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河南“最牛車牌號”是假的 土豪車牌不帶“8”都不好意思上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583.html

河南“最牛車牌號”是假的 土豪車牌不帶“8”都不好意思上路

一財網 霜月 2015-09-11 17:40:00

據報道,9月9日在蘭考縣公安局門口附近,民警查處一輛奧迪車,這輛車的車牌號為:豫AAAAAA,民警驚呼“河南最牛車牌號”。據記者從鄭州車管所了解,該車管所從未發放該輛奧迪車牌號,系假車牌。

近日,網絡上的一則新聞受到廣泛的關註。據《河南日報》報道,9月9日在蘭考縣公安局門口附近,民警查處一輛奧迪車,這輛車的車牌號為:豫AAAAAA,民警驚呼“河南最牛車牌號”。據記者從鄭州車管所了解,該車管所從未發放該輛奧迪車牌號,系假車牌。

對此,網友們在看熱鬧的同時表示車主智商堪憂。

還有網友玩笑道:“這車主肯定是個沈迷撲克的主,不然怎麽會想出把車牌變成一副‘炸彈’的?”

小編想說的是,車主,感情你不在帝都難道不知道有“限行”這個規定的麽?你這車牌等於可以無限上路啊。

說起最牛車牌號,估計不少人也在身邊看見過那些或是令人羨慕,或是令人捧腹一笑的車牌。接下來,小編就要帶各位看一看那些國內外被稱為“最牛”的車牌。

土豪版

“1”號車牌

你沒看錯,它就是只有一個數字

眾所周知,在國內,一般數字相同的越多,或者數字較為吉利的車牌價格也會高於一般的車牌。但是在國外,這就行不通了。在阿聯酋就有這麽一個土豪,聽說他在一次車牌拍賣會上花了5220萬迪拉姆,約合1420萬美元,相當於1.0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一塊“1”號牌。

小編給各位做個比較:有著國民老公之稱的王思聰出行的座駕是22萬英鎊的賓利慕尚,價格220000英鎊=337319.8405美元,那麽1420萬的車牌相當於42輛王思聰的賓利慕尚。假如對賓利慕尚沒太大概念,那麽,2014新款帕薩特,國外售價20895美金起,這車牌可以買679輛帕薩特。因此這塊車牌也堪稱世界上“最貴的鐵皮”。

這位名叫賽義德·阿蔔杜勒·加法爾·扈利的土豪最初將車牌裝在一輛黃色的帕加尼上,隨後又將該車牌裝在了一輛布加迪威龍上,使得該車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走到哪里都有人拍照合影。

“F1”號車牌

英國富豪卡恩2008年斥資44萬英鎊(約合人民幣423萬元)購買“F1”這一已有109年歷史的車牌時,創造了全英購買車牌花錢最多的記錄。最近,“F1”被另外一名超級富豪盯上了,更是報出了600萬英鎊的天價來求購(約合人民幣5779萬元),不過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該報價已經遭到卡恩的拒絕。

巧合的是,“F1”號車牌目前也裝在一輛布加迪威龍上,小編不禁好奇是不是國外土豪們都偏愛布加迪的車呢?

“皖H88888”號車牌

說完國外,我們再來看看國內的。據了解目前國內最貴的車牌應該是於2011年9月2日在安徽安慶拍賣的皖H88888號車牌。

9月2日上午,安慶市小汽車號牌競價發放拍賣會在安慶市招標局七樓會議室舉行,拍賣現場氣氛熱烈,不時傳出雷鳴般的掌聲。尤其引人註目的是,經過47輪的競價,靚號牌H88888最終以176萬元成交。

目前該車牌裝在一輛藍色的賓利上。

“浙C88888”號車牌

說到“浙C88888”,小編可是要好好的聊一聊它,因為它的身世實在是太坎坷了。

曾經的它風光滿面

如今說起來都是淚

2006年浙江溫州一次拍賣會上,“浙C88888”拍出了166萬元的高價,創造了內地車牌的第一高價。然而,如今這車牌卻掛在了一輛價格不足5萬元的小面包車上。期間發生了什麽?讓如此高價的車牌如此“委屈”?

據車牌主人稱,塊車牌先前掛在一輛價值近200萬的寶馬760轎車上,也算“門當戶對”。然而,好景不長,車主生意失敗,債務纏身。2008年9月,當初拍下這塊牌的張老板夫婦,因欠下112萬多元貨款,被一家鞋材公司告上法庭。經法院判決執行,直到2009年12月,仍無力償債。法院最終發出通告拍賣該寶馬抵債。據評估公司估價,該寶馬車價值125萬元,但不包括車牌。張老板夫婦沒舍得放棄這塊車牌,後來幹脆把它過戶到了一輛不到5萬元的長安七座面包車上。

於是乎,這輛面包車搖身變成了“高富帥”。然而麻煩事接踵而來。由於車牌特殊,該車牌被小偷光顧過不下10次,更甚的是,幾乎每次上路都會被交警攔下,當成是套牌車,讓車主苦不堪言。

小編表示,沒有了金剛鉆就別去攬這瓷器活了,還是把車牌賣了好好過日子吧,想必經歷了這麽多它的價格也許還能再上一城。

“遼B88888”號車牌

 

作為中國首富王健林,“遼B88888”算是陪著他一路走來,最終走向人生巔峰。20多年下來,王健林坦言對該車牌很有感情。盡管目前王健林沒有想要賣掉該車牌的意思,但在他中國首富的名頭下,想必該車牌潛在的價值能夠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諧音搞笑版

土豪車牌縱然華麗,但是因為數字的諧音,有些車牌反而更受人們的關註。於是作為彩彈,小編找了幾張有意思的車牌供各位樂一樂。

“閩A2B250”與“閩ASB250”

作為兩個相當獨特的車牌,小編表示車主你們的承受能力有點厲害。然而小編還是低估了你們的自黑能力,據稱這倆車主還專門碰了頭,為愛車拍了合照。這是犧牲自己,娛樂大眾啊!為你們“高尚”的品格所點贊。

“新K74110”

這個車牌小編就不說啥了,只想求此刻圖中警察的心理陰影面積。

報告領導,就是他!

“冀A594SB”

好吧,你才是承受能力最大的,這車開出去的回頭率絕對是杠杠的啊!

(一財網綜合新安傳媒網、東北網、新浪時尚、廣州日報、新浪微博報道。)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786

如何正确谈融资,连BP都不愿写,谈何投资价值?

http://www.xcf.cn/tt2/201512/t20151204_762657.htm' 大家晚上好!我是洪泰基金的殷鹏,很高兴在这么一个晚上和大家分享我对天使投资的理解和一些看法,然后讲述一下我们这段时间做的一些事情,同时也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投资准则,希望今天大家没有白来,能有一些收获。

  在分享前先简单介绍下自己,我叫殷鹏,负责洪泰的消费升级、O2O、TMT与科技领域的投资。在加入天使投资行业前我一直认为天使投资是个非常 高大上的事业,外表衣着光鲜,成天坐在写字楼里等着创业团队面圣的感觉,实际当加入这个行业后,发现天使投资是个非常苦闷的行业。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面对的创业团队是全国各地的,我们要保持24小时随时开机的状态,我们要保持随时战斗的状态。洪泰每个小伙伴每周投入在 工作上的精力超过100个小时,每周看200个BP,至少看25个项目,每个项目要形成文字归档,新投项目要去DD,已投项目要对接资源、人才,要帮着一 起梳理商业模式。

  所以投资这个行业并不是大家外表看的那么光鲜,是很辛苦很累的。做投资,虽然会辛苦,但精神上却是非常愉悦的。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具有正能量的 人,都是一群想要创造真正价值的小伙伴。他们愿意分享经历与时间,会给我们很多新鲜想法的冲击,会很有收获,与创业团队聊天是一件非常酷,非常有意义的事 情。

  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投资判断准则,之前在别的渠道,我也分享过,有几类项目我是坚决不投的,但这不适合于基金,只是我个人看了几千个项目积累的经验。

  1、不投没有商业计划书的项目

  泰哥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一个团队拿几页纸的商业计划书就可以忽悠到投资人几百万,如果团队连这个都不愿做,那么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投的价值,所 以我建议BP(business plan)一般要CEO自己来写,当然BP的内容可以团队一起来讨论,但是操刀撰写的一定是CEO本人,因为写BP是你重塑商业逻辑的过程,不断拓延你的 创业想法,能让你想的更缜密,甚至在写的过程中你会迸发出新的火花,从而有新的商业灵感。

