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山西聯盛被迫重組,金融機構意興闌珊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562

邢利斌雖然一手締造起600億煤炭帝國,但地方政府的有限出手,金融機構的各懷心思,令其「大而不倒」救助計劃陷入僵局。

2014年3月22日週六下午,張景平馬不停蹄從內蒙古趕回太原。

張是呂梁當地一家大型煤炭企業的負責人,與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下稱「聯盛」)互保了近20億,並與當地其他8家民營企業以戰略投資人的身份介入聯盛重整案。

下午5點,山西省政府將最新版本的「關於簽訂聯盛集團戰略重組協議的函「擺在了60家機構債權人和民間債權人的面前。

然而,金融機構的不買賬,給張景平潑了一瓢冷水。據他回憶:當日,多家金融機構並沒有在重整方案上籤字。在這之前,山西省政府、聯盛最大的債權人機構——國開行山西分行已經召集各家金融機構債權人商議數日。

就在3月12日,聯盛實際控制人、董事局主席邢利斌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被警方帶走後,上自山西省副省長,下至呂梁市委書記,數次召開緊急會議,推動重整的進程。

幾經反覆,但眼下,重組再一次陷入僵局。

討價還價

3月18日下午,山西省政府再度召集金融機構召開閉門會議,希望能夠遊說金融機構支持聯盛重組。

2013年12月24日,國開行曾牽頭各家金融機構債權人起草「山西聯盛戰略重組備忘錄」,即注資50億對山西聯盛進行重組,其中戰略投資人注資30億,以國開行為首的金融機構提供後續融資20億。(詳見南方週末2月13日報導《從「煤炭大亨」到「金融炸彈」 雙面聯盛的末日救贖》)

一家債權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聯盛重組牽涉37家金融機構,雖然國開行作為牽頭機構,卻無法對山西省外的金融機構產生實質約束力。金融機構也各有各的算盤。」這一方案最終在春節後夭折,轉而由呂梁當地的民營企業家共同出資15億。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一家在山西省沒有開設分支機構的債權銀行,在聯盛宣佈重整後,立即查封了邢利斌在海南尚未開發的地塊。

對比多個版本的重組方案,要求金融機構持續支持聯盛的條款並沒有做出實質性改變。

最新版本的重組方案顯示,債務調整期從2014年1月1日開始,第一年為過渡期,過渡期原則上只付息不還本,債務調整期上限原則為7年,即最晚為2020年。

每年年初,由金融機構債權人根據聯盛上年經營情況和本年預測確定當年各家債權人還款計劃。

短期貸款方面,在過渡期內,各行全部續接或展期;過渡期結束後分年退出。部分續借或短貸變更為長期貸款,與原中長期貸款按比例分年退出。調整期結束後,企業保留120億流動貸款。

在七年的重組期內,所有債權機構均採取到期延期或接續的方法處理,中長期貸款執行展期,短期貸款予以續貸。

重組期內,銀行貸款執行同期同檔次人民銀行公佈的基準利率;所有信託融資在過渡期內利率不超過8%,進入重組期後信託融資利率為基準利率;而民間借貸利率不得超過人民銀行公佈的基準利率。

然而,一位債權人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降為基準利率直接拉低了分行的盈利水平,在七年的債務調整期內,企業一直要被列為關注類企業。這就意味著,分行行長想離職都不可能。而且煤炭、鋼鐵板塊短時間內很難回暖,七年之後,聯盛究竟能不能起死回生,各方都沒有十足的把握。」

更大的阻力則來自信託。吉林信託、長安信託、山西信託曾表示不能接受延期,拒絕方案的執行。

一位信託公司人士如此分析:「相比銀行,讓信託公司延期和降低利息,更是難上加難。如果是銀行作為通道的單一信託,銀行和信託公司還可以商量。要是面向公眾發售的集合信託,信託公司需要用自有資金兌付投資者,信託公司承諾給投資者的收益率與基準利率的差值,正是信託公司虧損的部分。」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聯盛集團債權明細顯示:信託貸款平均利率達13.9%。

3月11日是吉林信託·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第六期到期兌付的日子,總規模近10億的該信託計劃再度逾期。

