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汇丰动“大手术”:砍50亿美元海外业务 全球裁员2.5万人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308

作者:王维丹


以资产规模计欧洲最大的银行汇丰今日宣布业务大整顿计划,为降低成本将出售旗下巴西和土耳其市场的业务,并加快对中国珠三角和东盟国家的投资。此外,汇丰还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2.2-2.5万人,约占员工总人数的10%。


据汇丰向港交所发出的致投资者公告,汇丰提出以下目标:

· 到2017年,将削减并出售45-50亿美元的巴西与土耳其业务,预计可削减年度成本45-50亿美元;

· 到2017年,将股本回报率提高10%;

· 基础资产——风险加权资产约减少2900亿美元;

· 把握亚洲的增长机会,即:广东珠三角地区、东盟国家、资产管理与保险方面的机会;

· 来自国际网络的增长须高于国内GDP;

· 扩大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领先优势。


据彭博新闻社报道,作为削减成本的对策之一,汇丰计划裁员2.2-2.5万人。BBC报道,汇丰将在英国裁员8000人。2011年-2013年,汇丰已经全球裁员4万人。


汇丰CEO Stuart Gulliver在上述公告中称,“认识到世界变了,我们需要随之改变”,这就是业务调整及采取战略行动进一步改造业务的原因。


另有彭博报道认为,汇丰此举的背景是监管给盈利造成极大压力。过去一年,汇丰因为操纵汇市被罚款、其瑞士的分支机构又深陷逃税丑闻,汇丰不得不投入数十亿美元加强内部监管。


今年2月公布的年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汇丰税前盈利同比锐减56%至17亿美元,远低于彭博调查分析师的预测均值37亿美元。去年全年,汇丰利润下滑17%至187亿美元,也不及分析师预期。当时,Gulliver将盈利明显下降归咎于监管环境“大变”。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指出,这是四年来汇丰第二次精简全球业务规模。2011年,Gulliver就推出过类似的削减成本之举,但结果令人失望。


今年4月汇丰还爆出消息,考虑将设在伦敦的总部移到香港等其他地方。今日的公告提到,今年年底以前会完成总部是否迁移的评估。上述报道预计,在伦敦时间今早8点的投资者会议上,预计投资者将就此问题向Gulliver施压。

(华尔街见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535

中石油海外戰略新招:石油裝備出口欲年均增長15%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910.html

中石油海外戰略新招:石油裝備出口欲年均增長15%

一財網 江旋 2015-06-14 17:36:00

“油價下跌的確給裝備企業帶來了困難。”中石油寶石機械公司總經理郭孟齊表示,公司的策略是,保有國內市場的同時,加大國際和海洋高端市場的開發。

油氣改革之年,傳統油氣企業新招頻頻。繼和騰訊開展“互聯網+油氣產業”的合作後,新任中石油集團董事長王宜林近日再出“大招”:借助“一帶一路”政策利好,推動中石油生產的石油裝備擴大出口。

裝備出口規模年均增15%

2014年,中石油裝備制造板塊的海外收入規模達到42億美元,約占集團總收入的1.1%。眼下,這還是一個略小的比例,但中石油的目標是,每年裝備出口規模增長15%以上。

油價下跌之下,國際性的油氣公司普遍遭到了業績上的打擊,同時在各項業務上節約開支以渡過油價下行期。此時,中石油生產的石油裝備要擴大出口並非易事。

“油價下跌的確給裝備企業帶來了困難。”中石油寶石機械公司總經理郭孟齊表示,公司的策略是,保有國內市場的同時,也要加大國際和海洋高端市場的開發。郭孟齊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2015年國際市場的訂單將占到公司整體訂貨量的74%。但由於油價的下跌,出口產品的價格較2014年略微有下跌。郭孟齊還透露,目前民企的石油裝備制造業數量眾多,整個行業已經是一個飽和的狀態。寶石機械經常需要和國內企業在國際項目的招標中進行價格競爭。

6月9日,寶石機械公司與阿聯酋國家鉆井公司(NDC)簽訂的第3批18.8億元鉆機項目進入圖紙設計、審批及外購設備采購階段。2009年,寶石機械與NDC簽訂20億元訂單,目前,該公司已累計獲得阿聯酋65億元出口訂單。

阿聯酋國家鉆井公司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NDC和寶石機械公司是長期戰略合作的關系。上述訂單完成後,寶石機械提供的鉆機將占到整個阿聯酋市場的50%。記者獲悉,目前,在北美高端市場和中東主產油氣區,寶石機械占據新增鉆機30%市場份額。

中國石油裝備的出口經歷了從亞洲到歐美、從陸地到海洋、從低端到高端的過程,但是,無論是歐美市場,還是海洋鉆井市場,國內的石油裝備企業要占有一席之地並非易事。特別是海洋鉆井對裝備質量要求非常高。目前,國內企業的技術還只能達到淺海勘探的要求。寶石機械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深海勘探產品將是公司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中石油旗下另一家石油裝備企業寶雞鋼管公司的產品目前也已出口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訂單占比從2010年占總訂貨量的3.3%,到2014年底達到總訂貨量的17%。

石油裝備出口受益於“一帶一路”

海外戰略一直是中石油業務的核心組成,且業績比重不斷增加。2011年時,公司海外油氣作業產量當量超過1億噸、權益產量達到5170萬噸,中石油當時也宣布“海外大慶”建成。

2011~2014年間,海外市場收入分別占到中石油總營業收入的29.5%、35.8%、37.2%和48%。

同時,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石油裝備開始“走出去”,90年代中期開始,中石油實施海外戰略,帶動了石油裝備的大量出口。記者獲悉,至今,該業務板塊累計簽約額過千萬美元的產品約150多種,其中成套鉆機、長輸管道、專用管材等主導產品年簽約規模超過1億美元。

中石油裝備制造板塊總經理張晗亮透露,接下來,借助一帶一路戰略的契機,中石油將與資源夥伴國開展產能合作,實現中國石油裝備產品當地制造。

記者獲悉,在石油裝備的出口中,運輸費用占到了非常高的比例,特別是長距離的跨洋運輸。因此,讓工廠和技術都走出去成為必然。目前,中石油已經在美國、哈薩克斯坦、蘇丹、印尼、尼日爾、乍得、巴西、委內瑞拉等8個國家建有組裝制造廠4家、設備維修廠6家。