  2、不投没市场想象空间、没独立IPO可能性的项目

  这是一个木桶理论,大家都知道装水时是短板决定长板,但是投资恰恰相反,长板决定短板,只有你有足够的市场想象空间,天使投资才愿意参与其中,并不是说我投的项目就一定能IPO,但我只是不投没有IPO可能性的。

  3、不投无核心竞争力的项目

  有些做餐饮的项目、有些做食品的项目、有些做生意的项目,基本上来讲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举个例子,我在四川的时候遇见一个团队,是做四川火锅 的,生意非常好、服务也非常好、口碑也非常好,但是因为在四川做火锅的人太多了。这块市场很难再杀出一个海底捞出来 ,它会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 ,但是并不是一个企业化运作的项目。

  4、不投创始人不和睦,股份安排不合理,容易分裂的项目

  如果核心创始人之间的股份分配不合理,很容易在后续的企业发展中出现隐患。国内大部分的创业团队可以共患难,但却很难同享福,我跟团队分享的时 候说,企业出现问题,一定要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去修屋顶,不要等到狂风骤雨的时候再补窟窿。有什么事情白纸黑字写清楚,到底是什么股份,把利益分配写清楚, 投资人看到你股份安排合理才愿意和你聊。

  5、不投创业者盲目乐观或封闭的项目

  我自己理解的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关系,其实是像家长看孩子骑单车,如果离得太远了,孩子容易摔着,但离得太近,又怕孩子学不会,整个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应该是你要帮忙,而不是添乱。

  因为你要是帮所谓你自己认为的忙的时候,可能你帮的是倒忙,反而是扰乱了创业者自己制定的发展计划、路径和步骤。创业项目如果会PR的话,它在 未来会占有很大的优势。如果一个团队都不愿意跟投资人交流的话,也就是之前说的创业者盲目乐观、比较封闭,投资人怎么能更好去帮到这个项目,怎么帮它对接 资源,树立商业模式等?

  财务投资对天使投资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洪泰现在专门建立一个叫PR (公关)的团队,用来成体系化、成结构化地帮助我们投资的这些项目,更好地做一些关于它公关方面、整个媒体战略方面,有计划有章法的打法和布局。

  6、不投依赖资源型创业的项目

  尤其是开始就讲自己有什么关系,有什么资源。这种项目在我看来一般都不是特别靠谱。因为资源和人脉不是说的,是用的。能不能转化是一方面,更重 要的是,好的项目不需要借助关系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其实你就可以成长,靠特殊渠道成长起来的创业项目都是发育不良,很难做大。

  7、不投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风口而风口的项目

  有些小伙伴三年换了四五个方向,实在是不好判断他到底是不是想创业,这样的人他有不同的标签属性,他可能是连续创业者,可能是名校毕业,也可能 出自BAT,也可能是海归,当然有一系列豪华的标签了,可能他去路演的时候,十家机构都愿意投他,但是这样的项目,我不一定会非常喜欢。这种逻辑的核心 是,我不投为了创业而创业,为了风口而风口的投机性团队,当然,这个需要投资人用很专业的眼光去识别他。

  8、不投不专注的项目

  这个其实也有切身的案例,之前我接触的创业团队,因为早期的时候,你跟项目去聊,一般我会聊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他能不断把一些时髦的词给我说出来——大数据、云计算、高科技、生态圈、平台等等等等。

  我个人觉得早期项目,其实应该找到这个行业的痛点,把这个痛点深扎下去,构建起他的护城河,形成行业联动。平台故事不用讲,只要你把前边的痛点 形成垄断力,自然而然就能覆盖其他方面。你上来就讲故事,还不落地,上来就说自己是平台。一般这种早期项目,我个人都会打很低的分。

  目前这种市场环境,初创项目已经太难实现平台化了。当然,你可以有这种仰望星空的想法和梦想 ,但是,我建议要脚踏实地把活儿先干好。

  这是分享的我个人八个不投的标准,其实大家很关心的是说,早期项目,你有什么样的判断逻辑。

  其实大部分的早期项目,大家的判断标准和逻辑是很相通的,无非是看几个点——市场、团队、产品、营销策略、估值,当然这些不同的选项中,大家的 比重是不一样的。有的基金可能比较看重产品,有的可能更看重团队,有的可能比较看重整体的营销策略 ,有的可能觉得估值合适,就愿意参与 。

  产品逻辑、公司估值,这些概念如何理解

  市场,跟与大家之前讲的很像。就是说你还是要找到一个能够有IPO空间,有足够多的想象力,未来有足够多故事的项目。因为一个早期机构去投一个 项目,核心还是希望未来有一天能够退出。天使去投一个项目,要想到该项目A轮谁会去接;A轮投的时候,要想到B轮谁会去接。按照这个逻辑延想,如果一个项 目,VC愿意去接,说明市场空间还是足够大的。因此你要找到能够有IPO空间,有足够想象力的一个方向。

  那产品的逻辑是什么呢?产品的逻辑,其实就是你要找准方向。你要选择尚未成熟的行业去切入。如果是一个成熟市场,你杀进去的话,那各项指标的要 求对你都会非常地高。第二点就是,你要努力找到用户爆炸性的增长点,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形成核心竞争力,并构建起自己的竞争力。第三点是说,你在垂直 细分市场站稳后,要努力尝试以点到面的扩张,对链接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要形成生态圈,业务进行联动。最重要的一点,你选择的这个方向,不要跟BATJ这些传 统互联网大公司的主营业务正面竞争,因为现在确实已经不是群雄逐鹿的时代了。

  如果你的业务跟BAT这些比较大体量的互联网公司打正面战的话,VC是很难去给你做持续加棒的,如果没有VC的钱,你是不是还能正常地盈利、运转下去,我觉得这样的机会还是非常非常少的。

  接着给大家分享的是营销策略。这里可以重点讲一下,之前我跟团队交涉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团队对于估值是非常不明确的。一个早期项目,产品还没上线,估值就来要一个亿,尤其在今年上半年。

  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其实整个行情是非常地火爆,非常地混乱。经常有团队,产品什么都还没有,就来上线,要一个天价的估值。那简单分享一下营销策略的逻辑。假如你的产品预计今年可以做到1个亿的营收,那么估算出来,其实你在12月的时候,流水至少要做到2千万。

  假如需要做到2千万的流水,那你应该需要多少人的团队呢,需要找多少家的供应商,覆盖多少客户,你需要展示的产品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形态,你的市 场推广策略怎么样,相对应地评断出,你六月份时候——也就是比方说那个起点减去融资的时候,整体的项目是站什么样的进度,你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的距离, 从而更好地评估这个项目的风险估值呢?其实就是说拒绝那种创业团队漫天要价,投资人就地还钱的现象。有不同的估值方法,有P/E 、P/S,有按照GMV,按照用户数。

  不同行业,估值体系是不一样的。这个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吧,因为估值非常体系化,讲起来的话会非常非常多。

  我个人来讲的话,更看重的是团队。因为一个项目,可能选的方向有问题,有可能起步有问题,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个项目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看这个团队。团队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我可能会有以下这些要求,

  那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以下这些素质:远见、胸怀、执行力、领导力、学习力、狼性、勤奋、坚持。

  远见是什么呢?远见呢,其实——尤其是早期的一个创业企业,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基本上就是这个CEO。CEO是什么样的,其实这个企业就是什 么样的。其实远见,就是这个CEO。因为企业如人,一个CEO的文化其实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个CEO今天想什么,今天坚持什么,今天放弃什么,将会铸 造这个企业以后将会怎样。

  胸怀呢,其实就是做大事,不要埋怨。我们面对结果过程的时候,任何时候都不要埋怨,不要埋怨领导,也不要埋怨环境,也不要埋怨对手,或者同事,要埋怨就埋怨自己做得不够好。有的时候你的胸怀有了,格局和事业也就起来了,也就能看得更远,才更有可能把团队团结得更好。

  执行力呢?就借用马云老师说的话,就是一定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我不希望看到一个团队他今天给我讲的是这样,半个月或者一个月 之后还是在原地踏步。虽然你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以结果导向来看,执行期限来看的话,如果一个月都没有成长,没有变化,那为什么要去投他呢。

  那再说领导力,我认为一个CEO不懂技术没有关系,你应该找到懂技术的人,去跟他一起合,让他配合你一起工作。不懂财务也没有关系,找到一个懂 财务的人,配合他一起工作。如果一个CEO能做到这些,那我认为这个CEO是具有企业家潜质的,是有人格魅力的,首先这个人他就值得投资。

