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8日淩晨,親歐、重商、支持自由貿易的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以66.06%的得票率贏得法國總統選舉,支持“法國脫歐”的極右候選人勒龐落敗。面對這一利好,全球市場一片歡騰。
標普、納指、德股收盤創下新高,風險情緒急跌也導致金價創六個月最大周跌幅;法國/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縮窄至33個基點,為11月初以來最低;日經225指數和恒生指數更是跳空高開。截至5月8日記者發稿前,二者漲幅分別高達2.41%,0.52%;不過,A股似乎獨樹一幟,在金融強監管下,市場風險情緒仍然維持低位,上證綜指收盤創下三個半月以來新低,報3078.61點,跌0.79%,成交額1982億,個股尾盤大幅下挫;深成指收報9833.17點,跌1.91%,成交額2211億。
“‘黑天鵝’事件被成功避開,消息公布後歐元對美元突破1.10觸及六個月新高,但是隨後市場再度出現經典的‘買預期賣事實’行情,歐元回補跳空缺口,後期歐元更取決於歐元區經濟基本面。”FXTM富拓中國市場分析師鐘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4月份上證綜指下跌2.42%,1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從3.28%上行至3.45%。展望5月,我們認為資本市場可能會分化,走出不同的行情。5月股票市場可能缺乏趨勢性機會,股指水平運動。高估值的小盤股和各種題材股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有業績支撐的低估值藍籌股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全球風險情緒回升
在這個民粹主義擡頭的時代,這個支持自由貿易的領導人馬克龍的當選,似乎令人更加相信,全球一體化進程利大於弊。
全球一體化和自由貿易的好處顯而易見,其推動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發展,只是其催生了不平等和部分國家低技能人口失業,但這需要財政政策來加以解決,並非貿易本身的過錯,勒龐等民粹主義領導人的“刺激療法”盡管鼓舞了選民,但或許並不利於經濟長期發展。
IMF首席經濟學家奧伯斯費爾德(Maurice Obstfeld)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獨家專訪時也表示了經濟學家的無奈,“如今反對全球一體化的浪潮強化,對於經濟學家而言,我們往往很難傳遞向群眾傳遞一個艱深的經濟學研究觀點,且不理解事實真相的人們也無法聚焦經濟的根本問題,同時部分政客的遊說之辭實際上多是毫無意義的,可能會產生一定誤導性。”
金融界則必定深諳這一道理,因此全球市場的歡騰在情理之中。5月9日下午,歐洲Stoxx 50指數期貨開盤漲0.7%,法國CAC 40指數期貨開盤漲0.8%,德國DAX指數期貨開盤漲0.8%,英國FTSE指數期貨開盤漲0.5%;標普500股指期貨周一亞太盤初上漲0.2%。
截至5月9日淩晨收盤,受到大選推動,富時泛歐績優300指數收漲0.69%,報1549.38點,本周累漲1.98%;德國DAX 30指數收漲0.55%,報12716.89點,創收盤紀錄新高,本周累漲2.19%。法國CAC 40指數收漲1.12%,報5432.40點,創九年半收盤新高,本周累漲3.05%。
對於股票市場來說,前景是清晰的,企業基本面會再次成為焦點。富達國際歐洲股票基金經理Victoire de Trogoff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逾三分之二的歐洲公司第一季度盈利取得了25%的增長,平均超出市場預期10%。這打破了過去六年的走勢,令人鼓舞。同時也提升了全球投資者對歐洲市場的興趣。近幾周以來,資金重新流入歐洲股市,為其提供支持。
富達國際歐洲基金基金經理 Vincent Durel告訴記者:“由於馬克龍是一個親歐的中間派改革者,旨在減少公共赤字和促進經濟增長,他成功當選或能緩解全球對歐洲政治風險的擔憂,加強法國的信貸評級,改善經濟前景。 法國的企業盈利可能會從馬克龍的經濟措施中獲得10%的增長,其中包括新的減稅措施,以及計劃將目前暫時性的社會稅收減免轉換為永久性的低利率措施。”
他表示,馬克龍還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增加500億歐元的投資,這將利好能源、建築和信息技術行業。“此外,若馬克龍落實在其新政運動中所宣布的減少(或全部出售)國家在Orange所持有股份的決定,可能會影響電信行業出現新的整合。”
值得一提的是,美股持續普漲態勢,標普500指數收漲0.41%,報2399.29點;道指漲幅0.26%,報21006.73點;納指收漲0.42%,報6100.76點。本周,標普500指數累漲0.63%,道指漲0.32%,納指漲0.88%。
除了歐洲事件的推動,強勁的經濟基本面持續推動美股。上周五美國公布4月份新增非農業就業職位達到21.1萬份,失業率跌至4.4%,幾乎令人乍舌,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低,顯示美國就業情況理想,料將使消費和薪資增速不斷增長。
歐元多頭獲利了結
與股市狂歡相比,歐元的反應似乎非常淡定,在預料之中的結果落地後,歐元多頭獲利了結。
鐘越告訴記者,勒龐的敗選也意味著歐洲民粹主義的進一步失利,緩解脫歐擔憂,利好歐元。在4月24日首輪投票中,馬克龍和勒龐擊敗其他對手晉級決賽,受此影響,歐元當日暴漲2%場下五個半月新高。最終輪投票結束後歐元僅短暫上揚突破1.10,隨後很快回吐全部漲幅,這表明在所有利好兌現後,歐元多頭開始獲利回吐,這也符合市場的預測。
