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樂視FF內華達工暫時停工 稱將專註於明年發布概念車

當地時間11月15日消息,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稱,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FF)發言人Ezekiel Wheeler表示,FF位於北拉斯維加斯市的工廠暫時停工,並稱停工是因為戰略調整,即資金和精力將專註在明年一月將亮相CES的概念車上。

Ezekiel Wheeler說,“我們也會在未來完成對內華達州的承諾,在該州完成300萬平方英尺的電動車工廠建設。”

據悉,該工廠項目預計將在北拉斯維加斯市經濟衰退地區創造4500個工作崗位。雖然一些內華達州官員強調支持法拉第未來的項目,但是內華達州財政部長Schwartz是其最早的懷疑者之一。

“我們從一開始就表示擔心法拉第未來沒有資金來承擔或完成這個項目,”Schwartz說。 “在過去幾個星期里,我們的關註仍然有增無減。”

此前據汽車網站Jalopnik報道,工廠已經停工的消息也已經得到該項目的承包商AECOM的證實。AECOM在發給Jalpnik的聲明中說:“法樂第未來目前暫時調整了建設計劃,準備於2017年初重啟。我們仍將與客戶和員工全力開發這個項目,期待著工廠的正式交付。”AECOM補充道,地基準備工作已經完成。

法拉第未來在上個月發給Business Insider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說,該公司和AECOM之間的業務是“強大的”,並且“致力於在北拉斯維加斯建立未來的工廠”。在同一份聲明中,該公司稱,兩家公司都在“努力解決拖欠款的問題”。

法拉第未來是一家成立於2014年4月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在2015年成為樂視汽車的戰略合作方,樂視宣布向其投資10億美元以共同建造樂視在北美的超級汽車工廠。樂視此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1月樂視戰略合作夥伴FF首款量產智能互聯電動車將正式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15

政策利好不斷 東北新三板IPO概念股全線上漲

周四,受到國務院支持東北地區企業上市新政影響,新三板做市指數小幅收漲至1091.5,東北地區IPO概念股全線上漲,康泰股份(832238.OC)大漲27%,同信通信(832003.OC)上漲18%,中鎂控股(831621.OC)漲16%。

11月16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幹重要舉措的意見》。意見強調,加大財政金融投資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東北地區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給予優先支持。

據中泰證券整理,目前新三板上符合創業板IPO條件的東北地區企業達123家,其中39家家滿足主板上市條件,已經接受IPO輔導的包括麟龍股份(430515.OC)、華信股份(832715.OC)、康泰股份、中鎂控股、森鷹窗業(430483.OC)、同信通信。目前,森鷹窗業IPO申請正在受理中。

周四,康泰股份股票開盤做市報價漲幅一度接近40%,收盤12.87元,目前市盈率為19.7倍。公司今年6月公布進入IPO輔導,上半年凈利潤達2156萬元。本周二,公司公告股東大會通過每10股派3元現金的分紅方案。

同信通信和中鎂控股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分別達到1129萬元和1540萬元,同信通信今年6月啟動上市進程,中鎂控股則在本月剛剛公布接受IPO輔導。

一位專註新三板市場投資機構創始合夥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市場對上市綠色通道的投資機會非常認可,即報即審不是空的口號,解決了很大的問題。對專業投資機構來說,IPO最大的風險是時間過於漫長,如果能夠即報即審,風險將大幅降低,投資者願意付出一定的溢價買這樣的股票。”

他認為,新三板市場投資者都是機構投資者,在熊市中機構投資者成交的價格是比較理性的價格。

周四,新三板上IPO概念股繼續受到投資者熱炒,恒信璽利(832737.OC)、天堰科技(833047.OC)、哇棒傳媒(430346.OC)等擬IPO掛牌公司成交額分別達到6270萬元、4470萬元和2370萬元,位居新三板全市場做市板塊第一、第二和第四。恒信璽利和哇棒傳媒同時也是將註冊地遷到貧困縣的“IPO扶貧概念股”。

9月12日,證監會發布《關於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對註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均在貧困地區且開展生產經營滿三年、繳納所得稅滿三年的企業,或者註冊地在貧困地區、最近一年在貧困地區繳納所得稅不低於2000萬元且承諾上市後三年內不變更註冊地的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

為了能夠盡快實現IPO,近來一些掛牌公司準備將註冊地遷往貧困地區,本月以來遷址企業就達到7家。

不過,前述投資機構人士表示,企業為了走IPO捷徑遷到東北地區並不靠譜,首先東北地區具有上市資質的標的並不稀缺,監管者可能對本地企業和新遷入東北的企業區別對待。他認為,國務院文件對東北地區企業IPO優先支持的表述仍有待清晰,還沒有明確提“即報即審”。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對於新政,投資者還需要保持謹慎,因為搬遷的後果不是投資者能把握的,還是要關註企業的基本面。市場會更專註在東北並且進入IPO輔導的公司,新政會加速他們的上市進程。”

另一家券商新三板首席分析師認為,“優先支持”並不代表會降低IPO審核標準,真的能夠受益的還是本來就符合上市標準然後剛好又在東北地區的。無論現在是遷到東北地區還是貧困地區,都存在較大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94

北上廣不信眼淚,京津冀要有好肺!吸最濃的霧霾 看最全的概念股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黑吉遼不相信酒醉。江浙滬曬不幹棉被,京津冀要有個好肺。

年輕人,是誰給你的勇氣留在京津冀? 梁靜茹嗎?

君住冀東南,我住京西北。終日思君不見君,同吃一片霾。

“雙11剁完手我只能吃土了…”,“呵,我連土的錢都可以省下,直接張嘴吃霾。”

………………………………

段子飛,心在碎。

霾,又來了。北京今天已經啟動了橙色預警應急措施,因為來自環保部的消息說,預計11月16日至20日,華北、黃淮、關中地區將出現大範圍空氣重汙染過程,此次汙染過程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汙染程度重。

朋友,幹了這口霧霾,來生還做好朋友。朋友,看了這篇概念股,投資路上手牽手。

一個思考,為什麽到了秋冬要關註大氣板塊?

