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模(2)-億和(838)(三之二)
以下是公司一年來的新聞:2007-05-16 信報
億和控股(838)早前配股集資約三億一千萬元,其財務總監張海曙昨天接受訪問時表示,由於預期客戶將大幅增加訂單,集資所得將投放於擴大產能。根據公司預測,其金屬及塑膠製品產能將於三年內擴大約三倍。 當問及公司是否預期營業額亦會有倍數的增長,張海曙沒有正面回應,只表示對未來的訂單有信心。 億和去年總銷售額有八成二來自日本客戶,目前最大的客戶是柯尼卡美能達,其次是東芝及佳能。張海曙說,經過數年的合作,億和與日本客戶已建立互信,預期它們未來將大幅增加訂單■
2007-5-16 東方日報億和精密(0838 )財務總監黃海曙稱,早前籌集約3 億元資金將用於擴張廠房,包括中山、蘇州廠房第二期工程及模具研發中心,料該些投資三年回本。公司主要客戶為日本客,並已通過客戶「考察期」,有信心其後定單更穩定,預計資本開支約4.5 億元,大部分會以之前籌集所得支付,餘款以內部資源支付。他 解釋,主要客戶採取零貯存政策,因此很需要億和的工廠設於自己工廠附近,他說蘇州廠房就在佳能廠房附近,而蘇州廠房於去年投產後已有盈利。預計中山廠房於 下半年動工,○八年完成,模具研發中心則於○七年下半年完成。對於會否拓展汽車零部件業務,他說會以設備經營相關業務,現時主要客戶為車廠零件供應商,若 成功開拓對長遠發展有幫助。2007-05-31 深圳商報
產業聚集地百余項目協議入駐 模具等八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完成一半 【本報訊】(記者劉虹辰)我市模具、家具、服裝、內衣、鐘表、黃金珠寶、現代家電、新型自行車和汽車電子九大產業集聚基地規劃總面積740萬平方米,除了 近期剛落實選址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外,其他八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50%左右的資金投入。這是昨天上午記者隨深圳市副市長張思平赴寶安、龍崗兩區對模 具、內衣、家電三個產業集聚基地進行實地考察時所獲得的信息。 張思平一行首先來到選址公明街道田寮、玉律社區的模具產業集聚基地,對正在開工建設的億和精密模具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該公司主席張傑介紹,億和是香港上 市公司,每年以40%~50%的速度增長,今年計劃將總部搬到深圳。
該公司在模具基地的項目總投資5.9億元,占地4萬平方米,預計今年10月建成投產。 記者在模具產業集聚基地現場注意到,園區主幹道及對外連通道路已基本建成。基地外圍主幹道南環路、南明路已經建成通車;園區內主幹道田寮路、寶山路已建 成;其他園區道路也全部啟動前期工作。據介紹,模具產業基地基礎設施投資預算總額約31733萬元,截至2007年4底,累計已投入15336萬元。
隨後,張思平一行來到選址公明街道合水口、茨田埔社區的內衣產業集聚基地調研,內衣基地吉田拉鏈項目是市政府重大項目,由世界500強企業日本YKK集團 投資興建,總投資2.5億美元,總規劃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占地9萬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已於2006年7月建成投產。
張思平還考察了地處龍崗區布吉和南灣街道的現代家電產業集聚基地,該基地總規劃面積180萬平米,目前該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基本完成,周圍集聚了100多家家電生產企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記者從該次調研中獲悉,市政府規劃建設的模具、家具、服裝、內衣、鐘表、黃金珠寶、現代家電、新型自行車和汽車電子九大產業集聚基地規劃總面積740萬平 方米,其中可用於企業入駐項目建設面積約為385萬平方米,除了近期剛落實選址的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外,其他八大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50%左右的資金投 入,協議入駐項目110個。據了解,九大基地仍有剩余未出讓工業項目用地240萬平方米。
昨天下午,張思平副市長還主持召開了市產業集聚基地工作會議,對產業集聚基地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落實、土地出讓進度、基地配套宿捨集中建設模式調整等一些突出問題和困難進行了協調。
2007-08-20 經濟通
億和控股(0838)正於深圳興建模具中心,料可於年底投產 (16:33) |
|
|
|
《經濟通通訊社20日專訊》億和控股(0838)表示,現時正於深圳興建一模具製造中心,計劃於今年底投產,屆時集團精密模具生產力可提高1倍,令集團 更能把握高端生產工序,不斷外判至內地的趨勢中所出現的商機。
此外,隨著精密模具生產能力擴張,亦計劃提高其零部件生產能力,就此集團擬於中山建立一 新生產基地,亦會於蘇州興建廠房第二期,預計兩個項目可於明年下半年完成。新中山生產基地已於上月開始建造,而蘇州廠房第二期亦即將動土。
集團預期, 興建深圳模具製造中心、新中山生產基地及蘇州廠房第二期總資本開支約為4﹒5億元,今年4月時配售所籌得3﹒11億元,為上述三項目提供大部分資金,餘款 則以銀行借貸及內部現金支付。(kl) |
億和(838):營業額增加因金屬及塑膠銷售增,毛利率出現上升 (16:12) |
