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周明權:葵涌貨櫃碼頭建新市鎮 住數十萬人
1 :
GS(14)@2017-07-27 17:42:21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892&issue=20170727
【明報專訊】巿區土地供應緊絀,興建「插針樓」難紓緩龐大住屋需求,究竟有何解決方法?上世紀60至90年代曾參與興建紅磡海底隧道及多條地鐵線路顧問工作的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周明權建議,港府可以與葵涌貨櫃碼頭現有營運商磋商,在碼頭現有土地研究「一地兩用」,在碼頭存放貨櫃等非上落位置,分階段發展上蓋住宅項目,打造可容納數十萬人居住的新市鎮,並且把地鐵線路進一步延伸至碼頭所在的葵青區,解決港人住屋的燃眉之急。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周明權本周正在倫敦公幹,其間仍越洋接受長途電話訪問,親述其在葵涌貨櫃碼頭上興建住宅項目的建議,「目前香港人的最大怨氣,就是無地方住,樓價太高。如果任何人提出建議可以幫助香港解決此問題,製造多些土地來興建住宅,不論政府及社會各界均應該積極考慮」。
根據周明權的建議,港府可以與葵涌貨櫃碼頭現有營運商磋商,在碼頭現有土地研究「一地兩用」,在碼頭存放貨櫃等非上落位置,分階段發展上蓋住宅項目。他強調,在葵涌貨櫃碼頭發展住宅,是由首屆特首董建華任主席的團結香港基金在4月率先提出(編按:有關建議是先在長洲南面填海2200公頃,再將現時葵涌貨櫃碼頭搬至該新增土地,騰出用地以興建住宅),而周明權近日提出的方案,由於不涉及搬遷貨櫃碼頭,料最快可在5年內提供新住宅土地供應,相信是更值得考慮的建議,「港府若要另覓地方填海興建新碼頭,相信需時10年以上;而且由於碼頭像機場一樣需要24小時不停運作,故日後搬遷碼頭就如1998年搬遷機場,在新址先把所有機器及機械重置一套,然後再從舊址搬去新址,葵涌貨櫃碼頭曾是全世界貨櫃箱處理量最高的碼頭,像這樣再來一次『以新換舊』,成本肯定是天文數字」。
仿港鐵站上蓋物業 轉移板分隔住宅碼頭
作為工程界的專業人士,周明權過去曾參與不少港鐵站上蓋住宅項目的顧問工作,他表示港鐵站上蓋屋苑普遍設有一塊很厚的石屎板塊,行內稱為轉移板(Transfer Slab),分隔上蓋的住宅物業,以及下方的商場或停車場,此模式在本港其他住宅亦已廣泛應用,相信亦可以用來在葵涌貨櫃碼頭上蓋發展住宅:「轉移板是很重要的,令上蓋住宅的支柱不需要一直延伸至下方,這樣的話,下方位置可因應需要再制訂不同支柱位置,作為商場或停車場之用,日後料亦可因應營運碼頭的特定需要而作規劃」。
另外,周明權強調,他並非建議在整個貨櫃碼頭上蓋興建住宅,例如碼頭內有俗稱為「怪獸」的貨櫃上落區,由剷車將貨櫃運送上岸或上船,場地內運作繁忙,其上蓋不適合興建住宅,故他只建議在存放貨櫃的非上落位置入手。他表示,有關位置的面積亦相當大,若在非上落位置的上蓋全部興建住宅,估計規模可等於數個美孚新邨,「美孚新邨目前有99幢住宅,由於過去設有高度限制,樓高上限為20層,故該大型屋苑現只可容納約10萬人口。由於葵涌貨櫃碼頭上蓋可用來興建住宅的面積更大,住宅樓層料亦可更高,估計落成後規模將是數個美孚新邨,有數十萬人居住,等同一個新市鎮」。
