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3/12/25一段感悟-摘自《中國西北角》-范長江-1936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pbmq.html
范1936年追蹤紅軍的蹤跡,翻過大雪山,有所感悟。余摘錄如下:

大雪山為鹿頭山脈之一段,山以東為涪江流域,山以西為岷江流域,分水處,不過十數丈,而兩河愈去愈遠,涪江東南入嘉陵江以出重慶,岷江南行至灌縣分岷沱二江,各出濾縣、宜賓,誠所謂差之毫釐,失以千里,人事分野,亦往往如此。
 
   涪江僅為嘉陵江之一支。四川省名,乃因以嘉、沱、岷、烏四江,而涪江不與焉。但涪江自江油以上,本已非大江之規模,而猶溯源至六百里,可見欲成大河者,必長其源,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源愈長,則此河之前途愈有浩蕩奔騰之日。基愈固,則人生事業愈不敢限其將來。但世俗之見,長江必出三峽,始驚其浩瀚,人必至事已成功,始佩其英雄。長江上源,在重山峻嶺中與頑岩怪石衝激之時,誰亦不加重視。人在艱難困苦荊棘榛狉裡苦鬥之日,何曾有人願加以援手?此種成敗論英雄之俗見,最易喪失青年奮鬥之勇氣。惟自奮鬥者本身言之,大可「避耳不聞俗人話,專心一志奔前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233

奇怪的潛在套戥機會 - 長江和記的特別股息 PARTIPRAL - ROAD TO FINANCIAL FREEDOM

http://partipral-hk.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17.html
相關股票:長江實業(0001.HK), 和記黃埔(0013.HK) 

事件背景:和黃(00013.HK)售屈臣氏股權予淡馬錫完成 下月派特別息 

=================

和黃(00013.HK)上月宣佈出售近24.95%屈臣氏股權予新加坡淡馬錫。有關交易已經完成。公司及其控股公司長實在下月14日各自向股東派發每股7元特別息。

為確保收取特別股息之權利,所有股份過戶文件聯同有關股票,必須於5月7日營業時間結束時已登記在公司股東名冊內之股東。(ta/w)

2014-04-17 08:06:54

=================

長和系沽屈臣氏股權後派特別股息本應不是大新聞,但奇怪的是,消息公佈後,兩股的相關期貨和期權的價格並未就這次特別股息而作出調整截止現在(2014年4月17日13:56)正股和其衍生產品的價格如下:

長江實業:

1. 正股$136.50 
2. 五月期貨$133.4/$133.66 
3. 五月$127.50 CALL $9.13/$9.43 
4. 五月$127.50 PUT $1.03/$1.11 

和記黃埔: 

1. 正股$107.40 
2. 五月期貨$105.54/$105.80 
3. 五月$100.00 CALL $4.19/$4.43 
4. 五月$100.00 PUT $1.11/$1.18 

按道理,股票期貨或期權價格是需要根據公司派息金額而作出相應調整例如和記5月21日會將末期股息$1.7除淨,因此期貨和正股之間便有約$1.7 ($107.4-$105.8)的差距。但最奇怪是$7的特別股息已肯定會於5/5除淨,但現時正股和期貨之間並沒有反映此派息金額對股價的影響,因此或者會衍生出一個無風險的套戥機會  

假設現時買入1,000股和記正股;並沽出1,000股和記期貨, 5/5日會出現3個情況: 

1. 和記跌落$100 - 每股正股虧損$7.4差價,收取每股$7股息,每股期貨賺取約$7.24 
2. 和記升上$115 - 每股正股賺取$7.6差價,收取每股$7股息,每股期貨虧損約$7.76 
3. 和記維持$107 - 每股正股虧損$0.4差價,收取每股$7股息,每股期貨賺取約$0.24 

如此看來,無論和記股價於5/5會如何發展,邊買正股邊沽期貨的操作是必然錄得每股約$7的交易盈利(未計手續費用),而付出的本金則是正股交易金額(每1,000股$107,400)及期貨保證金(每1,000股約$10,000),也是未計手續費用。  

