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小型股份 企業管治水平跌

1 : GS(14)@2010-09-26 11:56:13

http://www.hket.com/eti/search/a ... f-604933&category=m



港交所(00388)昨公布本港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報告,發現能夠符合交易所所有《企業管治常規守則》條文的中型及小型市值上市公司,分別較2007年時下跌6個及9個百分點。上市科主管狄勤思(Mark Dickens)表示,交易所正檢討《守則》內容,並將根據今次報告結果,在年底前就修訂《守則》發表諮詢文件。

交易所按照上市公司的市值分為3組,並於每組抽樣10%共132間公司,針對它們的2009年年報進行審閱,以評估公司遵守《守則》的情況。港交所指出,完全遵守《守則》所有條文的公司共佔總數39%,與2007年無異。雖然大型上市公司符合條文的比例由2007年44%躍升至56%,但中型及小型上市公司的比例則錄得跌幅(見表)。

主席CEO職能 多未清晰劃分

報告顯示,上市公司最容易偏離的條文,包括沒有清晰劃分主席及行政總裁職務、未有指定非執行董事的任期及就重選作安排、臨時被委任董事未有在股東會接受重選,以及董事會包括主席在內的主要成員未有出席股東會。

另外,報告亦就上市公司的內部監控進行審閱,結果顯示,雖然僅28.8%公司曾進行年度內部監控檢討,遠遜2007年的67.4%,但表示曾「定期」或「不時」進行檢討的公司,則由2007年的2.6%大幅增加至31.1%。

僅6%公司 設有企管委員會

上市公司的最佳常規遵守情況方面,約98%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員會,另外37%成立了提名委員會,兩會大部分成員均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平均有4名成員。不過,僅6%公司設有負責發展及維護企業管治政策的企業管治委員會,而在所有受審閱的上市公司當中,只有渣打銀行(02888)在年報中表示曾進行董事會績效評估。
撰文:梁柏儀
2 : GS(14)@2010-09-26 11:58:49

http://www.hkexnews.hk/reports/c ... ractices_2010_c.pdf
企業管治報告
3 : 鱷不群(1248)@2010-09-26 15:09:45

2007年太多垃圾被炒高,一場金融海嘯,不少大型垃圾公司變回垃圾中型垃圾公司,中型垃圾公司又變回小型垃圾公司smiley
4 : GS(14)@2010-09-27 21:17:06

