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PP是中國下一步改革的鏡子” 訪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917

龍永圖(左)、魏建國(右) (李微敖/圖)

TPP沒有中國參加並不是美國不讓中國參加,是中國自己選擇暫時不參加的。如果RCEP還沒有結束,中國馬上跳槽去參加TPP談判的話,就顯得很不厚道。

中國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並不是像有些人講的,現在美國已經制定出新的全球規則,強加於中國。中國已經不是像當年那樣的一個小國了,TPP的規則,如果中國不接受,歐盟不接受,那就不能成為全球規則。

TPP達成以後,對中國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會形成一些壓力。比如在保護治外法權、環保,勞工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國有企業進一步改革等問題上。這些問題恰恰是和中國現在的改革並行不悖的。

2015年10月5日,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智利、文萊等12個國家,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部長會議,就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達成基本協議。

11月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TPP文本全文,全文超過兩千頁,包括貨物貿易、紡織品和服裝、原產地規則、金融服務、投資、電信、電子商務、政府采購、國有企業和指定壟斷、知識產權、勞工、監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敗等30個章節以及相關附錄,號稱是“史上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

如果以2013年年底數據計算,這12個國家的GDP總和約為27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總量近40%,貨物貿易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美國等國家為什麽要搞TPP協議?它與WTO(世貿組織協議)有什麽區別?對於中國而言,TPP是挑戰,還是機遇?坊間戲謔的說法之一,TPP是“排斥中國”的“踢屁屁”,但究竟實情如何?

帶著這些問題,南方周末記者近日做客貴州衛視《論道》欄目,就此采訪了前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加入WTO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和原商務部副部長、現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

TPP是不是針對中國

南方周末:兩位都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關註TPP的?

龍永圖:從2001年,WTO多哈回合談判開始,以WTO為代表的全球貿易體制應該說遇到了一些挫折。“多哈回合”長期達不成協議,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關於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就開始了,這包括區域的貿易協定,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等,TPP就是其中一個。

前幾年,美國參加TPP的首席談判代表,突然到我辦公室來。因為他曾經在中國加入世貿的談判中,和我是談判對手,所以我們算是好朋友、老朋友了。我就問他,現在外界傳說TPP搞出來是針對中國的。他說,請你相信我作為美國TPP首席談判代表,很鄭重地向你講沒有這回事,TPP不可能排斥中國,排斥中國對TPP的談判也沒有什麽好處。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TPP保持了一些特別的關註。

魏建國:2005年,我在商務部時(2003年-2008年任商務部副部長),中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進行談判,我們就發現新西蘭當時正在考慮一個比我們中國跟新西蘭更高的貿易標準,一個FTA(自由貿易協定),那時我們就知道有一個TPP。

但使我吃驚並引起我高度重視的,是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墨西哥坎昆的APEC會議上,突然提出美國要馬上參與建立TPP。我們經常發現,美國不按常規出牌,你想啊,他是在APEC的坎昆會議上談TPP的,在20國集團開會時他不說,WTO會議時他不說,偏偏選擇APEC會議上說。這就使得我們提高了警覺性——因為參加APEC會議的,大部分都是太平洋地區國家。

南方周末:為什麽美國在2009年突然插進來?

魏建國: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後,美國國內出現兩個顯著的趨向:一派是支持中國加入WTO的,這大部分是跨國公司、銀行家、金融家,包括一些服務貿易商,原因是中國市場大;一派是反對的,這是一些學者,包括一些政府官員,理由是中國這麽大的塊頭進來對美國不利。

中國加入WTO以後,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不僅中國徹底打開了大門,而且成了世界的工廠。中國在全球四百多種工業品和消費品的生產和出口上,有222種占第一位;像談判時涉及的紡織品的配額問題,紡織品和多種纖維協定,這原本是壓在中國身上的主動配額問題,變成了我們的主動需求,中國的紡織品行業,也取得了井噴式的發展。美國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說邀請中國加入WTO進來後,結果中國搶占了先機,成了得益國,中國贏了。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國在考慮,WTO的“多哈回合談判”采取什麽策略。曾擔任WTO兩屆幹事長職務的帕斯卡爾·拉米認為在他的任期內,沒有能夠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取得成功,是因為美國沒有政治意願,美國在拖。

為什麽美國在拖?因為美國在尋找一個更高的、更加國際化的遊戲規則,來把中國排除在外。於是,美國瞄準了那個微小型的TPP,即起初只有新加坡、新西蘭等4個國家的TPP,要慢慢把它搞成今天這樣12個國家的TPP。

龍永圖:我插一句,當時美國認為中國加入WTO,中國成為了最大的贏家,實際上現在我們應該澄清的是:這還是一個雙贏。因為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從中國加入WTO當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處。中國的市場放開了,中國很多價廉物美的產品,比如我們的紡織品,鞋、襪和很多的玩具,家電產品,都能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口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使得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公眾,特別是他們的低收入群體,能夠享受到價廉物美的日用消費品。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加入WTO,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特別是對西方發達國家的一次重大的“扶貧行為”。

另外,由於中國商品的價廉物美,使得美國等西方國家擺脫了困擾他們多年的通貨膨脹的問題,所以這些年來,這些國家的通脹都非常低。這些都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經常忽略的地方。他們只看到了中國加入WTO給中國帶來的好處,這是不全面的。

南方周末:TPP到底是不是針對中國的,兩位似乎有些矛盾。龍先生講,美方代表當面跟您說,TPP不是針對中國的。魏先生則說,TPP就是針對中國的。

龍永圖:我覺得魏部長也沒有說TPP是排斥中國、針對中國的。因為,首先TPP沒有中國參加並不是美國不讓中國參加,根據WTO自由貿易協定的規定,任何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應該對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開放,所以TPP的成員沒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據,不允許中國參加。

事實上是中國自己選擇暫時不參加的。為什麽?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中國正在和東盟十國,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韓國、日本,共16個國家搞一個區域貿易協定,我們叫RCEP,就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議”。中國的力量主要集中在RCEP的談判上,如果在這種情況下,RCEP還沒有結束,中國馬上跳槽去參加TPP談判的話,我覺得,中國就顯得很不厚道。特別是在RCEP的談判中,中國起著非常主導的推動作用。

第二,TPP在保護知識產權、環保、勞工標準,以及企業市場化發展方面,確實走得很快,快的步伐雖然和中國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但走得確實比中國快。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認為,與其現在花很大的精力來與美國和其他國家談這些新領域的重大規則問題,還不如中國自身采取主動改革的措施,使得中國的環保標準、勞工標準等,能逐漸適應TPP的發展方向。這方面,我們采取的是“多做少說”。

從美國方面來講,也許他們雖然不能排斥中國,但心里不願意中國參加,因為中國參加的話,可能會對談判造成很大的麻煩。TPP的整個談判本來就很困難,中國參加,會具有更大的複雜性。種種情況也說明,TPP不是在排斥中國,中國選擇不參加TPP的談判也是暫時的。

此外,我們不能講,中國可以搞RCEP,美國就不能搞TPP,這兩個都是區域貿易協定,我們不能采取“雙重標準”。

當然,美國搞TPP,從政治上來說服務於它在亞洲這個平臺的戰略,這是很清楚的。如果是從這個角度來講,確實有針對中國的意思。但美國人幹什麽事情,從來不是把針對誰當成第一位,從來是把是否符合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美國搞TPP或者說亞洲再平衡的戰略,首先是為了美國在亞洲太平洋的利益,因為現在全球經濟的重心已經轉到亞太地區,所以它的整個經濟戰略的重心,也要轉到這一地區。

所以,美國利用TPP這樣一個現成的舞臺,就像是資本市場上的“借殼上市”,一下把這個小的上市公司的殼變成大的上市公司。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說這個殼本來就是美國的,美國把它搞出來專門針對中國,我覺得這也不符合實際。

動力與結果

魏建國:美國的智庫對美國今後在國際上的地位有兩種分析,一種分析就是美國要想作為全球霸主,必須有三個條件:第一,美國的GDP必須要年增長率始終保持在3%以上,當然今年它已經是1.5%,現在是1.3%,說不定今年還掉下來1.1%;第二,它認為導致全球傳統大國爭論的意識形態的對立已經蕩然無存。因此提出,美國目前一定要在搶占遊戲規則和國際體系的主導地位方面邁上新的一步。

