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賣不賣盤? 曾錦強

1 : GS(14)@2013-07-19 01:23:18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A4%EF%BC%9F/102372
上星期接受《Campaign》雜誌訪問,記者說很多獨立的廣告公司,最終會賣給國際性廣告集團,我們有沒有這個打算?我說,我賺錢動力不足,只想做好盤生意,沒想過賣盤或上市。如果現有股東想增持的話,反而可以考慮。最近有消息傳出,一間曾經叱咤風雲,十年前被國際集團收購的獨立廣告公司將會被拆骨,併入集團內另外兩家廣告公司中。該公司年初才改名,併入集團內另一家廣告公司,成為該公司的亞洲分支,現在又跟另外兩家公司合併。想不到幾個月時間就能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集團做事真是果斷神速。
這些年來眼見很多有特色的獨立廣告公司,被收購後風格蕩然無存,很多不斷走下坡,部分更因此而壽終正寢。很多國際性公司購買本地公司,不是為那些公司的成長提供更佳養份,而是要他們削肉救母。或者大財團根本沒欣賞過被收購公司的優點,只是想趁他們羽翼未豐時,把他們弄到手,然後整死他們,以免他們將來長大成人,成為有力的競爭對手。
(本欄逢週四、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09

人行倡鬆房貸 券商料銀行不賣帳

1 : GS(14)@2014-05-15 12:39:0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515/news/eb_ebe1.htm

【明報專訊】繼人行口頭要求內銀優先首套房貸後,市場又傳出天津市放開第三套房限購的消息,內房股昨天續被炒高。

不過,綜合券商報告,大行均認為內銀今次不會聽話去用低價借錢。與此同時,內地《財新網》引述中銀監會高層講話指,監管層反要求內銀嚴防虛假按揭貸款,嚴禁「零首付」等促銷行為,似有與人行「叫板」的味道。

中銀監警告嚴防借貸風險

美銀美林在報告中開宗明義,「人行的放鬆信號能夠救市嗎?答案是不」。該行認為,內銀當前首要任務是盈利,其資金成本已高,當前樓市風險不斷升溫,因此按揭業務對其來說毫無吸引力;再加上監管方面要嚴防信貸風險,銀行有足夠理由不去增加按揭。德銀稱,4月底時,中銀監曾警告商業銀行要嚴防借貸風險,中行(3988)、工行(1398)等銀行的首套房按揭貸款均在基準利率之上加價10%至20%。

巴克萊資本中國銀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也表示,在利率市場化趨勢下,內銀並不願用低價借錢,人行今次放話可能會稍微鼓勵內銀增加按揭,但對整體情的改變不大。財新網昨天又引述消息指出,在按揭貸款方面,中銀監高層提出,做好居民家庭普通自住住房金融服務的同時,要嚴防虛假按揭貸款,嚴防以消費類貸款用於購買房產,嚴禁「零首付」、開發商代墊首付資金等違規行為。

傳天津福建放鬆限購

不過,昨天內地有消息傳出,天津市政府放寬限購政策,允許本地人購買第三套住房等,早前亦有內地媒體指出,福建省也口頭傳達放鬆限購、貸款等政策。受消息刺激,昨天內房股仍普遍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51

民行大股東稱不賣股份

1 : GS(14)@2015-02-03 00:32:57





民生銀行前行長毛曉峰被拘查後,傳以鄧小平外孫女婿吳小暉為首的安邦保險想吞下民生銀行,但民行董事長兼代行長洪崎昨大打強心針,引安邦稱「增持股份是看好該行長遠發展」,同時表示民行其他大股東當前不會賣出有關股份。有分析預測,民行(1988.HK)股價今或跌10%以內。



