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財經 - 胡孟青 無辜辜的內銀股輪下亡魂 (2011年10月06日)

1 : GS(14)@2011-10-07 21:47:2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76028
港人有儲蓄亦有投資習慣。香港人,我指是大部分安分守己但從不貪心的普羅百姓,他們只想在退休後有保障或為子女著想,早點投資,尤其在通脹加劇貨幣購買力
被蠶食下,更要被動式投資。香港有很多聰明投資者,亦有很多被動兼一知半解投資者,他們無不切實際貪婪動機,但最後卻淪為最無辜輸家。08、09年,無數
港人因滙豐控股(005)流淚,輸得慘重,今時今日,有投資者選擇把資金泊向派息高、估值低、前景好的產品,因內銀股而再度損失慘重,輸掉血汗錢甚至棺材
本,連臨近退休的資深業內人士,都因被股價反覆下挫後、反映去年股息相對息率達6至7厘相對吸引力而蒙蔽,一時忘記內銀盈利增長將放緩,及因供股後每股盈
利被攤薄的影響,甚至未能理解當前負面因素對內銀的困擾。斷估在眾多人中,大部分是無辜受害者。何解?
因大部分被動或為勢所逼的投資者中,在08至09年前,港人與投資者眼中,滙控是最安全穩陣資金避難所,到09年,因滙控變質,內銀接力成股民安全之選。
套用一個較俗例子,滙控及內銀本質上是這群無辜市民眼中的安全島,即代表既安全又快樂!造成如此情況,歸根究柢是香港股壇有品牌,有認受性股份所剩無幾,
這亦是港股一個長期存在的另類結構問題!對因滙控及內銀損手的無辜投資者深表同情。環境有變,昨日以為最安全獲馬首是瞻股份,可能今天變得最不安全。生於
亂世,我只能以唐朝詩仙李白一首詩,與360萬本地就業人口中71%正努力為將來供強積金的無辜族群共勉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2 : glassfund(802)@2011-10-07 22:42:53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3 : GS(14)@2011-10-07 22:44:28

我都認為內銀的潛力大
4 : glassfund(802)@2011-10-07 22:48:42

她真是以稽落人為樂, 得罪人多, 稱呼人小! 遲早出事!
5 : GS(14)@2011-10-07 22:50:06

風格也
6 : Louis(1212)@2011-10-07 22:53:33

2樓提及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我也是覺得胡小姐落井下石。

如果大陸銀行將繼續可以正常運作,屆時看她可以說什麼?
7 : glassfund(802)@2011-10-07 23:01:08

6樓提及
2樓提及
雖然我無內銀, 不過我真係覺得胡小姐寫的東西真的很討人厭! 這個時間寫這東西來做什麼?
內銀的前景亦不是一面倒灰暗的, 亦有好的面, 為什麼這時間只寫負面!


我也是覺得胡小姐落井下石。

如果大陸銀行將繼續可以正常運作,屆時看她可以說什麼?


相對美國, 大陸仲有好多野可以做, 人地唔出招是免得經濟過熱, 一步打殘左自己咋!
8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7 23:05:39

十萬七千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務,相當於去年本地生產總值的兩成七,說會爆發像歐洲的債務危機、拖垮中國經濟,未免誇張,但不代表全無問題或毋須擔心,否則國務院也不會特地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必須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因此,單憑人行一句「貸款風險可控」,審計署一句「未構成全局性風險」,肯定不足夠。市場最關心的是地方債務何時償還?怎樣償還?還不起將由誰埋單?至今沒有明確答案。

大部分地方債務相信都是花在過去幾年刺激經濟的基建項目之上,貸款期一般為三至五年,現在開始步入還本付息高峰期。由於基建項目一般不會產生大量現金流,要在幾年內回本實屬天方夜譚,拖長還款年期來避開違約恐怕是唯一選擇。雖然銀行毋須把整筆債務列為問題貸款,但短債變成長債,要承受的風險完全不同,勢必加重資本壓力。

如果新投資項目無法支持正常還本付息,而地方政府又認真地堅持不違約,那麼只好拉上補下,從政府營運的角度來看,便是削減其他開支,把省下來的錢還債。這樣做無異於要民眾一起節衣縮食,變相財政緊縮,結果不難想像,就是地方經濟面對下滑風險,地方政府願意犧牲嗎?

