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臺灣芯片制造商新希望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989.html

在38攝氏度炎熱的氣溫下,整個臺北市充盈著Computex的粉色元素。

記者在三天的采訪中明顯感受到了傳統芯片制造商轉型的緊迫。透過大量布局的傳感器捕捉的信息,物聯網技術和應用已經成為這座“亞洲矽谷”創新與轉型必備的基礎設施。

臺灣電子企業過去在大規模集成電路(LSI)領域位居世界排名第二,推動廉價智能手機在新興市場國家爆發式地增長。不過自去年下半年起,由於智能手機等主要產品的銷量放緩,以及中國大陸市場的需求減少和價格競爭日益激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將轉型和創新的希望放在了與創新公司進行策略合作上,打造創新產業生態圈。

壓力下的轉型

根據IDC數據,2020年全球物聯網產值將達到1.46萬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除去日本)的制造業將貢獻38%的產值。到2025年,亞洲每分鐘連接的設備數量將由目前的4800個增長到15.2萬個。這也引起了中國臺灣企業的重視和布局調整。

聯發科新興事業部副總裁徐敬全介紹稱,目前聯發科仍在物聯網起步階段,業績比重低於5%。其中,在智能定位及設備鏈接部分較具規模,可穿戴設備及智能家庭規模較小,但是卻在快速地增長。預計未來3到5年之內才會更明顯地提升,包含車用部分5年後的增速有望達到10%。

中國大陸市場是聯發科物聯網產業布局中最重要的市場。兩周前,聯發科已經宣布與北京四維圖新合作,攜手拓展汽車芯片、車聯網業務。此外,聯發科下半年即將推出的智能家電產品也會和中國大陸廠商合作,包括攜手發展智能家電、冷氣車、電冰箱等。

同樣在這樣的背景下,臺積電於臺北國際電腦展期間宣布將今年研發費用提升至22億美元左右,並將資本支出投資提高到90億到100億美元。此外,臺積電進一步積極進軍半導體下遊產業。

臺積電資深處長蔡誌群表示:“汽車已經由過去汽車引擎控制與車駕應用轉向自動駕駛及聯網;人工智能應用和大數據分析也有別於以往,逐漸邁入深度學習技術和3D影像應用等。另外,虛擬現實和增強顯示技術將加入到智能手機,且價格會更便宜,終端市場創新帶來半導體新的商機。”

臺積電IOT業務部門資深總監Simon Wang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尤其看好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帶來的無人車世界,將是人類技術的一大突破。“過去幾年臺積電已經和合作夥伴建立到了基於移動電話的生態圈,但是目前基於傳感器新技術以及移動計算對基礎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Simon Wang說。

這種變化也為下遊所接受。益華電腦臺灣區一位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智能家居、醫療、汽車和工業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各廠商都有不同的要求,無法以通用的芯片來解決,因此半導體產業開始興起無芯片模式,這將改變原有的開發流程,反過來從系統整合、軟件應用層面對芯片架構、流程和效能方面提出新的需求。”

據悉,包括谷歌、亞馬遜、鴻海和小米等各大廠商都相繼投入了集成系統芯片研發,從而形成無芯片商業模式。這不僅擠壓了像聯發科這類的芯片制造商,也帶動了像臺積電這樣的芯片代工廠以及芯片設計服務商的市場戰略轉變。

IDC亞太區移動與物聯網研究副總裁Charles Anderso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們看到聯發科、研華和臺積電這些臺灣企業的轉型都還不錯。現在的問題是這些企業如何與它們的合作夥伴一起,建立一個更加強大的生態圈,在國際舞臺上提供全球化的解決方案。”Anderson預計,臺北電子展結束後,未來幾周將會看到一系列跨行業的合作協議達成。

層層受阻的收購

作為國家芯片戰略的前鋒,紫光集團發起了對臺灣半導體公司的收購大潮。在提出230億美元收購美光科技後,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稱,他有興趣投資臺灣最大芯片設計商聯發科。

在今年的臺北電子展上,《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中國臺灣是否將放開大陸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提問了臺灣外貿協會副秘書長葉明水,不過並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複。他對記者表示:“紫光的收購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案例。”

目前大陸企業可以收購某些半導體公司少數股權,比如制造芯片的代工企業,或從事芯片封裝和測試的企業。紫光集團已經宣布收購臺灣芯片封裝與測試企業力成科技和南茂科技股份。但臺灣當局一直禁止投資聯發科和聯詠科技等芯片設計企業。

同樣被禁止收購的還有矽創電子(Sitronix),這是一家為智能手機及汽車顯示器設計芯片的企業。然而,該行業的許多企業領袖都希望政策有所變革,使他們能夠利用大陸豐富的資金,並在大陸市場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矽創電子CEO毛穎文就表示:“我們歡迎來自大陸的投資者,這沒問題。在商言商,這難道有問題嗎?”

