優先任務排序:省政府優先處理人身安全、食物衣物和暫住地的要求,其他排後。政府向每個災民發放臨時紓解款,不問收入情況。再次,有序向全省疏散災民,防止次生災害。從5月6日開始,在警車和直升機的護送下,每隊50輛汽車,災民分批向南部疏散。政府還要做的是不幹擾前線救災。加拿大總理表示,他一定要等省政府緊急事項完成之後再去探望,以免幹擾前線工作。

大學者牟宗三曾解釋“政道”和“治道”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政道事關價值觀和憲法原則;治道涉及公共行政的方法和過程。政道要既長且久,不動搖;治道可以與時俱進,與事皆行。加拿大總理謹守地方自治的憲法政道;地方救災中,省長為元帥,總理做後盾,在“政”與“治”中平衡,方可推動社會臨危不懼。

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質疑,預警時間如此短促,政府的責任何在?但在此之後,卻沒有看到一篇媒體問責的報道。並非當地媒體失職,而是他們知道,事後一定會有一個調查組,做全面責任分析。這早就是制度的必選動作,就像演出,問責這一幕,它很重要卻不緊急,但它也一定會上演。有這樣的制度習慣,記者才會先問後寫,相信制度化的問責,災民便能從容配合政府行動;同理,可靠的問責制度,可以免去緊急狀況下多余的辯解環節,相關部門也可以全心投入救災。

臨危不懼的社會能力不是口號喊出來的,而是平時培養出來的文明習慣和完善制度。允許少數人的主動行動、多元化的民間組織、保持進退有序的政治行為、可靠的問責制度,這四項文明的修煉,能救民於危難。

(作者為加拿大萊橋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複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特聘教授,他最近致力於研究創新領導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37

美國置業 加拿大華人出手最闊綽

中國人海外買房正不斷升溫。在中國人海外買房目的地中,美國一直最受青睞。早在2015年,中國人就已經取代加拿大人成為美國房產的頭號買家。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報告稱,截至2015年3月的前12個月里,中國買家購買了共計286億美元的房產,遠高於加拿大的112億美元。

今年5月亞洲協會和羅森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在美國房地產的投資報告》預計,2016年~2020年,中國在美國商業地產和住宅上的直接投資(不包括未來新建項目)將累計達到至少2180億美元(約1.4萬億元)。

該報告還稱,2010年~2015年間,不包括機構和信托在內,中國投資者在美國購買房產(包括商業房產和住宅)的支出高達1100億美元。其中,中國投資者在美國的住宅上(包括托管公寓、自住和投資)累計花費了至少930億美元,並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

居外網數據顯示,2016年1月~5月,美國房源詢盤總量中,來自北京的買家數量最高,占20.9%,其次是廣東買家,占13.8%,第三是上海買家,占13.5%。排名第四的是江蘇(6.9%),浙江排在江蘇之後,占5.3%。

根據2016年1~5月所有在居外網搜索、查詢美國房產的數據分析,65.9%的購房者咨詢的是50萬美元(約330萬元)以下的房產,其中49.6%的購房者咨詢的是30萬美元(約198萬元)以下的房產。

今年最關註的在美國置業的人群地域來源,以及願意支付金額開始出現變化。

河北、河南排名與詢盤價都呈上升趨勢。河北甚至成為了最願意在美國房產上花錢的省份,是北京和上海的兩倍;而山東與浙江詢盤價出現了上升。

在美國買房出手最闊的並非來自中國內地的華人,而是北美的華人。

居外網2015年的數據顯示,加拿大華人的購房均價高達250萬美元,中國內地買家則為116萬美元,前者比後者高出116%;另外,美籍華人的購房均價為150萬美元,比中國內地買家高出30%;而澳大利亞華人(150萬美元)和委內瑞拉華人(120萬美元)的購房均價也同比高於中國內地買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77

5G競爭又添新成員 諾基亞已完成加拿大首次5G測試

據外媒報道,諾基亞近期與加拿大運營商加拿大貝爾合作,完成了加拿大的首次5G技術測試。此次測試利用了73GHz頻段,而數據傳輸速率達到加拿大4G網絡的6倍。

上述兩家公司預計,在未來5至7年內,5G技術將得到廣泛運用,提供比目前的4G網絡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以滿足移動用戶播放視頻音樂的要求;它還將提供產能,以更快的網絡速率幫助近期物聯網和互聯汽車的發展。

