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幹貨】解讀為什麽麥當勞第二杯飲料半價,解讀商業秘密!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9/58052.html

不少人都很好奇,為什麽麥當勞的第二杯飲料會定為半價,為此i黑馬找尋了不少解釋,發現這篇文章的解讀最為靠譜。大家可以一起研究一下。為什麽麥當勞願意以半價出售第二杯飲料?網上有一種解釋:“對於麥當勞而言,一杯飲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水電、人工和原材料,你在買第一杯的時候已經把這些費用都分擔了,後面半價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即為邊際成本,而這個很低。所以也許第二杯麥當勞從你身上賺的錢更多。”經濟學家反對這種解釋:“這是因為消費者的邊際效用遞減,而不是企業的邊際成本遞減。喝了第一杯之後,不那麽渴了,第二杯飲料帶來的滿足感低於第一杯。”第一個解釋符合大多數人的直觀思維,但它卻是錯誤的。定價並不是由成本決定的。你在山上撿到一顆市價10萬元的鉆石,你不會因為獲得它的成本很低,就10元錢賣掉它。你仍然會把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同樣,麥當勞不會因為第二杯飲料邊際成本低就賣半價,它之所以賣半價,是消費者不肯為第二杯飲料出高價。麥當勞從消費者喝的第一杯飲料中賺得最多。當然麥當勞不滿足於只賺第一杯的錢,對它來說,能多賺一點是一點。但是消費者已經不肯為第二杯飲料付同樣多的錢,因此麥當勞采取了差別定價的策略,這就是所謂的“價格歧視”。這個價格歧視對麥當勞和消費者都是有好處的: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了第二杯飲料,麥當勞也多賺了錢,雙方都獲得了剩余。價格歧視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現象。比如很多超市里,有會員卡的顧客和沒會員卡的顧客,購物的價格不一樣,這就是一種價格歧視,人們不會覺得會員享受更低價格有什麽不公平。價格歧視在經濟學中就是一個中性的詞,可以造福多方。對生產者來說,他們總是希望賺取任何層次的消費者的錢。假定一項產品從10元到100元,都有人願意消費,但如果定價100元,固然能賺取較高的單位毛利,卻會嚇跑低價位的消費者;如果定價10元,留住了低價位的消費者,卻沒有充分賺取到高價位消費者的毛利。在這種情況下,對生產者來說,最佳策略是針對不同的消費者采取不同的定價。如何區分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就是一個技術問題了。市場中,產生了很多區別不同消費者的辦法。比如麥當勞以第二杯來區分消費者、超市以會員卡來區分消費者。在教育領域,常常根據成績來進行歧視定價。一位論壇網友說,自己讀重點中學時,對那些考分不夠、但多花錢就能進重點中學的學生很不滿,覺得不公平。但是有一天,他頓悟:學校里那些優於其他學校的教學設施,不就是用這些學生的錢買的嗎?而這些設施是大家都可以享用的,學習好的學生實際上享受了多掏錢的學生帶來的好處。教育領域的歧視定價雖然遭到很多指責,但畢竟還能存在。而在一些國有壟斷領域,生產者完全沒有歧視定價的權限,卻產生了“價格聽證會”這種怪胎。企業要漲價,需要有關部門召集一堆人進行價格聽證,來確定其漲價是否合理。聽證的重點,就是企業的生產成本。可見“成本決定價格”的謬誤深入人心。這種根據成本來裁決價格的聽證會,會產生什麽後果呢?以水價為例,確實有很多低收入的老百姓,不願意看到水價上漲。但是自來水定價低,耗水量大的富人,如玩高爾夫的人,就會對水價不敏感,這就會造成大量的浪費。而由於窮人、富人的用水是統一定價的,因此自來水公司不能定價太低,這實際上也就擡高了窮人用水的價格。相反,如果允許自來水公司歧視定價,自來水公司就既可以從富人那里賺取較高的單位毛利,也可以留住提供較低單位毛利的窮人。至於歧視定價的辦法,可以由自來水公司自己去研究。比如很多學者提出的根據用水量進行階梯定價,也許就是一種不錯的辦法。當然,是否真的不錯,還得生產者自己去判斷。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佚名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85

麥當勞為何對福喜不離不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6/144448.html
i黑馬:「福喜過期肉」事件已曝光好幾天,受牽連的下游企業有的急忙劃清界限。麥當勞於今天凌晨發佈聲明,決定終止與上海福喜的合作,將供應商調整為福喜集團下屬的河南福喜。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做出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決定,不得不佩服麥當勞的勇氣。但是麥當勞不是傻瓜,它為何要對福喜集團不離不棄呢?

