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市長Bill de Blasio說,“大蘋果”(紐約市)就是一部雙城記,一邊是大起,一邊是大落。
這個說法也適用於華爾街。那些因為自己和政府的失敗而陷入困境的大型銀行正不斷削減成本和裁員來支付罰款和合規費用。相反的,一些由離開大公司的人創辦的很多小規模金融機構卻正蒸蒸日上。
《經濟學人》稱,這些所謂的“精品”投資銀行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已經在利潤豐厚的並購咨詢業務上搶食了一大塊市場份額,也正在其他領域占據腳跟。
這類“小而美”的投行遍地開花,也終結了人們長久以來的一種觀點——行業整合是不可避免的,尤其當一個接一個金融機構被大型競爭者收購。這些巨頭擁有技術實力追蹤市場動態,還提供咨詢、信貸、交易、研究和承銷服務,曾經看起來是那麽勢不可擋。
但是如今科技越來越平價,既可能帶來罰款,也可能帶來協同效應。這些有魄力的創始人控制的小型金融機構,已開始搶食那些曾經屬於華爾街巨頭的生意。他們的主要產品專註於那些非常倚重小範圍高品質人脈的行業:並購咨詢。
這些小型金融機構的另一個優勢就是重組。因為當機構面臨破產和重組時,那些提供資本的大投行往往涉及很多複雜的利益沖突而並不適合參與其中。久而久之,一個第三方業務開始出現:就如何最好的利用資本市場這一問題,而提供咨詢服務。
Moelis, Evercore Partners,Greenhill&Co 和 Lazard 這四家公司如今正賺得盆滿缽滿。他們交易收益比更大規模的競爭對手高出好幾倍,其中有些公司被認為並達不到其賬面資產價值。當然並購的洶湧發展可能也得益於在苦苦掙紮舉步維艱的其他投資銀行業務。
這一盈利模式的雛形改變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真理。在步入金融危機後很長一段時間里,19世紀成立的Lazard 和家族式管理的 Rothschild 往往能夠保持相對獨立和專註,卻一度被外人看做是昨日的廢墟。而現在他們的模式成為了人們競相複制的樣板,而這些精品銀行中的最高收益,已然成為了基準。
看到商機蜂擁而入的競爭者其實可以追溯到更早。在1990 年代,Robert Greenhill 離開摩根斯坦利而去為一個重要的客戶Sandy Well工作,他當時正在嘗試將許多投資公司合並到花旗集團,而如果那樣花旗很可能會成為一個災難性的混合體。而後,他建立了業務範圍更窄的一家公司。2006年,幾位前瑞信,摩根和高盛工作的員工成立了私人控股的Perella Weinberg 公司。而Ken Moelis在各大投行摸爬滾打之後也在2007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還有一個很有潛力的業務也值得一提,那就是不要求資本的資產管理業務。但是這些精品銀行的一個大賣點就是他們隨時都能為客戶提供咨詢服務,而且往往客戶可以直接面對高層。這個要求盡可能減少了幹擾並保持扁平化的管理結構。當然這也會讓它們難以參與到高度監管的項目,例如存貸款業務,實物商品持有,結構化衍生品及其交易。
客戶不相信超大型銀行,因為其利益沖突一直存在。成本的削減也讓阻礙了這些大銀行尋找賺錢機會努力。例如,盡管現在正是並購市場如火如荼時期,一家大投行據稱要大幅度削減旅遊經費來降低這季度的支出。沒有一家精品投行會在機會在召喚時,吝嗇這點機票錢。
讓公司嚴重倚重個人的做法本身存在很大風險。但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的是員工和股東,而不是納稅人,因為精品投行並不是“大而不倒”的。他們近期的增長傳達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那就是美國處於困境的金融機構正在“進化”。更加可喜的是的是即使他們的生意枯竭,他們的規模也不會引起市場的混亂。
(實習生 周怡齡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漫步華爾街》作者Burt Malkiel近日接受了彭博的采訪,並對2015年全球市場做出了展望。以下是采訪對話部分內容截取。
記者:現在已經到2014年末,許多人都開始預測來年的市場,您是怎麽認為的呢?