吉林信託給投資人的答覆是,等待重組進展。也就是說,重組期間,投資人無法拿回本金和收益。

「金融機構並不希望重組失敗,但現階段是在討價還價,爭取最大的利益。」一位債權人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

破產,金融機構最多收回30%

此前,邢利斌忙於各地奔走,尋找戰略投資人。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能夠出資30億的只有安泰信集團。

成立於1995年的安泰信集團位於山東青島,以房地產開發、國際國內貿易、球會運營管理為主業。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安泰信成了呂梁市政府的座上賓,安泰信要在呂梁市中陽縣興建鋁鎂合金循環經濟一體化項目,投資總額達到500億,預計建成後每年上繳利稅35億。

就在聯盛重組期間,安泰信注資50億,收購了為聯盛擔保4.14億的柳林縣森澤煤鋁有限責任公司。

但安泰信亦從台前退居幕後,由三個「馬甲」公司,代其擔任戰略投資人。

安泰信注資30億,將持有聯盛51%的股份,9家呂梁當地的民間戰略投資人出資15億,佔股19%,邢利斌夫婦的股份降至30%。

在山西省政府的主導下,聯盛集團除農業和教育外,聯盛能源、聯盛投資等包含焦化廠、洗煤廠、發電廠、鐵路集運站等資產打包進行重組。

據深入考察過聯盛資產的金融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宏光發電廠是聯盛較為優良的資產,但2#機組工程沒有拿到發改委的批文,這就意味著,發出的電無法並網,資產仍有瑕疵。焦化廠、洗煤廠都在虧損。

邢利斌對外宣稱的600億的資產究竟價值幾何?前述金融機構人士給出的估值是200億。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聯盛集團先後啟動了八個煤礦的技改項目,雖然提高了煤礦的產能,卻大大縮短了服務年限,年產量在120萬噸的煤礦,服務年限一般只有7年。絕大多數的煤炭企業會按照年產300萬噸的標準進行技術改造。最壞的可能,7年的債務調整期還沒有過,聯盛的煤礦已經無煤可採。

多家金融機構已在盤算,一旦聯盛走到破產清算,能拿回多少?

由於破產包內的資產,牽涉交叉抵押擔保,債權債務關係較為複雜,山西省政府傾向於由一家破產資產受讓方接盤,這也意味著,資產受讓方會壓低價格。

「轉讓價格最多不會超過200億。」一家有意在資產處置階段介入的金融機構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按照破產清算的順序,會先清償拖欠的職工工資。迄今,聯盛已經欠薪10個月,拖欠員工的工資達到9個億。之後清償聯盛拖欠稅款約17億。

重整方案顯示,金融機構債務共計250億,這個數字並不包含利息。按此計算,一旦進入破產清算,金融機構能拿回來的本金不足30%。

此前,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就聯盛重組事件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政府並非大包大攬,而是在其中起撮合作用。

南方週末記者也從多方得到證實,邢利斌被帶走前,無論是尋找戰略投資人還是協調金融機構,邢可以憑藉個人能量控制節奏。而邢被帶走之後,山西省政府和呂梁市政府並沒有過多地依靠行政力量向債權機構施壓。

