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是一個優質的明星IP,百視通作為NBA的官方合作夥伴就是要深入開發NBA,否則不光用戶,就連NBA方面都不會答應。”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百視通總裁史支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近日,隨著百視通完成了一萬場NBA直播,百視通對於NBA這樣的明星IP的開發也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史支焱表示:“下一個一萬場NBA直播,百視通不滿足只做內容轉播和訂購,將全面啟動NBA+,做NBA這個IP的運營專家。本著開放共享的精神,將購物,培訓,遊戲,旅遊等籃球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帶到百視通的平臺,線上連通線下,讓用戶體驗升級,讓企業找到用戶,實現連接增值。
百視通提出NBA+這一構想背後是隨著娛樂產業融合加速,百視通意識到不能僅僅做一個簡單的電視內容制作和播出平臺,而需要順應市場趨勢深入運營開發IP的價值。2016年,東方明珠提出娛樂+戰略,用戶運營戰略,要求加速強勢IP+泛娛樂化運營叠代。百視通提出從IPTV邁向TV IP,運營IP從NBA開始。希望在在IP產品運營方面,再創一個“百視通模式”。
開地方臺直播NBA先河
早在1996-97賽季,上海東方電視臺就在全國開啟了地方臺轉播NBA的先河,將喬丹、奧拉朱旺一代帶到球迷面前。
但是,傳統的電視媒體,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一天能看一場,已很奢侈。此時,SMG旗下廣電新媒體百視通為球迷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作為新媒體先鋒企業,百視通在2009年開設專區,創造了“想看哪場看哪場”,“沒有時間有回看”“時間不夠跳著看”的觀看模式,將電視體育直播帶向了新紀元,並推動了新媒體付費商業模式的孕育,時稱“百視通模式”。
隨著技術與媒體渠道革命的開啟,百視通也在NBA這個IP使用上嘗新,包括組織了全球首場NBA 3D高清IPTV直播,在百視通IPTV、機頂盒、百視通官方手機應用、智能電視、數字電視甚至遊戲終端XBOX播放NBA比賽等。
現如今,百視通並不滿足與目前的發展模式,希望能夠更深層次開發NBA的價值。“線上我們有近億用戶,線下我們全國有27個駐地,過去是物理疊加,為什麽不去實現化學反應呢?我國潛在的文化消費市場規模為4.7萬億,現在實際消費規模只有1萬億。藍海在前,為什麽不出海呢?”史支焱說。
啟動NBA+ 做IP運營者
“傳統的電視臺只做內容和渠道,我們希望做更多,做一個IP的運營者。”史支焱表示。
史支焱透露,就NBA這個項目,百視通不滿足只做內容轉播和訂購,將全面啟動NBA+,做NBA這個IP的運營專家。本著開放共享的精神,將購物,培訓,遊戲,旅遊等籃球產業鏈上的合作夥伴帶到百視通的平臺,線上連通線下,讓用戶體驗升級,讓企業找到用戶,實現連接增值。
NBA首席運營官錢軍對這一做法表示認可,他向記者表示:“我們需要做出改變背後不僅僅是市場變化帶來的影響,同時也是順應用戶需求,如果做不到,用戶就會拋棄我們。”
事實上,隨著眾多傳統行業開始轉型升級,廣電行業也面臨這樣的轉型。史支焱透露,百視通的轉型首先是IP上下遊的開發。以大家喜聞樂見的迪士尼為例。2015年,迪士尼的總收入約合人民幣3458億元,其中43%來自其電視,31%來自主題樂園,17%來自電影票房,10%來自影視的衍生消費品。相比較而已,擁有內容寶庫的廣電還沒有把電視IP“用足”。百視通這家IPTV起家的公司,未來在TV IP。圍繞內容最大限度開發拓展。在直播了8年NBA,百視通開始啟動NBA衍生品購物,NBA旅遊,NBA娛樂,NBA遊戲等等。
傳統電視媒體想要尋求發展第一步是走出演播室,破除狹義的電視圍墻。
十多年前,上海電視臺成功地預見了未來技術革命趨勢。這才先後布局了百視通IPTV、數字互動電視SITV,東方寬頻網絡視頻、東方龍手機電視等一系列新媒體子公司。這個組合拳加上後來風行網等資本運作,確立了上海電視臺廣電新媒體的基因。今天,這四家公司的業務統一歸口東方明珠股份公司新媒體百視通品牌旗下,完成了平臺級的大整合。我們稱之為全渠道布局、全業務形態。
在史支焱看來,下一步就該走出電視臺,破除狹義的視頻圍墻。“如果只是局限於把新聞影視劇堆砌在新平臺上,那只不過是換一個地方繼續我播你看,這個價值的天花板很快就被看到,那就不好意思叫“視聽產業”。百視通也是通過多年摸索,才明白這一點。”
“所謂破除狹義的視屏圍墻,實質就是走進“大”時代,擁抱大視頻、大娛樂、大文化、大傳媒、大數據、大營銷,投身這個大產業。這才是更大的風口。因此,我們在面對NBA這樣優質的IP,需要用運營IP的思維來運作,將多個產業融合進來,共同深入開發IP的價值。”史支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