Malkiel:沒人可以知道明年哪個資產會表現最佳,也沒有人會知道市場到底會如何走。因此我覺得預測的意義並不大。
問:目前投資者最大的風險在哪?
答:股票市場的估值太高了。歷史來看,如果市場整體的回報比較低,那麽債市投資者也不會有好日子。考慮到目前的估值,如果出現一些突然的負面消息,市場很有可能明顯回落。即便沒有壞消息,我認為整體的收益也不應該預期過高。
問:看起來現在很難找到合適的投資品種?
答: 沒錯,現在很難找到便宜貨了。如果做出對比的話,可能會有些相對低估的品種,但是在絕對估值上,我覺得鮮有機會。舉例來說,美國市政債券並不便宜,但是他們免稅,因此也有一定的投資機會。
問:未來10年會有比較好的投資麽?
答:新興市場的債市風險很大,但是他們的回報也很高。墨西哥的基本面可能並不那麽理想,但是他們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高達6%。
問:美國經濟情況似乎在全球都不錯,這是不是意味著專註於美國市場會更好一些?
答:降低風險的最好方式就是多元化,這就意味著僅盯住美國市場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新興市場的估值更合適一些,投資者應該去那找些機會。許多公司都已經全球化,到底是哪個國家並不重要。西門子之於德國和通用電氣之於美國是一個道理。
問:你在投資領域已經久經沙場,投資界現在和過往有什麽區別麽?
答:在投資領域,所有人都是小學生,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哪個品種交易/投資成本越低,那麽相對的收益就可能越大。所以我基本上是大盤指數的粉絲。很多投資顧問/基金經歷會向你索取1-2%的管理費,在當下的收益回報下,是一筆較大的成本。所以作為Wealthfront的首席投資官,我倡導0.25%每年的管理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金融業是個古怪的行當。無論是媒體談的、外行用的,還是學校教的金融,好像都和其他行業不一樣,又都各執一詞。曾榮獲美國財經編輯與記者協會(SABEW)年度優秀報道獎的專欄作者Morgan Housel認為,要了解金融這麽特別的行業,最好的方法或許是想象其他行業也像華爾街那樣行事,比如——
如果學校老師打分像企業財務工作那樣:
即使老師給學生小明打分為F,小明也可以說自己實際上拿了A,因為只要去掉模擬財務信息中的臨時錯誤,小明就能拿最高分。老師會認可這種說法。
如果天氣預報員采用股票交易高手的選股標準:
天氣預報員小明會預計,邁阿密將很快降下暴風雪,依據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邁阿密曾迎來一場暴風雪,積雪一度達到兩英尺。雖然幾十年來邁阿密的氣溫都沒有低於攝氏10度,但小明會憑借自己“對邁阿密天氣的奇準預測”入選氣象學家名人堂。
如果幹園藝像做投資那麽不耐煩:
園藝師小明在後院種了一些植物,四小時以後他就翻開土查看,那些種子什麽動靜也沒有。小明又把它們埋進土里。過了四小時他再看,還是一無所獲。一周以後,他見到院子里還沒有任何成果,就心灰意冷,說種子是水貨。
如果從事農業像華爾街玩轉全球金融:
小明和小紅每人各有一頭奶牛。他們沒有擠出奶牛的牛奶,然後把奶加工乳制品出售,而是把這兩頭牛都用去抵押,換回一款結構性票據,將它出售給冰島的養老基金,得到一筆資金,再用那筆錢買下附近農場的信用違約互換(CDS)。然後他們就開始造謠,引起附近那家農場資產的投資者拋售其資產,出現擠兌,迫使那家農場申請破產。接下來,小明和小紅利用之前買那家農場CDS獲得的回報,通過盧森堡的空殼公司跨境進行非法交易,向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位寡婦出售對方想當然以為會存在牛奶商品的牛奶期貨。至於小明和小紅,他們真正擁有的兩只奶牛還在農場里悠哉悠哉地哞哞叫,兩個人一年已經賺了3490萬美元。
如果平時做體檢像檢查投資組合那樣:
小明清早一醒就查了查自己的血壓,早飯前、吃早飯時、早飯後、離開家去上班以前又各檢查了一次。開始工作的時候,他測了一下體內的膽固醇,午飯前測了一次,到晚上睡覺以前又測過兩次。白天小明稱了四次體重,有一次發現自己輕了113.5克。他給醫生打電話,想搞清楚體重到底為什麽減輕。
如果醫生得到執業資格的難度像股票經紀拿資格證:
小明會背誦“髖骨與腿骨連接”這樣的理論,所以他可以當上神經外科醫生,我們的性命就掌握在他手中。
如果評葡萄酒就像把次級抵押貸款支持的債券評為A級:
小明把一瓶果汁飲料Capri Sun放在戶外,幾小時後就稱它是1945年的木桐酒莊頂級幹紅。而葡萄酒的專家要花十年功夫才具備品評這種高級紅酒的能力。即便成為專家,他們還會為酒的香調和余味爭論。
如果手機話費像買共同基金那樣收費:
小明有一部手機,他根本不知道手機每個月花了自己多少錢,因為所有的費用都自動從銀行賬戶里扣掉,卻不會寄給他賬單。他付費的過程從沒離開過銀行,每季度都靜悄悄地扣掉那部分費用。只有查看下每年有多少個人資產,小明才知道手機費到底有多少,因為那部分費用相當於年度資產總額的1%,這麽算下來,一年他共付2萬美元。可他平時根本不清楚,移動運營商最喜歡這種收費方式。
如果把私人公司當作公開上市的企業:
小明開了一家烘焙坊,通常一年可以賣掉1052塊松餅。明年他預計會賣出1051塊松餅。主動投資者、投資大佬Carl Icahn就站在他的店門口高聲出言不遜,說小明沒有能力開店。
如果醫生像金融顧問那樣毫無歧視地提供建議:
醫生小明在電視節目上談論一種抗癌新藥的益處,卻不會提到,除非觀眾已經罹患癌癥,否則他的建議就和觀眾毫無關系。結果是,盡管並未確診為癌癥,還有半數該節目的觀眾開始服用該醫生推薦的那種新藥。
如果像看待股市波動那樣看房產:
某一天,租房網站Zillow的一名編程員小明心情不好,索性調整了網站的算法,讓美國市場出售的每間房看起來都比前一天市值貴了10%。小明因此丟了飯碗,接替他的程序員小紅又把房價調回原來的價位。這種房價波動導致美國房產市場集體下滑。
當天的晚間新聞采訪了多位專家,他們都將買房稱為騙局,說這種行為是欺詐。10%的業主次日賣掉了房產。其中一位業主說:“我愛不愛自己的房子、供不供得起按揭、有沒有打算在這兒住上二十年都不重要。就是風險太高了。”
如果人人都像華爾街那樣對待犯罪行為:
小明打了人。全過程被錄了像。他到底做了什麽已經無關緊要,換了誰都可能入獄。不過,只要小明交一筆錢,就能了結官司,既不必承認罪行,也不用否認行為不當。所以,小明的孩子為他交了250萬美元罰金,這樣他就洗脫了罪責。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轉眼12月也要過半,又到年末盤點時,幾家歡樂幾家愁。今年既有半年內跌40%的石油,也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賺翻天交易。比如——
因為“饑渴”而金貴的咖啡和牛肉
本月初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在國際油價暴跌帶動下,大宗商品面臨集體“雪崩”的危險。金融數據供應商FactSet的數據顯示,截至上月,非能源類大宗商品已較2011年4月的高位跌去三分之一。
大宗商品儼然“哀鴻遍野”,可今年這一市場並非毫無亮點,咖啡、肉牛和活牛期貨都是至少年內價格上漲20%的大宗商品。
由於巴西和美國西部大旱,今年咖啡和牛肉的供應量明顯減少。年初咖啡價格飆漲已經迫使星巴克等咖啡連鎖店品牌相應漲價。今年秋季的降雨使巴西的旱情有所緩解。但截至本周,美國西部的大部地區仍未擺脫幹旱影響。所以牛肉期貨價格依然堅挺。
小生意成就大投資
業內聞名的主動投資者Carl Icahn去年登上《時代》封面,旗下基金公司凈資產據估算一度超過索羅斯的公司。今年6月初,他大量持有折扣連鎖店運營商Family Dollar的股票,持股比例占該公司的9.4%。當月中旬他就致信Family Dollar的CEO,敦促他出售該公司,並且讓自己指派的三名代表加入公司董事會。
Family Dollar此後果然開始尋找買家,另一家連鎖折扣店Dollar Tree提出了85億美元的收購要約。雖然Dollar Tree和同行Dollar General因為競標還鬧得對簿公堂,但這些官司Icahn都不關心。
受將被收購的消息影響,Family Dollar的股價明顯上揚,9月初路透由知情者處獲悉,Icahn已全數拋售所持的Family Dollar股份,獲利約2億美元。
最有“貴氣”的美元
今年匯市美元一枝獨秀,漲逾10%的美元和大貶值40%以上的俄羅斯盧布簡直是天淵之別。
美元走高離不開基本面的支持,也有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加持。今年市場猜測美聯儲何時開始加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經濟複蘇形勢向好,美聯儲維持超級寬松的理由減少。
