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你需要一個COO?敢打賭你並沒有認真思考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7/0215/161218.shtml

為什麽你需要一個COO?敢打賭你並沒有認真思考過
紅杉匯 紅杉匯

為什麽你需要一個COO?敢打賭你並沒有認真思考過

他不是保姆,也不是二號CEO

本文系紅杉匯(微信 ID: Sequoiacap)授權i黑馬發布

因為對COO這個角色缺乏清晰準確的認識,許多創業公司往往很長一段時間後才配備一名公司運營方面的管理人,這種現象十分常見。CMO負責市場營銷,CTO負責監督研發,而COO的角色看起來沒有一個很清晰的定位。甚至於,在搜索引擎里輸入“COO”後,出來的定義結果是“負責管理公司日常運營的高級執行官”——這樣的解釋還有諸多亟待改進的地方。

美國手工電商平臺Etsy的COO琳達•柯茲羅斯基(Linda Kozlowski)曾在印象筆記和阿里巴巴工作過,在First Round舉辦的CEO峰會上,她解釋了公司為什麽以及怎樣將運營放在核心位置,怎樣找到適合公司發展的COO。

COO是什麽?

為什麽需要一個COO?

COO的角色是由其與CEO的關系來決定的

如果將團隊比作一個電影攝制組,那麽,CEO和COO就相當於導演和制作人。“初創公司CEO,可能往往執著於提升自己以證實自己的領導天分,這樣員工才能夠信任你,將未來交付於你,或者投資於你。”柯茲羅斯基說道,“但這並不是你向他們展示自己無所不能的時候。”

將你的領導團隊看作一幅拼圖,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COO這塊重要的組成部分。

怎樣選擇與你旗鼓相當的合作夥伴?

首先是,CEO清楚知道自己欠缺的是什麽。假設COO必須是CEO以及創始人的補充角色,那麽,COO所扮演的角色正是另外一半,同時也是執行者。CEO與COO的職責呈現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能力的結合遠遠大於個體能力之和。

當然,CEO同COO的配對也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你可能正在尋求一個法定繼承人,並且,你希望將這個人訓練成下一任CEO。如果你自身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或許最好的選擇就是尋求一個經驗豐富的導師,能夠傳授給你各方面的知識,幫助你領導企業。”柯茲羅斯基說,“世上並不存在一個完美的準則,而許多COO只是其中兩種或三種的結合體。要找到一個適合你公司的COO,往往取決於CEO欠缺的是什麽、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哪里。這對那些年輕CEO來說是不二法門。”

其次,轉換固定思維慣式,在其他意想不到的場合物色人選。別將重點僅僅放在MBA人士或是金融界的前輩身上。一個合格的COO並不在於知識背景是否契合,而在於是否適合、是否能夠勝任。

COO人才的五大特質和三大警示

信任。是否發自內心地相信能夠在今後的日子里與你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經過驗證的執行力。曇花一現的奇才不是你要找的,不停攻克一個又一個困難的跨欄者才是。

自我意識的控制。人們總把COO想成是CEO的繼承人,但其實還沒到這一程度。候選人最好能控制其自我意識,明確理解自己對於公司的職責所在。

與CEO相互吸引。設想你與COO未來關系的相處情況,不要只想著在面試中測試候選者的合適度。

要有萬事通的品質。與你有類似的領導者特質,讓團隊覺得可靠、值得信賴,同時還讓生意正常運轉。

小心以下這些危險信號:

他不是CEO。COO必須接受並且內在化這一事實:他的工作是運營,而非決策。

不是保姆。令人遺憾的是,“保姆運營官”已成為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會毀掉執行官與運營官之間的夥伴關系——繼而毀掉公司。

不是非“首席”不可的人。如果非得在職位前加上“首席”二字才能聘請到他,那就別考慮他了。

聘請COO的合適時機

如果你的公司生產實體產品,要馬上聘請COO。對於快速消費品或者硬件公司的啟動及擴展來說,成敗與否就看後勤與運營管理。你需要在生產實體產品方面有經驗的人,是準時運送貨物還是錯過產品投放市場時機,就看你是否從第一天起就有COO助陣。

如果你的公司經營數字產品,那麽在實現產品-市場匹配之後聘請COO,他會將產品帶入下一階段。如果你還沒有做好擴張準備,產品還在測試階段,這時候聘請運營官會讓候選人和你都覺得挫敗,因為能做的顯著改變或進展還很少。

不過,當創始人或CEO潛心於技術開發之時,也要立即聘請COO,這一原則比以上兩條更加好用。

怎樣讓COO融入團隊

COO這一角色因為如此頻繁地受到誤解,也就總成為最快失敗的那一個。CEO和創始人們務必要高度警惕自己向團隊介紹運營官的方式。CEO、創始人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說:“我需要幫助,所以我聘了一名COO。”相反,你可以問自己以下問題,來幫助自己為團隊精心準備一個強有力的解釋。

我需要哪種幫助?為何需要這種幫助?COO會怎樣為我清除障礙?

這一障礙對公司的影響有多強烈?

這位COO具體會做什麽事情來減輕這種影響?這繼而又會如何影響公司的下一個季度,下一年呢?

一名COO,能幫你把管理範圍擴大一倍,在管理強度上也實現雙管齊下——就像一個“倍增放大器”。

以奧運會選手的精確程度傳遞接力棒。作為CEO或者創始人的你多半已與自己的直接下屬建立了深刻的聯系。要如何向他們解釋今後他們的匯報對象變成了另一位執行長官?這是COO融入公司時最棘手、也最能說明問題的部分了。

盡管組織結構圖已經寫上了COO的名字,但團隊成員還是想繼續向CEO匯報大小事務。CEO對這種過渡的處理方式,會強調或者削弱COO的重要性。大多創始人選擇堅持跟員工一對一談話、教導,但這恰恰是最危險的陷阱之一。相反,你應該讓COO加入你的工作,慢慢地開始兩人共同主持會議。還要幫助他與團隊建立關系,讓團隊明確新的組織結構。

這種過渡無法在一夜之間完成,不接受新安排的團隊成員也會繼續匯報給CEO。但作為CEO,你必須向他們解釋公司設立運營專門負責人的重要性,引導他們去找COO。如果不這樣,你選擇敲定這位合適夥伴的所有努力都將化為泡影。你必須以同理心積極地管理這一過程,克制自己進行微觀管理的沖動

柯茲羅斯基最後提醒:“別忘了放手。作為創始人或者CEO,公司就像你的親生寶貝,你或許抱得有點太緊了。COO只有在你真的交出控制權之後,才有機會做些真正的改變。專註於你需要做的事,不要對運營管得太細。放手讓她走向成功,你不會對公司失去控制,只會對公司的未來有更多把握。”

COO CE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72

傳樂視體育總裁和COO確認離職,至今已多位高管離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1/161356.shtml

傳樂視體育總裁和COO確認離職,至今已多位高管離職
i黑馬 i黑馬

傳樂視體育總裁和COO確認離職,至今已多位高管離職

去年至今,樂視體育已有多位高管離任。

i黑馬 2月21日消息,今日有傳聞稱樂視體育總裁張誌勇、COO於航將於近期離職。據懶熊體育報道,稱張誌勇已於上周完成手續並離開,而於航正在交接工作,預計3月初正式離開。截至發稿,樂視體育方面對此事並未公開回應。

前李寧CEO張誌勇於去年9月入職樂視體育任總裁。據了解,張誌勇是李寧公司的創業元老之一,於1992年加入李寧公司。2004年正式出任李寧公司CEO和執行董事。而於航此前在亞足聯,和新浪體育。新浪體育期間,負責新浪網和新浪體育頻道所有的體育合作事務。

去年至今,樂視體育已有多位高管離任,包括邱誌偉、沈威、程益中、敖銘等副總裁及以上級別高層。業內人士觀點,於航和張誌勇的卸任,或與資金鏈危機有關。

樂視體育 於航 張誌勇 離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41

早期項目如何融資?一線創業公司的CEO、CFO和COO們這麽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32.shtml

早期項目如何融資?一線創業公司的CEO、CFO和COO們這麽說…

早期項目如何融資?一線創業公司的CEO、CFO和COO們這麽說…

能今天晚上完成的單子,不要拖到明天早上,哪怕是6、7點。

本文由明勢資本FutureCapital(微信ID:Future-Cap)授權i黑馬發布。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相信融資對於創業公司的重要性你懂的!但是,如何把握融資節奏?什麽時候融?融多少?找誰融?要不要用FA?怎麽選擇適合你的投資機構?哪些方面可以讓步?哪些方面不能讓步?相信這篇來自一線創業公司CEO、CFO、COO們的實戰經驗和幹貨分享一定會給你一些啟發和借鑒。

融資要算大賬,不要計較小賬

主持人:子敬你先講講,創業公司進入到下一輪融資,在融資方面有哪些技巧?

