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耕地草原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低。農業的落後生產方式與開發導致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問題嚴重,部分地區耕地基礎地力下降明顯,農業生產不可持續。
從科研機構到相關企業都在積極探索解決上述問題的途徑。近日,第一財經隨“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評審團走進入圍項目,近距離探訪生態系統修複與固土養土的前沿“高招”。
溝壑治理梯級防護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作為“北方防沙帶”,這里承擔著我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的重要任務。
然而,內蒙古生態環境脆弱,大部分位於蒙古高原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也是森林和草原過渡帶、農牧交錯帶,生態環境多變而複雜。為了修複和保護內蒙古幹旱半幹旱地區的生態系統,內蒙古和盛生態育林有限公司選擇在土地荒漠化嚴重的和林格爾縣進行生態修複。
治理前,這里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治理的過程中,他們以溝道為單元,在溝邊設立綠色防護帶,密植灌木,並在防護帶外圍設生態截排水溝,以生態袋排水溝或草皮水溝將溝頭上遊徑流攔截並引入園區造林地,防止溝頭的繼續向前擴張;在溝底建立谷坊、淤地壩等設施攔蓄泥沙徑流;在溝頭以及溝道中遊進行臺階式削坡,以“水平條+魚鱗坑”的修複模式恢複植被,合理搭配植物種類,有效阻止溝道的進一步侵蝕擴張,大幅度提高植被覆蓋度,穩定溝道生態系統,使溝壑內的生態環境由惡性循環變為良性循環。
該項目按照國際碳匯林標準建設,同時也是林業碳匯項目的組成部分,按照國際CDM的標準交易獲取碳匯資金。整個林業碳匯項目預計在未來的30年中固定22萬噸二氧化碳。
值得關註的是,治理後的溝壑上種出的樹種——蒙樹,將作為2022年冬奧會碳匯林項目的主要樹種,被使用在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崇禮區、赤城縣和懷來縣,來改善冬奧會舉辦地及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促進京津冀風沙源和張家口市水土流失問題的治理。
項目為當地帶來的投資和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和林格爾縣副縣長任麗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前該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對於招商引資難以有自己的選擇。上述生態示範項目的成功落地,為該縣吸引了大量優質投資項目。“沒有梧桐樹,引不來金鳳凰。這個生態示範項目就是縣里的梧桐樹。” 任麗彬說。
內蒙古和盛生態育林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趙全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項目為周邊4個鄉鎮的2000多個農戶帶來大量就業崗位,在計入期內創造的凈收入可達4918萬美元。
餐廚殘余變廢為寶
在四川長秋山不知火柑橘果園,一項事關蒲江縣農業未來的“實驗”從2013年悄然開始。在漫山遍野掛滿果實的柑橘樹中間,蒲江縣副縣長趙武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施用有機肥後,果子明顯更漂亮,並且甜度增加,果肉更化渣。多年未見的松軟油潤的泥土又再次出現,蚯蚓、菌絲等生物又重新回來了。
趙縣長提到的有機肥的原料竟來自餐廚廢棄物和動物糞便。
據這一技術的發明人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首席科學家於家伊介紹,她所在的公司有效利用有機廢棄物,如餐廚、動物糞便和稭稈等,使用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和中國專利金獎的“有機廢物生物強化腐殖化及腐植酸高效提取循環利用技術”,生產可用於土壤修複、地力提升的高有機質含量的土壤調理劑。這一土壤改良技術不僅能將土壤有機質三年提升0.6個點,還能在產量不減的情況下將化肥用量逐年遞減10%。
我國土地缺少休耕制度,土壤地力透支嚴重。於家伊認為,土壤的營養首先是有機質,也就是碳元素,在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微生物才能生存,土壤才有活力。
多年來,這一餐廚廢棄物處理技術已廣泛推廣。目前已在北京、成都、南京、廣州、烏魯木齊等9座城市建設了14個規模化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理廠,設施處理能力達到每年82萬噸,生物腐殖酸肥料產能達到50萬噸。
預計到2020年,上述土壤改良技術將修複1000萬畝土地,年均減排固碳1850萬噸二氧化碳。
“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由保爾森基金會於2013年設立,每年頒發一次,旨在嘉獎在中國境內開展的有助於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項目。
除上述項目之外,今年入圍的項目還有綠菱氣體氧化亞氮回收和提純項目。該項目利用己二酸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含氧化亞氮尾氣來生產高純度的氧化亞氮,並銷售給生產LCD和LED顯示屏的企業。以當前產能計算,每年可減少6000噸氮氧化物排放,相當於186萬噸二氧化碳。
本年度“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花落誰家,將在今年3月中旬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最終揭曉。
據新華社2月7日消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範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此次《意見》的發布是我國首次啟動生態保護紅線戰略,標誌著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與制度建設正式全面啟動,對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將帶來重大影響。
當前,我國各級各類生態保護區域類型多,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濕地公園、飲用水源地等保護地數量達10000多處,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8%。雖然保護地數量眾多,但國土面積占比遠低於歐美國家。這與我國過去過度發展第二產業不無關系。第二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通常是以破壞環境及消耗資源為代價來發展經濟。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雖獲得高度關註,得到一定改善,但總體仍不盡如人意。霧霾、水汙染、土壤汙染等環境問題仍較嚴重,生態環境保護仍是國家工作重點之一。新《環保法》、“水十條”、“土十條”等國家政策的相繼發布、“河長制”工作的推進及各地出臺大氣治理各項規定等都給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保障,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基礎。