可涵蓋公私營房屋 惠及不同階層
周明權表示,在葵涌貨櫃碼頭上蓋發展的住宅項目,與美孚新邨此私人屋苑不同,是一定要同時包括私人樓宇及公營房屋,這樣才可解決目前本港不同階層面對的住屋問題,「目前住宅樓價之高,一般港人根本買不起樓,大家亦看不到將來怎麼時候才可以上車,這是怨氣積累的根源。如果只是暫時無樓住,但5至7年後可以上到樓,相信大家不介意多捱幾年,發展碼頭上蓋物業便可穩定市民對長遠房屋供應的預期,但該項目一定要同時興建私樓、居屋、公屋及港人首置上車盤,令本港不同階層都可以看到有上樓的希望」。
為了配合上述新市鎮的發展,周明權建議,港府可與港鐵(0066)磋商興建葵青支線,由現有的葵涌站延伸至葵涌貨櫃碼頭,同時在區內增建公路及載客碼頭,便利日後在碼頭上蓋居住的數十萬居民往返本港各區。至於上蓋住宅鄰近碼頭的噪音問題,他認為可把外面一排住宅改則,將廚房而非大廳面向貨櫃上落區,以減輕噪音的影響。
與碼頭商洽業權 須具政治決心
目前葵涌貨櫃碼頭的營運商包括長和(0001)、九倉(0004)及中遠集團等,在碼頭上蓋興建住宅涉及複雜的業權磋商,周明權強調,希望港府有政治上的決心,與碼頭營運商,以及港鐵、房委會等其他持份者磋商,「香港人一條香港心」,齊心協力解決本港住屋的最大社會難題,「要解決數十萬人的房屋問題,一定不會是容易的事,但最重要是大家有決心。我相信,若林鄭月娥新政府一上場便成功推動碼頭上蓋住宅此一重大項目,不單令全世界矚目,本港社會的怨氣亦會隨即大減」。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7-07-27 17:42:44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59&issue=20170727
【明報專訊】周明權除了是自由黨前主席周梁淑怡的丈夫外,過去半世紀亦參與紅磡海底隧道及地鐵等多項本港重要工程,也曾任職香港電燈,並且在工程界出任多項公職。他回憶說,過去幾十年本港經濟起飛,與成功的基礎建設是分不開的,「開埠以前本港只是一條小漁村,並無供水或供電系統。但今時今日,你有沒有聽說過兩間電力公司無電供應呢?上世紀60年代本港亦曾試過制水,在一段時間內每4日才供水一次,但由1970年代至今,市民一般只要擰開水龍頭便有水供應了」。
指港經濟起飛 與基建密不可分
交通基建方面,周明權表示,在上世紀60年代本港亦曾有行政局及立法局議員反對興建地鐵及紅隧,認為勞民傷財,惟過去幾十年本港經濟高速增長,目前回頭看的話,過去所有拍板興建大型基建的決定均屬絕對正確。
向前望的話,他認為,港鐵南港島線已於去年落成,而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鐵等大型跨境基建料將於今明兩年竣工,故本港數十萬建造業工人的生計將受影響。因此,他建議港府積極考慮在葵涌貨櫃碼頭發展新市鎮,此項目除了大量興建房屋外,亦包括地鐵支線,可確保本港建造業工人在未來10年有穩定工作。
[名人樓市論壇]
3 :
舊會員(60465)@2017-07-28 10:47:46傻啦...香港人話冇樓住,係冇市區樓住...
香港邊皮位,佢地點肯住?