2222

(圖:周子敬 以太創始人)

周子敬(以太創始人):我想說融資要算大帳,今年行情好就要多融,不要糾結小賬,比如說我是不是再緩一緩,條款差一點先不融了,這是忌諱的。從我的角度看,今年真的是資本大年,特別好,創業板很多公司上,很多基金手里一堆公司排隊,募資很順利。手里有錢,手就比較壯。美股排隊馬上要發的公司,這些都是很利好的,政府又給錢,人民幣又出不去,買房北京也有限購政策,所以今年融資肯定是大年,只要你業績好就盡管融。

2015年是冰火兩重天,在7、8月份前面後面差特別多,那個時候我有一個自己投的公司,大概是4月份出融的,前面特別順,但是創始人很糾結,到底應該估8億美金還是6億美金,有人給了6億,他很糾結,說這是不是便宜了,拖了大概兩個月,最後融了不到2億美金的估值,時間雖然只差幾個月,但是結果上差距非常大。

所以,大賬得算清楚,要對大的周期有感覺,這是我的一個建議。今年全年應該都不會差,明年怎樣就不好說了。今年我覺得天使和PreA不會特別好,後面有收入、有利潤,有穩定期的這種會很好。我們自己有小的跟投基金,我現在特別喜歡看上去幾千萬利潤,馬上奔上市的這些公司,的確創業板的門檻會比較低一些,所以融資算大賬不要太計較小賬。

不要缺錢的時候才去融資

主持人:我們很多做技術的兄弟會公司,對你說的大的資本環境這方面不夠敏感,如果成天關心也不對了,畢竟我們是做產品,做技術的。但是,有時候我真替他們著急,恨不得在後面踹他們屁股。明明已經表現很好了,趁著勢頭比較好,鼓勵大家出來融資,但是大家都不著急,都說把產品夯實一點,業務夯實一點。

我已經講過很多遍了,不要缺錢的時候再去融資,缺錢的時候再融的時候,可能第一比較晚,第二你的心態談判的時候也不會特別好。融資最好的時候,往往是在你不缺錢的時候,也別算太多糾結的具體的條款,這個非常重要。所以開完這個會以後,會有一批公司我們會在後面踹一下屁股,雖然我們講我們不幹涉公司的很多決定,但是我們會在後面推動一下各位,建議大家抓緊資本的大年往前跑一下。

融資是一種修煉

周子敬:最近我在一線也做的比較多的案子,創業者要把融資作為一個必修課來修,這是一個建議。像明明總講的,我是搞產品、搞技術,我不能融資有什麽關系,我就不懂好了,這種觀點早期可以,尤其是早期天使投完了,明勢投了A輪你就不擔心了,但是你到B輪、C輪還是要鍛煉融資能力,這是挺重要的事情,我們見過一些CEO,這些觀念一時轉變不過來,覺得融資的事情可以不懂,這是錯誤的,因為你將來總得跟資本市場接軌,尤其是二級市場,所以你要把融資當作一種修煉。

主持人:確實,很多公司已經做到很大了,在財務方面,對外的公關方面都有明顯的短板。這在專心前期做產品階段可以,但是如果你公司要上一個臺階,這方面的短板是必須補的。這次年會,劉成城(36氪創始人),有一點講得很對,你把你的公司戰略想清楚了以後,不要管你現在執行力行不行,想明白了必須得這麽幹,不這麽幹,你的公司往下發展生死有問題的時候,你就想方設法把這個事兒給幹了,而不是這個事要不要幹。好的,接下來,剩下的幾位都是明勢兄弟會的成員,從這邊開始談,幾位都是B輪以後的,在融資中吃過的虧,受過的傷,掉進坑的,都來分享一下。

周建(農分期創始人):明勢是我們的天使,明勢天使是比梅花天使稍微晚幾天接觸到我們的,明明(明勢資本創始人 黃明明)給我打電話,說我們寧願加點價也要進來,當時我又不太懂得哪家機構好,我說不要了,現在夠了。那個時候什麽都不懂,所以就犯了第一個錯誤,不知道自己要多少錢,其實創業企業多少錢都不夠,但是後來還要了,因為我們不太喜歡加價,給人感覺很好,不加價明勢進來,發現進來是對的,確實對我們有很多幫助。

A輪的時候確實比較痛苦,我們正好趕上資本寒冬了。2015年的7、8月份,那個時候剛開始,天天出去見機構,機構最後要麽就看不懂,要麽就問一句話,你知道一畝田嗎,因為大家都知道一畝田是個典範,2015年的7、8月份出事,我們正好也關聯,大家第一個問題就問你知道一畝田嘛,我說知道,如果再繼續追問就不太好談了。所以既遇上資本寒冬,又遇上行業寒冬,真的很痛苦,但是我們那個時候保持一種不絕望的心態,繼續往前跑,到年底的時候,各基金可能有投資壓力,突然一下子全擠進來,同時接到好幾個TS。另一個比較痛苦就是,我們當時犯了一個錯誤,當時給所有機構確定的份額中途做了一些調整,當然也為此給明勢帶來一些困擾,所以我對明明一直很內疚。

我跟那麽多投資機構打過交道,跟明明的交流是最沒有壓力的,明明一般都是正面鼓勵我,給我正確的方向指導,很多機構其實溝通起來還是有壓力的,明明確實給我很多幫助,那個時候給我自己感覺,對我這麽好的人,有負於他,我覺得心里很內疚。

那個時候犯了一個錯誤,可能這個錯誤不一定是所有人都遇到,那個時候早期定的一些東西,中途大規模調整傷機構,大家心里也不舒服,還要花很多時間跟各機構做一些協調,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經驗,也不懂,7、8月份沒有人投,到11、12月份有幾家出,你會發現早期大家都不出,有兩家出了,幾家就都跟出了,就會有這種情況,所以各位兄弟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要做好理性選擇。

但是回過頭來想,這種錯誤會帶來一些教訓,如果所有機構都給你TS,也是幸福的煩惱。這也是麻煩,因為FA和投資機構都不能得罪,怎麽去處理這個事情又是個麻煩事兒,真要得罪這些人,就讓其他機構去得罪,這是我自己的感觸。還有一個,價格問題。不要太計較價格,我一直價格都很低。

主持人:我們周建兄弟業務做得特別紮實,而且我個人聊起來是對中國農業的生態和架構是最了解的,而且他寫的文章,我們內部也是用來指導我們再來看農業領域投資非常重要的指導文章,所以基本上2C的消費類的我們就沒投,現在看確實可能是個偽命題,因為說白了,農民有消費能力的人都已經不在村里面了,所謂的農村互聯網電商的風口,我們覺得也是個偽命題。但是還是那句話,我們同學們融資能力都普遍偏弱,每一輪信心滿滿的出去,回來以後明哥我談了這個價格。

看不懂你的機構,沒必要讓他進場

周建:因為價格不會談,但是也想一個問題,我們在通過解決規模化種植大戶的賒銷問題,他買化肥、買機器沒有錢,通過這個業務邏輯我們又得出一些經驗,給這些客戶的定價是按風險來的,反過來推到投資這個環節也是。你發現融資過程中,如果有人死壓你的價格,而且這個機構不是特別大,過度壓價可能會有一個原因,就是本身他投資成功率比較低,所以通過壓價來提高收益。所以兄弟們,大家都給到2億的估值,突然談到1.5億,1.2億,除非他是特別牛逼的機構給你很大的資源支持,其他都不用考慮了。

主持人:我得補充一下,我覺得即使特別牛逼的機構也不用考慮。這點我們跟在座的很多位打交道都有體會,我們從來不去吹噓,因為我投了ABC公司,所以可以給你帶來什麽樣的幫助,所以你需要給我多少折扣。這個也是提醒各位,碰見所謂的大牌機構跟你忽悠我們有多強的投後,多強的協同資源,要壓價,你別妥協,該怎麽談怎麽談。

周建:確實是這樣,明哥的建議很好,確實也是這樣,真的遇到給你打電話壓價的,前面已經好幾家出TS,價格差不多,唯獨他加價了,不用太考慮浪費時間了,如果大家都不高,市場都這樣,如果大家都給高,他給低,他再牛逼也就那樣,不可能因為他一家投了你企業就能成功,很多時候還是要靠自己

還有,這個機構一壓價,很可能是他沒看懂你或者是沒看好你,想通過這種來減少未來的可能損失或者是提高低概率成功的概率他看不懂你沒看好你,你就沒必要讓他進場。

主持人:耀洲,談談你們吧,融資的過程中也碰見不少坎吧!

