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民幣國際化需順勢而為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

為什麽讓人民幣國際化

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小故事。在美國某軍校的畢業典禮上,一個70多歲的老頭走上主席臺,是退役的四星上將,他從兜里掏出一張百元美鈔,對臺下說:“這張擦屁股的紙是什麽?是100美元。你們知道印刷這張紙需要多少錢嗎?是10美分。”老頭子高高舉起這張紙幣,又對臺下說:“美國用10美分印刷這張紙,去換取其他國家上百美元的東西,公平嗎?答案是不公平。可是,為什麽別的國家還要接受這種不公平?那是因為有你們!小兔崽子們,你們記住了,如果誰敢挑戰我們這張擦屁股的紙,你們就該去打仗了。”

這個故事說明,貨幣國際化的好處很多,可以點紙成金,在全世界征收鑄幣稅和通脹稅;降低匯率風險、促進貿易;降低貨幣危機的概率等。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美聯儲大肆量寬,釋放流動性,卻沒有發生美元危機,為什麽?就是利用了美元的國際核心貨幣地位。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體系的基準,不管美元怎樣浮動,其他貨幣只能跟著美元搖擺。如果其他國家也像美國那樣量寬,一般會爆發貨幣危機。

只要是貨幣,大多希望能成為國際貨幣。俄羅斯一直在推動盧布國際化,最初在獨聯體國家推動建立“統一盧布區”;從2003年5月,俄開展了以盧布國際化為目標的金融外交;在能源國際貿易中,俄要求用盧布進行結算等。

人民幣國際化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是市場選擇的結果。由於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基礎,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可喜成績,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人民幣納入SDR一籃子貨幣。在SDR一籃子貨幣中,人民幣的權重超過了日元和英鎊,位居第三。

一種貨幣加入SDR,是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但不是終點。在這方面,日元國際化的歷程值得我們研究。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增長強勁,有20多年GDP年均增長兩位數,日元作為國際貨幣的需求持續增加。1973年10月,日元加入SDR,當時日元的權重是7.5%。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持續向好,1987年日元在SDR的權重提高至13%,之後還不斷提升,最高時達到18%。上世紀90年代後,日本爆發資產泡沫危機,再加上東亞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陷入失去的20年,日元國際化也就停滯了,日元在各國外匯儲備貨幣中的占比,從最高的8%下降至現在的3%左右;在SDR中,日元的權重從18%下跌至現在的8.33%。這個案例告訴我們,綜合國力是本,貨幣國際化是末,不能本末倒置。我們可以為人民幣國際化澆水施肥,但要順勢而為,不能強求,更不能拔苗助長。

另外,SDR一籃子貨幣也是在不斷變動的,最多的時候有16種,比如南非蘭特、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挪威克朗、沙特里亞爾和伊朗里亞爾等也曾加入SDR,現在都不是了。金字塔不是一天建成的,人民幣要想成為美元、歐元那樣的國際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民幣國際化的歷程及現狀

很多學者把2009年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起點,是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始的。在這之前,只能算是人民幣的周邊化和區域化。我也認同這個起點,但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幾種國際貨幣搞量化寬松,也動搖了它們的基礎——信用。國際社會意識到,需要其他穩定的國際貨幣,需要負責任的良幣,人民幣就是首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國際需求和認可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力量。

從2009年至2015年,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人民幣國際化快速推進,走出了一條“經常項目輸出、資本項目回流”的特殊路徑。到2015年三季度,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突破了1萬億元;2015年全年,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達到7.23萬億元。

2015年“8·11”匯改後,隨著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有所停滯。2016年初,央行加強了對跨境人民幣和離岸市場的管理,此後人民幣支付結算、對外直接投資和離岸人民幣存款等均大幅萎縮,人民幣國際化出現階段性停滯。現在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也就5000多億元;2017年全年,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為4.36萬億元。今年年初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大約升了3%。