|
|
《經濟通通訊社20日專訊》億和控股(0838)表示,集團於截至今年6月底止,上半年營業額為4﹒26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50%,主要由於金屬及塑 膠部門銷售額顯著增加所致。 集團整體毛利為1﹒39億元,毛利率則為32﹒6%,去年同期則31﹒9%,有所提升。 期內金屬部門營業額及經營盈 利分別上升39﹒6%39﹒9%,至3﹒59億元及6720萬元。 塑膠部門方面,營業額及經營盈利則分別上升1﹒52倍及3﹒6倍,至6720萬元 及1389﹒8萬元。 此外,蘇州廠房亦對集團作出盈利貢獻,該廠房營業額及純利分別4616﹒4萬元及626﹒4萬元,而去年同期並無營業額,但錄 得341﹒9萬元虧損。(kl)2007-08-21 成報
億 和精密工業(838)公布截至6月底之中期業績,營業額上升50%至4.26億元,純利上升71%至6928萬元,主要受惠於金屬及塑膠部門銷售額顯著增 加所致。當中金屬部門營業額上升40%至3.59億元,盈利增長39.9%至6458萬元,塑膠部門的經營盈利則上升358%至1389.8萬元。每股派 中期息3仙,股息派發率為31%。 財務總監黃海曙表示,新成立的蘇州生產廠房開始對億和提供貢獻,已經產生營業額4616萬元。該公司並會在未來兩年投資4.5億元於深圳、蘇州及中山開設 新廠房和第二期的建設,當中計劃分期買入機器、建築等,分期使用資金,預計09年完成所有項目。深圳興建的模具製造中心計劃於今年底投產,屆時集團精密模 具生產力可提高一倍,令集團更能把握高端生產工序,不斷外判至內地的趨勢中所出現的商機。興建費用將會從07年4月配售中所籌得的3.11億元、銀行借 貸,及集團內部現金中籌得。 黃氏續稱,由於行業生產及日本客戶的特性,使億和能夠預期試產及量產時的數量,根據計劃生產。實習記者鍾柏賢2007-08-21 MingPao
模具及辦公室電子產品零部件生產商億和(0838) , 昨日公布上半年純利6928 萬元, 大增71%,營業額亦上升五成至4.3 億元,每股盈利10.8仙,派中期息3 仙。 財務總監黃海曙表示,客戶對該公司的「試用期」已過,未來將大量投產。億和09 年產能將高速增長,其中塑膠模具增加2.35 倍至3000 套,金屬零件則可年產11 萬噸,增幅達1.6 倍。2008-04-01 經濟通
億和:不排除將業務擴展至環渤海區,冀塑膠部佔盈利比重增至五成 (14:56) |
|
|
《經濟通通訊社1日專訊》億和控股(00838)主席張傑出席傳媒午宴時表示,過往業務以發展辦公室自動化、模具及零部件為主,未來冀進一步拓展至汽車 零部件、醫療器材及高檔家電的模具,現時集團有約有80%客戶來自日本市場,期望未來可增加內地客戶比例,以配合內地對高精密模具需求。張氏指出,倘 對集團盈利增長帶來貢獻,不排除進行收購合併,亦有機會將業務拓展至內地環渤海地區,惟現時尚未有具體計劃。
另外,內地原材料價格及勞工成本上升,一 般可透過新訂單報價,可上漲成本轉嫁予客戶,而集團亦有對沖人民幣升值之措施,故對盈利未有構成大影響。
集團財務總監黃海曙表示,去年塑膠部門營業額 及經營溢利繼續維持超過1倍增長,分別增至約1﹒58億及3159萬元,佔整體總營業額及經營溢利比例不足20%,主要是由於塑膠部門增長速度強勁,發展 潛力龐大,故料有關部門於數年內可追上金屬部門,佔整體營業額及經營溢利約50%。
黃氏續稱,按現有客戶,包括佳能及柯尼卡美能達給予集團指引指出, 今年度將分別有九個及六個新型號影印機機種推出,集團有信心可爭取新訂單,對來年前景感到樂觀。
億和去年毛利率約32%水平,純利率則由15﹒7%, 升至16﹒2%。(vy)
億和:去年蘇州廠房已扭虧,料今年資本開支升至2﹒5億元 (14:34) |
|
《經濟通通訊社1日專訊》億和控股(00838)財務總監黃海曙出席傳媒午宴時表示,於2006年底投產之蘇州廠房,已於去年扭虧為盈,為集團提供溢利 貢獻1276﹒6萬元,06年同期則蝕約295萬元。 黃氏指,為配合客戶對高精密模具需求,集團已於去年斥資2億元,於深圳設置模具研發中心,而為進 一步提升產能,集團今年資本開支將提升至2﹒5億元,用於在中山興建新廠房,以及拓展蘇州廠房第二期,資金將由去年4月配股籌得資金、銀行貸款及內部現金 撥付。 至去年底止,集團擁有淨現金1﹒4億元 另外,公司主席張傑表示,深圳模具研發中心已於今年2月落成,現正在試產中,預期可於下月正式量產, 而集團位於中山及蘇州二期廠房則料於今年底及明年上半年落成。 至去年底止,集團金屬模具年產能提升至7500套,金屬零部件產能則增至約4﹒3萬噸, 塑膠模具及塑膠零部件產能亦分別增至900套及1﹒19億件。 他預期,到了明年當上述新廠房落成投產後,金屬模具及零部件產能將分別提升至2﹒2萬套 及11﹒2萬噸,而塑膠模具及零部件年產能則分別增加至逾3000套及近2﹒4億件。(vy)【新報記者周佩施報道】以生產金屬和塑膠零部件為主的億和精密(0838)公布截至去年底止,營業額9.5億元、同比增長38%,純利1.5億元,增長超過四成。派末期息0.34元。公司坐擁1.4億現金該 集團主席張傑表示,現時金屬業務佔公司收入60%至70%,期望今年可把金屬及塑膠業務比重調整至各佔五成。此外,預算今年資本開支約2.5億元,將用作 興建於年底投產的中山廠房和於2009年上半年落成的蘇州廠房第二期費用。現時公司手頭現金有1.4億元,公司將會動用部分在去年配股籌得款項,以及銀行 借貸為上述項目提供資金。他續稱,現時公司客戶以日本和美國為主,前者更佔八成,因此人民幣升值對其影響不太,主要是公司大部分原材料均由客戶提供,一般會以港幣或美元結算,人民幣結算生意只佔公司12%左右。greatsoup:
由此可見,公司的高增長仍能維持,但會受到原料價格上升影響,但可以以量彌保。下一篇會講今次業績的表現。
雙模(2)-億和(838)(三之三)
