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深港通正式通車,將港股通的可投資標延伸至香港恒生綜合小型股(下稱“香港小型股”),給內地投資者帶來分享香港小盤股成長的機會。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截至目前,面向內地投資者的港股基金共有56只,包括滬港深基金、港股ETF、港股LOF、港股分級基金等等。港股基金“突破”了深港通股票50萬元的準入限制,投資門檻普遍不高於1000元。
而此次乘著深港通東風,面向內地投資者的港股中小盤基金受到了市場的空前關註,這些基金的基準指數為密切跟蹤香港中小盤股股指數,為廣大中小投資者提供了一條布局香港中小盤股的機會。
乘風深港通
盡管時間的車輪駛到了2016年的最後一個月,但市場投資熱度仍未消散。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震懾全球,加息預期漸濃,大批國際資金蠢蠢欲動。而眼下,中國投資者近距離看到的則是,深港通開通後內地與香港市場間南北資金加速對流。
相較內地市場,2016年的香港市場無疑是彰顯吸引力的一年。今年以來美元強勢表現得淋漓盡致,成就20年來最強貨幣。受益於掛鉤美元的聯系匯率,港元資產受到追捧。前11月,港元相對人民幣升值近6%。香港恒生指數以4%漲幅遠超A股上證綜指8.17%跌幅的同期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講,過去11個月炒港股的收益要高出A股約18個百分點。在全球低利率、資產配置荒時代,如此差距凸顯了港股市場的投資吸引力。
滬港通的通行,為香港主板藍籌帶來了可觀的增量資金,相關個股整體表現較好。待深港通開閘,眼下投資者關註焦點則落到了跨年度港股行情如何演繹、小盤股是否機會來臨等問題上。
深港通開通後,深股通包括深成指和深中小創指成分股中市值不少於60億的成分股以及深市AH股中的A股;港股通增加香港小型股中市值不少於50億及深市AH股中的H股。業內估算港股通股票池新增約100只。而深交所網站顯示,深港通對應的港股標的數量高達417只。
在國都證券看來,當下香港市場的小盤股的估值優勢較為明顯。早在一個月前,國都證券通過對比深圳及創業板市盈率和香港小型股市盈率後發現,香港小型股指數市盈率21.91倍;同期的創業板指市盈率比其大幅高出1.58倍,為56.31。由此判斷,深港通開通後香港小型股估值偏低的狀況有望改善,尤其是價值挖掘未充分的優質個股。
深港通基金一覽
盡管深港通開辟了一條相對寬廣的香港市場投資渠道,但對於普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散戶而言,尚難介入。
很長時間以來,因股票做空機制、仙股頻出、相對容易的退市機制…等一系列客觀問題的存在,香港市場上一批個股劇烈震蕩。缺乏經驗的內地投資者一旦踩中某個地雷,便會遭遇巨額損失。
另一方面,港股投資存在較高的準入門檻。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仍將對內地個人投資者設立不低於50萬元的準入門檻,即投資者名義開立的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的資產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其中不包括該投資者通過融資融券交易融入的資金和證券。
當多數投資者遙望港股之時,幾無資金準入門檻的港股基金適應了他們的配置需求。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籠統而言,內地市場上投資於港股的港股基金共有兩類,一類是普通的開放式基金,基金投資港股可通過港股通通道買入;另一類是QDII基金,基金經理不僅可以通過港股通額度買入港股,也可以通過基金公司的QDII額度買入港股。
對於第一類港股基金,截至目前行業類共有38只基金,絕大多數為滬港深基金。即可以投資於A股上市公司,也可以投資港股上市公司。以安信新常態滬港深基金為例,基金契約規定,港股及A股的投資比例為基金資產的80%-95%,其中港股投資占比為0-95%。這類基金的交易方式一如普通的開放式基金,支持申購和贖回。
上海一家大型基金的副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這類基金有明顯的風格漂移傾向,當港股市場基本面優於A股時,基金經理會超配港股,反之基金經理則超配A股。
另一類港股基金情況則明顯不同。截至目前,行業內的港股QDII基金共有18只,其中11只可支持上市交易,另外7只基金只能像普通開放式基金般進行申贖交易。
在11只上市交易的基金中,4只ETF——華夏恒生ETF、易方達恒生H股ETF、南方恒生ETF及華夏滬港通恒生ETF四只ETF;兩只分級基金——銀華恒生H股分級、匯添富恒生指數分級;5只LOF——南方香港優選、嘉實恒生中國企業、大成恒生綜合、易方達香港恒生綜合小型股、華寶興業香港上市中國中小盤。
