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智能音箱掀起又一場“百箱大戰”?是“玩具”還是“入口”眾說紛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1/1146991.html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在嘗試過手機APP、機器人和智能電視均效果不佳後,智能音箱成為下一個被盯上的智能家居控制中心。9月6日,小米對外介紹了小米AI智能音箱在產品和布局上的計劃。此前不久,天貓精靈、出門問問等多個品牌的智能音箱也已被推出。

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入口和家庭人工智能交互的切入點,自年初以來市場不斷升溫,吸引各路廠商競相進入,成為今年智能硬件市場一大熱點。但由於各家產品差異化不大、使用場景單一等問題,讓智能音箱一度被人戲稱為生活中的“大玩具”。究竟是“玩具”還是“入口”?小米智能產品副總裁唐沐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所有的問題都來源於需求,只要有需求,所有問題都會得到解決。

“玩家”陸續入局

設想一下,當你每天一進家門,只需說一聲“我回來了”,家中的空調、加濕器等電器就自動打開;當你在廚房炒菜不知道下一步該放什麽而手忙腳斷的時候,只需詢問一句,所有步驟就自動播送;當你閑暇時候想聽音樂時,無需動手找手機,只需動動嘴,你平常最喜歡聽的音樂便會自動播放……上述智能化生活場景正逐漸成為現實,而將這些生活場景日常化的,或許只是一臺智能音箱。

2014年11月6日,亞馬遜在官網低調地上線了一款搭載智能助手Alexa的智能音箱——Amazon Echo。隨後,這款智能音箱以掀起風潮之勢迅速被眾多消費家庭所追捧。如今,在太平洋的東邊,亞馬遜智能音箱Echo的出貨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臺,占據了美國70%的市場。這也意味著每8個美國家庭就擁有一臺Echo。投資機構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甚至將他稱為繼iPad之後“最成功的消費電子產品”。隨後,谷歌、蘋果、Facebook等著名企業的智能音箱產品紛紛亮相,有機構甚至預測,智能音箱在2020年將覆蓋75%的美國家庭,達到9420萬臺。

顯然,亞馬遜掀起的智能音箱潮流也很快湧向了太平洋的另一邊,中國企業在智能音箱領域也開始積極布局。早在2015年,京東就曾攜手科大訊飛聯手推出叮咚智能音箱。而到了2017年,中國的智能音箱市場徹底進入“百箱大戰”階段。阿里巴巴、百度、聯想、小米、出門問問和喜馬拉雅等公司都相繼發布了智能音箱。此前騰訊也在公開場合透露公司正在研發智能音箱。

至此,智能音箱這條賽道上的選手涵蓋了互聯網巨頭、知名硬件企業、電商平臺、傳統家電廠商以及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大量人工智能創業公司。而像科大訊飛、思必馳、雲知聲等國內人工智能技術企業,也以提供語音助手技術等方式,參與到這場洶湧澎湃的熱潮中來。比如天貓精靈的語音技術就來自思必馳。

家電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音箱的出現是符合一定市場需求的,各種企業入局也在情理之中。隨著年輕消費者數量的不斷增多,未來有可能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智能音箱這一領域。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在智能音箱市場布局的企業主要有三類:一是以喜馬拉雅“小雅”為代表的內容公司,這類企業布局更多是希望通過內容的智能播放提升用戶在聆聽場景下的交互體驗;二是包括Rokid、出門問問、Broadlink等在內的“智能公司”,在他們的產品里,音樂內容只是眾多功能之一,更多的亮點在語音交互、連接智能家居上;而第三種則是小米、阿里、京東和聯想等“巨頭公司”,他們背後是龐大的商業生態。

“互聯網公司做硬件的沖動是一直有的,而且是難以遏制的,但從目前來看,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家互聯網公司對這個硬件會有必成的決心。”唐沐表示,如果智能音箱已經被證實是風口,BAT這些巨頭一定會比現在投入更多。

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預測稱,2017年全球智能音箱銷量可突破千萬臺級別,未來5年內,其產值能達到接近百億美元的規模。另據工信部預測,2017年全球智能語音產業規模可達112.4億美元,未來5年複合年均增長率可超30%。

