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馬克龍3天後正式上任 前任“遺產”有點燙手

很遺憾,執政5年,即將於3天後卸任的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成為了法國近年來最不受歡迎的總統。

根據2016年底的一次民調,奧朗德的支持率只有4%,創下了1848年法國選出第一位總統以來的最低水平。

之所以如此慘淡,除了他的個人醜聞外,還因為他沒有成功履行恢複經濟、降低失業率以及減少財政支出等各方面的承諾。在應對恐怖襲擊和移民問題上,他也表現得“很不給力”。

5月14日,以66%的支持率當選法國近60年歷史上最年輕總統的馬克龍將正式接過奧朗德的權力棒。然而,各方面的數據顯示,前任的遺留問題並不比超低的支持率樂觀多少。這位年輕的新總統將面臨經濟以及社會的多方面挑戰。

馬克龍(右)曾是奧朗德(左)內閣中最年輕的部長

經濟增速緩慢,給歐盟拖了後退

作為法國候任總統,馬克龍要接手的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就一直增長緩慢的經濟。

2012年初就任總統時,奧朗德十分樂觀,相信法國完全可以從經濟低迷中恢複過來。然而,雖然法國的經濟有一定的增長,但與德國、英國、美國等狀況相似的國家比起來,這種增長並不夠強勁。到奧朗德任期快結束時,法國的經濟狀況才出現了好轉。2016年,法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法國經濟增長率達到了1.1%,是奧朗德任期內增速最快的一年。但是這一數字仍然低於歐盟1.8%的平均增速。但出乎分析師預料的是,2017年第一季度的增速又從前一季度的0.5%降到了0.3%。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統計,從2012年~2016年,法國過去5年的GDP增速分別為: 0.22%、0.62%、0.67%、1.21%和1.23%。從2014年開始,就已遠遠低於歐元區15國的平均經濟增速。2016年,歐元區15國的平均經濟增速為1.66%。

圖表來自OECD數據中心,自上至下為:歐元區15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 年份為:2009-2018年。(2017、2018為預期)

就業崗位增加,大多是臨時工

勞動力市場與政治極其相關。2012年,奧朗德勝選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承諾會為當地增加就業機會。當時的法國面臨失業率不斷攀升的危機。

但奧朗德執政後,失業率並沒有停止增長,甚至一度超過了10%。這迫使奧朗德在其任期的尾聲不得不采取大量措施來應對這一狀況。2016年,在實施了稅收減免政策以降低勞工成本後,奧朗德又繞開國會強制實行了一項工作法案,使聘用和解雇都變得更加容易。在維護法國35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的同時,奧朗德還增加了職業培訓的機會,並鼓勵大家重返工作崗位。

這些措施終於取得了一些成果:失業率相較往年僅有小幅度上升,越來越多的求職者接受了求職培訓。但奧朗德最初的一些提議遭到了左翼黨派的反彈和沖擊,進而被弱化了。

另外,奧朗德的就業改革迄今為止也並未打破法國二級勞動力市場的格局。

去年,法國86.4%的就業都是臨時崗位。其中,80%所簽訂的都是短於一個月的合同。與此同時,長期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43%左右的失業人群已經失業超過一年之久。這一比例達到了自2003年以來的最高值,而其中最弱勢的是年輕人、外來移民以及低技術勞動力。法國青年失業率幾乎達到了英國的兩倍,並且還在不斷上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發達國家的青年失業率正在下降。同樣,海外移民以及低教育程度人群的失業率也在下降。

政府支出占GDP 57%

2015年,OECD在報告中總結道:“法國的財政狀況不佳,常年財政赤字,政府支出巨額,導致了高稅收及不斷攀升的政府債務。”

面對這一緊張的局勢,奧朗德不得不采取更為緊縮的手段。當年,他提出要降低政府支出,並承諾要簡化那些他認為“太繁、太慢、太花錢”的政府體制。然而現在,法國仍然是發達國家中政府支出最多的國家之一,約為總GDP的57%。其中,醫療、社會以及養老金支出所占的比例自2012年以來一直相對較高,並且還在不斷增長。

奧朗德執政期間財政赤字的確有所縮減,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降低了利率並減少了政府投資,同時,高稅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稅率幾乎沒有了上漲空間,所以新任總統要想改善政府財政狀況只能靠縮減政府支出了。歐盟委員會最近也作出了相同的回應。

企業稅賦重

歐盟委員會最近的報告稱,盡管奧朗德努力簡化法國的稅收制度,“但是法國的企業依然面臨著巨大的政府管控壓力以及變動較大的政府立法”。

盡管消費稅很低,但是法國巨額的商業賦稅對於投資和企業發展來說仍然是一大障礙。

奧朗德在執政期間所取得的成績很小,但依然非常重要。比如他實行了減稅政策,並且將稅收楔子,即勞工成本,降低了幾個百分點。另外,2015年法國還采取了所謂的“馬克龍(Marcon)法規”,其中包括各項新規,比如允許商店延長營業時間以此來刺激行業競爭。

不過,在2015年的OECD報告中,法國48%的勞工稅收楔子排名歐洲第五,而企業稅仍然穩居首位。

作為經濟上親商的自由派,在奧朗德執政期間擔任經濟部長的馬克龍表示,要把法國的企業稅率從33%降到25%,以減輕企業稅賦並吸引外資。(實習生毛愛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750

馬克龍的議會選舉“戰隊”都有誰? 最年輕的僅24歲

法國當選總統馬克龍於當地時間11日宣布了其領導的共和前進黨在國民議會選舉中的候選人名單。

共和前進黨秘書長費蘭德(Richard Ferrand)稱,這份428人的名單中,僅有24人是本屆國民議會議員,52%是政治新手,50%是女性。

不過,428人還不夠,馬克龍還需要再選出100多位候選人,因為此次國民議會選舉席位是577個。於6月11日和18日舉行的國民議會選舉將決定馬克龍是否能獲得議會多數,能否組建積極的內閣、順利立法和推行政策,對馬克龍政府至關重要。