這是什麽意思?就是說美國不要再想著去改造對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包括用武力去改造。而是要真正轉向使用新的國際規則,制定全球新的遊戲規則,作為領導全球的關鍵所在。那麽國際規則就像龍部長講的,一定要把美國利益放在第一位,今後全球經濟發展的最大引擎在亞太,說白了就在中國。這個TPP剛好符合它走向亞太的戰略,奧巴馬也因此在2011年提出,在他的任內能夠加速TPP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這兩個協議的進程。

龍永圖:實際上,TPP是美國企圖制定新的全球規則的第一步,因為TPP所有的規則,只對這12個成員國有效,構不成全球規則。如果要使它成為全球規則,必須讓中國、歐盟這樣的大國貿易集團,能夠同意和接受這個規則。

所以,我覺得中國還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並不是像有些人講的,美國已經制定出新的全球規則,現在就要強加於中國。中國已經不是像當年那樣的一個小國了,你制定什麽規則,我們就無條件地接受。中國參加WTO談判時,基本算是“手無寸鐵”,都和美國回旋了那麽多年,最後才接受了這樣一個全球規則。而且也不能說,當年WTO的一些規則就是美國制定的規則,而是經過很多年的磨合,好幾年的全球談判才形成的。

有些人認為中國現在被排斥在全球新的貿易規則之外,這個毫無根據。TPP的規則,如果中國不接受,歐盟不接受,那就不能成為全球規則。這點,大家還是可以放心的。

南方周末:雖然TPP現在達成初步協議,但還需要各國國內的批準程序,我們看到了美國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就明確反對TPP,有沒有可能美國國會會否決這個協議?

龍永圖:我想肯定會有一些爭論,比如在美國,就像當年通過中國永久最惠國待遇的進程一樣,非常複雜非常曲折,但這是一個美國國內政治運作的過程,希拉里現在反對TPP,實際上也是一個政治姿態,是她整個競選戰略中的一部分,我並不認為她會真正地反對TPP。對美國有利的事情,美國國會都通過的,所以我倒不懷疑TPP會在美國通過,我想最快在奧巴馬任內,就能完成國會的整個程序。在其他國家通過,更是比較容易的事情。

對中國的影響

南方周末:很多人關心,TPP到底對中國經濟會產生哪些重要的影響?比如因為加入WTO而受益的紡織品出口,是否會因為TPP而減少,會萎縮?

魏建國:我認為有影響,但影響不是很大。因為TPP只限定在12個國家里,範圍有限。如果中國的紡織品等產品出口受限,那麽我們可以從其他途徑,向其他國家出口。

對於TPP,我認為中國還是應該抱著樂見其成的態度。我個人認為中國對全球的貿易規則應該采取四個“改”:第一改革它,包括WTO、FTA,包括現在的IMF、世界銀行等,我們首先改革它,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它,改進它,而不是徹底的顛覆它、改變它。因為中國應該說是這些國際規則體系的創立者、貢獻者、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龍永圖:美國一些專家認為,TPP可以產生大量的貿易轉移效應,有的還說,每年要因此減少中國一千億美元左右的出口。這一千億美元,是完全按照TPP的條款直接算出來的,我覺得這誇大其詞了。

因為關稅降低也好,還是原產地規則的改變也好,只不過是一個產品的整個競爭能力的一部分。現在我們在紡織品等其他不少產品上,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優勢,比如我們有更好的物流體系,更好的零部件生產體系,更好的原材料的配套體系等,這些都是決定一個產品的競爭能力的因素,還包括供貨時間,也非常關鍵。價格不是唯一因素,關稅也不是。有時候,關稅的因素還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這方面,我覺得不太值得憂慮。

TPP達成以後,對中國在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會形成一些壓力。比如在保護治外法權、環保,勞工條件的進一步改善,國有企業進一步改革等問題上,這些問題恰恰是和中國現在的改革並行不悖的。由於TPP的建立,實際上給我們一面鏡子,就是說國際上在這些領域里面有哪些新的要求,我們的改革要怎樣去適應這些新的國際標準和要求。我們對這些新規則,到底采取一種歡迎的態度,還是抵制的態度,這對我們來講,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像中央講的,對TPP采取一種開放的態度,我覺得對中國一些重大領域的改革,會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南方周末:我們看到,陸續有不少其他國家和地區表示將申請加入TPP,那麽中國有沒有必要,在未來三五年,也考慮申請加入呢?

龍永圖:現在還談不上參加TPP的問題,現階段,中國還是要加快和16個國家的RCEP談判,使這個談判能夠盡早結束、生效,這樣的話,就可以使RCEP和TPP成為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兩個區域貿易協定。

這兩個區域貿易協定重疊的國家很多,大概有8個國家,通過這兩邊參加的8個國家的牽線搭橋,也許這兩個區域之間的貿易協定,可以在某一天能夠進行一定的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亞洲太平洋區域貿易協定。這應該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當然也需要很大的政治智慧和努力。

魏建國:我認為,首先我們要看一看,TPP能不能最後達成協議。我想,不管現在各國對TPP怎麽看,作為美國來講,既然前期動員了那麽多資源,花了那麽多功夫,肯定會最終實現。不管TPP跟原來的想法,是不是改變了,程度和質量是不是降低了。不管在奧巴馬任期之內能不能達成,但美國肯定會把TPP,包括TTIP作為一個大的戰略來實現。

第二,中國的態度。不是說我見到你有一個新的遊戲規則,就一定要來加入。中國改革走到現在,最大的特點就是“接地氣”,就是始終瞄準著中國的國情。

中國的國情跟越南、文萊這些發展中國家不一樣,我們比它更發達;我們又跟日本、美國、新西蘭、新加坡也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面,作為中國來講,既要把進一步的改革,作為一個最好的紅利來釋放;同時也要照顧到中國的穩步前進發展的需要。

我認為我們對TPP不要太忌憚。我們所有的改革,不是因為外界來壓迫我們,而是出於我們自身的需求。比如知識產權保護,是因為我們的國情,需要來保護知識產權,我們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需要我們來保護知識產權。我們中國做好了,自然會成為全球知識產權保護的最優秀的國家。

南方周末:一個假設性問題,如果不考慮年齡、職務的因素,如果未來中國政府任命您為中國加入TPP的首席談判代表,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和挑戰有哪些?

魏建國:如果中國政府要加入TPP,而且要選擇我作為首席談判代表,我的一個擔心,就是如何對美國制定的這個遊戲規則中,暗藏的玄機進行一一化解。我認為就是要“見招拆招”,並且利用中國現有大的戰略,包括“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使TPP從一個“利益共同體”,努力打造成“命運共同體”,最後成為全球“責任共同體”。

龍永圖:根據我當年參加WTO談判的經驗,任何一個國際協議的談判首先要在中國國內形成共識。當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我們先是一步一步在國內給大家講清楚,在全國上下形成共識後,這才使得中國在談判的最後時刻,達成了協議。

現在,中國國內對TPP還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質疑,包括今天互聯網對輿論的影響,與十幾年前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怎樣能統一全國上下,乃至部門和利益集團之間的認識,形成共識,看到中國如果接受TPP那一套基本原則體系,對我們是有利的,是最重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13

安倍新三箭迎戰TPP 農民還是能賺到錢 日本經驗》輸出高檔和牛 將和食推廣到全世界

2015-10-26 TCW

台灣要爭取加入TPP,首先得說服國內農業部門接受高度自由貿易,並減少進口衝擊;同樣是小農經濟的日本,安倍提出「進攻型農業」,夢想、胡蘿蔔與棍子三箭齊發,成功化解了反對派的聲音,日本是如何辦到的?

兩年多前的春天,在靠近日本首相官邸的東京日比谷公園裡,聚集了北自北海道、南至九州的農民們,這群由JA(日本全國農會總會)統領的四千名農民,穿上不同顏色制服,頭上綁著「反對加入TPP」的白布條,抗議場面聲勢浩大。

二○一三年三月十五日,在這場抗爭運動的三天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式宣布日本將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歷經兩年半時間,TPP終於在今年十月 五日達成協議,這段期間安倍政權積極調整國內農業部門,不僅消弭了大部分反對派的聲音,甚至讓今年秋收稻米價格上揚,用實績說服農民「加入TPP,還是能 賺到錢」,安倍政權是怎麼辦到的?