此次印發的《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幹意見》為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再添基石。其中明確,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國土生態空間得到優化和有效保護,生態功能保持穩定,國家生態安全格局更加完善。
因此,我國環保產業未來發展仍舊可期,A股市場中,碧水源(300070.SZ)、富春環保(002479.SZ)、啟迪桑德(000826.SZ)等環保概念股有望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意見》指出,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國土生態空間得到優化和有效保護,生態功能保持穩定,國家生態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2030年,生態保護紅線布局進一步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有效實施,生態功能顯著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幹意見》全文如下:
生態空間是指具有自然屬性、以提供生態服務或生態產品為主體功能的國土空間,包括森林、草原、濕地、河流、湖泊、灘塗、岸線、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凍原、無居民海島等。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範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生態穩定等功能的生態功能重要區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等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但是,我國生態環境總體仍比較脆弱,生態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是貫徹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實施生態空間用途管制的重要舉措,是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構建國家生態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是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綠色發展的有力保障。現就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和維護生態功能為主線,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的要求,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科學劃定,切實落地。落實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統籌考慮自然生態整體性和系統性,開展科學評估,按生態功能重要性、生態環境敏感性與脆弱性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並落實到國土空間,系統構建國家生態安全格局。
——堅守底線,嚴格保護。牢固樹立底線意識,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編制空間規劃的基礎。強化用途管制,嚴禁任意改變用途,杜絕不合理開發建設活動對生態保護紅線的破壞。
——部門協調,上下聯動。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出臺技術規範和政策措施,地方黨委和政府落實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主體責任,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確保劃得實、守得住。
(三)總體目標。2017年年底前,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18年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國土生態空間得到優化和有效保護,生態功能保持穩定,國家生態安全格局更加完善。到2030年,生態保護紅線布局進一步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有效實施,生態功能顯著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依托“兩屏三帶”為主體的陸地生態安全格局和“一帶一鏈多點”的海洋生態安全格局,采取國家指導、地方組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四)明確劃定範圍。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於2017年6月底前制定並發布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技術規範,明確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重要區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等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的評價方法,識別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和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的空間分布。將上述兩類區域進行空間疊加,劃入生態保護紅線,涵蓋所有國家級、省級禁止開發區域,以及有必要嚴格保護的其他各類保護地等。
(五)落實生態保護紅線邊界。按照保護需要和開發利用現狀,主要結合以下幾類界線將生態保護紅線邊界落地:自然邊界,主要是依據地形地貌或生態系統完整性確定的邊界,如林線、雪線、流域分界線,以及生態系統分布界線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各類保護地邊界;江河、湖庫,以及海岸等向陸域(或向海)延伸一定距離的邊界;全國土地調查、地理國情普查等明確的地塊邊界。將生態保護紅線落實到地塊,明確生態系統類型、主要生態功能,通過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明確用地性質與土地權屬,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在勘界基礎上設立統一規範的標識標牌,確保生態保護紅線落地準確、邊界清晰。