3樓提及
2007年太多垃圾被炒高,一場金融海嘯,不少大型垃圾公司變回垃圾中型垃圾公司,中型垃圾公司又變回小型垃圾公司smiley


有道理有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87

中小企业“抱团”融资两大方案

1 : GS(14)@2010-10-17 13:08:28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015/156909.html
      中小企业通常少信息、低透明,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财务报表、贷款抵押物。然而,这就是中小企业的特点。
  我国企业99.8%属于中小企业,它们对GDP的贡献度超过60%,对税收贡献度超过50%,对就业贡献率超过90%。然而,在融资上,它们却面临重重困难,银行往往由于资质、贷款规模等原因看不上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基本上不适用于它们;抵押贷款也常因其没有土地和房产等固定资产而不适用;而担保贷款又因为难找担保人而遇到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企业界、金融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而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和模式也不断被创新。
  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传统方法和新兴方法的典型不同在于:传统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如担保贷款、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等,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只考虑了单个的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而近来“流行”的中小企业融资方法,如网络联保融资、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信用金融、商会贷等,却是把中小企业放入一个系统里进行综合考虑。
  这些近来受欢迎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中小企业“抱团”融资。
  无论是“联合担保”模式、美旗提供的供应链信用融资模式,还是商会贷、物流金融、供应链金融……它们都不再只是单打独斗,而是体现了“联合起来力量大”的特色。
  本期我们首先介绍网络融资和供应链信用金融两种新模式,近期还将继续推出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的系列报道,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助力。
  “抱团”融资方案之一
  网络融资 网商贷款我最红
  网络融资的兴起仅有3年,却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现在已成为一种中小企业新兴的融资渠道。
  “8月底,我刚还完了建行‘e贷通’的200万元贷款,准备10月底再贷500万元。”10月12日,浙江福盛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盛公司”)总经理王月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3年前,他和两家同样做家具的网商组团,借助自身在阿里巴巴网站上获得的网络诚信度,获得建行共计200万元贷款,其中王月君拿到了其中的70万元。
  “我是第一批获得网络贷款的客户之一。”王月君说,一开始时,他对网络贷款不抱希望。不过,“不用抵押,不用去银行,在阿里巴巴网络贷款平台上报了个名,我们三家彼此认识的家具同行互相为对方做贷款担保,建行首先通过阿里巴巴了解企业的网上交易记录,然后到我们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后,过阵子钱居然就到账户上了。”
  王月君经营办公家具、酒店家具,年销售额1亿元。而今年由于世博会、亚运会的带动,他的生意特别好,销售额增加了40%,资金需求也变得紧张。而建行给王月君的网络贷款最高额度也由2007年的70万元,2008年的2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00万元。
  “500万元不算多,但足够应对我们短期的流动资金需求了。”王月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阿里巴巴进行网络贷款,利率是在贷款基准利率(目前是5.31%)之上上浮10%~15%,因而贷款利率大约是6%左右,加上管理等手续费,贷款的成本大约为年息7%。
  以往,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而建行借助阿里巴巴平台,创造性地将网络商务信用纳入传统信贷评价体系,这样,中小企业可以不再单纯依靠固定资产、担保等获得资金。
  除了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的“e贷通”,建行陆续与金银岛网络公司、敦煌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引入网络信用概念,创新风险补偿机制。而最新的一个业务是,9月27日,建行浙江省分行与合球网合作推出网络银行“e商通”,主要服务对象为义乌小商品市场以及其他专业市场的供货商及采购商。网络平台推出网络贷款服务,是通过为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增加用户黏度,增强自身平台的竞争力。
 除建行外,工行与阿里巴巴网合作推出了“易融通”,泰隆银行与网盛生意宝网合作推出了“贷款通”。网络融资正方兴未艾之势,来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网络融资放款总额超过75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年有望达到130亿元人民币。
  点评
  网络信用融资三考
  福盛公司只是通过建行网络银行获得贷款的4000多个小企业客户之一,福盛公司联保圈能成功获贷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联保圈三家企业主原本互相熟识,联保的风险互控较有效;二是三家联保企业都是阿里巴巴多年的诚信通会员,网络信用良好,信用数据透明可查;三是经银行调查了解,企业提供的报名材料及报表数据真实准确,而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较好,有还贷能力。
  “抱团”融资方案之二
  供应链信用金融 授信可放大3倍
  中国美旗控股集团(以下简称“美旗”)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供应链信用金融模式”,并正在福建晋江进行实验。美旗战略决策委员会主席谢秉臻为中小企业描绘了一幅蓝图:美旗将提供3倍于入驻商自有资金的授信。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谢秉臻的描述里,这些授信不收利息,符合条件需要超过3倍授信的,也只收低于银行正常标准的金融保理费。
  美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多家港台企业和个人共同组建的综合性投资管理型企业,位于晋江的海西美旗城项目是其开发的针对海峡西岸的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占地3000亩,设3万个交易席位,入驻商户以制造企业和大型代理商为主。而供应链信用金融,其实是美旗为吸引商户入驻提供一种增值服务。
  那么,什么样的授信方式能让中小企业获得高于信用保证金的3倍授信,并享受到免息的贷款呢?它又如何解决三角债问题呢?
  这种模式简单描述就是:入驻企业在负责美旗城结算业务的银行开户,存入信用保证金,便可获得3倍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授信额度,以信用进行交易。
  举例来说,负责晋江美旗城结算业务的是某家国有银行,一家商户在该行自己的账户中存入200万元的保证金,即可获得该行600万元的授信。
  美旗城以庞大的固定资产变换成信用额度,加上一部分需要授信商户的押金,在银行里美旗城就拥有了1000亿元以上的授信额度,供所有入驻企业共享,这也是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不足的一种“抱团取暖”的方式。
  “供应链信用金融”也在美旗这一巨大的信用额度下产生。
  举例来说,一个分销商每月销售1000台电视机,以往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分销商一次性或分期付给生产厂商1000台电视机的货款。假设电视机1000元/台,则付款100万元。而分销商入驻美旗城后,就可以使用信用额度,由银行来支付这笔钱,厂家不再担心收不到货款,因而厂家愿意让交易规则变成:在签订一个月1000台的合同之下,将原来的一次性供货1000台电视机分成10次供货,即每3天供货一次,每次100台,分销商也不是一次性付款100万元而是改为按每批次付款10万元。
  这种支付方式将导致成本的大幅下降:
  第一个3天,分销商支付10万元货款给厂家进第一批货;第二个3天,分销商已卖出100台电视机,收回10万元的本金及部分利润。分销商把10万元的收入付清厂家第一批货款;第三个3天,分销商又卖出100台电视机,收回10万元的本金及部分利润。分销商把10万元的收入付清厂家第二批货款……
  依此类推。也就是说,由于有信用背景,分销商进货的启动资金由100万元变成10万元。
  然而,这一运作模式能够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分销商的贷款和结算都是在美旗城负责结算的国有银行里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贷款模式将是这样:
  上述的这位分销商把20万元存入与美旗合作的银行账户里,作为保证金。此时,与美旗合作的银行可以给这位分销商3倍的授信额——60万元的授信。那么,这位分销商支付给厂家的货款以及卖出电视机的货款结算都由该行来代付和结算。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银行只需代付10万元货款就可满足分销商每月销售1000台电视机的运营,而分销商在银行的保证金达到20万元,银行代付的10万元只用到了保证金的1/2,银行实际上并没动用超过分销商保证金的实际金额,因而分销商不需要支付利息。但是这一商业模式需借道银行,因而分销商需支付少许金融保理费,当然这笔费用大大低于银行同等贷款的利息。对于分销商来说,等于是用20万元的钱做了原来做不了的60万元的生意,而又免除了贷款的麻烦,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  在以信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由于无对价抵押,这种信用只是在交易过程中的暂借,物权并没有转移,所以货物流动过程必须由物流方进行监控,以确保授信的安全。
  而从银行的角度来说,赚取的不再是存贷差,而是中间业务收入,几乎无风险。
  于是不用支付利息,而且授信额度等于自有资金3倍的信用模式产生了,这种新的模式被称为供应链信用金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71