第一箭:夢想

利用低關稅,出口日本農產品「日本不是打臨時仗,在決定加入TPP後,應對政策即全面著手施行。」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 的郭永興,觀察日本農業政策多年,他指出:「夢想、胡蘿蔔與棍子,安倍的農業政策也是三箭齊發。」第一箭,安倍先打心理戰,給予農民正面迎戰TPP的夢想 與勇氣。

日本農業深陷保護主義日久,因農戶的耕地不大,不像美國與澳洲屬於大規模粗放農業,生產目的即出口外銷;同為小農經濟的日本與台灣,都深深擔心一旦開放低價農產品進口,國內農產品將遭受嚴重衝擊。

但安倍將「保護型農業」的思路完全扭轉過來,他在一三年五月的政策說明演講中,提出「進攻的農林水產業」理念,政策目標是到二○年時,日本農林水產品的出口金額,要從一二年的四千五百億日圓,提升至一兆日圓;相當於八年內出口金額要翻一.二倍。

「安倍在許多場合都大聲疾呼,必須改變日本農業是弱勢、需要保護的既有想法,呼籲日本農業應轉守為攻,正面迎戰TPP,將自由貿易視為日本農產品以低關稅出口到海外市場的機會。」郭永興解析。

「進攻型農業」成為安倍農業政策的核心哲學,郭永興舉牛肉的進出口為例,根據TPP談判結果,日本進口牛肉關稅必須在十六年內,由三八.五%降到九%;但 同時日本也為出口牛肉到美國的四.四%低關稅額度,爭取從兩百噸開放至三千噸免關稅額度,雖然廉價牛肉將受衝擊,但也能促使日本國內養牛農戶轉攻高級和牛 飼養。

第二箭:胡蘿蔔

提供誘因,補貼戰略性作物農業預算編列更充分反映出「進攻型農業」的特色,事實上,日本從○一年起,連續十二年減少農業預算,但自從宣布加入TPP之後, 一三年當年的農業預算便增加了一二四九億日圓,其中能強化競爭力的公共建設預算占了一六一一億日圓,非公共建設預算則減少三六二億日圓,為擴大農業出口強 化了底氣。

相較之下,台灣政府雖疾呼要爭取成為第二輪TPP成員國,但卻未端出相應的積極政策。根據農委會發布的預算書,一六年農業總預算九五六億元,還較今年的九 八六億元略減三%;以一六年預算來看,光用在福利津貼的支出就有四九五億元,占比逾五成,而用於實質農業發展的預算僅三五二億元。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指出,台灣其實比日本更具出口優勢,目前台灣農產品進口額四千五百億元,出口額一千五百億元,係因加入WTO後讓貿易逆差逐 漸擴大,「但台灣對十二個TPP成員國的農業出口總額,占了整體農業出口總額約五成,進口額占比也是五成;相對日本對其他十一個成員國的農業出口額則占整 體的三成,台灣已有出口優勢。」一四年,安倍政權持續增加農業預算,且射出第二箭 ── 將農業補貼轉至飼料米等戰略性作物。此類似「胡蘿蔔」的政策可收一石數鳥之成效,因日本與台灣相同,養豬業皆為開放自由貿易的重災區,郭永興研究,日本養 豬戶的飼料以進口玉米為主,成本是美國豬肉的兩倍,若改用國產飼料米即可大幅降低成本,一方面提高豬農競爭力,而稻農有意願轉作飼料米,也能減少廢耕農 地。

台灣不見得要仿照日本作法,陳吉仲便提出「沼氣發電」的構想,將養豬業集中在屏東、雲林、彰化三地,引進沼氣發電設備,同時利用豬的排泄物作有機堆肥,「如果成功,一來降低環境影響,二來提升豬農收入,某種程度能因應美豬進口。」

第三箭:棍子

修正法律,重振農業外銷今年開春,安倍射出致命第三箭,通過法律修正,廢除JA對日本全國七百多家地方農協的監督及指導權,農會組織改革促使地方農協必須轉型走向市場,同時展開企業化經營的農林水產相關公司也不斷增加。

舉例來說,日本的「OISIX」食品宅配公司,堪稱網上超市,經營團隊走訪全國,說服一千多家農戶成為供應商,消費者能在網站上購買兩千種以上的蔬果、魚肉、日常食品、醃漬物、甜點、酒類等食品;OISIX更將生意拓展到香港,瞄準兩岸三地市場,意圖重振日本農業外銷。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積極推動「地產地銷」,在面對瀨戶內海的愛媛縣今治市,有家日本規模最大的農產直販所「彩菜屋」,便是由當地農協經營,五百多坪的賣場 裡,百分之百提供今治市本地生產的蔬果、肉、魚、米,幫助了在地一千三百戶農家,賣不完的蔬果則由彩菜屋收購,提供學校作為團膳服務。

日本第一線的生產者與企業,早已搶先政府腳步,嗅覺到自由貿易不可抵擋的浪潮而做出改變,「但台灣所有的人力、組織架構都在談怎麼生產,我們有很好的生產 技術、生產人力和品質,但卻缺乏行銷、流通到品牌等後段流程。」陳吉仲直指台灣農業的核心問題,認為是產官學界應著力改善之處。

即使台灣沒有加入TPP,但中日韓FTA與其他國家的多邊貿易談判都持續進行,農產品自由化趨勢無可避免,不如自主調整、積極變革,安倍的進攻型農業政策,值得我們參考。

撰文 / 鄧寧、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84

非懂不可TPP


2015-10-26  TCW

即使去年太陽花學運掀起狂潮, 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卻有增無減, 缺乏自由貿易協定,讓台灣的經濟領土愈縮愈小, 美國主導的TPP, 將是改變台灣處境的關鍵機會。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還沒正式通過,九月九日下午二點,在台北市和平西路二段一○○號的會議室裡,農委會召集畜牧業各產業業者,和經濟部的談判代表,討論如何「備戰」。

「原來豬肉進口關稅是一二.五%,加入TPP,關稅一旦取消,國內市場勢必受到衝擊,」一開始,養豬協會代表就焦急地提出疑問,「怎麼辦?」台灣如果加入 TPP,農業和畜牧業將首當其衝,農委會內部資料估計,台灣農產品生產總值將下滑一六%,以二○一一年時四七五八億元的產值計算,衝擊將達到七六一億元, 畜牧業更是重災區,產值可能會下滑二二%。

「老外不吃山羊肉,到時會全部傾銷到台灣嗎?」業者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會議上,農委會訂出對TPP談判的目標:一面訂出保住國產豬肉、牛、羊、雞肉的自給率目標,同時要拉高農業契作比率。

加入TPP將是台灣自二○○一年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面臨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機會,但帶來機會的同時,衝擊也隨之而來,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造成數千人失業。

它讓產業大洗牌

農畜業剉咧等,紡織業前進越南卡位就在農委會討論因應方案時,另一邊,製鞋業、紡織業者也已經動了起來。

去年五月,遠東新在越南的工廠,才在排華暴動中被迫停工,今年,遠東新卻宣布高達百億元新台幣的投資案,要在越南打造從紡紗到成衣一條龍的紡織供應鏈。成 衣大廠聚陽跑得更快,早在幾年前就在內部成立TPP小組,紡織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育呈觀察,這個小組的作用,是按照TPP的貿易規定,重新調整產品布局,只 要TPP一起跑,聚陽的產品稅率和生產效率,就能站在最好的位置。

遠東新和聚陽積極投資越南,主要是因為TPP規定,成衣等紡織品如果要得到免稅優惠,必須從紗開始就在TPP成員國生產。

劉育呈觀察,這幾年台灣紡織業陷入停滯狀態,就和TPP有關,「台灣紡織品出口微幅下降,」但全世界紡織業是以五%的速度持續成長,越南紡織業成長率更高達一六%、一七%,台灣紡織廠雖然持續成長,但在TPP的磁吸效應下,對台灣的幫助愈來愈小。