鄧小平外孫女婿疑吞民行

洪崎昨在分析員會上指,安邦只是民行的財務投資者。自去年十一月底起,安邦多次增持民行股權,涉四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現持民行股權逾22%,是第一大股東。有分析指,倘安邦與民行合作,可迅速滲透北方市場,或能打造「南平安北民行」兩大銀行系保險格局。也有分析指,如果說大老虎周永康集團專注對土地礦產資源壟斷,令計劃則如章魚在資本和金融領域都涉獵,毛曉峰正是令氏財金版圖重要人事佈局。而吳小暉為首的安邦增持民行股份,成為最大股東,有可能是想借機「拿下」民生銀行。分析指,安邦目標是逐步控制民行董事會和管理層,將民行納為安邦保險子公司。民生銀行成立於一九九六年,由五十九家股東發起,是內地首家民營銀行,現總資產近四萬億元、年淨利潤約四百億元的全國性商業銀行,去年躋身全球五十大銀行之列。董事成員還包括中共開國元帥陳毅之子陳小魯等。網易財經/財經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202/19025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90

政府研貸款補地價 供業主出租居屋倘不賣樓 還息毋須還本

1 : GS(14)@2015-02-25 17:17:22





■政府構思推貸款計劃予居屋業主補地價出租單位,讓業主賺取租金收入,亦能增加租盤供應。陳奕釗攝


【財政預算案前瞻2015-16年度】【本報訊】房屋供應緊張、租金高企,據悉政府正研究推貸款計劃予居屋業主補地價以增租盤供應。業主只要不賣樓,即毋須還款,但需向政府繳付利息。今日公佈的財政預算案或會提及。有立法會議員估計,市場上可增約一萬三千個居屋租盤,理論上可令租金下降,但此舉或令業主享雙重房屋福利。記者:雷子樂 鍾雅宜



全港現時約有三十二萬個居屋單位,當中約廿五萬個未補地價,不能出租。據了解,政府初步構思的方案,是參考按揭證券公司的逆按揭模式,由政府貸款予居屋業主作補地價之用。當完成補地價手續後,居屋業主就可以正式將單位出租。業主只要不賣樓,也不需還款,但需支付市場息率,一旦賣樓就要立即還款。根據《房屋條例》,若居屋單位未補地價出租即屬違法,業主與租客同樣要面對刑責,最高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一年。過去三年,房委會接獲十四宗涉違法出租未補地價居屋或租置計劃單位的舉報,兩宗個案業主被法庭定罪。政府構思的新貸款措施,既可讓業主賺取租金收入,亦能增加租盤供應。



議員指雙重福利

消息人士認為,業主需要向政府支付利息,所以不構成享有雙重房屋福利;而且目前樓價高企,此刻貸款予居屋業主補地價,亦對庫房有利。若業主不向政府繳付利息,有可能被收回單位。一直提倡讓居屋業主免補地價出租單位,但業主要與政府分享租金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胡志偉認為,貸款補地價措施算是雙重房屋福利,建議加入限制,只讓已自住超過十五年的居屋業主參加。他以一百五十萬元補價、收三厘息推算,每年約要支付四萬五千元利息。他估計,約一成未補地價單位,即約二萬六千個業主有意考慮,假設當中一半,即一萬三千個參加計劃,「就等於一年嘅私樓供應量」,理論上會令租金下調。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認為,理論上此措施有機會增加租盤,令租金上升的幅度減少。但他擔心措施會給予市場錯誤訊息,「政府話樓市見頂,但另一方面又鼓勵人補價買斷自己單位,咁會唔會對市場造成混亂?」他認為若業主在樓市高企時補了大筆地價,日後樓市下滑,負擔便會加重,他指現時房委會未曾討論過有關居屋補價分租問題,認為當局應先進行調查,了解居屋業主的分租需求才作討論。公屋聯會主席王坤不建議政府推有關政策,因此措施的效用較供業主免補地價出租單位遜色,他亦擔心如政府貸款予業主補地價,會助長居屋炒風,「如果日後樓價再升,業主有租金收入之餘,可以賣樓圖利」。