內地推城市化 內需大增 成港中小企搶灘商機

1 : GS(14)@2010-11-24 23:13: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01124/News/eb_ebc1.htm
【明報專訊】中國銳意未來20年力推城市化,令居於城市人口由現時的6億人增至10億人。中國商貿學者警告,中央增加工人工資的國策亦勢在必行,過去20年一直靠在內地進行加工貿易的中小企「早晚會完結」,轉攻內地正迅速膨脹的內需市場才是上策,其中汽車、家俬、電器、衣履甚至代理外國優質食品入內地成新商機。

加工貿易鬥平 「頂唔得幾耐」

香港中小型企業商會昨舉辦「港品牌、拓內銷」研討會,邀請品牌發展局、多名學者及業內人士分享如何為自家產品建立品牌,攻佔內地市場,其中理工大學中國商業研究中心主任陳文鴻指出,內地「十二‧五」規劃進一步落實後,提升工人待遇,讓工人參與企業理事會體制是國策,「對一直靠低成本作加工貿易『鬥平』的港商,早晚會關門,『頂唔得幾耐!』」

但他說,當工人不再是生產者,同樣是消費者的新契機下,龐大的內需生意無限,尤以「藏富於民」的珠三角商機最大,「找一些優質貨品帶內中國市場,除了服裝、玩具、家俬,甚至食品如引入西班牙黑豬銷售,單做貿易商回報可能更好!」內地急速發展的高鐵、地鐵、城際鐵路網絡等交通樞紐,更是建立銷售點推廣業務的最佳地點。

前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港大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名譽教授馬時亨更指出,內地的城市化目標,是在2030年將居於城市的人口,由現時的6億增至10 億人,在此國策下,內需必然膨脹,港商在內地發展的商機亦將改變,「30年前港商在內地搞製造發,20年前搞地產,近10年搞服務業,但現將進入第四階段,應拓展內地內銷市場!」

馬指出,內地最強勁是「人海戰術」,單是湖南省已有8000多萬人,「如果一人買你一種貨品,已經很厲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753

中小企业如何搭上“移动营销”快车

1 : GS(14)@2010-12-10 17:54:2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210/172991.html

    进入3G商用时代,手机媒介的优势显而易见,许多企业寄望移动互联网营销成为一种高性价比的新营销工具。然而事实是,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找到应用的门道,仅以低端强推式短信广告为主要营销手段。
               