因為歷史數據表明,霧霾事件發生時,大氣板塊會出現可觀的超額收益,大氣板塊在冬季上漲較多。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霾不忘霾根源。

Zoe醬今天就從霧霾的源頭出發,把霧霾概念股都給大家擼一遍,簡單粗暴、清爽可口,吃霾路上的靈魂伴侶……

霧霾產生

首先眾所周知,冬季采暖燃煤與稭稈燃燒是冬季霧霾的主要元兇。有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及周邊地區煤炭達不到質量標準的比例達20%以上,其中75%的消費集中於采暖期。

劣質煤燃燒,與冬季不利汙染擴散的氣候疊加,直接導致“十面霾伏”。

今年7月份開始,煤炭價格暴漲變成“煤超瘋”。為了治“煤超瘋”,發改委也是拼了,過去71天至少開了8個會。藥不能停,發改委多管齊下控制煤價,炭調控政策密集出臺,加上神華等大型煤企帶頭降價,“煤超瘋”開始降溫。

國海證券便認為,後續隨著調控力度的逐漸加強,煤價過快上漲的勢頭有望減緩。從中長期來看,煤炭的供給依然是過剩的,中長期協議和骨幹煤企主動降價的行為,既穩定了短期的煤價,又使得煤企未來的盈利能夠保證。擁有先進產能的煤炭企業估值修複的邏輯依然成立,建議繼續關註煤炭板塊核心煤企上市公司。

為了應對四季度的霧霾天氣,環保部相繼派出12個督查組對天津、河北、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等重點地區開展應急督查。京津冀以及周邊高排放企業開啟了大規模限產,在錯峰 生產方面,具體涉及水泥、鑄造和鋼鐵企業。

國海證券分析師認為,北方大規模限產的舉措有望大大推升鋼材、水泥等相關大宗品的漲價預期,受限產影響比較小的公司有望受益於量價齊升帶來的業績增長 。

中國神華:煤炭行業龍頭企業,產能及產量均為行業內第一。煤炭供給側改革推進企業兼並重組,公司或將成為行業洗牌最大受益者。

永泰能源:公司實現了從煤炭單一主業向煤炭、電力雙主業的轉型。拓展公司在電力銷售市場的相關業務,參與售電側市場改革。

開灤股份:目前公司構建了煤炭、煤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三大產業鏈條,形成“以煤為基、以焦為輔、以化為主”的產業格局。

冀中能源:公司以煤為主,產品產區縱貫河北、橫跨晉冀、北延內蒙,主要煤種有焦煤、1/3焦煤、肥煤、氣煤、動力煤等,煤種齊全,品質優良,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其他:潞安環能、盤江股份、西山煤電、兗州煤業、山西焦化、平煤股份等。

久立特材:公司主要生產工業用不銹鋼無縫管和不銹鋼焊接管,是國內工業用不銹鋼管產量最大的企業。已與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英國石油公司等在內的國內外知名廠商建立合作關系。

西寧特鋼:公司主要從事特殊鋼的冶煉和金屬壓延加工業務。地處青海省西寧市,是國家“一帶一路”宏觀戰略規劃涉及的省份及區域;擁有充足的鐵礦、煤礦、石灰石礦、釩礦等資源儲備。

福建水泥:公司主導產品“建福牌”、“煉石牌”普通矽酸鹽水泥為國家首批免檢產品。公司的產品先後運用於水口水電站、長樂國際機場、廈門機場等眾多標誌性建築及重點工程項目中

海螺水泥:生產及銷售的水泥品種主要包括 32.5 級水泥、42.5 級水泥及 52.5 級水泥,廣泛應用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水利工程等大型基建項目。收購並購動作頻頻。

霧霾監測

說到這個環節,需要先科普一個名詞,VOCs(揮發性有機物)。

VOCs的治理事關空氣中臭氧汙染控制與霧霾汙染程度,是2017年終期考核前必須有效控制的問題。目前,VOCs 排放總量已超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粉塵排放量,工業源 VOCs 占總排放量的 50%。

想到每天都被無數個VOCs包圍,不由得:

“十三五”正式提出對 VOCs 總量減排 10%目標,“削減計劃”提出三年減排 330 萬噸,各地區的減排計劃紛紛出臺。

要實現VOCs減排,檢測先行,發展在線監測是控制 VOCs 排放的前提。目前我國 VOCs 監測技術仍需加強自主研發。由於 VOCs 減排需要的多個環節都首先依靠監測設備提供數據,結合全國重點排汙企業數量與監測設備投資單價,國海證券預計VOCs監測設備的市場空間約82.62億元。

先河環保:定位於VOCs的資源化和回收化,2015年與全球最大PVC手套生產商石家莊鴻宇集團合作,投資進行其VOCs治理和溶劑的回收,並且公司與保定雄縣人民政府簽署了18億 VOCs治理PPP項目。

聚光科技:2012年6月收購荷蘭BB公司75%股權,控股荷蘭BB公司的全資子公司Synspec,從而獲得VOCs監測技術。目前,聚光科技自主研發的VOCs監測系統已應用於國內多個 VOCs 在線監測與回收項目中。

雪迪龍:今年承接的國家重大專項“VOCs在線/便攜監測設備開發和應用”項目已進入樣機階段,並於6 月22日非公開發行 11.8 億元。其中1.9億用於VOCs監測系統生產線建設項目,新 增VOCs 監測產能965 套/年。

盈峰環境:在深圳比亞迪工業城已建設12套VOCs在線監測系統,具備項目經營,建議關註相關公司。

霧霾治理:

目前,環保部已出臺多項措施應對汙染,包括統一京津冀三霧霾預警標準,對散煤燃燒問題進行整治,加大潔凈煤使用補貼力度,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配合相關部門加快制定發布國六油品標準,公布東北地區大氣汙染物涉嫌超標企業名單。

