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臺灣永達保險董事長吳文永:稅延養老險試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前,五部委正式下發商業養老保險試點通知,首批試點地區為上海、福建及蘇州工業園,對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每月可獲得最高1000元遞延納稅優惠政策,對應額度在領取養老金時按7.5%的稅率征稅。

臺灣地區最大的保險中介集團永達保險董事長吳文永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稱,大陸地區稅延政策的出臺預示著,未來商業養老保險將進一步補充當前的保障體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實上,包括中國大陸地區、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在內,幾乎都面臨著老齡化、贍養比急劇下降撫養壓力加大的問題。就大陸地區而言,因為第一支柱社會養老保險空賬問題、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動力缺失問題,使得養老需求矛盾更加日益突出。吳文永說,從大陸和臺灣地區的政策比較來看,大陸試點的優惠力度要遠大於臺灣地區,“以一年來計,首批試點地區居民全年最多可享受12000元(人民幣,折合約新臺幣56000元)的遞延納稅優惠,而臺灣地區的遞延納稅優惠則在4800元左右(人民幣,折合新臺幣22300元),顯然大陸地區的力度更大,換而言之,政府的決心也是更大的。雖然說每月1000元的遞延納稅優惠,可能不算太起眼,但養老保險是長期產品,積少成多,相信幾十年後會是相當可觀的。”

具體到這一政策對臺灣永達在大陸的業務子公司永達理保險經紀公司的影響,吳文永認為,影響自然是非常積極的。“永達理保險自2012年在北京開業以來,一直主打養老退休市場,目前養老類保險產品的保費收入占比達到了88%以上。以2017年為例,全年共創造保險收入17.8億元,其中養老類保險的保費收入大約有15.6億元,相信這一比重還會逐漸提升。”吳文永稱,在過去的時間里,監管部門不斷出臺監管政策,使得整個保險市場的秩序大為改善,保險公司也不斷在長期保障型產品上下功夫,越來越註重回歸保險的本源。

“和我們有合作關系的保險公司們的這一想法是非常有利於我們自身發展的,作為臺灣永達、永達理來說,我們也用實際成績證明了我們在幾年前制訂的發展策略是正確的,盡管在這個過程中,一開始非常艱難,但現在無論是從監管部門對我們的態度也好,還是合作保險公司對我們的依存度也好,有非常明顯的不一樣,都是非常友好和積極的。”吳文永說,“從這些數字的角度來看,永達理還是在大陸市場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方向的,因為我們既沒有采用‘握手費’,也沒有采用‘股權激勵’這種形式來招收和留存隊伍,完全是靠培訓來讓營銷員團隊獲得技能的增長,也才是團隊持續壯大的關鍵所在。”

目前永達理一共有百萬圓桌(MDRT)1230人,創下每1000位業務員里就有近280位MDRT的高比例,13個月保單繼續率也達到了96%。永達理目前已經開設了15家分公司,計劃在2018年里繼續再開設2家。與此同時,還將2018年新契約保費收入目標確定在人民幣45億元,MDRT人數將達到3000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43

論管好拉鏈的重要性

今年的第一個大瓜,沒想到來自我的光頭男神Jeff Bezos,怎麽就這麽突然跟老婆離婚了。

 

當年他倆從紐約一路開車去西雅圖創立亞馬遜,老婆負責開車,老公就在車里搭亞馬遜的model,兩個人就這麽開始亞馬遜的創業之路;創業成功後,知道老公工作繁忙不一定記得每天吃維生素片,老婆還會按照出差天數,把維生素片裝在袋子塞到Bezos每天的襪子里,這樣提醒老公每天記得按時吃藥。

 

同甘共苦、白手起家的夫妻,就這麽離婚了!離婚聲明寫的很體面,看的吃瓜群眾也是非常唏噓啊。

 

之前不是還在說,男人最性感的事就是回去幫老婆洗碗麽!!

