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火線辟謠 單車前途風大雨大
關於小黃車資金鏈緊張的消息並非第一次傳出,在一次次傳言和辟謠中,小黃車昭示著共享單車行業的風雨飄搖。
6月4日有媒體報道稱,ofo小黃車面臨資金鏈緊張、大規模裁員等困境。稱此次裁員人數將是ofo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總部整體裁員比例達到50%,且存在繼續擴大範圍的可能性。裁員涉及ofo的全部業務條線,包括業務團隊與職能部門。其中供應鏈團隊80人,裁員比例為60%,即供應鏈最終只保留32人。
與此同時,管理層也將發生劇變。海外市場主管張嚴琪離職,整個海外部門解散。同時離職的高管還包括負責市場公關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南楠與公關內容總監楊汛。

海外業務不會裁撤
針對此事,ofo一位內部員工告訴第一財經,南楠的確已經離職,但主要是出於個人原因。張嚴琪並未離職,近期公司內部進行了一次大的組織架構調整,張嚴琪將可能負責區塊鏈業務。
“公司大範圍裁員一事並未聽說,從目前公司大的微信群來看,過年至今人員從3000人左右到目前2800人左右,並未出現報道中所提及的裁員比例。”上述員工告訴第一財經。
事件發生後的第一時間,ofo聯合創始人於信在朋友圈進行了回應,稱COO離職消息不符,海外業務解散不實。而關於報道中提到的裁員問題,於信表示,此事不好澄清,只能交給時間去證明,此事背後是有人在推動。謠言當事人之一楊汛也在朋友圈進行了回應,稱自己並沒有離職。
雖然ofo方面否認了管理層地震和大規模裁員,但從ofo與滴滴不和,三位派駐高管離職到ofo繞過滴滴抵押單車向阿里借款17.7億補血,以及拒絕滴滴收購要約被曝降薪裁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ofo的資金和運營壓力。
無論是小藍、小鳴單車的破產宿命,還是摩拜最終的“胳膊擰不過大腿”,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正向現金流,使得共享單車企業難以走向獨立運營。
在共享單車創辦早期,創始團隊甚至投資人一度認為依靠租金可以收回成本,實現盈利。ofo創始人戴威曾算過一筆賬:目前每輛車大概能帶來5~10元的收入,ofo自行車的成本不到300元,若按照12個月報廢來算折舊的話,每天的折舊不到1元,每個運維人員大概負責300輛車,一天薪水100元,平攤到每輛車上,一天的成本也不到1元,總體算下來,毛利在70%~80%左右。
但在資本助推之下,現實競爭場上的變化參數遠比這筆賬要複雜。
數家單車公司大量鋪車,推出“免押金”、“免費”等模式之後,僅靠租金盈利已不太現實。“共享單車商業模式是成立的,但估值太高,在缺乏管理的情況下,免租金模式很難在一二線城市繼續,押金的擠兌也很嚴重。”小鳴單車前CEO陳宇瑩曾向第一財經表示。
資本的收緊,高額的管理、運維成本,僅僅依靠單一的租金收入很難帶來可觀的利潤。新年過後,摩拜和ofo小黃車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價格戰。ofo甚至推出了車身商業化廣告,在APP上也上線了開屏廣告。
刊例顯示,ofo給出的資源數據為“1500萬輛單車、覆蓋2.5億用戶”,而品牌定制車身的廣告價格為每輛2000元/月,開屏廣告價格為100~120元,1000CPM起售。在第三方職場社交軟件脈脈上,記者也發現有多名ofo B2B事業部員工在推廣廣告業務。
但在實際推廣中,品牌主對於車身廣告效果仍存在擔憂。“一方面廣告位比較狹窄,不少停放在路邊的共享單車被貼滿牛皮癬廣告,效果會打折扣,同時流動廣告還要考慮到品牌呈現環境安全問題。”一位資深廣告界人士告訴記者。
更直接的風險來自於政策,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城市,已經開始明令禁止在車輛上設置商業廣告,廣告所能帶來的營收增長並不樂觀。
左右手互搏
共享單車市場也在醞釀新的變化,巨頭是其中最大的變量。
