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至2.75%(自3%),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至5.6%(自6%)。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上更進一步。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周五發布報告稱,這是自2012年7月以來央行第一次下調基準利率。在疲弱的增長勢頭和低通脹環境下,降息本身是合乎邏輯的。但是,由於央行一直專註於以非傳統方式進行貨幣寬松,這次降息的宣布依然令人吃驚。這反映了政府對近期增長前景的關註和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方面的巨大努力(本周早些時候,國務院公布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十項措施,但並未暗示貨幣政策的調整)。近幾個月來,降低貸款利率的努力並未取得顯著效果(見圖2)。
朱海斌認為,非對稱的降息可能會給銀行的盈利能力帶來顯著壓力。如果銀行將在新的基準利率上提供1.2倍存款利率(使用一年期基準利率),利差可能收窄40個基點。這或將提出一個問題——銀行會保持貸款利率圍繞基準利率的分布範圍還是會上浮該分布範圍(見下圖)。
朱海斌稱,將今天的公告解讀為一個政策朝著更激進的貨幣寬松轉向的信號(盡管央行在官方聲明中稱之為一個中性政策操作, 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預計在未來幾個季度內至少還將有一次降息。另外,可能的量化措施還包括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包含抵押補充貸款(PSL)、常設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公開市場操作等定向量化措施,以及可能的存貸比計算口徑調整。也將相應地對摩根大通的增長軌道預測進行複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經濟參考報》日前從權威渠道獲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建部)擬出臺收購商品房用於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對地方政府回購或回租普通商品房分類做出具體要求。業內人士預計,打通市場庫存房源與棚戶區改造的安置需求後,將釋放超過一千萬套棚改安置房的需求。
《經濟參考報》由權威人士處獲悉,根據對地方政府回購或回租商品房的指導意見,涉及數量最多的棚改項目安置房可以以回購方式補充,而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可長期集中租賃存量待售商品房。地方已有部分較為成功的商品房回購先例,有較大推廣意義。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趙路興向《經濟參考報》表示,“十二五”期間,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已接近尾聲,大規模棚戶區改造才剛剛開始,地方面臨的建設任務較重。與此同時,現在一些城市商品房庫存較大,消化周期甚至高達5、6年。在這類地區,如政府回購或回租成熟的存量商品房項目,不僅可有效降低配套投資壓力,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安置,也將進一步減小地方房地產庫存壓力。
面對今年國內房地產投資增速和經濟增速均持續下滑的形勢,中國政府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上半年國家開發銀行已完成棚戶區改造貸款2000億元,預計2014年棚戶區改造資金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下圖來自中國國家統計局。
