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30日,優信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書。招股書顯示,該公司計劃在納斯達克IPO上市,股票代碼為“UXIN”,擬籌集最多5億美元資金。優信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予置評。”
如果上市成功,優信將成為美股中國二手車電商行業第一股。當前,二手車電商之間競爭日益激烈,優信上市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行業利好
公開信息顯示,優信集團創建於2011年,旗下擁有B2B模式的二手車在線交易平臺優信拍、B2C模式的二手車交易平臺優信二手車、優信數據以及優信新車等多個子業務。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字,2017年,優信整個平臺的GMV(成交額)達434億元人民幣,同比2016年增長66.9%;成交量達63.4萬輛,同比增67.9%。第三方數據公司艾瑞公布的數據也顯示,以上述GMV和成交量計算,優信占整體二手車電商市場份額的41%,位居行業第一。
2017年優信營業收入為19.5億元,同比增長136.7%。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6.5億元,同比增長93.2%。2017年,優信毛利潤12.0億元,同比暴增313.4%;毛利率也從2016年的35.3%上升為2017年的61.7%。今年第一季度毛利潤達4.3元,同比增長119%。
公開數據顯示,2013-2017年間,優信共獲得融資金額達到13.6億美元,投資機構包括騰訊產業共贏基金、DCM中國、高瓴資本、百度投資部、Tiger老虎基金、泰康人壽等多家機構。招股書進一步說明,“通過創新的線上線下結合,優信改變了中國二手車交易的方式,改變和優化了二手車交易的每一步,擁有全產業鏈服務能力”。據悉,優信本次上市募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交易服務能力、技術研發及適時開展合作、投資、並購等產業鏈整合。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看來,目前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額處在不斷上升階段,但跟國外相比還存在差距,有一定的成長空間,這或許是二手車企業受到資本青睞的原因之一。若優信集團成功上市,信任度等方面就會有所提升,必然會給同行其他企業造成壓力。
“上市本身可以為優信帶來更寬廣的融資渠道,但業務本身還是需要一些升級,在相關業務方面做延展,未來它在該領域的擴展還會向高端系統化發展。當然,不管是優信還是其他二手車電商都存在業務上的短板。未來它的發展可能會采用一些並購的方式,將具有資源優勢的中小企業納入優信。”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汽車電商易鑫集團已經上市,但其以汽車金融起家,目前也在不斷擴展二手車業務。“優信上市對整個二手車行業來說是件好事,它在產業鏈上的布局是比較系統的,可以為目前相對冷清的二手車市場帶來正向積極的作用。”
競爭格局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2017年全年二手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1240.09萬輛,同比增長19.33%。預計2018年全年增長率在15%~20%,交易量接近1500萬輛。雖然近幾年二手車市場發展較快,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不成熟,國內二手車市場發展具備很大的潛力,這也是資本仍然追捧二手車電商的重要因素。“我國融資租賃業務起步晚,因此在二手車的量的導入上較困難,但二手車的潛力會被進一步挖掘。”沈榮說。
目前,資本對二手車電商的熱度仍未減退,去年人人車獲得了來自滴滴出行價值2億的戰略投資,滴滴出行客戶端開放人人二手車入口。同年11月份,大搜車獲得了有阿里巴巴領投的價值3.35億美元的E輪融資。今年3月份,瓜子二手車的母公司車好多集團宣布完成了由騰訊領投的總價值8.18億美元的C輪融資。而背後站著騰訊、京東、百度等資本巨頭易鑫集團現已IPO上市。大搜車最近也被傳言進行8億美元的F輪融資。
一方面在融資方面消息頻頻,另一方面二手車電商也不斷擴展心新領域。短短兩年時間,瓜子、人人車、優信等汽車二手車電商已經切入了新車業務和汽車金融等。這表明二手車電商單純依靠二手車業務難以生存,行業之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不久前,大搜車還完成了對車易拍100%的並購,其CEO姚軍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並購車易拍是為了加速打造一個全新的二手車貨源交易平臺。“二手車交易的行業痛點從未得到真正解決,我們在一起可以為行業輸出全新的價值。”
在易觀汽車行業中心趙香看來,二手車電商發展仍然存在困境,一方面廣告等成本開支很大;另一方面,二手車電商在傭金之外,沒有差異化的盈利模式。3%到4%的傭金模式很難撐起市場的盈利規模與想象空間。“整個二手車電商的交易流程長,缺乏互信,事故車、泡水車等問題層出不窮,當前依然欠缺一種有效機制來化解二手車電商的困局。”
沈榮認為,整個二手車行業的基本格局還沒有發生變化,仍然呈現散小亂的特點,但二手車電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競爭格局。“優信、人人車、瓜子網、易鑫和大搜車,這幾家呈現了領軍企業的特質,他們共同創造的市場份額目前占整個二手車行業的百分之十幾。”沈榮對記者表示,每家都有各自的特點,其他的二手車電商也可能會推進上市計劃。“但很多時候不是由企業自身能夠決定的,這些領軍企業大多都被資本綁架。股權被稀釋了很多,沒有資本的決策權。”
“這五家已經形成了一個群體,但這並不意味著別人沒有機會,未來二手車電商之間仍會發生並購。但車源仍是二手車電商發展的一大瓶頸,目前一半以上的車源都在4s店。未來主機廠二手車業務的發展會成為二手車市場的一個增長點。4s店促進新車銷售,經營二手車置換服務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沈榮說。
與中國毗鄰的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正成為中國家電巨頭掘金的熱土。與以往不同,走向全球化的中國家電巨頭,在印度市場使用了新的打法。
海外首飛印度
去年由TCL與騰訊合資成立的雷鳥科技(下稱雷鳥),最近也把印度作為它國際化的第一站,發布了其在印度的互聯網電視新品牌iFFALCON。
“2017年7、8月份,我第一次去印度,當時覺得印度一方面很科技化、很豪華,另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提升還處於起步階段,像中國上世紀90年代。新德里(印度首都)的人均月收入15000~20000盧比,約1500~2000元人民幣。”
雷鳥公司CEO郭彤5月30日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專訪時說,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許多中國消費電子公司如小米、vivo、美的等都已在當地發展業務,為中國品牌積累了一定的口碑。而且,印度對外開放、吸引外資的政策也比以往更加有利,比如勞工法例對雇傭雙方更公平。
雷鳥的大股東TCL正在印度籌建新工廠,不只生產彩電,還包括其他消費電子產品。印度對整機進口征收較高關稅,如果在當地組裝生產,稅費則大幅減免,這對雷鳥是一個有利條件。
當然,TCL在印度的發展也走過彎路。2010年,TCL借贊助廣州亞運會之機,曾重點開拓印度市場。後來,其國際化業務轉型遇到壓力,收縮了戰線。其次,當時印度的勞工、渠道、經營成本較高,消費電子市場的需求卻沒有那麽高,約相當於中國上世紀80年代。
如今的印度市場更加成熟。這個國度現有約13億人口。2016年印度的GDP為22120億美元,人均國民總收入為1670美元。在有利的人口和經濟因素以及日益完善的政策環境下,預計在2020年之前印度的GDP增長率將保持在6.5%~7.5%,2020年之前印度平均家庭收入將達到10100美元。
印度1.83億個家庭的電視滲透率達到64%,其中農村地區的電視滲透率僅為52%。86%的印度家庭仍然在使用CRT電視,僅有14%的家庭使用液晶等平板電視。由此推斷,印度的智能電視市場在接下來的5~10年內潛力巨大。
“今天,TCL加大在印度的投資。首先是市場導向,印度人民的需求達到了一個新水平,就如中國上世紀90年代,人均月收入1500~2000元人民幣,家庭對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旺盛。其次是企業的生產、經營條件改善,大量中資企業進入印度市場,與當地政府保持溝通。”郭彤透露,雷鳥在印度設立了獨資分公司,而在印度的銷售渠道、工廠則采取合資合作的方式。
與TCL以往從線下渠道進入的做法不同,雷鳥選擇了在線上銷售、瞄準年輕人的方式切入印度市場。郭彤坦言,在印度線下市場,中國品牌里只有OPPO、vivo手機做得比較好,因為印度各個邦的政治、文化、族群都不同。所以,雷鳥先從線上切入,規模、成本、效率都更加可控,也可以提供價格上有更強競爭力的產品。
聯手BAT的新打法
事實上,雷鳥與印度最大的電子商務平臺之一的Flipkart公司,已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阿里、騰訊分別投資了印度最大的兩家電子商務平臺,其中騰訊投資了FT公司,是其戰略投資者。而騰訊同時也是雷鳥的戰略投資者和第二大股東。
而TCL在印度市場則與阿里參股的那家電商平臺合作,對標全球頂級品牌三星、LG。郭彤透露,作為TCL控股子公司的雷鳥,在印度市場則對標小米等互聯網品牌。之前,樂視也曾去過印度市場,但後來因為資金鏈風波退出。
TCL在印度市場采取雙品牌策略,與雷鳥分開兩路進攻。郭彤說,印度的線上渠道成長較快,雷鳥把國內線上集中推廣、網紅大V助力等手法複制到印度市場,目前成長迅速。2018年4月,雷鳥正式在印度發布iFFALCON互聯網電視,憑借品質和性價比,第一周就賣出了大幾萬臺。
在內容方面,雷鳥在印度的互聯網電視內容分三個部分:全球內容與Netflix、YouTube合作;印度本地化內容,與當地視頻網站合作;還有中國內容,印度人對李小龍、成龍等主演的華人電影也很喜歡。
開局不錯,但郭彤坦言“也有挑戰”。首先是產品,三星、LG把全球化產品拿到印度銷售,但雷鳥希望產品適應當地化的需求;其次是渠道,線上如何與線下渠道結合;第三是競爭,過去一兩年印度市場成長很快,但是競爭也在加劇。
日韓品牌在印度耕耘多年,郭彤認為,中國品牌在印度市場一定要有新的打法。與日本企業靠精益制造、韓國企業靠屏與芯片資源不同,中國有阿里、騰訊、百度三家BAT互聯網巨頭,形成自己的互聯網生態。中國消費電子企業可以與BAT聯手,從服務、內容方面突破,在海外打開新的局面。
掘金印度市場
不只是雷鳥,中國家電企業整體近年對印度市場的開拓熱情高漲。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數據,中國對印度的家電出口最近三年呈現增速不斷加快的趨勢。2015年,中國對印度的家電出口額達14.9億美元,同比增長4.3%;2016年,這一出口額增至16億美元,同比增長7.4%;2017年中國對印度的家電出口額進一步增長至18.4億美元,同比增長15%。
海爾、美的等中國家電巨頭都不斷增加在印度的投資。2017年,青島海爾(600690.SH)在印度市場收入增長40%,當年印度海爾工業園投產,新增冰箱、洗衣機、空調、熱水器等產品的生產能力380萬臺,有效提高了響應速度、快速滿足當地市場需求。美的集團(000333.SZ)則在印度設立了全球研發中心,並於2017年啟動印度“綠地”項目,進一步加大空調、冰箱及其他家電在印度的本地化布局。