主要設計控制閃存驅動器芯片的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表示:“無論如何,最終大陸一定能夠實現自主制造。因此,在他們準備好之前,我們最好加入他們。”

目前在封裝測試業,臺灣仍然占有全球約一半的市場份額,其中大部分份額屬於日月光集團和矽品兩家公司,它們的合計年銷售額達到100億美元。

不過事情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來自大陸的江蘇長電科技去年收購了其競爭對手星科金朋之後,已有能力與矽品爭奪全球市場第三的位置。

對此,日月光首席運營官吳田玉表示:“臺灣半導體企業必須聯合起來,通過創造規模經濟,讓企業創新保持在最前沿。”去年8月,日月光宣布了一項針對矽品25%股份的收購要約。不過,對於日月光的姿態,矽品董事長林文伯以行動表示反對,並計劃與臺灣制造商鴻海精密進行換股,不過該計劃以失敗告終。

盡管臺灣當局已經明確了將把生物技術和精密機械等方面作為重要領域扶持,並提出鼓勵企業創新,提升開發能力等方針,但是有臺灣芯片制造企業高管表示:“現實中並沒有看到有任何實際的舉措。”

智能硬件平臺HWTrek CEO王仁中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臺灣電子產業雖然已經很早意識到轉型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接受全球迎面而來的創業軟實力,並結合自身的產業優勢,縮短轉型的陣痛期,企業還在探索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538

地平線機器人宣布獲得融資,將重點推進人工智能芯片研發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01/157103.shtml

地平線機器人宣布獲得融資,將重點推進人工智能芯片研發
張曉軍 張曉軍

地平線機器人宣布獲得融資,將重點推進人工智能芯片研發

地平線機器人是一家打造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平臺

i黑馬訊7月1日消息,人工智能領域領頭羊地平線機器人宣布獲得祥峰投資融資,融資數額暫未公布。此前祥峰投資還投資過在線教育領域的學霸君、反欺詐領域的Maxent行邑科技等企業。

地平線機器人由前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負責人余凱博士創立於2015年6月 ,是一家打造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平臺,要做的產品是基於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系統和軟硬件平臺,讓所有的設備具有從感知、交互、理解到決策的智能,實現萬物智能。

地平線創始人余凱表示,“地平線成立一年有余,一直在努力推進自動駕駛和智能家居兩個應用領域的技術研發和產品落地,針對這兩個領域研發的雨果平臺和安徒生平臺也於今年初分別發布了產品原型。同時為深度學習定制的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人工智能芯片也在全速推進。新一輪融資將繼續加大對自動駕駛和智能家居領域的研發投入,加快產品研發和落地速度,地平線也將重點推進人工智能芯片的研發,在資金投入、團隊建設、產業上下遊生態搭建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祥峰投資管理合夥人鄭俊聰表示,“人工智能是一場新的革命,會有很多革命性的突破, 未來的趨勢是把智能帶給每個人,提高生產力,降低勞動成本,讓人類的生活更智能更美好。祥峰從2年多前就開始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2014年初投資在線答題的學習工具學霸君,它是利用人工智能里的算法和圖像識別做深度學習 。

談起人工智能目前的發展現狀,鄭俊聰說到,人工智能有60多年的歷史,直到近2年才有重大突破,主要的突破在於算法,圖像識別、語音交互已經實現落地。 To B的發展比較穩健,To C 的市場更大,在人口下滑,勞動力銳減的情況下,未來的服務型機器人會很受歡迎,需求包括養老、醫療、個人助理、處理家務這幾個方面。 服務型機器人產業要迅猛發展,前提是用戶體驗好、價格大眾化。