3333

(圖 劉耀洲 神策數據聯合創始人兼COO)

別糾結估值,按節奏融到錢很重要

劉耀洲(神策數據聯合創始人兼C0O):我感興趣的是2B銷售的事情,文鋒(桑文鋒 神策數據創始人兼CEO)在融資過程中,他是負責去見投資人,除了第一輪的時候,天使輪我跟他都一直在見,基本上後面兩輪都是文鋒在後面見投資人,見完投資人後面的事情是我來對接和操作。

明勢是2015年投的我們,剛好我們在產品出來以後,10月份的時候,大家也開始啟動A輪融資,那個時候大家知道2015年是股災之後,當時那個情況基金好像都不願意出手了,還是有壓力的。我分享一個幕後的小細節,開始的時候文鋒是個樂觀主義者,他一直覺得我國慶節後慢慢的見投資人,總結一下經驗,他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人,每見一個投資人都會記錄一下這個投資人質疑我的問題是什麽,到底在這個問題上怎麽考慮,他自信能夠在10個投資人左右就會出TS。

10月份之後,我還是能明顯感覺到他見投資人之後有壓力了,但是並沒有很著急這件事情,我是跟他說你必須全身心的做這個事情,其實大家知道作為CEO去融資,還是挺耗精力的,每天頭腦里面見那麽多投資人,在想著這個事情,所以關於這個事情,我記得我們跑到那邊明勢的辦公室,Neil(曾穎哲 明勢資本合夥人)給我們一句話我們很受用,他說你這個不是最終退出,這一輪讓出多少股份,估值是多少,不要太過糾,重點是按節奏拿到錢,因為這個對你後面建團隊、其他的投入節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後面文鋒在一些條款上、談的條件上就突然想清楚了,全力以赴去集中見了,後面效果也比較好,大概在一個月左右拿到了。

到B輪的時候,我們也有一些收入回來,融錢我們是這樣想的,也可以放後一天,但是後來我們綜合討論了一下,那個時候也開了一次董事會,明明總跟紅杉的Stven提出的兩個點很重要,就說你按節奏融到錢的話,對於你後面人的加入和團隊的建設是有很大的幫助的,明明總也說在這個階段能夠快速融到錢的話,對你下個階段的事情的推進也是有很大的幫助。

該花的錢得花,比如找FA和律師

其實天使輪、A輪的時候,對創始人的時間上、精力上的占用和消耗是沒有B輪以後壓力大的,越到後來越繁忙,我建議,大家在融資的時候該花的要花,比如說用FA,這個還是很對的。我在內部花錢比較扣的,但是,為什麽我覺得FA這個錢得花呢,因為,這個階段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有FA的話,能幫你把投資人都約好,幫你把節奏控制好,能給你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我認為是值得的。還有一些小的細節,比如說融資的時候具體的條款,該用一些專業的服務,包括法務服務,這些該花的錢一定要花,最好找好的機構幫你去做,這樣的話你會省心很多。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

另外有一點,在你能選擇的情況下,最好要選自己適合的基金。比方說我們做企業服務,後面這一輪拿了DSM,其實DSM給的錢,估值並不是特別高。但是我在DSM要投的時候,我是第一個堅持要選,其他幾個合夥人說要等等,等了一周做了決定,但是最後還是選了它,我覺得幾個兄弟也比較尊重我的意見,後來也達成了一致。

為什麽拿DSM?我們幾個人原來都是做技術的,實際上對商業模式的判斷,包括估值並不是特別敏感。但DSM是精明的商人,我覺得他給我們的估值,包括後面對於我們的投後的事情,雖然他提供不了太多的幫助,因為創業總歸是要靠自己。但是他在商業價值,或者是模式上的見解,對我們是有幫助的。同時拿好的基金的錢,對企業的背書。比如說種子期拿了薛老的錢,對我們第一批的種子客戶就很有幫助。所以選什麽樣的基金,拿什麽樣的錢,決定了跟什麽樣的人為伍。我覺得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一定要想清楚拿最合適的錢。

主持人:非常好。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真的是這樣的,我們從來不鼓勵我們的創始人拿出價最高的。拿到合適的錢,快速往前推進。我們自己在估值上面也不是特別糾結。王奎,咱們中間也碰到過一些困難,對吧?但是後來咱們好在很快自己就賺錢了,而且很賺錢,講講中間碰到過的問題。

王奎(赤子城網絡科技CTO):其實赤子城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是從2014年拿了第一筆融資,當時是明勢、梅花。2014年拿了第一筆錢,然後到2016年的時候,我們累計融了四輪,然後加在一起1億美金,差不多是這麽一個節奏。

主持人:其實後面融的兩輪錢基本上沒有用。

理解投資人的需求

王奎:對,基本上就自己賺起來了。其實在整個過程中,感受比較深刻的,你在早期的融資和在中期或者是後期的融資,其實在跟投資人接觸的過程中,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在比較早期的時候,投資人看得更多還是整個的團隊,看的是一個模式是不是可以work。但是越往後面的時候,你要幫助你的投資人算得很清楚,這個事情特別重要。你要理解投資人的訴求,就是以一個比較低的成本,然後有一個比較好的退出,而且是非常通暢的退出渠道。

剛才有討論過幾次,為什麽我們在價格上不要太糾結。舉個例子,你是估值10億還是9億,其實對團隊股份的稀釋上來講,差別不大。但是投資人的成本是10個億還是9個億,對投資人特別重要的一個點。比方說到了20億的時候,你10億其實是100%的收益率,那你9億,差不多是130或者140的收益率。這對投資人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點。對團隊來講,這個重要性其實沒有那麽大。對團隊來講,可能優先級更高的,是剛才提到更快去拿錢,在合適的時點去拿錢。而且從團隊的角度來講,不要因為拿錢而承擔過多的負擔和壓力。這是對團隊來講,優先級比估值要高得多的一些點。

所以站在團隊的角度來講,我們在不同的階段,融資的過程中,特別是在B輪以後,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幫助我們的投資人來算得清楚。以一個什麽樣的價格進來,什麽樣的價格出去中間這個價格呢,我怎麽來幫你去實現的。當然這中間拿的人民幣基金的話,一定要靠我收入的增長和利潤的實現,幫助投資人去實現正常的退出,而且退出渠道,你也幫他想清楚。

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做了一個基金,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投資人與創業者兩個角色之間不斷去切換。切換回來,當我們做一個項目,面對投資人的時候,第一,我們要想明白投資人的訴求是什麽。第二,有一些套路性的東西,我們盡量避免。

主持人:所以公司發展到中晚期階段,有一個好的CFO多重要。下一個輪到王新米來講了,我們在天使輪的時候,也是幾家機構有一些糾結。我們明勢屬於比較早讓步的,新米當時給我一個口頭承諾,非常感謝我們的理解。她說,到下一輪的時候,你信我,我就有一個口頭承諾,我一定會給你一個更高的比例。我們應該沒有簽任何東西,就相信了新米。結果到下一輪的時候,同樣也面臨非常多家機構追趕的時候,新米是兌現了他的諾言。

4444

(圖:王新米 心跳時空創始人)

王新米(心跳時空創始人):大家好,前面都是一些融資的前輩。我是一個大概做了10年的產品經理,一個半歲的CEO,所以我的融資史只有半年左右,融了兩輪。目前在做第三輪,速度快,但是中間有一些坑。。

確實很多產品技術型出身的CEO,對融資這件事情並沒有放到重要的戰術或者是戰略的高度去思考。甚至對於融資這件事,其實在心理上是有回避的。當他回避的時候,他就會軟弱。因為他自己不太理解這個事情應該怎麽去做,比如說我要融多少錢,我要在什麽時間,我要跟什麽樣的機構都在一起。我的底線條款在什麽地方,以及說我真正追求的,我要這一家的錢,到底用它來幹什麽。因為你心里沒底,這不是你的舒適區,所以你做的時候,你就很可能被別人左右了。別人一說,你就會覺得我得罪他。或者這些事情,我覺得有其他的顧慮,我就沒有辦法去推進。其實我早期的坑,基本上都是犯在這幾個問題上了。

大概是在去年6月份的時候,出來做第一輪的融資。我是一個非常好的產品經理,但是我沒有做過融資。我也不了解資本市場,所以連天使輪融資應該怎麽去進行,應該有一個什麽樣的好結構,我都不了解。所以誰給我一個TS,我就非常感謝他。就是我們做產品,看到用戶時候的反映,非常的感謝他。所以當很多家基金遞了TS以後呢,我很為難我是否會拒絕他們,把他們都得罪了。我們可能共同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當時黃總安慰我說我這是幸福的煩惱。。

後來我發現不是,其實大家是平等坐下來,在這一樁business當中,我和你是否能夠溝通獲得收益。可能中間的套路或者是說辭,只是我們在中間去博弈的籌碼。最終還是需要創始人自己有主觀上的決策我希望我的董事會結構怎麽樣,我希望我的股權結構是怎麽樣。你把這件事情想清楚,你告訴大家。其實你不會得罪任何人。真正會得罪大家的,是你的業務沒有做好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坑。

我踩的第二坑,可能是典型的團隊早期會踩的坑,就是節奏沒有預期。我自己第一筆算賬的時候,算了一下夠我一年用把這個產品做出來的錢就足夠了,我就去融了一筆錢。融完了之後,我們產品有快速發展的機遇是跟大型的IP去合作,然後共同去發展。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可能你賬上的錢不夠了,比較悲催的時候,是在11月去做的融資。11月你看你一個早期產品,我現在回頭第二輪投我們的投資人還挺厲害的,在我們當時還有幾百萬的時候就投了。

你算了一下,你發現這個錢不夠,你出去融。又是11月天寒地凍的。基金開年會的開年會,要休假的休假,可能資本市場也不是特別好的。你心態又特別差,你自己的業務也比較的折騰,你會很後悔沒有要之前追投你的那筆錢。你會相應有比較軟弱的心理回來,但是比較好的是說那個時候,我相對來說心態已經比較堅挺能夠面對我是要面臨融資這件事情的心理在里面了。

我算了一下,我覺得這件事情,我需要大概用這筆錢來做什麽,做到什麽樣的一個點。重新回去找了我的FA,跟他說我大概需要這樣的一個結構,我可能最多接納一家什麽樣的基金,我大概做成這樣,然後主動去進攻。然後這件事情也算是拿到一個不錯的結果。在這件事情上面要有足夠清晰的思路,因為你發現你身處於資本逐利,還是跟你在博弈中間,你是需要自己想好我用錢來幹嘛的,我要跟誰去為伍。我大概就分享這些,謝謝大家。