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近日指出,亞洲各國應建立能源資源夥伴關系,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此前,在中央發布的“一帶一路”路線圖中也提到,對於和周邊國家的能源合作,要形成能源資源合作上下遊一體化產業鏈。業內人士對此判斷,產業鏈打包出海,將成為中石油海外戰略的新方向。在國內的能源企業中,除了三桶油,延長石油國際、準油股份、美都能源、海默科技、洲際油氣、廣匯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都在海外擁有油氣資源。眼下,不只是中石油,眾多能源上市公司都已經開始積極布局和一帶一路相關的業務。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79

【專項巡視】國機集團被爆海外工程監管缺失、權力尋租突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3580.html

【專項巡視】國機集團被爆海外工程監管缺失、權力尋租突出

一財網 張國棟 2015-06-17 16:56:00

類似的國有資產流失很多都發生在海外,但這似乎不是國機集團或者中石油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中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在海外投資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

6月16日晚間,中紀委監察部官網又公布了9家央企被中央巡視組巡視情況的反饋。其中巡視組認為,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機集團”)存在海外工程項目監管缺失,采購、分包環節不規範,項目許可和融資環節權力尋租問題突出等。

今年2月28日至4月30日,中央第十巡視組對國機集團進行了專項巡視。

目前,國機集團旗下有40家全資及控股子公司,10家上市公司,180多家海外服務機構,主營業務包括機械裝備研發與制造、工程承包、貿易與服務三大主業,在機械、電力、冶金、航空航天等國民經濟重要產業領域均有涉足。

中央第十巡視組向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反饋巡視情況(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成立於1997年的國機集團,用近20年時間編織出龐大的產業體系,成為一家中國機械工業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業務鏈最完善、綜合研發能力最強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但是,這家業內享有盛譽的大型央企,由於缺乏有效的內部管控,腐敗問題滋生。

在海外工程方面,國機集團主要提供設備成套、EPC、BOT、BOO等為主要方式的工程建設服務,內容涵蓋工程項目開發及投融資,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設備成套、運維管理等。腐敗就發生在其中的環節上。

業內公開的秘密是,企業設立在海外的一些投資服務公司、辦事處等,不少都存在一些違規違紀做法,比如將利潤截留在海外,成為某些人的“小金庫”。尤其是與海外工程項目關系緊密的招標、采購等核心環節,更是腐敗嚴重,成為部分人用來大撈油水、中飽私囊的地方。

此前有媒體就曝出,中石油的海外業務存在大量腐敗問題,尤其是低品位油田承包、配額劃撥、物資采購、工程招標等環節,“前些年還有很多不是以公司名義而是個人代持的,公司名下的海外項目本身就存在著問題,代持的項目更是問題嚴重,有的時間長了甚至整個項目投資都進了個人的腰包”。

6月17日,一位熟知國企海外投資的行業資深人士曾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類似的國有資產流失很多都發生在海外,但“因為國資委對央企海外資產管理是失控的,基本上沒辦法實施審計”,導致相似的問題頻發。

這似乎不是國機集團或者中石油一家企業的問題,而是中國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在海外投資領域普遍存在的問題。

據國資委主管的《國資報告》調查統計,目前,境外國資總量已不少於12萬億元。但國企海外內部監督缺位現象依然很嚴重,原因有三:第一,這些在海外的國企雖然形式上采用了現代企業制度,但距離規範化還一定的距離;第二、由於“天高皇帝遠”,加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人治”現象仍比較突出;第三、一些國企在海外設置的監督部門掌控在被監督對象手中,缺乏獨立性,難以實施有效監督。

根據巡視組披露,巡視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其他突出問題,主要有:集團黨委、紀委落實兩個責任不到位,重經營輕黨建,對領導人員監管不力,對違紀問題執紀不嚴;有些企業財務管理混亂,賬務弄虛作假;有些企業考核指標不合理,業務人員獎金畸高;有的領導人員紀律觀念和規矩意識淡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時有發生;選人用人不夠規範,有些企業存在“親親疏疏”問題。

對於國機集團的突出問題,中央第十巡視組組長胡新元代表巡視組已經提出5條意見。其中,明確提出國機集團應加強管控水平,完善傭金支付、招標采購、工程分包等監管制度,對重點項目加強內部審計,全面加強廉潔風險防控;再就是要加強財務監管,嚴格財經紀律,完善對重大投資的事前審查和事後監督,規範薪酬分配,杜絕違紀違法問題發生。

此外,巡視組還收到反映一些國際集團領導幹部的問題線索,已按規定轉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及國務院國資委等有關部門處理。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23

【中金海外】希腊是短期最大尾部风险,警惕但不悲观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120

作者:刘刚

市场回顾:6 月份以来,全球市场多数回调,波动加大

正 如我们在5 月25 日的策略报告《6 月份可能才是真正的危险期》中所强调的那样,进入6 月份以来,希腊困局一步步逼近“生死线”、再加上FOMC 议息会议牵动投资者的神经,导致全球主要市场波动性大幅上升,多数出现明显回调,特别是欧洲和新兴市场。具体而言,希腊困局“无解”对欧洲的冲击最大,6 月份以来Stoxx欧洲600 指数累积下跌近4%。而美股市场在偏“鸽派”的FOMC议息会议后有所反弹,基本收复了月初以来的失地。新兴市场受全球风险偏好下降的拖累,下跌同样显 著。

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好坏参半。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为26.7 万,好于市场预期;而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更是大幅超出预期。不过虽然5 月份的CPI 环比增长0.4%,但仍不及预期,且核心CPI 创年内新低。此外,工业生产也尚未能摆脱负增长。欧洲方面,5 月CPI 同比终值为0.3%,与市场预期一致。

希腊困局:是时候该做个了断了

从 今年年初希腊极左翼联盟Syriza 赢得大选并成功组阁后近半年的时间里,希腊局势几经反复。虽然2 月份达成将救助计划延期四个月的妥协方案给希腊局势赢得了喘息的时间,但现在看来,这并没有起到任何帮助作用,延长的只是谈判双方讨价还价和相互指责的过 程,却无法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而时间一拖再拖,流逝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时机和谈判双方的耐心,还有希腊银行体系本已捉襟见肘的流动性。近期,随着希腊 逐渐逼近违约和退欧的“生死线”,希腊银行体系资金大规模出逃,而希腊国债收益率也大幅攀升(首页右侧中图和下图)。

目 前距离6 月底救助计划延期的截止时间仅一步之遥,而上周四举行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仍未能取得进展,因此周一(6 月22 日)的欧盟峰会是解决希腊问题仅剩不多的窗口之一。过去几个月中,已经有太多的“最后通牒”和“最后期限”,对于欧元区和希腊来说,都是时候该做个了断。 那么,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