我也不明白為何會出現這個奇怪的現象,也有可能是我自己看漏或看錯某些資料整套操作,最大風險是原來這$7的特別股息永遠也不會從期貨中調整過來,那麼所有做法都是白忙一場,最後輸手續費離場但若然真的出現錯價,那麼短短十個交易日內便有5%以上的無風險回報,是相當相當吸引和值搏的看來看去也不見得這個套戥機會會令人輸到傾家蕩產,而這樣的機會人生不會有幾多次,我自己是點都會衝入場搏一次,就算最終結果是輸,後悔的也只是不能再買大一點

利益申報:現時持有4,000股和記正股, 5,000股和記5月期貨淡倉, 3,000股和記5月$100 PU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58

長江實業無「營」生利 林智遠

2014-05-01  NM
 
 

 

活節假期,偷閒與老父到長江三峽一遊,期待遇見蘇軾描繪:「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的壯闊天然景緻。人在長江竟然不期然想到長江實業(1)。

長實2013年的業績,坊間以表現勝預期來形容,有朋友好奇一問:「長實營業額323億港元(下同),除稅前溢利375億,為什麼溢利還多過生意額?」攤佔聯營公司溢利

財務報表中,沒有營業額而有溢利的例子不少,例如出售物業或金融資產的溢利、重估投資物業或金融資產的公平值等等,都能「無營(業額)生利」。長實2013年在投資物業的公平值增加了18億,售出投資物業之溢利亦有28億,而主要的「無營生利」,是攤佔了聯營公司之淨溢利達156億元。

長實財務報表附錄二披露,對業績或資產有主要影響之聯營公司,是長實擁有49.9%的和記黃埔(13)及45.3%的長江生命科技(775),但長科的除稅後溢利、總資產及總負債,只是和黃0.5%至1.5%。亦即最主要來自和黃。

重大影響與控制的差異

「聯營公司」的意思,是投資者有「重大影響」但沒有「控制」的投資,通常是指持有20%以上及50%以下表決權的投資項目。長實剛好持有和黃少於50%股權,故以「權益法」入賬,只攤佔和黃的溢利,而負債卻與資產相抵銷,不會逐項在長實的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假若長實持有和黃多0.1%股權,或持有總計50%以上表決權,就有可能要假設長實控制了和黃,需要分類和黃為「附屬公司」,並將和黃的收支、資產和負債綜合在長實的財務報表內。簡單用「50%以上表決權」來判斷分類,一向受到不少關注或質疑。去年生效的國際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0號,進一步闡明控制的定義,要求投資者不能以單一指標來衡量,應綜合考慮所有相關事實和情況,包括擁有的權力、通過參與而享有的可變回報等。由於新準則生效,一些公司或要重新分類部分聯營公司為附屬公司,使到綜合財務報表,可能如長江河水般波瀾起伏,出現較大的變化。市場亦有疑問,長實會否是這些公司之一?

想像與現實的落差

早在2003年,標普已發表報告,說明在衡量長實的財務狀況時,會綜合長實及和黃的賬目來考慮,因此2002年總負債對資本比率(total debt to capital)由11%升至40%。至2012年,有報導指出,瑞信認為和黃的賬目將可能併入長實中。長實的董事會報告亦顯示,李嘉誠先生透過不同途徑而佔有和黃股權約為52.45%。如果假設長實綜合和黃2013年賬目,和黃總負債3,393億將併入長實總負債560億中;假設沒有相互貸款,長實股東權益是3,607億,總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將可能由16%升至110%。然而,這樣的數字假設,並沒有真的出現,新準則生效並沒有影響任何相關分類,因為,和黃仍然被「界定」是長實的聯營公司!從長江回來,並沒有遇見那「捲起千堆雪」的景色;或許有了三峽大壩,河水波平如鏡,民生航運得以改善,可惜那壯闊天然景緻可能永不復見了!

