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追討「黨國不分」多領退休金民進黨清算國民黨 連戰須繳254萬
1 :
GS(14)@2017-04-28 02:10:46■台灣立法院三讀通過有關黨職併公職條例後,民進黨議員們舉牌歡呼。台灣《蘋果日報》
台灣執政民進黨清算國民黨再有新動作。民進黨把持的立法院昨三讀通過《公職人員年資併社團專職人員年資計發退離給與處理條例》(簡稱條例),追討過往「黨職併公職」溢領的退休金;受影響逾200人,主要是國民黨老人,其中前副總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須繳回983.1萬元新台幣(下同,約254萬港元)。國民黨表示或會集體興訟。台灣在國民黨一黨獨大時期黨國不分,黨職公職混淆,眾多黨辦社團納公帑支付,任職者領取退休金把任黨職或社團資歷計入。台灣政治轉型後,陸續發佈黨職併公職作業規定,有的做法相繼被廢止、有的遭質疑批評。延續了近40年的黨職併公職爭議,在昨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新法後終於落幕。
民進黨立委喊「還財於民」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條例後,民進黨立委在場內高舉標語大喊「還財於民,公平正義」。民進黨發言人王閔生指,長期以來國民黨將黨職併公職,侵佔國家資產,違反社會公平與正義。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經長期努力,才能順利三讀通過,終結黨職併公職積弊,充份展現政府拼改革決心與立場。新法規定,黨職退休金以「社團專職人員」定義,扣除社團專職人員年資後重新核定,溢領部份一年內須繳回國庫,黨職併公職政務官,多領的退休金的責任,相關社團要連帶。考量到退休保障,新法加入「樓地板」條款,當事人若扣除黨職年資後低於2.5萬元,仍依2.5萬元發給,以保障當事人生活;而多領的退休金也僅向原任職社團追繳。
國民黨206人受影響
據透露,前考試院長、國民黨前副主席關中溢領1,011.7萬元(約262萬港元)最多,其次是前副總統、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須繳回983.1萬元(254萬港元)。而國民黨前副主席胡志強要繳回865萬餘元(223.7萬港元);另一名前副主席林豐正也溢領109萬元(28.1萬港元)。僅上述4人總和就達2,969.5萬元(約768萬港元)。修法以「老藍男」(國民黨老人)受影響最大,透露人數達206人。連戰辦公室昨發聲明一切依法處理,但絕不接受污衊污名,強調不管是連戰或其他人當初都是依照職務,絕非要尋求溢領或謀利,對這些人應公道。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為洲表示,黨職併公職有時代背景,民進黨用轉型正義名義處理,國民黨感無奈粗糙,未來或會集體訴訟。關中的幕僚辯稱,關中是教職併公職,非黨職併公職。時代力量肯定法案的進步意義。親民黨同意改革,但冀不要用仇恨、清算心態。總統府昨表示,這不只在還財於民,更在健全國家政黨政治發展與落實轉型正義過程中,具有相當的意義。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6/20001971
變性人士兵憂被逐失退休金
1 :
GS(14)@2017-07-29 03:40:34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拒絕變性人當兵,軍方上下人人譁然,多位現役或已退役的變性人士兵厲聲疾討,又憂慮日後軍人不再敢「出櫃」。26歲的陸軍士兵阿克皮里安(Rudy Akbarian)服役期間在軍方高層支持下變性為男兒身,他表示軍中「每個人(對特朗普的決定)都感到被傷害和驚恐」,但他堅拒接受未上戰場就被攆走,「我跟其他人一樣,是一位士兵」。同樣在服役時變性的37歲國民衞隊預備軍三級軍士長聖安德魯(Cameron St. Andrew)表示,他原本計劃兩年後退役,現憂慮一旦被逐,將損失退休金及醫療福利,「我為何要效力不想要我的國家?老實說,我感到心碎」。
恐令變性人躲回櫃內