希腊面临的最大危险是什么?流动性危机。如果无法得到新的援助资金,希腊政府很可能在月底无法按时偿还对IMF 的近16 亿欧元的债务。同时,近期资本外逃的加剧也增大了希腊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压力。

真正决定希腊局势“命运”的是谁?不 是IMF,是欧央行和欧盟。尽管在悲观情形下,希腊月底如果无法偿还IMF 债务将构成实质上的违约,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希腊无可挽回地要走向“退欧”,关键还在于欧央行和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的态度。欧央行的紧急流动性援助 (ELA,emerging liquidity assistance)是希腊银行体系仅存的救命稻草,目前规模已经超过840 亿欧元。虽然对IMF 违约并不会立即触发欧央行冻结或者降低对希腊的流动性救助计划(因为并非直接对欧央行和欧元区国家违约),但无疑会增加这一可能性,特别是在希腊与以德国 为代表的欧盟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一旦欧央行切断了对希腊的流动性支持,那么留给希腊的就只剩下无序违约、资本大量外逃、进而引发资本管制和退出欧元区 的最坏情形。

► 未来事态的可能发展方向?希腊做出让步,达成新的协议和救助计划。我们在2 月6 日的策略报告《希腊还是那个希腊,而欧元区已经不是原来的欧元区了》中就明确的指出,在这样一个“胆小鬼博弈”(game of chicken)中,“三驾马车”特别是欧央行和希腊最大“债主”德国做出重大让步的可能性很低。

从 欧央行和欧盟的角度而言,虽然希腊无序违约和退出欧元区这一“最坏情形”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损欧元区的团结形象,甚至对周边国家、特别是欧洲金融市场 造成一定冲击;但是,考虑到此前屡次妥协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助长了希腊要价的底气、极大消耗了谈判双方的耐心,再次大幅让步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道德风 险”并对其他边缘国家起到负面示范效果。因此如果希腊拒不妥协的话,欧央行和欧盟可能不会仅仅为了留住希腊而做出重大让步。而且在短期的阵痛之后,从其现 状来看,希腊的退出对欧元区的稳定和欧洲金融市场可能也并非坏事。近期欧洲理事会主席Donald Tusk 的强势表态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态度。

相反,从希腊的角度来看,手中的底牌非常有限。不 仅流动性受制于人、随时可能违约,而且以退出欧元区来要挟也非明智之举,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受损最大的仍然是希腊自己。所以,除非希腊真的打算重新发行德 拉马克、退出欧元区(以其目前的经济状况而言可能性较低),否则可能的情形是,希腊政府在最后一刻做出让步,促使新的协议和救助计划的达成。

► “最坏的打算”是什么?希腊违约,实施资本管制,最终退出欧元区。 考虑到希腊较小的经济体量、与主要欧洲经济体较低的经济联系(对外贸易)、以及欧洲主要国家银行体系早已大幅降低对希腊的风险敞口,希腊“退欧”这一极端 情形发生的可能造成的实际冲击并不大、且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当然,金融市场特别是投资者情绪仍然可能会受到冲击,其影响主要取决于希 腊最终退出时的无序程度和持续时间。不过,我们认为,一旦投资者一直最为担心的“坏消息”最终兑现之后,不排除市场会因为“最差的情形已经过去”而触底反 弹。

► 对欧洲市场的看法?仍然看好欧洲股市在欧元区经济和企业盈利底部拐点企稳、以及大规模QE 对估值推动下的上升空间。 尽管近期由于希腊问题的拖累,欧洲市场普遍回调,Stoxx 欧洲600 指数6 月份以来下跌4%,但我们对欧洲股市的长期前景仍然维持乐观,主要是考虑到欧洲经济基本面底部企稳(如欧元区5 月份CPI 同比转正为0.3%,走出通缩)、以及欧央行QE 带来的正面效果。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如果希腊问题达成妥协,将会推动市场反弹;而即使希腊退出欧元区这一最坏情形发生,市场在此之后也有可能因为 “最差的情形已经过去”而触底回升。

6 月FOMC:美联储传递鸽派信号,但加息早点到来对市场或许并非坏事
为 期两天(6 月16~17 日)的美联储6 月份FOMC 会议落下帷幕,会后公布了会议声明和最新的经济数据预测(包括对利率水平的预测)。整体来看,此次FOMC 会议传递出的信息略微偏向鸽派,主要反映在美联储委员们对于未来利率水平预测的“散点图”、以及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中强调“依赖数据(data dependent)”和“渐进式(gradual)的加息节奏”上。市场对此反应相对正面,上涨明显。

仔细研读此次FOMC 会议的声明、经济数据预测、以及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中的讲话,我们梳理出以下6 点特别值得关注的内容:

1) 对未来利率水平的前瞻指引:委 员会认为当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同时有理由相信通胀将在中期重回2%的目标时,将是加息的适当时机,与4 月份没有变化;在对于未来利率水平的预测,即所谓的“散点图”上,委员们将对于2015 年底利率水平预测的中位值维持0.625%不变,仍然隐含着今年两次加息的预期(相比目前0.125%的利率中位值有0.5%的上行空间,对应2 次25 个基点的加息,即9 月份开始加息)。但是相比3 月份,委员们的预测大幅向低位收缩,即有更多委员认为2015 年不加息(2 人)、或者只加息1 次(5 人);另外分别有5 位委员预计今年加息2 次和3 次,偏向鸽派;

2) 对于经济增长:相 比4 月份时认为经济增长在冬季放缓,美联储委员们认为经济活动已开始温和扩张(expanding moderately),这也是对一季度之后明显转好的经济数据的回应。此外,美联储认为家庭支出温和增长,住房领域出现一定改善,然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和净出口仍然保持疲软;
委员会此次同时对经济增长预测做出了调整,下调了2015 年GDP 增速至1.8%~2.0%(2015 年3 月的预测为2.3%~2.7%),偏向鸽派;但同时上调了2016年和2017 年的预测,对长期增长的预测保持不变;

3) 劳动力市场:与4 月份声明中认为“就业增长放缓、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形没有明显改变(little changed)”相比,美联储认为“就业增长回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不足的情形某种程度上减少”,反映了近期就业数据向好的趋势;
不过,委员会调高了对于2015 年失业率的预测,从3 月份的5%~5.2%上调至5.2%~5.3%。同时小幅上调了2017 年的预测,表明美联储认为就业市场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季度疲弱经济的影响,偏向鸽派;

4) 通胀水平:与4 月份一致,在此次声明中,委员们认为“通胀持续低于委员会的长期目标(run below)”,但同时提到能源价格似乎已经稳定。委员会对PCE 通胀的预测基本维持不变,仅2016 年出现小幅变化,基本不变;

