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主權財富基金新“生財術”:進駐矽谷狩獵“獨角獸”

有越來越多的主權財富基金在矽谷開設辦事處,狩獵“獨角獸”公司——即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並期望借由這些初創企業的驚人增長獲得巨大回報。

據馬德里IE商學院Sovereign Wealth Lab研究中心稱,去年全球涉及主權財富基金與初創企業的交易有42宗,總價值約為162億美元。

據調研公司PitchBook統計數據顯示,主權財富基金去年在美國初創企業做了12筆投資,價值124億美元,遠超過2012年的4筆投資和2.02億美元的規模。

手握大量財富

據今年4月研究提供機構Preqin的一份報告顯示,主權財富基金資產規模在截至2017年3月止的一年為6.59萬億美元,51%的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產實現增長。

其中,全球10家最大的基金共持有5.2萬億美元,占比高達79%,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9,150億美元),以及管理著8,000億美元資金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進駐矽谷“狩獵”

主權財富基金尋找投資機會的方法各有不同。

一些主權財富基金設立了專門的風險投資部門,比如淡馬錫控股的Vertex Ventures、科威特的Impulse和加拿大的OMERS Ventures。

但更多主權財富基金選擇在科技初創企業雲集的舊金山矽谷開設辦事處,卡塔爾投資局是最新宣布入駐矽谷的主權財富基金。

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已於舊金山設立辦事處,淡馬錫在2016年底設立辦事處,1月對醫療保健科技公司Verily Life Sciences進行了8億美元的投資。

最近,澳洲1,300億美元的Future Fund與風投公司NEA聯合對新興雲計算企業Fugue和加州的Radiology Partners進行投資。

該基金也同其他一些足夠精明的基金一樣,早早就在諸如優步、Pinterest、Airbnb及Snapchat等“獨角獸”企業布局,扣除風投項目費用後的年回報率遠高於20%。

為何矽谷會成為這些基金爭相入駐的地方?顯然是因為矽谷擁有數量眾多的“獨角獸”企業。

據《財富》雜誌,2016年的獨角獸企業美國占了101家、中國36家、英國8家、印度7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41

奶茶妹與劉強東座駕曝光148萬美元;阿里市值首次站上3000億美元;賈躍亭財富同比縮水295億元... | 黑馬高調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1/163050.shtml

奶茶妹與劉強東座駕曝光148萬美元;阿里市值首次站上3000億美元;賈躍亭財富同比縮水295億元... | 黑馬高調早報
靜靜 靜靜

奶茶妹與劉強東座駕曝光148萬美元;阿里市值首次站上3000億美元;賈躍亭財富同比縮水295億元... | 黑馬高調早報

一大波科技大佬座駕正在襲來......

11

停電窗簾,源於1939年,由於戰爭空襲的威脅,英國實施強制性停電。為了隱私與安全,居民們晚上在窗戶上掛上這種黑色棉布窗簾,戰爭結束後大家也繼續使用了這種窗簾。 看了上圖,靜靜更相信一句話:藝術來源於生活!靜靜友誼提醒:低頭奮進的人們,也多仰望星空發現一下生活中的美吧,嘖嘖~~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

頭條:互聯網大佬座駕揭秘

1、劉強東座駕亮相:售價148萬美元 還有“奶茶妹”標識

5月10日消息,原汽車之家3 號員工、內容總監韓路在上海F1 國際賽車場試駕體驗了蔚來汽車EP9 的一款試駕車。據了解,這臺試駕車目前屬於劉強東夫婦,而且引人註目的是,車身側面銘刻著獨特的“Richard&Nancy”標識。

e0b5a59173ccc10_w499_h279

ca30a59b2107b22_w500_h248

目前蔚來在全球僅有6 臺EP9,售價148 萬美金,裸車價約是法拉利458 Speciale的2 倍,這六臺車的擁有者是蔚來的6 位投資人。據了解,蔚來EP9 擁有四個高性能電機、四個獨立變速箱,整車最大輸出功率1360 馬力,0-200km/h加速7.1s,極速313km。

一大波科技大佬座駕襲來(註:以下盤點僅是大佬座駕中某一款)

6

馬雲 邁巴赫2007款62S 市價約1070萬元

微信圖片_20170511054941

馬化騰 市價約128萬美元

timg

李彥宏 奔馳2014款S600 市價約260萬元

20160411045427847

雷軍 特斯拉 市價約64.11-97.93萬元

@Jasmine-lei:劉強東這兩個人都有點…鄉村大學生回鄉創業成功後的既視感…

@minc63:劉強東 Richard 英文名起的真好

@愛ci肉的小胖子:奶茶妹妹最近的出鏡頻率是不是有點高?

@Mr-yummy:東東你回老家開車看看,分分鐘石頭子卡死~

@哈哩里呀:哈哈!姐就服你

@淡漠流年love:對,靠自己本事想過什麽生活都可以,沒啥好酸的。

@皮皮豬:不知妻美劉東強

國內資訊

2、創歷史新高!阿里巴巴市值首次站上3000億美元

阿里巴巴股價在周二美國股市的交易中上漲2.69%,收於120.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以周二收盤價計算,阿里巴巴市值達到3000億美元。今年到目前為止,阿里巴巴股價漲幅為35.4%。阿里巴巴將於5月18日公布上季度財報。

@自渡擺渡:阿里巴巴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原因是支付寶只在國內占據優勢,但是海外市場還沒有完全發力。

@打醬油的小兒:3000億小目標實現了,哈哈

@誓執黃:只要平臺做得更好,那麽消費者就會選擇你的服務。

@我要幹嘛:新零售在公開場合的發起者,現在確實都想著這個方向去發展了

3、2017新財富500富人榜:賈躍亭財富同比縮水295億

5月9日,新財富雜誌發布《2017新財富500富人榜》,其中王健林、王思聰父子以1794.3億元的財富坐穩首富寶座。賈躍亭家族以344.5億元,位列第34位。而在去年的新財富500富人榜上賈躍亭家族財富為640億元,位列第九位。一年之間,賈躍亭家族財富縮水近300億元。

@賺票票吶: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北柯貳夢:樂視前期擴張太厲害,現在的結局是覆水難收~

@蛋撻老師:恐怕……明年不在列了吧?

@麥芒:賈躍亭,唏噓!

4、外媒:小米正與銀行洽商 為一筆10億美元貸款融資

5月10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小米正在與數家銀行接洽,為2014年簽署的10億美元貸款進行再融資。據稱,目前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和永隆銀行三家銀行已經受托安排此案。有消息稱,德意誌銀行今年早些時候為該公司與投資者舉行了一場非交易路演,小米在考慮一筆規模為5-6億美元的三年期貸款。

@我在等你:有現金流還貸款,把貸款變成資產多值錢啊,便於發展。

@真誠的Ham:貸個款很正常吧

@國人亦雲:性價比的概念已經不適合國內消費者的口味,小米的價格優勢不再了,創新也略顯不足,所以需要改變,期待小米能有新動作。

@霖匾帕登位:只要讓大眾信服了,你才能更好的立足。

5、支付寶財付通被央行處罰3萬元 兩公司作出回應

5月10日消息,兩大支付巨頭支付寶和騰訊旗下財付通近日均收到央行罰單,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並處以3萬元人民幣罰款。中新經緯客戶端第一時間聯系到上述兩家公司,兩家公司透露,被處罰的原因都是由於賬戶實名制的落實工作不到位。對於兩家機構的具體違規原因,央行公告並未說明。

6、ofo被曝內部腐敗嚴重 回應:一旦查實絕不姑息

日前,當紅獨角獸之一的ofo遭遇到了重大危機:幾位ofo員工在實名社交平臺上曝光ofo內部腐敗嚴重。對於種種爆料,ofo的相關負責人向環球科技給出了回應,請大家相信,我們對貪腐零容忍,一旦查實絕不姑息,將公平、公正的處理所有貪腐事件。

3

7、8個月“閃退”新三板 網酒網淪為酒業電商泡沫

日前,樂視旗下酒類電商平臺網酒網發布提示性公告顯示,該上市公司擬申請在新三板終止掛牌。此次宣布摘牌,意味著網酒網將成為酒類新三板上市公司中的首家退市企業。近幾年,網酒網一直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自2016年大股東樂視控股資金告急後,網酒網運營資金鏈隨之亮起紅燈,企業運營每況愈下。

@藍星的日子:樂視連酒都投資了......這是下了多大一盤棋......

@趙今:樂視走得太快,想要的太多

@左岸的晶:還不到一年啊,創業真不容易,有點可惜了

@老保定2014:最近幾年酒業確實不怎麽好,行業競爭激烈~

8、別再往百度網盤存片子了 下月就要開始實名制

5月10日,百度網盤對外發布公告,稱應《中國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要求,2017年6月1日起,使用互聯網服務需進行帳號實名認證。為保障百度網盤帳號的正常使用,請收到帳號驗證提示的用戶於6月1日前進行手機號驗證,一個手機號根據情況的不同,可以驗證多個帳號。6月1日起,未進行手機號驗證的帳號會被強制退出,驗證後方可重新登錄。

9、董明珠今年第二次增持格力電器:耗資95萬買3萬股

深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董明珠在5月8日,以31.76元/股的均價,競價交易,增持了3萬股格力電器股票。總計耗資約95.28萬元。此前的1月16日,董明珠曾增持格力電器13萬股,占總股本的0.0216%,成交均價23.58元/股,成交總金額306.54萬元。

10、前錘子科技CTO錢晨宣布加盟洪泰智造工場

5月10日,前錘子科技CTO錢晨博士正式宣布加盟洪泰智造工場,出任首席技術官,並負責硬件研發及供應鏈等工作。錢晨是中科院水下聲學博士,曾在摩托羅拉工作13年,加入錘子科技後,主導開發了錘子手機 SmartisanT1,SmartisanT2,以及堅果手機。

5

@蘇鄉門第:以前羅胖子在發布會上一口一個錢晨博士,現在一口一個吳德周。

@丁csu:錢博士離開錘子之後喜愛他的人視乎不那麽多了

@儆認靶:在摩托羅拉工作十三年,創造了很多奇跡

@恃堂鎂萍芯:祝福,希望以後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11、富士康證實特朗普郭臺銘會談

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9日報道,富士康集團戴正吳證實了郭臺銘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會談,並且披露了一些內容。戴正吳表示,郭臺銘在4月27日和4月28日拜訪了美國白宮,和特朗普總統進行了會談。除了兩人之外,美國還有六位州長也參加了會談,這些州長目前正在為各自的州爭搶富士康的投資項目。

國際資訊

12、傳軟銀千億美元基金募資接近完成 最快將於下周宣布

據外電報道,軟銀最快將於下周二宣布軟銀願景基金募集資金達到950億美元的消息。截至目前,軟銀方面對此報道未予置評。據悉,軟銀願景基金吸引了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的興趣,該基金將考慮投資450億美元。此外,蘋果、高通等科技公司也均表示將對軟銀願景基金進行投資。

@澤瀮:還是孫正義厲害,沒有孫正義這樣有遠見的人的話,可能不會有今天的阿里巴巴。

@若即若離:真有錢啊

@春至夏分:孫正義的成功並不是偶然,他有很多成功的投資案例,個人市場經驗豐富,其實大家更看好他的商業經營能力。

13、蘋果股價為何高歌猛進?股神倉位增至200億美元

據外電報道,蘋果股價周一盤中突破8000億美元關口,這也讓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持有的蘋果股票市值突破200億美元。截至第一季度末,蘋果已成為該公司第二大重倉股,遠遠超過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71億美元。

14、揭秘特斯拉最新SUV Model Y 最早或2019年上市

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計劃於2017年末向用戶交付其首款大眾型電動汽車Model 3,但它實際上還在研發另一款重要產品。不久前,在特斯拉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馬斯克宣布Model Y將在2019年末或2020年上市,這也是馬斯克首次透露有關這款SUV研發狀態的信息。

2

@靈動小精靈:特斯拉正式開始發揚光大了~

@萬物始緣:特斯拉註定是一個了不起的公司,趕上電動汽車的風口。

@王康虎:Model3都沒等到,這個。。。

@KK烈:馬斯克是個人物,特斯拉來勢洶洶!

15、Snap首份季度財報或讓投資人失望 股價被指偏高

據外電報道,雖然Snap股價在過去的一周時間中上漲了6%,但是市場當前普遍預計,其增長速度正在放緩。數據提供商FactSet提供的數據顯示,市場分析師當前平均預計,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Snap第一季度調整後的每股虧損將為0.21美元,虧損幅度較上年同期的0.09美元有所擴大;Snap的營收預計將激增300%以上,達到1.58億美元,但低於上一季度的1.657億美元。

投融資

16、小狗電器宣布獲得1.5億元投資

5月10日消息 吸塵器品牌“小狗電器”發布公告,宣布擬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80萬股(含480萬股)普通股股票, 股票發行價格為每股人民幣31.25元,募集資金金額不超過人民幣15,000萬元(含 15,000萬元)。

17、禾賽科技宣布完成A輪1.1億元融資

5月10日消息,激光雷達公司禾賽科技對外宣布獲得由高達投資(Pagoda Investment)領投,將門創投、磐谷創投及遠瞻資本跟投的共計1.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據悉,這是我國本土激光雷達所獲得的單筆最大金額融資。

18、中泰創匯將投資4億元參與柔宇科技D輪融資

5月10日消息,中泰創匯將投資4億元人民幣參與柔宇科技D輪融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產業夥伴、技術合作、公司經營、市場推廣等方面發揮更大的協同效應。柔宇科技於2012年在美國矽谷、中國深圳及香港同步創立,先後獲得一批國內外知名風險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共計數億美元的投資。

今日思想

在成人的交際禮儀中,沒有爽快的答應就是拒絕的意思。

  —— 貓寧_閃電醬

奶茶妹 劉強東 阿里巴巴 賈躍亭 of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02

王健林父子比去年少了200億,為何還是比二馬更有錢?新財富500富人榜前十財富計算過程首度公開!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685&summary=

王健林父子比去年少了200億,為何還是比二馬更有錢?新財富500富人榜前十財富計算過程首度公開!
小七
2017-05-11

富人排名是個需要持久挖掘並接近真實數據的過程。我們首次詳細公開其中的計算依據和過程,其中或不無疏漏,但期待以此與大家共同探討,幫助我們靠攏相對正確的結果。


作者:陶娟    

來源:新財富


幫富人數錢,是個技術活。這個活,新財富一幹就是15年。沒有《人民的名義》里各種花式數錢的手法,新財富小編只有扒公告這樣的笨辦法。


根據我們歷年使用的財富評估方法,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的候選人需要滿足4 個條件:在中國成人、來自商界、個人財富不低於66億元、主要業務在內地。


新財富會根據候選人擁有的主要企業,對其主要股權財富進行評估,主要方法為:


1、對於上市公司,以2016年12 月31日收盤股價(2017 年新上市公司以2017年3月31日收盤價為準)×股份數量計算;

2、對於已披露上市計劃的非上市公司,根據2016年凈利潤估計值×類似上市公司2016年12 月31 日收盤價計算的市盈率×股權比例計算;

3、對於其他非上市公司,以凈資產×股權比例計算,並參考其最近一次發債時的資產狀況或私募融資時的估值情況。


可見,財富的計算,絕不是拍腦袋那麽簡單,而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會遇到許多技術難題。比如未上市富人旗下公司的資料,以及公司已上市的富人減持套現之後的買房之類非公開投向、股權質押等等,都難有全面的公開資料。


又比如,一些通過BVI或信托持有的股權,難以穿透。


再比如,股票長期停牌的富人,股價測算怎樣才算公允;多層次資本市場下,股權投資一級市場和新三板市場,其股權計價方式和A股的競價交易頗為不同,又如何計算才算公允。


有時,富豪旗下難免有多家上市公司,每家上市公司究竟是另一家上市公司持股,還是富豪直接持有的控股公司持股,需要辨認清楚。如許家印在A股、新三板市場頻頻出擊,不僅嘉凱城被收入囊中,恒大淘寶也早已掛牌,但這些公司都是以恒大地產的名義投資的,就不需另行計算。又比如複星系中,郭廣昌、梁信軍等人是通過獨立於複星國際之外的公司來控股上海鋼聯,那他們在上海鋼聯中的身家就需要額外計算了。


正因為有種種難度,富人排名是個需要持久挖掘並接近真實數據的過程。那麽,具體到中國最富有的十個人,他們今年的財富是如何計算的呢?



