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特朗普內閣“軍團”:任性突破常規,仍可能招攬其女婿

“我從來沒聽說過他。”美國智庫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的經濟政策專家韋烏格說。他所說的正是出身作風兇悍的高盛的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在後者被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提名為財政部掌舵人選以來,這是華盛頓政策人士經常發出的一句評論。

這表明特朗普的新內閣甄選標準讓外界看不懂。

就在兩周前,憑借美國藍領階層的大力支持而當選的特朗普看起來還是想要組建一支“反傳統”“反建制”的內閣團隊。然而隨著重要成員提名的逐一公開,正逐漸成型的美國新內閣看起來卻比許多人預料的要“傳統”得多,而且美軍的味道有點重。

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長、退役海軍上將馬蒂斯

在11月初大選結果出爐後,市場很快收起冷面孔,以美股屢創新高、黃金下跌等,為特朗普入主白宮前景歡呼。

“特朗普是一名商人,他精明、實用主義,”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他這樣做能顯示出自己的寬宏大量和領導能力,不同觀點、不同派別、不同族裔的人都能為他所用,最大限度地體現出他‘美國優先’的口號,也表明他是全體美國人的總統,而不是‘白人的總統’。”

韋宗友認為,特朗普最強調的是軍事和經濟,而這一核心內閣主要由保守強硬派和富豪組成。

傳統而多元

特朗普最初做出的幾名內閣成員提名似乎是對忠實追隨者的褒獎。包括將其前競選活動負責人班農任命為白宮首席策略師兼高級顧問、退役陸軍中將邁克爾·弗林任命為國家安全顧問、在共和黨初選中第一個為其背書的參議員賽森斯任命為司法部長等。

接下來的一些任命則表明,在任命重要內閣成員時,特朗普願意“不計前嫌”,比如,被特朗普任命為駐聯合國大使的南卡羅來納州州長黑利在初選階段支持的是特朗普的競爭對手。

作為“政界新手”的特朗普也在積極吸納“局外人”。在其所任命的內閣官員中,不少人在政策經驗方面幾乎是空白。特朗普似乎認為,管理政府機構和應對公共政策技術細節難題的具體經驗並不那麽重要。

獲得提名為財政部長的前華爾街高管姆欽不是任何一家政策機構的成員,也沒有證據顯示他坐鎮過布魯金斯學會、美國企業研究所或華盛頓其他任何經濟政策討論機構的專家組。

史蒂芬·姆欽(左)和他的演員未婚妻

獲特朗普提名的白宮幕僚長普里巴斯和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都和姆欽情況類似。而盡管已在美國公共教育系統耕耘了十數年,被任命為教育部長的德沃斯同樣在政界沒有太多經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特朗普內閣中已經出現了三名女性,分別是交通部長趙小蘭、德沃斯和黑利。其中,黑利還是特朗普內閣中的首位少數族裔官員,今年44歲的她是印度移民的女兒。

最新的幾項內閣成員任命則多少體現了當選副總統彭斯的影響。這位印第安納州州長在共和黨內保守派人士中評價甚高,也擔當起了特朗普和黨內建制派之間的“橋梁”。

以共和黨的傳統標準來看,特朗普的內閣團隊比許多人所預想的更多元化,而從他目前已經做出的任命來看,特朗普多多少少已經“取悅”了競選期間對其持批評態度的黨內人士,或至少“令這些人放心不少”。

首先,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長、退役海軍上將馬蒂斯得到了共和黨內的一致認可。

其次,趙小蘭的提名有助於夯實特朗普政府和國會山共和黨大佬之間的合作關系。趙小蘭曾在小布什政府中擔任勞工部長,她也是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的妻子。顯然這一任命不會損害特朗普1萬億美元基建計劃的推進。

在特朗普是否會如外媒猜測的那樣招攬自己女婿入閣這一問題上,韋宗友表示,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從現在的任命來看,特朗普已經是突破常規了,比如馬蒂斯退役不滿10年、班農是極右派等等。尤其是,一些顧問的任命不需要國會參議院批準通過,所以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軍人太多?

特朗普內閣的另一個特點是,軍人數量似乎有點“太多了”。

已經獲得提名的軍人有:馬蒂斯任國防部長,邁克爾·弗林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畢業於西點軍校、在冷戰期間是陸軍軍官的邁克·蓬佩奧任中央情報局局長。

此外,特朗普還在考慮任命退役陸軍上將彼得雷烏斯為國務卿、退役海軍上將凱利(John Kelly)為國務卿或國土安全部部長、海軍上將羅傑斯(Michael S. Rogers)為國家情報局局長。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分析,這些軍官將為內閣帶來不少有益的經驗,但特朗普內閣對軍人的過分依賴也應該引起警惕。

首先,好的將軍並不一定就是好的內閣官員。此前也有履歷無可挑剔的軍官被任命為政府官員,但入閣後的表現卻各不相同。比如,福特和小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Brent Scowcroft)和里根政府的國務卿黑格(Alexander Haig)都是軍人出身,前者是一名退役空軍軍官,後者是一名陸軍軍官。但前者在任期內表現優異,在他的帶領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冷戰期間對美國外交政策進行了高效管理,直至冷戰結束、蘇聯解體。黑格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導致(或幾乎導致)了幾場民眾和軍隊之間的危機,他本人不得不在上任1年半之後辭職。

其次,無論這些個人有多優秀,內閣中軍人數量太多將可能威脅到軍民關系。美國憲法規定現役軍人不得參政,就是為了防止出現軍事獨裁的發生。1947年的《國家安全法》進一步規定,國防部長必須是平民,禁止任命退役不滿10年(後改為7年)的軍人。馬蒂斯退役僅3年時間,這意味著如果他要正式就任國防部長,國會必須要通過新的法律。

再者,邀請數量較多的軍人入閣可能並不見得有助於改善,反而可能破壞軍民關系。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對軍隊領導層的批評,現役軍人和內閣中任職的前軍官聯合起來的潛在可能性,都將加劇軍民之間的緊張態勢。

