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十後投機客:定錨還是拋錨

1 : GS(14)@2016-12-18 10:53:47

曾經聽過要約女仔出街,不可以問她「星期日出街好不好?」而是要問「星期六、還是星期日出街好?」因為當問及出街好不好,她便會在好和不好之間作出考慮,結果可能是你不想要的答案,而如果問她星期六還是星期日出街好,便可跳過在出街和不出街之間作出選擇,而直接假設她答應出街,只在星期六、日之間作出選擇。實際效果如何,各位讀者朋友可以試完之後告訴我結果。在心理學上,這想法叫做錨定效應,當人在考慮選擇時,往往會過度偏重最早取得的第一筆資訊,即問題中去、不去或星期六、日的資訊所定錨,定出框架,即使答案可能與問題無關。這種心理因素造就了市場上的支持和阻力位,以最近市場為例,經歷了7月至10月的大升市和特朗普當選後的恐慌之後,一打開6個月圖後,恒指形成了24000高點和22000低點。所以往往當指數接近24000或21900時,該點便會成為一個錨,形成阻力或支持,而最近恒指到達22000點時,基於錨定效應,市場會基於覺得22000是區域間的低位,而形成一股購買力,阻止指數繼續下跌,所以留意到很多時收市價會收在阻力位附近。雖然這個錨定效應在短期內可以為大市止一止跌,不過形勢仍未能過於樂觀,事關由2001年至今中的恒指發生了40次MACD在0線下作出負diverge的狀況(MACD下穿Signal線),而出現訊號後5天和10天平均下跌1.18%和1.31%,而計及20日後的反應更有24次下跌,平均跌幅為8.4%,只有15次上升,平均幅度只有4.6%,心水清的朋友計一計數,應發現平均是下跌3.6%,而且跌多升少,下跌機會較大,買跌的值博率不錯。綜合以上兩項想法,最完美劇本當然是在支持位附近反彈,之後繼續延展下跌趨勢,而MACD的diverge亦會繼續在負數區域,若然MACD的diverge由負轉正則需要重新審視下跌趨勢的假設。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18/198686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434

中央明年續打遏投機性炒房

1 : GS(14)@2016-12-25 13:15:16

【本報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成為當局對房地產市場政策的定位。《人民日報》海外版昨刊出文章談論樓市,謂明年中國將進一步採取綜合措施,因地制宜及因城施政,讓旨在投資投機的炒房者「知難而退」,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文章引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任興洲表示,炒賣房產使價格短期暴漲,引發恐慌購房,形成房價地價輪流上漲,房地產泡沫不僅抬高了居民生活成本,亦容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而對經濟發展產生較大危害。他說,近兩年加拿大、澳洲、內地及香港,都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嚴格限制內房炒作行為,證明很多國家都不能容忍炒賣房地產行為。該報亦引述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系主任金煜表示,房地產價格圍繞價值波動,這才是市場規律,若炒作價格與價值顯著失衡,容易出現市場失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25/198761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53

八十後投機客:2016回顧

1 : GS(14)@2017-01-02 01:04:15

「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一年容易,又到新一年,是時候總結一下去年展望今年。如果非得總結2016全年,以上曾國藩寫過的一句絕對適合。在探討這句之前,先介紹下這位曾生的來頭,最為人熟悉的便是在當年會考中文書中道出一句「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歷史眾多名留青史的人物,大多以天資聰穎,才智過人著名,不過這位曾生則出名平庸,帶兵打仗,更連連敗仗,戰敗後更加三次想過自殺,但最終卻名留青史,更被稱為中興第一名臣,當中當然有血有淚,在此先表過不提,他總結自己成功的原因便是「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即是在遇到錯誤、挫折之時,便可令自己長進、進步,當中哲理完全是股市之道,和索羅斯所講的「承認錯誤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如出一轍。2016整年可以用一「錯」字形容,上半年市場先是預期英國不會脫歐,結果當然天氣不似預期,再來脫歐之後人人自危,害怕熊市重臨,結果淡倉當然趁機平倉,早早轉身。下半年,情況照辦煮碗,再來一個特朗普當選,突擊股市。不過市場經歷了上半年的受挫受辱之時,短短一天便已吸收恐慌,比脫歐之時加速了不少。市場的確是會長進,成為更快更強的對手,作為市場參與者,亦要在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從中學習,令自己長進,跟隨會進化的市場的腳步。可幸的是要贏出市場遊戲,即使沒有絕頂才智,只要不會自餒,無論對錯,不斷學習,蓄其氣而長其智,鍛煉出強大心理質素便可。筆者縱觀身邊投資投機高手,大部份能皆是能接受錯誤,不會因錯誤而灰心、羞恥,勝利時亦不會驕傲自滿,筆者亦非才智過人,可幸在2016年沒有太大受挫受辱,但亦望在新一年謹記不斷長進,共勉之!在此祝大家新一年旗開得勝!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1/19882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83