麥當勞只是將上海福喜替換為河南福喜,而福喜集團則決定向河南福喜派出集團內最優秀的管理團隊參與運營和管理。其實福喜的舉動是值得回味的,首先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換帥」,派一個總經理或者一個質量管理經理。
 
「福喜過期肉」事件已曝光好幾天,受牽連的下游企業有的急忙劃清界限,有的急於撇清責任,真可謂「大難臨頭各自飛」,如何止損是這些企業的優先考慮。但有一個企業多少表現出了一些與福喜「同呼吸、共進退」的姿態,它就是麥當勞。麥當勞於今天凌晨發佈聲明,決定終止與上海福喜的合作,將供應商調整為福喜集團下屬的河南福喜。不僅如此,整個聲明頗有替福喜集團當「和事佬」的意味。

\
首先,福喜和麥當勞在中國的合作是從1992年左右開始,歷經了20餘年基情燃燒的歲月,而百勝與福喜的聯手是從2008年左右開始,七年之癢都還沒到。相比而言,顯然麥當勞和福喜的戰鬥友誼更深厚,這也是他們繼續合作下去的感情基礎。
 
其次,之前也有媒體報導過,麥當勞做生意不喜歡簽合同,握手就表示可以合作。「麥當勞之父」克洛克曾經說:「只有一個方法可以培養供應商對公司的忠誠度,那就是保證這些人可以賺到錢。」這其實就是它的企業文化,「輕合同、重信義」。它的供應商體系以長期、共贏為核心,一城一池的得失並不那麼斤斤計較,這一點可以從它與冷鏈物流夏暉公司的合作歷史看到。
 
另外,經過多年的磨合,麥當勞和它的供應商之間實際上已經形成「共生」關係。如果失去了麥當勞的大額訂單,福喜一時間也找不到這麼大的買家來消化產能。而如果失去福喜,以麥當勞的體量也很難迅速找到一個符合其苛刻標準的貨源。食品屬於快速消費品,「休克療法」顯然是不可接受的。在沒有找到合適「備胎」的情況下,為了維持供應體系的相對穩定,不至於快速丟失市場份額,繼續與福喜合作恐怕也是不得已的選擇。
 
當然,無論感情上多麼難以割捨,利益上如何血肉相連,如果食品安全隱患不消除,恐怕他們的合作也是不現實的。從麥當勞的聲明中可以推測出,麥當勞和福喜其實對他們的整個管理體系依然充滿信心,問題只是上海福喜的管理團隊墮落了。從目前各地監管部門突擊檢查的情況來看,確實福喜集團旗下其他工廠暫時沒有發現類似上海福喜的問題,或許這真的只是一個個案。
 
正因如此,麥當勞只是將上海福喜替換為河南福喜,而福喜集團則決定向河南福喜派出集團內最優秀的管理團隊參與運營和管理。其實福喜的舉動是值得回味的,首先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換帥」,派一個總經理或者一個質量管理經理。這是一個成建制的團隊,想矇蔽他們的眼睛「有組織的實施違法生產經營行為」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這個團隊是總部空降的「政委」,是經過考驗、絕對信得過的人。聲明中他們並不「接管」而只是「參與」運營管理,但他們很可能會成為河南福喜的實際控制者。
 
這樣的舉動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市場以及麥當勞對於福喜的重要性,同時也是福喜出於修補企業形象危機和安撫其客戶的需要。要知道河南福喜去年底才開工,配備的是集團引以為傲的最先進的設備,萬一再出問題,可真丟不起這人。砸牌子不說,麥當勞恐怕無法再合作,說不定還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不過麥當勞也沒這麼好打發,他們的聲明同時強調,正在重新審核和評估中國的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別看表面上一團和氣,上海福喜的這一刀想必令麥當勞大為光火。從供應鏈安全的角度講,適度多元化還是有必要的。不知道這次事件會不會讓麥當勞考慮尋找一個更好的「備胎」,而如何尋找上下游之間利益分配和風險分擔的平衡點更是他們面臨的現實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78

