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S占領伊拉克西部軍事重鎮 逼近巴格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81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本周一控制了伊拉克西部重要軍事基地,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形成進一步包圍。

伊拉克官員及目擊者周一(13日)報告稱,經過與IS的激烈戰鬥,伊拉克政府軍最終潰敗,安巴爾省(Anbar)一處具有戰略意義的軍事基地落入極端武裝之手。安巴爾省是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西部門戶,最近以來,IS武裝對這一地區展開重點攻擊。

Anbar-province

安巴爾省地方議會主席卡爾霍特對美國媒體稱,極端武裝已經控制了安巴爾80%的土地。巴格達西部的安巴爾省頗具戰略意義,大部分已落入“伊斯蘭國”手中,成為其進攻首都的跳板。安巴爾省與敘利亞接壤,境內還擁有伊拉克第二大水壩。

一旦安巴爾陷落,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占領的土地將得以連成一線,這不僅將有利於其進行物資和人員的輸送,更能給不遠處的巴格達形成巨大的軍事壓力。

近期除戰機外,美軍已經出動攻擊直升機低空飛行,對IS實施打擊,但這並未能阻止極端武裝前進的步伐。而且伊拉克方面表示,安巴爾省不在空襲範圍之內。

美媒體援引匿名美軍官員的話稱,極端武裝距離巴格達國際機場最近的只有25公里。

安巴爾省政府軍及部落武裝缺乏裝備和訓練,面對極端分子淩厲攻勢很難招架,已經出現近2000人的傷亡。該省政府軍和部落武裝稱,如果美軍再不予以地面支援,他們將繳械投降。

此前,安巴爾省議會已經向伊拉克政府緊急求援,希望美軍派出地面部隊。但奧巴馬一直強調,不會讓地面部隊踏足伊拉克。伊拉克中央政府也多次強調,不希望美軍再回來。

伊拉克安全部隊和庫爾德武裝數周來在全國多地打擊“伊斯蘭國”極端武裝並收複一些村鎮,但極端武裝近日持續在安巴爾省發起進攻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33

油價再中槍!伊拉克允許庫爾德人出口原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90

在伊拉克政府與庫爾德當局達成原油出口協議後,油價再度承壓,布油和WTI雙雙大跌

彭博報道,“這項協議允許每天30萬桶原油從伊拉克基爾庫克運輸到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運輸管道由庫爾德人控制。”庫爾德地方政府發言人Safeen Dizayee在電話中說道。

其引述Energy Aspects的地緣政治分析師稱,今年以來庫爾德一直無視伊拉克政府的反對,不斷向土耳其運輸原油,但是今天的協議允許交易員購買庫爾德原油,且不用擔心法律威脅,這將刺激原油生產。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第二大產油國。委內瑞拉外長Rafael Ramirez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OPEC可能會在明年一季度召開緊急會議。

在美國原油產出創三十多年高點、市場需求疲弱的情況下,油價已經跌入熊市。在11月27日的會議中,OPEC拒絕了包括委內瑞拉和伊朗在內的成員國關於減產的要求。

彭博引述瑞穗證券美國公司的期貨部門總裁Bob Yawger稱,庫爾德和伊拉克達成協議將給原油市場帶來額外的供給,油價面臨下行壓力,更糟糕的是,這個消息在OPEC會議之後不到一周就出來。

昨天布油大跌2.8%,收於70.54美元/桶,1月交割的WTI油價收盤暴跌3.1%,收報66.88美元/桶。由於市場懷疑布油在OPEC會議後跌的太多,周一布油漲逾3%,WTI大漲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67

伊拉克:油價70-80美元是合理價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460

伊拉克原油部長Mahdi表示,油價合理水平在70-80美元/桶,若油價進一步下跌,將需要OPEC國家“幹預”。

伊拉克是OPEC第二大產油國。該國石油部長Adel Abdul Mahdi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OPEC在未來1-2年內可以選擇按兵不動。但是如果價格繼續下跌並導致市場平衡關系被打破的話,OPEC勢必將進行幹預。” 不過他並未表示插手幹預是否意味著減產。

在OPEC的11月會議決定維持產能不變之後,布倫特油價已經下跌了20%。伊拉克2015年財政預算的原油價格為60美元/桶。

Mahdi同時表示,“我們認同沙特為了維護市場占有率而拒絕減產的理論。這對於OPEC組織成員國來說都具有意義。過去油價的合理價格在100-105美元/桶,而如今的合理價格則在70-80美元/桶。目前的油價對於我們維持財政平衡會有一些挑戰,但是我肯定這一時期不會持續太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981