美國經濟表現搶眼,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都有加大寬松力度的可能,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也一路走高,投資者越來越追捧美元也進一步推動了漲勢。
老牌發達國家帶來的新機遇
歐洲央行今年下半年增加寬松的預期一浪高過一浪,不僅外匯投資者希望利用這個好機會,債券投資者也趁勢入手歐元區國債的國債。下圖可見,主權債之中回報最高的前六名都在歐元區。
已顯“牛”相的A股
今年全球股市的壓軸好戲在中國上演。11月下旬以來,上證綜指突飛猛進,接連突破2800、2900、3000點大關,雖然近期又有所回落,但正如以下FactSet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證綜指漲幅高達38.3%,在全球主要股指之中位居榜首。
A股一兩個月里上漲近30%,近期又劇烈波動,本周曾創5%的單日跌幅,引起一些市場人士擔憂。
也有華爾街投資者保持樂觀。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新興市場投資教父”、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公司CEO麥樸思(Mark Mobius)的觀點。他認為,A股的牛市才剛開始,預計A股會經歷“調整”,但不會很快進入熊市,波動性增加是在創造機會買入那些定價有誤的個股。
還有華爾街人士指出,目前A股估值仍偏低,上證綜指的市盈率只有13倍,明顯低於印度、菲律賓等新興市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幾個電話就能改變監管法規?最近美國議員爆出華爾街影響政府監管的傳聞。
有議員聲稱,上周美國國會設法通過維持聯邦政府支出的持續決議混合法案(CRomnibus)期間,摩根大通的CEO戴蒙(Jamie Dimon)致電一些議員,發表看法,使國會通過的法案中摻加了減輕對華爾街監管的條文。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上周講話也承認,對大銀行的影響力估計錯誤。
據美國政治新聞媒體The Hill報道,透露上述戴蒙致電消息的是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委員、眾議員Maxine Waters。她和其他一些議員反對上周四通過的CRomnibus法案,因為該法案改動了針對美國大銀行的華爾街金融監管法“多德-弗蘭克法案”。投票結束後,表示Waters:“我認為戴蒙和總統開始煽動的時候,我們受到傷害。我覺得就在那時我們失去了一些選票(支持)。很奇怪的地方就是,他們兩人努力支持這項法案。”
上述The Hill報道稱,面對問及是否認為奧巴馬將決策權出賣給華爾街,Waters回答:
“那不是我能判定的。我知道總統在煽動,也知道戴蒙在煽風點火,直接給議員打電話。真是詭異,這是詭異的共同結果。”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一位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也提到戴蒙致電議員一事。她更明確地說,上周國會通過的法案里混入了一條危險的條文,它徹底改變了目前銀行必須簿記衍生品的規定,僅僅有利於華爾街。最讓她憤怒的是,條文的部分內容就是花旗一手炮制。
同在上周,Stanley Fischer在知名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即興講話,提到立法機關制定的規定可能不完美,感嘆華爾街銀行在影響“多德-弗蘭克法案”的立法。他說:“我以為,多德-弗蘭克開始實行後,銀行不會成功地影響它,他們會失去一切優待。我錯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四淩晨美聯儲年內最後一次決議及會後聲明如期而至。巴克萊表示,美聯儲最新聲明意味著明年首次加息可能出現在6月。德銀則認為,當前美聯儲的措辭是與經濟條件和名義通脹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明年通脹不朝著2%的目標邁進,美聯儲將不會開始加息進程。
巴克萊表示:
正如我們所預期的那樣,美聯儲在前瞻指引中用“耐心”一詞替代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並強調了對於加息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同時,美聯儲在會後聲明中表示,“耐心”表述與此前“相當長時間”表述立場是一致的。