創業者要有堅定的內心

主持人:剛才那句話講得特別好,大家不管是跟早期的機構打交道,還是跟後面晚期、口袋很深的大牌打交道。一定要想,這是一個互惠互利合作的生意。你對資本最好的回報,是你把你的業務,把你的公司做好,其他方面都沒有那麽重要。所以如果一家跟你打交道的機構,更多站在機構的角度去考慮他的意義的時候,那麽不談也罷,他未必是你想引入的一個很好的合夥人。但是最後大家都會care自己的利益,但是我覺得如果公司的利益沒有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其他都是比較扯的事情。我覺得談任何後續融資的時候,不管是我以前做創業者的時候,還是現在站在投資人這一方,其實我們都需要創業者是有比較堅定的內心。你自己的內心越強大,其實你這個事情談出來的結果會越好。

最後有請蔡懋,你做過紅杉的投資人,現在自己又來做創業者,你來講一下。

5555

(圖:蔡懋 M站COO)

提前規劃融資時間點,避開聖誕和春節

蔡懋(M站COO):其實我應該是資歷最淺的,我覺得我的優勢在於我是雙重身份。可能我都是半吊子,投資人也沒有做到特別好,創業者也沒有做到特別好。但是我可以從兩個視角來看這件事情,我先說一下,我們融資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遇到坑。其實我們上一輪的融資還是相對來說比較順利的,但是唯一的坑,就跟新米說得那樣,大家千萬不要在11月份的時候融資。要麽你提前好幾個月,11月份是最差的時候。因為11月份連接著12月份的聖誕節,然後馬上就是新年,新年完了之後就是春節。基本上這幾個月投資人都是不做事情的。

主持人:我們是特例,我們大年三十還在簽單,而且最後一個禮拜簽了兩三單。

蔡懋:不包括像黃總勤奮的投資人。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到後面美元基金基本上都是這個風格,所以大家以後在融資的時候,一定要避開11月到2月這個點。你們一定要提前規劃。

融資是一場持久戰

我說一下我自己作為曾經的融資人對於融資的感覺,我覺得融資真的是一場持久戰。大多數的公司,在你前期資金沒有那麽充足,完全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然後不斷賺很多錢。也不需要靠資本去屏蔽掉你競爭對手的時候,你可以對於融資這件事情很淡定,說我慢慢來。但是大多數的公司,都要把融資當作一個持久戰去做。可能你一年必須得融一到兩次,你才能跟你的競爭對手拉開差距,你才能夠活下來。這個東西沒有辦法,而且每一次融資都非常的耗時間和精力。對於CEO來講,每一次融資都是洗禮。

你同時要管公司的業務,公司的業務不能不往前走。你同時也要想我怎麽能活過下一個月,然後我要把錢也必須拿到手。有好多企業,甚至很多獨角獸在去年和前年的時候,遇到融資困難的時候,真的好幾個晚上睡不著覺。第二天融不到錢,公司整個就垮掉了。如果他融到錢,他就直接拉開競爭對手,登上行業的巔峰,差距就是這麽大。所以大家一定要正視融資這件事情。

融資要盡早開始,給企業發展備足糧草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融資一定要早早開始。我自己對我的規劃,我融到的錢,我會把它按一年半來算。我要留足夠多的子彈到我後面的階段。我融完這輪大半年的時候,我就開始考慮下一輪的融資了。我要看一看我的數據,我的整個業務模型是否有做出來,是不是能夠進行下一輪的融資。

這為什麽我跟子敬在聊,我A輪剛融了,我在想B輪怎麽做。這是你一定要提前規劃自己的下一輪,什麽時候融是更好的。並且為你下一輪,你要想好你下一輪的時候,你是數據有足夠多的增長,你的業務模型已經驗證了。還是什麽能夠再讓投資人再下一筆錢,如果你沒有答案的話,那抱歉投資人不會給你下一筆的錢。那你的下一輪只能在無限制往後延長,所以這個一定要做提早打算的。

你在大半年的時候,開始做下一輪融資。可能你就要談很久,雖然子敬說今年是一個大年。但是我覺得僅限於對已經做出來足夠多利潤的公司,還有像ofo那種,被資本狂追,我自己並不認同這種模式。某一些被資本追逐的公司和已經有足夠強利潤的公司,他們的融資速度可能會很快。但是現在大多數的公司依然是寒冬,可能你做A輪、B輪的時候,你需要半年,甚至更久的時候才能夠完成一輪。那在大半年的時間里面,你整個耗在里面,你真的要把糧食備足夠了。

所以這一輪,融了足夠多的錢。我想的是大半年之後,我還要再花半年的時間去完成下一輪。然後在進行下一輪的時候,我還要很淡定跟我投資人說,我後面還有糧食,所以我不是很著急,你們自己看著辦吧。你要有足夠多的底氣,你才能跟他去談。在融資的過程中,一定要多聊。在你第一輪聊的時候,註定你會很崩潰。因為你要見無數個投資人當中,可能就幾個才會覺得你這個模型是對的。這個很正常,你也不要懷疑自己的模型。因為投資人基本的邏輯是一樣的,但是深度邏輯會非常不一樣。看好你的就是看好你,不看好你的,你怎麽他多說都是廢話。

這是第一輪你要談足夠多的投資人之後,才能夠篩選出那些真正相信你這個模型,願意跟你一起走下去的投資人。這些投資人你是可以深度跟他去接觸的,然後再到TS,甚至到SPA這個階段。然後TS的時候,還是那句話,之前的人都說過,不要糾結估值。有的投資人你可能跟他講了,這是10億和9億的事情。你把10億當成9億,可能你10億的時候,沒有一個投資人給你遞TS。但是你當成9億的時候,可能有3個投資人遞TS。你降成9億並不虧,你可以跟他說我現在有三家。那你們三家想一想,誰給我9.5億。

你可以把門打開之後,再去提高門檻的。所以一開始降低門檻並不可怕,讓足夠多的機構進來之後。這個時候主動權在你自己的手上,當然我這個有點玩技巧了。我覺得大家還是需要這些技巧的,等到足夠多的投資人進來之後,迅速的完成。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些投資人也不是那麽堅定的,他想著想著可能會有問題。所以迅速的完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你已經完成了,他已經上船了,他就不會再懷疑你的模型了,他就堅定跟你站在一起了。我覺得時間把控這個節奏上面,真的也還蠻重要的。差不多就是這些了,我可能說得多了一點。

守住18個月現金流生命線

主持人:我覺得非常好,今天時間有限,我總結一下。尤其是初創公司,可能沒有以前你在基金里的投資經驗或者看的公司這麽多。我發現我們也有一個比較共性的問題,大家對現金流的把控上,很多公司是比較薄弱。那我們一直講的18個月的生存線,很多創業公司實際上是遠遠低於這個生存線的。當然因為我們投的公司還是功底非常紮實的,很多最後還是順利融到錢了。但是實際上對現金流的把控,我每一次開會都提醒我們的各位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線。你不充分的留好中間的緩沖區域的話,你在後續的過程中。我們講人算不如天算,很多人想我要等產品好了,然後發出來收一筆,我在峰值上去融一個點。但是經常外界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是你能計算的。往往當你出來的時候,市場環境比你想想的還要差很多。所以,18個月現金流充裕的生命線,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就是時間的把握,也非常重要。定下來的事情,不要拖泥帶水,不要再為了一些旁枝末節的東西去拖還是那句話,外界的很多因素在變化。我以前做銷售的時候,我得到第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我老板給我講的,能今天晚上完成的單子。哪怕你不睡覺,不吃飯,也別拖到明天早上7點鐘。可能也會有人跟你說,睡一覺,然後明天早上吃個早飯把單子簽了。但是真的有銷售,我的同事就是因為睡了一覺,就被別人把單子搶了。投融資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能今天晚上完成的單子,不要拖到明天早上,哪怕是6、7點。謝謝各位!

