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歷史教訓 大跌巿不賣股
1 :
GS(14)@2018-02-12 07:14:53【明報專訊】由於股市大跌,我們一班人圍爐取暖,分別講出相似的大跌歷史,希望找出一個類似的走勢,作為以後策略的借鏡。
第一個例子是﹕股市在2006年10月27日超過了2000年3月28日的18,398點,到了2007年2月27日,收市是20,500點,28日單日跌至19,426點,即是5.23%,幾日後3月6日跌至最低的18,876點,相比起2月23日的高點20,844點,7個交易日內跌了9.4%。
當時我心想﹕「已經累積贏了八位數字,留得青山在,下次贏更多。」於是我把手頭股票清倉,包括了1元買入的新世界數碼基地(0276),即後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妖股」的蒙古能源。
兩星期後,市場爆發力量,我才陸續把股票買回來,但已錯失了大量的機會,還好買回一隻金匡(0286,現稱同佳健康),從3毫幾升至3個幾,也算是一隻十倍股。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炒作的觸發點,是劉鳴煒當了這公司的董事,由此可以見得,他當時雖然是初出茅廬,已經是萬人迷了。
曾賣清持股 錯失反彈大賺機會
後來幾個月,細價股狂炒,人人賺大錢,指數則在10月30日創了史上最高的31,958點。這是因為「港股直通車」的消息,如果不算「直通車」因素,港股在7月26日的23,854點是高點,8月17日被稱為「大奇蹟日」,最低跌至19,386點,距離高位跌去了4468點,即18.7%,收市居然升回1375點,即7%。
這就是我們現時堅持不肯沽出手頭股票的原因。但也當然,過去的往績並不足為今日之訓,以前次次如此,今次輸清光,也是常有的事,這在邏輯學來說,叫「羅素的雞」。
我們還找出了其他的類比事件,明天再續。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18&issue=20180208
東半山豪宅供應稀有 秀樺閣只租不賣 呎租80元試水溫
1 :
GS(14)@2018-04-07 09:29:52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342&issue=20180407
【明報專訊】東半山屬港島傳統豪宅地段,新供應向來罕見;由華置(0127)大股東劉鑾雄(大劉)太太陳凱韻(甘比)持有的秀樺閣,為該區全新豪宅,但暫時只租不賣,相信是因為有見區內豪宅新供應有限,大業主寧將物業保留長線收租。秀樺閣現正推出少數單位招租,測試市場水溫,項目早前亦開放兩個連裝修現樓示範單位。秀樺閣提供的戶型由3房1套起,間隔四正實用,向東南單位可享開揚跑馬地馬場景致,為物業最吸引的賣點。
明報記者 謝穎怡、甘潔瑩
攝影 楊柏賢
秀樺閣屬單幢物業,採全玻璃幕牆設計;項目樓高12層,總共提供24伙,每層只有2伙,戶戶設有私人電梯大堂,私隱度高。單位實用面積介乎1103至1653方呎,分為3房1套、4房2套兩款,當中標準單位分別為實用1130方呎及1653方呎。
物業另外設有兩伙特色戶,為3樓實用1615方呎A室,屬4房2套連1377方呎平台單位,以及3樓實用1103方呎B室,屬3房1套連1150方呎平台單位。
每層兩伙 戶戶設私人電梯大堂
大業主委託第一太平戴維斯為秀樺閣租賃代理,先推出5樓兩個單位招租,而租金已包括差餉、管理費及一個車位;其中實用1653方呎A室月租13.2萬元,呎租約80元;實用1130方呎B室月租為8.8萬元,呎租約78元。
項目其中一個示範單位為12樓A室,實用1653方呎,採4房2套間隔,連39方呎露台。甫入大門,即為客廳,採特大玻璃窗設計,除為單位引入充足的天然光線外,住戶安坐沙發上更可欣賞跑馬地馬場的翠綠景致。客廳旁邊的深木色牆身,隱藏一道房門,推開門即為其中一間睡房。
東南戶享跑馬地馬場翠綠景
飯廳區空間亦十分寬敞,飯廳中央放置長形餐桌,桌上擺放花卉點綴。廚房、飯廳之間同樣以一道隱藏式門連接,廚房採長形設計,配備深木色廚櫃及一系列Gaggenau配套家電。其餘3間睡房則放置雙人牀及書桌;主人套房浴室內浴缸、淋浴間兼備,亦設有通風窗。為迎合住戶生活品味,房間內亦設有電動衣櫃及電動窗簾。
房間設電動窗簾
另一個示範單位,為同層B室,實用1130方呎,採3房1套間隔,連27方呎露台。單位主要望翠綠山景,客廳擺放啡色沙發配以白色地氈,設計現代簡約;飯廳有一張可供6人使用的圓形餐桌,餐桌上方裝置吊燈,旁邊設紅酒櫃。
主人睡房擺放一張雙人大牀,牀邊掛有小吊燈,可作照明外,亦是美化家居佈置的神來之筆;另房內設有落地衣櫃,住戶有充足空間收納衣物。
秀樺閣位處肇輝臺12號,前身為新輝大廈,華置2006年以約2.34億元購入並重建,並於去年初公布以10.5億元將項目售予甘比,並且以大劉和甘比女兒名字「秀樺」命名。
■有片睇
如欲觀看更多秀樺閣現場環境,可登入明報財經網瀏覽:mpfinance.com
[睇樓手冊]
陸振球﹕捂盤不賣 製造人為供應樽頸
1 :
GS(14)@2018-06-09 10:12:5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217&issue=20180609
【明報專訊】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數據,未來3至4年的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逼近10萬個單位,折合平均每年應有2萬多伙可以應巿,本應有壓抑樓價的作用,但早前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卻顯示香港樓價已連升了25個月,不斷破頂,到底是需求真的太勁,抑或是人為製造的樽頸造成供應不能到位所致?