共和前進黨稱,該黨的大門向其他黨派的政治家打開,歡迎他們加入。

費蘭德說,該黨一共收到了超過1.9萬份申請,和候選人進行了1700次電話面試。目前候選人的平均年齡為46歲,相較於本屆議員60歲的平均年齡要年輕得多。

其中最年輕的候選人僅24歲,最年長的72歲,大約10名候選人是失業人員,20名左右是退休人員,還有一些是學生。

費蘭德證實,馬克龍的前內閣同僚、法國前總理瓦爾斯並沒有當選為候選人。此前,左翼社會黨人瓦爾斯曾主動表示願意加入共和前進黨,以正式提名候選人的身份競選國會議員。缺乏政治根基的共和前進黨確實需要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政客加入,但該黨卻回應稱,瓦爾斯不符合候選人標準,因為他已經當過3屆議員。不過,該黨不會在瓦爾斯所在的選區推出本黨候選人與之競爭。

此前也有分析認為,共和前進黨接納瓦爾斯的概率不大,因為這樣做很可能給外界留下口實,反對者將指責馬克龍政府不過是社會黨政府的延續,而這與馬克龍在大選時的競選承諾背道而馳。

要知道,法國人一直在等待著共和前進黨的候選人名單,看其是否兌現了馬克龍此前承諾的“清理法國公共生活”的承諾。

在這份名單上,很多名字公眾此前並不熟悉。其中,維拉尼(Cédric Villani)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喜歡戴艷麗的蝶形領結和蜘蛛胸針,他曾在2010年贏得數學界最高榮譽之一的菲爾茲獎。奧朗德的通訊顧問甘策(Gaspard Gantzer)和前鬥牛士薩拉(Marie Sara)也在候選人名單上。

盡管共和前進黨存在缺乏政治根基等問題,不過上周針對法國議會選舉的首個民調顯示,共和前進黨可能會在議會選舉中贏得249~286個法國本土席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87

馬克龍妻子是神秘巨富?太離譜!企業員工不足50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3/1105161.html

Qq__20170508201353thumb_head.thumb_head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潘亮】近日,中國網絡媒體流傳一種說法——法國新總統馬克龍是靠妻子家族雄厚的經濟實力上位的。這讓很多人又發出了“不再相信愛情”的感慨。而這一傳聞也被法國媒體關註。但《環球時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上位說”不靠譜,該相信的愛情還是要相信的。

在中國網絡上流傳的帖子說,馬克龍妻子家族經營的甜品店資金雄厚,其營業額甚至超過中國著名企業“老幹媽”一百倍不止。甚至稱歐洲老牌家族銀行羅斯柴爾德銀行在法國的合夥人之一就是馬克龍妻子的家族成員。法國《國際信使》周刊11日也註意到了這個傳聞。報道稱,中國網絡流傳馬克龍靠“裙帶關系”上位,是一個利用妻子布麗吉特殷實家產實現政治騰飛的“小白臉”。法國《快報》稱,布麗吉特和馬克龍一樣,都出生在北方小城亞眠。布麗吉特的父親讓·特羅涅經營一家家族巧克力商店(創建於1872年)。除了巧克力,該店還出售著名甜點“亞眠馬卡龍”等800多種食品。在法國擁有7家分店。2014年馬克龍被任命為經濟部長時,亞眠人曾開玩笑說:“以前我們有‘亞眠馬卡龍’,現在更出名的是‘亞眠馬克龍’。”

《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流傳的馬克龍妻子的家族是甜品大亨的說法根本是誇大其詞。在法國的工商局網站上,“讓·特羅涅” 的企業資產為190萬歐元、員工數量20至49名。特羅涅家族遠稱不上富豪,更別說超過中國名企“老幹媽”了。不僅如此,在“未來嶽父母”雙雙過世9年後,身為稅務稽查員的馬克龍才和布麗吉特結婚。也就是說,馬克龍此生與“未來嶽父”有過交集的兩年只有他15、16歲的“花季”。法國網友調侃稱,當年的馬克龍也太有遠見了。事實上,馬克龍出身於中產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醫學博士。他與妻子的家族之間並沒有天差地別的差距。

當2014年馬克龍出任經濟部長一職時,法國媒體就開始關註他的婚姻。但《巴黎人報》稱,人們只是對年齡差感到好奇,但這絲毫不影響馬克龍的工作和形象。《環球時報》記者接觸的法國民眾普遍認為,他們選擇的是馬克龍的政綱、主張和個性,未來擔當總統的是他,而非他的妻子。對馬克龍靠妻子上位的這種說法,一些人表示匪夷所思。有人表示,相比法國前總統薩科齊,馬克龍的婚姻似乎更靠譜,只是 “非典型”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91

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新總理 這位前市長是啥來頭

15日據CNN消息,法國總統馬克龍任命46歲的勒阿弗爾(Le Havre)市長菲利普(Édouard Philippe)為新一屆政府總理。

菲利普今年46歲,是中右翼共和黨人(Les Républicains ),出生於法國西北部城市魯昂(Rouen),曾經是私營行業的一名律師,成長於左翼環境,年輕時曾加入社會黨,後來轉為右翼政治立場。

菲利普僅擔任過一個任期的議員;2010年起為勒阿弗爾市長。勒阿弗爾為法國工業城市,位於塞納河口北岸,人口約20萬。1517年以前為漁村,後建起海港。為法國僅次於馬賽的第二大商港。

菲利普與法國前總理朱佩( Alaine Juppé)關系密切。

馬克龍之所以會選擇菲利普的原因,外界廣泛認為是表明馬克龍想要吸引來自敵對保守黨派的支持,並在政府中創造平衡——他需要向民眾表明,政府有來自各個派系的人士。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14

馬克龍改革法國還得過問默克爾?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建立統一的歐洲財政聯盟、創立歐元區財長——法國新總統馬克龍想要推動的這些激進的歐盟改革,究竟要讓德國付出何種高昂的代價,又如何能過得了德總理默克爾這關?