  再说学习力,学习力是我认为这些企业家能力里面,最重要的一点。任何一个人的成功,其实都离不开学习力,包括我自己的投资。我讲一个好创业者,每隔一段时间,你再见到他的时候,他的状态都会不一样。就跟一个好的项目,每天估值都在变化,是一个道理。

  一个好的创业者,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实他能快速吸收对他有利的养分。这里分享一个我自己投的一个案例。我在年初的时候,投了一个叫百彩嘉的项 目,这个创始人出身非常传统,他以前自己就开美容店的,开了上百家的美容连锁。四年前就开始做O2O的事情,到店、上门……后来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就把风 口关了,减少到只有六家店,他一直对互联网也特别陌生。这个项目,我们3月份投完以后呢,项目创始人如今都发生了飞速的成长。

  创始人呢,用了半年的时间,不断学习,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并把互联网的感觉用到自己的骨髓里边,当然不能说他现在已经完全懂 了,但是至少他的这种成长和学习的感觉,已经远远超出我对他的预期,每次我跟他聊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他的变化,我觉得这点真的很了不起。他现在基本就从一 个传统的美容店老板,已经变成了我自己心目中一个互联网人的标准。

  狼性和悟性是创业者的标配

  我自己还比较喜欢有狼性和悟性的创业者。狼性其实就是做事的积极性,对成功的渴望,你能不能从中体察到的根本是你对成功的欲望。那悟性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对自身的认知,对市场的认知与判断,你知道应该在什么样的时间选择,不盲目乐观,不轻易妄动。

  然后说的是勤奋,就雷总,雷总其实已经做了一家上市公司,但每天依然还奋斗在第一线,据我朋友分享的是,他每天基本上工作18个小时,如此勤奋的工作态度,我觉得是每一个投资人,每一个创业者,每一个想成功的人都应该去学习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坚持,记住马云老师说的话,就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的创业团队死在了明天晚上,没能坚持看到后天的太阳。其实创业呢,我自己认为是创业需要长跑,需要我们每一位小伙伴耐得住寂寞。

  然后,最后打一个小广告。介绍一下洪泰基金,洪泰基金是去年11月底,俞老师和盛希泰先生两人联合发起的国内最大的人民币天使基金,到现在,将 近一年时间,已经投了60多个案子了,我自己投了有 17个项目。大部分是围绕消费升级、科技、医疗、教育和金融这些方向。今天很高兴跟大家分享这些,有问题,我们接下来可以继续交流。

  问答环节

  问:我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创使人,目前也在找VC,我想知道天使轮主要看团队的哪些方面,谢谢。

  答:团队呢?其实是看背景,分几个维度:1,教育背景。2,工作履历。3,现在做的事情和你之前的有没有关联度。如果之前是从BAT出来,那看 你是从BAT什么岗位出来。如果按10分来算的话,产品经理——3-4分,总监级别——6分左右;总裁,副主编,副总级别,可能8分。如果是总裁出来创业 ,那就具有投资人的价值。因为这样的人会很在乎自己的名声,自己的融资能力也很强。当然这个还是需要一事一议,还要根据你自己做的项目来具体分析。

  问:麻烦咨询下您们是如何做行业研究的,谢谢。

  答:行业研究呢?其实是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基金的投资方向研究。它会研究大的方向,让所在的小伙伴按照这个方向去找。那细分呢?也有细分方面的 研究报告。第一,你可以去公开市场下载——易观国际,艾瑞咨询等,有各种各样第三方的研究报告。第二呢,如果你自己要研究某个方向或者某个领域项目的话, 你可以读一下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如果你多读几篇这样的招股说明书的话 ,你就会建立起系统的方法论与投资感觉。

  问:稍微透露一下洪泰在医疗方面投了哪些项目?谢谢。

  答:悦糖,悦迪,e陪诊。

  问:想加入咱们这个行业或者想要去学习进入,能不能讲讲要求或者对个人的一些要求等等?

  答:请看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投资经理自我养成术的分享哈。

  问:您好,我想了解一下关于BP如何做会更系统,更简洁。还有关于行业的具体数据该如何精确地采集。

  答:网上有BP的模板可以下载,我自己喜欢15页内的PPT。主要得在有限的PPT里尽可能的讲清楚你做的事儿。

  问:殷总,我想问下,之前总是有企业宣传,几分钟或者很短时间拿到投资人投资,这种是真的还是噱头比较多,这种情况多么?从接触一家到最终投资,大概是怎样的流程?需要多久?

  答:如果快的话,一个项目也有在一周完成交割的。我指的交割指的是从签约到完成打款。那些说自己在短时间之内拿到融资的,我自己感觉,噱头比较 多。但是也有极个别的真实情况,他可能是以特别牛的背景出来,正好赶上投资人懂这个领域,然后基于双方的彼此信任,快速做出了决策。我自己判断一个项目的 话,周期不是特别固定,如果这个项目正好是在我们的关注范畴之内,我们可能会快速决策。一般的流程是,我们自己小伙伴会先看项目,然后上报投委会,如果大 家都觉得还OK,再约项目,跟合伙人见面,如果觉得OK,就会出term,然后我们再去做DD,再完成投资协议。

  问:对于陌生领域,你们如何进行专业研究?

  答:对于陌生领域,我们会找行业专家,一起帮助我们去判断。经过不断的行业研究,以及对比同行业的项目,我们会对项目所在的领域,做出一个快速的知识化结构了解。

  问:殷经理,作为一名投资人,如何对宏观进行把握呢?

  答:宏观这个,太抽象了。我自己的理解是:第一:创业环境,我觉得是有的。第二:整个政策导向是,现在都在支持创业。那按行业去划分的话,你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在感兴趣的行业里边,你要把他的政策相关点都摸清楚。

  如果是跟基金比的话,我们其实不是把自己看作一个基金,我们是把自己当作一家创业公司。洪泰呢?其实现在是个体系,我们现在有种子基金,有天使 基金,有成长性基金,有新三板基金;除了基金团队支持,我们还有孵化器,智能硬件孵化器,有洪泰的创新空间,提供物理空间支持,有AA加速器,专门帮助创 始人加速成长,还有闯先生,现在还有成都基金,西安基金、洪三板。说到什么优势,我觉得我们没有把自己定位为投资人,而是定位为创业者。我们和所有创始人 一起去成长。

  问:请问下你们如何进行投后管理?

  答:投后管理呢?一般是以下几点:1,你要帮助项目拿到钱;2,你要尽可能地帮他对接更多资源;3,如果创始人有什么问题,找到你的话,你要真的能帮助他解决问题。管理方式呢?其实更多是用微信进行沟通。

  问:我打算创业,就是没有头绪,怎么办?

  答:打算创业,没有头绪的话,其实建议你看看早期的赢在中国,以及一系列的创业节目,包括像科技类、创投类相关的媒体网站,像36KR等。你要 找到自己的感觉,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要盲目地为了创业而创业。有激情是挺好的,但是别把激情用在错误的地方。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

  问:作为一个创业者,在什么阶段去找天使投资最合适,比如仅有BP,有了产品,并且运营了一段时间?

  答:什么阶段找融资呢?我自己喜欢,是有产品,有数据,有团队了,实际是你这个项目已经运营一段时间,已经看到能不能被市场上接受了。比这个更早期的是种子期的投资,种子期的投资,基本就是投人,投人的话其实就是看你自己的核心圈子能触及到什么样的人。

  我个人建议是你先自己发展一段时间,然后再去找融资。

  问:请问下您投资E陪诊主要考虑什么因素,未来陪诊市场您是怎么看的?

  答:E陪诊呢,这个项目不是我投的。但是据我了解呢,第一是因为岳总实际是已经在搜狐做到很高的位置了,将近是副总裁的位置了。这样的人出来创 业,基本上是各家机构抢着投的。第二是他做的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其实是打开一个新的市场,这个市场之前没有很多人去关注,他用互联网化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 这些问题。第三呢,是他的这个团队比较健全,互联网化基因也比较OK。他未来的很多事情,我也很难去判断,也很难告诉你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我至少能告诉 你的是,他的这个团队是在很积极很努力地往前面走。

  问:若是有两个团队做的项目差不多,若一家有华丽的团队个人背景,一家只是更年轻化些,你们会如何去考量两家企业,大概会选择哪家?