「台灣的經濟版圖正在縮小。」台經院副研究員許博翔認為,加入TPP,台灣賴以維生的對外貿易,才能分散風險,增加競爭力。

TPP是什麼?為什麼從農業、紡織到工具機,每個產業都關注它的影響?它會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TPP,全名是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美國主導的十二國自由貿易協定,這個協定,歷經十年談判,今年十月五日清晨五點終於在美國亞特蘭大達成共識。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因為它是自從一九九五年WTO誕生以來,相隔二十年,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這一紙協議,將讓台灣身處的太平洋地區,出現一個經濟規模比歐盟大五成、比中國大三倍的自由貿易及經濟合作機制。

它讓世界變得更平

資金、人才、技術貿易障礙,一一抹平TPP成員國涵蓋八億人口、二十八兆美元的GDP(國內生產毛額),全球每完成一百元交易,就有三十六元發生在成員國內。

成形之後,它的作用就像是美國建立的「太平洋經濟聯盟」,國際上每一篇報導,都強調它是標準最高的自由貿易協定,因為它就像是個比WTO更難進去的「國際貿易俱樂部」,想擠進這個圈子,就必須全盤接受它的遊戲規則。

TPP通過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聲明,「當我們超過九五%潛在客戶都居住在國外時,我們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制定全球經濟規則。」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馮博生觀察,美國透過TPP完成在貿易上「書同文,車同軌」大戰略。

什麼是自由貿易區?簡單來說,以前要收關稅才能進口的產品,在這裡不需關稅,原本限制不能做的服務,在這裡都開放。中經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觀察,以日本為例,未來除了少數農產品之外,「九五%的產品都將免除關稅,」他分析,「工業品九九%以上免稅。」意思是,以後在TPP成員國裡買進口跑 車,關稅將降到接近零,出國不用再忙著買免稅的精品、紅酒,走到自家附近的商店,進口商品統統免關稅。

TPP更厲害的是,不只把國與國之間關稅的障礙拿掉,連每個國家境內妨礙自由貿易的障礙都一起拿掉,要加入TPP,政府不能再用政策干預商業,要放寬對於外國白領人才工作權的限制,政府侵害公司的投資權益,公司可以申請國際仲裁,要求賠償,在這裡,「世界變得更平」,只要是限制資金、人才、技術、投資流動不必要的障礙,成員國就會動用權力,一一抹平。

它暗藏美國的盤算

推動數位貿易,

為電信、金融、網路鋪路

TPP規則中,甚至藏有美國拓展未來貿易的盤算,「看得出來,美國要推動數位貿易(Digital Trade)。」李淳觀察。

過去,全世界的貿易量是經濟成長量的二倍,今年,貿易量卻在放緩,美國的應對方法,就是在TPP設置專章,移除電信、金融和網路的投資障礙,甚至規定透過網路進行服務,像數位影片下載必須永久免稅,一個數位貿易的新時代,即將發生。

歐巴馬擺明衝著中國來,但即使大如中國,也不敢掉以輕心。

TPP通過第二天,十月六日,《新華社》低調回應,「未來不排除中國在適宜的時候提出加入(TPP)。」十月九日,中國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撰文指出,如果中國不在TPP第二輪開放時,加入十六國組成的「大TPP」,中國將損失二.二%的GDP。

台灣的競爭對手韓國,也積極要加入,十月十六日,朴槿惠總統訪美,並在公報中表示,韓國有意爭取加入TPP;日本更是在今年成為十二個會員國之一。

「TPP是要讓會員國成為自給自足的經濟圈。」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許博翔觀察。它像是一道經濟長城,將把貿易分成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兩個世界,如果不加入它,台灣的就業機會和商機,也會跟著被吸走。

今年底,另一個由中國主導的自由貿易區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也可望完成談判,東亞幾乎所有國家都分別參與TPP或RCEP,兩者都沒參加的國家,除了台灣,就只有北韓。

它有機會救台灣出口

三大市場市占率下滑,慘輸韓國此時此刻,要不要加入TPP,是決定台灣經濟向上還是向下的關鍵。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報告,台灣在歐盟、美國和東協這三個市場,和對手韓國相比,在韓國和這些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後,都出現市占率差距拉大的情況。

例如,○五年時,台灣在東協的市占率是五.一%,韓國只有四.三%;但○七年韓國和東協FTA生效後,卻出現死亡交叉;一三年上半年時,韓國市占率已達五.七%,台灣卻只剩五.一%,連續多年被超越。

許博翔分析,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卻很少和其他國家簽訂FTA,做同一筆生意,就是要付比別人高的稅,台灣出口平均稅率是六%,新加坡只有四.二%,就像一個人本事很強,但朋友不多,如果有事,能幫助你、和你合作的朋友自然也少。

他分析,一九九五年時,台灣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國家中,主要只和中國、日本、美國做生意,「那時候,韓國和台灣差不多。」但到○九年,韓國已 經和墨西哥、澳洲、俄羅斯、印尼等八個國家頻繁貿易,台灣不但沒交到新朋友,還更依賴與中、美、日貿易;如果不加入TPP,等於和台灣最重要三大貿易夥伴 的其中二個漸行漸遠,「如果台灣不加入TPP,也不加入RCEP,失業率可能會突破一○%。」許博翔估計。

它可擺脫貿易傾中

中國運用國家力量升級產業,

想甩開台灣

從○五年開始,中國就取代日本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台灣對中國的依賴持續升高,雖然去年台灣出現太陽花學運,反對因為自由貿易協定拉近和對岸的距離,但是,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仍不斷升高。

而中國未必願意和台灣保持這麼密切的貿易互動,李淳觀察,中國進口品項當中,有幾年,半導體進口金額還高過石油進口金額,「其中有四成來自台灣」,現在,中國需要產業升級,自然會希望採用「進口替代策略」,自己需要的產品自己製造,結果就是出現像清華紫光這樣的公司,運用國家力量要打敗台灣的IC設計產業。

如果台灣的經濟繼續高度仰賴高科技,如果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敗給中國,後果不堪設想。

台灣經濟高度仰賴貿易,從「一碗牛肉麵」就能看出來。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曾說,台灣知名的牛肉麵,麵粉是進口的,牛肉大部分是進口的(編按:台灣牛肉自給率 只有六%),連加的醬油用的黃豆都是進口的,只有水和蔥花在台灣生產。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進出口貿易,台灣連牛肉麵都吃不到!

也有人認為,台灣其實不需要自由貿易協定,理由是,台灣輸往美國的非農產品,賣出的產品中,七成五免關稅;輸往歐洲和中國的產品,免關稅的比率分別高達六成和五成,就算台灣產品在主要市場的市占率下滑,和自由貿易協定無關。

這其實是倒果為因,李淳分析,按品項計算,台灣只有一三%的產品品項出口到其他國家能夠免關稅,像資訊產品就受到WTO下的 《資訊科技協定》(ITA)影響,大部分免稅。但是七成五免關稅的數字,卻只是計算貿易金額的結果,反而是證明台灣有一三%免關稅的產品,在全世界攻城掠 地,卻有八成沒有得到免稅待遇的產品,施展不開。

如果加入TPP,台灣經濟能得到什麼?又要付出什麼代價?

根據經濟部做的影響評估,台灣如果加入TPP,可增加一兆元新台幣的貿易量,降低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增加六萬五千人就業,台灣等於一次和美國、日本等十二個國家簽下自由貿易協定,大幅拉近和韓國的距離。

如果不加入TPP,台灣工具機業者輸往美國,要比日本業者多付出六%的關稅,在日圓貶值的效應下,業者只能咬牙苦撐;一旦加入它,不只利潤增加六%,和日 本技術合作的障礙也會大幅縮小,而且,一次和十二國建立自由貿易關係,台灣業者在越南、馬來西亞經商會得到更多保護。

從經濟數字看,若不加入TPP,台灣會損失三百億元新台幣的貿易額,遠小於加入後增加的一兆元貿易量,但李淳解釋,這是因為台灣還能往其他更小的市場找訂單,填補缺口,卻難以填補在主流市場失去的競爭力,「價格也是競爭力的一部分,高關稅,會傷害台灣產品的競爭力。」

它恐掀起政治風暴

美豬若進口,豬農不排除上街抗爭但加入TPP的話,台灣要付出的代價是,農業會受到衝擊,養豬協會祕書長張生金就質疑,「台灣拿什麼管制越南茶葉進口?」 他更指出,如果因此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將傷害消費者的健康,「不排除上街抗爭。」從食安角度看,美國牛肉曾因狂牛病被各國禁止進口,狂牛病最嚴 重能致人於死,相較之下,瘦肉精風險較低,台灣卻開放美牛,不開放美豬,真正原因是,台灣牛肉自給率只有六%,豬肉自給率卻是九○%,開放美豬,將對畜牧 業產生巨大衝擊。

