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銀行存款大流失來臨?券商賬戶代客理財放開!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43

銀行存款大流失來臨?券商賬戶代客理財放開!

作者:智信

中證協針對券商和證券投資咨詢機構下發《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征求意見稿,擬允許合格的券商和投資咨詢公司等機構依法從事投資顧問開展賬戶管理業務。意見稿明確表示符合賬戶管理資格的持牌機構可以代理客戶執行賬戶投資或交易管理。


這個事情的影響不容小覷。小編給你八一八美國利率市場化的歷史,鬥膽預測此舉有可能引起銀行存款的大流失。


1978年起,美國銀行業的存款利率市場化正式拉開序幕。1978年,美聯儲規定銀行發行成熟期為6個月定期存款(CD),利率則受到每周的國債拍賣市場價格的限定。盡管CD最低限額門檻較高,存款機構的資金仍大量流入到這些監管較松的CD產品之上,截至1980年年底,存款余額驟增到1780億美元。同期,美國銀行業的儲蓄存款余額下降了約200億美元,顯示客戶開始將資金從支付較大監管利差的賬戶中轉入到較低的監管利差賬戶之中。


而在美林證券公司開發出首個現金管理賬戶以及貨幣市場共同基金(MMMFs)盛行起來之後,資金遷移勢頭加速,這即為美國歷史上典型的“脫媒化”過程。


由於存款客戶上述的遷移行為導致美國銀行業存款大量流失,各銀行開始施壓和遊說金融監管當局提供新的平等競爭條件,與不受“Q條例”監管的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展開競爭。為了滿足銀行業的要求,1980年3月,美國國會通過了“1980年存款機構放松管制以及貨幣控制法”。同年建立了存款機構放松管制委員會(DIDC)。1981年,DIDC宣布存款利率的市場化過程將在6年內分階段完成。


1982年頒布的“加恩-聖傑曼存款機構法案”責成DIDC創造一個與證券業MMMFs競爭的金融工具,被稱之為“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截至1983年底,僅商業銀行吸收的MMDA存款余額高達2300億美元。1982年存款機構法也取消了銀行跨州經營的限制。這即美國歷史上所謂“反脫媒化”過程。值得註意的是,美國金融業的“反脫媒化”過程系通過金融監管當局主導的產品創新過程來推動和實施的。1983年10月,DIDC進一步修訂“Q條例”,消除對一個月以上定期存款的所有利率的管制,“監管利差”從而受到進一步縮窄。1986年1月1日,DIDC宣布滿足利率放松監管的賬戶最低金額不再受到限制,從原來的2500美元降至零。1986年3月31日起,客戶存款利率管制被完全取消。


這段歷史,與中國的現在有一定的相似性。


【延伸】賬戶管理業務意見稿簡評:券商深度進軍財富管理領域,借"賬戶"優勢應對牌照價值稀釋帶來的惡性競爭


作者:杜麗娟、毛軍華 來源:中金證券研究


昨日晚間媒體報道中證協針對券商和證券投資咨詢機構下發《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征求意見稿,擬允許合格的券商和投資咨詢公司等機構依法從事投資顧問開展賬戶管理業務。意見稿明確表示符合賬戶管理資格的持牌機構可以代理客戶執行賬戶投資或交易管理。


評論:


顯著提升證券板塊短期估值,有利於證券公司坐實基礎賬戶功能,提高客戶粘性,更好應對牌照放開趨勢下的惡性競爭環境。建議關註資管實力雄厚的中型券商興業證券(未評級)和東興證券(未評級)。


1. 準入門檻有多高?


主流證券公司基本均符合條件,部分第三方投資咨詢機構或將不滿足5,000萬註冊資本的硬性限制條件。按征求意見稿規定,只要具有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萬元,擁有超過10名取得證券投資咨詢從業資格並滿足相關條件的從業人員,以及滿足其他法務、內控相關制度的公司均可以開展賬戶管理業務。這意味著目前市場上主流證券公司全部符合條件,但是部分第三方投資咨詢機構或將受困於5,000萬準入門檻限制。


2. 與券商傳統資管計劃和其他類似產品有何區別?


a)低門檻。目前券商設立的限定性集合理財接受單個客戶資金不得低於5萬元,非限定性集合理財接受資金不低於10萬元。而《征求意見稿》中並無明確規定賬戶管理業務的準入門檻。理論上只要券商願意與客戶約定,客戶可以幾乎零門檻享受賬戶管理業務。


b)一對一定制服務。與其他集合類或公募資產管理計劃相比,此次賬戶管理的亮點在於“定制化”。通過《賬戶管理服務協議》,券商與客戶可對服務內容、方式、期限、當事人權利義務等等方面進行約定,針對客戶需求打造量身定制的投顧類產品。


c)券商可代理賬戶投資交易,客戶體驗更優。意見稿明確表示符合賬戶管理資格的持牌機構可以代理客戶執行賬戶投資或交易管理。這意味證券公司終於可以在特定賬戶突破不能動用客戶資金和客戶證券規定,主動替客戶理財投資。只有約定明確,客戶不需要實行投顧給予投資建議→客戶篩選→下達交易指令→投顧下單的繁瑣流程,投顧直接就投資結果向客戶負責。


3. 對券商的利好體現在哪些方面?


a)收入來源進一步多元化,增量管理費和業績提取費可期。


b)有資管能力的券商可以借此類業務進一步擴大客戶來源、提升客戶粘性、提高券商賬戶資產留存率,並為其他增值服務提供空間。


c) 券商行業逐步回歸定價、資管等屬於券商“主場業務”的項目競爭,資管特色鮮明的中小券商或將借此實現彎道超車。而傳統大中型券商,也可通過賬戶管理等專屬增值服務,增加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的有力籌碼。


4. 哪些券商最受益?


截止2014年末,券商資管規模市占率前20名如下表。上市券商中,華泰、廣發、海通、中信、招商的市占率位居前茅,而興業、東興等中小型券商資管實力同樣引人註目。我們認為此事項將提振券商板塊短期估值,彈性較高的興業證券(未評級)和東興證券(未評級)值得重點關註。




附: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征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法律依據為規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公司等機構依法從事投資顧問開展賬戶管理業務,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根據《證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及中國證券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有關自律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業務界定本規則所稱賬戶管理業務,是指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並符合本規則條件的機構(以下簡稱持牌機構)接受客戶委托,就證券、基金、期貨及相關金融產品的投資或交易做出價值分析或投資判斷,代理客戶執行賬戶投資或交易管理。法律法規另有禁止性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基本原則持牌機構及其人員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勤勉、盡責、審慎地為 客戶提供賬戶管理服務,保證客戶利益優先,保障客戶賬戶安全,實現客戶利益最大化。


第四條 制度建設持牌機構開展賬戶管理業務,應當建立健全業務管理制度,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防範利益沖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第五條 監督職責協會依據自律規定對持牌機構賬戶管理業務實行自律管理。


第二章 業務資質


第六條 機構資質開展賬戶管理業務的機構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 萬元人民幣;


(二)至少有 10 名取得證券投資咨詢從業資格並且具有 2 年以上證券、 基金或者期貨業務經歷的業務人員,高級管理人員符合有關規定;


(三)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業務管理、內部控制和投資者保護制度;


(四)有與開展業務相適應的經營場所、業務設施及技術系統;


(五)最近 3 年未因違法違規行為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且不存在因涉嫌違法違規經營正在被立案調查或者正處於整改期間的情形;


(六)有關法律法規和協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七條 人員條件從事賬戶管理業務的人員應當取得證券投資咨詢從業資格,並在協會註冊為投資顧問,且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研究、投資顧問或類似從業經歷,具備良好的誠信紀錄和職業操守,最近 3 年未受到刑事處罰或行政處罰。


第三章 業務規範


第八條 客戶適當性要求參與賬戶管理業務的客戶需要符合下列要求:


(一)合格客戶符合本規則客戶適當性管理的要求;


如果是持牌機構的股東、高管、員工或其他關聯人,應當按照公平對待客戶的原則,防範利益沖突和做好信息披露工作;


(二)了解客戶和風險評估投資顧問應與客戶溝通交流,充分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知識、投資經驗、投資目標、 風險偏好等信息, 對客戶的風險承擔能力進行評估;


(三)風險適配持牌機構應當對其賬戶管理投資配置方案進行風險評估,資產配置方案應當與客戶的風險承擔能力相匹配。


第九條 制定投資策略投資顧問應當根據客戶的投資目標和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擔能力,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確定具體的投資方案,包括投資範圍、投資限制等,在客戶確認並同意後由持牌機構以適當形式存檔。


第十條 業務推廣持牌機構應當規範賬戶管理業務推廣和客戶招攬行為,禁止對服務能力和過往業績進行虛假、不實、誤導性的營銷宣傳。


持牌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和協議的約定,向客戶充分披露與客戶權利和義務有關的信息,不得欺詐客戶。


第十一條 簽署法律協議持牌機構提供賬戶管理服務,應當向客戶全面揭示賬戶管理業務風險,與客戶簽署《賬戶管理服務協議》和《風險揭示書》。


《賬戶管理服務協議》應當就服務內容、方式、期限、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代理權限、收費標準、支付方式、爭議或糾紛解決方式、終止或解除協議的條件或方式等方面進行約定。


《風險揭示書》應當向客戶充分解釋賬戶服務的委托性質可能帶來的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賬戶因鎖定期帶來的流動性風險、持牌機構及投資顧問的投資判斷風險等。