俄羅斯的反制裁目標:麥當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751

面臨更嚴厲的制裁,俄羅斯昨日表示,可能會禁止進口美國雞肉、歐洲水果,並正對麥當勞的芝士安全進行調查。由於歐盟與美國計劃對俄羅斯采取更嚴厲的制裁,俄羅斯此舉被認為是一種報複行為。 俄羅斯食品安全機構表示,出於產品安全考慮,其可能禁止從美國進口禽類,並禁止從歐洲進口水果。 去年,俄羅斯是美國雞肉出口第二大市場,僅次於墨西哥。去年,美國向俄羅斯出口雞肉達到3.09億美元。 俄羅斯與美國的關系每況愈下。俄羅斯3月在烏克蘭進行軍事行動,吞並克里米亞。而美國認為馬航MH-17航班是被俄羅斯的導彈擊落。這使得美俄關系陷入冷戰後的最大僵局。 奧巴馬政府表示,美國和歐盟將最快於本周對俄羅斯采取更嚴厲的制裁。 俄羅斯將會對美國進口禽類開展風險評估,由於今年早些時候爆發的沙門氏菌。 美國禽類協會主席James Sumner表示, 俄羅斯一直對其全球範圍內進口的禽類產品進行監控。我不知道這次是不是存在不同尋常的情況。 在昨天俄羅斯政府宣布對禽類進行檢查之前,按對俄羅斯的制裁並沒有對美俄間的禽類貿易產生影響。 他表示向俄羅斯出口的禽類目前占到美國總出口的7%,相比上世紀90年代的中期的40%有所下降。 此前,俄羅斯已經對美國進口的奶制品、牛肉和豬肉進行限制,並禁止進口和銷售含美國冷凍禽類的嬰兒食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85

馬航事件交惡 俄喊打美國麥當勞

2014-08-04  TCW  
 

 

俄羅斯和美國關係,近來因烏克蘭問題與馬航事件不斷惡化。為了報復美國,俄羅斯當局開始向一些美國企業開刀,首當其衝的就是麥當勞。

日前俄羅斯一個消費者權益組織Rospotrebnadzor,指控麥當勞出售的漢堡等食品違反衛生規定,並稱麥當勞在食物營養成分「欺騙消費者」,該機構已要求莫斯科法院禁止麥當勞銷售這些食物。

從過去經驗看,這個組織出面指控的時機十分微妙。二○一三年該組織指控摩爾多瓦(Moldova,在羅馬尼亞與烏克蘭間的小國)進口的酒含有塑膠成分,要求俄羅斯政府禁止進口。時值摩爾多瓦與歐盟談判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原本俄羅斯希望摩爾多瓦加入哈薩克與白俄羅斯的經貿區,以納入俄羅斯勢力,摩爾多瓦卻選擇擁抱歐洲,該國出口到俄羅斯的酒就恰巧在此時出了問題。

這次麥當勞被拿來開刀,也正值美、俄關係惡化之時。在克里米亞被俄羅斯併吞後,今年四月麥當勞就宣佈關閉克里米亞境內所有店面,此舉被解讀為反俄羅斯。馬航事件後,美、俄進一步交惡,此時傳出麥當勞在俄羅斯可能被禁,恐怕不只是巧合。

調查機構SuperJob's Research Center指出,六二%的俄羅斯民眾贊成關閉境內所有麥當勞。俄羅斯自民黨主席齊裡諾夫斯基(Vladimir Zhirinovsky),是該國反對麥當勞最力的人士,他說會「盡一切努力,讓麥當勞在俄羅斯絕跡」,並稱下一個打擊的目標就是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

儘管民族情緒高漲,卻改變不了這速食龍頭受歡迎的事實。

麥當勞向來是世足贊助商

從一九九○年麥當勞在莫斯科普希金廣場開設第一家店起,二十年來這家店服務的客人數超過一億三千萬,現在俄羅斯已有二十二個城市有麥當勞,由於廣受歡迎,麥當勞還計畫要在西伯利亞展店。若麥當勞被禁成為事實,第一個受害的恐怕就是俄羅斯民眾。

此外,俄羅斯要舉辦二○一八年世界盃足球賽,麥當勞正是這個全球最受歡迎賽事的重要贊助夥伴,禁麥當勞無異砸俄羅斯自己的招牌。在俄境內已「大到不能倒」的麥當勞,即使有權如俄羅斯總統普欽,可能也很難讓他想禁就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13