以上56只港股基金中,按照深港通有別於滬港通的要求,專註投資港股小盤股或者深市AH股中的H股的基金似乎才是最為典型的深港通基金。工銀瑞信香港中小盤、富國中國中小盤、易方達香港恒生綜合小型股、華寶興業香港上市中國中小盤四只基金相較而言比較貼近這一條件。
四只基金均為LOF基金。從基準指數來看,易方達香港恒生綜合小型股基金又是其中最能體現“深港通”特色的基金。它一只密切跟蹤香港恒生綜合小型股指數走勢的QDII產品。而深港股機制下的港股通範圍中,香港恒生綜合小型股成分股赫然在列。
作為LOF基金,上述四只基金其為廣大投資者可供了兩種交易方式:1、普通開放式基金的正常申購贖回模式,也能猶如股票交易般在二級市場上實時買賣。而作為跨境LOF ,相比股票它還能支持T+0運作,為投資者提供交易便利的同時,也能讓基金交易更加活躍。
曲終,人散;最後一個走的,買單。
本文由市值風雲(微信ID: yurii-says)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小鷗。
如果一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是下圖醬式的,大概不管是股東還是董監高都喜笑顏開吧?市值風雲的小編雖然沒有股票但也看著樂呵啊。
根據公開信息,這家公司上市六年,派現雖然算不上大手筆,但幾乎每年也都進行利潤分配,表現還是蠻不錯滴。
沒錯,它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車見車爆胎一枝梨花壓海棠的A股遊戲翹楚,掌趣科技(300315,SZ)。
關於減持的美麗傳說
1
可即便掌趣科業績如此突出、活是這麽的好,但似乎並沒有打動自己控股股東的心,老板看起來是且戰且退啊。
一般說來,公司上市了,控股股東以及其他創始人賣點股票換點軟妹幣改善改善生活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獎勵,也算符合情理,可從掌趣科技的實際控制人葉穎濤、姚文斌等套現的金額來看好像並不是為了改善生活。
2016年,掌趣科技經歷了四次減持潮,公司8位股東27次減持,共減持2.76億股,套現金額為29.85億元。這其中包括姚文斌、葉穎濤、董事宋海波、副董事長鄧攀、總經理胡斌、董秘李好勝。
現在除了董秘,其他各位領導都已經辭職了:
先來看看公司實際控制人姚文斌先生,姚先生在2016年共進行了6次減持,套現金額約12.73億。姚文斌先生在賣得只剩限售股之後,於2016年8月2日辭去董事長之位。
再來看看上市時的另一實際控制人(後與姚解除一致行動協議)葉穎濤同學,葉同學表現也“不俗”,合計套現約6.58億。其中最大的一筆減持發生在2015年的5月,也就是首發原始股剛解禁的時候,葉穎濤同學把能流通的部分全賣了。目前葉同學同樣不在上市公司擔任任何職務。
2017年2月28日,公司披露2016年度業績快報,凈利潤51931萬元,同比增長10.40%。
雖然說公司的業績表現不錯,按照2016年的5.2億的凈利潤計算,29.75億的套現金額還是生生卷走了上市公司近6年的利潤!
公司業績一直表現不錯,可為什麽就是留不住核心股東和管理層的呢?
我們稍微不厚道的揣測一下,應該沒有任何人會比公司的實控人和高管再了解公司的真實情況和真實業績了吧?
“並購刀”
2
作為移動運營商起家的掌趣科技於2012年5月上市,雖然是一家遊戲開發業務為主的公司,但是從上市前掌趣科技就是“並購重組”的專家。
2008年7月收購增值服務提供商北京華娛聚友;
2008年7月收購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的北京豐尚佳誠;
2009年9月收購廣州好運及九號科技;
2009年12月收購遊戲開發商大連臥龍;
2010年9月收購互聯網頁面遊戲開發運營商北京富姆樂。
從2009年到2011年,短短的兩年時間,掌趣科技的營業收入就由5889.61萬元增長至1.8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76.6% ;凈利潤就由1372.44萬元 增至5568.67萬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01.41%。
在上市之後,有了上市公司平臺,掌趣延續了外延並購的手法,超募資金也都用來收購了。
掌趣科技在2013年到2015年陸續完成收購先鋒網絡、玩蟹科技、上遊信息以及天馬時空等企業。總資產規模從2012年末的9.14億元上升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102.06億元,凈資產也從8.82億上升至84.05億。
關於商譽的傳統套路
3
話說,掌趣科技自2013年以來的並購案例,都有較高的業績對賭額和動輒十幾倍的增值率。
高溢價收購帶來的問題就是大額的商譽,截止2016年的三季報,掌趣科技的商譽總額高達56億元,占總資產比例54%,占凈資產比例66%。
從近期各種業績黑天鵝來看,商譽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大坑,只是不知道掌趣科技能否憑借一身本領,抵擋地心引力?
