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觀點 - 施永青 額外印花稅已不合時宜 (2011年12月15日)

1 : GS(14)@2011-12-15 23:14:5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56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46

金融雲端:滙控不合時的清場

1 : GS(14)@2012-07-18 23:35: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18/165244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43

強積金入息水平規定 不合邏輯

1 : GS(14)@2015-05-04 12:47:5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04/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現行的強積金條例,要求僱主及僱員雙方均按僱員有關入息供款5%,供款款額則有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的限制。即僱員收入在最低有關入息水平之下可以免除僱員供款,僱員收入在最高有關入息水平之上則供款封頂。這個供款安排的邏輯是有問題的。

  最低入息水平乃參考香港打工仔收入中位數的50%,最高入息水平則是參考香港打工仔收入分佈中第90個百分值。打工仔如果月入在最低入息水平以下,可豁免僱員部分的供款,理由是他們的收入應付眼前生活已經很不容易。打工仔如果月入在最高入息水準以上,供款以最高入息水平計算,理由是強積金只是有限度的退休儲蓄,應該讓高收入人士有較大彈性決定如何為退休作準備。

這兩個最低及最高入息水平,現行法例是4年一檢,由立法會通過修訂法例。積金局在1月時發表諮詢檔,打算修改這個檢討,修改項目有好幾個,最重要的是引入自動調整機制,2年一調,諮詢在3月5日已經結束。我估計,這些爭議不多的修改,諮詢走過場後,積金局會建議採納。

自動調整機制 難改負面印象

我對自動調整機制的諮詢,沒有興趣深究。它改不了打工仔對強積金的負面看法(故有強迫金之謔)。既然我們需要強積金制度,如何優化這制度才是核心問題。

強積金的存在意義,是強制打工仔在有賺錢能力時儲起部分收入,為退休準備。這個準備應該多少?是以退休基本生活水準(subsistence level)開支為基準的某個分比,是可以精算計算出來,最多用上隨機模型(stochastic models)運算,不是什麼難事。這個分比,是反映強積金在退休保障的N條支柱中所佔的地位,相信不會是100%吧。

收入愈低的打工仔,愈需要預早儲蓄。高收入人群,有自理能力,不用政府代勞。現在法例規定的強積金僱員供款,恰恰與這個道理相反。強積金供款的正確安排,應該是所有僱員(和僱主)每個月強制定額供款。這個定額,就是上述精算計算出來。在這個大原則下,收入太低的,由政府支付僱員供款,而不是現在的免供。這是經濟學家說的負所得稅(negative income tax)概念。高收入的僱員,不是強積金要照顧的對象,只是陪跑。政府是否豁免他們參加,考慮的不是退休保障問題,而是別的。

收入太低 應由政府助供

這個供款安排,合情合理。香港特區政府庫房年年有盈餘,負所得稅的總額有限,不影響財政。香港人勤奮自立不求人,舉世聞名,不會串通僱主騙負所得稅。(老人家用假身分證報細年齡打工也不願申請有means test、感覺mean的綜援,可見一斑。)何香港的僱主都是愛國愛港的正直之士,哪會幹這鼠摸的事。議事廳諸公,宜認真考慮,撥亂反正。

[email protected]

御峰理財董事 總經理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096

「不向不合理勢力低頭」洪秀柱絕地反擊拒退選

1 : GS(14)@2015-10-08 02:23:34

■洪秀柱拿出與朱立倫牽手的新宣傳海報,上面有朱曾說過的挺柱言論。台灣《蘋果日報》



【藍營換柱】台灣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被退選」之聲甚囂塵上,有指國民黨擔心她民望低落會連累立委選情而要換黨主席朱立倫出選,有傳國民黨於今日的中常會尋求修改黨章,廢除洪的總統提名。洪昨搶先反擊,先於fb堅稱不退選;再召開記者會強調「不會向任何不合理的勢力低頭」,又拿出新的宣傳海報,上面有朱立倫曾經說過的「唯有團結挺柱,我們才能勝利成功」,作出絕地反擊!