俄羅斯關閉四家麥當勞 取消部分歐盟產品進口限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789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20日簽署命令,撤銷部分對西方國家產品的進口限制。(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新華社,俄羅斯聯邦政府20日發布消息說,根據農業部門對商品市場的分析,並考慮到進口替代能力和部分群體利益,決定對本月7日出臺的進口禁令清單進行調整。

不過,仍有跡象表明,俄羅斯總統普京仍持強硬的反制裁立場。英國《衛報》報道稱,周三,莫斯科四家麥當勞餐廳被暫停關閉,俄羅斯方面給出的理由是衛生條件不合格、能量及營養價值等數據不達標。此舉被社會輿論評論說是俄總統普京對歐美制裁的針鋒相對的報複。

這其中就包括蘇聯解體後不久在俄羅斯開業的首家麥當勞餐廳,它還曾被形容為全球最繁忙的分店之一。麥當勞在俄羅斯境內有438家分店。據麥當勞2013年的數據,俄羅斯是該集團除北美地區以外的七大主要市場之一。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俄羅斯消費者監管部門表示,將對上述餐廳進行進一步檢查。

根據最新清單,馬鈴薯種子、洋蔥種子、營養劑、濃縮蛋白、食物纖維補充劑、無乳糖乳品,以及鮭魚和鱒魚魚苗被從進口禁令清單中剔除。

本周早些時候,一群俄羅斯人下午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請願書,他們要求將一些“用於特殊膳食目的”的產品從進口黑名單中剔除,其中涉及乳糖或無谷蛋白。乳糖和無谷蛋白“在俄羅斯沒有替代品,而且對兒童和腹腔炎患者是唯一的無乳糖和無谷蛋白營養品。”

為回應美歐對俄進行的經濟制裁,俄政府8月7日公布食品進口禁令清單,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挪威的肉類、奶制品、果蔬等暫時停止進口。

歐盟此前估計,俄食品消費對外依存度高達35%,食品禁令將在今年內對俄羅斯經濟造成230億歐元的損失。

華爾街見聞網站昨日提及,俄羅斯一位地方農業部門官員Kommersant說,庫頁島奶酪價格已經漲了10%,肉類漲了15%。雞腿價格漲幅更為驚人,高達60%。

由於進口貨源收窄,俄羅斯境內食品供應量縮減,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食物價格也在上漲。濱海邊疆區從中國進口的蘋果價格漲了三分之一,肉類漲了26%,魚類漲了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96

麥當勞之後 誰是俄羅斯的下一個“刀下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084

莫斯科四家麥當勞餐廳本周被關閉,許多商界人士擔心,俄羅斯的報複可能蔓延到其他西方資本主義符號企業,諸多大牌將岌岌可危。法國興業銀行列出對俄羅斯敞口最大的一攬子歐洲企業股票,包括嘉士伯、可口可樂、BP、巴斯夫等。(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華爾街見聞網站寫過文章,莫斯科四家麥當勞餐廳本周被關閉,俄羅斯方面給出的理由是衛生條件不合格、能量及營養價值等數據不達標。此舉被社會輿論評論說是俄總統普京對歐美制裁的針鋒相對的報複。

許多商界人士擔心,這可能蔓延到其他西方資本主義符號企業。

路透社援引美國商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Alexis Rodzianko在俄羅斯的講話稱,很明顯,俄羅斯關閉四家麥當勞餐廳是受烏克蘭政治危機驅動的。我的問題是:這僅僅是個警告,還是大幕剛剛拉開?

因可能威脅到貿易,多個中層的俄羅斯商人在英國企業家Richard Branson呼籲政客們停止沖突的聯名信上簽名。這封信說:

“我們,作為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國家的商界領袖,敦促政府合作,以確保我們不再倒退回冷戰時期。”

迄今尚未有其他知名西方品牌被俄羅斯當局調查的報道,不過俄羅斯媒體報道稱,威士忌品牌Jack Daniels正被調查。後者表示,願接受任何關於其質量問題的挑戰。

盡管如此,多個國外大牌都被認為岌岌可危。

從下圖可以看出,歐美與俄羅斯互相制裁3.0版以來,歐洲股市是最受傷的。

法國興業銀行列出對俄羅斯敞口最大的一攬子歐洲企業股票,點擊放大:

“自今年2月28日烏克蘭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來,這一籃子股票下跌了15%,跑輸歐洲stoxx 600指數(+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16

中美雙重夾擊 麥當勞單月銷售創十一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024

McDonalds-009

受到本土銷售不佳以及中國福喜過期肉事件的打擊,麥當勞公司經歷了十一年來最慘淡的一個月。(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8月該公司全球同店銷售額下降了3.7%,低於市場預期的3.1%,這也是自2003年來的最差水平。麥當勞稱,福喜事件令該公司第三財季的每股盈利減少15到20美分。

MCD comps_0

當前麥當勞在美國本土和海外均面臨著挑戰。在美國,通過打折、限時供應和改造店鋪等手段已經無法再次點燃消費者的熱情,與此同時,該公司的供應商上海福喜公司因供應過期肉而遭到調查,此事令中國的麥當勞銷量受到沖擊。

上月美國同店銷售額下降2.8%,為連續第四個月下滑。亞太、中東和非洲區同店銷售額下降14.5%,其中日本地區大跌了25%,歐洲同店銷售額下降0.7%。

除此以外,麥當勞還遭到俄羅斯的“反制裁”。近日俄羅斯法院要求俄境內6家麥當勞餐廳暫時停業。有分析認為,俄方關閉麥當勞餐廳是對制裁作出的反擊。

昨日美股收盤,麥當勞股價下挫1.5%至91.09美元,今年以來該公司股價已經下跌了6.1%,而標普500餐飲指數下跌幅度為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439

為什麽美國人民正在拋棄麥當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94

美國人正在拋棄快餐巨頭麥當勞。今年第三季度,麥當勞本土同店銷售額大幅下跌3.3%,延續了今年年初以來的下滑勢頭。

麥當勞周二公布的201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麥當勞第三季度總營收為69.8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3.23億美元下滑5%;凈利潤為10.6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22億美元下滑30%。麥當勞這一季度的營收和同店銷售數據均令人失望,且對未來業績的展望也不及預期,導致其盤前股價下跌。

麥當勞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Don Thompson在一份聲明中這樣說道:

“我們的表現從任何角度看都低於預期。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向我們的客戶和整個麥當勞體系表明我們認識到了當前我們面臨的問題,並正采取果斷措施來徹底改變我們經營的方式。”

麥當勞在美國擁有超過14000家分店,美國是麥當勞最重要的市場。

為何麥當勞正逐漸被本土消費者拋棄? 

1. 麥當勞在美國市場,正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公共認知危機。

作為對這一問題的應對,上周麥當勞啟動了大規模營銷活動來打消消費者對於從食品來源到食品加工的疑慮。這是史上首次,麥當勞邀請消費者走進其在美國的肉制品加工廠。

這一行動也許長期來看對其品牌形象有所幫助,但就現在看來,它唯一的作用是激起了一波強烈的反擊。

上周,麥當勞的Facebook主頁被成千上萬的關於其食品的負面評價所淹沒。很多評論指控公司采用經氨加工的“粉紅肉渣”,甚至說在麥當勞漢堡的肉里有人類的DNA。另一些則指責麥當勞對兒童營銷不健康食品。

很多這樣的指責並不真實,但它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麥當勞所面臨的公眾認知危機。

mcdonalds-43

2. 公司複雜的菜單減緩了服務速度。

根據QSR雜誌的研究,麥當勞得來速(Drive-Thru)的等待時間達到了至少十五年以來的新高,達到189.5秒,這一數字高出行業平均用時9秒。

一位麥當勞特許加盟商在一份由金融服務商Janney Capital Markets開展的調查中這樣寫道:“我們的菜單對雇員和顧客來說都是一場災難。這減緩了我們服務的速度。”

麥當勞首席營運官Tim Fenton今年認識到其菜單“過於複雜,短期內有太多的新產品,沒有給餐廳喘息的機會。”

但其特許加盟商看來,公司仍然沒有開始簡化菜單。

一位加盟商在Janney Capital Markets的另一份調查中這樣說:“都是嘴上說的,沒有實際行動。他們仍增加了新的產品(並還會繼續增加),即使他們在談論簡化菜單。最高管理層對餐廳里發生了什麽毫無頭緒”

mcdonalds-big-mac-fries-16

3. 公司嘗試通過緩慢提高價格來抵消銷售的放緩,這導致低收入消費者的流失。

根據彭博的報告,公司產品的價格自去年6月以來與上一年相比已上漲了3%。

即使是麥當勞最便宜菜單上的產品也變貴了。公司去年擴大了其“一美元菜單”,從而使之包括一些高於一美元的產品,並將這個菜單改名為“一美元及以上菜單”(Dollar Menu and More)

