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標之世界最牛名片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495 陳光標是個大膽的人,不僅因為他想以10億美元的價格購買紐約時報。
陳光標是中國最富有的400位人士之一。據估計,2012年他的個人資產為7.4億美元。不過,他是如何讓自己如此出名的呢?他是通過高調的慈善捐贈成名的,他自己稱之為「浮華的慈善事業」。
陳光標遞交給美國記者的商務名片,這是他宣傳材料的一部分,非常有趣,可以多少看出陳光標的心態。我們不知道陳光標是如何得到這些稱號的,不過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名片由上至下列示為: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Most Influential Person of China)
中國最突出的慈善家(Most Prominent Philanthropist of China)
中國道德領袖(China Moral Leader)
中國地震救援英雄(China Earthquake Rescue Hero)
中國最知名且最為人愛戴的楷模(Most Well-known and Beloved Chinese Role Model)
中國十大最光榮的志願者(China Top Ten Most Honorable Volunteer)
最有號召力的中國慈善家(Most Charismatic Philanthropist of China)
中國低碳排放環境保護領先倡導者(China Low Carbon Emiss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p Advocate)
中國最重要的環保拆遷專家(China's Foremost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Demolition Expert)
BATQ:打響2014年的世界大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4/58229.html
1、 百度與360:不共戴天的敵人
百度與360,因為搜索之爭而視對方為眼中刺肉中釘。一年多以來,360搜索從無到有,如今已搶下20多的市場份額,並計劃2014年和2015年分別拿下30%與40% 的市場份額,大有氣吞山河之勢。而且,在打擊醫藥搜索競價排名上,360幾計重拳打得百度無還手之力,不得不與相關部門聯合,然後在360的設想中亦步亦趨。
當然,百度也不是好惹的,畢竟人家掌握著國內所有互聯網企業的流量命脈,雖然公關實力不行,但是封堵抑制負面傳播的能力很強。另外,搜索作為吸金之王,那活脫脫一個土豪范,2013年重金收購諸多企業,19億美金拿下91無線即是從移動應用分發上遏制360的戰略佈局。除此之外,百度接連推出百度殺毒、百度手機衛士、百度手機助手等一系列移動端產品,直接進攻360的核心安全業務,憑此來牽制對手,算是拿出了些狼性精神。
2、 騰訊與360:3Q大戰一戰3年
騰訊與360的恩怨要從2010年說起。當年騰訊「一個艱難的決定」逼迫用戶在QQ和360軟件之間做出二選一的選擇,讓全國網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一次被綁架的感覺,也看足了熱鬧。2013年,這對老冤家就3Q大戰進行了第二次當庭對峙,結果並不重要,態度才是第一位的。
如今,騰訊與360的競爭領域主要集中在安全、殺毒、應用分發、手游聯運等方面。360的安全衛士、手機衛士、手機助手將直接迎來騰訊電腦管家、騰訊手機管家、騰訊應用寶的強勢挑戰。無論百度還是騰訊,都開始從360發家的核心領域發起硬碰硬的強烈攻擊,各家版圖中也逐漸想對手的優勢領域滲透,全領域競爭成為了一種趨勢,這便是中國互聯網生存的叢林法則。
3、 阿里與騰訊:奪妻之恨未報 新仇又到
曾經三馬搞金融,其中二馬好基友。聽聞馬云與馬化騰二人私交不錯,但是在公司競爭上該亮劍時就亮劍,你來我往,刀光劍影,毫不含糊。雖然阿里公關天下第一,但是騰訊關係舉世無雙。近期,這兩大千億美金級的公司一些列的排兵佈陣,公關對攻,以及用白花花的金元政策收買人心的舉動真是看花了沙水的眼。