華爾街見聞今年7月文章提到,成都、蕪湖等城市在棚改中正研究或已實施政府回購方式,但地方在實施中多數是悶聲做、不願說。主要是怕被誤解為在“救市”。
不少評論認為政府回購的方式看起來一舉多得,但也有人質疑這種模式其實就是多年前政府救市模式的翻版。2008年末4萬億政府投資政策出臺,各地方政府紛紛在房地產領域註入大量資金救市。而政府回購商品房用於所謂保障房,正是救市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中國與歐洲央行齊齊釋放寬松信號後,本周一全球股市走高,市場一片歡騰。
中國方面,滬指周一放量大漲,收升1.9%至逾三年新高,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地產股漲幅居前。
上周五中國央行意外宣布非對稱降息,當晚美股時段中概股就普漲,地產股領漲。不少分析認為,央行此舉是為了避免通縮,同時刺激經濟。
而此次降息可能只是開始。據路透社報道,因擔心物價下滑可能觸發通縮風險及債務違約潮,中國領導層和央行已準備好再次降低基準利率,同時放寬貸款限制。
“中國央行已經轉向全面刺激,並可能再次降息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路透引述的一位智庫專家提到。
受到中國央行降息的影響,上周五歐洲股市經歷了一個月來最好的一天。
此外,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也正在掃清全面寬松的障礙,盡管這一決定一直遭到德國的反對。上周五德拉吉在講話中稱,稱若無跡象表明通脹快速朝目標前進,歐央行準備擴大刺激。
今天下午公布的德國IFO商業景氣數據好於預期,歐洲經濟發動機德國的經濟狀況有望好轉。
今天歐股開盤後一路走高,目前STOXX50指數增幅為1%。除日本外的MSCI的亞太股指漲了1.1%,日本股市則休市。美股期貨微漲0.1%,上周五美股道指標普均創新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繼上周實施了2012年以來的首次降息後,中國央行今日還暫停了正回購操作。
彭博社援引的交易員稱,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尚未進行人民幣14天期正回購操作,為七月以來首次。今日有200億元人民幣14天期正回購到期,加之本周二凈投放的150億元,中國央行公開市場本周將凈投放資金350億元人民幣。
中國央行上一次暫停正回購還是7月22日和24日,當時一批新股密集上市,預計會凍結7665億元。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國泰君安證券的估計介紹過,上周五開始密集發行的新股最高將凍結1.6萬億元資金。
渣打銀行(香港)策略師Becky Liu認為,中國央行“很可能”會從12月開始通過逆回購向金融市場註入流動性。對於央行今天暫停正回購操作,他表示;
鑒於未來幾周到期的正回購十分有限,今天停止正回購操作也不出人意料。
見聞還介紹過,央行本周二僅開展50億正回購,創下了本輪14天正回購重啟來的“地量”,同時還有200億元14天正回購到期。市場關心的中標利率,也下降了20個基點至3.20%,為六個月內第四次出手引導利率預期下行。
量縮價減,顯示出央行寬松政策延續,進一步呵護月末資金面的意圖。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媒體報道稱,證監會將發布新規,放寬對券商凈資本的限制,有利於行業杠桿率提升。在當前券商因創新業務而資本金普遍偏緊的情況下,這將極大刺激券商業務增量開展。
中國證券網援引媒體報道稱,
根據證監會8月份初發布的征求意見稿,證券公司的“凈資本/凈資產”監管指標擬由現行的“≥40%”調整為“≥20%”,“凈資本/負債”擬由現行的“≥8%”調整為“≥4%”,“凈資產/負債”擬由現行的“≥20%”調整為“≥10%”。新引入“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率”兩項監管指標,均為“≥100%”,旨在提升證券公司對凈資產和凈資本的有效利用。專業人士據此測算,證券行業凈資本將釋放500億-700億元,相當於行業凈資產的8-10%;行業杠桿率上限將提升約2倍,按照目前行業平均杠桿率3.5-4倍計算,有望提升至5.5-6倍;行業凈資產收益率上限將從10-11%提升至13-15%。在當前券商因創新業務而資本金普遍偏緊的情況下,這將極大刺激券商業務增量開展。