今年,王健林父子成功連莊!在新財富500富人榜推出榜單15年來,這是王健林第四次登頂,也是房地產商第六次成為中國首富(碧桂園楊惠妍曾連莊2007、2008年)。



王者的榮耀背後略掛一絲苦澀,今年王健林父子的財富比起去年少了近200億元。先來看他們父子倆的持股結構圖,還是去年的結構,但足夠幫助理解其龐大的財富帝國了(圖1)。



可以看到,王健林父子最重要的三塊上市資產,分別是萬達院線、萬達商業(目前已退市)、AMC,它們往上追溯都是指向萬達集團及王健林、王思聰本人。而萬達集團也是由王健林父子倆全資持有的。而萬達酒店發展(00169.HK)的大股東是萬達商業,因此可以不用單獨計算其持股市值。


先來看萬達院線。萬達院線2016年末市值634.94億元,王健林父子持股比例為60.42%(北京萬達投資直接持有+北京萬達文化),這塊持股市值為383.63億元。曾在2015年上演10倍傳奇的萬達院線(002739),是去年助推王健林登頂的主要動力。然而,在2016年萬達院線一路暴跌,股價從2016年初的120元/股下挫至年末的54元/股,跌幅55%。


萬達院線暴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2016年,A股傳媒娛樂類股票全線深跌,是市場表現最差的板塊,沒有之一;二則影視娛樂等輕資產的證券化明顯受到監管壓力,萬達影視註入萬達院線受阻。隨著萬達院線從千億旗艦回落至639億元市值,持股6成的王健林財富戰鬥力指數大打折扣。


再來看其資產精華:萬達商業地產。由於王健林對於港股只給萬達商業5倍市盈率非常不滿,上市僅一年多時間,萬達商業(原代碼為03699.HK)就於2016年中進行了私有化,萬達集團最終給出的私有化報價為52.8港元/股,退市前萬達商業總股本為45.3億股,也就意味著私有化時萬達商業總價值達到了2128.74億元(1港元=0.89元人民幣計算),王健林按退市前持股54.26%占比計算,此塊持股估值達到了1155.05億元。


這里面的小秘密是,萬達商業私有化時的每股報價比起其停牌前60個連續交易日的平均價格溢價超1/3,如果不是私有化帶來的估值溢價,王健林差點要丟了今年的冠軍頭銜。


最後一塊是AMC娛樂控股。AMC的總裁亞當·阿倫2016年因為工作得力(主要是在歐美各種買買買),被王健林在年會上單獨拎出來狠狠誇獎了一番,十分長臉。當然,帶給王健林父子的好處也是看得見的,AMC娛樂控股的股價在2016年上漲了42.22%,和萬達影視裝入未果、股價腰斬的萬達院線比起來,簡直是“東半球不亮西半球亮”。


2016年末,AMC收盤市值為32.79億美元,萬達集團持股77.6%,王健林父子在這塊的持股財富達175.58億元(1美元=6.9元人民幣計算)。


當然,除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財富,王健林體外資產也不少,如長白山度假村等,而公子王思聰的事業也是各種花式沖頭條。王健林的未上市資產新財富曾經具體分析過,大概在60億元,而王思聰主要財富除了在萬達集團內的持股外,普思資本去年新財富也曾詳細拆解過,手持項目的價值大約在12億元,考慮到有些項目已上市,而電競類的項目估值存在一定的增值,我們將王健林父子所有上市公司體外的資產合計為80億元。


王健林父子的最終得分是:1794.26億元(表2)。



可以發現,王健林能夠連莊首富,資本運作技巧一流,執行力一流,轉型能力一流,轉板撬動估值的技巧一流,海外買買買的能力也屬一流。觀察其財富後勁,萬達商業已經在A股排隊,目前進入被反饋的狀態,上市在即。中國首富再加持A股高市盈率,會誕生世界第幾富?



NO.2馬雲最近又開始放金句出來辣耳朵了,比如“就算我一無所有的時候,我都沒時間花錢”。哎,其實吧,我們這些真正一無所有的普通年輕人,倒還真不這麽想。


馬雲今年沒有超過王健林,不知道內心服不服,畢竟,馬雲手里的財富核彈——螞蟻金服還沒上市。


要說和馬雲有關的上市公司那就太多了。還好,很多公司都是阿里巴巴作為主體去投資的,不用再重新計算,比如阿里影業(01060.HK)、阿里健康(00241.HK)啊之類的盟友們,還有各種私有化銀泰、私有化合一集團啊之類,都是阿里大旗下,算是給小編留了口喘氣的機會。


馬雲直接拿著的上市公司資產主要來自三家公司,好簡樸,也有可能是小編漏了。


一是阿里巴巴(BABA.NYSE),阿里巴巴2016年末市值折合成人民幣為14989.28億元,馬雲持股7.8%。


二是雲鋒金融(00376.HK)。2016年,馬雲、虞鋒和一群大佬(包括史玉柱、小燕子趙薇的老公黃有龍等等,還有好幾位神秘女士)組成了財團,以低價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入主了瑞東集團,後者本由香港殼王高振順打理。


入主後,他們的持股結構也比較複雜,馬雲持股按公告中的話是“本集團主席兼本公司非執行董事虞鋒先生與馬雲先生透過Jade Passion Limited擁有1,342,976,000 股股份之權益,KeyImagination Limited 擁有Jade PassionLimited已發行股本之73.21%,雲鋒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擁有Key Imagination Limited 已發行股本之68%,而馬雲先生及虞鋒先生分別擁有雲鋒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已發行股本之40%及60%”。


這句話讀起來十分不友好,小編翻譯成數學公式就是,馬雲在雲鋒金融大股東Jade Passion中的持股比例為:73.21%*68%*40%,再乘以Jade持有雲鋒金融的比例55.97%,得出:雲鋒金融2016年末市值為118.94億元,馬雲持股為11.15%,持股市值13.26億元。


三就是拿在手中多年的華誼兄弟,2016年末市值為306.43億元,馬雲直接持股3.58%,持股市值10.97億元。


四就是螞蟻金服了,螞蟻金服最新的估值已然高達600億美元,且其已於2016年末進行了股份制改革,上市在即。我們從隸屬於螞蟻金服旗下的恒生電子年報中摳出了一張圖(圖2)。



其中顯示,杭州君瀚、杭州君澳據稱為螞蟻金服的員工高管持股平臺(出資人包括彭蕾等),馬雲100%持有的杭州雲鉑投資則是君瀚、君澳的GP(出資額並不高,但是GP通常擁有比較高的分紅比例)。馬雲曾提及,其在螞蟻金服中的最終持股不會超過在阿里巴巴中的持股,按照螞蟻金服600億美元的估值,7%的股權(略低於馬雲在阿里巴巴中的7.8%持股占比)計算,馬雲在螞蟻金服中的持股估值約為289.8億元。


眾所周知,馬雲的長袖善舞體現在各行各界,他還有一塊重要的資產——阿里創投。根據天眼查的數據,目前阿里創投對外投資了48家公司,包括阿里文化、阿里體育、正和島、五礦電商等等,更有若幹上市資產,如阿里創投是光線傳媒和圓通速遞第二大股東,也是華誼兄弟的第三大股東……阿里創投的註冊資本為2.6億元,股東為馬雲(持股80%)、謝世煌(20%)。如此大手筆的、私人性質的投資是否使用杠桿不太清楚。目前,單這三項上市公司的持股市值已然高達98.85億元(知道外星人為什麽這麽喜歡娛樂事業了吧),按馬雲占阿里創投80%份額計算,則這塊持股估值大約在79.08億元。



馬雲還有些活躍的社交資產,比如說雲鋒基金(這個基金里LP太有名,投的項目也太有名,內中發生的小故事也略多)。不過,高風亮節的馬雲承諾了身為40%份額的GP,所有GP的收益都捐贈給阿里巴巴基金會。


馬雲最後的總得分是:1562.6億元。









當順豐小哥被打時,一向惜字如金的王衛發飆了。2017年2月,王衛請來當時那位小哥敲鐘,霸道總裁的營銷魅力完美滿分。在全國人民為其數漲停的歡呼聲中,順豐控股曾在兩個月的時間里霸占深市一哥席位,而曾言“順豐不上市”的王衛因為上市,今年財富竟然超過了馬化騰。


由於順豐控股是在年後借殼上市的,因此我們將其視作2017年以來IPO的新股一般,將2017年3月底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市值為依據計算。那一天,順豐控股的市值高達2332億元,順豐控股第一大股東明德投資控股持股64.58%,王衛又持有明德控股99.9%股權,其財富為1504.5億元。考慮到上市之前,明德控股的凈資產為31億元,王衛這次上榜主要還是來自A股股民厚愛。



有的人估計會質問:王衛不是在深圳有200套房子嗎?不算了嗎?考慮到順豐控股的市值飆漲有一定的情緒影響因子在里面,200套房子的價值應該是抵不過股市里一天小小的波動帶來的影響。若以近來順豐控股的市值(4月24日收盤市值為2009億元),王衛的財富就已降至1297億元了。



王衛的最終得分是:1504.5億元。



馬化騰這個人,看起來笑瞇瞇有點靦腆,被老一輩富人宗慶後追問服務器是不是國外的時候,他第一次回答好像完全偏題了。作為產自理工科的富人,馬化騰可謂十分低調。他好像是千方百計不讓自己當首富來著。如果他不是急急忙忙地在2016年大手筆捐贈及總是大手筆套現的話,他本來可以成為我們中國內地的第一位2000億富豪了!


馬化騰在投資上遠遠沒有馬雲、王健林這麽博愛,也幾乎沒有聽聞他有什麽在騰訊之外的私人投資,就是這麽專一。不過,騰訊作為公司投資起來卻也頗為豪爽,比如目前已成京東的大股東,京東(JD.NSDQ)市值有2000多億元,同時是58趕集(WUBA.NYSE)的股東,最近騰訊還以17.78億美元買了美國的明星股特斯拉5%股權。


計算馬化騰的財富十分簡單,其本輪最終得分為1411.2億元。。



馬化騰於2016年捐出1億股股權,並數次套現,致其身家下滑,其實2016年初至今騰訊控股(00700.HK)股價上漲了48.9%,2017年4月5日,騰訊更迎來自己的歷史性時刻——成為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的唯一非美上市公司(圖3)。若馬化騰過去1年多時間不曾減持、不曾捐股,以今日騰訊的市值來計算,他今年的身家將達到2034億元,成為中國首個財富超2000億的富豪。




丁磊的財富也容易計算。在遊戲方面,網易的《陰陽師》和騰訊的《王者榮耀》堪稱雙雄。多年來,丁磊一直還持有網易44.3%股權,不套現不稀釋,2016年,網易再次大漲20%,帶動丁磊身家達到865.42億元,排名也從去年的第7名再前進了2位。



網易雲音樂完成了一輪新融資,網易嚴選、網易公開課等項目如若分拆融資並上市,估計丁磊的身家還可以再上臺階。

 


何享健家族是前十榜單里耐力十足又具有新潛能的老錢家族。美的集團股價2016年的漲勢十分醒目,從低點往上漲幅達到50%以上,2016全年則上漲了32%。


何享健家族的主要財富即來自已經放手給職業經理人的美的集團。美的集團大股東為美的控股,持有上市公司35.93%股權,而美的控股由何家人完全持有,其中,何享健本人持有美的控股94.55%股權,其兒媳盧德燕持有剩余5.45%股權。


何享健獨子何劍鋒一早就離開了家族企業,在投資領域玩得風生水起。其為上市公司盈峰環境實際控制人,持股36.98%,持股市值約37億元。此外,何劍鋒還搭建了行業排名前十的綜合性私募資產管理公司——盈峰資本;是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並列第一大股東;戰略投資開源證券、順德農商銀行、香港衛視;並持有母嬰知名品牌貝貝熊95.5%股權。對於這些非上市資產,我們給予50億元估值。



何享健家族的最後得分是:737.8億元。



旗下有N多上市公司的泛海系盧誌強,這位大佬的資本運作又堪稱雲遮霧罩了。


根據泛海控股(000046)的2015年年報,盧誌強持有中國泛海77.14%股權,而中國泛海不僅持有泛海控股股權,而且“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國泛海持有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600016)838,726,939股,持有民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416)119,981,428股,持有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3396.HK)4億股”。



這意味著,盧誌強通過中國泛海還另外持有3家上市公司民生銀行、民生控股、聯想控股的股權。此外,中國泛海還通過泛海控股國際有限公司等持有中泛控股(00715.HK)72.03%股權。


從圖4可以看到,泛海系最上層的公司為通海控股有限公司,通海控股成立於1991年1月30日,註冊資本2.1億元。盡管年報中只披露了盧誌強持有通海控股77.14%股權,但天眼查顯示,通海控股另兩大股東為盧曉雲(11.43%)、黃瓊姿(11.43%),黃瓊姿通過中泛控股公告可確認為盧誌強配偶,而百度亦顯示盧曉雲為盧誌強女兒。


如此,則偌大的中國泛海,應當均為盧誌強家族持股。


而在中國泛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以外的資產也不少。如廣西北部灣銀行,109.85億元凈資產,中國泛海持股6.32%。而民生信托凈資產36億元,中國泛海持股84.65%。(民生證券在泛海控股旗下,不予單列計算;民生期貨又分別為民生證券和民生控股所持有,也不予計算。)



此外,2016年10月,中國泛海宣布將以27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保險公司Genworth Financial(GNW.NYSE),此外,中國泛海還並購了IDG,最近,盧誌強出任IDG新一屆董事長。這三項已披露價格的資產價值223億元,考慮到收購過程中杠桿的存在,我們給予盧誌強非上市部分70億元凈資產估值。


盧誌強家族的最後得分是:710.2億元。



再來說宗慶後。這位老牌富豪最近似乎抓住各種機會懟排在他前後的IT新富們,尤其和馬雲,隔空嘴仗都好幾輪了。


由於娃哈哈一直未上市,宗慶後的財富在幾個榜單上差異也比較明顯,有的榜單上,其財富數額超過千億,有的榜單上,其財富數額不足500億元。我們還是盡量依照公開數據考量其財富值。


數據顯示,娃哈哈2013、2014年營收分別為783億元、728億元。但由於在營養快線之外一直沒有培養出新的得力品種,其2015年營收近乎腰斬。娃哈哈官網披露了2015年的業績,“2015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95億元、利稅115億元,上繳稅金56億元”。115億元利稅,減去56億元稅金,剩下的59億元,大致可以視作娃哈哈集團2015年的凈利潤指標。而在浙江新聞客戶端的一篇報道中,則披露娃哈哈“在2016年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上繳稅收48億元”,相當於稅收同比下降了14.3%。由此,我們對娃哈哈2016年凈利潤按較2015年打八五折估算。


再來看看Wind上娃哈哈所對標的軟飲料行業中,承德露露(000848)、深深寶(000019)的市盈率大概在20-23倍,我們取20倍市盈率計算。


根據報道,娃哈哈內部也已實行全員持股,而我們從天眼查上發現,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的三大股東為:宗慶後獨立持股29.4%,杭州上城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6%,杭州娃哈哈集團職工持股會持股24.6%。其中,杭州上城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上層股東為杭州上城區國資委辦公室。


也就是說,從股權結構上看,娃哈哈集團的大股東是杭州上城區國資委,偏國企。但是實際上,娃哈哈集團在許多下屬單位中的持股是49%、39%,而那些子公司中持有51%股權或更多的股東則指向了境外公司或者宗慶後本人,在一些重要公司中宗慶後家族的利益約在51%。籠統估算宗慶後家族在整個龐大娃哈哈集團資產包里持股平均水平,大概在65.4%左右(51%+49%*29.4%)。


綜合上述各項指標計算,宗慶後家族所持有的股權估值656億元。


雷軍的排名從2016年第六降到了今年的第九。實話實說,給獨角獸的創始人估值有風險,分寸不好掌握。


去年雷軍系的幾乎所有上市公司都遭遇了股價下跌,曾經給雷軍身家創造“金山”的四駕馬車,都有點不靈了。迅雷股價腰斬,歡聚時代打了個7折,金山軟件相對來說表現最好,也跌了16%。在金山軟件中,雷軍個人直接持股10.96%;歡聚時代中雷軍個人持股17.41%,迅雷中其持股28.36%。而獵豹是通過金山軟件來持股,因此無需再單獨計算入雷軍的身家里。


雷軍手中目前最響當當的財富招牌,還是非小米莫屬。小米是互聯網時代估值躥升最快的典型,2010年底融資時估值2.5億美元,2011年底估值10億美元,2012年6月底估值40億美元,2013年8月估值100億美元,到了2014年末,雷軍官微宣布小米估值450億美元。


但是,其這一巔峰時期的估值與2016年手機出貨量跌出全球前五的境況不太相襯。2016年,一向高調的小米未對外公布營收,而數據統計機構IDC則稱其銷量同比下降36%。因此,近兩年對其450億元的估值多有質疑,2016年甚至傳聞小米估值降為280億美元,小米為此專門辟謠。參考其2014-2016年的出貨量及營收增減情況(2014年小米銷售手機6112萬臺,含稅銷售額743億元;2015年銷量超過7000萬部,營收780億元;2016年IDC統計的小米出貨量為4150萬臺,相比2014年下滑了1/3),我們且給予小米350億美元的估值。


雷軍在小米中的最新持股比例沒有公開資料,2012年5月金山軟件向港交所披露的文件顯示,其持有小米30%以上已發行股份,鑒於此後又經歷了數輪融資,樂觀估計雷軍在小米中還保留25%的持股。綜合上述指標估算,則雷軍在小米中的財富大致為603.75億元。



雷軍的最後得分是:655.2億元。


李彥宏的跌幅更大於雷軍,從去年第五直接掉到今年的第十,據說BAT的除了百度人,另兩家只稱自己為AT。百度系的規模其實也不小,如百度為大股東的攜程,市值有1200多億元,旗下的去哪兒網,退市時也有300億元估值。但百度2016年年末市值竟然跌至3935.46億元,只有騰訊的1/4,阿里的1/3。而李彥宏以16.11%持股,僅剩634億元身家。



今年,李彥宏從微軟請來陸奇,從家中請回馬東敏,並大力布局高技術門檻的無人駕駛,這能否為未來百度的市值和李彥宏的身家提升帶來助力?(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34

失衡的中國財富版圖:12地富人稀缺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600&summary=

失衡的中國財富版圖:12地富人稀缺
小七
2017-05-09

財富地區首富榜


吉林、陜西、青海、西藏、江西、雲南僅1人上榜,

海南、黑龍江、甘肅、內蒙古、廣西、天津僅2人上榜


每一年的富人榜上,大眾最為關註的一點往往是首富是誰,首先是中國首富,其次便是本地區首富。為此,我們繼續根據省市區的行政區劃,推出今年的新財富地區首富榜(表1)。



從各地區首富的財富排名來看,北京、浙江、廣東、湖南、上海分列前五。今年,北京首富依然是王健林,擁有1794.3億元的他也是地區首富中身家最高的;吉林首富依然是呂永祥家族,70億元家底的他則是地區首富中身家最低的——兩人之間的財富差距達到25.6倍,反映出各地首富間的地域差距依然懸殊。