話說「二馬」間的公開對決在傳統互聯網電商時代並沒有發生,即便拍拍與QQ網購等和淘寶有直接競爭關係,但那時候畢竟是屬於淘寶的時代,底盤堅如磐石,阿裡打心眼裡沒有把騰訊放在眼裡。但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騰訊有了微信這一核導彈,阿里這艘超級航母也得給擊沉不可,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
一開始,微信只是款移動端的即時聊天工具,如今微信已經切入了遊戲、O2O、移動電商、移動支付等領域,而移動電商與移動支付可以說是阿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命脈所在。看著微信的強大與勢不可擋的架勢,阿里急了,馬云急了,於是搞了個來往,親自掛帥搞營銷,誓與微信爭高低。
最新動態是,馬云一反當初的承諾開始做手游分發,意圖給騰訊來個猴子偷桃。並且,在打車領域,「二馬」分別投資的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直接撒錢貼身肉搏。不得不說,馬云作為阿里主帥,身先士卒,如狼似虎的精神和態度值得敬佩。但是,無奈微信已成魔,世間再無李道長。
今晚更具勁爆的消息是,騰訊收購了大眾點評。如真如此,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阿里還將與騰訊在這個萬億市場規模的領域真刀真槍地火拚。面對多領域與騰訊的全面開戰,事關阿里生死存亡,馬云唯有殊死一搏,一決高下。
4、 阿里和360:化敵為友共同禦敵
阿里和360,老周和馬云的故事就更加曲折離奇了。2013年底,周鴻禕以1.2億美元將3721賣給YAHOO,並出任雅虎中國去總裁,得到了「聰明不過周鴻禕」的稱號。然而好景不長,2005年8月,雅虎將其在中國的全部資產「打包」,同時再出資10億美元換取阿里巴巴40%股份,委身與阿里,周鴻禕也被馬云掃地出門,從此結下樑子。
直到一年後的2006年8月,雙方的潛藏矛盾終於全面爆發,直接導火索是奇虎剛剛推出的清理所謂流氓軟件的「360安全衛士」直接將雅虎中國最賺錢的「雅虎助手」軟件從瀏覽器中徹底清除,因此引發了雅虎的強烈反彈。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對簿公堂,馬云發誓將與周鴻禕絕交,周鴻禕則聲稱要「反抗到底,不死不休」。
就是這麼一對水火不容的仇家,從2011年開始就表現得異常親密。雙方不但在PC和手機端進行廣告投放的全面合作,而且在業務合作上也頻頻現身。主要表現在:(1)2013年11月初,江湖傳聞360、阿里、新浪將聯合共推視頻網站,並成為各大科技媒體的頭條。
(2)2013年11月底,UC全資收購PP助手,背後均有阿里和360的身影。
(3)今年1月初,資本市場驚現重磅傳聞:「阿里巴巴將通過購買360股票的形式向360注入資金,而360的流量體系將納入到阿里巴巴的生態版圖中。」今晚再度爆出小道消息:「阿里巴巴入股360的交易已經達成,正式消息將於近期公佈。」
如果雙方真的結成聯盟,這將會深刻影響到中國互聯網的格局。但是,無論結果如何,從最近兩個月雙方一系列的動作來看,二者結盟成為「友軍」已經坐實。而這一切的背後都只因為阿3之間有著一個共同的也是最大的敵人:帝企鵝騰訊!
5、 騰訊與百度: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騰訊和百度在沙水的印象中從來沒有起過紛爭。一是二者所涉及的核心領域從來是井水不犯河水,雖然騰訊搞了個搜搜,但也跟當年阿里無視拍拍一樣;二是小馬哥和李帥哥都是溫文爾雅之人,也不會為了些小事斤斤計較,都是謙謙君子范兒。但是,他倆有個最大的敵人,那就是360。加上兩位輪流坐莊中國大陸首富的大佬關係也算不錯,聯合一致抱團對抗360的態度和決心不言自明,這也完全印證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至理名言。
另外,騰訊和百度都共同擁有另一個敵人,那就是阿里。乍一看,大家也許都會覺得吃驚,你沙水憑什麼這麼說。那好,就讓沙水細細道來。騰訊和阿里的鬥爭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事情了,這個不用多說。百度和阿里的鬥爭在哪呢?其實2008年以來阿里曾一度全面停止在百度投放廣告,二者之間的矛盾衝突達到頂峰,直到2013年5月隨著多家搜索引擎間投放廣告,雙方的關係才趨於緩和。