 

就像已婚男所說,這個level的夫婦要離婚,肯定是有一方想結婚。果然,當看到親川普人士所在媒體報道出來Bezos的第二春:


真的是讓女粉不得不吐槽一句:男人真是大豬蹄子,這三個月我堅決不在亞馬遜上消費以示抗議!瓜太大,以至於一個人待在白宮的Trump都不忘出來蹭個流量!

 

好了,事已至此,婚要離,日子也要繼續過。世界首富夫婦的婚現在看起來離的比較體面,股價目前為止也沒有太大波動,但吃瓜群眾們都很捉急,這家產該怎麽分配呢?

 

對半分,男世界首富變成了世界第四富;而我們則將迎來一位女世界首富!難怪不少二級狗還會開玩笑,Musk應該趕緊運作起來啊,要是把MacKenzie娶進門,那才是絕對的funding secure!

 

好啦,玩笑歸一遍,我就問下男同胞,如果你們賺了很多很多錢,結果因為跟老婆離婚要被分走一半的家產,會不會心疼肉疼呢?

 

有人覺得吧,錢賺到一定程度,也許靠錢帶來的刺激感遠遠不及出軌這些不道德的事情。比如默多克、切爾西老板都為了第三任老婆跟第二任老婆離了婚,分別付了17億美元及10億英鎊給前妻。

 

雖然兩個人都又跟第三任老婆離了婚,搞得切爾西球迷很擔心老板會不會沒錢買外援,你說這都什麽事啊~~

 

也有人覺得,肉疼不肉疼,取決於離婚時候處理的好不好。相處的不開心,就很容易成為香港土豪大劉這樣,甩了20億港元的分手費後,不忘在全香港媒體上登廣告吐槽ex~~

 

當然,以上這些壕無人性的離婚費,對土豪而言可能只是九牛一毛。對普通人來說,如果因為沒管住自己拉鏈被分走一半身家,好肉疼啊。想想從原來住快山頂的人生,降級到去住金鐘,每個月工資一到賬就要轉走一大筆贍養費,這想想就覺得疼啊啊啊!

 

所以,不是首富的男同胞們啊,一定要管好自己的拉鏈啊。

 

講完道德和八卦後,我們再來講點學術性的,像CEO離婚這事,對投資者到底有沒有影響呢?斯坦福有三個教授在2013年時候,發了一篇論文,學術性滴告訴大家,CEO離婚對上市公司而言,確實會有影響。

 

第一層影響是,兩公婆離婚,老板被分身家,對公司的控制可能會被削弱:老板可能需要通過賣股票,或者轉一部分股票給另一半分身家。來給你們看個世界上最尷尬的IR,股票被老板的前妻block trade了,氮素,不知道是哪個前妻!

 

還好最後查清楚了是哪個前妻,無論怎樣也要笑著告訴投資者,公司穩健不受影響。

 

第二層影響,鬧離婚時候,老板的註意力、工作精力什麽的肯定會被分散。從2009到2012年間,美股有24個CEO離婚了,其中29%的CEO在離婚後兩年就不幹了。真是情場職場兩失意啊。

 

離我們近一點的比如老王,2012年為了小女朋友跟老婆離婚,2015年就碰到了宿敵老姚,最後2017年退位。值得安慰的是,至少現在老王身邊還有不靠男人的田小姐~~

 

第三層影響,離婚會改變CEO的風險胃納。就好像你們炒股票虧了錢,第一反應一定是賺回來;離婚沒了一半身家的CEO,肯定想在以後賺更多,彌補自己的損失啊。這種情況下會有兩個可能:

 

如果CEO是把非上市公司資產分出去了,那離完婚為了讓自己的身家不再縮小,會有很大幾率和動機,拒絕公司有風險的投資機會,選擇最保守的發展方式,保護自己剩下的一半身家。這就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

 

如果CEO是把上市公司股票分出去了,那為了把分掉的身家賺回來,大概率會冒比之前更大的風險,讓公司賺更多錢,這樣公司股價漲上去了,身家才會回來。如果冒險成功了,業績變好了,董事會要給CEO的total package肯定也要上升。