恐會令劏房增加


影子長策會成員陳紹銘則擔心,居屋業主在補地價後,最終只會分租房間,令市場上只增加劏房供應,問題根源仍在於供應不足。政府過去數年,一直有研究推出措施活化居屋市場,但二○一三年推出的「白居二計劃」,容許白表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反而令二手居屋樓價跑贏大市,樓價自去年六月開始,累積升幅達三成五,同期私樓升幅則為百分之二十二。至於政界及關注房屋權益團體最近一直提倡居屋免補地價出租,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較早前曾表示,此建議在法律和操作上是複雜的議題,須研究在政策上是否可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25/190540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11

中央暴力救市 歐美投資者不賣賬外資狠掟A股 ETF走資410億

1 : GS(14)@2015-07-22 23:01:25

【本報訊】中央托市外資不賣賬,A股ETF(指數買賣基金)極速走資。中港股三連升後回氣,惟內地「暴力」救市惹外媒批評,曾趁低買貨的外資在中央上周出重招後即掉頭走,綜合環球四隻A股ETF累計四日走資410億元,滬股通亦連續七日走資。專家指救市有後遺症並拖延國際化進度,走資潮勢持續。記者:林靜


滬綜指三日彈13%後昨跌1.2%,深成指漲0.9%,兩市合共成交額1.3萬億元人幣。雖然滬綜指僅小幅回吐,但多隻在港上市的A股ETF,已連續兩至三個交易日表現追不上滬綜指(見另文),近日更錄得巨額走資。




英國FXC走資325億最勁

南方A50(2822)四日走資58.5億元,華夏滬深300(3188)及美國上市的FXI亦走資逾10億元,英國掛牌的FXC更大額走資325億元;每日130億元人民幣額度的滬股通,已連續七日錄超出額度的餘額,昨有140.5億元人幣,意味單日走資逾10億元人幣。在A股納入MSCI的憧憬落空後,A股即緊隨大回落,一度走資的A股ETF曾掉頭吸資,南方A50及華夏滬深的基金單位曾由低位反彈逾四成,及至近日再極速變臉,轉捩點是上周中央極端手段托市,如近日曾吸資的安碩A50(2823),在A股連日上升後,本周一亦再掉頭錄5.6億元資金流走。



事實上,內地近日的托市手段已嚇怕不少外資。《路透》昨有專題報道認為,中央多管齊下救市凸顯政府遠沒有準備好讓市場自由運行,對有意參與中國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香港是更可靠、透明和安全的市場,並指滬深要擔當重要國際金融中心或要推後數年,甚至影響A股被納入MSCI的進程。英國《金融時報》亦發表文章,盛讚香港金融市場開放及監管體系優良,更指在中國股市動盪期間,對香港會更為利好。耀才市場研究部經理植耀輝認為,雖然內地暴力托市終初步見到成效,但干預手法過於強硬明顯嚇怕一眾外資,且目前內地的升市是在大量停牌及限制沽空的前設下發生,救市留有後遺症,不排除短線走資潮會持續。不過,他認為內地股市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經濟體系對環球影響力亦巨大,外資難以長時期忽略,估計資金在不明朗因素淡化後會重返市場。


■A股經過三日反彈後,昨日即見回吐。

港股挫百點 險守二萬五

恒指昨收市跌幅收窄至103點或0.4%,報25120點;H指報11836點,跌167點或1.4%,全日主板成交額1,261億元。內地今日將公佈第二季經濟增長,料惹關注。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15/192199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568

周顯﹕生意值錢 賣殼不賣肉

1 : GS(14)@2016-07-26 07:54:47

【明報專訊】有一天,我寫稿看資料看到某股評人寫「富貴生命(1438)私有化帶出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是否賣殼時代已終結!過去一段長時期,香港股市有多家公司賣殼,更有多家公司一上市就賣殼……富貴生命選擇私有化而不賣殼,令到經營賣殼投資銀行界地震……一些財金專才,啤殼專家,財技高手,都要面對不明朗的前景」。