■洪秀柱昨早透過facebook吐心聲,表明不惜被奚落也要參選。


距離台灣總統大選只有三個月,國民黨換將之聲越演越烈,67歲的洪秀柱自4月於黨內無人參選時宣佈挑起重擔,選情雖一直不被看好,但還是於7月通過黨內提名門檻,當時朱立倫還親手將大旗交予她。但她疑遭「始亂終棄」,朱近日一改口風,稱要以「大局為重」,自己「願意承擔」,而中常會今日亦會討論廢除她的提名。洪昨先作出反擊,早上在fb上載短片,稱自己「不惜被嘲笑、被奚落,也要拿出勇氣爭取改變國家命運的機會。」隨後接受中央社的採訪,她質疑朱「為何不在第一時間承擔呢?當初不參加初選的理由,難道現在已經不見了嗎?」並指自己想不出退選理由。


■朱立倫昨日表態願意承擔責任,有意接替洪秀柱選總統。

稱「人民最恨國民黨黑暗」

至下午於黨中央競選辦公室召開臨時記者會,她先表示「換柱」突然由謠傳變成正式議題,讓有心人見縫插針,但她強調自己絕不會退選,「我不會私下接受任何的交換,也不會向任何不合理的勢力低頭。」到底是甚麼「交換」,她之後提及「黨內人士以搭擋、資源勸退我,我也未曾有過絲毫的動搖。」洪秀柱在記者會上又炮轟國民黨,指「不容本黨再有任何反覆」否則除了失落明年大選,更會導致國民黨根本的崩潰。她也沒有直接否認黨內「換柱」消息真偽,只稱「到今天這一刻,我還是不願意相信『換柱』的謠傳是真的」,她稱自己遵守黨的制度,但「制度必須是民主的、是透明的……因為人民最痛恨國民黨是黑暗的、是密室的、是交換的!」洪指台灣不能沒有國民黨,但她直斥一旦以撤銷她的提名、廢止提名等方式強迫她退選,人民對國民黨的信任將會瞬間瓦解。




民調遠遠落後蔡英文

被質疑民調低迷的洪秀柱於記者會又放狠話稱:「喪失了格調,再高的民調又有何用!」又指自己「寧戰死在總統選舉的凶險疆場。」尾聲洪拿出新的宣傳海報,兩度讀出朱立倫曾經說過的「挺柱」言論,她又指自己「一向以大局為重」以回應朱的勸退,而台灣《蘋果日報》委託世新大學進行的民調顯示,洪秀柱的支持率比主要對手民進黨蔡英文落後22.5%,分別是17%及39.5%。台灣《蘋果日報》昨亦進行民調,問假若國民黨改由朱立倫出選而明日大選,會如何投票,結果投給朱的有29.28%,而蔡則為40.92%。台灣《蘋果日報》



網民有話說

‧太享受虛假的光環。‧史上最弱的黨主席馬上被打臉!‧要挺柱啊!打臉國民黨那些不肖男!‧當然要挺柱,她是蔡的助選員。‧柱柱姊,堅持下去,就算會輸,也要輸的無愧於心。‧精神上支持柱,但票投蔡,請原諒,肚子沒有貨的人投不下去!‧不得不佩服她的韌性與勇氣,以一介女流對抗黨內牛鬼蛇神眾鼠輩。‧當初朱市長你怎不出來承擔?真的讓我覺得你很無能……沒擔當、沒魄力!‧只是民調妳太低,沒法大雞帶小雞,立委選舉會很慘,知所進起,才是勇者。‧如同肥皂劇,一邊不願退另一邊要她退,到底是誰要選都搞不定,這樣如何和他人競選?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1007/193234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48

鄧忠華:李兆峰資產負債極不合理

1 : GS(14)@2016-10-11 07:47:49

【明報專訊】兆峰陶瓷創辦人李兆峰在九十年代破產後,近年東山再起,他早前炮轟破產受託人鄧忠華對他再提查訊,對其個人及公司均構成困擾。不過,鄧忠華接受本報專訪時稱,他認為李兆峰的資產負債情况極不合理,因此才行使法律賦予他的權利進行查訊。

稱查訊已獲法庭批准

鄧忠華早前入稟法院,要求傳召李兆峰並向他作出查訊,當中包括北京潔具的擁有權、潔具設計的專利等(見表),並已獲得法庭的批准。鄧忠華重申,他是根據《破產條例》第30A(8)所賦予的權力,履行作為破產受託人的責任。

