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訊】曾有「眼鏡大王」之稱、07年已被停牌的泰興光學前主席馬寶基,與擔任行政總裁的兒子,以及多名前職員,涉嫌以虛假交易詐騙銀行達40億元貸款,以及洗黑錢8億多元,案件昨日在東區裁判法院提訊。 記者:蔡曉楓 涉案十人昨日被控作出虛假陳述、串謀欺詐及洗黑錢等19項罪名,押後至4月24日再訊,案件將轉往高等法院審理。 十名被告為:泰興光學前主席馬寶基、前行政總裁馬烈堅,兩人均已破產;前司庫林玉樺、前財務總監鄧耀樑、前會計文員陳寶明及林俊威、派往內地的前職員余國良及姜永華、負責開設空殼公司的黃家浩,以及前員工柯德炎,年齡27至68歲。 各被告獲准保釋 他 們共被控公司董事作出虛假陳述、串謀發表虛假陳述、偽造文書、串謀欺詐及洗黑錢等19項罪名,各人准以現金1萬至40萬元,以及人事現金3萬至75萬元不 等保釋。首六名被告被控於03至04年,串謀以虛假提貨單,聲稱泰興光學的貨物售予四間公司,並於04至05年向20間銀行騙取延長信貸,而首九名被告則 於04年3月至05年5月,洗黑錢合共逾8.75億元。首四名被告又被控於04年4月,身為泰興光學集團有限公司高級職員,在03年財政年度年報作虛假陳 述,指公司的營業額逾12.3億元。馬寶基於60年代創辦泰興光學,屬本地老牌眼鏡製造商之一。泰興光學於93年上市,但其後出現財政困難,05年被十多 間銀行追討欠款共達9億元,先後被滙豐銀行及渣打銀行入稟法院申請清盤,06年泰興光學被法庭頒令清盤。而泰興光學集團的前執行董事馬寶基、執董馬寶豐、 馬保隆及馬烈堅,被指違反《董事承諾》,08年1月被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公開譴責。案件編號:ESCC992/09 |
| ||||||||||||||||||||||||||||||||||||
【本 報訊】滙控散晒、全城哀痛!昔日股民最愛的大笨象,昨日繼續淪陷,收市暴插至33元,單日跌10.5元,達24%,股價重返1995年7月的近14年新 低,單日跌幅更超越87年股災創下的紀錄。由上周一宣佈業績及供股後,股價五個交易日累挫42%,市值蒸發2,907億元,足足是其供股集資金額兩倍。更 重要的是,港人長久以來對滙控一直引以為傲的信心,以及「有買貴、冇買錯」的神話,一周內灰飛煙滅。 記者:黃武榮 滙控昨晚在英美的股價喘穩,本港時間昨晚11時,倫敦及美國預託證券折算港幣為38元,較港收市高5元。 不過,昨日在港開市15分鐘,滙控即失守40元大關。中午收市前,累積近萬計一手(400股)買盤於39元負隅頑抗;可惜A股午後插水,大笨象中午甫開市即見38元,隨即惹來逾萬死硬派「粉絲」充當血肉長城,於38元駐紮嚴陣以待,結果尾市再遭大戶「一球球」沽盤衝散。 競價惹港交所關注 踏 入競價時段最後半分鐘,造價已低見37元,當時有近2,500個買盤掛入近9球(900萬股),賣方沽售也相若;誰不知最後3秒,突然有300萬股沽盤以 33元掛入。根據收市競價時段「最多承造價決定收市價」,滙控戲劇性以33元埋單。交易大堂出市代表以至證券行散戶,皆目瞪口呆,隨後嘩聲四起,連電視台 主持節目的股評家,也眼泛淚光。300萬股突如其來沽盤,成交金額不足1億元,卻令滙控市值3秒間多蒸發近500億元。對於競價時段股價有被嘜低之嫌,港 交所昨晚發出新聞稿,指注意到滙控股價開市時大幅滑落後,收市競價時段繼續下挫,該所會繼續監察市場活動,如發現任何違規行為,會向證監會報告。證監會發 言人也稱,正搜集昨日收市競價時段交易數據。有交易員透露,昨日尾市異動,有機會是對冲基金作怪,為周四除權的滙控試盤。他指,大型股份除權前,往往會出 現暗盤交易平台,一般由大型基金做莊。「用三、四球貨即可測試市場反應,方便日後工作。」以昨日收市計價,滙控周四除權價低見31.5元,意味每股供股權 價格低見3.5元,假設股價再跌,供股權隨時變廢紙。來自分包銷商消息指,昨日尾市滙控被顯著「造低」,不排除有人刻意製造恐慌情緒,誘導散戶拋售滙控並 拖低股價,大戶便可在明日(周三)除權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以接近供股價接貨平倉。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說:「收市競價時段,令股價大幅波動,大戶舞高弄低 造價,簡直係打劫散戶,當大戶將滙控推低至28蚊,到時散戶唔供股,大戶就轉去供股。」有「亞洲股神」之稱的東尼說,今次並非獨立事件,有人推低股市,不 明港交所為何容許大戶於競價時段操控股價,應即時取消競價時段。市場消息稱,昨日沽空滙控借貨的息率,已飆升至年息約15厘,能借的貨已所餘無幾,故相信 今明兩日,沽空盤在無貨可借情況下,將帶動滙控股價技術性反彈。滙控全日成交47億元,沽空金額由上周五8億元銳減至昨日1.5億元。大福證券分析員李健 雄說,不排除有對冲基金預先沽空,等滙控跌至低位才接貨平倉,基於可供借貨數量有限,短期內滙控或出現技術性調整。此外,有證券行負責人透露,昨日滙控 「臨尾香」,部份以孖展形式買滙控的投資者需追加按金或補倉,昨晚亦已向有關客戶作出指示,假設今早未能補倉,相關持貨會被斬倉拋售。「就算英美股價平平 安安,大笨象亦有機會再跌。」 穆迪降評級至負面 滙控一眾高層依舊死撐,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稱,集團已清楚交代供股事 宜,供股與否是投資者個人決定,「大家看看未來幾日會發生甚麼事吧。」他又說,滙豐有很忠心的投資者基礎,「我希望他們會支持滙豐」,他個人亦會供股。滙 控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表示,股價由市場決定,管理層無法控制,據知,供股反應良好,希望股東繼續支持。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說:「我覺得一個暫時跌幅,唔 會對呢個(供股)有影響。」不過,國際評級機構也對滙控「踩多腳」,穆迪昨晚將滙控的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換言之,短期內可能將滙控評 級調低。 滙控供股時間表 3月11日買入有供股權股份最後日期 3月12日供股除權日 3月19日股東大會表決供股 3月23日至31日供股權交易日 4月3日最後供股日 4月8日公佈供股結果 4月9日新普通股流通