分析人士指出,今天下午券商股再度走強與此消息相關度較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更多貴金屬要聞請關註黃金頭條,下載黃金頭條APP,黃金資訊盡在掌握(點擊這里下載)。
美聯儲FOMC決議保留“相當長一段時間”措辭,但市場解讀美聯儲主席耶倫講話暗示最快明年4月加息,黃金沖高1200以上失敗後,一度跌破兩周低點至1183,收於1190美元以下。
美聯儲周四淩晨公布的FOMC政策聲明保留了在“相當時間”將利率維持低位的措辭,重申會在經濟進度好於預期情況下提前加息的立場,但也會因為進度放緩而推遲加息。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貨幣政策聲明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未來兩輪會議不大可能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這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最快將在明年4月開始加息,這個時間點早於大部分市場預期。
在政策聲明後金價一度上升至1200上方,但很快回落,跌至1190美元/盎司下方,觸及兩周低點1183美元/盎司水平。
匯豐銀行(HSBC)金屬分析主管James Steel認為:“對黃金而言,美聯儲的聲明出現了很多解讀。我認為黃金市場可能會看向外匯市場,如果美元的上漲遇到困難,歐元稍微有所走強,那麽對黃金是有利的。”
國際黃金周三(12月17日)亞市開於1193.60,震蕩上行最高觸及1201.20美元/盎司;歐市盤中,黃金觸及時段低點1194.25後反彈觸及時段高點1202.90。
北美開盤後,黃金震蕩下行,美聯儲貨幣政策聲明公布後,黃金快速觸及時段高點1201.50後大幅回撤,刷新兩周低點至1183.70美元/盎司。
黃金現貨黃金周三最高觸及1201.20,最低下探1183.50,收於1187.60美元/盎司,下跌6.0美元,跌幅0.50%。紐商所Comex 2月期金周三(12月17日)上漲0.20美元,漲幅0.02%,報1194.50美元/盎司。
周三全球最大的黃金ETF,SPDR Gold Trust持倉不變,此前兩天該基金合計減持4.2噸黃金。
基本面利好因素:
1.美聯儲周四淩晨公布的貨幣政策聲明保留了“相當長時間”措辭,基調較預期溫和。
2.原油價格持續暴跌後反彈,因交易員在近期油價暴跌之後了結空頭頭寸。紐約商交所一月交割的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價格上漲54美分,至每桶56.47美元,漲幅1%。倫敦ICE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17美元,至每桶61.18美元,漲幅1.9%。
3. 美國CPI創六年來最大環比跌幅,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11月CPI環比跌0.3%,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此前的預期為跌0.1%。這預 示著2015年通脹仍將低於美聯儲的目標。美國三季度經常帳赤字規模較上個季度走高,同時高於市場預期。美國商務部(DOC)公布數據顯示,三季度經常帳 赤字規模擴張至1003億美元,預期赤字975億美元,前值修正為赤字984億美元。
4. 希臘政府未能在總統選舉的首輪投票中滿足多數(180票)支持。希臘總理薩馬拉斯領導的政府如不能讓自己的提名人出讓總統,希臘政府面臨倒臺危機。
基本面利空因素:
1.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在貨幣政策聲明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未來兩輪會議不大可能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這被市場解讀為美聯儲最快將在明年4月開始加息,這個時間點早於大部分市場預期。