“第一次5G試驗的成功意味著我們已做好準備,來引領下一代移動技術的方式,”加拿大貝爾的首席技術官和執行副總裁斯蒂芬·豪說,“貝爾與諾基亞和其他合作夥伴將進行密切合作,在北美和全球創建網絡、設備和應用生態系統,確保加拿大人可以在全球充分利用5G。”

貝爾成立於1880年,是加拿大最大的通信公司,為消費者和商業客戶提供領先的無線、電視、互聯網、家庭電話等一系列的通信服務。貝爾媒體是加拿大首屈一指的多媒體公司,主要業務在電視、廣播、數字家庭媒體的。

而在5G發展方面,中國也在奮力追趕,希望奪得主導權。據了解,大唐電信已經完成北京市“5G無線傳輸與網絡關鍵技術研究”相關成果,發布了綜合驗證平臺及大規模天線等。而華為聯手沃達豐在英國紐伯里的沃達豐Emerald House完成了5G毫微波現場測試,這也是全球首次在E-Band微波上對5G進行室外現場測試。根據我國通信發展的總體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正式邁入5G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30

加拿大計劃增加對華簽證數量 進一步刺激住房需求

8月11日消息,據《環球郵報》的報道,本周加拿大移民部長約翰·麥卡勒姆(John McCallum)已經在北京與中方官員接觸希望能將加拿大在華簽發簽證的辦公室數量由原本的5個增加到10個,並最終實現15個簽證辦公室的設立。加拿大旨在通過簽證簽發辦公室數量的增加來最終實現前往加拿大工作和學習的華人數的增加。

不僅是對於華人,加拿大聯邦政府正積極展開行動以吸引外國投資者與移民,以及放寬外國臨時工入加的規則限制。加拿大聯邦政府這項舉動旨在給低迷的加拿大經濟一個刺激。

麥卡勒姆面對采訪時表示:“為了給公司帶來最好的和最聰明的勞動力,我們也要減少一些障礙和愚蠢的規則,我們會擺脫這些規則給加拿大巨大的勞動力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談到中國移民時,麥卡勒姆表示:“我們希望(移民人數)能夠進一步增加。加政府正期待著前往加拿大的旅行遊客和學生最大增幅的到來。如果(和以往相比)這個數字翻了一番,那就太棒了。”

與此同時,《環球郵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些將意味著在加拿大已經過熱的房價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住房需求。”

據悉,往返中加兩國的華人人數連年增長。自2010年中國認可加拿大為旅行地以來,得到十年簽證前往加拿大的中國公民數已由原先的28000增長至每年約40萬人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879

加拿大今年擬收30萬移民應對勞工短缺 將利好留學生

8月15日,據加拿大《世界日報》報道,加拿大自由黨新政府準備在今年秋天提出為期三年的移民新政策,將扭轉加國保守黨過去十年逐步緊縮移民配額的政策,重新開始廣納移民。

據CBC報道,加拿大移民部長麥家廉(John McCallum)當地時間12日在菲律賓馬尼拉向加拿大商會發表演說時表示,他希望加拿大未來可以具體增加移民數額,以應對人口老化和勞工短缺問題。

在贏得去年10月的大選後,加拿大新總理特魯多帶領的自由黨政府,正試圖履行其競選承諾,改革移民系統即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內容。

目前,自由黨政府正在研究改造投資移民計劃。上屆保守黨政府因舊的投資移民計劃未達預期效果而取消整個計劃,導致等候名單上的6.5萬名移民無法移民,其中大多數人來自中國。加拿大媒體指出,自由黨政府準備在今年批準28萬至30.5萬名新永久居民,遠多於去年保守黨政府批準的26萬至28.5萬名。

將在華增設5家簽證中心

8月9日來訪中國時,麥家廉表示,他此行訪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與中國政府協商,在中國內地城市增設簽證中心,以方便更多高級技術人員、留學生和遊客赴加工作、就讀和旅遊。麥家廉希望中國各地的加拿大簽證中心數量能增至15個,並在2018年全面開通。加拿大2018年將引入生物識別技術簽證,簽證申請者須親自到簽證中心辦理。