如果依靠市場之手主導聯盛重組,或許聯盛並非「大而不倒」。

(應當事人要求,張景平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134

中國資產成最後窪地?香港金管局被迫持續幹預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2387

香港金融管理局僅本周四天便購入20.7億美元,以阻止港元升值,維系持續了21年的掛鉤美元匯率制度。 香港金管局曾在上月26日表示,香港的股票上市、股息分紅、以及兼並收購等是推升港元的主要力量。 香港恒生指數7月上漲6.8%,創2012年9月以來最大的單月漲幅。 港股是目前全球最便宜的股市之一,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恒生指數的預期市盈率為9.8,遠低於標普500的16.7和日經指數的17.8。 而追蹤在港上市大陸公司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預期市盈率僅為7。 隨著港股近期的牛市啟動,及中國二季度經濟企穩回升,大量資金湧入香港,給港元造成升值壓力。 但目前,港元匯率依然采取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匯率維持在7.75至7.85之間。金管局會在7.75港元兌1美元的匯率水平時,從持牌銀行買入美元;當觸及7.85港元的弱方保證時,會賣出美元,從而讓強弱雙向的兌換保證能以聯系匯率7.80港元為中心點對稱地運作。 最近一段時間港元持續強勢在7.75的高位徘徊。這意味著為了維持這個上限,香港金管局需要不斷吃進美元拋出港元。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彭醒棠(Peter Pang)7月26日時發文稱,香港金管局自7月1日起,時隔六年半首次向市場購買美元。7月合計向市場註入83.94億美元。6~9月是傳統的商業活動高峰期,因各大公司派發股息。今年股息派發數額可能達到2000億港元。 投資中國股市的南方富時ETF今年7月錄得史上最大資金流入,達84.8億港元,單位價格也上漲了12.9%至9.65%。 同時,香港金管局昨日還表示,美聯儲持續的接近0利率政策也影響了全球資金向新興市場包括香港流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37

被山東連累 北京自發債收益率“被迫”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070

山東自發債利率低於國債20個基點之後,市場一片嘩然。北京昨日完成自發自還地方債,三個期限品種中標利率“被迫”走高,均貼合二級市場國債收益率水平。(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京昨日的自發自還地方債發行規模總計105億元,分三個期限。5/7/10年期品種中標利率分別為4.00%、4.18%和4.24%,都較為貼近二級市場國債收益率水平

根據中債登收益率曲線,截至本周三銀行間5/7/10年期固定利率國債到期收益率分別為4.0130%、4.1920%和4.2523%。

何謂“被迫”?

昨日,北京市自發自還地方債發行文件指出,此次發行的北京市地方債,設定的標位區間為招標日1-5個工作日中債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收益率曲線中,待償期為5、7、10年的國債收益率算數平均值上浮0-15%這是今年首例規定投標區間不低於國債水平的自發自還地方債

此前發行的地方債中,設定的投標標位區間一般為同期限國債收益率算數平均值上下各浮動15%

有媒體援引市場人士稱,“山東債把財政部震焦了!在再三的道義勸說仍無明顯收效後,財政部終於出手。”

對比7月份山東自發債情況,北京昨日的三個期限品種自發債中標利率均低於山東:

大智慧通訊社援引業內人士稱,地方政府與國家的信用水平並不在一個層次上,但自主招標的地方債中標利率參考國債定價,從地方自主發債以來便一直存在,其中的非市場化因素也一直為業內所詬病。

華爾街見聞網站7月13日的文章提到,山東自發自還的地方債竟以低於同期國債約20個基點的利率成功標售,引起業內質疑市場以外的“手”在主導地方債招標。

路透認為,市場化定價失靈的根本原因在於地方政府與銀行間微妙的關系。銀行一方面作為自發自還地方債的主要承銷機構和投資人,對債券的定價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迫於業務上的競爭壓力,搞好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又成了銀行無奈的選擇,而投資人的“弱勢”地位必然導致真實的市場需求狀況被扭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19

瑞士法郎被迫與歐元“脫鉤”概率急劇上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18

20140903_eurchf

丹麥盛寶銀行(Saxo Bank)首席經濟學家Steen Jakobsen近日撰文指出,歐元/瑞郎匯價跌破1.20的可能性大增,投資者應謹慎考慮做多歐元/瑞郎的交易。

Jakobsen指出,因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地緣政治風險及瑞士央行的政策選擇受限,歐元/瑞郎匯價下破1.20重要關口的可能性由10%增加到25%~30%。這意味著做多歐元/瑞郎不再是一個安全選項,盡管該匯率下限仍有70%的機會得以維持,但投資者需要關註尾部風險的上升。

瑞士央行於2011年9月時引入1.20的利率下限,因貨幣升值導致本國出口受到嚴重影響。自此歐元/瑞郎一直在2-3%上下窄幅盤整。雖然自2012年末以後瑞士央行還從未出過手,但今年6月份時該行仍重申了捍衛利率下限的決心。

2011年底時歐元/瑞郎曾挑戰1.20關口但並未能成功突破。Jakobsen表示,當時歐元/瑞郎是一路從1.50跌至1.00,瑞士面臨嚴重通縮與經濟問題,瑞士央行才下定決心幹預。但如今瑞士經常賬戶有10%的盈余達到4530億瑞士法郎,銀行系統的超額流動性達到3170億瑞士法郎。