同被阿里系投資的哈羅單車再次獲得螞蟻金服領投20億元投資。根據永安行公告來看,參股公司低碳科技獲得20.60億元增資,其中螞蟻金服全資子公司上海雲鑫增資18.93億元,上海雲鑫對低碳科技的持股比例將從27.6%升至36.7%;永安行的持股比例將從10.2%降至8.9%,為第二大股東,低碳科技的整體估值不低於14.68億美元。
低碳科技是哈羅單車與永安行低碳合並後的運營主體,過去的半年多時間里,哈羅單車先後完成了4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15億美元,融資規模和速度與整個行業形成鮮明反差。螞蟻金服領投了其中的三輪融資,成為哈羅單車的第一大股東。
錯過了打車大戰帶來的流量入口之後,阿里不會再錯過單車這個巨大的線下場景,3月份以來哈羅單車所采取的全國芝麻信用免押金策略效果明顯,成為阿里推廣支付工具的重要抓手。在業界看來,作為阿里系布局共享單車兩枚重要棋子,螞蟻金服對哈羅單車的頻頻加持,使得哈羅單車的戰略地位在提升。
另一面,一直尋求獨立發展的ofo則在嘗試建立自己的信用體系。此前,ofo與芝麻信用合作在全國25座城市推出信用免押金的政策,現在能使用信用免押金的僅剩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和廈門5座城市。在其他城市,用戶需要購買95元“福利包”後才可繼續享受免押金服務,95元“福利包”被直接充入賬戶余額,消費完後,用戶需重新購買。
從市場定位而言,哈羅單車與ofo形成互補。哈羅單車一直深耕於二三線城市,受多個城市禁止新增車輛投放政策影響,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哈羅單車一直無法大規模進入,此前哈羅單車曾在北京大興投放單車,置換損壞的永安行單車。
不過對於合並一事,在今年3月哈羅單車CEO楊磊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合並目前不在哈羅單車考慮範圍之內,也沒花時間想。“如果有一天合並這個事件真的機緣巧合地實現,到時候選擇權到底在誰家手里面還不一定。”
不過從永安行發布的公告來看,哈羅單車過去一年的凈虧損達到了4.889億元,營業收入僅為1.28億元,在沒有更為高效的增值和盈利模式下,阿里留給左右手互搏的時間有多久?
飛鏢達人飛出前途
1 :
GS(14)@2011-03-06 17:09:092011-2-16 Ew
能夠將興趣變成事業,相信恨死不少打工仔。飛鏢發燒友呂守達(Terence)不甘於只經營家族拉鏈廠生意,四年前心口掛上「勇」字,拿着三千元在酒店開專櫃賣飛鏢,去年更揼水近百萬元,在銅鑼灣開設全港首間飛鏢用品專門店JDarts。
JDarts售賣的飛鏢產品,從鏢翼、鏢杆、鏢針、鏢靶到鏢袋超過六千款,比坊間更多更齊,成為一眾飛鏢迷朝聖之地。難怪一條龍經營飛鏢批發零售和飛鏢場的Terence得戚說:「現在全香港的飛鏢產品都要跟我定價!」開檔賣飛鏢用品,源於Terence希望用另一種方式延續興趣。「玩了飛鏢二十年,幾年前不慎拉傷右前臂,醫生勸我不要長時間玩飛鏢。自己不希望離開這個圈子,才決定賣飛鏢用品。」中年出家創業,Terence完全沒有經驗,惟有靠事事精打細算,腦筋急轉彎,穩守突擊。他發現香港只有數間大型體育用品店出售飛鏢,款式不齊又貴,認為進口飛鏢轉售有得做,膽粗粗按飛鏢上的地址寄信到英國攞貨。「最初英國佬不理我,可能是香港市場太細無肉食,全靠自己鍥而不捨。」幾經辛苦,他總算拿到三千元貨,每日拖着一個行李篋,跑遍全港有飛鏢設施的酒吧推銷,希望有酒吧老闆願意代售,結果處處碰壁,士氣大挫。「試過同自己講,蝕晒三千元就唔做!」
拖住篋周圍推銷
此路不通,Terence決定改變策略,跑到舉行飛鏢比賽的場地擺檔賣飛鏢,結果成功引起富豪東方酒店注意,建議他在酒店「華岸吧」設立專櫃寄賣貨品,還免去專櫃租金,助他踏出創業第一步。
搞零售,貨源最重要,跟供應商溝通更是大學問。除了英國,日本近年亦十分流行飛鏢運動,因此Terence入口不少日本貨轉售。部分品牌由他在當地參賽時認識的飛鏢店老闆供貨,部分則靠自己爭取代理權。
搞比賽開網站搶客
