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NBA第21場中國賽——火箭隊和鵜鶘隊開賽前, NBA中國與東方明珠新媒體旗下的百視通聯合召開發布會,雙方共同宣布,將全面拓展長期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為中國球迷帶來豐富的NBA賽事和內容。
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建軍和NBA主席亞當-蕭華宣布了這一合作。兩屆NBA總冠軍得主肯尼-史密斯、九屆NBA全明星球員加里-佩頓出席了發布會。
新的長期戰略合作有哪些新內涵呢?
用王建軍的話說 “20年前,我們像是一次握手,20年後,我們則是深深地擁抱。”
新戰略合作框架下,內容制作不僅是指“全場次”直播。
作為NBA中國官方多媒體合作夥伴和IPTV平臺唯一合作夥伴,百視通將為球迷帶來每賽季超過1300場NBA賽事直播。直播包括NBA常規賽和季後賽、全明星周末、東西部決賽、總決賽、選秀、夏季聯賽,以及原創NBA節目和賽事集錦等。
自從2009年引入NBA播出版權至今,百視通憑借旗下“NBA制作工廠”強大的賽事直播運營經驗和專業的轉播團隊,合計已轉播超過9000場的NBA賽事,本賽季百視通轉播NBA的場次更是將突破1萬場,這一新媒體轉播最高紀錄已領先於業內競爭對手。
新戰略合作框架下,NBA首次登陸SMG全平臺。
“NBA將重回傳統體育頻道五星體育。”王建軍說。不僅如此,近些年上海文廣旗下百視通已成長為中國廣電行業領先的新媒體企業。創造IPTV的百視通,如今已拓展到廣電、電信、互聯網所有的新媒體渠道,新媒體用戶跨越大小屏,累計突破9000萬。過去“IPTV獨家”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全屏呈現成為了剛需。
這次戰略合作升級最重要的就是全渠道傳播,全平臺呈現。“除傳統的體育頻道外,全面涵蓋了IPTV、OTT、手機APP、數字電視、遊戲盒子Xbox、風行電視等等,全平臺覆蓋,全用戶服務。”王建軍表示,“未來還會將虛擬現實等最新技術引入到NBA直播中。”
國務院發布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49號文以來,體育版權之爭日趨白熱化。今年更是“體育大年”,從中超到英超再到NBA等版權大戰硝煙彌漫。出於商業考慮,發布會上雙方沒有公布未來合作的數字,但與2009年相比,可以想見不可同日而語。
那麽,NBA為什麽選擇百視通?百視通為什麽堅守NBA?
NBA總裁蕭華的回答是:“上海文廣百視通擁有極為豐富的媒體平臺,能為NBA球迷提供更多觀賽途徑和更豐富的NBA賽事內容,有專業的制作能力,對NBA有深刻的理解。”他強調:“上海文廣為普及和發展籃球運動,做出了貢獻。”
王建軍則表示:“中國體育產業大幕剛拉開。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一提到NBA就想到SMG百視通,從品牌角度說,已經產生化學反應,這是時間釀的美酒。另外SMG也想清楚了,一樣的NBA,今後我們的玩法大不同,我們的收獲一定更豐厚。
距離美國大選投票日僅剩一天,對於兩黨候選人而言,除了沖刺,還是沖刺,目標則是搖擺州。
目前,不同民調也反映出大選前夕,選情日趨緊繃的態勢,盡管希拉里仍有優勢。《華盛頓郵報》聯合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最新民調顯示,47%的民眾選擇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43%的民眾則選擇站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一邊。
路透社/益普索的民調顯示,8日可能投票的選民中,有44%力挺希拉里,另有39%支持特朗普。該機構過去一周的每日民調追蹤顯示,希拉里領先特朗普4~7個百分點。
美國Real Clear Politics的全國平均民調推測,希拉里的領先幅度已由上周末的5個百分點,降至當前的不到2個百分點。
不過,對希拉里來說,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這緊要關頭送來了好消息。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已在當地時間6日通知國會,該機構維持7月得出的結論,不建議對希拉里提起訴訟。如此,希拉里通往白宮之路的最大陰霾散去。不少美媒認為,希拉里的人氣或許會借此大漲。