           进入3G商用时代,手机媒介的优势显而易见,许多企业寄望移动互联网营销成为一种高性价比的新营销工具。然而事实是,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找到应用的门道,仅以低端强推式短信广告为主要营销手段。
  在快鱼吃慢鱼的信息时代,中小企业如何迅速准确利用移动互联网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呢?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最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是定向营销和精准营销。而移动互联网较之传统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又使其充满了无限的创新性和对新模式的探索,在满足中小企业移动应用需求的同时,服务企业也迎来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商机。移动中国网就是抓住这种机会发展壮大的。
  困局
  移动互联网营销指广告主以手机为主要传播平台,直接向分众目标受众定向和精确地传递个性化即时信息,通过与消费者的信息互动达到市场沟通的目标,因此也被称作手机互动营销或无线营销,不仅包括基于移动终端的短信、彩铃(手机报、手机杂志)、3G应用、LBS等,也包括基于Web平台或通过Wifi模式直接连接到互联网等方式。
  易观互联网分析师唐亦之认为,现在大部分开展移动营销的中小企业还处于“原始阶段”,企业并不了解移动营销的传播规律,并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消息介绍类、Web植入类或者其他营销方式,在实际投放时更不知道应该选择与什么样的广告商或者媒介合作。
  目前,以短信进行信息发布和促销仍是中小企业移动营销的主要形式。“因为短信营销成本低,按照一条5分钱计算,定制发送100万条也不过花费5万元。不过,这种毫无针对性的群发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就是垃圾,反而使其对品牌产生反感。”广东营销学会副会长钟育赣认为。
  摩根士丹利发布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称,未来5年内将有更多的用户通过移动设备而非台式机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将超越桌面互联网。由此可见,对于急需提升知名度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营销成了十分重要的事。
  路径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赵子忠认为最适合其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就是定向营销和精准营销。“中小企业只有找到精准的消费者并告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目标市场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市场潜力很大。”
  让中小企业搭上移动互联网这趟快车的过程中,对产业链上的服务商既是机会,也提出了新要求,即必须以新思维来应用这一轮应用热潮。因为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不同,更具开放性,在开放的产业链上下游都充满着各种可以拿来即用的元素和工具,这些元素和工具可以变幻出无穷组合,每一种组合都可能形成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这对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其实背后就是拼企业的创意能力。目前市场出现的一系列“打包”服务正是服务企业抓住企业需求的表现。
  服务商究竟应该怎样抓住这种新商机呢?目前在行业内做得具有代表性的是移动中国网。其推出的“移动通用实名”是一种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加入移动互联网并以此进行营销推广的联盟组织。“移联”的成员“包括”手机百度、易查、UC、Opera、空中网等在内的多家主流移动互联网厂商和企业。
  不过,这些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主流企业凭什么会和“移联”这样的小弟弟合作?记者调查发现,这正是通过创新思维带来的。原来,移联只是购买了这些企业的相关互联网服务,然后自己再以中间服务商的模式贩卖给中小企业。
  目前,“移联”大约覆盖了80%以上移动互联网入口平台,能使加盟企业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动态均可在第一时间到达3亿手机网民。移动中国网CEO万永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企业在注册“实名”之后,可以免费获得手机建站的服务,但最为重要的是,通过“移联”与其他搜索引擎合作,这些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可以实现搜索靠前,抢占移动互联网核心资源,实现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营销推广。
 精准营销除了竞价排名、B2B电子商务平台营销、问答平台营销、资讯站广告营销之外,让消费者主动搜索获得结果也是企业利用精准营销的主要方式。
  对于致力于帽峰山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的广州太禾水业有限公司来说,“生产经营饮用水的商家不在少数,想要从中脱颖而出、跃过龙门,就必须找到准确的经营目标与市场定位。”但在传统的竞价排名领域,后来者太禾水业已经没有可以负担得起的推广机会了。但在移动营销上,太禾水业却抢到了机会,在移动中国网上注册了通用实名“饮用水”。用户在手机上搜索“饮用水”,便能看到太禾水业的靠前排名。
  目前,以搜索为主的业务模式是中小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推广的流行模式。赵子忠认为移动媒体确实带给中小企业更多的营销空间,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固有的问题,从公正性角度来讲,很难让人分辨出哪个公司实力更强,这个在传统搜索领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移动互联网仍然没有解决,只是传播的介质不同而已。他认为企业不应该仅仅关注在广告上,“在营销之前,企业应该有一个真实合理的自我定位。”
  另外,企业往往比较注重第一次传播,而忽略二次传播和三次传播的效果。“设置可以多次传播的信息是最为物美价廉的营销方式。”钟育赣认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97

元朗推限呎地 中小地產商感興趣

1 : GS(14)@2011-02-17 22:16:1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217/News/ea_eac1.htm
【明報專訊】港府首次推出位處元朗的「限呎地」(即規定必須興建中小型單位),將於明日截標之際;除長實(0001)、新地(0016)兩大龍頭發展商表明會入標外,去年斥資逾100億元吸納新土儲的會德豐地產亦稱,對這地皮也感濃厚興趣。市場認為,雖然地皮限定只可興建中小型宅住宅,但地產商求地若渴,相信入標反應會理想。


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說,長和系有興趣入標;新地代理執行董事雷霆亦說感興趣,並傾向獨資。

會德豐有意獨資發展

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說,集團會積極研究入標元朗「限呎地」,並傾向獨資;由於地皮毗鄰朗屏西鐵站,他預料競爭會相當激烈,並強調「(地皮)限不限呎沒有所謂,因為市場對中小型單位,其實有好大需求」。此外,黃認為政府的新勾地表,應酌量增加中小型地皮的新供應。

黃預料,市場資金充裕、息低等基本因素不變,料今年樓價仍有力上升10%。會地去年斥資逾100億元,連環奪得九龍柯士甸站、山頂聶歌信山兩幅貴價地皮,黃表示﹕「希望今年吸納土儲的成績,可勝過去年。」元朗「限呎地」位處安寧路和大橋路交界,可提供約960伙,但規定中標發展商只可興建370餘至640餘方呎的單位。
2 : abbychau(1)@2011-02-18 13:25:08

有冇塊地既細則?
3 : 龍生(798)@2011-02-18 13:38:44

如果係真, 460 尺, 唔發水, 我估...以4百尺計, 賣7千蚊尺都大把人搶
如果新地投到, 可能賣8-9千蚊尺....

