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俄铝在港上市首日破发 叶利钦亲戚身家大缩水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8/20100128040610149.html


本报记者  郭新志  发自成都

        今年全球最大一单IPO的主角——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 (UCRusal,00486,HK,以下简称俄铝)上市首日便遭遇跌破发行价的命运,这给创造了多个“第一”的俄铝命运蒙上了阴影。该公司总裁、实际控 制人——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的外孙女婿杰里帕斯卡昨日(1月27日)表示,他认为股价的表现合理,俄铝在未来10年内将会专注于亚洲市场的发展。不过,因 股价下跌10.56%,这位俄罗斯富豪的账面财富也相应缩水72亿元人民币,而负债累累的俄铝成功上市更是引来种种非议。

千页招股书赶超中石油

        俄铝身上有着太多的标签:全球产量最大的铝业公司、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俄罗斯公司、与俄前总统叶利钦有密切关系的掌门人、多位世界级富豪参与股份认购。正因如此,它一上市便格外引人注目。

        这 是俄铝第三次冲刺港交所,此前它都因种种原因而被拒之门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港交所获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俄铝在港IPO定价约每股9.48元 人民币(以下皆以中国人民银行1月27日公布的汇率价换算),共发行16.10亿股,占俄铝扩大后总股本的11%,共募集资金约152亿元人民币。其中, 俄铝掌门人杰里帕斯卡通过其控股的公司间接持有俄铝72.03亿股,占俄铝发行后总股本的47.59%。

        不过,俄铝1月27日上市后就跌破发行价,收于8.48元人民币/股,较发行价跌10.56%,以此粗略计算,杰里帕斯卡账面财富也相应缩水72亿元人民币。

        值 得注意的是,俄铝此次招股说明书厚达1141页,几乎是中石油招股说明书的三倍。“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看完这份千页招股说明书吗?”就连香港监管层人士 都对媒体如此感叹。尽管如此,此次上市,俄铝吸引了包括NR投资公司、美国对冲基金Paulson&Co和马来西亚富商RobertKuo等的认 购,就连向来投资谨慎的李嘉诚也参与了认购。

        资料显示,杰里帕斯卡今年41岁,公司上市前拥有至少140亿美元的资产,是俄罗斯第二大富豪,小时候曾是孤儿,当过工人、厂长,其发家史一直不为人知,1994年,他通过收购铝厂发迹,之后一步步发展成为俄罗斯铝业大王。

负债率近90%上市引非议

        翻开俄铝的招股说明书,很少有公司像俄铝那样:通篇出现多处豁免和警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俄铝照顾说明书开篇便是“红色警告”:如果违背债券人规定的严格条款,该公司就可能无法继续经营。

        招 股说明书显示,该公司目前拥有168亿美元的债务。此前,因为担忧俄铝不能将2010年10月到期的45亿美元贷款顺利归还给俄罗斯国家开发银行,港交所 上市委员会拒绝了俄铝的上市申请。其财报显示,俄铝2009年1月~6月亏损8.68亿美元;2008年全年生产氧化铝1131.7万吨,全年亏损 59.52亿美元,目前负债率高达86.15%。

        或许正是因为业绩不佳、债务压力太大,投资者对俄铝能顺利上市颇有非 议。而港交所也罕见地对俄铝上市作出了相应的限制,严格限制其公开发行股份,这使得俄铝最终发行的股份罕见地低于香港首次公开发行25%的常见水平;此 外,港交所规定,参与认购的只能是“成人”,非机构投资者被拒之门外,且最小认购金额为100万港元,而且股票交易单位将是每手20万股。有评论人士指 出,这些措施好比是给一部电影贴上  “限制级”(R)标签,对投资者并不公平,不利于构建一个透明、严肃的证券交易市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19

捐身家 左丁山

2010-8-14 AD





 

蓋茨與畢菲特倡 議富豪捐身家,由捐出百分之五十講起,畢菲特就承諾捐出佢嘅身家嘅九成九,甲骨文(Oracle)總裁Larry Ellison,以前對捐身家一事,從來唔肯公開講,但最近居然公開聲明佢願意捐出九成五嘅家財,就好出乎意料之外,從中可見蓋茨與畢菲特兩位巨富嘅牙 力。呢位埃利森先生最近致函《紐約時報》,痛斥惠普(HP)將行政總裁Mark Hurd 炒魷,係大錯特錯,不顧股東、供應商及員工嘅利益,充份顯示佢係一位思想獨立,不易跟風嘅人物,但佢都肯簽The Giving Pledge,令到呢個捐獻行動更增聲勢。

 

蓋茨與畢菲特預備在九月到中國,明年三月到印度,希望游說中印富豪加入,相信會 有人肯制嘅,但捐晒身家或者捐一半,似乎與亞洲嘅傳子傳孫文化不合,而且美國嘅稅制與亞洲唔同,捐款誘因不一樣。譬如美國方面嘅入息稅(income tax)計埋晒所有收入,包括股息、花紅、薪酬、贏馬彩金、獎金、利息等等,而稅率又有聯邦稅、州稅與地方若干稅項,於是乎啲富豪級人物加加埋埋,納稅隨 時超過五成,至於遺產稅方面,於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號以後死亡嘅人士,遺產之頭三百萬元要抽一百二十九萬(即43%),超過三百萬嘅要交55%,超過 一千萬美元嘅,再要交5%附加稅,以畢菲特等等超級大富豪嘅身家嚟講,最起碼都有一百億美元,死後遺產稅可以高達六十億美元及以上。當然絕大部份富豪已有 家庭信託之設,對遺產稅可避則避,但如果真係遺產交稅六成嘅話,生前先捐出五成,對富豪有何損失?答案就係冇乜,反而可以得到世人稱讚,對個人以至家族聲 譽有利,況且在自己可以控制嘅情形之下送出家財予自己喜歡嘅項目(如蓋茨對愛滋病之關注),肯定好過將啲錢送咗畀美國聯邦政府亂咁花費。亞洲就唔同噃,捐 款未必得到好大嘅稅務利益(例如香港係低稅地區,用慈善捐款嚟扣除稅務利益唔算高),而且好幾個地方(包括香港)已經廢除遺產稅o忝,有此關係,亞洲富豪 肯捐身家嘅,少中又少,超級亞洲富豪如李嘉誠早已將三分一身家撥咗去慈善基金,亞洲罕見,香港還有一位田家炳先生幾乎捐盡家財嚟興辦教育,十分可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66

低調董座出手 京城銀鹹魚翻生 戴誠志靠「麵攤理論」攢數十億身家

2010-8-30 TTW




過去九年,屬於地區性銀行的京城銀行從沒有一年的每股獲利越過○.九元。今年不同,前七月每股稅前盈利首度達一元,成績亮眼。而讓京城銀鹹魚翻生的最大功臣,就是去年元月上任的董事長戴誠志。

撰文.吳美慧.徐介凡

從 一家地區型、虧損累累的小銀行到國際資金進駐的明星銀行,京城銀行這六年來的表現,可說是從醜小鴨變天鵝,讓這隻南部小鴨大變身的幕後推手,就是行事極為 低調的投資大亨||京城銀行董事長戴誠志。這位數十億元身家的投資大亨,八年來成功讓二家中小銀行變身成功,他究竟有何過人的能耐,可以成為銀行的最佳急 救醫師?

提起戴誠志,大多數人都很陌生,生性低調的他,甚少在媒體曝光,但他在投資圈卻是大名鼎鼎的一號人物,在外資圈的人脈既深且廣,他 和「高盛幫」幾位重量級人士交情匪淺,譬如前高盛證券台灣區總經理張果軍,以及前高盛投資銀行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都是交往十多年的「麻吉」。此次,宋 學仁投資五億元認購京城銀行私募,就是在戴誠志的力邀下,二話不說地掏出錢來。而口袋很深的戴誠志,也一口氣拿出十五億元投資自家銀行,財力令人印象深 刻。

迅速重整虧損銀行高價售出

能精準掌握「賣點」

其實,戴誠志在銀行的經歷不多,除了擔任京城銀董事長外,之 前就只當過誠泰銀行執行董事。儘管經驗不多,但每次都能留下讓人印象深刻的「戰績」。二○○五年,新光金以每股二十八.二元,高於淨值近一倍的價格購併誠 泰銀行,創下當時最「昂貴」的合併紀錄。這宗合併案花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拍板定案,讓誠泰銀行能以高價「嫁」出的幕後推手也是戴誠志。

說 他是推手一點也不為過。與新光金合併前,誠泰銀行曾因亞洲金融風暴淨值一度出現負數,當年身為誠泰銀行第二大股東與董事的戴誠志,遂對董事長林誠一提出 「逐年打銷呆帳調整體質」,及「尋找買家」兩大建言,希望誠泰銀行能因此脫離營運泥淖。林誠一除了採納他的建議,也用激將法鼓動戴誠志「你不要只會光說不 練,要就做給我看。」就是這句話,讓戴誠志跳下來成為「銀行人」,經過三年的整頓後,成功地將誠泰高價「嫁」出。

戴誠志能夠精準地掌握「賣 點」,父親是最好的導師。戴誠志的爸爸曾經營玻璃工廠,後來經營不善,在他念大學期間把工廠收起來。長年看著父親經營事業無形中累積出他做生意的「資 產」。他最常說,每個人都從父母親身上學習到很多工作態度與方式的資產,這層淵源,讓他後來一腳踏進玻璃用瓶買賣貿易業務,至今超過三十五年。

從 父親跌倒的地方重新出發,戴誠志只有一張辦公桌、一台黑色電話,其他就是滿滿的創業鬥志,「我的財富,都是一步一步賺來的。」戴誠志曾向友人分享自己累積 財富的過程。退伍後,看到父親的失敗經驗,他選擇做貿易不做工廠來降低風險。沒有資本,他就跑到別人的貿易公司裡頭,向對方租一張辦公桌,就從電話簿裡一 家一家找客戶與供應商,開始做起生意,明志玻璃公司就這麼開張起來。

年輕、沒有完好的業務基礎,戴誠志與客戶、供應商談生意時,總是處在挨 打局面。賣給客戶一個瓶子一元,向工廠進貨也是一個瓶子一元,投入的時間、人力與電話費等成本統統賺不回來,白忙一場。慢慢的,他學會了其中的技巧,營業 額也從一個月二、三百萬元,逐月跳升到一、二千萬元,最後成為年營收高達上億元的玻璃貿易王國。

從每天白忙,到賺進上億元的營收,戴誠志除 了勤勞外還有一套獨有的經營哲學,而這一套生存理論卻是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體悟的。戴誠志說,去麵攤吃麵時,如果長條凳上沒有座位,他會拜託老闆讓他在旁 邊站著吃,並且試著跟有座位的客人溝通,讓他坐一點邊邊的位置。「只要屁股坐到了十分之一,就能夠慢慢地再往中間擠進去,最後就能順利坐到完整的座位。」 他向朋友解說他的理念。

日常生活中體悟生存理論

用逆向思考出奇制勝

這套「麵攤理 論」雖然很俗,但用在商場實戰,卻是一把利器。他賣玻璃瓶就充分應用這個理論,要賣出瓶子,他先行卡位,再慢慢跟買家溝通,一個瓶子賣一.○一元,再找工 廠談一個瓶子進貨○.九九元,一個瓶子只賺○.○二元的服務費,等客戶習慣了他的服務,才一步步把利潤空間打開。如此,一家、二家客戶地逐漸累積,而從沒 有座位到坐上藥用玻璃瓶市場的大位,他花了十年時間。