5) 对于全球市场:此次声明继续将“国际形势(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纳入到美联储评估利率水平的考察范围之内,维持不变;同时在新闻发布会中,美联储主席耶伦提到了希腊问题,认为美国在希腊问题上的风险敞口很有限;

6) 反对票情况:此次声明并没有委员投反对票,维持不变。

虽然此次FOMC 给市场传递出了相对更为鸽派的信息,但是我们认为随着未来美国经济逐渐转好、并走出一季度的低谷,加息预期会卷土重来;而且随着加息时点的临近,市场所面临的压力也将会增加。因此我们短期对美股市场仍然维持谨慎观点。

与 此同时,正如我们在6 月8 日的策略报告《加息预期再起,但早来并非坏事》中曾经分析过,给定加息进程不可逆转、以及未来美国经济和企业盈利重回上升通道的两个大前提,我们倾向于认 为,加息早点到来对于美股市场而言其实可能并非坏事。首先,考虑到美股市场目前的现状(估值偏高、盈利没能跟上、且加息问题时刻困扰),在条件成熟以及市 场有充分预期的情况下,加息早点到来反而有助于解除这一持续困扰市场情绪上的拖累,使得投资者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基本面上来。其次,从加息可能产生的影响 来看,其实加息的到来也并非“噩梦”。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和盈利增长更高的确定性有可能在加息之后,接过前期估值扩张的“接力棒”,推动市场继续 上行,复制2004 年到2006 年的情形。

市场回顾

► 市场表现: 过去两周,全球市场较多重要数据公布,而希腊债务谈判持续处于僵局。宏观经济方面,美国5 月工业产值意外下降,为连续第六个月下降,5 月CPI 创两年新高,但核心CPI 创年内新低;而欧元区新公布的工业产出环比增长0.1%,不及预期的0.4%,显示QE 虽见成效,但复苏尚较为脆弱。货币政策方面,上周美联储FOMC 议息会议传达出偏鸽派信号,刺激股市、债市上涨。

具 体市场表现上,过去两周中全球股市总体小幅上涨。总体来看,MSCI 全球指数上涨0.7%,其中MSCI 发达市场上涨0.8%,而MSCI 新兴市场下跌0.8%。发达市场中,美国股市小幅上涨0.8%,其它主要市场均下跌,其中法国市场以2.1%的跌幅领跌;新兴市场中,中国股市上周暴跌, 两周累计录得10.8%的跌幅;相反,巴西市场上涨1.5%,印度市场上涨1.4%(图表7,图表8)。
在美联储议息会议传达出偏鸽派信息后,美 国国债收益率小幅回落(图表38)。大宗商品方面,过去两周全球主要大宗商品表现分化,布伦特原油下跌1.2%,黄金价格上涨1.4%,而波罗的海干散货 指数上涨30.3%(图表17)。汇率市场方面,过去两周美元贬值1.4%,其它主要货币均经历不同程度升值,其中英镑升值3.5%,欧元升值0.7%, 日元升值1.3%(图表18)。

► 估值与盈利:过去两周中,全球主要市场经历较大的估值收缩(图表9)。全球主要市场中,日本市场当前12 个月动态P/E 相对于2001 年以来均值折让最大(图表27);跨行业来看,MSCI 全球指数中,信息科技和银行板块估值相对于2001 年以来折让最多(图表28)。

过 去两周,全球较多市场盈利预测出现上调,其中俄罗斯上调1.9%,发达市场整体上调1.0%;相反,韩国市场大幅下调1.9%(图表29);行业层面,过 去两周MSCI全球指数行业预测EPS 普遍上调,其中公用事业上调2.5%,能源上调1.6%,MSCI全球指数整体上调0.9%(图表30)。从市场盈利预测的调整情绪上来看,日经225指 数、标普500 指数和MSCI 新兴市场指数均小幅上调,而Stoxx 欧洲600 指数持续下调(图表32)。

► 流动性与市场情绪:近期Libor-OIS 息差基本持平,而Euribor-OIS 息差小幅上扬(图表37)。最近VIX 指数小幅回落,并维持在低位(图表34);近期衡量美国市场个人投资者情绪的AAII 看涨指止跌回升(图表36)。

最近两周,全球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录得资金流出,而股票市场录得资金流入(图表40);股市方面,最近两周全球资金流出新兴市场,而流入美国市场、日本和发达欧洲(图表42);债券方面,最近两周全球资金流出美国、发达欧洲和新兴市场(图表43)。

宏观经济:

(中金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72

中金海外:三大方式掘金中概股回归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4090

作者:佚名 

受近期回归和私有化预期、特别是暴风科技和分众传媒案例的刺激,中概股市场热点非常活跃。一方面,一些中概股公司受回归预期推动股价涨幅明显;另一方面,有更多中概股公司开始加入私有化退市的行列。

政策为中概股回归铺路

不 仅如此,近期多项政策出台也有望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便利。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有望突破目前普遍采用 VIE结构的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的制度和政策上的约束。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放开外商投资电子商务业 务的外放持股比例。外商准入门槛的放开将降低企业拆除VIE结构的难度,有望使得公司不需要完全清理现有的外资股东便可以满足国内上市条件;另外,从资本 市场的改革方向来看,上交所申请设立的“战略新兴板”有望突破目前发行审核的多重限制(如不设立在成立年限、收入和利润率增长等方面的硬性要求),再加上 未来注册制改革、新三板都有可能为承接中概股回归提供更多便利。

三主线掘金投资机会

针对近期一些政策进展和中概股公司私有化进程的最新变化,我们进一步梳理了三种方式掘金中概股回归。

首 先,二级市场股价有望受益于回归预期上涨、以及私有化溢价。部分公司的股价有望提前反映私有化和回归的预期而上涨;另外,根据我们对中概股公司私有化历史 经验的总结,私有化要约价格相比提出要约的前一天收盘价平均仍有25%的溢价,因此从二级市场角度可以参与这两部分带来的收益。

哪 些中概股公司更有可能成功回归A股市场呢?我们认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公司市值较小(便于私有化退市)、2)股权相对集中(便于私有化退市、以及 高效的执行公司战略)、3)外资股东支持(在私有化退市以及清理海外持股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外资股东的支持)、4)公司稀缺性和行业成长性(保证回归A股 能够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和追捧)、5)A股所属行业和对应公司有充分的估值溢价。

我们通过4个标准:1)剔除所有传统行业和非热门行业;2)前三大股东持股超过50%;3)公司市值小于10亿美元;4)当前P/B小于2倍,选出11只回归成功可能性更大的中概股标的供投资者参考(见附表)。