|
| ||||||
【本報訊】美國市場一向是滙控大班的「黃金夢」,無奈地亦成為集團的「英雄塚」,可謂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記者:劉美儀 約 30年前,滙豐銀行(尚未成立滙控)衝出香港,在美洲進行規模較大的收購,買入美國海洋密特蘭銀行(先後易名為海豐及現時美國滙豐銀行)。當年尚未「上 位」的滙控前大班龐約翰,派駐海豐並用了近10年時間,「執掂」賬目,憑着這個功績,他最終於99年成功接掌浦偉士的帥印,擔任集團主席。 02年,龐約翰策動滙控收購史上最大宗金額的交易,併購美國滙豐融資(時稱Household International),一度令集團自03年起,連續5年創盈利新高,惜一場次按風暴引發金融海嘯,暴露了滙控始終無力駕馭美國市場的宿命。 浦偉士時代風光 從 滙控主席葛霖到滙豐亞太主席鄭海泉,近日紛紛就6年前併購滙融,悔不當初或向股東致歉,承認購入滙融是錯誤投資決定。隨着07年初集團破天荒發出盈警,指 按揭壞賬惡化,要作出遠超市場預計的撥備,滙控表現亦從此由盛轉衰,雖然其後數個月,因中東資金入股綻放最後煙花,令股價於該年10月中,升至153.5 元的歷史高位,惟股價在次按風暴蔓延至成為信貸危機的衝擊下,反覆下挫,07年度集團盈利雖仍勉強刷新紀錄,但單計下半年度已呈現倒退,去年度更大幅滑落 七成。供股傳聞屢屢未兌現,亦是困擾股價的致命傷,自去年第四季渣打集團供股集資後,大笨象亦要供股的消息便甚囂塵上,但集團遲遲未見行動,在證券行不斷 唱淡下,滙控目標價最低被降至28元的供股價水平。滙控在美國市場焦頭爛額,益發令人懷念在滙控前大班浦偉士時代,滙豐在港英兩地稱雄的歲月。以傳統蘇格 蘭英資銀行家為骨幹的滙豐管理層,多年來標榜的金漆招牌是「慳家」及「穩健」,滙豐併購無寶不落,最具國際視野的浦偉士,將這兩道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任 內一手將滙豐由地區銀行層次,推向國際殿堂級大行的舞台。90年代初全購米特蘭銀行,令滙豐晉身英國四大結算行位置。面對97回歸,浦大班91年「暗渡陳 倉」,在倫敦成立控股公司並於93年正式遷冊,亦為英資行過渡97奠定保障股東利益的先例。 擔憂成電盈翻版 滙控在英港兩個福 地,一直經營有道,股價亦節節飆升,以至門檻太高,99年集團要宣佈一拆三拆細股份,以便更多小股東入場。滙控與香港一起成長的光輝紀錄,不斷譜寫,直至 03年集團涉足美國市場,並購入非傳統銀行業、類同財務公司的美國最大消費融資機構──滙融,滙控前景遂埋下計時炸彈。同樣是股價暴瀉、資產變壞、由高息 變低息股,滙控五日間暴瀉42%,散戶越溝越低,越買越跌,令人聯想到大笨象有機會重蹈當年電盈後塵,成為另一隻受盡千夫所指、遭人離棄的港股。與滙控一 樣,香港電訊一直是香港股民的收息對象。不過,2000年李澤楷鯨吞香港電訊並改名電訊盈科便改變了香港電訊股民的命運。電盈股價由歷史高位131.75 元(按五合一後股價計),不足半年跌近半至70元,及後半年更跌七成至20元;由高位與昨收市3.83元比較,累積跌97%。至於滙控,股價07年10月 於152.8元見頂,一年後跌一半至77元,近四個月間,股價再挫近六成至33元。無論是否步電盈頹勢、一沉不起,已令數百萬打工仔損手不菲。 派高息機會不高 電 盈與大笨象亦有資產質素惡化的相同現象。收購戰後,電盈固網客戶不斷流失,而為繳付高昂利息,昔日高息股變成負資產股,初期更不派息,令股東「財息」兼 失。現時滙控事先張揚大削派息,資產負債表亦被分析員彈得一文不值,要為次按相關業務不斷填氹,未來兩三年復派高息的機會不高。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 英坦言,「滙控是否8號仔翻版已不重要」,論殺傷力,受影響層面以及市值流失,滙控皆遠遠拋離電盈。 滙控大事記沈弼(1977-1986) 79年至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升2倍,高見$6 80年3月收購美國海豐銀行51%權益跌6.4%,低見$3.59 81年3月宣佈20供3,每股12元,4送1紅股跌1.7%,見$5.71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無升跌,$5.04 浦偉士(1986-1998) 87年3月宣佈8供1,每股7元,8送1紅股升逾14%,高見$7.83 87年10月19日87股災,港股停市4日跌27%,報$6.74 87年12月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14.9%權益升5.8%,高見$6.6 89年6月4日六四事件跌15%,報$6 91年4月2日成立滙豐控股,8日在倫敦及香港掛牌升8.5%,報$8.97 93年1月滙控總部遷往倫敦升逾13%,高見$20.8 97年7月至10月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挫逾三成,低見$51.7 龐約翰(1998-2006) 99年2月22日宣佈一拆三跌5%,報$68.67 00年3月科網泡沫爆破升11%,見$94.5 02年10月8日滙控入股平安保險10%股權升0.3%,報$80 02年11月14日收購美國Household International跌1.1%,報$86.75 03年2月至6月沙士爆發急升10%,高見$97 04年8月9日17億美元入股交通銀行跌0.4%,報$118.5 葛霖(2006-現在) 07年2月8日滙控141年來首次發盈利警告跌0.3%,報$140.2 07年8月美國次按危機爆發跌4.5%,低見$135.8 07年9月3日提出收購韓國外換銀行五成權益跌0.3%,報$139.5 07年10月15日滙控股價創歷史新高升2.4%,高見$153.5 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挫3.4%,報$118 09年3月2日宣佈12供5,每股作價28元挫18.8%,報$46.25 註:99年以前滙控的股價,是以一拆三拆細後計算。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 ||||||