值得關註的是,呂永祥也是吉林今年唯一上榜的富人。而且,2016年中,呂永祥將其直接持有的永大集團(現已更名為融鈺集團,002622)最後一筆1億股股份,以21.5億元賣給平安旗下資管計劃——廣州匯垠日豐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從而全身而退。據統計,2015-2016年間,呂永祥家族陸續套現了67.6億元,並已辭去上市公司所有職務。


呂永祥的巨額套現,當然引起諸多爭議,但這背後是“撐不下去”的業績。2011年9月上市以後,永大集團雖身為中國永磁高低壓電氣開關產品最大的生產基地,但其營收年年遞減,從2012年的2.45億元降至2016年的1.2億元,而凈利亦跌至千萬元。套現的67億元,呂氏家族要靠做實業掙得這樣的利潤,得掙上幾百年。


盡管如此,主動放棄A股上市公司實控人地位,不是個容易的選擇,這也或許會是呂永祥最後一次出現在我們的榜單上。如果沒有新的富豪湧現,吉林明年可能會在門檻日益提升的新財富500富人榜上出現空缺。東三省中,遼寧今年有10人上榜,黑龍江也僅有2人上榜。上榜人數的縮減,或是東北經濟不振、民營經濟欠發達,最為直觀的投射。


與吉林同一處境的還有陜西、青海、西藏、江西和雲南五省區:僅有一位上榜者,上榜即首富(表2)。其中,江西在列出人意料。今年,總部位於南昌的醬鹵肉制品企業煌上煌的褚建庚、徐桂芬夫婦取代了中成實業王永紅,成為江西省上榜的唯一富豪。



在中部諸省中,湖南、湖北、安徽均產生了7位富豪,而和福建、廣東接壤的江西,創富環境似乎並不太突出。一方面,江西省的GDP相對湖南、湖北、安徽的確偏低;更重要的一方面,這與江西上市公司數量較少有很大關系。目前A股全部3190家上市公司中,江西僅有37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4154.2億元。而安徽有9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13323億元;湖北有9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了11162.3億元;湖南有90家,總市值達到9845.4億元。同這些中部省份相比,江西在上市公司的數量及上市公司整體的市值上都落後了許多(此處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4月18日)。在長江經濟帶的整體戰略下,江西如何發展民營經濟,在長江中遊城市群中成為重要一極,值得研究。


與此同時,還有海南、黑龍江、甘肅、內蒙古、廣西、天津6個地區的上榜富豪僅有2位,同樣顯示當地民營經濟活力有待提升。


出人意料的是,地理位置堪稱優越的直轄市天津,竟然也是巨富稀缺,今年僅有融創中國的孫宏斌、天士力的閆希軍家族上榜,他們分別以117.8億元、92.5億元排名219、314名。孫宏斌今年成功取代了閆希軍、閆凱境父子成為地區首富,為其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再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身為直轄市的天津只有這2位富豪上榜,不僅和擁有9名富豪的重慶差距頗遠;論人均財富,天津的數據也略遜於擁有7名富豪的河北。


今年發生首富更叠的地區為廣東、上海、江蘇、湖北、山東、山西、河南、雲南重慶、天津、西藏、安徽、江西、海南等14個地區。幾近一半地區首富易主,這或許說明了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里,產業形勢變化快,財富動能依然足。


新的地區首富,部分因為旗下資產上市而身家暴漲,如王衛憑借順豐借殼,一舉踢下了廣東首富常任狀元馬化騰。而在上海,史玉柱攜私有化後的巨人網絡回歸A股,也成功替代了劉益謙,拿下地區首富之位。王衛和史玉柱都已名動天下,想在一線城市能成功打擂臺的,都不是籍籍無名之輩。而在重慶,新上市的小康股份將張興海送到了地區首富之位。


也有因為旗下上市公司股價暴漲,如湖北新首富閻誌和江蘇新首富季昌群在港股市場互為犄角,倆人上市公司彼此持股,1年時間你漲1倍,我漲2倍,此次二人攜手登頂地區首富榜單,也屬十分難得。


由於銷售模式受到香港證監會的監管,四環醫藥車馮升不敵接替奶奶林宗歧上位的女富豪康喬,後者成為新的海南首富。西藏華鈺礦業劉建軍取代了海思科王俊民。在安徽,國軒高科李縝取代了吳緒順。


從上榜富人的數量,分地區來看,此次廣東(114人)、北京(84人)、浙江(63人)、上海(58人)、江蘇(33人)包攬了地區富人數量前五,五地的名次與去年相同。


其中,廣東一地就有114人上榜,其中有64人來自廣東深圳,遙遙領先於廣東其他城市,更連續兩年超過上海,今年上海的上榜人數為58名。尤其令人矚目的是,今年前十名富人中,有4位公司註冊地位於廣東,分別是順豐王衛、騰訊馬化騰、網易丁磊、美的何享健,與北京的人數持平,剩下兩位來自浙江杭州。而榜單前十中,無一來自上海。這不能不令人深思——上海GDP近年來都是各城市里執牛耳者,但前十名富人均無緣上海;而且從各地人均財富來看,上海也明顯低於北京、廣東及浙江,這些從側面反映了該城民營經濟的相對弱勢。


深圳近年的創業氛圍及科技立城,既讓華為騰訊等繼續在業內保持領先優勢,也因強大完備的工業基礎孵化出大批如大疆創新、柔宇科技等硬科技創新類企業。從GDP來看,2016年深圳GDP與廣州僅相隔118億元,與上海相差近8000億元。但若與2010年相比,彼時深圳GDP大約只有上海的一半,到了2016年,這一比例已升至71%(表3)。



五地上榜上榜富人共達352人,占上榜總人數的70.4%,五地富豪總財富達60392.1億元,占比達76.5%,五地人均財富為171.6億元,遠高於榜單人均財富的157.8億元。其中原因,正在於中西部省區不僅上榜人數稀少,上榜者的財富數額也拉低了整體水平,中國經濟天平的失衡,由此可見一斑。


新財富青年富人榜


4年百億,財富新青年進取有加


雖然聯合國嚴正聲明,定義青年的年齡區間是18-24歲;“88年的中年女子”、“34歲老來得子”之說也令一眾90年生人驚呼自己原來已步入中年,但在創富路上,尤其是今年66億元起步的新財富500富人榜,24歲仍顯得過於低齡化。因此,我們仍以傳統的40歲作為編制青年富人榜的年齡邊界。



2017年,一共有14位40歲以下的年輕富豪登上新財富500富人榜。這其中,汪滔、張邦鑫、黃曉捷、張一鳴、劉若鵬、林奇、邵恒、王興、何誌濤9人都屬於自主創業,其他5人的財富則來自於家族傳承。其中,兩名地產公司的女繼承者在榜單上進取有加。由於碧桂園過去一年的良好漲幅,楊惠妍身家從2016年的276.6億元大幅上漲至今年的466.6億元,成為年輕一代的首富,排名更從去年的56名大幅上升至今年的18名。得益於在一線樓市的布局,代表家族持股的龍光地產紀凱婷的財富排名也同樣上升至243位。


白手起家的青年富人創辦的企業中,汪滔的大疆創新科技、張一鳴的今日頭條、王興的美團都身處TMT行業,且均是估值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項目。今日頭條的張一鳴、世紀華通的邵恒兩位今年上榜的新人,其創富秘笈更值得關註。


2012年,29歲的張一鳴成立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基於數據挖掘的推薦引擎產品今日頭條。其核心競爭力在於通過機器分發資訊,每個人的新聞信息界面都是由過往的搜索和瀏覽記錄個性化生成,號稱“你關心的,才是頭條”。很快,這個獨特的模式就帶來了今日頭條的飛速發展,2012年7月,今日頭條獲得SIG海納亞洲等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8月發布產品第一個版本;2013年9月獲得DST等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4年6月3日,今日頭條完成C輪1億美元融資,紅杉資本領投。


2016年底,今日頭條完成了10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紅杉資本及建銀國際領投,投後估值達到110億美元。創業5年收獲百億美元估值,張一鳴憑的是激增的用戶規模及良好的賺錢效應。


截至2017年3月,今日頭條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6.6億,日活人數超過5565萬,成為僅次於騰訊新聞的第二大資訊平臺。和許多獨角獸項目一路做大一路虧損最最不同的是,今日頭條的錢景是光明的——其一年的廣告營收接近30億元。


快速創業,快速叠代,不停尋找機會,發現用戶痛點予以改善,張一鳴曾經一度進入微軟,但對於在大公司里進行遠離市場實際的基礎技術改進毫無興趣。在29歲創立今日頭條之前,他已經五度參與創業,參與創建酷訊、飯否,還是九九房的主要創始人。互聯網時代好產品的自動發酵效應,最終在今日頭條上爆發了。


邵恒的上榜則需要感謝兩點:一是上市公司世紀華通(002602)想轉型;二是A股對於遊戲資產的瘋狂追捧。


世紀華通位於浙江上虞,原主業為汽車零部件,2014年,世紀華通以18億元非公開定向發行的方式,分別收購了無錫七酷和上海天遊兩大遊戲公司,涉足遊戲產業,收購消息發布後,世紀華通股價連續13個一字漲停,漲幅高達245%。


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王苗通當然成大贏家,七酷年輕的董事長邵恒、天遊董事長王佶也因此各自獲得了世紀華通15.42%、12.13%的股權。按照2016年末世紀華通481.6億元的市值計算,年僅32歲的邵恒所持股份市值已高達74.3億元,較之世紀華通收購時的估值又漲了6倍多。


然而,這只是邵恒實現的一個小目標,邵恒、王佶及世紀華通還有一個更有野心的目標——裝入盛大遊戲。盛大遊戲私有化過程中,各路財團進進出出,劇情多次反轉,最後卻被世紀華通三個股東聯手收入了囊中。2015年6月,王苗通家族持有的世紀華通控股(世紀華通大股東)、邵恒(世紀華通二股東)、王佶(世紀華通三股東)聯手收購了盛大遊戲43%的股權;2017年1月,世紀華通的前三大股東再次從中銀絨業(000982)等手中收購了盛大遊戲47.92%股權,也就是說,目前王苗通家族、邵恒、王佶合計收購了盛大遊戲的90.92%股權。公告同時提及,他們將擇機將盛大遊戲註入上市公司平臺。


如果此舉成功,世紀華通的市值無疑將會再上臺階。巨人網絡借殼世紀遊輪後市值過千億,而比起巨人網絡,盛大遊戲的盈利能力更勝一籌,數據顯示,盛大遊戲2016年未經審計營收為38.6億元,凈利為16.2億元,在遊戲類公司中僅次於騰訊和網易。


1985年出生的邵恒,2008年開始做的一家遊戲公司,6年後以9.5億元賣給上市公司成為二股東,概念好股價飛起,成功晉級500富人榜。當他再進行股權質押,進一步收購遊戲資產,再註入,如果成功,他明年的財富和排名將在何處?今年與榜單緣慳一面的王佶,明年會不會沖榜成功?


英雄出少年,成名要趁早。中國財富新青年的進取之路上,邵恒這樣8年74億、張一鳴這樣4年百億的創富故事,以後還一定會重演。


新財富女性富人榜


一個蘋果成就兩大富豪,周群飛三度蟬聯首富


2017年新財富500富人榜,共有24位女性富豪上榜,比去年多了2位,藍思科技周群飛超過了兩位地產女富豪楊惠妍及陳麗華,以497.4億元身家繼續蟬聯女性富豪榜首富,這也是她連續第三次奪取這一桂冠。


歐普照明馬秀慧、裕同科技吳蘭蘭、第一創業趙燕、海天味業程雪等新面孔今年首次登榜。


1971年出生的馬秀慧,本是浙江縉雲人,1994年與丈夫王耀海到燈飾重鎮廣東中山古鎮創業,1996年創辦歐普照明,以高性價比的定價策略在競爭中殺出血路。伴隨這家照明巨頭2016年IPO,持有其82.35%股權的馬秀慧家族也身家倍增。


吳蘭蘭的故事也與馬秀慧類似,她與丈夫王華君1996年創辦的裕同科技是蘋果的包裝合作夥伴,這家2016年包裝印刷行業營收冠軍於2016年在中小板的IPO,帶來了吳蘭蘭家族的財富重估。吳蘭蘭也是周群飛之外的第二位蘋果產業鏈造就的女富豪。


程雪則作為由傳統國企——佛山市珠江醬油廠變身而來的海天味業IPO盛宴的受益者,登上今年的富人榜。她1997年出任海天味業企業策劃總監、副總裁、董事,如今擔任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持有海天味業9.04股權。持股27.25%的海天味業總裁龐康,則以216.2億元的財富位於今年富人榜的第78位。


第一創業的趙燕則是另一版本的創富故事。趙燕控股的華熙國際投資集團,不僅開發了北京CBD的中環世貿等樓宇,還是第一創業證券的第一大股東——華熙昕宇投資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且是港股華熙生物科技的第一大股東,持股58.05%。此外,華熙國際投資修建和運營了五棵松體育中心等重要比賽場館。


總體來看,今年女富人的平均財富高達166.3億元,高於富人榜上榜者157.8億元的人均財富。而去年,女富人的人均財富是低於富人榜的。


和往年一樣,有4位女富豪來自房地產業,地產也成為產生女富豪最多的行業。而和往年一個顯著的不同是,金融服務領域的女富人也達到了4位,分別是趙燕、湧金陳金霞、福信黃晞、今日資本的徐新。這可能是因為金融領域的開疆拓土尤其需要人脈資源,而女性長袖善舞的社交溝通能力,正好可以發揮出突出的效用來。而在創富熱門的TMT領域,女性還缺乏存在感。


廣東成為女富豪最多的城市,有多達7位女富豪將其公司總部設立在廣東,超過了上海的5位和北京的4位。從年齡來看,女富人平均年齡51歲,年齡最大的陳麗華今年已有76歲,而最小的還是紀凱婷,27歲。(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41

瑞銀:未來5年亞洲1/3財富將移交富二代

17日據CNBC報道,瑞銀全球家庭辦公室(UBS Global Family Office )亞太區主管nurag Mahesh表示,未來5年亞洲超高凈值家庭將出現繼承高潮,約三分之一的財富將移交下一代手中。

超高凈值是指可投資資產至少為3000萬美元。根據萊坊2017財富報告,2016年亞洲有46080位超高凈值人士,他們的總財富約為4.84萬億美元。

根據瑞銀與普華永道的2016年億萬富翁報告,年輕的亞洲經濟體將很快經歷“第一次重大的代際財富傳承。”與此同時,該報告指出,由於遺產分割等原因,90%的億萬級別財富不會延續至第一代或第二代之後。

瑞銀表示,這將促進亞洲超高凈值人士對財富管理服務的需求。Mahesh表示,更多超級富豪將尋求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者的幫助,以“建立治理結構,明確家庭內的投資理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34

大智慧戴帽、東方財富業績下滑,金融信息行業和股市比熊?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845&summary=

大智慧戴帽、東方財富業績下滑,金融信息行業和股市比熊?
小七
2017-05-16

觀三家A股上市的金融信息服務公司,大智慧最令人擔心,要靠直播平臺業務打“翻身仗”的可能性看來微乎其微。“互聯網券商排頭兵”東方財富雖因業績下滑遭機構減持,但還暫時沒有誰能撼動這位新“一哥”的地位。而從一而忠的同花順加碼人工智能,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句話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趕在2016年年報披露截止日期前,4月28日,*ST大智慧(601519)公布了全年業績:凈利潤虧損幅度擴大到-17.60億元,虧損規模是2015年的近4倍(表1)。



作為國內知名炒股軟件發行商的大智慧,這兩年的狀況似乎比中國股市行情還要糟糕。此前的財務造假不僅需要面對接踵而至的監管處罰、高管被迫離職和投資者訴訟等一系列問題,而且還與湘財證券失之交臂。原本眾人期待的“互聯網證券第一股”光環瞬間破滅,其股價在兩年時間里從35元/股的高點一路下行至4元/股左右。


同樣被陰霾籠罩的還有創業板權重股東方財富(300059):基金代銷情況不理想導致業績下滑,機構持續減持……


而就在4月中,隨著深圳財富趨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被叫停IPO審查,同樣身為行情軟件的“通達信”的上市之路再次告吹。根據其招募說明書中公布的數據,其毛利率比競爭對手同花順(300033)還要高,但5年3次嘗試,卻依然沒有“修成正果”。


金融信息服務行業歷經23年的發展,在市場先驅的帶動下,形成了新的中堅力量。但目前國內從事金融信息服務的數百家公司中,掛牌上市的不過6家,且都是2000年之後成立的公司。其中A股上市的有3家,新三板掛牌的有3家(表2)。可見,在市場見證牛熊洗禮的同時,金融信息服務行業本身也在持續不斷地洗牌。



如今,它們的市場表現集體示弱,這是否意味著金融信息服務行業周期性洗牌的時間點到了?


大智慧的“智慧”去哪了?


大智慧2016年業績發布後,引起了不少媒體的熱議,焦點都集中在其砸下重金請人直播從而引發巨虧上。這點確實不假,但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不難發現,作為大智慧主營的金融信息服務項目中,PC端業務和券商綜合業務的毛利率,在2013年之後都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



業務收入下滑可以怪行情不景氣,成本增加又是什麽原因?