“與地平線的結緣是基於我們對人工智能技術進展和發展趨勢的共識,他們的團隊起點高、綜合能力強、商業思路清晰,同時具有創新基因。”祥峰投資合夥人夏誌進補充道,“ 人工智能領域這幾年變化特別快,地平線團隊能夠看清技術發展的大方向,在細分領域做很多創新,具備很強的開拓性。”

地平線機器人 融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01

首期投資370億 福建晉江芯片項目擬2018年投產

7月16日上午,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市晉江,福建省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開工奠基。該項目一期投資達370億元,預計2018年9月形成月產6萬片12英寸內存晶圓的生產規模,將填補中國主流存儲器領域的空白。

晉華項目是福建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重大戰略布局,將打造為具有自主技術及世界級先進制造工藝水平的存儲器研發制造企業,帶動晉江形成千億規模的集成電路產業。

集成電路被喻為“工業糧食”,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隨著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業態的興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迎來“黃金十年”,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統計,去年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達到1.2萬億元,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但目前,中國的集成電路仍然大量依靠從海外進口,去年進口芯片總額達2300多億美元,已經超過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

泉州市把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在晉江啟動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占地1.7萬多畝。晉華項目就坐落在泉州晉江的集成電路產業園,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和泉州市、晉江市兩級政府共同投建,總規劃面積594畝。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DRAM存儲器生產項目,晉華項目已納入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生產力布局規劃的重大項目清單,並獲得國家專項建設基金支持。

集成電路是高投入、高技術產業,需要人才保障。晉華項目通過技術合作開發的方式,吸引招募國際存儲器(DRAM)研發及營運管理人才,逐步實現核心技術的國產化。目前,晉華存儲器集成電路公司已攜手知名半導體工業巨頭,在全球啟動關鍵技術團隊的招募。

此外,泉州市、晉江市還積極搭建技術研發平臺,依托福州大學建設微電子研究院,已啟動招生;與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等商洽聯合辦院計劃;與工信部知識產權中心、中國集成電路知識產權聯盟合作設立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今年6月底,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及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三級政府共同發起設立的福建省安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落戶晉江,該基金的目標規模達500億元,這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第一次和地級城市合作。

安芯產業投資基金將重點投向集成電路產業的生產研發以及產業鏈上下遊項目整合,通過推動境內外集成電路項目並購、技術研發和新建、擴建生產線,重點支持晉江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和半導體等高尖端技術產業。同時,帶動晉江的民間資本,投資集成電路產業鏈。

16日,泉州市、晉江市還發布了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規劃和配套政策,在項目落地、人才引進、科研獎勵、教育醫療等方面給予優惠。未來,以晉華項目為龍頭,泉州市、晉江市將集聚發展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裝備、材料和終端應用全產業鏈,打造千億規模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40

軟銀擬243億英鎊收購芯片巨頭ARM

軟銀(Softbank)官網消息,提議以243億英鎊(約合314億美元)收購英國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 Holdings ,收購價較上周五的收盤價11.89英鎊高出約43%。軟銀計劃未來5年至少增加ARM英國員工人數一倍,並增加英國以外的員工人數。軟銀計劃把ARM總部留在英國劍橋,將保留ARM的高階管理團隊。

這標誌著軟銀在布局物聯網方面又邁出一大步,ARM智能芯片設計能力將幫助軟銀成為下一個科技大時代的領軍企業。

退歐令英國公司更具吸引力

Arm總部位於劍橋,成立至今已有25年,擁有4000名員工。如果軟銀成功收購Arm,將成為歐洲科技行業的最大一起收購案。軟銀將以17英鎊每股現金收購Arm,這比上周Arm的收盤價溢價高達43%。韓國投資夥伴合夥人王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收購價格相當與Arm市值的兩倍,軟銀布局物聯網是狠下決心了。”

Arm最早是從蘋果投資的一家英國計算機公司Acorn拆分出來的。Acorn的技術曾被用於全球第一代移動設備,包括蘋果的第一臺掌上電腦Newton。

軟銀對Arm的收購也是後英國退歐時代所顯現出來的並購機遇最好的例證。英國宣布退歐以來,英鎊對日元已經跌去30%,英國公司越發體現出它的收購價值。但由於Arm公司一直是以美元計價,所以反映在匯率上的損失較少,Arm過去一年的股價幾乎沒有波動。