此外,京津冀地區也有不少治理措施。

小編梳理了一下,細分可以包括5個領域。

清潔化:脫硝脫硫

三聚環保:公司是為基礎能源工業的產品清潔化、產品質量提升及生產過程的清潔化提供產品、技術、服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脫硫凈化劑、脫硫催化劑、其他凈化劑(脫氯劑、脫砷劑等)、特種催化材料及催化劑等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目前公司共申請專利349件,其中175項獲得專利授權。

清新環境:煙氣治理領域龍頭企業。公司是集大型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技術開發、脫硫系統設計、濕幹法脫硫裝置建造、脫硫特許經營於一體的高科技店里環保企業,主營業務為燃煤電廠煙氣脫硫裝置的建造和運營,脫硫除塵技術先進,大單頻現,合作中鋁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龍凈環保:公司專註於大氣汙染控制領域環保產品的研究、開發、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營,主營除塵、脫硫、脫硝、物料環保輸送、電控設備等五大系列產品,為國際上少數可以提供工業煙氣多汙染物治理全方位解決方案的企業之一。“幹法脫硫”和“電袋除塵”兩項技術成果均榮獲國家環保局07年科技進步二等獎,幹法脫硫技術被列入國家“863”計劃項目。

三維絲:專註於從事大氣粉塵汙染整治,致力於袋式除塵器的核心部件高性能高溫濾料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公司2.5億收編洛卡環保,進入煙氣脫硝核心部件業務以及拓展環保行業煙氣治理相關BOT的業務。

清潔化:節能改造

華西能源:公司專註於各類大中型電站鍋爐以及世界先進動力技術的研發、設計和制造,開發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以煤粉、煤矸石、水煤漿、油頁巖、石油焦、油氣、高爐煤氣及工業廢棄物與生活廢棄物等為燃料的高新鍋爐技術。

雪浪環境:垃圾焚燒煙氣凈化龍頭,市占率20%。經過十余年發展,成為垃圾焚燒發電領域和鋼鐵冶金領域煙氣凈化與灰渣處理的龍頭企業。

科融環境:公司是專業從事大中型鍋爐點火及燃燒成套設備及相關控制系統的專業廠家,重點致力於開發生產節油節能的點火燃燒系統。

億利潔能:公司由傳統的能源化工向清潔能源行業轉型,打造產融網一體化的能源高效清潔利用投資和運營商。

神霧環保:公司主營業務是利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向煤化工、石油化工客戶提供節能環保綜合解決方案。2015年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公司主營業務領域擴展為“乙炔法煤化工新工藝”、管式加熱爐系統、水處理業務及特色工藝裝置四大板塊。

替代化:生物質替代 &:天然氣替代

長青集團:公司參與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已達十個,在行業內處於中上遊水平。公司熱電聯產項目競爭力較強,所有項目均為新建項目,環保均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目前集中供熱(熱電聯產)項目處於行業領先梯隊。

凱迪生態:主營業務包括綠色能源業務、環保發電、原煤銷售。綠色能源業務主要由生物質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等構成。2015年6月重大資產重組後,公司生物質發電業務規模顯著提升,覆蓋區域極大拓展。

百川能源:公司主營業務為對能源類行業和城市公用事業進行投資;管道燃氣、瓶裝燃氣、燃氣汽車加氣站;天然氣用具的銷售、安裝及維修、維護。2015年7月定增購買百川燃氣100%股權,獲得優質的燃氣經營資產,成功轉型為燃氣經營企業。

4. 終端空氣凈化,主要面向消費者。

美的集團:中國家電品類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並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家電龍頭企業之一,美的集團擁有完整的空調、冰箱、洗衣機產業鏈以及完整的小家電產品群。

青島海爾:公司主營業務為白色家電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線覆蓋冰箱/冷櫃、洗衣機、空調、熱水器、廚房電器、小家電、U-home智能家居業務等。

萊克電氣:主營環境清潔電器,2016上半年自主品牌銷售增幅超50%以上。

多說一句,概念股雖好,不可貪杯。以上內容並不構成投資建議,各位要綜合考慮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等來做出投資決策喲。

壹資本(cbnyiziben):好玩的財經故事、實用的概念股大全、經典的財經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95

午市盤點丨房地產板塊領漲兩市 次新股、高送轉概念大漲

周五(11月18日)兩市開盤漲跌互現,隨著年報高送轉第一股出爐,次新股疊加高送轉概念紛紛活躍,但受煤炭、券商、黃金等權重制約,股指震蕩走低,之後,萬科A(000002.SZ)帶領房地產板塊走高,上海國企改革、高鐵概念相繼爆發,股指一度翻紅。目前股指已經重回3200點上方,雖然賺錢效應不強,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開始凸顯,比如年報高送轉概念爭奪戰已經打響,就可能成為新的炒作熱點。

截至午盤,滬指下跌0.25%,報3200.50點;深成指下跌0.13%,報10931.73點;創業板指上漲0.02%,報2163.51點,兩市半日成交合計3106.23億元。

盤面上,“一帶一路”中的高鐵板塊逆市走強領漲兩市;萬科A發力,房地產板塊也漲幅居前;但前期大漲的港口水運板塊集體熄火;煤炭、券商、黃金、有色等皆表現萎靡。在概念板塊中,次新股疊加高送轉預期概念走前,且是以中小板個股為主;上海國企改革概念也獲得不小的漲幅。

在資金方面,截至午間收盤,滬股通凈流出逾1000萬元。另外,央行周五進行12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1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還有19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今日公開市場資金凈投放達到800億元。

關於後市,瑞信稱A股未來一年有望升至3800點。據彭博報道,陳李為首的瑞信策略師在報告中寫道,因政府支出激勵生產者價格與盈利增長,上證綜指未來12個月可以上升到3800點。