2. 美國股市周三收盤大幅上揚,道瓊斯指數上漲288.00點,至17356.87點,漲幅1.69%。標普500指數上漲40.15點,至2012.89點,漲幅2.0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96.48點,至4644.31點,漲幅2.12%。
3. 美元對日元和歐元周三飆升,因美聯儲主席耶倫暗示最早可能在2015年4月份的會議上做出加息決定。美元兌日元從會議結束前的117.67飆升至118.44,當日上漲1.8%。歐元兌美元從1.2405美元跌至1.2366美元,跌幅1.2%。
後市展望:
◆匯豐銀行(HSBC)金屬分析主管James Steel認為:“對黃金而言,美聯儲的聲明出現了很多解讀。我認為黃金市場可能會看向外匯市場,如果美元的上漲遇到困難,歐元稍微有所走強,那麽對黃金是有利的。”
◆ 瑞士MKS貴金屬高級交易員Alex Thorndike在周三(12月17日)的報告中指出,黃金在過去幾個交易日內保持波動,因美聯儲將結束年內最後一次貨幣政策會議,黃金可能更加敏感。 Thorndike表示,“黃金繼續在1185-1235範圍內寬幅震蕩,目前金價正在接近區域下限,今日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將至關重 要。多數人相信美聯儲將在2015年加息,這將導致黃金承壓。”
◆澳新銀行的策略師Victor Thianpiriya在日內的分析中預計,2015年現貨黃金價格將會逐步上漲,到明年年底可能漲到每盎司1280美元水平。同 時,Thianpiriya在報告中指出,預計2016年底金價上看1420美元/盎司水平。Thianpiriya表示,“在去年重挫28%之後,今年 金價仍受到空頭的壓制,這主要是因為美元大漲和投資者預期美聯儲準備升息的影響。不過,印度上個月解除進口限制,還有中國的銷售增加後,黃金的實物需求料 將會好轉。”
◆香港永豐金融集團周三(12月17日)在報告中表示,目前的市場充滿風險,金價受到盧布下行以及中國和英國不及預期數據的影 響,避險需求有所增加。周二金價一度觸及1223美元/盎司的高點,但此後重新跌回1200下方,金價走勢有很大波動。永豐還稱,市場仍然充滿風險,美聯 儲FOMC會議可能會黃金帶來壓力。而受到盧布暴跌的影響,俄羅斯可能會出售黃金儲備以穩定盧布,這也將為黃金帶來壓力。永豐認為,要關註美聯儲會議,如 果透露出積極的基調,金價可能會跌破1185美元/盎司水平,並進一步下行。
◆海外知名技術分析機構FX Empire周三(12月17日)在報告中表示,周二金價先是走低,隨後大幅走高,不過最終形成射擊之星形態,收低於1200美元/盎司下方。FX Empire表示,射擊之星的形態表明還有更多弱勢,而如果跌破1180美元/盎司的水平,將帶來快速的賣盤。該機構還認為,目前來看,金價將跌向 1140的水平,甚至更低。在黃金市場再度開始低迷的情況下,沒有買盤的興趣。
◆Kitco首席技術分析師Jim Wyckoff周三稱,“2月期金在近期上漲後震蕩下行,空頭短期總體上在技術面上占優。黃金多頭近期需要突破的目標是收於關鍵技術阻力上周高點 1239.00上方。空頭近期下行需要突破的目標是關鍵技術位1184.80。”Wyckoff指出,“黃金上行初步阻力位於1203.10,進一步阻力 位於1210.00;下行方面,黃金的初步支撐關註1194.60,進一步支撐位於1187.80。”
周四關註重點:
17:00 德國 12月IFO商業景氣指數
21:30 美國 12月13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
22:45 美國 12月Markit服務業PMI
23:00 美國 11月諮商會領先指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彭博消息,繼昨天央行向市場註入短期資金後,央行今天再度出手,向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提供了短期流動性支持。
華爾街見聞周三曾提到,央行當天通過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向部分銀行提供短期資金,此外還對部分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進行了續做。