“雖然看似利好歐元的消息,但隨後法國大選結束後6月11日將迎來議會選舉,由於馬克龍在議會中的支持‘勢單力薄’,他很可能需要和社會黨或中間偏右的共和黨結盟以順利組建政府,但其政策很可能會面臨諸多阻力,國內分裂可能才是馬克龍上臺後面臨的最大挑戰。”他稱。
此外,市場預計,如果歐洲央行在6月後開始轉為鷹派,並宣布有可能收縮QE規模,那麽歐元將成為2017年的王者。在5月的政策會議上,歐央行行長德拉吉雖然對經濟樂觀,但仍稱並未討論收縮QE,似乎在暗示“晚收緊總比早收緊好”的意思。
“當前的這一政治結果,難以促使歐洲央行開始削減刺激規模,更別說推動歐元持續走高了。市場焦點將開始轉向基本面,由於最近數月歐元區經濟和通脹穩步增長,收緊預期使得歐元中期前景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即使短線出現回落,預計空間也相當有限。”鐘越稱。
從美元方面來看,一季度美國經濟數據走軟抑制美元反彈,即使美聯儲在上周公布利率決議後6月加息概率飆升至90%以上,且美國4月非農強於預期,也未能刺激美元多頭湧入。
此外,非美貨幣上漲空間也十分有限,尤其是最近商品貨幣大幅走軟,歐元和英鎊也缺乏進一步上漲的動力,匯價仍將陷入“拉鋸”,背離走勢繼續凸顯交叉盤交易機會。從基本面來看,非農後第一周數據往往清淡,利好的風險情緒將繼續主導市場。5月通常美元表現較好,市場仍將拭目以待。
A股風險情緒維持低位
與第一輪法國大選時一樣,A股的表現仍然差強人意,重拳監管的壓力仍然無法釋放。
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的預期並不樂觀,疊加銀監會、證監會、央行的金融監管趨嚴,整體市場處於防守姿態。
就經濟基本面而言,吳照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經濟的反彈正在接近尾聲。投資上行的勢頭恐難維持。房地產調控加劇,調控措施層出不窮;基建投資增速過早下滑,財政捉襟見肘,中央財政出現赤字,地方債發行低於預期;制造業投資增速略有反彈,但力度並不大,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制造業的增速仍然較低;城鎮消費波動較為明顯,鄉村消費增速有所上行;出口改善主要依賴世界經濟的好轉,具有一定的外部風險。進口改善與去年鋼鐵行業去產能、原油價格反彈相關,主要變現為部分原材料進口的上漲。
對於監管的影響,他也認為,股市5月以震蕩為主,因為金融監管日益嚴格,上市公司估值(市盈率)變化將是決定股票價格的關鍵因素,高估值的小盤股和各種題材股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有業績支撐的低估值藍籌股具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首先,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中性,無風險利率上行,股票估值難提升。去年以來,央行多次上調貨幣逆回購利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國債收益率持續上行。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不斷調整自身資產負債表。3月份銀行存款、貸款余額增速只有10.3%和12.4%,10.6%的貨幣量(M2)同比增速更是遠低於12%的目標值。在這種貨幣政策和監管環境下,除非存在其他強有力因素,否則股票估值很難提升。
吳照銀認為,“漂亮50”或者白馬成長股有望成為投資者關註的熱點。一般而言,這些股票市盈率在20倍左右、盈利增速不低於20%、市場在200億到500億之間;從業績的角度看,以港口、航運相關公司有望收益於全球貿易的好轉,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超額受益。同時,這些上市公司也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受益者。
此外,估值相對合理的保險股有一定的配置價值。嚴格監管對銀行、證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的沖擊較明顯,對但保險公司的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大保險公司,發展相對穩健,經營相對規範,反而可能從行業的嚴格監管中獲益,值得關註。
值得註意的是,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家隊”持倉以金融股為主,銀行和非銀金融分別占其持倉市值的25.8%和14.2%。“‘國家隊’持股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最高的前十只個股中,有四只為銀行股。我們認為,政府資金的持股正在逐步向銀行股集中,而非金融板塊或被繼續減持。”
至於A股市場情緒何時有望恢複,招商證券認為,銀監會將於6月底左右完成對銀行“三套利”的現場檢查,外加二季度MPA考核完畢,6月底市場情緒可能有所改善。
5月8日,據新華社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向法國新當選總統馬克龍致賀電。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中法關系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國際影響,近年來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法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大國,對世界和平與發展負有特殊重要責任。保持中法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不僅有利於兩國和兩國人民,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中方願同法方攜手努力,推動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不斷邁向更高水平。
