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魑魅魍魎:李嘉誠與郭氏的股災哲學

1 : GS(14)@2018-01-28 15:18:43

股市水漲船高衝破33000點,自然不少企業善賈而沽,近月高位配股消息也一籮籮,抽水金額涉資數百億計,要知道股市到頂未,自問沒本事捕捉頂部的,不妨試試贒實長和(001)及新地(016)兩大家族,以判斷股市是否已屬強弩之末。近月有很多公司先後配股集資,有國泰君安(1788)集約20億元、上海醫藥(2607)集約31億元、碧桂園(2007)集約78.8億元、新城發展(1030)集約15.6億元、中國宏橋(1378)集約62.4億元等等,不過論指標性,還是應該看李氏及郭氏。先講長和,李嘉誠出名眼光準,過往長和系公司大動作過後,股災總是緊隨其後,如1987年股災前集團大供股,1997年於亞洲金融風暴前進行大重組等,2015年世紀重組後不足半年即大時代股災,由此可見李超人捕捉經濟周期的能力之強。近月李嘉誠先後賣和電固網(去年7月)、中環中心(去年11月)、北角和富薈(去年12月),今個月又傳出要沽售重慶地皮,加上他自去年中便沒有再增持長實地產(1113),一切舉動證明他就算對後市儘管不是看淡,也絕非看好吧。之後就是新地郭氏家族,他們眼光也非常獨到,2007年10月以每股168元配股集資約110億元,翌年就有金融海嘯,讓認購這批股份的人坐艇10年多至今仍未回到家鄉。另外新地沉靜接近7年又於2014年向股東發行行使期為2年的紅輪(紅利認股權證),「變相供股」集資逾222億元,結果翌年又有大時代股災,要知道今次股市玩多幾耐,絕對應該留意新地有否財技舉動。現時李嘉誠及新地郭氏家族在資本市場(不是物業市場)仍然未見有大動作,本欄姑且大膽鼓勵投資者,現階段與去年放膽坐貨略帶不同,用Hit and Run(賊佬試沙煲)策略,繼續放膽投資吧。十一少
http://fb.com/11mister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8/202880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31

新地郭氏家族香島道50號 每呎叫租120元

1 : GS(14)@2018-06-11 05:41:38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797&issue=20180611


【明報專訊】豪宅買賣交投活躍,大額成交亦屢見不鮮,部分發展商或投資者把旗下物業保留作長線收租。市場消息稱,由新地(0016)郭氏家族持有的深水灣香島道50號項目,已重建為10幢洋房,早前在市場上放租,實用呎租約120元,目前已有約半數洋房租出。

前身「萱廬」 重建10幢洋房

香島道50號原為萱廬,佔地達52,930方呎,由郭氏家族於2004年4月以4.28億元購入,並於2010年向政府以約8億元補地價,地盤重建成10幢洋房,並於去年落成,實用面積由3000餘至5000餘方呎,包括後排6幢實用面積約3000至3500方呎的「細屋」,另前排4幢「大屋」實用面積由約4000至5000餘方呎。

洋房逾3300呎 每月叫租逾45萬

郭氏家族數月前開始低調在市場上放租上述項目,意向實用呎租約120元水平,部分洋房的實用每呎叫租更超過130元,如實用面積3381方呎連783方呎花園、190方呎平台及894方呎天台的2號屋,目前叫租45.5萬元,實用呎租134元;實用面積3463方呎,連654方呎花園、169方呎平台及954方呎天台的3號屋,目前叫租同為45.5萬元,實用呎租131元。

雖然項目租金高昂,但租務成交不俗,據悉4幢前排「大屋」全數租出,若以參考價120元計,其中一伙實用5291方呎,連2655方呎花園、326方呎平台及1470方呎天台的8號屋,估計月租高達63萬元水平。

項目半數洋房已租出

事實上,近期市場上都有不少大額豪宅租務,如香島道34號一幢實用面積3457方呎的洋房,早前以月租約38萬元租出,實用呎租110元;東半山曉廬一個實用面積2796方呎的高層A單位,以月租約17萬元租出,實用呎租約6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553

翠華前總部疑易手郭氏「釘王」 5創辦人「分家」 料成功分錢

1 : GS(14)@2018-06-19 05:33:4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554&issue=20180619
【明報專訊】本地上市茶餐廳翠華(1314)五名創辦人前年一度爆發爭拗,其後風波似逐漸平息,惟去年翠華曾擬以2.55億元向五人收購位於觀塘的前總部翠華集團中心,令人揣測是「分家」的另一部署,但交易很快遭股東反對而泡湯。據最新資料顯示,翠華集團中心主要業權,疑已易手至新地(0016)郭氏兄弟親戚、「釘王」郭炳燊手上,意味4名翠華創辦人可成功套現,物業亦可能將於明年收回,不再租予翠華。

明報記者 鄧偉忠 方楚茵

翠華在上市前架構並不統一,不少分店股東架構不一,而且不少門店都是有創辦人持有(見另文)。翻查資料,翠華創辦人之一、主席李遠康與何庭枝,在2004年透過私人公司成路斥資2800萬元收購觀塘勵業街50號物業,其後其餘3名創辦人張汝桃、張汝彪及張偉強陸續加入,五人共同成為翠華集團中心股東,其中李遠康持股最多,與何庭枝分佔40%及30%,其餘三人則各佔10%。