富貴生命私有化 無關殼市事

我想,這名股評人應該不明白什麼是「賣殼」。一隻貝殼類生物,如蜆、鮑魚、海螺等等,身體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殼,另一則是肉,所以,所謂的「賣殼」,其實是把上市地位賣走了,而其「肉」即生意,則保持不變,這才叫做賣殼。

有時候,上市公司連生意一起賣掉,皆因這些生意微不足道,可能一年的總營業額只有幾百萬元,肉價遠遠不及殼價,所以仍然可以叫做「賣殼」。

以現時上市公司的殼價6.5億元計,「富貴生命」的市值高達70多億元,去年純利6億多元(8,863萬美元),比起去年升了142.81%,換言之,它的肉比殼更加值錢10倍以上,因此,無論是私有化,還是賣盤,都不能同賣殼比較。所以我實在不明白這名股評人,究竟明不明白什麼是「賣殼」?

今年的書展,我破天荒第一次去了,這是因為朋友叫了很多次,盛情難卻。我本來是打算星期日下午去的,但因為太熱,也太多人,所以晚上八點多才到,結果完全沒有讀者找我簽名,都算瘀皮了。唯有在現場做了十分鐘節目,馬上有6000多人現場收看,都算沒令到主辦的朋友失望。記得當時有一名讀者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你會不會同黃毓民合作呢?我的回答是﹕第一,我和現時訪問我的這名仁兄,是黃毓民介紹認識的。第二,目前我和毓民不是仇人或敵人。第三,他搞政治,我炒股票,我可想不出我們可有什麼可以合作的地方。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252&issue=201607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64

萬華賣殼不賣肉 戴孤劃

1 : GS(14)@2016-08-09 07:45:36

2016-08-05 HJ

在日本,藝伎是一類獨特的女性表演藝術工作者,其工作除了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主要是在宴席中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助興,故此有「賣藝不賣身」的說法。

在股票市場之中,上市公司也有「藝伎」,僅出售上市地位而不出售業務。戴Sir相信,世界華文媒體(00685)擬出售萬華媒體(00426)控股權交易,有可能是這種「賣殼不賣肉」的典型示範。

「鐵哥們」可能會對世界華文媒體了解不深,但如果說其是香港報章《明報》的母公司,相信就會恍然大悟。世界華文媒體是由明報企業、星洲媒體集團和南洋報業合併組成,是首家於港交所(00388)及馬來西亞證交所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大股東是「拿督」主席張曉卿。

業務重疊必整頓

世界華文媒體主要於香港、北美、中國內地、馬來西亞及東南亞出版、印刷及發行中文報章(包括《明報》,以及馬來西亞4份華文報章《星洲日報》、《中國報》、《光明日報》及《南洋商報》),並提供旅遊及旅遊相關服務。集團亦是馬來西亞的華文雜誌出版商生活出版的擁有者,以及是在本港從事雜誌出版及數碼媒體業務的萬華媒體主要股東。

戴Sir以大股東角度去看,即發覺上述股權架構存在問題,就是大股東擁有兩間本港上市公司,兩間上市公司卻從事相同或類似業務,意味着珍貴的「殼資源」(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資格,擁有「殼資源」的上市公司被稱為殼公司)沒有好好地利用。「拿督」又怎會不知道呢?