已退役的軍人一樣同仇敵愾,1991年退役後變為女性的海軍前軍官內拉(Paula M. Neira)表示特朗普的言論令她憤怒,「任何人若是因別人的偏見而非軍事需要,而被告知他們不是適合人選,都不會願意保家衞國」。轉為女性的前空軍成員謝里登(Vanessa Sheridan)說:「我最大的憂慮是變性人被迫躲回櫃內。」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8/20104387
退休金轉至公共年金穩定之選
1 :
GS(14)@2017-10-09 03:53:30■王玉麟建議將退休金分為三筆投資。 張柏基攝
【個人理財】雖然強積金(MPF)至今只推行16年,所累積的供款有限,但若計及公積金(ORSO),目前退休人士或可提取近百萬資金。適逢明年公共年金將推出,專家普遍認為是轉移退休金的好選擇,但若要對抗通脹,則或要另靠收息股及債券基金等投資。美世投資諮詢業務部總經理(香港、中國及韓國)王玉麟指,退休後主要面對長壽及缺乏現金流兩大風險,建議將退休金分為三筆投資,「第一筆要穩陣兼對抗長壽風險,年金就可以做到;第二筆要有穩定收入,可以考慮債券基金;最後一筆就視乎家庭及個人需要,用作股票等長線投資」。
抗通脹宜買收息股
他指以公共年金內部回報率4厘,即65歲男性投保100萬元,每月可獲5,800元固定年金計,回報確較同類型私營年金高,亦能確保有生之年有固定年金派發,惟獨未能對沖通脹風險,「頭3至5年每月拎5,800蚊仲係好OK,但多年後通脹升溫,蠶食購買力,5,800蚊就可能唔夠用」。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亦指,公共年金勝在回報穩定,可以避開市場風險,但退休人士宜配合其他股、債投資對抗通脹。「退休人士揀股一定係收息股,譬如內銀板塊5至6厘息一定做到,而且倒閉風險接近零,股價唔會過份上落,可以分段吼低買入,每年派息亦有穩定現金流」。至於債券方面,他建議退休人士選擇資產分佈較多元化的債券基金,除投資級別債券外,亦可同時涉獵按揭債券、新興市場債券等。事實上強積金不一定要65歲後全數提取,去年落實分階段提取強積金機制後,提取時間和金額均沒限制,可將部份資金繼續留在強積金滾存。今年4月推出的強積金預設投資策略(DIS,俗稱懶人基金)標榜收費低,收費上限為0.95%,會否亦是繼續滾存強積金的選擇?王玉麟提醒,退休人士應先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組合,以懶人基金的「65歲後基金」為例,股債比例是2:8,股票佔比較低,回報有可能追不上通脹。他續說,由於懶人基金剛推出不久,相信要待有較長回報紀錄後,才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記者:陳洛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5/20163387
陳茂峰:退休金乃公募基金推手
1 :
GS(14)@2017-10-15 14:01:20【明報專訊】根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世界受規管的開放式基金(包括ETF)規模達40.4萬億美元。美國是基金大國,單是互惠基金(美國公募基金)規模便達16.3萬億美元,是其GDP的88%(中國公募基金規模是GDP的11%)。在美國,基金投資普及,3億人口中,9580萬人持有基金,5590萬個家庭(即44.4%美國家庭)持有基金,平均每個家庭持有市值12.5萬美元的基金。
美互惠基金幾何級數增長
在過去40年,美國互惠基金的規模以幾何速度增長。美國互惠基金總值在1975年只有458.7億美元,1985年躍升至4953.9億元、1995年2.81萬億元、2005年8.89萬億元、2015年15.65萬億元、2016年16.34萬億元。這個增長,除了得益於美國股市在1980年代的牛市,更重要是1974年通過的退休金法例(Employee Retirement Income Security Act,簡稱ERISA)。美國的退休金不是強迫供款,只是有遞延稅務優惠,只這小小「着數」便已成功吸引僱主和僱員成立月供退休金計劃。ERISA容許投資在美國上市公司股票、政府和企業債券、互惠基金等等。互惠基金很快便成為退休金最主要投資產品,受歡迎程度遠勝股票和債券。