即便如此,由於阿里和360眉來眼去,甚至傳聞阿里要投資360,這對百度來說,無疑是一記悶拳,肯定是恨得咬牙切齒。而且,百度一直想在電商領域有所作為,在2013年度就曾重磅推出一個新的電商平台百度微購,希望利用自己在PC端的流量分發優勢在電商領域分得一杯羹,這明擺著是要和阿里直接幹一仗的姿態。
由於百度和騰訊都共同面臨著阿里和360這兩大敵人,所以,在阿3結盟的情況下,BT聯盟也就不足為奇,他們必定要聯合起來一起對抗阿里和360。最近騰訊推出的大Q手機不僅在易訊進行首發,還選擇了在百度微購聯合發佈,也印證了這一點。而且,對於大Q手機的發布,百度在微購的首頁以及品牌專區等黃金位置進行重點推廣,這也絕對不是偶然。證據表明,騰訊和百度在對抗阿里和360這兩大強敵上顯然已經達成了共識,互聯網世界大戰很有可能在2014年打響。
要知道,當沙水深夜裡一邊敲打著鍵盤碼字,一邊查閱著BTAQ這四大互聯網巨頭之間波瀾壯闊精彩紛呈的歷史故事的時候,腦海中不斷閃現著「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等名言警句。不得不感慨,中國互聯網的江湖真是變幻莫測,撲朔迷離,這裡有你看不懂也道不明的故事。
最後,沙水借用一句話來結束此文:「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云;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一切都是稍縱即逝的追尋。」
世界能源三大趨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754
摘要:本文梳理世界能源行業需要投資者關註的三大趨勢:北美能源服務業蓬勃發展,搭上油氣技術發展快車道;歐洲能源行業“複興”,德國和羅馬尼亞油氣開發引關註;鈾價未來可能上漲,日韓兩國著手重啟核電。
今年能源行業怎麽樣?對能源行業感興趣的投資者不禁會問這個問題。實際上,不能把能源行業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因為油氣、核能、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之間千差萬別。
那麽,怎麽從能源行業可以淘到金呢?這篇文章將為讀者呈現能源行業的三大趨勢,供您參考:
北美能源服務行業
美國油氣行業已經發展成熟。油氣公司不再忙著尋找新油田,而是利用新技術提高現有油田的生產效率。
油氣行業的新技術層出不窮、花樣繁多:有的用於改進軟件和鉆探設備,有的涉及提高鉆井效率。這些技術已經用到了油氣行業的各個層面,從陸地上的到海里的,從傳統的到非傳統的。
舉個例子,在今天,油氣工人用一個鉆井臺可以同時鉆50多個水平井,這在10年前還難以想象。
勘探和生產企業現在關註的不僅僅是產量,更關註單位利潤(“凈回值”)。
Bakken、Eagle Ford和Marcellus等頁巖氣田的開發更是如此。它們利潤空間小,每桶得達到70多美元時才會有利潤。
勘探和生產企業一定會用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產量、降低鉆探成本。如果不這樣做,將會被市場淘汰。
但是,這些企業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困局:股東通常要求公司在短期內提高產量,從而提高股利,而不關心公司發展的長期利益。此外,這些企業還不得不面對油氣儲量越來越少的難題。
現在,許多生產、勘探企業產量增速放緩,提高產量的成本會越來越高。
油氣服務企業可以一直通過提供服務和設備來收取費用。無論勘探、生產企業經營怎樣,油氣服務企業都少不了賺錢。
當然,並不是所有油氣服務行業的公司都能撈上一把。那些走在科技前沿的公司將可以不斷地從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殼牌等大石油公司手中拿到訂單。
歐洲能源行業“複興”
俄羅斯對歐洲能源的控制越來越強。歐洲其它各國為擺脫俄羅斯能源制約,都想自己生產油氣。
2014年對德國油氣勘探、生產企業是激動人心的一年。有一家在加拿大創業板上市的油氣公司在德國擁有200萬英畝油田土地使用特許權,這個頁巖氣田可以和美國的Bakken頁巖氣田相提並論。
德國這個頁巖氣田剛剛開始開發,但是投資者已經開始展望未來幾年的收益了。現在的問題不是有沒有油氣,而是使用現代技術方法可以抽出來多少油氣。
該公司已經打完了第一口井,計劃下一年還會鉆更多的油井(水平和垂直的都有)。雖然第一口井的成本超過了預期,但也算一個好兆頭,表明德國也可以產油了。這家公司的管理層經驗豐富,相信會吸取第一口井的鉆探經驗,節省未來的鉆井成本。