  答:团队,两个做的都差不多的话,其实我个人感觉,还是要看这个项目的基因、文化,仅仅是有豪华的背景,但是没有实际落地能力的话,也是个问题;但是太年轻的团队,确实要踩很多的坑,这个其实没有绝对的答案。

  问:在投过的项目中,您最看好哪个,为什么?

  答:投过的项目,投资人没法说最看好哪个,因为感觉都是自己的孩子,都觉得不错。我觉得自己更喜欢消费、智能硬件等领域,这些领域,自己会更有感觉一些。

  问:您如何看待现在的资本寒冬论?

  答:我觉得没有所谓的真正意义的资本寒冬。现在这种投资环境,实质上是有助于整个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因为上半年,确实太浮躁了,项目根本就不 值那个估值,都敢要那个钱,而且还有基金去追。其实这是个不健康的状态。现在通过这个方式,其实可以把一些不良的项目规避掉。就像把病菌冻死,留下的都是 “益生菌”。

  问:您好,洪泰会如何处理失败的投资项目?

  答:我们现在还没有失败的案例,现在所有投资的项目都在健康成长、发展着。

  问:我们的团队现在都在本行业的各个公司工作,也就是先替我们的用户工作,您觉得方向对吗?

  答:团队没有全职出来创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团队不会全职出来创业。

  问:我们的目标还是要全职的,知识想深入行业中。

  答:我觉得团队现在是否全职出来创业,取决于创始人,也就是CEO的想法。没有对错之分,不同公司可以用不同方法去证明自己的成功。主要还是取决于创始人的决心以及对团队的驾驭能力。

  问:那您给年轻团队提提建议怎么能更好获得投资人的投资,能更好的PK豪华背景的团队?

  答:踏实做业务,业务第一。业务起来了,投资人的注意力自然就过来了 。

  问:洪泰有投资农业领域的公司吗?

  答:农业领域的项目,我们刚开始布局,还没有投。

  问:能不能谈谈对于无盈利项目如何进行估值?

  答:估值体系呢,其实是个方法论。简单来讲,如果没有盈利的话,那要看用户数,GMV等,做一下比较,对比一下目前位置,你这个行业里面,相对应的公司,他是什么体量,他之前如果拿到融资的话,可以做个参考对标。

  问:请问殷总,一周200个BP这么大量一般怎么看呢?

  答:200个BP呢,其实不算多 。熟能生巧,重要是你大量的BP看下来之后,有多少是好的项目,关于好项目,你要进行怎样的沟通,进行交流,这个才是关键。

  问:能不能说说您平时获取那些质量较好,投成概率高的项目来源渠道?

  答:关于渠道,其实来自于你投资的项目。这些项目会成为你最好的渠道源,因为他们会把自己身边靠谱的小伙伴介绍给你。当然这建立在他对你的服务能力,对你的投资理念,对你整个基金的表现比较满意,才会这样去做。

  问:可否跟投殷总看好的项目?

  答:洪泰呢,跟36KR ,跟京东都有合作。我们跟京东合作了i烘培,跟36KR合作了聘宝等。未来大家可以经常关注我们,我们和众筹网站的合作还是蛮紧密的,谢谢大家支持。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不代表相关机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78

銀行都不做的生意,它卻獲李嘉誠注資 台灣經驗 孵出兩岸最大借貸網

2016-02-01  TCW

二○一五年,中國倒掉逾千家P2P網路借貸公司,這間公司靠著借錢給年輕人,業務量逆勢成長。

在「網路上借錢給大學生」,竟然能夠得到亞洲富豪李嘉誠、馬來西亞國家主權基金與荷蘭最大金融集團ING等青睞,憑著這個概念,這家成立僅三年的公司,一月二十日宣布獲得人民幣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十一億元)的投資。

這家公司叫「我來貸」(WeLab),一個直白到近乎市井的名字。二○一三年在香港成立,短短三年已有超過二百五十萬活躍用戶,申請貸款金額逾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五百一十五億元)。這個數字,比成立十二年、英國最大網路借貸公司Zopa還要高。

去年堪稱中國互聯網金融災難性的一年,因為經濟成長趨緩,銀行不良貸款率飆升,壞帳連連爆發。根據官方統計,二○一五年,全中國逾三千六百家P2P(peer-to-peer,點對點)網路借貸公司中,有一千多家倒閉,平均每天倒掉三家,爆雷率高達三分之一,呆帳金額高達人民幣一百五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七百七十二億元)。

WeLab不僅沒有掃到颱風尾,業務量反而逆勢增長,還吸引了政府基金、大型銀行等投資者搶著入股,創下中國互聯網金融新創公司B輪融資的新高紀錄。

台灣金融業出身找出傳統銀行借貸困境

有趣的是,WeLab雖然在香港成立,做中國市場的生意,卻是靠台灣經驗成為現在被《富比世》(Forbes)雜誌評估為市值上看十億美元的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

WeLab創辦人暨執行長龍沛智雖是香港人,但曾任台灣花旗信用卡行銷主管,隸屬花旗銀行董事長管國霖麾下。於二○○六年,在台灣帶領團隊經歷過卡債風暴與金融海嘯;WeLab中國區總經理陳俊仁是道地台灣人,歷任VISA大中華區暨台灣區總經理、中信銀支付金融處長。

這兩人,都不是矽谷理工背景的小夥子,而是台灣銀行界外商、本土兩大信用卡龍頭的高階主管。他們在台灣信用卡市場的經驗,深知傳統金融的商品設計與缺陷所在,以此為根柢,再想辦法用網路科技解決,與一般Fintech新創公司從科技切入金融完全不同。

WeLab能夠獲得主權基金的青睞,更在於其銀行背景,而走出不同於一般主流Fintech公司想要取代銀行的思維。

一位馬來西亞主權基金人士分析,太多Fintech公司只想憑著網路概念就創業,門檻其實很低,而WeLab選擇與銀行合作,「解決銀行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有存在與成功的價值。」

從銀行出身的龍沛智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每個人進入社會上班,都會開設銀行帳戶,銀行已經擁有上千萬人的客戶資料,「你要跟銀行搶客戶,基本上是難如登天。」

因此,「WeLab不跟銀行搶客戶,我們的客戶是一般銀行接觸不到、沒有信用資料的大學生。 」陳俊仁說,這群客層沒有薪資紀錄,在聯徵中心沒有信用資料,基本上是銀行接觸不到、也不敢放款的人。

「借貸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十個人坐在你的面前,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但你不知道誰是會還錢的那個人,」龍沛智說。

大數據算出信評三分鐘填資料,一天內放款

WeLab的能耐,就是擁有一個獨門武器:一套能用大數據模型,計算出貸款者還款能力的信用評分機制。

傳統銀行做法,是要求貸款者填寫一堆書面問卷,調閱其身家背景、職業、財力證明、信用紀錄、聯徵資料等,並經過多次面談,據此判定放款與否及金額大小。不僅曠日廢時,搜集到的資料,也未必能證明借款者的還款能力。

舉例來說,一個在士林夜市賣雞排的攤販,他可能連國中都沒有畢業,從未有過正職工作,做生意都是用現金,沒有信用往來紀錄或報稅資料。即使月收入超過三十萬,擁有優良的還款能力,一般銀行還是不願意借錢給他。

P2P的興起,正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業者在網路上架設平台,把有錢的人與缺錢的人抓在一起,雖然省去銀行繁複的手續,也能觸及到更多族群,徵信流程卻如同民間借款般粗糙。

有的平台只要求上傳照片、資料,卻無法驗證借貸者的真實性,更多是連擔保都不做,要求雙方風險自負。這就造成了整體弊端叢生,甚至讓P2P金融淪為洗錢、非法吸金的代名詞,中國這波倒閉潮正反映了這個狀況。

WeLab剛好能彌補這兩種方式的缺陷,它不需要調閱一堆聯徵紀錄,借貸者只要花三分鐘填完基本資料,最慢一天內就能完成審核,即時提領現金。

取得用戶手機資料用通訊錄、簡訊判斷還款力

關鍵,就在它取得的資料。借貸者下載App的同時,必須同意授權給程式抓取手機內部各種資料,例如通訊錄、簡訊內容、社交網站訊息紀錄等。

陳俊仁解釋,該公司研發出的程式,會自動交叉比對資料相互間的真實性,最後算出一個信用評等分數,做為放款與否及金額大小的判斷依據。

WeLab還能從手機裡的通話紀錄、簡訊內容,分析出借貸者的信用評等。手機中如果經常接到DVD出租店的電話、電話費催繳等簡訊,分數當然不可能高;反之,若從無相關訊息,「代表他借東西都會準時還,費用會準時繳,信用當然好囉,」龍沛智說。