世界華文媒體日前宣布,以總代價4.98億元悉數出售所持有萬華媒體73.01%股權予國企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旗下青島西海岸控股(國際),每股作價相當於1.7016元,較萬華媒體停牌前收市價1.4元,溢價21.5%。

世界華文媒體對萬華媒體投資逾10年,在萬華媒體股本的原始投資成本僅約1358萬元,但以代價減銷售股份於今年3月底的應佔賬面淨值,以及扣除交易涉及的開支及相關會計調整,估計仍可以確認約3.63億元收益。世界華文媒體預期,在償還約2.5億元銀行及其他借貸後,每年將可節省利息約1145萬元,部分套現款項將撥作營運資金及投資用途,包括擴展數碼媒體業務。

借勢甩掉「蝕錢貨」

更厲害之處是,萬華媒體除了保留出版《明周》及其相關數碼業務外,其餘業務將由世界華文媒體悉數回購,包括雜誌《TopGear極速誌》和《明錶雜誌》等;「hi!好酷」數碼娛樂新聞平台、藝人及活動管理業務,以及少數股權投資形式參與的媒體相關業務, 例如毛記電視及《100毛》母公司「黑紙」10%股權。

戴Sir覺得,這次萬華媒體的「賣殼不賣肉」交易, 與高仁早前的〈環保「殼」與循環「肉」財技〉,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萬華媒體僅保留《明周》雜誌而售回毛記電視及《100毛》等業務,反映世界華文媒體可以賣殼套現之餘,又避免毛記電視及《100毛》可能「染紅」的揣測。

另一方面,萬華媒體近幾年業績有持續惡化跡象,截至2014年3月底止全年錄得2865萬元盈利, 但2015年度已轉盈為虧,蝕1107萬元;2016年度虧損更擴大至1561萬元。世界華文媒體賣掉「蝕錢貨」,可能對本身業績更有利。

戴Sir下周五將與大家繼續「嘮嗑」。

?

#戴孤劃 #財經拆局 #蠱壇辨虛實 - 萬華賣殼不賣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59

收租王百伙物業突封盤不賣

1 : GS(14)@2016-08-17 07:32:21

【明報專訊】樓市回升,加上終落實深港通,有利市場氣氛,有投資者隨即封盤不賣。物業投資者楊達潮旗下的太平集團地產有限公司,持有約103個物業,包括66個住宅及37個工商物業,總值逾20億元,昨突於其公司網頁顯示,所有物業全線封盤,只租不售。

值得注意的是,楊達潮的投資足迹遍佈全港,持貨最多的屋苑為愉景灣,涉及11伙,另多個大型屋苑亦見其蹤影,包括鰂魚涌太古城、紅磡黃埔花園、海逸豪園等;豪宅物業包括南區陽明山莊、跑馬地比華利山等。事實上,楊達潮於今年初開始放售上述物業,近月開始頻頻沽貨,包括太古城、薄扶林碧瑤灣及大嶼山愉景灣等,年內已售7項物業,合計套現近9000萬元。

利東邨未補價實呎6562元 撲歷史紀錄

另一邊廂,公屋市場做價亦見回升,鴨脷洲利東邨一伙享海景的2房實呎高見6562元,創全港未補地價公屋次高。區內代理稱,該單位為利東邨東平樓中層15室,實用381方呎,上月以250萬元(未補地價)售出,實呎6562元,創全港未補價公屋呎價次高。原業主於2010年以106萬元(未補地價)購入,帳面獲利144萬元或近1.4倍。值得注意的是,現時全港最貴未補地價「公屋王」同為利東邨,於去年5月誕生。該單位實用面積同為381方呎,以260萬元(未補地價)成交,實呎6824元,是次成交呎價僅低於最高紀錄約4%。

另香港仔雅濤閣亦有3房海景戶創今年屋苑新高價。土地註冊處顯示,雅濤閣4座高層G室,實用576方呎(建築689方呎),以585萬元(未補地價)成交,實呎10,156元(建呎8491元),做價創屋苑今年新高。原業主2010年273.3萬元(未補地價)購入,帳面獲利約312萬元或逾1倍。

另屯門叠茵庭有2房特色戶實呎破頂。美聯分行營業經理陸家民表示,叠茵庭9座頂層連天台單位,實用381方呎(建築555方呎),反價8萬元至428萬元成交,實呎11,234元(建呎7712元),呎價破屋苑紀錄。原業主於2013年以305萬元購入,帳面獲利123萬元或四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710&issue=201608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147