中國家電巨頭挖金印度市場已有十多年歷史。2004年,海爾便進入印度市場,2007年收購了當地一家冰箱廠,2017年工業園擴建投產。“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海爾的南亞業務已經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海爾集團電器產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南亞區域總監宋玉軍說。
“印度是永遠不可以忽視的市場。”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秘書長周南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印度有約13億人口,GDP增長速度與中國差不多,而其人均GDP是中國的四分之一,市場潛力很大。
而且,印度躲開了世界貿易的主戰場,印度積極進行改革,統一全國的消費稅,推進城鎮化建設。目前,印度經濟快速發展,但由於基礎設施還在完善中,城鎮居民的家電保有量仍然偏低。
但另一方面,印度市場開發也有許多難題。首先,印度實行聯邦制,各個邦的法律法規不盡相同,語言溝通、物流不統一也是挑戰。其次,中印關系有起伏。第三,印度貿易保護主義,華為、小米都吃過虧,去年提高手機進口關稅影響較大。因此,周南認為,開拓印度市場不能盲目樂觀,不能低估開發的難度。
與以往的熱潮相比,目前這輪中國家電企業開發印度市場的熱潮的背景,一是中美貿易摩擦,中國企業國際化希望實現海外市場的多元化;二是印度政策環境改善,鼓勵外國企業投資設廠,統一稅法,修築公路,完善基礎設施;三是中國大型的綜合性家電集團進入了全球化的發展階段。
在周南看來,現在已是中國家電企業到印度市場的第三輪開發熱潮。第一輪是賣產品。第二輪是投資設廠。第三輪是以全球化、多樣化的方式來開發印度市場,更體現綜合的實力。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6月10日目錄
►後發優勢顯著,國內生物仿制藥望迎來爆發式發展(國金證券)
►三維度看醫藥行情並未結束,逢低加配白馬龍頭(興業證券)
►庫存持續保持低位運行,鋼鐵板塊反攻行情或已啟動(方正證券)
►我國正步入“光”加工時代,激光產業投資機會顯現(新時代證券)
►高鎳電池放量趨勢形成,“三劍客”業績增速望加大(國泰君安)
1.後發優勢顯著,國內生物仿制藥望迎來爆發式發展(國金證券)
目前全球生物藥市場超過2000億美金並且仍舊保持高速增長。國金證券認為從臨床角度,生物藥均為治療的一線用藥,主要集中於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謝相關疾病,重磅炸彈集中;抗體類藥物作為生物藥的一個分支,全球銷售額從2011年的不到500億美金增加到2017年的1060億美金,7年的複合增長率為11.50%。
根據IMS統計,銷售額約合800億美金的生物藥將在2020年前陸陸續續到期。生物原研藥的專利到期為生物類似藥上市奠定了市場空間。
據了解,較先行的歐盟已於2004年出臺類似藥的註冊路徑,美國於2010年出臺生物制品價格競爭與創新法案(BPCIA),中國在2015年出臺生物類似藥的註冊征求意見稿,國金證券預計未來將很快出臺生物類似藥註冊的正式稿。全球生物類似藥註冊路徑的明確降低了生物類似藥研發註冊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縮短研發時間。未來,隨著生物原研藥專利到期和國際各國生物類似藥臨床註冊路徑的清晰,生物類似藥出現蓬勃發展,預計到2020年全球銷售額有望超過90億美金。
中國市場由於審批和醫保準入等歷史問題,生物藥的臨床需求遠未滿足。另一方面,國內後發優勢依然明顯:生物類似藥研發可以省去臨床II期,效率大大提高,同時依賴後發優勢大大提高臨床成功率;可以采用更高表達量的細胞株和生產工藝降低成本。隨著近期醫保談判目錄的落地,解決了生物藥上市之後的市場準入和醫保支付問題,國內生物藥奇點臨近,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發展。
國金證券認為,國內生物類似藥即將迎來蓬勃發展,參照品種布局和臨床進展,重點推薦複星醫藥(600196.SH)、中國生物制藥(1177.HK)、麗珠集團(000513.SZ)、三生制藥(1530.HK)、沃森生物(300142.SZ)。
2.三維度看醫藥行情並未結束,逢低加配白馬龍頭(興業證券)
剛剛過去的5月,醫藥板塊表現跌宕起伏,很多龍頭股、基金重倉股、前期強勢品種在月末都出現了迅速的下跌,引發投資者關註。
興業證券認為,5月最後一周的行情只能稱之為“小春寒”,並不影響整個二、三季度醫藥的表現,2018年仍是醫藥大年。從三個維度看,醫藥行情都不會就此結束。
首先,從投資者追求確定性的角度而言,醫藥行情並沒有結束。2018年,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在這種背景下,消費類板塊成為為數不多的資金“避風港”,在沒有出現重大邏輯變化的情況下,始終會是機構投資者“抱團取暖”的理想板塊。這其中,醫藥作為一個以內需為主,終端需求平穩增長,增量供給釋放周期長的行業,其成長的穩定性又是最強的。可以說,在宏觀經濟政策沒有重大變化、其他大體量消費類板塊2017年累計漲幅較大的背景下,很難找出性價比明顯高於醫藥的板塊。
其次,從估值業績匹配性角度而言,醫藥行情並沒有結束。從2016年開始,醫藥板塊上市公司的利潤表現就開始拐頭向上,溫和複蘇。到2018年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5.16%,是近年來的最高峰。從估值來看,從2017年初至今,醫藥板塊漲幅約為18%,而上市公司的凈利潤增速在過去五個季度中卻提升了超過30%。因此,雖然部分公司的估值處在歷史較高水平,但板塊整體的估值中樞卻是不升反降,從醫藥板塊整體來看,板塊還遠遠稱不上估值“泡沫化”。
最後,從機構持倉的角度來看,醫藥行情也沒有結束。雖然2018年一季度投資者已經“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加倉醫藥,但與歷史高峰相比依然差距甚遠,考慮到近期醫藥基金的申購和發行,配置比例仍有提升空間。
興業證券認為,在這波2014年以來最大幅度的醫藥牛市行情中,白馬龍頭是大家不可不配的底倉品種。包括創新產業鏈的恒瑞醫藥(600276.SH)、樂普醫療(300003.SZ)、泰格醫藥(300347.SZ);消費升級相關的美年健康(002044.SZ)、愛爾眼科(300015.SZ)、片仔癀(600436.SH)、益豐藥房(603939.SH);轉型升級的華海藥業(600521.SZ)等。
3.庫存持續保持低位運行,鋼鐵板塊反攻行情或已啟動(方正證券)
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鋼材平均每周去化速度在70萬噸左右,在傳統需求淡季,再結合略有上升的鋼材產量數據來看,這樣的表現充分說明鋼鐵需求淡季不淡。最新的鋼材總庫存為1543.84萬噸,已低於去年同期的水平。並且庫存結構持續優化,鋼廠庫存繼續保持在低位,偏高的螺紋和線材社會庫存在快速去化。
方正證券指出,鋼鐵庫存持續快速下降疊加環保限產,基本面向好支撐鋼價走強。6月初環保督查組已赴多個省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查,很多地方已經采取了部分限產措施;地條鋼清查小組目前已經分赴各地進行中(工)頻爐清除;環保限產疊加中(工)頻爐將對鋼鐵供給造成一定擾動,6月份行業供給增加將受到限制。需求韌性較強疊加供給受限,月份庫存仍有望同比較快下滑,有望出現較明顯的低庫存狀況,基本面向好對鋼價形成較強支撐。
根據Mysteel全國鋼廠成本調研報告,5月全國主要高爐企業噸鋼利潤環比4月繼續改善,仍維持在高位。根據模型測算,5月主要鋼材品種噸鋼毛利均維持在1000元/噸左右;預計6月鋼價有望繼續走強,鋼廠高利潤有望繼續維持。在鋼價走強和高利潤維持的背景下,預計上市公司二季度業績環比一季度提高10%~20%。
方正證券指出,前期在政府去杠桿、信用債危機發酵和貿易摩擦的影響下,市場宏觀預期和風險偏好帶來周期板塊估值大幅壓縮。近期宏觀經濟預期有所修複,結合目前高發電量和鋼材庫存持續快速去化,表明經濟韌性仍很強;央行擴大MLF擔保品範圍開始扭轉前期因信用債負面帶來的市場對應流動性過度悲觀的預期。宏觀經濟預期的好轉有望助力板塊估值的修複,鋼鐵股有望迎來一波超跌反彈行情。
2月底高位至今,鋼鐵板塊已累計下跌超過15%,目前鋼鐵板塊平均動態市盈率只有9.1倍,板塊配置性價比較高。方正證券強烈推薦低估值高彈性的優質鋼企華菱鋼鐵(000932.SZ)、南鋼股份(600282.SH)、新鋼股份(600782.SH),建議關註安陽鋼鐵(600569.SH)、韶鋼松山(000717.SZ)。
4.我國正步入“光”加工時代,激光產業投資機會顯現(新時代證券)
新時代證券指出,激光被譽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媲美核能、計算機和半導體。激光加工以效率高、精密度高、不易受材料限制、具備柔性等優勢,逐步替代傳統加工制造、如焊接、切割、鉆孔等,深化新領域應用、如3D打印、脆性材料異形加工、汽車輕量化、激光熔覆、表面處理等。近年來中國激光加工技術快速發展,帶動新興領域和傳統制造工藝革新,中國繼歐美日韓之後正闊步進入“光”加工時代。
根據LMR統計,2017年全球激光器銷售增長18.2%,其中工業用激光器增長26.1%;工業用光纖激光器因其結構緊湊、穩定可靠、光電轉換效率高等銷售增長33.7%,占比提升至47%、較2013年提升13個百分點。Technavio預計,2021年亞太地區光纖激光器需求占全球比重提升至46%,主要因亞太地區汽車、消費電子、半導體、以及機械加工制造業需求旺盛。
新時代證券指出,2016年初以來,十三五先進制造技術領域創新專項、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動計劃等均提出對激光及其加工設備支持、力度明顯加大。根據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得益於下遊新興需求多點開花、傳統領域需求不斷增長,2017年中國激光設備市場規模達到495億元、同比增長28%,2010~2017年複合增速26%。根據2018年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預計2018年中國激光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6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
根據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2016年國產中功光纖率激光器市占率58.5%、較2013年提升超過40個百分點,中功率光纖激光切割設備銷售量增長166%。國產化率提升促進激光器價格下降,終端用戶和激光設備企業實現雙贏,加速激光設備應用。新時代證券認為,未來隨著中高功率激光器國產化提升,激光器價格將持續下降,國內企業有望憑借性價比優勢開闊國內市場、競逐海外市場。參考國際巨頭德國通快集團和美國IPG成長路徑,新時代證券建議兩條路徑尋找激光產業投資機會:基於機床集成優勢的激光設備系統集成商,掌握核心工藝的光纖或半導體激光器龍頭。
新時代證券推薦關註亞威股份(002559.SZ),建議關註華工科技(000988.SZ)、大族激光(002008.SZ)、銳科激光(300747.SZ)。
5.高鎳電池放量趨勢形成,“三劍客”業績增速望加大(國泰君安)
2018年是高鎳電池放量元年,電池廠大規模的向高鎳的切換,高鎳正極材料和高鎳電解液的需求爆量期來臨,高鎳正極和電解液享受更高議價。
國泰君安指出,采用811高鎳正極,電池廠成本下降6~8%,正極材料毛利率翻倍,且可以提高汽車續航里程,是一種多贏局面。2018年將是811高鎳電池量產元年,將率先在技術成熟度更高的圓柱電池上量產,國內比克、億緯、遠東福斯特、力神、澳洋順昌等均已量產。未來幾年811高鎳正極材料需求大爆發,供給端技術成熟企業較少,因此長期將保持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高鎳電池的應用也將帶動高鎳配套電解液的需求。