「台灣加入TPP的最大挑戰,就是食品安全和農業。」李淳觀察。換句話說,美豬進口問題,是美國為台灣加入TPP設下的最大障礙,也是台灣內部能否形成共識的挑戰。

但反觀韓國,一二年生效的美韓FTA,不但允許美牛、美豬進口,並且規定十年內美豬進口關稅降到零。韓國農民雖然強力抗爭,仍擋不住政府開放美牛、美豬的決心,結果,開放進口後,韓國養豬產業規模縮小,一四年,韓國成為美國豬肉第四大進口國。

但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認為,台灣對農業發展的看法太過悲觀,「我們要做進攻型的農業」,他舉例,日本人很喜歡台灣的毛豆,但是台灣毛豆賣到日本,稅率最高到 六%,泰國毛豆賣到日本卻免稅,「台灣業者很聰明。」陳保基說,整顆漂亮的豆子銷日本,外形比較不好看的,就磨成湯,賣歐洲。他認為,台灣有技術,應該學 日本讓農業升級,「美國星巴克只有一點點咖啡是美國產的,」卻可以把咖啡賣到全世界,台灣如果讓法規鬆綁,也能變成罐裝茶的加工中心,把威脅變成機會。

「加入貿易組織,沒有不需要調整產業結構的,」陳保基說,「我們常常講,你參加貿易組織以後會損失多少錢,坦白講我都不看,為什麼?因為它的前提是說你不 作任何調整之下,你會是這樣子。」他認為,台灣農業不怕加入貿易組織,「但應該(談判)最後再來談這個事情(開放含瘦肉精美豬)。」此外,TPP要求國內 遊戲規則大鬆綁,經濟影響遠比掀起太陽花學運的《服貿協議》更大,到時候,不只是養豬戶要面對開放的挑戰,許多傳統產業都必須挺身面對國際化浪潮,可以想 見,討論的過程勢必掀起新的政治風暴。

它是台灣升級關鍵決定

做好自由化準備,

跳脫「溫水煮青蛙」困局

但,這也是台灣民意能否自己決定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時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TPP達成協議的第二天演講中呼籲日本人,「拿出勇氣,踏進開放的世界」、「要活用世界這個舞台」,他打破傳統思惟,要把被保護的日本農業,轉型成「進攻型的農業」。

台灣要跳脫溫水煮青蛙的經濟困境,需要的不只是勇氣,還有智慧!

(本文審訂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什麼是TPP?

全名: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源起:

2005年,由新加坡、紐西蘭等四國共同發表「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2008年,美國加入後,改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重啟談判,共有12個國家加入談判。

預計2016年中以後生效。

目的:

促進跨國貨物、服務貿易交易,將12國變成一條供應鏈,提升各會員國的價值。

台灣要如何加入TPP?

目前加入的12個國家,是第一輪的成員,第二輪加入必須通過TPP全體成員同意,才能加入。新加入成員必須全盤接受TPP現有規定。

台灣一旦加入TPP,將改變你我的生活……

● 進口東西變便宜

跑車、精品稅率會更低。

● 網路服務更好用

跨國網路服務交易,統統免稅。

● 藥價可能變貴

TPP規定新藥有五年資料專屬權,新藥更晚被學名藥取代,拉高藥價。

● 跨國頭路變多:

成員國要消除外國專業人才工作障礙,工作環境更國際化。

公司可用國際仲裁討公道如果政府不當干預外國公司商業行為,可申請國際仲裁。

撰文 / 林宏達、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93

日本農民奮起 革新生產流程覓生路 TPP衝擊!產地優勢能否力抗便宜進口貨?

2015-12-21  TWM

美日針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達成共識,日本超過九成五的進口品項將取消關稅;不過,日本果農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尋求修改生產流程、提高附加價值、擴大出口等方式,希望殺出一條血路。

譯者·江裕真

經過五年半的協商,跨太平

洋夥伴協定(TPP)終

於達成共識。對日本來說,九0一八項進口品項中,九五.

一%的關稅將取消,日本人的生活勢必有很大的改變,農民也擔心會受到衝擊。

以水果為例,蘋果與柑橘是日本產量最多的兩大水果。

根據協議,TPP生效的第十一年,須廢除目前為一七%的蘋果關稅;目前依季節課徵一六%到三二%的橘子關稅,則要在第八年廢除,對果農影響極大。

不過一些柑橘業者的態度

強勢。位於靜岡縣的農協(農業合作社)MIKKABI,有八成以上的農產品銷售額(約九十六億日圓)來自柑橘。

柑橘生產逐漸機械化

但擔任該農協會長的後藤

善一斷言道,「產地不會只因為TPP影響而完蛋。」這樣的自信,來自於該農協或個別農戶,已經因應時代變化,在生產或銷售方式上有所創新。

為追求品質,柑橘採收多半是人工作業,但部分農戶已在柑橘的樹與樹之間空出間隔,開出一條讓農藥噴灑機與搬運車,能通過的道路;此外,也開始改用起重機搬運柑橘箱,慢慢走向機械化。

不過,全國農業協會愛媛

縣總部營農銷售部的松

本亮治則有不同看法。

他警告道,「TPP或

多或少會對國內產地帶

來影響。」

蘋果農戶的反應也

不一。在青森從事蘋

果出口事業的太田蘋

果出口公司社長太田

一民指出,「青森縣產的蘋果,每年出口三

萬噸到台灣、香港等

地。但這些地區都沒加入TPP,我們預計提高出口量到五萬噸。」

該公司每年從產地

調貨再批發到國內外的

數量有四十五萬箱(每

箱為十一.五公斤),

其中約三分之一用於出

口。「在台灣的蘋果市場,美國的市占率最高,可是青森蘋果的售價,是美國蘋果的二至三倍,有其絕對地位。」不過,在青森出口

蘋果到中國與歐盟的山

野蘋果公司社長山野

豐,就很有危機感。

「中國某都市中,原本美國產的Envy、蘋果,和日本產的蘋果勢均力敵,但現在日本蘋果的地位並非十分穩固。」

蔬菜是受TPP影響較小

的項目。雖然原則上所有品項都廢除關稅,但現有關稅才三%,並不高;萵苣、高麗菜等葉菜原本就重新鮮,不適於進口。日本綜合研究所的三輪泰史指出,千葉、茨城、埼玉等地的品牌化措施不多,主要只是生產蔬菜供首都圈這一大消費地而已,「這種占地利之便的地區,在TPP後也一樣高枕無憂。」但他也指出,TPP生效後,「抗進口能力」備受考驗的,會是「兵庫縣淡路島洋蔥」這樣的東西。淡路島洋蔥是成功品牌化的代表性蔬菜,在牛糞堆肥的肥沃土壤與溫暖氣候下,開發出適於這種環境的種子,並以比其他產地多一個月的栽種期,才栽培出適於生食的洋蔥。淡路島洋蔥價格是北海道洋蔥的三倍,但在全日本都很受歡迎。

洋蔥易於存放,在蔬菜中進口量最大。其關稅率八.五%相對較高,但預計在TPP 生效第六年廢除。國內最大產地是市占率達五成多的北海道,就算洋蔥受打擊,還是可以改種其他東西。但對淡路島來說,洋蔥的作物面積最大,銷售額占農產品整體約三成,屬主力產品,有可能深受其害。

淡路島洋蔥擬擴大出口

淡路島農協會長森絃一則

有不同看法,「就算為了加工或營業用的便宜洋蔥增加進口,對淡路島也不太有影響。事實上,今年在米蘭世博會中,淡路島洋蔥因為可生吃而頗受好評,我們正準備擴大出口。」

第一線農家相對也比較冷

靜。家裡栽種洋蔥和萵苣的伊吹智則說,「原本蔬菜的關稅也才百分之幾而已,影響應該不大。」代代務農的田邊久記說,「農協與全國農協應該集思廣益,設法再提升淡路島洋蔥的附加價值,例如:善用不合規格的洋蔥,來擴大加工品事業等。」政府和民間都絞盡腦汁,努力殺出重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77