投資一周:新股「被承諾」不賣殼

1 : GS(14)@2016-10-19 05:23:07

在星期一上市的創業板新股沛然環保(8320),全配售2.04億股,集資淨額2,870萬元,也毫無懸念地,上市當日,它的股價猛升了3.82倍……以今日創業板的瘋狂玩法,動不動便升十倍以上,它已經算是非常「克己」了,有炒鬼甚至說﹕「吓,乜升咁少嘅?」這股票集資5,712萬元,扣除上市成本,集資淨額只有2,870萬元,但其實,上市費用除了賬簿所載,還有很多看不見的費用,例如要報足稅項、谷大銷售額、執靚盤數,最重要的,是曾經遇上過不良保薦人,搞來搞去都上不了市,所白花了的費用……如果連這些看不到的成本也計算上去,其真.集資額應該所餘無幾了。我說過很多遍,以今日上市的成本之高,如不是啤殼上市,為賺幾億元殼價,創業板上市根本無利可圖,當局無視這一點,是罔顧現實、自欺欺人。沛然環保是第一批向交易所承諾,不會在上市首三年內賣殼的公司。這些承諾都是「自願」,不用說大家都知道,這些「自願」究竟有多「自願」了,當局常常都玩這種騙人的花樣,倒不如公開立例,又或者是白紙黑字出信要求對方,而不是強迫對方「自願承諾」。既然不能賣殼,這三年之間,唯一的賺錢方法,唯有努力炒股,揼石仔啦,好彩環保概念,都算時興流行,市場會buy嘅。周顯投資者、八卦公、知識分子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三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9/198050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652

雌雄雁臨別難捨離主人感動不賣了

1 : GS(14)@2017-01-08 19:02:37

去年2月,廣東一對鴻雁因為其中一隻要被主人載去買,在路上上演了一幕生離死別,感動了內地無數網民。近日,在江蘇連雲港的兩隻鴻雁身上,也發生類似的慘事,不同的是,這次牠們的主人祁先生心軟,決定留下牠們,不賣了!而母鴻雁攔阻主人載走公鴻雁的一幕被拍下放上網,觸動逾百萬網民的心。祁先生是連雲港市一養殖場場主,他前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這段影片是他在元旦前後拍下的。祁先生指,他會將所飼養的鴻雁賣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客人,供其食用,也會一對一對地賣給客人飼養。影片拍攝當天,他原本是應一名外地客戶要求,準備將這一對鴻雁綁好後運走,但他才剛將綁好的公鴻雁放上車,母鴻雁就走過來,「可能以為只帶走對方,就站在車邊上,非常不捨」。他當場被感動得改變主意,決定將牠們留下來繼續飼養。祁先生說,「我當時就聯想到去年網上傳的兩隻鴻雁分別時候的畫面,沒想到在我這裡重演了,我當時就拿手機將這個場景拍了下來。」片中可見,一隻綁着雙腿的鴻雁被放在一輛貨車上,牠伸長脖子,不停地張嘴叫着,並試圖去靠近站在地上的另一隻鴻雁,而這隻鴻雁則顯得十分失落,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兩眼深情地望着對方。畫面結束瞬間,站在地上的鴻雁突然一躍,可能是想靠近對方身邊。祁先生隨後將影片發佈網上,沒想到短短幾天,點擊就超過百萬。不過,原來故事還未完結。祁先生說,被留下來的兩隻鴻雁非常開心,重獲自由後還找他算賬。在他提供給記者的另一段影片中,被放了的兩隻鴻雁追着他試圖攻擊,其中一隻用嘴巴咬住他的衣服,逼得他不停地奔跑,場面非常有逗趣。他說:「動物就跟我們人一樣,可能在怪我為甚麼要賣掉牠們吧!」江蘇《現代快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8/198903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8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