這篇分析其業績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27/LTN20080327178_C.pdf
公司盈利急增45%,至1.53億港元,自有盈利資料以來,已經是第6年增長。以發行股數後7.2億股計,每股盈利為21.36 仙,較上年以6億股計算的每股盈利18.11仙,每股盈利上升約20%。
公司的毛利率及純利率相若,約有32%及16%,公司今年派息約6.4仙,較上年上升28%,以現時股價2.05元來算,股息率只得3厘多,派息稍低,但公司處於擴張期,資金緊絀,派息低也是必然。
以現價2.05元計,公司的實際P/E為:
2.05/ (153,856/680,000) = 9.06 倍
因其是負現金,所以扣除現金的P/E闕如。
公司扣除應付帳的等的負債後,現金為負五千萬,估值要打折扣。公司九億的淨資產當中,幾乎全部已經為存貨、廠房及地皮,若公司運作不順,會有滅頂之災。
亦可見到,公司集資所得一部分已經拿去還債,另外機器有部分是由第三方融資給他們去買,然後第三方收取租金以作利息,可見該公司財務是非常吃緊。
該公司尚有信貸額度約1億,配股額度約幾千萬,應不夠他們去擴廠之用,未來擴張的速度視乎他們拿到多少融資而定。
公司的股本回報率約20%,降至約15%,主要是因為配股以作償債令股本增加及財務槓桿減少。
大股東作風正派,有息派,無亂供股,人工就有增加,關連交易頗少,財技只限於借貸及發股,並運用資金賣去擴張,相當正路。
公司業務方面,其業務主要為日本企業從事金屬及塑膠壓模製品設計(ODM)業務。
以下摘錄自業績公告:
本 集團金屬製品業務之營業額約港幣766,373,000元,本集團之金屬製品業務仍主要為日本著名辦公室自動化設備品牌擁有人,包括東芝 (Toshiba)、柯尼卡美能達(Konica Minolta)、佳能(Canon)、京瓷美達(Kyocera Mita)、富士施樂(Fuji Xerox)、理光(Ricoh)、愛普生(Epson)及兄弟(Brother)等提供服務。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內,總銷售額之 83.6%來自日本客戶(二零零六年:82.6%)。
公 司80%營業額來自金屬製品,金屬製品營業額中,有73%來自該等日本客戶,即營業額有接近60%是來自這等日本客戶,但該公司聲稱此等客戶對他們服務非 常滿意,試單成功,所以投入大量生產,加以日本人對其客戶非常忠誠,可以有非常長久的合作關係,如樂聲和信興的五十年合作,所以應對其問題不大。
塑膠製品業務
發 展塑膠製品業務是本集團從金屬模具及部件製造商轉型為垂直整合一站式服務供應商計劃的其中一部份,這是因為辦公室自動化設備除了包含金屬部件外,餘下的部 份主要是以塑膠部件所組成。因此,管理層相信繼續發展塑膠業務除了能為本集團提供新的增長動力外,同時也能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使客戶能降低目前因外 判其金屬及塑膠部件予不同供應商所產生之物流及品質管理成本。
管理層相信,由於各大辦公室自動化設備品牌擁有者為了降低生產物流成本及時間,正逐漸把更多訂單外判給能覆蓋金屬及塑膠部件的全面性生產服務供應商,因此,本集團的塑膠製品業務具有取得持續業務增長的優勢。於 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繼續鞏固在該市場的基礎。於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本集團之塑膠製品業務營業額約為港幣 185,657,000元,較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增長約 143.5%。本集團塑膠製品業務於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經營溢利約為港幣31,590,000元,而截至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 度之經營溢利則為約港幣12,876,000元。
由此可見,塑膠製品和金屬製品相輔相成,營業額急增,證明該等業務是公司新的增長點,加上其一站式服務能夠帶來更多訂單,所以應能夠維持更快的增長。
公司大部分的營業額是以美元及港元結算,由於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匯兌虧損,影響盈利,這也是隱憂之一。
前景方面,公司蘇州成立一座新生產廠房,第一期已於二零零六年底投產,並已經錄得盈利,蘇州第二期廠房於二零零九年完成,另外又於中山開設新廠,預期於下年完成,以擴大生產能力,所以這三年公司業務應持續有增長,但資金的需求也很大。
總 結而言,公司業務不停擴張,下三年均有新廠落成,加上其客戶對其生產非常增長應不成問題,但公司的資金需求也頗大,但股本融資額度已接近用罊,借貸額度經 還貸後稍為增加,所以未來的擴張要視乎公司的向銀行增加融資額度及爭取較好條件的能力。加上人民幣升值及員工的成本增加是隱憂。
公司的市盈率較一般工業股八倍的市盈率計不便宜,加上其負債沉重,也算頗貴,加上股息因資金緊張致頗低,但以其增長率來說(約20%-30%),這個價錢是合理,但未到非常廉宜的水平。
若有心、有耐性的話,應待其公司跌至約8倍現時市盈率(1.7元左右)吸納,若持有三至五年,相信也有不俗的回報。
現金股-大中華實業(431)(3)
該公司的歷史如下:
該股票前稱詠輝國際,本業是從事OEM分判,製造手袋、哥爾夫球袋業務。其後因大股東炒樓炒股,陷入財困,公司債務有八億多,其附屬更遭入稟清盤,大股東更要轉讓股份還債。