一個半磅帶芝士的牛肉漢堡加薯條和飲料的價格在芝加哥的一些分店售價約為7.50美元。

(實習編輯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03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麥當勞偽裝有機美食 騙倒一票專家  
2014-11-10  TCW

 

人的味蕾有多好騙?整人實驗證明,只要包裝漂亮,連美食家也上當!十月,影音平台YouTube瘋傳一則影片:兩名男子巧手改造麥當勞餐點,然後邀請美食家試吃,竟獲得滿堂彩。

惡作劇的始作俑者是兩名荷蘭人,他們走進當地一場美食展,將速食產品裁切、擺設成宴會上常見的一口食(finger food),襯底是精美瓷盤,醬料改盛在透明玻璃器皿,然後有模有樣的打扮成服務生,向美食饕客推薦「來自米其林之流高級餐廳的有機美食」。

他們倆靠著華麗說詞,幫哈密瓜贏得「美味」、「更多汁」、「口感很好」的好評;重頭戲的雞塊和漢堡則囊括「肉質扎實」、「餘味無窮」、「層次豐富」的稱讚。當專家們被要求比較試吃品和麥當勞時,全都不約而同的說:「比麥當勞好太多,因為這是有機的嘛!」

專家的真實反應引起網友熱議,有些人大酸專家有眼無珠,光憑包裝和話術就認定,偽高級貨比較美味,實在有夠「假掰」;另一派則替專家喊冤,主張有機和美味並不一定是同一件事,麥當勞本來就迎合大眾口味,而且有機與否也非味蕾可辨。

味蕾失準危機,席捲全球

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報導,這則影片雖然讓所謂的「美食家」顏面掃地,卻凸顯出潛在的食安問題:包裝和行銷技巧已經把我們的味蕾訓練得更習慣調味料,一如惡作劇主角所言:「當有人保證某項產品是有機食物,你會信以為真,還覺得它吃起來很美味。」

更甚者,味蕾失準恐怕已是全球性問題。一項日本研究發現,國內近三成學齡兒童有味覺障礙,無法清楚分辨酸甜苦辣。研究團隊指出,味覺遲鈍可能和重口味飲食有關,因為這些無法分辨味道的孩童通常少吃蔬果,而且特別偏好速食和重口味飲食。

以美食著稱的法國也看到類似問題,因而展開搶救味蕾大作戰。今年政府祭出一套為期三年的教育計畫,在課堂上教導法國小學生品嘗食物的原味,記錄視、聽、嗅、食、觸五感體驗。

飲食作家勒比永(Karen Bakker Le Billon)說,如今法國小學生的午餐從前菜到甜點一應俱全,而且一個月內都不會重複,連餐具都是動真格的刀叉和一摔就破的碗盤,儼然是餐廳格局的縮影;反之,美國小學生把番茄醬視為蔬菜,可見飲食教育的確有其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96

業績不佳麥當勞CEO下臺 股價大漲“慶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34

ronald-mcdonald-sad

麥當勞周三宣布,CEO Don Thompson將於3月1日離職,由現首席品牌官Steve Easterbrook接任。

Thompson是麥當勞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美國人CEO。1990年加入麥當勞時,他擔任機電工程師一職。2012年7月1日,麥當勞時任CEO Jim Skinner退休,Thompson接任。彭博社數據顯示,2013年他在麥當勞獲得的年薪為950萬美元

據商業新聞網站BusinessInsider,在他任期內的大部分時間里,麥當勞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和股價都在下滑。

pdfnews

(四季度股價表現與標普500指數表現)

麥當勞上周公布的四季報顯示,四季度全球客流量減少3.6%,最重要的美國市場客流量下降4.1%;凈利潤1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1%;四季度EPS1.13美元,預期為1.22美元。

股價表現更是慘淡,在他任職CEO的兩年半時間里,麥當勞的股價累計升幅低於1%。

mcd-sss-1

Thompson將離職的消息公布後,麥當勞股價周三盤後大漲3.4%:

QQ圖片20150129142543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6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