當年大家都在蓋廠生產玻璃瓶時,戴誠志卻用服務敲開一個市場,避免陷入投資硬體的陷阱,「他總是用逆向角度來看事情、做生意,常常能夠出奇制勝。」京城建設董事長蔡天贊這樣形容戴誠志。

六年前,戴誠志有意投標法院拍賣且流標二十餘次的「高雄凱悅」,投標前,他請友人牽線拜訪高雄地王蔡天贊,以了解高雄房地產的動向與發展。沒想到,兩個人見面後相談甚歡,好到「最後都抱在一起」,蔡天贊形容與戴誠志第一次見面的情形。這一抱,讓戴誠志再度意外踏入銀行圈。

當時,京城銀是一家虧損累累的台南地方銀行,體質虛弱,戴誠志一開始只是董事,去年元月被賦予重任,擔任京城銀董事長,其實在六年前他就已開始在幕後操盤調整京城銀體質,而他的第一刀不是砍員工,反而是砍大老闆||蔡天贊。

摩根大通副總裁許世德說:「戴誠志總是清楚自己的實力有多少,該怎麼做才能獲利。」戴誠志接下京城銀行董座後,積極解決金融海嘯造成的投資虧損,不僅大膽地提列損失,並與京城建設築起高高的「防火牆」。

戴 誠志說,蔡天贊持有京城銀行五一%股權,外面難免認為京城銀行是京城建設的「小金庫」、「提款機」。「就是不能讓人有這樣的想法」,戴誠志堅決地說,所 以,嚴格限制,京城銀行不能放款給京城建設或是蔡天贊個人,連京城建設賣出去的房子的貸款也不能承作。銀行做的是信賴產業,一定要讓客戶安心,營運才能長 久。

一開始連員工都不相信戴誠志可以讓京城銀與蔡天贊事業劃清界線,但是在他的堅持下,現在所有人都知道,這項連大老闆蔡天贊都無法破例的鐵律。

擅長逆向思考的戴誠志在銀行經營上也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在眾多南部銀行紛紛將總行遷往台北的潮流裡,他堅持要根留台南,因為「京城銀行的前身是台南企銀,有六十年的歷史,這才是這家銀行最大利基。」當南部銀行爭相北上搶市場時,他反而固守傳統的南方小市場。

超越同業成績

用 「削去法」從夾縫中殺出雖然京城銀行的分行有超過四十家都在南部,但平均而言,每家分行都能穩定貢獻約七百萬元獲利,其中的關鍵,就在良好的客戶基礎,不 僅活存占整體存款比重超過五成,且放款利率也可有較高水準,讓存放款利差能夠遠高於同業達二%之多,也是京城銀得以在夾縫中還能交出超越同業成績的絕學。

他 的「削去法理論」更是一絕。大多數企業經營者,腦袋裡想的都是要怎麼樣才能夠讓企業的規模擴大,做更多的生意,戴誠志的想法剛好相反,他想得都是,要怎樣 縮減業務,才能提供客戶最好的服務,譬如削去信用卡業務,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有這樣,才能專心並專精地提供客戶最好的服務。」他說。

「如 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戴誠志,我只想得出﹃絕頂聰明﹄。」一位金融業高層主管說,他從戴誠志在誠泰銀行期間兩人認識以來,就在觀察戴誠志的經營方法,他 最推崇的是戴誠志深耕本業,不做超出能力、沒有效益的投資。從京城銀行今年前七月,每股獲利一元這張成績單中,能得到最佳的明證。

戴誠志的好友觀察,「戴誠志不但是很會做事,更是能夠齊頭並進,把許多事情一起做好的人。」他一手經營銀行、一手布局投資,且同時都可以交出好成績。

「我會設定好未來二到三年要做的事,但我也是個想事情很慢的人。」「我永遠都清楚自己是誰,該做些什麼事。」這是戴誠志最常說的話,他絕對不做短線布局,在奉行長線投資下,他的收穫也特別豐厚。

戴誠志

出生:1952年

現職:京城銀行董事長

學歷:中興大學企管系

經歷:誠泰銀行執行董事

讓高雄「土地公」佩服

的投資夥伴

不 只在銀行經營上別出新裁,戴誠志的數十億元身家,更多是靠房地產及股票累積出來的,有高雄「土地公」之稱的蔡天贊,投資土地眼光精準,無人能出其右。在投 資領域他只佩服一個人,那就是戴誠志。蔡天贊說,戴誠志是個非常小心、謹慎的人,一定要做足功課後才會出手。所以,他投資的成功機率,往往超過9成。

戴誠志投資奉行「三準則」,作為挑選標的依據。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三準則就是「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產業前景」與「持股超過10%」。他從不短線進出,因此格外重視ROE,在意公司能否帶給長線投資人穩定且不錯的收益。

同時,他一出手一定買下公司超過10%股權,成為大股東,「足夠的持股才會關心投資的公司」。

因為看法相近,戴誠志和蔡天贊在高雄地區投資不少房地產,儘管帳上獲利超過兩倍,迄今還未出脫。在投資上衍生出來的信賴關係,在蔡天贊苦尋不到合適的京城銀行董事長時,戴誠志只好情意相挺,再度下海成為「銀行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5

分居幾次敗身家 左丁山

2010-10-24  AD

當今流行「同居不結婚」,同居對象稱為「拍拿」(partner),男士有男拍拿,女拍拿;女士有男拍拿,女拍拿;最近更有男士變為女士,要與男拍拿結婚,總之今時不同往日咯,男女關係愈來愈複雜。如果加上第三者(不分男女),更加審死官。

好多人以為搞婚外情,嚴守秘密,老婆或老公會唔知道,但正如一句老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譬如一男一女往菲律賓旅行,點知碰上意外,太太在港睇電視新聞,赫然發現老公與另一位女士一齊入院;智利發生礦難,三十三名礦工大難不死,返上地面,竟然兩位「老婆」同時迎接一位礦工,大婆從來懵然不知有此事;以前有一位大學圖書館長突然逝世,太太自美國回港收拾舊物,先至發現老公一早在深圳秘密包二奶,有信件為證。又有一位男士過身,遺囑交代得非常清楚,老婆仔女份額分配得妥妥當當,靜待律師會計師辦理結算工作,分配家產之時,突然有北方靚女上門求見,要求分番一份,老婆與靚女邊會有好傾o架,先而口角,幾乎繼而動武,唉,仔大女大咯,一齊住,趕靚女出門。不久之後,就收到律師信,可能要法庭相見。呢位老公似乎好乖,但原來靜靜雞在東莞,後來又在九龍設下金屋藏嬌o忝,收埋一位靚女好幾年,而且出手闊綽,每月寫張支票十萬銀畀靚女,仲送埋白金信用卡o忝,每個月可簽賬十萬八萬。老公以為只係一種生前交易,死後便乾手淨腳,遺產當然冇預靚女一份。但靚女o依家要求維持以前享有的生活,根據就係以前同居過幾年,後人怎麼辦?

o依家講求同居亦是夫妻關係,要畀贍養費,邱德根第七子邱達文,43歲,一九八五年在英國讀書時與女學生同居,畢業後各自回家,一九九七年在拉斯維加斯結婚,二○○○年分居,○五年離婚,法庭判妻子可分三千七百萬元,即係邱達文聲稱身家之四成,因為上訴庭話兩人共同生活要計埋同居年期喎!邱達文上訴到終審法院,終審法院之判決將有深遠影響,成為「平分財產」重要案例。律師C對左丁山講:「香港有好多男士有得震,冇得,包外遇做齊人,唔好以為唔結婚,只係叫做同居就冇事,分分鐘冇副身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15

旺市輸身家,不離五大關鍵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3631

(原載於東周刋26/10)

自己的收費股評,設有答問服務。七月時,留言者稀,一旦發問,不離「XX股大跌後,應否止蝕?」誰知三個月後,「天地翻覆慨而慷」,羣眾戰意激昂。留言數量,暴增數倍,如飄瑞雪,四方湧至。九成問題,都是「XX股前境如何?能否長揸?睇幾多?」正是:自己答到氣咳,同事打到手跛。隻隻似股皇,人人賭身家。

散戶低斬高追,在股海打滾多年,早已見慣。正如之前寫 過:「這是最好賺的一季」,難得個市有勢,一湧而上,人類本性,無謂道德審判。「也是刀鋒舔血的一季」,一馬平川,首重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做好,明知是泡 沫,明知是刀山,明知是鬥傻,仍能一無所懼,炒到爆煲為止,又不致失手時,一鋪清袋。

普通人,市旺終輸大錢,不離五大關鍵詞:高位、大注、周 期股、流嘢增長股以及溝招。先說流嘢增長股,二字記之曰:「概念」,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市升時講到似層層,幾年後的前景,如何淒美動人、可歌可泣;但市 況一逆轉,就會發現持股概念無限、盈利有限。殺傷力更大的,是低位時的揀股標準,嚴格至極,小小暇疵,就敬謝不敏,嫌乜嫌物。到大市氣勢如虹,就仿如醉酒 佬,豬乸當刁嬋,狗屎垃圾股,也狼吞虎嚥。低位驅逐良股,高位囤積廢股,通往財務地獄的路,就是這種「忽然手鬆」揀股法所鋪成。

周期股,則是時勢做英雄。例如油價升,油股例跟。市一轉差,油價回調,油股遭殃。07年油價嚿幾水時,中石油(857)成為廿蚊,估計不少散戶,至今仍「長線投資」。周期股「花無百日紅」,「花開堪折直須折」,莫求天長,莫求地久!

高位、大注,一體兩面。散戶在低位,股票平賣時,縱不破 位追沽、清倉離場,也會限注出擊,賭得極細。捉正反彈,都只贏雞碎咁多。要恒指升足幾千點,連環怒破阻力,才毅然將注碼加大幾倍。牛勢仍在時,注碼放大回 報,獲利自豐。但一旦回調,由於注碼倍升,受創亦以倍計。之前雞仔注,啄啄吓贏的碎米,極速煙銷雲散。越高越瞓身?祝君好運!