以下是當中的負債情況。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614/LTN20000614020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711/LTN20000711015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731/LTN20000731023_C.doc
看見公司出問題,大股東不停減持股份。
公司又不停配股減債,大股東的股權亦隨之降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807/LTN20000807020_C.doc
以0.1元大折讓配售4.4億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0926/LTN20000926034_C.doc
又以0.1元大折讓配售3.0637億股
其後更要兩次延遲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1017/LTN20001017025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01101/LTN20001101012_C.doc
為何要以0.1元配股呢?
因為股份票面值是0.1元,所以不能以低於0.1元配售股份,可見0.1元是最低配售價,我們由此知道他們「要錢唔要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19/LTN20010319028_C.doc
公司宣佈解散詠輝實業,並以Royal Treasure 取代經營詠輝實業的業務,以擺除其債務問題,防止令債務問題影響營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19/LTN20010319031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19/LTN20010319031_C.doc
發新公告後不久,該公司宣佈以配售價為0.15元,配售3.0637億股予大中華科技及七名獨立第三者,並宣佈易名大中華科技控股。前董事同時辭任職位,由新人補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330/LTN20010330030_C.doc
公司公告欲收購一家營業額達四億元,盈利達一億的線路板企業,並委任財務顧問,目的如何,非常明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507/LTN20010507032_C.doc
Power Chain 認購15億新股,每股0.1元,完成後Power Chain 成為大股東,持有41.16%股權,Power Chain 由劉韻婷持有37%、周賢儒持有23%、石志鵬及陳俊吉各持有20%。劉韻婷來頭不少,是國民黨劉泰英的義女。
Power Chain取得控制權後,作出了和不少公司換股及配股的動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523/LTN20010523012_C.doc
配售2.5億股,每股0.238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525/LTN20010525026_C.doc
招商箨辰(現已轉讓給黃坤,易名東方明珠創業,632)認購50,000,000股,每股亦為0.238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613/LTN20010613049_C.doc
Power Chain認購15億股的計劃,改由Power Chain 認購12億股,和它有關係台灣海峽旅行社認購3億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810/LTN20010810028_C.doc
公司配售5億股,每股0.163元。
經過解除Power Chain股份凍結(當然為了要減持股份退出)及多次轉換董事後,班子大轉,其實已為下次改組做準備。
解除Power Chain 股份凍結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928/LTN20010928043_C.doc
轉換董事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017/LTN20011017044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030/LTN20011030042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109/LTN20011109039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119/LTN20011119042_C.doc
在班子轉換完成後,就迎來這份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127/LTN20011127029_C.doc
公司和恆鋒集團(現易名特速集團,185)旗下的海峽集團(現易名中國燃氣,384)互換股票,發行6億股,以6股大中華科技換1股海峽,變成持有1億股海峽股權,大中華科控和海峽集團互換股份後,大中華持海峽8%,海峽持大中華11%。