從人民幣國際化的歷程看,人民幣首先是貿易貨幣,是人家需要中國的商品和服務,才需要人民幣;在投資貨幣和儲備貨幣方面,人民幣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主要與人民幣升值與否呈正相關。目前,中國GDP占全球的15%左右,進出口總額占全球的11%以上,但在國際清算總量中,人民幣的使用量約占1.8%;在全球外匯交易總量中,人民幣約占2%;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略高於1%,總額約等值1000億美元。總體看來,人民幣國際化的水平較低,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不相符,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維護國家形象,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現在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沒有與黃金、白銀等實物掛鉤。人們之所以信任這個貨幣,是信任貨幣後面的支撐——政權。信用就是貨幣的生命。如果人們不信任你的貨幣,即便你在貨幣上印個“100”,那麽這張貨幣仍等同於餐巾紙。這說明,貨幣雖然是一種商品,但它很特殊,是個政治產物,和國家主權緊密捆綁在一起。而人民幣走到境外,如何讓境外認可和信任?除了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等硬實力外,還要增強軟實力,比如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做一個負責任大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我強調這一點,是因為近期對東亞金融危機的梳理。

1997年,東亞爆發金融危機,我們周邊國家為了應對危機,競相讓貨幣貶值以促進出口。中國當時堅持人民幣不貶值,釘住美元,對維護東亞經濟和金融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出口、就業等都遇到困難。正是這場危機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是負責任和講信用的大國,大大提升了人民幣的信用,在東南亞被看作是“小美元”,是“良幣”,促進了人民幣的區域化。

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展望

現在,在國際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主要發生在有中方參與的情況下,比如中國與越南、蒙古之間的貿易。如果哪天在沒有中方參與的情況下,比如泰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也普遍使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那麽人民幣國際化將上一個層次。

現在,在國際投資和融資領域使用人民幣,主要是用於投資和並購等,主要服務實體經濟。如果哪天人民幣廣泛使用於虛擬經濟領域,比如金融資產和衍生產品,股票、債券、票據、保單、保函、遠期、期貨、期權和互換等,那麽人民幣國際化將再上一個層次。

現在,人民幣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儲備貨幣,這是很大的進步,但也要看到,那些貨幣當局持有人民幣,主要是看重人民幣的升值空間。如果哪天境外的貨幣當局持有人民幣,主要是為了維護其幣值的穩定,比如T國發生貨幣危機,T國央行用“賣出人民幣、回收本國貨幣”的辦法,來維護其貨幣穩定,那麽人民幣國際化將達到很高的水準。

要實現上述目標,近期需重視以下工作:

在境外建立更加廣泛的人民幣網絡體系。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覆蓋範圍,與債券結算系統、中央對手等金融市場對接,全面支持各類跨境業務。

繼續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為人民幣的全球流通提供順暢渠道。不斷開放在岸金融市場,為人民幣跨境使用開辟空間。

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設立人民幣清算行,推動互換資金用於跨境貿易和投資,推動雙邊本幣結算,支持發行“絲路債券”等。

進一步發揮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作用,利用絲路基金支持人民幣結算。

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加強人民幣跨境調運、反恐融資、反洗錢和反假識別等。

重視培養境外使用人民幣的習慣。要讓境外的企業和個人普遍認識人民幣,拿著人民幣就知道它能買什麽東西,不用絞盡腦汁去換算,並潛意識里需要人民幣,愛護人民幣,把人民幣當成財富。

(作者系國際問題研究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984

發改委召集專家議人才爭奪戰: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從工業經濟到數字經濟,搶人大戰是必然結果。怎麽搶的問題,有沒有搶得到的問題,搶到以後能不能留住,留住以後能不能做貢獻,這是一系列要思考的。”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楊偉國在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辦的“215經濟茶座”上表示。

針對近期各地持續升級的人才爭奪戰,第二期國家發改委“215經濟茶座”匯集多位專家學者,就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更好發揮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進行討論。

勞動力市場需要多層次人才

近期,全國多地出臺較之前相對寬松的人才落戶政策:安徽省合肥市將主城區落戶條件放寬為就業滿2年、參加城鎮社保滿1年;重慶市不設落戶指標控制、不搞積分排隊,外來人口達到一定就業年限(最長5年)即可直接辦理落戶;陜西省西安市允許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四川省成都市、湖北省武漢市則將大學生落戶年齡限制從35周歲分別放寬到45、40周歲……

逐漸升級的引才戰背後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國家發改委就業司就業處處長孫中震表示,多地引才政策是強調高質量發展理念和創新驅動落地生根的重要標誌。一二線城市主要面向國際競爭,而國際競爭越來越強調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認為,提高效率、提高以創新為核心的全要素生產率,對於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具有迫切性。從經濟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當中,經濟增長背後的要素結構或者增長的動力就包括勞動力的投入等。從人才資源的角度,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推進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都陽表示,我國人口結構的快速變化,使勞動力從無限供給到衰減的這一變化過程非常迅速;高等教育的迅速擴張導致人才供給結構有所變化,壓低了高技能勞動者的價值;此外,戶籍制度對勞動力市場的配置功能也產生一定影響。