第十二條 賬戶規範客戶應指定獨立的賬戶用於賬戶管理業務,此賬戶應與客戶的其他賬戶相互獨立。在協議有效期內未經簽約持牌機構同意, 客戶不得進行轉賬、 取款、資產轉移等操作。


第十三條 賬戶安全持牌機構及其人員應當按照管理賬戶的不同性質,按照法律法規以及其他規定進行相應的操作。


持牌機構及人員應當在簽署服務協議時,提示客戶應當將交易密碼與轉賬、 取款密碼分開設置和管理, 不得將轉賬、取款等可能產生財產轉移的密碼委托持牌機構或者投資顧問管理。以互聯網等自助方式簽署協議的,應當以獨立頁面做出上述提示,並經客戶確認。以紙面方式簽署協議的,上述提示文字應當醒目。


第十四條 投資管理持牌機構及投資顧問開展賬戶管理業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協會自律規定,本著專業審慎、勤勉盡責、誠實信用的原則,按照協議約定和投資策略進行投資管理。


第十五條 崗位隔離持牌機構可通過建立崗位隔離制度,將投資決策崗位與交易崗位隔離,加強對投資顧問管理,防範業務風險。


第十六條 信息披露持牌機構應當按協議約定,定期向客戶發送賬戶信息,包括配置狀況、凈值變動、交易記錄等情況。


第十七條 止損及再授權制度持牌機構與客戶應當在服務協議中就是否以及如何設置止損線或再授權進行約定並確保止損或再授權能切實執行。


經客戶同意設置止損線的,持牌機構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止損操作得到切實執行。


經客戶同意設置再授權制度的,客戶賬戶資產累計虧損(含浮虧)占委托資產的比例超過一定數額的,應當最遲於當日收市結算後半小時內通知客戶,並再次獲得客戶授權方可繼續進行賬戶代理操作。上述比例不得超過 20%。


第十八條 舉牌義務客戶委托賬戶內持有單家上市公司股份達到或超過該公司股份總數的 5%,持牌機構應當及時通知客戶並督促客戶履行相關義務。客戶拒不履行或怠於履行義務的,持牌機構應當及時向證券交易所、持牌機構住所地證監會派出機構報告。


客戶委托賬戶內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到或超過 5%以後,持牌機構操作客戶委托賬戶再行買賣該上市公司股票的,應當在每次買賣前取得客戶同意;客戶未同意的,持牌機構不得買賣該上市公司股票。


第十九條 服務協議終止情形發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賬戶管理服務協議終止或解除:


(一)賬戶管理服務協議期限屆滿;


(二)服務協議約定的終止或解除情形出現;


(三)法律法規及中國證監會、協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條 客戶回訪及投訴處理持牌機構從事賬戶管理業務,應當建立客戶回訪及投訴機制,明確客戶回訪及投訴的程序、內容和要求,並指定專門人員獨立實施。


第二十一條 收費模式持牌機構為客戶提供賬戶管理服務,應當按照公平、合理、自願的原則,在協議中與客戶約定賬戶管理服務報酬的安排,服務報酬包括管理費和業績報酬等。


服務報酬應當以持牌機構的賬戶收取,持牌機構及其人員不得以個人名義向客戶收取賬戶管理服務報酬。


第四章 內控管理


第二十二條 管理制度持牌機構應當建立健全與其開展賬戶管理業務形式相適應的業務管理、內部控制、合規管理、風險控制和投資者保護等各項制度。


第二十三條 業務隔離持牌機構應當建立賬戶管理業務與公司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承銷業務以及其他存在利益沖突的業務之間有效信息隔離墻制度,防範內幕交易和利益沖突。


第二十四條 公平對待賬戶管理客戶持牌機構提供賬戶管理業務,應當公平對待賬戶管理業務客戶,以及其他業務客戶,有效防範和管理利益沖突,禁止進行利益輸送。


第二十五條 交易相關指引持牌機構開展賬戶管理業務進行交易要堅持如下原則:


(一)爭取最佳執行價格原則;


(二)堅持對客戶有利原則;


(三)公平對待不同賬戶的交易;


(四)嚴格禁止在違反客戶投資目標、策略、財政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情況下,為賺取手續費而進行的過度交易。


第二十六條 防範關聯交易持牌機構開展賬戶管理業務投資於本公司以及有關聯關系的公司發行的證券、基金、期貨產品,應當事先將相關信息以適當形式通知客戶,並要求客戶按照協議約定在指定期限內答複。客戶未同意的,持牌機構不得進行此項投資。客戶同意的,持牌機構應當及時將交易結果告知客戶。


服務協議應當對前款所述投資的通知和答複程序作出明確約定。


第二十七條 合規檢查要求持牌機構應當對賬戶管理業務進行合規檢查,發現違反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協會規定行為的,應當及時糾正處理,並向協會和住所地證監局報告。


第二十八條 留痕管理持牌機構應當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對賬戶管理業務推廣、協議簽署、服務提供、客戶回訪、投訴處理等全部流程實行留痕和檔案管理。


第二十九條 客戶信息保管持牌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妥善保管客戶信息,禁止泄露客戶資料及所管理賬戶的投資品種、操作計劃。客戶資料、交易記錄、服務協議等相關資料保存期限不少於 10 年。


第三十條 禁止行為開展賬戶管理業務的持牌機構或其從業人員,不得有以下行為:


(一)挪用客戶賬戶資產;


(二)以獲取傭金或其他利益為目的,用客戶賬戶進行不必要的證券交易;


(三)將賬戶管理業務與其他可能產生利益沖突的業務混合操作;


(四)以轉移客戶賬戶收益或虧損為目的,在客戶賬戶與自營賬戶、資產管理賬戶之間,或者不同的客戶賬戶之間進行買賣;


(五)違規承諾或保證資產本金不受損失或者取得投資收益;


(六)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和協會等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五章 自律管理


第三十一條 協會依據本規則對持牌機構開展賬戶管理業務的情況進行執業檢查。


持牌機構違反本規則的,協會視情況對其采取談話提醒、警示、責令整改、行業內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自律管理措施或紀律處分並記入持牌機構誠信檔案。


投資顧問違反本規則的,協會視情況對其采取談話提醒、警示、行業內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自律管理措施或紀律處分並記入從業人員誠信檔案。


協會發現持牌機構、投資顧問違反法律、法規或證監會規定的,移交中國證監會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二條 本規則已報中國證監會備案。


第三十三條 本規則由協會負責解釋、修訂。


第三十四條 本規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來自信托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157

鏈家“斷臂求生”阻擊愛屋吉屋 租房管家時代來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9/149371.html

江湖討論說丁丁租房是鏈家地產為了阻擊愛屋吉屋采取的大招,如果此話當真,愛屋吉屋何以讓鏈家地產使出如此招數?

先說說愛屋吉屋是怎麽快速崛起的。2014年3月愛屋吉屋成立並快速上線移動租房應用,其經營模式和鏈家地產、我愛我家一類中介主要差別在兩個方面:a. 愛屋吉屋無門店;b. 愛屋吉屋采取經紀人高底薪+定額業務獎勵機制;以上兩個措施推行後的結果是愛屋吉屋能夠推出上海免傭金,北京傭金減半的服務,直擊傭金高痛點,快速吸引了大量C端用戶,另一方面其薪酬政策吸引了相當多經紀人迅速從其他中介或其他行業加入愛屋吉屋,再加上基於移動互聯的房源搜索、驗證、管理使得愛屋吉屋迅速成為一個房源豐富、傭金低、體驗優越的租房平臺。

這些優勢使得愛屋吉屋在一年內取得極快發展,融資方面愛屋吉屋一年做了3輪總額近億元美金的融資,愛屋吉屋建立了一個1500人的團隊,在業績方面,據一個同行分享的數據,愛屋吉屋在上海租房市場中有近30%的市場份額,更誇張的說法是愛屋吉屋北京12月最後一周的成交量是我愛我家全月的總額。以上數據準確性暫難以核實,但足以體現出去門店化,依托於移動互聯網和創新的經紀人合作機制的愛屋吉屋,在租房經濟中,打開了全新的格局。

受愛屋吉屋沖擊影響,我愛我家漸進式地跟進了北京的傭金減半,官方雖然並未明確表態,但業務人員均已形成了傭金減半的共識。眼看著鏈家地產成為被新模式革命的最受影響對象,其租房業績也受到明顯沖擊。

此次鏈家地產采取傭金全免事實上成為必然選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轉化率亟待提高是關鍵。(參考下圖)鏈家租房高昂成本換來海量真實房源以及海量C端客戶,受競爭對手傭金減半影響,轉化率迅速降低,打破盈虧平衡點,鏈家租房業務迅速虧損並規模急劇擴大——困境產生:鏈家收更高的傭金(100%),卻只能拿到更少的市場份額,固定成本居高不下,虧損產生並迅速擴大。免傭金可產生的積極效果為:a. 直接沖擊了原有被瓜分的C端市場,重拾品牌和領導者市場地位,迅速擴大用戶量。b. 基於現有的海量庫存,轉化率迅速提高,雖然錢沒賺到,但賺到了客戶和市場份額。


\鏈家斷臂後市場如何變化?——租房中介淡出歷史,租房管家成新常態
不出意外的話,愛屋吉屋、我愛我家在北京市場將迅速跟進傭金全免政策,於是有趣的事情來了——小米模式真正在租房行業出現了:0毛利,羊毛出在豬身上,豬在哪里呢?現在我們開始找豬:


 
\房屋租賃中介業務免費化成為必然選擇之後,房屋租賃管理成為新業態,各大中介及租房創業公司深挖租房經濟中的增值服務價值鏈,包括:裝修、金融服務、管家服務、二手房買賣中介業務。


傳統租房中介價值鏈:
\租房管家時代價值鏈
 
\圖中紅色字部分均為涉及到新形態的價值鏈,核心為一方面中介、經紀人未來將提供包括定制化裝修、搬家、wifi、保潔等多重增值服務,定價權也將轉移給中介機構,房東與中介不再是單純的委托出租關系,而是委托房屋管理及收益權再分配關系。

租房裝修:標準化裝修(自如有家)+ 輕量級定制化裝修。租房市場早已進入買方市場,租客(80、90後)追求更優質的居住體驗,在這個大背景下,經營標準化公寓出租的自如有家、優客逸家、蘑菇公寓迅速成為消費者熱捧的選擇,田園風格的裝修設計、幹凈整潔的設施、周到的wifi/清潔服務,聽起來就這麽美好。但自如式N+1(改造後多出一個房間)的標準化公寓也面臨制約因素:與房東一次性簽約3-5年,必須允許打隔斷,全盤重新裝修,特定的房屋選擇,這些限制性條件使得自如模式僅獲取了不到整體租房市場2%規模的份額,剩下98%將釋放巨大產能空間——輕量級定制化裝修。

未來,不論是鏈家、我愛我家還是愛屋吉屋都將切入為租客提供定制化輕量級裝修的服務,在相當多租房場景中,制約一個房子出租效率及租金的很大原因來自於房屋的一些不良狀況:墻面臟、缺桌椅、缺小家電、窗簾風格不合適、某個開關壞了,等等,租房中介作為專業機構和海量客戶,在供應鏈方面能擁有極大的成本優勢和較高的實施效率,為租客提供定制化輕量級裝修將大幅提升房屋出租效率以及租客體驗,由此產生的成本將轉化為租金溢價加到房租中。中介機構也可由此獲得收益。

管家式服務:提供搬家服務、標準化的免費wifi、定期保潔、24小時響應上門維修等增值服務。

金融服務:押一付三小白領錢不夠?——年化18%,可全額貸款,年化預期年利息收入可達1000元;為房東提供基於房屋產權和收益權的其他金融服務也有很多拓展空間。

二手房交易準備:靠租房業務獲得的海量真實房源及與房東建立的穩定關系可以形成一個優質數量可觀的二手房房源數據庫,在租客端可形成巨大的買房人群,價值鏈再次得到延長。

房屋轉售後的家裝是不是又延長了價值鏈?!

總結一下,隨著租房中介業務逐漸成為免費的基礎性服務,租房管家時代將迅速來臨,有著海量真實房源、已有裝修等產品供應鏈資源、金融服務生態、二手房交易生態等等,重造後的租房經濟價值鏈將成為新常態。

讓我們期待中國房產經濟繼續沿著鏈接租房免費化、搜房二手房0.5折、家裝驚爆價666元/平的巨大變革浪潮中前進吧,在巨頭都不得不犧牲既有利益變革的時代,也是創業公司入局挑戰原有市場的絕好時機。我們持續關註房產領域的創新模式和創業機會,歡迎和各位交流探討。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許高,風險投資人微信號:593226180),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歡迎轉載,轉載前請聯系heimage0001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香港内房股的黄金时代已然来临 等着蚂蚁变大象

http://xueqiu.com/7351106301/41945583
首先说下地产大环境:地产在12年火爆上涨后,接连遭到政策拼命打压,包括限购限代,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等等,随后一两年时间,政策效果显现,房价回落,成交减少,观望情绪严重,而副作用带来经济开始快速下滑,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新经济在未来5年内都很难填补地产下滑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个直接体量每年8万亿,相关行业60多个的行业一旦减速,基本百业萧条,经济休克。
所以从今年初,政策开始转向,由限制变鼓励,降准降息降首付,除一线城市外都取消限购,成交出现回暖迹象。人们最关心的是地产还能否刺激起来,下面我就简要说下我对地产行业的理解。
中国现有城市住房总量在200亿平,现在每年完工量在12亿平,以发达国家85%的城市化率,中国未来城市人口大约12亿人,以人均33平算,最终会有400亿平城市住宅。以现有开发速度,大约15年将趋于饱和,400亿平总量达成后,年均住宅更新率依发达国家数据看,每年在2%到5%之间,也就是每年仍然有12亿平左右的旧改,所以,永远不要担心房屋没市场,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城市化后期,高端人士会逃离市中心,在郊区形成富人聚集区,豪宅别墅成主趋势,这是新增部分,另外商业地产随着人口的聚集会迎来黄金收获期。
综合以上因素,我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是需求被压抑了,不是消失了,在政策转向后,信心会逐步恢复,消费能力会逐步培养,出现地产新常态。中国目前有5万家房企,其中80%未来将被淘汰,最终不会超过10000家,悲观预期也就3000家,就算只有三千家,行业前200名企业也会活的很滋润,而上市公司大部分是行业前200名之内,所以无需过分担心。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必然带来优胜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绩的逐步提升,作为将来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房产永远会占有重要的一席,包括美国在内,房产都是支柱产业之一。
说完大环境再说市场机会,国内股市在银行放水等政策利好下,已成功翻倍,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历史高位,而中小市值公司股价已飞天,风险巨大。国家出台港股通政策,并允许公募基金投资港股,这是放水,避免国内决堤,而被外资蹂躏多年的港股,扭曲的估值成为最大的历史投资机会,相信大陆水一到,被压缩成一个个压缩饼干的股票,必会迅速膨胀。
随着沪港通的开启,大市值股票开始普涨,相信深港通后,中小市值股也会遭到更猛烈的抢购,定价权之争会精彩纷呈。最近大市值地产股融创和恒达,接连创出历史新高,大戏已经开演。解放军完胜外国投行。
由于地域限制,中小市值地产股被外资关注较少,价值被长期以倒闭破产价评估,出现三倍市盈率的可笑估值,而同规模国内上市公司都是给予远高于大公司的估值,这个差别在解放军过去后必然纠正,所以也是下步布局的重点。
下面简要说下自己关注的几家地产企业。
恒大地产:恒达梦,中国梦。恒大以高负债,高周转,高增长,高分红,多元化为特点,其中高负债和多元化被外资不认同,长期看空,股价被压制在历史低位几年,随着沪港通大军过香江,四大国内券商接连公开力挺,股价已扶摇直上。正加速价值回归。恒达在大地产行业不用多言,银行已给予国企待遇,这从今年1600亿新增贷款额度就可看出,其次介入的快销和大健康等等产业也是承载了中国梦的产业,长期看真成功有望成为巨象级别的世界级大公司。所以股价会随时间反复向上。
新城控股:小万科+小万达,住宅周转速度不输于万科,商业产品质量不输于万达。这是一家不段学习进步的优秀民企,快速复制能力得益于高效的企业执行力,最新预计2017年建设40家商业广场,建成15家,每年新增10块商业用地,2020年跻身商业地产第一梯队,从已建成商业看,客户体验一级棒。将来一个自持几百万平物业,年租金几十亿的新城呼之欲出。
花样年控股:世界最大的物业管理O2O服务商。拥有1400万平土储的地产商华丽转身,未来彻底退出地产主业,改为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主,以增值服务为利润增长点的O2O社区服务商,把住小区入口,以最后100米的优势实现服务价值的突破,在小区金融,购物,养老,旅游,聚会等方面实现线上与线下互通。现在以科技为主导的低成本优势席卷109个城市,托管面积2.5亿平,以每年1亿平的速度快速拓展,把住小区,抓住人的要素做文章,继彩生活后,培养一批子公司单独上市,成为公司努力的方向。
宝龙地产:专注商业地产,在建和建成已达55个项目,全部完工自持面积500多万平,最新策略聚焦上海,全面服务于上海的城市发展,拓展区域商业和社区商业,未来价值不可限量。
莱蒙国际:高端商业和住宅开发商,扎根深圳和南昌与南京等一二线城市,以品质获取利润,精研产品,物业收租和住宅开发并重。积极实施转型,做好地产+的文章,以医疗服务为突破口,携手世界著名医疗机构,拓展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最新又介入海洋牧场,开发海洋旅游休闲资源。公司的深圳莱蒙新都会和深圳布吉国际商贸中心项目,都是重量级待建项目每个利润都会以数十亿计。公司和农产品合作的天津农贸综合市场项目规划面积360万平,一旦建成可成利润加速器。
时代地产:次新股,上市一年,年销售额150亿,专注广州珠三角区域,擅长旧改项目,土地成本很低,最近几年销售额飞速发展,盘小绩优高分红。
禹州地产:厦门合肥为主的开发商,去年销售额120亿,毛利高达36%,现价股息率可达7%,今后三年内年业绩增长40%,土地储备优良。
以上是我对地产行业的个人认知和对自己关注的个股的粗浅看法,带有严重个人色彩,不对之处见谅,权当一笑。

刷脸时代来临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507/t20150703_751976.htm

 人脸识别技术准确度超过肉眼,使得刷脸支付、刷脸开户等应用场景成为现实。未来,这一技术有望成为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基础设施。陈永谦/文