2015年末,德國的“Bakken”油氣田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的註意。
此外,羅馬尼亞的油氣田項目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註意,但是由於政治問題和腐敗醜聞,這個項目一再延遲。投資者對這個項目比較樂觀,因為鄰國塞爾維亞已經出油了,兩國項目同在一個油田。
由於全球能源行業或多或少地增添了“普京的色彩”、俄羅斯加緊鞏固其在歐洲能源行業的主導地位,歐洲其它各國急切希望擺脫俄羅斯的能源制約,開發本國自有資源。
隨著歐洲能源行業開始複興,一些資金雄厚、擁有開發權、具有開發能力的歐洲能源公司都值得投資者關註。
鈾
英國原子能機構前主席、東京電力核事故處理顧問Lady Barbara Judge表示,盡管發生了嚴重的核事故,日本仍會發展核能產業,因為日本基本上沒有選擇的余地,其它能源成本(進口液化天然氣)太昂貴。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自核事故以來,液化氣進口量翻了一番。但是,成本非常昂貴,日本天然氣價格可以說是世界最高,相當於北美的4倍多。
韓國在日本核事故之後也暫停了核能電站,以檢查、升級現有核設備。因此當然也增加了液化氣的進口。
日本和韓國都不希望為進口天然氣付這麽一大筆錢,開始著手重啟核電項目。估計,今年鈾價將擺脫疲軟。
鈾價支撐的另一個因素是美國ConverDyn將於2014年末或2015年初開始制造可用於反應堆發電的核燃料。
本文由 Casey Research首席能源投資官Marin Katusa撰寫。
世界上最愛喝茶的國家是哪國?你猜?你再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114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但是再普及的事物一旦加上「人均」兩個字,就瞬間成了屌絲。例如茶葉。中國一年消費16億磅(約7.3億千克)的茶葉,毫無疑問是最大的茶葉消費國,但是一人均,這個座次就得重新排定了。
正如下面這張地圖,展示了不同國家一年的人均茶葉消費量(單位為磅,從淺紫到深紫分別代表0-7的數值),找找看哪一國是人均茶葉消費最大的國家。

沒錯,居然是土耳其。
土耳其人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相當崇拜茶文化,其一年的人均茶葉消費達到近7磅(約3.2千克)。以下為排行榜:從上往下依次為土耳其、愛爾蘭、英國、俄羅斯、摩洛哥、新西蘭、埃及、波蘭、日本、沙特阿拉伯、南非、荷蘭、澳大利亞、智利、阿聯酋、德國、中國香港、烏克蘭、中國...

考世界知名商學院 GMAT需要多少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115
如今,GMAT已經成為全球精英通往MBA商校的必經之路。研究表明,即便在精英匯聚的世界500強CEO之中,在MBA的GMAT考試中得分較高的人獲得的薪水也會更高。那麽到底GMAT要多少分,才能上哈佛、斯坦福、耶魯這些名校的MBA呢?
自1954年以來,GMAT就開始被廣泛用作MBA選拔的重要資格證明之一。杜克大學研究者Jonathan Wai研究發現,即便在全球財富500強企業CEO中,那些在MBA的GMAT考試中得分較高的人獲得的薪水也會更高。
當然,GMAT並不是決定學習成績的唯一因素。自覺性、動機、努力、紀律性和運氣都很重要。但John Byrne2011年的研究發現,GMAT考試中的低分對職業生涯有極大損害。
盡管如此,GMAT分數仍被廣泛地用於評價學校學生的平均素質。US News統計了美國各高校MBA學生GMAT平均分數並進行了排名。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名列前茅。
雷軍:手機是未來世界的中心 瘋投哥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7490049回顧過去幾年互聯網發生的變化,有個普遍觀點是,手機替代了電腦。我的觀點有所不同,其實兩者之間不是取代關係,而是手機變成了電腦。
移動互聯網的重要意義,早在2005年時我就曾有過思考。那時3G網絡快要普及的消息炒得很熱,但後來牌照遲遲發不下來。我想:3G到底用來幹嘛的?如果帶寬提速,到底會對哪個產業帶來最為重大的影響?