如上文所言,如按官方數據,巿場理應每年有2萬伙以上的新供應,又或每半年應有約1萬多個新單位可以推出,但大家可知道,原來今年上半年,發展商只推出了4524個單位,僅為去年下半年推出10373個單位的一半也不夠(圖1)!
早前財爺陳茂波說新盤貨尾單位約9000個,會研究開徵一手樓空置稅,最近又明言有關研究已快完成,雖有發展商說貨尾增加,並不是他們囤積不想賣樓,只是賣不到而更不想蝕本賣樓,但在樓價不斷破頂情况下,實在難以想像現在賣樓會蝕本?而上述數字表明,今年上半年發展商確實是「捂盤」(內地用語,實在非常傳神)不賣,客觀上造成了供應樽頸,那就算政府如何增加土地供應,一日人為樽頸不打破,一日市場都會是供不應求。
落成3年未賣新盤逾1700伙
如果說,發展商不賣樓,可能只是一時三刻巿况不就造成,還說得過去。不過按中原地產提供的數字顯示,發展商持有包括貨尾及未推而已可出售的單位,今年落成的有7011伙,落成已有1年而未售的單位卻多達4495伙,落成兩年仍未售則有1227伙,落成三年或以上仍未售也有1724伙(圖2),過去3年樓巿大熱,不少二手凶宅也可以賣得出,卻有超過1700伙已落成3年的新樓仍賣不出,是巿况不就,還是「捂盤」行為?
除了新樓空置稅,日前陳茂坡在立法會被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問及,現屆政府上任近一年,樓價持續上升,會否效法外國實行限購樓宇措施?陳茂波回應稱,政府亦有研究實行限購措施,「但政府會否做,就不便在這裏評論,不論我說會還是不會,都會被市場過度解讀,然後對樓市推波助瀾。」
空置稅具針對性 發展商反應大
對於政府有可能推出新盤空置稅,發展商反對聲音不小,有朋友說業界反對聲音愈大,便可能反映政策真的有針對性,「針拮到肉」才會有如此大的反應,至於若政府進一步推出限購措施,朋友說自從非自住樓要繳付15%的辣招,買樓要找首置人頭後,將來或會如上海出現離婚潮以致可以多買一層樓?
現在香港除了住宅供應出現人為樽頸令樓價瘋漲,最近的車位巿場也是熱爆,日前何文田豪宅盤天鑄一個車位以高達600萬元易手,令大眾嘩然!其實,現在平均每個車位的二手成交價也已高逾200萬元(見圖3),過往大家都說年輕人要10多年的收入才可以買樓,或許遲一點,年輕人10多年的收入連買個車位也不夠!
車位瘋漲 港府規劃失當造成
造成車位價格爆升,有議員曾分析可能與政府的規劃失誤和近年納米住宅單位盛行有關。原來,全港資助房屋及私人屋苑均參考《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指引,以決定發展項目中的泊車位供應量。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成員譚文豪早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政府近十多年來,多次調低規劃標準中的車位配置比例,其中2002年建議引入「需求調整比率」,按單位面積計算車位數量,單位面積愈小,車位量愈少;最近一次是在2014年降低私樓中小型單位的車位比例。
譚分析,政府於2011年推限呎地令納米樓頻生,但樓價仍大幅攀升,市民雖然「愈住愈細」,但買車能力不變,批評在2014年再減車位比例,未能配合納米樓應運而生的情况,令車位供應更緊張。
日前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論壇」以「共建世界級金融科技灣區」為題,探討如何推進大灣區金融科技創新及培養金融人才。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在論壇上表示,大灣區面對人才流動的問題,而阻礙人才來港的首要原因是房價過高,無法吸引年輕人才來港。
對於蔡洪濱的看法,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主任何曉軍作出回應,他指房屋並不是問題,因為高鐵香港段即將通車,屆時從香港到深圳只需14分鐘,隨着交通便捷,港人可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居住。
深圳住房政策 力爭大灣區人才
其實,大家也應留意深圳住建局在周二發布指計劃到2035年籌建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佔20%左右,達34萬套。據報道,有關的人才住房,只要符合深圳高層次人才各級標準的人士便可以申請免租入住一定年限、相應面積標準的住房,而在深圳全職工作滿5年以上,更可按優惠政策購買人才住房或者申請獲贈住房產權。這意味着如果港澳人士被認定為深圳高層次人才,也可受惠於該政策,未知有關政策會否與香港構成人才競爭,香港是否也可以構思相似的人才住房政策?
[陸振球 樓市解碼]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