林智遠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001

長江實業招股書免費下載

為響應順叔今天講錢志健講得這麼高興,又講起誠叔當年長江實業(0001)入和黃(0013)的消息是由信報首發的,筆者把1972年10月長江實業上市時的招股書全份上載供大家參考當年長江實業的情況。

當年長江實業的股權由李老闆及其妻李莊月明持有,上市前分別持有97.5%及2.5%股權,資產都有些灌水,但處於強大淨現金情況,有2,300萬的現金,但有300萬的銀行債務,持有的資源主要為幾座收租物業。最值錢的一座是尖沙咀九龍中心,價值超過2,200萬,但當年只投了土地,尚未建好,1974年才建成,細心一看,還有李老闆的英文簽名呢。

當時,租金收入主要由幾座工業大廈支持,最多者為位於北角英皇道的長江工業大廈,年收入138萬,1972年當年利潤只有186萬。但預計1973年利潤有1,250萬,但派息已用了920萬,不過租金收入也只有410萬,其中接近一半是由李嘉誠出來的,所以實際現金利潤只有更少,以他的盈利來看,相信其他利潤都是重估得來的,所以實際派息只是利用上市集資所得的3,150萬元來支出的,但其實除笨有精,李嘉誠利用股民集資的錢派息出來,然後再把它部分放入公司谷大租金收入,放大公司盈利能力,從而把一家僅得幾千萬資產的公司,變為價值1.26億的上市公司,李老闆的身家由此三級跳。

上市後,他可以運用資產大舉增加,再加以當年股市狂潮,使一家資產薄弱的公司,在短短幾十年間,變成現在資產接近萬億的上市王國,所以上市實際上就是他從商以來的重要一步。這種以其他人錢四兩撥千斤的動作,李老闆由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常常用到,未來再和大家討論。

後來的浮生六劫岳華飾演的程瑞祥,其實也有數分李嘉誠的影子,大家都可以看看吧。


資料來源: 信報、順叔Blo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166

國家級戰略——長江經濟帶指導意見出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59

a41f72684964158cde120a

國務院今日發布《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開發長江黃金水道,加快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意見稱,長江是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戰略決策。

意見提到,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內河經濟帶、東中西互動合作的協調發展帶。沿海沿江沿邊將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同時發揮建設生態文明的示範帶。

此外,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也隨指導意見發布,目標到2020年,建成橫貫東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便捷高效的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意見原文在這里

9L8YJHK2_1(JS}~}BK@Q~9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91

李嘉誠再現重組動作:長江基建換股吞並電能實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2753.html

李嘉誠再現重組動作:長江基建換股吞並電能實業

第一財經日報 羅琦 2015-09-09 06:00:00

長江和記實業(00001.HK)(下稱“長和”)剛於6月結束世紀大重組之後,其主席李嘉誠又將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進行重組。

長江和記實業(00001.HK)(下稱“長和”)剛於6月結束世紀大重組之後,其主席李嘉誠又將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進行重組。

9月8日下午,長和、長江基建(01038.HK)及電能實業(00006.HK)聯合發布公告,擬將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合並,合並後的名稱為“長江基建實業”。

根據公告,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將通過電能實業協議安排方式進行合並,每持有1股電能實業股份的投資者,將可以獲得1.04股長江基建股份,方案的代價將由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在9月4日的5個交易日平均收市價來定,並沒有任何溢價或折讓。計劃生效後,電能實業將會從港交所除牌,而長江基建將會向股東派發每股5港元的特別股息。

對於電能實業而言,該方案將使股東交換具有良好收益和股息增長業績的長江基建新股份。

李嘉誠

合並後,長江基建與電能實業雙方現有的規模有大幅提升,將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及其他基建相關業務領域控制多元化的業務,預計由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共同持有權益的7個項目將並入長江基建的財務報表的統一的基建平臺將具有清晰投資授權,並將整合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現在分散的投資者基礎。

多名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此次重組在市場中已經盛傳了一段時間,所以面對這一重組的重大消息,絕非出乎意料。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之前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合並重組,已經確定李嘉誠的商業王國需要再次明確上市公司的分工,並且釋放出合理的估值。而此次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合並,也進一步證明了李嘉誠要明確其上市公司分工的決心,進一步發揮其“1+1=3”的協同效應。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部分析員馮宏遠對記者稱,從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業務來看,二者重疊度算是很高,兩家公司主要都是通過收購一些國外的公用事業,比如水務等業務,這類業務回報率可觀,並且非常穩定,此次將兩家公司合並能夠進一步讓李嘉誠旗下的上市公司業務清晰化。