高鎳電池已開始應用於整車中。韓國電池廠商LG與SK在2017年宣布將於今年量產NCM811動力電池,今年3月國外第一輛搭載NCM811電池的電動汽車現代Kona EV已經面市,年內投入市場。國內車企江淮、大眾江淮、通用五菱、雲度均使用811動力電池,進度大超市場預期。
國泰君安認為,正極銷售處於高位,高鎳正極將提供業績彈性。鈷價處於高位,正極售價也處於高位,以杉杉為例,2017年公司正極平均售價僅為20萬元,2018年受鋰鈷價格均在高位影響,公司產品單價將會得到明顯提升,毛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公司盈利將同比明顯增加。當前高鎳811的產品價格為27萬元/噸,622產品價格為25萬元/噸,523價位為23萬元/噸,市場上短期能實現有效供應的高鎳企業較少,全年需求預計1.5萬噸~2萬噸,供給偏緊的態勢下,高鎳享有較強的議價和盈利能力。杉杉股份具備7200萬噸高鎳正極產能,當升科技具備4000噸高鎳正極產能。
國泰君安同時認為,高鎳電解液也享有更高的議價。新宙邦是高鎳電解液龍頭,公司在高鎳電解液上技術積累雄厚,擁有多項國際專利技術,且公司通過收購巴斯夫電解液工廠及專利技術,進一步增厚自己高鎳技術積累,目前811電解液還出口到海外。另外,2017~2018年公司資本開支快速增長,新建5座工廠均在未來3年內投產,極大的增加了公司業績彈性,預計未來三年業績將大幅增長。
重點公司方面,國泰君安推薦杉杉股份(600884.SH)、當升科技(300073.SZ)和新宙邦(300037.SZ)。
在英國的一些海邊城鎮,隨處可以看見一座座白色的風力發電機。在海風的吹拂下,長達數十米的風機葉片旋轉得“呼呼”有聲,為當地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眾多風電項目中,有部分的金主是中國企業。
“我們在海外不僅僅局限於做核電……包括風電、太陽能。”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旗下的中廣核英國公司總經理鄭東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計劃在2025年前逐步關停燃煤電站,因此需要新建風電等其他發電項目,滿足當地的電力需求。
英國僅是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新能源投資的縮影。以中廣核為例,其涉及的還有法國、比利時、愛爾蘭、埃及、韓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國、阿聯酋、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
這背後的原因是,全球正在迎來了綠色能源時代。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彭博新能源財經聯合發布的《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稱,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繼續保持迅猛增長的勢頭。
“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會積極去爭取。”鄭東山說。
投資遍布各大洲
打算“成為國際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中廣核最近又完成一筆大收購。
7月17日,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在巴黎宣布,與麥格理集團和通用電氣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完成對歐洲最大單體陸上風電場——瑞典北極風電項目75%股權收購。
該項目位於瑞典皮特奧市,計劃安裝179臺風機,預計2019年年底前完成安裝並運營,總裝機容量為65萬千瓦,是歐洲目前最大的單體陸上風電場,可以滿足4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這次並購使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得以進入北歐市場,對深耕歐洲市場具有深遠意義。”談及該項目時,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總裁陸瑋說,進軍歐洲可再生能源市場是中廣核既定戰略。
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布局歐洲新能源市場。
陸瑋說,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自成立以來,不到4年時間已先後在英國、法國、比利時、愛爾蘭、荷蘭通過並購及自主開發建設擁有了近1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風電、太陽能資產,迅速發展為法國第六大清潔能源運營商。
2017年8月,中廣核在英國的首個風電項目——布雷尼格項目動工。該項目位於威爾士內陸地區,項目由16臺風機組成,預計於2018年完工,建成後將為近2.5萬戶英國家庭提供電力。
與此同時,布雷尼格項目將為當地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光是在2017年,就為當地企業帶來了至少640萬英鎊(約合5750萬元人民幣)的合同。
除了中廣核之外,正在加大風電投資開發力度的華潤電力也把目光投向海外。
7月23日,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電力”,00836.HK)在深圳舉行《2017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華潤電力一位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我們已經註意到海外新能源市場,去年我們在英國投資風電項目也只是一個開始。”
他所說的,就是Dudgeon(德貞)海上風電項目。2017年12月,華潤電力成功競得挪威國家電力公司(Statkraft)旗下Dudgeon海上風電場30%股權,投資金額約為5.5億英鎊(約合50億元人民幣)。
德貞海上風電場位於東英格蘭離岸30公里處,擁有67臺風機,總裝機40.2萬千瓦,是全球第六大海上風電場。
“這是華潤電力首個境外落地項目。”今年3月,華潤電力總裁胡敏在倫敦參加項目股權交割儀式時說,“公司以此項目為切入點……未來將探索搭建歐洲市場平臺……為進一步拓展海上風電市場和發展國際化業務奠定堅實基礎。”
最終,德貞風電項目由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阿布紮比能源公司Masdar與華潤電力聯合打造。
在項目股權交割儀式上,Statoil公司高級副總裁布爾(Stephen Bull)表示,華潤電力行業經驗豐富,市場表現優異,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拓海上風電市場。
有分析指出,目前,因為中國在太陽能發電項目和風能發電項目上極具競爭優勢,過去10年間,這兩類項目占到中國對歐洲可再生能源投資的80%。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從歐洲到亞洲,從亞洲到非洲,從非洲到拉丁美洲,都有中國能源企業布局新能源的足跡。比如,在拉美,2016年,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太平洋水電公司而進入了智利清潔能源市場。再比如,在非洲,中國電建承建的阿爾及利亞首個光伏電站已經在2016年全部並網發電。
由於海外市場需求增長,有能源央企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目前最急需國際化人才。”
未來屬於新能源
作為傳統的火電巨頭,華潤電力正在謀變。第一財經記者在華潤電力上述會議上了解到,2017年,清潔能源在華潤電力的所有裝機容量中占比為17.4%,但到2020年,這個數據將提高到25%以上。
事實是,目前,全球能源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實現化石能源體系向低碳能源體系的轉變,最終目標是進入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可持續能源時代。
上述《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全球連續八年綠色能源投資超過2000億美元,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發電領域的占比已經從2007年的5.2%大幅增至12.1%。
這份報告還顯示,僅2017年一年,全球不包括大型水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就總共獲得投資2798億美元(約合1.91萬億元人民幣)。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夠替代傳統能源,其主要原因在於其技術已經成熟和市場已經形成規模。以風電為例,風電作為技術成熟、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已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大規模的開發應用。
“在英國,三四年前我們就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跟英國政府談,談的價格大概在140至150英鎊每千度電,那個價格是很貴。”國內某能源央企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但是到了去年5月,該項目價格就降到57英鎊每千度電,降了差不多100英鎊。”他認為,這與技術進步和市場規模擴大有關。
在德國,陸上風電已成為整個能源體系中最便宜的能源,且在過去的數年間風電技術快速發展,更佳的系統兼容性、更長的運行小時數以及更大的單機容量使得德國《可再生能源法》最新修訂法案(EEG2017)將固定電價體系改為招標競價體系,徹底實現風電市場化。
2017年,整個歐洲地區風電占電力消費的比例達到 11.6%。其中,丹麥的風電占電力消費的比例甚至高達 44.4%,並在風電高峰時期依靠其發達的國家電網互聯將多余電力輸送至周邊國家;德國這一數字為20.8%,英國為13.5%。
在歐洲的能源體系規劃中,新能源產業占據重要位置。根據歐盟設立的《清潔能源方案》,到2030年,歐盟將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7%的目標。在歐洲能源體系中,風能和太陽能在新能源領域中保持一定優勢,2017年其電網裝機容量分別增加約14 GW(吉瓦,1吉瓦=1000兆瓦)和7 GW,並且到2020年合並機組規模有望達到400 GW以上。
與此同時,歐盟各國還設立了“綠色證書”方案,通過發放補貼,為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提供支持。
巨大的市場和相對成熟的投資環境在吸引著中國企業。
但在海外進行投資時需要“入鄉隨俗”,這既涉及當地的政治、經濟、法律等基本規則,也包括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基本形態。以英國為例,一位在倫敦生活了15年的華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旦到了下班時間,即便是工作進行到一半,員工照樣下班,老板也無權幹涉,而這在國內是無法想象的。”
這位華人表示,到英國等歐洲國家投資,最關鍵的是要遵守市場規則。“他們按規則辦事,不講人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1日目錄