滙 控股價跌至14年新低,有基金經理質疑集團每股價值「滲水呃秤」,不過銀行股分析員認為,撇除供股除權及商譽減損等項目後,09年度滙控有形資產淨值 (Net Tangible Asset Value,簡稱NTAV)每股仍值39元,即使計入一定比率交易折讓,股價亦不應如此急瀉。不過,問題是當前市況下,基礎因素對投資者有多大影響,市場 情緒始終是主導股價關鍵。 非基礎因素拖累 大和總研(香港)證券分析部董事陳昔典表示,從基礎因素看,以去年底滙控股東資金總 額1,002億美元計算,在扣除274億美元商譽及有形資產後,再按供股除權作出調整,並假設滙控旗下可供出售證券組合(AFS),年內按市價入賬跌5% 的模型計算,09年度集團每股有形資產淨值仍有39元。不過,他指出,基礎因素往往受市場情緒影響,故難以評論滙控股價走勢,像歐美銀行已跌價至賬面值約 0.2至0.3倍買賣,並無一定準則。大福證券分析員李健雄亦說,滙控每股NTAV逾30元,昨日出現沽壓已非基礎因素拖累,投資者欠缺信心,悲觀情緒會 進一步推低股價。 | ||||||
| ||||||
有「辣妹」稱號的獨立股評人胡孟青,昨日因滙控股價跌至33元,在電視直播節目中突然落淚。 胡 孟青昨在交易所的錄影室為有線電視財經節目進行現場直播,在10分鐘競價時段還剩大約10秒時,她看到滙控競價忽然急轉直下,由37元直插至33元,即提 醒觀眾上周競價也出現過33元,不過沒在該價成交。不過話未說完,錄影室玻璃窗後的交易大堂,突然傳出「嘩!」一聲。與胡孟青一起做節目的主持冼潤棠說: 「打鐘啦!」兩人即時異口同聲一齊大叫:「成咗啊!U咗33蚊啊!」 「戥」其他股民不值 之後,冼潤棠以「慘不忍睹」來形容收市價,在旁的胡孟青即見雙眼紅腫,更流下淚水,要冼出言安慰。事後胡孟青向本報表示,手上並無持有滙控,只是「戥」其他滙控股民不值,尤其是上周仍見有輿論建議買滙控,一時感觸激動落淚。 |
| ||||||
滙豐股票是不少退休高官的畢生積蓄,已離開政府約十年的規劃署前署長潘國城,七十年代開始清一色購買滙豐,至今一股都沒有出售,到退休時才停止入貨。由於入貨時滙豐股價低,今次滙豐驚天大跌市,他可以淡淡定置身事外。 一生只買一隻股票 潘 國城自認一向不懂投資,但對滙豐有信心,所以任職規劃署時,便不斷購入滙豐,「唔係定期,有錢就買啲。」滙豐是他唯一投資的股票,他笑說由銀行代處理股 票,現在手持股票數量,價值多少,他均不清楚。就算是以前用甚麼價錢入貨,也忘記了。「人人都話滙豐唔掂就全世界都唔掂,不過今次真係全世界都唔掂。」但 現時擔任香港政策研究所義務研究人員的他並不擔心跌市,唯一損失是近年滙豐分發的紅股,若當時選擇股息便賺錢,他也沒有打算出售手上股票,完全冇想過如何 運用這筆財產。 |
| ||||||
「跌到33蚊都好意外,但唔緊要,佢一定會升番。」73歲的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圖),口裏仍然強調力挺滙豐,雙手卻將他從60年代至今累積得來的股票放了一半。莫非長線投資者終於承認滙豐神話幻滅,怕股價一沉不起? 李廣林解釋說,神話一定會再現,出售股票只是一種策略,「呢啲叫做以戰養戰,滙豐跌到咁嘅水平,我將原先預備留住供股嘅現金,喺巿場撈啲其他抵買嘅股,再賣咗一半滙豐,將筆錢預備供股。咁樣先至可以留得住呢隻愛股。」 「神話冇幻滅」 這名8歲起在街邊售賣罐頭維生的窮小子,六十年代因吹波糖生意贏得第一桶金後,便將部份財富投資滙豐,一邊大搞糧油雜貨生意,一邊大買滙豐,累積身家以億元計,「我買滙豐咁多年冇停過,環境點衰都買。我敢講一句,滙豐一定升,神話冇幻滅,老友呀!」 |
| ||||||
今 年60歲的資深散戶Michael,20年前已是滙豐控股擁躉,他不是長線持有型,多年來買進沽出,最勁一次,滙控為他帶來30萬至40萬元利潤。他目前 手持30,000股滙控,市值百萬元,原先打算供股,但滙控如今跌落33元,他可能打退堂鼓,「買過另一隻高息股過世好過」。 股價150元曾全數沽出 Michael 其實早於07年底,當滙控漲越150元時,將所有滙控沽出,眼見滙控股價從高位回落,他忍不住不斷低位吸納,140元、100元及70元都買過,一路溝 貨。他的如意算盤是,按滙控07年全年派息0.9美元(7.02港元),手持30,000股,即每年收息21萬元,每個月有17,000元落袋,退休生活 有保障。豈料,滙控去年減派息,股價又插水,Michael不禁大呻:「o依家揸住滙控,過唔到世!……好彩未到65歲退休,仲有五年時間打工儲錢,買過 另一隻高息股過世!」他說話時的語氣不無欷歔。 |
| ||||||
「滙 豐真係陪住我大,同香港人一齊成長。我諗住同佢長相廝守。股價跌到33蚊我都好愕然,但一定唔會放。放咗即係同佢恩斷義絕,我一定唔會放。」年約38歲的 玄學家麥玲玲,89年中學畢業任職秘書起,20年來一直支持滙豐,只買不賣,直至今年初跌至55元,短炒了一轉,每股獲利3元。 「師傅叫買金同滙豐」 說 起來語帶罪咎感的麥玲玲,原來少女時代媽媽早死,無依無靠,缺乏安全感,購買滙豐才令她內心變得踏實,「中學嗰陣,放咗學之後跟師傅學玄學,師傅就叫我哋 買金同買滙豐,先有保障。」任秘書時麥玲玲月薪只有1,800元,儲夠一筆便買一手滙豐,由每股20多元買到百多元;由四合一,買到一拆三;由97年金融 風暴,買到金融海嘯,「喺保險箱見到一叠滙豐股票,就會好開心。」沒有了媽媽,滙豐變了陪她半世的「親人」,「你叫我點捨得放咗佢。」 |
| ||||||