至少在馬克龍看來,這將取決於法國國內改革的成效是否足夠恢複法國的國際信譽,並令法國重新贏得德國的尊重。

默克爾也在馬克龍上任後首次訪德的會後記者會上為馬克龍指引方向:“從長遠看,只有歐洲好,德國才會好,而唯有法國強大的情況下,歐洲才會好。”

在認可了馬克龍“用國內改革成效換取歐盟改革許可”的這一改革邏輯後,默克爾一反先前德國政府的態度,改口稱對修改歐盟條約持開放態度(建立財政聯盟等行為必須修憲),並表示德法雙方將在中期內制定一項包括降低失業率、提高投資、增強外事合作以及在貿易關系中同非歐盟貿易夥伴加強互惠行為的歐盟改革路線圖。

馬克龍方面,他並不急於推動德國對歐盟的改革,與之相反的是,德國9月份大選前的4個月,正好被馬克龍政府視為推動法國國內立法的窗口期。正如馬克龍所說,法國亟需在國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過去30年里,法國從未能成功解決大規模失業,而他要專心解決這一痼疾。

“此前歷任總統都試圖改革,最終都沒有成功。”國際資產管理公司荷寶首席經濟學家科內利森(Léon Cornelisse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此次總統大選的政治地震之後,前景似乎美妙了一些。

馬克龍的上任三把火

在法國前總統希拉克之後,歷任法國總統在說服德國為歐盟“多埋單”方面都以失敗告終:法國一直都是統一的歐洲財政聯盟、歐元區財長以及歐元區共同債券的忠實支持者,而每一項提議都意味著德國將為此付出新的巨額財政作為代價。

在競選期間,馬克龍已經認識到,包括巴黎和里昂在內的法國大城市及其選民並非法國的全部,生存在城郊地區的法國人正在去中產化,也正成為極右翼勢力的目標選民。

“法國年輕人的失業率達到了24%,整體失業率在10%左右,而德國年輕人失業率在7%,整體失業率僅僅在4%。”科內利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歷史上看,法國對改變非常抵觸,而其經濟狀態也難以同德國相比。”

馬克龍承認,法國並不是一個善於改革的國家,至少平常就是如此。不過此次法國大選不一樣的契機令改革存在可能。

馬克龍認為,在上任後他將在三方面率先進行改革:改革並開放勞動力市場;增強職業培訓;法國學校系統需要增強平等就學機會。

馬克龍也清醒地認識到,作為歐盟的雙引擎之一,如果法國不改革,歐盟的改革也就無從談起。

“法國必須通過改革勞動力市場並認真對待財政預算,從而恢複法國的國家信譽。”馬克龍在接受德國《明鏡》周刊的采訪時表示,“我們也將與德國一道,再次刺激經濟增長。”

科內利森預測,馬克龍政府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對法國勞動法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允許企業在企業層面而非國家層面就薪酬進行談判,以及觸動“每周工時最多35小時”的敏感神經。

外界對法國工人有一種“懶散”的認知。但事實上,法國工人生產率位於歐洲前列,根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法國工人2011年單位小時的生產價值就達到57.7美元,高於德國工人的55.8美元、英國的47.2美元,僅低於美國工人的60.2美元。

然而,目前法國的勞動法硬性規定每周工時最多35小時、年假27天,換而言之,制度不允許法國工人多幹活。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和前總統奧朗德均想解決這種“高薪低工時”問題,但均遭到了工會的強烈反抗。如此,“每周工時最多35小時”幾乎成為禁區。

此前,馬克龍在任職經濟部長時就曾雄心勃勃地希望可以打破法國勞動力市場上更多禁區,然而奧朗德出於連任考慮,最終承諾不改變法國每周35小時的工作制或法國的永久制合同條款,而馬克龍正是因為在此受挫,而對奧朗德政府深感失望,辭官組織新黨,最終贏得法國大選。

此外,馬克龍上任後需要處理的“爛攤子”還包括大幅度削減法國公共赤字:盡管奧朗德和薩科齊都曾信誓旦旦地許下承諾,然而十年以來財赤率遲遲無法降到3%以下,這不僅僅是數據問題,更關乎信任,即歐盟27個國家、尤其是德國對法國的信任。

德法歐盟改革路線圖

根據馬克龍的預測,未來三年時間對於歐洲而言將是起決定性作用的:2017年法國和德國大選後,兩國在未來三年之中都沒有任何競選,在這期間兩國可以合力重塑歐洲。

在法國改革的前提下,馬克龍希望德法可以推動歐盟設立一個歐元區財長職位,以及一位歐元集團永久性主席,且歐盟可以不顧及一些成員國的意見,實現“多速歐洲”式的發展。

“過去我們不敢過度發展歐元區,就是因為我們怕嚇到英國和波蘭。”馬克龍說,“結果呢?英國還是投票脫歐,而波蘭現在控訴歐洲是多麽可怕的事情。結果我們還浪費了很多時間。”

科內利森認為,馬克龍同德國將維持良好關系,他在創造一個共同歐洲預算和財長方面的想法很有趣。“不過任何想法可能都需要等到今年9月德國大選之後再做定奪。”

目前看,德方高層對馬克龍的印象要大大優於他的兩位前任。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是一位公認的、一句客套話也不說的狠角色,然而,在法國大選競選期間,朔伊布勒卻罕見地說了一句:“如果我是法國人,我就投馬克龍一票。”

德國《明鏡周刊》則在一篇報道中透露了馬克龍的魅力:2年前德國駐法國大使館為朔伊布勒舉報招待會,雖然不在邀請名單上,在布魯塞爾忙碌了一天的馬克龍還是趕到大使館,表示希望向來訪的老前輩朔伊布勒致以敬意。

馬克龍比朔伊布勒的二女兒還小一歲。站在朔伊布勒面前,面對朔伊布勒的滔滔不絕,馬克龍不斷點頭微笑,非常謙遜。

而在當選總統之前,馬克龍就以總統候選人的身份赴德同默克爾展開對話。在5月15日上任首日,馬克龍遵循傳統赴德國再次會晤默克爾。

剛剛在州一級大選中成功拿下北威州的默克爾也顯得心情大好,不僅宣布將同馬克龍一起為歐盟制定中期歐盟改革路線圖,同時還宣布將在7月中旬正式舉行一次法德政府間會議。

為了支持馬克龍在法國內外改革的熱情,默克爾首次松口表示,歐盟不應當對修憲感到憂慮,這個世界時刻都在改變:“一個這樣行事的歐盟將在世界上變得很脆弱。”

不過默克爾也表示,改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對此已經準備好了,但是首先我們要找出哪個領域需要改革。”

也許馬克龍的確有一絲好運氣。

目前,歐元區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現了0.5%的經濟增長,且開始可以設想2017年的曾替增長率在2%以上了。科內利森表示:“即將到來的潮水將讓所有的‘船只’都浮起來,即便是那些邊緣國家。”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542

獨家|馬克龍特使來華“遞紙條”,考慮與中國合作投資非洲

“一位中國領導人曾對我說,一個可以預期的朋友,才是好朋友。”出現在第一財經記者面前的法國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此次又多了一層身份,在法國政壇被公認為是中國事務專家的他作為法國新總統馬克龍的特別代表,率領法國代表團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在“一帶一路”論壇期間正式入主愛麗舍宮的馬克龍,還特地請拉法蘭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轉交一封信件。