(六)有序推進劃定工作。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保護紅線空間格局和分布意見,做好跨省域的銜接與協調,指導各地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生態保護紅線可保護的濕地、草原、森林等生態系統數量,並與生態安全預警監測體系做好銜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按照相關要求,建立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責任制和協調機制,明確責任部門,組織專門力量,制定工作方案,全面論證、廣泛征求意見,有序推進劃定工作,形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保護紅線進行技術審核並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準後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發布實施。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保護紅線基礎上,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進行銜接、匯總,形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並向社會發布。鑒於海洋國土空間的特殊性,國家海洋局根據本意見制定相關技術規範,組織劃定並審核海洋國土空間的生態保護紅線,納入全國生態保護紅線。
三、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落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形成一整套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和激勵措施。
(七)明確屬地管理責任。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責任主體,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相關綜合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條件,履行好保護責任。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監督管理,做好指導協調、日常巡護和執法監督,共守生態保護紅線。建立目標責任制,把保護目標、任務和要求層層分解,落到實處。創新激勵約束機制,對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對造成破壞的,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根據需要設置生態保護紅線管護崗位,提高居民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
(八)確立生態保護紅線優先地位。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相關規劃要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不符合的要及時進行調整。空間規劃編制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重要基礎,發揮生態保護紅線對於國土空間開發的底線作用。
(九)實行嚴格管控。生態保護紅線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的要求進行管理。嚴禁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各類開發活動,嚴禁任意改變用途。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後,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因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民生保障項目建設等需要調整的,由省級政府組織論證,提出調整方案,經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後,報國務院批準。因國家重大戰略資源勘查需要,在不影響主體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經依法批準後予以安排勘查項目。
(十)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的支持力度,加快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完善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推動生態保護紅線所在地區和受益地區探索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共同分擔生態保護任務。
(十一)加強生態保護與修複。實施生態保護紅線保護與修複,作為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複工程的重要內容。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建立生態保護紅線臺賬系統,制定實施生態系統保護與修複方案。優先保護良好生態系統和重要物種棲息地,建立和完善生態廊道,提高生態系統完整性和連通性。分區分類開展受損生態系統修複,采取以封禁為主的自然恢複措施,輔以人工修複,改善和提升生態功能。選擇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維護為主導生態功能的生態保護紅線,開展保護與修複示範。有條件的地區,可逐步推進生態移民,有序推動人口適度集中安置,降低人類活動強度,減小生態壓力。按照陸海統籌、綜合治理的原則,開展海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紅線的生態整治修複,切實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及周邊區域汙染聯防聯治,重點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內入海河流綜合整治。
(十二)建立監測網絡和監管平臺。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建設和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綜合監測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地面生態系統、環境、氣象、水文水資源、水土保持、海洋等監測站點和衛星的生態監測能力,布設相對固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監控點位,及時獲取生態保護紅線監測數據。建立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依托國務院有關部門生態環境監管平臺和大數據,運用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加強監測數據集成分析和綜合應用,強化生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全面掌握生態系統構成、分布與動態變化,及時評估和預警生態風險,提高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決策科學化水平。實時監控人類幹擾活動,及時發現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對監控發現的問題,通報當地政府,由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能組織開展現場核查,依法依規進行處理。2017年年底前完成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試運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依托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加強能力建設,建立本行政區監管體系,實施分層級監管,及時接收和反饋信息,核查和處理違法行為。