明星都愛希拉里
縱觀希拉里一路走來的拉票過程,除了富商巨賈成為她的金主外,美國演藝界名流也難掩對她的喜愛:組成了一支龐大的啦啦隊,為希拉里在全美各地的拉票活動站臺。
最新為希拉里競選集會站臺的是NBA巨星、騎士隊的當家球星、“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當地時間6日晚在俄亥俄州的競選集會上,詹姆斯的出現引發了臺下希拉里支持者的一片轟動,尤其是年輕的支持者。
今年10月初,詹姆斯就為美國《商業內幕》雜誌網站寫了一篇文章,表達了他對希拉里的支持。他表示,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選舉中,一定會給希拉里投票,因為他認為他的國家需要一些改變,也需要延續某些奧巴馬總統的政策。
在最近幾日密集的拉票階段,希拉里還在4日晚於克利夫蘭的集會上,請來了搖滾巨星碧昂斯和她的丈夫助陣。
在10月中下旬,包括芭芭拉·史翠珊、朱莉婭·羅伯茨和海倫·米倫等眾多好萊塢明星齊聚紐約百老匯,為希拉里競選募資,演出票價最高達1萬美元。而歌手珍妮弗·洛佩茲和邦·喬維也早早宣布加入希拉里陣營,各自都已在佛羅里達州舉辦了演唱會,呼籲民眾為希拉里投票。
更早些時候,小羅伯特·唐尼和斯嘉麗·約翰遜等20多位好萊塢明星曾發起“拯救這一天”的社交媒體競選活動,勸告民眾珍視手中的選票,千萬不要投票給特朗普。曾拍攝《華氏9·11》電影的導演邁克爾·摩爾為了給希拉里助陣,還專門拍攝了一部詆毀特朗普的紀錄片。
當然,在好萊塢也不乏支持特朗普的演藝界名流,只是與希拉里的後援團相比,數量實在微不足道。目前,已聲明站在特朗普一邊的好萊塢名流僅有老牌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安吉麗娜·朱莉之父喬恩·沃伊特等。
搖擺州搖擺劇烈
對於候選人而言,要獲得美國大選的勝利,必須獲得超過半數的選舉人票才能入主白宮,即拿下至少270張選舉人票。
在歷屆美國大選中,搖擺州的選情一直是各方重點關註的對象。在美國50個州與1個特區中,內華達州(11張選舉人票)、科羅拉多州(9張)、密蘇里州(11張)、俄亥俄州(20張)、北卡羅來納州(15張)和佛羅里達州(29張)這9個州是出了名的搖擺州。再加上那些或傾向於民主黨或共和黨的州,都是兩黨候選人需要重點關照的對象。
以傾向於民主黨的新罕布什爾州為例,盡管該州僅有區區4張選舉人票,但近來有改投共和黨的翻盤趨勢。目前,希拉里與奧巴馬都準備在最後一刻前往該州,試圖鞏固民主黨在當地的優勢。同樣有翻盤可能的,還有被民主黨視為“票倉”的密歇根州(17張候選人票)。特朗普已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前往該州拉票,誓言奪回這個共和黨40多年來“失去的陣地”。
在九大搖擺州中,擁有18張選舉人票的俄亥俄州選情依舊膠著。該州曾在2008年與2012年兩度支持民主黨,但在本次大選中,特朗普在當地的受歡迎程度不可小覷。畢竟當地80%的人口為中下階層的白人,對經濟前景更為焦慮。10月中旬,俄亥俄州已開始提前投票,計票結果要在11月8日全美的投票日結束後才會正式公布。《華盛頓郵報》的民調顯示,希拉里在當地依舊落後於特朗普5個百分點。為了挽回人氣,希拉里在4日與6日在該州多次停留,甚至邀請了非洲裔的歌星碧昂斯及其丈夫,以及勒布朗·詹姆斯助興,希望能在非白人選民中積攢人氣。按照往屆美國大選的傳統,能拿下俄亥俄州的候選人一定能在大選中笑到最後。
目前能讓民主黨陣營稍稍放心的是擁有5張選舉人票、且也提前開始投票的內華達州。內華達州已在當地時間10月30日發布了選民提前投票數據報告。報告顯示,民主黨註冊選民的投票率比共和黨註冊選民的投票率高了將近7%。在該州,民主黨註冊選民數比共和黨大概多出9萬人。這主要源於該州拉美裔民眾數量占總人口的1/3,勞工運動勢力強大,民主黨過去幾年沒少在當地費心思。
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那麽幾乎可以確定希拉里拿下內華達州。民主黨唯一要考慮的變數就是:雖然民主黨註冊選民的投票率要高於共和黨,這些民主黨註冊選民是否真的會全部投給希拉里。
NBA正在與電子遊戲發行商Take Two合作,計劃2018年在美國推出NBA電競聯盟,目的是為全球籃球電競高手創造平臺。這也是迄今為止,體育賽事聯盟與遊戲發行商的最大規模的合作。
吸引遊戲粉絲
這個被命名為NBA2K的電競聯盟最終將組建30支NBA電競戰隊,對應目前NBA的30支球隊。但是初期僅選拔少量隊伍(8~12支),每支隊伍由5位選手組成,並參照NBA賽季,進行為期5個月的常規賽、季後賽和冠軍賽。