Terence坦言不懂日語,跟廠商傾談合作難免雞同鴨講。「好似跟Tiga傾代理權,對方不懂英文,自己不會日文,結果我親自飛到日本洽商,用誠意打動對方。」近兩年飛鏢在港漸漸流行,加上有港人在日本比賽得獎,當地廠商對香港代理少了戒心,Terence接洽生意也較容易。
解決貨源後,Terence着手度橋搶客。四年前港人還未興玩飛鏢,加上專櫃開在九龍城的酒店,交通不算方便,創業初期經常「鬼影都無」。「試過整晚連玩鏢的客人也沒有!」他呻道。
守株待兔並非上策,為催谷人流,Terence決定在酒店大搞飛鏢比賽,讓參賽者可以看到他的貨品,順便累積客人和建立口碑,結果一擊即中。「現在係人想買飛鏢產品,都會即刻想到富豪酒店!」玩飛鏢的人自成一國,Terence決定開設JDarts網站,會員可以在網上買賣貨品,網站又會定時更新飛鏢比賽資訊和消息,成為香港首個業餘飛鏢資訊網站,對JDarts的生意亦有幫助。
砸二百萬貨頭痕
隨着生意愈做愈大,JDarts代理的貨品亦愈來愈多,酒店三個專櫃不敷應用。Terence去年十一月毅然豪擲近百萬元,在人流較旺的銅鑼灣樓上舖開專門店。
JDarts的特點,是店內擺放了超過三十個不同國家品牌的飛鏢產品,從鏢翼、鏢杆、鏢針、鏢靶到鏢袋,甚至有關飛鏢的飾物如手機繩和項鏈等,貨品超過六千款,價格由十二元三個的飛鏢翼,到一千八百元一套的飛鏢杆均有出售。
為了以批發「筍」價拿貨,Terence入貨較為進取,現時JDarts囤積了近二百萬貨品,「砸」死大筆流動資金,大大增加經營風險。為解決問題,除零售生意外,Terence開始染指批發生意。他利用擁有部分獨家代理品牌和貨齊的優勢,將產品批發到酒吧和體育用品店,甚至賣到台灣和新加坡等飛鏢新興國家。「雖然批發只佔總營業額數個百分點,但至少可減少貨物囤積。」Terence坦言代理飛鏢利錢不高,正密謀創立自己品牌,肥水不流別人田。「英國貨規定產品售價不能高於來貨價五成。日本貨售價雖然較貴,亦只能賺兩至三成。創立自己品牌,就可以不受廠商限制。」他正着手和幾個日本品牌如Fit Flight、L-style、Cameo等,商量Crossover推出飛鏢產品。
開廿四小時飛鏢場
除了經營酒店專櫃和零售批發外,Terence最近在JDarts同一條街租了一個樓上單位,開設飛鏢機場「JDarts Ai」,放置了四部飛鏢機,稍後會招募會員。「儲夠一定熟客後,會將飛鏢場變成廿四小時營業,讓大家任何時候都可以來玩。」他開設飛鏢場,原來跟十二歲的兒子Masa有關。「目前提供飛鏢機的場地大都是酒吧,不喜歡蒲吧或未夠十八歲的飛鏢發燒友選擇太少,加上兒子也是飛鏢選手,所以希望提供一個讓客人輕鬆自在玩飛鏢的地方,連小朋友都可以來玩。」
飛鏢機帶擊飛鏢翻身
六、七十年代英國水手經常在香港蒲酒吧,令飛鏢運動一度盛行。兩年前日本研發出電子飛鏢機,大受市場歡迎,香港商人見「機」不可失即時引進,加上本港選手在海外比賽屢獲佳績,飛鏢運動又再次大受港人歡迎。
飛鏢分「軟鏢」和「硬鏢」,前者用軟膠或電子鏢靶,後者用傳統軟松木鏢靶。比賽有多種玩法,其中一種是「01」,即比賽雙方由指定分數開始扣減,每方每次擲三鏢,直至其中一方最先將自己剩餘的分數扣至零分者勝出。日本的飛鏢比賽則混合「01」和鬥高分的「Standard Cricket」兩種玩法。
撰文‧財經組 攝影‧梁志永、李志偉 設計‧霍明志
老千前途一片光明
1 :
GS(14)@2011-05-25 21:43:2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284007
如果同莊先生合作下,一定有錢途
【本報訊】老千計,狀元才,騙徒又有騙術奇招!一名年僅 21歲的少女,竟是詐騙集團主腦,這名女老千以神秘顧客有限公司為名,在網上招聘專做放蛇工作的「神秘顧客」調查員,騙使應徵者到財務公司借錢,訛稱是受委託測試財務公司的服務質素。七名應徵者信以為真,並將向財務公司借得的 25萬元,全數交給騙徒,騙徒得手後即人間蒸發。大部份受騙者是大學生,直至被財務公司追數才知上當,警方調查後拘捕五名 80後年輕騙徒。記者:廖潔雯、卓永強
2 :
鱷不群(1248)@2011-05-26 00:22:02唔通抄證監向銀行放蛇條橋

3 :
龍生(798)@2011-05-26 16:33:19呢條橋又幾過癮
但當事人太蠢, 佢無理由無諗到會爆煲出事架喎
咁好快有人放蛇拉佢啦...