截至2016年底,美國61%家庭有參加401(k)、IRA等退休金計劃。美國退休金規模達25.3萬億美元,其中7.6萬億是投資在互惠基金,佔互惠基金46.6%。這7.6萬億中,3.7萬億是來自IRA,佔IRA資產的47%;3.9萬億來自界定供款計劃(其中401(k)佔3.0萬億),佔界定供款計劃資產的55%。美國的退休金制度,讓打工仔認識、體會定期投資對累積財富的正面作用。其直接的效果是擴大基金規模、壯大投資顧問行業發展、強化美國機構投資者主導股市的機制,間接的效果是促成美國金融科技發展。遠者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夏普教授(William Sharpe)創立的上市公司Financial Engines,近者有智慧投顧(robo-advisors)新貴Betterment等。
港人投資基金比例 20年無寸進
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的統計沒有香港,卻有中國大陸和台灣,原因是香港註冊的公募基金寥寥無幾。香港認可基金,多是在盧森堡、都柏林、百慕達、開曼群島等地方註冊。根據香港證監會統計,香港認可基金在2016年底的規模1.284萬億美元,是香港GDP的4倍,比率是世界之冠。但大家且慢高興,香港認可基金的投資者來自世界各地,香港資金佔比估計在20%之下。事實上,香港雖然貴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市民的投資並不普及。根據2013年的散戶投資者調查,香港的基金投資滲透率是12%(股票投資則為23%),遠遠不如美國的44.4%。這個滲透率,差不多20年不變。
MPF設計問題 無助促進基金投資
香港在2000年12月開始實施的強積金制度,在2017年6月底的規模已有7457.3億元,職業退休註冊計劃(即ORSO)規模也有3060.3億元。但這1萬億元的投資,無助促進港人的基金投資。問題出在強積金制度設計自成一體,和證監會認可基金沒有交集。不論打工仔抑或投資顧問,都沒法把強積金放在個人財務計劃中。基金便依然只是投資工具之一,而不能成為達成人生財務目標的工具。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367&issue=20171010
投資基金公會:八成人料退休金不足
1 :
GS(14)@2018-01-08 00:49:41■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指單靠強積金,明顯不足以退休。李潤芳攝
【本報訊】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公佈調查,有近八成受訪者預期退休時僅儲到120萬,距離目標退休資金310萬仍欠近200萬元。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委託尼爾森(Nielsen)訪問了575名強積金成員,以退休年齡61歲計,若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受訪者指需要至少310萬元,而當中僅23%人認為會儲夠錢退休。對於未能儲夠錢,近六成半受訪者表示,將考慮調整生活質素,例如減少每月開支、延遲退休年齡及減少旅遊等。調查亦發現,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不知道強積金在其退休儲備中的佔比,而即使明知強積金不足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所需,亦僅30%人會在強積金之外,另撥一筆固定金額作退休用。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單靠強積金,明顯不足以退休,鼓勵一定要「做多啲」,包括其他投資,例如個人儲蓄及保險等。
不同意用強積金買樓
對於積金局研究容許市民提取強積金作首次置業,她表示,公會成員普遍不同意,認為違反強積金作退休用途的原意,而且怕因此開先例,屆時或陸續出現為子女買樓等各用途。她指,香港強積金的供款比例不高,料未必足夠買樓,怕屆時退休、置業之間會「兩頭唔到岸」。不過,即使反對用強積金買樓,亦無阻受訪者買樓的決心。調查發現,有逾半受訪者表明會於退休時一次過提取所有強積金,部份會作定存及投資用途,而其中便包括買樓。她表示,不建議一筆過提取所有強積金,反而可先提取一部份,例如其中的4%,其餘則繼續滾存,並留待每年逐步提取,以供長遠之用。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21/2025134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