根據NBA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信息:“被選中的電競球員將被支付薪水,他們通過化身參與比賽,而不采取選手實名制。”電競戰隊的組成由球隊自行選擇,雖然NBA官方並未透露球隊是否已經表達希望組建電競戰隊的意願,也未透露這項計劃的具體投資金額。
去年NBA球員林書豪就與中國電競公司簽約,組建籃球戰隊,擔任榮譽隊長。NBA主席蕭華(Adam Silver)表示:“組建電競聯盟是一個發展電競社區不斷增長的年輕粉絲的獨特機遇。我們期待通過與遊戲開發商Take Two的合作,結合NBA高水準球隊的運作,創建一個全新的聯盟品牌。”
Take Two董事長Strauss Zelnick表示:“這是一項新的探索,利用NBA的籃球專業性和Take Two的遊戲專業性,我們將共同把籃球電競帶上新高度。球迷的激情將會讓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電競行業正在吸引越來越多體育賽事聯盟的關註。此前,英超聯賽的兩支俱樂部曼城(Manchester City)和西漢姆(West Ham)就簽約了電競選手,代表球隊參加FIFA電競比賽。法國足球職業聯盟也已經和《FIFA 17》的遊戲發行商EA Sports合作,從2016年到2017年賽季開始與法甲聯賽同期舉行職業電競聯賽。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競比賽,FIFA電子足球世界杯(FIWC)在全球已經擁有超過200萬的參賽者,雖然在中國這一市場並不盛行。FIFA把原因歸結於技術的問題。由於中國大部分玩家喜歡在電腦或者手機等終端產品上玩遊戲,而FIFA的線上比賽是通過遊戲機進行的,主要平臺是PS4。
蕭華相信,憑借NBA在全球的影響力,技術並不會成為阻礙NBA2K聯賽吸引中國粉絲的問題。而且NBA已經選擇了在中國有深厚遊戲基礎的合作夥伴騰訊,NBA的電競遊戲在中國的推廣並不困難。去年騰訊在NBA的官方授權下,發起了首屆NBA2K電競中國賽,並進行全程網絡直播。
“騰訊和NBA的合作付了很多版權費,版權費成本的收回通過遊戲的方式最快最有效。”資深體育觀察人士龔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競可以觸及年輕人,自己本身又有收入,很多聯盟都在考慮做電競,包括國際奧委會也在考慮是否將電競納入奧運比賽項目。不過在國內發展電競,還會遇到版權的問題,這也是FIFA電競沒有普及起來的原因之一。”
中國體育與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席王振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競在年輕人當中普及率很高,在中國非常火,尤其是很多打籃球的大學生都玩。”王振宇是中國300所大學籃球聯賽U聯賽的組織者。
“但並不是籃球打得好的人,遊戲就玩得好。”籃球和遊戲的共同愛好者小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打籃球和打遊戲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從技術到心態方面都是如此。不過這並不妨礙人們觀看比賽。”
蕭華顯然是看到了這個機遇。據了解,NBA對於電競聯盟的期望很高,也投資了很多,希望NBA2K聯盟能與真實比賽一樣賺錢。這個電競聯盟還將和NBA比賽一樣在場館中進行,並對外售票。此外,還會開發衍生品、簽約贊助商、授權媒體轉播比賽等,運作模式與NBA保持一致。
電競資本雲集
未來幾年內,電競將成為資本雲集的領域。研究機構Gartner研究副總裁Brian Blau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研究表明,從吸引資本和粉絲的角度來說,未來5年電競市場的規模甚至會大於實體遊戲的規模。這是與玩家互動的又一個十字路口,也能夠滿足喜歡看別人比賽的粉絲的興趣。”
此前NBA旗下球隊和專業運動員也都投資過不少專業的電競戰隊,比如去年9月費城76人買下了兩支電競戰隊Dignitas和Apex,勇士老板皮特·古伯控股了電競戰隊TeamLiquid,灰熊老板斯蒂芬·卡帕蘭去年也增持電競戰隊Immortals的股份,並進入該公司董事會。此前奧尼爾、約翰遜等NBA球星也投資了電競戰隊。雖然這些電競戰隊參與的主要賽事是《英雄聯盟》、《守望先鋒》和《Dota2》等遊戲,與籃球並無關系。