融資 創業公司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17

陸奇卸任百度集團總裁、COO職位,留任副董事長

5月18日,百度官方宣布,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由於個人和家庭原因,無法繼續全職在北京工作,將從7月起不再擔任上述職務,但仍將繼續擔任集團公司副董事長。同時,副總裁王海峰晉升為高級副總裁並擔任 AIG(AI技術平臺體系)總負責人。

據悉,陸奇不再負責百度日常運營管理工作後,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張亞勤、向海龍、王海峰、朱光等人將直接向李彥宏匯報,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總經理李震宇轉向張亞勤匯報,景鯤將擔任智能生活事業群組(SLG)總經理一職,未來一段時間里直接向李彥宏匯報。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內部郵件中表示,自去年一月陸奇加入百度以來,公司發生了很多積極向上的變化。我和廣大同學一樣,都對他正直的人品、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在技術及商業領域的敏銳洞察力印象深刻。

陸奇是複旦大學87屆計算機系的精英,於2008年加盟微軟,此前曾在IBM和雅虎工作。陸奇加盟微軟後,曾領導微軟必應(Bing)搜索部門,後來被提拔為該公司應用和服務集團負責人,該集團涵蓋Office、必應搜索、Bing應用、MSN、Skype、SharePoint、Exchange和Yammer等產品。在陸奇領導下,微軟Office軟件擴展至iOS和Android移動設備。

2016年9月,當時任微軟應用與服務集團執行副總裁的陸奇離奇離職。2017年1月,百度宣布正式任命陸奇擔任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當時李彥宏表示,贊譽陸奇是在全球科技界都享有盛譽的傑出管理人才,也曾是美國科技巨頭中職位最高的華人高管

晉升為高級副總裁並擔任 AIG總負責人的王海峰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於2010年加入百度,2013年10月晉升為副總裁,2014年負責百度核心搜索產品,201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目前為百度AIG及百度研究院負責人,致力於機器學習、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技術、圖像識別及增強現實方面的研究。

附李彥宏內部郵件:

各位百度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要和大家溝通一項公司的重要變化:由於個人和家庭的原因,Qi無法繼續全職在北京工作,經與公司協商,將從今年7月起不再擔任集團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職務,但將繼續擔任集團公司的副董事長。同時,經公司研究決定,從即日起,王海峰晉升為百度公司高級副總裁並繼續擔任AI技術平臺體系(AIG)總負責人。

自Qi去年一月加入百度以來,公司發生了很多積極向上的變化。我和廣大同學一樣,都對他正直的人品、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在技術及商業領域的敏銳洞察力印象深刻。在公司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的戰略指引下,無論是在移動生態下的搜索和Feed雙輪驅動,還是在AI方向上的Apollo生態建設、智能家居場景探索、ABC商業拓展,以及百度核心技術能力和前瞻技術方向的持續布局、引領和創新,都取得了明顯的進展,公司整體業務也在快速前進。這些都與Qi及所有同學們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在這里,我希望所有百度同學和我一起由衷地感謝Qi作為集團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期間對百度所做的重要貢獻。我也期待並相信Qi在公司新的角色上,和大家一起,攜手並進,共同實現我們的崇高使命和偉大理想。

海峰於2010年加入百度,先後為公司創建了自然語言處理部、互聯網數據研發部、推薦引擎和個性化部、多媒體部、圖片搜索部、語音技術部等,並曾擔任搜索公司副總經理。作為AIG總負責人期間,海峰在機器學習、大數據、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技術、圖像識別及增強現實等領域吸引招募全球優秀人才,帶領團隊不斷開拓創新,提升百度技術核心競爭力,是變革的推動者和驅動AI技術商業化的楷模。海峰是百度培養多年的技術領袖及優秀領導者,是百度簡單可依賴文化的優秀代表。請和我一起祝賀海峰的晉升。希望海峰再接再厲,積極秉承“簡單可依賴”的核心價值觀,帶領團隊為百度的基業長青做出更大的貢獻,為實現“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這一崇高使命,貢獻重要力量。

為了加強集團公司的集中統一領導,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張亞勤、向海龍、王海峰、朱光等人將直接向我匯報,IDG總經理李震宇轉向張亞勤匯報,任命景鯤為SLG總經理,並在未來一段時間里直接向我匯報。最後,祝福Qi未來一切順利、美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92

蘋果宣布CEO喬布斯辭職COO庫克接任

1 : GS(14)@2011-08-25 08:16:48

http://news.imeigu.com/a/1314227113284.html
騰訊科技訊(悅潼)北京時間8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公司董事會剛剛宣布CEO史蒂夫·喬布斯今天致信辭去首席執行官一職,同時任命蘋果COO庫克接任CEO。喬布斯被選為董事會主席,庫克將加入董事會,立即生效。信件內容如下:

致蘋果董事會和蘋果團體:

我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能夠勝任,無法滿足你們對我作為蘋果首席執行官的期待,那麼我將主動讓你們知道。非常不幸的是,這一天已經來臨。

從此之後,我將辭去蘋果首席執行官一職,但是,如果董事會認為合適的話,我仍將繼續擔任蘋果董事會主席、董事以及蘋果員工等職位。

就我的繼任者而言,我強烈建議公司按照我們的繼任計劃進行,並任命蒂姆·庫克(Tim Cook)為蘋果新任首席執行官。

我相信,蘋果最英明、最創新的時代就在眼前。我也希望能夠看到這一切,並在新的角色上繼續為蘋果的成功貢獻一份力量。

在蘋果,我已經結交了一些最好的朋友,感謝你們所有人,感謝你們多年來能和我一起工作。

喬布斯敬上
2 : Sunny^_^(11601)@2011-08-25 08:56:15

走下坡了
3 : hersvim(15389)@2011-08-25 11:17:36

非常不幸的是,這一天已經來臨。
4 : 游浪潮(3792)@2011-08-25 13:05:20

先搶了高檔市場,再推向大眾

2011年8月25日

紀曉風 獨眼新聞
iPad 3再提速勢當「高速Pad」

愈近年尾,蘋果似乎愈來愈忙,皆因有iPhone 5與iPad 3正排隊等面世,雖然現時iPhone 5幾時出仍是未知數,但大概配置已經被公諸於世,至於另一戰線iPad 3,亦同樣有人不停推測新型號的推出時間和規格,據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蘋果希望明年才推出iPad 3,而新機將會再次「提速」,選用速度更快的中央處理器A6。

據悉,蘋果將會委託台灣台積電代製A6處理器,找台積電代製算是合情合理,因為蘋果的主要拍檔三星,已經變成了蘋果的主要競爭對手,如A6有什麼撒手鐧都全部讓三星知曉,便有可能對三星的平板電腦發展有利。

關於A6,除可以肯定會有更快的處理速度及電池壽命外,暫未知會是四核心還是雙核心晶片,但從A6之出現,可以預見iPhone 6的規格,因為蘋果通常會讓iPad率先使用更快的處理器,例如在iPad推出時,就使用了A4處理器,處理器然後便被放在iPhone 4中,至於即將推出的iPhone 5,亦應會使用跟iPad 2一樣的雙核心A5處理器,意味再隔一代的iPhone配備,可從iPad 3上看出端倪。

其實,蘋果如明年推出A6,將對平版電腦市場帶來甚大影響,勢令蘋果的競爭對手,在明年推出的平板電腦甚至智能電話,都會用上四核心處理器,觀乎現時不少家用電腦仍是採用雙核心處理器,平板電腦果真是快人一步。

講開蘋果產品,不得不提蘋果真的銳意打開低價市場,因為蘋果極有可能推出8GB版本的廉價iPhone 4,至於半代之差的iPhone 3GS,勢會成為絕唱。外間現時仍未知廉價版iPhone 4會由那間公司代工,但就可以預見,當iPhone平賣時,街上人人一部iPhone的日子,應距離不遠矣。
5 : superkkw(6672)@2011-08-25 20:27:33

ipad2 最失敗係引唔到第一代用家換機
iphone系每出新機,都會有大批用家換機
6 : superkkw(6672)@2011-08-25 20:33:44

如果steve job離世將會係it界巨大損失
佢的創意,堅持,革新為世界帶黎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家仲記得3-4年前全世界都用緊nokia 所謂的智能手機嗎???
最唔想係見返當年microsoft一家獨大的情況
有競爭先有進步呀嗎
7 : GS(14)@2011-08-25 21:17:39

你會成日換電話,但唔會經常換電腦吧,所以先成日出新的,博你換部快的
8 : 游浪潮(3792)@2011-08-25 21:23:19

與其說 Steve Job 將蘋果帶來高峰,不如說他把整個流動電話電腦業務帶到新平台,而蘋果成了領跑者兼霸主
9 : GS(14)@2011-08-25 21:28:42

根本佢做晒D配套,然後先出機配合
10 : GS(14)@2011-08-25 21:29:53

http://news.imeigu.com/a/1314270326117.html
蘋果vs. 谷歌:喬布斯出去,佩奇進來

今年1月份喬布斯告假時,我們就討論過,這可能為谷歌創造的“機會”。從被放在Gizmodo上的這張圖裡面能看出,谷歌和蘋果的競爭不可謂不激烈。總結一下,我們發現這兩家公司競爭最激烈的領域在:

—手機操作系統:蘋果iOS vs. 谷歌Android

—平板電腦:蘋果iPad vs. 搭載Android的平板電腦

—應用分發平台:蘋果App Store vs. 谷歌Android Market

表面上看,蘋果和谷歌在手機操作系統上的競爭毫無疑問最為激烈;其他兩個領域,蘋果依然是不二的贏家。大家都知道iPhone到底賣得有多好,2011財年Q3一個季度,蘋果就賣出了2034萬部iPhone,同比增長142%。但Android正在迎頭趕上。

在北美市場,Android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iOS(截至5月,Android約為38%,iOS約為27%)。而據Gartner公佈的2011年二季度數據,Android的全球市場份額(43.4%)也已超過iOS(18.2%)。

也許,只有谷歌以125億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的消息,可以與喬布斯離職的瘋狂程度相提並論。這意味著兩家公司將正式以完整的“軟件+硬件”面貌,在移動互聯網上展開競爭,而移動互聯網無疑將成為這兩家公司未來的重要增長支點。

剛過去的一個季度,蘋果從iPhone及相關產品和服務中獲得收入約佔蘋果總營收的50%,iPad的銷量超過iPod,猛增183%。對蘋果來說,移動設備(以及其背後代表的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其營收構成重要來源,而對谷歌,抓住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則像是“二次創業”,兩者必有較量。

當然,谷歌和蘋果的競爭遠不止我們眼見的這些。比如,谷歌和蘋果在爭奪矽谷、北美和歐洲過去幾十年年的技術發展結晶、專利上,已經打了有一陣子了。而由於“雲”的出現,偏好封閉的蘋果和宣稱開放的谷歌都在爭取佔領越來越多的入口,從PC、手機、瀏覽器到一切移動設備。

蘋果和谷歌無疑都是有能力做出改變世界的產品的公司。過去,兩者的區別是蘋果有喬布斯,而谷歌沒有。現在這項“核心資產”沒有了,這場角力會發生什麼樣的傾斜?