麥家廉稱:“中國目前是加拿大最大的短期訪客來源國,占全部訪加人數的四分之一。這些訪客包括學生、遊客或是短期工作者。我們希望中國訪客的數量能夠繼續增加。”

留學生或將獲得更多移民加分

據中青在線報道,麥家廉表示,針對國際學生的政策,是各項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對於完成學業後想留在加拿大工作、生活的那些中國留學生而言是個好消息。

加拿大移民部長麥家廉

“我認為,在加拿大的留學生是最適合成為未來加拿大公民的群體。”麥家廉稱,“因為他們年輕,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能講英文或者法文。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加拿大待過,已對加拿大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們想讓他們更容易地留在加拿大。”因此,在新的移民系統中,留學加拿大的國際學生將獲得更多加分。這一新政將從今年秋季開始實施。麥家廉認為,這一政策改變,將有利於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

在麥家廉看來,作出這樣的移民政策調整是有理由的。他表示:“跟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加拿大也是一個老齡化國家。我們需要新的年輕移民,以支持加拿大經濟與發展。我們希望能夠吸引最優秀的移民。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正在改革我們的制度,打破一些壁壘和愚蠢的規則,使企業可以尋找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好的員工。”

除了針對留學生的政策變化,麥家廉還透露,對於那些已經提交了移民申請的人來說,在新政實施後,申請家庭團聚移民的流程時間將大大縮短。“目前要實現移民的配偶或子女團聚,需要兩年時間,這太長了。”麥家廉說。

移民新計劃尚未做最後決定

2014年,加拿大政府曾經取消了“聯邦投資移民計劃(IIP)”和“聯邦企業家計劃(FEP)”這兩個移民計劃項目,讓許多中國富人移民加拿大的通道被阻斷。其中,加拿大投資移民項目(IIP)開始於1986年,該項目允許個人私有財產達到160萬加元(約合880萬元人民幣)的外國申請者,通過向加拿大政府投資80萬加元(約合440萬元人民幣)的方式,獲得加拿大“永久居留權”。投入的資金5年後將無息返還。據2014年的統計,在此前28年中,該項目一共為加拿大帶進13萬移民,其中中國移民占多數。

在“聯邦投資移民計劃(IIP)”和“聯邦企業家計劃(FEP)”這兩個移民項目被取消後,加拿大推出了新的“移民投資者創業投資基金試驗計劃”(Immigrant Investor Venture Capital Fund pilot project),以及“商業技術試驗計劃”(Business Skills Pilot Program)。這兩項新計劃提高了投資金額,並要求投資者投資於可以創造就業的私營風險投資項目上。

麥家廉直言,上屆政府推出的這兩項新計劃,收效並不好,實施至今甚至慘淡到“目前只有7個人提出申請”。

他還表示,今年秋天他將提出一項為期三年的移民計劃,目前尚未做最後決定,因為他必須先取得內閣同僚的認同,並說服加國人民新計劃是正確可行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42

高技術移民紮根難 加拿大陷“勞工荒”

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在多年來憑借投資移民吸納了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移民後,近日發現自己更加急需的其實是技術移民。
最新消息顯示,加拿大魁省移民局已宣布開放今年第二輪魁省技術移民申請,截止日期為8月22日。本次開放的名額為5000個,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
加拿大聯邦移民部長麥嘉廉(John McCallum)本月17日在溫哥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再次重申了他之前向中國表達的一項意願,即希望能夠在中國的成都、南京、武漢、濟南以及沈陽等城市開設新的加拿大簽證快速申請中心,以推動更多中國遊客、留學生和短期工人前往加拿大。
12日,麥嘉廉訪問菲律賓時還表示,加拿大政府將大幅修改由上一屆政府制訂的年度移民數量,從2015年的26萬~28.5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28萬~30.5萬人左右。“我傾聽到呼聲後的感覺是,加拿大的確需要更多的移民,以修補我們日漸老化的人口結構,尤其是在東部的海洋省份。我們需要更新鮮的血液,以保持我們的經濟持續向前。”麥嘉廉說道。
麥嘉廉的這兩次表態都意味著,加拿大需要更多的投資、勞動力和人才。加華移民留學中心副總裁吳冰女士介紹道,她經手的中國技術移民案例中,最受加拿大歡迎、辦理移民最順利的是一些尖端科技產業的人才,例如核能開發、太空和航天科技等。