因歐央行采取了負利率政策,西歐國家銀行正在將資金轉移至瑞士的銀行,起碼瑞士還是正利率。瑞士國內流動性過剩催生了巨大的資產泡沫,物價及房價高企。同時,歐洲央行還暗示將采取全面的量化寬松政策,將導致歐元進一步貶值。

更糟糕的是,瑞士央行把自己逼近了墻角,瑞士央行很難同時追求自由的資本流動、掛鉤匯率以及在同一時間運行一個獨立的貨幣政策。只要看看曾經采用固定匯率制的國家,比如英國和中國,就能知道要同時滿足這三點這是不可能的。

Jakobsen提出了瑞士央行可能的三種選擇:

1.放棄匯率下限

2.如果資本繼續流入瑞郎資產,瑞郎繼續升值,則緩慢降息

3.接受泡沫繼續膨脹的事實,比如房市和股市

當然,直接毫無抵抗就放棄匯率下限是不太可能發生的情況。因為瑞士央行今年剛承諾過要捍衛這一下限。

但從歷史上來看,很少有固定匯率制度能維系長久的。因為當你將經濟系統中的任何一部分做出了固定化的限制,這必然也將減少經濟政策的空間。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瑞士法郎升至的壓力也逐漸積累,不過Jakobsen預計在歐元區銀行資產審查(AQR)結束之前將不會出現重大轉折,因瑞士央行擔心最後的結果,特別是德國銀行系統,這將更加推動強勢瑞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25

俄羅斯人不同意!歐盟被迫延遲對烏自由貿易協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63

D6D27EC8D959245E2BAF6B8A77493F5B

迫於俄羅斯壓力,歐盟周五表示將推遲執行與烏克蘭的自由貿易協定,該協議將被推遲1年,至2015年底生效。(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法新社,歐盟貿易委員會Karel de Gucht表示,在與俄羅斯、烏克蘭部長談判後,歐盟決定將與自由貿易協定,不過仍將延長對烏克蘭商品的臨時優惠關稅。

消息人士表示,自由貿易協定原本定於今年11月14日生效。如今,歐盟28國不得不推遲簽署該協議。

在與烏克蘭外長Pavlo Klimkin、俄羅斯經濟部長Alexi Ulyukayev會談之後,Karel de Gucht表示這是“全力支持烏克蘭穩定舉措的一部分……三方將繼續討論,如何解決俄羅斯提出的憂慮。”

隨著烏克蘭逐漸轉向西方,俄羅斯就一直試圖重新確立在烏的影響力。俄羅斯一直將烏克蘭與歐盟的貿易協定視為對本國經濟的一大威脅,因為這將導致大量的歐洲商品湧入烏克蘭,削弱俄羅斯對烏克蘭市場的控制。俄羅斯還擔心這些商品最終將經過烏克蘭進入俄羅斯,沖擊本國產業。

對於此次的讓步,歐盟官員解釋稱:“如果你希望解決沖突,你必須有靈活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49

海外資金追漲 A股ETF供不應求被迫關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09

全球投資者購買中國股市熱潮,已迫使包括德意誌銀行在內的一些中國ETF基金被迫停止接受新投資者

中國A股近期大幅上漲,以及滬港通即將啟動,吸引海外資金大舉流入。A股ETF已經連續第15周獲資金凈流入。

投資中國大陸的海外ETF依賴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額度。中國的RQFII授予海外機構投資者在境內購買中國資產的額度,包括股票和基金,或者發起基金。

中國向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的機構發放RQFII額度,但是香港額度最大,規模在2700億元人民幣(440億美元)。

一些分析師由於全球資金迅速流入,香港的投資額度正迅速用光,僅僅是投資中國的ETF基金今年規模就翻倍達到126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德意誌銀行暫時關閉了歐洲投資者購買中國ETF基金的口子,德銀稱“現在需求太旺盛”,將繼續與中國管理層溝通獲得更大額度。