先來總結一下大智慧上市後為了提升業績都做了哪些努力。首先就是接連不斷的外部並購,可以說,大智慧剛一上市就同步開啟了“買買買”模式(表5)。根據Wind數據顯示,大智慧自上市以來有記錄的並購項目就有15項,其中有11個項目完成收購,涉及總金額達6.59億元。


從被收購企業的類型來看,除了與大智慧自身主營相關的金融軟件開發公司,試圖通過收購海外金融信息公司布局海外市場股票行情外,還涉及互聯網彩票、貴金屬期貨交易等業務。



這其中,動靜最大的一次莫過於2014年出資85億元對湘財證券的收購。結果也已了然:財務造假+業績巨虧,大智慧夢碎“互聯網券商”。 

除了外部並購,大智慧擴張的另一方式是開設子公司拓展新業務。大智慧旗下子公司和聯營企業的數量是幾家上市的金融信息服務公司中增長最快的,增長速度最快的2013年實現了150%的增長,既包括了做化工貿易的深圳前海博盈石油化工投資有限公司,還包括了做視頻直播的上海視吧傳媒文化有限公司和視吧(深圳)網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圖1)。



但是這兩招的效果其實並不理想。首先,並購和成立子公司帶來了大量的人員增加,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的需求也隨之上漲。對並購公司內部重組所清退的人員也要支付相關的費用。導致的結果就是各項成本持續飆漲。


而新業務的營收情況並不樂觀,2013年買入的互聯彩票公司大彩網在2014年創造了5259.08萬元的營收,虧損1248.75萬元。還沒等到豐收期的到來,2015年1月互聯網彩票被全線叫停,大彩網的營收萎縮至只剩下63.35萬元。無奈之下,大智慧以1000萬元的價格將31%的大彩網股權折價出售,自己仍然保留49%,同時還有忍受每年過千萬的凈虧損。


而這兩年重點布局的視頻社交平臺“視吧”更是進一步把大智慧拖進了虧損的深坑之中。其中,發放給諸如吉姆·羅傑斯、李大霄、胡潤等大咖以及徐崢、王子文等娛樂明星的主播勞務報酬總計就達13.96億元,廣告宣傳投入總計2.1億元,因視吧App充值慧幣而產生蘋果、財付通、支付寶充值渠道手續費1100萬元等。


根據大智慧2017年1月發布的2016年業績預告,“視吧”直播平臺2016年的預計虧損高達11億元,公司全年凈利潤虧損預計達到-16.8億元至17.8億元。


難道大智慧這麽多子公司,就沒有業績好的嗎?


有是有,但大部分實現盈利的子公司,都在近幾年相繼被賣掉去填補虧損的主營業務。早期並購的公司,基本只剩下了從事港股業務的阿斯達克網絡信息有限公司,它也是目前一眾子公司中最賺錢的(表6)。



如果“賣子求生”會上癮,那麽大智慧算是重度成癮。2016年10月29日,伴隨三季報,大智慧還發布了一份子公司的股權轉讓公告。公告披露大智慧將以13.98億元轉讓上海大智慧財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權。若大智慧能在2016年順利獲得這近14億元的轉讓收益,那麽公司不僅手持大量現金,更能在今年實現財務扭虧而不被ST。


但問題接踵而來。首先大智慧財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凈資產只有7000萬元,但大智慧給出的估值將近20億元,憑什麽來支撐如此高的溢價?


其次,根據大智慧披露的公告顯示,交易對方華信資本2015年的資產凈額為負,且其母公司華信證券總資產為9.05億元,哪里來14億元支付這筆股權交易呢?


盡管在收到上交所問詢函之後,大智慧還極力做了一番解釋。但不出大部分人的意料,由於華信資本支付股權轉讓的錢遲遲沒有到賬,大智慧也無法做股權交割。直至2017年1月23日,大智慧發布“關於收到華信資本《關於商請解除<股權轉讓協議>的函》”的公告,正式宣布此次股權轉讓失敗。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沒了,也使得2016年大智慧業績虧損基本板上釘釘。


東方財富:互聯網券商排頭兵的拋物線


不同於從一開始就做炒股軟件的大智慧和同花順,東方財富以財經門戶起家。當年主要的門戶網站如搜狐、新浪和網易都有經營多年的財經頻道,而專業的財經門戶網站也有和訊、金融界和證券之星“三大金剛”。作為“後生”的東方財富網要面對的是一個“前有狼,後有虎”的市場環境。


東方財富網的創始人沈軍是證券行業中的老江湖、國內第一批註冊證券分析師,在各大財經媒體都以“其實”為筆名發布評論,是當年頗具影響力的財經大咖。


正是由於沈軍對互聯網與金融市場有著深刻的理解,東方財富在創立的十年間,通過“股吧”將社交引入門戶積累了用戶,創立“天天基金網”搶占基金第三方代銷的先機,以及通過並購通信證券,布局互聯網證券業務,實現了業務的“三級跳”。


尤其是當2013年11月騰訊與國金證券宣布合作的消息公布之後,媒體就以大標題互聯網“入侵”券商宣布又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無論是用戶積累、信息技術、行業相關性,沒有哪個行業比金融信息服務提供企業更適合做券商業務。只是此前受制於監管、券商進入的門檻和牌照等因素,金融信息服務企業與券商業務之間仿佛隔了一道玻璃墻,能看得見,但摸不著。所以,一旦這個玻璃墻出現了口子,所有人都會鉚足了勁往里擠,包括大智慧、螞蟻金服、京東都紛紛傳出收購券商的消息。


2015年2月7日,東方財富停牌,籌備資產重組事宜,擬作價40億至45億元,收購同信證券100%股權。4月16日,東方財富的股票複牌後,連續拉了11個漲停。


據統計,2015年1月至5月期間,東方財富的股價從31.94元/股一路高歌猛進,最高達到179.03元/股,上漲了460%,率先成為創業板首家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同時也代替大智慧,成為金融信息服務行業龍頭企業。


作為互聯網券商而集萬千榮寵於一身的東方財富,怎麽業績也出問題了?


往大了說,是互聯網證券這個子行業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這就好比一個普通出身的小夥子把追求多年的白富美娶回家之後,發現白富美的各種缺點慢慢原形畢露,多年的美好印象也逐漸化為泡影。率先“吃螃蟹”的東方財富,必定受累其中。


可為什麽互聯網證券的這把火沒能持續火熱下去呢?


首先,證券產品是所有金融產品中最早連接互聯網的,多年來一直進行著自主優化,所以證券行業留給互聯網改造的空間機會並不多。一般券商業務中除了開戶之外,其他業務基本上早就實現互聯網化,剩下的機會主要在獲客、幫助投資者降低學習與操作難度等場外工作,互聯網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而傳統的信貸、保險、理財等原本交易大部分是在線下,通過互聯網可以把大量的線下交易搬到線上,提高效率。


其次,從用戶的角度來看,證券市場領域的相關服務因為門檻低且競爭十分激烈,傳統券商和互聯網券商的開戶成本和傭金率基本相差無幾。而證券行業對於高端客戶的服務並沒有太多的特色性,主要是提供更低的傭金比例和操作上的一些建議。不像理財、消費金融、保險等領域,還有很多機會和場景可以挖,存在通過技術和網絡平臺降低服務門檻的機會。


不僅如此,證券行業還有明顯的周期性,牛熊轉換對於用戶活躍度影響非常大。當處於熊市時,拓展新用戶很困難,存量用戶的活躍度也會下降很多。互聯網證券本身的價值也就隨之下降。


只能說夢想和現實是存在差距的,東方財富在完成了“三級跳”之後遇到了市場的“引力”,2016年業績同比出現了近20%下滑。伴隨著市場對互聯網證券前景的看淡,出現一定數量的機構減持也就不難理解了。


從其收入構成來看,下滑最嚴重的是上年度實現了高增長的基金代銷業務,由於2016年整體市場的不景氣以及第三方銷售同業競爭的壓力,相關業務營收出現了64.35%的負增長。證券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的增長比較搶眼,但均是建立在2015年低基數的基礎上(表7)。



同花順:從一而忠 加碼人工智能


A股上市的三家金融信息服務公司中,同花順的業務變化最小,一直專註於金融信息服務,除了在上市之初收購了浙江國金投資資訊有限公司,之後就再無其他的並購事項。2015年以前,同花順的增值電信業務(付費軟件)一直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0%以上。


2015年上半年,同花順也加入到第三方基金代銷的行列當中,基金代銷業務的收入占比迅速增值,主營業務占比超過30%,成為第二大主營(圖2)。



同花順在金融信息業務方面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過免費平臺實現用戶規模的擴大,再通過付費增值服務實現用戶流量的變現。


2008年,同花順率先布局移動端,推出兼容當時市面幾乎所有智能手機的移動客戶端,並通過大力促銷快速搶占市場。同時,其還將金融信息業務細化,拆分成不同的模塊做成產品出售,模塊的價格從60元一年到近萬元一年不等,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實際需求,像搭積木一樣去購買相應的服務。


正是由於降價策略,2009年至2013年間,同花順的手機金融信息服務費收入用始終呈現滑落態勢,毛利率更是從92.71%滑落至77.57%。這種犧牲換來的是手機註冊人數的飆升,為後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同花順網上行情免費客戶端的日平均用戶約900萬人,周活躍用戶數約為1300萬人。2016年12月易觀千帆證券服務類應用App排名中,同花順以2990.48萬人的月活5.4%的同比增長,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大智慧1318.72的月活用戶,要比同花順少了一半多。


2016年同花順的業營收實現了同比增長20.23%,除了因為前面提到的基金代銷業務穩住了陣腳,還得益於在2015年市場好景時攢下了的巨額預收款項,這些款項逐步在2016年變現成收益計入財報中。扣除這部分款項,其業績還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表8)。



對於像同花順這樣以付費炒股軟件為主營的公司來說,持續運營的關鍵在於,如何讓現有客戶在到期之後繼續續費,同時開發更多新的付費用戶。而這其中的核心就是付費軟件的功能是否讓投資者的整個投資過程變輕松,甚至實現“傻瓜式”投資,有效找出市場中被低估的投資標的,對存在風險的標的作出相應提示。這也意味著同花順需要從單純的金融數據提供商向決策系統服務商轉型。


在2016年年報中,同花順明確指出將會加大對雲計算、金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FinTech重點項目方面的投入,構建金融財經知識圖譜,采用語義分析、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識別等技術,著力開發人工智能產品,改善人機交互的模式,以最快的速度響應投資者的提問,幫助其進行投資決策。從其與東方財富和大智慧的研發投入對比上就能看出同花順的決心(表9)。



同花順在2016年設立了人工智能資產管理子公司,與泰達宏利基金公司合作成立泰達宏利同順大數據基金。該基金在2016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17.3%的凈值增長在425只靈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三,領先上證指數近30個百分點。


目前同花順的人工智能類產品主要是股票投資決策,尚停留在便利投資行為的水平,算法的智能化程度還有待數據長時間的反複驗證。另一方面,開發人工智能類投資產品,也將同花順自身的競爭對手從共原有的東方財富和大智慧等,擴充到包括非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以及獨立第三方類智能投顧平臺、傳統金融公司,這顯然又是一場硬仗。(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55

深八富人思維:過去一年買什麽?投什麽?放棄什麽?擔心什麽?新財富500富人榜為你深度盤點!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2804&summary=

深八富人思維:過去一年買什麽?投什麽?放棄什麽?擔心什麽?新財富500富人榜為你深度盤點!
小七
2017-05-15

作者:程華秋子

來源:新財富



為首富,王健林自然很忙。

 

萬達官微曬出的一份王健林2016年11月30日行程表顯示,他早上4點起床,健身45分鐘後吃早餐,之後從雅加達飛海口參加活動,結束後又飛北京,晚上7點到達辦公室。在達沃斯論壇上,也是一天“見9個人、談14筆生意、接受5個采訪”,令網友們不禁感嘆“比你有錢的人比你還努力”。偶爾得空,首富還不忘用“1個億的小目標”這樣壕氣沖天的金句刷刷屏,化身“網紅老王”。

 

那麽,王健林究竟在忙什麽?當然是萬達轉型這樣的“大目標”。都說船大難掉頭,可萬達還是一直在努力。近一年來,在王健林不斷調整戰略後,萬達的“去地產化”進行得頗為順利,2017年1月,王健林更在萬達2016年年會上對外宣布“轉型成功”。他大刀闊斧砍掉600億房地產銷售收入的成果,在萬達2016年經營業績中得到了體現:萬達商業收入1430.2億元,同比減少25%,但得益於租金增長3成,其凈利潤同比仍實現正增長。

 

服務業收入占比55%、凈利潤超過地產,也佐證了萬達的重心已經轉換,朝“轉型成為商業服務公司”這一目標靠攏。

 

作為集團轉型重點的萬達商業,自2016年9月從港交所摘牌後,其回歸A股的方式一直備受關註。而隨著IPO預披露文件的公布,萬達商業回A的路徑也逐漸明晰,目前其IPO審核狀態為“已反饋”,顯示這一工作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不得不承認,王健林掌舵的萬達執行力驚人。

 

2016年10月,萬達拆分金融集團成立了萬達網絡,其產業結構也調整為了商業、文化、網絡、金融四大板塊。金融集團主要在銀行、保險、證券、投資等傳統金融業務上發力;而網絡集團則希望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打造物聯網模式,其中,網絡集團旗下的電商平臺“飛凡”計劃將在2017年進行首輪100億元募資。



除了“去地產化”,國際化也是萬達重要的推進目標。地產上的收縮,將模式轉為輕資產已經落地;而對影視方面加大投入,打造影視帝國則是王健林近年來部署的大棋,這也是他將萬達打造成跨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一環。2016年萬達文化集團收入641.1億元,占萬達集團總收入25%,而文化集團中的電影產業收入391.9億元,顯然已成為中流砥柱。

 

王健林對自己想要建立影視帝國的野心從來不加掩飾,曾公開表示“目標是2020年控制全球20%的影院市場”。2016年,萬達又馬不停蹄地收購了美國卡麥克影業(carmike)和歐洲第一大院線O deon&UCI,2017年收購了北歐院線集團(Nordic Cinema Group),這讓王健林離預期又近了一步。除了收購渠道端的院線,王健林還開始部署影視上遊的制作發行,2016年初以35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進軍電影制片領域,而更放出豪言要“進軍”好萊塢。

 

然而,鑒於特朗普政府海外投資審查力度的加大,以及美國本土娛樂公司的反對,王健林的海外“豪購”之路並不順暢而且充滿未知。萬達收購好萊塢六大制作公司之一的派拉蒙49%股權的方案夭折之後,2017年3月,又傳出萬達收購美國“金球獎”制作公司DickClark Productions(DCP)的交易終止的消息,這讓王健林進軍美國電視業的計劃也暫時擱淺。

 

不僅如此,在國內監管趨嚴的背景下,2016年8月萬達院線中止了對萬達影視、青島影投(含傳奇影業)以及互愛互動的重組。如果重組成功的話,萬達將會造出一個同時擁有院線和內容的影視帝國。



一邊是王健林在布局傳統影視業,另一邊是“王公子”在布局00後娛樂業。以“網紅”身份出道的王思聰如今又進軍綜藝界,親自監制了2016年熊貓TV跟騰訊視頻、芒果娛樂合作的真人秀、參與制作網綜《吐槽大會》。

 

雖然在2016年6月拋售了英雄互娛的股份,但2017年3月王思聰再次落子新三板,斥資6039萬入股新三板電視劇制作公司星座魔山(837639),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此外他還幫父親接盤了“高管出走、版權丟失”爭議不斷的樂視體育。王思聰的普思資本總是占據泛娛樂領域的各大熱門。除了娛樂業,王思聰投資的生活類高檔餐飲連鎖品牌飲食概念(08056.HK)也於2016年8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雖然已經“小有成績”,不過投資不易,王思聰也有踩雷的時候。3月10日,浙江九好集團因通過虛增收入等手段與鞍重股份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被證監會通報,王思聰的普思資本作為股東被罰10萬元。

 


雖然2016年6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馬雲說“人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創辦了阿里巴巴”,但阿里巴巴仍是馬雲成為互聯網教父級人物的根本所在。

 

2016財年,一度被質疑成長乏力的阿里巴巴集團獻上了靚麗的財務數據:營收1011.43億元,同比增長33%;凈利潤同比增長195%至714.6億元。被馬雲定位於“未來商業基礎設施提供者”的阿里巴巴,除了核心的電商業務外,還擁有雲計算、阿里健康、泛娛樂、創新業務等業務板塊。其中“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業務更取得137.53%的高速增長,貢獻了30.19億元營收。號稱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的阿里雲2016年一直在擴張壯大,除了與神州數碼、SAP、埃森哲等合作外,還積極進軍海外,在歐洲、中東等地均設數據中心。“DT(Data Technology)時代”也因此成為馬雲演講的新寵詞匯。

 

新業務增長的背後,是傳統業務的增速放緩。相比於雲計算137.53%的增長率,營收占比高達91%的電商業務增長率已降到了32.73%,這是用戶基數做到臨界點的必然結果。2016年以來,馬雲一直在強調“電商概念”已舊,“純電商”時代即將結束。而在電商天花板即將到達之際,馬雲拋出了“新零售”之說,意在讓線上線下與物流結合。在新零售思維的指引下,阿里與線下的零售、快消、家電類公司的資本聯動也變得更頻繁,2016年11月,阿里澤泰收購三江購物32%股份;2017年1月,阿里擬177億元私有化銀泰商業,完成後將持股74%,成為銀泰的控股股東;2017年2月,阿里又和上海國資委全資擁有的零售巨頭百聯集團聯姻。雖然新零售的模式目前仍處於摸索階段,但從目前的合作趨勢來看,被馬雲定為阿里巴巴新零售元年的2017年,阿里的資本運作或許會更密集。