首置盤後又有新招傳林鄭推十層貨櫃屋
1 :
GS(14)@2017-10-09 02:59:08有傳特首林鄭月娥即將在10月的施政報告公佈「首置上車盤」,但被批漠視基層住屋需求,不過根據《香港01》報道指,運房局連同社會服務聯會,今日會成立社會房屋中介平台,除了承租閒置單位再租給社企之外,政府更重新研究用舊貨櫃建過渡性房屋,並會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報道指,運房局和發展局今個月初,與房屋協會及部份社企洽商,研究在市區起貨屋可行性,又會在下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據了解,貨櫃屋會是中、短期的房屋供應措施,當中亦包括了「共住」的過渡性房屋。政府會參考外國例子,包括社企如何利用貨櫃屋等等,消息指,選址已有初步腹稿,年期會至少五至十年,對像為有暫住需要的家庭,但不可長期居住,消息指貨櫃屋可能高達十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0/20158656
社聯恒地商$1租地市區擬建貨櫃屋
1 :
GS(14)@2017-10-09 03:02:52發展局長黃偉綸
【本報訊】新一屆政府房屋政策或再有新猷。消息稱政府正研究發展貨櫃屋或組合屋作過渡性房屋,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曾進行相關可行性研究,透露有發展商願以象徵式一元租出土地數年,若獲政府批准最快明年可推出單位。消息稱恒基地產曾與政府及社聯作初步討論,有意出租九龍區閒置土地作發展,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對任何措施都持開放態度。記者:鍾雅宜
黃偉綸昨稱對發展貨櫃組合屋的討論非新事物,政府無既定立場或具體建議,對任何紓緩住屋困難的措施都持開放態度,不會說香港無合適土地發展貨櫃屋,但亦要克服交通及環境等因素。他上月曾與房協、運房局到廣東江門了解「整個單位預製」建築技術,考慮能否將技術帶到香港作臨時或永久性房屋。據知是次視察了內地組合屋等技術,包括模塊化建築等。局方補充指近年致力引進新建築方法,如在外國普遍使用的單元預製建築,考慮在公營項目上試行。
倘順利 最快明年推出
蔡海偉昨指,社聯大半年來有研究在香港推出貨櫃屋或組合屋的可行性,亦與部份發展商討論相關土地供應問題,考察過兩、三幅土地,初步有發展商願以象徵式一元租出土地數年。他指組合屋在隔聲及防熱等都要符合標準,面積約160或320平方呎,可供2至5人入住,採用砌積木方式建築以縮短建築時間,若順利最快明年可推出,但強調仍處於研究階段,屬民間試驗計劃。消息稱恒地屬其中一個曾與社聯初步商討此類房屋的發展商,據知恒地有意借出九龍區內已交吉的閒置土地,面積約數千至近萬平方呎,有關土地在未來兩至三年均未有發展計劃,初步傾向以一元象徵式租金出租。對於曾否與政府商討此問題,恒地執董黃浩明稱:「同你講完全冇傾過就呃你嘅」,不過他指現時覓地不易,作為私人發展商,若有地可建屋,「又點可以輕易畀佢(政府)」,但強調若能提供協助,集團會支持。社聯曾參觀荷蘭最大貨櫃屋村,發展商用貨櫃等建材在閒置土地建臨時房屋,設廚廁浴室、供電、隔音設施,由非政府機構營運。社聯認為香港可借鏡,照顧長期輪候公屋單身人士。
議員支持 政府持開放態度