由此公告可見,Power Chain已減持9.5億股,持股減至2.5億股,以減持平均價0.15元計算,套現1.35億,減除認購成本1.2億,實際上已收回成本,並有錢入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0928/LTN20010928043_C.doc
公司償還3,900萬予中華世紀,以1,400萬現金及發行2.5億,每股0.1元的新股支付。旗下的Bondwise並和Brandon協議,由之提供3,500萬無抵押貸款,並以Tech-Finance作抵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103/LTN20020103031_C.doc
由 於Bondwise 的3,230萬無抵押貸款不能償還,Brandon並宣佈不能繼續此等貸款,於是出售該筆貸款抵押品予Better Reward,套現1.07億,扣除3,230萬貸款後,並獲發還5.4%科達控股(673,現名中國衛生控股),這個又是一個套現手段,真是高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109/LTN20020109036_C.doc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129/LTN20020129050_C.doc
經過兩次小換班後,之後又來一個洗牌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219/LTN20020219015_C.doc
中國未名投資以一價值1.6億的擺花街物業,換取11億優先股,年利率0%,及5億股的新股,完成後,中國未名多成為大股東,另外,公司易名大中華實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113/LTN20030113057_C.pdf
公司一百合一股遭否決,但都要五十合一,股數由六十八億股,減至一億多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909/LTN20030909034_C.pdf
配售2,759.8萬股予獨立第三者Chiu Winterman,每股0.221元,集資500多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209/LTN20031209104_C.pdf
配售3,310萬股予獨立第三者黃賴培,每股0.231元,集資近700萬。
兩者都是主席在「社交場合」中認識,那個擺花街物業都值1.6億,以幾百萬出售16.67%股份給他們,意欲何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01/LTN20040301103_C.pdf
收購農業業務51%股權,作價3,0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422/LTN20040422162_C.pdf
欲以賤價2,800萬出售擺花街物業予一名陳姓「獨立第三者」但失敗。
(這次售出和收購擺花街物業有關連,目的在用公司錢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情,3,000萬減一些必要費用是2,800萬,失敗了,當然......,請看下面)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430/LTN20040430344_C.pdf
簡志堅先生出場,認購3,970萬股份,每股0.2898元,公司集資1,1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531/LTN20040531133_C.pdf
現主席退任為副主席,簡先生成為該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出售公司主要資產的物業,加上連配兩次股,這些人都是在「社交場合」中認識,第三次真命天子終於出現,三次配股佔公司總股份超過40%,加上中國未名的股票,已超過50%,若合起來已成單一大股東,前兩人應該是甚麼來的,大家應該明白,其實是為簡先生入主鋪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702/LTN20040702036_C.pdf
在一個月之後,簡先生又出售全部股份予陳長貴先生,每股0.3元,微賺離場,更辭了在公司的職務,公司副主席,又重新變成主席,究竟他們想玩甚麼呢?估計簡先生已知道些甚麼,估計是看見自己因物業未能沽出,沒有可能取得公司控制權而退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928/LTN2004092823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201/LTN20050201079_C.pdf
公司班子又不停更換,加上剛才的情況,十之七八又洗牌。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323/LTN20050323164_C.pdf
農業業務51%權益減至500萬,回復合理估值,因不用再做勾當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620/LTN20050620040_C.pdf