有報道引述李兆峰指他主動要求成為其破產受託人,又曾私下提出索取金額的要求,鄧忠華回應稱絕無此事,指他當年離開畢馬威後,是受兆峰陶瓷的最大債權人匯豐的邀請,而成為李兆峰個人的破產受託人,更直斥索取金錢一事荒謬。

否認主動要求成破產受託人

對於李兆峰指今年4月登門拜訪時又避而不見,鄧忠華表示,李兆峰並沒有預約,他當日又碰巧外勤,並非存心避而不見,所以造成爭拗。他指這並非雙方首次衝突,早於2000年代初,二人亦曾發生過類似衝突,他亦曾報警備案,並將事件向法庭報告。

雙方衝突非首次 曾報警備案

鄧忠華向本報記者表示,當初他看到李兆峰破產時的資產負債表上,寫着資產僅200多元,負債近4億元時,已覺極不合理;在兆峰陶瓷清盤到ROY Cermics上市年間,債權人未獲分毫,而且李兆峰一直都持不合作態度,屢次稱「我唔需要答你,除非你逼到我喺法庭答你」,他希望能「取回一個公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98&issue=201610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37

何國良:讓部分人先富起來 不合潮流

1 : GS(14)@2016-11-15 07:58:27

【明報專訊】有朋友笑稱,今年2016年真是無奇不有,一些相信大家會做的「理性」決定,都沒有如願出現,叫不少人無法理解。從英國脫歐公投,以至今次的美國總統選舉,不少評論都會形容其結果為黑天鵝,意即其結果出現率萬中無一,但其實細閱當中的一些數據,事情並不難於理解,只是我們選擇性去找一些自己喜歡的點子。兩次投票結果其實有一個共同的情况,「城鄉」的投票意向是兩極的。已發展的城市和地區如脫歐公投的倫敦或總統選舉的紐約都是有明顯的傾向,都希望現有對自身利益有利的政策可以得以延續,在發展相對落後,未有因過往經濟發展模式而受惠的城市和地區,就努力去求變,去翻盤,就算要付出一些代價亦在所不惜,因為他們覺得走一條新而未知的路,總比因循走原有的路要好。

在發展距離愈趨遠的今天,這種人心思變的聲音愈見強大,「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似乎已不容易再被接受。

走一條未知路 勝因循走原路

在現階段談太多未來政策預期,自己也覺得可預見性不高。但市場若勉強以參選時候的政綱和相關言論預測未來政策方向,似乎大家對政策預期都是正面的,特別是新屆政府將預期以減企業稅來刺激企業增加資本開支,藉以增加勞工市場的就業職位。但在競選期間,對方陣營的參選人以至其他專家亦已指出特朗普的經濟計劃不可行,假若她們的觀點不是為反對而反對,是有充分的理據的話,為什麼在當選後,市場為這些原本不可行的政策而興奮起來呢?當然,在擁有行政和國會多數形勢下,施政暢通可能是近年多任政府不常見的一個好條件,但一個黨內是否真的可以發出一把聲音,還需拭目以待。

但有一點頗有趣的是,無論聯儲局人事任命將來命運如何,全球的中央銀行已意識到,單純將利率向下調並不一定可以促成生產力,甚至只為經濟帶來資產泡沫和為殭屍企業帶來過低的借貸資金,推高存款比率,影響銀行盈利,並不斷製造貧富差距。

未來政府債券息率勢上升

因此,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政府的財務政策,如通過加大開支或基建的投入,將會逐步取代現有金融政策去作為未來重要支撐經濟增長的方法,這方面有趣地跟新任政府上述提及的經濟計劃不謀而合,到底是他們在擬訂政策已看得很通透而找到重點,或是只是一個純偶然的巧合,就不得而知了。

但有一點大家普羅投資者要注意的,在這種情况下,政府需要額外的資金去支持新增支出,因而需要加大政府債券的發行,同時間,投資者亦會在風險更大下要求更高的息率,因此,未來政府債券的息率將會出現上升的趨勢,這個改變的快慢和幅度將會是市場下一個關注點。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90&issue=201611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427