今天銀行間市場利率繼續走高,盤中7天期回購利率漲至逾10個月高位,較昨日漲幅達到200基點,午間報7%,隨後稍有回落。
國信證券分析師鐘正生在昨日的報告中曾提到,年末平滑流動性是央行提供短期基礎貨幣的初衷。
年底流動性會出現季節性緊張,最近新股密集發行也對資金面造成一定擾動,前幾日貨幣市場利率已經開始反應。而年底財政存款投放要等到本月25號左右,這對貨幣市場來說顯然是“遠水救不了近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2-29 08:44 編輯 【重磅】央媽387號釋放特大利好!釋放5.5萬億信貸空間! 昨日,央行正式下發文件,將原屬於同業存款項下存款納入各項存款範圍,其中包括存款類金融機構吸收的證券類及交易結算類存款、銀行業非存款類存放等。文件同時規定上述計入存款準備金的存款適用的存款準備金率暫時為零,這意味此類存款暫時不需要繳納準備金。 據海通證券研報測算,央行調整存貸款統計口徑後,商業銀行存貸比平均降幅將在5%。其中,興業銀行降幅最高,達11%。此舉意味著可釋放約5.5萬億信貸額度空間,增強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而這也是國務院決定增加存貸比彈性的根本目的。 華創證券債券分析則認為,此想法可能過於理想: 首先,如果銀行將一般存款轉化為非銀同業存款,將會提高自己的負債成本,雖然降低了法定準備金上繳規模,但對於銀行來說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其次,即使銀行樂於把一般存款轉化為同業存款,則要求企業和居民將本身存入銀行的存款購買基金等產品,再由基金公司存入銀行,但是企業和居民是存款還是購買基金的產品,是由其自身對金融產品的偏好決定的,企業和居民是否能夠輕易地將存款轉化為其他金融產品也要打上一個問號。 最後,一般存款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而同業存款波動較大,從穩定性考慮銀行也要維持一般存款規模。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鄧海清表示,即使非銀同業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也不會補繳存款準備金,或是補繳準備金有較長的過渡期。 “法定準備金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存款時,能有相當充足的清償能力。非銀同業資金在顯示中多為固定期限,而且違約率極低,發生存款突然流失的概率很小。而且,如果繳納準備金,勢必同時會降低準備金率進行對沖,這會給資金面帶來較大的波動,提高銀行負債端成本。”鄧海清稱。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暫不補繳準備金對銀行而言是利好,極大地緩解了短期流動性壓力,預計春節前降準無望。 驚喜!紅包超預期,央媽是親媽! 銀行重磅利好襲來,央行387號文面市,擴大一般存款口徑同時增量部分準備金暫定為零,正如我們在本周四(24日)已經提示過的,央行此舉可消除負面預期、變相放水緩解短期流動性壓力、存貸比約束削弱,以下為針對此次文件涉及的幾點: 短期流動性釋放:①除券商、保險、信托、基金等非銀存款外,387號文較周四傳言版本還增加了銀行業非存款類存放、境外同業存放等幾塊邊角料,整體納入一般存款增量約為12萬億,因為暫不繳準的規定,商業銀行可較11月底預期的“恐怖”版(非銀同業存款約10.9萬億)少繳納2萬億準備金,相當於免除三次50BP的升準,這在本周四已有部分預期,可大幅減輕短期流動性壓力。②此外此舉將為商業銀行提供變相降準,銀行將有動機以非銀類機構(券商等)為通道將一般存款導入非銀同業存款項下,規避準備金的繳納,貨幣派生增強,短期內又相當於一次放水。 存貸比金箍一松,由監管指標邁向監測指標的道路更進一步。截止11月末銀行業人民幣存款余額約113萬億,貸款余額約81萬億,存貸比71.7%,截止9月末16家上市銀行有7家存貸比超73%,10家超70%,逼近75%的監管紅線。9月份存款偏離度指標出來後大家壓力普遍大增,此次存款口徑擴大,單邊估算的話,中短期可以貢獻6個百分點左右的存貸比彈性,釋放大量信貸額度。