  近期,微软开发的一款基于脸部识别分析得出用户年龄和性别的网页测试应用,刷爆朋友圈。微软在人脸识别应用的小试牛刀,验证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广阔应用前景。


  事实上,早在2012年6月,Facebook就收购了致力于人脸识别技术的Face.com,此后基于该技术的各种应用不断尝试商业化的可 能,初创公司风起云涌。李开复旗下创新工场所投的Face++为世纪佳缘(DATE.NDSQ)提供人脸搜索及匹配技术,结合海量数据库,寻找与用户上传 照片最相似的异性人脸。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人脸识别已经具备了众多应用场景,而眼下最火的,无疑是刷脸支付。


  2015年3月德国汉诺威的一个博览会上,马云演示了Smile to Pay刷脸支付技术,在购买商品进入支付环节后,“刷脸”页面出现,马云把摄像头对准自己,随后不久屏幕显示“支付成功”。马云表示,随着技术的成熟,未来将把人脸识别技术全面对接支付。


  准确度超过肉眼


  人脸识别技术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及人脸检测、人脸特征提取,以及特征相似度匹配与识别等过程。由于技术门槛高、使用成本高昂,早期该技术仅应用于军事和安防等少数领域。


  2014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带领的研究团队在LFW(全球最权威的人脸识别评测)中获得99.15%的识别率,超过肉眼在LFW上 97.52%的识别率。技术上的突破,使得人脸识别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互联网+时代,远程在线开户、移动在线支付、ATM报警、线下身份验证等大量场 景将有可能嫁接人脸识别技术。在需要验证用户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使用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省去人工核对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具有比人工更高的精准度。


  《生物识别市场与产业报告2009-2014》指出,在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人脸识别的市场空间仅次于指纹识别。相对于声纹识别和指纹识别 等生物识别技术,人脸识别具有便捷性、成本低、识别速度快、精度高、额外信息多等特点,从而具备广阔的应用范围。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运营的人脸识别技术, 逐渐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争相抢入的新入口。围绕人脸识别技术的商业应用逐渐衍生出一个有待发掘的巨大宝藏。


  兴业证券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人脸识别技术的入口价值不可低估,随着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在全球潜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中国市场未来的规模也将超过千亿元。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


  在人脸识别的各种应用中,刷脸支付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马云在汉诺威博览会上秀了一把刷脸支付,不过其大规模的商业应用目前尚没有时间表。其实,基于脸部识别系统的支付平台早在2013年7月就由芬兰的Uniqul公司在赫尔辛基推出,并且已投入到商业运营中。


  在Uniqul注册后,用户在POS机商户进行确认交易时,只需把脸对准摄像头,相关ID信息就会在第一时间弹出,在确认购买后点击OK按键即 完成支付。整个支付过程大约只需5秒钟,既不涉及支付卡,也不用钱包和手机,因为用户付款方式的细节信息全都储存在系统中。Uniqul表示,用户可以使 用PayPal和传统的银行卡进行注册,个人信息将会通过“军用级”数据保护进行加密。


  目前Uniqul供商户免费使用,但消费者使用刷脸支付功能则需每月支付一笔费用。按照Uniqul规定,个人用户按月支付费用,且费用跟覆盖 的地域大小相关。如果覆盖整个城市,每月需支付1.99欧元;如果是在用户选定的支付地点1-2公里半径范围内,则只需0.99欧元;最高级别是每月 6.99欧元的无限制模式,覆盖Uniqul服务包含的整个区域。


  除了Uniqul之外,全球最大的网上支付公司PayPal同样推出了刷脸支付服务,于2013年8月在英国伦敦12家商家推出人脸识别支付系统,并表示将在2016年前使英国人丢弃传统意义上的钱包。


  在中国,搏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里的众多企业也已经开始尝试将人脸识别技术引入到各种应用场景。2015年中登公司放开A股市场”一人一户“限制后,为了更便捷地吸引用户,一些券商利用人脸识别开通网络开户,包括长城证券在内的几家券商已获得人脸识别应用试点批文。


  于2015年1月开始试运营的中国首个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在线验证用户身份。而光大银行也在客户申请办理信用卡时,在现有识别手段的基础上增加人像照片自动比对功能,直接与公安局联网进行技术分析和比对,从而减少冒用风险。


  2015年4月,腾讯旗下财付通宣布与公安部所属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大力提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及商业应用可用性, 联手传统金融行业解决用户身份核实、反欺诈、远程开户等难题。随着网上银行和网上券商业务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或将取代传统的营业网点人工识别,成为金融 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小鮮肉時代來臨,主打男色經濟的超級糖果完成天使輪融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15/151969.shtml

TFboys 和EXO的火爆躥紅,宣示著小鮮肉時代的到來。如今,95後、00後群體正逐漸走上歷史舞臺,成為網絡主力軍,他們的興趣喜好也成為了商業關註的焦點。超級糖果項目正是迎合當下潮流,打造小鮮肉造星平臺,發展95後粉絲經濟。

目前,中國網民構成中,90後群體已占到41.6%,女性網民也在其中占重要比重。因此,針對95後小女生愛幻想、愛追星、愛“男色”、有公主夢的特點,超級糖果團隊主推20歲以下男生平民偶像,通過網劇、網絡綜藝節目和社區互動等方式包裝推廣。

超級糖果的創始團隊均在娛樂宣傳、影視制作和造星推廣等方面有著豐富積累。其中,創始人沈千依,有著三年的電影營銷發行經驗,參與過《紫宅》《傾城之淚》《美男記》等營銷發行工作,並在影視圈擁有廣泛人脈。聯合創始人李知洋擔任內容總監,編導專業畢業,曾參與《大魔術師》後期制作。宣傳策劃和經紀人王伊峰,有五年的造星經驗,與愛戴、海明威、丁少華等近40位藝人合作過,發行專輯百張,曾負責TFboys《Heart·夢出發》的數字音樂宣傳。

除此之外,種子輪投資方的天津火星文化公司,也為他們在發行渠道、明星資源等方面提供很大支持。火星文化有著10年互聯網視頻內容運營、制作、銷售、發行經驗,與主流視頻網站、省級衛視及地面電視臺有長期合作往來。

這是沈千依的第一次創業,這個90後女孩希望超級糖果平臺可以給青少年傳遞正向的價值觀。“我們推的‘鮮肉男神’不止有高顏值,還必須有人品、學歷的要求。”此外,她表示,雖然很多娛樂平臺也在推平民明星,但通常只是炒作一陣而已。超級糖果則會持續打造他們精心挑選出的“男神”,給他們更多的曝光及與粉絲互動的機會。

今年4月,超級糖果推出的網劇《我是男神》第一季已在騰訊視頻斬獲2000萬點擊量,上線首日即在網絡引發火熱討論。隨後,他們聯合貓撲論壇開展“平民男神海選活動”,得到近百萬網友的關註。接下來,除了每年繼續推出1-2季《我是男神》系列網劇,超級糖果還將策劃每周一期的互聯網綜藝節目《超大信息量》,通過談話的方式解密“男神”的所思所想。而年底即將推出的《我是男神》大電影,將是他們今年的重頭戲,也是盈利的關鍵。

關於未來的商業模式,沈千依介紹到,除了新媒體內容的生產外,IP衍生也是其重要發展部分。圍繞《我是男神》的原創IP,他們還將推出書、遊戲、周邊玩偶等衍生品。隨後,他們還將會專門開發針對95後女生的垂直細分社區,充分運營粉絲經濟。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50000億家裝O2O市場,期待暴風雨式變革的來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7/152701.shtml

導讀 : 為什麽互聯網的介入壓縮了傳統家裝行業的利潤空間?主要原因就是傳統家裝行業中有很多的黑幕和陷阱並不為業主所知。而互聯網的介入則讓黑幕和陷阱變得透明,一切都完全展露在業主的眼皮底下。

文/孟永輝 資深IT撰稿人

互聯網正在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淘寶、京東等互聯網企業的影響,傳統零售商場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受到餓了麽、大眾點評等O2O企業的影響,傳統小吃店的生意也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家裝行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分子,自然也不例外,由於互聯網行業的深度介入,傳統家裝行業正在處於一場變革的風口浪尖。

一、互聯網壓縮傳統家裝行業的利潤空間

傳統家裝行業主要是通過對工程進行轉包施工來獲得利潤,而隨著互聯網介入到傳統家裝行業,家裝行業的報價開始變得公開透明起來,很多裝修業主能夠通過互聯網查詢到裝修建材的報價、裝修公司的報價、裝修公司設計師的信息、裝修公司的工程效果等信息,這種信息對於廣大業主來講可以獲取更多的對比渠道,但對於裝修公司來講則意味著很多利潤空間被大大壓縮,導致他們的盈利成本越來越高。

另外,傳統家裝行業中很多施工隊和設計師會通過互聯網與裝修業主取得聯系,邁過裝修公司這一環節,傳統裝修公司的這兩個主要贏利點被壓縮之後,他們的利潤空間就更加變得少之又少。

為什麽互聯網的介入壓縮了傳統家裝行業的利潤空間?主要原因就是傳統家裝行業中有很多的黑幕和陷阱並不為業主所知。而互聯網的介入則讓黑幕和陷阱變得透明,一切都完全展露在業主的眼皮底下。設計方案能夠在網上查詢到,建材價格能夠在網上進行對比,甚至工人的報價都能夠通過互聯網工具進行比對和查詢,這些讓傳統家裝行業的利潤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二、互聯網打破傳統家裝行業的裝修黑幕