不過,在韋宗友看來,美國出現軍人幹政甚至軍事獨裁的可能性較小。反倒是,和奧巴馬與軍方較為僵硬的關系相比,特朗普選擇的這些軍官在很大程度上理念與他自己是一致的:“一方面這些軍人在對外政策上可以發出比較大的聲音,特朗普可以借力;另一方面,特朗普挑選的這些軍人和他理念一致,他對軍方的控制能力可能會強於奧巴馬。”

抓“硬核”放“外圍”

韋宗友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特朗普任命億萬富豪和華爾街高管分別擔任商務部長和財政部長,這說明,他希望運用成功人士在金融和商業領域的經驗來重振美國經濟,而這既是他在競選中的一個賣點,也是現在當選總統後實踐自己許下承諾的一個重要步驟。”

軍事上,特朗普認為奧巴馬太軟弱,讓美國在全世界失去了尊重,所以他起用了強硬派班農、馬蒂斯和弗林,想讓美國再次強大起來。

經濟上,特朗普強調“讓美國優先”,要確保美國人的飯碗,讓工人階層能夠從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中得到好處。

特朗普與女兒伊萬卡、女婿庫什納在一起

在內閣最重要職位之一的國務卿人選上,形勢始終有些撲朔迷離。目前有四名可能人選最終浮出水面,其中包括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紐約前市長朱利安尼和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考克。而此前曾被認為接近國務卿寶座的羅姆尼,在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中引發了強烈抗議。

“特朗普的外交團隊還沒有最終確定,我個人認為朱利安尼的可能性不太大。”韋宗友告訴本報記者,“考克和羅姆尼倒都是不錯的人選。這兩人都屬於共和黨建制派,無論誰出任國務卿,都可以幫特朗普加分:一方面是特朗普需要通過他們和建制派打交道,另一方面也可以讓盟國更安心和放心。”

“外交處於特朗普決策圈稍外圍的地位,經濟和安全才是‘硬核”。’韋宗友如是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48

特朗普內閣比想象中“傳統”,問題是軍人有點多

就在兩周前,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看起來還是想要組建一支“反傳統”的內閣團隊,然而隨著重要成員提名的逐一公開,正逐漸成型的美國新內閣看起來卻比許多人預料得要“傳統”得多,而且美軍的味道有點重。

傳統而多元化

首先,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長、退役海軍上將馬蒂斯得到了共和黨內的一致認可。

其次,交通部長趙小蘭的提名意在夯實特朗普政府和國會山共和黨大佬之間的合作關系。

特朗普最初做出的幾名內閣成員提名似乎是對忠實追隨者的褒獎,包括將其前競選活動負責人班農任命為高級顧問、退役軍官弗林任命為國家安全顧問、在共和黨初選中第一個為其背書的參議員賽森斯任命為司法部長等。

接下來的一些任命則表明,在任命重要內閣成員時,特朗普願意“不計前嫌”。比如,被特朗普任命為駐聯合國大使的南卡州州長黑利在初選階段支持的是特朗普的競爭對手。

財政部長姆努欽來自華爾街,而最近幾屆政府的財長也有幾名是華爾街出身。

在內閣最重要職位之一的國務卿人選上,特朗普或許面臨著最大的考驗。有四名可能人選最終浮出水面,其中包括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但羅姆尼被提名的潛在可能性卻在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中引發了強烈抗議。

而最新的幾名內閣成員任命則多少體現了當選副總統彭斯的影響。這位印第安納州州長在共和黨內保守派人士中評價甚高,也擔當起了特朗普和黨內建制之間的“橋梁”。

以共和黨的傳統標準來看,特朗普的內閣團隊比許多人所預想的更多元化,而從他目前已經做出的任命來看,特朗普多多少少已經“取悅”了競選期間對其持批評態度的黨內人士,或至少“令這些人放心不少”。

目前看來,特朗普的新內閣不僅準備實施共和黨的長期目標,如撤銷《平價醫療法案》和削減稅收等,還將推動特朗普在競選中有關邊境城墻和貿易的承諾。

不過,新內閣和當選總統在一些核心議題上也存在著沖突,包括對伊朗的政策、醫保制度、移民問題等。

軍人太多?

特朗普內閣的另一個特點是,軍人數量似乎有點“太多了”。

已經提名的軍人出身的內閣成員有:退役海軍上將馬蒂斯任國防部長,退役陸軍中將弗林任國家安全顧問,畢業於西點軍校、在冷戰期間是陸軍軍官的蓬佩歐任中情局局長。

此外,特朗普還在考慮任命退役陸軍上將彼得雷烏斯為國務卿、退役海軍上將凱利(John Kelly)為國務卿或國土安全部部長、羅傑斯(Michael S. Rogers)為國家情報局局長。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分析,這些軍官將為內閣帶來不少有益的經驗,但特朗普內閣對軍人的過分依賴也應該引起警惕。

首先,偉大的將軍並不一定就是偉大的內閣官員。此前也有履歷無可挑剔的軍官被任命為政府官員,但入閣後的表現卻各不相同。比如,福特和小布什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Brent Scowcroft)和里根政府的國務卿海格(Alexander Haig)都是軍人出身,前者是一名退役空軍軍官,後者是一名陸軍軍官。但前者在任期內表現優異,在他的帶領下,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冷戰期間對美國外交政策進行了高效管理,直至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海格的表現卻乏善可陳,導致(或幾乎導致)了幾場民眾和軍隊之間的危機,他本人不得不在上任1年半之後辭職。

其次,無論這些個人有多優秀,內閣中軍人數量太多將可能威脅到軍民關系。美國憲法規定現役軍人不得參政,就是為了防止出現軍事獨裁的發生。1947年的《國家安全法》進一步規定,國防部長必須是平民,禁止任命退役不滿10年(後改為7年)的軍人。馬蒂斯退役僅3年時間,這意味著如果他要正式就任國防部長,國會必須要通過新的法律。