此外,对于那些PE已经持有一定股份的中概股公司而言,PE去推动公司私有化和回归A股的意愿和积极性相对更高,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线索和端倪。如聚美优品、泰克飞石等。

此外,对于那些PE已经持有一定股份的中概股公司而言,PE去推动公司私有化和回归A股的意愿和积极性相对更高,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线索和端倪。如聚美优品、泰克飞石等。

其次,从参与中概股私有化的回归过程中获益。一些PE甚至机构投资者正在积极主动地寻求相关的投资机会。这一方式获益空间更大,但不确定性也相对更高,需要更多依赖投行甚至PE的资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面临时间成本、监管要求、能否成功上市等不确定性和风险。

第三,部分中概股公司也可能考虑分拆部分业务直接回到A股市场、或者被同行业其他公司并购。这种方式不需要涉及退市和拆除VIE等复杂的程序,也可能是未来中概股公司回归的方式之一。

最后,继续“关注”融合主线下的投资机会。短 期内,中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资金出海已经部分外溢到中概股市场;中期来看,MSCI将ADR纳入MSCI中国指数,有望带来资金的重新配置;而长期来 看,国内资本账户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都有望进一步激发国内居民海外资产多元化配置的需求和兴趣。(来源:中金公司)

格隆汇声明:
文章系格隆汇会转载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场和看法,不代表格隆汇观点。格隆汇作为免费、开放、共享的海外投资研究交流平台,并未持有任何关联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78

万科置业海外:等待万科吹响冲锋号 首募钱厚-Tcoins

http://xueqiu.com/8301293543/49208308


万科置业海外:等待万科吹响冲锋号

文章来源于首募钱厚—深港通头等舱,有意向加入者可与小t私聊哦

导读: 万科B转H后,万科置业海外这一资本运作平台被搁置,股价表现远远低于绿地香港等壳公司,前期更回归到万科的买壳价。但随着近期万科抛出万亿市值战略规 划,郁亮表现要加速旗下资产证券化步伐,万科置业海外作为上市公司的平台价值逐渐凸显,母公司注入资产的预期,或将成为万科置业海外后市的一大看点。
 
1.核心逻辑及会员观点梳理
核心逻辑:分拆业务上市+发展海外业务,双轮驱动上市平台价值估值修复。
会员观点:
A:1036万科置业海外,原来是想放入资产,形成ABH的结构,但后来万科B转H了,就没有用这个壳了
B:就1036,买它肯定不是赚短线的钱,万科没动作一切都白搭,万科一有动作,肯定会涨。
C:一开始万科收1036定位就类似,535,978,但万科转了H,策略就变了。
B:有了H,万科不急于搞1036,但现在两年过了,随时会搞,先买点放着。
A:郁亮讲,今年利润要做到200亿的利润,旗下资产要加速上市。包括物业,家装,产业地产等。
B:整体来说,1036这个平台可能1-2年内会被使用。万科整体战略是做到一万亿。
 
2.前世今生:万科缘何入主以及缘何搁置
时 间回到2010年,由于楼市宏观调控,万科作为一家A股上市公司,丧失再融资功能。房企纷纷香港买壳寻求融资渠道,万达绿地金地招商等公司均有斩获,而万 科在2012年5月,万科成功完成对南联地产的重组收购。正式完成借壳入港这一战略动作,使当时万科整体ABH股的结构初具雏形。
对于万科买壳目的,当时预期主要是两大目的:
1、 借助香港上市平台发展住宅业务。类似金地商置与金地集团、绿地香港与绿地集团、招商地产与招商局置地的关系,AH双重上市平台,主营业务没有什么区别,两 条线走路而已。如果按这个战略路线走,今天万科置业海外就不是这个市值了,以万科的运作能力,注入一些优质土地进去,很快会做大做强,结果不会比绿地香港 差。
2、注入社区商业资产。这一预期源于郁亮在随后的股东大会上表现“拟将领汇模式引入内地,南联将来发展社区商业”,彼时万科正在进军社区商业,全国已有多个项目储备,并且围绕社区商业的“五菜一汤”模式也在推进。
 
但随后这两大预期并未实现,其中第一条因万科B转H后,自然失去意义。第二条,可能和王石大方向有冲突。当时媒体大篇幅报道王石和郁亮之争,王石一直主张专业化,不碰商业。总之,因种种原因,万科置业海外这一2012年就收购的平台被搁置至今。
 
3.集团万亿市值规划,万科置业应有用武之地
3.1 两年期限已过,万科随时可能有动作

从 股价上看,万科当初以5.6197港元/股价格入主,当时一波上涨足以表明市场对万科的期待,之后由于万科B转H成功,预期未能实现,股价一路下探至6港 元/股,另一方面,根据规定借壳上市两年的资产注入不能超过借壳公司的净资本。受限于这两个原因,万科也一直没有对万科置地海外有所动作。
 
如今,两年的限期已过,结合今年5月份郁亮在股东大会上的表态:
“我希望万科未来能够有更多业务独立上市,成为有若干个上市平台、也是多业态上市平台的一个控股集团,整个平台加起来有1万亿市值”。
 
对于万科万亿的目标市值,依靠单一的地产业务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作为地产以外万科旗下规模最大的业务,万科物业无疑是最有可能分拆上市的业务之一
郁亮也坦言,“万科物业正准备独立发展,当然包括上市的考虑,本来希望把上市事宜放后面一点,但发现形势不等人,所以现在正加快研究。”如此看来,早前,花样年将彩生活分拆上市的举动着实刺激了万科在物业这一块的神经。
 
除 此之外,万科还拥有包括家装,商业及产业地产,养老等多项极具价值和前景的业务,鉴于目前万科仅有两个上市平台,万科企业承载了集团核心的地产业务,相比 之下万科置业海外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是自有物业的租金收入以及相关的物业费用。其资本运作的空间更为灵活,万科将其作为独立平台运作的可能性也更大。
 
从行业层面看,绿地,复星,万达等企业也都在谋求多平台上市,万科作为行业的一线领军企业,相信自然不会甘心落于人后。万科置业海外的战略价值在这里不言而喻。
 
3.2 横向对比借壳赴港的其他房企
当初在调控之下借壳赴港融资的远不止万科一家,招保万金作为国内四大龙头地产公司早已齐聚港交所,而万科由于B转H股的关系,导致万科置业的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我们仍可以从金地和招商的动向上从侧面来了解借壳上市后的上市公司的发展轨迹。
 