國內電競產業也投資雲集。投資電競產業的不僅有王思聰,去年阿里體育與巨人網絡達成1億元人民幣投資協議,以巨人旗下遊戲《球球大作戰》為切入點,打造移動電競生態。“投資也非常多,比如王思聰就投資了電競戰隊。俱樂部不多,但是關註度很高,參與的人很多,電競主播大收入一點都不亞於職業球員。”龔華表示。
根據研究機構Newzoo的報告,2015年全球有1.15億重度電競玩家和1.11億觀眾,這兩個數字仍在以兩位數增長。預計兩年內全球對電競有認知度的觀眾將突破10億。不過從收入來看,電競的回報暫時還沒有明顯地顯現出來。咨詢公司SuperData的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全球電競產業收入將達到19億美元,不過以2014年到2015年NBA賽季的收入為例,已經達到52億美元。
不管怎樣,蕭華是積極擁抱互聯網和高科技的體育行業走在前列的領導者。早在兩年前NBA中國全明星賽期間,蕭華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就表示出對新興科技行業的興趣。當時他在訪問騰訊之後就說:“NBA希望與中國高科技公司加強合作,我們對於VR直播等先進技術都采取開放的態度。”2015年10月28日,NBA常規賽揭幕,在衛冕冠軍金州勇士和新奧爾良鵜鶘隊的比賽上,NBA第一次向觀眾展示了VR直播。
而NBA與Take Two的合作要追溯到1999年。當時NBA2K系列遊戲產品就已經在全球賣出了6800萬件。而該系列的最新版本NBA2K17則代表了NBA2K手柄遊戲的最高標準,目前銷量已經超過700萬件。5對5比賽的獎金額更是高達25萬美元,這比FIFA電子足球世界杯2萬美元的獎金要足足高出10倍多。
在剛發布了一份增長勢頭強勁的2016年財報後,微博今天在上海簽下了一份與NBA官方合作的重要協議,也由此揭開了2017年的戰略重點方向之一,即IP類資源。
去年微博給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自媒體領域的布局,但在涉及IP合作建設層面的動作並不多。微博CEO王高飛現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IP將是今年微博的發展重點。具體說就是幫助IP方實現增值,比如幫助賽事轉播平臺、視頻網站等增加流量與用戶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微博對自身的定位是內容的連接方與傳播平臺,微博會以平臺效應提供導流,長(時間)消費內容本身並不在微博上完成。
從與NBA合作的角度上不難看出微博的用意,雙方合作暫不涉及賽事直播領域,而是圍繞賽事花絮、比賽集錦、球場數據分析、明星球員訪談等周邊展開。目前,微博已經在“發現”欄目中開通了與直播、電影、本地等同級別的NBA入口,短視頻內容是其中的重頭戲。
在微博之前,騰訊已經花5億美元買下了NBA在中國的5年獨家網絡轉播權,版權費的飆升也讓正處於財務回暖期的新浪方面處於觀望中。但據王高飛透露,微博針對NBA項目現在正與騰訊方面談合作,一個潛在的效果是進一步擴大騰訊的觀賽人群。
對於和NBA的這次合作,NBA方面主要用意是借助社交媒體的平臺效應進一步拓展中國的受眾群體規模,同時增強與球迷間的互動,這也是他在美國市場做的事;微博方面則繼續強化垂直化戰略,通過NBA這種體育類強IP聚攬社區人氣,繼續擴大短視頻用戶規模。
有業內人士粗略測算,短視頻在轉化率與廣告價值上大致是同類圖文內容的4倍,雖然這個數據有待在更大範圍內進一步證實,但短視頻對用戶的黏性與吸引力通常強於圖文,這也是微博眼下迎來“第二春”過程中走對的一步棋。
現在微博要繼續強化這步棋對全盤的作用。在微博2016年報中,四個季度的利潤率分別為14%、24%、31%和35%,增速明顯。王高飛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認為,這主要源於微博平臺效應得以凸顯,公司花在拉新用戶上的成本在降低,提升了運營效率。但他同時表示,公司對短視頻業務不急於商業化,目前仍處於投入期,至少要給出3-4年的長遠空間,眼下的主要目標仍是增加用戶規模。
1989年,時任NBA全球總裁的斯特恩,在北京春寒中等了一個多小時,得以向央視領導兜售NBA概念,如一項體育運動如何轉播不收費等,最終央視同意合作。
28年後,2017年3月6日,經歷了225天的艱苦談判,微博牽手NBA,雙方建立了戰略合作,周期長達4年。
這一幕轉換,隱含著怎樣的產業變遷?它似乎可以歸約為兩個基本問題:
一、28年後,NBA聯盟為何在電視媒體之外,與一家社交平臺建立如此長周期的深度合作?