此前,長和通過持有長江基建75.67%的股權間接持有電能實業38.87%股權,合並完成後,長和將持有長江基建實業49.19%的股權,馮宏遠認為,這樣的重組方案等於變相增持了電能實業,而在重組後,長江基建將向股東派發每股5港元的股息,這樣對於李嘉誠來說,也可以套現一筆。

不過,由於香港目前資本市場並不算好,溫天納認為現階段兩家公司合並時機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要像當時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合並重組一樣,分拆出清晰的業務,則可能需要等待時機,因為分拆的目的就是為了釋放公司其中有價值的業務在資本市場的估值,但如果市場持續走低,可能分拆將會受阻。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69

香港新股上市分析: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01558)

利好
  • 根據標點信息,按銷售收入計算,於2014年躋身中國抗流感病毒產品市場製藥企業前四強,及就銷售收入而言,於2013年和2014年位列中國區磷酸奧司他韋產品類別排名第一;
  • 根據標點信息的資料,於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旗下(i)抗流感病毒產品市場分別佔中國藥品終端市場0.3%、0.3%及0.3%、(ii)可威(抗流感病毒產品)分別佔中國抗流感病毒產品市場0.5%、3.8%和8.2%、(iii)磷酸奧司他韋產品分別佔中國抗流感病毒產品市場2.8%、5.4%和9.8%、以及(iv)可威產品分別佔中國磷酸奧司他韋產品市場17.9%、71.9%和84.1%;
  • 打算把產品擴展至包括消化系統疾病在內等其他相信具巨大增長潛力的治療領域;
  • 已經和深圳東陽光實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此舉為公司提供了東陽光藥研發所(根據在中國已提交專利的數量,東陽光藥研發集團為中國領先的藥物研究機構之一,該機構擁有超過1,200名研發人員,其中包括19名海外專家,及64名擁有博士學位的研發人員)研發的產品的優先購買權,讓公司有機會持續收購由中國領先藥物研發機構所研製的專利新藥、生物藥及仿製藥,為公司的產品組合不斷豐富奠定堅實的基礎;
  • 在抗病毒治療領域,尤其是抗流感病毒領域,擁有可威(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劑及顆粒劑,是於2009年針對中國兒童市場而推出的抗流感病毒產品,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2月31日為止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可威產品營業額分別為人民幣920萬元、人民幣7,010萬元、人民幣1.945億元及人民幣2.709億元,2012年至201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359.8%,市場增長潛力大,擁有受專利保護的中國區獨家顆粒劑型,鞏固了在中國抗流感病毒產品市場的重要地位;
  • 在內分泌及代謝類疾病治療領域,爾同舒(苯溴馬隆片)是主要產品,用於治療血液中尿酸過高(高尿酸血症),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2月31日為止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爾同舒的銷售營業額分別為人民幣1,730萬元、人民幣2,330萬元、人民幣3000萬元及人民幣1,480萬元,2012年至201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31.7%;
  • 在心血管疾病治療領域,歐美寧(替米沙坦片)及欣海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這一領域的主要產品,歐美寧為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用作治療高血壓,而欣海寧是同樣用於治療高血壓及其他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鈣拮抗劑,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2月31日為止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來自歐美宁及欣海寧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6,940萬元、人民幣6,940萬元、人民幣7,760萬元及人民幣3,810萬元,2012年至2014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5.7%;
  • 現時擁有18種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主要產品,涵蓋了治療內分泌和代謝類疾病以及抗病毒感染等主要治療領域,也包括已有的心血管疾病以及未來將要進入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治療領域;
  • 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2月31日為止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毛利率分別為57.01%、63.35%、72.82%及74.14%;