分析互聯網主要用戶群體,大致可以分為專業工作者和普通老百姓。對於後者而言,手機會比電腦更方便,移動互聯網對於後者的意義就更為重大。我們不能因為先有了電腦,就覺得電腦好,大家有沒有想過,當初我們初學電腦時,要記住那麼多鍵盤位置,是多麼痛苦的事情。
當時我對移動互聯網還完全不理解,就通過各種渠道在市場上打聽,誰在做移動互聯網。那時,做移動互聯網的公司都還很小,不少公司都只有幾名員工。我找的第一家做移動互聯網的公司是3G門戶,但最終張向東選擇了IDG,於是我投資了當時同樣位處行業前列的深圳樂訊。我的觀點是,不管你幹啥,你做不做移動互聯網,你做,我就投。
投了樂訊之後我逐漸理解,使用移動互聯網的主力人群包括三個:學生、軍人和打工族。因為這三類人群沒有電腦,上不了網,只要手機能上網,再難也會用。在樂訊之後,我投資了第二個移動互聯網項目——UCWEB,當時我只是UCWEB的用戶,是YY的李學凌向我推薦的。雖然UCWEB的用戶體量還不大,只有幾萬人,但我相信在帶寬不足的情況下,UCWEB這類導航類應用會顯得特別重要。
2007年,蘋果公司發佈第一代iPhone,對於移動互聯網來說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一口氣在國外買了30多台iPhone,不僅自己用,還贈送給身邊的朋友。為了體驗iPhone,我們克服了各種困難。比如,第一代iPhone不支持中文,我們就把所有的聯繫人都改成拼音,發短信也用拼音。體驗之後我的感受是:雖然iPhone有許多問題,但依然是個劃時代作品,因為它已經在用一部分電腦的思維做手機。2007年底,我開始做一個大膽的嘗試:儘量不用電腦,只用手機,甚至出差也不帶電腦。
那時我也已經基本確定了一個理念:手機會替代電腦,成為大眾最常用的計算機終端。當年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我在主題發言中表達了這個觀點,講完以後有很多人罵我天真。但到了2009年情況就不一樣了。先是孫正義也發表了類似觀點,後來IBM的PC發明人馬克·迪恩也表達了「PC時代即將結束,PC終將被手機取代」的觀點。
現在手機的重要性當然毋庸置疑了。但我還堅持另一個觀點——未來手機會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我認為,假如你只用手機的話,就會發現所有的環節都需要重新思考、重新構造。當我開始做小米之後,對智能手機的理解發生了一些變化。我覺得其實不是手機替代了電腦,而是手機變成了電腦。最初,我也是PC時代的軟硬件分離的思維,想能不能做一個MIUI系統,跑在大部分手機上,所以我們就開始做了MIUI,當MIUI成功了以後我開始思考做硬件,也就是小米手機,軟硬件結合之後,我們再把云服務整合在MIUI裡。
整合在智能手機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三星整合的包括芯片、生產製造、核心元器件,這些是產業鏈的前端,而小米是整合了產業鏈的後端,包括設計、品牌、市場、銷售、軟件、服務。整合的意義在於,降低渠道成本,增加用戶黏性。所以我們不惜做云服務,當用戶發現存在這裡的幾千張照片,搬走是個累活、很辛苦的話,黏性就產生了。
過去三年我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把互聯網的基因注入手機行業,我們管這個叫互聯網手機模式,說出來挺簡單的。第一,就是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做一個好用易用的MIUI系統。第二,做一款高品質、高效能的手機,然後通過互聯網的形式零售,把價格控制在同類產品一半不到的價格,來完成這個商業閉環。PC時代的思路是軟硬件分離,但智能手機時代,你不僅僅要有能力做軟件,也要有能力做硬件,還要有能力通過互聯網、電商的方式形成營銷、市場和渠道的全閉環。