高技術移民求職難
加拿大最大的求職網站Workopolis在2015年列舉了十大最急需人才的工種,分別是熟練技術工人(年薪5.2萬加元,約合26萬元人民幣),技術員(年薪4.9萬加元),銷售代表(年薪4.7萬加元),辦公室文秘、行政人員(年薪4.2萬加元),司機(年薪4.2萬加元),工程師(年薪7.6萬加元),主管人員、經理(年薪9.1萬加元),機械操作員(年薪5.4萬加元),會計、財政人員(年薪5.9萬加元),體力勞動者(年薪3.9萬加元)。
不過,無論是上一屆保守黨政府還是現任的自由黨政府,雖然都強調加拿大對高技術人才的渴求,卻都面對一個繞不過去的難題,即高技術移民的人才浪費問題。
現實已證明,許多受過高等教育且有相關工作經驗的高技術移民,因為無法在加拿大找到相應的工作,最後只好選擇回國,或為解決溫飽問題而改為從事體力勞動。許多擁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的新移民,為了在應聘一些低端工作時不會因為學歷過高而被排除,只好故意隱瞞自己的高學歷。
2010年,加拿大聯邦移民部和人力資源部攜手,曾“簡化”網上申請系統,幫助已經有從醫經驗的外國移民醫生盡快獲得行醫執照,緩解本國的“醫生荒”問題。但安大略省內外科醫生會註冊主任傑拉思醫生(Rocco Gerace)當時就表示,外國醫生在加拿大重操舊業的主要障礙是,無法獲得住院醫生的實習資格。
移民自廣州的詹先生就遭遇了這樣的困境。他在國內擁有醫學博士學位,是一名已有10多年行醫經驗的心血管專科醫生。他於2005年移居多倫多,在來到加拿大後的第一年,便順利通過了加拿大醫療委員會對他的海外資歷認證,後來又通過了醫生資格考試。
但與本地醫學院的畢業生100%獲得住院醫生實習資格相比,詹先生卻要去爭取每年只有200個的海外醫生實習機會,而他的競爭對手,還包括許多在海外學醫的加拿大人,這些本地人顯然比移民醫生更具優勢。始終無法獲得行醫執照的詹先生感覺是被加拿大當地強烈的地方保護主義刁難了。
簡化申報手續的辦法行不通之後,加拿大政府退而求其次,把醫生“降格”使用。2014年,加拿大聯邦政府向一個名為“全國職業學院協會”(NACC)的機構撥款,由這個機構幫助高端人才,尤其是從事法律和醫療行業的移民“降級”,協助這些移民從事俗稱“師爺”的法律顧問(paralegal)工作,幫他們進入私人健康護理、藥劑師助理等不需要經過複雜的考試、培訓、技術升級以及考執照的工作。
即便加拿大采取了種種辦法,關於高技術新移民人才浪費的報道還是不絕於耳。移民醫生所遭遇的折騰,同樣出現在工程師、電腦專家和各類高端學科、行業的專業人士身上。

華人保姆優勢難顯
當高技術人才的落地生根在加拿大面臨這麽大的困難時,在廉價勞動力市場上,中國移民又是否有優勢呢?
其他行業暫且不論,單在家政服務方面,中國勞動力的平均專業素養就不如著名的菲傭。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一位友人聘請的華人保姆讓人大傷腦筋,“要麽嫌工資低,要麽沒經驗不太會幹活,要麽身體不好。好多都是移民,正在坐移民監,年紀大了,身體都不怎麽樣。”她抱怨道。而最讓她頭疼的是,請來的保姆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很有主見。如今,她聽說菲傭不錯,正打算有機會就辭掉那名華人保姆,到比較牢靠的經紀公司去請菲傭。
本報記者所住的區域附近也是大多倫多地區比較富裕的猶太人聚居區。這些家庭條件優越的猶太人都喜歡雇菲傭。
而菲傭之所以享有這樣高的聲譽,和她們良好的專業素質有關。菲傭並不認為自己的工作低賤,始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去工作;而且她們學歷不低,大多是中專以上學歷,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學、財會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部分高級菲傭還持有護士、醫師或教師的執照。