有冇人有興趣?
請講下自己的睇法
4 : GS(14)@2011-02-19 12:59:10

元朗賣到8,000,是否瘋了
5 : abbychau(1)@2011-02-19 14:41:28

是瘋了
6 : GS(14)@2011-02-19 14:42:09

香港人就快無得住
7 : fineram(806)@2011-02-19 14:59:54

8,000 的話, 即要250 呎 先可以係 200 萬以下.
8 : 龍生(798)@2011-02-20 19:04:38

8 千有乜咁出奇? 我只怕唔止...
9 : idsdown(1658)@2011-02-20 22:01:11

一手盤, 會有好多內地同胞同你死過
10 : 龍生(798)@2011-02-21 02:34:17

一來啦...二來細細粒, 容易食嘛

即所謂股票拆細, 都多的人買啦
11 : passport(1491)@2011-02-21 19:36:20

10樓提及
一來啦...二來細細粒, 容易食嘛
即所謂股票拆細, 都多的人買啦
龍生對呀
7000蚊呎
400呎
就280萬
12 : 龍生(798)@2011-02-21 19:49:54

地鐵站旁新樓只買280萬,
近幾年簡直罕見啦
大家印象中有發生過咩?

所以我估350-400 萬都一樣可以賣得晒
8千蚊的推理由此而來

政府要佢地起細的咋嘛, 有話叫佢地賣平的咩....
13 : GS(14)@2011-02-21 21:54:28

12樓提及
地鐵站旁新樓只買280萬,
近幾年簡直罕見啦
大家印象中有發生過咩?
所以我估350-400 萬都一樣可以賣得晒
8千蚊的推理由此而來
政府要佢地起細的咋嘛, 有話叫佢地賣平的咩....

我那邊未補地價都有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14

物業管理分級被轟偏幫財團 中小型公司:造就壟斷市場

1 : GS(14)@2011-02-19 19:15:3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990911

【本報訊】政府正就規管物業管理市場進行公眾諮詢,建議實施發牌與分級制,但引起業界激烈反響。主要由中、小型管理公司組成的香港物業管理聯會打破緘默,炮轟政府推行分級制,勢必造成標籤效應,質疑是官商勾結,幫助長實、港鐵等大財團旗下管理公司進一步壟斷市場。 記者:黃偉駿

民政事務總署去年 12月展開三個月公眾諮詢,建議發牌規管全港約 1,500間物業管理公司;又提出仿效內地,按管理公司規模與財力實施分級制,例如高級別的大型管理公司可管理大型屋苑或單幢樓宇,但低級別的中、小型管理公司只准管理小型屋苑或單幢樓宇,不可「越級挑戰」。
分級制建議一出,引起一眾中、小型公司強烈不滿。去年 9月成立的香港物業管理聯會,由多間中、小型公司組成。主席林覺暉稱,支持管理公司要領牌,但反對分級,因為一定造成標籤效應,令小業主以為低級別的中、小型公司服務差劣,對它們不公平,造就大財團壟斷市場,「好似去飲茶,大茶樓個個食客隨便入去幫襯;細茶樓只准低消費嘅食客入去,點會唔執笠?」
沒競爭小業主任宰割

他說市場上最大規模 10多間管理公司,幾乎清一色是大發展商子公司,每當所屬發展商有新屋苑落成,自動歸它們管理,中、小型公司根本「冇得打」;若再硬性分級,只會進一步趕絕中、小型公司的生存空間,不排除屆時有大公司以本傷人,用超低價錢爭奪小型屋苑或單幢樓宇的管理合約,「細盤對大公司嚟講,爭唔到冇乜影響,但對中小型公司好重要,失去咗好可能執笠」。
副主席黃健平指諮詢文件「魔鬼在細節」,表面說改革是避免市場遭壟斷,但同時提倡分級,凸顯官商勾結,「市民緊係覺得發牌規管係好事,但如果分級,將來細嘅管理公司畀大財團逼走晒,小業主就任人宰割」。
港鐵住宅業主權益聯會主席林悅認為,實施分級制對小業主是「先甜後苦」,「初頭享受到大公司好平嘅管理費,但當細公司走晒,冇晒競爭後,大公司自然加價」。他認為政府應盡快修例,降低更換管理公司要 50%業權同意的高門檻。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昨出席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時稱,目前大部份意見支持發牌制;與會的測量師學會物業設施管理組主席楊文佳贊成分級發牌。
2 : GS(14)@2011-02-19 19:15:46

每戶管理費僅收數十元
2011年02月19日

【本報訊】港鐵、長實等大財團旗下物業管理公司予人貪婪形象,屢次被小業主踢爆濫收以千萬元計管理費,按屋苑開支抽取的經理人佣金又被指過高,但原來市場上很多中、小型公司,每月只靠向每戶小業主收取數十元管理費掙扎求存。
沒有經理人佣金