一係只做一票, 之後就byebye
咁就包無手尾跟
4 :
GS(14)@2011-05-26 22:15:302樓提及
唔通抄證監向銀行放蛇條橋
但是21歲就學得如此,高招高招
5 :
GS(14)@2011-05-26 22:15:513樓提及
呢條橋又幾過癮
但當事人太蠢, 佢無理由無諗到會爆煲出事架喎
咁好快有人放蛇拉佢啦...
一係只做一票, 之後就byebye
咁就包無手尾跟
所以咪唔聽電話囉,其實中彩票黨先是高手
6 :
龍生(798)@2011-05-26 22:43:50嗯, 長做長有
又一路有人信喎
仲有一個係領獎email...
我日日都起碼收兩封...
好彩我英文唔好...一睇全篇英文就收佢皮
7 :
GS(14)@2011-05-26 22:46:08近排有假Google信
8 :
龍生(798)@2011-05-26 22:50:28我睇到有假hotmail 信....
9 :
亞力士(1473)@2011-05-27 00:05:514樓提及
2樓提及
唔通抄證監向銀行放蛇條橋
但是21歲就學得如此,高招高招
係咪抄恒生職員個單
10 :
龍生(798)@2011-05-27 00:11:30亞力士兄的賭場風雲
真有深度
老千:打個指模 知你前途 咁都有人信!
1 :
GS(14)@2012-02-01 23:27:28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35/20120201/48011
把指紋掃描進電腦,就能解讀「大腦密碼」,測知小孩潛能和未來發展,看似「先進科技」的服務承惠1,200元(人民幣.下同)!山西的幼兒園推出這項「皮紋測試」,誘家長付錢「算命」,有醫學專家大罵這是「偽科學」,騙財伎倆而已。
[不少內地學校都以指紋作為保安辨證,想不到有學校竟以此騙財。]
不少內地學校都以指紋作為保安辨證,想不到有學校竟以此騙財。
[內地家長為培育幼兒成材,不惜花費大量金錢。]
內地家長為培育幼兒成材,不惜花費大量金錢。
「皮紋測試」由山西道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廣,聲稱用油墨把指紋按在紙上,掃描入電腦分析,就可以測知先天遺傳的各種差異和特質,由此知道大腦發育、皮質層狀態等等,為小孩測過後,可以知道他們的潛質在哪裏。家長聽到測試後能讓子女「激發潛能、早日成才」,紛紛掏出1,200元測試費。
道蒙的公司負責人梅明之,聲稱技術「在台灣註冊了專利」,卻提不出更詳細的科學解釋。儘管含含糊糊的新科技,卻成功向山西太原市多間幼兒園推銷成功,向園長提供培訓課程,收費6,740元,又邀請家長出席座談推介「皮紋測試」,收取昂貴費用。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趙雨林直斥測試是偽科學,家長也指幼兒園和公司合作,有斂財之嫌。
北京《京華時報》
2 :
亞力士(1473)@2012-02-02 00:10:55打炮改運/整車都有人信 有乜咁奇
3 :
lemonteapls(8267)@2012-02-02 09:08:02琴日先收到個大陸電話..話"你認唔認得我係邊個呀?"..."講左咁耐你仲未認到我呀?"..跟住我諗左一諗...講"哦, 你係咪想呃錢果d呀!" 跟住佢就收線...
"
4 :
GS(14)@2012-02-02 21:32:553樓提及
琴日先收到個大陸電話..話"你認唔認得我係邊個呀?"..."講左咁耐你仲未認到我呀?"..跟住我諗左一諗...講"哦, 你係咪想呃錢果d呀!" 跟住佢就收線...
"
呢D騙局我在大家樂最少聽到兩個人講過點玩,呢個算低招
5 :
lemonteapls(8267)@2012-02-02 21:38:174樓提及
3樓提及
琴日先收到個大陸電話..話"你認唔認得我係邊個呀?"..."講左咁耐你仲未認到我呀?"..跟住我諗左一諗...講"哦, 你係咪想呃錢果d呀!" 跟住佢就收線...
"
呢D騙局我在大家樂最少聽到兩個人講過點玩,呢個算低招
咁正確係點玩?