此前今日淩晨法國大選最終結果出爐,馬克龍成為新一任法國總統。
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以超過60%的得票率贏得法國總統選舉,勒龐承認敗選,已經與馬克龍通話表示祝賀。
當地時間5月7日上午8時,法國開始進行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最終,馬克龍以超過65%的得票率戰勝勒龐,當選法國新一任總統。隨後,歐元創下六個月以來新高。
選舉結果出爐後,當選總統馬克龍發表了勝選演講。他表示,法國長期以來面臨著經濟問題、社會差異以及道德弱化等諸多挑戰;在接下來的五年里,他稱將把消除疑慮、重拾信心為己任,團結所有願意面對和戰勝現有挑戰的法國人民。此外,馬克龍也在演講中表達了對勒龐女士的敬意。他還承諾將傾聽極端選民的心聲,保護弱勢群體並將他們團結起來;同時,他將與國內各種形式的不公平和歧視作鬥爭。
得知馬克龍獲勝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多國領導人紛紛表示祝賀。
當地時間7日晚上,盧浮宮廣場上,法國最新當選總統馬克龍的支持者快樂地揮舞國旗,慶祝著當晚的勝利。
根據法國內政部的消息,在結束了98.12%的投票站統計後,馬克龍以65.51%的投票率贏得了選舉,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馬克龍和妻子一同向支持者致謝 圖片來源:中新社
出於反對法國主流黨派的明確意願,多數投票者把這位幾乎沒有執政經驗的獨立候選人送上了總統的寶座。
獲勝後,馬克龍在剛成立了一年的前進黨總部發表了簡單講話,隨後又赴盧浮宮廣場參加競選晚會並再次發表演講。在這兩次的演講中,馬克龍始終在強調一件事,那就是法國分裂的嚴峻挑戰。顯然,獲勝對他來說,還只是漫長征途的第一步。
兩次強調法國分裂
在前進黨總部的演講中,他表示:“我知道這個國家是分裂的,這也是讓選民把票投給極端黨派的原因……我理解很多人表達出的這種憤怒、焦慮和質疑,現在傾聽這些聲音成為了我的責任。”
在隨後的盧浮宮廣場競選晚會現場,馬克龍再次發表演講。除了對支持者表示感謝外,他專門向勒龐的支持者喊話。
“我想對那些給瑪麗娜·勒龐投票的選民說一句話。”當提到勒龐時,場下頓時發出了噓聲,馬克龍立刻制止稱,“不,不要噓——他們在今天表達了憤怒、氣餒,有時候還有信念……我尊重他們,但是我會在未來的5年里做一切努力來確保沒有任何理由讓他們再次投票給極端黨派。”
勒龐瞄準六月議會選舉
早些時候,極右翼候選人勒龐對自己的支持者表示,在出口預測結果出來後,她就已經向馬克龍打了祝賀電話。“法國已經選出了新總統。”她說,“我已經打電話祝賀了馬克龍,也祝願他在總統的位子上獲得成功,這畢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們已經看到了法國政治生命以及傳統政治主流黨派的腐爛,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在愛國者和新自由者之間進行的全新的重塑。”勒龐這樣說。
雖然敗選,但勒龐挺進第二輪並獲得了35%的選票已經創造了“國民陣線”在大選中的歷史最好成績。她對支持者說,法國社會被分為兩大派別——“全球化主義和愛國者”,而國民陣線取得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巨大成果”,接下來她將把精力集中在六月舉行的議會選舉。
而馬克龍此前就表示過,如果未來5年里他的改革失敗,那下一次的大選就必定是極端黨派獲勝。
根據民調的預測,在投票站關閉時,此次大選的投票率僅74%,創下自196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祝賀者心情大不同
在第二輪投票前竭力吆喝,讓支持左翼的選民轉而投票給馬克龍的法國總統奧朗德也在第一時間向馬克龍表達了“熱情的”祝賀。奧朗德在聲明中稱,馬克龍的勝利確定了我們絕大多數的公民都仍然相信法蘭西的價值觀,並且願意加強法國與歐盟的聯系以及法國向世界的開放。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寫道:“很高興法國選擇了一個歐盟的未來。”與此同時,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Tusk)也向“法國人在假新聞泛濫時還能選擇正義、公平和互助”表示了祝賀。
英國首相梅(Theresa May)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也迅速向這位願意同歐洲夥伴合作的馬克龍表示了祝賀。面對馬克龍的勝利,即將在今年9月沖擊德國大選的默克爾稍稍松了一口氣,一定程度上這會給德國選民做出示範,並可能遏制歐洲的極端勢力。法德聯盟也被視為是歐盟能否走下去的關鍵。而正在進行英國脫歐談判的梅心情或許更加複雜,畢竟一個如此親歐盟的新總統上任,將會讓歐盟在面對英國時更加團結,那麽英國在談判中自然很難占到便宜。
面對被稱為“女特朗普”的勒龐敗選,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沒有忘記在自己的推特上快速刷一條。但這條顯然是寫給勝利者的:“祝賀馬克龍在今天成功當選法國下一任總統。我非常期待和他一起合作。”
“我非常高興,因為這對於馬克龍來說,是巨大的勝利,這是大多數法國人的選擇。“
“我們非常非常高興,勒龐輸了,這是最棒的!”