透過這種用程式解讀大量非結構化數據的方式,WeLab大幅降低了借貸風險。龍沛智表示,不僅至今尚未出現被詐欺的案件,呆帳率低到僅○.五%,比一般銀行的一至二%好上許多。

之所以能有這種準確度,是龍沛智與其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分析兩億多筆大數據的結果。「我們把借錢這件事,拆解成許多細小環節,一個個用數據去對應、定義、分析,這是一般銀行做不到的,」龍沛智說。

不搶銀行生意專攻大學生、菜鳥族群

相較於一般Fintech業者都想著要取代銀行,WeLab反而與銀行合作。他們從銀行端取得資金來源,再放款給大學生與社會新鮮人等沒有聯徵紀錄的族群,等於是幫銀行開拓了新的客源,包含ING、北京郵儲銀行等,都是他們的資金合作夥伴。

目前WeLab最高貸款額度是人民幣兩萬元,期限最長為一年。「我們抓的是長尾後面小額,但大量的那一端,不會去跟銀行搶企業或大客戶的生意,」陳俊仁說。

「他們在進行的是一場革命,完全顛覆了傳統的風險評估方式!」在風控領域深耕二十年的勤業眾信風險諮詢公司總經理萬幼筠,在看到WeLab模式時驚呼:「銀行業者多年來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情,他們做到了!」

萬幼筠觀察,WeLab走的是像螞蟻金服、微眾銀行那樣小額大量的路線。雖然成立時間尚短,無法確認其大數據計算模型,是否真的這麼厲害,但就目前的成績看來:「這幾乎是去跟銀行要錢,借給一群一定會還的人,這生意太好做了!」

當美國、英國與中國的金融科技創業蔚為風潮,台灣在去年九月底正式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相關的法規也陸續開放,WeLab的成功模式或許能給台灣的金融業者不少借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449

外交部:無論南海仲裁庭作出什麽裁決,中國都不接受不承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663.html

據新華社消息,針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可能在5或6月份作出最終裁決,外交部發言人洪磊6日表示,無論仲裁庭作出什麽裁決,都是非法無效的,中國不會接受,不會承認。

洪磊在當日例行記者會上說,那些期望依據所謂裁決迫使中國讓步或接受既成事實的想法終將證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國捍衛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決心堅定不移。中國維護國際法治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完整性、權威性的態度堅定不移。

隨後有記者問,據報道,美國專家近日在美國智庫討論會上說,南海的珊瑚礁正在遭到大面積破壞,中國大力圍海造島是主要原因之一。菲律賓方面也聲稱中國在美濟礁等島礁的建設破壞海洋生態環境。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洪磊回應稱,南沙群島是中國領土。作為南沙群島的主人,中國比其他任何國家、任何機構和任何人都更關心相關島礁和海域的生態環境保護。

洪磊指出,在南海島礁建設過程中,中方有關活動始終堅持“綠色工程、生態島礁”的生態環境保護理念,經過深入研究、嚴謹論證,采取了全程動態保護措施,使工程與生態環境保護兩者兼顧,實現南沙島礁可持續發展。

具體來講,與其他方面不同,中方島礁擴建工作采用“自然仿真”思路,模擬海洋中暴風浪吹移,搬運珊瑚砂礫等生物碎屑,逐漸進化為海上綠洲的自然過程,其對珊瑚礁生態環境體系的影響是有限的。中方有關建設活動完成後,將大幅提升有關島礁的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有關做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此外,外交部邊海司司長歐陽玉靖6日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闡述了中方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不接受、不參與的理由。

歐陽玉靖說,南海問題的核心是菲律賓等國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的部分島礁所引起的領土問題以及隨著新的海洋法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產生的海洋劃界問題。

2013年1月,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並執意推進南海仲裁案,中方對此堅持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對此,歐陽玉靖解釋道,主要基於以下三點理由:

其一,在中國和菲律賓雙邊層面,雙方在此前簽署的聯合公報、聯合聲明中已經達成協議,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解決兩國爭議。

其二,2002年,中國與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四條規定,有關爭議由直接相關當事國之間通過談判協商解決。

其三,2006年,中國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有關規定,就涉及海洋劃界、軍事行動、行政執法等問題作出了排除性聲明。據此,涉及海洋劃界問題,中國不接受公約有關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

歐陽玉靖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不涉及領土主權問題,海洋劃界問題中國也已經作出排除性聲明。因此,不接受、不參與仲裁,完全符合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規定。仲裁案一開始就是非法的,無論仲裁案結果如何,中國都不會接受和承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66

聰明節稅大作戰 先掌握查稅三方向 漏報賣屋獲利、錯報扶養 國稅局都不放過

2016-05-02  TWM

「近兩年,補稅案例以房產居多,也就是不少人賣了房子,獲利卻未如實申報。 隨著國稅局查核技術精進,民眾還是趁早試算,才不會因漏報、錯報而遭補稅或加罰處分。

「國稅局越來越聰明,只要漏報所得稅,幾乎都會被查到。」進入五月報稅季,民眾盤點一年所得之際,總也會想方設法合理避稅。稅務資歷將滿二十年、富邦證券專家團隊陳秋蘭特別提醒,近兩年國稅局查稅的動作「既努力又聰明」,許多以往以為能避稅的管道,現在反倒成了查稅重點,因此,所謂的「聰明節稅」,也該要有新的思惟。

如果你有房地產交易

評定現值申報已不可行

陳秋蘭指出,最近這兩年,補稅案例以房產居多,也就是不少人賣了房子,獲利部分卻沒有如實申報。

會被國稅局補稅的原因,大概有三種。一是獲利所得部分少報,二是採用房屋評定現值申報,三是根本忘記要將賣房獲利併入所得稅計算。「個人綜所稅課稅所得總額,來自十類所得,包括營利、執業、薪資、利息、租賃及權利金、農漁牧林礦、財產交易、競賽及中獎獎金、退職及其他所得。其中,又以財產交易所得最容易成為國稅局稽查重點。」安永會計師林志翔表示。

他解釋,由於個人財產交易資料,不會自動匯入國稅局電腦系統,買賣成本、時間點計算又比較複雜,且沒有扣繳憑單,只能靠自己一筆筆主動申報。若是在去年初賣房,很可能就會因為時間關係而被遺忘,在計算所得時須特別留意,以免成為漏網之魚。

還有一些人,宣稱忘了當時購屋成本,而採用比實價低的房屋評定現值申報,也很容易踩到國稅局紅線。

「實價登錄制度自二○一二年八月一日起施行,這表示,在這之後進行房屋買賣的人,已沒有藉口說自己忘了當時的購屋價格。」林志翔說,除非買進時間已相當久遠,取得成本不可考,才能以「房屋評定價值×各地區核定標準」,推計出財產交易所得,否則補稅機率相當高。

陳秋蘭舉例,「有人就曾在四年半前賣屋,以房屋評定現值報稅,事後還接到補稅通知,要求必須以實際獲利申報。其實,透過銀行房貸資料、履約保證、或從仲介公司所開出的發票及相關契約中,都能找出房屋買賣價,國稅局絕對查得到。若不想事後再花時間補資料、補稅,就千萬記得不要用評定現值來報稅。」另外,對賣了房子卻沒有賺到錢的人來說,按實際所得「核實課稅」,不但正確,且比用房屋評定現值報稅還要省,因為沒有獲利就不用列入所得。這雖不是新規定,但對去年有賣房子的人來說,絕對是今年報稅重點,務必搞懂。

若是買賣預售屋,也就是俗稱的「紅單交易」,與出售成屋課稅方式又不一樣。「紅單交易屬於預定不動產『權利』買賣,並非『不動產』產權移轉;換言之,出售的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物件,須依照實際獲利完全納入財產交易所得,併入個人綜所稅總額結算申報。」林志翔說。

他提醒,其他財產交易所得,還包括證所稅。「雖說證所稅已在今年起停徵,但去年度有出售應課徵證所稅的交易,例如未上市櫃股票、興櫃股票一百張以上,及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十張以上,都要單獨分開計算稅額、分離課稅稅率一五%,再合併綜所稅一同報繳。還有,黃金存摺部分若有實現獲利,也要記得申報繳稅。」