二、過去一個周期,NBA確實也曾牽手過美國推特,以及旗下擁有微信平臺的中國騰訊。全球社交平臺如此之多,NBA為何選擇了中國微博?
第一個問題看上去相對容易理解。電視形態的媒體,至今仍是民眾獲得信息的主力通路,但它的單向、集中、控制式的傳播,已很難適應全新的時代。
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個碎片化時代。用微博總裁王高飛的話說,“今天我們越來越難讓用戶集中下來一個小時或者兩個小時去看內容,這是所有的IP方都會面臨的壓力”。
多年來,電視開機率曾持續下降。最近幾年,隨著OTT普及,加上綜藝節目熱火,略有提升。但民眾的收視習慣已不可逆。NBA比賽再好看,要讓人守在那里持續看上一個小時,已非常困難。
“中心化”的電視形態依然會是一個通路,但“去中心化”的手機等終端,早已成為無數民眾不可逆的內容消費平臺。
NBA中國COO錢軍說,“這確實已經不是一個靠傳統電視或過去的互聯網形式傳播的時代,即便在美國,不管是總統發言還是各個方面社交的平臺都已經起到了非常至關重要的作用”。
去中心化風潮之下,社交平臺能將過去集中播控的平臺打碎,將內容顆粒化,以適用碎片化的場景與移動端體驗。王高飛認為,如此,一個IP覆蓋的用戶數、商業價值,可能是過去的十倍甚至上百倍。
這也是自然界的規律。第三世界院士牛文元的名作《自然地理新論》中,他論述過,一個物體,當被分成更多單元後,受力面將呈幾何級擴大,它與外界的連接能力、信息反射能力、能量轉換速度會大幅增加。
這已是常識。但要提醒的是,里面隱含更多社會層面的變化。大眾關註的賽事焦點,已經不僅僅是比賽本身,它還有更多人性、人文、價值觀以及衍生品的訴求。我們所說的比賽,除了時間面臨碎片化,促成比賽的所有要素,從人、信息、空間、服務、商品甚至連傳播本身,也成了內容的一部分。
社交平臺相比傳統媒體,以及早期門戶或其他單一形態的媒體形式,已經成為一種集大成的生態平臺,它深深迎合著一個時代。
至於為什麽在諸多社交平臺中,NBA會選擇微博作為它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的戰略夥伴。我們能想到很多社交或社群競品。比如微信、FB、snapchat、line、推特、陌陌甚至知乎的模式。它們都有自身比較獨特的適應多場景、碎片化體驗的能力。
但如仔細分析下來,可以體會到:
一、與微博相比,它們更多只是在單一或有限服務模塊上構成競爭,而微博則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競品的商業模式與服務,都能在它上面找到。它能提供比上述競品豐富得多的內容、商品、服務呈現形式;
二、微博是一個高度開放的生態體系,而其他除了推特,基本都是半封閉的體系,更多集中在有限的熟人社交層面;
三、與微博相比,競品們更多是一種社交與社區概念,而微博既有社交屬性,也有強悍的媒體屬性,傳播力強大。
記得微博誕生後半年時,人們都已經為它的母體新浪焦慮了。因為,大眾迅速將微博當成獲取最新消息的平臺。當年,幾乎所有重大社會事件、名流花邊,都能在微博上快速引爆,像蘑菇雲一樣高速擴散。
在開放的生態、強悍的媒體屬性兩大維度上,就足以讓人體會到NBA牽手微博的原因。
NBA看重中國市場,盡管過去有多種合作,尤其是與電視、傳統互聯網形態。但這個階段,過往合作已經累積太多弊病,很難持續。比如成本,作為大IP,NBA雖有議價權,但隨著價格高企,它再想像過去那樣將賽事打包賣給中國單一主體,已經越來越難。幾年前,我們說,買劇如買房,行業走向瓶頸,其實體育IP爭奪同樣如此。
NBA早就看到這種積重難返的局面。這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態。它的形成,除了非理性競爭原因,與市場沒有快速適應碎片化時代的挑戰有關。
那麽微博僅靠開放的生態就能化解這一挑戰嗎?