“我們看到馬克龍贏了,我為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我相信年輕人,對我們來說太完美了。”
“我覺得他那麽年輕,對我們來說是好事情,他不會把時間花在各種扯皮,或者文本言辭上,他是個善於行動的人。”
“法國在歐盟內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法國就是歐盟,法國是多元文化的國家。”
法國當地時間5月7日晚間8點,盧浮宮廣場沸騰了,馬克龍支持者的狂歡隊伍不斷擴大,一些手中高舉法國國旗的巴黎市民,爭先恐後地沖到拿著攝像機的第一財經i記者的話筒前,希望表達他們的興奮之情。
從英國脫歐到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這股席卷全球的民粹主義思潮,終於繼荷蘭之後,再次在法國受阻。39歲的馬克龍,以約65%對35%的優勢戰勝了他的對手——來自“國民陣線”的極右翼候選人勒龐,成為了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他同時也是當今世界最年輕的大國領導人。
大選結果出來後不久,勒龐就發表敗選演講,並致電馬克龍,承認選舉失敗,並祝賀馬克龍的勝利。馬克龍在幾分鐘之後,在一段簡短的采訪中表示,這是法國充滿希望的重新開始。在一個小時之後,馬克龍又發表了電視演講。馬克龍在演講中,堅持了他競選中的綱領,比如,繼續堅持全球化,留在歐盟,和德國一起加強歐元區的建設等。當然,他對競選中表現出來的弱點,比如反恐,也談到了未來應該怎麽去做。
事實上,本次法國大選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接近60年的歷史上,最為不尋常的一次大選。進入最後決戰的兩位候選人,都不屬於過去60年輪流執政的左翼和右翼政黨。有評論說,馬克龍接手的應該是一個非常憤怒,也是非常分裂的國家。
勒龐35%的支持率不可忽視
這次法國大選可以說是當代陣營最為分裂、競爭最為激烈,同時也是最為舉足輕重的一次大選。雖然馬克龍當選可謂眾望所歸,但不要忘了,他的對手、極右翼候選人勒龐也拿到了近35%的選票,比起她父親在2002年大選第二輪拿到的17.8%的選票,幾乎翻了一倍。有些人認為,勒龐應該是拿這次大選練個手,有這樣的表現已算不錯,她真正的目標應該是5年後的2022年大選,也就是說,這個極右翼候選人有5年的時間來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
有評論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龍的勝選,並不代表法國民粹主義的上升勢頭已被打斷,2022年的大選結果如何,要看馬克龍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中具體執政效果如何,是否可以真的用政策回應勒龐支持者,以及在第一輪投票中失敗的菲永、梅朗雄等候選人的支持者的訴求。但是如果他未來5年沒有解決法國人希望他解決的問題,國民陣線和民粹主義很可能卷土重來。勒龐在5年之後,也只有53歲,極有可能東山再起。很顯然,馬克龍大選獲勝,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艱巨的考驗在後面
看看卸任總統奧朗德現不到5%的可憐支持率就知道,當選是一回事,真正執政是另一回事。而且3年前上任的意大利總理倫齊的失敗,完全可能是馬克龍的前車之鑒。
入主愛麗舍宮後,擺在馬克龍面前的法國即便不是個爛攤子,也是個陷在泥淖中近10年的“病人”——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社會貧富分化嚴重、城鄉差距拉大、失業率高企,外加日益緊張的移民、宗教及文化沖突,以及由此導致的幾次大型恐怖襲擊,都對他的執政構成嚴峻考驗。尤其是他堅定的支持歐盟、支持開放邊境、支持全球化的立場,與勒龐選民的立場有本質沖突,如何團結這部分人民,讓他們也能在他的政策下受益,是馬克龍未來5年面臨的一道難題。
新的考驗很快就會來到。6月11日和18日,法國國民議會(相當於議會兩院中的下院)將舉行兩輪選舉,選出新一屆下議院議員。馬克龍自己的政黨“前進運動”1年前才剛剛成立,在傳統議會政治中並無根基,如果不能在6月份的下院選舉中取得好成績,那他很有可能在執政過程中受到傳統政治勢力的各種掣肘。要知道,在第一輪投票中,馬克龍雖然位列第一,但只獲得了23.7%的選票,也就是說,他的鐵桿選民其實只有五分之一多一點。接下來的1個月,馬克龍需要再接再厲,爭取在下院選舉中也取得較大的議席份額,才能有利於他真正推進競選中承諾的各項改革措施。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前進運動”不能在國民議會選舉中取得多數優勢,那就要被迫與其他政黨談判,形成聯盟,在某種程度上分享議會權力,這對馬克龍的執政是不利的。到目前為止,“前進運動”的主要支持者基本以城市中的各類專業人士為主,他們特別贊同馬克龍改革法國目前僵化的勞動法的主張,希望企業主能更為方便地招聘或者解雇員工,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全球化和技術進步帶來的產業變化。不過眾所周知的是,法國工會力量極為強大,動員罷工能力也是一流。當年薩科齊想把退休年齡從60歲提高到62歲,就引來全國數百萬人上街遊行抗議,直接把薩科齊的支持率砸了下去。奧朗德上臺後,為討好選民,又“順應民意”,把退休年齡重新降回到60歲,法國社會“反改革”的力量可見一斑。
要與德國更加抱團
馬克龍非常需要得到德國的支持。自從英國公投脫歐之後,法德聯盟已被視為歐盟能否走下去的關鍵。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馬克龍當選後第一時間就發了推特,稱他的獲勝“是一個強大和團結的歐洲的勝利”。但馬克龍在競選時也說過,歐盟的未來取決於歐盟能否真正實施實質和深遠的結構改革,縮小歐盟內部的南北差距,並且在安全和移民問題上拿出切實有力的措施來保護歐盟人民。他甚至認為,要實現這些目標,法國必須向鄰居德國看齊,至少要能在經濟實力上與德國比肩才行。
德國人對馬克龍的當選心情應該是比較複雜的。馬克龍當選雖然遠好於勒龐當選,但他實在是太親歐盟了,他支持歐洲進一步一體化,主張建立歐元區共同預算機制,共同投資,共同支持遭遇危機的國家。這與現在德國人的主張相反。德國的主流意見是,眼下歐洲民族主義情緒上升,如果繼續推進一體化,反而有可能助力民粹的增長,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但從維系歐盟角度出發,馬克龍的當選無疑是個好消息。而且德國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也希望馬克龍能通過對勞動法的重大改革,重振法國停滯的經濟。
在當前環境下,無人能否認,這是非常艱難的工作,這份艱難的工作又恰好落在了一個39歲的年輕人身上。一方面,這反映出法國人渴望求變的心情是多麽強烈,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馬克龍的前路並不平坦。萬一他失敗了,5年後還有什麽力量能夠阻擋勒龐呢?