【本 報訊】滙控上周一公佈去年業績並宣佈供股,供股價僅28元,較當時股價折讓逾四成,全城散戶滿心歡喜供股執平貨,豈料卻是噩夢開始。昨日滙控股價越跌越 急,股票行內的散戶心情,亦跟隨滙控股價不斷尋底。有股票行發言人稱,忠心的散戶開始轉軚,現時已不再問應否供股,而是問應否「棄權」,沽售手上滙控。 記者:李培瑛 昨日證券行內一眾散戶忐忑不安,一名散戶擔心,除權後的正股股價繼續跌,他計劃滙控跌至28元才考慮會否供股。亦有散戶說:「城中富豪冇全面公佈自己嘅持倉情況,話28蚊包銷,但有冇做對冲先?」 最怕連供股價都守唔住 向 散戶提供滙控供股孖展借貸的證券行信誠證券,昨日所見,散戶對滙控股價被不斷質低,大為恐慌。該行聯席董事連敬涵說:「散戶家陣已經唔係問供唔供股,而係 問好唔好將手上嘅正股都沽咗去,棄權!」他解釋,散戶恐滙控不斷下挫,將失守供股價,所以不想再供股。有證券行經紀透露,隨着滙控現價越接近28元供股 價,上周聲言誓死供股的投資者紛紛轉軚,有部份昨已賣掉部份正股,套現用作供股,部份老散戶乾脆止蝕。他亦指出,昨日突然有一批滙控大戶,趕往位於合和中 心的股票過戶處提倉、轉名等手續,方便盡快取貨進行買賣。據悉,昨日午飯時段,過戶處出現逾百人排隊場面,意味無論散戶及大戶,皆希望盡快與滙控分手。滙 控股價跌、跌、跌,跌至昨日收市價與供股價相距只有5元。明日(周三)是買入有供股權的滙控股份最後日期,投資專家及基金界認為,現時股價與供股價相距不 遠,建議散戶與其供股,不如在市場掃貨,免卻潛在風險。大華繼顯分析師邵玉鳴指出,假設周三收市價為33元,周四滙控理論除權價僅31.5元,供股權只值 3.5元,由於供股權可視為超短期認購輪,在時間值損耗下,供股權價格每下愈況。第一上海證券市場策略員葉尚志表示,若正股股價跌穿35元,建議散戶「勿 供股」,現時供股價與收市價折讓只有15.2%,建議散戶在市場購入股份更佳。他指出,若散戶在40元水平購入滙控,宜趁反彈沽售,在此亂世,他提醒散戶 切勿盲目長揸股票。 「o依家滙豐累人輸身家」 股民錯愛大笨象,討論區上滿是滙控網民不滿聲音,有人揶揄「以前滙控是我家,養 活我全家,o依家滙豐小喇叭,累人輸身家。」即使沒有投資股票的市民,只要強積金有選擇投資港股的成份基金,難免持有滙控,是否應該變動強積金投資組合, 專家均不鼓勵打工仔輕舉妄動,尤其年輕僱員。卓譽金融高級副總裁陸季蟬稱,如現時「埋單」換馬,除蝕一筆外,日後有可能錯失股票基金上升的回報。至於接近 退休人士,強積金顧問駿隆集團董事總經理蕭美鳳建議,宜將每月新供款,轉去香港債券基金,亦可考慮沽少少當止蝕,待反彈後才離場或換馬。 |
| ||||||
愛情是盲目的,尤其是一場144年的戀愛。「當1865年它在香港創立時,只比香港開埠晚了23年。」英國《經濟學人》曾在一篇講述滙控歷史的文章中,說每個老香港都流着「滙豐情緣」的血。但到今天,一直對滙豐不離不棄的香港股民,也許是時候重新檢視這段感情了。 與馬會政府管香港 殖 民地時代,獅子錢莊是香港政經權力核心,行政局必有滙豐大班的一席,流行的說法是管治香港的,其實是港英政府、馬會和滙豐,排名不分先後。身為香港人,不 可能沒聽過「有買貴,無買錯」這句對買入滙豐信心十足的豪情壯語;「聖誕鐘,買滙豐」,更是形容滙豐股價總在年底為投資者送來厚禮的「民間智慧」。一切俱 往矣,除了我們錢包裏印有滙豐獅子頭的鈔票仍然可親、可信之外。 家傳之股光榮不再 「持有一樣物件超過40年,已不只是一件物 件,而是一個有感情的包袱。」你以為醫學會會長謝鴻興這般感性的評論,是談甚麼珍藏寶貝,卻原來是說60年代開始持有滙控的醫學會,對是否供股的兩難。股 評人叫股民不要跟股票談戀愛,但過去不少港人一直視滙豐是香港人的銀行,共度獅子山下的歲月,滙控曾經為他們帶來不俗回報,讓他們可以為兒子供書教學,為 女兒添置嫁妝,甚至是留給子孫的家傳之股。但一場金融風暴,已將回歸後滙豐僅餘的優越和光榮捲走。本報記者 |
| ||||||
【本報訊】滙豐股價大插水,不少網民苦中作樂,透過「惡搞」滙豐、改寫歌詞諷刺這隻大笨象宣洩不快。 《酷愛》改成《焗供》 除 了把滙豐標誌加上蟹腳嘲笑此股票已成大閘蟹外,有網民將一包「滙豐牌」香煙定價38元,水貨價更低至28元,不過,昨日收市後,該網民肯定要再為該香煙重 新定價。有網民則憑歌寄意,將本港男歌手張敬軒的歌曲《酷愛》改編為《焗供》,將此歌填上新詞「連滙控也跌跌跌到我們已死心,沽清佢不需擔心朝晚再忐忑中 抖震,插落去四十太不堪,U盤遭Mark低真有運」。有網民以「眼淚在心裏流」為題,對股評人胡孟青激動流淚深表同情:「雖然唔知佢喊乜,但睇見嗰陣自己 個心都好酸,最衰都係俾啲美國佬搞成咁樣,個個輸到無晒錢」。 |
| ||||||
拆 鐘樓,搬碼頭,原來是令滙豐股價一浪低於一浪的元凶?玄學家麥玲玲表示,天星碼頭鐘樓位於中環滙豐總行大樓正方向,屬於明堂位置,主管了滙豐名聲及前景; 該位置一旦動土對滙豐帶來損害,「舊年係明堂位,今年變咗五黃位,仲係修修建建犯咗太歲;如果出年啲工程仲未搞掂仲弊,因為出年係災星位,滙豐會仲差。」 海岸線拉直不利聚財 麥 玲玲續稱,從宏觀角度看,維港海岸線過去彎彎曲曲,原有利聚財,但近年不斷填海,拉直海岸線,破壞了聚財格局,「維港兩岸嘅金融機構咪最受害。」玄學家李 丞責也表示,今年滙豐銀行正向法五黃位置,一經土動滙豐首當其衝犯煞有災劫。事實上今年閏五月,不僅是滙豐一間銀行問題,也不利整個金融業,「滙豐股價一 浪低於一浪,其他嘅銀行股都唔見得好。只不過啲人關注晒滙豐。」他說,滙豐股票未來一、兩個月會有反彈,但七月有日蝕會展開新一輪跌浪,最快明年才轉好。 李丞責稱,他也有購買滙豐股票,但07年已沽清,「我都預測到07年開始股票巿場唔掂,所以停晒所有嘅股票投資。」本報記者 HKET |
| ||||||
今年1月中遭大摩等外資行連環唱淡的滙豐控股(00005),與之相關的衍生工具接貨價普遍定在35到50元,吸引富貴險中求的投機大戶博以「破產價」撈底掘金。 詎料不夠兩個月,這大藍籌狂瀉50%,昨天已跌至33元,市場關注大殺倉的「斬頭盤」即將湧現。 衍生工具接貨價 多35至50元 所謂「斬頭盤」,即是滙豐的股價遠低於衍生合約的定價,迫使投機客要接貨。 而昨天私人銀行最新訂立的股票累計期權(Accumulator),更低見23元左右,意味大戶對賭這重磅股在一個月來再出現逾30%的潛在跌幅。 綜合市場消息,在過去一周,關於滙豐的好淡傳聞紛湧現,諸如自上周一該集團宣布世紀供股後,主要來自美國的退休基金等,透過美國預託證券(ADR)涉足 該股,但礙於投資限制難以參與是次供股,且希望借此減低積弱股的持股量,於是採取「走得快、好世界」的策略,先沽正股,再部署把手上的供股權以不計價拋 售,總之務求減磅套現為快。 投資者憂雙輸 接蟹貨兼供股 不過,那邊廂,自上周二滙豐的股價跌破「血肉長城價」後,即散戶每趟見愛股穿50元的大小戶肉搏戰,就不惜力托愛股執平貨,基金與大戶都普遍預料股價快會尋底喘定,遂停止借貨;而大戶沽空前通常會借入股票,致令借貸息率挾高至P(最優惠利率)再加6厘至7厘也乏貨源。 正由於借貨乾塘,市場料一直捱沽的滙豐跌勢快逆轉掉頭升,再誘使富戶落疊,尤其是個別大行開出的滙豐股票掛鈎高息票據(ELN)的行使價約為40元、年息率更罕有地高達57厘,如今未夠4月中的到期日,已全部坐艇,輸家處處。 部分中小經紀行 向客戶追孖展 市場又指,近日已出現客戶拗數的情況,皆因場外合約並無列明與之掛鈎產品萬一供股會否相應調整行使價,投資者憂要接一手蟹貨之餘,又需坐貨供股的雙輸慘局。 至於中小型股票行方面,因滙豐股價一周勁插逾40%,昨天向客戶追孖展。 |