(十三)開展定期評價。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建立生態保護紅線評價機制。從生態系統格局、質量和功能等方面,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定期組織開展評價,及時掌握全國、重點區域、縣域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狀況及動態變化,評價結果作為優化生態保護紅線布局、安排縣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和實行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的依據,並向社會公布。
(十四)強化執法監督。各級環境保護部門和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執法監督。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常態化執法機制,定期開展執法督查,不斷提高執法規範化水平。及時發現和依法處罰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違法行為,切實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司法機關的溝通協調,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
(十五)建立考核機制。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根據評價結果和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開展生態保護紅線保護成效考核,並將考核結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評價及責任追究、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
(十六)嚴格責任追究。對違反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造成生態破壞的部門、地方、單位和有關責任人員,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規定實行責任追究。對推動生態保護紅線工作不力的,區分情節輕重,予以誡勉、責令公開道歉、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要實行終身追責,責任人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格追責。
四、強化組織保障
(十七)加強組織協調。建立由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協調機制,明確地方和部門責任。各地要加強組織協調,強化監督執行,形成加快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工作格局。
(十八)完善政策機制。加快制定有利於提升和保障生態功能的土地、產業、投資等配套政策。推動生態保護紅線有關立法,各地要因地制宜,出臺相應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地方性法規。研究市場化、社會化投融資機制,多渠道籌集保護資金,發揮資金合力。
(十九)促進共同保護。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定期發布生態保護紅線監控、評價、處罰和考核信息,各地及時準確發布生態保護紅線分布、調整、保護狀況等信息,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發揮媒體、公益組織和誌願者作用,暢通監督舉報渠道。
本意見實施後,其他有關生態保護紅線的政策規定要按照本意見要求進行調整或廢止。各地要抓緊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責任分工和時間要求,確保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702/t20170207_779319.htm
近年来,中国平安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公司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同时,以客户迁徙为核心的金融生态圈建设不仅推动了业绩的稳健增长,更是大幅提升了公司价值。
赵湘怀、贺明之、马琦/文
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中国平安由蛇口的保险公司成长为总资产超过5万亿的金控集团。1988年5月27日,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成立。1995年10月平安证券成立,中国平安实现保险以外的金融业务的突破。1996年4月中国平安收购中国工商银行珠江三角洲金融信托联合公司,并更名为“平安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平安实现了信托业务的拓展。2005年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上海成立,2006年7月中国平安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之后更名为平安银行,2011年7月中国平安成为深圳发展银行的控股股东,之后深发展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并更名为平安银行,建立起了全国性的银行业务布局。2012年中国平安成立陆金所,开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全面布局。2013年1月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中国平安的金控布局基本完成。
互联网金融推动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
近年来,中国平安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围绕“医、食、住、行、玩”五大需求,打造“财富管家、健康顾问、生活助手”三大功能,相继推出了陆金所、平安好医生、壹钱包、金融一账通、平安好房等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业务。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公司收入结构更加多元化。根据2016年半年报,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约407亿元,其中约227亿元来自于保险业务,占比约55%,这一比例较2015年同期下降了约14个百分点;而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由2015年同期亏损转而贡献利润约71亿元,占比达到18%左右,成为一大亮点(图1)。