真命天子至今出現,確實沒猜錯,這人購入了前三次配股的所有股份,每股0.5元,共作價4,700萬,持有收購公司的人只得23歲,並是中國未名的董事,是不是人頭成疑問,中國未名派正式掌握該公司的控股權。前三人大賺而歸。公司主席辭職,由該位23歲的主席取而代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805/LTN2005080511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719/LTN20050719025_C.pdf
公司又大換班,這次全面收購又取得9.27%的股份(約2,200萬股),中國未名派已控制接近64%的股份,成功完全控制公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905/LTN20050905140_C.pdf
用和財顧同一的配售代理以0.5元配售4,760萬股,集資2,380萬,接貨者是誰,大家應該知道。
其後的歷史,請看(1)和(2)吧,以此看來,公司的貨源已經很集中,但是2007年已經炒上,應該散了點貨,不過股價已經回穩,加上公司折讓甚大,盤子又少,非常有價值,但需要超長的耐性才行。
股價、盈利、派息穩步上升-金利來(533)(初步研究)
(上半部因技術因素遺失,現只餘下半部,望有心人能找出)
公司表面計,現價頗貼水(約7倍,一般大概8倍,最多給10倍),但深入一點去計,又看來不太便宜(計出約13-14倍,一般12倍,以其增長來計,最多只給15倍P/E),但扣除物業因素,只純計服裝業務的P/E來看,市盈率是超級便宜(只得約5倍),此業務預料仍有高速增長,加上現價約5厘的息率,看來頗吸引。
技術上(第一次提到呢!),這隻股給人邪惡控制中,不停按某一規律上升,例子如超大現代農業(682),應該值得買。
總的來說,公司的租金收入繼續上升,會導致估值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對其盈利頗有利,由於中國樓市放緩,所以本自物業重估的盈利下年應會減少。
服裝業務方面,以其存貨及應付帳的情況看來,盈利仍有機會以高速上升。
在股票配股方面,公司上市以來,只是有發過1次認股證,配過2次股,其中1次是上年因購入廣州的金利來物業而致,所以公司的攤薄效應頗少。
稅務方面,因遞延稅務利益是一次過,會致稅務支出下年會突增,導致下年的表面盈利稍降,但實際上的盈利有上升的趨勢,加上派息預料亦會繼續增加,可當作投資的對象。
欲以最好時機購入股票,應待公司下年中期/末期業務倒退的表象,令股價下跌的時候,趁市場對實象的不了解低位買入,以其邪惡控制法的行為,可能要升多一倍才停止。
純增長的紡織公司-天虹紡織(2678)(初步研究)(1)
在第100篇已經講過這家公司
1. P/E低: 約6-7倍,息Ok:約4.8%
2. 股價偏低:管理層不肯以股本融資,以借債成長
3. 匯率賺錢:借美元用人民幣還,以人民幣每年升5%計,基本上是無息貸款
4. 成長性:連續五年增長,工業股中頗少
5. 有越南概念:其在越南新廠的產能相等於中國的產能的接近一倍,預計一年後上市,以越南的概念來看,其在越南的投資可值$2-$3
6. 市場:主要為國內客戶(92.2%),不太受人民幣升值影響,原料上升,都以人民幣付,抵消成本上升
7.併購:上市後由6個生產基地增至11個(不計越南及徐州大明),已經比上市前成長近兩倍,但股價只比上市高30%,嚴重偏低
公司公佈2007年年度業績,每股盈利較上年增22.7%,達2.37777億人民幣,扣除3,889.4萬人民幣的收購折讓,盈利仍達1.98883億元,又扣除通州的廠的營運利潤約200萬元,盈利約有1.97億元,雖較上年稍增約4%,計及人民幣升值約10%,以港幣計算的盈利約增14%,但公司純利率下跌了約2%,由8%左右,下跌至約6%,毛利率下跌超過2%,由15%,降至13%,可見公司環境頗嚴峻。
公司上半年盈利只得7,900萬人民幣,較上年下跌三分一,雖上半年營業額上升,但利潤下跌,主因為增值退稅減少及原料、人工及生產要素上升,在下半年,扣除收購影響後,下半年的盈利較上半年急增50%,可見公司增產,提高技術的以提升利潤暫時奏效。
自有盈利數字以來,公司已經是第6年增長,但只較上市時的招股價僅多30%(計及股息則多約40%),公司盈利頗為純正,沒衍生公具,沒亂發新股,沒太多的稅務優惠突然減少或增多,不是好像魏橋紡織的明增實減,不是好像那些華鼎(3398)、錦藝(565)等盤數有點不真實(紡織業股一向都是負債高,但這些公司現金情況不錯),這家公司盤數顯然像真度較高。
以總股數882,655,173股、收市價1.07元及,人民幣1:1.1港幣計算,公司表面市盈率
=(882,655,173 x 1.07)/ (237,777 x 1.1)
= 3.61倍
扣除收購折讓的影響後,公司的市盈率是:
=(882,655,173 x 1.07)/ (198,883 x 1.1)
=4.317 倍
由於公司處於淨借貸狀況,估值要打折扣,但公司派發的股息為多家同類公司最高,約有7.01厘,股值可稍加提升,加上有真的有越南概念(在越南投資已有四億),估值又可加分,但較同類的5-6倍(但它們大多倒退)的市盈率只稍有折讓。
老闆為改組國營工廠的能手,上市時6間廠均由改組而來,其後上市增購的7間也是這樣,公司不停擴張,已成為全國五名之內,盈利不停上升,技術也不停進步,業務開始向下游擴張,加上銀團放的是長期貸款,還要是美元,資金應不成問題,資金成本,計及升值因素,可能更是負的,老闆確實是一個較好的企業經營者。
但是大環境對大小型的紡織公司不利,增值稅減少、勞動法實行,原料及生產要素價格上升,利息上升,人民幣升值,美國紡織品限額及經濟衰退,始終圍繞著紡織業,但這家公司出口頗少(只佔10%),人民幣升值對其影響不大,配額問題及人民幣升值令成本升高以在越南設廠部分解決,利息上升問題由美元貸款解決,毛利下跌以提高技術解決。但其他問題仍在,困擾著毛利。
惟一可喜的是,公司已經做到相當的規模,在這場淘汰低技術、小型企業的中國紡織殲滅戰上,暫可過關,使公司的營業額仍可能有相當的增長,不過由於多種因素令成本上升,毛利率仍在下跌,加上公司借貸頗大,未來的擴張能力視乎能否向銀行繼續取得信貸,但繼續增加信貸對於盈利方面會有負面的影響。