►環保趨嚴期價有望創新高,焦炭悲觀預期迎來修複(國信證券)
►未來市場投資空間擴大,海上風電產業鏈前景可期(申萬宏源)
►國內能源結構亟待改善,核電重啟市場空間巨大(國信證券)
►變革時代,模式叠代,關註全渠道運營家居建材商(興業證券)
►基建投資增速或將反彈,蘇交科業績有望大幅增長(天風證券)
1.環保趨嚴期價有望創新高,焦炭悲觀預期迎來修複(國信證券)
國信證券指出,業績預告顯示煤企多數盈利改善,焦炭企業較為突出。截止2018年7月29日共有6家煤企披露中期業績預告,占煤炭行業35家上市公司的17%。其中,4家公司業績同比向好,2家公司業績同比下滑。
在業績增長的企業中,美錦能源預計盈利中值同比增長15.5%,上海能源和中煤能源預計盈利中值同比增長60.7%,寶泰隆預計盈利中值同比增長147.5%。中煤能源與上海能源盈利增長主要通過提升經營效率。美錦能源和寶泰隆均為焦炭企業,盈利同比均出現較高增長,主要受益焦炭銷售量及銷售價格上漲
2016年四季度以來,動力煤、焦煤、焦炭價格總體上處於高位區間波動。其中環渤海動力煤在554~770區間波動,柳林低硫焦煤在1230~1640元波動,柳林高硫焦煤在940~1300元波動,焦炭價格在1755~2440元波動。價格波動主要受季節性以及庫存周期的影響,全年看供需保持緊平衡狀態。
2018年上半年各煤炭品種,除了高硫焦煤均價同比下降3%以外,其他品種價格均同比上漲,其中動力煤均價同比增長8.7%,低硫焦煤均價同比增長14.2%,焦炭均價同比增長9.3%。2018年二季度各煤炭品種同比均價均上漲,低硫焦煤均價上漲幅度最大為22.5%,其余在5%附近,主要由於低硫焦煤更加稀缺。2018年二季度動力煤均價和焦炭均價環比出現下滑,焦煤均價環比小幅增長。
由於宏觀政策轉向寬松,國信證券預計2018年下半年煤價仍將震蕩上行。煤炭股此前過於悲觀的預期有望迎來修複,煤炭股將迎反彈。焦炭股受益環保趨嚴,今年環保限產時間提前,環保區域範圍擴大,環保要求更高,督查力度更大,對重點區域限制新增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將更加嚴格,預計到2018年四季度,焦炭價格將會震蕩上行,預計焦炭現貨價格會創2016年以來新高,焦炭企業盈利維持高位並逐季提升,焦炭板塊盈利有望大幅增長。
國信證券推薦低估值龍頭煤炭股,如陜西煤業(601225.SH)、兗州煤業(600188.SH)、中國神華(601018.SH)、瑞茂通(600180.SH),同時推薦盈利有望大幅增長的焦炭股,如山西焦化(600740.SH)、金能科技(603113.SH)、陜西黑貓(601015.SH)、寶泰隆(601011.SH)。
2.未來市場投資空間擴大,海上風電產業鏈前景可期(申萬宏源)
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近海風能可供開發資源達到5億千瓦。海上風場距離負荷中心較近,消納能力強,風電發展逐漸向海上轉移。2017年海上風電裝機實現大幅增長,增速達到97%。根據規劃,我國未來三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
申萬宏源認為,以海上風電成本14000元/KW測算,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目標15.78GW,預計2018~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建設投資市場空間將達到1800億元。
2018年1月1日開始實施新上網標桿電價,但維持海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不變,近海風電項目標桿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潮間帶風電項目標桿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此次電價調整逐步引導風電項目開發向非限電地區轉移,並鼓勵海上風電開發。2017~2018年,我國核準海上風電項目18個,總計5367MW;開工項目14個,總計3985MW。
申萬宏源認為,受益於風電的技術進步和規模擴大,風電機組價格、風電開發投資成本及運行維護成本呈現不斷下降趨勢。目前近海風電的投資成本是陸上風電的1.5~2倍,大約為14000元~19000元/KW,未來有望持續降低,預計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將降至14000元、12000元和10000元/KW。
申萬宏源指出,海上風電產業鏈結構同陸上風電相似,主要分為運營、整機制造、零部件三個環節,風電機組、風塔及樁基、海底電纜則是海上風電項目開發重要部分。風電機組在海上風電項目中成本占比最高,占單位總投資約32%,主要由葉片、齒輪箱、發電機、電控系統、塔架等零部件組成。隨著風電技術和海上風電的發展,風電機組的發展趨勢是單機容量的大型化,國內整機制造商市場份額集中,4家龍頭企業占據約90%的市場份額。
申萬宏源認為,隨著海上風電大功率風機逐步成熟,海上風電投資成本下降明顯,海上風電發展進入加速期。政策的支持、成本的下降、運營商的偏愛等多方因素將有力的推動海上風電發展,看好金風科技(002202.SZ)、東方電纜(603606.SH)、泰勝風能(300129.SZ)、天順風能(002531.SZ)、中天科技(600522.SH)等。
3.國內能源結構亟待改善,核電重啟市場空間巨大(國信證券)
截止2018年7月,全球共有在建核電數目56臺,分布於16個國家,在建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0017MWe。從在建機組數量上看,中國共有17臺在建核電機組,占全球核電在建機組總數的30%;從在建機組裝機容量上看,中國在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為17718MWe,占全球在建機組裝機容量的31%,居全球之首。
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統計數據,2017年全國累計發電量為62758.20億千瓦時,商運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2474.69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累計發電量的3.94%,遠遠低於火電發電量,國信證券指出即使按照《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意見,2020年運行核電裝機力爭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核電占比也僅占約5.8%,在發展核電的30多個國家中仍居於後列,提升空間依然較大。
國信證券指出,今年以來,在核電政策回暖、核電項目捷報頻傳的情況下,國內核電重啟有望加速,核電年內重啟可期。
從政策上講,根據國家能源局印發的《2018年能源指導意見》,年內計劃開工6~8臺機組,AP1000並網發電試運行168小時後AP1000新機組將具備獲批條件,華龍一號2017年8月融合完成已具備獲批條件;從技術上講,國內目前主流三代核電技術是AP1000和華龍一號,均已具備批量化建設條件;從輿論環境上講,三門1號在去年熱試完成後間隔近十個月終於開始裝料,說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充分認可,輿論負面因素已基本全面排清;從能源結構上講,我國碳排放減排和環保需求愈加強烈,發展核電是改善能源結構的必然選擇;從宏觀電力需求來講,2018年以來中國發電量穩步增長,1~6月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長9.4%,需求端不斷複蘇。
根據《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和《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意見,仍需建設超3000萬千瓦核電機組才能滿足規劃要求,以AP1000機組作為後續待建機組的代表機型,再按照年均開工8臺核電機組計算,國信證券認為,未來我國每年核電市場規模將達1600億元,2020年前核電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800億元。
投資方面,國信證券表示重點看好核電細分領域市占率高、核電業務占比高的相關公司,建議關註臺海核電(002366.SZ)、應流股份(603308.SH)、江蘇神通(002438.SZ)。
4.變革時代,模式叠代,關註全渠道運營家居建材商(興業證券)
我國家居建材市場規模超4萬億,未來地產增速趨緩,但受益二次裝修放量、人均收入提高、城鎮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對比美國,我國家居建材市場仍將保持低速增長,興業證券認為龐大的中國家裝市場有望孕育出一批偉大的家居建材企業。
興業證券指出,商品的流通核心是效率,建材家居品類大都屬於半成品,需要產品的安裝施工服務來完成最終的交付,因此其流通具有銷售鏈條長、決策單元多、信息不對稱等特征,流通效率普遍較低,同時主力消費群從60~70後向80~90後遷移,消費方式變化明顯,兩者共同推動了商業模式的持續叠代。
線下流通中,工程市場受益精裝房比例提升,近年來蓬勃發展,房產商話語權隨之持續提升;零售市場則因受到房地產增速下滑、精裝房及線上銷售擠壓等的影響,規模略有壓縮。線上流通近年來發展迅速,但由於家居建材產品具有非標化明顯、重安裝施工等特點,占比仍有限。
從流量入口角度看,興業證券認為工程端房地產商掌握了絕對話語權,零售端則較為散亂,家裝公司、門店、工長、設計師等皆掌握部分流量,加大了家居建材企業對零售渠道的拓展及管控難度,並最終導致零售市場高度分散的現狀,目前入口整合有所加速,新的模式不斷湧現,最典型的如整裝模式,它滿足了80~90後消費者一站式的采購需求和提高了流通效率,在城市區域運營上突飛猛進,但在異地擴張上仍有較多難點需要解決。
興業證券指出,各家居建材品類近年來紛紛上市,根據各渠道的痛點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向。規模經濟明顯的品類在承接工程訂單時具有優勢,利用上市機遇把握精裝修大發展時期,擴大自身規模,以便未來反哺零售;針對零售市場,企業應立足產品創新,堅持全渠道運營,持續提升品牌的美譽度,方可實現份額持續提升。
興業證券重點推薦規模經濟明顯、資金實力突出的瓷磚行業工程業務龍頭帝歐家居(002798.SZ);零售類企業重點推薦PPR龍頭偉星新材(002372.SZ);關註三棵樹(603737.SH)、蒙娜麗莎(002918.SZ)、友邦吊頂(002718.SZ)、惠達衛浴(603385.SH)、東方雨虹(002271.SZ)。另外,建議關註線下渠道龍頭美凱龍(601828.SH)、線上渠道龍頭齊屹科技(1739.HK)。
5.基建投資增速或將反彈,蘇交科業績有望大幅增長(天風證券)
蘇交科(300284.SZ)近日公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實現營收29.79億元,同比增22.06%;實現歸母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20.66%。公司同時公告終止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並撤回申請文件。
天風證券指出,在上半年去杠桿、緊信用的宏觀背景下,基建投資增速快速下滑,但受益設計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公司營收依然實現近22%的增長,實屬不易;其中工程咨詢業務實現收入25.38億元,在總收入中占比85.17%,同增12.78%;工程承包業務收入4.41億元,同增132.08%;工程承包業務的高增長一定程度抵消了工程咨詢業務增速的下滑。