八十後投機客:鴻運當頭

1 : GS(14)@2017-01-29 10:30:38

新正頭,在此先祝大家聞雞起舞,鴻運當頭!炒開股的朋友一定都想鴻運當頭,連中三元,靠個大浪吹起大風,贏次大餐,當中最具代表性當然係李佛摩、索羅斯、劉強等人。而喺上年,中國出現一個接近他們的傳奇人物──固利資產的王兵,坊間不少報道聲稱他所管理的基金2016年回報達到140倍,冇錯,你冇睇錯,我冇打錯,係140倍。睇完個數即使唔可以令13億人譁然,都令我譁然咗,立刻找找他的資料。翻查完,王兵其實有解釋整體回報「只有」二十多倍,只係渲染之下變得誇張,不過,一年有二十倍回報,相信都滿足到不少我輩中人。總結不同文章中對他的描述和訪問,他的成功之法可以總結以下三個重點:1.越唔志在,越多意外。王兵本身就是固利資產的其中一個合夥人,他把公司名字改做固利是因為希望要穩定盈利,同時強調執行本身交易體系,只做確定的投資,所以目標從來不是希望暴發,但正因只做有把握的事,才有信心把倉位持有到底,扑到一次鴻運當頭。2.階段性重倉。在螺紋鋼1,600元時趨勢未正式出現之時,已經輕倉試行情,等待好淡平衡打破(亦即常說的趨勢出現)之後確認看法,一路加倉並利用一路的盈利支持持倉信心。3.嚴格的風險控制,在多篇訪問之中,他不斷強調風險控制的部份要獨立於交易。而且要制訂事前規劃──訂立組合規則,限定單筆損失對組合的最大影響、訂立止蝕規模等。制訂事中控制,訂立獨立的風險控制人員/部門,監察倉位變動和嚴止極端事情,如過度交易、過重倉位等事件發生。最後更要有事後總結,製作資金曲線和回撤分析。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9/199118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63

八十後投機客:訓練股巨肌

1 : GS(14)@2017-02-12 13:45:52

如果你問我,巴菲特,索羅斯,同李佛摩有乜共通點,除了答你佢地都好有錢之外,我相信佢地個都有好強嘅股巨肌(正式學名係臀大肌和臀中肌,俗名即係屁股),人人都話坐得耐,屁股大,要講坐功,佢地都可算係數一數二。不過佢地嘅坐,唔同一般羊生羊太嘅坐,而係贏谷輸縮嘅坐法,否則只會係越溝越淡,最後心淡。作為市場參與者,絕對唔敢話有咩方法可以戰勝市場,但要做到可以與市場共舞,我認為最少要有個鐵三角──方法,坐功,止蝕。三者內,最易學的是方法,天下武功,各門各派,絕無一套功夫可以獨步天下,各有長短,精於一套至少夠行走江湖,可是這仍是外功,若無後兩者的內功加持最終亦只得淪為得花拳繡腿。而後兩者,不是沿於外在,而是由內而發,是心理面的進化,基本上是氣聚單田之說,人人皆能說之,但要做到,只能靠戰勝自己的心魔。到底在升市中,賺錢是否容易,特別是升市中後段,靠的不是鐵三角中的方法,到升市中後段,雞犬皆升,反倒是取決於敢坐與否。特別是散戶心態在持股時,往往希望可以在最高位出貨,於是成日擔心,凝住個市會見頂,最終自己不能在最高位出貨。但現實中巴菲特都不能在中石油見頂當刻沽出,我們更不必要求自己捉到最準,無需要在最高位沽,最低位揸,唔使擔心是否見頂,見底,做到真正順勢而為,總有幾手貨可以食盡全浪。可能有人覺得呢個諗法好笨,炒股,梗係要賺到盡,但情況就好似學踩單車時一樣,越怕跌,越會跌,越想捉到個頂,就越後悔太早賣出,反而突破心中恐懼,放手一去,單車有了慣性,走順了,自自然然一直走下走,越突破捉頂的心魔,越坐得久,越能食盡大浪,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反而係更smart之舉。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2/199253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85