  • 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2月31日為止三個財年,營業額分別為人民幣2.69207億元,人民幣3.16429億元及人民幣4.40904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27.98%,而截至2014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以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營業額分別為人民幣2.42307億元以及人民幣3.82864億元,同比增長約58.01%;
  • 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12月31日為止三個財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分別為人民幣2,300.8萬元,人民幣5,780萬元及人民幣1.3534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142.54%,而截至2014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分別為人民幣8205.7億元及人民幣1.53248億元,同比增長約86.76%;
  • 集資金額當中(a)約44.8%用於在宜都基地三號地興建新口服製劑生產工廠、(b)約12.6%用於在宜都基地三號地興建新胰島素生產工廠、(c)約32.6%用於現有及未來產品的推廣及營銷活動,包括學術推廣、廣告及贊助、出版營銷及推廣資料、擴充及建立專門針對產品的隊伍以及對產品進行市場調研、(d)約10%將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全數用到主營業務裡頭;
  • 基礎投資者:(1)專注投資亞太地區的醫療領域上市證券或進行首次公開發行前投資的Ally Bridge LB-Sunshine Limited、(2)南方龍騰基金、(3)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 Ltd、以及(4)寧波三星醫療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三星電氣(香港)有限公司,分別認購(1)1.3968億港元、(2)1,000萬美元(代表中國新平衡機會基金)、(3)2,200萬美元、以及(4)3,000萬美元的H股數目,合共約6.203億港元的發售股份(約佔是次集資總額的37.2%),該等股份設有六個月禁售期;
利淡
  • 能否製造及銷售主導產品可威取決於磷酸奧司他韋許可方授予的若干專利,有關磷酸奧司他韋的專利將於2016年2月開始陸續到期;
  • 一般不直接向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終端用戶銷售藥品,而是被售予第三方分銷商,與該等第三方分銷商僅為「買賣」關係,沒有訂立長期分銷協議,倘未能維繫有效的藥品分銷網絡,業務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 可威的銷售額分別佔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為止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營業額的3.4%、22.2%、44.1%及70.7% 主導產品可威(磷酸奧司他韋)(膠囊劑及顆粒劑)貢獻大部份營業額,而首五大主要產品可威(膠囊劑及顆粒劑)、歐美寧(替米沙坦片)、喜寧(鹽酸西替利嗪片)、欣海寧(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及爾同舒(苯溴馬隆片)合計分別佔截至2012年、2013年及2014年為止三個財年以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營業額的47.9%、61.7%、76.6%及88.4%。預期營業額於短到中期繼續集中於若干主要產品,業務容易受到可能對該等產品構成不利影響的因素所影響;
  • 若果產品從國家醫療保險藥品目錄、省級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或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被刪除或剔除,受影響產品的銷售額及盈利能力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 一旦無法在中國官方舉行的集中招標程序中中標,進而失去市場份額;
  • 包括發展更強抗藥性的突變在內的病毒突變或影響抗病毒產品的有效性;
  • 依賴優質原材料的穩定供應製造藥品;
  • 面臨與藥品生產後流程中可能產生的質量問題有關的風險;
  • 可能因產品責任或產品召回而招致虧損;
  • 中國藥品市場存在假冒藥品;
  • 截至2014年12月31日為止財年、截至2014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及截至2015年6月30日為止六個月,公司股東應佔溢利分別為人民幣1.35343億元、人民幣8,205.7萬元及人民幣1.53248億元,從而非常粗略地推算出截至2015年12月31日為止財年公司股東應佔溢利約人民幣2.5276億元(=人民幣1.35343億元x人民幣1.53248億元/人民幣8,205.7萬元,折合每股溢利約人民幣0.5609元),相當於2015財年招股區間預測市盈率介於20.36-27.49倍,作價合理但撿不到大便宜;