因此皆大歡喜的方法是由中央代勞,發行地方債融資,把錢還給銀行。地方債有中央信用擔保,違約機會甚微,加上年期又長,真是長命債長命還!可惜現實沒有這麼理想,財政部剛剛完成發行今年首批三年及五年期地方債,三年期的部分出乎意料地認購不足,中標息率也比五年期債券為高,出現罕見的孳息倒掛,而兩批債券與同年期國債孳息的溢價亦超預期。這現象說明投資者並非傻仔,很清楚問題所在,要求更高的風險溢價作補償。

雖然當局堅持風險可控,但至今未有一套解決地方債務超負荷的方法,對於那些孭重地方貸款的內地銀行,投資者只好用腳投票,難怪策略股東紛紛大手減持,內銀股價長期低殘。坦白說,地方政府債務肯定存在低估,因為除了銀行貸款之外,還有名堂多多的另類貸款,有否被納入審計是不無疑問的,只懂刻意淡化債務風險,將很難恢復市場信心。
9 : 八旗子弟(15368)@2011-10-07 23:20:19

小弟最不滿地方債壞帳,要銀行負上一部份責任,大部份借出去錢亦同官員有關係,官員抽完油水,變成壞帳最後要小股東投資者埋單
10 : calvinx(8907)@2011-10-07 23:35:28

個人意見, 青姐講野有陣時真係幾狠, 難聽入耳, 但有時講既野都有一定道理. 同樣地, 我都明白如果想搵心理醫生, 搵個精神安慰就一定係搵六叔, 聽完之後輸緊錢都感覺良好.

兩種風格各有人喜好 :)
11 : glassfund(802)@2011-10-07 23:45:05

10樓提及

個人意見, 青姐講野有陣時真係幾狠, 難聽入耳, 但有時講既野都有一定道理. 同樣地, 我都明白如果想搵心理醫生, 搵個精神安慰就一定係搵六叔, 聽完之後輸緊錢都感覺良好.

兩種風格各有人喜好 :)


我只是覺得她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 負面的東西報刊都已報導了...還要她冷冷的加一腳嗎?
而且內銀向來都是很大爭議的...有其好的面!

(我兩年內無買過內銀)
12 : calvinx(8907)@2011-10-08 00:00:03

絕對認同內銀都有好既方面, 但係佢都講左內銀衰都有幾個月, 所以我又無乜特別感覺. 當然, 我都要承認我幾喜歡佢講野既style. 正如阿穌的節目一樣點解咁多人睇? 就係喜歡佢寸, 但係佢介紹的野就.........

正如湯大咁講, 市場同風格囉. :)
13 : 游浪潮(3792)@2011-10-08 00:02:59

在這時間唱淡內銀,是落井下石,而不是溫馨提示

與其看內淡,不如多唱淡 700, 1038, 6 仔等,因一個大跌市要輪流洗,最強的也會變成最弱﹗

至於內銀的危機,既取決政府解決的地方債的決心,也看人們對政府的信心

在兵荒馬亂時,很多事是說不清的,小弟想大家回顧一下金融海嘯就明
14 : siuman1986(6109)@2011-10-08 00:12:19

我個人就唔係幾like呢種風格喇,如果佢早半年講呢堆野,反而值得聽聽,而家講....唔like 囉~
其實自古以來中國文化都係咁,到家下都無變過,所以高官貪/洗左的錢,唔多唔少都要銀行還債。同樣地,國企入面高層用/貪/洗/應酬左的錢,都係公司還,總之最後叫核數姐姐砌返掂條數就無事發生。
具中國特色的財務報表,某程度上係科學分析理解唔到....^^""
所以我覺得,內銀即使真係有好多壞帳,最後都有機會比阿爺用某種具中國特色的方法解決左,而且透明度為零,結果變成大家好唔明白點解佢唔死得但事實佢真係唔死得的現象。
15 : GS(14)@2011-10-08 09:13:07