由於傳統家裝行業處於多個部門監管的真空地段,很多監管部門對於傳統家裝行業的監管也比較松散,導致很多裝修黑幕無法及時得到處理,裝修業主投訴無門,維權道路更是舉步維艱。以裝修過程中使用到的建材為例,如果一個裝修業主在裝修過程中的建材出現了問題,到底是要向質量監督部門投訴還是要向工商管理部門投訴就是一個問題,而這些部門之間的權力交叉導致他們對於監管範圍比較模糊,這也無形之中讓業主的維權之路非常漫長。

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讓傳統家裝行業的黑幕無處藏身。以往裝修業主在裝修過程中遇到裝修黑幕的時候通常會通過媒體舉報、行政投訴等方式來進行維權,但是由於這些投訴過程比較繁瑣,很多投訴經常會得不到及時的回應,致使很多業主吃了“啞巴虧”。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人都是一個媒體的發射源,如果裝修業主在裝修過程中遇到了裝修黑幕,他們可以通過論壇帖子、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進行宣傳,最終讓這些黑幕無處藏身。

為什麽互聯網能夠將家裝行業的黑幕全部得到最大限度的暴露?主要是由於互聯網本身的特質所決定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極大滲透性的個體,它對於媒介的無限滲透,讓原本掩蓋起來的裝修黑幕全部得以暴露,最終使得這些黑幕無處藏身。

三、互聯網改變傳統家裝行業的市場格局

傳統家裝行業的從業者很多,他們對於客源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能夠進駐到新交付的小區,很多裝修公司會與物業公司達成一致將其他裝修公司排擠在小區大門之外,裝修業主必須選擇和物業公司達成意向的裝修公司才能順利完成裝修,如果業主選擇了沒有和物業公司達成一致的裝修公司,裝修公司在材料進場、正常施工等流程中就會受到物業公司的百般刁難,最終讓業主的裝修流程也會困難重重。

而在互聯網介入到家裝行業之後,業主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挑選心儀的裝修公司,在網上便能夠達成裝修意向,裝修業主與傳統裝修公司達成意向較少就會導致他們進入到新小區的成本不斷增加,以往那些裝修公司與物業“勾結”的事件也會越來越少。受到這種因素的影響,裝修行業的市場格局正在一步步發生改變。

究竟互聯網為何有如此強大的力量能夠改變整個市場的格局?主要是因為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沒有疆界的世界,而它對於傳統行業的整合與再造則讓它完全有能力衍生出一個全新等市場格局。打破、再造、衍生的流程讓家裝行業的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終讓原有的市場格局全部打破。

互聯網正在深度改變著傳統家裝行業的市場格局,一場暴風雨式的變革即將來臨,這種狀況讓傳統家裝行業舉步維艱,對於他們來講無疑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然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裝修業主在這個過程中無疑會獲得一種額外的實惠。但隨著一鍵購家的出現,業主能夠在網站上面完成裝修簽約,並能夠對裝修過程進行監督,而通過以100個標準對1000多個裝修細節進行驗收,則將讓裝修過程變成一個透明、方便、快捷、可信的事情,最終獲得一個所見即所得的整家也將不再是一個夢想。


“內容時代”來臨 內容驅動的商業模式無所不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16/152814.shtml

導讀 : 各大平臺都希望自己擁有及生產更多的內容,以支撐更多的產品需求;另一方面,借助內容來創業的新媒體、自媒體包括更多行業的創業項目也是越來越多。

什麽是內容呢?10年前站長們最常講的一句話叫作“內容為王,外鏈為皇”,遵循這個理念來做SEO,百試百靈。這個內容說的是網站的內容,也就是文本內容為主。這句話的另一個意思是說即便有再牛的SEO技術,沒有內容也是白搭,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際上,再往深處探索,互聯網是個載體,必須要承載更多的內容才能實現廣泛的傳播。

從PC時代進入移動互聯時代,互聯網從連接形式以及終端方式都發生了很多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內容也發生了變化,主要是變的更為重要。在各種智能硬件充斥以及視頻遍野的當代,各種內容成為極度貧乏的存在。雖然大家看到這麽多的內容,但對於商業來說是永遠不夠的:各大平臺都希望自己擁有及生產更多的內容,以支撐更多的產品需求;另一方面,借助內容來創業的新媒體、自媒體包括更多行業的創業項目也是越來越多。內容驅動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商業模式基礎,稱這個時代為“內容時代”並不為過。

內容時代來臨 內容驅動的商業模式無所不在

現在講的內容,已經超越了內容這兩個字的意義本身,內容的形式是廣泛的。這主要是從產品的角度來看的,因為產品不能只有外殼,否則就只是個空箱子。用戶要的是箱子里面的東西,而不是箱子本身。譬如智能硬件,與單純的硬件不同,單純的硬件只要組裝起來能使用就OK了,但智能硬件要做的是將雲服務中的內容源源不斷的輸出到各種終端,以供用戶來消遣或者消費。內容決定了只能贏家你的商業模式,也就是通過提供更多的增值內容來變現的。當然,這里的內容也包括服務,服務是內容的一種。

與內容相關的是內容生產者,每一個產品的創始人都認為擁有內容不如擁有內容生產者。所以,起點文學當初就簽約並扶植了很多白金作者,為的就是內容可以不斷的生成,同時也擁有了版權。正是因為內容,小米才會挖走新浪微博的老沈,不說雷軍與老沈的關系如何,就是花重金挖老沈都是值得的。同樣是因為內容,樂視體育才會挖來劉建宏及黃健翔等央視解說名嘴,更不用說央視多個主持人辭職創業的現象。

是的,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內容是居於行業上遊的,它的重要地位甚至僅次於資本。有了內容,就可以生產語音、影視與遊戲,內容是每個產業的產業鏈的上遊,也是創業者們需要重點考慮解決的問題。之前可能與內容相關的創業集中體現於媒體,但是現在內容的重要性已經在各生產環節都有體現。從一個企業的產品建設、運營管理、品牌傳播、企業文化等等,都離不開內容。

尤其是基於互聯網的創業項目,大部分產品都是以“端”的形式來體現。不管是軟性的APP還是硬性的智能硬件,總之要在屏幕上展現給用戶的是文字、圖片與視頻的集合,要給用戶的體驗是不斷優化與提高的增值服務。大家能看到,幾乎每個商業的角落無時無刻不是以以內容為主導並驅動的。因此,當前這個移動互聯的時代,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內容驅動時代,內容時代已經來臨。

內容時代的內容要素與七大變化

以此,我們簡單的總結一下上面的所提到的案例與觀察,可以發現當前的內容大概包括以下幾個要素:文字、語音、影視、品牌理念、服務(線上與線下的各種增值服務)。這些就是現在人們所提到的內容,不是將各種內容都放到產品與服務中,而是將各種因素都放到內容之中,這也就是很多企業要成立內容中心的原因。

而內容的形式不斷增加的同時,也開始發生了一些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七點:

首先,內容多元化。各種之前你認為毫不相幹的形式現在被定義為內容,維度越來越多,服務變成內容即能說明這個問題。

其次,內容快消化。網絡文化的優勢在於快,因此各種剛出現的文化形式能夠快速在網絡傳播,譬如B站及二次元內容等。

第三,內容海量化。在當前要吸引用戶的最大靚點在於海量,用戶可能不會當時就觀看你的內容,但是會收藏的原因肯定是因為你的大而全,智能電視都在走這個路線。

第四,內容獨家化。版權是解決惡性競爭的最佳武器,獨家提供內容給用戶有些霸道,但確實是一個讓內容粉絲只能去你的平臺觀看內容的最好方式,譬如騰訊視頻拿到的《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獨播權。

第五,內容場景化。包括兩方面:一是內容的場景化生產,一個節目或者活動可以有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體現;二是場景化的內容,很多內容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大量的場景化內容供人們消費,用戶總會找到喜歡的場景並為之買單。

第六,內容多端化。這一點是因為當前智能硬件的興起,要想實現各種智能硬件屏幕的展現,必須要有合適的運營內容才能與之適配,這同時也是一個內容發展的趨勢。

第七,內容創業化。當前,基於微信創業的項目有很多,除了微信在初期能夠取代APP實現基本的運營功能需求之外,更多的還是在於微信可以將內容推送給用戶。當前基於微信創業的新媒體項目有很多,如吳曉波牽頭投資的B座12樓、餐飲老板內參、12缸汽車等公號,都是十足的內容生產大號。

第八,內容資本化。這一點,也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資本機構的品牌需要露出與宣傳,所以很多投資機構都開始做自己的媒體內容,包括很多孵化器也都在做媒體,基本都是為了自身以及投資過的項目做宣傳與推廣;另一方面,是以微信公號為代表的內容生產團隊正在被不斷地投資與收購,內容已經作為投資項目被頻繁的投資、收購與倒賣,其中包括很多大家都不知道的草根微信大號。

當一個企業具備足夠多的內容之後,能做的事也就多了,就如一個APP擁有了幾千萬以上的用戶之後再去做各種盈利模式的測試。內容足夠多了,自然也就能夠支撐足夠多的產品運營,同時還能夠坐擁版權與外面的各種渠道合作共贏。當然,更多的商家去做內容的生產,主要還是為了自身所需,像各大文學網站、音頻FM、視頻網站以及智能硬件,所做內容首先是為了保證自身產品的正常運營,其後才會有各種渠道的合作。

內容時代怎麽做內容?怎麽做內容保護?