我們認為,這一說法意味著美聯儲整體的基調並未發生明顯變化,並且美聯儲也不希望因為前瞻指引措辭調整讓市場認為他們將提前加息。
同時,我們認為本次措辭調整水到渠成,因近期的就業市場複蘇明顯。美聯儲很有可能在2015年展開加息,但是具體時間還是取決於數據表現。我們依然預期明年6月將是首次加息時間節點。這一預期的最大風險在於通脹的下行壓力是否會加大。
德銀經濟學家Joseph LaVorgna:
與美聯儲在2004年1月決定中使用的“耐心”不同,當時聲明中出現這個詞後的五個月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但當前美聯儲的措辭是與經濟條件和名義通脹聯系在一起的。如果明年通脹不朝著2%的目標邁進,美聯儲將不會開始加息進程。
道明證券Millan Mulraine:
聲明中最重要的表述意味著美聯儲可能離首次加息越來越近,而非越來越遠。這在好於預期的經濟和失業情況中就可窺見一斑。美聯儲繼續預期低油價的短暫影響將令通脹勢頭疲弱,這點也不讓人意外。就此而言,他們仍對通脹得到目標保有信心。
法國農業信貸稱:
我們仍預計美聯儲將會在2015年3季度開始逐步上調利率。FOMC聲明指出,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正常化方面會保持耐心,這並非政策立場改變的信號,即政策將取決於數據變化。耶倫補充說,FOMC不太可能在未來幾次會議上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
經濟條件評估方面,美聯儲認為就業閑置產能正逐步縮窄,而通脹仍低於目標,低油價對於物價的影響存在但會是短暫的。
美國證券公司BTIG的Dan Greenhaus:
這次聲明有三位委員投了反對票,美聯儲在前瞻指引中去掉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是引入了新詞匯“耐心”,乍看之下美聯儲似乎在為下一次會議去掉這個詞鋪路,但是我們並不確定為什麽在加入了“耐心”之後美聯儲在聲明中還保留了這個詞,我們傾向於認為這只會引起混亂,而不是讓事情更清楚。總結:美聯儲兩個詞都留著並沒有給市場任何明確的指引。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今年4月額外給予兩年時間剝離貸款抵押債券(CLO)後,美聯儲昨日又宣布,將銀行業符合金融監管法“沃克爾法規”(the Volcker rule)規定的截止期從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這意味著,到2017年7月,銀行業才必須完成該法規要求的拋售其所持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限期寬限了兩年。此前呼籲爭取更多時間清倉的銀行爭取了更多時間繼續以高風險投資獲利。
自限制銀行交易的沃克爾法規去年決定今年實施以來,美國銀行業一直施壓監管機構,希望對其限期拋售所持私募基金等基金的要求推遲數年。美聯儲昨日聲明中提到,上述推遲期限的決定將“減少大規模剝離‘擔保基金’可能導致市場大動蕩的影響”。
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是這一美聯儲新規的受益者。上月發布的一份監管機構文件顯示,僅高盛一家華爾街機構的私募基金投資就約有70億美元。
今年4月1日實施的沃克爾法規旨在限制自營交易、控制金融業風險,其禁止銀行從事兩類交易:一、禁止銀行參與自營交易;二、禁止銀行擁有,贊助,或參與對沖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業務。去年的最終定案中,美聯儲已給予銀行業一定寬限:
· 將沃克爾法規的合規期從2014年7月推遲到了2015年7月;
· 允許對沖個別頭寸風險,或者總頭寸中“特定且可識別的風險”成為特例;
· 雖然禁止銀行持有被稱為“擔保基金”的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但縮小了“擔保基金”的定義範圍,將其定義為海外基金,以及基於大宗商品池。
今年4月,美聯儲又決定,將銀行業CLO投資的沃克爾法規合規期由原定的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但並未給予市場一直期待的“例外豁免”。