大陸人對於歐陸人的財技舉一反三,達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水平...有高超的頭腦才弄得出報表的數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194

趣BLOG BLOG:買內銀股的悲哀! 股榮

1 : GS(14)@2013-06-16 16:53:2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16/18299335


輸錢皆因贏錢起,賭場如是,股市亦如是。建行是股榮目前賬面賺得最多的內銀,卻埋下往後墮入天仙局的陷阱。06年後包括工行(1398)、中行(3988),以至中型班的信行(998)及民行(1988)紛紛來港,本着有殺錯冇放過的心態,冀望食過翻尋味,殊不知到頭來,沒有最衰,只有更衰,一隻不如一隻,有的跌穿招股價、有的要掉轉頭科水供股。買齊九隻內銀的我,計計數,這些年認購IPO內銀,竟然白做一場。
往年收到股息支票,總會安慰自己,有成四、五厘息喎,唔錯啦,信奉價值投資的我,總一廂情願以為股價被低估,可以等多陣,其實是自己呃自己。價值投資在內銀身上根本不管用,因為一切利益以阿爺為依歸,為國家服務,懶理小股東。要你收水就收水,唔想借錢都要夾硬逼人借錢,換來數以萬億計糊塗賬。                                                                                                                                                                                                                                           

貪腐日日有 股民離棄

                                    農行副行長楊琨欠下澳門賭場30億元人民幣只是冰山一角,大大小小的貪腐在各市各縣銀行日日發生,最新爆出一則是綠城(3900)2011年獲建行一筆6億元貸款,但卻先要向建行支付3,079萬元的「貸款融資服務費」。綠城稱純屬正常商業行為,不涉及賄賂。向銀行借錢,要先畀服務費,在我印象中,類似大耳窿的九出十三歸。
內銀表面數字風光,財務指標改善,誠如建行,去年度純利動近兩千億元人仔,現價市盈率5、6倍,息率達六厘,論估值,真的平到冇人有,但歸根究柢,大家就是不信,內地股民離棄、外資股東
2 : thomasgp02a(16679)@2013-06-16 17:19:13

全部買齊,如果相同比例,點會是白做?蘋果又唔識計加減數?smiley
3 : greatsoup38(830)@2013-06-16 17:21:50

是囉,股榮哥...
4 : VA(33206)@2013-06-16 17:26:01

民生有過十送一。
5 : VA(33206)@2013-06-16 17:27:24

十送二至啱
6 : greatsoup38(830)@2013-06-16 17:28:53

http://www.etnet.com.hk/www/tc/s ... idend.php?code=3968
3968 10送3過

http://www.etnet.com.hk/www/tc/s ... idend.php?code=1988
1988 應該是10送2

http://www.etnet.com.hk/www/tc/s ... idend.php?code=3328
3328 是10送1
7 : VA(33206)@2013-06-16 17:30:03

而且又曾經供股。應該用Webb Site計埋派息之後的成本。今次份稿要重作!
8 : greatsoup38(830)@2013-06-16 17:39:34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661
14-Jun-2013     5.470   5.470   -1.09   5.570   5.450   455,205,146   2,514,975,790   5.525
27-Oct-2005     2.350   1.813   NA   1.832   1.813   4,715,124,307   8,583,478,636   1.820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596
14-Jun-2013     5.520   5.520   -0.36   5.600   5.500   25,499,562   141,254,695   5.539
23-Jun-2005     2.825   2.112   NA   2.168   2.093   2,433,707,256   5,158,317,084   2.120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744
14-Jun-2013     3.180   3.180   -0.31   3.220   3.160   422,337,891   1,350,692,810   3.198
1-Jun-2006     3.400   2.593   NA   2.612   2.403   8,039,541,492   20,055,613,386   2.495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766
14-Jun-2013     13.80   13.80   -0.14   14.00   13.72   28,096,933   388,880,850   13.841
22-Sep-2006     10.68   7.068   NA   7.372   7.028   1,608,830,920   11,614,921,098   7.219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4784
14-Jun-2013     5.070   5.070   -0.39   5.180   5.050   573,410,168   2,942,247,284   5.131
27-Oct-2006     3.520   2.844   NA   2.933   2.820   13,157,411,536   37,452,484,912   2.846