早前曾到英國及荷蘭視察組合屋及貨櫃屋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亦支持計劃,「就算用發展商嘅地,如果唔涉及利益問題,亦都會支持」。他指日前曾與運房局長陳帆及社聯分別會面討論計劃,陳持開放態度,但尹認為香港條件與外國不同,如本港經常有颱風,貨櫃屋不能建得太高。本港過去亦曾出現過渡性房屋,早於40年代本港已有首個臨時房屋區出現,為安置受天災或受清拆影響居民,以木板或鋅鐵搭建平房,其後木屋則由有石棉瓦頂的房屋取代,而首批共8幢6層高的徙置大廈於1954年底建成,廚房仍設於單位外,住戶需共用公廁,至90年代末期才演變成4至29層高的中轉房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21/20159596
荷蘭貨櫃屋320呎月租$2,800
1 :
GS(14)@2017-10-09 03:02:52【本報訊】貨櫃改裝為房屋在多國流行,社聯2015年考察過荷蘭阿姆斯特丹貨櫃屋村Keetwonen,由地區政府以短租方式將閒置非住宅用地租給發展商5年,發展商用9個月時間興建1,000個貨櫃屋。每個單位320呎,租戶每月扣除租金津貼後,繳交租金約295歐元(約2,800港元),單位有開放式廚房、廁所、露台,又有中央熱水爐。貨櫃屋村有超市、球場、單車維修店及辦公室等,距離市中心只有15至30分鐘車程。
Ladywell Pop-up Village
英組合屋750呎租1.1萬
而英國倫敦在劉易舍區(Lewisham)附近有組合屋Ladywell Pop-up Village,根據《衞報》報道,每個單位兩房一廳有750呎,每間造價約164萬港元,每月租金約1.1萬港元,供無居所家庭租住18至24個月。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早前考察荷蘭和英國兩地,他指倫敦的組合屋有5層高,設升降機,以金屬和木建造,香港可考慮引入類似概念。在台灣亦有公司專門銷售貨櫃屋,記者以顧客身份查詢,一個6米長、約160呎的貨櫃屋售價約14萬港元,價錢已包含內部裝潢、家具和衞浴設備。若面積增至320呎,約港幣28萬元。土地基礎工程和吊裝費用另計。如果要專門訂製貨櫃屋,則要約38萬港元起跳。■記者潘柏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21/20159620
【自己社區自己救】生生不息的英國Pop Brixton貨櫃市場
1 :
GS(14)@2017-10-09 03:07:18香港落馬洲某巨型購物中心據稱將於近日開業,該購物中心最具話題性的,除了是因為中央收緊自遊行,就「華麗轉身」改為轉攻本地內需外,另一個特色就是由大量貨櫃搭建而成的外觀。這個購物中心的建築設計,很明顯是「參考」英國著名,也是全球第一個由貨櫃搭建而成的BOXPARK Shoreditch購物商場。當然,會參考BOXPARK的不止香港,英國倫敦也有另一個小市場是由貨櫃搭建而成,它的名字叫Pop Brixton。
Pop Brixton最大的特色,是它並非以追求盈利為最大目標,而是一個「官商合作」的社區計劃。幾年前倫敦蘭貝斯區政府(Lambeth Council)把布里克斯頓(Brixton)的一塊小型的荒廢土地,以數十組貨櫃改建,成為了今日在倫敦南部的Pop Brixton市場。這個市場和香港「非港人優先」的概念完全相反,它不只是英國人優先,更是蘭貝斯區人民優先,根據官方資料顯示,當中七成店舖都是由蘭貝斯區內的人承租,當中有兩成是社企,更有一半是初次創業者。支持本地青年創業,不需要辦很多委員會,也不需要辦很多記者會,只需要確切地給他們一點空間和幫助,他們就能在跌跌撞撞當中成長。
當中也有辦公室讓初創企業租用。
在貨櫃頂上與三五知己喝酒聊天也是一件快事。
你以為這概念已經很本土?