6 :
GS(14)@2012-02-02 21:45:13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琴日先收到個大陸電話..話"你認唔認得我係邊個呀?"..."講左咁耐你仲未認到我呀?"..跟住我諗左一諗...講"哦, 你係咪想呃錢果d呀!" 跟住佢就收線...
"
呢D騙局我在大家樂最少聽到兩個人講過點玩,呢個算低招
咁正確係點玩?
新招數可以睇下
http://www.gdga.gov.cn/jwzx/gdjx ... 0110331_514676.html
佛山南海公安刑警大隊七中隊王警官介紹,從去年年底到最近,電信詐騙案非常猖獗,其中一個「猜猜我是誰」電信詐騙團夥,更是頻繁作案。詐騙分子隨機撥打別人電話,自稱是事主的朋友、同學或生意夥伴,要事主猜自己是誰。很多人礙於面子不會掛斷電話,並會「猜」出一個熟人的名字,這時詐騙分子會立即認可,並聲稱自己原來的電話號碼已改。幾天後,詐騙分子突然謊稱交通意外,或者在外嫖妓、賭博被警方抓住,急需借錢,要求事主匯款到指定賬戶,此時不乏慌亂的事主上當被騙。
內地房地產市場是否有前途? 釋老毛
1 :
GS(14)@2012-06-04 21:21:07http://xueqiu.com/6146070786/21868999
銀行股、地產股都繞不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銀行股、中國建築等接近淨資產的價格反映了市場
先生的極度悲觀。而房地產這又是中國最敏感、最激烈的話題,觀點紛繁。有專家如陳准稱房地產至少還有二十年繁榮期;最佔據道德制高點的觀點是存在嚴重的泡
沫,正處於國家史上最嚴格調控之中。很多投資者也認為房地產行業大勢已去。
1.房價有無泡沫?
我們不要道德評判,不要感性認識,一切實事求是,用數字說話。大家都說買不起,因此有泡沫。但商品房是不是給老百姓買的?以前買不買得起?我特地找了1989年人民日報控訴北京房價的報導:
「北京最近提供2萬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買兩居室,少說也要6 萬多元。一名大學生從參加工作起就日日節衣縮食,每月存儲50元,已是極限,100年才能買上兩居室。——摘編自人民日報1989年2月20日第2版」當時的消費品物價是多少呢?白菜2分/斤、豆角1元/斤。看看今天食品物價的上漲倍數遠高於房價的上漲倍數,北京今年公佈的平均房價約為22000元/平方米,與1989年相比漲了13倍,其中土地出讓金和土地增值稅約為70%,扣除土地出讓中的成本,因出讓和增值稅造成的房價上漲約佔50%,那麼實際房價
僅上漲了不到7倍,其餘均為政府額外的收入。一切都是幻覺,房價可能根本沒有漲,只不過是貨幣一直在貶值而已。80年代你的工資水平買不起房,現在你的工資水平照樣還是買不起!十年來,除了電腦、家電沒有漲價,因為製造效率的提高克服了成本壓力,而農產品不可能大幅提升生產力,因此隨著貨幣水漲船高。土地更是不可創造的,除去政府稅費,房價的上漲部分只是更為忠實的反映了貨幣增多的現象,因此稱房子是最佳抗通脹品種不無道理。
2.房地產的供求關係
從供應方看,中國人多地少,國土面積只有2%的土地適合居住,因為政治上的考慮,18億畝耕地的紅線不可觸動(我認為這是政府最愚蠢的一項政策),可居住土地的供給就那麼多,這是鎖定的。美國城市建成區佔國土面積的3.1,日本佔國土面積的4.2,中國所有的建成區加起來只佔國土面積的0.33,而所有的城市建成區真正用於居住所佔有的面積只有全部國土面積的0.11。 從需求方看,中國城市化率不足50%,有人說低估了,再加上2個點也是空間巨大。十二
五規劃很明確了,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個點,還有數億人口需要搬進城市。城裡的中產階級有錢了、有孩子了,還有源源不竭的改善性需求,二居室想換三居室,大戶型想換別墅。衣食住行,住是真正的渴望,因為你一生最長的時間是和自己的房子一起度過的。中國人會把住房看成是他的第一種需求,「不吃不喝也得買房」。
不只城市人,在農村,為了娶媳婦,借錢也得買房。再者,中國人買房絕對不會為了自己買,都是為子女考慮,為後代買房,把房子作為財產傳續下去的觀念也是難以改變的。總之,房地產是最大的內需,是消費升級、城市化最受益的行業。可笑的是,有些人說,房子抑制內需,一套房子消滅一個中產階級。這是多麼可笑的口水。你買了一套房子,財富並沒有消失,而是從現金變成了不動產,不但沒有消滅中產階級,反而使之享受了增值,實際上,中產階級和富裕階層最喜愛的投資渠道就是買房子。買房子在產業鏈上拉動50多個行業,怎麼就不是內需,難道只有吃喝玩樂才是內需嗎? 有需求,還要有有效需求,即購買力支持的需求。購買力是居民收入決定的,居民收入表現為貨幣。貨幣,只能越來越多,十二五計劃人均收入翻番,啟動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這意味著什麼?未來5年要釋放多少貨幣,房價如何,自己判斷。 任大嘴說過,商品房就是賣給富人的,這是正確的廢話。實際上真正消費商品房市場的、通過市場渠道買房的就是富裕人群。這些富裕人群為城市建設作了很大的貢獻,這部分人絕對應該是中國城市建設的功臣,直接推動了中國城市住房水平的提高。而只有通過商品房的熱賣,才能給政府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保證棚戶區、舊城改造的順利進行,真正保證保障房的實現。窮人怎麼活?