八十後投機客:續談MACD周期性分析恒指

1 : GS(14)@2017-03-26 15:35:13

上回提到,MACD是用以確認趨勢的好工具。而用在指數月線圖之上,更有助於把看似毫無規律的走勢以MACD牛差為起點,至熊差為終點,把指數切割成不同的浪,之後便可以MACD的周期性把一個浪再細分成四個周期。如此一來便可比較不同的浪中每一個周期的特性,從而知道當指數踏入MACD中的某一周期時,趨勢頃向如何走向。而這個概念當然除了套用在月線圖上,更可應用於周線及日線圖中,由一個浪是由長期趨勢先行推動,再在短期趨勢作出微調,所以先由月線圖入手定下大局觀,然後再向周線圖着手研究當下在大浪中何等位置,最後再在日線圖上找尋合適買賣點,所以今日先談談周線圖下的MACD走勢。和上次一樣,我們以下面的劃分為MACD指標細分四個周期:
A)MACD高於signal line而低於0線以下
B)MACD高於signal line而高於0線以上
C)MACD低於signal line而高於0線以上
D)MACD低於signal line而低於0線以下由A至D,剛好一個由牛差至熊差的浪完成。而較為貼身的是恒指在周線圖上,在2月3日該周開始,踏入了B周期。不過有睇開圖嘅朋友,不難發現這次的B周期和以上的MACD四周期略有不同,因為這次的B周期並不是由A周期開始,而是由上一次浪的C周期(2016年11月3該周至2017年1月27日該周)轉向而成,通常來說,這是一個較為強勢的訊號,代表短期有較急購買力買入。如此比較一下過往在周線圖上,由C周期轉向為B周期的走勢共出現48次,而在完成B周期轉為C周期之時,當中有20次指數收低於B周期開始之時,幅度多數不多於3%。而當中升幅有21次,而大於10%的次數更有12次,其中更有不少為升幅多於20%的走勢。可見,雖然贏輸次數差不多,但由C周期轉向為B周期一旦企穩,可算是較為強勢的信號,這其中原因,相信是在一個升浪中,MACD周期由A周期至B周期可以認作收貨期,購買力會開始湧現,當去到一定程度,短期炒家開始profit taking,從而轉入C周期,開始回調測試市場支持,如果是真.升浪,購買力足夠,當然會有新買家進場,從而引致MACD回頭,從新進入B周期此時便是測試新買家能耐之時。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6/199698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47

八十後投機客:你怕贏嗎?