長期從事半導體市場研究的Gartner研究總監盛陵海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軟銀作為一家電信運營商,此前的收購多數集中於互聯網、智能硬件行業,如此大規模投資國外的半導體公司是第一次。”但是盛陵海認為從收購邏輯上來看,軟銀的收購並不是非常清晰:“因為如果是看中Arm的芯片設計能力的話,其實Arm自己並不直接做芯片設計,而且也很難說能和軟銀收購的其它智能硬件形成物聯網生態圈,這有點牽強,而且半導體很難做。”

據盛陵海介紹,Arm最強的地方在於它的芯片架構的開放,而不是芯片設計能力。目前全球智能手機的架構幾乎100%使用的是Arm的芯片架構。與高通、英特爾等全球芯片公司不同,Arm的成功就在於它獨立和開放的精神:“它聯手三星、蘋果、高通、臺積電等合作夥伴一起來做一個生態圈,分享Arm自己的IP。那些合作夥伴也認為使用Arm的芯片成本較低,而且比較開放,容易更改設計。”

改變全球半導體行業格局

不過盛陵海同時指出,Arm目前的發展正在接近頂峰,也意味著面臨瓶頸:“雖然Arm占有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絕對份額,但是它的營收也只有幾十億美元。而且隨著智能手機的飽和,對大型服務器的需求反而是上升了,但是Arm在這方面完全無法和英特爾、高通去競爭。這是它的瓶頸。”

因此,此前Arm一直被認為是英特爾潛在的收購對象,業內認為英特爾可能需要Arm來鞏固自己在智能手機領域缺失的市場份額。英特爾的架構x86主要用於PC,不適合手機這樣的電池驅動的設備。

更重要的是,被軟銀收購以後,全球半導體行業的格局或將發生重大改變。盛陵海表示:“目前Arm最大的吸引力是開放的架構,如果軟銀的收購讓這一點發生改變,將會影響整個半導體行業未來的決策,也會促使包括中國芯片制造商在內的半導體行業參與者自主開發半導體的架構,而不是依賴於Arm的架構,這或許也意味著更大的機遇。”

包括浪潮在內的中國本土高端服務器技術提供商要在下一個物聯網科技時代占領制高點,獲得全球領先的芯片設計能力至關重要。而全球運營商也在努力獲取高端的技術服務。就在上周,浪潮宣布與愛立信合作,在雲基礎架構、電視媒體和物聯網領域共享資源。愛立信全球總裁兼CEO衛翰思(Hans Vestberg)表示:“愛立信與浪潮合作,能夠將先進的技術和專業的服務帶給全球範圍的運營商、企業以及行業客戶;也希望把始自中國的技術推向世界。”

根據Dealogic Data的數據,軟銀過去10年參與了全球範圍的140多項收購,收購總規模達820億美元。此前的收購包括2000年以2000萬美元入股阿里巴巴;2006年以150億英鎊收購沃達豐日本公司。如今軟銀是全球第三大電信運營商。軟銀總裁孫正義的投資策略就是用前期成功投資積累的現金做更大的布局。但是自從2013年以21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四大電信運營商Sprint之後,軟銀就一蹶不振。據彭博統計數據,軟銀目前已經負債1000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02

高通聯手百度 “定位加強版”驍龍芯片將用於智能手機

據外媒報道,高通宣布旗下子公司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 (QTI)將與百度合作,共同推動高通iZat集成硬件位置平臺的商用化。

據了解,iZat集成硬件位置平臺集成於最新一代整合了多重的定位技術,可以提供準確的室內、室外定位信息。通過運用來自包括GNSS的(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與傳感器等定位資源的多重信號,該平臺在提供準確位置信息的同時可以減少用戶智能手機的能耗。值得註意的是,傳統GNSS技術與來自百度的蜂窩移動網絡以及Wi-Fi定位的地面定位技術相結合的前提下,從傳感器中搜集而來的用戶結合實際地理位置的移動信息可以得到收集,這樣一來手機定位的準確度與覆蓋範圍的廣度可以得到改善。