新時代證券分析師認為,從目前趨勢來看,大盤後市仍將延續慢牛攀升的格局,但短線上仍需要在3200點一帶進行反複震蕩整理,以消化短線獲利盤和一定的套牢籌碼,夯實對3200點的突破。 投資機會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條主線:一是PPP概念板塊,主要以鐵路基建、工程建築等;二是有色金屬板塊,主要是受益於大規模基建投資所帶動的需求回升;三是生物醫藥板塊,近期沒有太大的表現,後市有補漲的機會;四是高送轉概念股,主要是近期上市的中小盤次新股,明年年報行情不可缺席的市場炒作主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42

上交所:從嚴監管股權轉讓概念公司 抑制過度投機炒作

11月以來,針對各類存在投機炒作苗頭、可能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影響市場穩定運行的行為,上交所共發出日常監管函件50份,包括監管問詢類函件36份和監管工作類函件14份;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補充、更正類公告75份;就股價明顯異常等情況啟動內幕交易和二級市場股票交易核查32家次。

一、緊盯“高送轉”市場炒作苗頭,強化滬市首單“高送轉”的事中事後監管

“高送轉”概念歷來是年末年初期間的市場熱點。今年,上交所提前預判,密切關註與“高送轉”相關的公告信息和市場傳聞。11月17日,市場出現滬市某公司擬推出2016年度“高送轉”的傳聞,上交所第一時間要求公司停牌核查。11月22日,公司披露控股股東提議的“高送轉”預案。就此,上交所快速反應,強化事中事後監管。一是核程序,針對公司董事會未按規定召開會議審議股東“高送轉”提議的情況,要求公司補充審議程序,形成明確意見,穩定市場預期。二是明動機,鑒於公司前三季度經營績效未見大幅改善,要求公司及提議股東解釋“高送轉”的主要考慮,重點結合公司業績情況,說明“高送轉”與業績增長的匹配性。三是問減持,要求公司核實並披露全體董事前期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以及未來增減持的具體計劃。四是查內幕,要求公司自查是否存在內幕交易行為,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由本所市場監察部核查內幕交易。

初步來看,前述措施對股價投機炒作起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前期,就“高送轉”這一市場熱點題材,上交所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監管實踐經驗,在2015年即發布了專門的“高送轉”公告格式指引,其中特別強調公司應註重“高送轉”與公司業績增長的匹配性,重點要求“高送轉”提議人和公司董事明確披露是否存在減持股份計劃。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公司僅為迎合市場炒作而擴張股本的動機,防範可能出現的借助概念炒作不當謀利行為。總體來看,近一年多來,滬市公司“高送轉”呈現“降溫”趨勢,炒作現象有所緩解,借“高送轉”進行大比例減持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二、從嚴監管股權轉讓相關概念公司,防範和抑制過度投機炒作

近一階段,股權轉讓概念成為市場熱點,與之相關的部分公司股價出現連續上漲,一些公司的股票交易已出現比較明顯的異常跡象。例如,有公司剛剛披露股權轉讓意向,在受讓方尚未確定的情況下,股價即連續漲停;甚至還有公司僅因控股股東所持股份被司法凍結,市場即對其後續股權“易主”產生想象,公司股價也大幅波動。

對於這類概念炒作的情況,上交所按照分類監管、事中監管、刨根問底“三位一體”的信息披露監管模式,嚴把信披監管第一關,強化對相關公告的信披審核,做到“事後審核不過夜”。一是第一時間要求公司詳細披露股權轉讓的具體安排、後續程序,重點要求其說明受讓方的資金來源、是否存在資產註入、調整主營業務計劃等影響投資者決策關鍵事項,並充分揭示風險。二是對個別公司信息披露後股價仍然持續異常,仍存重組預期的過度炒作行為,要求公司進一步停牌核查。三是同步加強對概念股二級市場交易的實時監控,將相關股票納入上交所實時重點監控範圍,對盤中拉擡、高買低賣等異常交易行為,采取書面警示、限制交易等監管措施。

三、持續加大對各類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問責力度,形成監管威懾力

近一個月來,針對各類信息披露違規行為,上交所發出公開譴責決定3份,涉及2家上市公司和18名責任人;通報批評決定14份,涉及9家上市公司和38名責任人;監管關註決定13份,涉及9家上市公司和22名責任人。

在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處理中,上交所重點查處了一批涉嫌嚴重損害投資者知情權的違規行為。例如,有公司股東隱瞞一致行動關系,合計持股比例達到5%的舉牌線後持續多次買入,未按規定停止交易並公告,公司股票交易明顯異常。又如,有公司股價持續上漲並觸及異常波動標準,理應核實是否存在應披露的重大信息,但公司並未如實核查並披露年度業績大幅增長這一重要信息。對這類情況,上交所在查明事實後,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對公司及主要責任人公開譴責。此外,對有些公司定期報告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疏漏,以及未及時披露對業績影響重大的資產交易等違規行為,上交所查明事實後也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785

歐盟官員:正在廢止“市場經濟地位”概念 中歐已開啟新談判

“我們正在廢止‘市場經濟地位’這個概念,你還想要什麽?”