其中所攜帶的重要訊息有三點:“友好、尊重、獨立。”拉法蘭在北京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這是馬克龍所希望向中方傳遞的信息;同時法方還提議,希望7月在德國舉辦的漢堡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兩國領導人可以舉行首次會晤。

“法國就是法國,始終堅持我們的信念並捍衛我們的價值觀。”拉法蘭說,“我想馬克龍勝選對於世界來說是足夠好的訊息:法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且反對落後主張。”

盡管如此,對歐洲抱有投資熱情的中國投資者也還在普遍觀望馬克龍下一步如何推動改革,重振法國經濟。拉法蘭看好馬克龍。拉法蘭表示,法國勞動法改革勢在必行,雖然非常困難,但馬克龍如果能做到行動迅速,在10月份之前推動改革,那他就能成功,如果他等待太長,就恐錯過時機。當然這一切還是要先等待法國6月的議會選舉結果。

“將加強夥伴關系”

雖然不能透露具體內容,不過拉法蘭願意分享馬克龍在信中向中國領導人表達的三點訊息的含義。

“首先就是友誼。”這意味著法國新總統將追隨戴高樂將軍對於法中友誼的看法。拉法蘭對記者表示,友誼在法中關系中非常重要,也是法國外交政策中的結構性因素,這一訊息意味著對以往政策的延續繼承。

第二,相互尊重。第三,獨立。“法國的外交政策意味著我們不同任何國家結盟,我們具有獨立性。”

與此同時,除政治關系外,法中在經濟、金融以及文化交流方面都具有良好關系。拉法蘭透露,馬克龍表示,法中將在航空、能源、醫療健康等領域加強夥伴關系。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6年1~12月,中法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469.3億美元,下降7.2%。其中,法國對中國出口176.2億美元,下降11.3%;法國自中國進口293.0億美元,下降4.5%。1~12月,法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116.8億美元,增長8.0%。截止到去年12月,中國為法國第八大出口市場和第七大進口來源地。

在經過連續數年對中國出口下降之後,2016年法國對中國出口仍處於下降之中,其中運輸設備對中國出口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

馬克龍剛剛就任,但是否已經考慮如何改善中法貿易這樣的問題呢?如果讓常年訪問中國的拉法蘭“支招”的話,他指出的領域是醫療健康以及智慧城市。

法中在社保醫療方面的視野相同,在健康醫療、醫療教育方面可以進行合作。拉法蘭表示,比如,可以鼓勵法中之間相互增派更多的醫學院學生去對方國家學習。

不過,“9個月之後,很多在法國進行健康專業學習的中國學生就可以說法語了。”拉法蘭笑著說,“9個月我們法國人可沒法說中文。”

拉法蘭表示,法中在智慧城市方面、在軌道交通等方面都存在合作機會。

當然,在改善貿易結構、減少赤字方面,雙邊投資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法中可以合作的第二大領域就是互惠投資方面。拉法蘭表示,法中之間可以建立合作基金,方便那些希望去法國進行科技投資、中小企業投資的投資方。

此前,法國方面發布的《2016年法國經濟國際化發展年報——海外投資在法國》報告顯示,各國在法國投資的項目達成數量上,中國已經排名第七(亞洲第二),一年內達成了51項實業投資決策,平均每周達成一個,創造就業機會1370個,落地法國的中國投資項目數量占中國對歐洲投資總數的14%,這讓法國與英國並列成為歐洲排名第二的海外投資目的地,僅次於德國。

圖為通往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的中法友誼大橋。

法國私募機構翼迪投資(IdinvestPartners)首席執行官巴維爾此次就在拉法蘭的見證下,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巴維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馬克龍是法國近代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年輕非常重要,這意味著他非常現代。”

“當他做經濟部長的時候,就是基金和創新的強力支持者。他在做部長期間曾大力推廣法國科技,對於創新很開放,在企業可以如何得到融資、如何令年輕的技術公司得到資源等方面大力推行改革,而且而且在他的競選陣營之中,你可以發現很多法國科技企業家的身影。”巴維爾說,“不僅科技企業或者風險資本行業對他有期待,法國整體商業界對他都有期待。”

而在對歐洲投資方面,“中國投資者非常聰明”。巴維爾表示,他們考察快速增長的領域,譬如數碼化領域,或對於中國經濟及對於中國人有益的領域,譬如養老相關、健康領域,以及食品、休閑消費領域等。

拉法蘭則對記者強調:“重要的一點是,我很確定,馬克龍總統會在同中國合作的時候選擇開放的方式,並建立起一套相互理解的共同願景。”

“一帶一路”帶動歐亞大陸一起“向東看”

當地時間5月14日,馬克龍同前任總統奧朗德進行權力交接。萬里之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4日~15日在北京舉行。

拉法蘭此行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即作為法方領隊參加該論壇。而談起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在眾多全球政要之中,拉法蘭的見解獨到且視野廣闊。

“出於歷史原因,歐洲此前更多地朝西看。而伴隨‘一帶一路’倡議,歐洲眼中的世界也需要有所遷移了:‘一帶一路’意味著高度和平,中國對於世界來說是一股穩定力量。”拉法蘭對記者回憶道,在希拉克總統時代(1995~2007年),希拉克曾對他說,戰爭帶來不了和平,戰爭帶來的是其他戰爭。

而戰爭結束接踵而來的就是恐怖主義。拉法蘭表示,“目前的歐洲邊境被許多戰爭環繞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經濟方面的維度我十分佩服,但是我最為欣賞的是這一倡議所帶來的和平(合作)。”從此意義上講,“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地緣政治意義,中國正在發揮穩定的力量。

拉法蘭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歐亞大陸互聯互通,歐洲可以參與更多協調功能,且歐洲可以與整個歐亞大陸一起更多地向東看。今年9月,第二屆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中法文化論壇就將在法國里昂舉辦。

談到具體的最佳合作契機時,拉法蘭認為“可以考慮在突尼斯等非洲國家進行合作投資”。

在看待“一帶一路”倡議方面,英國、希臘等歐洲國家亦非常上心:英國提出要積極為“一帶一路”融資和提供保險,希臘方面則提出要在包括比雷埃夫斯港等方面加強合作,歡迎中方對其能源、通信和礦產開發等領域投資。