“在低耗電量的情況之下,提供快速、準確、可靠的定位是任何一個以定位為基礎的應用程序的基本要求,”高通科技副總裁Cormac Conroy博士表示,“搭載驍龍芯片上的集成硬件位置平臺,可以使用戶在使用諸如百度地圖這樣的定位程序時擁有更好的用戶體驗同時也可延長手機電池的壽命。”

據悉,高通和百度將與多個中國手機制造商合作,將帶有該平臺的驍龍芯片用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布的手機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777

中國量子計算機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中科大成功研發量子芯片

近日,我國量子計算機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科技大學量子實驗室成功研發了半導體量子芯片。

據央視新聞8月11日消息,量子芯片相當於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大腦”,研制成功後可實現量子的邏輯運算和信息處理。有了計算,量子的存儲及控制技術也必不可少。這款三明治型的固態量子存儲器,在低溫有磁場的輔助設備中才能工作。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周宗權表示,下一步發展方向,要把這個量子存儲器做小做得齊整化,以延長它的壽命,最終我們希望做成一個像經典的便攜式U盤一樣方便使用的器件,實現超遠距離的量子態量子信息的傳輸。

今年3月,科技部網站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郭國平研究組在量子芯片開發領域取得一項重要進展,首次在砷化鎵半導體量子芯片中成功實現了量子相幹特性好、操控速度快、可控性強的電控新型編碼量子比特。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物理學雜誌《物理評論快報》上。

郭國平研究組多年來致力於半導體量子芯片的開發,他們利用半導體量子點多電子態軌道的非對稱特性,首次在砷化鎵半導體系統中實現軌道雜化的新型量子比特,巧妙地將電荷量子比特超快特性與自旋量子比特的長相幹特性融為一體,實現“魚”和“熊掌”的兼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871

亡羊補牢!英特爾宣布生產ARM芯片

在錯失移動時代的黃金機遇後,英特爾終於還是行動了,不管是否亡羊補牢。

英特爾宣布和競爭對手ARM達成合作,生產ARM架構的芯片,這也意味著這家芯片巨頭開始向大規模制造轉型,包括為使用其競爭對手ARM芯片的第三方提供產品。英特爾還將啟用10納米生產線。

該協議還包括為LG電子、數據層面處理方案供應商Netronome和電子元器件生產商Spreadrum提供產品。

“我認為我們可以真正攜手改變行業。”ARM實體設計集團總經理Will Abbey表示。英特爾將會生產ARM的64位內核以及其它的硬件來支持像蘋果、高通和英偉達等芯片業務外包的公司。目前全球有超過95%的芯片都是使用ARM的架構,不過很多像高通這類公司會在其基礎上進行設計改進,研發生產出自己的芯片。

Gartner半導體行業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英特爾確認的第一個客戶是LG電子,蘋果和高通尚不明確,不過確實是潛在的目標。”盡管如此,盛陵海指出,“這還是要看英特爾的工藝和服務與臺積電相比是否有明顯競爭力。“因為手機芯片需要很多IP,這方面臺積電做全面。英特爾需要在開發上投入很多適合手機芯片IP性能需求的工藝。”

這項協議又讓人不禁為英特爾錯過移動時代的發展機遇扼腕痛惜。英特爾在移動領域的讓步也讓臺積電、三星等公司的手機芯片制造成為市場的主導,並獲得豐厚利潤。而專註於PC芯片的英特爾則日益受到PC銷量下滑的打擊。英特爾目前急需鑄造自己的基礎設施來吸引新的客戶,即便英特爾原本可能並不願意在競爭對手設計的芯片架構上實現生產制造。

雖然和ARM合作表面上反映出英特爾的讓步,但是這也並不意外。幾年前就有傳聞稱英特爾與蘋果進行談判,希望為iPhone和iPad生產芯片,而蘋果的芯片也是基於ARM架構之上的。多年來,蘋果不得不依賴於競爭對手三星的Ax芯片生產線以及臺積電生產的芯片。所以未來蘋果也將樂意看到英特爾為其生產芯片,擺脫其對於主要競爭對手的依賴。

通過與ARM合作,英特爾將分得智能手機市場的一部分份額,尤其是iPhone芯片的生產。不過下個月即將發布的蘋果新一代iPhone已經與臺積電簽署生產協議,臺積電將成為蘋果iPhone2017年的供應商,並為其提供A11芯片,這也意味著英特爾要拿下蘋果還需要再等一等。