5 月14日金地商置宣布以0.53港元/股配售股份,年内两次配股共集资约25亿港元。并公告拟将配售所得款项中的10亿港元用于增加土地储备,余额用于发 展集团其他项目,同样于2012年借壳赴港上市的招商局置地,6月15日曾宣布停牌,表示集团母公司正在积极研究、制定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方案,推动招商 局集团地产板块的整合工作。
 
金地和招商与万科一样,都是在相同的背景下以相同的方式进入香港的资本市场,只不过万科多了B转H这一步,所以招商和金地的运作方式对于我们了解万科看待万科置业海外这一平台的态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等待万科吹响冲锋号
综 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从一开始万科置业海外的机会就来自集团层面的整合预期,无论是万科B转H成功之前还是之后,主要的看点还是万科是否有意愿有所作为。 不论是借由集团资源发展原有业务,还是成为集团业务整合的平台,万科置业海外对于万科的意义,已经不再像B转H股成功后那段时间一样尴尬。
经过几 年的转型摸索,万科旗下已有众多颇具前景的业务,物业、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家装等等等,基本都从事业部改为独立子公司,预期会逐步分拆上市。按万科的万 亿市值规划,万科AH变成控股母公司,旗下一众独立业务上市,在整体被称为“森林”的生态系统中,大树和小草型的业务生长其间。无论万科置业海外被定为成 何种业务形态,一旦集团开始有动作,以万科的经营能力,万科置业海外的市值将会远远高于现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01

國內融資 海外發展 互聯網公司為何換新玩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4861.html

國內融資 海外發展 互聯網公司為何換新玩法?

第一財經日報 劉佳 2015-07-14 06:00:00

現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改變了發展策略。與早先大多接受海外投資來發展國內本土市場不同,它們或許正想重新創造一種“通過國內資本去發展海外市場”的新市場利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改變了發展策略。與早先大多接受海外投資來發展國內本土市場不同,它們或許正想重新創造一種“通過國內資本去發展海外市場”的新市場利好。

如果需要舉例,樂視也許是個開始。

此前,賈躍亭的百億減持計劃引發了激烈爭辯,賈躍亭的回答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把自己的股票賣出去上百億,長期五年免息借給上市公司。”

“最重要的是,你要判斷減持是為了什麽。”賈躍亭在不久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如果大股東減持是為了享樂,那當然可以看做利空,甚至是公司經營可能出了問題,但他的減持是繼續投入公司,為了樂視的經營和創新。“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套現為了長期發展?

賈躍亭此前接受采訪時則解釋:“現在質押率已經非常高了,只有賣股票才能讓這筆錢長期借給公司,因為質押都是短期的,不適於做長期的投資。”

事實上,資金短缺和融資難幾乎一直伴隨樂視成長。賈躍亭的減持則更將樂視資金鏈的緊張程度擺上桌面。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在文章中直言,賈躍亭3天減持套現25億元,錢來得太容易了,這將對投資者造成很大的風險。

不過,按照賈躍亭的想法,把錢投到樂視非上市公司體系,等於是雙線作戰,一個是上市公司體系業務要高速增長,另外一個所有燒錢的業務,培育期的業務,還沒有進入利潤高速增長期的業務,都得自己來做。賈躍亭說。

他稱,這是由中國的股票市場資本的規則決定的,“因為不允許你虧損,一虧損的話,幾年就變成ST了,兩年就得退市了,只能把前瞻性的業務放在體外。”

一方面,可以看到的是,樂視仍在不斷擴張自己的企業邊界。自賈躍亭回國後,樂視公布了一系列計劃:將關聯方樂視影業資產註入上市公司;樂視體育完成融資;推出兒童硬件故事機;樂視“SEE”計劃研發智能電動汽車;進軍智能手機領域……但與此同時,多領域的布局需要大量資金。

而賈躍亭也以樂視體育為例,稱體育是一個短期不可能盈利的業務,收入增長很快,但是它目前不盈利;手機更是這樣。“樂視把手機當做是一個重要的入口,是整個移動互聯網生態的入口,我們不會在硬件上賺錢,上市公司根本接納不了。在這種狀況下,就得用我個人的錢來投。”

投融資世界改變

和此前互聯網公司大多接受海外投資發展國內市場的路徑相反,樂視則是借道國內資本市場的資金去發展海外市場。

根據此前賈躍亭透露,樂視超級汽車研發設計放在矽谷。北京、洛杉磯、矽谷將會成為一條“北洛矽”線,支撐樂視生態全球化的布局和落地。

公開資料顯示,在2014年時,樂視已在美國矽谷建立了超級汽車研發團隊,並聯合北汽投資電動汽車供應商Atieva。

除了汽車業務外,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在不久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表示,樂視手機業務是立足中國再拓展全球。他稱,樂視現在有具體的海外拓展戰略,從市場到銷售再到產品,樂視正在全面準備,並將於年內推向海外市場。

不只是樂視。享受A股盛宴的暴風科技也把目光投向國際化。

今年5月時,暴風科技宣布從一家網絡視頻企業全面轉型成為DT(DataTechnology)時代的互聯網娛樂平臺。當時暴風科技CEO馮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獨家采訪時稱,伴隨著轉型,暴風未來另一項重要的業務就是國際化,尋找更大的用戶規模和用戶紅利。

“目前第一步是招募國際化的人才,做最大的投入,不設天花板,允許他們犯錯。”馮鑫說。

在轉型和國際化的背後,馮鑫對記者坦言,最大優勢就是A股給了暴風足夠的資本,“這是我們手里的核武器”。

而樂視、暴風帶來的示範效應,也成為了中概股回歸的催化劑。

可以看到的是,已經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奇虎360、人人公司、陌陌等,都曾先後公布過海外計劃或展開海外投資。

其中,早在2013年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上,奇虎360公司推出了旗下兩大國際版產品,並投資了巴西反病毒公司PSafe;人人則投資了美國校園貸款平臺SocialFinance、美國房地產眾籌網站Fundrise以及社交類股票交易網站MotifInvesting等;陌陌CEO唐巖也在去年上市時表示,陌陌正開始拓展海外市場,並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了一家公司,以了解自身產品是否適用當地市場。

這些希望改變“價值被低估”的中概股們的私有化退市,正在為後續的資本市場操作騰挪出更大空間。未來它們將多大程度上改變此前互聯網公司接受海外投資來發展國內本土市場的局面,時間將給出答案。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69

26億入股美飛機租賃公司 渤海租賃擴展海外市場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5/930154.html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收購完成後,渤海租賃雖然控制Avolon20%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但是,Avolon董事會共計12名董事,渤海租賃僅有權提名1名董事,不能控制Avolon董事會,因此,本次收購不會導致渤海租賃合並財務報表範圍發生變化。