結合此前央行信貸額度放寬,短期約束商業銀行放貸的三大金箍中已有兩個出現松減。 存款成本下行,實現表內套利。①不用再那麽費心折騰存款了,隨著中短期存貸比彈性的加強,商業銀行部分源於此處的沖存款規模的動機降低,對高成本一般存款的需求降低,利於銀行降低存款端獲取成本,同時源於總資產規模的沖存款動機仍在。②如前所述,商業銀行將有很大動機把原來的一般存款騰挪至非銀同業項下,以此規避低收益的準備金繳納(一般年化利率為1.4-1.5%),付出一定的通道成本後賺取超額利差,實現表內套利。 整體來看,此次央媽的紅包是普惠性的,大中型銀行和部分小行受益於本身同業業務的強勢及資本運作能力,拿到的紅包要比別人大一點。拿了紅包,新年就更有盼頭了,如信貸資產證券化提速,地方版AMC擴容等等。估值面看銀行股沈寂多年的修複剛剛啟動,至少還有50%以上的空間。資金面看,仍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場,低價掃貨的行情持續,量大價廉的銀行股不容錯過。錯過了始發,不要再錯過第二站的上車機會。 個股上,我們認為短期可以繼續關註華夏、光大、浦發、交行,華夏是混合所有制的標桿,會受益國企改革,光大是被拯救的落難公主,改善空間大。同時我們也持續看好特色化、市場化的南京、寧波、平安還有興業。還是那句話牛市思維,回調就是買入良機,相信對前景的判斷。(銀行羅毅、林博程、張帥帥於2014年12月28日) 國泰君安:同業存款納入分母暫不繳準利好銀行和股市 以下為國泰君安詳細分析: 12月27日央行發布387號文,將部分原在同業往來項下統計的存款納入各項存款範圍,且適用的存款準備金暫時為零。新納入各項存款口徑的存款是指存款類金融機構吸收的證券及交易結算類存放、銀行業非存款類存放、APV存放、其它金融機構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機構存放。 1) 存款分母擴大將釋放理論最大貸款值5.5萬億左右,但實際貸款投放受制於經濟下行和信用收縮。10.3萬億的同業存款扣掉20%的同業貸款之後,再按照75%的存貸比測算,理論上可以釋放5.5萬億左右的最大貸款值(相當於新增55%的貸款可投放額度),有利於緩解銀行存貸比約束。但是,考慮到經濟下行、信用收縮和銀行“惜貸”,實際貸款投放將低於理論值。 2) “暫不繳準”為權宜之計,未來存不確定性,可能引發一般性存款轉同業存款的監管套利行為。同業存款納入各項存款範圍,若繳準需要3-4次降準才能完全從總量上對沖掉,且難以從結構上在各銀行間進行精準對沖,操作複雜,因此暫不繳準實為權宜之計,意味著未來仍有可能繳準,存在不確定性。同時,考慮到一般性存款需按20%的存準率繳準,且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僅為1.62%,而同業存款暫不繳準,這為銀行將一般性存款轉換成同業存款以降低負債成本提供了監管套利空間,只要轉換成本低於3%,銀行就有動力去做轉換,從而導致一般性存款的流失和同業存款的增加。 3) 降準再次推遲,但降息降準在條件具備情況下仍在時間表上,政策總體利好。1121降息之後,公共政策部門應有降準以降低融資成本的要求。但是,因擔心對股市火上澆油,前期MLF續作和國開行4000億投放之後第一次降準預期推遲,此次387號文可能第二次推遲市場降準預期。未來隨著股市從快牛切換至慢牛、經濟下行、物價通縮、套利資金流出、外占收窄等條件具備,降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預計春節前後。15年一季度季末可能是再一次寬松時點,那是政府出手穩增長的常規性時點。考慮到中國準備金率為世界最高(美國活期存款的準備金率平均約為7%,定期存款的準備金率為0),隨著條件成熟,未來降息降準的空間較大。 4)利好銀行和股市。同業存款納入分母且暫不繳準,將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提高銀行可貸額度。由於要求“一個月內”報送,預計1-2月份銀行貸款投放將明顯增加,主要投放方向為基建、央企等穩增長領域,大河有水,小河(民營中小企業)溢出、間接受益,有利於邊際上降低融資成本,擴大需求,托底經濟,利好銀行和股市。 央行調整存款口徑及繳準政策點評:新規可能導致表外理財萎縮 存貸比對銀行約束明顯弱化。