2014年,掌趣收購的玩蟹科技、上遊信息未完成當期業績承諾。
2015年,玩蟹科技、上遊信息和先鋒網絡均未完成當期業績承諾。
公司在近日的業績快報中稱,上遊信息2016年的業績同樣可能無法達標。
根據2014年收購上遊信息70%股權時所做的業績對賭,交易對方承諾上遊信息2016年實現凈利潤1.9億元;2015年掌趣科技收購剩余30%的股權時,交易對方承諾2016年凈利潤1.34億元。
雖然目前整體來看,商譽問題還沒有表現出極大的風險,但根據監管的趨勢和最近頻頻被關註並爆雷的商譽亂相,掌趣到底會不會踩雷,還是個未知數哦。
不過看到已經紛紛辭職的各位高管瀟灑的身影,大家心里會不會有點忐忑呢?
所謂別人貪婪我畏懼,聰明的人早就在市場瘋狂的時候看到了風險,開始悄悄地撤退。這話不僅適僅用於二級市場。
惟願我們的敬愛的讀者們,在我們文章的長期熏陶下,能夠先知先覺如大股東、實控人、大機構一樣,在“舞會”瘋狂之時瀟灑抽身,不再望著繁華後的一地雞毛嘆息。
曲終,人散;最後一個走的,買單。
每經影視記者 牟璇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上映6日、票房超14億,《戰狼2》終於為低迷的國產片市場贏了一場勝仗。昨天(本周一),北京文化(000802,SZ)作為《戰狼2》保底方,更是“一字板”封上了漲停,就連周一午間“抱《戰狼2》大腿”發公告的光線傳媒盤中也一度漲超9個點。
不過,拋開《戰狼2》這一因素,事實上上周整個傳媒板塊就已經出現了明顯回暖。例如,作為創業板市場老龍頭之一的華誼兄弟,在7月25日就出現明顯放量大漲,並帶動一批傳媒股觸底反彈。在整體板塊反彈的背景下,傳媒股上半年業績表現也可圈可點,二季度基金也有意識地開始增持傳媒股。估值回歸後,業績助力下,傳媒股是否會有新的表現?
傳媒板塊反彈 拉開序幕
作為2016年整體跌幅A股第一,傳媒股在2017年上半年的表現非常弱勢,光線傳媒(300251.SZ)、上海電影(601595.SH)、華誼兄弟(300027.SZ)等電影類公司的股價都大幅受挫,華策影視(300133.SZ)、慈文傳媒(002343.SZ)、歡瑞世紀(000892.SZ)等電視劇公司的股價表現也難見起色。
但上周,傳媒板塊卻出現了明顯反彈,猶如“久旱逢甘霖”。
作為創業板第一梯隊上市的華誼兄弟,在上周二便出現了放量大漲,隨之帶動一批傳媒股觸底反彈,而華誼兄弟周漲幅(7月24日——7月28日)也達到了13.54%,這也是該股一年來單周最大漲幅。
華誼兄弟(7月24日——7月28日)周漲幅
而本周,在《戰狼2》的帶動下,北京文化連續兩日漲停,繼續帶動整個傳媒板塊表現。
值得提到的是,影視板塊回暖跟傳媒股整體業績表現突出不無關系。
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7月31日申萬傳媒板塊有84只個股公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情況,其中有56只個股同比實現上漲,占比達到66.67%。其中,預告上半年凈利潤變動幅度超過200%的有4家,除了重組因素的*ST紫學(000526.SZ)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1186.37%外,北京文化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292.61%,中南文化(002445.SZ)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250%,北緯通信(002148.SZ )上半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245.26%。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幅超過100%的有15家,包括天神娛樂、東方網絡等。
各板塊上半年業績 分化嚴重
在傳媒股上半年業績預告中,各子板塊分化嚴重,遊戲類個股業績依然堅挺,例如已經披露半年報的昆侖萬維(300418.SZ)上半年凈利潤為3.84億元,同比增長57.52%;三七互娛(002555.SZ)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長幅度為81.07%;完美世界(002624.SZ)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長幅度為80.52%;遊族網絡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長80%。
▲昆侖萬維2017年半年報(截圖)
▲三七互娛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截圖)
▲完美世界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截圖)
電影類上市公司表現相對平淡,光線傳媒與萬達電影(002739.SZ)分別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增長在30%、20%,而去年業績表現較差的華誼兄弟上半年預計業績增長在30%~60%,預計盈利3.94億元~4.84億元,《摔跤吧!爸爸》對公司業績貢獻較為明顯。
▲《摔跤吧!爸爸》累計票房 (圖/CBO中國票房)
另一方面,電視劇板塊的上市公司的表現卻顯得差強人意,慈文傳媒、幸福藍海、華錄百納、歡瑞世紀的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都出現了負增長,其中歡瑞世紀預測上半年凈利潤虧損3700萬元~3900萬元,較去年的業績相比可謂“大變臉”;僅有唐德影視、華策影視等有所增長。
不過,對於電視劇公司業績表現欠佳,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解釋到:一季報和中報往往體現的是上一年6~9月開展的項目結果,而“分量”比較大的影視劇的成績還要在當年的三季報甚至是四季報才能有所體現,因此只有年報才能比較真實地體現公司每年的運營情況。
估值回歸 基金二季度增
有意思的是,盡管二季度傳媒股表現平淡,但基金向來是市場中的主力之一,他們的持倉動向也較大程度透露出未來熱點和大盤的走向。從基金二季報的披露信息來看,傳媒股是基金繼家用電器後,增持的第二大行業。
從基金二季報披露顯示,本期基金合計新進增持了51只傳媒股,占行業成分股比例為40.8%,在28類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序第二。其中,分眾傳媒、利歐股份、遊族網絡、完美世界、東方明珠、光環新網、三七互娛等本期獲得的基金增持超過1000萬股。
對比上半年的業績情況,基金二季度新進增持的傳媒股標的,大多都有較為不錯的業績表現.