魑魅魍魎:中港融合不合邏輯

1 : GS(14)@2016-12-30 08:13:09

內地走資的洶湧程度前所未見,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一度傳出7算,嚇得央媽也在凌晨時份爬出被窩發微博澄清「人民幣兌美元交易滙率在6.9500至6.9666元區間平穩運行」,且譴責媒體「不負責任」,聲言要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權利。中國人心不古,謠言特別多,央媽及時出來闢謠,可能是不想重蹈覆轍,免得像較早前「蘿蔔章事件」誘發債市崩盤一樣,導致金融機構人人自危,蔓延信用危機。寧可選擇飾演《三國演義》內的曹操,問斬賣弄聰明、造言亂軍心的楊修,也不願意見到山雨欲來的情景。事實上自人幣於2014年結束強勢,以兌美元離岸價為例,繼2014年及2015年分別按年貶值2.6%及5.4%後;年初至今已多跌約5%。如今滙價逼近7算,難怪越來越多內地企業垂青跟美元掛鈎的港元資產,將資金扛調撥香港藏富,也有越來越多內地富豪來港搶地搶樓。另外,部份聰明的中國資金面對那L型經濟,與其躊躇各行各業產能過剩,投資無從入手,不如轉戰香江,南來囤積居奇,順道做國家任務,賺取政治話語權。眼下香港回歸20年,赤化工程如火如荼,能夠參與其中、淡化以華資為首的地產霸權,倒是一項不錯的功績。未來一年,除了本地物業會成為北水停泊的地方,股市北水南下也會加劇。瑞信預測,未來兩至三年內,經由港股通進入香港的資金規模會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無他,國際資本對港股的了解程度、信心始終較高,通過港股進入中國的可能性,始終相比直接投資A股高。說了這麼多,不是想危言聳聽,而是想告訴各位,香港至今仍是中國避難天堂,保留政治經濟原貌才是上策,若然「愛國」香港人只顧着搞中港融合,破壞一國兩制、三權分立,相當於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做法根本不合符經濟政治邏輯。2017年,香港應冀望能找個懂經濟的人或有經濟班子的特首。



十一少
http://www.fb.com/11mister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30/198810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622

人行:美斥中國操縱滙率不合邏輯

1 : GS(14)@2017-01-26 18:17:57

【本報訊】人民銀行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指控!人行副行長易綱說,稱中國為滙率操縱國並不合邏輯,因為並不符合美國列出滙率操控國的條件,人行亦已就此問題與美國財政部進行過充份溝通。易綱指,從技術上,美國在1988年出台了《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法》,並沒有說符合甚麼標準即可給某國滙率操縱國標籤,而在2015年,美國出台《貿易便利與強化法》,提到滙率操縱國須滿足三條件,中國曾滿足其中兩個,但近年只滿足其中一個。易綱又解釋,過去兩年人行使用約1萬億美元外滙儲備,防止人幣過度貶值,總體上利大於弊,指外滙儲備的存在就是為了要使用。目前人幣滙率波動主要源於美元走強,對一籃子貨幣則總體穩定。人幣在岸價(CNY)截至昨晚9時39分,貶0.34%至每美元兌6.8822人幣,離岸價(CNH)則貶0.24%至6.8321,即每百港元兌約88.1人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6/199090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224

不合理資產估值董事恐須問責

1 : GS(14)@2017-05-13 01:18:06

【本報訊】上市公司買賣資產時估值往往「海鮮價」惹關注,業界透露近日證監會將正式出手,要求財務顧問、董事等留意估值是否合理,要為估值負責。業界點出三大估值高危位,冀從業員「用多啲心機」得出公允估值。記者:黃翹恩



早前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資產買賣估值不合常理(Unrealistic),問題存在已久,將着手解決。但估值師不受其規管,業界透露日內證監將出手,提醒受規管的財務顧問、上市公司董事等,盡責保證估值是否合理,亦會提供具指引性的參考做法。公司須為買賣的資產進行估值,而處理交易的財務顧問和核數師須另外聘用獨立估值師,互作參考。利駿行測量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展才承認,兩套估值有時相距甚遠,雙方要「互相切磋」才得出各方滿意的估值。過去亦曾有因估值而爭拗的案件,亦有估值行被判疏忽賠償。


