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德國寶攪拌機漏油四千元一部 夫婦飲加料果汁不適
1 :
GS(14)@2015-03-08 13:37:09
■Kelly指攪拌機用了約一年半就漏油,攪拌後清水變成泥黃色。讀者提供圖片
【本報訊】兩名市民分別買入價值約四千元一部的德國寶PRO-10攪拌機,但使用約一年半後,均發現攪拌機漏油,其中一人與家人不慎飲用了「加料果汁」後感到不適。德國寶表示漏出的啡色液體「相信是潤滑油,是food grade(食品級)」。不過,有專家指人體無法消化此類油份,即使不含毒性,食用後亦有機會出現屙嘔等情況。記者:余睿菁
該款攪拌機推出時以自然養生機作招徠,標榜具「極速摩打」、「變速程式」等功能,德國寶網站及本港電器店目前仍有售,每部售價三千九百五十元。其中一名投訴人Kelly表示,前年五月購買該款攪拌機,但去年底開始發現攪拌機所榨的雪梨汁有異味,於是拆開攪拌杯底一探究竟,竟見有油污,懷疑機件漏油所致,而果汁相信已混有油污。她注入清水到攪拌杯內清洗,竟攪出泥黃色的油水,令她大吃一驚。翌日Kelly及丈夫懷疑因飲過被污染的雪梨汁,導致腸胃不適,需往求診。
Kelly向德國寶客戶熱線查詢,但職員回覆指攪拌機所用的油劑是可食用,令她難以置信,她擔憂道:「其實之前都見有泥黃色液體喺杯內,但一直不以為意;但德國寶話啲油食得,又冇相關證明,好冇保障。」她曾將攪出泥黃色水的片段放上社交網站及討論區,隨即引起網民熱烈討論。及後她將攪拌機送交機電署檢驗,近日已取回,但坦言不敢再用。
廠商稱是可食用油
另一位與Kelly同期購買同款攪拌機的盧女士表示,去年底亦出現同類問題,「攪豆漿深色咗,杯底好多油漏出,漏咗兩次我已經唔敢用」。她將攪拌機交德國寶維修,被指是漏水,還須自付約七百元更換新攪拌杯。德國寶發言人表示,疑似漏出的啡色液體是可食用的潤滑油,並向本報提供三頁由加拿大油公司Petro-Canada發出的證明文件,列明所採用的食用級油脂,是符合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要求的「偶然與食物有接觸的潤滑油」(Lubricants with incidental food contact)。發言人又表示,因不清楚投訴人使用方式及清洗果汁杯的步驟,未能確定漏油原因。該攪拌機屬意大利設計,摩打及軸承由台灣製造,在內地裝嵌,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故不會停售或回收該產品,但會按保用條款在一年保用期內免費更換有問題部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308/19068013
【網上爆post】每人心目中都有一部iPhone7
1 :
GS(14)@2016-02-02 15:58:57這支由iPhone-Tricks設計的概念iPhone7用了上下左右都無邊框的OLED屏幕,配上虛擬home鍵,未來感十足。
人紅自然多是非,手機亦一樣,好似iPhone7,大家都知慣例9月先有消息,但每隔數天就一堆傳聞新功能、新造型。唔只港人鍾意煲傳聞,外國網站更投入,不同單位各自製作了自己心目中的概念iPhone7,入面有無邊框屏幕、虛擬按鍵、又靚又多特效的iOS10,雖然明知iPhone7無可能咁花巧,但睇落又比目前死板的手機設計更具創意。睇完概念手機再和大家預覽一下目前有關iPhone7的規格傳聞:
1.取消耳機插口
目前最廣為流傳的消息,Apple會在新iPhone移除3.5mm,用Lightning插頭插耳機。觀乎目前已有Beats、Philips、Audeze等廠商推出Lightning耳機,成事機會頗高。
2.雙鏡頭相機不會凸出
iPhone6其中一個具爭議的設計是鏡頭凸出,原因是機身太薄裝不下鏡頭組件,傳聞新iPhone會採用雙鏡頭加軟件修正解決這個問題。分指指出Apple在去年收購了以色列相機技術公司LinX Imaging,就是想把他們的專利多組影像感應器技術用在iPhone7上。
3.會有三個版本