再者,邀請數量較多的軍人入閣可能並不見得有助於改善,反而可能破壞軍民關系。特朗普在競選過程中對軍隊領導層的批評,現役軍人和內閣中任職的前軍官聯合起來的可能性,都將加劇軍民之間的緊張態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59

特朗普內閣又添將軍,引發“美軍執政”之憂

“你能讓一屆內閣里都是將軍嗎?當然不行。就像你不能讓內閣里都是律師或者是商人一樣。”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眾議員多倫伯瑞(Mac Thornberry)本周三表示,“雖然這些(被任命的)人都是我非常尊敬的人。”

多倫伯瑞針對的是特朗普的最新一項內閣任命。此前特朗普過渡團隊表示,他將提名退休的海軍陸戰隊上將約翰·凱利(John Kelly)擔任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

“將軍加高盛”內閣

凱利將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將近46年,在今年年初才退休。退休之前,凱利曾擔任美國南方司令部指揮官,負責美軍在中南美洲的軍事行動。除此之外,凱利也曾多次被派往伊拉克擔任作戰指揮,是前國防部長帕內塔(Leon Paneeta)以及蓋茨(Roberts Gates)的得力戰將。

凱利有著典型的軍方保守派特點,曾公開批評奧巴馬關閉關塔那摩監獄的計劃,稱那里關押的每個人都非無辜者,還對海軍陸戰隊向女性開放表示擔憂,聲稱“女兵可能影響戰鬥力”。

凱利的兒子也曾在軍隊中服役,並於2010年在阿富汗陣亡,讓凱利成為美國自9·11恐怖襲擊以後在戰爭中失去子女的最高軍銜的美國軍事將領。

接近特朗普過渡團隊的消息人士稱,特朗普選擇他是因為後者熟悉西南方邊境、有打擊非法移民的經驗。凱利曾經警告墨西哥和中南美洲移民給美國帶來了毒品和恐怖主義等威脅。此外,凱利曾執掌的南方司令部也經常與國土安全部合作,參與打擊非法移民網絡。他因此被認為是執行特朗普針對非法移民強硬政策的合適人選。

除了凱利將軍之外,特朗普已經任命了兩名退休軍事將領加入特朗普內閣,其中包括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馬蒂斯(James Mattis)上將,以及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的弗林(Michael Flynn)中將。

“他(特朗普)分明是組建了一個G&G(Generals&Goldman Sachs)‘將軍加高盛’的內閣。”明尼蘇達州民主黨參議員麥克卡斯伊爾(Clarie McCaskill)表示。

政治分析人士表示,特朗普在內閣任命中高度重視軍方將領的做法同前幾任美國總統有很大差異,在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的內閣中都只有少數幾位軍方人員,而大部分的內閣職位都由具有多年平民服務經歷的人員擔任,包括政客、學術界和律師等行業的人員。

“特朗普在運作上顯然有著一定的模式。”布魯金斯學會學者格萊斯頓(William Galston)表示,“他的內閣成員大部分是軍方人員,還有就是大公司的高管,而這些人的共性就是,很強的領導能力和執行能力。”

軍方將領便於控制?

除了已經被特朗普任命的三名將軍之外,被看作國務卿熱門人選的彼得雷烏斯將軍如果能被任命的話,將會成為特朗普內閣的另外一位軍方高級將領。

美國國務院前高層反恐官員本傑明(Daniel Benjamin)表示,在這些本應是平民的內閣職位中,任命太多的軍方將領會引發“很嚴重的擔憂”。

“將軍們大體上都相信‘等級至上’和‘服從命令’的原則,如果總統給他們下達命令的話,他們不太可能做出反駁。”本傑明說,“將軍們有一系列的技能,而外交卻不是其中的一項。”

“偉大的將軍們不一定會成為偉大的內閣成員。”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學者、伊拉克戰爭退伍軍人卡特(Phil Carter)也表示。

曾經擔任前總統克林頓國家安全顧問的格萊斯頓卻不同意這種觀點。格萊斯頓認為,軍方將領不會在不考慮法律和憲法的情況一味服從命令,更不會不去挑戰總統的決定。“如果你問我,是更傾向於一個充滿將軍的政府還是一個充滿律師的政府,這會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我們已經經歷過充滿律師的政府了,並且結果不是那麽完美,不是嗎?也許是時候給將軍們一個機會了。”格萊斯頓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77

特朗普內閣有點“壕”:總身價已超130億美元

白人“藍領”和民粹主義者將特朗普擡進了白宮,現在這位美國當選總統卻一個勁兒地往自己內閣里“塞”富豪。

有錢並不是美國政府官員或為公眾服務的必須條件,美國政府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富豪官員,但有美國媒體評論稱,特朗普內閣似乎有點“太誇張”。

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內閣也有富豪,美國商務部部長普里茲克(Penny Pritzker)在加入奧巴馬政府前領導過數十家企業,自己開辦過多家公司,也曾是一些如凱悅酒店等大公司的董事會成員,身家大約在25億美元。

目前,在提名尚未完全公布的情況下,特朗普準內閣的總身價已經超過了130億美元,是小布什政府時期的30倍以上。

那麽,特朗普內閣到底有多“壕”?根據《福布斯》雜誌和華盛頓機構OpenSecrets等的估算,截至目前已提名的內閣成員中,商務部副部長里基茨(Todd Ricketts)、教育部長德沃斯(Betsy DeVos),以及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位列前三甲。

商務部副部長里基茨(Todd Ricketts):53億美元

里基茨是芝加哥小熊隊共同所有人,其父是創辦了Ameritrade折扣經濟服務公司的億萬富豪喬•里基茨(Joe Ricketts)。

教育部長德沃斯(Betsy DeVos):51億美元

貝琪•德沃斯目前擔任美國兒童聯合會主席,她是安利公司聯合創始人理查德•德沃斯(Richard DeVos)的兒媳婦,丈夫迪克·德沃斯(Dick DeVos)是安利公司(Amway)繼承人,而貝琪•德沃斯的哥哥普林斯(Erik Prince)則是極富爭議性的黑水公司(BLACKWATER)創始人。