法國勞動法必須改

近年來,法國經濟逐漸形成了高赤字、高逆差、高失業、低增長率這樣“三高一低”的局面,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和奧朗德都未能解決這一難題。而馬克龍也正是在任職經濟部長期間推動勞動法改革時受挫,進而萌生出退出政府並組建新黨的想法。

正如馬克龍所說,在過去30年里,法國從未能成功解決大規模失業,而他要專心解決這一痼疾。

目前,法國年輕人的失業率達到了24%,整體失業率在10%左右;而德國的年輕人失業率在7%,整體失業率在4%。

年輕人缺少工作機會是法國頑疾。圖為巴黎的一場反對社會不公平的遊行活動(資料圖)

要解決大規模失業這一痼疾,必須從法國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入手進行改革,而法國的勞動力市場人力流動不暢的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國投資者對投資法國的信心。譬如,法國長期存在“高薪低工時”問題,法國的勞動法硬性規定每周工時最多35小時、年假27天;同時,由於法國工人工資較高,在解聘時通常雇主須支付巨額社會保障資金,且企業解雇員工方面也極為困難,因此構成惡性循環,導致企業不願輕易招工。

“在法國,當你雇用了一個人後,如果想解雇該人,是非常困難的。”巴維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在壓力下進行了改革,“商業團體也期待勞動力市場有更多的靈活性。”

“馬克龍說,如果法國人想快樂,必須自強,想自強,必須改革。”拉法蘭表示,“我想如果他能快速組織改革,他就能成功;如果他等,那就不太可能,所以這次改革應在10月之前進行,這也是我們必須在他總統任期的前6個月就必須行動起來的原因。”

“有些人支持馬克龍是因為他們支持馬克龍,我們支持馬克龍是為了反對勒龐,現在他勝選了,我們要支持他改革成功。”出身右翼的拉法蘭解釋道,法國前總理朱佩同馬克龍關系緊密,他們在歐洲政治及國際政策方面的看法也十分契合。

“此前歷任總統都試圖改革,最終都沒有成功。”荷蘭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荷寶首席經濟學家科內利森(LéonCornelissen)的觀點是,在此次法國大選伴生的政治地震之後,前景似乎美妙了一些。他預測,馬克龍政府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對法國勞動法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允許企業在企業層面而非國家層面就薪酬進行談判,以及觸動“每周工時最多35小時”的敏感紅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82

從內閣名單看馬克龍執政思路

以成立不到一年的獨立黨派身份贏得大選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如今最需要的是拉攏其他黨派,以便在6月中旬的議會選舉中爭取獲得獨立執政權。

除了在上任不到24小時內就快速任命中右翼共和黨人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擔任法國總理外,馬克龍在17日又公布了新一屆內閣的名單,包括18名部長和4名國務秘書,人選來自左右翼及中間派人士,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馬克龍政府發言人表示,這是為了“修補左右陣營之間的分歧並且接受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此舉也被外界視為既平衡了男女比例,也試圖拉攏其他陣營的選民。

在新任命的內閣成員中,有民間環保人士,有奧林匹克擊劍冠軍,有知名醫生,還有出版社首席執行官。而在馬克龍提名參加下個月議會選舉的候選人中,超過一半都是從未在政府體系工作過的公民社會人士,也即政壇“圈外人”。這符合馬克龍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更新法國政治”等口號。

以資歷來看,有18人是第一次出任部長級職位。具體從黨派來看,新內閣中(包括總理)3人來自右翼共和黨,1人為左翼社會黨,2人來自左翼激進黨,3人來自中間派民主運動黨,5人為馬克龍的“前進”運動黨,還有9人來自公民社會。

在議會選舉結果落定前,馬克龍提名的內閣還只是暫時的。但從一些關鍵任命,不難窺探這位最年輕總統的心思。

從左至右:法國新任環境發展部長於洛、外交與歐洲事務部長勒德里昂、國防部長古拉爾女士、掌璽兼司法部長白魯、內政部長科隆

從左至右:環境部部長於洛、外交部部長勒德里昂、國防部部長古拉爾、司法部部長貝魯、內政部部長科隆

經濟部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48歲,右翼共和黨人

勒梅爾曾是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政府的成員,據稱已經“覬覦”法國經濟部長一職好多年。他曾參加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競選,但在拉票中不夠給力而失敗。外媒報道稱,他曾呼籲過就重新定義歐洲一體化項目舉行公投。

法國司法部長貝魯(François Bayrou),66歲,中間派民主運動黨主席

貝魯對於法國政壇來說,早已不生疏。他曾兩次擔任法國教育部部長,並且三次參選法國總統。在今年的大選中,他因選票落後提前宣布放棄參選,選擇與馬克龍結盟。他的這一舉動也被視為法國大選的關鍵轉折點。

法國內政部部長科隆(Gerard Collomb),69歲,左翼社會黨人

這名被馬克龍新發掘的部長是里昂市市長,參加左翼社會黨已經數十年。作為最早表態支持馬克龍的社會黨人物之一,科隆代表社會黨內主張向中間派靠攏一派的勢力。在法國正處於內部危機的情況下,內政部部長一職絕對是最燙手的山芋。

法國外交部部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69歲,國防部前部長

作為前總統奧朗德的國防部長,勒德里昂是僅存的兩名從即將離任的內閣中延續下來的成員之一。另一位是極左翼閣員,法國國務秘書吉拉爾丹(Annick Girardin)。與左翼政治家奧朗德相交30多年的勒德里昂在社會民主問題上的立場與他相近,被公認為是沈默寡言、為人固執但工作高效的部長。2007年,薩科齊就任總統後也向他拋出過國防部長的橄欖枝,但被拒絕。

法國環保部部長於洛(Nicolas Hulot),62歲,環保記者

於洛是一名積極的民間環保人士,強烈反對核能源的發展。作為“法國總統保護地球特使”,他深度參與了2015年的巴黎氣候大會。曾經是環保記者的他,此次被任命倒是很讓人意外,因為此前他曾強烈批評過馬克龍的環保政策。

古拉爾和馬克龍

法國國防部部長古拉爾(Sylvie Goulard),52歲,女性,歐洲議會議員

古拉爾是歐洲議會議員。曾參與兩德統一談判的她,已經為馬克龍的外交事務團隊工作了好幾個月。她是貝魯的同事,也在今年早些時候和貝魯一起公開支持馬克龍。她將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二位女性國防部長,第一位是在希拉克任總統時代。