分析估計礙於雙鏡組件的原料供應和成本,雙鏡iPhone7只會佔出貨量的25至35%,新機可能會分為三個版本,4.7吋的iPhone7依舊用單鏡,5.5吋的iPhone7 Plus則會分為兩款,一款為單鏡頭,另一款則是高階的雙鏡版。
4.會採用OLED屏幕
OLED屏幕是否比LCD屏幕優秀,各有說法,有人覺得OLED屏幕對比度高,黑色表現力尤其突出,不過壽命則較短。Apple轉投OLED看似勢在必行,早前就在台灣設廠研究OLED面板,問題只是趕不趕得及在iPhone7就改用OLED。
5.會用上Apple SIM
目前iPad都用到Apple SIM,一張SIM可以對應不同電訊商,去旅行、工幹更換電訊商即可,無需換咭。機身設計還可拿走咭槽,符合Apple美學主義。
市場上已有採用Lightning頭的耳機,新iPhone拿走3.5mm耳機插口的傳聞不絕於耳。
雙鏡iPhone7的概念圖片。
資料來源:BGR記者:司徒港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02/19475514
陸委會:台絕不是中國大陸一部份
1 :
GS(14)@2017-05-21 00:58:59蔡英文上任後,兩岸關係插水。面對中共打壓及封殺國際空間,台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昨又公開抨擊大陸,指台灣「絕對不是中國大陸一部份」,絕不接受一中。大陸國台辦旗下網站「中國台灣網」昨頭條批蔡,指她不到一年就把自己從「萬人迷」搞成「萬人嫌」,要為兩岸冰凍關係負全責。
大陸傳媒斥蔡「萬人嫌」
台灣陸委會前日舉行例行記者會,主委張小月表示,大陸自1949年起便不斷對台灣採取「奪邦交國」、「干擾國際參與」等做法,否認中華民國存在。她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中華民國存在是事實」,對岸假裝「沒聽到、沒看到」,令台灣民眾非常不滿。中國台灣網昨頭條刊文指,蔡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就把自己從萬人迷搞成萬人嫌,指蔡「一口一個善意,卻一步一步行欺世盜名之實」,批今天兩岸關係冰凍現狀,蔡當局要負全責。另外,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接受訪問時直言,對蔡英文政府「沒有期待」、「Nothing」,但不願多做解釋。中央社/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0/20027265
「香港成為中國電影一部份係必然」杜琪峯:不放棄拍純港片
1 :
GS(14)@2017-06-25 09:57:08■杜琪峯稱對港產片仍然有信念,熱情未曾退減。沈健程攝
【香港20年】【本報訊】香港回歸20年,政治體制同內地越走越近,港片漸變成稀有。回歸前杜琪峯監製、銀河映像創業作《一個字頭的誕生》,被視為預示香港人對回歸的抉擇,稍後的《黑社會》系列大膽借世襲及任命,有暗諷香港政治意味。展望香港電影未來,杜琪峯斷言「香港成為中國電影嘅一部份呢個必然嘅」,但他依然不會放棄拍攝純港片的機會,鮮浪潮會是港片另一出路。記者︰何永寧 譚倩宜
■劉青雲主演的《一個字頭的誕生》探討港人回歸焦慮。
■97年《一個字頭》上映時,不少觀眾將它解讀成是香港人面對回歸的抉擇。
■由電影談到政治再細說鮮浪潮計劃的變化,杜琪峯跟讀者分享他的睇法。
今年金像獎最佳電影《樹大招風》由三位鮮浪潮導演執導,電影的命題,三大賊王的結局是「偶然」或是「必然」。引伸香港電影在回歸20年後,港產片迷都會問,合拍片是否已經成為必然的結果。導演杜琪峯早前在觀塘寫字樓接受訪問,他提供了一個肯定的答案說:「香港成為中國電影嘅一部份呢個必然嘅,97後至到近年嚟更明顯,睇嚟再10年20年都會係咁樣。」港片買少見少,合拍片成行成市,但杜琪峯執言不會放棄拍港片。他笑言因為一離開深圳,踏出飛機那一刻,因為語言及文化差異,已經變成半啞:「唔識寫嘢喇,唔識去講嘢。唔係話人哋有問題,係我有問題。最重要我嘅信念會係對香港電影,嗰個熱情係香港,呢個係我認識嘅地方。」