如果你是包租公

須舉證租金低於市場行情

國稅局另一項查稅重點,在房屋租金收入。「這兩年,光是我身邊聽到的租金補稅案例,就快十件。尤其是台北市,國稅局會先調查區域租金行情;比方說,忠孝東路一坪,大家都租二十萬元,為何你卻只租五萬元,明顯不合理,一定是少報租金,就會被要求補稅。」陳秋蘭說。

但,像這樣以「一般租金標準」補稅方式,也很容易打到一些無辜的人。像投資客,出租目的可能是為了養房,就以較便宜的價格出租;或帶著租約賣房,買方順理承接租約後,繼續以原來價格出租,而過去的房租就可能明顯偏低。在此情況下,民眾在報稅時就須舉證說明租金收入,否則近幾年,高租低報情況嚴重,這部分一定會被嚴加查核。

五月又被人戲稱「孝親月」,因為報稅關係,兒女們會積極爭取申報扶養父母,列報免稅額。不過,相較財產交易所得,這部分查核對國稅局來說,就更簡單了。只要透過系統比對,條件不符合者,自動會被剔除,毫不費事。因此,申報扶養親屬前,一定要搞清楚相關規定。

陳秋蘭表示,由於《民法》上有法定扶養義務規定,扶養有一定的順序,若無正當理由,在沒有法定扶養義務的情況下,就很難申報扶養。舉例來說,某人申報扶養阿姨,雖在同一戶籍內,但理論上應是阿姨的小孩,才有法定扶養義務;此時就要舉證說明對方為何無法扶養,並舉出個人有具體扶養的事實。

比方說,每月有匯款證明。「由於免稅額為八萬五千元,一年下來,每月平均匯款金額就最好不要低於七千元,不能一年內只匯款兩千元,就以為構成扶養。類似這種情況,都很容易被國稅局電腦系統剔除。」陳秋蘭說,至於一般家庭,父母由哪個子女扶養最有利,兄弟姊妹就可坐下來,好好細算一下。

如果你列報扶養親屬

利息所得可能侵蝕免稅額

有些情況,父母由子女列報扶養,也會使節稅效果打折。例如,採列舉扣除額報稅方式,子女原來就有列報購屋借款利息部分,可能會因父母有利息收入,列報扶養使得利息支出可扣除數減少(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必須先扣除儲蓄利息所得)。

再換個角度,假設王太太列報扶養公公,但因為公公存了很多錢,雖然扶養多了一個免稅額,不過公公的利息所得併入後,也可能會侵蝕到免稅額度。此時,公公就應該被家中沒有利息收入的成員扶養,才能發揮最好節稅效果。

還有,子女及父母分別有列報租金支出、及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若期間重疊,子女在列報扶養時,只能擇一扣除,不能將購屋利息及房屋租金同時申報;而未重疊部分則依比例認列。

「簡單講,要評估父母讓子女列報扶養是否划算,就要計算扶養後的稅額,是否低於父母加子女總計原本要繳出的金額。」陳秋蘭提醒。

最後,是常見的必要性醫療費用。林志翔指出,像是美容整形支出、看護支出、坐月子費用等,因不在醫療範圍內,都不能申報列舉扣除。醫藥費部分,若有請領保險給付,也要記得先扣除,自掏腰包部分才能申報列舉扣除。

今年報稅,有三類扣除額提高,算是送民眾一個小紅包;但隨著國稅局查核技術精進,民眾還是趁早進行稅額試算,日後才不會因漏報、錯報,遭到補稅或加罰處分。

撰文 / 歐陽善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44

美媒:無論誰當總統 美國人都不期待

據《洛杉磯時報》8月18日報道,無論是支持共和黨,還是選擇民主黨,美國選民之間至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對下一任總統期待都不高。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新民意調查顯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註冊選民認為希拉里或特朗普會成為一個好總統,更多的人則認為二者任何一人入主白宮都可能會很“糟糕”。

選民對希拉里的期待要稍微好一點。31%的人認為她將是一個偉大的或好的總統,22%認為她很平庸,12%的選民認為她較差,而33%的人則表示她作為總統將十分糟糕。而對於特朗普,43%的選民認為他可能會是一個十分糟糕的總統,只有27%的選民認為特朗普會是一個偉大的或好的總統。

希拉里

本次民調與三月份的調查結果相差不大,反映出選民對自己所支持的候選人的矛盾心理。無論是特朗普還是希拉里,支持者中均只有不到1/4認為他(她)會是一位好總統。而更多的支持者則只是認為另一位候選人更糟糕:72%的特朗普支持者稱希拉里太糟糕了;而83%的希拉里支持者對特朗普也持有同樣意見。

特朗普

除卻對候選人的看法外,民調還顯示出,選民對美國國情及當前所面臨的最緊迫的挑戰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比如,59%希拉里的支持者表示,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比50年前有著很大的提高,而只有11%特朗普支持者持有相同看法。2/3特朗普支持者認為美國移民問題十分嚴峻,而只有17%的希拉里支持者這樣認為。在美國貧富差距是否嚴重這一問題上,雙方也看法迥異:70%希拉里的支持者認為確實如此,而僅有31%特朗普的支持者持相同觀點。唯一的看法一致的問題是種族關系問題。47%的選民認為該問題十分重要,而 2007年這一比例僅為29%。

總體來看,此次民調顯示,選民們不僅對候選人,而且對美國的未來都持一種悲觀看法。一半的選民認為美國下一代只會比現在的狀況更糟,而只有1/4的人稱會變好,1/5則表示不會有什麽改變。即使是支持希拉里的選民在此問題上也只是稍稍樂觀了一些(38%的人認為會更好,30%的人認為會更差)。

目前,據路透社與益普索公司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領先對手共和黨的特朗普6個百分點。7月底以來,希拉里的支持率維持在41%至44%之間;8月11日至15日的在線調查中,其支持率約為41%。

不難看出,未來二者之間的較量將更為激烈緊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58

為什麽uber敢燒錢?90%的創業者都不知道的“燒錢”內幕|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829/158441.shtml

為什麽uber敢燒錢?90%的創業者都不知道的“燒錢”內幕|黑馬薦文
清流資本 清流資本

為什麽uber敢燒錢?90%的創業者都不知道的“燒錢”內幕|黑馬薦文

在對Uber的市場預測中,即使前六年的現金流都為負,存在虧損,仍增加了再投資金額。現金流在第七年變為正向,增速減緩,隨後才加速增長。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9分鐘

推薦理由: 燒錢的話題歷來備受關註,本文編譯自《Musings on Markets》,文中以Uber的案例闡述了為何燒錢以及如何燒錢的問題。同時,為了避免清算結局,文中也提到一種“絕對不能再扔錢進火堆”情況。

1、什麽是自由現金流?

比起收益,現金流才是現金消耗這個問題的核心。但燒錢並不等同於虧損。為了更好的理解燒錢這回事,有必要重新定義“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指的是當期現金收益支付稅款和再投資後,剩余的現金流。成熟的公司中,稅後營業收入和自由現金流為正,自由現金流在支付債務利息、股息和股票回購金額後,剩余的現金流就增加了公司的現金余額。

1

2、只要現金流為負就是燒錢嗎?

這也要分情況討論,如果這種現金流為負的情況只是偶爾出現,在其他年份里還穿插著現金流為正的情況,可以視為現金流的正常正負波動。另一方面,假如公司的現金流常年為負,就說明在燒錢了。

如果自由現金流為負又如何呢?企業的營業虧損和再投資需求都有可能引起這樣的情況。如果你的自由現金流為負,可以減少現有的現金余額進行補充,仍然不夠的話,就不得不以新債或新股的方式再次融資。

3、如何更好的判斷企業是否在燒錢?

此處引用兩個概念:

Cash Burn rate:現金燃燒率,計算一個階段的現金支出,一般是一個月內。

Cash Runway :現金跑道,計算一個公司的剩余現金余額能夠支撐多久。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公司如果有10億的現金余額,同時現金流為負5億,那麽它就能撐2年。而現金流為負20億的公司,盡管有10億現金余額,也只能維持6個月。

4、創業公司為何會燒錢?

其實看看現金流的定義你就會知道了。

如果你的公司開始虧損或者只產生了很小的現金收益,又或者潛在的增值空間都在未來,現金流就會反映出這一現實。

2

低營業收入、營業虧損和高再投資率的組合在年輕公司中非常常見,而由此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為負的公司將成為常態。一旦公司迎來了這個周期,提前規劃好資金的使用,對燒錢有個良性預期,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3

而隨著公司的擴展,其營業收入和利潤應該增加,此後幾年的增長幅度開始縮小,那麽再投資也會隨之下降。

5、什麽時候該燒錢??