幾天前,Businessinsider上一篇文章寫道,谷歌正逐漸變成“佩奇公司”(Larry Page Inc.),而這對谷歌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別忘了,佩奇推動了幾乎所有谷歌最重要的創新:Android、網頁排名、Chrome和Google Map;他不缺乏遠見,如今,他又在推動谷歌的戰略上越發敢 ​​作敢為。

蘋果的喬布斯退下來了,佩奇能否成為谷歌的“喬幫主”?

蘋果vs. 亞馬遜:雙A 之戰


有觀察者說,蘋果未來最大的對手不是谷歌、不是微軟,而是公司名稱同樣以“A”打頭的亞馬遜。數字出版是兩家公司的第一個戰場。

喬布斯領導下的蘋果建立的“閉環體系”,無疑是互聯網時代最成功的商業模式之一。蘋果最近一個季度公佈數據顯示,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提供超過35萬種應用軟件,下載次數超100億次(iOS開發者獲得20億美元收入);娛樂在線商店iTunes取得歷史最佳季度業績,iBookstore新增了17000本電子圖書,目前提供來自2500家出版商的圖書,下載次數超1億次。

但這個系統讓人又愛又恨。iTunes讓數字音樂發行成為可能,但只能在蘋果的平台上享用;App Store為不少開發者提供了額外收入,但它的分成費用高達30%。最要命的是,它不歡迎別人繞開蘋果。

誰有能力與蘋果一搏呢?同樣擁有平板硬件設備Kindle的亞馬遜,看上去最有動力這麼幹。過去,蘋果壟斷著數字音樂分發,亞馬遜佔據著線上圖書市場,但現在兩者的交集開始相互擴大:iPad推出之後,蘋果iBookstore已經開始不斷滲透亞馬遜的線上圖書份額。

如今,亞馬遜已經開始為Android賣應用、推出Music Store開始涉足線上音樂發行;不久前,為了反擊iBookstore的競爭,亞馬遜還推出可繞開蘋果應用規定的Kindle Cloud Reader(適用蘋果瀏覽器Safari的網頁應用),避開蘋果分成的“剝削”繼續拓展自己的數字出版生態系統。

儘管從目前來看,亞馬遜和蘋果一個主攻圖書、一個主攻音樂,可是亞馬遜與Android聯手推出平板設備的謠言,從來都不絕於耳(誰知道亞馬遜下一步會不會也開始賣音樂?)。不要忘了,兩家公司都有我們的信用卡號,並且提供的線上購物體驗都不錯。

除數字出版以外,雲計算可能是亞馬遜和蘋果的另一個重要戰場。在2B的雲服務,亞馬遜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但隨著喬布斯砍掉蘋果不太成功的MobileMe、轉而推出更平易近人的iCloud,蘋果顯然也希望在雲服務上有所作為。



蘋果vs. 微軟

微軟與蘋果的競爭主要是在PC這塊。隨著以iPhone、iPad為代表的智能移動終端興起,取代了一部分PC筆記本電腦需求,而後者多數都採用Windows系統。從數據上看,Windows操作系統作為微軟營收重要來源之一,至今年Q2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下滑。

與此對應,蘋果最新財務數據顯示,今年Q2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僅增2%至4800萬台,而平板電腦出貨量增長400%接近1640萬台。其中蘋果在Q2售出了925萬台iPad,同比增長183%;另外蘋果還售出了395萬台Mac電腦,同比增長14%,也遠高於PC市場整體增速。

按照英國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雖然今年第二季度Mac僅佔全球PC出貨量的5%,但如果將iPad計算在內,蘋果全球出貨量份額就會高達13.6%(去年同期為8.2 %),成為僅次於惠普(15.7%)的全球第二大PC廠商。同時,Wintel聯盟的市場份額滑落至82%,創20多年新低。

1996年,喬布斯曾在紀錄片“Triumph of the nerds”(書呆子的勝利)中說,蘋果和微軟之間的唯一區別,是微軟太缺乏審美能力,“他們從不考慮創意,也沒有把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產品中”。有意思的是,喬布斯的離開會有助於微軟提升審美嗎?

蘋果vs. 諾基亞

繼Q1在營收上超越諾基亞成為全球最大手機廠商後,蘋果Q2在智能手機銷量上也超越了諾基亞成為市場冠軍,當季賣出了2034萬部iPhone,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攀升至19.1%,而諾基亞大幅下滑至15.7%。

面對蘋果凌厲攻勢,諾基亞與微軟於2月份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諾基亞將採用Windows Phone作為智能手機系統,並將在Q4推出首款機子。

自喬布斯2007年推出iPhone以來,不斷創造輝煌的背後,映襯的是傳統豪門諾基亞不斷走向衰敗。而今喬布斯離職,不知道諾基亞在稍微緩口氣後能否重振信心?

蘋果vs. 三星&HTC


(圖:2011年Q2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

借助於Android,三星、HTC智能手機出貨量不斷攀高,連續侵蝕諾基亞市場份額。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的統計數據,Q2三星智能手機銷量由去年同期5.6%增至16.2%,超越諾基亞,位居第二位;HTC市場份額則由6.8%增至11%,名列第五。

若喬布斯離職後的蘋果攻勢減弱,也許它們能掠得更多市場份額。

(i美股西維胡龍飛)
11 : GS(14)@2011-08-25 21:31:30

http://news.imeigu.com/a/1314268588150.html

短期來看,喬布斯的離職對於蘋果的影響並不會很大,但長期來看,就會有所不同。當我們認為喬布斯的傳奇無法複製,那麼長期如何估值蘋果,就會比較清楚;除非文中所追問的問題,未來都會有比較好的解決——包括創新精神、管理制度、文化、內部激勵、品牌推廣,那麼你覺得呢?
喬布斯辭職,儘管每個人都知道這一時刻終會到來,但當真的發生,人們還是普遍感到惋惜。媒體開始回顧喬布斯傳奇的一生,分析者開始憂慮蘋果未來走向,競爭對手(谷歌、微軟、Facebook)重新估量蘋果的實力……本文將從投資者角度出發,看看喬布斯辭職將可能對蘋果股價造成長期、短期的影響。對於一個“生來就要改變世界”的領導者來說,股價與市值並不是他奮鬥的目標,卻是衡量其成就部分指標。而對於蘋果的投資者來說,喬布斯離職將造成的短、中期影響,將成為其決定是否投資蘋果的關鍵因素。

1997-2010:喬布斯拯救蘋果股價簡史

在蘋果董事會今日發布的官方公告中,董事長阿特·列文森代表蘋果董事會表示“史蒂夫的卓越遠見和領導能力挽救了蘋果,並引領蘋果成為全球最創新、最具價值的科技公司”。



(1985年-2010年,蘋果股價波動圖)

喬布斯的拯救之旅開始於1997年,在此之前的1985年他被趕出蘋果,並創建Next公司。如上圖所示,從1985年到1995年,蘋果度過碌碌無為的十年,股價一直徘徊在10美元左右(如股價中第一部分紅框內所示)。進入1995年後期,蘋果財務危機越來越嚴重,1996年蘋果以4億美元收購NeXT電腦公司,喬布斯重回蘋果。1997年,時任蘋果CEO吉爾·阿梅里奧離開後,喬布斯重掌蘋果大權,蘋果當時股價相當於現在3.34美元。就職後不久蘋果即於當年推出iMac,iMac在美國和日本大賣,幫助蘋果電腦順利度過財政危機。蘋果股價從1998年開始復蘇,截止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滅前蘋果股價已達到30美元(如股價圖第二部分紅框內所示)。

蘋果股價再創傳奇開始於2001年,2001年10月蘋果發布iPod,當時股價8.07美元。經歷過2003年的短暫下跌後,蘋果股價從2004年開始強勁增長,2005年漲至50美元。2007年1月,蘋果發布首款iPone手機,獲得消費者熱捧,股價隨後衝破100美元。此後蘋果不斷推出電腦、iPod及iPone的最新型產品,市場份額逐漸擴大,股價節節走高。2010年蘋果發布iPad,股價拉高至300美元。截止2011年8月24日收盤,蘋果股價報376.18美元(如股價圖第三部分紅框內所示),在華爾街統計的“9/11以來漲幅超過900%的9只神奇股票”中,蘋果名列第一。

喬布斯靠什麼拯救蘋果股價:硬件設備

(圖片來自:愛範兒)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2007年6月-2010年3月間,蘋果來自不同業務的營收貢獻情況。總體來說,在iPhone發布前,iPod、Mac是蘋果收入主要來源。在2010年iPad發布後,蘋果營收構成又發生有趣的變化——Mac、iPod貢獻比例越來越小,而iPad後來居上。從蘋果最新公佈的2011財年三季度數據看,當季蘋果售出2034萬部iPhone,同比增長142%;售出925萬台iPad,同比增長183%;售出395萬台Mac電腦,同比增長14%;售出754萬部iPod,同比下滑20%。蘋果iPhone、iPad、Mac、iPod四塊業務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6.5%、21.1%、17.8%、4.6%。

結合上述“蘋果股價沉浮史”做一個簡單總結:喬布斯再次回歸蘋果後,推出iMac穩定蘋果業務,推出iPod提升蘋果品牌影響,創造出顛覆性iPone、iPad,帶給蘋果收入及股價狂飆突進式的變化。與此相對應,喬布斯在蘋果中所處有地位已不可取代,並成為蘋果無可替代的精神領袖。

“沒有喬布斯,就沒有iPod、iPhone,也不會出現iPad”,對於這個觀點估計很少有人會懷疑。在上述顛覆性產品的創造過程中,喬布斯都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關鍵角色。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在失去喬布斯後,蘋果或許再也無力再推出一款顛覆性的以i打頭的產品。而當蘋果不能持續推出創新產品後,其營收、股價、市值將不再能保持目前的增勢?