香港本地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南方東英(CSOP Asset Management)稱已經用完了96%的配額,南方東英對中國大陸的旗艦RQFII ETF基金同樣不接受新資金。

據德意誌銀行的數據,今年來流入基於RQFII的ETF的資金幾乎達到60億美元,有某德國基金的規模在一年之內從不到1億美元暴漲至超過5億美元。

港交所公告稱,華夏滬深300ETF獲凈申購2550萬份,凈流入資金約8億港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83

華爾街嗜血套利樣本:PIMCO被迫變現 投機者瘋狂蠶食 Miracke

來源: http://xueqiu.com/8150426142/31949066

文 / tree         2014年10月01日 18:53:39
債王格羅斯曾經一手創立的世界最大債基PIMCO正經歷著風雨動蕩。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格羅斯離職僅兩天,PIMCO的資金流失規模達到近100億美元。隨後該公司的旗艦基金還遭到了多家機構的降級。

據Sanford Bernstein公司預計,格羅斯離職後會帶走PIMCO多達30%的資產。

而這些資金正加速湧入競爭對手那里,被華爾街稱為“新債王”的DoubleLine Capital的Jeffrey Gundlach稱,上周五該公司的資金流入規模創下年內最高,數以億計的資金流入該公司。

在離職事件發生前,旗艦基金已經經歷16個月的資金流出。



如果投資者信心崩潰,資金加速流出,PIMCO的根基都將會動搖。

而華爾街的字典里從來沒有“同情”這兩個字,只有弱肉強食和趁火打劫。

微信號走進華爾街(UWS)就認為,這次格羅斯的最牛跳槽事件,讓很多基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大規模套利機會,也使得我們有了一次絕佳的近距離觀察華爾街嗜血套利的機會。

因為在套利交易中,最簡單明了的機會就是知道市場的資金會往哪里走,中國的老鼠倉就是典型的案例,只不過那是非法的。

而合法的機會非常少,第一要是突發事件,第二規模要足夠大,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時刻。

他具體分析如下:

為了滿足這些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以上)的贖回,PIMCO就必須拋售盤子里的債券。如果贖回是暫時的,那麽就只拋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比如美國國債,以避免大規模拋盤帶來的折扣。但是這麽操作的風險在於,大量拋售流動性最好的品種以後,會使得持倉結構變得不合理。如果持續被贖回的話,會使得接下來的拋售的折扣作用反而更大,這個會產生某種惡性循環,越拋折扣越大,贖回也就越厲害,而更多的對沖基金們,或者競爭對手們,會跟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瘋狂蠶食PIMCO倉位里的重倉產品,以及流動極差的結構型衍生產品。

對沖基金或者競爭對手會充分分析PIMCO的倉位(本來就因為是業內老大而倉位極其受到大家的關註),去挖掘PIMCO已經控盤的產品,即市場的需求主要被PIMCO所吸收,PIMCO就是該產品的市場,像某些美國的市政債券。

據說PIMCO最大基金的8%倉位是意大利國債,西班牙與墨西哥國債都很重倉,這些都是對手們餓狼撲食的美餐選擇。另外,據說格佬也很相信中國的債券,但是因為人民幣非自由兌換貨幣,就通過衍生產品來做空中國的CDS(也就是看多中國的主權資信)。這些衍生產品流動性很差的,如果被迫成為拋售的對象,那麽競爭對手可以跟聖誕大甩賣的一樣,開心笑納折扣後的大禮。

當然,很多資金並不想這麽累,直接做空了PIMCO旗下的數個封閉式基金。根據下圖,PIMCO最有名的封閉式基金PIMCO High Income Fund,周五放量大跌後,周一繼續放量跌,就是被嗜血如癮的對沖基金稱火打劫的最好寫照。



而最開心的恐怕要數格羅斯了,因為沒有人像他那樣清楚的知道PIMCO的倉位配置,雖然現在Janus的規模還不及老東家的十分之一,但是集中火力命中要害,獲取巨額收益只是分分鐘的事兒。

目前,根據彭博的報道,PIMCO已經開始進行資產變現:

PIMCO的Total Return ETF周五準備拍賣超過1.7億美元的房利美CMBS(商業抵押擔保證券)。

一位交易員稱,你會優先出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肯定不希望到最後被迫賣掉所有資產,我認為這些資產的銷路會很不錯。

所以,格羅斯前腳剛走,PIMCO就刪除了他在官方賬號的所有twit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53

華爾街嗜血套利樣本:PIMCO被迫變現 投機者瘋狂蠶食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13

債王格羅斯曾經一手創立的世界最大債基PIMCO正經歷著風雨動蕩。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格羅斯離職僅兩天,PIMCO的資金流失規模達到近100億美元。隨後該公司的旗艦基金還遭到了多家機構的降級。

據Sanford Bernstein公司預計,格羅斯離職後會帶走PIMCO多達30%的資產。

而這些資金正加速湧入競爭對手那里,被華爾街稱為“新債王”的DoubleLine Capital的Jeffrey Gundlach稱,上周五該公司的資金流入規模創下年內最高,數以億計的資金流入該公司。

在離職事件發生前,旗艦基金已經經歷16個月的資金流出。

9BF93EEA-E64C-4328-A8AE-446B955C89B9

如果投資者信心崩潰,資金加速流出,PIMCO的根基都將會動搖。

而華爾街的字典里從來沒有“同情”這兩個字,只有弱肉強食和趁火打劫。

微信號走進華爾街(UWS)就認為,這次格羅斯的最牛跳槽事件,讓很多基金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大規模套利機會,也使得我們有了一次絕佳的近距離觀察華爾街嗜血套利的機會。

因為在套利交易中,最簡單明了的機會就是知道市場的資金會往哪里走,中國的老鼠倉就是典型的案例,只不過那是非法的。

而合法的機會非常少,第一要是突發事件,第二規模要足夠大,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時刻。

他具體分析如下:

為了滿足這些數百億(甚至千億美元以上)的贖回,PIMCO就必須拋售盤子里的債券。如果贖回是暫時的,那麽就只拋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比如美國國債,以避免大規模拋盤帶來的折扣。但是這麽操作的風險在於,大量拋售流動性最好的品種以後,會使得持倉結構變得不合理。如果持續被贖回的話,會使得接下來的拋售的折扣作用反而更大,這個會產生某種惡性循環,越拋折扣越大,贖回也就越厲害,而更多的對沖基金們,或者競爭對手們,會跟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般,瘋狂蠶食PIMCO倉位里的重倉產品,以及流動極差的結構型衍生產品。

對沖基金或者競爭對手會充分分析PIMCO的倉位(本來就因為是業內老大而倉位極其受到大家的關註),去挖掘PIMCO已經控盤的產品,即市場的需求主要被PIMCO所吸收,PIMCO就是該產品的市場,像某些美國的市政債券。

據說PIMCO最大基金的8%倉位是意大利國債,西班牙與墨西哥國債都很重倉,這些都是對手們餓狼撲食的美餐選擇。另外,據說格佬也很相信中國的債券,但是因為人民幣非自由兌換貨幣,就通過衍生產品來做空中國的CDS(也就是看多中國的主權資信)。這些衍生產品流動性很差的,如果被迫成為拋售的對象,那麽競爭對手可以跟聖誕大甩賣的一樣,開心笑納折扣後的大禮。

當然,很多資金並不想這麽累,直接做空了PIMCO旗下的數個封閉式基金。根據下圖,PIMCO最有名的封閉式基金PIMCO High Income Fund,周五放量大跌後,周一繼續放量跌,就是被嗜血如癮的對沖基金稱火打劫的最好寫照。 

640

而最開心的恐怕要數格羅斯了,因為沒有人像他那樣清楚的知道PIMCO的倉位配置,雖然現在Janus的規模還不及老東家的十分之一,但是集中火力命中要害,獲取巨額收益只是分分鐘的事兒。

目前,根據彭博的報道,PIMCO已經開始進行資產變現:

PIMCO的Total Return ETF周五準備拍賣超過1.7億美元的房利美CMBS(商業抵押擔保證券)。

一位交易員稱,你會優先出售流動性最好的產品,肯定不希望到最後被迫賣掉所有資產,我認為這些資產的銷路會很不錯。

所以,格羅斯前腳剛走,PIMCO就刪除了他在官方賬號的所有twitt。

要知道,金融的世界是很殘酷的。(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88

國內壓力日增,日本可能被迫放棄“日元貶值”策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78

201410051010

盡管德國經濟數據糟糕得讓人咋舌之外,但今日市場的焦點仍然牢牢鎖定在日本之上。自安倍上臺以來所奉行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帶來的日元貶值大潮正引發越來越大的國內壓力,來自政壇和商界的批評聲浪高漲。

華爾街見聞網站今日報道,日本央行議息決議未提任何加大刺激的措施,隨後日元走高。然而更引人註意的是,今天的議息會議罕見推遲了一個半小時,原因是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被反對派議員要求趕赴議會接受質詢。而安倍在國會發表講話重申日元貶值已傷害到小企業和日本家庭,日本政府正在努力減少這種傷害。

今日對日元的最後一擊同樣來自政壇。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理事會今日召開會議,在與自民黨議員以及財政部、央行代表會談後,總理事會主席Toshihiro Nikai表示需要討論日本央行貨幣刺激的退出計劃。

Nakai說:“討論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應該全面的審視這個問題。”他表示自民黨議員Seiichiro Murakami告訴理事會,央行的貨幣政策需要轉變方向。自民黨理事會負責審核與批準自民黨議員提交議會的議案。

日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在8月底跌至77.2,低於過去十年的均值92.93,接近1月份創下的20年低點74.91.而美元/日元的名義匯率在上周創出110的近六年高位。

隨著日元加速貶值,日本國內的反對聲浪也逐漸走高。上個月與商界領袖的對話中,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被告知日元的貶值推高了進口燃油和原材料的成本,可能給經濟帶來麻煩。日本政府上周公布措施施壓大企業幫助小企業傳導走高的原料成本。而首相安倍也在10月3日的講話中表示大企業和出口企業應該將日元貶值所獲得的收益分給小企業。

法巴的日本利率策略主管Tomohisa Fujiki向彭博表示:“消費出現停滯。隨著日元貶值的副作用開始顯現,日本央行將很難大規模增加刺激。”

Morgan Stanley MUFG的分析師Kenro Kawano表示:“很明顯,日元貶值成為了“痛苦之舉”,實體經濟和經常賬戶都開始顯示出副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80

美聯儲會議紀要藏玄機:華爾街預期聯儲加息後兩年內將被迫再降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52

美聯儲,FOMC,加息,利率,FED

北京時間今天淩晨,美聯儲公布了FOMC9月貨幣政策會議的會議紀要。紀要提到,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華爾街的大銀行預測,即使美聯儲開始加息,也“有相當的可能性”在首次加息後兩年內再將利率降至零。

上述FOMC會議紀要提到:

參加一級交易商最近調查的受訪者預計,首次加息後兩年內,聯邦政府基金利率有相當的可能性回降到零下限。

由於投資者可能預計利率會如此之低,市場預期的聯邦基金利率軌跡可能低於FOMC多數成員對適當政策的評估水平。

在此有必要回顧下近幾個月這類美聯儲調查的結果,因為它可以體現華爾街大機構的預期怎樣變化。

今年7月的一級交易商調查結果顯示,大銀行預計,到2016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等於或低於0.5%的可能性僅有4%。

到了9月調查期間,調查提問已經直接涉及,有無目標聯邦基金利率在加息後兩年內再次跌回零的可能。如以下截圖所示,有的問題是以聯邦基金利率並未跌回零為前提的:

美聯儲,FOMC,加息,利率,FED


而今天公布的FOMC會議紀要更是直接挑明,華爾街的大銀行——美聯儲的一級交易商對未來利率的預測更加傾向鴿派,因為即使美聯儲開始加息,首次加息兩年內還有“相當的可能性”回落到零。

前彭博觀點的經濟與金融市場的專欄作者Matthew C Klein由此感嘆:

大家對美聯儲聲明里說超低利率會“相當一段時間”保持低位的關註可以降溫了,現在美聯儲釋放的最新謎題是,一旦美國經濟重陷衰退,美聯儲有多少“相當的可能性”要被迫回到超級寬松的老路上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