沙特為什麽要減產?俄羅斯、伊拉克原油產量創歷史高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708

roger_wendell_oil_rig_near_dalhart_texas_05-14-2006

隨著伊拉克和俄羅斯的石油供應飆升至幾十年來最高水平,2015年年初原油價格被推至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據俄羅斯能源部的數據,俄羅斯2014年產油量達到1058萬桶/日,同比增長0.7%,為蘇聯解體後最高水平。

伊拉克石油部發言人Asim Jihad表示,伊拉克12月每日出口294萬桶,為自1980年代以來新高。國際能源機構數據顯示,11月,這兩個國家提供了世界上15%的石油。

2014年,布倫特原油下跌了48%,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2014年,OPEC拒絕削減產量,而美國石油產量升至30年最高。

俄羅斯能源部長Alexander Novak表示,俄羅斯今年將維持產量,預計價格將趨於穩定。

Saxo Bank A/S分析師Ole Sloth Hanse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隨著俄羅斯和伊拉克的最新消息,不斷上升的石油供應仍給原油市場帶來下行壓力。布倫特原油期貨今天每桶57美元,今年可能會降至50美元。

即便在去年歐美制裁之後,俄羅斯產出也有所增加。該國政府有大約一半的收入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稅收。

作為OPEC第二大生產國,伊拉克上月與半自治的庫爾德地區達成協議,將庫爾德的石油出口到土耳其。

咨詢公司JBC Energy GmbH的分析師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看起來對向北部出口產生一個積極的影響。

伊拉克石油部發言人Jihad 表示,12月,伊拉克出口557.9萬桶石油,相當於每天約18萬桶。這比11月的83.6萬桶增加了6倍。

伊拉克與俄羅斯的大幅增產也讓沙特此前對於為何不願減產的說法更加可信。此前由於堅持不減產,在油價暴跌期間沙特遭到了很多質疑。對此,沙特石油部長Ali al-Naimi表示沙特不願意失去市場份額,他表示: 

讓高效率的產油國減產,而低效率的增產?這是不正常的。如果我們減產,那麽我們的市場份額會有什麽變化?其他產油國會拿走這部分市場份額,油價會上漲,這些產油國可能是俄羅斯、巴西或者美國,甚至任何其他高成本的產油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110

伊拉克石油產量創新高 油價再次跌破5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25

u=1063751775,790297875&fm=21&gp=0

受累伊拉克原油產量創新高,國際油價今日走低。

伊拉克石油部長Adel Abdel Mehdi昨日表示, 因南部產出增加和北部供應大漲,伊拉克12月原油產量達到4百萬桶/日,創歷史新高。

受此消息打壓,周一國際原油價格走低,布倫特油價跌破50美元,盤中一度下跌2%,WTI油價一度也下跌了1.1%。

上周五,因國際能源署(IEA)下調非OPEC產油國今年的石油供應增速,WTI油價暴漲5.3%,全周收漲0.7%,終結了此前的七連跌。此外,CFTC報告顯示,截至1月13日(上周二)當周,對沖基金增加WTI原油期貨凈多頭寸多達12%,多倉增量創2011年3月以來最大。

對於WTI的暴漲,咨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總裁Michael Lynch在電話中告訴彭博

投資者樂於以當前價格買進,顯示他們認為美油繼續大幅下跌的概率很小。

但許多分析師認為,原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和需求本身並無改善。

荷蘭銀行能源經濟學家Hans van Cleef告訴路透社,“供應仍然多於需求,這種局面不會在短短幾周之內改變。”

Jefferies International的資深經紀也在郵件中告訴彭博社

在供應仍然超過需求的情況下,油價似乎很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油價反彈至50美元上方的時間很短暫,我預計油價將進入橫向震蕩,然後進一步下跌至40美元或者更低。

那麽原油市場何時能好轉?巴克萊銀行分析師在上周末的報告中寫道

盡管油價自2014年中以來下跌了近60%, 但原油市場的平衡看起來仍然疲弱,市場似乎要到今年最後幾個月才會好轉了。 

截至北京時間20:17分,布倫特原油下跌0.78%至49.79美元,WTI原油下跌0.23%至48.58美元:

QQ圖片2015011920182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015

伊拉克石油部長:油價已經觸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414

伊拉克石油部長Adel Abdel Mehdi本周三在科威特舉行的能源行業會議上講話稱,油價已經到達底部,很難再跌過1985年的水平。如今的經濟不是油價一直下滑的理由。

“我們的責任是繼續在石油開采領域投資,”Adel Abdel Mehdi稱,下降的油價將制約未來新能源領域的投資。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內第二大產油國,去年12月原油產量為400萬桶/日。

布倫特原油今年不到兩個月時間下跌了16%,去年全年共下跌了48%,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不過油價上周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收漲,據CFTC報告,截至1月13日(上周二)當周,對沖基金增加WTI原油期貨凈多頭頭寸多達12%,多倉增量創2011年3月以來最大

咨詢公司Strategic Energy and Economic Research的總裁Michael Lynch對此表示:投資者樂於以當前價格買進,顯示他們認為美油繼續大幅下跌的概率很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48

伊拉克產油創新高 OPEC內部價格戰升級在即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20

本月伊拉克公布了創35年來新高的產油量。花旗、巴克萊等機構預計,伊拉克要為增產的原油尋找買家,就會提出比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更有吸引力的售價。OPEC內部的市場爭奪戰將要升級。這場爭奪和兩個月前OPEC不減產的會議決定一樣,將成為國際油價下跌的推手。

本月18日,伊拉克石油部長Adel Abdul Mahdi表示,國內原油日產量已達創紀錄的400萬桶。國際能源署(IEA)本月16日公布報告稱,去年12月,伊拉克平均日產油量為370萬桶,環比增加29萬桶,增加規模創1979年新高。IEA報告認為,在此前受伊斯蘭國(IS)挑起戰亂影響的伊拉克東北部庫爾德地區,12月當地油田自去年3月以來首次恢複出口,這是12月產量大增的主因。同時,伊拉克南部產量已經增加。IEA預計,今年2月當地日產量會達330萬桶,創最高紀錄。

去年國際油價累計跌48%,創2008年最大年度跌幅。去年11月的會上,OPEC出乎市場意料決定不減產,希望油價下跌有助於促使部分生產成本較高的美國頁巖油退出市場。11月以來油價跌約36%,本月一度跌至2009年3月以來最低點。

保持供應的同時,OPEC國家紛紛打起價格戰。上月伊拉克、科威特、伊朗、沙特等OPEC成員國相繼下調出口油價,沙特給予銷往亞洲的輕質原油價格2000年6月以來最大折扣。

花旗駐倫敦歐洲能源研究主管Seth Kleinman認為,這不只是沙特和美國之間的價格戰,也是OPEC內部的。為了保護自己的市場份額,伊拉克、阿聯酋和其他OPEC成員國都在降價。伊拉克既在增產,也增加了運輸量。巴克萊分析師Miswin Mahesh本月21日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預計,伊拉克甚至可能賠本售油。

挪威DNB銀行分析師Torbjoern Kjus認為,價格戰在升級,大部分OPEC成員國的理論是,油價越低,他們就越有動力產油,彌補跌價帶來的損失。能源業顧問公司JBC Energy GmbH的高級原油市場分析師Eugene Lindell預計,伊拉克出口原油巴士拉輕質油與沙特的阿拉伯中質原油貼水已經很高,今後很可能進一步增擴。

但也有分析師認為,貼水與價格戰沒有那麽大關聯。法國巴黎銀行駐倫敦的大宗商品市場策略主管Harry Tchilinguirian就指出,產油國制定的售價價差主要體現了煉油商盈利能力的變化,並非充當爭奪市場的工具。

今年2月,銷往亞洲的每桶巴士拉輕質油較阿曼和迪拜基準原油期貨價格低3.70美元,貼水仍接近至少2003年8月以來最高。沙特本月5日制定的阿拉伯中質油貼水為每桶2.80美元。

下圖為來自英國石油公司BP數據的OPEC成員國產油量圖表。

OPEC,石油,油價,伊拉克,沙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78

OPEC增產!伊拉克1月產油量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33

opec-building-vienna_big

油價“跌跌不休”到近六年低位之際,OPEC不僅沒有減產挺價,反而在今年1月份擴大了原油產量。

一項彭博社調查結果顯示,OPEC成員國產油量在1月份每天增加了48.3萬桶,日均為3090.5萬桶。其中,伊拉克、沙特和安哥拉的石油新增產量尤其多。伊拉克月度產油量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就在去年11月底,OPEC還發表聲明稱,將成員國石油總產出維持在3000萬桶/日的目標不變。當日,OPEC秘書長El-Badri也表示,OPEC成員國遵守產量目標。