喬布斯健康與蘋果股價“ 非一般” 關係

“喬布斯離職”短期將對股價將產生什麼影響?這一問題的答案可以參考喬布斯幾次病休對股價的影響。正因為投資者普遍認為,只有喬布斯才是蘋果幕後唯一具有遠見卓識的人,唯一能夠帶領蘋果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的人,所以喬布斯的個人健康狀況在此前獲得大家格外關注。

2003年10月喬布斯被診斷出患有胰臟癌,2004年8月首次對外披露身​​患癌症。但由於彼時手術成功,消息並未對蘋果股價造成較大影響。2008年6月9日,在iPhone3G的發布會上,喬布斯顯得面容憔悴,蘋果表示其只是得了“常規疾病”,但投資者疑慮並未打消,蘋果股價大跌10%。

2009年1月5日,喬布斯表示將在當年6月底之前一直休病假,因為健康問題比他原來想像的更複雜。消息令投資者感到震驚,蘋果股票當日下跌10%。最近病休是在2011年1月,喬布斯告訴員工,自己準備休病假。蘋果在德國法蘭克福的股價隨機下跌,在1個小時內,下跌達9.7%。
(2011年1月,喬布斯病休消息傳出後,德國蘋果股價瞬間下挫)

如上,喬布斯的病休在短期內都曾對蘋果股價造成衝擊,但一方面投資者仍認為喬布斯還會(康復)歸來,另一方面蘋果業績持續向好,都讓短期內的衝擊迅速化解。此次喬布斯離職,短期內預期會再次讓投資者情緒低落,股價因此受影響當屬意料之中。那麼中長期來看,喬布斯離職將對股價造成多大影響呢?

喬布斯離職後的蘋果:短期會變得多壞

喬布斯離職,庫克接任,兩者都屬意料之中。2009年、2011年,當喬布斯病休時,均為庫克代理CEO,負責蘋果公司的日常運營,並擁有良好的過往記錄。分析普遍認為,喬布斯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握有最終決策權,而庫克則處理蘋果很多項關鍵運作,讓公司精簡高效。在蘋果官方聲明中指出:庫克主要負責蘋果全球銷售和運營業務,包括在所有市場和國家的供應鏈、銷售活動以及服務和支持的端到端管理。簡單概括,在蘋果公司管理經營和高效執行上,庫克的能力可以不用懷疑。

除了公司管理與執行力,蘋果短期內產品創新能力似乎也不用擔憂。經歷近10年的發展,蘋果產品系列已相當牢固,新一代的iPhone與iPad研發也列入規劃,這都讓人確信蘋果至少在1年左右時間新品發布將不受影響,競爭優勢也將持續。何況喬布斯此番離職並非“突然降臨”的消息。從2011年初的病休,到目前辭去CEO但仍擔任董事長,喬布斯對於蘋果平穩過渡自然有所考慮,例如即將發布的新品iPhon5,人們有理由相信其仍出自喬布斯之手,而庫克將藉此機會正式登上蘋果舞台。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在喬布斯2011年1月宣佈病休後的二個季度中,蘋果取得非常亮麗的業績。財報顯示,蘋果二季度淨利潤59.9以美元,同比增長95%;三季度淨利潤73.1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25%。加上2009年病休時的表現,庫克已向大眾證明,離開了喬布斯,蘋果短期仍能有極好表現,同時蘋果在擁有核心優勢的產品市場上,份額也在加固。例如據數據研究機構IDC統計,截止2011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發貨量為1.065億台,其中蘋果公司的iPhone產品占到19%以上,一舉成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製造商。

喬布斯離職後的蘋果:到底失去了什麼

作為長期投資者,必定要思考的問題是:失去喬布斯的蘋果,在3年、5年,甚至10年後將會有何種表現。在短期內,喬布斯選定的接替者(庫克)將執行既定規劃,繼續保持蘋果系列產品新型號的推出,但長期內蘋果是否還能推出新產品,並保持創造力?不妨先來看看:喬布斯離職後,蘋果失去了什麼。

1.公司管理及製度的強勢“ 把關人”

上面這張圖比較清晰表明蘋果組織結構與管理風格。蘋果崇尚簡潔直接的管理作風,絕大部分高管都專注於業務,事無鉅細都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直接責任人,而喬布斯是所要重要產品及業務的最後“把關人”。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采訪時提到,當蘋果MobileMe 服務發布之後,喬布斯召集項目組開會痛批,並當場撤換了負責人,“在崇拜者心中蘋果就像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廠,生產神奇產品的神秘而魔幻的地方,但蘋果也是一個殘酷、零容忍的地方”。

殘酷、零容忍,追求極致,這些蘋果的作風都是喬布斯所培養起來,而他也是這種制度與文化的嚴厲懲罰與維護者。再例如蘋果“保持不斷修正”的特點,即一旦高管們決定改變就能立刻轉變方向,也是喬布斯培養出的非常可怕的執行力,並確立為蘋果的文化。那麼當作為“權力核心”的喬布斯離職後,蘋果的企業文化、規則與流程是否還能持續?

2.持續創新及顛覆傳統的領導者

喬布斯的“獨斷嚴厲”人所共知,但僅有“獨斷嚴厲”打造不出卓越的產品,喬布斯之所以成為“傳奇”,是因為他所擁有的顛覆性創新智慧。2001年蘋果推出iPod,在iPad推出前MP3播放器早已是滿街都是,但與之不同,iPod不僅具有出眾的設計及時尚外殼,更在硬件上配置(例如顯示器)擁有獨到之處,再次引領便攜式播放器的潮流。

更具顛覆性的產品當屬iPhone,簡潔、時尚、科技集其一身,讓這款產品在推出後不久就成為全球智能機市場成長的重要推動力,並敲響了老牌手機廠商諾基亞、黑莓的喪鐘。2008年7月,蘋果軟件商城APPSTORE上線,再次成為手機軟件業發展史上重要里程碑,它所製定的分成模式讓第三方開發者積極性空前高漲。截止2011年5月,據BGR網站數據,App Store上的應用數量已經超過50萬款,應用開發人員數量達到了85569名。

知名評論人@keso 在喬布斯離職後寫到“失去靈魂的蘋果會不會從卓越到平庸?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選項……喬布斯固然可以設計一系列完美之物,但即使他本人也無法設計出另一個喬布斯。如果傳奇可以復制,世間就沒有傳奇。對技術、商業、時尚、人性的深刻洞察和準確把握,並通過完美的產品一次又一次地改變世界,這只能是傳奇。”於是第二個問題是:在喬布斯離職後,庫克擁有能引領蘋果持續創新、創造傳奇嗎?

3.作為精神偶像所帶來的激勵

在許多描寫蘋果公司的報導中,都提到蘋果員工面臨很大壓力,壓力不僅來自管理層,更來自“高期望與高激勵”。自稱為“海盜船長”的喬布斯,擁有一套特殊的鼓舞人心的做法,他持續、的向蘋果員工傳達的信息之一即是“蘋果正在製造世界上最酷的產品”,而他們是成功的關鍵。而每年喬布斯也會抽出固定的幾天時間,召開針對蘋果核心高管層(TOP100)的戰略會議,喬布斯在會議上會做戰略方向及“特殊使命”的培訓。據悉能夠進入蘋果TOP100是一種至高的內部榮譽。

另外一個描寫蘋果的詞是“創業”,喬布斯給這家平均35歲年齡的公司注入創業般的激情。許多人投奔蘋果即因為喬布斯的魅力,在喬布斯的帶領下,這群人憑藉一個有一個產品顛覆音樂、手機和出版行業,引領時代潮流;在喬布斯離職之後,蘋果現有高管團隊是否還會穩固,將成為很大疑問。

因此第三個問題是:當蘋果失去魅力型領導人之後,高管團隊是否還將留任?公司內過去的激勵機制是否有效?