爭奪物聯網智能家居風口

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看這是一場圍繞智能音箱的硬件市場“搶奪戰”,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分析,盡管智能音箱能夠實現豐富的功能且有著暢銷的前景,但這樣一款並非十分剛需的產品,在短時間內能吸引眾多巨頭集體入局,背後的邏輯顯然不會這麽簡單。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或語音技術公司紮堆進入智能音箱領域,最大的盤算在於用智能音箱來推廣自己的語音交互技術,爭奪物聯網智能家居風口。

思必馳CMO龍夢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布局智能音箱,搶占的是整個互聯網和家居中控的未來。其中最重要的是語音交互整體的使用,因為語音交互是未來的人機交互的主要方式。

做還是不做,這是個問題。但目前來看,大多數企業都還是選擇了前者。出門問問創始人李誌飛此前表示,雖然智能音箱的體量提升、技術成熟都需要時間,但如果企業今天不開始做這個事情,未來4年就算技術成熟、用戶有了這個需求,也跟你沒有關系了。

事實上,在智能音箱火熱之前,路由器、開關、電視和機頂盒等,都曾被視作家居入口且不乏巨頭湧入。但這一次,相較以往,陣容和聲勢都要雄壯得多。

“智能音箱只是一個硬件載體,其本質與其他硬件並沒有什麽兩樣。”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基於語音交互技術的入口產品可以是音箱,也可以是電視機等家居產品,甚至可以是室內可及的智能設備,之所以選擇音箱作為突破口,只是因為音箱能夠在承擔自身功能外還能承擔廠商的一些戰略意圖,且落地實施相對較為簡單,是目前業界公認最為平衡的一個載體。

“從整個語音交互大方向來說,是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轉換,未來是會往抽象思維智能個方向去轉化。現在語音交互技術還處於認知智能階段。”龍夢竹說。

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認為,語音識別是下一個崛起的人機交互方式。但是語音識別的能力上,目前仍屬於爬坡階段,由於智能音箱的使用場景較簡單明確,是語音識別產品合適的開端,因此巨頭們紛紛布局,期望能在該領域搶占先機。

是“入口”還是“玩具”?

受亞馬遜Echo締造的商業傳奇所鼓舞,短短半年時間,市場上就已經出現數十家智能音箱玩家。但相比Echo在國外的火熱表現,中國智能音箱市場表現得十分冷淡。據有機構粗略統計,中國智能音箱目前的月銷量不足2萬臺,年銷量最多20萬臺左右。即使是深耕智能音箱市場兩年的叮咚音箱,年銷量也僅10萬臺左右。

行業熱潮與用戶冰冷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梁振鵬認為這比較正常:“音箱行業在中國是個嚴重過剩的行業,智能音箱是對原來的普通音箱的一個替換,消費者是否願意替換還不一定。加上中國市場與國外市場的差異化,這也可能導致智能音箱在中國銷量不好。”

當然,除了市場環境的不同,產品功能單一化也是目前整個智能音箱產業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智能音箱更多的還只是呈現內容,使用場景還比較單一,整個生態並沒有打通。”唐沐說

目前市場上的智能音箱存在兩種,一種是以亞馬遜Echo為代表的智能助手類音箱,以語音交互技術為重點,成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國內的叮咚音箱,天貓精靈同屬這種類型;另一種是以內容分享為主的內容智能音箱,將音箱作為音樂、有聲讀物等流媒體內容的載體,國內以小雅為代表。

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幾類音箱的差別並不是十分明顯,大部分音箱的主要功能都還集中於在音箱原有功能上增加更多的內容,只是通過語音操控來體現智能化,這也一度讓智能音箱被人戲稱為家庭中的“大玩具”。此前亞馬遜的工作人員也坦言,現階段的智能音箱還只是做了一些語音控制,技術上並未達到完美,也還沒有打通亞馬遜的電商渠道,而在未來,智能音箱將會具有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

“在初期可能各家產品的差異化不是很大,但由於不同產品的用戶規模累加速度不同,後期用戶增長迅速的產品在智能優化方面也會更加有優勢,差異化也會越來越大。”唐沐表示,智能音箱布局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需求,其一直在尋找那個高頻的需求並盡量將需求激發出來。

證券分析師張穎在研報中指出,無論是對接線上的互聯網服務,還是線下智能家居系列產品,若無法形成產品、應用以及數據的生態閉環,則智能音箱的入口目標就難以達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