仔細看看,普通老北京市民哪個不是幾套房?商品房就是跟普通人的工資脫鉤的。每年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老市民得到的拆遷改造、補償收入,根本就沒有算到居民總收入裡面去。有的人可能工資一千塊錢,住的房子價值上千萬,拆遷之後取得的現金收入,即可買新房。所以,很多迷惑性的指標是扯淡的,什麼收入房價比,這個收入是指純工資收入,那當然是離譜的數字。外地人進京怎麼辦?沒辦法,誰讓你來呢?來了不是享受而是打拚來的。其實,中國的居住是沒有大問題的,溫總理的政府報告數字,中國居民住房自給率86%,自有居住率農村佔93%多,城市88.2%,是名列世界前茅的。這本來是值得驕傲的一項政績,只不過中國正處於城市化和人口流動的高峰期,社會矛盾就激化了。矛盾的焦點就在於自己住的房子不是自己想要的地點:農民有房,但想住城裡;城裡人有房,但想搬到北上廣,要北漂當然承擔無房之痛。就像我要移民去紐約,曼哈頓房價高,我買不起,只能怪自己錢少還移民,能怪美國房價高,美國政府不地道?
3.房地產的成本
從房價構成來看,組成房價總成的諸多因素,建安成本、人工工資、土地成本和稅費,哪個能降?理論上還有活動餘地的就是土地的價格,而物權法、和土地管理法規和拆遷法規,都會導致拆遷成本越來越高,土地成本只會越來越貴。溫總理強調,今年必須出農村拆遷條例,城鎮的國有土地拆遷條例去年已經出台了,但是這些政策的出台,實際上是落實產權,往私有化過渡,那以后土地的徵用更難。例如,北京主城區的拆遷安置中,貨幣補償已經突破13萬/平的天價,特別是北京林萃路釘子戶事件,「拆遷,拆遷,一步登天」這句俗語,已經被拆遷戶無限度發揮到極致,自焚我一個,幸福三代人,成為釘子戶的不二選擇。未來甚至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即便政府不賺錢,零利潤轉讓地塊(保障房),僅拆遷成本都會高於以前的出讓成本(前幾年的暴力拆遷確實很血腥,但也壓低了土地成本,現在不可能啦)
4.政府調控之保障房
保障房能不能增加供給?不可能,因為保障房也要佔地,土地整體是有限的,擠佔了商品房的土地份額,反而導致商品房土地更為稀缺,從而長期推高房價。筆者去過新加坡,那裡大部分人住在政府公屋裡,商品房只是富裕階層、中產階級買得起,但其價格絲毫不動搖,一直高高在上。
5.政府調控之物業稅
物
業稅可以降低房價。這種理論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借調控房價為名徵稅,只不過是讓老百姓心理好受一些。你看,那些囤房、炒房的投機分子,那些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寄生蟲。政府要征重稅懲罰他們,真是大快人心呵!但正如張五常教授所說的,增稅能降低房價?聞所未聞!因為在市場經濟自由交易的條件下,名義上的納稅人和實際上的納稅人可能完全不同。只要住宅市場長時間內供不應求。增加稅負絲毫不會改變供求關係失衡的事實,也很難長期抑止購房者的購買熱情,加稅唯一的後果是提高了住宅的成本,通過價格傳導給消費者,他們才是物業稅真正的承擔者。
6.政府調控之三限
限購、限價、限融,貌似殺傷力巨大。現在的調控實際上是壓制需求但是不可能消滅需求。現在所有的調控政策都在助推商品房房價攀升,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現在在這築壩,到時衝下來的時候,必然是災難降臨。而在這種變態的計劃調控中,大量的中小房產商轉讓項目。為什麼中小房產商寧可轉讓樓盤也不降價,很簡單,房價跌破盈利線,資金鏈緊張,我與其一套套割肉賣,不如整個打包轉讓給同行更能回籠資金。於是,行業整合開始了!房地產因為高利潤形成了高度分散的行業格局,龍頭萬科、中海不過佔有2%的市場份額。而政府的嚴厲調控實際上是為行業巨頭們清理門戶,反而為中建、萬科這些龍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積蓄了無與倫比的能量。一方面需求在越來越聚積,一方面供應商在越來越集中,後果將是什麼?政府調控在我看來,如同騎虎,已成難下之勢,政府何其愚也!