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29億美元

79歲的羅斯有“重組之王”的稱號,他多次收購重組鋼鐵、煤炭以及電信等不同行業公司,還曾擔任羅斯柴爾德家族破產整合業務主管長達25年。《福布斯》預計羅斯依靠重組業務已經積累了29億美元的財富。

財政部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4600萬美元

姆欽在高盛集團工作17年,2002年離開高盛後曾加入索羅斯的投資公司,之後建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還曾投資過兩個特朗普的項目。2009年金融危機最深重時,包括姆欽基金在內的由私募股權投資者組成的非銀行財團,接手了因經營困難而由政府接管的美國第四大貸款機構IndyMac銀行,財團向該公司註入16億美元現金,將其改名為One West,之後該公司對成千上萬被其認定為不良貸款的房貸客戶進行止贖。2015年姆欽及其合夥人以34億美元的價格將該銀行出售給商業貸款提供商CIT集團,大賺一筆。

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卡爾森(Ben Carson):2600萬美元

卡爾森曾是神經外科醫生和共和黨前總統候選人,其收入主要來源於暢銷書的版稅、收費演講和一些公司董事會任職。

交通部長趙小蘭(Elaine Chao):1690萬美元

趙小蘭曾任小布什政府勞工部部長,父親是知名航運企業家美國福茂集團董事長趙錫成,丈夫為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

衛生與公共事業服務部部長普萊斯(Tom Price):1360萬美元

普萊斯是一名矯形骨科醫生,曾在亞特蘭大經營了幾十年骨科診所,目前擔任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主席。

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1580萬美元

塞申斯是阿拉巴馬州共和黨參議員,在其政治職業生涯中最大的捐贈人主要來自法律、醫療、房地產以及保險行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678

特朗普內閣關鍵詞:白人男性、高盛、將軍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總是不吝表現自己在政治上的離經叛道。當地時間13日,他在“推特”上宣布將選定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兼CEO蒂勒森(Rex Tillerson)出任國務卿,至此其內閣班底已基本成型。

埃克森美孚公司董事長兼CEO蒂勒森(Rex Tillerson)將出任美國國務卿,他與普京關系密切

不難發現,特朗普內閣中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4個部門全部將由白人男性來領導,這是自1989年老布什政府後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白人男性多

可以簡單盤點一下,目前特朗普敲定的主要內閣成員包括: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蒂勒森、財政部長史蒂芬•姆欽(Steve Mnuchin)、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交通部長趙小蘭、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卡森(Ben Carson)、勞工部長安迪•帕茲德(Andy Puzder)、國土安全部長約翰•凱利(John Kelly)、教育部長貝琪•德沃斯(Betsy DeVos)、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湯姆•普萊斯(Tom Price)等。

其中被認為最重要的4個職位——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和司法部長均由白人男性擔任。

相較而言,奧巴馬政府第一任期首次任命的重要內閣成員中包括非裔司法部長霍爾德(Eric Holder)、白人女性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而小布什政府則任命了首位非裔國務卿鮑威爾(Colin Powell)。

特朗普至今的18個選擇中,除了副總統和白宮高級官員外,有14個是白人,其中又有12個男性,沒有拉丁裔。相較而言,奧巴馬首個內閣簡直就是各種族裔的大融合,11位白人,男女比例是7:4,還擁有拉丁裔勞工和內政部長以及三位非裔美國人,其中還有兩位女性。

特朗普選擇的唯一非裔部長是被任命為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的退休神經外科醫生卡森。

在特朗普選擇的高層官員中有3位少數族裔女性:被任命為交通部長的亞裔趙小蘭、被任命為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印度裔尼基•哈利(Nikki Haley),另一位則是印度裔的維爾瑪(Seema Verma)被任命為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負責人,該位置將在廢除奧巴馬醫改計劃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將軍和CEO

特朗普自開始提名內閣人選以來,不斷令外界大跌眼鏡也招致各種批評。上周,特朗普過渡團隊表示,將提名退役四星將軍凱利擔任國土安全部部長,引發“美軍執政”的擔憂。

確實,特朗普政府的頂級國家安全職位也全部被白人退役軍官占據。凱利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將近46年,在今年年初才退休。退休之前,凱利曾擔任美國南方司令部指揮官,負責美軍在中南美洲的軍事行動。他也曾多次被派往伊拉克擔任作戰指揮,是前國防部長帕內塔以及蓋茨的得力戰將。

除了凱利,此前特朗普已經任命了兩名退休軍官加入內閣,即擔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退役上將馬蒂斯,以及出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的退役中將弗林(Michael Flynn)。而堪薩斯州眾議員蓬佩奧(Mike Pompeo)被提名為新任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他畢業於西點軍校,在冷戰期間也是陸軍軍官。

此外,特朗普在內閣中塞入過多CEO和富豪也為外界所關註,尤其是“高盛”在內閣出現的頻率之高,不斷挑動華盛頓觀察人士的神經。當地時間12日,特朗普宣布高盛集團總裁兼CEO加里•科恩(Gary Cohn)將任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幫助新政府起草經濟政策,該職位是總統經濟團隊核心,提名無需參議院批準。

如此,特朗普未來內閣中又增加了一位“高盛人”。而侯任財長姆欽、總統首席戰略專家和高級顧問人選班農都曾在高盛工作。要知道,特朗普在大選期間曾多次抨擊對手和華爾街走得太近,甚至在競選廣告中直接抨擊華爾街名人,而現在卻在內閣中大肆引入華爾街人士,招致各種批評。