法國衛生部部長布辛(Agnes Buzyn),女性,知名醫生

布辛是一名知名度很高的醫生,也是一名來自政壇外的民間部長。她曾任巴黎內克爾兒童醫院血液學部主任以及法國國家癌癥研究院負責人。

法國體育部部長弗雷塞爾(Laura Flessel),45歲,女性,奧運會擊劍冠軍

弗雷塞爾因兩次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擊劍冠軍而在法國體壇鼎鼎有名。為了讓巴黎能成功申辦2024年的奧運會,馬克龍特意選擇了他的一位支持者來完成這一任務。

法國文化部部長尼仙(Francoise Nyssen),女性,出版社首席執行官

尼仙出生在比利時,曾經為比利時政府的城市規劃工作過幾年,隨後移民到法國從事出版行業,擔任一家出版社的首席執行官。

法國勞工部部長佩尼柯(Murielle Penicaud),61歲,女性,法國投資署負責人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佩尼柯就開始在法國勞工部工作了。61歲的她擔任過法國商務投資署的負責人,旨在為法國吸引外商投資。法國近幾年始終徘徊在兩位數以上的失業率,也讓這個職位頗具挑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92

獨家|馬克龍特使來華“遞紙條”,還考慮與中國合作投資非洲

“一位中國領導人曾對我說,一個可以預期的朋友,才是好朋友。”

出現在第一財經記者面前的法國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此次又多了一層身份,在法國政壇被公認為是中國事務專家的他作為法國新總統馬克龍的特別代表,率領法國代表團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在“一帶一路”論壇期間正式入主愛麗舍宮的馬克龍,還特地請拉法蘭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轉交一封信件。

其中所攜帶的重要訊息有三點:“友好、尊重、獨立。”拉法蘭在北京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透露,這是馬克龍所希望向中方傳遞的信息;同時法方還提議,希望7月在德國舉辦的漢堡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兩國領導人可以舉行首次會晤。

“法國就是法國,始終堅持我們的信念並捍衛我們的價值觀。”拉法蘭說,“我想馬克龍勝選對於世界來說是足夠好的訊息:法國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且反對落後主張。”

盡管如此,對歐洲抱有投資熱情的中國投資者也還在普遍觀望馬克龍下一步如何推動改革,重振法國經濟。拉法蘭看好馬克龍。拉法蘭表示,法國勞動法改革勢在必行,雖然非常困難,但馬克龍如果能做到行動迅速,在10月份之前推動改革,那他就能成功,如果他等待太長,就恐錯過時機。當然這一切還是要先等待法國6月的議會選舉結果。

“將加強夥伴關系”

雖然不能透露具體內容,不過拉法蘭願意分享馬克龍在信中向中國領導人表達的三點訊息的含義。

“首先就是友誼。”這意味著法國新總統將追隨戴高樂將軍對於法中友誼的看法。拉法蘭對記者表示,友誼在法中關系中非常重要,也是法國外交政策中的結構性因素,這一訊息意味著對以往政策的延續繼承。

第二,相互尊重。第三,獨立。“法國的外交政策意味著我們不同任何國家結盟,我們具有獨立性。”

與此同時,除政治關系外,法中在經濟、金融以及文化交流方面都具有良好關系。拉法蘭透露,馬克龍表示,法中將在航空、能源、醫療健康等領域加強夥伴關系。

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16年1~12月,中法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469.3億美元,下降7.2%。其中,法國對中國出口176.2億美元,下降11.3%;法國自中國進口293.0億美元,下降4.5%。1~12月,法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116.8億美元,增長8.0%。截止到去年12月,中國為法國第八大出口市場和第七大進口來源地。

在經過連續數年對中國出口下降之後,2016年法國對中國出口仍處於下降之中,其中運輸設備對中國出口大幅下降是主要原因。

馬克龍剛剛就任,但是否已經考慮如何改善中法貿易這樣的問題呢?如果讓常年訪問中國的拉法蘭“支招”的話,他指出的領域是醫療健康以及智慧城市。

法中在社保醫療方面的視野相同,在健康醫療、醫療教育方面可以進行合作。拉法蘭表示,比如,可以鼓勵法中之間相互增派更多的醫學院學生去對方國家學習。

不過,“9個月之後,很多在法國進行健康專業學習的中國學生就可以說法語了。”拉法蘭笑著說,“9個月我們法國人可沒法說中文。”

拉法蘭表示,法中在智慧城市方面、在軌道交通等方面都存在合作機會。

當然,在改善貿易結構、減少赤字方面,雙邊投資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法中可以合作的第二大領域就是互惠投資方面。拉法蘭表示,法中之間可以建立合作基金,方便那些希望去法國進行科技投資、中小企業投資的投資方。

此前,法國方面發布的《2016年法國經濟國際化發展年報——海外投資在法國》報告顯示,各國在法國投資的項目達成數量上,中國已經排名第七(亞洲第二),一年內達成了51項實業投資決策,平均每周達成一個,創造就業機會1370個,落地法國的中國投資項目數量占中國對歐洲投資總數的14%,這讓法國與英國並列成為歐洲排名第二的海外投資目的地,僅次於德國。

圖為通往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的中法友誼大橋。

法國私募機構翼迪投資(IdinvestPartners)首席執行官巴維爾此次就在拉法蘭的見證下,同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巴維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馬克龍是法國近代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年輕非常重要,這意味著他非常現代。”

“當他做經濟部長的時候,就是基金和創新的強力支持者。他在做部長期間曾大力推廣法國科技,對於創新很開放,在企業可以如何得到融資、如何令年輕的技術公司得到資源等方面大力推行改革,而且而且在他的競選陣營之中,你可以發現很多法國科技企業家的身影。”巴維爾說,“不僅科技企業或者風險資本行業對他有期待,法國整體商業界對他都有期待。”

而在對歐洲投資方面,“中國投資者非常聰明”。巴維爾表示,他們考察快速增長的領域,譬如數碼化領域,或對於中國經濟及對於中國人有益的領域,譬如養老相關、健康領域,以及食品、休閑消費領域等。

拉法蘭則對記者強調:“重要的一點是,我很確定,馬克龍總統會在同中國合作的時候選擇開放的方式,並建立起一套相互理解的共同願景。”

“一帶一路”帶動歐亞大陸一起“向東看”