最大鑊,是溝招。投資,越低越買;價格上升、遠超合理值,減持、沽出(FA()FA())。而炒股價動力,不怕高追,只怕無勢,無勢就沽(TA入,TA)。單獨運用時,撤退機制明確,問題不大。最大忌:明明不熟股票基本因素,本擬短炒, 在股價上升後,忽然溝招, 反用低能故仔,將價升合理化,自我洗腦: 人多擠逼, 就係堅嘢! 最終誤中流嘢, 本來只輸5-10%,變成輸幾成落樓,平白多輸冤枉錢,委實捉蟲!查實無做功課,難辨好壞,更難言conviction。既非越低越買,不如以價為憑,嚴控損失, 最為安全。

高位細注。維持手緊。FA入,FA出。TA入,就TA出。配合期權運用,縱然炒到爆煲,風險驟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01

我要捐身家


2011-1-13 NM




微軟創辦人蓋茨及股神畢菲特呼籲富豪死後捐身家行善,原來,香港願意「裸捐」的,一樣大有人在。

一生節儉的孤獨老畫家死前將一億二千多萬遺產盡捐慈善機構;人瑞老婦將每年收租及股息合共一百萬元收入捐出,幫助無依長者入住安老院;亦有老人早早簽下遺書,願意死後將遺體捐出,讓大學醫學院作教學用途。

誰說香港人情紙咁薄?在這個寒冷冬天,香港充滿了善心的暖意。

吳文佩

95歲

承諾將每年租金及股息(大約一百萬港元)捐出,幫助無依靠長者入住老人院。

「嫲嫲,今日除夕呀,好快到新年喇!」剛過去的除夕,記者跟林淳到老人院探望九十五歲的吳文佩,她聽到孫女的說話,雙眼只略為戚了一戚,之後便牢牢合上。活到人瑞之齡,吳婆婆現在插着胃喉餵食,對外界的刺激幾乎全無反應,但她的善心卻造福很多年老無依的老人。

吳婆婆的經歷,跟很多港人一樣。四十年代,她「寡母婆」由潮州帶着四名子女來港,過着艱苦的生活,當小販、穿膠花,後來經營棉花廠,經濟環境日漸轉好,她 買下工廠大廈單位,又自置多個物業收租。當年婆婆以幾十萬元,在窩打老道買了兩個相連單位,樓價飆升,令財富積聚。另外,她又買了中電、滙豐、港燈等大堆 藍籌股收息,單是收租及股息收入,已令她晚年無憂。

或許是經歷過艱難日子,吳婆婆眼見不少老人家,勞苦一生,最後卻無依無靠,晚年坎坷,所以婆婆特別關愛老人。早在八十年代,吳婆婆成立了「慈蓮覺悟佛堂」,是一所專幫老人家的善堂,不定期捐錢予老人院等慈善機構,又借錢予同鄉安度晚年。

直到○八年,吳婆婆因為肺炎,在深切治療部留醫了年多。「嗰時我哋好想幫嫲嫲了咗心願,繼續去幫老人家。」林淳說,嫲嫲捱了幾十年,現時五代同堂,單是兒孫已經達到廿多人,更分布在香港、美國及德國等地。

「其實我哋屋企人全部都唔需要嫲嫲副身家,我哋個個都有自己事業。」林淳的爸爸,亦即吳婆婆的長子認為做慈善要長遠,一定要「養雞生雞蛋唔殺雞」,於是決 定不動用、亦不變賣嫲嫲的物業及股票,但將全數的股息及租金收入(每年大約一百萬元)捐出,資助無依無靠的長者入住老人院。以吳婆婆每年股息及租金收入推 算,她的身家約有三、四千萬元。

「我哋決定咁做,响深切治療部同嫲嫲講,其實嫲嫲當時情況已經好差,但嫲嫲都識得點頭贊成。」林淳說。

○九年年尾,吳婆婆竟奇跡地離開深切治療部,現時更轉到安老院休養。「就算將來嫲嫲過身,我哋都會延續佢心願,繼續捐租金、捐股息出嚟幫人,呢啲係嫲嫲嘅錢,呢個亦係嫲嫲嘅心願。」林淳說。

孤寒財主

吳孤鴻(原名吳澤洪)

2008年11月自殺享年90歲

早年訂立遺囑將全部遺產,合共一億二千多萬元,包括銀行存款及股票等(下左圖),捐予東華三院。

「佢真係好慳,衣食住行樣樣都好慳儉,佢所用的筆墨全部都係下價貨,成世人無用過三十蚊以上的毛筆!」葉愷口中所講的「佢」,是他太太的姨丈吳孤鴻(原名吳澤洪)。吳並沒有子女,他死前立下遺囑,將遺產全數捐予東華三院,合共一億二千七百多萬元。

吳死後,葉愷替他收拾遺物,發現一大疊捐款的收據,全部都是三數萬元的,受益的機構很多,有捐助內地水災、地震,也有捐錢建學校的,但捐款用的名字是「吳 澤洪」︰「佢响畫壇向來用吳孤鴻呢個名,幾十年來無乜人知佢真名,但捐錢佢就要低調,因為佢怕俾人知道佢有錢,啲人會問佢借。」

吳孤鴻曾是名極一時的水墨畫家,曾任香港畫家聯會名譽會長,在六、七十年代不時在港舉辦畫展,當時,他的畫作賣至四千至八千元一幅;現時,香港藝術館亦收藏他八幅水墨畫作品。除了賣畫賺錢,吳年輕時經營製衣廠,生意很好,令他致富。

到七十年代,吳的太太去世,工廠結業,他將所有資產及物業變賣,只剩下工廠的辦公室自住。吳將所有錢買股票,他遺產中的股票,全部都是大藍籌,包括中電、滙豐、恒生及港燈,單是股票價值便接近六千八百萬。

雖然家財千萬,但吳生性節儉,晚年住在旺角豪華戲院後面的商業大廈,曾經因火警鐘誤鳴,消防員到大廈巡視,發現他一人住在荒廢的工廠內,消防員以為他貧苦無依,叫他向社署求助。

這個讓吳孤鴻度過晚年的商業大廈,曾先後兩次遭賊人「入屋行劫」,但單位內,甚至吳身上亦無分文,所以兩遭行劫亦零損失。

葉愷見姨丈年事已高,曾叫他購買鄰近的爵士花園並聘請工人照顧,安享晚年,豈料疑心重的他一聽提議,怕被工人謀身家,又覺請工人不化算︰「我而家落街食一餐飯廿蚊搞掂,請工人要幾千蚊呀!」

在外甥婿眼中,吳雖然富有,但不快樂。他是一名節儉、充滿善心,但又孤獨的老人家,對周遭充滿猜疑。

樂善好施但多疑

有一次,吳忽然約葉愷見面︰「阿葉呀,你退休無嘢做,你可唔可以幫我做一件事?我而家每個月銀行利息大約有五十萬,你每個月幫我返大陸用二、三十萬起一間 學校。」葉愷說,知道向來慳家的姨丈有錢,但不知道他的身家有多豐厚,但一聽「每月利息有五十萬」,計算之下,知道姨丈當年「銀行起碼有一億元存款」。

葉愷坦言,姨丈樂於做善事,但從不信任身邊的人。「就算係我,佢都唔信任!」

葉愷覺得每月建一間學校,能力及時間都難以負荷,於是提議他一次過拿出三百萬元,讓十間學校同時動工。但吳卻很多疑:「佢點都唔肯咁做,一來怕我俾大陸人呃,二來亦怕我呃佢。」結果,建學校的計劃擱置了。

○三年,沙士肆虐,吳忽然感嘆地問葉愷︰「阿葉,其實我有錢有乜用?我呢幾日股票又賺咗幾十萬!」後來又過幾日,他想到要捐錢,說希望捐一千萬給東華三院提供免費醫療服務。

他信任東華三院,原來是因為在○一年,他在街上跌倒,被送入廣華醫院,醫院不知他身家豐厚,讓他住在幾十蚊一日的公立病房,他覺得廣華醫院住好食好,所以覺得東華三院「靠得住」。

不過,吳捐錢前還是很小心眼,先叫葉愷去查明一切。「佢叫我去問清楚東華,如果佢第日無晒錢,東華仲會唔會理佢?又問如果佢老咗,無依無靠,東華會唔會俾佢住老人院?」○三年五月,吳終在銀行買下一張一千萬元的本票,捐贈予東華。

自殺身亡捐盡身家

○五年,吳孤鴻又忽然約葉愷見面。「原來佢要我陪佢去胡關李羅律師行,當時佢立咗份遺囑,話想將所有身家捐晒俾東華。」

在律師樓搞妥文件,吳竟在翌日又致電葉愷,煞有介事地問他︰「阿葉呀,我噚日咁樣立遺囑,會唔會有破綻?律師樓會唔會有機會做手腳?我會唔會俾人呃?」葉 愷說,吳一生都怕被人呃、怕被人「吼住副身家」,所以只肯捐給東華,除了因為曾在入院時受東華照顧外,還因為覺得東華是「老字號、名店」、「唔會呃人」。

二○○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吳孤鴻因病厭世,在居所內由十一樓跳下身亡,享年九十歲。一生節儉的吳,遺留下最闊綽的捐款,總值一億二千七百七十多萬元。

捐身家大有人在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哋根本唔會知道點解佢哋要捐遺產。」東華三院主席梁定宇指,捐遺產者並非一定無親無故,但他們不會過問善長的捐款原因。東華每年平均收到五至十宗遺產捐贈,善款由幾十萬至過億元,遺產除了現金、物業、股票外,亦有保險 金及珠寶金飾等。

除東華外,不少慈善機構都收過善長捐身家,公益金過去三年收到廿四宗捐遺產個案,樂施會過去十多年共收到十九宗,涉及一千二百多萬元捐款。另外,亦有人簽下「保單捐贈」,將人壽保單中的全部或部分保險金捐予樂施會。

聖雅各福群會社工岑智榮則指,甚至有長者願意死後捐出整個軀體。去年病逝的資深電影人馮琳生前便是透過該會提出捐軀體的意願,她死後軀體捐到香港大學作教學研究用途。

大律師陸偉雄指,市民只要在兩名見證人見證下訂立遺囑,清楚列明遺產如何分配,遺產的執行人便會在其死後,依照其生前意願分配遺產。「就算仔女唔同意咁做都無辦法,如果死者生前立咗遺囑要捐晒成副身家,一樣會照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84

身家五億誠哥「頭馬」八十億入主TVB

2011-2-3  NM




已傳賣盤多年的無綫電視,終於落 實賣得成。上週三殼王陳國強聯同兩個拍檔,閃電獲六嬸方逸華首肯,以八十至九十億元購入TVB兩成六股權,超出大家意外。近年陳國強將殼股賣得就賣,好友 都說他處半退休狀態,而且全副身家數盡只有五億六,無心又無「力」。一直是「李嘉誠頭馬」,專替對方做爛頭卒的陳國強,擺到明又一次「代客泊車」。

而陳國強多次強調TVB編採方針不變,絕不偏頗商人,但他回應傳媒只選擇性揀三份報章,親疏有別。可以預期,就算誠哥唔出聲,陳國強已識撈,李氏王朝的影響力將「入屋」滲透每一戶。

多年來TVB屢次傳出賣盤,洽購者計有新鴻基地產家族、SCMP集團的郭鶴年、碧桂園主席楊國強,以及今年九月才殺出的恒基主席李兆基長子李家傑等,不過通通都鎩羽而歸,據知關鍵位都在於方逸華不肯放權。

一名知情人士說:「李家傑想以九十億收購邵氏兄弟,藉以取得電視廣播控股權,但方逸華開出的條件十分之辣。佢話只可以派三人入TVB董事局,而且方逸華亦至少要在董事局留任三年。李家傑見俾成九十億,只能做一個無絕對話事權的董事,多番思量後,最終都打退堂鼓。」

六嬸霸道唔肯走

而在李家傑之前,據可靠消息透露,原來合和實業董事總經理胡文新及遠東控股董事總經理邱達根,聯同投資銀行麥格里,曾提出以一百零八億元收購邵氏兄弟。一 名有份參與收購的人士稱:「邱德根(邱達根父親,曾經營亞視)都曾經因此出來同方逸華飲過茶。胡文新會出十四億元,邱達根出六億,再由麥格里發行四十億元 可換股債券,其他將清水灣地皮抵押借錢。胡文新想有影響力,邱達根則要賺錢,不過方逸華講明唔會退,死霸住個位。大家覺得佢根本無心賣,最後傾唔成。講真 佢賣咗TVB分得幾多錢?但無咗個TVB話事位,佢咪nobody。佢最鍾意搵班藝人唱歌跳舞,唔通要佢退休日日喺屋企對住六叔咩!」