但是當一個企業沒有足夠的內容的時候,應該怎麽做?你可以學習小米與樂視體育直接花重金找能夠生產內容的人,也可以自身就是從事生產的人,或者你是個大土豪各出花錢買版權,或者與各個渠道去做足夠的合作。但偉哥要告訴你,除了第二點個人從事內容生產之外,其他的內容制造方式都是燒錢的“硬貨”。為拿一個版權或者收購一個內容生產機構動輒要拿出數億元,譬如海洋音樂與酷狗酷我,譬如騰訊音樂與中國好聲音,再如阿里與優酷土豆,這樣的大手筆只有巨頭們才能玩的起。

大家了解了內容的重要性之後,可能認為只要掌握內容或者擁有版權就高枕無憂了。其實,內容也是在不斷發展與變化的,它是隨著各種文化及現象的出現而不斷增加的。譬如,幾年前就開始出現的二次元內容以及現在頻頻被收購的B站,早期是不被重視的,但是現在納入監管以後正在良性的發展並被各內容輸出機構所接納與重視。很多時候,你不能說如各種視頻直播網站或者APP的內容就是下流的低俗的,因為遊戲主播的吐槽與輕度粗口正是吸引粉絲支持的重要因素,這在產品運營角度來說是個極度的剛需。因此,要想絕對的擁有內容,最終還是需要大量的生產。

與內容息息相關的是版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如何保護內容。這里偉哥沒將版權保護放到內容的要素中去,其實每一個重視內容的機構都將版權保護放到首位。同時,還有知識產權的維護,眾所周知的甲骨文有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員都是在版權這個部門。生產的內容的越多,被抄襲與複制的可能性就越大,需要維權的地方就越多。這一點,在音樂產品行業體現的可謂淋漓盡致,該行業的相關版權從業者甚至已經超越了音樂內容生產者的數量。關於版權保護,我會在後續文章中具體提到,這里就不再展開說明。

事實上,這個時代,被多個關鍵性領域打上特有的標簽。即是“移動互聯時代”,又是“眾媒時代”,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互聯網+”時代。但是,所有的這些典型的標簽所代表的時代都需要具備足夠的內容才能得以真正運作。不管是移動互聯的移動應用還是智能硬件,也不管“人人都是自媒體”的萬眾媒體,包括“互聯網連接一切”的企業升級轉型。這樣來看,“內容時代”反而是最廣博與包容的。

更重要一點在於,一個時代最鮮明的標誌是看這個時代是由什麽來驅動的。內容驅動的商業時代,稱之為內容時代,是為正解。

 


商業生態化時代來臨,創業者該如何接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4/152922.shtml

導讀 : “互聯網+商業”也由最初的電子化發展到商業生態化階段。

當下,“互聯網+”的概念已經上升到國家意誌層面, 滲入社會的方方面面之中。“互聯網+商業”也由最初的電子化發展到商業生態化階段。

今天,道哥就來談談關於商業生態化的一些基本邏輯。

商業生態化2.0成為新常態

一開始,很多人都認為“互聯網+商業”就等於電商,但當下互聯網對於商業的改造已不僅僅是電子化、電商化。在商業互聯網化之後,商業生態化已經在我們身邊發生,並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無論互聯網為商業帶來多少表象的改變,商業邏輯的內核,如買賣關系、交易服務等依然不變。但互聯網會在基本商業邏輯之上,衍生出新的模式。這種商業生態的衍生,就是商業生態化。

1.商業生態化1.0時代

商業生態化,其實一直存在商業現象本身之中,任何一個商業活動都自然包含生態化的元素。

如商品交易,雖然是以銷售為核心,但在此行為的前後,還有諸多的輔助活動,如原材料的購買、商品的生產等。所有活動共同組成了商業的生態。

在工業化時代,商業生態可以說就是產業鏈。圍繞某一個商品或特定產業商業價值的實現而形成的鏈條,完成了整個產業的正常運作。只是這種生態比較單一,僅圍繞一個商品或者一個產業,但具備垂直化和縱深價值挖掘的特征。

2.商業生態化2.0時代

如今,商業生態化已到了2.0的時代,打破了垂直化、縱深化的產業鏈格局,實現了行業間的跨界和重新組合。

在這樣的商業生態化體系中,組成的元素具有生態化1.0的特性,但它們打破了原有產業中固有的商業鏈條,通過關聯關系來連接,進行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最小商業鏈條,共同組成一個更為多元的商業生態。而這種關聯關系,以股權投資或業務上的依附為主。

下面,將從宏觀、行業、微觀三個層面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宏觀層面:如阿里和騰訊這樣的巨頭,其商業帝國就是一個商業生態體系。騰訊以人的社交生活為中心,而阿里 以人的商業生活為中心。各自再在核心商業小生態的基礎上進行行業跨界和產業融合,最終升級成商業生態化2.0。

行業層面:例如門戶網站,其擁有信息服務產業鏈條的所有組成元素,並在此基礎上挖掘出更多的跨界產業元素,如遊戲、電商等小生態,共同組成了網易、搜狐此類互聯網生態。

微觀層面:一個創業孵化平臺,通過整合創業項目所需的軟件和硬件服務,如媒體、物理空間及投融資服務等,最終形成了一個創業服務生態體系。

各個獨立的產業鏈條和單元互相作用,共同實現了整體商業生態的價值。就連媒體、物理空間等擁有獨立實現商業價值手段的元素,在當下也多以一個商業生態的整體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

商業生態化的基本特征

商業生態化具備多個基本特征,最核心的有兩點:一是組成部分的多元性和開放性;二是商業變現模式的複雜性。

1.組成部分的多元性與開放性

當下的商業生態往往是由諸多的小商業生態組成。曾經認為不可能實現的跨界整合,由於借助互聯網平臺和工具,降低了多元生態主體之間信息溝通的成本,從而實現了融合。因此,技術進步是商業生態化的第一驅動力。

此外,互聯網的開放精神也是商業生態化形成的重要力量。諸多的小商業生態能夠匯聚到一起,其先決條件在於每個生態主體都擁有互聯網的開放精神,願意將生態價值在一個更大的體系中進行共享。

2.商業變現模式的複雜性

互聯網流行這樣的一種說法(其實是道哥原創的哈哈):羊毛出在豬身上,看門的狗要家里的貓的老相好來買單。

這句的意思是,當下的商業生態體系,經過了互聯網的改造,其基本的商業邏輯雖然仍蘊含在其中,但是已經不再容易被直接發掘,變得更為複雜。

例如,一個商業生態由 6個核心的生態個體組成,其中5個是虧損的,加入了第6個才實現了整個生態體系的商業平衡。

但是,如果第6個生態個體脫離了其它5個生態個體的輔助性助力,就無法獨立實現其商業價值;又或者6個生態個體的盈利水平相加得到的收益,將遠小於整個商業生態的總體收益。

以騰訊為例,遊戲業務在總收入來源的占比已經超過了50%,是其商業生態體系的支柱部分。而社交工具,包括QQ和微信,特別是微信,從獨立業務的角度去衡量,財務上一定是虧損的。但因兩者結合,整個商業生態卻擁有了高額的營收和利潤。

網易也是如此,其新聞移動客戶端雖然有一定的營收,但其收益無法彌補成本投入。而網易仍能盈利,因為遊戲業務收入足以覆蓋掉客戶端項目的虧空。

而創業服務生態體系中,以創業家雜誌為例,其雜誌本身沒有任何商業廣告,成本無法通過自身的收益彌補。而平臺服務費用、創業項目投資收益、VC投資以及創業俱樂部會員會費,才是收益的主要來源。

以上的案例都是成熟的商業生態。但此外,仍有一些未具備商業生態化2.0特性的獨立商業生態。

它們有些具備成為大商業生態的潛力,當下靠VC和PE的投資維持生存,繼續進行生態化的打造;而有些則依附於某一個大的生態體系或成為未來的收購對象;有些則是與其他業務有合作關系。

商業生態化的客觀要求

商業生態化成為當下的商業新常態,從客觀上決定了每個個體對創業方向、運營策略以及行動準則的選擇,而這些選擇又決定了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創業的成敗。

1.商業生態化成為新常態,提高了創業入門的門檻

這種門檻的提高不是指純技術層面的要求提高,而是獨立的個體商業生態成功的難度加大。因此,我們在選擇獨立的創業項目時,要更加謹慎。

一方面,你要考慮是否選擇一個大生態體系已經在做或未來一定要做的項目;另一方面,你是否做好放棄獨立存在的念想,項目將成為大生態的有機組成部分的準備。

2.創業者要具備互聯網的開放精神及合作意識

在資源整合或生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任何人都無法獨立建立自我封閉的生態體系(蘋果算半個特例,其軟生態體系看似做到了,但硬件生態體系仍要依靠全球的力量)。因此,開放精神是與更多生態個體進行深度的合作和交互的必需品。

3.商業生態體系要擁有高效的管理機制和明確的權責關系

生態組成元素的多元化和商業模式的複雜化,因此,無論是采用何種互聯網技術手段和管理機制,都要服務於高效的信息傳播和決策。否則,“協調一致共同促成整個商業生態價值的實現”就是一句空話。

同時,商業生態化涉及到的利益流轉環節較多,如果出現多重利益主體或者利益協調效率較低,則會嚴重阻礙商業價值的實現。因此,權責歸屬關系要十分明確。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有體制不能十分適應商業生態化,特別是具備一定的部門利益的國有企業,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生態體系中利益分配和資源使用的協調性問題。這也是每個身處此性質組織中的人要克服的核心問題。