當地時間5月14日,馬克龍同前任總統奧朗德進行權力交接。萬里之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4日~15日在北京舉行。

拉法蘭此行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即作為法方領隊參加該論壇。而談起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解,在眾多全球政要之中,拉法蘭的見解獨到且視野廣闊。

“出於歷史原因,歐洲此前更多地朝西看。而伴隨‘一帶一路’倡議,歐洲眼中的世界也需要有所遷移了:‘一帶一路’意味著高度和平,中國對於世界來說是一股穩定力量。”拉法蘭對記者回憶道,在希拉克總統時代(1995~2007年),希拉克曾對他說,戰爭帶來不了和平,戰爭帶來的是其他戰爭。

而戰爭結束接踵而來的就是恐怖主義。拉法蘭表示,“目前的歐洲邊境被許多戰爭環繞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在經濟方面的維度我十分佩服,但是我最為欣賞的是這一倡議所帶來的和平(合作)。”從此意義上講,“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地緣政治意義,中國正在發揮穩定的力量。

拉法蘭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歐亞大陸互聯互通,歐洲可以參與更多協調功能,且歐洲可以與整個歐亞大陸一起更多地向東看。今年9月,第二屆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中法文化論壇就將在法國里昂舉辦。

談到具體的最佳合作契機時,拉法蘭認為“可以考慮在突尼斯等非洲國家進行合作投資”。

在看待“一帶一路”倡議方面,英國、希臘等歐洲國家亦非常上心:英國提出要積極為“一帶一路”融資和提供保險,希臘方面則提出要在包括比雷埃夫斯港等方面加強合作,歡迎中方對其能源、通信和礦產開發等領域投資。

法國勞動法必須改

近年來,法國經濟逐漸形成了高赤字、高逆差、高失業、低增長率這樣“三高一低”的局面,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和奧朗德都未能解決這一難題。而馬克龍也正是在任職經濟部長期間推動勞動法改革時受挫,進而萌生出退出政府並組建新黨的想法。

正如馬克龍所說,在過去30年里,法國從未能成功解決大規模失業,而他要專心解決這一痼疾。

目前,法國年輕人的失業率達到了24%,整體失業率在10%左右;而德國的年輕人失業率在7%,整體失業率在4%。

年輕人缺少工作機會是法國頑疾。圖為巴黎的一場反對社會不公平的遊行活動(資料圖)

要解決大規模失業這一痼疾,必須從法國僵化的勞動力市場入手進行改革,而法國的勞動力市場人力流動不暢的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國投資者對投資法國的信心。譬如,法國長期存在“高薪低工時”問題,法國的勞動法硬性規定每周工時最多35小時、年假27天;同時,由於法國工人工資較高,在解聘時通常雇主須支付巨額社會保障資金,且企業解雇員工方面也極為困難,因此構成惡性循環,導致企業不願輕易招工。

“在法國,當你雇用了一個人後,如果想解雇該人,是非常困難的。”巴維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前德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都在壓力下進行了改革,“商業團體也期待勞動力市場有更多的靈活性。”

“馬克龍說,如果法國人想快樂,必須自強,想自強,必須改革。”拉法蘭表示,“我想如果他能快速組織改革,他就能成功;如果他等,那就不太可能,所以這次改革應在10月之前進行,這也是我們必須在他總統任期的前6個月就必須行動起來的原因。”

“有些人支持馬克龍是因為他們支持馬克龍,我們支持馬克龍是為了反對勒龐,現在他勝選了,我們要支持他改革成功。”出身右翼的拉法蘭解釋道,法國前總理朱佩同馬克龍關系緊密,他們在歐洲政治及國際政策方面的看法也十分契合。

“此前歷任總統都試圖改革,最終都沒有成功。”荷蘭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荷寶首席經濟學家科內利森(LéonCornelissen)的觀點是,在此次法國大選伴生的政治地震之後,前景似乎美妙了一些。他預測,馬克龍政府最有可能做的就是對法國勞動法的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允許企業在企業層面而非國家層面就薪酬進行談判,以及觸動“每周工時最多35小時”的敏感紅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46

馬克龍上臺和民眾沒有蜜月期 德國人的態度卻變了

馬克龍就任法國總統10天後,雖然沒有迎來和法國民眾的蜜月期,卻讓德國人的態度改變了。

關於馬克龍和德國的淵源還得從三年前的一個故事說起。

三年前的柏林夏日異常炎熱。有一天,德國經濟學家恩德萊因(Henrik Enderlein)的電話響了起來,是巴黎經濟學家皮薩尼-費里(Jean Pisani-Ferry)打來的,他想為一位名叫馬克龍的年輕法國政府顧問謀求一份在柏林的教職。

皮薩尼-費里在電話中對恩德萊因說,馬克龍和他的老板法國總統奧朗德鬧翻了,現在正在找工作。

即便在這之前,恩德萊因已對馬克龍有所耳聞,並認為他前程無量。

最終馬克龍修複了同奧朗德的關系,政治起飛,在短短三年內從經濟部長開始,最終成為法國近代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這不禁令人遐想,如果馬克龍在2014年的夏天去了柏林,歐洲歷史將會出現何種際遇?雖然德國可能多了一位好教授,但兩國恐怕將和“德法同心”再度失之交臂。

在英國退歐的大背景下,在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之後,“德國人的態度也變了”。在滿滿行程之中,法國前總理拉法蘭撥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在談到歐洲政治和德國時,拉法蘭的眼睛一亮,笑容中帶有幾分老政客才有的狡黠。

“德法之間擁有穩定組織關系非常重要,在今年九月之後,德法之間就可以有五年的穩定發展時間,合力合作。”拉法蘭對記者說,“就像你說的,德法之間可以有自己的‘五年計劃’。”

不過馬克龍上臺後的第一份的民調卻不容樂觀:法國民眾對新任總統埃馬克龍在就職初期的表現滿意度為62%,此外僅有45%的受訪民眾表示對新總統馬克龍執政抱有信心,低於數位前任總統,馬克龍和民眾之間恐怕沒有蜜月期。

拉法蘭獨家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先要看六月法國國民議會的選舉情況,之後再著手對法國勞動力市場發起改革。“他(馬克龍)對我說,他想在7月開始搞。”拉法蘭說。

德國稱馬克龍是“昂貴的朋友”