11月24日,歐盟貿易總司副司長佩特里西奧尼(Mauro Petriccione)在漢堡中歐峰會一場關於全球貿易現狀的討論會上,針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詢問“你們在十年前就承認了俄羅斯的市場經濟地位,你怎麽說”時語驚四座。

重新定義貿易“價值”

作為該場論壇的演講人,佩特里西奧尼的講話一如既往地堅持了歐盟在是否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一貫強硬立場。所不同的是,他在關於全球貿易特別是中歐貿易前景的講話中,特別強調了當前全球貧富差異的加劇以及全球貿易的平等應該進一步加強等內容。

“當前來看,全球貿易在任何政治背景下都會繼續,這點不容置疑,但是貿易的價值,不能僅僅用具體的貿易量和金額來衡量,而是要從到底誰是貿易的受益者來衡量。”他認為,目前全球面臨的危機是由於貧富差異巨大所致,而這關聯中歐貿易,也關乎中國本身。“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以及在全球貿易領域的巨大影響力,隨著它的快速發展,歐盟不得不對一些現狀和現有的‘概念’進行修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好事,但同時也是一直有爭議的問題。在歐洲民眾中,有一種‘不平等’的情緒正在蔓延——對於來自中國的便宜產品,最終誰是得益者?歐洲普通民眾有什麽真正的收益?這些問題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解決。”佩特里西奧尼,“特朗普的上臺,可能會給全球政策決策者帶來一些困難,但是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歐盟的貿易政策和對華貿易之間存在的問題。”在他看來,中歐之間存在政策上缺乏互信的問題,雙方對自己在彼此的歡迎程度和歡迎程度的持續性存在疑慮。

已為解決分歧開啟新談判

但是佩特西奧尼也指出,中歐已經為解決投資貿易分歧開啟了新的、有建設性的談判。

“我們確實在很多問題上有非常大的分歧,我個人認為,目前中歐之間已經開始進行真正意義的談判,雙方拋開分歧,真正投入到談判中。從中可以了解到,中歐雙方都是如此渴望取得談判的成功,我們從中國朋友那里學到的是,很多事情要循序漸進。”他說。

當漢堡峰會主辦方的新聞官問及歐盟何時能承認中國經濟市場地位時,佩特西奧尼這樣回答:“我們很多時候的爭議集中在這個所謂的’非市場經濟地位’上,對中國朋友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氣憤的事情,已經憤怒到幾年前就停止在這個問題上和歐盟談論這個問題。因此,我們現在準備修改‘貿易防禦’法律條例(trade defence law),根據各國的情況來決定具體的事情。我們正在嘗試回歸到貿易防禦的根源,所有這些對反傾銷的計算方式和機制,都建立在對價格和成本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基準,這將是一個中立的、被所有貿易夥伴接受的,並且會在客觀調查基礎上給予相關國家足夠表達機會的機制。”

11月9日,歐盟委員會向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正式提交修改其反傾銷法律制度的提案,以履行其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所承擔的義務。對此,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在履行第15條義務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的、一貫的:15年過渡期結束後必須取消反傾銷“替代國”做法,這是世貿組織成員必須遵守的國際條約義務;中方認為,提案取消“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體現了歐盟履行第15條義務的意願,中方對此表示肯定。

“但中方感到遺憾的是,歐委會提出的新方法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替代‘非市場經濟’的概念和標準,並沒有從根本上取消‘替代國’做法,只是在變相延續原有做法而已。這一方法既沒有全面、徹底地履行第15條義務,也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陸慷同時指出。

與佩里西奧尼同在一個討論會演講臺上的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在會議茶歇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了解並且歡迎中國與歐盟為解決爭議采取新的談判方式。“原來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雙方正面沖突比較嚴重,而且很難解決,彼此不願意讓步的東西太多。目前新格局下的新解決方案已經出來了,‘市場經濟地位’的有關內容被新的多邊貿易談判替代,並且開始在一些產業領域進行談判,比如鋼鐵、運輸和其它投資領域。有的談判已經給了原本是承認市場經濟地位之後才有的條件,但有一些還是沒有解決,這樣的話,就把以前針對市場地位問題的籠統方案分解成了很多具體的小方案來落實。”他認為,這樣的效果會比較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32

創業紀丨互聯網造車概念和資本都需落地

造車就像個無底洞,拼命地吸金,你永遠不知道何時才是個頭。這讓曾經要變革傳統汽車行業的互聯網車企,行駛到了一個不進則退的“陡坡”。

樂視在汽車項目上到底花了多少錢,也許只有賈躍亭知道。但對汽車的巨大投入,確實已經對樂視的資金鏈造成緊張局面。按照之前外界盛傳的樂視汽車商業計劃書,2016年至2022年期間,樂視汽車總投入預計達到79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的6年樂視汽車還將要投入將近400多億元人民幣。

但是很多事情都是一旦開了弓,就沒有回頭箭,比如互聯網造車。

開弓沒有回頭箭

11月,在北京前門一個外觀低調在美國大使館舊址上建造的知名爵士音樂餐廳里,奇點汽車CEO沈海寅舉行了他創業以來人生中屬於自己的第二場盛大的發布會。他宣布自己成立兩年的互聯網汽車公司奇點汽車融到了6億美元,並準備在安徽銅陵總投資80億元人民幣建一座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園。

沈海寅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創業者之一,見證了互聯網時代的整個變遷過程。他曾在日本創業、工作13年,先後擔任金山集團和360副總裁。最終選擇回到中國創業,而且選擇互聯網汽車,是因為他相信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必定是在中國。

過去兩三年間,奇點汽車、樂視汽車、和諧富騰、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互聯網造車者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高舉著資本大旗,試圖改變整個行業形態。按照規劃,樂視汽車將於明年推出FF ZERO1以及Rapide S,並從2018年起相繼推出大型、中型、城市車型;蔚來汽車按計劃將於本月推出首款電動超跑;而小鵬汽車也宣稱今年底可以開始制造首批樣車,明年完成產品公告進行小批量生產。

然而造車並沒有造手機那麽簡單,不是說有了軟件和設計之後,只要拿去工廠生產,就十有八九能用了。造車的流程和驗證比較複雜,“燒錢模式”更是避不開的一環——和賈躍亭的樂視一樣,這是所有互聯網造車企業都需要面對的難題。

沈海寅在安徽銅陵買下l1000畝地,打算建立總裝線、三電研發中心和碳纖維研發制造中心,並將建設包括智能系統生產中心、智能駕駛測試和無人駕駛體驗園等研發基地——在這些的背後是巨大的資金缺口。