海外業務方面,TA(Test America公司)實現營收6.93億元,同比下降8.27%;子公司EPTISA實現營收3.48億元,同比下降1.51%。公司已於上半年設立環境科學研究院,通過引入TA領先的檢測技術,有望在國內第三方檢測市場大有作為;隨著公司對EPTISA整合的逐步完成,天風證券認為,下半年業績好轉應是大概率事件。除去海外業務,公司國內業務實現營收19.38億元,同增45.52%。
國泰君安還指出,7月中下旬政策連續邊際寬松、國常會定調“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信用緊將邊際改善。此外,國常會提“加快今年1.35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在推動在建基礎設施項目上早見成效”、“督促地方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疊加地方隱性債務風險得有效遏制、鄉村振興催化,國泰君安預計下半年基建增速將反彈、基建設計將先行受益。
天風證券同樣認為,從去杠桿到穩杠桿,政策轉向應無問題,基建投資增速大概率已經築底,下半年增速或將反彈,直接利好蘇交科等龍頭基建設計企業。此外,在經歷上周的反彈之後,公司估值依舊處於歷史低點,結合未來較穩健的業績增長,具有較高風險收益比,維持“買入”評級。
8月8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因“俄羅斯前特工中毒”事件對俄再次實施制裁,其中第一輪制裁將於8月22日生效,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對於國家安全具有敏感性的任何產品或者技術,如果俄羅斯不能在90天內滿足美國的條件,將實施第二輪更加嚴厲的制裁,內容包括限制俄羅斯航空的班機飛往美國,限制美國銀行貸款,甚至全面禁運以及降格外交關系。
出於對美國潛在新一輪制裁的憂慮,俄羅斯金融市場再次遭遇重創,俄羅斯兩大股指——俄羅斯交易系統指數(RTS Index)和莫斯科銀行間外匯交易所指數均大幅下挫,其中俄羅斯交易系統指數當天下跌11.44%,創1995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在匯市方面,盧布對美元最低跌至60.280,這也是2017年11月以來新低。
意在迫使俄羅斯改變
根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再次對俄羅斯揮舞制裁“大棒”的原因,在於特朗普政府認定俄羅斯違反了禁止使用化學生物武器公約,俄羅斯需要在90天之內滿足一定的標準,包括俄羅斯提供未來不再違反國際法使用生化武器的“可信保證”並同意聯合國相關機構對俄方行動進行“現場核驗”,才能避免第二輪更加嚴厲的制裁。然而,細數自2014年3月因烏克蘭危機而引發的對俄羅斯的制裁,不難發現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呈現出了定點制裁與精確打擊的特征,意在通過惡化俄羅斯經濟環境來改變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和對外行為。美國制裁俄羅斯的途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是通過限制向俄羅斯出口敏感技術,打擊俄羅斯的能源企業和軍工企業,限制俄羅斯創新經濟的發展。對俄羅斯來說,能源企業掌握了俄羅斯經濟的命脈,在俄羅斯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軍工企業則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在俄羅斯創新經濟戰略中具有關鍵作用。
第二是通過制裁俄羅斯國有銀行、封鎖俄羅斯國有銀行的融資渠道,加劇俄羅斯企業的融資困境。長期以來,俄羅斯的主要融資渠道是西方國家,制裁切斷了俄羅斯國有銀行的國際融資渠道,俄羅斯銀行難以在歐美市場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方式獲得融資。
第三是通過制裁動搖俄羅斯市場信心,加劇資金外逃和俄羅斯金融市場動蕩,促使盧布匯率下跌,惡化俄羅斯投資環境。
第四是區別對待俄羅斯民眾與俄羅斯官員和寡頭,對俄羅斯政府高官和寡頭進行個人制裁,凍結部分官員和企業的在美資產。
從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後果來看,美國的定點制裁與精確打擊產生了一定的效果。制裁實施的這幾年,在內外多重困難下,俄羅斯主要宏觀經濟指標表現不佳,經濟連續幾年負增長或低速增長,能源行業、金融行業及其他外向型行業受到重大沖擊,金融市場動蕩,俄羅斯財政收入減少,資本外流趨勢增加。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政府相信通過持續制裁俄羅斯並增加制裁強度,能夠改變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和對外行為。在這一邏輯下,特朗普政府再次威脅對俄實施制裁也就不難理解了。而從制裁內容和制裁措施看,美國威脅實施的新的制裁仍沒有超出定點制裁與精確打擊,只是在範圍和強度上有所擴大。
俄美關系迎來關鍵時刻
在特朗普與普京首腦會晤後不久,特朗普政府就出臺對俄羅斯新的制裁,無論在制裁範圍和制裁的強度上,均出乎國際社會的預料,畢竟就在一個月前,美俄峰會還釋放出美俄關系緩和的信號。也許正因為如此,俄羅斯股市匯市反應強烈,動蕩的背後反映了民眾對於俄美關系走向不確定性的深刻憂慮。
從美國方面看,冷戰結束後,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疑慮一直存在,國內反俄勢力一直非常強大,對美國政府的對俄政策形成掣肘。普京的做法並不符合美國國內政治對俄羅斯的期望。烏克蘭危機,再次挑起了美國的敏感神經。俄羅斯是美國地緣政治對手的觀點在美國國內成為主流,通過經濟制裁迫使俄羅斯改變對外政策和行為,成為美國政府對俄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由於在總統選舉期間,特朗普發表了一系列希望改善俄美關系的言論,其對俄立場在美國國內受到質疑,美國國內的政治精英和大眾媒體自發地扮演起美俄關系“制動器”的角色。特朗普政府的對俄政策因此受到了更大的約束,可以說,特朗普對俄的言行都被置於“放大鏡”下進行觀察和解讀。在此情況下,一貫以“反建制”標榜自己的特朗普也不得不受制於美國國內政治,著眼於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不得不再次對俄強硬。
從俄羅斯方面看,美俄關系的長期緊張對俄羅斯極為不利。一方面,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美俄關系的惡化使俄羅斯壓力驟增,俄羅斯面臨冷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地緣政治環境,俄羅斯不得不將大量資源應用於對抗來自於美國和西方的戰略壓力上。另一方面,制裁所帶來的經濟困境是客觀存在的。雖然制裁只是俄羅斯當前經濟困境的外部條件,其根本原因在於俄羅斯經濟結構的積弊使然,但制裁增加了俄羅斯經濟結構轉型的成本,俄羅斯不僅難以在國際市場獲得足量、穩定和可靠的投融資,而且由於油價的下跌和能源企業遭遇制裁,俄羅斯財政收入大幅減少,俄羅斯實施經濟創新戰略、進行經濟結構升級、發展高科技產業都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因此,改善俄美關系,為俄羅斯的發展贏得良好的國際環境,成為普京第四任總統任期不得不面臨的重大挑戰。盡管如此,普京在與特朗普會晤後,曾發表言論稱俄美關系“比冷戰時期還要差”,說明俄羅斯對當前俄美關系並不滿意,俄羅斯無意與美國發起新的冷戰,但面臨美國新一輪的經濟制裁,俄羅斯如何選擇,成為擺在普京面前的一道難題。
總之,美俄關系目前十分微妙。美俄雙方互有戰略需求,也有機會迎來緩和。但美俄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戰略認知沖突仍真實存在,這又決定了美俄關系在短期內難以改善。美國政府威脅對俄羅斯采取新的經濟制裁,進一步增加了美俄關系的不確定性,可以說,選擇繼續緊張還是走向緩和,俄美關系迎來了關鍵時刻。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東歐中亞學院助理研究員)
隨著近期利好“債轉股”政策陸續落地,金融機構終於有錢“買買買”了。
“允許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設立附屬機構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通過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債轉股業務。” 6月29日,中國銀保監會官網發布《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中國銀保監2018年第4號令),對"銀行系AMC"設立相關規則、業務範圍、資本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規範。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國有大行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已經先後開動。第一財經從農業銀行獲悉,該行已經落子銀行系債轉股機構私募基金子公司。這家農行旗下農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專門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名稱為“農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金5億元。
與此同時,根據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官網公示,“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已於8月3日獲得了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一些債轉股項目都會以私募基金方式介入,或者由基金入股還債。曾剛指出,銀行系債轉股子公司申請私募牌照對於拓展債轉股方式有很大幫助,私募基金作為重要通道,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發私募產品,拓寬融資來源以及業務模式。
拓寬業務模式
本輪市場化債轉股拉開序幕已經兩年,但阻礙市場化債轉股的攔路虎依然沒有全面清除,資金成本高、融資渠道難以打開,導致金融機構實際落地債轉股金額遠小於簽約金額。
8月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國資委等五部委聯合印發《2018年降低企業杠桿率工作要點》(下稱“《要點》”)要求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
《要點》稱,研究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更多參與市場化債轉股。支持各類實施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增強資本實力,推動實施機構與各類股權投資機構和社會產業資本合作,提高業務能力特別是股權管理能力。
其次,要拓寬實施機構融資渠道。支持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通過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私募資管產品、設立子公司作為管理人發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多種方式募集股權性資金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類實施機構發行專項用於市場化債轉股的金融債券籌集資金,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社會資金投向市場化債轉股項目。