 

從數據上來看,美國大多數離婚CEO時進取型領導,很多都在結婚後拿到了比離婚前更多的工資。

 

研究特斯拉的猿猴們,你們要不要把特斯拉的股價跟Musk的婚戀狀態拉出來看一看瞧一瞧。

 

結婚離婚這事,其實在PM身上也適用。佛羅里達大學與新加坡管理大學幾位教授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年輕PM結婚會令alpha提高1.72%,但離婚就會殺掉15.68%。

 

不年輕的PM結婚會令alpha會下降14.29%,離婚時只會殺掉4.10%。

 

所以年輕的男同胞們,結婚是一件益大於弊的事情;結了就好好工作賺錢養家吧,管不住拉鏈的時候,一定提醒自己代價是十分巨大的。

 

不年輕的男同胞們,雖然離婚對你們的殺傷力沒有那麽大,但是如果你們以後還是不免結婚,就還是別離了,畢竟再結婚的殺傷力可能更大。

 

當年離開DE Shaw創立亞馬遜的時候,Bezos花了好幾天下決定:

 

For me, the best way to think about it was to project myself forward to age 80 and say, 'Look, when I'm 80 years old, I want to have minimized the number of regrets that I have, I don't want to be 80 years old and in a quiet moment of reflection, thinking back over my life and cataloging a bunch of major regrets.

 

只能希望八十歲的Bezos不會後悔~~



發送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998

流通性在投資世界的重要性 周顯

1 : GS(14)@2014-08-26 22:13:47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5748\r\n\r\n在上星期的本欄,說出了投資者需要面對的四種風險,分別是下跌風險、波動風險、天災風險和個人風險,今天繼續說第五種風險,就是流通風險。\r\n\r\n我們都知道,在投資的世界,流通的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流通性愈高,價值愈大。從宏觀的角度去看,把公司上市,即是它的股票可以在證券交易所這個平台買賣,由於這個平台有着很多的參與者往來交易,所以,有資格在這平台交易的股票,也比未上市的股票更為值錢。\r\n\r\n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完全沒有資產、幾乎完全沒有業務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值上五億元主板、二億五千萬元創業板的殼價,就是因為上市公司的股票有它獨特的流通價值,而這個流通價值是可以把其股票價格大大增高的。\r\n\r\n就是在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間,也有流通價值的比較。像藍籌股,普遍上它的成交量會比普通股票為大,所以它的流通價值也比較高,因此它的股價也普遍比較高。所謂的「股價比較高」,意即是以市盈率去計算,藍籌股的市盈率會比較高,這正是因為它包括了「流通性溢價」在內。如果從這角度去看,你買了股票,股價用不着下跌,但它只要減少了,甚至是消失了成交,這便已經是等同於股價大跌。\r\n\r\n