英國脫歐再遇“強敵”
英國人的心情恐怕也和德國人一樣複雜,只不過心里的算計不太一樣。一方面,勒龐代表的極右翼勢力在英國已經被選民拋棄,這從上周英國獨立黨(UKIP)在地方選舉中全軍覆沒即可看出來。但另一方面,英國人現在面臨的頭等大事是脫歐談判,如果勒龐當選,把歐盟內部搞得四分五裂,對英國人的談判顯然是好事。但現在馬克龍當選,歐盟在面對英國時更加團結一致,甚至同仇敵愾,英國就很難在談判中討到什麽便宜了。
——華爾街日報——
【馬克龍盧浮宮前發表獲勝演講:任務艱巨 感謝人民】剛剛在大選中獲勝的馬克龍前往盧浮宮前發表獲勝演講。馬克龍首先感謝了支持者,稱他們為法蘭西共和國的保衛者。對於對手勒龐的支持者,馬克龍表示了尊重,並稱將竭盡所能確保未來5年內民眾不再需要將票投給極端主義者的理由。對於法國的未來,馬克龍數次強調形勢嚴峻,任務艱巨,需要重建和歐洲的團結,解決經濟和安全問題,自己將全力以赴,不負眾望。最後,馬克龍再次請求支持者在6月中旬的議會選舉中幫助自己。
——Reuters——
【白宮祝賀馬克龍當選 特朗普發推稱期待與馬克龍合作】美國白宮7日發表聲明,祝賀馬克龍在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勝,當選新一任法國總統,並祝賀法國人民舉行了一次成功的總統選舉活動。美國期待與法國新總統展開合作,進一步深化美國與法國政府之間的緊密合作。稍早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推過推特恭喜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並稱自己期待與馬克龍展開合作。
——Bloomberg——
【美參議院擬再次重寫特朗普醫保法案】共和黨參議員Susan Collins周日透露,美國參議院計劃就上周在眾議院通過的特朗普醫保法案進行一次大規模修改,包括保留一些目前奧巴馬醫保中觸及的權益和保障措施。Collins透露,參議院希望有自己版本的醫保法案以確保民眾能夠享受到與過去一致甚至更好的醫療保障。參議院的這一主張也宣告著醫保案真正落地變得遙遙無期,且特朗普政府和眾議院共和黨人可能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在過去的數月他們推行和承諾的醫保條款可能最終無法兌現。
——CNN——
【塔利班襲擊昆都士,2000家庭流離失所】 阿富汗官方表示,在塔利班武裝分子對阿富汗北部昆都士區的襲擊導致了2千多戶家庭流離失所,雖然有部分家庭可投靠親人,但仍有很多家庭被迫流落街頭。自從塔利班4月28日宣布攻勢以來,阿富汗北部的戰爭愈演愈烈,戰爭在去年就已經導致了60萬阿富汗人流離失所了,現在戰爭局勢加緊將使這一惡況加劇。
——德國《商報》——
【勒龐發表敗選演講 宣布重組國民陣線】法國極右翼總統候選人勒龐在承認敗選後,在其競選總部向支持者發表演講。勒龐表示,已經意識到國民陣線的局限性,將要重組政黨以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勒龐呼籲所有愛國者都加入其中,重組後的國民陣線將作為法國第一大反對黨繼續貫徹自己的政治主張。
——CNBC——
【美商務部長:加拿大的貿易威脅並不合宜】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發言強調,加拿大威脅道的報複性貿易行為並不合適,而且這並不會影響到美加軟木進口關稅的最終決定。早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加拿大政府正考慮是否禁止美國企業從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加拿大西北部省份)向美國本土運輸動力煤,以抗議美國對其軟木增收不合理的關稅。羅斯則表示,我們將和加拿大方談判,直至能達成一個都符合雙方利益的協定。
——印度經濟時報——
【印度投資4000億盧比打造東南亞綠色通道】印度總理莫迪周日發言表示,將把印度東北部區域打造成面向東南亞的綠色通道。政府將撥款4000億盧比(約429億人民幣)對印度東北部進行衛生、基建及教育的投資,其中包括19個大型的鐵路項目建設。莫迪稱:“東北區域將成為世界重新認識印度的門面,如果這個門面被疾病、環境惡劣及教育程度低下等問題困擾,那麽印度的國際化夢想將難以實現。”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在對馬克龍勝選表示祝賀時,以過來人的經驗提醒後者稱,艱巨的任務開始了。
是的,在以政壇“新人”的身份贏得法國總統選舉後,馬克龍必須面臨的長期挑戰是治理國家,而要想大展拳腳,他所在的政黨則需要在6月的國民議會選舉中贏得多數席位,從而支持其兌現大選時的承諾。
盡管有民調顯示,馬克龍所在的“前進黨”將贏得國民議會選舉,但畢竟該黨才成立1年,無論是馬克龍本人還是政黨都嚴重缺乏政治根基,這讓一切都成為未知數。
議會選舉的挑戰
國民議會選舉將決定總統是否能獲得議會多數,能否組建積極的內閣、順利立法和推行政策。因此,國民議會選舉被稱為“第三輪大選”,意為總統還要接受議會選舉的考驗。此次,法國人將於6月11日和18日選出577位國民議會議員。
有歐洲政治觀察家認為,通常來說法國當選總統所在的政黨會在國民議會擁有多數席位,但此次的新情況是,前進黨僅成立1年,缺乏政治資源和人脈,此前從來沒有人參加過議會選舉,要想贏得議會選舉是非常艱巨的挑戰。
據海外媒體報道,馬克龍在勝選後的慶祝活動上表示,大選過後要開始為6月的議會選舉做準備,他呼籲選民支持自己的政黨贏得議會選舉。
“我們的任務很艱巨,這要求我們明天就要打造真正的多數席位,強大的議會多數,實現變革,這是法國期待的,亦是法國應該擁有的。”他說,法國所面臨的任務艱巨而複雜,包括加強經濟、鞏固民主和安全等。
“前進黨”目前僅有十多個候選人確定下來,而所有候選人必須在19日前提交申請。馬克龍將在11日中午公布參加選舉的577名“前進黨”候選人名單。然而,據歐洲媒體評論,已經確定的候選人第一眼看上去希望不大。