| ||||||
˙收市競價機制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為16︰00至16︰10,大致可分為「輸入買賣盤」、「對盤前」及「對盤及收市」三時段。 ˙嘜價更易 由於現時競價時段不設買賣價上下限,有心人只要於競價交易時段末段掛出大量沽盤,相關沽盤便會以競價限價盤中的最低沽出價掛牌,只要該價格的成交量最高,便會以此作收市價。 滙豐(00005)於競價時間被「嘜」低4.7元至33元,全日暴跌逾24%,全日下跌577點。本文將為大家分析競價盤的運作,藉以拆解滙豐於競價盤急跌的原因,及大戶造淡個股的手法。 自去年年中實施收市競價交易時段(俗稱「U盤時段」)以來,經常出現個別股份被「嘜高」或「嘜低」的情況,令股價的波動性增加,市場甚至戲稱之為「勁假時段」。 U盤機制嘜價更易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為16︰00至16︰10,歷時10分鐘,大致可分為「輸入買賣盤」、「對盤前」及「對盤及收市」三時段。 1. 輸入買賣盤時段(16︰00至16︰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05
盖茨基金去年大幅增仓A股:逆市入10股(附股)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zldx/20090317/13355987038.shtml 2004年9月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以下简称盖茨基金)登陆A股市场,由于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光环”的笼罩,发行规模1亿美元的盖茨基金顿 时成为市场重要的“风向标”,中小投资者对其顶礼膜拜。去年A股经历过55周罕见的大熊市,为数不少的QFII在破3500点关口之后纷纷抄底,结果是近 300亿元的QFII资金折戟沉沙。至今随着08年年报披露,QFII熊途拼搏的冰山一角浮出水面,尤其是极具代表的盖茨基金熊途之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逆市连开新仓 2008年第一季度中,盖茨基金陆续建仓华天酒店(10.28,0.10,0.98%)160.26万股,约投入资金2989万元;龙溪股份(6.49,0.21,3.34%)52.65万股,约投入资金1094万元;美的电器(10.19,0.59,6.15%)1530万股,约投入5.87亿元,共计约投入6.278亿元。到第二季度中,当时市场依然熊气弥漫,但盖茨基金依然逆市而动,分别开出新仓买入钱江水利(7.59,0.36,4.98%)805万股,约投入7945.4万元;山东药玻(10.46,0.26,2.55%)251.78万股,约投入2362万元;ST盐湖(24.43,0.22,0.91%)138.33万股,约投入4619万元;同期清仓了07年买入的中国玻纤(15.90,0.84,5.58%)、鄂尔多斯(10.27,0.46,4.69%)。 盖茨基金最重仓的美的电器在此期间因除权10送5股,所持股数增至2295万股,以第二季度的均价计算,其所持有美的电器的市值由5.87亿元缩水至 3.34亿元,账面浮亏幅度达到43.1%。华天酒店盖茨基金逢低补仓148.2万股,摊薄了不少成本。龙溪股份因除权10送10股,并略有补仓,当期股 数增至156.8万股,较初期投入资金略赚了197万元,成为当期盖茨基金持有股票中账面唯一飘红的。 金融风暴中扩大战线 去年9月份以后,金融风暴袭击下A股产生一轮暴跌,市场出现惨烈的多杀多现象。盖茨基金却反而再次新开仓,买入建投能源(6.17,0.27,4.58%)279.97万股,约投入资金1441.85万元;广州控股(5.79,0.17,3.02%)269.11万股,约投入资金1440万元;山东黄金(67.55,0.93,1.40%)200万股,约投入资金8490万元;广州国光(7.89,0.23,3.00%)83.75 万股,约投入资金510万元。重仓股美的电器继续增仓50万股,但美的电器股价继续滑落,其持有该股的市值缩水至2.48亿元,账面浮亏幅度达到 57.8%。钱江水利、华天酒店、山东药玻、ST盐湖这四只股票的仓位没有变化。这一季度中之前飘红的龙溪股份也产生账面浮亏约514万元。盖茨基金节节 败退,账面浮亏严重的情况下,其反而越战越勇并扩大了战线,表明其对A股信心一直没有动摇。 痛失山东黄金翻倍机会 迄今,盖茨基金持有的10只股票中,只有建投能源、美的电器、山东黄金公布了08年报。根据年报数据显示,盖茨基金清仓了山东黄金,产生账面实 际亏损约506万元。如果坚持至今年2月下旬,山东黄金曾达到80元高位,其当初的投入资金8490万元将获得近一倍的收益,盖茨基金在此股票的操作出现 严重错误,痛失了好局。建投能源继续增仓28万股,其账面亏损进一步缩小。重仓股美的电器仓位没有变化,账面亏损进一步恶化,但盖茨基金丝毫没有松动筹码 的迹象,摆出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 安信证券的分析邓雨春认为:盖茨基金熊市逆市而动的确遭遇了罕见打击,甚至犯一些操作错误,但其选股眼光与思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仍值得市场借 鉴。目前其持有股票的年报没有出完,但可以相信盖茨基金在上述剩余股票的仓位变动不会太大,甚至不排除继续增仓的可能性。记者 胡希 ○资料链接 盖茨基金 全球最大慈善基金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由比尔·盖茨与梅琳达·盖茨夫妇资助的,全球最大的慈善基金会。