陆金所致力于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投资理财的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9月末陆金所累计注册用户达2550万人,较2016年年初增长了约39%,2016年前三季度零售端交易量达到10772亿元,同比增长约239%,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平安好医生聚焦健康管理和移动医疗两方面服务。平安好医生在线上提供在线咨询、预约挂号、慢病管理等服务,在线下提供健康到家、送药上门等服务,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圈的生活服务功能,截至2016年9月末平安好医生累计为1.1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日咨询量峰值超过25万,月活跃用户数峰值突破2600万。
壹钱包公司明确以“壹钱包”APP为主体、“积分+支付”共同发展的新战略。2016年前三季度支付及积分业务交易规模达20057亿元,同比增长达107%,累计注册用户6498万,月均活跃用户达620万。
金融一账通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016年三季度金融一账通已经完成C端和B端的覆盖,在C端方面,一账通为用户提供账户、财富、信用、生活管理四大类用户,用户规模达1.5亿,月活跃客户超2200万,在B端方面,一账通云服务平台已经累计与174家银行及996家非银金融和准金融机构开展合作。
中国平安通过布局陆金所、平安好医生等上述业务,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9月末中国平安互联网用户规模约3.37亿,较2014年末增长了约1.4倍,年活跃用户量2.29亿,较2014年末增长了约2.3倍,移动端累计用户量2.22亿,较2014年末增长了约10倍(图2)。
构建以客户迁徙为核心的金融生态圈
以客户迁徙为核心的金融生态圈建设推动中国平安业绩稳健增长。自2004年中国平安H股IPO以来,除2008年外,公司每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几乎都保持在20%以上,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平安凭借金融全牌照的优势,依托逐步完善的综合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布局,以个人客户作为主要对象,构建起了具有较强风险抵抗能力的金融生态圈,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和客户流的协调,在生态圈内,客户在不同业务之间的迁徙及转化成为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平安金融生态圈内的客户迁徙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方面是纵向迁徙,即综合金融公司客户向互联网用户的转化以及互联网用户向综合金融公司客户的转化。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平安互联网用户转化为新增客户人数达到823万,约占同期新增客户量的30%,同时有1339万综合金融公司的客户“触网”转化为线上客户,约占同期新增互联网用户量的14%。
第二方面是横向迁徙,即传统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的用户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用户间相互迁徙以及传统金融公司客户间的相互迁徙。2016年上半年,综合金融公司之间迁徙客户760万人次,中国平安集团内各子公司新增客户中有43%来自客户迁徙,其中平安寿险、零售银行成为两大重要的迁徙起点,分别向其他业务板块迁徙客户355万人次和158万人次,而平安产险则成为最大的客户迁徙终点,达到220万人次。
估值方法有待调整 市值仍有上升空间
中国平安的金融生态圈建设大幅提升公司价值。根据惯例,如果企业开展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比如房地产+制造+零售等),那么在各个产业分部估值汇总基础上应进行折价处理,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跨行业多元化经营容易分散公司资源,降低经营效率,催生决策失误。但实践表明,金融机构利用多牌照优势进行混业经营往往会提升自身价值。在台湾等地区的关系型社会中,上市的大型金融机构大多是金融控股集团,金控集团往往能够促进业务协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客户粘着度,相对单一金融机构享有估值溢价。
2004年中国平安H股IPO时,由于当时中国平安集团的收入大部分由寿险业务所贡献,因此投行对中国平安的估值使用了内含价值估值法。但如今中国平安已今非昔比,2016年上半年保险业务利润贡献占比已经下降至55%,寿险业务利润贡献占比下降至40%以内,传统的内含价值估值法已不大适用于对互联网金控集团进行估值。
据媒体报道,中国平安正在筹备集团旗下陆金所和平安证券的IPO,此前2015年陆金所B轮融资估值达185亿美元,2016年上半年平安好医生A轮融资估值达30亿美元。如果假设中国平安旗下寿险业务、非寿险综合金融业务(包括银行、证券、信托、租赁等)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务全都分拆上市,粗略估算,2016年底这些分拆上市的子公司总市值有望达到8500亿元(表2)。
截至2016年12月26日,中国平安A股收盘价35.12元/股,总市值约为6364亿元;中国平安H股收盘价38.4元港元/股,总市值折合成人民币约为6368亿元。相较假设中国平安分拆上市后8500亿元的估值总和,中国平安的市值仍有上升空间。
2016年8月下旬以来,中国平安H股最高涨幅21%,中国平安A股最高涨幅16%,H股最高涨幅要比A股最高涨幅大,其主要原因在于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更能理解中国平安金融生态圈的价值,也更能认可假设分拆上市估值法。
而随着我国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等机构的发展,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也将逐步由个人投资者为主转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中国平安金融生态圈的价值会更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
作者任职于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嚴監管時代”。幾乎所有關註資本市場的人都會給剛剛過去的猴年下一個這樣的註解。
重拳打擊首例信息操縱、首例國債期貨操縱、首例利用滬港通操縱……隨著稽查執法風暴的強勢來襲,變革、重塑、定位三個關鍵詞正標註著資本市場發展的新方位。
變革:稽查風暴呈現新特點
數據顯示,2016年,證監會做出行政處罰決定書218份,同比增長21%;罰沒金額42.83億元,同比增長288%,單個案件罰沒款金額最高超過10億元,為歷史最高罰單。
在這些處罰結果之外,還有一組數字更值得關註。近兩年,證監會新增立案647件,移交審理463件;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110件,通報線索60余件。
兩組數字背後體現出監管層持續加強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保持執法高壓態勢。除了果斷和魄力,在這場監管變革中,人們也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新特點。
稽查執法的手段越來越多樣。現場檢查、專項核查、市場監察、輿情監測、投訴舉報……每一天,都有無數線索匯集到監管部門。如何把這些分散的線索化零為整?大數據正在為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者布下“天羅地網”。通過“數據建模+機器學習”,內幕交易、市場操縱和“老鼠倉”等違法行為的類案模型建立,隨著大數據的積累,監管嗅覺將愈加靈敏。