不過,民調給“前進黨”打了一劑強心針。上周針對法國議會選舉的首個民調顯示,馬克龍所在的“前進黨”可能會在議會選舉中贏得249~286個法國本土席位。考慮到議會共有577個席位,如果能拿到286個席位,就離多數黨地位近在咫尺。
若真同民調一致,即便是這個區間最少的249個席位,對馬克龍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即便是要獲得絕對多數,也只需要289個席位。況且該民調還不包括科西嘉島和海外的42個席位。
進行該民調的OpinionWay負責人讓巴特(Bruno Jeanbart)說:“即便是最壞的情況,前進黨也將成為議會最大的政治力量。緊跟著的問題將是屆時如何以及同誰組成聯合政府。”
美國花旗集團8日也預測稱,“前進黨”將獲得國民議會多數席位。
“共治”
法國所有全國性的選舉都采用兩輪制,給選民第二次機會選擇他們認為“最不糟”的選項,國民議會選舉也是如此。由於議會選舉在總統選舉之後,通常對大選結果失望的選民有很多不會在議會選舉中投票,而那些支持當選總統的選民則更加積極地投票,從這個意義上看,對當選總統所在的政黨是有利的。
2012年,法國總統奧朗德在總統大選和國民議會選舉的首輪投票中均僅獲得了不到30%的支持率,而在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中則獲得了40%的選票,在得到17名綠黨議員的支持後,輕松組成聯合政府。
競選專家喬伊納德(Xavier Chinaud)說:“馬克龍完全可以擁有350個席位。”不過,他補充稱,要想達到這個數字,這位年輕的當選總統必須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例如從其他政黨“挖”一些受歡迎的議員。
可以預見,在大選中“顏面盡失”的傳統政黨將在議會選舉中奮力抵抗,尤其是保守派共和黨,共和黨認為馬克龍之所以勝選是“撿了菲永的便宜”。去年11月菲永贏得中右翼總統候選人資格後,被看好將和極右翼的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在最後的選舉中一決雌雄,然而其通往總統寶座之路今年初受阻。今年1月,菲永被媒體曝光其妻子、子女曾以擔任自己助理的名義領取薪水,涉嫌“吃空餉”,為此他還面臨刑事偵查。菲永形象嚴重受損、支持率大跌。
共和黨現在的領導人巴胡安(Francois Baroin)說,他們希望能在國民議會贏得盡可能多的席位,迫使馬克龍成為法國自1958年以來的第四位“共治”總統。所謂“共治”是指由議會多數政黨組閣,總理也來自反對黨,法國歷史上左右兩派總統都經歷過“共治”的局面。
丹麥盛寶銀行經濟學家丹姆比克(Christopher Dembik)認為,目前最可能的情況是“前進黨”贏得議會多數,這取決於能否短時間內聯合較小的政黨,第二種可能就是馬克龍和共和黨“共治”。
5月7日,法國總統選舉落下帷幕。馬克龍收獲三分之二選票戰勝勒龐,當選法國新一任總統。獲悉大選結果後,諸多國家元首和組織領導人紛紛祝賀馬克龍當選總統,並對未來與法國的關系進行了展望。
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德國和法國正面臨著許多同樣的挑戰,而在應對挑戰的同時,兩國也要領導歐盟走向一個安全成功的未來。默克爾稱,兩國正在努力協調合作方法,為兩國和歐洲的福祉共同努力,而她也堅信自己和當選總統馬克龍之間的合作也會緊緊圍繞這個宗旨。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在一次活動中表達了對當選總統馬克龍的敬佩之情。她表示,人民賦予了他強大的權力,使得他能夠在談判中保持堅定的立場。她希望英國也有同等強大的權力,能在退歐談判中保持堅定的立場。
然而除了表達祝賀拋出橄欖枝以外,也有領導人對新任總統寄予厚望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記者會上表示,法國曾在錯誤的領域耗費巨大財力,過去將國民生產總值的53%到57%花費在公共預算管理上,這就導致法國背負高額債務以外,管理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因此他希望馬克龍能夠削減公共支出。
“雖然陸續收到法國海外領土的投票結果,幾乎都是馬克龍大比分領先的消息,但因為英美之前出現黑天鵝事件的關系,心里依然忐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亞裔前進黨(即馬克龍組建的政黨)成員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在看到最終結果出來的那一刻,我忍不住連連拍桌子,心中忽然產生了強烈的存在感和使命感,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如釋重負的不僅是馬克龍的鐵桿選民,全歐洲的政要在得知消息後都長舒了一口氣:法德聯盟可以保住了。在布魯塞爾,在馬克龍當選的出口民調出臺15分鐘之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就迫不及待地又發推特又給馬克龍發祝賀信,稱“非常高興法國人選擇了一個有歐洲的未來”。
不過,正如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荷寶首席經濟學家可耐立森(Léon Cornelissen)對第一財經記者所指出的:“至少在現在,民粹主義潮流已被馬克龍遏制,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勝利,但要謹記,這一勝利的部分原因來自於反勒龐投票,而並非是出於對馬克龍中間路線的贊同。”
法國的知識分子界也普遍憂慮,考慮到目前法國的政經形勢,以及每三個投票的法國選民之中就有一個選了極右翼候選人勒龐,馬克龍和民眾的蜜月期恐怕會十分有限,而勒龐方面則誓做法國最大的反對黨,試圖將選舉中的投票轉化為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的議員席位;極右翼環伺在側,馬克龍能否重塑法國,並重新贏得德國的尊重呢?