在此奉勸那些矇住眼睛不看事實的憤青們,想政府包辦,福利分房,無疑是痴人說夢。
79年之前,中國計劃經濟福利分房,真實結果呢?到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3.6平方米,而這個數字在1949年是4.5平方米。30年間,中國城鎮居民的平均住宅面積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比1949年每人少了0.9平方米。相信經歷過那個時代人都有記憶,一家人幾代同堂擠在一間小平房裡度日,這就是傳說中的天堂。現在,我國人均住房已達33.6平方米,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事實勝於雄辯,我們走了十多年的住房市場化改革方向是正確的,甚至是輝煌的,可以說是人類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這是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基本判斷。
2 :
Louis(1212)@2012-06-04 23:19:59so I should buy more mainland property stocks.
所以我應該買更多的內地地產股。
有前途
1 :
GS(14)@2012-06-09 17:58:18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608/16408629

涉嫌四項詐騙罪的五男兩女(24至62歲),其中24歲姓向男子為主謀,在粉嶺區開設車房,其他被捕人士包括他的車房拍檔、兩名醫生、向父及向的兩名前度女友。消息稱,向於07年至去年期間,報警聲稱遇上13宗交通意外,部份與的士及小巴相撞,因司機忙於搵食,一般即場花錢「私了」。
另一些意外是事主駕駛一些萬餘元舊車,載着女友於旺角及深水埗彎位急煞,惹尾隨司機收掣不及相撞,之後以300元找相熟醫生買七日病假紙,五年間他與乘客共獲發500日病假紙。
事主又以受傷為由,曾就兩宗交通意外透過保險公司入稟區域法院,向兩名肇事司機索償合共160萬元,最後對方願意庭外和解,合共獲賠30多萬元。另兩宗他則向社署交通意外傷亡者(援助基金)取得逾10萬元賠償。
今年4月,該汽車保險公司發現他的索償官司法庭宣誓文件口供前後矛盾,一時指喪失工作能力,一時指工作能力降低,覺得可疑於是報警。
警方發現有人利用開裝修公司的父親及車房拍檔,訛稱他是公司職員因車禍喪失工作能力,其兩名前女友則作為意外目擊者串謀詐騙。
賣炸雞有前途
1 :
GS(14)@2012-07-25 12:00:34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725/16543804
修讀三年商管學位
KFC為店員增值,跟萊斯特的德蒙特福特大學( De Montfort University)合作,未來五年每年資助約20名分店經理上大學。他們每年只要到大學上課12至14日,平日上班外,更可用店員休息室電腦學習,他們年薪連獎金更可達6.8萬鎊(81.8萬港元)。雖然得自己負擔一半學費,三年共付4,500鎊(5.4萬港元),但他們畢業後有望升職任地區經理或調到總公司上班。這是英國首次有快餐集團助全職店員修讀學士課程,另一快餐集團麥當勞也資助了全英87,500員工中約3.5萬人進修。經濟不景加學費高昂,令大機構為僱員提供上學機會成為新趨勢。
2 :
承天(1379)@2012-07-25 12:48:41香港呢 ?開炸台式雞排有冇得諗
3 :
GS(14)@2012-07-25 12:50:10高登雞都執左
4 :
承天(1379)@2012-07-25 12:54:393樓提及
高登雞都執左
?賣雞排架 生存左幾耐?