而在此之前,銀保監會已下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管理辦法(試行)》(中國銀保監2018年第4號令),對"銀行系AMC"設立相關規則、業務範圍、資本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規範。
按照新規要求,銀行系債轉股子公司不僅可以發行金融債借,還可以通過債券回購、同業拆借、同業借款等方式融入資金,還允許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設立附屬機構申請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通過設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債轉股業務。
“有了錢就能買買買,然後轉成股權。”業內人士指出。
對於目前債轉股的做法,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銀行可以將債權賣斷給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需要註意的是潔凈轉讓,不能變成遠期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可以將債權變為股權。此外,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先對目標企業增資擴股,企業拿到貨幣資金後並不投入生產,而是用於償還銀行債務。
一位大行省分行副行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銀行、銀行系AMC子公司以及最新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屬於母公司與子公司和孫公司的關系。但“越是同一個集團內部,競爭越激烈”。
他指出,如果是基金模式,基金將債權從銀行買走,一筆交易就結束了,損失已經計入該地區銀行分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後基金跟投的股權收益與銀行再沒有直接關系。作為分行負責人會就回收率與集團內部的投行爭得“死去活來”,雖然在外界看來是左口袋到右口袋,賣多賣少並無所謂,但在銀行內部看,所涉及的不良、利潤率下降都是實實在在記在自家分行頭上。
緩解資本壓力
此前,銀保監會已經批準五大行各成立一家債轉股實施機構。公開資料顯示,工行、建行註冊資本金為120億,農行、中行、交行註冊資本金為100億元。
不過曾剛指出,“債轉股”子公司投資“債轉股”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在商業銀行層面進行並表監管的問題。由於目前依然按照較高權重在子公司層面進行並表,即便此前定向降準釋放一定資金,4號令給債轉股子公司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但存在並表資本約束,規模越大,給母行帶來的資本壓力就越大。
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如果用資本金、融入資金來做債轉股,那麽就是表內業務,假設100個億註冊資本,也就能做800多億。
根據媒體報道,此前市場傳銀保監會或下調銀行持有債轉股股權風險權重。此舉將會有利於減小銀行資本壓力。
此次,工行、農行AMC債轉股子公司先後設立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則滿足了4號令中關於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還可以再設子公司,即新規中定義的附屬機構——作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這種模式可以解決銀行“債轉股”此前無法參與企業管理的掣肘。金融法詢PE研究院報告指出,典型的是有限合夥型基金,既是一家實體機構,又是一個資管產品(SPV)。作為GP,找到LP,入股目標企業後就可以參與企業管理。
此外,金融資產投資公司還是資管新規中明確認可的資管產品管理人。因此,可以募集資金發行資管產品來做“債轉股”。由於資產管理業務是資產管理人的表外業務,不耗用資本,所以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但值得註意的是,按照要求必須向合格投資者發行,產品性質必須是私募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理財細則為“債轉股”開了口子。由於債轉股實施機構,未來也可能會設立自己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未來附屬機構依法合規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對於資本金占用問題,曾剛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在商業銀行層面,母公司如何對債轉股子公司進行並表,而債轉股子公司的私募基金子公司(孫公司)如何向上並表並非核心問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16日目錄
►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減速器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廣證恒生)
►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下降,家電廚電行業影響有限(中信證券)
►成本控制緩解航油壓力,航空業投資機會或已到來(天風證券)
►軟件超融合高速增長,本土品牌更具市場開拓優勢(光大證券)
►銷量排名第一,玲瓏輪胎持續受益產業集中度提升(國信證券)
1.國產工業機器人崛起,減速器行業迎來快速發展期(廣證恒生)
8月15日,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廣證恒生指出,我國連續五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最多的國家。工業機器人需求的高速增長,帶動了上遊核心零部件之一——減速器行業的發展。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需求將超過40萬臺,市場容量將超過30億元。
國內工業機器人減速器的主要供應商仍然是以外資品牌為主,國內市場份額的80%左右由外資品牌減速器占據。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及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國內機器人企業開始推動以極高性價比策略激活國內潛在的工業機器人需求,最終盤活整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
工業機器人的高漲需求為減速器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國產減速器作為工業機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隨著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不斷擴大,減速器領域也在不斷成長。廣證恒生認為,工業機器人需求的不斷擴大成為減速器市場不斷成長的重要驅動因素。據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新增需求量達31.96萬臺,同比增速超62.23%;預計2018年中國工業機器人減速器需求將超過40萬臺,市場容量將超過30億元。
廣證恒生認為,政策的支持是驅動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行業發展的強勁動力。2016年,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至2020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將要達到10萬臺以上,其中六軸以上工業機器人產量將達5萬臺以上,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將達150臺/萬名人類員工。
目前,國產機器人減速器的主要客戶為中資機器人本體企業,主要原因在於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企業采購外資品牌的減速器在價格上較四大家族要高出許多。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機器人本體廠商在采購外資品牌的減速器時,其價格是四大家族采購價格的數倍,因此,從成本等角度考量,國內工業機器人本體企業要想獲得更多的價差優勢,必須嘗試采用國產減速器。廣證恒生認為,未來國產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隨著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價格下降,這些領域的潛在需求將得到有效激發。
廣證恒生認為具有先發優勢和生產規模化的企業將在未來獲得更好的市場競爭優勢,建議關註中大力德(002896.SZ)、雙環傳動(002472.SZ)。
2.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下降,家電廚電行業影響有限(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認為,年初以來家電行業的整體下跌體現出當前市場對家電板塊存在的兩個擔憂:一是家電具有地產後周期屬性,近期“堅決抑制房價上漲”的最新政策表述引發市場對地產景氣的擔憂,進而影響家電市場;二是消費能力下滑,社消增速放緩,家電作為耐用消費品也在其中。
中信證券認為,近期的棚改政策變化對於家電行業的影響可以從量和價兩個角度去分析。從量的角度上看,棚改政策的變化對於廚電的影響,其主要傳導路徑是通過影響當年居民實際獲得新房數量來影響廚電的銷量,其原因在於廚電的需求來自於新房購買後的裝修安裝,政府的新房同樣需要采購廚電產品。因此,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的下降對廚電行業的直接影響將較為有限。
中信證券預計未來棚改不會停止,還將會持續到2020年,2018~2020年政府還將完成1500萬套的棚戶改造。其中2018年的目標是580萬套,2019、2020年預計將各有460萬套,再考慮到貨幣化安置比例下降帶來的影響,那麽實際棚改帶來的新增新房套數變動幅度將會更小。
中信證券指出,廚電的銷售增速和期房銷售面積的增速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關系,從2013年到2017,油煙機的銷量增速與期房銷售面積的增速始終保持同向變動。通過上述關於棚改直接對於新房銷售增速的影響分析,棚改政策的變化對新房面積增速的影響較小,因此廚電受棚改影響的幅度也不會太大。
從價格的角度上看,貨幣化安置本質上是央行通過PSL對三四線房地產市場的定向寬松,貨幣化安置比例的下降相應的可以視為一種定向緊縮,對房價有一定負面影響。對於廚電而言,中信證券認為均價的提升基礎將受到一定影響。