盈利預測依賴主觀判斷

綜合專家意見,估值假設及方法、盈利或收入預測、蒐集參考樣本為三大易做手腳的估值高危位。首先估值假設未必合理。何展才舉例,「可以假設有天災人禍,但唔會係常態。」估值方法亦然,以金融工具估值為例,同一款權證有多種方法估值,HLB國衛會計師事務所總執行董事長鄭中正表示,選用某假設直接影響選用哪種估值方程式,得出的價值自然有分別,「冇話邊個啱、邊個錯」。其次是盈利或收入預測,太依賴主觀判斷。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以互聯網公司為例,理論上網站人流可無限增長,但財務顧問應質疑以此推算未來是否合理。另外,蒐集參考樣本亦地雷處處。例如為礦業公司資產估值,甄文星解釋,由於鑽探成本高昂,鑽探樣本往往來自蘊藏量豐富的區域,再推算整個區域的藏量,做法「蠱惑」。又以認股權證為例,何指普遍以最近100天至400天股價波幅計算價值,但估值師有權決定採用哪段時間,從而規避或刻意包括股價異動的日子,去影響估值。


業界承認可「多啲心機」

不少業界抱怨估值師「無王管」,但何提醒估值師皆為持牌測量師或金融分析師,僅非直接受證監會監管,但承認估值時可「用多啲心機」。鄭中正認為,估值師應受獨立法定機構監管,其他規管作用不大。甄文星估計,證監推新規或採用類似保薦人問責制的方式,要求有關人士為該份估值負責。現時聯交所要求公佈盈利預測或買賣資產估值前,公司須提交預測的主要假設,並由核數師、財務顧問或董事確定預測屬適當及審慎。若交易是以「折現現金流」此種公認最主觀的方法估值,據了解證監會要求提交促成收購的書面證據和該估值的假設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0/20016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79

證監會嚴打不合理估值

1 : GS(14)@2017-05-18 02:05:39

【本報訊】證監會嚴管買賣資產估值不合理,除董事及財務顧問須盡責評估收購目標外,連不受其規管的估值師,若提供虛假或具誤導性的資料,亦須承擔法律責任,例如須以真金白銀「回水」(還原交易)。分析認為新招有助遏止無理估值,但憂慮董事、財務顧問等難以挑戰估值師專業,且若每宗交易都須獨立估值,將大耗企業金錢時間。證監會要求董事、財務顧問及估值師三方皆須審慎評估估值的假設及方法,是否合理,不應盲目、不加質疑地接納由對方提供的財務預測、假設或業務計劃。對董事而言,有責任判斷交易條款(包括作價)是否公平合理,不可利用估值師或財務顧問為擋箭牌。財務顧問則應自行評估和審查估值的預測、假設、保留意見及方法,遇上看來不切實際的預測或假設,應告知董事。


估值師須承擔法律責任

估值師若明知假設不合理、不中肯卻仍採用,或在估值報告上採用虛假或誤導的資料,則觸犯《證券及期貨條例》規定,估值師本人須承擔法律責任。若公司根據其不當的估值報告而進行資產買賣,證監會可向估值師提訴,要求後者賠償或還原交易(即賠償交易前與交易作價格之差額,俗稱回水)。利駿行測量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展才指新聲明有助防止各方推卸責任,而聲明的要求與估值師現有守則相似,「跟正守則就冇事」,不排除個別「未具備技巧同經驗,又想爭多啲生意、較進取」的估值師最受影響。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認為,要到出現首宗執法個案才收殺一儆百之效,否則仍屬「雷聲大、雨點小」。至於要求估值師負責,甄認為顯示當局「好勇」、嘗試以現有法例,盡量監管市場,「乜都試吓」。上市公司商會總幹事黃明偉憂慮「個個都要負責,即係冇人負責」,而且執法時難以證明董事盲目相信估值,若依此執法觀感上較危險,反問董事並非專業人士,難以挑戰估值師意見。他指出,現時重大收購已參考獨立估值師報告、並由獨立股東批准,已有制衡,若日後每宗交易不論大小都須要獨立估值,不但要求與現行規例有異,亦耗費大量成本和時間。獨立非執行董事協會常務副會長盧華基指,涉及無形資產的商業估值爭拗極多,過去亦有不少高買低賣的例子,交易完成後價格「現形」,終須撇賬。盧同意新規定有助令估值更「貼地」,而預見企業未來或增設內部估值師,以協助資產買賣時的估值評估。記者:黃翹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16/200227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