而在特朗普的部長隊伍中最有錢的前三位,應該是教育部長德沃斯、商務部長羅斯和財政部長姆欽。德沃斯是安利公司聯合創始人理查德•德沃斯(Richard DeVos)的兒媳婦,丈夫迪克•德沃斯(Dick DeVos)是安利公司繼承人,她目前擔任美國兒童聯合會主席,是共和黨的長期捐贈人,根據美國媒體估算,德沃斯目前身家在51億美元左右。

被稱為“重組之王”的羅斯身家在29億美元左右,他多次收購重組鋼鐵、煤炭以及電信等不同行業公司,還曾擔任羅斯柴爾德家族破產整合業務主管長達25年。姆欽則在高盛集團工作17年,2002年離開高盛後曾加入索羅斯的投資公司,之後建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身家在4600萬美元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43

美國“史上最富內閣”能讓窮人的錢袋子變鼓嗎

拜美國失意藍領階層所賜,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將入主白宮,目前已組建了美國歷史上最富有的內閣:截至目前公布的17名特朗普內閣成員總身家已經達到令人吃驚的145億美元,相當於超過了美國1/3家庭財富的總和。

在選戰中,特朗普在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上,不時發出攻擊華爾街的言論,聲稱要清除華爾街與銀行業之間的利益輸送,把“沼澤清空”。不過雖然嘴上說說,但身體上卻很實誠:任命內閣時,特朗普幾乎把高盛管理層“連鍋端進了”白宮。

與此同時,多位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在近期的最新數據研究都指向一個事實,即美國中下層收入停滯並非主要源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而在於美國收入分配制度出現重大紕漏。在《21世紀資本論》作者、法國經濟學家皮克迪(Thomas Piketty)帶領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1980~2014年間,美國70%的收入都進入了頂層10%人群的口袋之中。

特朗普的億萬富翁內閣,也屬於正是這頂層10%的群體。而這樣的特朗普內閣,是否能兌現其競選承諾,令其“鐵銹地帶”的鐵桿選民們的錢袋子再次鼓起來呢?

政治不是做生意

在美國小布什政府時期,其第一個內閣提名總身家在2.5億美元左右,彼時這一內閣被美國媒體諷刺為“百萬富翁內閣”;不過它與特朗普的提名比起來,就顯得“相形見絀”了:如特朗普的內閣提名可以在參議院順利通過,美國將出現歷史上首個“億萬富豪內閣”,其總身家在145億美元左右,是小布什內閣的50倍。

美國輿論界對此認為,“做生意”將成為下屆美國政府的主旋律。韋恩州立大學憲法法律教授亨寧(Peter Henning)表示,任命商界領袖擔任頂級政治職位的行事方法,已成為美國政治的常態,但特朗普提名“一大群政府經驗極少的人,這也是夠獨一無二的”。

“我總是警惕那些說‘我們必須像經商一樣經營國家’的人,企業不負責國防或照顧老年人,”亨寧表示,“企業以一個指導原則驅動——賺取最多的錢。但這不應該是政府的角色。”

《紐約時報》則評論稱,特朗普對於其內閣的選擇體現了他個人的品質和性格,“他的內閣決定主要是一群同他在不同方面相似的白人,譬如喜歡在網上亂發推,以及不斷見諸於紐約小報報端的亂糟糟的離婚官司。”

減稅幫不了藍領

截至目前,特朗普為藍領階層帶來的兩大利好消息是:在貿易問題上對外展現強硬態度,以及大規模減稅計劃。從表面上看,這兩項利好都有助於資本和就業快速回流美國。與此同時,特朗普在美國收入分配不平等問題上一直沒有更多發言。

而根據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柴緹(Raj Chetty)以及皮克迪兩個團隊所進行的不同數據挖掘均顯示,改善美國底層人民收入滯漲問題的根源,在於在收入分配方面做出更多改革。

這樣的研究結果意義非凡:對於即將正式走馬上任的特朗普政府而言,其令美國藍領階層為之興奮的減稅計劃,恐怕在增強藍領階層的工資收入提高方面不會有太多意義。有分析指出,在減稅計劃中,高收入者將不成比例地獲得更多利益。柴緹的研究指出,目前美國大部分GDP收入最終流向了高收入家庭,較高的GDP總值增長並不會大幅增加大部分美國“80後”的收入。

當然,不能說GDP不重要,但更好的收入分配制度對於改善美國“80後”的收入水平將更奏效。譬如在現行的GDP分配系統下,美國需要每年超過6%的實際GDP增長率才能恢複到20世紀40年代的絕對工資流動率水平。而增加美國下層人民收入的關鍵點是需要更廣泛的經濟增長,即在收入分配方面做出更多改革。

皮克迪的研究則發現,美國政府的分配政策在平衡稅前工資所產生的不平等方面收效甚微。

隨之而來的是令人吃驚的數據:根據皮克迪團隊的研究,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全國經濟收入中,在平均線以下的50%人群中,其收入一直處於無增長狀態;而高收入人群增長驚人,其中收入前10%的人群增長了121%,收入前1%的人群收入增長了205%,而收入前0.001%的人群則增長了636%。

皮克迪團隊認為,收入差異令美國成為了現實中的《雙城記》:對於處於收入底部的1.17億美國人而言,其一代人的收入增長均停止了,而對於在收入頂端的美國富豪而言,其收入又增長得過於迅猛了。

而在1980~2014年之間,在收入處於平均線以下的50%人群中,沒有實現任何收入增長,而32%的收入增長則進入了中產階級(即中位數到90%之間),68%的收入增長則進入了美國收入最高的10%階層,其中36%的收入增長進入了最頂端的1%階層之中。

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收入處於平均線以下50%人群手中流失的財富,正好進入了美國最富1%人群的手中:大約8%的國民收入從低收入人群手中,進入了最富1%人群的口袋中。

如果從時間軸上進行比較,就更可以理解當代美國的收入有多麽不平衡:在1980年,最富1%人群的收入是平均線以下50%人群的27倍;現在這個數字是81倍,這樣的貧富差距,即1:81,已經趕上了剛果。