◎每經記者 劉燦邦

近日,關於Avolon的收購有了最新進展。

7月13日晚間,渤海租賃(000415,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Global Aviation Leasing Co.,Ltd(以下簡稱GAL)要約收購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Avolon Holdings Limited(以下簡稱Avolon)20%股權。據了解,此次要約收購價格為26美元/股,本次收購交易價款預計約42862.87萬美元(折合約26.21億元人民幣)。

值得註意的是,本次收購完成後,渤海租賃雖然控制Avolon20%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但是,Avolon董事會共計12名董事,渤海租賃僅有權提名1名董事,不能控制Avolon董事會,因此,本次收購不會導致渤海租賃合並財務報表範圍發生變化。

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渤海租賃通過海外資產的收購能夠對國內的業務形成協同,幫助培育國內的業務團隊,並鞏固其市場地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一份獲得的資料中發現,渤海租賃曾表示將繼續在境外市場上尋找一個比較好的目標公司,同時也會探索新的租賃形式。

進一步提高國際化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試圖致電渤海租賃了解關於此次收購的情況,尚未獲得回複。公司僅在公告中表示,為進一步提高公司國際化水平,提升公司在全球飛機租賃行業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從而實施此次收購。“渤海租賃在飛機租賃業務方面肯定是在尋求擴張,尤其是海外飛機租賃資產。”一位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國內租賃市場雖然增速快,但很多都是同質化競爭,並且實際上國內租賃行業有野蠻生長的態勢,相比之下國外租賃市場就比較成熟。

上述分析人士還指出,“渤海租賃的國外租賃資產質量比較好,實力也比較強,通過海外資產的收購能夠對國內的業務形成一個很好的協同作用,可以幫他們培育國內的業務團隊,而且收購的這家公司市場份額挺高的,總體上來講也是為了鞏固渤海租賃的市場地位。”

據了解,Avolon的主要業務是購入商用噴氣式飛機並出售、租賃給航空公司和承租人,同時也為第三方飛機所有者提供服務,其主要辦公地為愛爾蘭都柏林,在中國、迪拜、新加坡及美國設有分支機構和辦公室。

從盈利情況來看,Avolon去年實現凈利潤9110.3萬美元,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935.4萬美元。

探索新的租賃形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渤海租賃近年在海外市場頻頻布局。

一系列的海外運作使渤海租賃在集裝箱租賃和飛機租賃業務上取得突破。目前,公司集裝箱租賃業務位居世界首位,飛機租賃業務也居全球前列。華泰證券認為,公司將受益於海外業務的持續穩定盈利,且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將超過70%,依托海航集團優勢,國際化戰略成果顯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渤海租賃曾表示,現在集裝箱和飛機租賃是公司比較重要的兩個投資領域,同時,這兩塊業務下一步還要加大投入,其實公司如果今年增發的話,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將用來在境外市場上尋找一個比較好的目標公司,可能這個公司的價值目前在境外市場上還沒有被完全發掘。

另外,這份資料也顯示,渤海租賃會探索新的租賃形式。公司表示,在國外有很多種新型的租賃形式,目前在國內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到,那麽像一些特定資產的租賃領域,具體形式,公司也一直在看,只要符合上市公司回報的要求,符合公司業績的要求,公司都會考慮。

“國際化是好事,但是在海外擴張過程中也有風險,比如整合的風險,新的企業進來了能不能跟團隊很好地融合,能否與其他業務板塊很好地協同,能不能提升效率從而提升業績,都是有不確定性的。”對於公司的海外擴張,上述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

  • 每日經濟新聞
  • 祝裕
  • 每經記者 劉燦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80

携程搭建海外酒店并购基金 设于上海自贸区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783.html


携程旅行网(下称“携程”)联合新加坡风和投资集团以及国内荟域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组建基金管理平台——携领投资。日前,携领投资将作为基金管理人于上海自贸区内设立发起境外酒店并购基金。

据悉,此次国际化布局,首期的投资落点锁定在欧洲区域。现下欧洲区的经济尚未完全得到恢复,优质资产价值受到低估,性价比高,处于理想的入局投资阶段。

境外酒店并购基金的成立,亦是看准了欧洲经济复苏的契机。基金首期预期募集资金25亿元人民币。其中携程将作为基石投资人,认缴基金规模的10%,剩余份额将主要面向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进行募集。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产力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旅游需求呈现井喷式的增长,其中出境游的增长尤为突出。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2014年出境游人 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平均每天近30万人出境。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4年携程占据的中国在线出境游的市场份额高达41.4%,交易额达62亿元,相比 2013年增长率超过50%,2015年1季度的收入增长更是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未来基金将与携程签订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共享基金旗下酒店及携程线上旅游资源的方式,携程在线资源流量导入,基金酒店资源落地承接,从而达到线上线下的O2O式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资机构跨境投资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未来,携领投资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合作的机会。依托于本土化海外投 资和资本运作团队,基金不仅将收购欧洲等地的酒店资产作为投资规划,未来亦将通过多种方式最大化地利用全球资本市场的配置效率,提升投资回报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9

海外烟蒂研究 闪电吉他手

http://xueqiu.com/3073958312/52516907根据@管我财 标准筛选出美加日澳近百只准烟蒂,剔除油气丶矿业,剔除市值低于5千万美元的公司以及依靠非经营性收入达标的企业,剩下二十多只股票进一步分析整理如下。

这些公司都符合以下标准:
1. PB小于1;
2. 流动负债低于流动资产的两倍;
3. 过去三年有过派息纪录;
4. 过去三年ROE曾高于15%;
5. 最近一年经营现金流入为正数。

本文不构成直接投资建议,因范围较大也来不及细看每一份财报。有条件有研究能力的欢迎进一步挖掘并@我,甚至实地考察。

总的来说这些公司里面日企性价比最高,有一定科技含量,澳企价格最低残,美加企业中有个别现金接近市值。当然投资这些国家的股票必须考虑外汇走势,如澳元过去一年贬值超过20%。

日本:

8137 JP,Sun-wa Technos
机 械制造公司,总部东京,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家居扫地机器人、传感器,半导体、发动机、数控系统等等,近三年营收稳步增长,股价接近历史高位,营收70% 来自日本市场,21%来自中国。采用双向销售模式:卖设备给其他制造商同时分销这些制造商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较早,2001年在上海开设分公司,近三年 中国销量有逐步上升趋势,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是日本销量放缓,需要更快提高海外市场占有。目前PE仅8.1x,PB0.9x,这么弱爆的估值在国内是不可 想象的,看看我们创业板机器人什么价。