華爾街見聞當時援引美國銀團與貸款交易協會法律顧問Elliot Ganz的觀點稱,美聯儲此舉為銀行業爭取了更多時間,可要以沃克爾法則的要求改變銀行所持CLO的所有權條款難度很大。雖然部分銀行可能會因為剝離了CLO資產而減少潛在的損失,但沃克爾法規對CLO的監管治標不治本。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對於某些流動性差的銀行所持基金,美聯儲還可以選擇寬限五年。而昨日美聯儲並未明確會不會這麽做。不過,這次新規已經是華爾街限制沃克爾法規監管的又一次勝利。截止昨日美聯儲發布新規當天收盤,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一日內分別上漲3.56%、5.79%和3.81%。
上周美國國會批準的聯邦政府預算案中有一條法條規定,將放寬該法規對銀行結束特定掉期交易的要求。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一些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指責,摩根大通的CEO戴蒙在國會討論預算案期間致電一些議員,使預算案里加入了削弱對華爾街監管的法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際石油半年跌近50%,石油交易者連續押錯寶,連Carl Icahn、鮑爾森(John Paulson)這類投資大佬也損失慘重。
據彭博統計,本月國際油價大跌18%,投資者同期投入石油相關ETF的資金規模創四年多新高,三個月來油價跌幅達41%,同期美國四大石油ETF連續第三個月資金凈流入,截至昨日資金流入7.022億美元,規模創2010年5月以來新高;截至昨日四大ETF合計1.212億股,發行量創2010年8月以來新高。
Carl Icahn是知名的主動投資者,去年曾登上《時代》封面,旗下基金公司凈資產據估算一度超過索羅斯的公司。如下圖所示,Icahn持有的油氣開采公司Talisman Energy股票股價大跌,截至本月11日這筆投資已損失5.4億美元。直到本月16日,Talisman傳出被收購的消息,股價回漲,Icahn的損失才有所減少,與他最初的投資額相比,損失約為2.9億美元。
因金融危機前做空美國房產市場聞名業內的鮑爾森領導190億美元資產規模的基金公司Paulson & Co.。今年Paulson & Co.最大的一筆投資損失來自押註石油業巨頭會收購業內小公司,因為該司預計其持股的小公司會因重組股價走高,誰知國際油價暴跌潑了一盆冷水。知情者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今年鮑爾森旗下多只基金損失都高達兩位數。
截至今年9月底,投資顧問公司Omega Advisors的能源類股持倉占其投資組合的17%。該司創始人Leon Cooperman在今年10月致信投資者稱,今年前9個月回報僅1.4%,"我們對自己的業績感到失望"。《華爾街日報》由知情者處獲悉,9月底以來該司回報一路下滑,截至11月底,今年回報僅有0.6%。
油價大跌使2.8萬億美元的對沖基金業雪上加霜,今年已是對沖基金六年來表現最差的年份之一。行業研究機構HFR數據顯示,本月前兩周股票型基金平均損失約2%,計入這些損失後,對沖基金業今年以來回報基本為零,同期含分紅在內標普500股指上漲10.48%。
但對沖基金並非全軍覆沒,也有基金利用油價大跌獲利,比如前高盛石油交易員Pierre Andurand領導的倫敦公司Andurand Capital Management。知情者稱,該司押中了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不減產導致油價進一步下跌。截至本月12日,該司回報高達3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銀行業遵守“沃克爾法規”的截止期限被延遲兩年後,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痛斥華爾街“永不停息的政治遊說”。
沃爾克在一份聲明中稱:
讓人吃驚的是,世界領先的投資銀行們,憑借他們的聰明和敏銳為客戶提供咨詢,如何重組公司乃至整個行業,然而他們卻無法在超過五年多的時間里完成對自身業務的重新調整。
......
“或者說,據我所知,政治遊說是永不停息的,而到2017年或以後,我是否應該形成這樣的預期——法律本身就是可以改變的?”