美國等12國正式簽署TPP協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7944.html

美國等12國正式簽署TPP協議

環球網 2016-02-04 10:01:00

2月4日消息,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12個成員國4日在新西蘭奧克蘭市正式簽署協定,該協定引發新西蘭各界抗議。

2月4日消息,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12個成員國4日在新西蘭奧克蘭市正式簽署協定,該協定引發新西蘭各界抗議。

據報道,12個成員國簽署TPP後,將有兩年時間來完全接納協定內容。該協定引發新西蘭各界抗議,大批警察4日出現在奧克蘭市中心街頭以防出現意外情況,上千民眾走上街頭表達不滿。

據悉,TPP涵蓋12個國家,包括馬來西亞、美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智利、文萊、秘魯、越南及墨西哥。

【相關內容】

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12個國家在奧克蘭正式簽署了TPP協議。這12個國家加起來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達到40%,超過歐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隨後稱: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具有歷史意義。

去年10月,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TPP)取得實質性突破,美國等12國就TPP達成一致。

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對此曾表示,WTO成員不會輕易放棄使全球經濟受益的多邊貿易體制,各方會共同努力,支持WTO多哈回合談判早日完成。中國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維護者和貢獻者,主張以WTO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全球貿易規則的主渠道。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86

社科院:TPP不能成為亞太地區貿易規則“樣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573.html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5月4日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認為,TPP對中國的中短期影響有限,但無論中國是否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都可能會受到TPP非傳統議題的影響。

該研究成果認為,TPP不能成為亞太地區貿易規則的“樣板”,中國應加速“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談判進程,謹防被邊緣化。

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在此間召開的《亞太藍皮書:亞太地區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從貨物貿易角度看,TPP對中國的中短期影響比較有限,但是TPP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差異較大,對特定產業部門的影響仍比較顯著。TPP的競爭力更多地體現在規則方面。

李向陽說,無論中國是否加入TPP,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都可能會受到TPP非傳統議題的影響。

他分析說,TPP的相關服務貿易條款和投資條款將會對中國的服務業和對外投資等產生深刻影響。從中美BIT負面清單交換情況看,目前中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壓力仍然較大,而未來包括金融、電信、專業服務等服務貿易領域面臨的沖擊不可忽視。 此外,TPP代表的知識產權條款對中國的潛在沖擊將比較顯著。分析顯示,中國的制藥行業可能會遭受較大沖擊;目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相關法律的立法和執行仍有改善的空間;包括美國在內的TPP國家高科技企業,利用其先進技術在全球進行技術專利註冊,如果按照嚴格的專利保護,將嚴重影響中國在外觀、設計、工藝等領域的技術模仿和引進。

李向陽認為,TPP推動的競爭政策和國有企業條款等約束性條款,將使得在TPP國家投資的中國國有企業面臨著更為嚴格的國際經營環境,強調公平競爭的國有企業條款有可能會在短期內削弱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中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資企業將受到因TPP而變得更加嚴格的環境法和勞工法約束。

藍皮書說,TPP所設置的相關非傳統議題中,既有專門針對新興國際合作領域的具體規則,也有針對各國“邊境後”政策的具體議題(知識產權、勞工、環境、國有企業、競爭政策等),還有涉及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議題。這些議題本身反映了世界各國在諸多新領域試圖形成統一規則的訴求,符合全球化的未來發展方向,其部分理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進步性。

“但由於美國是TPP談判的主要推動者,其談判能力、規則制定能力明顯高於其他談判國,因此最終TPP非傳統議題相關條款具有鮮明的美式價值體系特征。”李向陽說,美國推進TPP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其地緣利益和經濟利益,這決定了其不可能在真正意義上從建立一套亞太地區普遍可適用的規則出發推進TPP談判。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激烈博弈下,各個議題的具體條款最終只會是各方利益妥協的結果,遠遠不能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相關貿易規則的“樣板”。

藍皮書說,TPP談判並沒有包括中國,RCEP談判也沒有包含美國,這對亞太經貿區域整合是不利的。TPP談判的順利展開給RCEP帶來很大壓力,特別對中國,其有可能會考慮在談判中加強與東盟的聯系,以加速談判進程,防止被邊緣化。

李向陽對記者表示,RCEP談判進程的快速推進不但有利於消除TPP協議達成後貿易轉移對中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促進中國和相關國家的貿易投資合作,也有利於鞏固中國和東盟的經貿關系和睦鄰友好,加速東亞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對中國來說,RCEP組建符合中國實施的‘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RCEP不但將顯著改善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還將使得中國在區域合作中的主導地位和引領作用更為突出,為構建更穩定、互利、合作的國際經濟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李向陽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50

美官方報告:TPP對美國經濟貢獻僅為0.15%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006.html

“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會為美國帶來多少利益?這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

近期的一份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主筆的報告顯示,這份由奧巴馬總統簽署、雄心勃勃的協定可能只會在15年內為美國帶來每年0.15%的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制造業的就業機會是否會受到影響還未可知。

目前,奧巴馬將這份包含12個國家(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越南和美國)的貿易協定作為總統第二任期的經濟任務重心。在他看來,在全球貿易規則制定權的爭奪中,美國需要這一協定。

但對奧巴馬而言,這無疑是一場“仰攻”。在2017年離任之前,奧巴馬必須獲得國會的批準——因為他對於自己的繼任者顯然也有點缺乏信心。如果不能在那之前獲得國會的批準,未來的美國總統恐怕不會有那樣的動力去將TPP變成現實。

不過,據美國媒體報道,盡管奧巴馬政府心急如焚,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近期卻表示,他不能保證參議院會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就對該協定進行表決,可能會考慮將投票日程推遲到2017年。他指出,包括他在內的共和黨議員對涉及煙草和制藥業的部分協定條款持有異議,這些條款需要重新修改。而這一日程顯然不是奧巴馬希望看到的。

美國真的會受益於TPP嗎?

美國貿易代表麥克·弗羅曼(Mike Froman)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ITC的經濟學家出具了一份長達792頁的TPP報告。其中,弗羅曼為自己“保守的收獲”進行了辯護。“每一個主要的研究都表示,美國經濟將會受益於TPP。”在周三報告發布之後,他這樣告訴記者們。

在他看來,在一些沒有被新報告囊括的部門,可能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知識產權規則的影響、確保TPP成員國自由數據的流動等,要知道這些成員國占到了全球經濟的40%左右。“所有這些收益都超出了今天研究中提出的價值。”他表示。弗羅曼的觀點也得到了美國商務部的支持。該部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份報告“一看就為商務部的觀點提供了大量的支持:TPP符合我們國家的經濟利益”。

不過,最新的研究也為TPP的批評者增添了籌碼。在他們看來,TPP為經濟提供的利益不會那麽明顯,反而還會讓美國經濟進一步陷入與越南等低收入經濟體的競爭;反對者也認為,國際貿易委員會高估了貿易協定的經濟利益。

美國環境組織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的貿易分析師伊蘭娜·所羅門(Ilana Solomon)表示,該環境組織反對TPP的原因是:這份報告“為TPP可能為工薪家庭的災難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ITC的報告曾經有過錯誤預測貿易協定經濟收益的紀錄。所以值得註意的是,即便是過分樂觀的ITC這次也承認了TPP可能會有真實的成本,相反對經濟利益的估計則是脆弱的。”所羅門說道。

報告究竟說了什麽?