http://webb-site.com/dbpub/orgdata.asp?code=998&Submit=Current
14-Jun-2013     3.810   3.810   -0.52   3.890   3.800   38,136,865   146,649,122   3.845
27-Apr-2007     6.680   5.715   NA   6.058   5.698   2,296,406,742   13,505,455,874   5.881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5487
14-Jun-2013     8.710   8.710   1.52   8.850   8.650   49,667,407   434,571,732   8.750
26-Nov-2009     8.800   6.632   NA   6.835   6.616   1,030,043,408   6,960,884,789   6.758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6068
14-Jun-2013     3.370   3.370   0.30   3.410   3.350   118,701,360   400,937,675   3.378
16-Jul-2010     3.270   3.053   NA   3.090   3.034   3,418,692,287   10,467,347,368   3.062

http://webb-site.com/dbpub/str.asp?i=6474
14-Jun-2013     3.650   3.650   1.11   3.670   3.580   21,600,000   78,485,562   3.634
16-Dec-2010     5.200   4.705   NA   4.968   4.579   828,329,851   3,965,711,907   4.788
9 : VA(33206)@2013-06-16 17:46:13

Adj VWAP 係咪計埋股數轉變
10 : greatsoup38(830)@2013-06-16 17:47:12

Adj close
11 : VA(33206)@2013-06-16 17:48:54

股榮哥,冇計你做C1, 對你要求高d
12 : dennis001(8614)@2013-06-16 20:56:24

虛偽抽水,當初買內銀咪係睇死中央支持,唔係中央偏袒銀行業及做股東,你會抽D內銀?

當年幾隻內銀升到歷史高位,又唔見你多謝,而家輸錢就賴中央,你玩晒啦

內銀的確有壞帳GE隱憂,但你試諗下,如果係美銀,花旗個D,早就跌到殘,重會有咁多息派,盈利增長?

講到尾,咪又係中央支持,而家先覺得中央支持唔到股價,就抽中央水,真係羞家
13 : thomasgp02a(16679)@2013-06-16 22:14:04

他有寫「不計股息、供股等」,所以忽略送紅股都合理,但齋睇帳面都唔會打和啦,這個錯真是好離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076

傳國家隊沽內銀股

1 : GS(14)@2016-08-19 06:48:39

【本報訊】國家隊近日傳出沽售內銀股消息。據彭博引述消息報道,包括中證金在內資金周二沽出寧波銀行股份並獲利,惟未有透露具體金額,不過分析相信在目前市況未完全穩定下,國家隊難大幅沽售內銀股。該消息人士指出,現時仍未清楚中證金沽售寧波銀行是否尋常舉動,以及會否持續沽售,報道亦引述中證監並未有回覆。寧波銀行經歷過去一年升近三成後,於本周二傳聞遭沽售當日下跌6.8%,為逾6個月最大跌幅。有市場人士指,中證金的沽售行動反映內地政府對於股市有信心,不需要國家支持亦可以維持穩定。中證金去年救市所作的投資,主要是對股市指數起重大作用的權重金融股。不過,有外資行分析員表示,相信在維持市場穩定原則下,上證指數未重返3300點以前,中央轄下基金不會大規模沽出內銀股,上述事件亦僅發生在A股,未有消息H股亦出現沽售情況。該分析員表示,即使中央退市,亦相信會按個別股份是否已高於入市價而決定,並非所有內銀股均會沽出。他又指出,若中證金沽出寧波銀行消息曝光後,將令中證金沽內銀股意欲減低。除了中證金外,中國外滙管理局旗下梧桐樹投資公司,去年第四季起成為了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交行(3328)及浦發銀行等前十大股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9/19742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454