燒錢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開始。

不信的話,看看Uber,它就是個燒錢的好故事。

以Uber的估值為例,

第一階段高營業利潤率。隨著規模效應的積累,營業利潤增加,虧損變為正向利潤。

第二階段:增速相對放緩,再投資的絕對金額增加,但再投資率下降,負向現金流變為正向。

第三階段:高收益和現金流的穩定狀態就反應了持續經營的價值。

4

在對Uber的市場預測中,即使前六年的現金流都為負,存在虧損,仍增加了再投資金額。現金流在第七年變為正向,增速減緩,隨後才加速增長。由此推論,更高的運營利潤率和較低的再投資會形成一個交叉點,此後現金流會變為正,並攜帶價值。 不是所有的創業公司都有Uber這樣的機遇,如果把Uber這個圖表中的兩個數值改變,就是這個故事的後媽版本。

數據一:第10年的營業毛利從20%降至5%,

數據二:增加再投資,設置銷售資本比例為2、而不是3。

5

不要小看這兩個數據,它們引起了巨大的變化,效果如上圖,下一個十年中的現金流都是負的!

先是負利潤和高再投資(現金消耗),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收入增加,開始擴張,成本結構失控,利潤越來越少。也就是說,再投資導致了額外的現金流支出,自由現金流為負的時間會一再延長。

6、什麽時候一定不能燒錢?

燒錢會稀釋股權,使之更為分散化。其次在現金流為負的階段中,創業公司可能撐不到下一輪融資就走到資本枯竭甚至清算的絕路。

為了避免這種清算的結局,有一種情況,絕對不能再扔錢進火堆了!

那就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不斷壓價,生產成本又逐漸提高,虧損越來越嚴重的情況。如果公司再投資率和市場環境都不改變,再投資所預期的收益將很可能無法實現。即使現金流湊巧變成正向的,也拯救不了頹勢了。 

7、到底該怎麽做?

盡管燒錢的事兒比比皆是,大家都把關註點放在了燒錢是不是生死存亡之秋上,很少有人把燒錢和企業價值聯系起來,然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這才是真正要註意的!因為估值通常需要預測未來收入和利潤,而目標利潤率恰好也是VC和投資人在燒錢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問題。

所以,判斷cash burn 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尤為重要。

在此為大家奉上五個錦囊妙計:

要分析清楚公司為什麽在燒錢。很多因素都會導致負向的自由現金流,其中,最不必擔心的是大量的投資導致負向自由現金流,最危險的自由現金流為負情況則是再投資金額很少的虧損情況下出現的。

及時計算運營收入,尤其是基礎業務的利潤。保持合理的定價和成本結構,確保在當下的經濟規模中獲利。

量化管理方式。運營一個燒錢的公司還需要合理的管理方式來控制支出。再投資產生的經濟增長可以解決短期現金流問題,但要及時給出一個長期的解決策略。千萬不能把負向現金流作為經濟規模增長的信號。

避免不必要的再投資交易。針對未來增長的再投資是導致負現金流最重要原因。最能創造價值的形式是,再投資促使增值再加上高回報。反之,最容易破壞價值的是再投資耗盡現金流,並引發了低增長率和低利潤率。

找一個靠譜的有經驗的VC。有燒錢問題的企業一般更依賴於資本市場,把公司置於監管之下,可更大可能地避開負向現金流導致的種種問題。

結語:不要一遇到燒錢,就感到驚慌。要用清晰的思維找出燒錢的原因,檢查基礎業務模型的可靠性。黎明前最黑暗,勝利前最絕望,成功前最渺茫。

本文由清流資本(ID:CrystalstreamCapital)編譯自《Musings on Markets》--The Bonfire of Venture Capital: The Good, Bad and Ugly Side of Cash Burn!

燒錢 創業 ube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47

希拉里今年為何一場記者會都不開?

截至今天,在2016年的前267天里,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一場新聞發布會都沒開過,美國媒體早就怨聲載道。

希拉里競選團隊回應稱,媒體的指責和抱怨並不公平,因為今年希拉里已接受了超300個一對一采訪。

接受單獨采訪,卻不開新聞發布會,這是為何?

考驗應變能力

希拉里的競選經理羅比•穆克(Robby Mook)表示:“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的國務卿是否回應記者的問題,而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但媒體卻不這麽認為,稱召開記者發布會和單獨采訪之間存在巨大差異。記者發布會中多有變數,而且往往吃力不討好,面對記者們的輪番轟炸,競選者通常毫無招架之力。

至於單獨采訪,競選辦公室通常會以同意采訪為籌碼,對采訪話題、邏輯,甚至采訪的問題進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如此這般,競選方對采訪就有了絕對的控制權,他們可以選擇和符合他們要求的新聞人士合作,無論是報紙、電視節目、互聯網博客,還是有線電視新聞頻道。一位匿名的希拉里前顧問告訴媒體,和單獨采訪相比,舉辦新聞發布會幾乎毫無優勢。“記者招待會就像是每天播報新聞一樣,只是例行行事,你只是想趕緊打發完臺下的記者,期間盡量不要犯錯就行了。”他說,“這只是維護和新聞界的關系。因為你知道讓記者們別來煩你的唯一方法就是主動召開新聞發布會。”

他表示,相比之下,單獨采訪要更容易控制。“如果競選人的新聞秘書能力夠強的話,通常都會和采訪者建立良好的關系,事先了解到采訪的走向。”他稱,“采訪的問題比記者會上的要長一點,受訪者給出的答案也會更充分一點。”

曾參與多次總統競選活動的資深共和黨政治顧問韋弗同意上述看法,他表示競選團隊通常更喜歡接受采訪,而非舉辦記者會。“采訪變數較少。”他說,“兩者背後的動態關系完全不一樣。”

而且涉及大量談話的采訪則更適合希拉里發揮她的長處,她會為采訪做很多準備,有時,她會在采訪現場把備忘錄還給助手,讓他們再豐富一下腳註。

但是許多記者表示,正是新聞發布會的開放和不可預測性可以好好檢驗一下總統候選人。平常候選人都是拿著稿子說話,而新聞發布會讓他們“無所遁形”。

美國《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克齊利紮(Chris Cillizza)近日寫道:“希拉里應該向公眾展示她是怎麽進行思考以及應對意想不到或艱深的問題。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方法,或者說僅有的方法就是召開新聞發布會”。

面對媒體的指責,競選陣營自有解決之道。他們指責媒體只是為了獲得關註,而不關心民主政治中的美德。“記者們只是想在新聞發布會上在同僚面前大出風頭,”韋弗稱,“不管我們承不承認,人在人群中總會和平常表現得不一樣。到希拉里召開記者會那天,所有人都會在鏡頭前盡情表演。”

歷史陰影

前述希拉里匿名前顧問表示,之前和他合作過的候選人召開新聞發布會都是“迫於壓力”。

希拉里對召開新聞發布會的不感冒,在她還是第一夫人的時候就已顯現出來。在上世紀90年代,她曾面對很多記者提出的關於道德、關於醜聞的各種問題,而在她看來,這些問題都是媒體在造勢,她一直沒有聽取助手的建議,拒絕召開新聞發布會。

最終在1994年,希拉里召開了一場70分鐘的新聞發布會。在會上,她解釋了她對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反感:“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隱私地帶。就在前幾天,我和一個朋友說,在堅持拒絕新聞發布會這麽長一段時間之後,我感覺我的隱私地帶被被重新規劃了。”她還表示她也更加理解“新聞界期望從她那兒得到什麽”了。

如今20年已經過去了,2015年希拉里在一場於華盛頓特區舉辦的新聞獎晚宴上發表演講。“再也沒有秘密,再也沒有隱私地帶”。她說,“畢竟,這對我有什麽好處?”同時,她承認她和新聞界之間的關系存在爭議。

在此次總統競選中,希拉里和媒體的關系似乎並沒有太大改善,即興問答的答案經常變成負面的頭條,這也讓她再次選擇關閉新聞發布會的大門。

在去年3月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面對記者們關於她私人電子郵件服務器的問題,希拉里回應:“我從不用私人郵件向任何人發送機密信息。”她還補充稱:“我很清楚機密文件的分類要求,所以從不發機密材料。”然而,就在上個月,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科米在國會作證,證明那是一個謊言。科米說:“曾經有機密材料被發送。”如此,希拉里去年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言論成為落到共和黨對手手里的“把柄”。

2015年8月,在一個記者再次逼問希拉里關於私人郵件服務器的問題後,希拉里直接叫停了整個新聞發布會。那位記者問她是否清理了私人郵件服務器,希拉里反問:“怎麽清理?拿抹布之類的清嗎?”這個冷笑話之後迅速搶占了各大媒體頭條。

可能正是這些不可控因素讓希拉里逐漸恢複她的老作派——對新聞發布會避之不及,其共和黨競爭對手特朗普更是於本周推出了名叫“Hiding Hillary Watch”的網站,跟蹤記錄希拉里上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後的日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83

特朗普辯論時一直吸鼻子 網友連這都不放過

雖然一再批評希拉里“身體不健康,不適合當總統”,特朗普在和希拉里的第一次電視辯論後,發現他最愛的社交媒體推特上出現了一個熱門討論詞“特朗普吸鼻子”,原因是,特朗普在當晚的辯論講話時多次吸鼻子,讓外界懷疑他是得了感冒或是什麽疾病。

在這個漫長而又充滿戲劇性和意外狀況的總統大選季,在兩位候選人竭力想在公眾面前證明為什麽自己比對方更適合帶領美國走出困境的時候,公眾更想知道的卻是:為什麽特朗普一直在辯論的時候吸鼻子?