胡文新及邱達根的算盤,是打算搞起曾經是銷量第一的TVB雜誌,又會與內地電視台合作,攻入內地,預算每年起碼賺多百分之二十:「但方姐好霸道,佢話咩都要TVB獨大,唔想同內地搞合作,我哋覺得呢盤生意太難做,所以放棄。」

地皮已值一百億

最後殺出一個合乎方逸華心意的「程咬金」。上週三,TVB發出公告指,由「殼王」陳國強、HTC創辦人王雪紅,及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所組成的公司,將收購邵氏兄弟全部股份,從而取得百分之二十六電視廣播權益。公告並沒有公布收購價,陳國強事後接受個別傳媒訪問時指,除 牽涉TVB股權之外,更包括一塊清水灣地皮,而同樣由邵氏兄弟持有的將軍澳環保大道影城,則會售回予方逸華夫婦。清水灣地皮佔地逾八十萬呎,早於○六年已 獲批建九百多個住宅單位,按現時該區住宅呎價一萬元計,地皮估值達一百億。不過六嬸遲遲未動工,一直未補地價。如果今次陳國強是以八十億元購入邵氏,單是 地皮已值回票價有凸,交易可謂十分之筍。

事實上,陳國強曾在○五年收購無綫聯營的無綫收費電視,故與方逸華一直有偈傾,經常約出來歎茶,數年前TVB業務總經理陳志雲丁父憂,陳國強便與方逸華一 同出席喪禮。一名知情人士說:「方逸華見上次陳國強入股無綫收費電視,都係無得賺,今次算係還番一個人情俾佢。」而陳國強亦得體地對傳媒表示,感謝方逸華 留任,更期望她和邵逸夫一路做落去,讓他可以坐享其成,盡顯擦鞋仔本色。陳國強亦透露佔財團五成投票權,一半資金來自銀行融資,另一半由他、王雪紅及 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分擔,他指:「我應付得嚟。」估計他要私人注資十多二十億。

陳國強手頭資金五億六

雖然陳國強做過的大刁不計其數,但計計其身家,卻不足以成為傳媒大亨。他現持有德祥企業約百分之三十四股份,以市值三點二億計算,他手持股份值一億一。而 其手頭上最值錢的物業,是位於香島道自住的獨立屋,他於八四年以三百九十萬購入,現已升價至約一點八億元。去年底他已變賣手頭上的錦興股份,套現七千多萬 元。計及其他濕濕碎碎的股票物業,篤一篤計數機,陳國強身家六億不到,即使瞓晒身變賣全部家當,亦未足以令他蛇吞象買入TVB。

不單只財力,陳國強的「心力」亦成疑問。近年已告沉寂,被商界視為「半退休」的陳國強,以前便曾經揚言,自己的傳媒大亨夢早已夢醒;沾手傳媒,投資《成 報》,是他「一生中最失敗的投資」。早於九九年,他已聯同譚詠麟等明星好友,成立東方魅力借殼上市,公司曾製作電影,又乘科網熱與當時網霸AOL合作,不 過東魅三年便蝕十二億元,於○三年易手。

搞傳媒鋪鋪輸

○○年他再以一億五千萬元,購入成立已六十一年的《成報》,入主後大灑金錢,找來明星好友陳百祥搞馬經版,曾志偉和譚詠麟參與《成報》娛樂版編輯會議,成 龍亦謂藝人的獨家訪問都可以全給《成報》云云。結果改革不到一年,月蝕一千萬,陳國強唯有在○二年底以一億元賣出《成報》斬纜止血,前後埋單共蝕四億。

到○五年,他唔服輸再以三億五千萬元購入電視廣播聯營的收費電視銀河衞視(後易名無綫收費電視)五成一股權,但業績無大起色,又於○九年以兩億一售回三成股權予TVB。

誠哥頭馬身份二十年

反而陳國強進入商界以來,與誠哥的關係,「代客泊車」的身份,相信才是他購入TVB的關鍵。已經涉足多個範疇的李嘉誠,假如只要出一百幾十億就可掌管在中 港台皆有影響力的無綫電視,這單交易一定制得過。陳國強一直被指為「李嘉誠頭馬」,他倆的相識要追溯至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已打理建築公司保華的陳國強,經 替李嘉誠打工的袁天凡介紹,與和黃大班霍建寧認識,保華遂可以低價接落不少長實的工程,包括長江中心、紅磡海逸酒店和尖沙咀康宏廣場,成為長和系的「御用 承建商」。至九三年,陳國強部署將旗下的保華分拆上市,於是游說李嘉誠入股做幕後大股東。

到成為李嘉誠的心腹,要數九五、九六年。李嘉誠旗下的錦興買入兩間美國磁碟製造商,令財務支出大增,業績大跌。錦興為了撲水,和黃於是發可換股票據入股錦 興,但仍然沒有起色瀕危,令誠哥大失所望。霍建寧便安排陳國強接掌錦興,他即時進行一連串重組,包括大撇賬以及削債,錦興至九八終於轉虧為盈,令李嘉誠對 陳國強另眼相看。

代客泊車

而當年首鋼集團的周北方出事,李嘉誠出手打救旗下的海成建築集團,派當時的頭馬余立發加入海成,並改名凱怡集團,可惜九六年業績仍然沒有起色,更出現一億 元負資產,於是霍建寧再安排陳國強加入凱怡。他注入混凝土廠及國內兩條公路,變身亞太基建,並把有問題的建築公司出售,將亞太基建起死回生,易名德祥企 業,成為陳國強今日的上市旗艦。

由於陳國強多次替誠哥做爛頭蟀,成功將有問題公司起死回生;通過多番「測試」後誠哥終將其收入自己馬房,更成為頭馬,專幫他出面收拾殘局又或作李不方便出 面的收購,就如「代客泊車」。○八年底的電盈懷疑種票私有化案,陳國強名下的四家公司,便曾於私有化進行期間,各持一手電盈股份。他前幾年亦不時亮相李嘉 誠旗下的新城財經台,與梁伯韜、霍建寧等,大談生意經。自從他將手上的殼股賣得七七八八後,現時保華建業仍然承接不少長實的樓盤工程,近一、兩年長實的住 宅項目半山一號及大圍名城第三期等,便是由保華承建。

獲中央祝福

而與陳國強同入TVB的王雪紅及Providence基金,今次是搭了一程「順風車」,這配搭據知已獲中央祝福。王雪紅的已故父親、「經營之神」王永慶經 營的台塑集團,早於八九年已密訪大陸,獲中共元老鄧小平親自接見,是最早布局發展大陸的台企。女兒王雪紅擁四百二十五億台幣(約一百一十三億港元)身家, 是台灣女首富。其創立的宏達電子,自行研發HTC手機,只有它能深入大陸與蘋果的iPhone抗衡。一名認識王雪紅的人士說:「佢非常有野心,是王永慶最 成功的孩子;她在香港有多個存有逾億美元資金的戶口以作投資,錢包非常豐厚。」估計她可以電訊科技協助 TVB發展,對其HTC生意亦有百利而無一害。

至於另一股東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八九年成立以來一直在全球投資電訊及傳媒業,不過在中港兩地的交易就只有以五千萬美元投資去年在內地成立的視頻網站(video website)奇藝(Qiyi),業界相信透過播放TVB製作的影片,可助奇藝發展。

至於TVB未來在方逸華繼續「揸數」下,相信可做足節流工夫,有效控制成本。不過其業績去年倒退,去年度全年純利九億,下跌百分之十四。加上政府已表態, 於今年會增加免費電視的牌照,而且不設上限,NOW、有線電視及香港寬頻都已提出申請,分分鐘會增加三個免費電視台,競爭十分激烈。一名分析員指:「政府 喺今年中發多個電視牌係事在必行,TVB要保持競爭力,無論係人工或者製作資源上開支都會上升,嚟緊兩年我哋都睇唔好 TVB嘅前景。」經營艱難當然是一個挑戰,但對購入者來說,手執香港最大免費電視台所帶來的影響力,才是最重要。

長江「特務」遍香江

長江一號︰李業廣

前港交所主席,一直有「長江一號」之稱,是行政會議成員,他是李嘉誠御用律師,其胡關李羅律師行承接大量長實樓盤生意。

長江二號︰劉皇發

鄉議局主席暨行會成員,92-93年曾內部認購一幢長實發展的天水圍嘉湖山莊,作價$4.7億。他在新界有二百多幅農地,大部分是代長實出手,如收購元朗大橋村。

長江三號︰陳國強

有「李嘉誠頭馬」之稱,旗下建築公司保華德祥,是長和系「御用」承建商,其他生意亦與長和系關係密切。

長江四號︰梁伯韜

前百富勤董事總經理。過往長和系公司,如Tom.com、長江生命科技的上市和融資,都由他負責,亦曾替誠哥出面收購電盈,擅長代客泊車。

長江五號︰馬時亨

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01年曾在電盈出任財務總裁及執行董事,獲李澤楷送股。02年董建華政府找問責官員班底,有傳由李嘉誠引薦馬時亨。08年退休後,馬出任和黃旗下赫斯基能源董事。

長江六號︰胡紅玉

現任行會成員。早年經李嘉誠紅顏知己周凱旋推薦,加入李嘉誠基金會,亦擔任汕頭大學法律學院顧問。

長江七號︰郭炳湘

新加入團隊,本是長實對手發展商新地主席,家變離職後現與長實發展地皮。

誠哥攞威四叔輸晒

李嘉誠和李兆基早年曾經是好友,但近年兩人不和已人所共知,雙方亦暗中較勁。這一年下來,李嘉誠在地產、政治、家庭上都攞晒威,反而李兆基樣樣輸;在舊曆年最後一星期,其子李家傑收購TVB亦被「李嘉誠頭馬」陳國強截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80

狙擊手身家暴跌七成勵晶連番滑鐵盧

2000-12-07  NM




▲詹偉倫在金融市場上一如拿破崙東征西討,出手狠辣,並不介意外間對他的批評。

九七年以狙擊港元獲巨利而一舉成名的勵晶太平洋,上週因旗下的韓國勵晶商人銀行發生擠提,三日內被提取十五億港元,令勵晶股價跌至上市以 來的新低,市值只剩五億多元,較高峰期三十億少了八成。主席詹偉倫雖因注入網站令持股量倍增至三成,但身家仍是由十億元蒸發至只剩一億三,唔見七成。 以投資新興市場為主的勵晶,繼九八年投資俄羅斯債券全軍覆沒後,盡地一煲轉戰南韓的金融服務業,又慘遭滑鐵盧兼惹禍上身。 勵晶大起大落的表現,與主席詹偉倫的愛冒險、尋刺激的性格不無關係。這位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外表文質彬彬的王老五,在金融界一直予人「壞孩子」的印象。

 

 

▲九六年詹偉倫(右一)與一班勵晶高層,操上建生實業召開股東大會情況。

四十二歲的詹偉倫,畢業於英國一級學府牛津,擁有碩士學位,主修哲學、經濟、政治,一張孩子臉的他仍是王老五一名。他曾說過若要結婚,一定會事先有協議,以防對方將來分其身家。而他的性格及投資作風,與傳統英國人講資歷,論階級的觀念相去甚遠。