2016年也是證券期貨跨境執法協作里程碑式的一年。首例利用滬港通實施的跨境操縱市場案被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聯手“拿下”,借道滬股通交易機制反向操縱A股的“貓膩”最終難逃法律嚴懲。跨境協作正在成為全球證券監管機構的共識,據統計,全年境外監管機構向中國證監會請求協查案件142件,中國證監會請求境外監管機構協查案件36件。
在常態辦案的同時,打擊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操縱市場、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等4大專項執法成為2016年稽查執法的亮點。
重塑:市場生態正在洗牌
健康的資本市場離不開良好的市場生態,監管層的稽查風暴正在重塑市場生態。
一系列稽查行動向市場傳遞著強烈警示信號:只有參與市場的各方遵守規則,市場生態才能達到凈化和平衡。同時,通過典型個案的嚴厲查辦,對每一名投資者形成“反射性防護”,對每一類違規手法調教糾偏。
作為資本市場最為嚴重的欺詐行為之一,IPO欺詐發行及虛假披露一直是市場各方痛恨的“痼疾”。首家因欺詐發行退市的欣泰電氣、首家因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被退市的*ST博元……監管層猴年劍指這一市場“痼疾”,對首發申請企業和相關中介產生了強烈警示。
據了解,目前已有近70家IPO企業主動撤回申請,讓一些心存僥幸、意圖“帶病申報”的企業和中介機構知難而退。
對審計評估亂象的治理風暴同樣來得猛烈。2016年,在證監會首次集中專門對審計、評估機構開展的稽查執法行動中,6家機構被查出。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曾表示,在信息不對稱,尤其是存在舞弊的情況下,如果缺乏信息披露可信度的獨立保障機制,受巨大利益驅使,證券市場信息欺詐行為必然頻發高發。
業內人士指出,公司財務會計信息和資產評估信息,直接關系投資者的判斷決策。因其專業性、技術性和複雜性,資本市場設立了外部審計和評估制度來進行專業鑒證,由專業機構發揮有效監督作用。
治理審計評估亂象,亮明了稽查執法關註焦點:中介機構的履職盡職已成為監管重點,堅決抑制中介機構出具“量身定做”式的報告,審計評估機構要真正發揮市場看門人的作用。
定位:資本市場的“守護神”
從去年2月上任開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就提出了“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的監管理念,一年以來,從脫稿痛批野蠻收購到“逮鼠打狼,嚴懲資本大鱷”再到證券期貨監管會上全面亮明加強監管的決心,監管思路和監管方向的定位日漸明晰。
劉士余指出,今年將深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繼續提升監管能力。他多次強調,持續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稽查執法力度只能加強,不能弱化。“堅持市場證明行之有效的監管政策和做法不動搖、不折騰,務求實效。”
值得註意的是,2016年證監會首次與公安部聯合開展專項執法行動,探索建立和加強行政與刑事在信息共享、執法聯動、案件移送等方面的協作機制,形成打擊合力。此外,監管部門也正在與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等積極溝通,推動相關司法解釋盡快出臺。
透過對稽查執法的重點關註,不難看出監管部門的決心。作為增強監管威懾力和化解市場風險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稽查執法成為要牽住的“牛鼻子”。
作為資本市場“守護神”,監管層重點關註稽查執法是為了保護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功能,更是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通過監管,引導資本市場回歸“初心”,真正為實體經濟註入活力。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滿一月之際,紐約、芝加哥、波士頓等多個美國城市2月19日舉行集會和遊行,抗議政府此前頒布的限制移民行政令。
包括移民政策在內的一系列特朗普新政會對矽谷的創業和風投帶來哪些潛在的影響,第一財經記者就此采訪了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Brent Goldfarb。Brent Goldfarb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初創企業在經濟中的作用與影響,以及與科技相關的政策等,他在采訪中指出,特朗普無法提供就業崗位,但他可以提供“白人化”,這就是其移民政策的重點。
CBN: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反彈聲音越來越大,您評估這個政策將在多大程度上對矽谷科技業造成打擊?
Dr.BrentGoldfarb:現在尚不清楚法院是否會支持移民令,但我完全相信政府會增大移民難度——首先是將非法移民驅逐出境,同時還會增加獲取美國簽證的難度。這將不利於已建立的矽谷跨國企業及創業生態系統。
CBN:移民在矽谷的發展中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
Dr.BrentGoldfarb:在矽谷,大約三分之一的C級職位(註:C級是一個公司的最高級別職位)是由移民者從事的。移民企業家不僅成功地建立了一些美國最偉大的公司,而且還把這些成功帶回自己的原籍國,這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移民對美國關鍵行業的興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汽車、無線電和航空業等。
CBN:矽谷的天使投資行業如何看待移民政策?
Dr.BrentGoldfarb:如果被移民令惹怒了,他們可能會去其他地方尋求機會,但這並不容易。對於天使投資者和其他早期私人股本投資者來說,最困難的事情之一就是交易流程——他們需要獲得最好的交易。這都是要通過良好地嵌入社會網絡來實現的。如果他們搬到一個不同的地方,可能會喪失這些有利的資源,而且需要投資者和創業團隊之間進行大量的協調。
CBN:您認為移民政策影響的根源在什麽地方?
Dr.BrentGoldfarb:我並不擔心該移民令本身,而是擔心政府有能力制定一系列政策增加移民難度。我不認為它的影響會立竿見影,但是如果大多數人才因此而不再尋求來美國,那麽它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起到侵蝕效果。當我們看到政策對美國的高等教育部門產生的影響時,我們就會知道是否存在大的問題。如果申請數量和學生人數急劇減少,美國的創業生態系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開始擁有較少的人才儲備。
CBN:對於美國中產階級來說,包括移民令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是否是解決問題的好棋?
Dr.BrentGoldfarb:回答是肯定的,但我想闡明:“美國中產階級”是一個很寬泛的名詞,而且美國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國家。較之收入,教育和種族是預測總統支持率的更佳指標。特朗普成功地將這種焦慮轉移到種族主義和對“他者”的恐懼中。這是特朗普維護其權力戰略的關鍵部分。他利用增加就業和“白人化”參與競選。他其實無法提供就業崗位,因為追根朔源失業率的原因不在於移民或外包,而主要在於自動化技術。但是他可以提供“白人化”,這就是他移民政策的重點。
CBN:您認為特朗普可能會向矽谷妥協嗎?