ITC的報告究竟說了些什麽?根據ITC的最新研究估計,TPP可以在2032年多數條款生效前的15年中每年為美國真實GDP提供427億美元、也就是0.15%的增量。同時,還會增加12.8萬個全日制的就業崗位,真實收入可以增加573億美元,也就是0.23%。這一協定最大的益處在於美國農業。在2030年之前,農場出口可能會增加72億美元,或者2.6%。到2047年TPP所有條款全部生效時,協定將使得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18%,整體就業增長0.09%。

同時,TPP可以為制造業出口、自然資源和能源工業帶來152億美元,或0.9%的增量。但這同時可能減少一定規模的就業機會——將化工、紡織等行業部門的崗位減少0.3%到1.3%。ITC的經濟學家也發現,這些行業部門的進口預計將會超過出口。

因此,整體而言TPP的預計收益要低於今年年初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預測。在後者看來,TPP可以在2030年之前增加1310萬美元的實際收入、或0.5%的GD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26

解除武器禁運後 美國欲用 TPP套牢越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439.html

5月23日,在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訪問越南的首日,越南收獲了“大禮包”。
除了雙方積極重申在推動完成批準“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方面的承諾外,美方還提出,致力於幫助越南繼續經濟改革,促使越南充分履行其加入TPP的承諾。
這些改革包括越南擁有獨立的工會和其他國際公認的勞工權利,對知識產權進行執法以及執行環境保護政策和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
此次,美越還簽下總額超過160億美元的大單,包括波音公司向通常購買空客機型的越南航空公司VietJet出售價值在113億美元左右的100架飛機。越南有關方面更表示,希望在未來美國成為越南最大的投資者。
與此同時,美方還宣布全面解除對越南的武器禁運政策。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3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作為越南的鄰國,我們樂見越南同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發展正常關系,希望這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與發展。”

美國總統奧巴馬 (左)與 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右)在會議

美越攜手TPP
作為美國主導的TPP協定12個簽署國之一,越南在此次奧巴馬訪問中,展現了強烈的合作意願。
在雙方領導人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表示:“我們準備批準TPP,而且準備執行所有TPP的承諾。”此前,有報道稱越南希望在今夏批準TPP。“越南將成為TPP最大受益國。一旦解除了對美國和其他TPP國家的關稅限制,越南紡織和服裝業就將得到最大利益。”國際律所Alston & Bird政策顧問石木普(Eric Shimp)表示。
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30年,TPP可為越南國民生產總值貢獻10%。
奧巴馬表示,雙方同意努力盡快批準並落實TPP,因為TPP將有利於越南進行重大的經濟改革,進一步令越南融入全球經濟,減少美國對越南出口的關稅。“我們討論了越南在TPP下所承諾要遵守的勞工、環境和知識產權的各項高標準。”奧巴馬表示,“美國準備好了為越南提供技術援助,以幫助越南完全達到上述標準,使TPP令公眾受益。”

美越經貿升溫
陳大光表示,在經濟合作方面,越美雙邊貿易在2015年達到445億美元。“美國目前是越南第七大投資者,我希望美國很快成為越南最大的投資者。”陳大光表示,“特別是一旦TPP生效之後,兩國雙邊貿易將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商務部2015年數據顯示,韓國已經連續兩年成為越南的最大投資來源國,中國則排名第九。
在發布會上,奧巴馬也頗為欣喜地談到了此行所達成的大單:波音公司在越南賣出了100架飛機,合約規模為113億美元。根據上述合約,波音公司將在2019~2023年向越南VietJet公司交付波音737 MAX 200型號飛機。此前,越南VietJet公司主要購買空客飛機,通常購買的機型是與波音737 MAX 200競爭的A320型號飛機。
此外,美國普拉特-惠特尼(Pratt&Whitney)公司向越南出售引擎發動機以及通用公司將同越南進行風能合作等。
根據美方提供的數據,近年來美越雙邊貿易關系增長迅猛,2015年美國對越南出口增長了23%,而美國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場,每年的出口速率增長在24%左右。

美國會為TPP吵成一鍋粥
盡管奧巴馬在越南談到TPP時一派祥和,但美國國內正為TPP吵成一片,國會更是阻撓批準TPP生效。目前,國會中的“挺TPP派”和“反TPP派”各抓住TPP對美國經濟所作出的貢獻大做文章。
近期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所作出的一份報告顯示,TPP在15年內僅能為美國每年帶來0.15%的經濟增長。該報告是委員會在國會的委托下作出的。而支持TPP的包括商業團體和美國商務部則馬上回擊道,“誰說TPP對美國經濟貢獻小?”《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所看到的一份來自美國商會的評論報告指出,USITC的研究面過窄。具體來說,USITC僅僅將關稅減免納入了考量之中,同時對於非關稅壁壘(知識產權規則、數字經濟)等考量非常有限。
美國商會還指出,此前彼得森研究所所作出的研究報告範圍更廣。報告就預計TPP實施後,每年可以促進美國增加1310億美元的收入,到2030年可以每年促進美國多出口3570億美元。
目前,美國國會方面無意在奧巴馬結束任期前批準TPP。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表示,不能保證參議院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就TPP進行表決,可能考慮將投票日程推遲到2017年。
“美尚無今年批準的計劃。”石木普表示,“也許11月美國大選之後會有批準(TPP)的討論,但是美國國會的確沒有什麽政治動力去做到這一點。目前(國會)普遍存在著一股反自由貿易的風氣,認為貿易和外國競爭導致失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013

希拉里公布經濟計劃 誓言反對TPP

當地時間11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選擇了密歇根州小鎮沃倫的富圖拉米工具廠向當地的工人們發布了她的經濟計劃。她保證經濟計劃將把就業帶回美國,同時抨擊對手特朗普的計劃極不靠譜,只是悲觀地把美國說成一個失敗的第三世界國家,同時她再次申明要對富人加稅把錢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忘抨擊特朗普的減稅計劃只對他自己和富人有利。

在講話中,她再一次明確提出中產階級免費上大學的政策和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努力吸引桑德斯的支持者。

提升產業創造就業

希拉里選擇發表演講的地方就與特朗普形成鮮明對比。富圖拉米工具廠距離普朗發表演講的底特律經濟俱樂部不遠,就位於底特律市的北郊小鎮沃倫。但是希拉里安排的聽眾是當地的產業工人,而不是會去經濟俱樂部的人,拉近了她與大眾的距離。與破產的底特律市不同,沃倫治安良好,承接了許多從底特律遷出的優良企業,擁有不少像富圖拉米工具廠那樣的制造業工廠。圖拉米工具廠因為擁有先進的加工科技,其產品在市場上頗具競爭力,正好是希拉里提出的通過產業升級來創造優良工作崗位的經濟發展思路的活樣本。

希拉里在一開始就抨擊特朗普關於美國需要拯救的說法。“你能看到能量回到了密歇根州。底特律有新的商業開業,社區也不斷改進,汽車工業剛度過一個最好的年份。”她稱,“他(特朗普)說我們正在變成第三世界國家。看看你們周圍,正在建造火箭的工人們,這哪里是第三世界啊。他什麽都不懂,針對我們面臨的現實問題根本提不出任何可信的計劃。”

面對特朗普指責希拉里和民主黨政府因為監管廢氣排放扼殺了密歇根的煤礦業,和他保證廢除監管將能源工作帶回密歇根的承諾,希拉里反擊道:“有的國家將在清潔能源上成為21世紀的霸主,並由此產生上百萬個工作機會。這個國家可能是中國,德國或者美國。我希望這個國家會是美國。我們能發明新科技,我們能通過創造和利用新科技來推動我們的經濟。”這與希拉里之前的產業政策保持一致,就是美國不能通過保護低檔的工作來擴大就業,而是需要通過創新科技來提升產業來創造新的更好的工作。

同時她再次重申之前的承諾:“從就任第一天起,我們將促成兩黨合作,通過議案,推動二戰以後最大基礎建設投資來創造新的高收入的工作。我們將把美國人投入建設現代化道路橋梁隧道港口和機場。我的朋友們,我們已經在基礎建設上欠債太多。我們已經享受了父輩祖輩留下來的投資,我們也要為未來投資。”希拉里一直聲稱她要在未來5年投入2750億美元進行美國的基礎建設。特朗普也提到過投入基礎建設但是沒有表示具體的投入力度。

希拉里用了很多時間抨擊特朗普而不是具體闡述自己的經濟政策。她說:“即使是保守派專家也說特朗普的計劃將把我們的經濟拉入衰退。根據共和黨前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經濟顧問的獨立研究,如果把特朗普的那些措施加起來,包括給富人減稅,貿易上向中國宣戰,把上百萬勤奮工作的(非法)移民遣送出境,總共會造成340萬的崗位流失。而我的經濟計劃能產生1000萬個工作。”

富人加稅

對於之前特朗普提出的減稅計劃,希拉里直接了當地形容為“為特朗普和他的富人朋友們服務”的政策,並稱其中的條款為“特朗普稅收漏洞”。她聲稱:“特朗普希望將數萬億減稅送給像他自己那樣的人,讓美國的債務爆炸,損害我們投入教育醫療和環保的能力。”