二十歲畢業於牛津,父親是英國外交官,第一份工是在景泰投資任職投資組合經理。他在景泰(現稱天達資產管理)的六年日子裡,曾駐三藩市任職,在當地並認識 了他的師父Richard Thornton 。Richard Thornton 在八四年創立豐盛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 專門開創亞洲區新興市場,便委他以重任,到香港擔任亞洲業務總經理。當時初到香港的他,只租住在銅鑼灣數百呎一間連窗都無的房間。與現時在半山梅道一號租 住的三千多呎豪宅相比已升價不少。他生性愛冒險,求刺激性格仍不改,擁有飛機執照的他,形容自己喜歡坐在驚濤駭浪的大船上。

狙擊英國貴族惹批評

 

▲南韓是四小龍之中,復甦步伐最快的一個國家,但近期韓圜又跌至低位,增添隱憂。

 

▲九八年中,俄羅斯盧布貶值,累得勵晶損失慘重。

及至九○年,詹偉倫創辦勵晶太平洋,九二年,他拉攏曾在景泰和豐盛一起共事的艾偉庭過檔,兩人的投資哲學都是:「資金持有人要有一定的回報。」詹偉倫每年必把公司利潤的一成半分給員工以提高員工士氣。自此開展狙擊手生涯,專門尋找資產淨值折讓大的股票或基金進行狙擊,務求把資產拆骨套現,手法令人爭議。

詹偉倫的第一擊,是狙擊英國有百多年歷史,董事局內坐滿爵士、勳爵銜頭的貴族商人銀行亨寶(Hambros ),而該銀行主席兼大股東John Keswick 正是怡和創辦人的後代。亨寶主要是管理英國貴族的家族基金,股價長期不振,才惹來勵晶的狙擊。勵晶在市場狂吸亨寶股票,並要求召開股東會,討論公司表現。

他此舉卻得罪了英國的貴族,John Keswick 更撰文批評當時只有三十四歲的詹偉倫「粗野」,弄得滿城風雨,最後由他六十多歲曾當外交官的老父出面調停,詹偉倫亦放棄了狙擊計劃。

但他反而因此聲名鵲起,他控制的基金被人謔稱「Vulture Fund 」,意謂好比乘人之危的禿鷲。

老僱主亦無面俾

 

▲詹偉倫去年邀得前貝爾登斯香港區總經理Robin Willi (右一)專責韓國金融業務。

九五年中,他以一億元購入折讓率達三成半的景泰智利基金百分之十點五權益,要求召開股東會,四個月間景泰答允贖回股份,勵晶此役賺取二億四千萬元。但行內人指他「食碗面,反碗底」,皆因他初出道時於景泰打工,但最後一樣「無面俾」。

雖然狙擊老僱主景泰獲利甚鉅,勵晶亦有連番敗北,九四年狙擊香植球家族持有的泰亞基金,要求對方三個月內把基金變現派予股東,但香植球家族持有三成多股權反對,勵晶無功而回。

而最勞師動眾的一次,是九六年狙擊建生實業。建生持有百分之五盤谷銀行股份,股價較資產淨值嚴重偏低,勵晶買入一成四股權,一行人並操上建生多次要求開特 別股東大會外,更大爆建生主席吳仲燦虛報史丹福碩士學歷的醜聞。但建生除了由吳仲燦家族持有一成七股權外,股份多落到其家族老友手上。勵晶九八年正式投 降,拋售手頭建生股份,損失約四億元。

俄國、南韓皆失利

 

▲勵晶聘請徐耀華過檔,目的是要幫公司改善形象。

不 過,勵晶在九八年趁金融風暴瘋狂沽空港元圖利,則令他既賺了錢,亦聲名大噪。當年八月間「官鱷大戰」上演時,有份以對沖基金「沽空港元」圖利的詹偉倫,曾 意氣風發的說過:「最佳獲利方法就是沽空港元,恒指可跌至六千點,港元有脫鈎必要。」勵晶九八年度勁賺五億七,勁升一點四倍。

他卻隨即慘敗於俄羅斯。事後當金融風暴吹至俄羅斯前,勵晶看好俄羅斯市場,把公司三分之一的資金投放在俄羅斯債券,最後盧布貶值,政府無法贖回,勵晶的投資全部蒸發,九九年業績更首次見紅,虧損四億港元。自此轉移陣地,但始終傾向「高風險,高回報」的新興市場,把公司七成的投資押到南韓去。

遇人不淑惹禍上身

 

▲九八年中,詹偉倫在香港的住所搬到梅道一號的豪宅。

詹偉倫靠着公司內一名韓籍董事介 紹,在韓國認識一名二十七歲的Jin Seong Hyun 。Jin 九四年在韓國大學畢業後,曾在英、美、香港和俄羅斯金融機構工作,九七年金融風暴吹至韓國,股市、匯價狂跌時,他卻趁低吸納有潛質的電訊和科技股票,賺了 八十億韓圜(約五千萬港元)而一舉成名,被譽為投資奇才,成立Yeolin Mutual Saving & Finance 。但去年他涉嫌向公司借款三百七十億韓圜(約二億五千萬港元),被南韓證監會調查,至今未有結果。

九八年勵晶向Jin 購入兩成的Daeyu 證券股權(現稱勵晶證券),翌年增至三成,成為打入南韓金融業的第一步;其後再利用Daeyu 收購一保險公司和是次遭擠提的Kyungsn (現稱勵晶商人銀行)四成二股權,並籌備在美國上市

公司有難,董事請辭

 

▲畢業於劍橋大學的艾韋庭,是公司的「重炮手」,專責公司的狙擊前線工作,作風勇猛。

由於韓國證監會上週初指勵晶九九年向Jin 增購Daeyu 證券至六成時,Jin 做高股價才出售予勵晶圖利,市場對此消息甚表震驚,令該證券公司旗下勵晶商人銀行亦受牽連,存戶信心受損,出現擠提。而事件曝光後,勵晶董事之一,香港前證監會的執行主席歐偉賢馬上請辭。而剛於今年進入勵晶的聯交所前行政總裁徐耀華,則未有異動。

勵晶主席詹偉倫現正在英國西北面的海島Isle of Man (人島)辦事處,與拍檔艾偉庭忙於開會而未有回覆本刊查詢。成立於九○年的勵晶太平洋,註冊地並非在倫敦,選址到人島上,是因稅務較英國優惠,不少離岸公司都成立於此。詹偉倫亦在小島上擁有一幢一萬三千呎的私人別墅,面向無敵海景。

勵晶太平洋股價圖

 

撰文:黃麗裳 攝影:歐陽江[email protected]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136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6

作大身家廣交女星 揭上海首富底牌

2002-6-6  NM




近兩年,被冠以「上海首富」的周 正毅,一直是娛樂版新聞的風頭躉,圍繞他身邊的圈中女星,如江希文以至楊恭如,就如他手上的腕錶,天天新款。然而,莫說香港的傳媒,就連上海的行家,都對 這位「首富」的背景不大了了,尤其有關他的發跡史更加諱莫如深。直至上週初,計劃斥資廿五億向上市的建聯通,提出全面收購的周正毅,揚言自己的新聞,要從娛樂版跳到財經版。於是他突然高調邀請香港傳媒和基金經理,親臨上海視察他號稱的一百五十億王國。不過,周正毅向公眾展示的所謂百五億身家,大概只有兩分實質,八分虛擬,而且他夫子自道的發達過程,亦十分離奇。

上週二,香港各大傳媒及基金經理,紛紛因收到農凱集團董事長周正毅的「英雄帖」,前往上海參加兩日一夜的「上海首富」真人騷。考察期間,公關公司不 停派發介紹周正毅及其農凱集團的小冊子,好讓記者「惡補」周正毅的背景。直到晚上,周正毅夫婦在五星級的波特曼麗嘉酒店,筵開廿席,「真人騷」戲肉便揭 幕。那夜,周正毅以與靜安區區政府,簽署區內舊地皮土地使用權協議為由,廣邀各方好友晚宴。席上除了和黃大班霍建寧胞妹霍建華(基金公司Investor Asia董事)、中銀證券的馮志堅、天行國際老闆張德熙、以及駿雷主席陳澤民較為人熟悉外,其餘大多是上海市區政府官員和內地朋友,而最高級的官員,只是靜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是明芳而已,周正毅在上海的號召力,未及宣傳般厲害。

自爆百五億身家最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上海首富」請客,國內傳媒理應蜂擁而至,但那天一直不見內地行家的踪影。其實在此之前,香港傳媒對這位「上海首富」的底細也所知不多。今年以來,他連番出手收購香港上市公司, 先於年初以六千多萬買入盈榮七成股權,再在上月初在中銀(香港)融資支持下,以十五億元收購坐擁廿二億現金的建聯通六成五股份,他才成為財經版的焦點人 物。但他究竟做什麼生意致富,身家有多少,則無人知曉。直至上週初,他在上海高調簽約,目的是要對外宣佈,他的身家高達一百五十億。在記者會上他更開宗明 義:「我今次邀請你們到上海,是希望讓你們了解農凱集團(旗艦)的業務。我公司百多億的 項目是可以看得到的。不似其他大陸富豪只是空談,完全無實質業務。」在訪問中,他不止一次聲明自己是一個實業家,還不忿早前《福布斯》雜誌的統計,只把他 排在中國富豪榜的九十四位,說他身家只有五億五。「肯定不止那麼少吧!我單是發展那塊靜安地皮,已計劃投資五十億;還有農凱手頭上的多個發展項目,總資產 近一百五十億!」

投資界存疑雖然周正毅出錢出力,請基金經理來了解他的王國,但似乎未能贏取投資界的信心。「我覺得他每個項目都話投資十億八億,而且多數在發展中,資金壓力應該很大,但他又解釋不到現時的財政狀況,所以如果要投資(他的公司),可能要考慮一下。」一位同行的基金經理說。而另一位分析員更滿腹疑團,「他公司以 做房地產為主,手上主要項目有七個,其中一半以上是發展中;而其他都是細眉細眼的項目,點計資產有百多億?」於一九九七年成立的農凱集團,雖然有涉足高科 技、農業副食品、金融投資和貿易等業務,但大多以投資者身分入股。而他經常提及農凱旗下,擁有的九百多公頃土地儲備,絕大部分還未與區政府簽訂任何協議, 既沒土地擁有權,又未獲簽使用權。幾十億的資產,只是在他的腦裡構思而已。

甫簽約便值五十億整個集團較為實質的資產,是來自幾個房地產項目,但這些項目並不怎樣矜貴,未扣負債額,建成後加起來約值三十三億元。而儘管把兩間A股公司, 英雄股份和海鳥發展,以及龍柏酒店,香港三項物業計算在內,周正毅在港滬兩地的身家,未扣負債也不過三十八億而已,當中水分不少,與他所說的百五億,相去 甚遠。至於他剛簽約落實使用權,並誇下海口說要動用五十億投資的靜安地皮,目前仍是未清拆的舊區,地價及拆遷費,周正毅統統未支付,而具體建設計劃固然欠 奉,然而他已說得眉飛色舞:「這塊地的樓房,將會是農凱最有規模的第一炮。我們要做上海高級的發展商,興建有品牌的豪宅。你看香港新鴻基地產點解可以賣貴 過人,就是品牌嘛。」「那會否像世茂濱江花園般,請梁朝偉拍廣告大做宣傳?」記者問。「我們不用花這麼多錢來請明星搞宣傳,人家都知我們有實力嘛,我放五 十億建最靚的豪宅,不是比花錢宣傳好嗎?」坐在龍柏酒店套房內接受訪問的周正毅,動輒就說數億投資,好像有用不完的資金。「不用好有錢的,譬如我之前以一 億買這間酒店,現在升值五億,我便可以和銀行借四億,再投資,最緊要是有好的項目。我之前就是看得準,才有現在過百億資產的農凱。」