4.雖然已經成新常態,但是不可能在創業初就進行生態化布局

商業生態體系是在實踐中一步步實現的,而非空對空的規劃能夠得到的。因此,在選擇創業項目時,要從垂直細分入口切入,實現單點的突破。

在實現單點突破之後,就要擴展商業規模以實現生態化升級,此時則,需要進行跨界合作和橫向資源的整合協同。並保持垂直縱深的業務同步進行。

否則,具備生態化特征的商業生態會從更高的多維度業務體系上,將單維度業務體系輕易消滅。

商業生態化的影響

商業生態化2.0時代,在思維層面也影響到我們的社會認知和實踐。

1.在商業生態化形成的過程中,資本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資本具備宏觀上的資源整合能力,可以通過杠桿作用將分散的個體商業生態組織起來,同時保持每個個體商業生態一定的獨立性,便於其最高效的成長。

而另一方面,商業生態圈的打造使得很多項目變現周期相對較長,增加了商業生態體系最終變現的風險性,投資成本的上升。

2.商業生態化讓每個創業個體,從一開始就必須思考自己的定位

要成為商業生態的最高層,還是大生態體系中的小個體,選擇不同,其發展策略和路徑也會不同。

3.商業生態化給我們留出了新的商業機會

BAT巨頭的商業生態化完成後,意味著其發展進入了一個常態的模式中。一方面使得整個生態體系較為穩固,一方面也意味著其商業的活力有可能會大大降低,整體商業實現效率也將降低。

商業生態化2.0的來臨,意味著商業變革浪潮的階段性終點,創業者窘境發生的機率十分高。但也意味著創業者若能從中發現更多的商業機會,將重新顛覆整個生態體系。

商業生態化成為新常態,類似於一個企業組織壟斷局面的形成。它使得發展動力不足,來自社會的反壟斷壓力將商業生態化重新被打破也是有可能的。

但當下,我們更應該適應商業生態化特征進行商業運作,達到商業生態化的階段性終點再說。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道哥,鬧客邦創始人(微信:myucity)。鬧客邦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tiwwei獲取授權。

鬧客邦 | 華南地區領先性創投新媒體。了解創投資訊,融入創業圈子,項目尋求報道,馬上關註『鬧客邦』微信號:nockclub,網站:http://www.nockpost.com/


全民音樂時代來臨?音樂編曲APP帶來的創作變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5/152941.shtml

導讀 : 全民音樂時代,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音樂的創作者,更可以包裝出更多的明星;另一方面,全民音樂時代連接的是音樂教育市場,使得音樂教育變的更為簡單。

我在蘋果商店下載了一個名為Figure的APP,雖然有些看不懂它的英文界面,但是因為之前對FL studio的熟悉,幾個小時里就熟悉了這個軟件,並且創作了自己的style beat。蘋果手機ios預裝的應用中,還有一個名為GarageBand的APP,打開就是一個鋼琴卷簾窗口,可能好多人會以為這是一個鋼琴應用,實際上他是一個可以編曲的應用,能夠將鼓組、吉它、貝斯、管弦樂以及人聲放到不同的音軌,再加上一些簡單的混音效果,就能創作一首曲子。

以上是兩個應用的使用場景,事實上,幾年前當我看到電聲樂隊就是簡單的將幾個PAD和幾部手機放到一起的時候,便認為這是一個音樂創作的大趨勢。觸控式屏幕將音樂創作中各種難以馴服的樂器演奏變成用手點按,理論上,只要有各種音色,每個人都能夠玩的了音樂。移動設備將音樂的門檻降低到無限的趨近於零,當然更多的是在技術層面上。在各種樂器的演奏技藝方面,電子設備是永遠無法取代藝人的嫻熟的技藝的。

音樂APP讓音樂創作變的簡單

可能有人會問我講述上面的幾個案例,想表明什麽?我想說的是從手機上的音樂編曲APP到一些電子樂隊用它們作為創作工具,再到現場演出,其實這已經讓創作與表演大大的變的簡單了。樂隊不再需要幾個拿著樂器上去配合演奏,簡單的電子樂隊一個人就能完成。歌手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刻卡節奏並不斷的點按平板設備上的播放按鈕,然後配合這唱歌,每個歌手都成為了DJ一樣存在。

上面電子樂隊的演出場景可能還是有些複雜,畢竟很多朋友對樂隊和現場演出沒有太多概念。那麽我們就以手機用戶為例,每個喜歡音樂的手機用戶可能都會對黑白鍵盤情有獨鐘,即便不懂或者不太懂樂理也想編一個曲子,以便自娛自樂。這意味著什麽?沒錯,因為音樂APP的簡單的可視化的操作,大大的降低了音樂創作的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樂曲的創作。可能還會有人說音樂創作要懂樂理懂編曲,這里偉哥要告訴大家,其實現在大家聽到的好多電子樂的旋律或者和聲,用樂理是解釋不通的。但是經驗與市場高速創作者們,這樣做就是人們喜歡的,就是流行的。所以,很多時候大家感覺很簡單的幾個和弦配合簡單的節奏,沒有華麗的編曲元素的一首簡單的歌反而更容易流行。

全民音樂創作的市場潛力

前面說了音樂創作簡單化的大環境,接下里偉哥要說的這個市場。應該說,10年之前的音樂遊戲勁樂團等一系列的遊戲開啟了玩家用鍵盤擊打音符的行為方式,這樣的遊戲其實是在為大眾普及音樂接觸。而現在無論是APP store 還是Google store以及更多的國產APP超市,都有很多免費以及收費的音樂APP。尤其是APPstore的音樂應用,在數量上相當的可觀。這就表明,如果不是有很多用戶願意使用類似的應用,應用開發商不可能去沒頭腦的開發。

這些應用,有的會以遊戲的方式吸引用戶,還有的是以專業編曲的應用面向音樂人。有的可能簡單到只有鋼琴、吉他等一個音色,有個則有多個音色,是將樂隊的鼓組、鍵盤、吉他、貝斯、Lead等所中音色融入到一個軟件,然後用戶可以隨意調用這個音色到多個音軌,搞出自己喜歡的節奏與旋律。

手指操作看起來簡單 但關聯著音樂生產效率

過去需要通過鼠標與鍵盤組合起來的高難度操作軟件,現在全部通過手指觸點去操作,操作難度直接從五顆星降到了兩顆星,甚至是一顆星,人人都可以通過這樣應用來操作。因此,人人都可以是音樂創作者,人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STYLE。當音樂開啟全民時代以後,事實上這是一個音樂眾包的全新時代的開始。過去要產生一個音樂人相當不容易,十幾億人中才有一個李宗盛。但是現在通過眾包,可能會出現多個李宗盛,過去是一個人編曲,現在則是多個人一起編曲,即提高了音樂生產效率,又讓音樂變成人人可以參與的項目。這里面可能不會出現太多的音樂天才,但卻可以創造更多的音樂人才。

是的,確實能夠提高音樂生產效率。音樂唱片公司以及相關機構只需要搞一個連接雲端的APP,音樂愛好者以及音樂從業者們每天都會提交成千上萬的DEMO(音樂試聽小樣)。這個時候唱片公司門要做的是不斷的篩選在篩選,最終選出那個最適合你要做的專輯的或者你要包裝的歌手的那些節奏與旋律,然後放入唱片工業生產區就好了。而你所要的付出的可能只是付給這些被挑選的創作者一些基本的報酬,這是一個多麽偉大而又簡捷的工程。或者,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把這些編曲創作者簽為自己的員工,讓他們盡情的在你個公司展示其才華。

全民音樂的未來至少連接兩個大市場

全民音樂時代,一方面是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音樂的創作者,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可以創造無限量的音樂,可以重酬出無限的專輯,更可以包裝出更多的明星;另一方面,全民音樂時代連接的是音樂教育市場,因為有移動互聯網以及APP可以連接用戶,使得音樂教育變的更為簡單。如果胡彥斌的創業項目牛班NEWBAND僅僅是面向創作藝人這個市場,那麽這樣的教學也就沒有什麽價值。

顯然,這個項目要做的是面向對音樂編曲感興趣的大眾,通過興趣來引導其進入這個圈子。各種智能樂器已經出現,使得未來的音樂編曲,只需要在手機或者PAD上完成音軌以及效果的設置,終端便可以直接連接各種智能樂器,然後播放出來的就是一支完美的交響樂曲。其實,如果再往深處想,全民音樂也將是泛娛樂的另一個重要維度,當前的泛娛樂基本指的都是遊戲領域,而全民音樂在將來很有可能是泛娛樂第二個重要內容。

很多看起來的不現實、不可行的商業模式,在後來都成為了創造商業價值的奇跡。全民音樂看起來有些不現實,其實這個大環境正在改變。90後以及2000後的這些“平板上長大的孩子”,其實平板已經成為各種知識獲取的主要載體。全民音樂的第一波,將會從音樂教育開始。有了這些音樂編曲APP的輔助,音樂教育將變的前所未有的簡單與快捷,老師不用再費勁心思的去描繪音符、音階以及音程的概念。

當這些“平板上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恩,他們又會如何看待音樂創作呢?