8031 JP,Mitsui & Co. (三井物产)
四百多年老企业,明朝末 年就存在了!去年净利润28亿美元的贸易帝国,涉及铁矿石、钢材、有色、化工、食品等等,大家熟悉的东芝也是从它那儿拆分出来。能源贸易占收入20%,媒 体业务占20%,化工产品16%,金属15%。按地域划分收入40%来自日本市场,20%来自美国。老板也觉得业务太多太杂难以获得满意估值,投资者当它 是纯粹能源贸易公司,股价受原油跌矿石价格拖累。目前PE9.5x,PB0.7x。

8001 JP,Itochu (伊藤忠商事)
贸 易公司,业务跟三井物产有相似之处,近年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最大一笔投资是今年6000亿日元购买中信股份约10%,交易还未完成,这笔钱相当于 Itochu市值四分之一,另外跟中信子公司联合投资300亿日元入股波司登,这么个节奏投下去是不是要变成中国公司了?目前PE8x,PB0.98x, 过去十年派息金额稳步提升。

6875 JP,MegaChips
芯片生产商,近年技术上崛起,主要客户包括大家熟悉的任天堂,日本市场占营收入62%,目前PE24.1x,PB0.96x。

6461 JP,Nippon Piston Ring
汽车部件生产商,总部Saitama,主要产品是发动机内燃部件,营收48%来自日本市场,21%来自亚洲其他地区,近两年增长缓慢,目前PE8.3x,PB0.6x。

7215 JP,Faltec
汽车部件生产商,总部位于Kawasaki,收入77%来自日本市场,近几年营业额、利润都稳定增长,ROE连续四年维持15%以上,目前PE5.9x,PB0.8x。

美国:

TWMC US,Transworld Entertainment
四 十多年历史的连锁音像店,总部位于纽约州Albany,互联网冲击下少数几家传统音像幸存者,营收、利润不断下滑。实施了有效的成本低控制,财务状况良 好,手上现金和等价物1亿美元,存货1.3亿美元打五折也有0.65亿美元,而目前市值仅1.1亿美元,流动和非流动负债1.1亿美 元,PE37.6x,PB0.7x。

PERI US,Perion
网络技术公司,总部位于以色列,提供流量、用户数据等解决方案,经历过2013年营收五倍增长,去年开始下滑,今年一季度营业额比去年同期下跌55%,股价接近六年低位,本月RSI跌到14,PE1.4x,PB0.7x。

CTCM US,CTC Media
俄 罗斯电视媒体公司,受累卢布贬值股价处于历史低位,大股东瑞典MTG公司持有38%,由于政府进一步收紧政策限制境外持股,今年可能要出售股权。俄富豪 Alisher Usmanov出价2亿美金竞购75%股权,比公司市值折价近两成。过去12个月股价暴跌80%,目前PE2.2x,PB0.9x,股息率25.5%。

PLPC US,Performed Line
光纤电缆公司,营收35%来自美国市场,24%来自亚洲,PE19.3x,PB0.8x。

加拿大:

CKI CN,Clarke
投 资公司,总部位于加拿大Halifax,今年一季度末披露的现金及等价物1.9亿加元,高于市值,总负债只有1.1千万加元。一季度净利润3.6百万加 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由于去年同期出售货运业务所致。投资组合中重仓Holloway公司股票(46%),Holloway可转债 (11%),Terravest公司股票(29%),香港Keck Seng公司股票(5%),Holloway和Keck Seng都从事酒店投资,Terravest是一家油气服务公司。Clarke一季度投资组合盈利4.2百万加元,目前PE18.5x,PB0.9x。

TS/B CN,Torstar
媒体出版集团,拥有加拿大最大的报纸多伦多之星,近三年来即便收入下降,一直维持较高派息比例,过去12个月股息率9.6%,股价接近历史低位,作为传统媒体面临年轻用户流失和广告收入下滑的困境,目前PE17.1x,PB0.5x。

IDG CN,Indigo Books
加拿大连锁书店,总部位于多伦多,近几年营业额停滞不前,成本居高不下,网络销售仅占营收13%,已连续两年亏损,目前PB0.9x。

澳洲:

MYR AU,Myer Holdings
百 货公司,总部Docklands,业务100%在澳洲,近年销售停滞不前,利润下滑,部分原因是激烈价格战、电商冲击、国际名牌LV抢占化妆品市场。股价 接近2009年上市以来最低,PE9.7x,PB0.8x,股息率9.7%。中澳零关税条约逐步实施是否有利于公司业务,值得深究。

CDD AU,Cardno
公司有70年历史,总部在澳洲,为基建、环保工程提供技术服务,收入55%来源于北美市场,36%来自澳洲新西兰市场,近几年营收增长放缓,成本上升过快导致毛利率下降,股价接近六年低位,PE6.7x,PB0.6x。

MRM AU, MMA Offshore
经 营船队,为海上工程提供运输服务,总部在澳洲Fremantle,收入95%来自澳洲市场,今年油价暴跌导致海上工程纷纷缩减、推迟,公司也损失了一些长 期订单,即便如此上半年营业额还是较去年同期增长80%,净利润增长56%,净利率从11%下降到8.6%,但应收账和总负债也大幅上升,目前 PE2.3x,PB0.2x。

RCR AU, RCR Tomlinson
工程建筑公司,总部Perth,主要在澳洲建设发 电站等基础设施,去年基建项目占总营收54%,资源能源类项目占46%,受资源价格暴跌影响去年下半年营业额比2013年同期下跌17%,去年、前年 ROE都超过15%,今年可能要跌到单位数,目前PE5.3x,PB0.8x。

FWD AU, Fleetwood
总部在澳洲 Perth,建造宿舍丶简易房屋和大蓬车,由于资源价格暴跌导致矿业施工大幅减少,公司传统业务收缩,幸而中学教室丶校舍需求有所增加,去年下半年营业额 较2013同期下跌18%,净利下跌7%。公司与政府教育部门有长期合约,预计今年教育需求会持续增长,矿业方面也跟Rio Tinto签订了工人宿舍合约,目前PE25x,PB0.5x。未来挑战包括矿业施工进一步减少,大蓬车领域竞争加剧。

DCG AU, Decmil
工 程建筑公司,总部位于澳洲Osborne Park,客户包括澳洲移民局,Rio Tinto。营业额连年增长,ROE连续四年维持18%以上,但成本上涨导致净利率从2013下半年9.8%下降到去年同期6.3%。随着资源价格暴跌, 澳洲铁矿石和LNG建设高潮已过,行业处于下降通道。目前PE3.6x,PB0.6x。

@今日话题 @价值at风险 @不明真相的群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