從近期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其社民盟黨內的講話來看,默克爾是同時帶著懷疑和希望的複雜心情來看待馬克龍的。德國的媒體則將馬克龍形象的稱為“德國一位昂貴的朋友”。

默克爾深知,馬克龍向往的是一個不同的歐洲:一個更加積極主動,更加團結一致,且被賦予更大權力的歐洲;馬克龍希望歐盟可以擁有自己的財政部長和統一的歐元區預算。

在上星期一的基民盟領導人內部會議中,默克爾坦言,她不會因為法國有了一位新任總統而改變她的行事方式。不久之後,默克爾的發言人就發表聲明稱,德國政府不是歐洲債券的支持者。

然而另一方面,默克爾並不想讓法國的這位新總統一上任就過得太艱難。她也需要和馬克龍結盟來抵禦過於強硬的難民政策對她在歐盟內部造成的種種傷害。

最終,默克爾認為,柏林與巴黎的合作程度能夠加深到何種程度,將取決於馬克龍,即如果他能夠改善法國經濟,堅持歐洲的穩定標準,那麽她就準備作出讓步了。一位接近默克爾的人士對德國《明鏡周刊》透露,說:“如果馬克龍能夠做出成績,我們給他一些東西會更容易些。”

而馬克龍也深諳此種政治對話藝術,在不同場合提及法國必須先要以改革換取他國尊重。

“馬克龍說,如果法國人想快樂,必須自強,而想自強,必須改革。”拉法蘭告訴記者。

馬克龍的顧問顧拉赫(Sylvie Goulard)則更直接地表示:“如果要在歐洲受到尊重,法國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

馬克龍和民眾沒有蜜月期

盡管諸事都要等待法國議會投票結果,並且馬克龍私下設定的改革日期已經提前到7月,但在高失業率的壓力下,法國民眾仍希望馬克龍可以迅速做出成績,以往的蜜月期也蕩然無存,而幾乎是政治新面孔的新任總理愛德華·菲利普的民眾滿意度則更低,這也為馬克龍-菲利普組合執政提出了現實的挑戰。

法國民調最新結果顯示,法國民眾對馬克龍在就職初期的表現滿意度為62%,對新任總理愛德華·菲利普的滿意度為55%。

與往屆總統相比,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就任最初的滿意度為65%;奧朗德在的最初滿意度也有61%,擊敗了極右翼當選的馬克龍並沒有贏得更多法國人的新。

在總理方面,奧朗德任內的法國前總理埃羅就職之初的滿意度達到65%,2014年4月政府改組後的法國前瓦爾斯的滿意度最初也達到58%。

此外,根據另一所民調機構艾拉貝所做調查,僅有45%的受訪民眾表示對新總統馬克龍執政抱有信心,而此前數年中,民眾對於奧朗德、薩科齊、希拉克就任之初的信心指數均超過50%,馬克龍此次的民調低於數位前任總統。而此調查還顯示民眾對菲利普的信心指數僅為36%,同樣大大低於歷任總理。

此次大選中所暴露的問題是,許多來自法國鐵銹帶的極右翼選民並非出於傳統極右翼信念考量,而是由於被全球化拋棄不得不投入極右翼懷抱。

數據顯示,從1975年至2016年,法國年輕人的失業率從4.4%躍升至25.7%。如何破解高失業率,自然成為馬克龍的首要重要議題。而曾主導經濟改革,克服阻力強推《促進經濟增長、活動及機會平等法案》的馬克龍則首先看上了法國勞動法改革。

“我想如果他能快速組織改革,他就能成功;如果他等,那就不太可能,所以這次改革應在10月之前進行,這也是我們必須在他總統任期的前6個月就必須行動起來的原因。”拉法蘭表示。

德法五年計劃能否成型

若馬克龍可以成功在法國國內改革中有所建樹,德國也準備好了向法國提供更多資源。

就在馬克龍勝選四天後,德國外交部就適時掏出了一份新文件——《香榭麗舍宮2.0:德國與法國合作的新動力》。該文件除了承諾加強德國以及歐元區的預算之外,還呼籲德國和法國在運輸基礎設施和數字網絡方面進行聯合投資。該文件提到的一個可能的融資來源還包括用於處理核廢料的投資資金。

此外,德國還設想德法可以在外交政策領域加強合作,例如在歐盟委員會專門設立一個聯合或輪流的法國-德國歐盟委員(French-German commissioner),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其他國際機構中設立一個合作性的法國-德國代表。

拉法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英國脫歐之後,德法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強了。”

在法國6月國會選舉和德國9月選舉之後,德法可以利用這五年進行充分的融合並專註於一個方向的努力,即發展德國和法國的經濟。拉法蘭表示,在未來五年內,有兩個非常穩定的政府一起工作,這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事情。

當然,作為歐洲擁護者,馬克龍與默克爾的願景不同:與默克爾相比,馬克龍希望擺脫歐盟應對危機資源不足的窘境。在德國洪堡大學的演講中,馬克龍引用了歐盟委員會主席德洛爾的一句話:“歐洲需要一個願景和一個螺絲刀。”

“不幸的是,我們目前有很多螺絲刀,”馬克龍說,“但我們仍然缺乏願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503

馬克龍否認斷背婚外情

1 : GS(14)@2017-02-08 22:31:24

【法國大選】法國總統大選尚有兩個多月,各候選人黑材料陸續湧現,大熱的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圖)否認同性婚外情的傳聞;共和黨候選人菲永則為聘請妻子擔任助理一事道歉,但重申不會退選。39歲的馬克龍,多年來間歇被傳背着比他大24歲的妻子布麗吉特,與法國國營電台總裁加萊有「斷背情」,話題近日再被俄羅斯傳媒炒熱。他前日向支持者釋疑,「布麗吉特與我朝夕相對,她都想知道我怎樣出軌,我沒有給她錢的」,順便諷刺菲永。原為總統大熱門的菲永被揭讓其妻掛名當國會助理受薪,近日支持度急挫。他前日承認該決定「錯誤」,從未料到會釀成誠信危機,但強調妻子確有履行職務,並沒違法。最新民調顯示他會於首輪投票出局,馬克龍在次輪投票擊敗極右國民陣線黨魁馬琳勒龐。另外,鑑於去年美國大選被指假新聞氾濫左右選情,法新社等17間法國新聞媒體與facebook和Google合作,讓網民舉報可疑報道,經新聞機構核實後會列出警告,防假新聞散播。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8/199214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