總而言之,中信證券分析認為棚改政策的變化會對廚電有一定的影響,銷量增速和均價提升都將受到影響。這個影響的傳導方式有兩個路徑:①棚改和房地產政策直接影響商品房市場銷量、房價預期,並且導致房地產對消費的影響從房價上漲的財富效應變成房價拖累的抑制效應;②棚改實物交付比例提升,會增加棚改新房實際交付量,但預計棚改交易量增加的幅度可能低於商品房銷量下滑的幅度。
中信證券長期看好量價穩健增長,智能化轉型較快的白電龍頭,推薦格力電器(000651.SH)、美的集團(000333.SZ)、青島海爾(600690.SH)等,同時建議關註消費電子龍頭;廚電、小家電新品類存在成長空間,推薦華帝股份(002035.SZ)、奧佳華(002614.SZ)、榮泰健康(603579.SH)。
3.成本控制緩解航油壓力,航空業投資機會或已到來(天風證券)
六家上市航企近日披露運營數據,根據公司數據及民航局8月新聞發布會數據推算,2018年7月民航ASK(可用座位公里)增速約11.5%,RPK(收入乘客公里)增速約12.0%,旅客運輸量增速約為10.7%,客座率83.7%,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2018年夏秋航季民航局嚴格控制時刻總量,全民航計劃班次增速僅有5.7%;暑運旺季嚴控加班,對樞紐機場控制更為嚴格,計劃時刻量增速顯著降低。天風證券指出,即便時刻執行率同比有所提高,但在總量控制的大環境下,民航供給增速確實有所放緩。需求方面,因世界杯比賽及春節較晚導致學生放假日期偏後,暑運旺季姍姍來遲,7月上半月需求偏弱,票價相對疲軟,但下半月起需求顯著轉暖,票價企穩回升,當月RPK增速12.0%,旅客運輸量增速仍保持在兩位數,達到10.7%,客座率同比提高0.2%,說明需求增長依舊旺盛。
7月各航司單機ASK及座位創造能力增長幅度相比上半年略有下降,但仍實現了明顯的正增長。六家航空公司整體單機實現ASK同比提高2.4%。天風證券預計,得益於航空公司運營效率提升,單位ASK成本節約有望延續,利於其緩解航油成本壓力。
天風證券還指出,2018年7月民航準點率同比大幅改善超兩成,公商務旅客將顯著回流,疊加旺季貫穿整個8月,預計票價客座率水平有望明顯提升,為當前市場已經相對脆弱的情緒註入信心。8月民航局交流會上,民航局表示將會同國家發改委進一步推進運價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擴大航空運輸企業自主定價的權利,可見未來票價改革仍將持續推進,公商務航線價格天花板將不斷突破,利好運價改善。
天風證券認為,當前航空股在匯率及市場環境的悲觀預期下受到壓制,但航空股的機會往往醞釀在市場悲觀情緒蔓延之時,外部環境穩定後,供需仍將是主導股價的核心邏輯,在供需向好的趨勢下,且任何一個外部變量邊際改善都有望創造投資良機,且當前港股三大航PB估值低於1,已經具備一定吸引力,繼續推薦中國國航(601111.SH,00753.HK)、南方航空(600029.SH,01055.HK)、東方航空(600115.SH,00670.HK),關註春秋航空(601021.SH)、吉祥航空(603805.SH)。
4.軟件超融合高速增長,本土品牌更具市場開拓優勢(光大證券)
軟件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設備單元中融合計算、網絡、存儲和虛擬化能力,且多套設備單元可以通過網絡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兒化的無縫橫向拓展,形成統一的資源池,並通過統一的管理系統進行管控。
光大證券指出,相比傳統的數據中心三層IT架構,超融合架構成本更低、交付更便捷、運維更簡單、擴展性更好。據IDC測算,相比傳統基礎設施,Nutanix的超融合一體機總擁有成本節省高達60%、運維時間減少71%、虛擬化成本降低80%、存儲部署速度提高85%。在數據爆炸時代,超融合架構將帶來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的新變革。
Nutanix和VMware是全球市場領導者,中國市場本土品牌更具優勢。據Gartner 2018年2月發布的全球超融合魔力象限顯示,Nutanix、VMware和HPE處於領導者象限,本土廠商華為入圍魔力象限。據IDC跟蹤顯示,2018年一季度Dell EMC和Nutanix品牌超融合產品在全球市場份額分別為30%和22%,位列第一位和第二位;而更重要的以HCI軟件來源口徑看,VMware和Nutanix分別以37%和32%的份額處於絕對領導地位,遠高於第三名HPE的5%。而在中國市場,2017年華為、H3C和深信服分別以26%、24%、13%位列前三,高於Nutanix和Cisco的4%和3%。
光大證券認為,市場高速增長,未來潛力無限。據IDC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超融合市場規模超過37億美元,同比增長64%;中國超融合市場規模3.79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增速高於全球市場增速。綜合wikibon對於全球ServerSAN市場的成長性預測和IDC 2016年對於中國超融合市場成長性預測,伴隨數據驅動超融合承載應用從外圍向核心延展,預計未來三年中國超融合市場規模複合增速大概率將超過50%,相關廠商將面臨巨大的市場機遇。
光大證券認為,在開源潮流推動下,在產品可用基礎上,性能、可擴展性、成本和後續服務能力將是決定超融合市場格局的核心要素。而中國本土品牌和全球超融合廠商在產品上無疑處於同一起跑線,基於成本優勢、本地化的服務能力以及對中國市場更深刻的理解,中國自主品牌的超融合廠商將更為受益於中國市場的高速成長。推薦中國超融合市場的領先企業深信服(300454.SZ),建議關註紫光股份(000938.SZ)。
5.銷量排名第一,玲瓏輪胎持續受益產業集中度提升(國信證券)
玲瓏輪胎(601966.SH)日前披露2018年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72.42億元,同比增長7.58%,歸母凈利潤5.24億元,同比增長20.77%,扣非後歸母凈利潤5.09億元,同比增長21.08%,EPS為0.44。單看二季度營收37.3億元,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6.2%,歸母凈利潤2.99億元,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33.5%。
汽車作為輪胎的主要配套領域,新增汽車產量決定汽車原配胎市場的容量與需求,汽車保有量決定汽車替換胎市場的容量與需求。隨著全球汽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目前已經超過10億輛),替換胎市場已成為輪胎的主要需求,占比在75%左右,輪胎將跟隨汽車市場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市場上,汽車產業發展逐步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在新車銷量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汽車存量仍保持10%的增長,帶動替換胎市場快速發展。國信證券測算,2018年中國輪胎替換需求接近5.2億條,替換胎市場空間達1859億。替換市場潛力疊加新車配套需求,中國汽車輪胎市場持續增長。
國信證券指出,玲瓏輪胎作為國內輪胎企業龍頭,在中國上市輪胎企業里銷量排名第一。目前輪胎行業逐漸整合,玲瓏作為國內優質企業持續受益,市占率有望提升。同時,公司是德國大眾的第一家中國本土輪胎企業供應商,配套逐漸走向中高端市場,靜待未來對合資車企的主胎配套持續釋放,營收及利潤率有望快速增長。
財通證券認為,公司作為國內輪胎行業龍頭,品牌及配套優勢明顯。公司通過多年客戶開拓,成為國內輪胎行業唯一一家同時通過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和大眾汽車三家巨型跨國汽車廠商全球供應商評審的企業;截至目前,公司已為中國一汽、吉利汽車、印度塔塔、巴西現代等國內外60多家整車廠商提供輪胎配套,配套車型覆蓋美、歐、韓、日等各大車系。未來公司將充分發揮客戶資源優勢,在高端配套市場中的份額有望進一步提高。
備受關註的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本月底將迎來二審。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委員長會議17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栗戰書委員長主持。會議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8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
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電子商務法草案、土壤汙染防治法草案、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刑事訴訟法修正草案;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各分編草案的議案;審議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耕地占用稅法草案的議案、車輛購置稅法草案的議案等。
按照上述議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將迎來二審。
6月1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這是個稅法自1980年出臺以來第七次修改,也將迎來一次根本性變革。
草案規定,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征稅;個稅起征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優化調整稅率結構,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結束後,還將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公開征求意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8月26日目錄
►投融資政策推動行業自主可控,ICT迎來發展良機!(中信證券)
►天然氣冬季保供形勢仍嚴峻,進口氣歷史機遇已至(中信建投)
►雙百行動助力國企改革,鋼鐵業並購重組有望加速(中信證券)
►白酒消費升級邏輯未變,關註五大低估值細分龍頭(中金公司)
►海外布局推動業績高增長,佩蒂發展戰略初顯成效(天風證券)
1.投融資政策推動行業自主可控,ICT迎來發展良機!(中信證券)
ICT(信息和通訊技術)行業包括四大層級,分別是核心元器件、基礎硬件、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四大層級中,國產品牌在智能手機、射頻基站等基礎硬件中發展較為成熟,另外在以ERP、辦公套件為代表的應用軟件中也有一定的競爭力。
中信證券指出,我國ICT產業中核心元器件和基礎軟件對外依賴嚴重,貿易摩擦與中興事件倒逼國內走自主可控路線。一方面,我國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核心元器件進口規模大,2016年達2270億美元,尤其高端產品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另一方面,我國基礎軟件市場也被國外巨頭主導,如操作系統中微軟占據支配地位。過度依賴進口不僅會壓縮我國ICT產業的利潤空間,還會使得整個產業面臨被國外“卡脖子”的風險。
2011年以來,我國不斷出臺與自主可控相關的文件,第一個是財政支持,包括稅收優惠、專項資金、政府購買和重大戰略工程等;第二類是投融資政策,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其中直接融資除了包括鼓勵VC/PE投資、支持IPO及發行債券以外,還有通過撬動社會資本進行股權投資的集成電路大基金模式;第三類是設立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等,進行統籌協調;第四類是知識產權保護等其他政策,有助於構建較好的創新環境。