財務比率(12/2012→12/2013→12/2014)

流動比率:1.14→1.14→1.07
速動比率:0.77→0.84→0.62

長期債項/股東權益:80.73%→70.63%→52.30%
總債項/股東權益:158.61%→167.29%→149.68%
總債項/資本運用:78.57%→88.74%→82.42%

股東權益回報率:5.46%→12.07%→48.82%
資本運用回報率:2.71%→6.40%→26.88%
總資產回報率:1.54%→3.49%→14.25%

經營利潤率:28.82%→37.65%→46.60%
稅前利潤率:11.40%→22.18%→37.00%
邊際利潤率:8.55%→18.27%→30.70%

存貨周轉率:1.13→1.40→2.20


附註: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貝沁才」交流室、編者及作者無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35

三峽集團烏東德水電站正式開工 傳聞稱未來或註入長江電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0680.html

三峽集團烏東德水電站正式開工 傳聞稱未來或註入長江電力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12-25 07:56:00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裝機容量超過10臺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的烏東德水電站已經在12月24日正式全面開工。記者註意到,此前有傳聞稱,該水電站建成後資產或將註入長江電力(600900.SH)。

由三峽集團負責開發建設的烏東德水電站是金沙江下遊河段四座梯級電站的最上遊梯級,位於雲南和四川交界處,是中國已經核準建設的第三大水電站,世界第七大水電站。

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包括烏東德水電站在內的一批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重大項目。

本報記者從三峽集團獲悉,烏東德水電站裝機總容量1020萬千瓦,年發電量389.1億千瓦時。電站建設涉及雲南、四川兩省4市(州)10個縣(區),需移民3萬多人。工程動態總投資達1000多億元。

按此計算,烏東德水電站的裝機容量超過10臺百萬千瓦級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的總裝機容量。

針對烏東德水電站建成後資產可能會註入長江電力的傳聞,三峽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尚未確定”,“畢竟現在離電站建成的時間還有5年”。

官方資料顯示,烏東德水電站計劃2020年8月首批機組發電,2021年12月全部機組投產發電。

有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烏東德水電站建成後資產註入長江電力並非沒有可能,因為“水電站的效益非常好”。

值得註意的是,長江電力已經在剛剛過去的11月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以每股12.08元的價格定向增發35億股,並輔以現金支付的方式,共計出資797億元收購三峽集團、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及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三峽金沙江川雲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川雲公司”)100%股權。

申萬宏源分析,川雲公司下屬溪洛渡、向家壩資產助力公司持續盈利。溪洛渡和向家壩總裝機2026萬千瓦,約占三峽電站裝機的90%,註入將會帶來公司裝機規模、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及每股收益的顯著增長。溪洛渡、向家壩是資源稀缺的世界級大型水電站,其水能資源優質,來水穩定,裝機體量大,是全球前十的超大型水電站;擁有專有通道,向經濟最發達、負荷最密集地區供電,有效保障電能消納;四級電站聯合調度,帶來發電量7%的提升。

顯然,等到上述收購完成後,長江電力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幾乎翻了一倍,從而成為中國水電的“巨無霸”。長江電力官方網站顯示,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水電上市公司,主要從事水力發電業務,致力於“做世界水電發展的引領者”。擁有葛洲壩電站及三峽電站全部發電機組,受托運行管理規模在世界前十大水電站之列的溪洛渡和向家壩電站。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總裝機容量為2527.7萬千瓦。此外,通過參股發電企業,擁有權益裝機容量約282萬千瓦(不含在建)。

上述官方網站顯示,“2015年公司將會繼續堅持爭當世界水電發展的引領者。”對此,上述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如烏東德水電站資產日後註入長江電力,能夠幫助它更好地實現“爭當世界水電發展的引領者”的目標。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50

最強厄爾尼諾來襲 長江流域拉響防範大洪水警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4/4769624.html

最強厄爾尼諾來襲 長江流域拉響防範大洪水警報

一財網 周芳 2016-04-01 13:34:00

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將於2016年5月結束,這是1951年以來第三次最高等級的厄爾尼諾事件,且特征與1998年誘發長江特大洪水災害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高度相似。

罕見的超強等級厄爾尼諾事件可能誘發較重洪澇災害,其嚴重程度很可能堪比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災害。

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在3月31日召開的長江防總2016年指揮長視頻會議上表示,開始於2014年9月的厄爾尼諾事件已經成為1951年有觀測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大的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將於2016年5月結束,這是1951年以來第三次最高等級的厄爾尼諾事件,且特征與1998年誘發長江特大洪水災害的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高度相似。”劉寧指出,受此影響,今年我國氣象年景總體偏差,長江流域汛期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防汛抗旱形勢極為嚴峻。

長江防總表示,今年以來,長江流域部分地區因降水偏多,已經提前進入汛期。湘江、贛江於今年3月已經出現了超警洪水過程,入汛時間較常年提前了11天。

長江流域氣象中心預測數據進一步顯示,受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2016年5月金沙江上遊、嘉陵江流域東部、重慶至宜昌、長江中下遊流域大部降水偏多1到5成,其中長江下遊幹流偏多2到5成。2016年6~8月的主汛期,長江流域降水大部偏多,四川東部、三峽區間、烏江流域、長江中下遊將偏多1到5成,中遊部分地區將偏多5到8成。