“無形勝有形”已經成為科技世界里收購的法則。旗下擁有4500個專利的ARM可謂是知識產權的“強大庫房”。全球有超過900億塊芯片使用ARM架構,但是ARM自己既不生產芯片,也不售賣芯片。上個月,軟銀以234億英鎊收購ARM。軟銀認為ARM智能芯片設計能力將幫助其成為下一個科技大時代的領軍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30

英特爾將生產ARM芯片 未來有望代工蘋果A系列處理器

據外媒報道,在舊金山召開的英特爾全球開發者論壇(IDF),英特爾宣布已經與ARM達成了新的授權協議,英特爾工廠未來將可以生產ARM芯片。ARM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英特爾的第一款10納米芯片將在明年開始出貨,基於ARM的芯片設計將於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生產。

這意味著,英特爾將向第三方開放自己的芯片工廠,包括10納米工藝的生產線,用於生產ARM技術的芯片。這一授權協議也包括了英特爾為LG、Netronome和展訊生產芯片。此外,英特爾未來也可以為蘋果、高通、英偉達等其他公司生產ARM設計的64bit芯片。

Intel將能夠在自家工廠中制造64位ARM內核以及相應的物理IP。ARM為其客戶設計芯片架構,主要面向移動業務領域。其年芯片設計量達到數十億。ARM與Intel在諸多市場都是競爭關系。這筆交易也反映出英特爾正在修補市場分歧的跡象,因為它改變了業務的優先級,表明英特爾已經退出了手機智能處理器的市場,讓ARM幾乎成為移動設備芯片市場上的唯一的主導者。

矽谷一直傳言英特爾將為蘋果提供新的iPhone基帶芯片甚至為蘋果生產處理器。此次與ARM達成授權協議之後,也為英特爾接下蘋果A系列新品生產訂單鋪平了道路。目前蘋果的A系列芯片是交由三星和臺積電生產的。

雖然英特爾在PC時代是毫無爭議的處理器霸主,但在移動設備時代,英特爾卻遠遠落在了ARM的後面。目前全球絕大部分智能手機的處理器都是基於ARM的設計,ARM芯片已經占據了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95%,相關出貨量突破了30億部。英特爾雖然也發布自己的移動芯片,但由於兼容、功耗等問題,近年來發展緩慢。

不過,ARM自己並不生產芯片,而是收取芯片授權費。去年總營收約為15億美元。上個月,日本科技巨頭軟銀斥資310億美元收購了英國移動芯片設計公司ARM,孫正義在解釋收購理由時談到了ARM在未來物聯網的發展機遇。

ARM實體IP設計事業部總經理維爾阿比( Will Abbey) 表示,“這將為整個行業帶來巨變。對於我來說,這也是意義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734

IBM發布Power9最新細節 欲挑戰英特爾芯片主導地位

作為電腦芯片領域的領導者,英特爾時常受到競爭對手的挑戰,IBM就是最近一家通過推出新產品進行挑戰的公司。據外媒報道,IBM周二在矽谷召開的一個科技大會上發布Power9的最新細節,Power9是IBM對用於其服務器的微處理器系列的補充。同時該公司準備把該產品提供給其他硬件公司。

與此同時,高級微設備公司(AMD)在同一場合討論了名為Zen的處理器科技的內部工作機制,該公司計劃把這一技術用於針對服務器和其他硬件的芯片。高級微設備和英特爾使用的都是x86的設計,在上周一個公司活動的速度測試展示中,高級微設備使用Zen處理器核心的芯片的速度超過了英特爾的芯片。

高級微設備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佩珀·馬斯特表示,過去公司的表現落後於競爭對手,現在這一產品正向整個行業展示公司的處理器已經回歸高性能行列。公司首席執行官蘇姿豐估計,公司在開發方面已投入了近四年時間和數億美元。

為全球大部分手機提供芯片技術許可的ARM Holdings PLC估計,目前已經有13家公司在使用其服務器和其他數據中心硬件芯片技術,預計這些將與英特爾產品形成競爭。

國際數據公司估計,在去年發貨的981萬臺服務器中,有960萬臺使用x86芯片,占比為98%。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英特爾在x86服務器芯片發貨量中的占比為99.7%,AMD份額僅為0.3%。