不,蘭貝斯區政府要的不只是一個由本地人為主開設的市場,而是由一座本土帶動本土的孵化器。每一間加入了Pop Brixton的公司和餐廳,平均每星期都會花一小時在區內的慈善機構和學校當義工。此外,市場內有25%的土地是免費開放給公眾做工作坊,以至進行籌款活動。政府賦予民眾力量,民眾再用力量建設社區,最終得益的還是蘭貝斯區市民。不知道我們香港那座「忽然本土」的購物中心,又打會用怎樣的方式「取諸社區、用諸社區」?此外,Pop Brixton在用貨櫃搭建的建築內,建了一個「小農場」,在小溫室內栽種了不同種類的蔬菜和香草,一來可以綠化環境,二來亦可以教育大眾食物的來源和珍惜食物。一株又一株的香草和蔬菜,在貨櫃堆砌而成的空間內欣欣向榮地成長,聽起來很不搭調,但是身處其中又會覺得兩者有種奇妙的和諧。「摘去鮮花,然後種出大廈」《燕尾蝶》這歌詞大家也耳熟能詳,蘭貝斯區政府在這荒廢的土地上種出了大廈,然後再在大廈上種回了鮮花。而最難能可貴的,是Pop Brixton所有的店鋪都必須是獨立經營。Pop Brixton打響名堂後,沒有像某些上市後就「要向股東」交代的商場,把小店全部迫走,並引入大型連鎖店。在沒有「擴張」之餘,它反而做得更加入微。他們舉辦了一個為期五天的計劃,讓附近小學的一班8至10歲的小學生,嘗試到這些小店學習營運,繼續發揮社區共生的概念,培養下一批年輕企業家。每年香港也有新的商場開業,但我們就算未進入商場,已經猜到裡面會有那些連鎖店和藥房,諷刺的是,隨著藥房越開越多,社會的病卻是越來越嚴重。會說「為區內人民服務」的商場很多,做出來卻是「為區內人民幣服務」的更多,當香港小店的生存空間已經所剩無幾的時候,我們除了可以在建築的風格上參考英國,或許也可以參考外國怎樣利用小店和社區構成共生關係,建造真正屬於我們的Pop Brixton?
即使是閒日依舊擠滿食客。
菜園的收成會免費贈予區內的商販和居民。
撰文:倫敦人妻先生手記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21/20159134
二五中環 萬南 貨櫃屋概念股農林低碳可吼?
1 :
GS(14)@2017-10-09 04:13:43http://www.metrodaily.hk/metro_c ... %e6%af%8d%e6%a0%a1/
本港最新公屋輪候時間重返平均4.7年高峰,社聯早排透露研究推出「貨櫃屋」作為過渡性房屋,傾向樓高4層。為此社聯仲話曾經與社福機構到荷蘭考察「貨櫃屋」,認為有關房屋建築需時較短,亦可依「貨櫃」搬遷,較符合經濟效益咁話。
計萬南話齋,要引入貨櫃屋其實唔使去荷蘭,喺主板上市嘅農林低碳(1069)已經做緊集裝箱房屋,而且正名集裝箱房屋可能更貼切,因為貨櫃始終有個貨字,而家要住人,都係要「以人為本」。單單從農林低碳公司名,以為公司只做林業環保,其實一早已經介入集裝箱房屋業務,而且營業額亦隨住新業務大幅增長,今年上半年營業額就大增12.6倍至5,009萬元人民幣。
睇番中期業績,公司收入大增主要得益於早排收購嘅集裝箱房屋業務,貢獻收益佔總額超過94%,可見轉型已初見成效,公司未來重心都會放於增長強勁的集裝箱房屋及林業管理方面,有關當局日後本港要引入集裝箱房屋,大可找農林低碳傾一傾。
麥齊光倡貨櫃碼頭起樓
1 :
GS(14)@2018-01-22 05:51:12【本報訊】香港土地供應不足,政府去年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研究增加土地供應方案。發展局前局長、港大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麥齊光建議在葵涌貨櫃碼頭上蓋建私樓及公屋。
工程界撐有優勢