長江防總常務副總指揮、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劉雅鳴稱,種種跡象表明,今年汛期長江中下遊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防汛抗旱形勢嚴峻。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長江水利委員會獲悉,為趕在汛期到來之前做好全面防範,3月初開始,長江防總相繼派出6個省市檢查組和2個水庫檢查組,分赴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陜西、河南等十二省(市)和上遊白鶴灘、烏東德等在建水庫工程以及長江委屬丹江口、陸水水庫,開展防汛抗旱準備工作檢查。

據悉,此次汛前檢查是歷年來派出組數最多,覆蓋範圍最廣,涉及內容最多的一次。

從檢查結果來看,流域各地防汛抗旱各項工作正有序有力開展,但仍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亟待整改加強。一方面,自1998年大洪水之後,長江流域已連續多年未發生大範圍、流域性的大洪水,特別是三峽工程等上遊控制性水庫建成投運,使得一些地方對防汛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防汛意識淡薄。部分基層幹部變動大,基本情況不熟悉,缺乏抗洪指揮經驗。農村“空心化”嚴重,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一旦發生險情,當地防汛搶險人員缺乏,影響防汛抗旱應急保障能力。

另一方面,“十二五”期間,水利工程建設得到大規模的開展,但目前有部分水利建設還未全面建成,汛前未完工的水利工程點多面廣、度汛標準低,給安全度汛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部分中小型水庫缺乏有效管理和維護,安全度汛的壓力較大。

同時,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特別是在今年氣象年景總體偏差的情況下,極端天氣導致的區域洪旱災害將更加頻繁。而隨著“依托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推進,長江流域城鎮化和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人口和社會財富日益聚集,一旦發生洪澇災害,損失將越來越大。

此外,長江支流防洪及長江中下遊崩岸問題逐步凸顯。長江一些支流尚未得到系統治理,整體防洪標準較低,一些堤防堤身斷面單薄,堤身、堤基質量差,堤身除險加固尚未完成,部分河段存在需清障擴卡、拓寬疏浚等方面問題,遇大洪水,易發生險情。長江中下遊局部河岸崩塌嚴重,已成為影響長江兩岸防洪工程安全及河勢穩定的重要因素。

面對嚴峻的長江防汛抗旱形勢,劉雅鳴表示,將全面落實防汛抗旱各項措施,確保長江幹流和主要支流、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大中城市防洪安全,努力保證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庫安全度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滿足生產和生態用水需求。

編輯:李秀中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83

有了李嘉誠的投資 長江汽車能否借新能源複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4641.html

在2013年曾因不能正常生產經營而被列入工信部黑名單、被暫停生產資質的杭州長江客車有限公司,近期宣布在獲得香港五龍電動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五龍電動車”)註資重組後更名為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下稱“長江汽車”),正試圖進入新能源行業,實現“翻盤”。

長江汽車是誰

4月17日,長江汽車年產總量達10萬輛的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生產線全線啟動。同日,長江EV品牌正式發布。就在當天,長江汽車還正式下線了AO級電動SUV逸酷e-cool。《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長江汽車董事長曹忠處了解到,長江EV品牌旗下的產品線包括純電動中巴車、純電動商務車系列、公交和旅遊客車、純電動物流車等多款產品。目前,長江汽車生產的12米純電動公交車已經在杭州運行,而2016年9月將在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上,由長江汽車生產的7米級純電動中巴車,將有望擔負領導人的接待用車工作。

按照長江汽車的規劃,最初其業務將集中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而未來,在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後,其將生產A00級和A0級純電動SUV等,發力乘用車市場。

在杭州余杭區長江汽車的總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長江汽車總投資51億元,建成的工廠占地面積達到1150畝,在生產規模和建設水平上,確實在國內新能源領域里堪稱一流。

不過,對於廣大的消費者來說,估計並不知道長江汽車為何物。其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杭州公交客車廠,後者在90年代後期停產。2013年10月15日,工信部發布《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第1批)公告》(2013年第50號),對48家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車輛生產企業進行了特別公示,長江客車赫然在列。