細化求職需求
加拿大聯邦移民部在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加拿大所需的臨時勞工的數量和行業隨時都在發生變化,難以一概而論。
對於高端人才浪費的問題,移民部新聞發言人拉里維埃(Remi Lariviere)表示,移民部一方面盡可能做好專業評估工作,而且更註重細分領域,看移民申請人的專業能力和資質是否適合加拿大。同時,移民部將繼續資助各類輔助機構,幫助落地或即將落地的移民熟悉加拿大的行業狀況。
比如,2015年末,加拿大政府委托信息和通訊技術委員會所作的勞動力市場研究報告稱,加拿大IT行業到2019年時會出現18.2萬人的勞動力缺口。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從事IT行業的人士都可以找到工作。報告稱,經過細分後,只有信息系統分析師或咨詢師、電腦及網絡操作員及網頁技師、電腦程序和互動媒體程序員、軟件工程師、圖形設計師等這幾類工作有較大的人員需求。這些工種都與社交、移動互聯、數據分析和雲數據等目前流行的互聯網技術有關。
報告還稱,許多雇主不願聘請剛畢業的學生,因為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培養人才。相反許多雇主願意聘用新移民,因為用較低的薪水和臨時合約就可以雇傭,並且在有需要時,不用付出什麽代價就可以“炒魷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80

驚人:出國投奔恐怖組織的加拿大極端分子兩年增長50%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電視臺周四報道,約60名曾在中東與“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在俄被禁組織)並肩作戰的加拿大人回國。

CBC電視臺援引加拿大公共安全與民防部消息報道稱,2014年初,有130名加拿大人投靠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及其他恐怖組織。2016年這一數字上升至180人,有60人已返回加拿大。其余仍留在中東的加拿大人目前約有一半可能在土耳其、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

據加拿大公共安全與民防部消息,近20%決定投靠中東地區恐怖組織的加拿大人均為女性,這些人中一部分積極參與戰鬥,還有一部分人與恐怖分子結婚。還有些加拿大女性甚至帶著孩子出國。

據多方數據顯示,近些年有6600名西方國家公民前往中東地區參與戰鬥。

另據中新社報道,加拿大聯邦政府當地時間8月25日推出的年度國家安全報告顯示,這些回國的極端分子的經歷和企圖多種多樣。這些人有技術、經歷過鍛煉、與國外有各種聯系、有煽動性,甚至能為恐怖活動提供財政支持、幫助更多人出國參加恐怖組織,甚至包括在加拿大國內發動襲擊。

報告維持加拿大的國家安全等級為“中級”,這種等級意味著存在發生恐怖襲擊的可能。2014年10月,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國會山發生槍擊案,官方將其定性為恐怖襲擊,此後,加拿大的國家安全等級一直維持在中級水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145

《曉松奇談》開空窗!高曉松怒斥加拿大旅遊局

上周五(8月26日),原本每周五上線愛奇藝視頻網站制作和播出的高曉松脫口秀節目《曉松奇談》空窗未播。

隨後,《曉松奇談》主持人高曉松在微博發文回應停播事件,稱自己的節目因為加拿大方面有關部門的施壓導致周五本該播出的節目空窗,並曬出郵件指責加方態度傲慢。

8月29日下午,加拿大旅遊局做出回應,稱自己確實是合作方,僅對第二期內容的側重點提出了修改意見。“由於本次商務合作中合作方較多,溝通時間較長,造成了第二期節目的暫緩播出。”加拿大旅遊局稱。

然而,加方的說法並未獲得高曉松方面的認可,其稱無論愛奇藝還是《曉松奇談》節目組都沒有和加拿大旅遊局簽署過任何協議。並稱,加拿大旅遊局方面的態度傲慢與粗暴幹涉節目內容。

雙方的爭執一時難辨真假,而節目制作與播出方愛奇藝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收到加方的修改建議,正在協調中。

近年來,隨著視頻網站的發展,網絡自制綜藝行業開始大爆發,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這件事背後也可以看出,隨著網絡綜藝的發展,開始受到的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如何平衡多方意見成為網絡綜藝制作方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高曉松怒了!