內地債轉股方案出台售債權予壞賬管理公司 分析:有利內銀股

1 : GS(14)@2016-10-11 08:08:30

【本報訊】曾被譏為「內銀股東埋單」的債轉股方案,昨日正式出台,不過與市場預期不同,內銀只需將債權售予資產管理公司,然後由後者將債權轉成股權,內銀毋須「臨危受命」強迫成債仔股東之餘,瀕危企業壽命亦得以延長,分析認為政策對內銀股正面。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所謂債轉股,實際是將企業爛債,以折讓價轉讓成持股。昨日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等五個中央部門聯合宣佈《關於市場銀行債權轉股權的指導意見》,提到銀行不得直接將債權轉為股權,須向實施機構出售債權,再由該機構將企業債權轉為股權。實施機構包括以資產管理公司(AMC)為主的壞賬處理公司。債轉股方案獲得中央批准後,銀行須將債權轉售予AMC,作價必須符合市場價格;AMC及後再與負債企業商討轉股價格、條件等,當中會參考二手市場價格。商討完成後,AMC將會成為該企業股東,並可按法規參與公司營運決策,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等。待該企業營運指標回復正常後,AMC則可透過上市、股權轉讓、併購方式退出企業股權,從而實現利潤。



殭屍企業等不准參與

不過,《意見》提及一些扭虧無望、失去發展前景的殭屍企業,或是產能過剩企業等不准參與債轉股;只有前景優良、國家重點扶持、信用狀況良好之企業才獲批准。事實上,年初傳出債轉股政策出台後,曾惹來不少批評,包括中央為拯救瀕危企業,強硬地要求銀行將債權變股權,變相由小股東埋單,而銀行持有股權,將會大大損耗資本,未來甚至需要集資,減低內銀股投資價值。星展香港經濟師周洪禮認為,內銀不擅長扮演股東角色,亦不懂管理企業,而且內銀持有股權,對資本充足率亦有耗損。目前新方案較為理想,除了可將不良貸款風險轉給AMC,改善「企業未能還錢、銀行壞賬上升」的膠着局面,亦能爭取更多時間解決企業債台高築問題。但周洪禮質疑,債轉股未必能真正解決問題,例如內銀轉讓股權是否真正透過市場價格?規模究竟有多大?不良貸款責任轉嫁予AMC是否能最終解決內地企業債重問題?仍然須由當局釐清。



免銀行跌入無底深潭

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認為,政策將銀行隔離,不得直接將債權轉為股權,要先轉讓債權予資產管理公司,理論上對內銀是利好消息,可防止銀行「泥足深陷,跌入無底深潭」。惟他亦質疑:「債轉股下究竟係內銀有賺,定係資產管理公司有賺?就要睇內銀會折讓幾多出售債權,資產管理公司又係咪有國家責任硬食壞賬。」他認為,其實政策始終無解決無錢還的問題,故成效多大始終要詳看實施細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1/197970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486

人行兩招抽水 內銀股受壓 10年債息抽升 人民幣反彈

1 : GS(14)@2016-10-27 05:35:59

【明報專訊】內地前日兩大消息導致內銀股昨日普遍偏軟,其一是人行罕有沒為前日到期的1660億元(人民幣.下同)6個月中期借貸便利(MLF)進行續期;其次是外電傳出人行要求各商業銀行於第三季起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MPA)考核測算,或將加大銀行對資本及準備金要求。除內銀受壓,內地債券孳息率昨日也見抽升,間接影響人民幣止跌反彈。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四大行昨日表現疲弱,建行(0939)報5.72元,跌1.72%;昨日公布業績的中行(3988)與工行(1398)亦跌約1.4%;農行(1288)亦跌約1%.半新股郵儲行(1658)亦再插1.8%,報4.36元。

MLF不續期 分析:調控槓桿

人行罕有不對MLF續期,市場估計中央有意收緊中長期流動性,擔心資金進一步緊張。不過要注意,人行昨日進行2100億元逆回購,令單日淨投放流動性達到1250億元;同時,上周二(18日)人行亦進行了4620億元的MLF,計及當日到期1320億元,單日淨投放亦已達3300億元。中信證券認為,人行是以大額逆回購保證短期流動性,而中長期資金趨緊會成常態,藉此調控槓桿。

另一方面,外電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人行日前要求,從第三季起將銀行表外理財業務納入MPA測算,以進一步規範表外理財,意味着MPA統計範圍除各項貸款、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存放非存款類金融機構等5個項目外,還將增加表外理財資金運用項目。