该基金会以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为基地,于2000 年1月通过盖茨学习基金会和威廉·盖茨基金会的合并而创立。威廉·盖茨(盖茨的父亲)和Patty Stonesifer为基金会会长。该基金会有资金约 270亿美元,而每年必须捐赠其全部财产的5%,也就是多于10亿美元。该基金会2004年7月获得QFII资格,规模1亿美元。 梅琳达盖茨基金持股情况 股名 持股 投入资金 增减 备注 华天酒店 160.26万股 约2989万元 龙溪股份 52.65万股 约1094万元 -514万元 美的电器 2295股 约6.278亿元 +50万股 浮亏57.8% 钱江水利 805万股 约7945.4万元 山东药玻 251.78万股 约2362万元 ST盐湖 138.33万股 约4619万元 建投能源 279.97万股 约1441.85万元 +28万股 亏损缩小 广州控股 269.11万股 约1440万元 山东黄金 200万股 约8490万元 清仓 -506万元 广州国光 83.75万股 约510万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71
阿迪达斯被指库存10亿 皆因营销失策?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417/20090417024138140.html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上海 一份来自第三方的报告,把阿迪达斯有大量存货、与经销商的矛盾升级等问题公之于众。 中 国品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奥运营销报告》披露,部分北京奥运赞助商由于盲目加大产量,酿成现在仍有大量库存无法消化,其中服装行业成为了“重灾区”。该份 报告直指阿迪达斯的库存量最大,在全国积压的商品价值已高达10亿元。此外,恒源祥的库存商品价值约为2.5亿~3亿元,奥康为1.2亿~1.6亿元。 针对库存10亿元的说法,阿迪达斯方面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奥运商品确实存在一定库存,但“绝对没有10亿,这是相当不负责任的说法。” 销售不佳 经销商“很受伤” 中国品牌研究院新闻发言人郑学勤昨日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该项调查主要针对各品牌的经销商进行,数量在5~15家不等,“由它们的库存,推算出这些库存占企业全年销售的比例,再推算出总的库存商品价值。” 阿 迪达斯的经销商之一达芙妮(00210,HK)在昨日公布的2008年年报中指出“上半年,北京奥运会的来临使运动服饰品牌adidas(阿迪达斯)及 Nike(耐克)为本集团带来稳定收入,然而此业务表现未如预期理想。由于国际品牌与当地品牌在市场上竞争激烈,加上下半年发生金融危机,上述品牌业务的 全年盈利下跌。” 鉴于两大运动品牌的销售情况,达芙妮表示将重新研究运动品牌业务的发展计划,以集中资源发展旗下女鞋业务。 上海一体育用品销售商介绍,“近来,阿迪达斯的经销商主动来找我们要求帮他们消耗库存,现在,我们能以低至2~3折的价格拿货,这在以前是绝对想像不到的事情。” “ 必须想方设法清空库存才有钱上新货。”据知情人士透露,从奥运结束后的一个月,阿迪达斯就开始陆续收到来自经销商的坏消息:压货情况非常严重导致流动资金 不足,无法再进更多的货品。接着,金融风暴来袭,国内体育品牌三大渠道商之一领跑体育股份公司宣布解散,原来的深圳龙浩、四川劲浪、浙江锐力和沈阳鹏达重 新各自为政,直接导致各体育品牌的出货量大幅减少。 “阿迪”与经销商矛盾升级 “阿迪达斯的库存量已经接 近福建部分知名企业的全年销售额。为了清理库存,经销商都在想着法子搞低价促销。但这并不被阿迪达斯许可——过度的打折会使品牌受损,以后消费者不会再愿 意买正价货了。”中国品牌研究院调查指出,由于快速消费品对市场反应迅速,受奥运行情不景气影响较轻;而服装品牌订货周期通常长达半年,没有充足的时间进 行调整,造成了目前惊人的库存情况。 记者获悉,由于库存太多,阿迪达斯在国内的主要经销商正与其进行谈判,希望能够减少下一季的拿货数量。同时,阿迪达斯正通过一系列举措收回部分经销权。 对于2009年的预期,阿迪达斯在财报中委婉地表达了“忧虑”:由于管理层无法预测未来一年,对2009年的指导性预测将被收回。 中国市场能对全球业绩的拉动作用还能持续多久成为阿迪达斯亟待解决的困惑。 存货的处理、渠道的经营、与经销商的关系……在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阿迪达斯仍然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2
中間人?- 中國科技(985)、智庫能源(1051)(完成@10:03pm)昨天話有二十個留言會寫,但是一日有幾百人看我的Blog,卻沒有十個巴仙的人去留言,真的令人洩氣。 但是我喜歡寫,所以就寫給大家看吧。 兩個多月前,曾經寫過這一家公司。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6080 (1) 大把錢,要集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4/LTN20090224068_C.pdf 公司宣佈25合1,再1供5,每股0.15元,集資3.86億至4.16億,包銷商為大家非常熟悉的金利豐。 公告稱: 供 股之總所得款項將不少於398,000,000港元(假設於記錄日期前 並無行使可換股票據所附任何權利),但不多於約428,000,000港元(假設於記錄日期前已全面行使可換股票據所附權利)。供股所得款項淨額估計將不 少於約386,000,000港元,但不多於約416,000,000港元。 按本公司日期為二零零八年四月八日有關(其中包括)更改第 二組配售事項所 得款項用途之公告,第二組配售事項之部份所得款項淨額約915,000,000港元擬用作就日後收購礦物資源業務提供資金。