從雙方合作內容來體會:內容制作;活動運營和商業開發;賬號矩陣的設置;比賽實時片段、賽事集錦、場外花絮等內容的傳播與再造;線上活動乃至線下活動的運營;廣告營銷等。
可以說,除了完整的比賽視頻,所有以NBA為主題的內容和活動盡入彀中。NBA在微博的待遇,已經從用戶級合作,躍遷到平臺級合作了。
它對應的訴求,包括內容生產、平臺傳播、線上線下聯動、廣告運營等諸多能力。從225天的談判、發布會現身的NBA高管身份等細節足以發現,它的選擇一定慎之又慎。
但在筆者看來,微博確實早已驗證過自己的能力。這場面對它來說,並不神秘:2016年2月,它曾牽手巴西里約奧運會,成為這一重大賽事的戰略合作夥伴。
從全球範圍來說,奧運會比NBA具有更大的號召力,只是帶有許多公益屬性。而NBA有更多商業訴求,它要占領中國這塊市場,要在這里賺錢。就看微博的商業化支撐能力了。
再看看微博的能量:
一、強大的事件、品牌營銷能力,微博能幫NBA放大品牌影響,持續拉新。
NBA是很普及,但過去在中國火爆,也有開放度及整個體育運動不夠多元的原因。如今NBA需要更多年輕人支撐。而微博在事件營銷、品牌營銷上的神力,足以為它帶來支撐。
關於拉新效應,這里有個例子。2010年,新浪簽下NBA網絡播放權後,NBA中國在微博開通官方賬號,只運營3個月,粉絲數就遠超Twitter。
二、微博的生態,過去貨幣化能力弱,與它初期主要連接人與信息、人與人有關,但目前這個階段,微博連接人與物、人與服務的能力也是非常強悍。
要看到,NBA本身既是一個超級內容IP,也是一個巨大的商品與服務IP。除了賽事內容本身,它有人(偶像)、商品(衍生品)、服務(粉絲經濟、落地的活動)等。
微博強在傳播力。內容方面,筆者絲毫不擔心它的成效。它早已不是140字的傳播了,其產品已非常完善,從長微博、微博頭條、粉絲頭條到短視頻服務,它的形態幾乎就是目前全球所有媒體形態的集大成,它就像傳播業的淘寶,能給NBA的品牌創造各種內容營銷的機會。
這也是微博內容與傳播方面顆粒化的能力。它比我們一般理解的碎片化還要精細。諸如NBA賽事、偶像、各種花絮、專題,既能作為單一要素呈現,也能打包集中服務。里面的人、場景、商品、服務都是獨立的IP,它帶來的綜合傳播力,會有一個加乘效果。
當然它還有新浪母體強大的內容生產與加工能力支撐。在中國,不可能再找到比微博+新浪更牛的傳播平臺了。
而它觸達激活線下生態的能力,早已非兩年前能相比。這一點,對於NBA的吸引力,不會弱於微博的傳播力,從錢軍的口吻里能體會到,這一價值甚至大過純粹的傳播,他強調了微博“發現”入口。
為什麽呢?因為,與純粹的內容營銷、品牌營銷相比,“發現”入口意味著轉化,粉絲的運營。很多社交平臺,比如微信、FB等,雖然也有很強的粉絲效應,但社交屬性強烈,連接太過對稱,且封閉,它的轉化很容易受困於社交體驗遭遇商業沖擊,微店泛濫成災弱化了對它的信任感。
NBA不可能只為流量、不為轉化。微博能提供豐富的轉化成效。不但包括商品與服務的觸達,還包括它能與NBA聯手形成廣告服務的能力。微博所能提供的商業層面的服務,簡單總結,除了上面的品牌服務、粉絲經濟,還有效果廣告。
微博廣告服務自誕生起就有。但是目前的效果廣告不是陳舊的關鍵詞廣告,它是基於幾億用戶畫像、大數據而形成的千人千面式的智能推薦。
從單一維度來說,比如轉化、社交等方面,微博可能比不上微信。過去這一方面,它確實曾備受質疑。但是,在結合內容傳播、品牌營銷、粉絲運營一起的轉化成效上,幾乎沒有誰能越過微博。
但這也不代表,純粹就是微博扶持NBA在中國的發展。事實上,微博也很需要後者的支撐。
這與微博面臨的挑戰有關。這是一個人口紅利逐步弱化的年代。中國的網民早已超過7億多,微博的活躍粉絲超過3億,超越了全球除中國、印度之外的所有單一國家的民眾。
至少在中國,微博活躍用戶想再創神奇,已經非常困難。這個階段,它一方面需要繼續拉新,獲得增量;另一方面,它需要激活現有的存量,讓每個用戶產生更大的價值。
過去一段時間,微博不斷通過渠道下沈獲得新的年輕用戶,成效顯著。但獲取成本也越來越高,它需要更多手段。NBA的好處是,它對年輕一代有持續的影響力。借助依然龐大的手機出貨,牽手NBA,能在移動端入口激發更多年輕人關註。
當然也會有全球用戶的匯聚效應。NBA與中國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它會為微博持續帶來品牌拓展效應,促使移動端裝載增加。但這部分不會有太大規模的提升。
更大的效應,應該在於存量部分的價值提升。這個方面,微博有兩條途徑:
一是垂直化;
二是頭部用戶。