窮小子 出身羅馬非一日建成,但四十一歲的周正毅,夫子自道在短短五年間,如何攀上「上海首富」的傳奇。一九六一年出生上海楊浦區的周正毅,自言家境貧困,上有三 個姊姊一個哥哥,但只有做工廠工人的父親,養活一家七口,所以經常吃不飽、穿不暖。他十七歲出來打工,第一份工是在工廠做會計,月薪卅多元。那時是一九七 八年,中國還未開放,但打了半年工的他,竟然已有積蓄在楊浦區開設雲吞麵店,成為個體戶先驅。「當時每碗雲吞麵賣八分錢,經營了兩年,生意挺不錯的。」當 記者追問麵店的名字和地址,周卻推說「不記得了」。八○年代,周自言經營過小百貨,但詳情卻說不清。其後他與太太毛玉萍分道揚鑣,當時太太落香港打工,而 他竟能以讀書為名,帶貨到日本賣,「當時帶的貨很多,都記不清楚,好似是101生髮水……」至八九年,他又回上海開設美通飯店,經營大亨和美統卡拉OK。 不過周正毅強調,他的第一桶金,是由九四年與太太合力開設「阿毛燉品」而來的。

周正毅自述發達史1961出生於上海楊浦區,家境貧困。 1978到工廠做會計文員。半年後,在楊浦區開雲吞麵鋪,成為第一代個體戶。1980經營小百貨,售賣服裝為主。1987來往上海與日本東京做帶貨生意。 1989在上海開設美通飯店,其後經營過桑拿浴室及「大亨」與「美統」卡拉OK。1994投資千萬在黃河路開設「阿毛炖品」,每年盈利一千萬,從而賺取第 一桶金。1995投資四、五千萬收購職工股,至國企上市後賣出,從而賺取二億。1997趁金融風暴投資香港多隻藍籌股,包括和黃、長實及電盈,從中賺取多億,其後將資金調回上海,進軍房地產。2002動用$15.6億元收購兩間香港上市公司,盈榮及建聯通,並聲稱個人資產至少150億元。

自 言賣燉品賺千萬「在黃河路開阿毛燉品時,我投資了千多萬買下一幢五層的物業經營。九四年,上海生意很旺,一年可以賺千萬。其後還開了三間,只是現在其他生 意多了,我們才不重視,只留着黃河路一間旗艦店。」周正毅憶述。真正令他發大達的,是在上海股票市場。「當時大概是九五、九六年,很多國企排隊上市,我們就用個體戶名義,開始收職工股,應該有五、六十間,多到我都記不起。那時員工通常要錢不要股票,全部賣給我們,等到一上市,就由幾元升到幾十元。「我記得那間格力空調,最厲害由兩、三元升上廿幾元。不過總共收了多少職工股,已經不記得,有些幾百萬,有些幾十萬,最多的福建九州則收了約二千萬,當時上市的 國企,十間十間都升,間間都賺大錢的。」周估計在職工股中賺了幾億元。此後九七年十月,他便成立農凱集團,將資金投入低潮的上海地產。「我們手上的項目, 大多趁人家爛尾,做不下去買入的。好像倫敦廣場,成本是四千多元一平米,現在賣二萬元一平米,實在賺得太多,我也不好意思……」周正毅如背書般滔滔不絕, 說着自己發達路,然而當中前後有點矛盾,尤其是關鍵的第一桶金。周氏開設阿毛燉品的千萬投資,本錢不知從何而來。而店內所賣的燉品,每盅不過二十元,是否 能夠年賺千萬,實在令人疑惑。

神秘公司借第一桶金事實上,本刊追踪周正毅夫婦在港買賣物業資料時,揭開其發達之路,原來另有版本。九二年九月,阿毛燉品開業前兩年,周正毅太太毛玉萍,已經拿着約八十萬首期,來港置業,在北角海峰閣買下一個四百多萬的單位。其後在九三年十月,毛氏就開始向一間深圳金凱利實業公司老 闆周金凱借錢,並口頭承諾把北角物業作為抵押,在她未還清債務時,不會擅自出售。有了抵押,毛於是斷斷續續在九四至九五年間,向周金凱借了十二筆貸款,總 數超過千萬,估計周氏開設上海阿毛燉品和收購職工股,可能來自這筆貸款。當時手持千萬的毛玉萍,不但一直沒有還債,還於九四年五月,擅自出售了北角單位, 套現二百多萬。其後周氏夫婦利用這筆錢,在上海股票市場炒作並賺大錢,但他們只還了一筆三十萬人民幣給周金凱,這才觸怒周金凱於去年入稟法庭,向毛玉萍追 債。這筆貸款亦十分耐人尋味。首先這名債主周金凱,竟肯向毛玉萍借出千一萬,以市值四百萬住宅作押,而且借貸及抵押,一直只是口頭協議,並無白紙黑字證 明。而更奇怪的是,當記者根據最新公司查冊,到周金凱的深圳公司登門造訪時,卻發現是另一間公司的辦公室。而該公司的職員更表示,他們搬到上址已一年,卻從未聽過周金凱的名字。而周正毅的致富傳聞其實很多,有的說他與國家安全局過從甚密,而他自己則直認與中銀及工商銀行關係友好,然而一切無法證實,這一切都為「上海首富」的背景,添上神秘色彩。

買大屋成「首富」要追溯「上海首富」稱號的來源,大概已無從稽考,只知應該是由九九年中,他買入白建時道豪宅時開始。據周正毅說,他正式來港的年份是一九九七年。不過,記者發現他早於九四年已來港,只是那時他沒有香港身分證,以Belize國籍與太太在港成立公司。 由於周正毅在上海炒股賺錢,九七年開始移師香港。那時他以摸頂價六千二百萬,買入灣仔會景閣頂層複式單位,由寶生銀行做按揭。一個月後,他又一口氣買下一 輛賓利房車和林寶堅尼跑車,逐步把自己包裝成富豪。九九年五月,他再以八千六百萬高價,買入渣甸山白建時道八十一號,由廖創興銀行按揭。九九年的樓市已下 跌四成多,周正毅卻以九七年摸頂價,再加百分之四溢價買下豪宅,市場詫異之餘,亦令他聲名鵲起。在香港打響「上海首富」名字後,周正毅重返上海投資,近一 兩年透過各方關係,買入不少爛尾項目,進而把農凱「吹」大成百五億王國。

隨時注資套現不過香港人始終對周了解不多,只知他與楊受成稔熟,兩 人合作搞金公主賭船和上海英皇鐘錶珠寶。直至上月,他突然一擲廿五億收購建聯通,外界才察覺,周正毅要在港大展拳腳,創一番事業。「由今年六月起,我會將 上海的工作,放手給管理層打理,自己則會多些時間駐香港為股民打工,我要證明我是認真做事的。」當記者問到,他會如何運用建聯通內的廿多億現金時,他卻異 常緊張地回應:「我只會把好的項目注入去,不會是香港的房地產項目,亦不會是農凱現有的項目,一定是上海一些賺錢的房地產項目。今次簽約的靜安地皮都有可 能,不過一定要肯定包賺錢才可,我是不會將公司變成抽水機的。」說來有點此地無銀。

周 氏夫婦身光頸靚兼愛蒲在連日採訪過程中,周正毅不斷強調自己是個實幹的人,但香港人只知這位「上海首富」,他的社交生活亦多姿多采。例如前年他被記者影 到,與多名北方佳麗,一同到楊受成的英皇駿景酒店Pink Mao Mao酒吧消遣。而每逢太太毛玉萍生日,他必大肆慶祝,像去年五月,便借了楊受成的Golden Times遊艇,為太太搞生日派對。而今年太太生日時,他則包了佐敦348的士高來狂歡,請來楊受成、劉鑾雄、陳冠希父親陳澤民、羅文、榮文蔚等人贈興。 不過該的士高因常有不法人士賣丸仔,而不獲續酒牌,於本週三結業。周正毅出名豪爽,出手闊綽,所以好朋友特別多。例如早於九七年,家住會景閣複式的他,已 經與章小蕙為鄰,前年他更一擲二百萬,與章交朋友。另外他也與不少娛樂圈女星交往甚多,例如江希文和楊恭如。今年四月楊恭如就親自飛往上海與他會面,而同 一時期她更忽然以月租十萬元,租住半山豪宅裕景花園三千呎單位。傳聞對周正毅印象甚佳的楊媽媽,更經常煲湯給他品嚐。對女士照顧有加的他,甚至讓其上海籍 女助手龔小姐,於香港工作期間,住進他的白建時道大宅。

喜閃爍名牌至於留港時間較長的周正毅太太毛玉萍,更是波場花蝴蝶,每逢有香水、名錶 和珠寶首飾等派對都幾乎有她出現,成為娛樂名人版的風頭躉。每次出席公開場合,毛玉萍都以全身名牌示人。不是Chanel就是Christian Dior套裝,總之花枝招展。而名牌手袋如Hermes的Bikins、LV的Mini monogram等更天天新款,加上手上十一卡的巨鑽戒指,全身裝扮豪氣十足。由於貪靚,去年四月她便投資六百萬,在銅鑼灣開設三層美容及髮型中心 「MoMo styling & beauty」,一於寓興趣於生意。至於周正毅亦不遑多讓。單是會見記者的兩日一夜,他已經換了三套西裝,由隆重至休閒都有。儘管他手上戴着鑲鑽卡地亞金 錶,腰間的皮帶又有一個鑽石釦,他表示這身打扮算是較含蓄的了。「以前的文化是全身都黃金,鑽石由錶帶鋪到錶面,現在(這隻錶)已算較少(鑽石)了。」其 實周氏確是喜歡金碧輝煌,從他上海辦公室和大宅的裝潢可見一斑。兩者都以深棕色為主調,配上各式各樣的金色擺設,當中尤以黃金馬車模型,最為明顯。此外, 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的名車,至少擁有七部,當中包括林寶堅尼、法拉利、賓利,和兩部同是V12引擎的寶馬和平治房車。事實上,他是上海首位法拉利擁有 者,「正確年份都不記得了,大概是六四之後吧。法拉利嘛,人人都喜歡,買它都沒有什麼原因。」提起愛駒,周正毅禁不住咧嘴而笑了。在香港,周正毅夫婦住在 渣甸山九千呎大屋,他曾自誇大屋以三千萬元豪裝。然而他在上海的府邸,似乎較為遜色。大宅位於古北新區的別墅群裡,已四、五年樓齡,外牆開始殘舊。全幢屋 兩層連花園,二千多呎面積,約值三百多萬人民幣。由於該別墅車位欠奉,家裡沒泊着周氏的名車。周正毅在上海的家,彷彿透露了這位「上海首富」的另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2