文件中有“銀行業非存款類存放”新納入存款口徑的表述,目前我們並不清楚這一口徑的具體含義。如果這一口徑包含了銀行之間的同業存放,那麽比之前預期的非銀同存範圍要廣,總規模大致在15萬億。不管如何,受到存貸比約束較大的股份制銀行同業存款規模更大,存貸比約束弱化,可貸規模進一步擴大,對於信貸擴張有積極意義。此外,文件在調整存款口徑的同時,並未相應將非銀存放和拆放納入一般性貸款,對存貸比約束的放松效應也進一步增強。但考慮到當前信貸需求不足,供給端容量的擴大短期內影響不會太大。 季末資金波動有望得到平抑。由於季末貸存比考核,銀行需要通過各種途徑爭奪一般存款。而無論是理財回表、協議存款甚至直接吸收存款,本質上都是將其他渠道的融資來源轉移到存款項下,這加劇了季末銀行資金來源的不穩定性,導致銀行的資金融出意願較低,從而形成資金價格波動,也給貨幣金融統計和監測帶來困惑。存款口徑大幅擴容後,短期內存貸比不再是個主要約束,銀行也不需要進行負債端騰挪,季末資金價格波動會大幅降低。 由於成本過高,銀行沒有動力將存款轉移為同業。銀行主要有三個資金來源:存款、同業和理財。與存款相比,同業劣勢在於資金成本高,優勢在於不繳納準備金。我們做個簡單測算:由於不繳納準備金,相比一單位存款,吸收一單位同業存款,在資產端的收益率可以高出約0.9%(計算公式為0.2*(6.16-1.62)=0.908,6.16%為基準利率,1.62%為法定準備金利率,0.2為準備金率)。那麽,也就是同業高於同期限存款0.9%就是可以接受的。而當前衡量同業利率的指標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當前也達到5.6%,全年平均4.65%,(另一個指標3個月Shibor達到5.14%,全年平均約為4.96%),一年期定存利率約3.3%,利差平均為1.35%。這就意味著盡管考慮了同業的不繳準優勢,成本仍然太高,銀行沒有動力主動將存款轉移為同業。 表外理財或將大幅轉為表內同業,擡升銀行表內成本。表外理財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季末精準時間回表沖存款,這個作用現在來看並不需要了,那麽明年銀行繼續擴張表外理財的動力不足。但銀行仍然需要競爭資金來源,因此可能會用同業存款代替表外理財吸收資金。兩者成本相近,同業無需耗用準備金且可一直充當存款,不用考慮表內表外的轉換成本。如果大量表外理財進入表內同業,那麽一個直接的後果就是,本來不反映在銀行表內的理財成本,將會反應成為銀行表內成本的擡升,銀行對表內資產的收益率要求也會相應擡高。 同業遲早需要繳納準備金,但會選擇流動性相對充裕時刻逐步完成。同業不繳準備金應該只是權宜之計,旨在避免對脆弱的資金面形成進一步沖擊。但同業遲早需要和存款一樣上繳準備金,否則監管套利問題無法解決。只是上繳時間可能會選在流動性相對充裕時刻,甚至在全面降準過後,以避免對短期流動性造成過大沖擊。 降準短期難以看到,需視外部流動性變化而定。同業不需要繳準,短期內降準就沒有必要了,而且考慮到當前股票市場火爆對於降準也形成了制約。我們認為由於明年基礎貨幣缺口過大,降準可能性非常高。降準時間點的選擇上應該在外匯占款出現持續衰竭導致長期流動性偏緊的時刻。從季節性上來看,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的是明年二季度。歷來一季度資本流入較多,三、四季度貿易順差較高,而二季度外匯占款都偏弱,因此全面降準更可能在這個時點。此外,在明年美聯儲加息預期持續存在之際,上半年相比下半年貨幣政策寬松的空間也更大。(國信宏觀 鐘正生,林虎) |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昨日釋放了迄今為止最強烈的寬松信號,稱“不能完全排除”歐元區通縮的風險。分析人士認為,德拉吉備戰通縮風險的態度暗示,歐洲央行可能很快啟動大規模購買政府債券的計劃,步美聯儲式全面QE的後塵。受德拉吉寬松傾向的言論影響,歐元對美元匯率當日創四年半新低。
接受德國媒體《德國商報》(Handelsblatt)采訪時,被問及歐元區是否可能出現通脹價格持續下跌,德拉吉回答:
“不能完全排除此風險,但風險有限。我們必須以行動抵禦這類風險。”
“無法實現我們價格穩定使命的風險比六個月前高。”
“我們在做技術方面的準備,2015年年初要改變我們(現有)措施的規模、速度和構成。”