公司在越南設廠,越南上市法規定有一年盈利可上市,該公司在越南的廠房已投資四億多,因紡織業的行業問題(要購入幾個月的原料,加工後才可賣出,數期也頗長),所以負債較多,因此有機會就一定上市,以集資擴大生意。
公司要收回成本,盈利要有約三千多萬,若要上市後獲得上市收益的話,附屬應要有要更多盈利,但是由於越南附屬剛剛投產,該廠仍未能提供盈利貢獻,所以上市資格也未能取得。
越南是一新興市場,所以股票亦可以較高P/E上市,保守地以15P/E計算,但是現在越南股市不振,能否以這樣高市盈率集資,是一個疑問。
越南附屬能不能上市是一個關鍵,附屬能在越南上市的話,公司的資金壓力有望紓緩,但不會改善太多,不過短期內能令股價有一定機會上升。
總的來說,公司市盈率較同業相若,但它的賣點則是同業之中有增長,加上派息頗高,未來的增長點在越南及中國的擴充能否成功,若成功的話,不出十年之內,規模應不下於建滔,若失敗的話,會招致財困,成為殼股。
如果以公司創辦人的魄力來計,成功機會頗高,但是在香港市場上,增長比它多,P/E比它低,財政比較健康也頗多,但領導人的眼光卻沒有這家公司深遠,最大的賣點莫過於此。不過大環境卻可能繼續令公司處於不利的境地,若公司繼續擴張,令債項偏高的情況持續,只會使盈利受損,若對公司領導人有信心的話,建議先觀望,再視乎情況,另行跟進。
下篇會跟進該公司的新聞。
純增長的紡織公司-天虹紡織(2678)(初步研究)(2)
2007-07-12 經濟通
《神州民企》天虹向主席購印染公司股權,涉3千萬元半數發新股付 (11:29)
《經濟通通訊社12日專訊》天虹紡織(2678)公布,於昨天訂立收購協議,其向執行董事洪天祝全資持有的香港天虹實業收購南通紡織全部已發行股本37%,總代價3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1500萬元於完成交易時以現金支付,餘額1500萬將配發1065萬股新股支付,佔已發行股本約1﹒22%及經擴大後股本約1﹒21%,每股代價股份為1﹒45元,較前收市價1﹒4元溢價約3﹒57%。
南通紡織主要從事印染布料及銷售面料之業務,其擁有四條染色生產線及四條印刷生產線。此外,南通紡織新建擁有6萬紗綻之紗線生產廠房預期於今年9月開始投入生產。
該公司董事表示,相信投資南通紡織有助該集團成為中國面料印染業之市場參與者,及為能以低成本收購紡紗產能之機會。(iw)
2007-08-13 經濟通
《神州民企》天虹紡織:繼續留意縱向收購機會,現時資金充裕 (11:43)
《經濟通通訊社13日專訊》天虹紡織(2678)財務總監舒華東於股東特別大會後表示,繼向大股東收購印染業務後,會繼續留意縱向的收購機會。 因原材料價格早前波動較大,故希望透過收購有關企業,以穩定供應,包括留意氨綸絲廠房的收購機會。 不過,他指出,由於氨綸絲的供應現時尚算充裕,故會待該行業競爭加劇時,有經營者支持不住時,才進行併購。 此外,執行董事湯道平亦表示,仍會留意其他縱向收購項目,包括黏膠項目,而該公司現時手頭現金充裕,不過若進行收購時,不排除會尋找新融資方法。
舒華東補充,早前簽訂一筆約8000萬美元銀團貸款,用作支付越南廠房第二期項目,現時則剩餘約2億元人民幣現金,若收購規模不太大,已足夠應付所需。(cn)
2007-08-13 經濟通
《神州民企》天虹:研究分拆越南廠房到當地上市,但短期內難成事 (11:53)
《經濟通通訊社13日專訊》天虹紡織(2678)財務總監舒華東於股東特別大會後表示,仍在研究將越南廠房項目分拆於當地市場上市,早前已拜會越南交易所及當地大型證券行,不過由於當地上市規例要求,上市的企業需要有一年營運紀錄,而越南廠房剛開始營運,故短期內不會落實分拆。 他稱,越南項目分拆到當地上市,而不選擇在香港上市原因,是由於分拆的業務與現有核心業務相類似,若在同一市場上市,只會面對同一班投資者,但在不同地方上市,則可面對不同市場的投資者。 他又表示,越南廠房第一期產能約為3萬噸紗,為現有總產能的25%,而今年9月份將動工興建第二期廠房,預期明年6月可以投產。(cn)
2007-08-13 經濟通
《神州民企》天虹:手頭訂單同比增25%,原材料價格已見穩定 (11:28)
《經濟通通訊社13日專訊》天虹紡織(2678)執行董事湯道平於股東特別大會後表示,早前原材料價格大幅上升,涉及主要產品氨綸絲及棉花,但現時價格已見穩定,以氨綸絲為例,價格已在6月開始趨穩定,現時每噸價格約7萬元人民幣,較高峰期時每噸9萬元人民幣為低。 雖然氨綸絲價格仍較未攀升前高出30%至40%,但預期價格仍有下調空間。而由於原材料價格穩定,相信毛利率在下半年會有改善,他對原材料價格走勢亦感樂觀。 另外,財務總監舒華東又表示,該公司現時手頭訂單以數量計算,同比有20%至25%增長。(cn)
2007-09-07 信報 思聰
天虹紡織越南設廠降成本
天虹紡織(2678)2007年上半年營業額14.4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上升20.21%;獲利7992萬元,減少28.41%,每股獲利9.2分;股東資金9.07億元或每股1.04元。
由於歐盟和美國向中國紡織及成衣產品出口設置各種限制,加上人民幣升值,以及紡織與成衣產品出口增值稅退稅減少,令中國紡織業在出口方面遭到沉重打擊,不少歐盟和美國的紡織及成衣產品訂單,已轉到亞洲其他國家,令中國2007年上半年紡織及成衣產品出口增長只有17.6%(2006年同期上升 24.5%)。另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及勞工成本上升及更嚴苛環保政策,也大幅推高生產成本,其中又以下游紡織品廠商所受影響最大。