法國前外交官、著名作家和諾(Renaud de spens)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的法國,勒龐註定不會贏;但要是馬克龍這五年再搞砸了,2022年大選就有可能是勒龐(家族)的天下了:勒龐的侄女馬里昂(Marion Maréchal-Le Pen)那時也才32歲。
盯緊議會選舉的勒龐
在結果公布後,前述亞裔前進黨成員和前進黨其他同仁就陸續聚集到巴黎市政廳去看選票統計情況,在當地時間7日晚10點左右,大局已定,市政廳人數也達到了高峰。“大家都很興奮,在聽馬克龍在盧浮宮廣場致辭後,大家一起鼓起掌,氣氛到達高潮。”這位亞裔前進黨成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最新統計顯示,“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在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獲得66.1%的選票,擊敗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33.9%),當選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8位總統。
馬克龍則在致辭中興奮地表示:“所有人都說這不可能,但是他們不了解法國!”
和諾也對此前外界將美國的“特朗普效應”和法國大選相提並論嗤之以鼻:“我們法國人可沒那麽土。”
和諾認為勒龐即代表了法西斯主義,而雖然馬克龍開局不錯,但是大選中也暴露了不少弱點,所以他對兩者均不滿意,他看上的候選人沒有進入第二輪,他也沒打算第二輪投票了。
確實,數據統計令人感到一絲隱憂:此次第二輪投票率創下法國總統大選投票率新低,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棄權;同時,一共有超過1100萬法國人還是投給了勒龐,此次勒龐的支持率也在極右翼歷史上創下了新高,是她父親老勒龐在2002年得到票數的兩倍。
而令人備感憂慮的是,除非馬克龍可以在難民危機、大規模失業、去工業化後遺癥等方面迅速拿出方案,不然勒龐所代表的極右翼勢力將很難被削弱。
巴黎讓饒勒斯(Jean-Jaurès)基金會主任卡姆(Jean-Yves Camus)表示:“國民陣線並沒有完蛋:在未來幾年,就業市場不會好轉。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也不會在未來幾年內戛然而止。因此對國民陣線的投票率可能會有所下降,但如果2022年(下一屆總統選舉時)的情況不好,他們的支持率可能會再次上升。”
勒龐在其敗選講話中指出,她要將“愛國者與全球主義者”之間的抗爭進行到底,並要在6月的議會選舉中繼續奮鬥,此外還將給“國民陣線”改名,使其成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
可耐立森指出,極右翼國民陣線在6月的議會選舉中可能仍會是一個小黨,贏得15~25個席位,而勒龐可能要為2022年的總統大選做準備。不過,法國選民有可能為了不願意面臨太大改變,而采取技術性地投馬克龍的“前進黨”之外的議員。
事實上,法國選民令人難以琢磨。和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投馬克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在2002年,希拉克以82.21%的高支持率擊敗了老勒龐(17.79%),“這也不好。這樣也沒有體現民主。如果以保衛共和國聯盟的名義圍剿勒龐投給馬克龍,那麽他會太驕傲的。”
換言之,“不好伺候”的法國選民也希望手中的各種選票,可以用來微妙限制總統的權力,讓他戒驕戒躁,不要太得意。
重新恢複法國國家信譽
奧朗德的任期將於5月14日結束。按照慣例,當選總統與卸任總統協商決定就職儀式的時間,而馬克龍面對的挑戰即將在6月到來。
可耐立森表示,目前一個席位都沒有的前進黨,按照民調預測,可以在議會選舉中拿到249~286個席位,考慮到法國國會是577個席位,如果能拿到286個席位,就只離多數黨僅有2~3席之差,為此馬克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拿到法國國會多數席位,如果未能達到絕對多數,就需要組成聯合政府,而民調顯示,中右翼共和黨能拿到200~210個席位,而“前進黨”有可能和共和黨組成聯合政府。
如能如願組成聯合政府,馬克龍面臨的第二個挑戰,即是重振法國經濟並重新贏得德國信任,從而推動歐元區改革。
此前,馬克龍在競選期間所勾勒的對歐盟的改革願景,簡直是歐盟機構領導人一直夢寐以求的:歐元區內實行共同財政政策,任命歐元區財政部長並完成銀行業聯盟。不過這是不是德國對歐元區的設想,就另當別論了。
目前,法國年輕人失業率達到了驚人的24%,而德國的年輕人失業率在7%左右,在整體失業率方面,法國一直在10%左右徘徊,而德國的整體失業率僅為4%。
與馬克龍接近的經濟學家則指出,馬克龍深知,如果希望推動歐盟改革,必須從完成法國經濟改革開始,從而重新贏得德國的尊重。
“法國必須通過改革勞動力市場並認真對待財政預算的方式,來恢複國家信譽。”馬克龍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我們也將與德國一道,再次刺激經濟增長。”
和諾則對記者表示,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業主,現在對於法國而言,最需要關心的,不是別的,就是兩個字——工作。
法國人有愛讀書看報的傳統,《世界報》、《費加羅報》和《巴黎人報》這三份報紙在法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在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後,關於這位39歲的年輕總統,這三份報紙做了哪些報道?