50富豪榜邢李㷧70億身家逆市暴漲

2002-12-12  NM




今年股市跌了一成多,香港五十大富豪,大部分身家只能維持,甚至要縮水,但當中卻有逆市奇葩。思捷(Esprit)老闆邢李㷧(Michael)的身家,比去年勁升六成至七十一億元,以金額計,在香港五十大富豪中,增幅至勁。事實上,今年是邢李㷧的豐收年,公司業績連升九年,生意額邁向百億元;上週一進身恒生指數成分股,公司市值高達一百六十億元。他把Esprit業務擴至全球四十多個國家,銷售點逾八千個,成績驕人,因而在上週四獲得DHL\《南華早報》商業成就獎。五十三歲的邢李㷧,原本是Esprit香港分公司的 員工,但三十年下來,卻反客為主,成為Esprit大股東,是罕有跳出香港而有所成者。邢李㷧事業攀上高峰,本應喜氣洋洋,但在週四領取商業成就獎的記者 會中,邢李㷧卻一臉木然,只在拍照時才擠出笑容。皆因之前一日,其妻子林青霞的母親,突然自殺身亡。雖然不像平日般談笑風生,出席記者會的邢李㷧,衣著仍 保持一貫作風,穿上西裝卻不打呔。事實上,他出席公開場合,多是便服一度;有時甚至著鞋不著襪,和其他富豪比,很不一樣。不過,這並不代表邢李㷧不注重外 表,他的便服光鮮企理;邀記者吃飯,甫坐上車,他即拿出潤手霜細細塗抹;拍照時更笑問攝影師,會否見到皺紋。同日下午,他往自家Salon Esprit剪髮,不過,在記者眼內,似乎無修剪需要。事後他亦笑道:「好似無剪過。」

店面不容瑕疵對店鋪形象,他更着緊。逛Esprit 紅磡黃埔的分店,意見可多了。「由架頭排到落架尾,密麻麻,點揀!「天花撞崩了,怎麼不修好?」語氣不無慍意。店鋪經理站在一旁,誠惶誠恐。碰巧當日 Esprit推廣加十元多一件,枱面厚厚疊着多件衣服,卻又東歪西倒,邢李㷧登時光火起來:「堆成這樣子,因為有人覺得這樣會提高效率,但看起來就十元也 不值!」他指店面是戰場,必須盡善盡美,十清一濁也不成。「這裡是香港,也弄成這樣子,四川會怎樣!」

推行立體管理Esprit直接管理的分店逾千間,總不成逐間巡。亦因此迫使邢李㷧想出一套新管理方法——3D management:各分店定時定位在鋪面拍一輯相,電傳回公司,由專人分析,可即時改善。搞搞新意思,邢李㷧身體力行,去年買電腦,由開機學起,到掃描照片,瓣瓣掂。加入了科技世界,亦令他和女兒的距離得以拉近。「如今部機我已玩到好熟,阿Heinz(公司的行政總裁)個個不夠我來。」

睇 中央台學曉普通話進軍大陸市場後,他亦連忙學普通話。「我用了一年時間,晚晚看中央台新聞,初初要睇字幕,慢慢便聽得明,一講就好準。」「向太太學豈不簡 單得多?」記者問。「我一開口,她便說我不標準。最近和她的朋友一起返大陸,他們也說料不到我這香港仔說得這麼標準。」說時一臉得色。他指學語言是為了好 好表達自己,因其工作,就是要說服人。邢李㷧的世交陳世英,指他口才了得兼好辯駁,「但又不是包頂頸。」在九龍華仁唸中學時,邢李㷧亦是辯論學會成員。

會 考成績科科D邢母相當着緊兒子學業,但邢李㷧讀書成績普通,六七年會考科科D,遂決定投入社會工作。考入國泰訂票部後,和父親不大融洽的他,即遷離屋企, 和朋友夾份租房住。當時,陳世英開設的美高織造廠,已略有規模,他問邢:「你鍾唔鍾意做生意?」邢李㷧心覺打工沒出頭,上司幹了十多年,月薪也不過千多 元,遂加入美高。由於美高生意多到做不來,陳世英索性借兩萬元給邢李㷧開公司,給他訂 單,教他經營。「他有困難就問我,例如趕交貨時間、控制工人等。」陳世英悉心栽培邢李㷧,因兩家淵源甚深,同是海南文昌市三加村人,祖父一代已交往,父親 輩唸同一中學。陳世英比邢李㷧長近廿歲,看着邢長大。他指邢李㷧頭腦靈活,不是搬字過紙那類人,適合做生意,「我打個譬喻,由這裡去尖沙咀,人家墨守成 規,他卻會想捷徑,務求快些抵埗。」

世交引見Esprit創辦人其後Esprit創辦人Susie及Douglas Tompkins夫婦來港買貨,找上美高,更表示有意在港成立公司買 貨。陳世英睇好Tompkins夫婦,遂向他們舉薦邢李㷧。「我和Michael說,你跟他們學全套,好過跟我。」住在馬頭圍道生昌大廈千多呎單位的陳世 英,還把客廳借給邢李㷧做寫字樓,邢李㷧更住進陳世英的家。「有次我半夜兩、三點接到差館電話,原來拿了車牌沒多久的他,駕走了我的福士,撞了落斜坡,車 就掛在樹頂,他竟還可以自己爬出車廂。」陳世英說。

拍檔離婚成大股東平安無事,邢李㷧可謂大命夾好彩。事實上,他之所以成為Esprit舵 主,亦有一定運數。他替Tompkins夫婦打工沒多久,便獲邀成為股東。Douglas Tompkins對本刊說:「他很勤力,是忠心誠實的拍檔,對生意很專注。」Esprit愈搞愈大,進軍亞洲零售市場,邢李㷧繼續和Tompkins夫婦 拍住上。至九○年,Tompkins夫婦離婚分身家,公司四分五裂,兩人先後退出,令邢李㷧慢慢變成Esprit大股東,並在九三年把Esprit上市。Douglas Tompkins指邢李㷧並不特別專長市場推廣、設計等,「但他總能揀到合適的人來替他工作。」

不搞世襲打本女兒創業要凝聚人才,邢李㷧認為不能搞皇親國戚的一套,事業王國他亦未有考慮傳給下一代。「女兒若喜歡這行,便打本給她,請幾個設計師。「我自己是大股東,一定要保住股權價值,找有能力的人來管理。」邢李㷧說得斬釘截鐵。如七年前,他便向一相當成功的德國紡織公司,挖來Heinz Jurgen Krogner-Kornalik,主理歐洲業務,結果該區營業額連年升,令Esprit迅即壯大。邢李㷧指挖到Heinz,主因是Esprit有潛力衝出歐洲,相反該德國公司只做本土生意。「另外,我坐鎮香港,令他覺得有機會發展,在公司沒有人干預。「很多管理層在這裡幹得開心,因為我們尊重獨立權。」記者問跟了他十五年的執行董事Surinder Chhibber,邢李㷧是怎樣的波士,他劈頭亦指邢給他'freehand'。放權的程度,是廿多年來,連支票也不簽。「有一定質素的人,只要有計劃地 去幹,總不會得零分,平均也有六、七分。」分數高的,就可坐直升機,如Heinz 最近便獲晉升至行政總裁,取代邢李㷧。這調動,他曾和各高層商議,有人提議畫新架構圖,但他認為其真正目的,只是為看起來,不致突然矮了一截,「但這並沒 有意思!」他說。

慷慨發認股權高層齊發達說得口硬,實情邢李㷧小心翼翼照顧伙記自尊心。如說到人工,記者指年報中最高薪袋一億五千八百多萬的,是他本人,因他行使認股權賺了一億五千萬;其他董事亦 因認股權而收入大升,收六千多萬的是Chhibber,Heinz則袋五千多萬元。對此他總左推右搪不肯證實。說到尾,他把自己基本年薪八百多萬也抖出 來,卻硬是不肯露半句口風。「有時不是多與少的問題,當你知道隔壁有人多你一毫子,個心硬是不大舒服!」邢李㷧體貼下屬,亦可見諸Esprit辦公室的女 廁,連衞生巾也供應,實在罕有。他指做老闆,必須關心下屬,尤其是其心理狀況,要多多溝通,其手提電話廿四小時長開,好讓伙記隨時找到他。但他不會限時限 刻返公司,因為他已不大管實務,主要工作是提供發展方向給管理層,如最近便要度橋開發美國市場。上市的Esprit公司,原只有美國業務半成股權,至今年才將權益全數購入。但邢李㷧只要品牌,貨品員工統統不要。從頭再來,他選擇批貨給美國Macy's等百貨公司,低成本出擊。他指擴展要睇時勢,「我當目前是最好環境來做,It could be worse(可以更差)。十元飯盒已經不錯,分分鐘會跌到六元,所以要做到賣十元也賺到錢。如果不這樣準備,跌到六元時,就會玩完。」

買 樓不做按揭邢李㷧不認保守,更以自己搞髮廊這「唔等使」業務來抗辯。實情就算買樓,他都喜歡一次過付清樓款,這包括八二年以一百八十萬元買西貢白石窩甘樹 小築,及八八年花七百八十五萬買飛鵝山獨立屋。只是七六年買筆架山映月臺時,才做按揭。他指自己把錢存在銀行,也不怎樣理。「顧掂自己健康、心理狀態、家 人、同事、生意,食得瞓得便算。」閒來他會打高爾夫球,「好玩在可以和朋友一起,在空曠環境消遣。」而跑馬,他亦只當社交活動。他還喜歡儲石頭,寫字樓及 家中放了一大堆。「這令你有所思考,要多少年才能變成這個樣子?我們卻坐在這裡,講如何賣多幾件衫,如何賣貴些!「是否應該為這些事情,想到頭髮都白呢? 人應該將人生次序搞好。」邢李㷧指次序時時不同,如今,「屋企人點都行先啲。」注重家庭生活的邢李㷧,結過兩次婚,太太都是美人胚子。

首次 婚姻維持兩年第一任妻子為名模張天愛,兩人八七年結婚,但女兒嘉倩誕下後,婚姻即觸礁,八九年便離婚,邢李㷧付出數千萬元贍養費。第二任妻子是女星林青 霞,兩人九二年在一個派對上認識。邢李㷧其後託人找林青霞,謂要贊助她服裝,並請她吃飯,雙方就此開始交往。邢李㷧送給林青霞的訂情信物,並非名貴手錶, 而是一隻Swatch,錶面數字亂七八糟,寫上字句,意即「你的工作不是朝九晚五」,如斯細心,終打動大美人。他更買馬送給林青霞,馬名中文為百看不厭, 英文名Michael's Choice,以表愛意。兩人九四年結婚,兩年後誕下女兒愛林,去年另一女兒言愛亦出世。

讓女兒自主做了第三任 父親的邢李㷧,修正了教女方針,「決定天生天養,順其自然,最重要是付出多些愛心。」喜歡和孩子講道理的他,見嘉倩已到拍拖年齡,就教她談戀愛要識分手, 以免像時下年輕人,少少挫折要生要死。他還希望教曉女兒,「想要的東西,一定要自己爭取。」正如他自己,靠一雙手拼出一片天。「最重要是幹自己喜歡的事。 我比較好運,工作有滿足感,又賺到錢。」

邢李㷧小檔案年齡:53歲學歷:九龍華仁書院中五畢業家庭狀況:已婚,有三女。身家:持有 Esprit 45%股權,市值71億元。嗜好:養馬、打高爾夫球、收藏國畫、石頭。履歷:1967國泰航空訂位部工作1969加入美高織造廠,年多後創業1972結束 毛衫廠,轉替Esprit創辦人Tompkins打工,負責採購1976入股Esprit香港公司1983於香港開設全球首家Esprit獨立零售店1990Tompkins夫婦離婚分家,邢李㷧輾轉入股Esprit美國公司1993Esprit亞洲業務上市1997注入歐洲業務2002收購Esprit美國商標,正式擁有Esprit全球商標。