幾週前,我和一些移動互聯網圈的朋友交流這個話題,他們持有相反的看法,他們認為,十年之後,手機作為入口的重要性會下降。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如果放在十年這個時間段,手機肯定不會消失,而且是最核心的東西。
手機的移動互聯網比起PC互聯網其實有很多特色。第一,它實時聯網;第二,它可以感知聲音、照片和視頻。比如大家都說輸入難,你很快發現米聊具有直接語音對講機功能,後來又增加了視頻對講機,聊天比從前更方便。起初,手機輸入是個大問題,但是搖一搖方式的發明,也使得手機上的輸入變得更靈活了。
對於手機而言,最大的問題是顯示,於是我就想到做小米盒子,要把電視屏變成顯示器,這也是我做小米盒子的初衷。想像一下,以後我們的辦公室裡可能沒有白板了,我們辦公室桌上放兩個大顯示器,全是60吋的大彩電,把手機一擱,所有設備都自動連上了。我可以通過這個屏幕播放我的PPT,當我開始講解時,既有聲音,也有視頻同步。現在有些功能實際我們已經做到了,但中間還有些環節需要理順。我相信,未來手機會是電視機的搖控器,而電視機是手機的顯示器。
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可能比大家想像得多太多了。因為它是移動的,所以跟生活越來越接近,關鍵看你做出來的東西是否適合手機使用。很多人把移動互聯網應用理解成入口,我覺得關鍵是要解決用戶需求。如果你打車,你一等半小時,你需不需要一個打車軟件,通過網絡把司機連起來;如果你需要一個訂餐,你需不需要一個應用囊括周圍所有的訂餐電話。
比如說大眾點評網,在PC時代遠沒有移動時代火。我們過去出去吃頓飯,還搞個電腦查一查,但如果你現在打不到車,再回家用電腦搞一下,這完全不靠譜吧?所以,移動互聯網帶來了大量與現實生活更接近的服務和應用。因此,我覺得移動互聯網可以銜接到每個東西里面去,當你覺得現在用手機解決問題不方便的地方都是商業機會。
發現問題一直是我解決問題的動力。比如當時我發現手機QQ不好用,它還是一個從PC上直接移植過來的產品,交互界面雖然變了,但不適合手機使用,我們內部成立了一個小組叫做小米通,開始研究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如何做IM。我說,其實手機就是個大號的QQ啊,信息就是短信嘛,VOIP就是電話嘛,其實手機就是IM。後來,我們參考了國外很多idea,整合起來就成了米聊。雖然騰訊有優勢,最後它贏了,但我當初的一整套思考邏輯是這麼來的。
現在,也有很多人很悲觀,覺得移動互聯網沒有什麼商業模式,我覺得這有點杞人憂天,互聯網多少年才有商業模式?今天有任何一個人懷疑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嗎?移動互聯網找到模式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不要著急。等電子商務、遊戲、廣告業務等相關產業鏈發展起來,廣告商認可移動廣告的價值,移動互聯網生態就活躍了。互聯網的核心商業模式,說到底就是兩件事情:第一個是遊戲,第二個是廣告。在這一點上,移動互聯網並沒有大的改變,只要手機上的遊戲興起,它就有錢去轉動,所有的商業模式都迎刃而解了。而廣告,因為手機屏幕比較小,需要考慮展示效果,如果把展示效果問題解決了,我相信廣告也會大幅度興起。
世界上最能喝酒的是哪國?你猜?你再猜?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602 在上一篇「世界上最愛喝茶的國家」大猜測中,很難有人會想到,土耳其居然打敗了中國、英國以及日本,成為最「嗜茶如命」的國家。
那麼這次來猜猜看,世界上最愛喝酒的又是哪兒呢?是寒冷的俄羅斯,還是酒文化源遠流長的中國?