彭博新聞社報道稱,OPEC坐視油價大跌,市場猜測這是其有意為之,意在令油價跌至足夠低的水平,以最終迫使美國競爭對手減產。受益於技術革新,美國產油量已攀升至30多年的最高水平。El-Badri上個月也曾發表言論,稱OPEC將最終扮演產量調節者的角色。

紐約對沖基金Again Capital LLC合夥人John Kilduff對上周五彭博社表示:

很明顯,OPEC成員國內部正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而廝殺。

伊拉克有意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個國家還給客戶很大的折扣。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去年12月,伊拉克、科威特、伊朗、沙特等OPEC成員國相繼下調出口油價,沙特給予銷往亞洲的輕質原油價格自2000年6月以來的最大折扣。

伊拉克1月產油量日均增加20萬桶,至390萬桶/天,為歷史最高水平。該國石油產量甚至曾觸及400萬桶/日,創35年新高。伊拉克是OPEC第二大產油國。

伊拉克Rowsch Nuri Shaways曾在1月21日出席達沃斯年會期間表示,伊拉克需要增加產油量,因為全球範圍內的油價下挫已經令伊拉克政府收入大幅縮減了50%左右。

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的產油量在1月日均增加了22萬桶,至每天972萬桶。沙特老國王於上個月23日去世,新國王薩勒曼宣布,將保持前任國王的政策。

安哥拉1月產油量日均增長19萬桶,至181萬桶/天。

OPEC成員國部長級會議將於今年6月5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

圖:布倫特原油價格過去一年以來的走勢圖。布油價格曾在1月13日觸及每桶45.19美元的近六年最低水平:

QQ截圖2015020120435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370

伊朗、伊拉克下調對亞洲油價 OPEC決戰亞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47

oil-drilling-argentina-630

伊拉克和伊朗加入沙特阿拉伯,將3月交貨的亞洲原油價格下調至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顯示亞洲原油市場份額的競爭正在加劇。

伊拉克Basrah輕質原油價格的售價將較中東基準下浮4.10美元,此為2003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知情人士向彭博新聞社透露,伊朗國家石油公司也將下調官方售價,將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價格降至較基準下浮2.10美元,為至少200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特的主要出口商於上周將3月銷往亞洲的官方原油價格降至至少12年來最低。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商——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致客戶的郵件中稱,將出口亞洲的同期交割每桶油價下調90美分。

ESAI能源公司董事總經理Sarah Emerso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此舉顯示出一些生產國正在保護市場份額。這很簡單——下調價格是維持份額的方法。”

OPEC正在亞洲受到外部產油國的競爭。過去6個月,原油價格下跌近50%。

國際能源署(IEA)周二表示,美國將繼續推動全球原油供給增長,直到2020年。而OPEC維護市場份額的舉措將會給俄羅斯等生產商帶來傷害。

投資公司Ashmore Group Plc中東主管John Sfakianakis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如果它們以更高的價格出售原油,它們的銷量不會高。對沙特而言,它將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市場份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68

外來移民搶飯碗 新加坡人比伊拉克不快樂

2015-03-30  TCW  
 

 

李光耀去世後,未來的新加坡是否會劇變?我們得到的答案是:「不會。」

但有一個問題,卻是未來這個城市國家的最大變數:新加坡人越來越不快樂。不快樂的源頭又在於:外來人口正在分食工作機會。

民調機構蓋洛普在二○一二年底,公布對全球一百四十八個國家的調查結果,新加坡人的幸福感排名墊底。在被問到「每天感到很快樂」、「受到尊重對待」、「有充分休息」、「笑口常開」,以及「學到或做了什麼有趣的事」五個問題,新加坡人回答「是」而表現出正面情緒者,只有四六%,比深陷戰亂的伊拉克還低(台灣為七五%,排名第三十九)。