上述數據中另一個令人震驚的趨勢是,美國在過去15年里收入集中增長的原因是由於資本收入增長。這意味著在上世紀末的富有工作者要麽退休,要麽將自己的財富傳承到了繼承人身上。

最終,皮克迪團隊認為,任何無法令其整個一代人中半數人民在增長中受益的經濟體,都會令其人民對現狀產生不滿,並拒絕建制政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201

日本內閣通過2017年度預算案,防衛費連續五年增長創新高

日本政府22日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2017年度預算案,一般預算總額創歷史新高,達到97.454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7萬億元)。預算總額比2016年度原始預算增加7329億日元,連續五年創歷史新高。

據共同社報道,重點實施的政策中,包括特別預算在內“一億總活躍”政策相關預算為2.9352萬億日元,日俄經濟合作約為35億日元。防衛費連續五年增長,為創下歷史新高的5.1251萬億日元,政府開發援助(ODA)和觀光廳預算也有所增加。公共項目預算微增至5.9763萬億日元,農業和教育等其他經費幾乎與上年持平。

不過,由於老齡化而增多的社保費用增長額僅為5000億日元,將加大國民在醫療和護理方面的負擔。報道分析稱,經濟形勢改善遲緩導致稅收見頂,政府借款居高不下。這成為了一份在財政重建遲遲得不到落實的情況下生活壓力上升,即便財政支出增至巨額也難以讓人實際感受到好處的預算。

另外,國債(借款)的新發額為34.3698萬億日元。雖然政府通過低估國債利息和積極籌措稅外收入來將國債新發額控制在上年度以下水平,但仍占到財政收入整體的35.3%。

基礎財政收支的赤字額為10.8413萬億日元,近五年來首次擴大。日本政府將把預算案提交至明年年初開幕的例行國會,力爭3月底前獲得正式通過。

政策經費為73.9262萬億日元。其中社保費增加4997億日元至32.4735萬億日元。根據財政整頓計劃將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增幅較預算申請額壓縮1400億日元,因此醫療和護理的保險費和窗口付款額將面臨一部分的上調。因消費稅率上調至10%政策而計劃向低額養老金人群發放的補貼等部分政策因增稅延期而暫不實施。

用來償還借款本利的國債費為23.5285萬億日元,因估計利率較低而減少836億日元。財政收入方面,稅收為57.7120萬億日元。企業業績表現不濟,稅收增幅僅為1080億日元。政府持有的美國國債運作收益等稅外收入預計為5.3729萬億日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729

特朗普的巨富內閣中,這幾位“過會”不太容易

距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式就職不到1個月,他提名的內閣成員中仍有不少遭到民主黨人,甚至一些共和黨人的批評和反對。

例如被貼上種族主義者標簽的司法部部長提名人塞申斯(Jeff Sessions),以及有“普京之友”之稱的國務卿提名人蒂勒森(Rex Tillerson)等人。

特朗普對內閣成員的提名尚需在參議院通關才算正式確認,那麽這些人物的政治征途是否會在參議院止步?又有哪些人即便不存在參議院的障礙,卻又面臨其他的程序性難題?

預計順利獲批

過去美國總統對內閣成員的提名需要獲得五分之三多數的支持才能在參議院通過,因此反對派或許還可能通過冗長辯論等方法阻止提名。而現在,多虧了民主黨人,特朗普內閣應該可以在參議院安全無虞地獲批。因為民主黨人在113屆國會上改變了批準程序,現在內閣提名確認只需要簡單多數就可以在參議院通過。

目前,特朗普提名的內閣成員只需要在參議院獲得51票支持,鑒於從2017年開始共和黨將占據參議院52個席位,因此通常情況下只要共和黨內部達成共識,特朗普內閣在參議院通關應該不成問題。

而民主黨人只可能通過舉行數天的聽證會等方法令批準過程變得比較困難一點。

富豪內閣的麻煩

不過,即便參議院民主黨人不“下絆子”,由於特朗普內閣中存在多位富豪,複雜的財務審查也將嚴重拖白宮運作日程的後腿。

特朗普迄今已任命了5位億萬富翁和6位千萬富翁在其政府任職。為了獲得參議院的最終確認,他們必須披露所有財務信息,並剝離任何可能與新職位存在潛在利益沖突的資產。

雖然這個過程不會影響提名人贏得參議院最終確認的機會,但卻非常耗時,從而影響特朗普政府的實際運作。因為參議院的審核,2009年奧巴馬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後,正處於金融危機中的美國曾面臨財政部一些重要職位空缺數月的局面。

根據一些披露財務數據和《福布斯》雜誌的凈值估算,目前特朗普內閣資產凈值總額近100億美元。

2009年,千萬富豪拉特納(Steven Rattner)為了準備就任財政部的一個職位花費了40萬美元的法律費用。他說,政治官員對那些財務情況複雜的人員有一些經驗,但那不是常態,畢竟大部分政府工作人員都不是像特朗普那樣的人。

也有一些候選人因為財務問題而拒絕出任政府職務。2008年,奧巴馬曾找過億萬富豪普里茨克(Penny Pritzker),希望她加入內閣,但最終被拒絕。據熟悉她的人稱,部分原因是財產剝離和披露過程過於複雜。2013年普里茨克同意擔任商務部長,但卻為此準備了長達半年之久。

三位“主審”對象

目前,在特朗普提名的內閣成員中,有三位被認為最可能面臨來自民主黨人的嚴格審查。首當其沖的就是國務卿候選人蒂勒森(Rex Tillerson),作為埃克森美孚CEO的蒂勒森此前曾負責俄羅斯業務多年,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關系密切,2013年普京還為他頒發了克里姆林宮對外國人的最高獎賞“友誼勛章”。

雖然,蒂勒森獲得了多名共和黨建制派元老的支持,但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稱,對他和俄羅斯的關系表示關切,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成員之一的盧比奧(Marco Rubio)也明確稱,“普京之友”不是他想從美國國務卿身上看到的特質。