4.失去蘋果品牌最佳形象代言人

喬布斯是蘋果產品的最好推銷者,也是蘋果品牌的最好代言人。喬布斯所經歷的挫折,喬布斯的智慧,連同喬布斯永遠不變的黑色毛衣及牛仔褲,都成為蘋果的象徵。

最好的例子莫過於蘋果每一次的新品發布會。每一次蘋果發布會都經過數百小時的製作、修改和預演,演講者喬布斯在發布會上的每一個眼神​​、手勢、遣詞造句,都會多次排練。在一次又一次類似宗教朝拜的新品發布會上,喬布斯早已昇華為果粉心中的教主。

那麼當喬布斯離職後,蘋果的繼任者是否能扛起品牌形象代言的角色呢?

小結

綜上所述,短期來看,喬布斯的離職對於蘋果的影響並不會很大,但長期來看,就會有所不同。當我們認為喬布斯的傳奇無法複製,那麼長期如何估值蘋果,就會比較清楚;除非上述所追問的問題,未來都會有比較好的解決——創新精神、管理制度、文化、內部激勵、品牌推廣,那麼你覺得呢?

(i美股江濤)
12 : 200(9285)@2011-08-25 21:37:14

看來佢離上帝不遠矣

( i don't like i phone i pad )
13 : GS(14)@2011-08-25 21:40:01

雖然我一樣都無,但是我都覺得他今次好快同周公捉下長棋
14 : 200(9285)@2011-08-25 21:42:05

13樓提及
雖然我一樣都無,但是我都覺得他今次好快同周公捉下長棋


我寧願買HTC 看見富士kong工人的待遇
真係買唔落手‧
15 : GS(14)@2011-08-25 21:42:59

咪又係台灣野,台灣都是管理,管理就是...
16 : 200(9285)@2011-08-25 21:43:47

15樓提及
咪又係台灣野,台灣都是管理,管理就是...


監獄式管理模式‧
17 : GS(14)@2011-08-25 21:46:49

唉,但是咁又維持得幾耐?
18 : 200(9285)@2011-08-25 21:49:44

17樓提及
唉,但是咁又維持得幾耐?[/quote

有d國家咁管理法,工人會起義‧
19 : GS(14)@2011-08-25 21:53:08

所以我話呢種管法遲早死
20 : Sunny^_^(11601)@2011-08-25 22:08:25

apple D野成日都唔減價,好難買得落手
21 : GS(14)@2011-08-25 22:09:10

20樓提及
apple D野成日都唔減價,好難買得落手


今日想買HP都無
22 : 200(9285)@2011-08-25 22:16:00

20樓提及
apple D野成日都唔減價,好難買得落手[/quote

唔憂做 唔憂物流系統唔掂

駛x減價
23 : GS(14)@2011-08-25 22:16:32

總之你覺得值,佢就值
24 : Sunny^_^(11601)@2011-08-25 22:19:19

咁android新機賣緊2千幾...iphone都要5千...對我來說相差好遠
25 : GS(14)@2011-08-25 22:19:42

24樓提及
咁android新機賣緊2千幾...iphone都要5千...對我來說相差好遠


咁先賺到錢
26 : 200(9285)@2011-08-25 22:20:33

好似話出隻cheap版 i phone .
27 : GS(14)@2011-08-25 22:21:29

有得考慮,大小通殺
28 : 200(9285)@2011-08-25 22:21:31

PCCW d sam sung 機 好抵但還是咪攪‧
29 : GS(14)@2011-08-25 22:21:51

成日壞,唔使理
30 : Sunny^_^(11601)@2011-08-25 22:22:48

26樓提及
好似話出隻cheap版 i phone .


但係...買cheap既iphone就冇左感覺喇.好似我D同學次次出都要即換咁.潮既一部分
31 : Sunny^_^(11601)@2011-08-25 22:23:18

28樓提及
PCCW d sam sung 機 好抵但還是咪攪‧


PCCW上網唔得
32 : Sunny^_^(11601)@2011-08-25 22:23:41

941有個plan係68蚊無限上網
33 : Sunny^_^(11601)@2011-08-25 22:23:53

我用緊,幾好
34 : 200(9285)@2011-08-25 22:25:35

30樓提及
26樓提及
好似話出隻cheap版 i phone .


但係...買cheap既iphone就冇左感覺喇.好似我D同學次次出都要即換咁.潮既一部分


你錢多無地方用呀 ? 人有你又要有呢
35 : GS(14)@2011-08-25 22:27:35

34樓提及
30樓提及
26樓提及
好似話出隻cheap版 i phone .


但係...買cheap既iphone就冇左感覺喇.好似我D同學次次出都要即換咁.潮既一部分


你錢多無地方用呀 ? 人有你又要有呢


呢種真是唔要得
36 : Sunny^_^(11601)@2011-08-25 22:28:26

35樓提及
34樓提及
30樓提及
26樓提及
好似話出隻cheap版 i phone .


但係...買cheap既iphone就冇左感覺喇.好似我D同學次次出都要即換咁.潮既一部分


你錢多無地方用呀 ? 人有你又要有呢


呢種真是唔要得


唔係...我都係用緊好平既機...邊有錢買iphone呀
37 : GS(14)@2011-08-25 22:29:07

咁就唔好買
38 : Sunny^_^(11601)@2011-08-25 22:29:46

37樓提及
咁就唔好買


我唔會買smiley
39 : 200(9285)@2011-08-25 22:30:07

35樓提及
34樓提及
30樓提及
26樓提及
好似話出隻cheap版 i phone .


但係...買cheap既iphone就冇左感覺喇.好似我D同學次次出都要即換咁.潮既一部分


你錢多無地方用呀 ? 人有你又要有呢


呢種真是唔要得


潮既一部分 (實在太膚淺啦 人潮你又潮 無自己主見)
40 : Sunny^_^(11601)@2011-08-25 22:31:04

39樓提及
35樓提及
34樓提及
30樓提及
26樓提及
好似話出隻cheap版 i phone .


但係...買cheap既iphone就冇左感覺喇.好似我D同學次次出都要即換咁.潮既一部分


你錢多無地方用呀 ? 人有你又要有呢


呢種真是唔要得


潮既一部分 (實在太膚淺啦 人潮你又潮 無自己主見)


我都話我唔打算買囉
41 : Sunny^_^(11601)@2011-08-25 22:31:26

你地兩個唔使針住我
42 : 200(9285)@2011-08-25 22:32:38

41樓提及
你地兩個唔使針住我


因為你無腦
43 : GS(14)@2011-08-25 22:39:32

41樓提及
你地兩個唔使針住我


你話,我無針對你,你講多D仲好
44 : 亞力士(1473)@2011-08-26 00:18:55

但現實係 手握iphone 撩女輕鬆
45 : GS(14)@2011-08-26 07:44:40

44樓提及
但現實係 手握iphone 撩女輕鬆


下,咁奇怪?
46 : Sunny^_^(11601)@2011-08-26 08:16:22

42樓提及
41樓提及
你地兩個唔使針住我


因為你無腦


WT?!?!我無腦?咁你呢!你罵呢個無腦既人都係咁冇腦!你講野都好唔客氣下smiley
47 : 許留山(1233)@2011-08-26 09:44:12

我第一代1.0.2 用/炒到而家, jb 後apps 多到你唔用. 夜晚起唔到身睇波, 一起身刷牙前就用iphone /電腦 去 天下足球http://www.qxzqw.com/thread-htm-fid-2.html d/l 落iphone , 再用 avplayer / buzzplayer / OPLAYER 可以睇 avi,rmvb,wmv... 最近又有個 港日漫畫 apps 700套過萬本, 慳番好多錢...仲有強國好多小說雜誌, 版權真是不值錢的,痴線。 善用返工搭車時間,屋企既電腦用少左好多. 不過我又未用過an撞機. 可能佢一樣有呢d apps.

其實用iphone主因係可以賣去先達,所以部機唔使錢買了, 仲要有錢賺, 月費都唔使錢. 不過而家冇呢支歌仔唱喇. an撞機有得炒既話我都會用的,哈哈.

後期就玩埋asiamile, 不過am 6月好仆街改左regulation, apple store買iphone iPad 唔計數. 但係8 月初我有一張ae 無lala 有14001 mile 入左落去. 唔知咩事送多張台灣來回 都唔錯.


不過身邊大部份用iphone的朋友都只是用黎上下網,打下電話,連iphone既copy & paste都唔識.
48 : GS(14)@2011-08-26 16:48:02

看來iphone對生活真是影響好大
49 : kamfaiAthrun(1488)@2011-08-26 16:55:57

68蚊無限上網??

2G ar?
50 : GS(14)@2011-08-26 16:56:32

是咪Peoples
51 : kamfaiAthrun(1488)@2011-08-26 16:57:45

could ipad2 play rmvb file? recently i get a ipad2 but i dun really know how to use...= =
52 : 龍生(798)@2011-08-26 17:02:38

我上次係街, 見人用ipad 睇aastock個報價

雖然功能上同我部iphone 一樣, 但真的別有一番風味
53 : GS(14)@2011-08-26 17:07:15

好有feel
54 : 龍生(798)@2011-08-26 17:07:54

有呀, 超有feel 呀, 無端端變大晒喎!!

睇住佢跳個下, 真係覺得好鬼型
55 : GS(14)@2011-08-26 17:08:27

用不用買番部玩下
56 : 龍生(798)@2011-08-26 17:09:47

諗左好耐, 實在同iphone 一模一樣...連少少唔同都無, 真的買唔落手....
57 : Sunny^_^(11601)@2011-08-26 19:20:01

50樓提及
是咪Peoples


係...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