不過,對於銅陵產業園區總投資80億元人民幣的後續資金的來源問題,沈海寅表示可以靠債權、股權等方式,他更偏向於債權,也就是向銀行貸款。據沈海寅估算,1億美元足以造出一輛電動車,現在公司已經募到6億美元,足以支持對廠房的首期投入。

和賈躍亭在德清耗資200億元人民幣造一座工廠不同,沈海寅的計劃似乎更加實際一些。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互聯網公司是沒有那麽多錢去造生產線的,我們只能通過和主機廠合作的方式,把一些閑置的汽車生產線利用起來。節省下來的資金,我們會更多地用於研發和設計。”

沈海寅坦言,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在轟轟烈烈的造車“熱情”背後,不是精彩的資本市場故事,也並非完成一輛樣車便代表成功,而是要面對著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持久性考驗。

敬畏傳統

在資本故事之後,迎面而來的是市場競爭、是與傳統車企之間扯不斷的關系。

地平線機器人CEO余凱對記者表示:“有互聯網背景的人在做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項目的時候,越來越尊重傳統產業對安全的敬畏之心。”

傳統車企之間的“合縱連橫”正在加快,試圖盡早地鎖定市場份額。不久前,江淮與大眾正式簽署了合資合作諒解備忘錄,將專註於新能源領域,在未來10年推出超過30款純電動車。傳統車企的強勢反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降低了互聯網車企的生存幾率。

“與傳統汽車制造行業不同,互聯網造車的資本不是以自我積累為主,而是按互聯網成功經驗,創造概念,吸引社會資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董揚曾表示,“互聯網造車雖然可以很快聚集人才、技術資源,但難以在短時間形成融合的並適應產品市場定位的技術文化和傳統。這對於汽車產品品牌的創立與生長,是很不利的。”

他認為,互聯網車企打破了傳統汽車制造行業資本和技術以自我積累為主的瓶頸,雖然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設計、制造出炫目的並且集成眾多先進技術的產品,不過並不具有天然的優勢,因為它們沒有掌握核心部件電池與電機的關鍵技術。尤其是在汽車龐大的零部件整合能力方面,互聯網企業更是沒有任何經驗,無法與傳統車企相抗衡。

從目前資質的發放情況來看,國內已經有4家企業獲得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包括北汽新能源、杭州長江、長城華冠以及奇瑞新能源,但是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這些傳統汽車業內看來是“外來者”的企業,依舊被政策擋在門外,尚未能獲得正式“門票”。

雖然劣勢明顯,不過互聯網企業也有其獨特的優勢:如果未來把汽車看成是一件電子產品,那麽車與車之間和車與人之間的通聯將能讓互聯網企業發揮優勢。這就是所謂的“車聯網”和“自主駕駛功能”。

根據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所撰寫的一份最新公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到2025年,中國將有10%~20%的汽車是高度自主的,到2030年,有10%的汽車是完全自主的。這也就意味著,國內車企一定會按照政府的意願去研發自主駕駛功能的汽車,這無疑也給了車聯網軟件系統更大的發展機遇。

為此,沈海寅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提前布局了智能駕駛領域。他很早就開始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一起開發和落地“駕駛腦”,並和東方網力旗下的致力於人工智能領域的公司物靈科技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進行包括車載機器人、車載智能交互等研發,同時加深在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方面的合作布局。

“互聯網企業造車,在誘人的概念背後,要加速進行產業鏈整合,加快相關技術的研發力度,讓停留在圖紙的產品盡快落地。”沈海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正是基於中國互聯網造車的技術瓶頸,我們才開始建立包含新技術和新工藝的研發基地,逐步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353

國企改革概念再升溫 二八風格轉換尚待確認

在回補了本周初的跳空缺口之後,滬深兩市股指12月1日在藍籌股再度啟動的帶動下出現回升,中國聯通(600050.SH)的連續大漲更是提升了市場對於國企改革的預期,不過兩市成交量的再度萎縮使得投資者也不得不考慮臨近年底市場流動性趨緊的壓力,而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的臨近也使得境外因素的影響成為投資者必須考慮的因素!

12月1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高開之後呈現震蕩攀升態勢,中國聯通早盤的漲停盡管被砸開,但尾盤頑強封死漲停帶動股指尾盤出現回升。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73.31點,上漲23.28點,漲幅0.72%,成交2616億元;深成指報收11088.16點,上漲75.97點,漲幅0.69%,成交298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81.93點,下跌1.12點,跌幅0.05%,成交830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596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再度小幅縮量。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認為早在預料之中,藍籌股的上漲短期內仍是市場的熱點所在,只是投資的邏輯或許會從估值修複切換到國企改革預期等上來,中國聯通的連續上漲就是最好的證明。而創業板在周三大漲之後再度陷入休整,成長股後續能否繼續反彈需要重點關註。

愛建證券分析師侯英民認為,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處於一段物價再通脹的過程中,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工業企業利潤持續穩步攀升。同時,11月份工業品價格特別是有色金屬價格出現快速上漲,為有色金屬相關企業盈利複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資產負債表有望得到修複。

對於美聯儲加息,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聯儲在12月份會議上必定加息,這說明資產價格表現已經price in了本次加息,12月加息無法對市場造成較大影響。但12月完成加息後,對未來加息路徑的預期將主導資產價格走勢。

國內市場而言,貨幣市場收緊和通脹預期愈來愈強導致債市出現大幅調整,雖然不能斷定債牛就此結束,但短期內債市陷入調整確是不爭的事實。加之房地產調控愈來愈嚴格和11月底大宗商品出現快速下跌,預計國內過剩的流動性將流入A股市場,造成整體市場出現轉暖。

渤海證券策略分析師宋亦威也認為,市場短期在權重的主導下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雖然主板市場已處於年初以來高位,但創業板持續難有突破表現,市場仍難形成大小指數的輪動呼應。在風格仍難出現有效輪轉的背景下,建議投資者以謹慎心態面對當前的結構性機會。在配置上,繼續關註兼具政策催化的一帶一路、國改板塊,高送轉板塊及深港通開通受益的券商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67