去年擬2.55億售翠華失敗

翠華五名創辦人在2016年爆發爭拗,表面上在同年年底平息,但事隔僅兩個月,在2017年初公司突然宣布,向五名創辦人收購翠華集團中心,作價高達2.55億元,以2004年收購價2800萬元計,升價逾八倍。不過,交易惹來基金股東不滿,認為作價太高,建議將資金用作派息更佳,因為阻力甚大,交易在數月後終止。

據公司註冊處資料,持有翠華集團中心的成路在今年4月申報,何庭枝等4名創辦人宣告辭任,同時李遠康兒子、翠華執董李祉鍵及兩家離岸公司獲委任為公司董事;原定3月底租約已告結束的翠華集團中心分店,翠華亦延至4月才宣布續租,續約更由上市起的每次簽訂3年,縮減至只有1年。

4創辦人同時辭任 李遠康子任董事

除了4人已告辭任外,據翠華續租公告稱,翠華集團中心由李遠康仍然持有40%股權,並無再披露過往由其餘4名創辦人持有的60%股權去向,據成路申報,公司地址已由原來翠華的葵涌總部,改為上環歐陸貿易中心一個寫字樓,地址與新地郭家親戚、以專收舊樓「落釘」著名的地產商郭炳燊旗下寶輝控股相同,似乎意味該批股權已易手至郭炳燊手。

在2016年,翠華一度公告獲洽賣盤,李遠康卻否認有意出售,何庭枝與張汝桃先後辭任董事,五名創辦人不和浮面,但由於五人在翠華上市時簽訂綑綁協議,直至年底,五人最終表面上平息分歧終止賣盤,李遠康亦以4251.9萬元,向其他創辦人增持翠華的控股公司翠發,持股量由46.92%增至49.9%。
2 : GS(14)@2018-06-19 05:33:57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052&issue=20180619
Share  
【明報專訊】翠華(1314)上市之初,曾被市場詬病與股東之間關連交易太多,單計租用物業部分,過去7年累計交租逾1.3億元,其中2016年度高峰期,一年向股東「交租」逾2400萬元,不過,集團先後棄租赫德道分店及觀塘前翠華總部,關連交易金額已告顯著減少。

前年向股東「交租」逾2400萬

翠華在2012年上市,當時已向五名創辦人租用三個舖位用於開設分店,以及觀塘翠華集團中心三層作總部之用,當中租金以中環德輔道中最昂貴,2013年度年租金為960萬元,兩年後勁加兩成至1160萬元,翌年再加租兩成至1398萬元,直至今年4月續租才略減5%,年租金降至1328.1萬元。

除了五名創辦人外,翠華在2014年曾向李遠康太太陳彩鳳租用尖沙嘴赫德道物業開設分店,當時原本簽訂三年租約,卻突然在2016年中以生意欠佳為由提早終止租約,陳彩鳳前後合共收取租金約逾700萬元。事後有報道指,赫德道分店其實早在2015年下半年已告結業,市場人士質疑公司處理欠佳。

不過,棄租赫德道分店後,加上翠華前一年亦停止租用觀塘物業作辦公室,將總部搬至葵涌,關連交易已告大幅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619

新地郭氏家族倫敦Goodluck Hope 403萬入場

1 : GS(14)@2018-09-05 07:47:2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389&issue=20180904
【明報專訊】不少港人鍾情投資海外物業,英國作為留學熱門之選,加上英國脫歐時受惠於英鎊貶值,令英國樓盤再次受追捧。新地(0016)郭氏家族與英國發展商Ballymore合作的Goodluck Hope,最新推出Douglass Tower住宅大廈,涉及167伙,實用面積403方呎起的開放式戶,入場費折合約403萬元(港元‧下同)。仲量聯行國際住宅部主管黃嘉欣表示,近期股市波動下,吸引買家轉移資金到地產市場。

1期去年沽約300伙 海外買家佔半

Goodluck Hope位於倫敦東部Leamouth半島,整個項目共提供804伙,發展商去年推售第一期,涉及351伙,目前已累沽85%(約300伙),本地及海外買家各佔一半。是次推出第二期Douglass Tower,預計於2021年底至2022年初落成。該期數167個單位實用面積由403至1734方呎,涵蓋開放式至複式單位,當中以開放式及2房戶各佔四成為最多。現推售單位定價由約403萬至1708.9萬元,較第一期推售單位提價約3%至5%。

較第一期加價3%至5%

2016年英國宣布脫歐,當時除英鎊大跌外,樓市亦出現觀望期,近期又出現中美貿易戰,再增添環球經濟不明朗因素,不過,Ballymore Group銷售部董事Jenny Steen認為,樓市短期或會有波動,但長期仍然會平穩發展。她指,英國法制及教育體系穩健等因素,令英國成為一個安全的地方讓買家投資,同時亦吸引不少外來商機。此外,雖然近期有指英國樓價按年升幅放緩,黃嘉欣認為,樓價走勢視乎不同地區,倫敦東部發展仍然穩定,預期未來5年樓價將有7%至9%升幅。

明報記者 謝穎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