前者強化了微博觸達一個垂直行業深處的能力,可以強化平臺對用戶與行業廣告的黏性;後者則通過“二八”效應,能產生拉新、增強溝通。在信息流廣告方面,會有非常明顯的穿透力。
體育產業是微博非常重視的行業。早在它牽手奧運之前,幾乎所有國內外重大賽事,都有它的參與。即便它不是直接的簽約方,許多簽約平臺也會與它建立合作,通過微博放大效應,創造變現機會。
王高飛很清楚NBA對微博意味著什麽。他表示,相比其他體育項目,NBA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從用戶覆蓋上,還是用戶活躍度上,NBA都是其他賽事不能比的”。而且,還有一點,微博里面頭部效應明顯,NBA的視頻質量包括一些圖片質量,也非其他賽事能媲美。
2017年NBA全明星賽前後3天,相關視頻在微博播放量達4.8億,話題總量34.1億。庫里、湯神等十余位全明星都是第一時間冒泡。
微博上的體育資源已經沈澱得不少了:中超所有球隊的官微,80%以上一線球員的個人賬號,西甲1/3球隊的官微,5000萬體育迷,30萬各類體育媒體號,大量合作體育IP(國內有中超、CBA、足協杯、中網;國際有NBA、NFL、法網、澳網、英超、西甲、德甲、歐洲杯、世界杯、奧運會)。
而這里面隱含著未來多年的紅利。中國正不斷強化體育、文化產業的布局,甚至已經列為國家戰略。微博在體育領域的垂直化布局,會有長期的紅利。
不過在筆者看來,牽手NBA,還有另外一重利好,那就是市值管理效應。
要知道,微博也是一家掛牌納市的中概股。而且,去年MSCI調整中國指數成份股新增新浪和微博。這大大提升了它在中概股乃至全球同類板塊的品牌影響力。去年以來,微博的市值曾連續越過推特,而後者甚至不斷傳出出售消息。
牽手NBA中國,盡管合作集中在本地,但NBA的各種要素,都具有全球放大的價值,雙方將在資本市場創造巨大的協同效應。微博的股價應該會受到持續刺激。而正在全面扭轉所有俱樂部虧損、落實多項融資的NBA聯盟,應該也會享受到合作的紅利。
這顯示出微博與其他競品的博弈成效,它已經成為平臺效應最強的全球性社交媒體平臺。當我們還在談論中國社交媒體如何走出去的時候,微博已經走在路上。而且,它與新浪母體之間的協同、整合服務效應越來越明顯。
(王如晨為資深媒體人,誇克傳媒創始人,姜帥為誇克傳媒內容總監)
“NBA是一個優質的明星IP,百視通作為NBA的官方合作夥伴就是要深入開發NBA,否則不光用戶,就連NBA方面都不會答應。”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百視通總裁史支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近日,隨著百視通完成了一萬場NBA直播,百視通對於NBA這樣的明星IP的開發也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史支焱表示:“下一個一萬場NBA直播,百視通不滿足只做內容轉播和訂購,將全面啟動NBA+,做NBA這個IP的運營專家。本著開放共享的精神,將購物,培訓,遊戲,旅遊等籃球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帶到百視通的平臺,線上連通線下,讓用戶體驗升級,讓企業找到用戶,實現連接增值。
百視通提出NBA+這一構想背後是隨著娛樂產業融合加速,百視通意識到不能僅僅做一個簡單的電視內容制作和播出平臺,而需要順應市場趨勢深入運營開發IP的價值。2016年,東方明珠提出娛樂+戰略,用戶運營戰略,要求加速強勢IP+泛娛樂化運營叠代。百視通提出從IPTV邁向TV IP,運營IP從NBA開始。希望在在IP產品運營方面,再創一個“百視通模式”。
開地方臺直播NBA先河
早在1996-97賽季,上海東方電視臺就在全國開啟了地方臺轉播NBA的先河,將喬丹、奧拉朱旺一代帶到球迷面前。
但是,傳統的電視媒體,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一天能看一場,已很奢侈。此時,SMG旗下廣電新媒體百視通為球迷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作為新媒體先鋒企業,百視通在2009年開設專區,創造了“想看哪場看哪場”,“沒有時間有回看”“時間不夠跳著看”的觀看模式,將電視體育直播帶向了新紀元,並推動了新媒體付費商業模式的孕育,時稱“百視通模式”。