 

除了轉型“新零售”,馬雲布局的另一個重點是泛娛樂板塊。剛成立半年的阿里大文娛集團在2017財年三季報中收入達40.63億元、同比增長273%的表現,顯示它已經是阿里營收業務中發展最快的部分。

 

阿里近兩年一直在文娛布局上整合產業鏈,從上遊的原創生產、中遊的制作開發,到下遊的推廣營銷。2016年2月,阿里收購韓國SM娛樂公司4%股權,5個月後又以2億美元收購了移動分發應用豌豆莢,且將其並入移動事業群;2017年3月又全資收購大麥網,試圖將阿里音樂與大麥網票務打通。目前阿里文娛板塊囊括了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其中,阿里影業作為大文娛板塊的重兵,雖然有著資金和線上渠道的優勢,但在內容制作上短板明顯。不過,通過3月阿里影業與優酷土豆合資成立藝人經紀公司並整合其旗下合一影業、與控股股東阿里巴巴簽署協議共享IP內容與營銷發行的舉動可看出,阿里大文娛各個板塊的聯動變得更加緊密。雖然阿里通過並購,在文娛板塊上達到了量的規模,但買買買之後的融合是個挑戰,外部來自騰訊和萬達來勢洶洶的挑戰,也決定了未來阿里這一塊並不那麽好做。

 

除此之外,阿里健康也從2016年有了新動作,除了正式接手天貓醫藥、牽頭成立了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還以2.25億元收購了華潤萬東旗下主打醫學影像服務的萬里雲25%股權。



馬雲手里的另一張大牌螞蟻金服,目前估值已經達到750億美元。2017年3月,螞蟻金服賠本甩賣浙商銀行股份,被認為是為年內上市鋪路的舉動。如果螞蟻金服能在年內成功上市,或會催谷馬雲成為首富。而伴隨電商之外的布子逐步孵化、營收增長,阿里將不再是那個IT時代的電商代言者,一個DT時代雲生態下的全能服務商阿里成為新的目標。

 

 

2017年2月24日,一向低調、神秘的王衛穿著印有順豐logo的黑色外套和運動鞋出現在了順豐控股上市敲鐘的現場。在快遞業利潤率下降、收入增速放緩的趨勢下,“桐廬幫”的“兩通一達”紛紛借資本推動公司未來發展,掀起了民營快遞上市潮,而此前宣稱“不上市”的王衛也不甘落後,成功借殼鼎泰新材資本市場,完成順豐的第一輪轉型。

 

上市當日,順豐控股以漲停價55.21元收盤,市值高達2310億元,成為深市市值最高的股票。此後其連續5個漲停,王衛的身家隨之暴漲,被戲稱“離首富只差一個漲停板”。順豐上市後的財富贏家無疑是其掌門人王衛,不僅成為行業首富,更擠進今年新財富500富人榜榜單前三。

 

順豐上市後首份年報顯示,其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574.83億元,同比增長21.51%;凈利潤同比增長279.65%至41.8億元;扣非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6.43億元,超過21.8億元的承諾業績。

 

盡管順豐盈利能力強勁,但快遞行業競爭日益激烈也是不爭的事實。目前順豐控股的快遞業務票均收入高於同行,但其毛利率卻呈逐漸下降趨勢,2016年毛利率19.96%,同比下降0.73%。王衛自己在敲鐘現場也表示,上市不等於上岸。於是過去一年,除了積極擁抱資本市場,王衛還推進了順豐往多元化方向發展,在細分領域進行布局。

 

2016年,順豐控股的國際、冷鏈、倉配、重貨等新興業務的占比已進一步提升至19.31%,其中冷運業務被作為未來的戰略性業務發展。根據順豐公布的數據,目前其冷運網絡覆蓋56城市及周邊區域,業務覆蓋食品、醫藥行業生產、電商等多個領域。此外,王衛還拓展產業鏈進軍了重貨、快運業。2016年,順豐重貨業務的營業收入達23.4億元,同比增長96.23%。另外,順豐還涉足了B2B同城配送業務,組建了專職配送團隊與肯德基、麥當勞、天虹、家樂福等商家合作。

 

除了順豐快遞業務的多元化,王衛近年來先後跨界O2O、金融支付等板塊。也許是因為快遞行業微利化的瓶頸漸現,所以,王衛希望順豐依托成熟的物流體系進軍電商。不過2014年成立的以賣生鮮電商為主的社區便利店“嘿客”作為順豐O2O的敲門磚,其商業板塊3年虧損超過16億元,在2015年被順豐控股剝離。2016年11月,嘿客演化為了順豐優選,實現線上線下統一名字統一品牌。2015年1月,順豐正式上線跨境電商網站“順豐海淘”,後改名為“豐趣海淘”。金融板塊,除了此前順豐與中信信托、網易合資組建了深圳中順易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目前順豐金融已將保理、融資租賃、小額貸款、第三方支付等多塊金融牌照收入囊中。

 

多元化拓展,是會解決順豐的成長瓶頸,讓王衛離首富更近,還是會為鏈條延長的順豐帶來更多挑戰?2017年,會是王衛在500富人榜上最為風光的一年嗎?期待順豐交出更精彩的答卷。

 

 

作為BAT掌舵者之一的馬化騰,相比其他科技大佬來說略顯低調,謹慎、謀定而後動似乎是他身上的關鍵詞。鮮少在公眾場合站臺的他,除了2016年4月捐出1億騰訊股票做慈善外,就是2017年參加兩會為騰訊釋放“信號”了。

 

2016年的騰訊在外界看來是順風順水,9月騰訊市值破1.7萬億元(約2萬億港元),超越中國移動登頂國內,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公司;2016年股價累積上漲24%。而放棄了自營、選擇合縱連橫的開放戰略對騰訊似乎已起了成效:2016年騰訊營收達1519.38億元,同比增48%;年度盈利414.47億元,同比增42%。估算下來,騰訊每天凈賺1.13億元。

 

如此強勁的盈利能力,還是要歸功於騰訊的兩大王牌“社交+娛樂”。騰訊2016年網絡遊戲收入增長25%至708.44億元,社交網絡收入為369.66億元,同比增長54%;微信和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達到8.89億,同比增27.6%。

 

雖然數據亮眼,但馬化騰的背後依然有壓力和焦慮。作為遊戲行業的老大哥,騰訊在結束遊戲收入的高速增長後,增速放緩似乎無可避免。2016年雖然騰訊的手遊業務保持了77%的增速,但端遊業務全出現了歷史上了首年下滑,增速-6%;這與網易遊戲業務的強勢增長形成對比。不過幸運的是,《王者榮耀》作為騰訊2016年最為矚目的明星產品,面對網易遊戲的自研精品策略,為騰訊守住了江山,日活超過5000萬,帶動了騰訊Q4智能手機遊戲收入同比大增51%。需要註意的是,騰訊對遊戲業務的收購從來不遺余力,如今的收購對象也從日韓公司轉向歐美,從端遊過渡到手遊。2016年6月,騰訊以86億美元收購芬蘭移動遊戲開發商Supercell的84.3%股份,進一步打通遊戲的海外布局,尤其是歐美。

 

遊戲收入的增長即將見頂,如此一來,騰訊將營收增長的希望放在了廣告這塊誘人的蛋糕上。2016年,騰訊廣告收入同比增長54%至269.7億元,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微信的商業化。2016年,在微信、QQ等社交巨頭的帶動下,騰訊品牌展示廣告收入增長28%至112.05億元;效果廣告收入增長81%至157.65億元,這些收入來自於微信朋友圈、騰訊的移動端新聞應用及微信公眾賬號廣告收入的貢獻。而2017年3月公布的人事調整,劉勝義將出任騰訊廣告主席、集團市場與全球品牌主席,同時,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兼任網絡媒體事業群總裁,也印證著騰訊開始將業務重心往廣告上靠。

 

除了與網易爭奪遊戲界“一哥”,在內容分發上,騰訊還得防範今日頭條這個強勁的對手。雖然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天天快報等組成的內容帝國地位上升,但目前騰訊目前仍未打造出一個能甩開對手的撒手鐧。而被寄予厚望的算法產品天天快報,短期之內也很難超過今日頭條。

 

“放權”後的馬化騰,在2016年依舊是用投資來補足騰訊的短板。在泛娛樂板塊,首先是在推動騰訊文學與盛大文學合並後,籌備閱文集團的上市。2016年5月,騰訊聯合微影時代以8500萬美元投資韓國YG娛樂,成為其第四大股東。2016年7月,騰訊旗下的QQ音樂則與中國音樂集團(原海洋音樂集團,酷狗、酷我音樂控股方)合並,成立了騰訊音樂集團。此外,2016年最火的直播騰訊也有涉足,分別在3月和8月參與了鬥魚TV的兩輪融資。而於近期關閉微視的騰訊,又在2017年3月以1.75億美元投資了快手,借此彌補短視頻的短板。

 

與此同時,馬化騰還在汽車領域布下了重兵,投資涉及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互聯網出行等熱門領域。除了成為滴滴出行重要投資方,騰訊更下註共享單車,2016年10月領投了摩拜單車,2017年3月又和百度資本領投了電動汽車研發公司蔚來汽車。有消息稱,2017年3月,騰訊又以18億美元收購了特斯拉5%股權,成為其第五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馬化騰似乎有意向另外兩巨頭的業務領域滲透。繼支付寶做社交屢屢碰壁、螞蟻金服宣布放棄社交夢後,騰訊也開始入侵阿里的業務,在2017年3月初推出騰訊優品,以C2C輕模式走差異化路線,切入農產品電商。

 

此外,伴隨微信的紅利衰減,進入用戶倦怠期,馬化騰還企圖撬動百度“移動搜索”的大餅,承載著近9億用戶的微信,在2017年3月正式上線了基於微信大數據的移動端指數——微信指數。

 

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如何保持競爭優勢,已是每一位互聯網大佬的痛點。BAT大佬之間的地盤混戰,仍會綿延多年。

 

 

3年前有媒體問丁磊對網易被BAT和“三小虎”(小米、京東、奇虎360)夾擊的看法時,丁磊曾說,“別把不吭聲的鱷魚當壁虎”。如今,這句話似乎成為2016年網易業績亮眼後來居上的註腳。

 

在一眾追風口、講概念的互聯網公司中,一直低調潛行的網易和丁磊簡直是畫風清奇的存在。前幾年各大互聯網公司開始做大數據、人工智能之際,丁磊宣布要養豬。在大家以為他是在玩票時,2016年11月,網易的黑豬在網上拍出了11萬一頭的高價;2017年3月,網易味央發起的“全民養豬眾籌”項目又再次引發外界矚目。

 

在丁磊忙著養豬的時候,網易也成功“避開”了視頻、直播、社交、共享經濟等所有風口。不過,走在自己節奏中的網易並沒有掉隊,丁磊踩準的“遊戲和電商”這兩個領域讓網易2016年在互聯網混戰中突出重圍。2016年,網易不僅凈收入、凈利潤雙雙叠創新高:凈收入同比增長67.4%至381.79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72.3%至116.05億元;市值也從年初的200億美元上升至突破300億美元大關。

 

網易的主營業務包括遊戲,廣告,郵箱、電商及其他業務三大類。遊戲板塊毫無疑問貢獻了主要盈利,網易2016年在線遊戲凈收入為279.8億元,同比增長61.6%,占比74%。目前網易的主要遊戲包括自研手遊《陰陽師》、《倩女幽魂》、《大話西遊》、《夢幻西遊》;代理自暴雪娛樂的遊戲《守望先鋒》《魔獸世界》等。其中手遊的表現十分搶眼,2016年9月網易推出的爆款現象級手遊《陰陽師》,日活躍用戶突破400萬,成為熱門IP。此後,網易影業還與華誼兄弟聯手將其改編成了同名電影。目前,在國內遊戲市場風生水起的網易已經與騰訊分庭抗禮,兩者壟斷了近6成的市場份額。

 

而在遊戲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網易旗下的考拉海購和網易嚴選兩電商平臺快速成長,也帶動了郵箱、電商及其他業務的全年凈收入同比增長117.5%至80.5億元。2015年1月網易推出的跨境電商平臺“考拉海購”,目前在國內跨境進口商中居銷售額的第一名。而2016年4月成立的ODM(Original DesignManufacturer,原創設計制造商)模式的電商品牌“網易嚴選”,上線4個月的月流水就超5000萬元,被冠上“網易營收最強引擎”。

 

網易依靠自研精品遊戲站穩腳跟、在電商上找到新增長點,而憑借其最初通過郵箱綁定建立的用戶體系,網易還養活了有道雲筆記、有道詞典、有道雲音樂等一系列垂直產品。2016年底,網易門戶做架構大調整,要主推網易號和直播,追求挖掘優質內容,意見領袖的價值,或許意在加速各垂直領域的變現。

 

“門戶三劍客”出身的網易目前已將新浪、搜狐甩開很遠,2016年,網易的營收是其余兩大門戶營收總和的2倍多。而網易背後的大佬丁磊——這個在西湖邊養豬種茶的文藝青年的財富也隨著水漲船高,相對2016年榜單上漲了180億元。

 

 

2003年的首屆新財富富人榜上,美的掌門人何享健以2.7億元的財富排名336位,同處制造業的魯冠球以52.4億元排名第二。14年後的今天,魯冠球以329.5億元排名第37位,而何享健則以737.8億元晉身第6位。

 

與何享健、魯冠球同時起步的中國第一代(G1)企業家,近年都需面臨業務和傳承的雙重轉型難題,從目前的表現看,何享健堪稱這一場進化中最為成功的跨檻者,不僅美的成為工業4.0的中國標桿,家族也圓滿完成了G1向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權交接,G2拓展的投資事業平臺亦已做大,且與家族主業形成互補格局。

 

退居二線的美的創始人何享健,在2012年將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後,近年來已經鮮少在公開場合露面。他最近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還是2014年2月,在他發起成立的何享健慈善基金會上宣布捐贈4億元作為首批項目運作基金,並將慈善作為人生下半場的目標。

 

雖然75歲的何享健沒有在資本市場留下馳騁的痕跡,但憑借持有白電巨頭美的集團35.07%的股權,他依舊連續出現在富人榜單上。2016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590.4億元,同比增14.88%;實現凈利潤146.8億元,同比增15.56%。從產品品類來看,除空調產品外,美的冰箱、洗衣機等其他家電品類的市場占有率同比均有上升。

 

在如今制造業成本不斷攀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各大家電巨頭都在積極找尋家電外新的增長途徑,其中董明珠跨界收購珠海銀隆造新能源汽車更是受到極大關註。美的也不例外,在積極發展海外市場的同時,也向家電制造的上遊延伸,布局機器人領域。

 

2016年,美的集團海外收入實現640.1億元,同比增長29.53%,占總收入比重已達43.5%,逼近50%。2016年以來,美的集團跨國並購動作不斷,先是收購東芝家電業務主體——東芝生活電器株式會社80.1%的股權;接著2016年10月底完成收購意大利空調品牌 Clivet的80%股權;其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集團也在2017年1月完成交割,美的獲得庫卡集團94.55%的股權。2017年 1 月,美的又完成了對以色列的運動控制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高創公司的部分股權收購事項,來完善其在運動控制和自動化的技術儲備及產業布局。

 

按照美的的規劃,其將通過庫卡、高創在機器人和自動化領域布局;同時通過高創旗下公司swisslog布局機器人商用領域;而家庭機器人,則通過美的、東芝和庫卡三方共同完成。

 

而偏愛金融運作、無意經營傳統家電制造業的何享健之子何劍鋒,通過自己的資本運作平臺盈峰投資已布局了包括久日新材數、美佳新材、奧美森、金源電氣、盈峰材料、安傑士、開源證券在內的數家新三板高新技術企業,從而間接完成了美的的產融結合布局。

 

 

2016年7月,民生銀行股權爭奪戰爆發,成為繼“萬寶之爭”後市場關註的另一焦點。在與同是民生銀行老股東“東方系”的爭奪中,作為民生銀行創始股東之一的“泛海系”掌舵者盧誌強更成為這場酣戰的焦點。

 

2016年7月,盧誌強即耗資75億元,增持4.49億股民生銀行,一舉超越“希望系”劉永好、“東方系”張宏偉,坐上了民生銀行股東的第二把交椅。2017年2月20日,在董事會經歷了兩年的超期服役後,民生銀行完成了董事會的換屆選舉,“泛海系”毫無懸念地拿下了董事席位。

 

盧誌強對民生銀行的如此重視,或是因為“泛海系”在轉型產融一體化的金控平臺時需要有一家對其有足夠掌控力的銀行來加持。2016年上半年,泛海控股公告表明了戰略轉型目標——“以金融為主體,以產業為基礎,以互聯網為平臺的產融一體化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正因如此,在金融領域,盧誌強還加大了在保險業的並購力度。2016年10月27日,泛海控股披露,通過參股公司亞太寰宇斥資27億美元收購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大型綜合金融保險集團Genworth金融集團的全部已發行股份。這家美國最大的長期護理保險公司,經營長期護理險、壽險和年金險等業務,同時也是全美主要的住房按揭保險公司之一。

 

證券是泛海系並購的另一個重點領域。2016年11月初,泛海控股擬通過境外全資附屬公司泛海控股國際金融發展有限公司,以約10.97億港元對價收購香港全牌照券商華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51%股權。泛海控股表示,收購完成後,將構建起“民生證券+華富國際”的境內外雙券商平臺布局。2017 年 1 月,華富國際股份已完成交割,泛海國際金融及其上層股東約占華富國際已發行股本的52.45%。至此,盧誌強手中又多了一家有5張金融牌照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華富國際。

 