麥齊光指,政府應研究不同增加土地供應方案,並優先考慮一些可在短期內起動的方案,當中包括貨櫃碼頭上蓋建屋。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周明權指,貨櫃碼頭上蓋建屋,無論在建造時間、成本及技術方面都有優勢。被問及在貨櫃碼頭上蓋建屋成本問題,他認為貨櫃碼頭上蓋猶如一塊砧板,在砧板上起樓,與在平地上起樓的造價沒有分別。麥齊光亦指出,香港早已在不同地區的鐵路站上蓋興建住宅,例如火炭站上蓋的駿景園及將軍澳的日出康城,可見在貨櫃碼頭上蓋建屋不是新穎事物。被問及貨櫃碼頭24小時營運,如何可減少對居民影響,麥齊光回應指,日後可通過樓宇設計解決問題,例如最接近起卸區的建築物,可以作為活動中心,令居民受到的影響減至最低。周明權提到,葵涌貨櫃碼頭總面積達283公頃,相等於9個太古城或16個美孚新邨。日後貨櫃碼頭上蓋應有私樓及公屋,預計至少可以容納數十萬居民。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18/20278018
貨櫃碼頭起樓 麥齊光:可住30萬人稱置業需求大 不會推冧樓市
1 :
GS(14)@2018-02-04 23:13:53■麥齊光指在貨櫃碼頭上蓋起樓較鐵路車廠上蓋更容易。李潤芳攝
【本報訊】港府覓地建屋困難,近日有聲音建議在葵涌貨櫃碼頭上建「空中樓閣」,發展局前局長麥齊光認為「有得做」,可為多達30萬人提供容身之所。他接受本報專訪時詳述,碼頭過去一直「曬貨箱」,一地兩用後,碼頭營運商可發展地產項目,香港市民有屋住,只要循序漸進推出新盤,不會推冧樓市。記者:周家誠 陳家恩
麥齊光離開政府退休後,一直低調在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書,不過近日「大師兄」工程師學會前會長周明權拋出碼頭一地兩用方案,他認同對政府、市民、碼頭營運商均多贏,冀政府落實研究建議。麥齊光指出,坊間曾建議搬走貨櫃碼頭,騰出市區空間起樓,但填海容納新貨櫃碼頭,最少要十年八年光景,反而直接在貨櫃堆場上蓋起樓,在工程學上可行,「火炭車廠上蓋起駿景園、將軍澳車廠上起日出康城,係有過往嘅經驗可以做到」。麥解釋,貨櫃碼頭上蓋興建物業,比起在鐵路車廠上蓋興建容易,「車廠路軌線形,中間嘅地方好窄好窄,如果咁都做到打樁……貨櫃堆場好似個棋盤咁,好似火柴盒咁搬嚟搬去,就更加容易打樁」。
力撐無噪音及光污染
建議方案中,工程師將分階段在貨櫃堆場打樁,最終建設一大型結構轉換層(Transfer Plate),平台上可以興建高樓大廈,平台下則繼續碼頭作業。不過麥齊光指現時貨櫃通常叠至約6層高,樓底或會稍高;至於碼頭邊緣貨櫃起重機位置,則會繼續保留,故此接近280公頃地中,只有八成會用來發展。有市民質疑,建設如此龐大社區,如何解決交通配套事宜,麥齊光提到,貨櫃碼頭附近有3個港鐵站,即青衣、荔景及美孚站,亦鄰近3號幹線、8號幹線,可以到機場(大嶼山)、沙田(新界北)、西隧過海(香港島),屬非常理想之臨海地段。至於碼頭噪音污染、光污染等問題多多,麥齊光舉例說:「德福花園、駿景園有冇嘈過?你個樓底遮住咗佢,噪音會少咗;光污染嘅話,如果向住海嗰邊起商場,已經遮住咗。」麥齊光粗略估算,貨櫃碼頭上蓋規模,等於16個美孚新村或9個太古城,「可以起公屋,甚至學校、診所、公眾休憩地,係一個新市鎮,閒閒哋住20萬至30萬人」。不過計劃正式落實前,尚有多個關卡要過,包括規劃、協商、改土地用途等,「如果前期工作完成,整地基、開始起樓,講緊嘅係幾年光景,可能4至5年已經起好第一幢樓」。目前置業需求大,麥齊光不認為項目會推冧樓市,而政府亦應同時推動其他方案,例如填海、鄉郊地、軍事用地等。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9/2028897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