\r\n\r\n藍籌股如騰訊的流通量較高,所以市盈率也比較高,因包含了「流通性溢價」。\r\n\r\n

\r\n\r\n在一個流通性喪失了的市場,你可以把商品標價出售,表面上,標的仍然是舊價,你甚至可能還能夠以舊價把商品賣出,但是,在以前,也許你只要等上一個月,便能夠賣出商品,但是到了流通性喪失的時候,你也許要等上一年,才能夠以相同的價錢賣出商品。\r\n\r\n由於時間就是金錢,當你需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出售商品(但價錢不變),這其實在某程度上等同於價格已經下跌了。\r\n\r\n然而,就某一特定的商品或投資品而言,所謂的「流通性」,並非是不變的常數,而是不停轉變的變數。換言之,股票的股價固然是天天不同,它的流通性也是天天有別,有時候,股價會突然大跌,也有時候,一隻成交量很大、很高流通性的股票,會突然「熄燈」,變得幾乎完全沒有成交。\r\n\r\n所以,當我們購進一隻股票的時候,非但要擔心它的股價下跌風險,還要擔心它的波動風險和流通性風險,更加要擔心天災風險和你的個人風險,所以,很多在計算投資回報率的時候,並不將價格下跌以外的其他四種風險也計算在內,實在是很大的失誤。\r\n\r\n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子,在很多年前,我曾經試過在一次股市的調整時,輸得股票戶口的總值只剩下一千萬元,但欠下的孖展額已經達到了七百萬元。在理論上,我還有三百萬元的資產剩值,但在實際上,由於這價值一千萬元的股票,在當時的弱市之中,幾乎全都是完全沒有成交的垃圾股,我深知道,如果證券行「call孖展」,我沒錢付,證券行狠心把我的所有股票沽出,這些股價必然大跌幾成,我很可能會馬上變成了負資產。\r\n\r\n還幸好,證券行並沒有這樣做,過了幾個月之後,股市轉旺,這些股票的股價和成交量也回升了,我遂脫離了險境。自此之後,我便認識了「流通風險」這個概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05

囤積物資的重要性 周顯

1 : GS(14)@2015-03-16 11:13:36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1120
人類的科技進步一日千里,在今日的社會,由於電腦科技發達,物流的技術發展,又已經大幅躍進了。但是,從另一方面去看,當存貨的數量可以減至最低時,只要一旦在短時間的需求量大增,便會令到供應鏈斷裂,現貨供應即時斷市。可見今日的日用品供應鏈是如何的脆弱!

所以,我的意見是,一個家庭如果有經濟能力,必須為他們的生存去「買保險」,囤積一定數量的日用品。在我小時候,不時看到某些同學的家中,囤積了一大堆物品,除了大米、罐頭之外,還有油、鹽、厠紙、牙膏等等。在當時,我總是暗笑這些長輩太過無知,到了現在,才恍然發覺他們的做法大有智慧,這也許是因為他們經歷過戰亂,才知道物資缺乏的可怕,才知道囤積物資的重要性。

我的建議是,一個低下階層的家中,也要囤積一個月的物資,一個中產階級的家中,就要有三個月至半年的物資,至於富有人家,則不妨有一年的日用品存貨,以策安全。其實,囤積物資,只能夠算是積蓄,不能算是浪費,因為這些東西是一直在使用着的。另外一種做法,則是把快要過期的物資,送給有需要的人,例如食物銀行,這既可以做了善事,也乘機清了存貨,自然也不能算是浪費。



除了囤積日用品外,也應該存有藥物,其中「特敏福」治療感冒有神奇的效果。

除了食物和牙膏、厠紙之類的常用物資之外,還有甚麼是有需要囤積的呢?我的另外一種存貨,是藥物。一些基本的藥物,如消毒用品,以及紗布之類的,自然是必需品。我的家裏總是藏着三顆安宮牛黃丸,這粒昂貴的藥物,其中的雄黃、硃砂都有毒性,所以美國和日本禁止進口。但是,它治療急性中風,卻有神效,可以用來急救之用。這藥物是同仁堂的鎮店之寶,在香港有售,但在北京買的功效更大,原因不方便說了。

另外有一種藥物,相信大家都聽過它的名字,叫「特敏福」,是在執筆時世上唯一能夠治療感冒的藥物。因此,當禽流感等等流感疫症發生時,它便會斷市,因為政府會買光所有的特敏福,以作防疫之用。

據藥廠所說,這藥如果在發病的二十四小時之內服食,可以有效令到流感的痊癒期縮短百分之三十至四十,還能令到不適感減低百分之二十五。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只要持續服食七天,每天兩次,就可以產生六個星期的預防免疫期,但我找不到此說的出處。如果此說屬實,當疫症蔓延時,它還有預防的功效,但政府當然不方便說,以免被人一掃而光,病人反而無藥可吃,更加重了災禍。