集團在中國及海外市場的紗線及坯布銷量分別上升26.6%及18.6%,達42007噸及5500萬米,中國主要客戶來自江蘇省、浙江省及廣東省,營業額達13.117億元,上升24.8%(其中以廣東省升幅最大,達52%。)來自中國紡織業需求,抵銷部分出口不利因素,但毛利率仍要下跌3.7個百分點至13.8%(2006年同期17.5%),部分原因是坯布平均售價下降,而氨綸(集團使用第二主要原材料,僅次於棉花)售價卻上升。
2007年4月,與蘭精纖維訂立合作夥伴協議,該公司是奧地利蘭精集團(在纖維素纖維技術方面堪稱世界翹楚)的全資附屬公司,每年生產粘膠、莫代爾及天絲纖維,產能達52萬噸。集團通過夥拍這些大型纖維供應商,有助集團開拓中國和海外高端紡織及成衣市場,並已成功在日本同歐洲爭取不少高端客戶。
集團亦在常州成立一個研發中心,以提升集團開發新產品能力,增加集團產品種類,並成功推出金屬絲系列紡織品,今年上半年再推出滌綸、錦綸及丙綸長絲的棉包芯紡織品。
上半年非氨綸棉包芯紡織品銷量較去年同期上升105.7%或2.049億元,集團在積極推出新款高附加值棉包芯紡織品以抵銷成本上升風險。
2006年集團亦改善策略,改在越南擴充產能,計劃2008年底前在越南擴充35萬個紗綻(第一期7萬個紗綻,今年8月已試產,10月商業性投產,第二期14萬個紗綻,2008年第二季試產,第三期14萬個紗綻,2009年上半年開始試產。)越南整體成本較集團在中國11個廠房平均還低,隨着越南投資逐步投產可大大降低集團生產成本,改善毛利率。
歐盟與中國簽訂紡織品協議2007年底屆滿,2008年1月起撤銷,但保護主義威脅仍然存在,擔心歐盟同美國繼續以技術壁壘限制中國產品入口;此外,印度與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紡織業已快速發展,加上中國政府2007年7月1日把成衣出口增值稅退稅下調2%,令中國紡織業邊際利潤進一步受壓。集團亦在越南逐步建立新生產基地,以減少對中國生產力依賴及努力開拓中國內銷市場。
2007-09-10 中港紡織報
天虹紡織越南二期廠房動工
天虹紡織表示,該公司現時手頭訂單數量,同比有20%至25%增長。越南廠房第一期產能約為3萬噸紗,為現有總產能的25%,九月份將動工興建第二期廠房,預期明年六月可以投產。
2007-11-30 文匯報
天虹越南新廠昨開業
【本報訊】天虹集團(2678)越南拓展項目第一期7萬個紗錠產能廠房昨正式營運,所生產的高附加值棉紗產品主要售予中國內地客戶,而第二、三期各含14 萬個紗錠產能的廠房將分別於08年第二季和09年上半年試產。天虹主席洪天祝表示,越南的整體平均生產成本包括人工及電費,比在內地的11間工廠低許多。隨着上述越南三期廠房投產,集團的平均生產成本會逐漸下降,而主要產品的整體毛利亦將有所改善
大凌(211)再出江湖-百齡國際(8017)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08/GLN20080408001_C.pdfI. 收購協議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賣方與本公司訂立收購協議,據此本公司已有條件地同意按總代價24,700,000港元購入,而賣方已有條件地同意促使出售待售股份(相當於誠信之全部已發行股本)及整筆待售債項。1. 收購協議之主要條款收購協議之主要條款載列如下:日期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訂約各方(i) 大凌集團有限公司,一間於百慕達註冊成立之有限公司,其證券在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號:211)(作為賣方)。據董事經作出一切合理查詢後所深知、所悉及確信,除本公司之公司秘書及合資格會計師楊純基先生同時擔任賣方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外,賣方及其最終實益擁有者為獨立第三方;
及(ii) 本公司(作為買方)。代價收購事項之總代價為24,700,000港元,須由本公司以下列方式支付:(a) 待條件(2)及(3)同時達成後,本公司須以現金向賣方支付2,470,000港元(「按金」),作為代價之按金及部分付款;(b) 於完成時,本公司須透過發行等同面值之可換股票據而支付10,700,000港元,作為代價之部分付款;及(c) 於完成日期後七(7)個營業日內,本公司須以現金向賣方支付代價之餘額11,530,000港元。2. 可換股票據及換股股份可換股票據之主要條款可換股票據將不會上市,而可換股票據之持有人於本公司概無投票權。可換股票據之主要條款如下:本金額: 10,700,000港元息率: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所報之港元最優惠利率減三厘之年利率到期日: 自發行當日起計一年。倘可換股票據未有被先行兌換,則本公司須於到期日償還可換股票據剩餘未償還之本金額兌換期: 可換股票據之部分或全部未償還本金額,可於發行當日起直至到期日(但不包括該日)止之期間內,隨時兌換成新股份換股價: 初步換股價將為股份於十四(14)個交易日(包括完成日期)在聯交所所報之平均每股收市價(惟最低價格為0.055港元)換股價(0.065元)可換作該公司擴大後股本5.69%,最低換股價(0.055元)可換作該公司擴大後股本6.66%。greatsoup:大凌在2000年前後是有名的垃圾股殺手,又不停投資小型上市股份,旗下公司好像現在273系不停供供合合,但兇殘度更勝273系,這家公司不停殺盡小股民財富,未知今次入股百齡,意欲何為?補記:
該交易雖不獲股東通過,但是仍擺脫不了疑似老千股的嫌疑。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