當台灣還在為服貿協定辯論不休,擔心中國員工來搶我們工作同時,新加坡人早就遭遇外來人口成天跟自己搶工作的衝突。

根據新加坡人力資源部統計,至去年底為止,新加坡的外來工作者人數已突破一百三十五萬,五年內增加三十萬人,已經占總人口四分之一。

出生率太低,須引進外籍人口代價:房價飛漲、社會矛盾增加

在李光耀第一年當總理的一九五九年,新加坡每年有超過六萬名嬰兒出生;如今新加坡一年嬰兒出生數不到四萬,平均生育率也從二%降到一%出頭(人口替代水準應為二‧一%)。

人口壓力下,李光耀判斷,若不引進外來工作者,新加坡中小型企業,成本立刻就要上升,他們不是倒閉就是外移。目前中小型企業提供的工作機會,占新加坡就業市場七成,若這些中小企業出走或倒閉,「我們會流失超過一半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李光耀說。

然而,外來工作者解決了一部分新加坡的經濟問題,但代價卻是在當地造成社會矛盾。新加坡人認為,這些外人、外勞不但推高房價,造成公共交通擁擠不堪,還搶了新加坡當地人飯碗,拖累薪資成長。這些外來移民當中,有超過七成月薪低於一千四百美元(約合新台幣四萬二千元)。

不只新加坡人對外勞不滿,外勞也對新加坡當地不滿。大部分外勞往往是在較艱苦環境下工作,像新加坡建築業或港口貨櫃運輸的體力工作,多由外勞擔任。來自南亞的外勞,大多要舉債付高昂仲介費,才得以來新加坡「淘金」。他們須先努力工作還債,若工作出意外或死或傷,常碰到雇主逃避責任,甚至被找藉口遣返。

二○一三年底,新加坡發生四十多年來首次街頭暴亂。事發地點在南亞裔印度外勞假日休閒的小印度區。當時一名外勞遭巴士輾斃,不少人藉酒意發洩,他們推翻警車、毆打救護員,當局估計有四百人參與,後來有二十七人被捕。

目前的英、法、德等歐洲國家,大量穆斯林人口移入後,都逐漸和當地社會有了摩擦,這個問題遲早也將發生在新加坡。李光耀曾說:「如果要我說,哪個問題對新加坡的生存威脅最大,我會說是人口問題。」

平息眾怒,接班人端出政策措施:提高移民門檻、緊縮外勞

為了平息民怨,新加坡也開始緊縮外勞政策。二○○九年第四季,新加坡將外籍人士申請永久居留權的審核門檻提高,對領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也不再寄發永久居民邀請函。

二○一○年,新加坡當局又宣布將取締外勞從事非法「散工」工作。二○一二年,新加坡推出一項新政策:月收入超過四千新加坡元(約合新台幣九萬元)的外籍工作者,才能攜帶配偶與孩子到新加坡居留。

但這限縮外來移民的政策,對新加坡經濟而言是不利的。李光耀曾說,現任新加坡政府之所以緊縮外勞,是因為新加坡人對外勞人數太多而感到不自在。這麼做可不是為了經濟,「若從經濟角度看,我們是應該繼續引進外勞的。」

除了限縮外勞,新加坡也開始走「均貧富」的社會福利路線。新加坡財政部長尚達曼,在今年二月公布新一年年度預算案,將提高年收入超過三十二萬新元(約合新台幣七百萬元)者的稅率,用這些稅來照顧老人與窮人。

李光耀去世後,《經濟學人》指「『新加坡模式』將被證明可能行不通」,因出生率降低加上人口老化,使新加坡政府推出社會福利的壓力越來越大。

事實上,新加坡人已經在為社會福利付代價了。李光耀引以為傲的「居者有其屋」政策,本質就是一種社會福利。負責提供住屋的建屋發展局,最新財政年度的赤字接近二十億新元,比前一財年增加近三倍。該局表示,為新加坡人提供住屋,建屋發展局每個財年都會出現赤字,這些全由納稅人繳稅承擔。

缺乏天然資源的新加坡,唯一的財富是人,只有讓人們努力工作才能繁榮,李光耀過去曾不斷強調這一點。然而在人口壓力下,新加坡須引進外勞,引發民怨後又開始搞社會福利,這和過去該國賴以成功的「新加坡模式」是背道而馳的。

不引進外勞,經濟將遭打擊;引進外勞,又造成當地人不滿,同時還須搞社會福利來平息民怨。現任總理李顯龍在新加坡獨立四十五週年的國慶演說中,用四分之一的篇幅闡述移民問題。他是否能化解其父李光耀也無法解決的兩難問題?這將是未來新加坡能否持續繁榮的最大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