基於建議收購上海虹口世紀大酒 店(按本公司日期為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三日之公告所披露),董事會希望更改上述來自第二組配售事項之部份所得款項之用途,將該所得款項之部份連同供股之所得 款項淨額用作收購上海虹口世紀大酒店及/或投資於本集團主要業務(即投資金融工具及物業投資)。 但是細看公司的業績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18/LTN20081218474_C.pdf 公司有14億的現金及5億的股票投資。 又無端端去買樓投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11/LTN20090211371_C.pdf 其後又和人簽訂諒解備忘錄購入上海物業,但最後不了了之。 但最後供股仍繼續進行,手上現金及股票投資在供股後估計達22億元。 終於,這筆錢有了著落,不過只是被人用作借款之用。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2/LTN20090512522_C.pdf 前日,中國科技宣佈向OZ Mineral 購入印尼一礦,作價估計為2.11億美金加上償付金額,付款方法為先付1,000萬美金,完成時付2.01億美金,其後按準則付出調整代價。 另外向智富能源以1元港元購入加上付出價值1,000萬美元的新股,每股價格合股後35仙(合股前3.5仙),發行約221,428,571股股份,加上礦價才購入此礦。 但是看完這份公告仍是一頭霧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3/LTN20090513011_C.pdf 其後,智富能源在第二天六點幾分出這份公告,講明這件事情條件和以上一樣。 但是為籌集資金,發行130億新股,較公司股本多29倍,每股不少於35仙,集資共45.5億,由大摩出任配售代理。 其中分兩批配售,第一批需集資17.05億元以支付予中國科技作為買礦的費用,而第二批集資28.35億作為開礦的費用。 另外委任兩位專業人員Hegarty先生及Albert先生,授予各人股本1.5%的期權,每股行使價合股後38.5仙(3.85仙),或配股價溢價10%,作為其酬勞。 另外,和中聯石化(346)一樣,「據稱」亦和印尼名門望族的世聯國際合作發展此礦,並聲稱認購當中3,000萬-6,000萬美元的新股,公告的東西很好看,並出現諒解備忘錄這些炒作絕招,在此引述如下。 世 聯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為由印尼名門望族Soeryadjaya家族之成員Judith Soeryadjaya女士控制之公司。Soeryadjaya家族在印尼擁有數之不盡的業務權益,包括天然資源行業。諒解備忘錄列明雙方均有意建立策略 關係,決意將Martabe項目發展為鴻圖大業。 .... 諒 解備忘錄列明雙方均有意建立策略關係,決意將Martabe項目發展為鴻圖大業。印尼夥伴負責提供在天然資源行業之豐富知識及在印尼之營商環境。諒解備忘 錄允許印尼夥伴根據配售按配售價認購合共30,000,000美元或本公司與印尼夥伴議定較高金額(但不得超過60,000,000美元)之本公司配售股 份。 由於條件之一為配售代理將在並無配售股份之投資者將持有本公司經擴大股本逾5%之情況下始就配售提供服務,故印尼夥伴(一如配售股份任何其他投資者)不會持有本公司之經擴大股本逾5%。(greatsoup:即是有信心還是炒作?)就董事會所知,印尼夥伴並非批授人之擔保人或OML之股東。 greatsoup: 由OZ Mineral 賣礦,且由大摩配售新股,這礦應該是真的,絕非一些垃圾上市公司所謂礦業可比。 但是,中國科技作為中間人,在此次收購只是協助智庫能源暫時出錢購入這個礦,然後由智庫能源付錢給它,加上約221,428,571股合併股份的回報。 以合併後股價1.28元計算,即約2.8億,以購礦價16.35億元計算,佔礦價約17%,就算加上其他財務費用,亦算偏高,可謂肥到穿不上襪。 從之前業績報告看來,其帳上現金足以收購所需,終於明白為何之前不動用資金購入大樓,而需要供股。 智 庫能源方面,集資了45億,扣除配售佣金,大概都有44億多,扣除買礦的16.35億,都仍有27億多。但是購入礦業,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帳面上先虧損 了3億期權費用,雖是非現金虧損,但會計上絕非好看。然後,開一個礦,兩個高管是不足夠的,需要好多人去支援,另外又要花時間,20多億的現金看來燒不了 多久,可謂是炒作概念而已。 但是,我想講的是,中國科技帳上的現金及股票後,經過這次中間人交易後,不但無減,而且有增,之前的新股及供股包銷的股票是金利豐,應該掌握不少貨源,主席等股票持股應不比它多。 若是一個正常香港人,對一項要先花十多億現金,但是那家公司未必會真的即時產生回報,或是無後續資金支持發展的項目,應該不會有興趣,中間取得的報酬,又是公司的公仔紙,不是現金,看來並沒有多大吸引力,所以有合理懷疑這是協助融資用途。 我 相信中國科技的現金是真的,但使用權就屬於第三者。今次第三方為協助智庫能源融資,但手上暫時沒錢,故使用上市公司資金協助礦業收購,而期權股票就是利息 加中間人回報,其後出資方就是用其他方法移出此等獲利,如購入自家包銷股票,以促進該等股票的銷量,令其賺得包銷供金。 其實,除老千一系外,金氏融資產業鏈正逐漸形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09
