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能源三大趨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754
摘要:本文梳理世界能源行業需要投資者關註的三大趨勢:北美能源服務業蓬勃發展,搭上油氣技術發展快車道;歐洲能源行業“複興”,德國和羅馬尼亞油氣開發引關註;鈾價未來可能上漲,日韓兩國著手重啟核電。
今年能源行業怎麽樣?對能源行業感興趣的投資者不禁會問這個問題。實際上,不能把能源行業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因為油氣、核能、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之間千差萬別。
那麽,怎麽從能源行業可以淘到金呢?這篇文章將為讀者呈現能源行業的三大趨勢,供您參考:
北美能源服務行業
美國油氣行業已經發展成熟。油氣公司不再忙著尋找新油田,而是利用新技術提高現有油田的生產效率。
油氣行業的新技術層出不窮、花樣繁多:有的用於改進軟件和鉆探設備,有的涉及提高鉆井效率。這些技術已經用到了油氣行業的各個層面,從陸地上的到海里的,從傳統的到非傳統的。
舉個例子,在今天,油氣工人用一個鉆井臺可以同時鉆50多個水平井,這在10年前還難以想象。
勘探和生產企業現在關註的不僅僅是產量,更關註單位利潤(“凈回值”)。
Bakken、Eagle Ford和Marcellus等頁巖氣田的開發更是如此。它們利潤空間小,每桶得達到70多美元時才會有利潤。
勘探和生產企業一定會用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產量、降低鉆探成本。如果不這樣做,將會被市場淘汰。
但是,這些企業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困局:股東通常要求公司在短期內提高產量,從而提高股利,而不關心公司發展的長期利益。此外,這些企業還不得不面對油氣儲量越來越少的難題。
現在,許多生產、勘探企業產量增速放緩,提高產量的成本會越來越高。
油氣服務企業可以一直通過提供服務和設備來收取費用。無論勘探、生產企業經營怎樣,油氣服務企業都少不了賺錢。
當然,並不是所有油氣服務行業的公司都能撈上一把。那些走在科技前沿的公司將可以不斷地從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殼牌等大石油公司手中拿到訂單。
歐洲能源行業“複興”
俄羅斯對歐洲能源的控制越來越強。歐洲其它各國為擺脫俄羅斯能源制約,都想自己生產油氣。
2014年對德國油氣勘探、生產企業是激動人心的一年。有一家在加拿大創業板上市的油氣公司在德國擁有200萬英畝油田土地使用特許權,這個頁巖氣田可以和美國的Bakken頁巖氣田相提並論。
德國這個頁巖氣田剛剛開始開發,但是投資者已經開始展望未來幾年的收益了。現在的問題不是有沒有油氣,而是使用現代技術方法可以抽出來多少油氣。
該公司已經打完了第一口井,計劃下一年還會鉆更多的油井(水平和垂直的都有)。雖然第一口井的成本超過了預期,但也算一個好兆頭,表明德國也可以產油了。這家公司的管理層經驗豐富,相信會吸取第一口井的鉆探經驗,節省未來的鉆井成本。
2015年末,德國的“Bakken”油氣田將會吸引更多投資者的註意。
此外,羅馬尼亞的油氣田項目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註意,但是由於政治問題和腐敗醜聞,這個項目一再延遲。投資者對這個項目比較樂觀,因為鄰國塞爾維亞已經出油了,兩國項目同在一個油田。
由於全球能源行業或多或少地增添了“普京的色彩”、俄羅斯加緊鞏固其在歐洲能源行業的主導地位,歐洲其它各國急切希望擺脫俄羅斯的能源制約,開發本國自有資源。
隨著歐洲能源行業開始複興,一些資金雄厚、擁有開發權、具有開發能力的歐洲能源公司都值得投資者關註。
鈾
英國原子能機構前主席、東京電力核事故處理顧問Lady Barbara Judge表示,盡管發生了嚴重的核事故,日本仍會發展核能產業,因為日本基本上沒有選擇的余地,其它能源成本(進口液化天然氣)太昂貴。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自核事故以來,液化氣進口量翻了一番。但是,成本非常昂貴,日本天然氣價格可以說是世界最高,相當於北美的4倍多。
韓國在日本核事故之後也暫停了核能電站,以檢查、升級現有核設備。因此當然也增加了液化氣的進口。
日本和韓國都不希望為進口天然氣付這麽一大筆錢,開始著手重啟核電項目。估計,今年鈾價將擺脫疲軟。
鈾價支撐的另一個因素是美國ConverDyn將於2014年末或2015年初開始制造可用於反應堆發電的核燃料。
本文由 Casey Research首席能源投資官Marin Katusa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