一方面是對外加緊收購,另一方面則是內部資產的騰挪整合。2016年2月,泛海控股披露,其通過武漢公司以27.3億元的價格收購中國泛海持有的民生信托59.65%股權。同時,武漢公司擬出資56.87億元參與民生信托的增資,交易全部完成後,民生信托註冊資本增至70億元,泛海控股將通過武漢公司和浙江泛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民生信托約93.42%股權。

 

除了加碼對外收購和加速對原有金融業務的整合,盧誌強還大力進軍互聯網金融和小微金融等新興業態,泛海系的互聯網金融板塊已初步整合至民生金服。2016年9月,泛海控股披露,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民生金服控股有限公司,以現金認繳18.06億元,將北京民金所金融互聯網有限公司、民生融資擔保公司、民生金服(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雲金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互聯網金融子公司100%股權作價認繳31.94億元。

 

以一家地產企業起步,到1996年參與創立民生銀行首次進行金融布局,再到如今擁有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期貨、資管、典當、互聯網金融等全產業鏈的金融牌照和布局;從上世紀80年代棄官下海,到如今建立涵蓋多達45家上市公司的“泛海系”的盧誌強,早已是業內無可爭議的金融大鱷,並繼續推進“泛海系”向金控平臺轉型。


 

2016年末,與馬雲之間那場隔空的虛實論戰讓宗慶後再次受到關註。當馬雲在電視節目中提出“五新”論(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和新資源)後,旋即遭到了實業家宗慶後、李東生、董明珠的集體炮轟。宗慶後稱,除了新技術之外,對其論點基本持否定態度。而後,馬雲在一次政商界高規格會議的公開演講中主動談到虛實之爭,“不是互聯網沖擊了你,是保守的思想,不願意學習的懶性淘汰了你,是自以為是淘汰了你”。

 

作為實體經濟代表的宗慶後,手中握有飲料業龍頭企業娃哈哈,其早年通過讓制造商和銷售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銷體”模式,成功開辟鄉鎮市場,締造了億級銷售神話。雖然在宗慶後的主導下娃哈哈從2010年以來跨界動作不斷,但已成立30周年的娃哈哈的銷售神話似乎很難續寫。

 

自2013年以來,娃哈哈營收便不斷萎縮,2014年同比下滑7%至728億元,2015年更下跌至494億元。此外,中金公司對全國商超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7月娃哈哈蛋白質飲料累計銷售額下滑27.9%,茶飲料累計銷售額下滑23.6%,果汁飲料累計銷售額下滑37%,並且茶飲料市場份額由2015年同期的1.1%下降到0.9%,果汁飲料市場份額由2015年同期的0.9%下降到0.7%。

 

品牌老化、老產品市場占有率下降、新品沒有跟上、市場營銷落後都是娃哈哈和宗慶後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而宗慶後應對的方法就是多元化,意圖利用娃哈哈的渠道優勢嫁接進入新的產業方向上,先後試水了乳業、酒業、商業零售等多個領域。但不管是2010年推出嬰幼兒奶粉“愛迪生奶粉”,還是2013年投資150億元進入正處寒冬期的白酒業推出“領醬國酒”,以及斥資17億元投資的娃歐商場,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多次試錯並沒有挫傷宗慶後多元化的決心。相反,他跨界的步子似乎邁得更遠了。在2015年成串聯機器人研發並用於飲料生產線後,娃哈哈在2016年繼續在智能裝備和機器人上發力,準備收購1至2家歐洲、日本的機器人關鍵部件廠商,整合機器人制造全產業鏈,包括上遊的零部件生產和下遊的應用系統集成,並建設一個包括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精密減速機、運動控制器及視覺和傳感系統等核心部件在內的機器人產業園。

 

此外,2016年10月底還傳出由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掌管的娃哈哈子公司宏勝飲料集團收購美國最大奶制品生產商迪恩食品的消息。

 

盡管目前宗慶後的多元舉措並沒有完全獲得市場認同,但“壯心不已”的他依然在為自己所規劃的藍圖奔走在第一線。早在2016年12月就有人拍到宗慶後坐高鐵二等座,毫無富豪架子地和鄰座小朋友親密互動。2017年3月1日,年逾古稀的宗慶後再次被人拍到獨自乘坐經濟艙,據稱那一周他都在各地跑銷售會議。

 

 

2016年初小米年會的內部講話上,雷軍對於2016年的展望是“開心就好”。但過去一年,小米手機在市場的表現卻可能頗令米粉傷感。IDC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分別下跌32%、38.4%、42.3%、40.5%,全年同比下跌36%,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1%下跌到的8.9%。

 

雖然,相比同樣經營生態圈的樂視,小米遭遇還只是挑戰而非危機,不過,在本土品牌競爭白熱化、國內智能手機需求日趨飽和的背景下,當核心的手機業務受壓,整個小米生態圈的價值鏈也必然受到威脅。

 

雖然小米還開拓了應用分發、遊戲、電商、金融和生態鏈硬件業務等業務,但目前手機業務依然占小米營收的主導地位。小米手機的神話,原本依靠線上營銷達成。但GFK的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在線銷量的份額僅為22%。小米在充分收割這部分用戶後,想要進一步擴張,必須走線下渠道,而這正是擁有互聯網基因的小米所缺乏的。因線下渠道的布局需要較高成本和時間,小米銷量也從第一掉到第四,被走線下營銷、渠道下沈的OPPO 、VIVO一舉超越。

 

在國內市場遇阻的小米手機,將眼光轉向了海外,而既能避開華為(主攻歐美市場)還能享受人口紅利的印度成為其主要戰場。2016年,小米來自印度的收入超過10億美元。IDC印度市場2016年第四季度數據顯示,小米在整個印度市場的銷量已經排名第二,在電商渠道則位居第一。印度市場的高漲也引起了雷軍的格外重視,他在2017年3月開啟了為期一周的訪印行程。

 

除了印度,雷軍還想進軍美國等其他市場。小米要應對未來行業巨頭的專利戰,就必須突破專利瓶頸,獲得充足的專利儲備。而這也是小米手機業務的一大軟肋。2016年2月,小米從芯片巨頭Intel手上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涉及存儲管理、控制邏輯、序列編碼等,覆蓋通信、電子器件和軟件技術領域。2016年6月,小米通過交叉授權和轉讓的方式,獲得來自微軟的1500項專利技術,其中不乏通信技術領域的專利。

 

小米之外,作為投資高手的雷軍,2016年還參與了英眾文化、藍鯨傳媒、米粒互動、微牛和星座女神的投資,2017年2月,又通過順為資本投資了視感科技。在小米的估值受到市場份額下滑挑戰的時候,這些投資能否為雷軍帶來資產的上揚?


 

2017年初,李彥宏在綜藝《越野千里》里面不僅爬泥坑、撿牛糞、割耗牛,儼然現實版“荒野獵人”,甚至還拉上自己的女兒出鏡。主動放飛企業家外的“自我”和展現溫情家庭生活的他,似乎試圖借此讓大眾忘卻過去一年百度的負面形象。

 

2016年的百度堪稱流年不利。從1月爆出百度貼吧出賣血友吧、5月魏則西事件發酵、7月百度搜索推廣主業被納入互聯網廣告監管;再到百度兩名副總裁王湛、李明遠相繼離職,一系列的負面消息不僅讓百度第三、第四季的廣告收入同比分別減少了12億元和13億元,直接導致凈利下滑,更讓百度模式和李彥宏站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百度停止了疾病類貼吧商業化運作和砍掉了大量重病關鍵詞的廣告投放後,其廣告收入受到重挫已無法避免。而這對2002年開啟廣告業務後該項占比一直高達90%的百度而言,打擊很大。

 

不僅如此,在移動互聯網格局下,本來寄希望於O2O業務的百度,因此前力推的百度糯米、百度外賣未能在美團點評等對手的夾擊下突出重圍,也開始壓縮這兩項業務的補貼營銷費用。而另一個讓百度燒錢的是視頻行業,雖然愛奇藝的收入一直上漲,但受累於昂貴的版權費,其虧損也在擴大。

 

在O2O領域的廝殺暫且告一段落後,技術見長的百度,對新業務的發掘又重新回到了技術本身。被百度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基石的“人工智能”,可以說是李彥宏押註下一場“互聯網遊戲”的入場券。人工智能作為百度核心業務的重中之重,在2016年全面發力。2016年4月,李彥宏開啟了一輪新的業務架構重組,將搜索、音樂、外賣、91桌面等業務分拆出來獨立發展;並將無人車、人工智能等創新業務單獨拎出來,由他直接管理。

 

百度在無人車方面的步伐尤為進取。2015年底完成路測之後,百度即宣布將在2018年實現無人車商用,2020年實現量產。2016年以來,除了在蕪湖、上海、烏鎮數地設立了無人車測試基地;2016年8月,百度還聯手福特10億元投資激光雷達公司,推進無人車商業化進程;11月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又首次實現了18輛百度無人車在全開放城市道路的複雜路況下的自動駕駛。

 

現今,人工智能幾乎滲透到百度所有產品線當中,比如手機百度的語音搜索、鳳巢的推廣系統以及百度外賣的調度系統、百度金融結合人工智能給用戶的畫像等。2017年 1 月,百度還宣布成立增強現實(AR)實驗室,這是繼百度矽谷人工智能實驗室、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和百度大數據實驗室之後,百度成立的第四個人工智能實驗室。

 

2017年伊始,百度人事震蕩頻頻。先是李彥宏多年的好友——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盟百度出任集團總裁兼COO,後是負責百度研究院的吳恩達和負責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的王勁相繼離職。其中陸奇的加入也讓人聯想到李彥宏是否有“隱退”之意。上任後的陸奇,主導了百度的一系列變動,改革醫療部門,領銜籌建國字號深度學習實驗室,投資美國虛擬現實企業8i、全資收購渡鴉科技、升級度秘事業部。

 

李彥宏是國內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互聯網巨頭,也是投入力度最大的。百度2016 年在人工智能研發上的投入已高達 101.51 億元,占總營收14.39%。不過,想要轉型人工智能並沒有那麽容易。除了與國外的谷歌母公司 Alphabet、微軟等科技巨頭競爭,國內的大佬們也開始盯上這一領域,馬雲和馬化騰都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人工智能戰略。阿里巴巴啟動了NASA計劃為20年後核心科技布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I。而騰訊也在積極參加AI圍棋比賽,其圍棋AI“絕藝”戰勝了日本新銳棋手一力遼七段。



上一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李彥宏的遲疑讓他在競爭中逐漸失去主動性。而如今李彥宏主動尋找到的人工智能這個支點,未來能否帶領百度擺脫在BAT中逐漸被邊緣化的境遇,打個翻身仗,值得期待。(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958

【環保】神霧的關聯交易迷霧:“財經”經濟學家互懟環保新財富分析師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3164&summary=

【環保】神霧的關聯交易迷霧:“財經”經濟學家互懟環保新財富分析師

霧相關)葉檀嘩眾取寵可以,但不好意思,你惹到的是我


昨日晚間,網絡上出現一篇文章“神霧集團:對不起賈布斯我用你的套路實現了你的夢想!”,文章直指神霧環保利用關聯交易實現業績增長套路、質疑神霧節能2016年年報現金未正常回流及毛利率過高等問題。截至目前,該文章閱讀量已經超過3w,我們也收到多方客戶轉發詢問,讀完此文,我們發現文章用對大眾眼球最具吸引力的樂視套路、關聯交易、客戶背景調查、做利潤不收現金等話題博取大眾關註,卻刻意忽略問題背後的關鍵原因,甚至在現金回流問題上完全無視2017年一季度已經實現的現金回流,對於此文,我們想說“嘩眾取寵,也請專業、請細致、請全面”。



下面我們就文章中提出的質疑一一回應。


一、神霧環保的關聯交易我們從未否認、市場皆知,其邏輯與市政項目BOT的工程收入確認類似。而全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初始應用,無論是否關聯交易,最應關註的是項目實施後是否盈利、效果如何,盈利性好的新技術終究將獲得市場認可及非關聯交易訂單。


文章第一部分“神霧環保:一個人的江湖”,首先的錯誤在於神霧環保前身的名稱,2014年8月4日,更名為神霧環保的是“天立環保”、而非“天和環保”。



其次,文章花大量篇幅描述其神霧環保客戶背景調查過程,質疑神霧環保業績增長大多來自關聯交易,行文給予的背後暗示還有神霧環保想刻意隱瞞或模糊關聯交易。而事實上,對於神霧環保訂單的關聯方、其關聯交易占業績比重大我們從未否認,市場皆知。無論是烏海神霧項目、包頭項目、或新疆勝沃項目,大家均早已定性為關聯交易,無需費勁查證。



從本質上來看,神霧環保的關聯交易實質上是工業領域項目工程收入的確認,其邏輯與市政領域汙水處理BOT、垃圾處理廠BOT等項目在建設期確認工程收益類似。


而我們認為,對於全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初始應用,無論是否關聯交易,最應關註的是項目實施後是否盈利、效果如何。盈利性好的新技術即使在技術推廣初期需要自己投資、關聯交易比重較大,但未來終究將獲得市場認可及非關聯交易訂單。


神霧環保電石生產新工藝目前已經在內蒙港原項目上成功實施,並順利運行超過1年。2016年年初,神霧環保電石生產新工藝首個示範項目——內蒙港原項目正式投運,2016年3月11日,神霧環保召開項目發布會,披露公司新工藝下的港原電石生產成本為1620元/噸,較之傳統工藝2140元/噸的成本,下降520元/噸,降幅達24%。且這一成本下降數值還不包含後端增加LNG生產後副產品未來的收益。


2016年年中,在港原項目運行半年後,公司再次組織了對示範項目的大範圍參觀,在參觀過程中了解到,運行半年後港原項目的節能效果甚至更好於剛投產之時,每噸電石生產成本下降超過520元/噸。



在神霧環保2016年年報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2016年公司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即港原項目)效益收入達到4170萬元,節能收益完全符合預期。


2016年11月5日,工信部在內蒙古自治區察右後旗主持召開神霧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蓄熱式電石生產新工藝成套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示範”國家級科技成果鑒定會。會議形成如下鑒定意見:


1.“提供的資料齊全,數據詳實可靠、符合鑒定要求。


2.該成果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熱解爐技術與電石冶煉技術耦合,通過對幹法細粉成型、蓄熱式熱解爐、高溫固體熱裝熱送、電石冶煉等技術的集成,形成了蓄熱式電石生產新工藝成套工業技術與裝備。申報專利107項(已授權發明9項、實用新型40項)。


3.依托內蒙古港原化工有限公司,建成了產業化示範工程,新建了原料預處理、預熱爐、油氣凈化及熱裝熱送系統,改造了兩套33000KVA傳統電石爐,並連續工業示範運行一年:該技術粉料一次成型率>85%,型球熱解前後平均抗壓強度為>600N/個、>800N/個,型球粉化率<5%;熱解氣中H2、CO、CH4 等有效氣含量>80%,熱值>16.73MJ/Nm3 (4000kcal/Nm3) ;系統運行穩定,設備作業率達到 92%以上,電石產量由9.7萬噸/年提高至14萬噸/年,增產率達到40%以上;平均生產電耗由3527kWh/t電石降至2819kWh/t電石,節電率達20%;綜合能耗710kgce/t電石;綜合生產成本顯著降低,電石質量達到《碳化鈣》(GB10665-2004)優等品要求。示範項目的粉塵、SO2 及 NOx 排放明顯低於國家排放標準(GB16297-1996)。


4.該新技術和系統裝備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技術指標先進、裝備易於大型化、汙染物排放低等優點,為電石行業的節能減排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是實現煤炭分級分質清潔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鑒定委員會一致同意該成果通過鑒定,認定該成套技術與裝備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創新性突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議加強該成果的標準化研究,加快更大規模化推廣應用。”


二、對神霧節能的聲聲質疑,無視完整財報事實和專業財報分析,愈加“嘩眾取寵”。


1.以借殼前金城股份2015年年報數據與神霧節能2016年年報數據進行對比並標紅,明顯“嘩眾取寵”。


文章對神霧節能的質疑,開篇就從2016年年報寫起,但其首先將借殼前金城股份2015年年報數據與神霧節能2016年年報數據進行對比,並將兩者經營性現金流的差異標紅突出。雖然文章隨後再提到按調整後報表來看,但這種將明顯無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放在開頭、並突出顯示,而不突出顯示真實數據對比的做法明顯是為吸引眼球、嘩眾取寵。



2.文章作者“費心查證”的境外“印尼大河”項目欠款,我們在神霧節能2016年年報分析中早有提及,公司也無意隱瞞。文章中提到的“境外客戶拒不付款”純屬臆想,該欠款在2017年一季度已基本收回,2017年一季報應收賬款清晰可見,如果認真完整閱讀神霧節能2017年一季報,結論應不至於如文章這般。


文章提到神霧節能2016年收入中境外項目收入占比大,且該項目欠款高達收入的80%,文中語義直指神霧節能有意隱瞞客戶名稱。



而事實上,我們早在4月28日發布的神霧節能2016年年報分析中就已指出公司2016年收入主要來自於境外項目貢獻,且應收賬款的第一大客戶即為境外客戶,公司也無意隱瞞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境外客戶拒不付款”純屬臆想,印尼大河項目欠款在2017年一季度已基本收回,從2017年一季報應收賬款中清晰可見,2017年一季度境外項目已大量回款,應收賬款已減少至2.2億元,公司現金流狀況已大幅改善。



3.文章質疑的高毛利率,是獨家技術境外EP項目的合理水平。毛利率是否合理,需要結合技術獨家性、項目屬性(是高毛利率的E部分、P部分、還是低毛利率的C部分)、地域(境外項目由於風險、政策等因素毛利率通常要高)綜合來判斷,而非主觀臆斷。


在神霧節能2016年收入貢獻中,占比最大的是印尼大河鎳合金公司,該項目為境外EP項目。即E(設計)+ P(設備采購),在節能的業務中,毛利率最高的就是設計和設備采購,該項目沒有工程土建,又是海外,所以毛利率高於國內項目(15年金川銅渣EPC的毛利率在39%,凈利率26%)。


再進一步分析,印尼大河EP項目毛利率高達70%是否合理?