万科动手:一季度现金突增69亿 正谈10多个项目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518/05146237379.shtml 保利地产(21.96,-0.55,-2.44%)净增加额为6.36亿,金地集团(16.15,-0.35,-2.12%)净增加额为4.53亿,招商地产(28.10,-1.15,-3.93%)为-1.72亿 理财周报记者 徐清/文 2009年1月,万科很冷静;2月,也很冷静,3月,有人说万科很保守;4月,万科保守到底。 万科一直说:“判断地产回暖,为时尚早”。 这一切都似乎只是表象。理财周报从相关渠道获得的消息是,万科早已在动手,而且规模不小。 “万科要开始收购了” “万科近期将要收购其他地产商的项目,消息可能于下个月对外发布。”近日,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房地产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记者,至于具体项目,他表示不能详细透露。 此后,理财周报记者向上海的另一位分析师询问相关情况,他说,上市公司方面并未直接向其透露此方面情况,但他通过万科其他部分获悉,万科的确在做收购的事情,“有几个项目,应该不会是上市公司。” 而记者从一位从任职于广州某未上市的地产公司,从事银行融资业务的朋友处获悉,“圈子内流传万科要收购恒大地产的上海资产。” 广州地产专家韩世同则向本报证实,万科近期确实一直在谋求抄底,“但是因为现在行情稳了,政策也变了,大家资金链没那么紧张,所以对方要价高了,据说他们做得不是那么顺利,原来可能更多的想收购,现在部分可能就是合作开发吧。” 而该说法得到了万科某高层人士的证实,他透露,现在万科确实在密集的和其他地产商接触,而且在谈的项目不是几个而是十多个。 “现在整个市场转暖,业内普遍对市场看好,万科的盈利能力又很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万科收购新项目,这个有可能。” 实际上,在市场大幅回暖后,万科可售的项目偏少,使得4月公司的销售增速落后于市场。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万科需要增加土地储备,补充库存。 万科转向还是露出真面孔? 万科此举,意味颇丰。 2009年以来,地产市场经历了业内称之为“绝地反弹”的小阳春。但万科并未参与这一兴奋感的营造和分享。 曾经被拿地节奏困扰的金地集团近期出手上海拿地,被市场视为地产新周期的重要信号之一。但万科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主动,2009年1-4月未增加任何新项目。万科对外界发布的评论甚至是给分析师的说法,都显得千篇一律: “万科认为短期内宏观经济能否好转,商品住宅市场价格能否上涨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未来万科仍将保持一贯的稳健作风,谨慎拿地,规避商品住宅 价格上涨预期落空的风险,现金为王,公司公司未来1-2年经营重点将放在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来提升盈利能力方面,控制销售、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 口风和金地集团、保利地产、招商地产等明显谨慎得多。 “这周我和他们那边接触,万科仍然特别谨慎,搞得我都想是不是该建议基金撤退了。”上述匿名分析师说。 者甚至让部分分析人士担心,在新的周期中万科能否准确的踏住节奏。“毕竟万科船大了,难以掉头,可能是这个原因。”一家大型上市地产商总裁在接受理财周报访问是曾这样判断。 但上述“万科整合行业”的消息,无疑使得万科谨慎保守到底的形象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转弯。谨小慎微的外表下潜伏着汹涌的潮流。 这个矛盾“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万科真的坐不住了,要加快运作,那就是转向;二是万科在舆论上压低姿态,为其抄底战略起到氛围上的配合,那这就是露出大鳄的真面目。”北京一位长期跟踪万科的私募基金老总评论。 4个月回笼174.9亿所为何去? 万科一直在为行业整合暗藏力量。 2009年1-4月份万科销售回笼了174.9亿的资金;而2009年一季报显示,万科账面资金达到269.2亿元。而金地集团为53.7亿,保利地产为60亿,招商地产为72亿。 现金流的净增加额更显异常。一季度万科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69.44亿,而保利地产净增加额为6.36亿,金地集团净增加额为4.53亿,招商地产为-1.72亿。 那么,万科囤积这么多现金到底意欲何为? “目前万科现金充裕,有较多的资源去把握未来的并购和收购廉价土地的机会。”5月13日刚刚去万科拜访的江南证券分析师张绍坤判断。 此外,万科还有进一步融资计划,据万科方面向张绍坤介绍,万科将倾向于银行渠道。 增加土地储备 “近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市场的成交量普遍有所回升,公司在制定年初开工计划时,强调的是‘量出为入’的原则,也就是说尽管年初已有计划,但还会 随时根据销售情况进行调整。公司的销售和开工计划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一线公司通常会通过对销售速度的监控来确定开工计划。鉴于今年以来,公司在各地的 销售情况不错,各一线公司也会结合目前项目销售进度情况,调整开工计划。”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万科的执行副总裁肖莉强调。 “目前存货结构非常健康,其中现房库存只有大约1个多月的销售量,但在建的可售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即便如此,万科仍然被认为需要增加土地储备以补充库存。 国泰君安分析师孙建平:一直在观察万科的存货结构,“截至3月末,842亿存货中,在建产品所占比例达到了54%,扣除8%的完工产品外,拟开 发产品占38%。这一方面表明可售面积将具有规模优势,保证公司更快地、充分分享到行业景气复苏和更快、更好地拿地扩张,增强公司未来业绩的保障;另一方 面也表明无论对行业前景如何看,都必须要增加土地储备,补充库存。” 即使在在2008年行业低迷的时期,万科也补充了666万平米建筑面积的低地价库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