對於節目為何會被加方幹涉,高曉松在微博上表示:“《曉松奇談》未能如期播放,是由於此期節目采訪了加拿大的一位(原住民)酋長,通過酋長之口講述了他們的歷史。節目因此遭到了加拿大有關部門強烈阻撓,不能如期播放。”

愛奇藝也向第一財經記者發來回複稱:“我們在做《曉松奇談》加拿大系列時,確實收到過加方相關部門的一些修改意見,高曉松老師希望忠於節目初衷,盡量如實表達觀感與關切。由於需要繼續協調溝通等原因,我們做出了暫緩播出的決定。目前我們正在協調各方觀點,加緊制作,爭取盡快拿出一版客觀公正的節目,盡早上線。”

高曉松稱:“首先聲明加拿大旅遊局並不是《曉松奇談》的贊助商。這次他們是通過一家贊助商向愛奇藝施壓,然後親自上陣審查,要求刪除本期節目的一些內容。導致本應周五零點播出的節目迄今仍未播出,給本節目造成巨大損失和負面影響。更令人氣憤的是,無論在郵件、電話里,加拿大旅遊局都非常傲慢強勢。即使在當前輿論壓力下,他們也只是妥協到允許播出下一期魁北克獨立內容。我們堅持播出本期內容,最重要的原因是被這位酋長的話深深打動,希望更多人聽到他們的心聲。目前節目仍在僵持中,再次向《曉松奇談》的觀眾致歉。”

加拿大旅遊局有話說

加拿大旅遊局方面公開回應高曉松節目爭議稱——“《曉松奇談》的加拿大專輯節目是由一家中國旅遊公司推薦給加拿大旅遊局並和我們簽署合作的。在合作開始之前,旅遊局就節目內容和愛奇藝制片方進行了細致的溝通。作為目的地推廣機構,我們希望節目能夠把重心放在對目的地的宣傳上,這也是我們參與節目合作的初衷。這些都得到了制片方的理解和確認。在愛奇藝發給我們預覽的後續節目中,我們僅對第二期內容的側重點提出了修改意見。由於本次商務合作中合作方較多,溝通時間較長,造成了第二期節目的暫緩播出。”

對於此次高曉松節目的爭議,第一財經記者聯系加拿大旅遊局,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加拿大旅遊局並未給予回應。

據悉,這幾年中國成為加拿大的主要客源國。加拿大旅遊局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前往加拿大旅遊的中國遊客逾8.8萬人次,中國因此超越法國,成為繼英國、 美國之後,加拿大的第三大旅遊客源國。隨著中國赴加遊客的不斷增長,中加之間的航線需求日益上漲,多家航空公司計劃開通數條中國直飛加拿大的航線。

“我們還推出微信培訓平臺,這也是為了響應中國旅客對赴加旅遊的強勁需求,滿足旅行社合作夥伴隨之日益增長的培訓訴求。加拿大旅遊局將繼續提供旅業培訓和實用信息,推出更多線路,帶中國遊客領略加拿大的景色和體驗,” 加拿大旅遊局中國區首席代表高平(Derek Galpin)此前表示。

不過,高曉松對於加方的回應並不認可,高曉松認為,加方發來的郵件充滿傲慢與偏見,若說不屬於內容審查,很難讓人信服;此外,高曉松與愛奇藝確認,無論愛奇藝還是《曉松奇談》節目組都沒有和加拿大旅遊局簽署過任何協議。

高曉松表示:“加拿大旅遊局發來的‘僅對內容側重點提出的修改意見’很難讓人信服,各種刪除加起來有近20分鐘之多!且不說我們之間沒有契約,即便有,這樣傷害節目的刪改也是不能接受的!”