首先,神霧節能技術為獨家技術,技術溢價本身就帶來了高盈利能力,不能與普通環保工程公司盈利水平類比。以15年金川銅渣項目為例,即使是包含了土建的EPC項目,毛利率也達到39%,凈利潤率為26%。再看環保公司中同樣擁有技術溢價的碧水源,完整MBR技術的EPC項目體現在報表上的合並凈利率在2016年以前都始終保持在25%甚至30%以上的高水平。(2016年開始有大量的非MBR和純土建項目出現)



其次,在EPC全環節中,毛利率最高的就是設計和設備采購,剔除低毛利率的C(土建)環節,EP項目毛利率應至少高出EPC項目15個百分點以上,因此,在神霧節能境內EPC項目39%的毛利率基礎上,境內EP項目毛利率應在55%以上。


最後,境外項目政策、匯率、工期等多方面不確定性及風險因素大,因此往往利潤率水平都要高於境內項目。因此,在55%基礎上再增加15個百分點,達到70%亦為合理水平。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僅一個印尼大河項目,神霧節能2016年已實現如此大增長,未來更多項目結算後,業績增長更不可限量。


三、反談葉檀財經


因為這次的事件,我在文章的鏈接中點擊關註葉檀財經,神霧相關的這篇文章副標題是上市公司系列四,倒查其公眾號內文章,前三家公司分別是太空板業、商贏環球、林州重機。第一篇林州重機為從4月12日發表,並在文章中說從即日開始,每周三把目光對準上市公司,5月24日也是一個周三,這應該就是神霧集團這篇文章的來源。


太空板業和林州重機分別是57億和41億的小市值公司,從wind研究報告欄目下,沒有看到正規券商覆蓋,商贏環球自17年1月4號以來一直處於停牌狀態,所以葉檀的前三篇文章並沒有得到主流市場的太多關註,但第四篇文章寫的是神霧集團,了解這家公司的投資者都知道,神霧環保和神霧節能分別是列入我作為招商證券環保首席的推薦核心的第一和第三序列標的,我想說,葉檀嘩眾取寵可以,但不好意思,這篇文章你惹到的是我。神霧集團旗下兩家公司總市值571億,我不能說大市值公司一定沒有問題,畢竟在歷史上跌下神壇的公司也有很多,但我可以說大市值公司在其成長途中往往經歷了多項和多方的考核,在專業的投資者面前大市值公司被財經專欄類的文章狙擊成功,這種事件的神化程度可能比中國傳統武術更懸。甚至我不能說這種事件的發生一定不會成功,但我可以說在寫這篇文章之前,請先閱讀下主流推薦賣方的正規報告,至少也要仔細閱讀下對我們在一個月前發布的神霧節能年報點評。


四、結語


“神霧環保+神霧節能”是我們小組在2017年最為看好的節能雙雄,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對其廣闊的長期空間和持續成長堅定看好。


神霧環保:公司擁有“煤炭-電石-乙炔-乙烯”的新型化工生產工藝,首個完整鏈條的項目有望於2018年中投產,屆時將帶來我國煤炭消費格局的重塑,激活萬億級別的電石新建市場。目前,公司擁有在手訂單近200億,未來訂單預期仍將持續增長,我們預計公司2017年有望實現歸屬凈利潤14億元,2018年有望實現歸屬凈利潤25.4億元,按2018年25倍PE估值給予17年年底目標市值635億元。


神霧節能:如果說神霧環保是對石化工藝的技術顛覆,神霧節能則是對冶金生產工藝的技術革命,其生產工藝可解決低品位礦冶煉、礦渣利用、煉鐵行業流程再造等多個冶煉中的世界級難題,對應的市場空間僅礦渣利用即達到7000-8000億元。目前公司擁有在手訂單逾100億,2016年12月金川項目投產發布會後,大量新增訂單在2017年兌現可以預期,我們預計公司2017年-2018年有望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為6.3億元、11.1億元,目前230億市值,對應2017年PE估值為36倍、2018年PE估值為21倍,考慮公司的技術的高度領先性和業績增長彈性,給於2018年35倍PE估值,對應17年年底目標市值389億市值。


2016年12月30日,我在元旦休假前於北京機場寫下公眾號文章“寄語2017,寄語神霧節能和神霧環保”,兩家擁有獨家革命性技術的企業,各自獨享萬億級別工程大市場,2017年兩家公司累計市值超千億,未來分別市值超千億將是長期必然。在新技術被市場逐漸認知接受的過程中,必然有質疑、有坎坷、有爭議,但越過荊棘、方得坦途,投資亦然。


神霧集團:對不起賈布斯 我用你的套路 實現了你的夢想!


在別人眼中,樂視的核心是PPT;但在賈躍亭眼中,樂視的核心是“生態”,有個詞叫“生態化反”。


樂視結構分成三部分,即上市公司、LeEco Global(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樂視汽車,其中七大子生態是手機生態、體育生態、內容生態、大屏生態、互聯網金融生態、互聯網及雲生態、汽車生態。


2016年,樂視的收入增長基本來自它自己的生態圈,以及錯綜複雜的關聯交易,資金和商品都在一個大圈子里轉。作為曾經創業板的明星,樂視跌入泥坑,暗淡了許多,皆因套路玩兒砸了。


實際上,玩這種套路的公司並不少,也有玩得非常“成功”的,神霧集團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從事化石能源、礦產資源及可再生資源高效清潔利用技術的研發與技術推廣,目前擁有合並報表口徑的子公司6家,合營企業1家。



通過資本運作,神霧集團已經控制了兩家上市公司——神霧環保和神霧節能,所用套路也跟樂視一樣:集團是總指揮,旗下子公司就像一枚棋子,服從命令,關聯交易。


神霧玩轉江湖,不知道賈布斯看見了,心里有何感想。


神霧環保:一個人的江湖


上面股權結構圖中最中間的、名叫北京華福神霧工業爐有限公司是神霧環保的主要資產。它並不是通過審查相對嚴格的IPO上市的,而是通過借殼上市的。


2014年5月11日,神霧集團與萬合邦簽署協議,受讓萬合邦100%股權;同月,天和環保控股股東王利品將上市公司19.79%的股權劃轉給萬合邦。也就是說,從2014年開始,神霧集團就為第一家子公司上市進行資本運作。


2014年8月4日,天和環保更名為神霧環保。2015年7月,神霧環保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北京華福神霧工業爐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自此,神霧集團子公司神霧工業爐完成上市。


當年,神霧環保凈利潤由上年的2069萬飆升至1.75億,2016年凈利潤更是達到7.08億。這種業績,套用一句話,Too Good To Be True(太好以至於不太真實)。


根據公司財報,2016年神霧環保營收31.25億,需要指出的是,僅公司前5大客戶就占了94.38%的總銷售額。也就是說,這5個客戶支撐了神霧環保整個上市公司的業績。



從上面信息可以看出,烏海神霧煤化科技有限公司是神霧環保最大的客戶,2016年承接的銷售額達到12.87億,占神霧環保當年總銷售額的41.18%!


這家公司貢獻了神霧環保近半的營收,投資者難道不想知道這位金主的真實身份麽?眼尖的投資者可能已經發現,這家公司名字里面有“神霧”二字。是的,這個最大客戶是神霧集團的一家子公司,原法人股東叫北京神霧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哦,原來是自己人吶!


新疆勝沃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是神霧環保的第二大客戶,2016年承接的銷售額達到10.35億,占神霧環保當年總銷售額的33.14%!這家貢獻神霧環保當年三成營收的公司又是誰呢?



看上圖右上角圈出來的兩家公司,其中一家就是神霧環保的第二大客戶新疆勝沃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另一家叫北京禾工信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神霧集團100%控股子公司。也就是說,神霧集團和第二大客戶共同參股了新疆錦龍神霧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恩,神霧環保第二大客戶也不是外人嘛!


總之,2016年神霧環保有23.22億的營收是“自己人”貢獻的,占當年總營收比重高達74.32%。神霧環保也挺“實誠”的,在2016年財報中說,前五名客戶銷售額中關聯方銷售額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57.93%。


這種套路讓神霧環保的股價由16年初12.17元低位漲到近期37.68元高位,漲幅209.16%。在神霧集團總指揮下,神霧環保賬面上業績迅速增長,股價也跟著上漲。


2017年,還是同樣的故事,只是公司有點心虛了,帶上一層面具,不是真正換成了另外一個人。


3月22日,神霧環保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洪陽冶化中標烏海洪遠乙炔化工新工藝40萬噸/年多聯產示範項目工程施工總承包,中標金額暫定為59.47億元,是2016年總營收的190.30%。


對於天上掉餡餅這種事兒,經驗告訴我們,一定要理智,要克制,不要被喜悅蒙蔽了雙眼。烏海洪遠是誰呢?查一下發現,它就是烏海神霧煤化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1月18日才改的名字。搞了半天,還是自己人跟自己人在玩兒。


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沒有現金流支持的凈利潤都是瞎忽悠。2016年,神霧環保凈利潤7.08個億,但是經營性凈現金流才2.18個億。神霧集團,既然子公司都像棋子一樣聽你的,也請你拿出點誠意,不然賈布斯知道會更難過的。


神霧節能:誰是傻子? 


股權結構圖中左邊第二個、名叫江蘇省冶金設計院有限公司是神霧節能的主要資產,它也是通過借殼上市的。


2016年10月份,金城股份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收購神霧集團子公司江蘇院,神霧集團第二家子公司完成上市。2016年12月16日,金城股份更名為神霧節能。


2016年,神霧節能營收由上年的2.4億,飆升至8.65億,凈利潤由1145萬飆升至3.33億,毛利率由17.72%飆升至61.96%。與之不相符的是,經營性凈現金流急劇惡化,由-29.21萬暴跌至-1.04億。


出於嚴謹的態度,我們根據調整後的報表來看:2015年公司營收6.58億,2016年營收8.65億,同比增長32.14%。同期,應收賬款由15年的1.53億飆升至16年的6.25億,預付賬款由15年的2316萬飆升至16年的2.3億,經營性凈現金流由4.6億暴跌至-1.04億。


上面數字翻譯過來就是,錢在公司內轉了一圈又都出去了,或者外邊的錢沒進來,自己的錢還出去了,結果確實讓公司賬面上盈利了,但是沒有現金流支持的盈利都是瞎忽悠,公司盈利質量嚴重惡化!


更詭異的是公司的毛利率問題。根據2016年10月21日公司《新增股份變動報告及上市公告書》,收購江蘇院後公司銷售毛利率會由17.72%上升至36.62%。2016年財報出來後,神霧節能毛利率飆升到了61.96%,這足足比公司之前的預測值高了25.34%!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要想讓毛利率提升幾點百分點是多難,你這一下子高了25個百分點,到底怎麽回事?


重組後,神霧節能2016年營收主要來自子公司江蘇院,而江蘇院當年也對主營業務重新調整口徑,新增設備銷售欄。具體來說,神霧節能2016年營收中工程承包1.82億,設備銷售4.97億,工程咨詢設計1.86億,占比分別是21.07%、57.39%和21.54%,毛利率分別是23.94%、70.51%和76.36%。


是的,神霧節能的設備銷售和工程咨詢設計毛利率都超過了70%!一般環保行業的毛利率也就35%的水平,你這就是點石成金啊。查了一下江蘇院公司官網,全是技術專利介紹,沒有關於設備的介紹。不過,神霧集團的官網倒是有一些設備的介紹。到現在,我們還是要保持克制,再看看下圖: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過高,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另外,神霧節能境內外毛利率的差別還向大家傳遞一個信息:境內的客戶還算理智,恩,境外客戶都是傻子。


接下來,我們就要找出這位傻子客戶。當然,神霧節能並沒有直接公布它的名字:



但是,我們上網可以查出來,神霧節能參與了大河160萬噸紅土鎳礦冶煉項目設計。從客戶一銷售額和公司境外銷售額就可以確認,這個傻子就是,印尼大河鎳合金有限公司。

問題是,它真的是弱智嗎?我們再具體看看2016年急劇飆升的應收賬款情況:



神霧節能比神霧環保的財務雞賊多了,根本不對外公布具體客戶的名字。幸好,我們無意中從財報外幣貨幣性項目下面的附註中發現了一個關鍵信息點:印尼大河鎳合金有限公司欠款竟然高達7640萬美元。



再結合項目規模,我們基本就可以推斷出,欠款最大的客戶就是被當作“弱智”的印尼大河鎳合金有限公司。


至此,故事就基本清晰了:神霧節能2016年的業績主要靠印尼大河鎳合金有限公司一家撐起,貢獻了6.37億營收,占全年總營收的比重高達73.66%,並且這家公司比較傻,貢獻的毛利率也比境內高39.77%。但是呢,雖然貢獻了這麽多業績,這家公司就是不付錢,欠款高達5.12億,占所貢獻營收的80.38%。也就是,神霧節能給它八成多的銷售都沒有受到貨款!即便如此,神霧節能的股價2016年還是番了一番。


那麽,最後的問題是,到底誰是傻子?(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794

螞蟻金服上線“財富號”,同時開放AI能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614/163611.shtml

螞蟻金服上線“財富號”,同時開放AI能力
i黑馬 i黑馬

螞蟻金服上線“財富號”,同時開放AI能力

當互聯網金融遇上AI會發生什麽?

i黑馬訊 6月14日消息 今日,螞蟻金服旗下的一站式理財平臺“螞蟻聚寶”宣布升級為“螞蟻財富”,並正式上線“財富號”,全面向基金公司、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開放。此外,螞蟻金服還宣布向金融機構開放最新的AI(人工智能)技術。

“螞蟻金服這些年來慢慢積累沈澱下來的金融雲計算、小額支付、風險管理、人工智能等能力以及信用體系,都將一步一步開放給合作夥伴。”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表示。據了解,近半年以來,螞蟻金服已面向金融機構開放財富號、面向保險公司開放車險分。

“財富號”能夠幫助金融機構建立直連用戶,由金融機構自運營。螞蟻金服將提供用戶連接、用戶畫像、精準營銷等一系列算法工具。目前,天弘、博時、國泰、建信、南方、興全、民生加銀共7家基金公司,浦發、中信、興業等3家銀行進駐“財富號”。

在AI方面,據螞蟻金服研究,AI的能力將從“理解用戶”、“優化投資策略”和“用戶與金融產品匹配”三個層面幫助金融機構。

“以前金融機構了解用戶風險偏好一般是通過問卷,讓用戶自己回答。但很多人往往是’跟著感覺走’。而AI可以結合一個人的大量真實行為,結合投資心理學、行為金融學等很多理論去綜合判斷,結果往往比個人的主觀表達更加準確。而理解用戶是為其提供合適的金融服務的第一步。”螞蟻金服財富事業群總裁樊治銘說。

在理解用戶後,AI將能夠通過產品特征和複雜算法進行產品與用戶之間的匹配。此外,通過AI算法可以對金融產品進行深度分析研究等,幫助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策略的優化。

不過,目前仍是AI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還無法替代人工。“判斷AI技術在哪個行業最先引起變革,主要看這個行業自動化,智能化的內在需求外,還要看這個行業內的數據積累、流轉、存儲和更新是不是達到了AI的要求。”螞蟻財富AI負責人余鵬說。

余鵬認為,金融行業是全球大數據積累最好的行業。“需求層面,金融行業有著各垂直領域里最迫切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需求,AI技術正好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互聯網金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076

为避免被ST,这家上市公司Real拼,新财富套路大起底!

http://www.xcf.cn/jrdd/201707/t20170725_781131.htm

 曾经的“明星”公司斯太尔在重组之后即深陷亏损泥沼。为避免被ST,斯太尔使出了浑身解数,一箭双雕的技术许可协议、盈余管理的三板斧、跨界并购等,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三年之后即是股东套现进行时……

作者:符胜斌

来源:新财富plus(ID:xcfplus)

饱受议论的斯太尔(000760)近期又有一则新消息,这次是税收上出现了新问题。

根据斯太尔的公告,大股东英达钢构向其支付了2014年度的业绩补偿款1.56亿元,而该公司注册地湖北公安县税务局要对该笔业绩补偿款征缴所得税,金额为1828万元。按照这一征收比例,英达钢构对斯太尔做出的10亿元业绩补偿款需缴纳所得税1.2亿元左右,对斯太尔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目前,斯太尔和税务部门正在就股东业绩补偿款究竟是属于公司的营业外收入还是属于股东的权益性投入进行磋商。如果确认为前者,斯太尔就需要补交巨额税款。从过往来看,就这笔业绩补偿的性质确认,斯太尔进行了多次调整,先是按营业外收入入账,后来又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要求作为股东的权益性投入计入资本公积,现在税务部门又认为是营业外收入。想必斯太尔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没想到辛辛苦苦争取来的业绩补偿竟会惹出这么多的“麻烦”。

值得“庆幸”的是,即使斯太尔最终要缴纳所得税,也不会对其损益产生影响,否则,英达钢构又要额外掏出一笔资金来弥补业绩补偿资金缺口。

引起这起纳税纠纷事件的根源还在于2012年那场并购以及之后的业绩巨变(详见新财富2016年10月号《斯太尔变脸》)。从曾经因“德隆旧部操刀”而引人注目到近两年几乎无研报关注的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之下的斯太尔又做了些什么?