■杜琪峯的《黑社會》系列有暗諷香港政治意味。
■杜Sir坦言想拍更多純本土製作的電影。
■杜琪峯與韋家輝創立的「銀河映像」電影公司,至今成立21年,見證着香港回歸以來的變化。
不藉合拍片挑戰政治問題
但他強調一項事實,既然合拍片是必然,就不可以藉此挑戰政治上的問題,他說:「呢個無謂嘅事嚟,如果係咁你何必要合拍呢。香港好多電影,只要唔涉及呢啲問題,都可以拍。反而我有一個想法,有機會會再多啲時間去拍香港電影,唔理送唔送審,乜都唔使理,拍我自己點睇,想表達嘅嘢,呢個係我追求同我必須要做嘅事。」不少人視杜琪峯為鮮浪朝電影計劃的教父,目前的收成可以視為一個必然的結果。杜琪峯10年前進入藝發局,搞鮮浪潮電影比賽,當時已預料至少三屆(共9年)才有成績,他笑說:「除非有天才。呢個步伐係我當日預測。剛巧10年,先至出現咗一班有唔同想法嘅後生仔。鮮浪朝做咗應該要做嘅事,三部後啲人話你叻,至係咋。」杜琪峯作為先導者,有責任為新一代提供平台同渠道,只要他們認為電影有發展的話,都會盡量去協助。
■杜Sir手中握着的,正是電影《黑社會以和為貴》內的「龍頭棍」。
■電影《一個字頭的誕生》是韋家輝執導的作品。
■今年有數位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者如黃進等,均是由鮮浪潮計劃出身。
《黑社會》被視為政治寓言
在97年前的電影《一個字頭的誕生》是杜琪峯、韋家輝統領的銀河映像創業作出品,因為電影探討宿命,有人解讀為香港人面對回歸的焦慮。杜琪峯解釋整個創作到導演,都是由韋家輝負責,「講97問題好、社會迷失冇前景,係影評人加上去。當然你令到人咁加上去,你嘅戲必然有一個催化作用」。銀河影像堅持的是獨立同創新題材,他們的作品經常被人覺得有政治寓言,在電影《黑社會以和為貴》中內地公安對古天樂就講過「我們不是不相信選舉,只是擔心選出來的人會擾亂秩序」的寓意就最清楚不過,杜琪峯說:「我只不過想從電影講出嚟,時代嘅轉變都會出現唔同嘅人同方法,一個世襲同一個競選出嚟係存在嘅,唔係我作出嚟。至於睇成香港寓言,如果起步唔係咁嘅遭遇,可能結局唔一樣。」
■「香港電影係中國電影一部份。」杜琪峯說。
■杜Sir跟韋家輝合作無間,他坦言有些想法也是受韋家輝影響。
■電影《黑社會以和為貴》亦被大眾指有不少政治寓言。
■鮮浪潮計劃為香港電影圈孕育了不少新力軍,如(左起)黃偉傑、許學文、歐文傑等。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3/20065654
建政三部曲最後一部
1 :
GS(14)@2017-07-29 03:23:42【話你知】《建軍大業》是繼2009年上映、紀念中共建政60周年的《建國大業》,以及2011上映、紀念中共建黨90周年的《建黨偉業》後,中共「建政三部曲」系列的最後一部電影。其內容以「四一二事件」起首,講述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國民黨「清黨」行動,鏟除黨內中共黨員,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其後中共為「挽救革命」,於同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發動首次反抗國民黨的武裝起義。中共一向視「南昌起義」為其獨立創建軍隊和發動「革命戰爭」的開始點,「八一建軍」由此而來。
秋收起義毛約30多歲
此外,電影中還講述同年8月7日毛澤東於「八七會議」提出「槍桿子裏出政權」,以及後來的「秋收起義」、「三河壩戰役」等歷史事件。由於當時毛澤東、周恩來等均只有30歲上下,為顯示他們「為國家揮灑青春熱血」,戲中於是起用大量「小鮮肉」青年演員,電影中主演的平均年齡約為31歲。《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27/2010318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