1 : GS(14)@2017-04-09 10:43:06

常言道股市之道,在於贏谷輸縮,可是要達到這一境界的修為實在非一朝一夕。以統計學的想法去想贏谷輸縮,可以想像把一生中在股市交易的回報和頻率全部繪製出來,X軸為交易回報,Y軸為頻率。原本因為股市是一個負和遊戲,交易盈虧的眾數(Mode)——即最多出現的交易回報應是在零線左方,即負數方向。透過贏谷輸縮,減少虧損的頻率,更大大避免大幅虧損的出現,同時增加大幅盈利的頻率,製造盈虧的非對稱性,使得總計的交易盈虧次數的眾數向右方移動,使眾數出現的地方趨向正數,如此一來長此下去才有機會在股市中做到最終贏家。可是莫說是贏谷輸縮,因為人性使然,要做到贏揸輸縮已經十分不易。因為人性的盈利和虧損的喜好本身就是有非對稱性。1979年,有兩個心理學家Kahneman和Tversky發現,當處理盈利和虧損時,人是不會同樣對待。理論上,一個人得到一百時的開心數值和失去一百時的不開心數值幅度上應該一樣,可是在問及以下兩種情境時:情境1:你本身有100元,必須在以下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選擇A:你有50%的機率可以得到1,000元,50%的機率會得到0元。選擇B:你有100%的機率可以得到50元。情境2:你有200元,必須在以下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選擇A:你有50%的機率會損失100元,有50%的機率不會有任何損失。選擇B:你有100%的機率會損失50元。大部份人在情境1中會選擇B,袋袋平安先算,而在情境2中則選擇A,希望單車變摩托,這反映人在面對浮動盈利時,會頃向保守,相信或多或少是基於想叻、想啱的心態,可是有浮動虧損時,反而變成鴕鳥,想無視錯誤,結果當然越踩越深。而這種怕贏唔怕輸的心態正正是大眾投資者不能食足整個升浪的原因,更是令交易回報更多出現在負數方向,令負和遊戲更難玩。很多趨勢性技術分析或指標都不是靠高勝率製造盈利,而是靠一次命中時要侵略如火,盡量贏大錢,當中需要的是坐足整個大浪,輸時早早認錯離場,即係贏揸輸縮,可是又有多少個直升無回頭的升浪,而每次回調皆是考驗怕贏心態的挑戰,很容易便震走一眾已有微利但怕把盈利倒輸出去的人。心態上,比起怕贏,更應忘掉浮盈,一直讓子彈飛,而非在趨勢中途過早下車。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9/19984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70

八十後投機客:善敗之勝

1 : GS(14)@2017-05-07 15:23:15

筆者經常收到不少朋友問及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如何做出止蝕,第二個是如何克服明知應該要開倉,但害怕虧損的心態。這兩個問題的根本實際上都是因為害怕失敗。有人因為怕輸所以情願做隻鴕鳥,抱着賬面虧蝕的股票,不肯止蝕,結果越蝕越多,就更不肯止蝕。亦有人明知前面是機會,但怕輸心態累事,一想到有機會蝕錢時便心中不是味兒,不敢出手,結果一如自己猜想之後,自然又很後悔為何當初不入市。怕輸,怕失敗,實乃人之常情,在人生中,失敗並不罕見,在股市中,輸更是一定會有發生之事,害怕只因沒有完善的計劃和預算,如果懂得失敗,善於失敗,將失敗限制於可控範圍之內,至少我們可以坦然面對失敗,接受失敗之後的後果。眾多的投資高手都不斷強調接受失敗的重要性,而我覺得對學懂失敗、控制失敗詮釋得最好的人莫過於一位叫幽靈(Phantom of the pits)的期貨高手。幽靈是一位在美國期貨雜誌論壇上活躍過一期的人,沒有人知道他是誰,只在論壇上自稱幽靈,而且人氣很高,論壇上其中一位和他較友好的人士把和他的對話寫成一本《Phantom's gift》(幽靈的禮物),當中寫出他對交易的三條規則,第一條是「交易是一場輸家的遊戲,我們開始時應要和大多數人意見不一,然後假設我們是錯的,直至我們被市場確認為正確。而非假設我們是正確,然後等待被確認為錯」(Rule Number One:In a losing game such as trading, we shall start against the majority and assume we are wrong until proven correct. We do not assume we are correct until proven wrong.)



即是說我們做任何交易之前,先假設自己是錯,並預備好「天氣不似預期」時便隨時離場。例如當你今天因為RSI超賣而買入某隻股份,你要先定義一個對的走勢,例如5天內應該因超賣反彈至少3%,然後等待市場告之你結果,如果5天之內,股價仍然在低位牛皮,沒有反彈,即使你賬面沒有虧損,但基於你沒有到達「對」的範圍內(市場沒有反彈3%,讓你有盈利),所以你的交易在假設自己是錯的前提下,便是錯誤的交易,依然應該先行離場。如此一來,每次入市前都應為自己定下心目中入市的原因和一個目標期,然後抱着假設自己是錯,隨時離場的心態,只要市場在你目標期內不向你預期的方向走,便應減倉或離場。抱着這個心態,在止蝕層面上、入市心態上,都是主動面對失敗,亦可以說是最快「走佬」的心態,將失敗的損失減到最少,透過善敗保留實力,等待機會大勝。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07/200130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37