美國媒體評論稱,近日特朗普和普京的關系以及俄羅斯對美國大選的幹涉等話題,是華盛頓辯論的焦點,因此蒂勒森註定將在參議院面臨艱難的聽證。

另一位是塞申斯。1986年,他曾被提名為美國阿拉巴馬州南區聯邦地區法院的法官,但因為其過往的一些言論導致他罕見地未能獲批。當時他承認,在被問及白人律師替非裔美國人辯護是否是“白人之恥”時,他曾回答:“是啊,也許是。”

塞申斯

另據美國媒體報道,他還曾開玩笑稱,覺得3K黨的成員“都ok,除非我發現他們抽大麻”。在上世紀90年代成為參議員後,塞申斯就一直反對讓非法移民成為美國公民。即便是去年在給《華盛頓郵報》撰寫的文章中,他也直言不諱稱應減緩引進新移民。

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所有8位民主黨候選人近日聯署一封信,表示希望對塞申斯舉行幾天的聽證會。

“我並不認為所有提名人都會很快通過。他們必須在委員會前展現自己的秉性和能力。”參議院民主黨“二把手”德賓(Dick Durbin)說,“他們的名聲、背景、價值觀,以及他們在大選中所說的。希望能聽到更多。”

盡管民主黨人對塞申斯的提名多有不滿,但由於其本人是參議員,參議院共和黨人中並未有反對的聲音,因此預計對他的提名最終將在參議院通過。

另一位將面臨參議院嚴格審查的可能會是候任財長姆欽(Steve Mnuchin)。特朗普對這位高盛“老人”的任命讓很多支持者失望,盡管目前共和黨內沒有人公開反對該任命,但有美國媒體預計他也將面臨艱難的聽證,因為他曾工作過的銀行OneWest最近被兩個非盈利組織指控對少數族裔采取歧視性做法。

技術問題

此外,特朗普提名的國防部長、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將、綽號“瘋狗”的馬蒂斯(James Mattis)從技術上說可能並不符合做國防部長的要求。因為美國聯邦法律要求國防部長必須至少在7年內都未加入任何現役武裝部隊,而馬蒂斯3年前才從負責中東和非洲軍事行動的美軍中央司令部退休,並不符合這一要求。

要讓馬蒂斯獲得任命,國會必須放棄退役7年的要求,這樣做也是有先例的。1950年,美國國會就曾簽署豁免令,允許退休僅2年的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擔任防長。

不過,一些民主黨人近日已表示他們將反對國會豁免。“雖然我非常尊敬馬蒂斯將軍,但我將反對放棄(相關要求)。”紐約民主黨參議員吉利布蘭德(Kirsten Gillibrand)說,“平民控制我們的軍隊是美國民主的一項基本原則,我不會投票打破該原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69

特朗普內閣又添“強硬派” 曾妄稱盡可能阻止中國“作弊”

據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過渡團隊中一名匿名人士透露,特朗普預計將任命律師Robert Lighthizer為美國貿易代表。任命預計會在本周內做出。

特朗普

Lighthizer曾在里根政府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中就職,如果他被正式任命,將在特朗普的貿易談判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特朗普一直反對《跨太平洋合作夥伴協議》(TPP),但他表示會和各個國家簽署一對一的貿易協定。特朗普還釋放出將在中美貿易上采取強硬立場的信號,表示將對中國產品征收高額關稅。

從履歷上看,Lighthizer曾是貿易法律師,代表過制造業、農業和高科技企業,專註於“為美國企業尋找進入外國市場的貿易行動”。

Lighthizer當前已是特朗普貿易團隊的一員,幫助過渡政府進行相關工作。這一貿易團隊的主要職責包括對降低貿易壁壘的國際協議進行談判,並且向WTO下的其他國家提起訴訟。

路透社援引熟悉Robert Lighthizer的人士稱:“他非常聰明,非常具有戰略性,並且無所畏懼。一旦他負責此事,他將動用一切可能的工具來阻止中國及其他國家‘作弊’,他可不是WTO的粉絲。”

Lighthizer曾向美國國會表示,WTO爭端解決機制缺乏效率。他建議美國挑戰WTO的規定底線,保護美國的經濟利益。可能辦法包括:對中國產品實行暫時性進口限額、征收附加費、在反傾銷關稅中考慮中國操縱匯率的影響。

Lighthizer或將成為特朗普政府的又一位強硬派官員。2016年12月21日,特朗普任命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擔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是一位提倡對華強硬的經濟學家,其曾在多個場合將諸多問題引向“中國威脅論”。

距特朗普正式入主白宮還有不到三周時間,預計接下來的幾天中將會有出現不少內閣級別職位的任命。

目前虛位以待的內閣職位有:農業部長、退伍軍人事務部長、國家情報局局長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60

即將被參議院叫去談話,特朗普豪華內閣壓力有點大

在未來一周內,特朗普所提名的關鍵內閣成員將會在參議院各個委員會舉行任職認可聽證,這將是被提名官員正式進入新政府的最後一道門檻,但是臨門一腳之時仍然有不少反對聲音,究竟哪些因素將把他們攔在白宮門外?