作為多德-弗蘭克法案的一部分,2010年初推出的沃克爾法則意在限制銀行利用自有資本去從事高風險業務。根據原先的規定,銀行需要在2015年之前大幅削減甚至徹底放棄私募股本業務。
然而,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美聯儲本周四宣布,將銀行業符合金融監管法“沃克爾法規”(the Volcker rule)規定的截止期從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這意味著,到2017年7月,銀行業才必須完成該法規要求的拋售其所持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限期寬限了兩年。此前呼籲爭取更多時間清倉的銀行爭取了更多時間繼續以高風險投資獲利。
自限制銀行交易的沃克爾法規去年決定今年實施以來,美國銀行業一直施壓監管機構,希望對其限期拋售所持私募基金等基金的要求推遲數年。美聯儲昨日聲明中提到,上述推遲期限的決定將“減少大規模剝離‘擔保基金’可能導致市場大動蕩的影響”。
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是這一美聯儲新規的受益者。上月發布的一份監管機構文件顯示,僅高盛一家華爾街機構的私募基金投資就約有7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對於某些流動性差的銀行所持基金,美聯儲還可以選擇寬限五年。而昨日美聯儲並未明確會不會這麽做。不過,這次新規已經是華爾街限制沃克爾法規監管的又一次勝利。截止新規發布當天收盤,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一日內分別上漲3.56%、5.79%和3.8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今年4月額外給予兩年時間剝離貸款抵押債券(CLO)後,美聯儲昨日又宣布,將銀行業符合金融監管法“沃克爾法規”(the Volcker rule)規定的截止期從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這意味著,到2017年7月,銀行業才必須完成該法規要求的拋售其所持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限期寬限了兩年。此前呼籲爭取更多時間清倉的銀行爭取了更多時間繼續以高風險投資獲利。
自限制銀行交易的沃克爾法規去年決定今年實施以來,美國銀行業一直施壓監管機構,希望對其限期拋售所持私募基金等基金的要求推遲數年。美聯儲昨日聲明中提到,上述推遲期限的決定將“減少大規模剝離‘擔保基金’可能導致市場大動蕩的影響”。
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都是這一美聯儲新規的受益者。上月發布的一份監管機構文件顯示,僅高盛一家華爾街機構的私募基金投資就約有70億美元。
今年4月1日實施的沃克爾法規旨在限制自營交易、控制金融業風險,其禁止銀行從事兩類交易:一、禁止銀行參與自營交易;二、禁止銀行擁有,贊助,或參與對沖基金以及私募基金的業務。去年的最終定案中,美聯儲已給予銀行業一定寬限:
· 將沃克爾法規的合規期從2014年7月推遲到了2015年7月;
· 允許對沖個別頭寸風險,或者總頭寸中“特定且可識別的風險”成為特例;
· 雖然禁止銀行持有被稱為“擔保基金”的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但縮小了“擔保基金”的定義範圍,將其定義為海外基金,以及基於大宗商品池。
今年4月,美聯儲又決定,將銀行業CLO投資的沃克爾法規合規期由原定的2015年7月推遲到2017年7月,但並未給予市場一直期待的“例外豁免”。
華爾街見聞當時援引美國銀團與貸款交易協會法律顧問Elliot Ganz的觀點稱,美聯儲此舉為銀行業爭取了更多時間,可要以沃克爾法則的要求改變銀行所持CLO的所有權條款難度很大。雖然部分銀行可能會因為剝離了CLO資產而減少潛在的損失,但沃克爾法規對CLO的監管治標不治本。
《華爾街日報》報道指出,對於某些流動性差的銀行所持基金,美聯儲還可以選擇寬限五年。而昨日美聯儲並未明確會不會這麽做。不過,這次新規已經是華爾街限制沃克爾法規監管的又一次勝利。截止昨日美聯儲發布新規當天收盤,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一日內分別上漲3.56%、5.79%和3.81%。
上周美國國會批準的聯邦政府預算案中有一條法條規定,將放寬該法規對銀行結束特定掉期交易的要求。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提到,一些美國參議員和眾議員都指責,摩根大通的CEO戴蒙在國會討論預算案期間致電一些議員,使預算案里加入了削弱對華爾街監管的法條。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