都陽同時強調,運轉良好的勞動力市場需要豐富的多層次的人才。

“勞動力市場就像生態結構一樣,需要豐富的、多層次人的需要,包括所謂的農民工、低技能人,也都是對經濟發展有貢獻的,如果低技能工人加入到城市勞動力市場的話,實際上增強了這個城市勞動力市場的專業化程度。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對於這一輪引才引智政策,多位參會專家肯定了這一對人才重視的做法。

孫中震表示,本輪政策從落戶到住房到創新激勵,從人才的引進到使用有完整的體系;區域定位上有差別化政策導向;社會效果上營造了重視人才的社會氛圍。

“從對就業的影響看,促進效應和擠出效應並存,吸引人才之後對其他人才有擠出;從區域上看虹吸效應和擴散效應並存,二線城市出臺政策從一線城市吸引更多人才的同時,也分流了三四線城市人才,總體上促進了人才的優化配置。從中長期來看人才政策的出臺有利於人才要素更加均衡配置,有利於通過實現高質量發展來實現高質量就業。”孫中震說。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秘書長李震表示,地方政府引進人才之間的競爭,基本出發點體現了對人才的重視。要鼓勵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通過競爭完善相關政策。加強對政策的總結,對好的做法進行推廣。

都陽認為,“搶人”可以理解為在優化市場環境當中向前邁了一步,終極目標是不希望制度性障礙成為勞動力市場建立的制約。

盡管如此,多位專家提醒,引才引智仍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人才政策要與產業發展相協同。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與規劃研究室主任譚永生表示,不同城市對人才的需求是有梯次的,要做好人才發展和地方城市發展之間的融合。對於人才既不調高胃口,也不做過多承諾。

牛犁表示,要加大產業培育,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這樣才能真正把人才留住。而大城市“搶人”對於小城市和縣城的沖擊和影響較突出,這些地區本來就面臨產業結構不足、人口外流的挑戰,怎樣制定規劃應對是應該高度重視的。此外,要避免可能的動機不純,避免導致單一領域扭曲狀況的發展。

孫中震認為,要處理好引進與使用,增量與存量,政府與市場,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要更多從未來產業定位和發展導向出臺吸引人才政策;要重視引進增量,更要重視盤活存量,通過構建終身學習制度,健全人力資源長效提升的機制;發揮政府作用和市場積極性,把企業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要素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打造人才‘立交橋’,讓不同人才發揮作用,推開產業發展的‘玻璃門’,放開市場準入,讓人才的創新創業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培養創新和敬業精神,提升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25

理財第一波:儲錢買樓要量力而為

1 : GS(14)@2015-03-29 13:28:11









有年輕人因為儲錢買樓而傷害了身體,因為天天吃麵包的緣故,將來即使有了物業,卻沒有好的身體,沒法好好地享受,甚至要付上沉重的醫藥費。根本把畢業後十年要置業定為目標是錯中之錯,置業是人生中最大的一項投資,用十年時間來開展(指儲蓄首期)實在是難為了當事人。有人指出香港在回歸後的薪酬水平其實是差不多,若計入了通脹的因素,有些工作的薪金其實是下調了。另一方面,樓價的升幅卻不成比例,若不計清楚負擔能力便置業,隨時會有破產的危機。金管局收緊對細價樓的按揭,做法無可厚非,可以減少對金融系統的風險。對市民來說,置業的難度高了。有些人為了置業,找來了親友作擔保。近日討論得較多的是一位只有萬多元月薪的人,購入了500萬元的單位,顯然是沒有計算自己的負擔能力,當宏觀經濟下滑時,他將會沒頂。想知道自己每月需要儲蓄多少才達到目標,而自己又沒有足夠的數學知識去計算,可以參考投資者教育中心網頁的計算機,那裏有多款工具可供選擇。要儲蓄100萬元作首期,年回報5%,每月要儲6,440元,才可以在十年內達標,收入只有萬七元能否儲蓄此款項很成疑問,而且在購入了以後也要供款,負擔絕對不輕。要親友作擔保,是把風險轉嫁給別人,做法不可取。可以考慮的方法是把儲蓄期延長,再積極一點來投資,如利用15年而每年有回報6%,每月只需儲3,439元,15年後便有100萬元。你亦可以利用二人之力來儲蓄,那便事半功倍。李兆波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329/190934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106