網絡綜藝高速發展 制作要求將提升

網絡綜藝屢屢爆發沖突是網絡綜藝作為一個新新事物正在高速發展必然產生的問題。隨著網絡綜藝產業的發展,對制作方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2016年,網絡綜藝進入快車道,迎來“大時代”,行業發展態勢不可阻擋,節目品牌和影響力大幅提升,收獲海量關註。上半年,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等各大網絡綜藝平臺紛紛發布網綜戰略,以宣示其在該輪網綜熱潮中的堅定立場和信心。在戰略導向及強執行力下,縱觀當下網綜發展新態,無不顯示著網絡綜藝的全面崛起,同時也彰顯出各大制作平臺進入“諸侯爭霸”式的白熱化競爭狀態。

中投顧問分析報告指出,網絡綜藝迎來爆發的原因主要是,其一,電視綜藝受限多,部分節目轉移至網絡平臺。近年較多政策出臺,限制了部分娛樂綜藝節目在電視渠道的播出,一些綜藝節目向網絡渠道轉移,如《爸爸去哪兒4》、《爸爸回來了》等品牌節目已經確定取消在電視上播出。《爸爸去哪兒4》將移駕至線上媒體芒果TV播出,《寶貝,對不起》節目移至網絡播放,原定於湖南衛視播出的《媽媽是超人》也改為在芒果TV進行播出。其二,網絡綜藝受到廣告主青睞,廣告主能用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大的價值。點擊量第一的網綜《奇葩說》第一季的廣告冠名被美特斯邦威以5000萬元拿下,第二季的廣告收入破億元,第三季廣告收入突破三億,不過即使如此,其廣告冠名成本也比電視綜藝的冠名成本低,電視綜藝的冠名費最高已達5億。其三,視頻平臺加大投入,進入“大片時代”,精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最後,網絡綜藝只要通過內審即可,相關部門對網絡綜藝節目的監管力度並不算大,在不觸及法律、法規及道德底線的範疇內,網綜題材話題選擇較為寬松,節目可以根據觀眾反饋,對節目內容進行調整,選擇一些較為熱議、敏感的話題,這對網生一代的吸引力較大。不過,這一點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網絡綜藝高速發展的同時,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廣,因此引起多方註意甚至幹涉其中,這也是網絡綜藝需要重視的。《曉松奇談》也給網絡綜藝的制作方提了醒,在制作節目時一定要做好法律保障,並對各地風土民情、社會各方做好充分了解和協調,避免節目被“開天窗”或發生其他意外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366

加拿大總理:任何忽視中國的經濟政策都是不負責任的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本周訪華。他的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香港以及G20領導人峰會的舉辦地杭州,行程達7天。此次是他2015年10月19日上任以來的首次訪華。

據經濟觀察網30日消息,特魯多今日下午在北京和70多位中國企業家開啟了商業對話。特魯多在會上表示,他將在經濟、文化、旅遊、環保、科技等多方面繼續加大與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的合作,並“重振加拿大與中國的關系”。

”特魯多表示,加深與中國的交往,才可以實現加拿大自身的目的——“創造就業機會,夯實中產階級,重振雙邊關系”。

亞投行成為重點

在談及加拿大是否會加入亞投行的問題時,特魯多表示,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讓加拿大短期創造就業崗位,更好的橋梁道路、飛機場、醫院、公交系統等可以帶來新機會,並且在廉價住房,綠色公交,免受氣變等方面造福普通百姓。特魯多說,“我們承諾大力投資基礎設施的建設”,並且“正在積極考慮加入亞投行”。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

目前,由中國主導,並擁有59個會員國的亞投行已於今年1月掛牌營業,開展業務活動。目前,西方七國集團(G7)中已有英國、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四國加入亞投行,只剩下美國、日本和加拿大還在門外。

據新華社8月26日消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在西安透露,亞投行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9月將啟動有關30多個國家提交的成員國資格申請審議程序。

中小企業投資備受關註

會上,特魯多表示,加拿大是一個很好的投資環境,是願意支持企業發展的國土,“非常願意與中國的企業攜手合作”。他說,來到中國的目的之一是研究如何創造條件鼓勵加拿大投資,“加拿大需要中國的投資來創造體面的優惠中產階級的工作崗位。”

特魯多認為,加拿大和中國兩國都能從雙邊關系當中獲益,“可以開啟新門戶,為加拿大企業帶來新機會,給中國企業擴大在加拿大投資的機遇,創造最好的條件促進經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