中信證券指出,財政支持主要通過稅收優惠、專項資金與重大戰略工程直接支持企業,並通過政府購買間接拉動需求。稅收優惠降低企業負擔,其規模在2017年達到了2400億元。對各專項資金規模加總,預計將超過3800億元,其中部分用於ICT產業,支持程度可見一斑。重大戰略工程利用財政資金定向支持特定產業,如上世紀90年代的“909”工程,其財政資金規模達40億元,定向支持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府購買可以通過拉動對國產品牌的需求,並且有助於樹立國產品的形象。
投融資政策疏通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機制,其中以集成電路大基金為代表的股權投資模式值得借鑒。ICT產業的直接融資方式靈活多樣,特別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期,其規模超過1300億元,並帶動地方成立超過600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據新華網等報道,目前二期已經基本募資完畢,預計規模在1500~2000億元之間,支持力度不減。
中信證券看好大基金扶持集成電路及黨政軍購買拉動軟件需求帶來的投資機會。硬件方面建議關註相關領域龍頭中芯國際(00981.HK)、兆易創新(603986.SH)和華虹半導體(01347.HK);軟件方面建議關註相關領域龍頭中國軟件(600536.SH);此外,有一定競爭力的應用軟件有望疊加黨政軍購買帶動的國產化浪潮,建議關註ERP龍頭用友網絡(600588.SH)等。
2.天然氣冬季保供形勢仍嚴峻,進口氣歷史機遇已至(中信建投)
天然氣貿易存在地理位置受限等缺點,導致不同區域間的天然氣市場存在較大割裂性。目前全球主要有三種不同的定價機制,分別是氣對氣競爭、替代能源掛鉤、雙邊協定,同時對應幾個相互獨立的天然氣市場。
中信建投指出,在國內“煤改氣”以及能源消費升級的帶動下,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近幾年迎來爆發式增長,但是由於國產氣增產較為緩慢,因此進口氣在我國天然氣供給中的占比近幾年明顯提升。2017年,我國天然氣進口量達到920億方,對外依存度38%。另外,從進口氣的結構來看,我國進口氣分為進口管道氣和進口LNG,管道氣近幾年由於沒有新建管道投產,因此增量不大,而LNG進口量則取得了明顯的增長。尤其是去年,我國LNG進口量超過韓國,成為全球第二大LNG進口國。
我國目前已建成中亞A、B、C線以及中緬線四條天然氣進口管道,設計供氣能力合計670億方/年。另外還有中俄東、西線、中亞D線在建,三者年設計供氣量分別為380億方、300億方、300億方,其中中俄西線2019年有望通氣,2020年底中俄東線也將投入運營,新增管道短期內難以投產。另外,天然氣管道投產後,輸氣量的提升往往需要10~12個月的時間,因此中信建投認為新建管道投產後,短期內進口管道氣的供給增量仍然有限。
我國LNG進口包括長協和短協現貨兩種形式,其中長協定價方式主要是與JCC原油價格掛鉤,短協和現貨則更為看重市場供需。從LNG進口結構來看,我國LNG進口主要以長協為主,2017年占比79%,其余則均為短協及現貨。2017年全年,我國共進口LNG3813萬噸,同比增長46%,尤其是進入冬季保供期之後,LNG進口量大幅增長,月平均進口達到430萬噸,同比增速51%。
根據測算,2018年我國天然氣仍存在92億方左右的供給缺口,冬季保供形勢依然嚴峻,因此中信建投認為今年冬季國內LNG價格還將有所上漲。此外,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規劃達到3600億方,在當前國產氣及進口管道氣增量都較為有限的情況下,未來兩年LNG進口將成我國天然氣保供主力,2018~2020年我國LNG進口需求分別為733億方、871億方、931億方。而LNG接收站作為進口LNG的重要設施,其盈利能力也將大幅提高,擁有LNG接收站布局的標的有望充分受益。
中信建投推薦LNG接收站相關標的昆侖能源(0135.HK)、百川能源(600681.SH)、新奧能源(2688.HK)、廣匯能源(600256.SH)、深圳燃氣(601139.SH)、中天能源(600856.SH)。
3.雙百行動助力國企改革,鋼鐵業並購重組有望加速(中信證券)
“雙百行動”是指在國資委領導下,選取百余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百余戶地方國有骨幹企業,在2018~2020年期間重點實施一系列國企改革措施。
入圍“雙百行動”的鋼鐵公司包括8家央企子公司以及8家地方國有鋼鐵企業,中信證券認為,入圍的國有鋼企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具有一定的資產規模,一般是國有特大型央企或者地方龍頭鋼企;②改革動力充足,盈利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的企業。入圍企業基本符合“雙百行動”的遴選標準,且入圍企業不僅包含我國重要的產鋼企業,還包括科技研發以及產業鏈延伸配套的相關企業,體現了鋼鐵行業完善產業鏈結構以及產品高端化的發展方向。
從產鋼量前10大鋼鐵企業來看,僅沙鋼集團為民營企業,其余9家均為國有企業。因此國企改革是提升我國鋼鐵行業競爭力以及推動產業的高端化發展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舉措。
從上市公司的口徑統計,國有鋼企的資產、營收分別占整個鋼鐵行業的93.72%和92.09%,因此,中信證券認為,對於國企占比較大的鋼鐵行業來說,“雙百行動”對鋼鐵行業的國改推動的重要性將顯著大於其他行業。
我國鋼鐵行業的產業集中度遠低於歐美、日本等擁有成熟鋼鐵產業體系的國家,低集中度體現的行業問題包括同質化競爭嚴重、市場調控能力弱等。在沒有國家政策的持續限制下,我國當前的鋼鐵行業不具備較強的市場調控能力,無法維持當前高利潤的景氣程度。
中信證券認為,“雙百行動”的開啟將配合現有鋼鐵行業的“十三五”規劃,推進行業的兼並重組進程,加快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未來鋼鐵企業之間的並購重組也將不僅僅局限於國企與國企之間,國企與民營鋼企之間的跨所有制兼並重組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推動。
中信證券建議,中長期布局國企改革投資兩條主線:①精選擁有不斷整合市場優質資源能力的龍頭國企;②改革力度動力較強,提升空間較大的重點國有鋼企。龍頭鋼企如寶鋼股份(600019.SH)有望加速實現優質資源整合,實現業績的持續擴張並享受高於行業平均的估值溢價。另一方面,提升空間較大、國改訴求較強的北方重點國有鋼企如河鋼股份(000709.SZ)、首鋼股份(000959.SZ)、本鋼板材(000761.SZ)、鞍鋼股份(000898.SZ)、新興鑄管(000778.SZ)、太鋼不銹(000825.SZ)、包鋼股份(600010.SH)也值得進一步重點關註。
4.白酒消費升級邏輯未變,關註五大低估值細分龍頭(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根據近期的公司和渠道調研以及部分公司半年度報告,判斷白酒行業消費升級的邏輯沒有發生變化,100~300元擴容集中,300元以上價位優秀品牌將持續放量擴張。
中金公司同時指出,白酒行業的競爭在進一步加大,缺乏核心品牌和品質壁壘的企業,進一步放量的難度加大,費用率難以快速下降,預期2019年,名酒的增速會適度分化,2020年會放大增速差距,戰略性、長期的價值投資開始變得無比重要。
中金公司認為,高端酒市場五糧液和茅臺的放量提價不會停止,缺乏有效競爭對手,茅臺、五糧液已經成為超高端和大眾高端的行業龍頭。茅臺供給仍然較為緊張,也是超高端商品的基礎要求,2019年茅臺直接提價、結構升級預期實現25%以上的營收增長。五糧液民間需求強勁,年度20%以上的供給增長明確,渠道的利潤不會影響公司放量和適度的提價跟隨策略。
區域龍頭具備長期的結構性成長機遇,結構提升明確且估值被顯著低估的為今世緣和口子窖。今世緣在江蘇次高端市場的規模和增速兼具,品質差異化和基酒積累優勢明確,正在處於份額提升期,在省內大部分地區市占率仍然偏低,口子窖在安徽省內全面享受城鄉消費升級,銷量份額將持續提升。
中金公司同時認為,低端白酒市場快速集中,順鑫農業的優勢是壓倒性的,牛欄山陳釀產品超級性價比和超級單品的領先優勢在若幹年內繼續放大。50元以下低端市場銷量可以達到800萬噸,牛欄山陳釀的市占率目前只有6%左右,持續30%~40%的高成長將帶來較強的規模效應,同時在15~30元價位也存在較大的想象空間。
展望未來12個月,中金公司重點看好5家真正的低估值細分市場龍頭,分別是五糧液(000858.SZ)、貴州茅臺(600519.SH)、今世緣(603369.SH)、口子窖(603589.SH)、順鑫農業(000860.SZ),除茅臺外,其余四家公司2019年的預期估值為13~14XP/E。
招商證券也表示,近期市場關註需求數據疲軟,擔憂白酒後期需求回落,但整體而言,目前尚未看到白酒需求疲軟跡象,庫存水平分析顯示當前白酒尚未進入泡沫化階段,來年行業降速換擋,周期不改,建議聚焦核心品種,關註高渠道價差及強營銷力的公司。
5.海外布局推動業績高增長,佩蒂發展戰略初顯成效(天風證券)
佩蒂股份(300673.SZ)日前披露2018年半年報,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94億元:同比增長46.59%;凈利潤6815.82萬元,同比增長80.23%。分季度來看,2018年二季度公司實現收入2.33億元,同比增長44.23%;凈利潤3819.94萬元,同比增長57.80%。申萬宏源指出,單季表現亮眼,系高毛利越南工廠產能釋放,新產品出貨量提升和人民幣貶值所致。
天風證券發現,在和原有客戶深度合作的同時,公司積極拓展新客戶,公司不斷將新產品推向市場,進一步鞏固與客戶的合作關系,增加公司的收入和業績。分產品來看,公司植物咬膠產品貢獻收入1.60億元,同比增長42.89%;畜皮咬膠產品貢獻收入1.73億元,同比增長16.84%;肉質零食實現收入4594.15萬元,同比增長980.07%。毛利率水平也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其中植物咬膠毛利率37.05%,增加1.89%;畜皮咬膠毛利率33.49%,增加2.19pcts,肉質零食22.44%,增加2.40%。
憑借強大的產品力和獨特的ODM模式,公司與眾多海外客戶實現深度綁定,目前已進入美國知名寵物食品公司品譜和Petmatrix的供應鏈。天風證券認為,隨著下遊客戶銷量增加,公司作為核心供應商也將持續受益,海外業務有望持續高增長。國內方面,公司對國內市場開發團隊進行整合,對國內市場進行深度開發,全面展開國內市場營銷網絡建設,入股國內知名寵物電商、設立杭州子公司,加強國內產品、渠道和營銷布局。隨著公司對國內市場的不斷投入,國內銷售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除了收購新西蘭零食公司之外,公司還在新西蘭投資設立主糧工廠,利用當地兼具價格和品質優勢的肉類原料生產高端寵物主糧。新西蘭零食+主糧的推出不僅豐富了公司的產品線,更可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高端需求、迎合消費升級,提升公司業績。目前,新西蘭工廠進展順利,明年有望大規模進入國內市場銷售。天風證券認為,憑借原料差異化優勢,公司的零食+主糧產品有望脫穎而出,打開公司國內收入的增長空間。
天風證券預計2018~2020年,公司歸母凈利潤1.44/2.03/2.81億元。考慮到產業及公司的高成長性(複合增速40%以上)以及標的稀缺性,給予2019年35倍估值,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