精準醫療概念紅利進入第一階段收尾期 上市公司並購將高發

在概念風行的中國股市,精準醫療是市場不會放過的一個絕好的題材。從奧巴馬2015年1月底提出美國“精準醫學”計劃至今不過兩年的時間,傳統上市公司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

“精準醫療代表醫學的發展方向,資本市場看好這一產業。上市公司也願意來通過並購和自己開啟一些業務的方式來發展精準醫療。”投資界“醫藥一哥”匯添富周睿近日在BIO4P,2016精準醫療創新論壇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本期基因濤略梳理了目前A股上市公司涉及精準醫療概念的30多家公司,發現參股或並購是上市公司布局精準醫療的主要方式,切入方向涉及精準醫療產業鏈上的諸多環節,且因精準醫療行業本身仍處於發展初期,並不能短期內給上市公司帶來利潤,經過兩年熱度期,精準醫療的故事紅利已近第一階段的尾聲,未來兩三年,精準醫療領域將進入並購高發期。

上市公司布局尚未成體系

美國精準醫學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一脈相承。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為精準醫療以及基因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2011年以來,隨著測序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商業化之路的展開,基因產業走上發展之路。但這個行業確實年輕,以至於行業龍頭公司華大基因也才在一年前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等待證監會的上市審核。而2010年成立的貝瑞和康,今年8月也借殼天興儀表等待審核,以彎道超車的速度和華大基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無疑,未來兩三年內將有更多公司把登陸資本市場提上議程,而傳統上市公司早已開始在精準醫療方向布局。第一財經記者粗略統計,A股至少有30多家涉及精準醫療概念的上市公司,布局方向涉及精準醫療產業鏈上的諸多環節,如測序儀研發及耗材,全自動POCT分子診斷領域、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等。基因測序服務如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耳聾基因檢測等,而最熱門的領域莫過於針對腫瘤診斷、治療的液體活檢和細胞免疫療法。

周睿表示,精準醫療概念較新,純粹的精準醫療公司大部分在商業模式探索階段,美國也是一樣,基於二代測序在腫瘤診斷、預防的公司,還只是在某一具體方向做精做透,沒有成體系。

從上市公司具體操作來看,大部分公司在精準布局集中在基因測序服務以及細胞治療上,測序儀研發相對較少。從時間來看,多數公司布局在2015年到2016年涉足精準醫療,距離收獲期尚遠。

在測序儀研發方面,紫鑫藥業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共同研發國產測序儀,但目前尚未量產。共進股份也在2016年1月宣布,和上海小海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半導體高通量測序儀,共進股份持有小海龜科技15%的股份。另外,山東海化在生物芯片研制銷售方面設立了控股子公司。

在基因大數據方面,榮之聯依托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榮之聯為華大基因設計、建設和維護位於深圳和香港的生物信息超算中心。

在基因測序服務方面,達安基因在2012年1月和和美國生產測序儀的公司Life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納斯達克股票代碼:LIFE)的中國區全資子公司英濰捷合作成立立菲達安診斷公司,進行基因測序平臺推廣。迪安診斷也於2014年5月建立一代、二代基因測序平臺,當然未來是否能在基因測序服務方面有更多發展,也依賴於腫瘤液體活檢技術提高以及測序成本降低等因素。

一些上市公司通過增資入股創業公司的方式切入精準醫療,北陸藥業2014年8月21日公告稱,公司擬向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增資3000萬元,認購其增資後20%的股權,世和基因主要從事開發、運營、銷售與癌癥用藥有關的基因檢測技術服務。

2014年3月,千山藥機擬收購湖南宏灝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並對其增資,增資擴股完成後,占宏灝基因52.57%的股權。2015年8月,廣生堂稱擬和北京博奧醫學檢驗所合資成立“福建博奧醫學檢驗所”,廣生堂占49%股份,新公司圍繞先天性耳聾、癌癥兩項檢測開展工作 。2015年9月,湯臣倍健稱,將投資8760萬元入股上海凡迪,獲取逾19%股權;同時,湯臣倍健擔任有限合夥人的廣發信德健康基金持有上海凡迪增資完成後的7%股權。上海凡迪擁有第三方獨立醫學檢驗資質,主要業務是推廣無創產前胎兒DNA檢測和“單基因遺傳病”,以及個體化用藥等基因檢測。

也有一些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精準醫療的標的。2015年5月7日,麗珠集團公告稱擬出資1000萬美元認購從事腫瘤基因檢測服務的美國CYNVENIO公司的B輪優先股,將持有其18.03%股權。2016年3月,西隴科學公告,公司境外孫公司Xi Long USA擬以自有資金2256.47萬美元投資Fulgent Therapeutics LLC,獲得其15%的股權。Fulgent公司是美國CLIA及CAP認證的臨床分子診斷標準化基因檢測服務機構。

第一階段故事紅利已到尾聲

上市公司可講的故事和精準醫療領域的賽道密切相關,圍繞腫瘤開展預防、診斷以及治療是市場蛋糕中最大的一塊,而細胞治療成為繼傳統藥物、生物制劑之後的新支柱,很多上市公司也講起了細胞治療的故事。

安科生物公告稱,與CAR-T細胞治療領軍企業博生吉聯手,致力於CAR-T實體腫瘤臨床突破,並探索細胞免疫治療的產業化,主要業務在環保領域的開能環保也在2014年投資設立原能細胞,並稱,原能在國內建立多個合作醫院平臺,積累了DC-CIK,NKT,CART,CRISPR-Cas,iPSC,mAb等技術和資源。