隨著技術與媒體渠道革命的開啟,百視通也在NBA這個IP使用上嘗新,包括組織了全球首場NBA 3D高清IPTV直播,在百視通IPTV、機頂盒、百視通官方手機應用、智能電視、數字電視甚至遊戲終端XBOX播放NBA比賽等。
現如今,百視通並不滿足與目前的發展模式,希望能夠更深層次開發NBA的價值。“線上我們有近億用戶,線下我們全國有27個駐地,過去是物理疊加,為什麽不去實現化學反應呢?我國潛在的文化消費市場規模為4.7萬億,現在實際消費規模只有1萬億。藍海在前,為什麽不出海呢?”史支焱說。
啟動NBA+ 做IP運營者
“傳統的電視臺只做內容和渠道,我們希望做更多,做一個IP的運營者。”史支焱表示。
史支焱透露,就NBA這個項目,百視通不滿足只做內容轉播和訂購,將全面啟動NBA+,做NBA這個IP的運營專家。本著開放共享的精神,將購物,培訓,遊戲,旅遊等籃球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帶到百視通的平臺,線上連通線下,讓用戶體驗升級,讓企業找到用戶,實現連接增值。
NBA首席運營官錢軍對這一做法表示認可,他向記者表示:“我們需要做出改變背後不僅僅是市場變化帶來的影響,同時也是順應用戶需求,如果做不到,用戶就會拋棄我們。”
事實上,隨著眾多傳統行業開始轉型升級,廣電行業也面臨這樣的轉型。史支焱透露,百視通的轉型首先是IP上下遊的開發。以大家喜聞樂見的迪士尼為例。2015年,迪士尼的總收入約合人民幣3458億元,其中43%來自其電視,31%來自主題樂園,17%來自電影票房,10%來自影視的衍生消費品。相比較而已,擁有內容寶庫的廣電還沒有把電視IP“用足”。百視通這家IPTV起家的公司,未來在TV IP。圍繞內容最大限度開發拓展。在直播了8年NBA,百視通開始啟動NBA衍生品購物,NBA旅遊,NBA娛樂,NBA遊戲等等。
傳統電視媒體想要尋求發展第一步是走出演播室,破除狹義的電視圍墻。
十多年前,上海電視臺成功地預見了未來技術革命趨勢。這才先後布局了百視通IPTV、數字互動電視SITV,東方寬頻網絡視頻、東方龍手機電視等一系列新媒體子公司。這個組合拳加上後來風行網等資本運作,確立了上海電視臺廣電新媒體的基因。今天,這四家公司的業務統一歸口東方明珠股份公司新媒體百視通品牌旗下,完成了平臺級的大整合。我們稱之為全渠道布局、全業務形態。
在史支焱看來,下一步就該走出電視臺,破除狹義的視頻圍墻。“如果只是局限於把新聞影視劇堆砌在新平臺上,那只不過是換一個地方繼續我播你看,這個價值的天花板很快就被看到,那就不好意思叫“視聽產業”。百視通也是通過多年摸索,才明白這一點。”
“所謂破除狹義的視屏圍墻,實質就是走進“大”時代,擁抱大視頻、大娛樂、大文化、大傳媒、大數據、大營銷,投身這個大產業。這才是更大的風口。因此,我們在面對NBA這樣優質的IP,需要用運營IP的思維來運作,將多個產業融合進來,共同深入開發IP的價值。”史支焱表示。
4月13日,據NBA官網消息,布魯克林籃網老板米哈伊爾·普洛霍夫已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聯合創始人蔡崇信出售了籃網隊49%的股份,該交易已獲得NBA董事會一致通過。
普洛霍夫作為美國奧納西姆(Onexim)體育娛樂公司總裁,仍然是球隊的控股股東和NBA董事。球隊的日常運營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NBA官方董事會全體一致批準了該項交易。這次交易給蔡崇信提供了一個可在2021年獲得更多股份的選項,如果執行,蔡崇信將成為球隊的控股股東。
據《紐約郵報》報道,這筆交易使得布魯克林籃網隊估值達到23.5億美元(約合148億元),創下NBA最新並購記錄。按照這一估值計算,蔡崇信為布魯克林籃網隊49%股權支付了11.5億美元(約合72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2009年,普洛霍夫從籃網前老板拉特納手中購得球隊80%的股份和球隊主場球館巴克萊中心45%的股份,所用金額只有2.23億美元。兩年半以前,他又以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籃網隊以及巴克萊中心的剩余股份,成為全資老板。
此次宣布的股份出售不包括巴克萊中心,該中心將繼續由奧納西姆體育娛樂公司全資擁有。
2樓提及
又是大頭蔡mode,風格無得呃,姚生是假名,其實是大頭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