有次我患了感冒,吃過特敏福,覺得這真是一隻神奇的藥,比我以前吃過的所有感冒藥都要好。以前的藥只能減輕症狀,減輕痛苦,而無法治病,然而,單單從「減輕痛苦」這項功能而言,特敏福也是勝於其他所有我吃過的藥物。但此藥也不便宜,售價應該是在二百元至三百元之間。

此藥在香港是處方藥,藥房不能售賣給普通人,必須醫生紙才能出售。我不知道慫恿人們去購買處方藥是不是刑事罪行,也不知道藏有處方藥是不是一種刑事罪行,我只是把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想法告訴大家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541

又嚟角度的重要性陳法蓉自拍變梁思浩

1 : GS(14)@2016-10-14 06:52:20

今年六月,陳法蓉就喺微博上載咗一張相,當時驟眼望落去,已經覺得張相好似梁思浩。前晚,陳法蓉再喺微博上載咗四張相,除咗佢同好姊妹Ada同朱茵攬住米老鼠嘅合照外,其中一張佢攞住米老鼠嘅甜品相,呢個角度又係好似梁思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14/197998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017

指兩人不承認一國重要性宣誓覆核 官判政府勝訴 梁游出局

1 : GS(14)@2016-11-16 05:27:34

■梁頌恆及游蕙禎昨表示對裁決失望,指就算破產也會上訴到底。朱永倫攝



【宣誓覆核】【本報訊】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的宣誓風波,引發特首梁振英及律政司提出司法覆核,要求取消二人的立法會議員資格。高等法院法官區慶祥昨判政府勝訴,裁定梁、游二人的行為屬拒絕宣誓,宣誓無效,議員資格在上月12日拒絕宣誓當天已被取消,同時禁制立法會主席再為二人監誓。法官表明人大釋法與否,對本案都沒有影響。梁、游表示最快今日提出上訴,就算破產也會上訴到底。 記者:黃幗慧



梁頌恆昨晚表示對裁決失望,雖然「堅持真理,要冒上風險,會傾家蕩產,甚至破產」,但決定上訴,「哪怕上訴到終審法院」,並會向法庭申請上訴及暫緩執行判決,以等待上訴結果,目標是今日作出申請,以避免政府一旦啟動補選,二人的上訴只淪為學術討論。


二人計劃眾籌500萬上訴

二人指現時會否參與補選屬言之尚早,他們保守估計訟費達500萬元,計劃眾籌上訴。梁頌恆表示,合法的選舉結果竟被輕易推翻,反映香港法治和文明很薄弱,形容補選不公義。青政已去信英國政府,要求對方正視今次風波,因《基本法》源自《中英聯合聲明》。法官區慶祥昨下午頒下56頁的判詞,宣佈梁頌恆及游蕙禎在10月12日作出的宣誓,違返《基本法》一百零四條及《宣誓及聲明條例》16d及19a條及附表2,宣誓無效及無法律效力,二人自當日起,已被取消議員資格,議席懸空,二人無權以立法會議員身份行事,法官並禁制二人以議員身份行事及聲稱有權以立法會身份行事。同時,法官宣佈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無權准許或為二人再監誓,推翻主席容許二人再宣誓的決定,並禁制主席准許或為二人監誓。法官同意誓言必須莊重及真誠地作出,一項效忠或表達忠誠的誓言,代表宣誓人向政權及政府承諾及保證作出真誠效忠,支持其憲法。法官指,《基本法》一百零四條規定立法會議員就職時,必須按《宣誓及聲明條例》宣誓,即擁護《基本法》及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若議員拒絕或忽略作出法例訂明的誓言,其議員資格必須被取消。法官認為梁、游在宣誓時使用「香港國」(Hong Kong nation)一詞、將中國讀成「支那」、展示印有「Hong Kong is not China」的藍色橫幅、梁將右手手指作交叉狀、游以F字頭的粗口字代替Republic等行為,都顯示他們無意忠誠支持及遵守立法會誓言及《基本法》一百零四條的責任,二人不承認「一國兩制」的原則及「一國」的重要性。法官認為二人均不願意及拒絕依法宣誓,故依例議員資格被取消。在本案審結後,人大突然就《基本法》一百零四條釋法,法官同意政府一方所指,無論有否釋法,本案的結果都是一樣。