2015 年7月,恒瑞醫藥(600276)江蘇恒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與深圳源正細胞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恒瑞源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細胞治療方向主營免疫治療產品開發,資金主要投向MASCT、PD-1 和實體瘤TCRT。冠昊生物與北京大學合作成立北昊幹細胞研究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靶向T細胞治療腫瘤。佐力藥業全資孫公司佐力創新醫療擬投資人民幣8910萬元增資科濟生物,本次增資後,佐力創新醫療持有科濟生物7.85%的股權,科濟生物是實體瘤CAR-T細胞治療的企業。

2015年被稱為精準醫療元年,奧巴馬宣布精準醫療計劃之後,紅利效應很快傳導到A股,加上2015年上半年的中國股市的牛市效應,精準醫療概念在資本市場廣受追捧。

但是隨著2015中期中國股市節奏的轉換,精準醫療相關概念股也有所回調。2016年,精準醫療概念在市場中表現稍弱,相關概念股一直處於震蕩區間。2016年5月,受到魏則西事件的影響,免疫治療概念在市場中受挫。A股市場受沖擊最多的莫過於中源協和(600645.SH),公司曾公告稱擬定增募資15億元收購從事細胞免疫技術治療的“上海柯萊遜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隨後,衛計委也召開緊急會議明確,要求細胞免疫治療須停止應用於臨床治療,而僅限於臨床研究。

目前,市場從細胞免疫治療的風波里逐漸恢複,但是從精準醫療行業自身發展趨勢來看,從上遊的儀器、耗材到下遊的檢測服務的應用被幾百家公司占據,在第一個發展階段,多數公司拿到天使或A輪融資,或已經實現和上市公司的鏈接,受資本追捧,一級市場項目估值普遍較高,但是測序成本仍待降低,以腫瘤基因檢測等相關技術靈敏度仍需提升,市場還要科普、開拓,精準醫療領域第二階段的故事需要一些新的熱點。

周睿認為,精準醫療是從預防,診斷到治療的系統,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知道這是一個方向,嘗試從產業鏈的接入口找到自己的切入口,針對腫瘤的企業嘗試布局液體活檢,心血管藥物的企業入股藥敏芯片的公司等。大家只是在一些點上突破,還沒有形成集團化運作。“很期盼華大、貝瑞等擬上市公司有所突破。”周睿說。

一直關註精準醫療一級市場投資的松禾創新投資總監王陽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精準醫療發展未來的想象的空間較大,早已不單局限在檢測,診斷,治療領域當中,還涉及到藥物研發,保險,健康,農業等多個領域當中。比如,很多保險機構的上市公司也在布局精準醫療,未來可以通過精準醫療結合商業保險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而不只是把基因檢測作為禮品送給客戶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58

VR遇冷:一個尚未開啟消費級市場的概念行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6/160213.shtml

VR遇冷:一個尚未開啟消費級市場的概念行業
王儲 王儲

VR遇冷:一個尚未開啟消費級市場的概念行業

VR行業還處在“等風來”的階段。少點炒作,多點真誠,給點時間和耐心讓概念變成現實。

就在今年初,全球知名的投行高盛將VR和AR稱為“下一代計算平臺。”在給這個行業帶上高帽之後,他們也對未來十年的VR市場規模進行預測:“到2025年,VR和AR的軟硬件年銷售額將達到800億美元。如果解決了電池和移動的問題,年營收可以達到1820億美元。即使VR、AR仍受困於延遲、顯示、隱私安全這些基礎問題,年營收也可實現230億美元的水平。”但近幾個月,還未爆發的VR行業仿佛迎來了寒冬。

VR行業遭遇寒冬

最近國內VR行業風波不斷,暴風魔鏡深陷裁員風波。業界知名的米多娛樂、眾景視界等被爆出欠薪事件。錘子科技的VR項目也被爆遭分拆。

與此同時,國外一家非常有名的金融分析機構HIS在去年的時候曾經預測,HTCVive將達到44萬臺的出貨量,事實上今年這款設備只賣出了14萬臺。從大量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VR市場走向飽和,大量公司的出貨量達不到預期。

而風險投資對垂直領域投資額的變化曲線,也是衡量行業熱度的一個重要維度。根據美國數據公司CBInsights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風險投資對VR產業的投資金額對比第一季度有不少的下降。這諸多的事件表明,VR行業正在被市場看衰。

為什麽VR還未大規模普及就被大規模看衰?

首先,國內的VR創業公司缺乏對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力。因為VR頭顯本身的技術很複雜,想要做出好產品,其實有非常大的門檻。而國內企業在研發層面對資本和人才的投入,和國外巨頭相比差距非常大。

其次,大部分VR設備對用戶體驗問題的解決連及格線都夠不上。因為缺乏對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力,紗窗效應、眩暈等體驗問題長期存在。這些非常嚴重的用戶體驗也導致這個行業還沒能培育出一定體量的用戶群,這反過來也影響了行業與資本的投入力度。

另外,上市公司炒作VR概念讓政策加強監管力度。因為VR行業前景一度被看好,因此非常多上市公司打這個概念進行炒作。這也使得VR 這樣能讓上市公司產生高溢價的項目被監管部門重點考察,一系列的監管舉措也影響到大量上市公司的投資行為。

曾經的VR行業人士朱晨叉說過:“將 VR 頭顯定義為一臺個人數字終端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稍稍逆推一下也能發現,一種解決不了任何剛需、技術上還存在不少提升空間(恰好這些空間背後正是阻攔它真正走向普及的一道天塹)、普及程度完全可以被忽視、幾乎是唯一優點的沈浸感還被人詬病會帶來頭暈的設備,是完全沒有理由讓人們忽略門檻奮不顧身進行投入的。”

事實上,伴隨摩爾定律的逐漸消失,整個產業都還沒能找到足以支撐起“下一代計算平臺”的革命性技術及應用場景。VR行業還處在“等風來”的階段,指望普通消費者這時候去購買一臺差強人意的VR設備是不現實的。在這個階段,VR行業應該少點概念的炒作,踏實進行技術突破和內容制作,才能真正迎來行業的春天。

VR 資本寒冬 消費升級 消費級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