開業近 20年的佳潤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港島區與九龍約 30座單幢式樓宇。公司負責人李先生稱,像他這類中、小型管理公司,在市場上佔大多數,但跟港鐵或長實不同,他們沒有經理人佣金,向每幢大廈每月收取的管理費只得 2,000至 3,000元,用作公司日常行政開支,其餘開支包括保安員、清潔、維修及電費等,則向大廈法團實報實銷。以一幢約 100戶大廈為例,每戶每月管理費僅需數十元。
他坦言,大型管理公司有無限資源,可以不斷從屋苑戶口按開支比例抽取佣金;但中、小型管理公司,一萬數千元的費用已屬不輕負擔,「將來實施發牌制後,每年又要畀多萬幾蚊」。他說一旦推行分級制,中小型公司一定被貶到低級別,小業主勢必選擇大公司,「唔係佢哋做得特別好,但會以為佢哋高級啲,實係揀佢哋」。他預料將會出現倒閉潮。
3 : idsdown(1658)@2011-02-19 19:34:23

物業管理公司係靠發展商攞到個管理權, 而且好多物業管理都係發展商的子公司, 唔幚就奇, 除非政府引入反攏斷, 否則住私樓市民永遠都係被人生煎活剝的一群
4 : GS(14)@2011-02-20 10:07:47

我之前都有一份在民政處拿到的諮詢文件,但是是分三級的,好像承建商一樣,人同公司都要
5 : 亞力士(1473)@2011-02-21 21:52:51

每當所屬發展商有新屋苑落成,自動歸它們管理<---- 要踼佢地走難過乜
6 : GS(14)@2011-02-21 22:23:10

人地起,業權又由佢地劃...點開都得
7 : 黃金蟲(1617)@2011-02-22 15:13:40

香港的地產商
賣樓賺 賣完樓繼續賺
8 : GS(14)@2011-02-22 21:49:04

一條龍榨壓你
9 : idsdown(1658)@2011-02-22 22:50:31

8樓提及
一條龍榨壓你

呢D叫肥水不流別人田
10 : GS(14)@2011-02-22 23:02:18

資本主義啊
11 : martin845(1570)@2011-02-23 19:00:50

這件事的重點在於
發展商的子公司不但做硬自己的盤
而且還要趕絕小型管理公司
壟斷市場
真賤
12 : GS(14)@2011-02-23 22:28:22

我都唔知現在點發圍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39

蘇麗珍: 中小型股仍未震完

1 : GS(14)@2011-06-14 22:01:42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185cfee1-8ed4-4171-869d-371b637eea5d-3216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801

難抵寒冬 中小地產代理投降

1 : GS(14)@2011-09-26 20:04:0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926/News/ea_eab1.htm

...
股東謀後路 轉型投資酒樓業
宇晴軒分行原月租3萬元,6月租約期滿之前,有其他商戶競標出價至18萬至20萬元承租,租金加幅逾5倍。「我懐上半年好巿時,每間分行營業額介乎
15萬至30萬元,但係都唔太穩定,咁貴租金加上生意開始下跌,實在無辦法繼續頂落去。」至於泓景臺的分行舖位月租4萬元,他指出,原租約至明年8月才屆
滿,但6月以來生意太差,故8月尾關門,無謂連燈油火蠟都「齋蝕」。
另一間主要做屯門區生意的中小型地產代理盛世地產,早前亦因入不敷支已開始收縮。盛世地產代理高級客戶經理(亦是主要股東)伍嘉翔表示,原有3間分
行今年中前每月開支約13萬元或以上,佣金收入平均每月可維持約30萬元,但年中以後,3間分行每月生意按月下跌,由6月買賣成交合共逾8宗跌至8月只有
2宗,跌幅八成,連同租務成交的佣金只有3至4萬元,公司由7月開始微蝕,至8月份虧蝕超過10萬元,唯有開始收縮業務。
伍嘉翔亦準備好退路。「半年前我已經嘗試轉型,在青衣涌美村開鰦一間酒家食肆,如果地產生意將來再係咁難搞,都諗住會增加投資去飲食生意。」
2 : idsdown(1658)@2011-09-26 23:20:27

呢D中小地產代理係咪近幾年先成立ga, 無理由咁差喎.
一般來講, 好多中小地產代理如果係有一段歷史的, 好多時都會有一班固定客仔, 呢D中小地產代理除左佣金收入之外, 另外就係幚客處理租務的收入, 依家租務市場咁好.
3 : 龍生(798)@2011-09-27 12:59:39

基本上所有的所謂小型地產代理....
全部都係自己坐盤...這在行內早己是公開的秘密...

施永青仲不時出文串佢地, 話佢地就係因為顧住坐盤所以先做唔大.....