不干預原則不適用於本案

至於梁、游指在三權分立原則下,法庭不應干預立法會內部事務,法官指不干預原則不適用於本案,稱《基本法》作為小憲法,地位高過立法會,而決定宣誓是否符合憲法規定,不屬立法會內部事務,並指判定一項誓言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法庭擁最終判決權。梁、游聲稱根據《基本法》七十七條,立法會議員有豁免權,即在會議上發言不受法律追究。法官指這只涵蓋以議員身份行事時,在會議上的陳述和發言,不包括宣誓時的言論,況且二人當時仍未有效就職。根據《基本法》七十九條,若一名立法會議員行為不檢,需經過三分二議員通過譴責,主席才可宣佈取消該議員的資格。但法官指拒絕宣誓不屬行為不檢,若受影響人士根本未就職,更加不用跟隨上述程序。法官續指,特首有資格提出本司法覆核,特首及律政司有需要將立法會主席列為答辯人,好讓主席受制於本案判決。法官下令敗訴的主席及梁、游二人需向申請人付訟費。案件編號:HCAL185、HCMP2819/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6/198355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727

家底人脈對創業重要性 周顯

1 : GS(14)@2017-02-03 03:06:05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main/63193
在以前,要創業成功,方法是找出一條有效的經營模式,然後努力工作,只要你的經營能力比同業更高,即是說,成本按得更低,或/及利潤更加豐厚,長久地戰下去,便可操必勝,你就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家了。在過往,李嘉誠、李兆基等,都是用這一條方程式發達的。

然而,在今天,你可能是在市場上,經營得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可是,你會發現,為甚麼有的同業,明明成本比你高,非但沒有利潤,甚至是嚴重虧蝕的公司,依然能夠活得比你好,甚至是成為市場領袖呢?

無他,皆因他們資本雄厚,大把錢,甚至割價傾銷,你蝕一元,他們蝕十元,只要他們的資金比你多出十倍以上,先垮掉的也是你。

不消說的,這些同業之所以這麼多錢,皆因獲得基金青睞,有基金入股投資,得到了資金的注入,才能夠有源源不絕的金錢去燃燒,去擊敗對手。

這種模式,是在西元二千年的科網股熱潮開始,至今已經成為了常態。這直接導致了一個後果﹕

經營得最穩健、最賺錢的公司,不一定也是笑到最後的公司,皆因成功的訣竅,並非在於經營,而是在於能否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

那究竟甚麼公司能夠吸引到基金的投入呢?

第一是不計成本地擴大市場份額,皆因基金沒有興趣去等待二十年,讓創業者慢慢打造一間公司,要成功得最快,就是要不計成本地去擴佔最大的市場份額,有了市場,再慢慢想賺錢的問題。這種方法,無疑是根基不穩,但成功的速度卻快得多。

第二是搞好創業家的形象,必須符合基金經理的合理期望,才能吸引他們的投資。所以我們見到,在以前,成功的企業家是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夜總會應酬,但是今天的創業家,個個都是好有型,像臉書的大股東朱克伯格,開一台Honda Jazz,只吃自己打獵回來的食物,how cool,這種形象,才是基金經理們的合理期望。

第三,要獲得基金經理的投資,最重要的是關係網絡。所以,我們可以見到,今日成功的創業家,很少出自草根階層,大多是富二代,educated in名牌大學,因為這才有廣泛的人脈網絡,作為成功的鑰匙。反觀在我少年時,創業家多半是家裏沒錢,讀書不成,但卻可憑着街頭智慧,去發展出一番事業。

總括而言,在今日,要想創業成功,家底、人脈、吹水,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企業家大部分的時間,是要去應付投資者,迎他們的所好,至於實質的經營能力,則是其次又其次。這就是新時代、新經濟的最大特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