第一財經註意到,5月9日當天,這幾份法國主流媒體,除了《世界報》的首頁依然懸掛馬克龍在盧浮宮演講高舉雙手的照片,《費加羅報》和《巴黎人報》的頭條新聞已經換成了《巴黎北站因發現可疑恐怖襲擊人員緊急疏散》。
同時,法國主流媒體也並未花任何篇幅來關註馬克龍和比他大24歲的夫人之間的“愛情故事”。這些主流媒體不僅未將焦點放置在新進的法國第一夫人布麗吉特·托涅(Brigitte Trogneux)身上,連同大選的消息也已經“隱退”到網站的大選專欄中。
法國媒體很快將這一大選消息消化,繼續回到對恐襲、失業、經濟衰退、社會危機等問題的關註上。
不難看出,法國人似乎已經從馬克龍當選後的欣喜,以及勒龐落選後的慶幸中“走出來”了。用一句法國諺語說就是,Il faut faire vite ce qui ne presse pas, pour pouvoir faire lentement ce qui presse。意思是:不急的工作要快幹,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去慢慢地完成那些緊急的工作。
從馬克龍上任的第一天起,留給他的工作就不少。
選民心聲
法國大選結果公布的第二天,Laurent、Marie-Céline等十多個選民聚集在位於巴黎十五區的前進黨總部門前。他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自己選擇了馬克龍,但這並不代表贊同票。同時,有近35000名選民通過在互聯網上參與“第二張選票”問卷活動表達了自己是“voté par défaut”(無奈的投票)。
《世界報》用了《Nous avonsvoté pour Macron, maiscen’est en rien un vote d’adhésion》(我們選馬克龍,是沒有選擇的選擇)直接表達了那些“既不/也不”的選民心聲。
雖然馬克龍以66.1%大範圍獲勝,但勒龐33.9%的得票率以及高達1/4的棄權票是無法忽視的。
從主流媒體關註的焦點來看,當社會精英階層還沈浸在狂歡中時,社會的割裂使普通民眾已經迅速回到了恐襲、社會分裂等揮之不去的陰霾和經濟衰退的憂慮上。而這些問題,也是馬克龍上臺後,真正要面對的挑戰。
除了上述車站搜查恐襲事件三家媒體均有報道,《巴黎人報》還報道了新總統上任後的第一場遊行示威。來自法國總工會、勞工聯合會的抗議者聚集在共和國廣場表達對法國現狀的不滿。
法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三月法國本土和海外省新增失業人口43900人,創下自2013年9月以來的單月最快增長紀錄。2016年,法國就業形勢輕微好轉,全年失業率下降0.9%,年末失業人數為376.5萬人。
馬克龍在勝選後表示,不會低估經濟困難,首要任務是讓法國政治正常化。他已經註意到了法國人民的憤怒、懷疑以及焦慮,未來五年他有義務給予法國人民希望。馬克龍發言人透露,他的目標是在2022年以前,將失業率降至7%以下。
正如《世界報》文章《 "En marche!" rebaptisé "La République en marche"》(前進黨更名為共和國前進黨)所含的深層寓意,前進黨將帶領法國前進,給法國人民帶來勇氣和希望。
新總統很忙
幾大主流媒體均以設置專欄的方式對大選的投票、競選綱領進行了回顧。《世界報》的主題是《Revivez le lendemain de l’électiond’Emmanuel Macron》(重溫馬克龍當選的那一天)。
這位新總統接下來的滿滿當當的行程和與之相關的一系列事件,成為主流媒體關註的重點。
《世界報》以《D’ici à la passation de pouvoirs, unesemainechargée pour le nouveau président Macron》(從現在開始至權利交接,新總統將迎來忙碌的一周)為題,詳細預告了新總統接下來的工作行程。
馬克龍需要在5月14日之前完成受職儀式,在五月中旬前完成總理任命。
法國時間5月9日一早,法國前總理瓦爾斯便宣稱想要在議會選舉中成為共和國前進黨的多數派,但該黨派發言人否定了新總理人選已確認。該發言人還透露,馬克龍正在接觸潛在的總理人選。媒體紛紛開始預測誰會成為這屆政府的新總理。
同時,馬克龍需要以總統身份出訪友國,前總統奧朗德和薩科齊的第一次出訪均是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馬克龍的第一次出訪對象是否也是默克爾?5月2日接受BFM-TV采訪時,馬克龍表示:“我將與我的國際同盟軍站在一起。”
6月11日與18日,馬克龍將面臨兩輪國民議會投票選舉,法國公民將再次進行兩輪投票,選出議會577名議員。議會的權利決定了馬克龍必須要使得自己一派在議會席位中占據大多數,否則今後政策的實施會十分困難。他說:“我們的任務艱巨,要求我們打造真正的多數席位,強大的議會多數來實現變革,這是法國所期待的,也是法國應該擁有的。”
據《費加羅報》報道,馬克龍本月25日將在布魯塞爾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這在法國媒體看來是馬克龍上任後的第一件大事。
當然,馬克龍要辦的大事,還不僅僅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