司法部長提名人傑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

傑夫·塞申斯

1月10日和11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舉行。

塞申斯一直是特朗普的顧問和擁躉,被特朗普盛贊為擁有“世界級的法律頭腦”。1994年,塞申斯當選阿拉巴馬州司法部長,兩年後進入美國參議院,此後多次連任,被認為是參議院中最保守的議員。在美國債務和軍事方面,塞申斯都表現出鷹派的強硬,但對於氣候變化,塞申斯則持懷疑觀點。

不過,因為種族主義觀點而受到指責成為塞申斯職業生涯最大汙點。1986年,一份前同事的證詞指出塞申斯曾使用侮辱黑人的詞語,還說塞申斯認為,在發現三K黨抽大麻之前覺得他們的存在並沒問題。而塞申斯自辯這些都是玩笑話,稱種族主義在美國是不可接受的。

國務卿提名人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

雷克斯·蒂勒森

1月11日、12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舉行。

蒂勒森從1975年就在埃克森美孚工作直至位及CEO,特朗普稱其為“美國夢的化身”,大贊他“堅韌不拔,閱歷豐富並且對地緣政治有深刻理解”。作為石油業內航母級企業的領導人,蒂勒森也和世界多國首腦打過交道,其中自然包括俄羅斯、沙特和也門等產油國。

有質疑聲認為,蒂勒森在公共領域缺乏經驗,也有人在觀望蒂勒森對俄羅斯的態度,尤其是在是否延長對俄制裁上的立場。因為在2014年,他曾公開表態反對對俄制裁,認為此舉令埃克森美孚損失了10億美元。他還曾表示,美國需要和俄羅斯保持友好關系,因為俄羅斯在全球能源供給市場扮演著重要角色。

但是,為了表現出更強硬的姿態以獲得支持,近日他又在一個閉門會上稱在俄羅斯面前必須要顯示出力量,否則會有麻煩。在最受爭議的個人利益方面,為了避嫌,身價4億美元蒂勒森已經表態將切斷他和埃克森美孚之間的所有關系,把手中所持股票都交付給信托基金。

中情局局長提名人邁克·蓬佩奧(Mike Pompeo)

邁克·蓬佩奧

1月11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情報特別委員會舉行。

蓬佩奧曾是一名西點軍校畢業的軍官,後來又曾創辦過一家航天業私人公司,在2010年進入眾議院常設情報特別委員會。特朗普正是看上了蓬佩奧豐富的經歷。

但對於情報工作,蓬佩奧並沒有多少經驗,最遭爭議的是他的一些“反穆斯林”言論。此外,蓬佩奧還支持大規模監控計劃,要求把斯諾登帶回美國判死刑。他反對關閉關塔那摩監獄的主張也遭致不少批評。

教育部長提名人貝特西·德沃斯(Betsy DeVos)

貝特西·德沃斯

1月11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和養老金委員會舉行。

除了政治家的身份外,德沃斯還是安利集團聯合創始人理查德·德沃斯(Richard DeVos)的兒媳,她曾投入數百萬美元在全美推廣慈善教育計劃,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推動補助中低收入家庭兒童就讀私立學校的計劃。特朗普稱她為“傑出而富有激情的教育家”。然而,反對者認為德沃斯在傳統的學校和教育政策上並沒有專業經驗。

國土安全部長提名人約翰.凱利(John Kelly)

約翰.凱利

1月10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舉行。

凱利曾任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將,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特朗普主要看中的是凱利在美國西南部邊境的工作經驗,稱他是“開展打擊非法入境工作的不二人選”,並對其在打擊恐怖主義和毒品上同樣寄予厚望。不過,凱利是特朗普提名人中的第三個退役的美軍高級將領,這加劇了外界對特朗普打造“軍官政府”的批評。

交通部長提名人趙小蘭(Elaine Chao)

趙小蘭

1月11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貿易、科學和交通委員會舉行。

此前,趙小蘭擔任過交通部副部長以及勞工部部長。特朗普對其“專業”和“強大的領導才能”以及早年的移民背景贊賞有加。但不難發現,提名趙小蘭有悖於特朗普此前“選擇政府局外人”的承諾。

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

威爾伯·羅斯

1月12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貿易、科學和交通委員會舉行。

在特朗普的競選期間,羅斯便在其競選團隊中擔任核心經濟顧問。羅斯還因為善於收購重組陷入困境的企業而被稱為“破產重組之王”,特朗普稱他為“美國制造的擁護者”和自己“見過的最偉大的談判者之一”。如此一來,羅斯被寄望於為制造業扭轉乾坤並增加就業。不過,羅斯挽救瀕臨破產企業的做法往往是裁員和削減預算,對於美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自貿協定,羅斯支持重新談判或者直接退出。

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長本·卡森(Ben Carson)

本·卡森

1月12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銀行、住房和城市事務委員會舉行。

在從政以前,本·卡森是一名很有成就的外科醫生,從貧困中走出來的勵誌故事成為政界很多人支持他的原因。但和很多其他內閣提名人選一樣,本·卡森並沒有在公共政策上的經驗,更談不上在住房這樣具體事務上的管理經歷。他的一些言論也讓很多人不置可否,比如2015年,他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很多人被關進監獄時還是直男,但放出來時已經被掰彎了”以及稱金字塔最初是建來存糧食的。

勞工部長安迪·普斯德(Andy Puzder)

安迪·普斯德

1月12日,相關聽證會將在參議院衛生、教育、勞工和養老金委員會舉行。

特朗普稱餐飲業大亨、CKE餐飲集團老板普斯德“創造並推動了成千上萬人的職業生涯”。但是普斯德的政治傾向是既反對奧巴馬的平價醫療法案,也反對提高最低時薪,支持通過稅制改革來增加就業。1986年,在和前妻的離婚訴訟中,普斯德前妻指控他實施家暴。此外,他還因為旗下品牌Carl’s Jr廣告中使用了性暗示的廣告而飽受批評。

聽證是最後一關

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總統有權提名內閣成員,但需要聽取參議院意見並獲得參議院認可。這便是國會的人事監督權力,包括人事任命認可和彈劾程序,這項權力用於制衡總統和最高法院的手段。

參議院相關事務的委員會負責對被提名人進行審查,為此會舉行聽證會,對被提名人的背景經歷,財務狀況,政治傾向等多方面進行了解,以對勝任資格進行篩選、防止個人利益和公職發生沖突,被提名人也要與委員會溝通政策主張,接受質詢。

在委員會的審核之後,參議院可以認可或否決總統的提名。即便是已經通過參議院認可的任命,如果未來出現任何問題,國會都有可能向總統施壓解除其職務。比如,在奧巴馬就任總統時,他所提名的衛生部長和白宮首席績效官都在參議院審查期間爆出了稅務醜聞,最終迫於壓力放棄提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