在網上,有人說特朗普吸鼻子是在掩蓋他的某種疾病,也有人說這是因為過於緊張,還有人說,特朗普吸鼻子通常發生在他發表完某個觀點後,被解讀為特朗普很滿意自己剛發表的觀點的標誌性動作。

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晚的辯論之後可能沒有人會再像之前一樣討論希拉里的肺炎。

特朗普表情太多

同初選期間一直給競爭對手起外號、全場尖酸刻薄的挖苦話相比,特朗普當晚的表現被認為“相當平和”。雖然這符合共和黨內一再要求特朗普“收斂鋒芒、低調冷靜”的原則,但另一方面卻讓特朗普在受到希拉里連番攻擊時顯得略有保留,雖然聲音很大但攻擊力度和深度明顯不夠,在包括希拉里電郵門、克林頓基金會和班加西事件等“能夠扳倒希拉里的大事”上都沒有展開足夠的攻擊,大部分時間被認為處於被動防守狀態。

此外,在希拉里發言期間,特朗普臉上各種表情不斷,有輕蔑,有不屑,也有嘲笑,還不停打斷希拉里和主持人的講話,而這些都被認為是辯論中非常不成熟的行為。

再看希拉里,當晚身穿一襲紅衣套裝,看起來格外精神,還特意讓頭發看起來比以往稍長,大概也是為了增加其柔和的女性形象。的確,希拉里的表現被主流媒體認為“可圈可點”和“大氣風範”,但也因為太過冷靜和準備過於充分而再次陷入“政治老手”的指責。估計希拉里很難轉變其“高高在上的女王”形象。

辯論如何影響選情

根據《華爾街日報》和全國廣播公司所做的一項最新民調,首場總統電視辯論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今後的選情。在這份民調中,有34%的註冊選民認為,總統候選人辯論“極其重要”或者“非常重要”,11%的選民認為,他們屬於“能夠被辯論說服的人”,這些人大多為非民主黨或共和黨陣營的選民。

而能夠拉攏到這些中間派的選民也被認為是特朗普和希拉里在當晚都希望實現的目標。

根據谷歌搜索最新公布的調查,在當晚的辯論之後,美國50個州的範圍內,希拉里的搜索熱度遠遠超過特朗普。而“特朗普和希拉里今晚怎麽才能贏”,以及“為什麽特朗普不能成為美國總統”是目前同特朗普有關的最多熱門搜索。

分析人士認為,當晚的辯論也再次向公眾呈現了精心準備、沈著冷靜的希拉里和依賴直覺並以對抗為主的特朗普之間的強烈反差。

讓外界感到意外的是,幾乎天天都在媒體中將希拉里稱為“奸詐希拉里”的特朗普,當晚卻多次“恭敬”地將希拉里稱為“國務卿克林頓”,而希拉里卻一直只稱特朗普為“唐納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847

誰當美國總統都不影響中美關系自身規律

特朗普贏得了美國大選,他在競選中曾宣稱的貿易戰是否會打響?中美關系是否會再添變數?中國是否會適應與特朗普打交道?參考特朗普此前令人難以捉摸的講話和行為方式,這些問題都待解。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袁鵬表示:“無論誰上臺,中美關系的大框架很難出現顛覆性的變化。經過從尼克松以來的8任總統,中美關系已經形成了自身的基本軌跡和規律,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基本格局不至於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朱成虎表示:“不管是誰上臺,都會把美國利益放在第一位,絕對不會把中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毫無疑問的。”

的確,特朗普在確定勝出後的勝選演講中表示:“要告訴全世界,我們將永遠把美國利益放在首位,我們要同每個人公平協商。”

當天,特朗普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的消息確認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中方正關註美國大選最終結果,期待同美國新一屆政府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系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造福兩國和世界人民。

新總統政策要靠班子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中國對外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燦榮認為,特朗普現象體現出美國社會對傳統政治家的不信任,覺得傳統政治家是造成這些問題和焦慮的根源,而不是解決之道,於是美國民眾試著找個“新人”。

新華社援引過去數年一直關註美國選民變化的民主黨人卡德爾10月初對可能參與投票的美國選民所做的調查稱,美國民眾對政治建制派心存不滿。例如,87%的人認為,美國由現任政客、媒體專家、說客等強大利益集團所組成的聯盟掌控,這些人犧牲普通人的利益來為自己獲利;86%的人同意,政治領袖其實更在意保護各自權益,而非為美國人做正確的事。

金燦榮認為,最後的政策要看他的班子。“因為他本人不具有從政經驗,所以他不太懂政策,他會非常依賴他的幕僚,之後就看他請誰做幕僚。

特朗普的當選對中美關系帶來的影響,金燦榮認為,美國大選對中美關系的影響都是很有限的,中美關系大結果還是要積極合作。“總體上中美還是要積極地進行合作,但隨著中國力量逼近美國,摩擦會多一點,競爭的比例會上升一點。”

金燦榮認為,中美新型夥伴關系的核心是努力擴大合作,總體上,中國的態度是積極尋找合作機會。“我們的努力還需要美國配合。”

中美關系已形成規律

袁鵬表示,特朗普當選總統對中國有利有弊,好處在於中國歷來更善於跟共和黨打交道,因為共和黨“抓大放小,喜歡談大戰略”,而大國合作較少受意識形態的羈絆和主導。

同時,袁鵬認為特朗普不會像希拉里一樣一味把精力放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上,“他一方面會強調所謂的為了美國國家利益讓別國去承擔責任,同時也會在其他區域,如俄羅斯、歐洲和中東加大關註力度。”

此外,袁鵬非常看重特朗普作為商人的務實與變通。“特朗普是個商人,商人在處理重大問題上可能會更變通而務實。”

但袁鵬也指出,特朗普上臺所帶來的不利在於他的巨大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表現在方方面面,也包括對華政策。第二個對華不利是在經濟問題上,特朗普一直說要對中國增加關稅,而且反複強調。他上臺後會不會在經濟問題上施加這種強硬風格,從而影響兩國經貿關系?這一點比較不確定。”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一直被認為信奉“交易至上”的信條。袁鵬認為:“特朗普非常強調交易,他既然可能跟中國做交易,也有可能跟別的國家做交易,這種交易的附帶效應是什麽,也有某種不確定性。”

從相關表態上,特朗普稱自己支持自由貿易,但同時卻反對美國和其他地區的一些貿易協定,認為這些貿易協定不利於美國就業增長。特別指出將重新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或者幹脆放棄它。還聲稱將對把制造業轉移到海外的公司進行處罰。

美對華戰略不會發生變化

朱成虎稱,無論誰上臺,美國的全球戰略不會調整,因此美國的對華戰略就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對於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朱成虎認為,中國有許多可以與美國進行合作的共同利益。而且中美兩國從經濟總量來講是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未來在軍事上也可能是第一、第二強國,面臨世界上諸多難題,中美必須攜手。另外,解決中美之間利益的分歧與沖突需要進行合作。如果有了分歧和沖突就危機不斷,那麽對雙方都不利,因此中美之間一定要共同努力管控分歧和危機。

朱成虎認為,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對華問題上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一些枝節問題上可能會有區別。但根本上,“美國對華政策一直有很強的繼承性,任何一個對華政策的重大調整和對華關系的重大發展都建立在兩黨共識的基礎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