八十後投機客:鈍感超人

1 : GS(14)@2017-05-21 13:13:50

巴群的一場股東會吸引了逾4萬人參加,及無數人在網絡上看直播,當巴菲特的光環再次登上高?之時,不禁令我想起當年巴老在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和在2007年大牛市時12元沽出中石油被人笑指是儍瓜的事迹。無疑巴老的成功極大部份歸功於他過人的眼光和遠見,不論是分析財務報表,識人之才,觀察於微等等外功技巧,巴老都已經達到登?造極的境界,但他更厲害的是內功心法,正如科網、中石油的例子,當世人皆指他錯誤,笑指巴菲特老矣之時,他力排眾議,堅持己見的鈍感能力亦是輔助他登上皇者寶座不可或缺的因素。鈍感力一詞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鈍感和敏感剛好相反,指的是不要反應過快,太敏銳和即時對發生的事情作出情感上的反應,但並不是指思想或思考上的遲鈍。投資上往往充斥着不停改變的消息和身旁人的意見,可能大家都試過當買了某一股份之後,該股份一旦下跌,市場上便不其然充斥着對該股份的利淡評論、消息,結果明明未跌破當初定下的止蝕位,便因被評論、消息所影響而離場,離場之後,卻看着股份重拾升軌絕塵而去。所以當外在的聲音、意見或消息出現時,不要過份敏感,一旦發現沒有影響策略的核心價值時,應堅持己見,不要受外在影響。值得參考的是,巴老的生活節奏和投資策略更是外在地增強鈍感力的方法,他長居奧馬哈為的就是要遠離股市,避免對股市的消息和意見太敏銳,從而專注自己的投資策略,令策略發揮最大效益,而他的投資策略中護城河的概念更是在機會出現時,一忍再忍,不要過於反應過快,再遲鈍」多一會,直到比便宜更便宜才出手。除了巴老,數得出還有不少投資家,創業家如George Soros、Michael Burry、Elon Musk等皆是鈍感超人,能夠忍受到和大眾不同看法的壓力,專注實踐自己的策略,直到最後結果的出現。可見鈍感力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只有鈍感力強的人才不會被貪婪和恐懼所控制,做到別人恐慌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521/200277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832

晤歐盟高層話不投機斥「德人很壞」

1 : GS(14)@2017-05-27 08:54:16

【撐英脫歐】力撐英國脫歐的特朗普(圖)前日與歐盟高層見面話不投機,他在會上竟直斥「德國人很壞」,不滿德國業界蠶食美國市場。特朗普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昨日一同出席七國集團(G7)峯會,兩人或可當面對質。特朗普前日到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出席歐盟會議,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等歐盟高層都有出席。德國《明鏡》周刊引述與會人士指,特朗普說:「德國人是壞人,很壞……看看他們出口美國的數以百萬輛汽車,離譜,我們會阻止它。」容克隨即反駁,指自由貿易對所有人都有利。隨行的白宮經濟顧問科恩昨日證實有關言論,但澄清特朗普的意思是德國不善貿易,而非刻意針對德國,又指其父母來自德國;容克亦指德媒直譯英文原句後誇大了意思。德國政府則指貿易順差不一定是好事或壞事,當局亦難以直接控制市場形勢。特朗普與默克爾早有「宿怨」,特朗普競選時已多次批評默克爾的開放難民政策,又指美國對德國存在巨大貿易逆差,威脅向德國汽車徵收35%關稅;默克爾今年3月到訪白宮,特朗普在眾目睽睽下裝聾拒與對方握手。


G7再會默克爾

這對冤家昨日到意大利西西里島陶爾米納出席G7峯會,有消息指兩人會後將單獨會面。峯會為期兩日,預料將圍繞反恐、北韓、貿易和氣候議題,科恩指特朗普預期在貿易和氣候上會有激烈辯論。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坦言,「這是多年來最具挑戰性的G7峯會」。法新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7/200352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