表外業務監管趨嚴,等於銀行表內業務轉移至表外,並作為理財產品處理的現象將受約束,華泰證券首席金融分析師羅毅稱,截至上半年,高收益理財產品規模達26萬億元,按同期MPA餘額較去年底增長約12%計,將表外理財納入,會使上半年MPA餘額增速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傳內銀表外貸納入考核

再者,由於40%的表外理財資金投向債券,故是次收緊監管直接衝擊昨日債市表現,10年期國債孳息率昨日抽升0.033厘至2.744厘;另據市場人士透露,建行昨日新發6隻公司債銷情也因此而欠佳,消息人士更認為,債市銷售受影響,債息會被逼上升,不過內地債息升高對於避免中美息差進一步收窄會有一定幫助。

隨着債息抽升,加上昨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7705,較上日中間價升值39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帶動在岸人民幣終止三連跌,收報6.7686,升值92點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59&issue=201610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570

大媽散水 沽11億內銀股港股升逾300點後倒跌 料續整固

1 : GS(14)@2017-03-04 00:24:39

【本報訊】美股衝上,港股卻反高潮,資金搶套利,大媽11億沽內銀!美股隔晚大升,帶動港股昨早曾升逾300點,重拾二萬四關,惜隨即誘發獲利盤,大市升幅即收窄並在尾市再遇北水狂沽內銀股及騰訊(700)等,導致恒指倒跌。分析相信大市技術走勢經已轉差,倘北水短線不回流,後市或下試23300點。記者:余倩敏



隔晚美股造好,三大指數齊升逾1%,刺激恒指昨一開市即重上二萬四,早段一度升304點,惟走勢迅速見乏力,升幅持續收窄,及至尾市更全數蒸發升幅並一度倒跌逾80點,收市仍跌48點或0.2%,報23728點,失守20天線(昨處23775點)。內銀股成跌市元凶,建行(939)及中行(3988)均跌逾1%,連同工行(1398)共拖累恒指43點,相當於大市九成跌幅。


滬港股通連續兩日走資

H指昨跑輸恒指,跌41點或0.4%,收報10246點,連跌六日。主板成交821億元,是超過一周最多。淡友續蠢動,大市沽空比率昨升至10.9%的年初以來高位,亦是連續七個交易日維持在超過一成水平。北水連續兩日從港股小量撤退,滬港通南向繼周二淨流出4.4億元人民幣後,昨再錄1.9億元人民幣淨流出,是差不多三個月來首次連續兩日走資。昨首十大滬港通南下活躍股份,有七隻沽盤規模均超過買盤,當中內銀股及騰訊續成北水主力沽貨對象,工中建農四大行昨於滬港通合共錄得11億元沽額,但總買額只有約1.2億元,當中工行及建行各錄約3.5億元沽額。周三有近11億元北水沽盤湧現的騰訊,昨亦有2億元北水排隊沽貨。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董事沈慶洪表示,港股上周五跌穿10天線(昨23959處點)後,技術上已出現利淡訊號,加上昨日單日轉向,倘北水再不及時回流,後市或要下試23300點水平,尤其本月中美國議息、荷蘭大選及美國債務上限到期等大事集中出現,不排除整固市況會在整個上半月持續。至於北水沽內銀,他相信是近日升市後,兩地差價陸續收窄而誘發獲利盤,「不嬲內地資金都傾向短炒,香港平就炒,炒到貴就走,就係咁簡單。」



■在北水沽重磅股下,恒指昨收市倒跌。 李潤芳攝

專家:23300料有支持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指出,美股三大指數造好,主要是由於投資者炒作特朗普行情,兼獲一些重磅成份股帶動,港股本身較受北水及加息等因素影響,故未能跟隨美股向上。由於恒指依然無法企穩二萬四關,北水於是開始沽貨離場,他提醒新一輪跌浪已出現,而且後市有急跌的可能,恒指支持位暫看23300點。另外,恒指今日收市後換馬,吉利(175)將取代利豐(494),成為藍籌新貴;H指則剔除青啤(168),換入郵儲銀行(165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03/199458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539