這家年近半百的老牌客車廠原本或將退出歷史舞臺,但因為1997年以後,國家基本上不再批準新增汽車生產企業,汽車生產資質因此具有稀缺性。也正因如此,就在當年,來自香港的五龍電動車對其進行了重組,將其挽救於危難之中。在當年,五龍電動車進行重組的還有雲南的美的客車。後者誕生於1969年,具有客車和改裝車生產資質和生產線,也是一家因為經營不善而進入工信部黑名單,險些被退市的生產企業。在2013年,五龍對其進行重組後,與美的客車聯合成立了雲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致力於新能源客車和商用車的生產。

五龍電動車是誰?頻頻整合瀕臨“滅絕”的老牌客車公司到底為何?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在港股上市的五龍電動車其前身其實是中聚電池,此前專註於鋰離子電池及相關產品的生產、分銷、銷售及技術研發。在發展過程中,其通過資本運作和整合重組,逐漸整合了車輛生產、電池研發、電池生產與集成等共8家生產制造公司,其中包括2個一級研發中心(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中聚電池研究院);2個鋰電池生產工廠(遼源中聚電池工廠和天津中聚電池工廠);2個新能源電動汽車整車工廠——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和雲南五龍汽車有限公司。其中,杭州長江公司主要生產純電動中巴和輕中型商務客車以及SUV系列產品,一期設計產能為年產10萬輛;雲南五龍公司主要生產純電動大中型公交客車和旅遊客車系列產品,一期設計產能為年產1萬輛。

李嘉誠緣何投資一家虧損公司

資料顯示,五龍電動車的主要股東包括李嘉誠基金會和中信集團。早在2010年,李嘉誠就開始投資五龍電動車,到2015年6月3日,其持有五龍集團8.5億股,占公司已發行股本4.68%。而在2010年8月,他又進一步增持了五龍電動車,當時共持有的股份約達到15.93億股。

因為李嘉誠的持股,在當時,五龍電動車廣受資本市場青睞。但多年來,其業績表現平平。根據五龍電動車最新的財報,公司2011~2015年都處於虧損狀態,2015年公司的凈虧損與2014年公司虧損的9.06億港元相比,確實縮小了很多,為4.1億港元。不過,綜合來看,從2011年開始,這家公司每年平均虧損9.78億港元。這讓人不禁要問,香港上市公司上千家,盈利企業更是數不勝數,李嘉誠為什麽要投資一家虧損企業?

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李嘉誠投資電動車企業,很可能是看好電動車的技術。這種想法其實可以理解,在此之前,股神巴菲特也曾投資電動車生產企業比亞迪,雖然在當時,其電動車並未體現出很強的盈利能力。

但據比亞迪發布的2015年財報,其新能源汽車已經體現出較強的盈利能力,全年銷量雖然不足6萬輛,但其營收已經可以與傳統汽車分庭抗禮,幾乎與旗下38萬輛傳統車創造的營收持平。另一家是宇通客車,在國家的強勢補貼下,2015年宇通實現凈利潤達35.35億元,而獲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高達68.565億元,補貼比凈利高出33.215億元。

新能源汽車特別是商用車包括客車,目前在采購方面主要由政府主導,而一旦進入政府公交和用車系統,對於新生的新能源企業來說,無疑是極大利好。而長江汽車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長江汽車相關高層此前在接受機構調研時稱,長江汽車的發展思路是最初借力政府補貼,將市場規模做大,進一步攤銷成本,最終獲得市場競爭力。按照現有的新能源汽車補貼,長江生產的6~8米的新能源中巴,光中央補貼就高達30萬元,而地方與中央的補貼比例一般是1:1或者0.5:1,也就是說,一輛車的補貼最高可達到60萬元。而一輛這樣的中巴成本大概在40萬元。盈利空間可見一斑。

在此之前,長江汽車還宣布了與集團將與商用電動車生產商Smith Electric Vehicles Corp.(史密斯汽車)於美國成立合營公司,將利用集團之電動車設計並結合SMITH之技術及銷售網絡,加快未來在美國市場的布局。

不過,對於新能源汽車這樣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後來者長江能否借力政策和資本煥發新生,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