金玉其外

表面上看,2014年易主后,斯太尔的经营业绩大体保持一个快速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2016年录得2.26亿元毛利,毛利率高达63.48%。相比之下,同属柴油发动机行业的潍柴动力2016年毛利率不过22.6%。

一般理解,盈利能力的好转应该伴随着公司主要产品销售规模的增加和销售收益的提高。但从近几年斯太尔的销售业绩来看,其主打产品柴油发动机的销售状况却是每况愈下(表1)。2016年斯太尔柴油发动机的产销量还不足千台,不仅无法与其他同行动辄数十万台销量相比,而且也与整个行业销量增长趋势截然相反(表2)。

2016年9月,总投资3亿元的江苏斯太尔扩产项目正式完成项目建设,柴油发动机产能达到1万台;总投资15亿元,年产3万台发动机的常州斯太尔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产能在增加,2016年斯太尔的销量反而同比减少近25%,经营压力陡然上升。

尽管如此,斯太尔还是在2016年获得不菲的收益,原因之一在于一份《技术许可协议》。

一箭双雕的技术许可服务

2016年12月,在接近年底财务结算的时候,斯太尔的全资子公司江苏斯太尔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关村科技园公司”)签订了一份《技术许可协议》,前者将其拥有的3项专有技术授权给后者使用,授权费用2亿元。江苏斯太尔据此在2016年先期确认1.89亿元收入。

由于只是授权使用,而非转移所有权,这3项专利技术仍旧归斯太尔所有。也就是说,除了支付交易产生的税费外,斯太尔几乎可以将授权收入全部确认为利润。 所得的1.89亿元,占其2016年度2.29亿毛利的83%,0.77亿元利润的2倍有余。

其实,斯太尔授权使用专利技术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14年,江苏斯太尔就与1家名为常州市武进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武进经济技术公司”)的企业签署了技术许可协议,后者将利用前者授权的技术生产和销售相关的发动机产品,江苏斯太尔在当年确认9434万元收入和9364万元净利润。

这2两次的技术许可带来的收入,对斯太尔的业绩提升帮助作用十分明显。

2014年斯太尔实现利润2200万元,若没有9364万元的技术许可业务利润,2014年其将会亏损7000余万,接着在2015年斯太尔又巨亏2.05亿元,由此斯太尔将会被ST。到了2016年,斯太尔实现利润7700万,同样的,若没有1.89亿元的技术许可业务利润,斯太尔其将亏损1.1亿元左右,由此斯太尔将是连续3年亏损。

连续3年亏损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局面。根据规则,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报表出来后就会被暂停交易。无论是被ST,还是被停止交易,都是难堪的局面。因为斯太尔的六大股东所持股份均被限售3年,而在此期间,这几个大股东都将其所持的股权进行了大量、反复的质押进行融资。若斯太尔被ST或暂停交易,这些股东所质押的股份有可能被强行平仓或提前赎回,这样的局面显然是其难以接受的。

斯太尔开展技术许可业务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有助于降低英达钢构业绩补偿负担。

当初博盈投资(即现在的“斯太尔”)在重组江苏斯太尔时,英达钢构独家承诺,2014年-2016年,江苏斯太尔每年扣非后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2.3亿元、3.4亿元和6.1亿元,共计11.8亿元。若未能实现上述目标,英达钢构将给予补偿。根据江苏斯太尔的实际盈利情况,英达钢构在2014-2016年分别向斯太尔补偿1.56亿元、3.51亿元和4.87亿元,合计约10亿元。如果没有这两份技术许可协议,英达钢构的补偿额将会再增加2.83亿元。由此看来,技术许可业务实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既确保了斯太尔不连续亏损,又降低了英达钢构的补偿额。

那么,作为交易对手的两家公司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为何默契予以“配合”?

江苏中关村科技园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注册地址是位于江苏常州溧阳市经济开发区内的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内。公司的股东有两家——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和溧阳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均为国资背景。

常州市武进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94年,注册地址是江苏常州武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所投资的全资企业,同样是国资背景。

从股东背景上看,这两家公司与斯太尔并无交集。但这两家公司的常州国资背景,而斯太尔在国内主要有两家生产企业——江苏斯太尔和常州斯太尔,均位于江苏常州。2014年3月斯太尔决定在常州布点时,曾经承诺投资70亿元用于发展动力项目,其中一期投资15亿元,主要用于常州斯太尔年产3万台柴油发动机的项目建设。

斯太尔煞费苦心进行的两笔技术许可交易,实际经营效果如何呢?根据斯太尔披露的信息,2014年武进经济技术公司获得技术许可授权后,至今还在进行项目论证。

除了积极寻求外部合作,避免自身被ST或者是停止交易之外,斯太尔还“优化”了财报,进一步“夯实”盈利基础。

盈余管理三板斧:减值、成本和资本

2015年是斯太尔经营业绩比较特殊的一年。无论是之前的2014年,还是之后的2016年,斯太尔均是盈利,2015年却是亏损,而且是巨亏2.05亿。这种两头赚、中间亏的盈利“套路”在A股市场上屡见不鲜,一般是用来防止上市公司被ST处置。为达到这种效果,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办法,具体到斯太尔,主要体现在商誉减值和成本“控制”上。

2015年斯太尔计提了5086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包括三部分:4666万元商誉减值、382万元存货以及少量的坏账损失。所减值的商誉是在收购江苏斯太尔时形成的,初始确认额为3.47亿元。2014年斯太尔稍微减值了191万元,2015年则大幅减值4666万元。2016年,江苏斯太尔的商誉测试值是10.28亿元,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较2015年的6.5亿元增加了3.78亿。斯太尔的商誉减值提取逻辑与其柴油发动机的销售情况显然是不相符合的,2015年是产品销量最多的一年,2016年则是最少的一年,2016年应该提取比2015年更多的商誉减值才合理。

商誉之外,斯太尔主导产品柴油发动机的生产成本究竟是多少也难以说清。

2015年斯太尔柴油发动机的产量为1224台,这一水平与2014年大致相当。但奇怪的是,2015年斯太尔的发动机生产成本为17.4万元/台,比2014年的9.06万元/台高出近一倍,销售每台发动机也由盈利转为亏损。

与2016年相比,同样衬托出斯太尔2015年的生产成本的怪异。2016年斯太尔的产量较2015年下降了25%左右,按照规模经济效益理论,其2016年的单位生产成本应该比2015年要高。但最终的数据却是,斯太尔2016年单位生产成本比2015年还有所降低,并且销售每台发动机还能获得一定的毛利,盈利水平与2014年大体相当(表3)。

如果按照产量接近的2014年31.64%的毛利率对斯太尔2015年发动机业务成本进行调整,其生产成本将由报表上的2.13亿元下降到1.43亿元,由此可增厚约7000万的利润。

更进一步,如果将2014年、2016年的技术许可业务利润剔除,并按发动机业务历史毛利水平进行调整以及不进行商誉减值,2014年-2016年斯太尔将每年皆亏损,亏损额分别是0.7亿元、0.8亿元和1.1亿元。这样的盈利情况与斯太尔发动机的销售情况似乎更加契合。

除了商誉减值逻辑和生产成本成谜之外,斯太尔的研发费用处理也值得关注。

2014年-2016年,斯太尔每年发生的研发费用支出为1.33亿元、1.2亿元和1.36亿元,资本化比率分别为97.4%、98.61%和93.9%,远超国内同行业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水平(表4)。如果按照潍柴动力的研发费用资本化水平进行处理,斯太尔又将是怎样的盈利状况呢?

斯太尔近3年“明盈实亏”的状态,与其在收购时做出的3年累计盈利11.8亿元的承诺形成鲜明对比,所谓的国外优势技术嫁接国内市场的梦想似乎也难以实现,3年的整合效果似乎乏善可陈。

知易行难的整合之路

斯太尔重组已经过去了3年,从整合效果来看似乎并未实现预期目标。除了利用引进技术的常州3万台/年的项目实施推进缓慢之外,其近9成的发动机业务收入还是来自于境外(表5)。

在业务发展策略缓慢调整的同时,斯太尔不得不承受高昂的费用支出。斯太尔的发动机业务尚且有些毛利,但这些微薄的利润根本不足以弥补三项费用支出,尤其是管理费(表6)。3年来,斯太尔的管理费用一直处于高位,其中工资费用占了主要部分(2016年还确认了2367万元股权激励费用)。或许这与斯太尔业务重心仍在境外有着密切的关系。

斯太尔整合之路推进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行业趋势出现了判断偏差。从2015年开始,国内的柴油车全面执行国Ⅳ排放标准,国Ⅲ排放标准的发动机被淘汰。受此影响,技术优势本已不再明显的斯太尔受到很大冲击,不得不进行技术和产品升级,发动机引进到国内的工作也受到重大影响。

面对这样的窘局,为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斯太尔放手一搏,在2015年发起了一起“梦幻”般的跨界收购。

途而废的跨界收购

2015年2月,为“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号召,斯太尔以江苏斯太尔为平台,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了青海恒信融锂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信锂业”)控制权。恒信锂业是一家主要从事盐湖提锂业务的创新型企业。被斯太尔收购时,恒信锂业账面资产仅有1574万元,净资产1474万元,2014年亏损26万元。

发展新能源汽车,很重要的一项是电池级碳酸锂的开发和应用。目前,生产碳酸锂主要有两种工艺,盐湖提锂和矿石提锂。从全球范围来看,70%的碳酸锂来自盐湖卤水提锂,剩下约30%来自矿石提锂。全球70%以上的锂资源分布在南美和中国的盐湖卤水中,而中国70%以上的锂资源分布于青海和西藏的盐湖之中。特别是在青海盐湖中,锂资源占到中国锂储量的一半以上,在青海发展盐湖提锂业务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另一方面,中国盐湖普遍存在高镁锂比的特征,盐湖提锂的直接产品一般仅为工业级碳酸锂,需要经过提纯技术方可转化为高端碳酸锂产品,转化难度和转化成本都很高。从国际比较来看,全球SQM、FMC、Chemetall三大锂业公司所开发的盐湖,镁锂比均小于5:1,中国除了西藏矿业扎布耶湖外,其他已知的盐湖镁锂比都非常高,达到50-600:1,即使粗加工过的老卤,镁锂比也大于20:1。资源状况直接导致中国的矿石提锂占比达80%,卤水提锂比例较低,并且多以副产品形式出现。

为顺应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盐湖提锂技术。并且在2015年新能源车销售放量的推动下,电池级碳酸锂需求激增,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每吨4.3万元上升到年底的每吨12.3万元,涨幅近两倍。斯太尔此时并购恒信锂业可谓“适逢其时”。

斯太尔声称,恒信锂业的盐湖提锂技术能够解决中国高镁锂比盐湖中老卤的锂镁分离和锂浓缩技术难题,能够实现低成本提取青海盐湖锂,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能打破国际锂巨头对锂供应和价格的长期垄断。换言之,斯太尔认为恒信锂业的盐湖提锂技术属于革命性和行业颠覆性的技术。

基于这些判断,斯太尔对恒信锂业估值2.23亿元,这一估值水平较恒信锂业当时的账面净资产值增值约15倍。斯太尔最终以对恒信锂业增资扩股的方式获得51%股权,支付的对价为1.53亿元。恒信锂业投资6亿元、年产2万吨的电池级碳酸锂建设项目也由此开工。

在此之后,恒信锂业便“捷报”频传:2015年6月开始试生产并小批量供货,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按照工业生产经验,小批量的试产产品一般都能符合国家标准,只是因为成本的原因难以实现规模化量产);2015年12月,项目陆续获得批复,购进的设备开始陆续到货,项目预计在2016年下半年完成建设,形势一片大好。

2015年股灾之后,斯太尔的股价逆市一飞冲天,并在2015年末突破了股灾前的最高股价。

就在大家翘首以盼恒信锂业尽快投产,抓住市场机会大干快上,颠覆行业巨头的时候,斯太尔给市场浇了一盆冷水:由于供应商陕鼓集团未及时全面提供电气,因青海当地入冬,后期的调试工作在暂停,项目不能如期实现投产。不过,此时恒信锂业的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95%,项目收尾还是指日可待。

冬去春来,电气应该恢复供应了,项目也应该竣工验收了。但斯太尔又于2017年4月出人意料地将其所持恒信锂业51%股权,以4.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上海惠天然投资公司。斯太尔宣布的理由是,规避市场过热可能带来的风险,保护上市公司及广大投资者权益。

对此结果,市场一片愕然。

尽管斯太尔投资2年获得了约3亿元的收益,回报约200%,但恒信锂业利用“突破性”技术建设的项目眼看就要建成了,此时转让是不是有点让煮熟的鸭子飞了?深交所也向斯太尔发出问询函,就交易的理由、恒信锂业估值的合理性等事项进行问询。

斯太尔给出的回答是,碳酸锂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价格回调风险大;此次交易价格已反映投资价值,此时退出不仅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而且所得资金还可以用于发展柴油发动机业务。总的意思是见好就收,回归本业。

斯太尔的跨界收购仓促收场,所幸的是录得了不菲的投资收益。但就在市场还在为斯太尔的碳酸锂项目争论不休的时候,其大股东们悄悄地开始了减持。

等待多时的减持

英达钢构等6家投资者在2013年重组斯太尔时成功入主,持股比例均超过5%。经过此后的转增、增持等运作,到3年解禁期满前时,这6家投资者总持股数达4.41亿股,合计持股比例超过达55.96%,平均每股投资成本3.39元(表7)。

从斯太尔当前8-9元/股的价格来看,6家投资机构均可以录得不菲的账面收益,如果考虑杠杆因素,回报将更高。

以贝鑫投资为例,其使用的资金来源是渤海国际信托发行的“渤海信托?博盈投资定增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根据该项信托计划,优先级资金1.41亿元,享受15%的固定回报,一般劣后0.55亿元以及最劣后0.16亿元。按8元/股价格计算,贝鑫投资所持股份的账面价值约5亿元,在扣除2亿元成本后,收益3亿元。根据信托计划所安排的一年半赎回期考虑,1.41亿元优先级资金只能获得其中约3000万元收益,剩余2.7亿元收益将由劣后投资者享有。这样一来,劣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超过4倍。贝鑫投资如此,想必其他投资者也不差。

面对诱惑,表面上看6家股东似乎都稳如泰山,所持有的股份在限售期内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实际上,除天津硅谷天堂恒丰之外的其他5家股东的上层投资人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泽瑞创投、泽洺创投、贝鑫投资、理瑞投资4家股东,无论是是有限合伙人,还是普通合伙人都发生变化,进进出出,络绎不绝。比如泽洺创投,在2014年,其GP就由湖南瑞庆科技变更为杭州兆恒投资,LP由民生加银变更为北京正和兴业、长沙三融股权,后又变更为上海长江财富资产管理公司。这种方式的进出,是否算得上一种变相的减持呢?

等到限售期满,几大股东陆续发布了减持公告。

2016年12月29日,限售期满20天后,天津硅谷天堂恒丰宣布计划在1年内清空其所持有的股份,并于当日和2017年3月两次共计减持1935万股,占比2.35%,减持均价为10.32元/股。减持之后,其持股比例由7.44%降低至4.99%,无需遵守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必须预先公告的要求。

与天津硅谷天堂恒丰同步,理瑞投资宣布计划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800万股。但实际上在2017年前2个月,理瑞投资以9.66元/股的均价,减持870万股,占比1.1%。理瑞投资对实际减持额超过计划减持额的解释是工作人员的误操作。

泽瑞创投(后更名为珠海润霖)于2007年1月以10.37元/股的均价,减持958万股,占比1.22%;2017年6月6日,贝鑫投资宣布,计划在3个月内减持788万股,占比1%。

“不幸”的是,就在斯太尔几家股东如火如荼大力减持的时候,证监会于2017年5月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减持新规”),对于减持的限制力度空前,这使得斯太尔几大股东大幅减持的计划几近折戟。这几家大股东既是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又是通过非公开发行获得的股份,只能像贝鑫投资那样,每隔一段时间减一点。相较而言,天津硅谷天堂恒丰的闪电减持,恰好躲过了刚发布减持新规。

由于几家大股东在重组斯太尔时都加了杠杆,时间到了就必须向投资者还本付息,因而退出斯太尔势在必行。不得已,斯太尔的大股东们只好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退出。

2017年5月,泽洺创投、贝鑫投资、理瑞投资3家机构宣布,将其持有斯太尔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中科迪高投资(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迪高”),中科迪高将以23.09%的持股比例成为斯太尔的第一大股东,且有可能成为实际控制人。

尽管业绩不尽理想,但经过几年的运作,斯太尔却成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壳”资源。

首先,斯太尔资产比较干净,没有诉讼、仲裁等事项缠身;业务也比较明晰,而且都分布在子公司,自身只是一个控股平台,比较容易进行资产剥离。

斯太尔母公司本身是一家资产结构非常清晰的公司。截止2016年底,斯太尔资产22亿元,负债仅1.25亿元,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其22亿元的资产主要是: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12亿元、对子公司的借款4.3亿元、现金1.5亿元,以及1.3亿元理财产品,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都不错。

其次,斯太尔的股本7.88亿股,规模适中;按当前8-9元股价计算,市值在65亿元左右。虽说市值稍大,但也有运作空间,并且斯太尔的持股比较集中,几家大股东之间合作关系也比较和谐,易于商谈。

第三,斯太尔经营业绩改善压力很大,无论是老产能的利用,还是新产能的发挥,都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最后,就是斯太尔几家大股东变现退出愿望强烈。

从上次借壳完成算起,迄今斯太尔已走过了逾3年时间,如今是否会又来一次新的轮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