宏信證券研報顯示,從估值角度來看,目前文化傳媒板塊PE(TTM)為33.6,較上年末的44.9繼續大幅回落,已接近歷史底部;從業績角度來看,雖然行業整體增速下滑,但一季度仍有41.6%的增速,半年報預告顯示仍有28.5%的增速,而部分細分行業則保持更為強勁的增速。
蘇寧布局多年的智慧零售進入收割紅利期。
7月30日晚,蘇寧易購(002024.SZ)發布2018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29%,至1107.86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9.9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57.38%。
今年5月31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已經通過紐交所完成出售所持有的阿里股票,出售價款合計約15.04億美金,扣除初始購股本金以及股份發行有關成本及相關直接費用後,實現凈利潤約人民幣56.01億元。
蘇寧易購表示,若不考慮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帶來的利潤影響,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3.96億元,同比增長35.85%。
“告別電商購物節,下一個十年將進入場景互聯時代。”7月27日,蘇寧易購總裁侯恩龍在蘇寧818發燒購物節媒體發布會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較於純電商平臺,蘇寧易購線上線下雙渠道的場景互聯,更能夠保障品質,提供沈浸式的的場景化體驗。
得益於公司在線上、線下多年的布局,蘇寧易購今年前六個月實現商品銷售規模為1513.19億元,同比增長44.63%。
2018年上半年,蘇寧易購線上平臺實體商品交易規模為883.22億元,同比增長76.51%,其中自營商品銷售規模634.53億元,同比增長53.40%;開放平臺商品交易規模248.69億元,同比增長186.71%。
此外,通過有效運用樂拼購、推客等營銷工具產品,公司新用戶獲取能力提升。截至6月30日,公司零售體系註冊會員數量3.57億。
在線下,今年以來,蘇寧加快落實“一大、兩小、多專”的店面業態產品,實現從線上到線下、從城市到縣鎮市場的全面覆蓋。財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蘇寧易購合計擁有各類自營店面4813家,蘇寧易購零售雲加盟店765家,上半年蘇寧易購“大開發戰略”累計新開各類店面近1900家。
侯恩龍透露,為了實現線上線下、隨時可見可觸,蘇寧將蘇寧易購、蘇寧小店、蘇寧紅孩子等涵蓋的6億生態會員打通。
除了線上、線下零售業務,蘇寧的物流及金融業務也保持高增長態勢。截至2018年6月末,蘇寧物流及天天快遞擁有倉儲及相關配套合計面積735萬平方米,擁有快遞網點達到23416個,蘇寧物流社會化營業收入(不含天天快遞)同比增長118.49%。今年上半年,蘇寧金融支付業務新增綁卡會員數同比增長48%,供應鏈金融累計交易規模同比增長29%。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9樓提及
9700 一尺都叫唔貴.....
師兄係咪幾千萬未開頭.....
11樓提及
上次抽Sun art都抽50萬,就知他幾疊水
12樓提及11樓提及
上次抽Sun art都抽50萬,就知他幾疊水
咁D水都唔係我既姐...係我呀爸既.一個學生點會有咁多呢我都係跟佢抽,想攞多幾手姐...不過而家...一股都冇喇
13樓提及12樓提及11樓提及
上次抽Sun art都抽50萬,就知他幾疊水
咁D水都唔係我既姐...係我呀爸既.一個學生點會有咁多呢我都係跟佢抽,想攞多幾手姐...不過而家...一股都冇喇
我知,但是你應該未來會有唔少錢,得未?
16樓提及
所以雖然上左呢個網唔係太耐,但係未來數個月都會少D上喇.開始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