互聯網金融理財端寡頭時代來臨,到底誰該被剩下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7/152972.shtml

導讀 : 互聯網金融改變不了金融的本質或者風險,而是更加高效和透明去做金融,傳統金融文明是以金融機構為核心,而新金融文明則以理財和借款客戶為中心。

近日,互聯網金融又遇大事,百度與中信銀行成立直銷銀行:百信銀行,這意味著BAT三大巨頭均以不同形式拿到銀行牌照。至此互聯網金融“井噴式”發展過後,進入了新的排位賽,行業加速優勝劣汰,向寡頭時代邁進。正如行業人士評價“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後,互聯網金融將加速洗牌,預計2016年底整個互聯網金融理財端格局就會比較清晰,將出現少數寡頭,有可能是兩家超大型寡頭”。

於是行業內外開始紛紛猜測:在互聯網金融理財端寡頭時代來臨之時,誰會被剩下來?以下三類則成為大眾眼中未來巨頭的希望:1、擁有深厚背景的“富二代”,如有騰訊微信支付支撐的微眾銀行和阿里支付寶背後的招財寶。2、自身專業背景過硬,將風控做到極致的正苗兒,比如平安系的陸金所等。3、不局限於P2P模式的綜合理財平臺,用P2B和P2G等模式實現差異化的“草根派”。如銅板街、挖財等。因此今天響鈴這貨以“坐井觀天”之功短評幾款明星產品,看看誰最有可能成為最後的霸主。

“富二代”招財寶,拼爹近期不可期

今年8月25日,小微金融對外正式發布又一款互聯網金融產品“招財寶”。(此前還有余額寶),據說招財寶自上線以來交易金額已經超過100億元。需要註意的是作為理財產品代銷平臺,招財寶與發行理財產品金融機構的關系只是渠道商與供貨商的關系,對接的是理財產品的供銷。而且招財寶是用“團購”的方式匯聚起資金相對少的“散客”並讓其享受大額購買才能享受到的年化收益。這種模式剛好借助於余額寶海量用戶做後盾,並通過統領電商的老爹阿里不斷輸血從而表現出巨大的想象空間。阿里力推招財寶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是希望延續余額寶的輝煌,二是轉化電商集聚的海量用戶的存量理財資金,再造阿里金融帝國。但這一步棋是否真能“稱心如意”,“富二代”招財寶靠拼爹是否能成常勝將軍,現在還不要太樂觀。

首先,從招財寶變現的核心功能來說,只是將理財產品的收益權更變,而沒有增加新的價值,他的變現功能實際上是把A用戶手里的理財產品到期收益作為抵押,使得提供個人貸款項目的B用戶享受到期收益。一個沒有創造價值的產品終究做不成生態。

其次,招財寶如要“獨霸一方”,仍受制於兩點:1、行業市場規模,也就是代銷的理財產品規模到底有多大,小池子里難養大魚;2、核心功能是否為強兵刃,也就是變現功能是否真能突破風險且固化收益還不影響招財寶理財產品規模。

再者,招財寶目前仍然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如:1、交易規模提高,資金交易增加後,交易風險如何規避?2、如何應對因國家基準利率發生較大幅度變化產生的利息差和供需不平衡。3、在5%到7%相對較低的收益率之間,招財寶如何保障自身成長的速度和規模。4、招財寶如何做到在不搶余額寶生意的同時,還能在老爹面前“呼風喚雨”。

總之,阿里在讓余額寶與招財寶左右互搏之時,總有損傷,短時間拔得頭籌可能性不大。

銅板街是否邁向康莊大道未成定數

再說說銅板街這類探索行業差異化發展路徑的綜合理財交易平臺,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銅板街的累計交易額已經超過了500億,註冊用戶超過680萬。這個成立3年的草根一族,前期通過與找鋼網、優信拍等企業合作,實現產業鏈深度融合,創造諸多個性化理財產品;後又融入供應鏈金融、汽車金融、消費金融、經營貸款等多類理財產品,一直在垂直細分市場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前兩天還上線了5.0版本,開始新的探索。然而這個方向是否就是康莊大道目前也未成定數。

1、可以看到銅板街5.0新版本對理財產品進行了分類,劃分出新手專享、定期理財、銀行票據等類別,也優化了列表樣式,是希望讓理財一目了然。這確實讓分類更加明晰,界面更加直觀。而新版本上線特設“轉讓專區”和開售倒計時等功能,在滿足用戶隨時隨地變現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銅板街作為理財平臺的靈活和高效,同時也增強了自身的電商平臺元素:開放交易、自由轉換,透明操作,其中利弊各有取舍。但必須指出銅板街通過客戶端為客戶提供便捷服務(成本可能較高),最大化實現包攬客戶金融需求進行交叉銷售,這是商超模式,也是地產模式。

2、銅板街的產品和BAT的平臺不同,BAT皆是股票、基金、保險產品等標準化產品,但銅板街多是非標準化債權產品,這類非標產品安全性好,收益率也相對較低(不過還是高於銀行理財產品且穩定),同時考驗著團隊的精耕細作能力。 

所以,銅板街能否熬到最後,一方面取決於互聯網金融大市場的成熟度,一方面也受團隊的運營能力影響,我們暫且邊走邊看。

網絡銀行新貴微眾銀行短時難掌舵

“無網點、無櫃臺、無財產擔保”的互聯網銀行也被看做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的頂梁柱,阿里系的網商銀行、騰訊系的微眾銀行也成為了掌上明珠。近日微眾銀行還上線了微粒貸,試圖通過純線上業務模式去“火燒”傳統銀行的後院。不可否認這種去掉繁瑣流程的網絡模式充分發揮了互聯網模式的快捷性。但隨之而來的風險也在蔓延滋生。況且微眾銀行要處理的“麻煩”還遠不止這些。

第一、盡管微眾銀行嚴格把自己定位為互聯網銀行,APP界面也極其簡單,只有“首頁、理財、轉賬”三項,但這個簡單到成為支付寶錢包第二的APP為用戶提供的也是資產增值服務,這又是第二個余額寶的節奏,余額寶都“廉頗老矣”,微眾銀行難道要步其後塵?

第二、先不說微眾銀行的“微粒貸”仍然遊走在法律邊緣,單純的網上模式就有束縛,如即使可以不面簽,開戶總需要用戶當場“驗明正身”。而且他行還款、銀行貸款資金不足等問題的解決也還在摸索階段。即便未來能做到遠程開戶,客戶的真實性(含真實身份和真實意願等)又該如何保證?

第三、微眾銀行雖然采用了開放的互聯網用戶體系,順勢“借來”了微信手Q用戶,但能否留住還是個未知數,騰訊的電商悲劇就是個例證。況且微眾銀行並未在應用場景上有所創新,目前仍然停留在產品包裝和價格吸引的層面,並未發揮出騰訊系在征信、社交媒體、移動支付、大數據等領域的優勢。

或許,我們真的高估了騰訊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能力,微眾銀行這類輕資產、平臺化、交易型的互聯網民營銀行還需時間考驗。

是非成敗,或有定數

同樣,即便是陸金所這樣的好苗子也不敢拍著胸膛說自己拿到了“船票”。行業加速洗牌之時,欲要成為寡頭的選手們還需繼續苦練修行,但就在相互廝殺之中,有些事情卻早已註定。比如互聯網金融本質是信息中介與資金中介的融合,因為金融是解決資金時空的分配問題,互聯網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互聯網金融是將金融信息利用互聯網方式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只有符合這樣邏輯的金融產品或平臺才有可能存活下來。尤其是現在,貨幣基金規模受宏觀利率和流動性等影響,多數互聯網金融業態都從早期的高速滲透進入到平穩發展階段。於是響鈴這貨再“武斷”一回拋出以下觀點,等待時間驗證。

1、寡頭時代,強者更要有自知之明,管好自己。認清互聯網金融邊界,區分互聯網金融中介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業務,因為互聯網金融中介只做信息平臺和通道,而互聯網金融業務仍然是金融,金融經營風險的本質沒有變。既想做中介又想玩金融的墻頭草註定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2、能否成為寡頭剛開始取決於自身產品設計邏輯、盈利模式和應用場景,而後仍然由這三方面決定,所以或許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而我們可以產品設計和盈利模式上發力。比如:

產品設計上,從B2C向C2B改變,增強個性化,重點開拓碎片化、場景化的小額高頻消費金融市場。

盈利模式上:靠手續費賺錢的傳統金融方式將寸步難行,盈利方式需重點考慮支付入口化,同時需善用互聯網特質,實現盈利方式轉移。如利用互聯網的零邊際成本,服務於長尾用戶,重點滿足小微投融資需求。或擴展交易場景,實現金融服務價格轉移,本身業務可能不賺錢,依靠關聯交易賺錢。

3、玩得轉互聯網和金融的才可能“上袖善舞”,一要懂得互聯網“流量”和“入口”的重要性。既要抓優質流量獲得優質用戶,又要開放用戶觸點增強用戶粘度。二要“保護”和經營好金融風險,那些投機取巧的跑路者永遠只能是反面教材!

4、中小創業者不妨關註行業新的機會,比如對不良資產處理和第一產業的互聯網金融等。這些市場空間大,需求已經打開,且呈趨勢性增長,同時巨頭短期還不會出現的細分市場或留有空間。

最後以行業人士的一段演講作結尾:互聯網金融改變不了金融的本質或者風險,而是更加高效和透明去做金融,傳統金融文明是以金融機構為核心,而新金融文明則以理財和借款客戶為中心。寡頭時代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端更應為客戶提供高效、平等、透明的服務,這才是我們要的時代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