Dr.BrentGoldfarb:如果這些問題能在一夜之間得以解決,我會很驚訝。
CBN:另一個值得關註的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矽谷無疑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如果總統進一步推進貿易保護政策,矽谷的從業者將如何應對海外市場可能的反彈?
Dr.BrentGoldfarb:貿易保護主義是有害的。像蘋果公司這樣來自矽谷的跨國公司,他們依賴於全球一體化的供應鏈,打破供應鏈對這些公司來說意味著高昂的代價。兩個方面會變得更糟:一是如果政府突然實施保護主義政策,企業進行調整既困難又耗資巨大。二是保護主義也將為美國以外的初創企業和公司開辟機會,因為它們將能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發展。無論阿里巴巴和百度的目的何在,他們一直是保護主義政策的受益者。
CBN:那麽,您如何看待互聯網的創業和宏觀經濟的關系?矽谷那麽多先進的技術,但是整體來看,美國的勞動生產率卻在下降,互聯網到底是否能夠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
Dr.BrentGoldfarb:盡管增長並不像過去那麽快,但美國的勞動生產率並沒有下降。問題是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改進是否將開始取代服務業。例如:自動駕駛的汽車將取代卡車司機,這是教育程度有限的人可以做的最後一個高薪工作。所以,雖然很難預測其速度,但我相信第四次工業革命會發生。然而,我不認為人們在將來找不到可從事的工作,即使我們現在還無法想象將來可從事的工作是怎樣的。
我們不應該忽視科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就像今天的卡車司機終會被機器人取代,這種轉變對失業工人來說是種創傷。從歷史上來看,美國在幫助工人向新的工作機會過渡方面做得很差。遺憾的是,我看不出有任何證據表明本屆政府在這方面會有所改善。
工信部部長苗圩21日表示,我國將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引領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標準研制,推動工業互聯網加速融入各行各業。
工業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基礎設施,通過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制造業向高端邁進。同時,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為制造業的系統優化以及效率的大幅提升帶來可能。未來隨著虛擬化、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產業互聯網時代將加速到來。互聯網對於工業端,尤其是重工業資產端的改造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過去制造業的信息化可能只涉及單一環節,而隨著互聯網在產業的滲透,它將從產品的各個環節,在設計、研發、采購、生產制造、營銷、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都與工業開始融合。同時,個性化定制等新的模式也在不斷出現,互聯網有望徹底改變工業各環節的運營模式。
就發展現狀來看,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2016年以來,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進入快車道。特別是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成立,在積極引領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政府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的支持,尤其將對制造業領域的龍頭帶來利好。工業互聯網將從根本上改變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A股市場相關概念股,匯川技術(300124.SZ)、東土科技(300353.SZ)、光環新網(300383.SZ)以及華中數控(300161.SZ)等值得關註。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據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在個人官方微信上發布文章稱,LeEco(樂視)全球首推三維生態職級體系,價值億元獎勵首批生態人才。這批人才涉及近300人。
文章稱,樂視推出了全新的三維生態職級體系,為樂視員工提供了除常規的管理通道(M)、專業通道(P)以外的第三條職業發展通道——生態等級通道(Eco),為生態型人才提供專屬的職業發展空間。
其定義的生態人才為:在樂視這一段的職業履歷中,如果能夠涉足樂視生態子生態的七個產業,體驗不同的職能和分工,將成為一名複合型、多知識結構、不可被行業複制的人才,同時具備實戰經驗。生態型人才能夠受到的激勵、晉升以及培訓都有機會疊加。”
對於首批生態人才,賈躍亭稱:“拿出了樂視生態價值上億元的期權和現金作為獎勵。同時他們還會在今年上半年陸續享受到生態人才尊享體驗套餐、生態培訓、榮譽身份、在崗鍛煉等一系列待遇和資源。”
賈躍亭表示,在2015年,我們宣布了全球最為慷慨的人才激勵計劃,讓每個員工都成為樂視生態的合夥人;2016年,樂視生態進入第二階段,我們又開始思考如何創造一個全新的人才體系,並在2016年底真正開創和落地了全球首個生態人才職級體系。
據了解,從2016年10月起,樂視開啟了生態人才的評選,從30個部門6000位員工中選拔出近300位員工,成為首批生態人才。
按照樂視HR負責人曉琳的說法,樂視定義的“生態人才”是指,能夠涉足樂視生態子生態的七個產業,體驗不同的職能和分工,那麽他將成為一名複合型、多知識結構、不可被行業複制的人才,同時具備實戰經驗。
而據樂視網旗下官方微信“樂視HR”發布文章解釋稱:“每位生態人才將獲得上萬元的現金獎金,並將被授予價值幾十萬到幾百萬的期權,這些期權到IPO時價值將翻10倍,也就是價值幾百萬到幾千萬人民幣哦!”