裕 元工業蔡其能面面俱圓除了邢李㷧,還有不少實業家身家大升,如鞋王裕元大股東蔡其能家族,以及憑康師傅麵發達的魏應州家族。相反,傳統地產大孖沙,李嘉 誠、郭炳湘兄弟及李兆基,雖然仍穩佔富豪榜三甲位置,卻由於樓市翻身乏力,身家連年縮水。由台商蔡其能五兄弟創辦的裕元工業,為全球最大的運動鞋製造商, 年產逾一億一千萬對鞋,幾乎每六個穿運動鞋的人,就有一個穿著裕元的產品。裕元在廣東、越南及印尼均有設廠,全球員工廿四萬人,單是大陸便僱有員工十七萬 人,拍得住香港政府的公務員隊伍。里昂證券高級分析員劉紹文說裕元的厲害在於,「它是全球唯一一間能同時替Nike、Reebok、Adidas等三十多 個牌子造鞋的公司。「裕元很小心處理各品牌的商業秘密,譬如Nike和Reebok都各有自己的廠房,員工、用料也絕不會混在一起。」據訪問過蔡其能的台灣記者說,蔡氏說話非常小心,開口前,總先要停頓一下。謹慎程度可見一斑。

中台印尼俱吃得開事實上,蔡氏兄弟商場政壇俱做到面面俱圓,在兩岸三地都吃得開。今年七月的香港回歸五周年慶典上,裕元母公司寶 成掌舵人、老二蔡其瑞赫然在席,是五個被邀請的台商之一。據說地位高,皆因中共感激蔡家於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沒有撤資,反而於翌年大舉擴充生產設 備。九九年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後,蔡氏兄弟即動員寶成旗下的寶元建設,出錢出力救災。雖然蔡家向來與國民黨較稔熟,但屬民進黨的總統陳水扁視察過台中重建情 況後,也親往蔡家拜訪。亞洲金融風暴後,印尼排華,裕元在該地的工廠並無受襲,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孔繁郇指出,全因裕元送米給有困難的居民。 「印尼裕元工廠旁邊還設有祈禱的地方,讓信奉回教的員工拜神。」

父親教誨百忍成金蔡氏兄弟能做到面面俱圓,皆因幼承庭訓,要「百忍成金」。 六十年代,蔡家原是台灣彰化縣鹿港的農戶,父親蔡裕元為幫補家計,會收取鄰舍織好的草帽、草鞋,着兒子跟他拿去賣。由於途中有些村落民風較強悍,蔡裕元曾 吩咐兒子:就算別人吐痰在你臉上,你要抹掉,也要轉過頭去。六九年,蔡裕元去世,蔡氏兄弟便趁台灣塑膠業興起,開設寶成生產拖鞋。到七、八十年代,寶成已 是台灣的「拖鞋大王」。那時,他們又開始從韓國人手中搶來生產運動鞋的訂單。蔡其能長駐裕元東莞高埗廠內台幹宿舍。據他樓下的花王說,他一般於九時下樓, 圍着宿舍園區走一圈,約走五、六百米當做運動,便會坐上平治房車外出。而閒時則愛打高爾夫球,聽說能打出八十至八十五桿。腳上的運動鞋,自不然是裕元的出 品。

蔡其能小檔案年齡:五十五歲籍貫:台灣彰化縣鹿港人學歷:彰化商校(夜間部)畢業家庭狀況:已婚,育一子一女身家:家族持裕元24.82%及寶成24%,市值共67億元嗜好:打高爾夫球

地 產孖沙身家續跌富豪榜三甲,多年來都是由郭炳湘兄弟、李嘉誠及李兆基壟斷。但金融風暴至今,三位身家其實已大不如前:其中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身家下跌最 多,由九七年中高峰期約八百三十億,至今縮水六成四,只剩下二百九十六億;而郭氏兄弟身家亦下跌了一半至五百五十二億;李嘉誠亦只有五百零三億元。地產分 析員指未來地產股依然睇淡,「基本上樓市無可能上升,因為存貨太多,失業率高令市民無信心買樓。」樓市翻身無望,地產股亦然,意味着地產富豪身家會繼續縮 水。

康師傅魏應州三度陷困境兄弟搭檔的台灣幫,除了裕元五虎,還有康師傅的魏氏四兄弟。十年前,他們以即食麵攻陷大陸人口胃,成為第一品 牌;本月初,他們正式反攻台灣,挑戰台灣即食麵老大哥統一。全台灣的生意,其實只抵得上中國兩個省,反攻台灣,全因魏應州好勝。他的目標是十年內,成為全 中國最大的綜合食品集團。魏應州的大想頭,令康師傅成市值百億的企業,但亦因冒進而多番遇險。七八年魏應州父親心臟病去世,數兄弟接手家業鼎新製油工廠, 發現老父辛苦多年,竟一分錢也沒剩,即四出借錢擴建廠房。十年後,改名頂新的公司,已發展為一間年做千萬生意的中型企業。「父親膽子小,我們膽子大。」魏應州分析道。

進軍大陸賣油慘淡收場胸口掛個「勇」字,令他們九○年首度陷入困境。那時,他們在國內搞合資公司, 賣清香油,由於售價貴,銷售配套如運輸也未準備好,結果慘淡收場。翌年賣蛋酥卷又重犯類似錯誤,兩年間,便賠掉三千萬投資額的大半。九一年,魏應州弟弟應 行出差回京,於乘坐火車時,拿出從台灣帶來的味丹碗麵吃,竟惹來大陸同行趁他睡覺時「借」來吃。魏應行轉念一想,認為即食麵生意應有可為,背城借一,將餘 下的資金全部投資於即食麵生產線。

改賣麵做足功課不過今次魏氏兄弟學乖了。在推出產品前做足功課:不但請來萬人試麵,才敲定主打「紅燒牛肉 麵」;更設定價錢於入口貨與大陸貨中間。「沒想到產品推出一個月,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經銷商排隊取貨,往往要三個月後才拿到貨。雖然我們一直在增加 生產線,但供不應求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九四年。」魏應州憶述道。

狂加生產線入不敷支勝利來得太易,魏氏兄弟心雄起來。九四年,康師傅花近二億增加生產線至十一條,但入不敷支,幾乎要破產,幸獲台灣汽車製造商、全興集團老闆吳聰其父子入股一成,才渡過難關。九六年上市後,魏應州更飄飄然。見九七年底中國入口生產設備的關稅優惠到期,遂把原本分三年買的生產線,擠在九六至九七年間全數買入。康師傅生產線躍升近倍至一百六十條,九八華東水災及金融風暴卻使消費疲弱;公司於九八及九九年度,因而錄得虧損共三億元,並急需十一億元周轉償債。

醜聞接踵而至另外,魏氏兄弟私人於九八年花掉二十億元,入主台灣第二大的老牌食品公司味全,一心要與統一較量。孰料九九年初台股股災,味全股價由七十五元新台幣大瀉八成,將大批股票抵押予銀行的魏氏兄弟,即時手忙腳亂。那兩年間,康師傅被揭發私下抵押存款借錢予母公司周 轉;未經股東同意借錢給魏氏兄弟;在台灣,魏應行更涉嫌內幕交易,大量買進味全股份托價,並因而損手十三億元,非常狼狽。魏應州坦言:「是做錯了,是自己 少年得志。」最終,魏應州要將手上六成七股權的一半,賣給日本三洋食品,才能渡過難關。風雨過後,○○年康師傅終轉虧為盈,今年首三季盈利更大升八成四, 股價倍升,魏氏兄弟身家漲到二十一億元。魏應州雖對記者表示:「我這個人很不重視錢。」不過,穿Burberry大衣,戴Cartier錶的他,獎勵自己 的方法是買名車。他說:「我初中時見那些老闆坐平治,好羨慕,便立志要有一部;到三十二歲,我就有了。然後我又立志五十歲要有部勞斯萊斯,不為炫燿什麼, 只想待自己好一點。到六十歲,要有部保時捷,讓自己不要老去、永遠年青。」

反攻台灣前途未卜但坐上保時捷前,魏應州還要面對一連串挑戰。 「生產即食麵無需特別生產器材,有資金便行,加上進口關稅於中國加入世貿後會撤銷五成半,消費者對即食麵等產品的忠誠度並不高,要繼續領導市場不易。」一 分析員說。另一方面,康師傅和宿敵統一的戰火又燒得熊熊。在大陸,兩間公司鬥設廠鬥到去烏魯木齊;統一的即食麵於頂新旗下的樂購超市內絕跡;在台灣,康師傅的麵也進不了統一旗下的7-Eleven大門;雙方的價格戰已經展開;在眾敵環伺的境況下,魏應州能否再次過關,實在難料。

魏應州小檔案年齡:四十九歲籍貫:台灣彰化縣永靖人學歷:初中畢業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三子身家:家族持康師傅18.2%及味全27.63%,市值共21億元

離奇發達民企富豪入榜去年富豪榜有不少民企富豪,但一年下來,民企股醜聞一浪接一浪,不少已跌出榜。但一雞死,一雞鳴,今年仍有新晉民企富豪誕生,如生產充電電池的王傳福,及大眾食品的明金星。

比 亞迪王傳福土法煉鋼上週獲得紫荊花盃傑出企業家獎的王傳福,創業發達史,相當神奇。他於北京有色金屬總院碩士畢業後,先在研究院工作,九三年被委任為電池 廠總經理,九四年卻突然辭職,找來篤信風水,忽然發達的表哥呂向陽,投資三百萬人民幣創立比亞迪。短短七年,山寨廠發展至一萬六千人公司, 竟然全靠利用大量人手代替精密的機器生產。有分析員說:「若果這麼簡單就可生產電池,日本人就不用投資這麼多錢啦!」最厲害之處,是土法煉鋼竟然戰勝自動 化機器生產,比亞迪的經營利潤達三成二,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三洋瞠乎其後,經營利潤僅有一成二。而比亞迪的原材料供應商亞蘭德,老闆正是呂向陽的弟弟。王傳 福承認有生意往來,但不肯詳述。生意一家親之下,兩老表齊齊富貴,王傳福身家廿二億,呂向陽亦高達十五億。

明金星上市十 個月沽股票同是今年來港掛牌的大眾食品,主席明金星非常神秘,從不派名片。他原在北京做醫生,九三年移居香港,自稱從歐洲入口二手醫療儀器,經香港運返中 國賣,一年便賺上四百萬。九四年,他返鄉下山東,遇見國有凍肉廠廠長周連奎,素未謀面竟一拍即合,明金星把賺到的四百萬,投資周連奎的火腿腸廠,原先年年 蝕錢的公司,即扭虧為盈。最神奇是大眾單是屠宰加工,毛利率竟然有兩成半。相反規模差不多,在深圳上市的雙匯,一條龍由養豬做起,毛利率亦只有一成半。執行董事周 連奎向記者表示,其一百間專門店,每間每日平均生意約二萬元人民幣。但記者走訪近十間專門店,發現每間只有七至八千元人民幣生意,不單門堪羅雀,部分分店 為省電索性不開燈營業。「生意不太好,有時會剩下好多肉賣不出。」一名分店經理說。無論如何,大眾食品順利在港星兩地掛牌。認識明金星的財經界人士表示: 「明總急着要在新加坡上市,就算當時氣氛唔好,市盈率偏低(只有五倍)都照去。」而上市才十個月,明金星已配售舊股,落袋一億七千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