內銀股受捧 騰訊破頂恒指升316點 闖今年高位

1 : GS(14)@2017-04-28 02:08:19

■內銀股帶動港股昨升316點,收24455點,距今年即市高位僅約200點。 李潤芳攝



內銀力撐下,恒指昨升316點,創逾五周最大升幅。北水大手掃入內銀股,刺激恒指收報24455點,與今年即市高位24656點僅距約200點。不過分析指中央收緊金融監管及金融去槓桿的陰霾下,A股與內銀股後市隱憂未除,大市本月未必有力再創高位,意味指數短線或快見頂。大市昨反覆向上,U盤時段進一步嘜高,最終彈升316點或1.3%,以24455點的全日高位收市。連升兩日兼累計進賬413點後,恒指見逾1個月高,距今年即市高位僅200點之差。H指升164點或1.6%,報10272點。主板成交769億元,是超過兩周最多。



昨近千股向上,升跌股份比例相當於整體股份近七成。值得留意的是,升市下盈富(2800)沽空率見53%的一年高位。北水買入意欲增加,昨經滬港通及深港通南下的北水合共見22億元人民幣的兩周高。工行(1398)及中行(3988)分別經滬港通錄4.6億元及近兩億元買盤。事實上,內銀股昨幾乎全線升,建行(939)、工行及中行三隻重磅內銀合共貢獻恒指81點,等同恒指昨約四分一點數升幅。騰訊(700)亦是昨日升市功臣,升逾2%兼再度破頂,收報242.8元,昨單隻股份已貢獻恒指55點。不過北水似乎趁勢獲利,騰訊經滬港通南下有3.7億元沽盤,沽額較買額幾乎多出一倍。恒指熊證街貨重倉區昨已由24400點水平上移至24700點水平,反映淡友押注恒指難以大舉突破24656的前高位。該處涉及逾1,400張期指,恐成後市重大阻力。


專家料難破24656

時富資產董事總經理姚浩然相信,恒指早前高位24656點不易突破,後市要視乎中資金融股能否保持強勢,以及內地銀根收緊及A股表現不濟會否累及港股。招銀國際策略師蘇沛豐亦提醒,A股會受累金融業監管加強,加上港滙轉弱,除非北韓局勢很快和平解決令避險情緒降溫,否則中港股市預料在23700點至24500點間上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26/200017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622

餘額寶投資上限削75% 分析﹕資金或回流利內銀股

1 : GS(14)@2017-05-28 10:23:36

【明報專訊】貴為內地首家「萬億基金公司」及螞蟻金服集團的成員企業,天弘基金的餘額寶貨幣基金規模之大,同儕均望塵莫及(見圖)。惟天弘基金前日發出公告稱,將餘額寶個人投資者投資額上限大削75%,由原本的100萬元(人民幣‧下同)降至25萬元,至於已有的投資及其他功能則不受影響。分析表示,此舉勢必令天弘的業務增長大幅放緩,並刺激內地銀行的存款回升。

明報記者 溫婉婷

天弘在2013年中伙支付寶推出互聯基金餘額寶,受惠餘額寶的急劇膨脹,天弘的基金規模更於今年初突破1萬億元,截至3月底止,其資產淨值突破達1.14萬億元,較去年底止的8100億元激增四成。同時,天弘基金憑藉1.2萬億元規模,晉升成為內地首家萬億基金公司,甚至超過摩根大通美國政府的貨幣市場基金,成為全球最大貨幣基金。

適用新資金 已有投資不受影響

惟天弘忽然於5月26日發公告稱,為了保持餘額寶現金管理工具的基本定位,以及從用戶根本利益出發,遂主動調低餘額寶的個人投資者投資額上限,由原本的100萬元降至25萬元,至於已有的投資及其他功能則不受影響。

月中彭博報道人行提示風險

事實上,彭博社本月中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餘額寶已經收到人行風險提示,要將個人投資最高金額100萬元降低最少五成,最快本月開始實施;當時螞蟻金服回覆,餘額寶資金轉入還是一切正常,對市場傳聞不回應。話音剛落,天弘即採取行動,「自發」下調餘額寶個人投資金額的上限,且減幅遠超報道的五成,達到75%。