2月22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到2020年,崇明將形成現代化生態島基本框架,建設成為“海上森林花島”。這為崇明生態保護建設提供基石。
崇明位於長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崇明的發展建設是上海整個區域經濟發展和質量提升的有機組成部分。
此次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顧曉君還表示,到2020年,崇明將建設成為“海上森林花島”,森林覆蓋率達到30%,並塑造點線面相結合的花島大地景觀。
崇明島於2013年9月開工的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投入最大、規模最大的生態治理濕地修複工程,預計將於2017年底完工一期工程達24.2平方公里。此外,從2016年11月起,上海已將崇明整區域劃定為野生動物禁獵區,並統籌執法力量組建了全市首家區級野生動物保護綜合執法大隊。這為野生動物在崇明棲息提供保障,更有利於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
此前,2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幹意見》,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此次,《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也將有望快速劃定崇明島生態保護紅線,從而推動崇明的“海上森林花島”建設發展。
此次上海市政府著重介紹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規劃頗受市場關註,A股市場上,亞通股份(600692.SH)、上實發展(600748.SH)、*ST中企(600675.SH)等相關個股有望受益。
今日《點睛》您可滿意?還有更多精彩等著您~請前往App Store、安卓商店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好內容為更好決策。
崇明位於長江入海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占上海陸域面積近五分之一。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態屏障,對於長三角、長江流域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這里將要建世界級生態島。
根據近期上海市政府制定出臺的《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滬府發[2016]102號)(下稱《規劃》),崇明未來要努力建成具有國內外引領示範效應、社會力量多方位共同參與等開放性特征,具備生態環境和諧優美、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等綜合性特點的世界級生態島。
在2月22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巡視員王思政透露,為推動崇明生態島建設,相關部門正在編制的第三輪三年(2016-2018年)行動計劃方案,其投資的力度和強度是以往不可比擬的,將在之前百億級的規模上有大幅度的增加,市委市政府在舉全市之力要下決心把這件事做好。而在過去實施的兩個三年行動計劃中,第一輪三年(2010-2012年)行動計劃投了100多億,第二輪三年(2013-2015年)行動計劃投了200多億。
此次的第三輪三年(2016-2018年)行動計劃,將滾動實施各類項目近150個。近期將重點推進30多個項目,其中正式項目26個。正式項目分三類:提升生態品質類10個,推進農村生活汙水處理、郊野公園、橫沙示範區基礎設施、崇明花島一期、汙水收集處理及汙泥無害化、水利、生態保護能力建設、生態農業科創中心等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及民生保障類7個,推進崇明4條道路、長興醫院、新能源公交及配套等項目;發展生態產業類9個,推進現代農業、現代奶業、光明田緣農業綜合體、特色旅遊等項目。
在優化生態功能空間布局上,《規劃》明確,崇明本島是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核心載體,要全面提高標準、水平和質量。長興島是上海高端綠色制造和科創中心的重要基地,要打造世界先進的海洋裝備島、生態水源島和獨具特色的景觀旅遊島。橫沙島要發展生態農業,引領綠色發展,成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的先行示範區。
王思政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長興島建設全世界最大的海工裝備基地,目前大量項目已經入駐,在下一步的發展當中,還會有一些新的高端綠色制造項目要引進。“整個崇明島是生態島的定位,對將來新增產業的進入,我們會有嚴格的綠色標準,而對原來已經投產的設備和企業也要按照新的要求來監管。”
《規劃》還明確,嚴格控制常住人口總量,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70萬人左右。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到2020年,全區規劃建設用地總量實現負增長,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在265平方公里以內。加強灘塗濕地保護,自然濕地保有率達到43%。
在提升生態環境品質上,《規劃》明確,要有效提升水環境質量,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域達到水環境功能區的水質控制標準,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達到95%左右。全面完成城鎮化地區直排汙染源截汙納管,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95%。加強面源汙染防治,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100%。要持續推進綠化林地建設,有序增加綠地林地總量,森林覆蓋率達到30%。打造“海上花島”,塑造點線面相結合的花島大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