5 :
GS(14)@2012-07-25 12:56:22http://evchk.wikia.com/wiki/%E9%AB%98%E7%99%BB%E7%82%B8%E9%9B%9E
高登炸雞(Golden Fried Chicken),是一間位於香港筲箕灣的小食店,與高登討論區前會員「炸雞」並無關係。該店主要售賣炸雞類小吃,最初由高登會員「莎蘭德」(高登ID:201420)所營運,但他表示已將股份售出[1]。
莎蘭德在2010年11月23日發表《[玩命]開舖創業求店名》一帖表示想創業,並徵求高登會員的意見。其後經過多個「1001鎖post」帖子,高登炸雞正式在2010年12月開張試業。
2011年10月,荃灣分店正式營業,但半年後已經結業。
2012年4月28日,《蘋果日報.隔牆有耳》版報導,高登炸雞的筲箕灣正店,因捱不住高昂租金,於4月29日結業。[2]
6 :
承天(1379)@2012-07-25 12:57:32個名....好求其
7 :
GS(14)@2012-07-25 12:59:15是但啦,有個名
販運「菲鵝」雙碩士自毀前途
1 :
GS(14)@2012-08-02 13:48:48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02/16568577
被告溫祖耀(32歲)被裁定販運他人進入香港、依靠他人賣淫收入維生及藏毒等五項控罪全部成立,還柙至本月15日判刑。辯方曾向法官表示被告患病但從沒公開病情,只見押解被告的懲教署人員在審訊初期戴上手套。
五度獲頒獎學金
被告擁有高深教育程度
,01年獲嶺南大學工商管理一級榮譽學士,之後在中大獲中國政治文學及企業傳播社會科學雙碩士,在學期間成績優異,五度獲頒獎學金,發表過多項著作,包括《香港古蹟之旅》、《香港中西區地方掌故》等。他琴技卓越,熟悉本港歷史,更是文物保育之友。
辯方求情指,被告有正當職業,在家人眼中是完美的乖乖仔,背後卻飽受患病及性取向困擾,只能將壓力藏於心內。他被捕後曾萌生自殺念頭,家人後來得悉真相予以支持,被告因此重新振作,希望以正面思想幫助其他囚犯改過自新。法官稱被告有此想法值得鼓勵,但認為「第一步係咪應該幫自己先?要先承認自己做錯事」。
被告曾向記者表示想當社工,緣於他被捕後還押小欖精神病中心,經常扮演聆聽者角色,成功幫助囚友解開心結,令他感到自豪。他說犯案後「唔會用後悔嚟形容」,指「做咗嘅事就要面對」。
案情指,被告去年12月初在同志網站結識22歲事主 Bolanio Parker,得知對方願意提供性服務,故安排對方來港在旺角長沙街一單位接客。同月26日晚,有途人在接客單位附近聽聞呼救聲,報警後,警方在單位內撿獲小量冰毒及毒品「白瓜子」。
李健達悔太囂毀前途
1 :
GS(14)@2013-05-11 15:25:50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0510/18254697
大家會否記起電影《阿郎的故事》片尾曲《也許不易》的歌詞?「從遠處聽見嘆息的詩,在呼喚着舊日名字」,主唱兼填詞人正是李健達,此曲令他一炮而紅,唱片銷量超越白金數字,成為「白金歌手」,更被東南亞傳媒喻為「許冠傑接班人」,風光之時前呼後擁,似乎一切都來得很易,感覺如坐過山車直衝雲霄。
為王菲試音
這一下的刺激,令李健達待人處事變得囂張,他說:「話冇就呃你,邊個年輕人可以抵擋得住嗰種成功感,一朝得志一定會,突然間升上神級,前呼後擁,連小鳳姐(徐小鳳)都叫我幫佢寫歌。」這首歌就是《變色感情》,就連周星馳在《賭俠》中也翻唱過「變色感情誰人留得住,再等癡情回流殊不易,太多淒淒楚楚的心事,你不知道,亦不想講你知。」
既是歌手又是幕後音樂人的李健達,機會一個接一個,有次他為初出茅廬的王菲試音,他說:「公司話有幾個新人,叫我聽吓佢哋做唔做到歌手,王菲一唱,嘩,鄧麗君咁靚嘅聲,聾都聽得出佢係得啦,我同公司講呢個好得,當時佢叫做王靖雯,後來寫咗首歌《未平伏的心》畀佢同黃貫中唱。」
「想過尋死」
李健達受重用,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可惜好景不常,他被公司雪藏,致命原因是不聽話:「可能我囂,公司揀咗歌畀我,我好直接話唔啱我,坦白講,我真係唔係寸,只係有主見。」
90年李健達成功過檔黎小田的世紀唱片公司,當時更為同門師兄羅文寫歌,星途似是漸入佳景,但事與願違,唱片公司之後關門大吉,令李健達成為孤兒仔。李健達想過尋死,幸好因膽小打消自殺念頭。相隔24年,李健達快將推出新碟《久音珍經》,他希望可送給天上的媽媽。
採訪:黃曉妍
攝影:仇志德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