所以這些褔佳的死因多數是坐爆貨, 供唔掂, 現金鏈斷裂, 氣絕身亡
4 : GS(14)@2011-09-27 19:57:50

咁真是無野講,想買好盤...舊區的,點算?
5 : idsdown(1658)@2011-09-27 20:00:42

D股坐晒, 無得諗買樓,
不過依家應該都仲未係入市時機, 繼續坐吧smiley
6 : GS(14)@2011-09-27 20:03:45

我打算同壇主買間平鋪
7 : idsdown(1658)@2011-09-27 20:04:56

6樓提及
我打算同壇主買間平鋪


出租?
8 : GS(14)@2011-09-27 20:13:58

出租又好,自用都好啦
9 : idsdown(1658)@2011-09-27 20:28:59

8樓提及
出租又好,自用都好啦


但依家入市似無乜值搏, 坐脡機會大, 即使係自用都咁話
10 : Sunny^_^(11601)@2011-09-27 20:30:16

自用?!?!睇唔出你都好有錢下...一時買公屋,一時買macau樓,一時買鋪,仲要做埋生意.遲D要叫係做大師喇
11 : GS(14)@2011-09-27 20:30:37

吹水,都無樣做到
12 : 龍生(798)@2011-09-28 02:05:42

想買邊區的鋪?

舊區就係咁, 土瓜環, 深水埗, 全部都係咁

細行橫行, 好野自己入, 入完搵你接...

其實連灣仔都係咁, 不過有中原美聯, 好少少

不過又咁講, 大行一樣有以上問題, 但無細行咁誇

大行的agent 打工居多, 想食佣

細行的老世就係業主, 想賺差價, 心態非常唔同, 不能直接比較
13 : GS(14)@2011-09-28 20:59:19

都是舊區的平野,不過聽你咁講,算啦
14 : 亞力士(1473)@2011-09-28 22:58:40

施永青仲不時出文串佢地, 話佢地就係因為顧住坐盤所以先做唔大.....<------ 掛住炒出炒入?
15 : 龍生(798)@2011-09-28 23:36:24

係呀, 只係坐盤炒出炒入, 但區內的業主及買家也不是儍的...

結果令交投不活躍, 而外區人也少參與, 結果個pool 細, 一直煲唔大

做黎做去也只有一區...

這種模式的生意, 同一區開多幾家倒是容易, 因為扑中一間夠頂皮費幾個月,

但想做到中原這規模則是妄想,

他們的成功之路就是坐貨, 最好貨如輪轉

但資金總有個限度...大炒家也有一定人數...

結果由於太成功, 養成不熟不食習慣, 導致闖不出該區...

施永青則拼棄這套方法, 專心做代理, 如果按這邏輯, 去邊開其實都一樣

因為只做代理, 深水埗同山頂在他眼中也是用同個system 去run的

結果他是施永青, 而其他這樣做的人, 還只是細A
16 : 龍生(798)@2011-09-28 23:37:46

當然, 施永青是否真的不落場炒貨, 我個人堅信人性醜惡

他說的鬼話我一個字也不信, 他坐擁全港最新的樓盤資訊, 你說他是否大炒家呢?

但他不炒蝦毛倒是真的...
17 : 龍生(798)@2011-09-28 23:39:24

細A 那種做法, 其實只是守株待兔劏水魚

首先買家不熟該區, 被他們的一套手法帶入, 跟著他們被洗腦, 然後中伏

同澳門個套叠馬仔手法有少少似

賣家...就睇下邊個等錢駛LOR...一年總有幾條呢的等錢駛又或唔知價的儍人

這些就是目標人物....
18 : 龍生(798)@2011-09-28 23:40:25

07 年我朋友做荃中....

話有件貨好抵, 只係85萬, 但出面105 -110 左右

我話做咩咁筍...佢話因為個個係阿伯, 唔知價

我諗多兩日姐...己經俾人買左...

咁你知咩事啦
19 : idsdown(1658)@2011-09-29 08:12:08

新界西一直都係好差, 荃灣某些地區, 葵芳已經算唔錯了, 其他真係入左有排坐
20 : Sunny^_^(11601)@2011-09-29 09:59:37

18樓提及
07 年我朋友做荃中....

話有件貨好抵, 只係85萬, 但出面105 -110 左右

我話做咩咁筍...佢話因為個個係阿伯, 唔知價

我諗多兩日姐...己經俾人買左...

咁你知咩事啦


你朋友唔買??3成首期都係廿五萬
21 : GS(14)@2011-09-29 10:46:50

可能佢都重貨...無錢..

那如果我唔食價去開是否可行?
22 : idsdown(1658)@2011-09-29 16:18:42

18樓提及
07 年我朋友做荃中....

話有件貨好抵, 只係85萬, 但出面105 -110 左右

我話做咩咁筍...佢話因為個個係阿伯, 唔知價

我諗多兩日姐...己經俾人買左...

咁你知咩事啦


有時係熟客仔先有呢D筍盤, 坐盤個胃無咁大, 食唔到太多.
據聞要飛的去簽的, 成左應該有封大利是回禮
23 : 龍生(798)@2011-09-29 16:32:17

係直頭有張票放係地產...無銀碼, 只係簽左名...

大利是一定有架啦...平時仲要飲茶灌水TIM...少不免啦....
24 : 龍生(798)@2011-09-29 16:32:45

我朋友唔買係因為...