廖群﹕天弘業務增長料放緩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表示,相信投資額達到100萬元的個人投資者比例很小,惟由於是次下調幅度很大,預料天弘的業務增長會大幅放緩,收窄其與同業基金規模的距離。

他續稱,由於內地銀行大部分存款流向這些理財產品,相信天弘此舉將刺激內地銀行的存款回升。

他又表示,近年理財產品的利率持續下降,但天弘基金規模較大,相對可以提供較高的利率,對投資者來說較具吸引力。餘額寶的官網顯示,其截至上周五最新的7日年化收益率為4.046厘,短短半年內已經上升了1.553個百分點。

此外,據餘額寶2016年報顯示,該基金持有人達到3.25億戶,其中個人投資者佔99.72%,機構投資者0.28%。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37&issue=20170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52

大行唱淡業績 內銀股近全跌

1 : GS(14)@2017-11-04 15:16:00

【明報專訊】建行(0939)上周四公布業績的業績對辦,上周五內銀股做好支撐大市,不過昨日除郵儲行(1658)微升0.22%,其他內銀股近乎全線下跌,收市公布業績的中行(3988)、工行(1398)和農行(1288)分別下跌0.74%、1.25%、1.36%。

各間大行唱淡招行(3968)業績,昨日跌4.6%收報30.1元,低於上周四收市價,為跌幅最大的內銀。野村報告稱,招行淨息差按季下跌0.04厘,資金成本上升速度高於資產生息。因為零售融資轉弱和去槓桿壓力,維持「減持」評級。美銀美林指招行估值較高,業務側重財富管理產品,核心盈利增長弱,給予「跑輸大市」評級。

民行純利升1.8% 光行純利升6.2%

民生銀行(1988)和光大銀行(6818)昨收市後宣布季績,民行第三季純利升1.8%至121.55億元,昨日收報7.49元跌0.27%;光行第三季純利升6.2%至84.94億元,昨日收報3.7元跌1.33%。

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表示,內地房地產表現未如理想和消費貸款亦受打壓,有投資者獲利離場。此外,昨日下跌亦受內地債市下跌,10年國債收益率創3年新高,亦影響市場情緒,銀行對利息變化最為敏感。他認為三大行數據公布前已經上升,短期內需要調整。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70&issue=201710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11

內銀股發力 建行升4%

1 : GS(14)@2017-12-18 03:40:24

【明報專訊】昨日內銀股表現不俗,建行(0939 )上升4.37%報6.93元,工行 (1398) 升3.33%報6.2元,其他大型內銀亦錄2%以上升幅。分析認為,內地打壓影子銀行和表外貸款,刺激銀行企業融資增長強勁,監管政策收緊、市場利率上升使淨利息收入增加,皆對大型內銀有利。

德銀:監管趨嚴 偏好大行

德銀報告指新的理財產品和流動性風險監管出台,未來將有更多規則出台,在愈趨嚴厲的監管環境下,該行較偏好大型內銀股,選中行(3988)、農行(1288)和建行。野村報告表示,今年第三季四大內銀存款增速高於中型行,幫助其淨息差跑贏中型行。影子銀行減弱,債息高企減少債券融資,預期銀行貸款需求增長,貸款利率繼續上升。

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區股本研究部主管謝琳認為,人行和中銀監收緊現金貸業務監管,行業加速整合有利持有牌照的現金貸企業,特別是銀行和消費金融公司,同時促進銀行改善成本控制能力。隨着中國經濟改善,不良貸款率亦有下降。

有消息指,中國為應付美國減稅和加息導致資金流出,人行準備引導市場利率走高,考慮逐漸引導銀行間借款成本上升。昨天中國10年期國債孳息達3.94厘。謝琳表示,市場利率上升有助提升大型內銀淨利息收入,但會增加中小型銀行借貸成本,對中小行有負面影響。

中銀監放寬外資銀行政策方向

此外,中銀監收市後發出公告,列出銀行業對外資開放政策的主要方向,包括放寬外國銀行商業存在形式的選擇;擴大業務經營空間,取消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等待期,支持外資行參與政府債券業務、金融市場、放寬人民幣零售存款,以及優化監管規則,調整外資行營運資金管理要求和監管考核方式。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613&issue=20171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