“特朗普要取消遺產稅。如果你相信特朗普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有錢,取消遺產稅就是他給自己家族40億美元的禮物。想想40億美元,這可以供4.7萬退伍軍人免費讀完4年大學,或者向300萬兒童提供一年的醫療服務。”

她再一次保證不會對中產階級加稅。為了平衡政府擴大投資基礎建設造成的赤字,希拉里表示支持 “巴菲特稅”,也就是2011年由奧巴馬提出的對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人征稅稅率不得低於30%的規定。以巴菲特命名是因為巴菲特抱怨現行稅法漏洞太多,以至於他的稅率比他的秘書還低。“華爾街,大公司,巨富們應該支付他們相應的公平份額的稅。我支持‘巴菲特稅’。那些百萬富翁們不應該比秘書的稅率還低。我們還要對收入好幾百萬的巨富們增加新的稅收。打擊大公司利用法律漏洞的行為。我已經為彌補那些稅法漏洞呼籲了好幾年了。”同時,她還保證道, “每個美國人能有機會受到教育和得到必要的職業培訓非常重要。我們將為中產免學費讀大學和所有人大學畢業時都不需要身負重債而奮鬥。”

對於特朗普聲稱的公司減稅方案,她說:“特朗普靠窒息小企業成就自己。像我父親建立的小企業為報稅付出的成本太高,比大企業人均高20倍。報稅應該像印銀行賬單一樣簡單。”根據稅務分析師沙利文(Martin A. Sullivan)在國會的證詞,5人以下的小企業為了能做到合規的報稅需要付出平均每個雇員1100美元的報稅支出。而50人以上的大企業,平均每個雇員的報稅成本僅為50美元。

希拉里同時提出“改革稅法懲罰將就業轉移到海外的公司並對於同雇員分享盈利的公司給予優惠”,以稅法來促進美國的就業市場。

“團結一起強大”

針對特朗普批評她支持以犧牲美國就業為代價的貿易協定,希拉里不得不想辦法說服密西根州和其他“生銹帶”的選民,補救她丈夫簽署為法律的北美貿易協議和她擔任國務卿時曾支持和負責談判的TPP造成的影響。

“我對所有密歇根和全美國的工人發出的信息就是:我將停止一切損害美國工作崗位或者壓低工資的貿易談判,包括跨太平洋貿易協定TPP。 我現在反對,將來當選了還會反對,當了總統也會反對。”希拉里當眾立誓。同時她說將對“玩弄體制”或扼殺美國就業的國家強硬,將對貿易欺詐者征收關稅並任命“首席貿易檢察官”執行貿易法規。

最後,希拉里保證說“美國的好日子還在前頭”。她引用“團結一起強大”的競選口號,要求大家一起迎來“團結一起強大”的經濟,而不是像特朗普那樣“分裂的社會去搶奪變小的大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21

祭出中國威脅論也沒用 TPP淪為美國大選犧牲品

伴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決斷的表態,“現在反對!選舉結束後也反對!就任總統後還是反對”,已淪為美國大選兩黨對壘之間犧牲品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大勢已去。

不過,奧巴馬政府依然希望為TPP放手一搏。可惜的是,由於得不到兩黨任何一方候選人的支持,參眾兩院尚無在11月大選結束後的“跛腳鴨”期間對此進行投票的計劃。

如今,即便是奧巴馬政府官員再打“中國威脅論”牌也無濟於事了。日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首席代表弗羅曼(Michael Froman)再次警告,“如果不能通過TPP,將把通往全球化的鑰匙雙手奉給中國。”

對於TPP能夠最終通過,美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兼總裁弗雷德·霍赫貝格(Fred Hochberg)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謹慎樂觀”。不過他也承認目前美國存在貿易保護主義的論調。

TPP歷經5年多的談判,在2015年10月達成一致,其中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並在2016年2月正式簽署協定文本,目前還需獲得各國立法機構批準才能生效。

希拉里的三個反對

貿易議題向來在選戰之年容易被高度政治化。作為奧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經濟支柱的TPP在談判期間數度延遲,最終其法律批準期撞上了美國大選。

起初,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就對TPP持堅決的反對態度。其陣營一直表示,若特朗普當選,TPP將不複存在。在日前宣布的經濟政策中,特朗普不僅明確反對TPP,還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等,並稱需要對NAFTA等自貿協定重新談判。他還放狠話挑戰希拉里,稱“給希拉里投票就等於支持TPP”。

特朗普的講話在美國中下層民眾中十分具有市場。他指出,在NAFTA簽訂前,密歇根州就有28.5萬汽車工人,然而現在卻縮減到16萬,這就是全球主義造成的。

在擔任國務卿期間,希拉里曾代表奧巴馬政府就TPP進行談判和遊說。不過在此次選戰中,希拉里陣營初期的溝通策略是同奧巴馬政府拉開距離。雖然希拉里曾經參與TPP談判,但目前談成的TPP文本並不令人滿意,並該文本未能達到希拉里所期待的創造優質美國就業崗位、提高薪資和促進國家安全的高標準。

希拉里陣營的競選主席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曾堅定地表示,“大選前後她都反對TPP,而且沒有興趣重新談判TPP。”

不過民主黨內更加激進的團體則希望希拉里可以親自公開表明立場。8月11日,希拉里在公布其經濟政策時,果然公開對TPP的“三個反對”立場,並稱TPP抑制就業,壓低美國工人薪酬。這也是她迄今為止對TPP最明確的表態。

國會“跛腳鴨期間”投票渺茫

目前在國會中存在兩種看法,第一是徹底對TPP持反對態度,第二是希望在新政府上臺後對TPP進行重新談判。“如果說還有機會通過TPP的話,要麽就修改這份協議文本,對於其中一些條款重新談判。”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瑞安表示,“不過我不認為他們能做到這一點。”

實際上,雖然遭到兩黨總統候選人反對,奧巴馬仍計劃拼盡全力,在11月總統大選結束後推動國會批準TPP。

“希望大選之後塵埃落定,有人更加註意協議本身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成為‘政治足球’。”此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美時對奧巴馬表示,“我對於此協議造福美國工人和美國公民非常有信心。”李顯龍在美國發表演講時警告道,美國不要試圖討論重新談判TPP,並敦促美國國會批準TPP。“批準TPP與否,是衡量美國信譽和認真程度的試金石。”李顯龍表示,“美國最好堅持開放貿易政策,否則沒有贏家,只有貿易保護主義和輸家。”

李顯龍還警告道,不要寄希望於重新就TPP展開談判,因為所有TPP成員都做出了犧牲才達成這一協議,“(重新談判)沒有所謂可以做得更好的前景,談崩的可能性卻很大。”

目前奧巴馬希望借助此屆支持貿易的共和黨占據優勢的國會來通過TPP法案,然而瑞安則給奧巴馬潑了冷水,稱沒必要在11月對TPP進行投票,因為奧巴馬政府不可能尋求到足夠支持。而奧巴馬將在2017年1月離任。

中國威脅論也沒用了

目前,僅有少數奧巴馬政府官員或政府相關人士還對TPP抱有信心。

霍赫貝格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TPP在大選之後還是有機會在美國國會進行表決的,且TPP可以促進美國綜合競爭力。不過他對細節並未多言。

弗羅曼也表示,他對國會可以通過TPP一事表示樂觀,而且目前文本已經是談判中多方博弈的結果,不會對此重新談判。

“我們的投票,要麽將鞏固我們在這一地區(亞太)以及全球貿易系統的領導地位,要麽將其讓給中國。”弗羅曼表示,“最終我不認為國會想要將開啟(全球貿易系統領導地位)城堡的鑰匙拱手讓給中國。”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國內還存在“先TPP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的默認共識,如果TPP擱淺,尚未談成的TTIP命運將更加黯淡。

一直對TPP持反對態度的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獎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上周撰文指出,奧巴馬一直推動的兩個新的大型協議TPP和TTIP都在朝著錯誤方向移動。他指出,全球貿易並未令發達國家大部分人口生活水平改善;;美國位於金字塔下層的90%民眾的收入已停滯了1/3個世紀之久。

斯蒂格利茲認為,新自由主義者的謬誤在於,在堅持全球化的過程中,未能管控進程,由於擔心反向激勵效應,不願出臺保護輸家的福利措施,令不滿情緒回到了發達經濟體本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