上述德拉吉的訪談言論公布後,歐元兌美元一度跌至1.2004,跌至2010年年中以來最低點。過去六個月,因市場預計美聯儲今年開始首次加息,美元上漲預期升溫,歐元對美元匯率已重挫12%。
上月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上,該央行管理委員會“全體一致”同意,如有必要,將為“化解低通脹持續太久的風險”而采取行動。歐洲央行決策委員、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此前表示,國際油價下跌使石油成本下降,會增加經濟刺激的動力,所以不能保證會增加寬松措施。但其他歐洲央行高官警告,油價下跌可能導致歐元區陷入全面通縮。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Lee Hardman分析師Lee Hardman認為,德拉吉昨日的言論意味著,歐洲央行將很快采取購買主權債券的QE措施,可能最快在本月22日的下次會議上決定啟動。北歐聯合銀行外匯策略師Niels Christensen預計,歐元兌美元可能跌破1.20,因為下周公布的歐元區通脹數據可能很低,“那將使本月歐洲央行會議期間的壓力加大”。
自2011年年末升至3%的巔峰後,歐元區消費者價格通脹一路下滑,2013年年初至今從未達到2%這一歐洲央行的通脹目標水平。最新公布的歐元區通脹率僅有0.3%,落入五年來低谷。
為帶領歐元區擺脫通縮威脅、推動本地區經濟增長,半年前歐洲央行決定實行負存款利率,並推出4000億歐元的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讓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增加1萬億歐元,並於2014年10月下旬開始購買資產擔保債券,還計劃購買資產支持證券(ABS)。11月下旬,德拉吉發出強烈信號,稱若無跡象表明通脹快速朝目標前進,歐央行準備擴大刺激。德拉吉強調通脹應更快回到目標,表明其耐心在減小。
同在昨日公布的歐元區2014年12月制造業PMI終值為50.6,較50.8的初值進一步下滑。當月歐元區兩大經濟體法國和意大利制造業PMI繼續下行,德國仍溫和擴張。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12月制造業PMI終值和服務業PMI初值意味著,歐元區去年四季度GDP僅能增長0.1%。
歐元區制造業PMI數據不佳,德拉吉言論透露鴿派傾向,投資者更加期待歐洲央行增加寬松行動,歐元區多國國債收益率昨日走低。西班牙、意大利、愛爾蘭10年期國債收益率再度下挫,創歐元區成立以來新低。5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歷史首次為負;10年期德債收益率首次跌破0.5%,創歷史新低。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洲央行再度釋放強烈的QE信號。
德拉吉在寫給歐洲議會議員Luke Flanagan的一封信中表示,歐洲央行推出的任何刺激措施都可能包括購買政府債券。
德拉吉的這封信寫於1月6日,今天刊登於歐洲央行的網站。
德拉吉表示:“歐洲央行理事會將於今年年初重新評估2014年下半年實行的TLTRO等刺激計劃。這可能意味著歐洲央行可能會調整政策的規模、節奏和內容。調整後的內容將包括購買多種資產,其中就包括主權國債。”
德拉吉在信中提到:“要特別警惕油價對中期通脹的影響,央行對此將保持密切監控……如果低通脹有長期持續的風險,那麽央行理事會成員一致同意,在職責範圍內采用額外的非常規工具。”
受油價持續下挫影響,歐元區目前已陷入通貨緊縮。本周公布的歐元區12月CPI降至-0.2%,為五年來首次。11月失業率高達11.5%,接近歷史高位。
德拉吉表示,低油價可能會令通脹預期進一步惡化,歐洲央行不會任由其發展,不過要推出大規模政府債券購買計劃(歐版QE)仍然需要克服一些障礙。
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隨即公開反對稱,QE不僅存在法律風險,而且可能會降低各國政府改革的動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