Power9芯片預計將在2017下半年開始上市,而高級微設備預計將在2017年第二季度發布基於其Zen技術的32核服務芯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40

蘋果A10芯片挑戰英特爾?有點早但是值得關註

汽車廠商開始研發自動駕駛技術,手機廠商開始研發芯片,傳統的品牌企業和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正在悄然變化。英特爾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遇到這樣的威脅,但是現在這種威脅可能將永遠存在。事實上,蘋果最新推出的A10芯片成為了蘋果里程碑式的產品。

下棋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棋子還都在棋盤上,但是布局已經陷入了全盤覆滅的尷尬,一步都動不了。就好像《黑客帝國》中史密斯特工對一個老警察說的:“你的人已經全死了(Your men are already dead)!”這樣的情況正在科技行業上演。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在手機平板芯片和筆記本芯片市場英特爾的地位依然是不可動搖的。“英特爾會繼續在高端芯片領域占有主導地位,但是市場份額可能出現萎縮。”Gartner半導體行業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商用筆記本還是英特爾的天下。雖然英特爾和蘋果在芯片領域會有一部分互相侵蝕的情況,但蘋果只是希望A10能提高芯片性能和用戶體驗,而且未來的A10x和A11會更強,所以我們相信蘋果的目的不是要取代英特爾,至少不是主要目的。”

目前蘋果的筆記本電腦還都是使用英特爾的x86芯片處理器,英特爾唯一的競爭對手AMD這十幾年來也並沒有對它造成實質性的威脅。“AMD做英特爾以外的市場,比如遊戲機的GPU,像PS4、Xbox現在用的都是AMD的芯片。”盛陵海告訴記者,“但是確切地說AMD也是英特爾所需要的競爭對手,不然英特爾早就被控壟斷市場了。”

不過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電子消費向移動端遷移的速度之快,伴隨著人工智能發展的加速,移動設備芯片的需求將大大超越PC電腦設備。廣告商從臺式電腦轉向移動端的速度遠遠快過從平面轉向電腦的速度;人們智能手機的更換速度比臺式電腦時代要快5倍。根據IDC的統計數據,2015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達到14.3億臺,PC出貨量僅為2.76億臺;蘋果去年第四季度的iPhone出貨量就達到7480萬臺,超過去年全年PC出貨量7190萬臺。

這樣來看,蘋果A系列芯片對於市場的意義完全不輸於英特爾的x86。那麽將來的問題就是,蘋果芯片是否能夠用到所有PC上,開發出基於自己芯片架構的OS系統,替代目前基於ARM架構芯片的系統?這個想法聽起來很瘋狂,但也不是不可能實現。

盛陵海對記者表示:“當年微軟曾經想基於ARM架構芯片開發winRT操作系統,結果放棄了。但是蘋果的情況不同,它的芯片是自己開發的。這也意味著蘋果在手機芯片架構上開發PC端的OS操作系統並不是不可能。比較合理的策略是,通過iPad pro不斷侵蝕蘋果Air的邊界,將Air的用戶轉化成接受ios的用戶。”不過他說這只是自己的一種猜想,蘋果未必這樣做。

至少目前來看,手機芯片和電腦芯片的整體差距仍然明顯。貝恩公司全球合夥人陸原對第一財經表示:“盡管A10的性能已經接近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芯片能力,但是芯片不能光看跑分,還有架構設計和應用場景優化,架構會牽涉到整個軟件的生態鏈。”

“跑分就是數字遊戲,PC面對的應用場景的複雜度對性能和多任務的要求遠遠超過手機。”盛陵海舉例補充道,“你不可能在手機上一邊寫文章,一邊上網查資料,一邊開著高清視頻還一邊跟人聊天。”

不過,蘋果的實力永遠不可小覷。A10可能只是一個開始。事實上,從A7到A10蘋果從來沒有用過英特爾的芯片,也說明了它希望擺脫英特爾的決心很強烈。蘋果在垂直整合方面的能力是極強的,能夠完全控制供應鏈和生產鏈。在所有的蘋果電子設備產品中換上自己的芯片處理器將會是蘋果下一步整合戰略中極有可能采取的行動。伴隨著A10的出現,蘋果可以說是找到了同時統治移動端和PC端核心領域的新方法。也許就像《黑客帝國》中的Morpheus所言:“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