佢係一個真真正正只食佣既經紀...仲未踏入炒樓門檻....
25 : 龍生(798)@2011-09-29 16:33:05

湯兄...個個開頭都係咁諗的....
26 : idsdown(1658)@2011-09-29 16:36:48

咁即同買股一樣, 坐左艇
27 : GS(14)@2011-09-29 16:38:43

25樓提及
湯兄...個個開頭都係咁諗的....


咁我真是唔食價呢
28 : 龍生(798)@2011-09-29 16:52:44

你唔食都未必好生意過人地, 首先人地一開幾間, 唔止一間

另外, 食價有個好處, 係等錢駛既人可以即時賣樓套現

收現款, 唔駛等喎

至於佢後黎食價再賣出, 多數附設基本裝修/豪裝

200萬買番黎, 首期60萬, 裝修20萬的話佢就要80萬現金

但如果240萬連豪裝, 首期唔多得好多, 卻免卻裝修麻煩及上會現金問題

佢地存在係有一定道理, 並非齋食價咁簡單....
29 : GS(14)@2011-09-29 17:30:25

即是一條龍做晒?
30 : Sunny^_^(11601)@2011-09-29 20:10:48

kowloon bay 既地產代理都係嫁.扮到冇關係咁,但係一定收左回佣囉
31 : GS(14)@2011-09-29 21:31:18

他們有射盤可能
32 : 龍生(798)@2011-09-30 01:32:19

大行的小朋友經紀, 就多數真的打份工...

你真想買, 找他們可能較好....
33 : GS(14)@2011-09-30 19:00:31

Then go Centaline or 1200 l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54

方剛憂中小企生存空間縮窄

1 : GS(14)@2012-05-14 23:59:38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14/News/ec_gok1.htm

受惠自由行,外國品牌以重金攻勢「搶舖」不時發生。美國時裝品牌Forever 21去年進軍香港,即以月租1100萬元取代在銅鑼灣京華中心落戶近5年的佐丹奴,開設5層巨型旗艦店。該舖位的呎租逾200港元,是Forever 21全球近500家分店中最高。

化妝品專門店莎莎在銅鑼灣金朝陽中心地下的分店,租約未滿已被名表品牌歐米茄(Omega)搶位,月租達900萬元。莎莎位於廣東道的分店,則被另一名表品牌勞力士(Rolex)「攻佔」,月租達700萬元。

盼新政府開拓更多零售點

中原(工商舖)商舖部董事黃偉基表示,最近兩年外國名牌湧港爭位現象普遍,令銅鑼灣希慎道、羅素街等旺地,無論新租和續租,升幅都很驚人,「有些租金是以前兩三倍」。若外國牌子和本地牌子競爭,前者因廣告效應,大多數會爭贏,「業主希望有靚品牌落戶,勞力士和莎莎比較,勞力士交租都隱陣些」。他預期,租金水漲船高的情仍會持續。

方剛期望新一屆政府開拓更多零售點,例如候任特首梁振英有意在新界北部建酒店,可考慮在酒店旁興建特賣場和跳蚤市場,紓緩本港舖位緊張情。

明報記者 梁家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372

中小出版社「獨書場」撐非主流

1 : GS(14)@2012-05-29 00:36: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28/16374231

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也指,目前三中商佔去全港約六至七成書籍銷量,造成壟斷,很多非主流書籍均受冷待;而且「佢哋印刷、出版、發行一條龍做晒」,「當眼位置都放晒佢哋自己出版嘅書」;又指「質素好嘅書,係要靠口碑去宣傳,要時間去浸,但好多發行商見有幾日銷量唔好就回書。」很多質量高的滄海遺珠都存於貨倉不見天日。
大書商壟斷全港各大零售點,自資出版的獨立出書人也苦無出路。筆名 Banksy Salinger的本地商人兩年前完成自傳式小說《果園魅影》,「本書講述我讀中大時住赤泥坪同大學附近合榮果園嘅鬧鬼事件,相信中大學生有共鳴,書商未睇就歸類靈異小說,認為銷量差唔肯幫我出」。他自資在內地印1,000本,只有小型書店肯上架,兩年僅賣約200本。
國際學校教師 Aparna Sachar愛寫詩,其英文詩集《 Timeless Rapture》去年在印度家鄉印100本運回港,「很難找到發行商願意推銷英文詩集,只能夠在小書店及網上售賣」。
有見及此,香港中小企書刊業商會自行尋找展銷場地,至3月終決定於鰂魚涌一工廈單位,由本月21日起辦夏日書展;並計劃下月推出「獨出我的書」,接受約100名自資出書的作者寄售書籍。展期暫定三個月,若反應良好會繼續營運。
場內所有書最平10元,最貴50元;有關美術設計的書最便宜,一、兩折都有。此外,商會計劃於7月中、即香港書展開波前一星期舉辦「書展預展」,會員將部份新書以較平價格發售,讓讀者先睹為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