很遺憾,都不是,這次的答案是韓國。

(圖片來自QZ)
在調研公司Euromonitor的45個樣本中,韓國人平均每週要喝掉13.7杯酒,把其他44個國家或地區甩出了好幾條街。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羅斯,每週要喝掉6.3杯,菲律賓是5.4杯,中國只有1.5杯。
韓國人最常喝的是燒酒,其佔到了韓國烈酒市場的97%。
但拿到這個第一似乎不是什麼好事情,韓國驚人的酒類消費已經導致了不少起醉酒暴力事件,這也促使韓國的衛生福利部門在2011年發起市場活動,引導民眾遠離過度飲酒。
2012年韓國酒類研究基金會的官員曾對《紐約時報》提到,
韓國人喝酒的方式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喝的快,醉的也快。
中國或將建世界最長海底隧道:渤海海峽海底隧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493
據《中國日報》報道,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建設方案最快將於兩個月內提交國務院。隧道建成後,有望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如果方案獲得批準,可能最早2015或者2016年就開工, 工程耗資約為2200億元人民幣。
渤海海峽海底隧道全長預計為123公里,建成之後將成世界最長海底隧道。日本青函海底隧道是現今世界最長隧道,全長53公里,連接日本本州島與北海道。渤海海峽海底隧道長度是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的兩倍多。
在即將上報的方案中,跨海通道兩端入口分別設在大連、旅順和煙臺、蓬萊。設計為三條平行隧道,兩側為兩條上下行鐵路隧道,中間一條為服務隧道。
1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2014年交通發展改革工作重點》,將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列為今年重大政策問題研究之一。
世界最大石油交易商呼籲改革布油指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963
由於北海石油產出量不斷下降,世界最大石油貿易商Vitol呼籲盡快改革布倫特原油指數。
Vitol總裁Ian Taylor在國際石油周會上稱,由於北海石油產量不斷下降、向亞洲國家的出口量增加,以布倫特原油為基準的國際石油價格指數的“有效性”日趨下降,國際原油價格指數應該囊括西非、哈薩克斯坦和阿爾及利亞石油,或許甚至也可以包括俄羅斯和美國的石油。
布倫特原油指數一直以來都爭論不斷,Vitol總裁Ian Taylor的話更是使爭論升級。
批評人士長期以來認為布倫特原油指數易被操縱。去年歐洲的監管機構就對疑似操縱事件進行了調查。
布倫特原油是出產於北海的布倫特和尼尼安油田的輕質低硫原油,作為基準交易標的,在期貨、場外掉期、遠期和即期現貨市場上被廣泛交易。目前全球65%以上的實貨原油掛靠布倫特體系定價。布倫特原油的裝運港為北海設得蘭群島的索倫佛(Sullom voe),主要用戶是位於西北歐和美國東海岸的煉油廠。
布倫特原油的定價包括布倫特、Forties、Oseberg 和Ekofisk的原油。但是,這些油田的石油產量近年來下降的速度很快。當這些油田受到破壞時,價格很容易飆升,這也就降低了布倫特原油價格指數的可信度。
主要石油定價機構Platts指出,改革是需要的,但是不會很快實現。
挪威打算增加北海石油產量,開發有20億桶儲量的Johan Sverdrup油田,但是這也要等到2019年才開始開發。
Platts市場報告編輯主管在這次會議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如果挪威的產量不是很大,我們需要把其它地區相同級別石油的價格考慮進來。問題很迫切,但是不會很快能解決。”
去年,為了方便合約交付,Platts做了一些改革,給質量更好的Oseberg和Ekofisk原油以溢價。
Platts表示,這樣的改革發揮了作用,將會對溢價的算法做一些改變。
世界最大礦業公司必和必拓業績大增83% 股價連漲9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991
得益於削減成本、增加產量,世界最大礦產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iton)去年凈利潤大增約83%,達81.07億美元。
必和必拓當地時間18日股價大漲2.3%,創出年內新高。此公司的股價已連續9天上漲,累計漲幅超過10%,自2012年末以來連漲天數最長的一次。
必和必拓的債務達271億美元,預計6月末會實現降到250億的目標,以此保持公司的-A評級。
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Andrew MacKenzie稱,達到債務目標之後,股東可能將分享更多的股利。但是,他表示不會通過進一步出售資產來減少債務。
除了債務減少之外,必和必拓去年削減成本49億美元,再加上資本支出減少,使得必和必拓的現金流狀況非常好,投資者資本回報和股利都將會增加。
然而,Andrew MacKenzie未來展望持謹慎態度,表示,今年中國鋼產量開始放緩,預計達7.3億噸;必和必拓等礦業公司的鐵礦石供應量增幅預計超過中國和其它國家需求的增加速度。
他稱:到年末,供給增長強勁導致產能過剩,價格跟著下滑;但是必和必拓還有成本減少空間。但是,他並沒有透露成本消減的具體數字。
必和必拓的鐵礦石是最大一塊業務,這塊業務利潤增長60%。而石油業務的利潤下降了16%,不及市場預期。銅業務利潤也僅增長了0.4%。
煤炭業務好於2012年盈虧平衡的狀態,盈利5.1億美元。對於是否會退出煤炭行業的猜測,Andrew MacKenzie沒有做出回應。
由於利潤超預期,必和必拓中期股利增加3.5%,至每股0.59美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