李嘉誠籲股民量力而為

1 : GS(14)@2015-04-21 12:40: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21/news/eb_ebb1.htm
【明報專訊】長和(0001)主席李嘉誠闖關成功,長和及和黃(0013)股東高票贊成系內重組計劃。集團昨晚公布,合併和黃、發長和新股予和黃股東,以及與赫斯基交換股份等方案,均獲得99%的票數通過。長和及和黃將於今日早上9時復牌,李嘉誠的「重組三部曲」只剩下分拆長實地產上市這一步。

長和高票通過重組

李嘉誠昨早出席股東會前稱,方案應獲股東贊成,結果一如所料,只得少數股東反對。他又在會上表明,集團合併後有望提高派息比率。今次「世紀重組」最受人關注是和黃對長和的換股比例,但昨早有小股東稱比例算公平,故亦接受方案。集團成功闖關後,預計和黃的股份於5月26日為最後交易日,6月3日則完成整個重組程序,和黃股東將按比例獲得長和的股份,長地則於該日上市。外界有分析指長和重組是為了將來投資重點放在海外,李嘉誠被問及日後經營方針時,沒正面回應會否加重海外投資比例,只稱集團早已國際化,但日後亦會繼續在香港及內地投資。

近期股市鬧烘烘,李嘉誠再次呼籲股民,「量力而為,千萬不要勉強去做,自己能力很勉強的事」。他又稱樓價的波動不會太大,因建築成本已接近歷史高位,工人不夠、建築費及地價亦難下跌。

長和重組方案通過,但李氏亦關心政改方案。他重申政改一旦不獲通過,所有香港人都是大輸家。他指出1200人選舉特區行政長官,與500萬人投票,後者實為普選。「失去今次機會,不知何年何月再有機會。」

股東祝福活過113歲 李﹕盡力而為

和黃將會併入長和內,昨日所舉行的股東大會,有機會是和黃最後一次股東會。會後有數名股東要求與李嘉誠合照及握手,李嘉誠亦願意站定合照。會上更有女股東稱讚李嘉誠多年的領導,更送上朱古力酬謝。另有股東希望李氏活過113歲,即長和及和黃的交易編號合併的數字,李嘉誠笑言感謝,並稱盡力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43

陳凱琳「粉身碎骨」贈興鄭嘉穎盲撐:我盡力而為

1 : GS(14)@2016-11-22 00:24:46

■鄭嘉穎昨日為新片開工時,不忘為女友陳凱琳失言解圍。



陳凱琳男友鄭嘉穎昨日在西貢為電影《九龍不敗》開工,他演澳門司警。對於女友一句「每一個藝人都粉身碎骨」賀台慶,嘉穎自嘲撐陳凱琳:「我而家仲係無綫藝人,我咪粉身碎骨令你哋開心,盡力而為。噚晚全個騷都幾好,希望出年唔會出錯。」


多拍劇有幫助


鄭嘉穎表示前晚沒看台慶,只是看新聞才知道女友用錯四字詞,他續說:「佢冇讀過中文,四字詞係亂啲,我冇教佢,我哋平時講嘢一時中、一時英,一時普通話,佢拍劇時四字詞亂用都有,黃智賢都有話過佢用錯四字詞。」並指女友多拍劇就會有助改善用詞。此外,朱千雪昨日在將軍澳出席活動時否認在台慶上偷笑,解釋自己經常笑,當嘟姐糾正陳凱琳出錯時,才知對方失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21/198409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537

97瘋潮再現 萬人排隊抽樓 學者籲買家量力而為 倘加息隨時供不起

1 : GS(14)@2017-05-27 08:51:50

■長實海之戀昨即場抽籤賣樓,大批準買家排隊報到,人龍延至港鐵紅磡站一帶。周智堅攝



【本報訊】香港回歸20周年前夕,樓市重現1997年爆煲前瘋狂一刻。李嘉誠旗下長實(1113)荃灣新盤海之戀,昨高峯期近萬人排隊,墟冚程度如1997年開售的青衣灝景灣翻版,長實高層昨指氣氛似1997年,但未有泡沫;首批496伙即日沽清,即晚加推346伙,加價約2%。學者提醒市民,樓價高若碰上加息隨時供不起。記者:朱連峰 黃嘉銘



海之戀屬金管局本月19日加辣後開售的首個大型新盤,首批平均呎價僅15,772元,貼近二手價,加上按揭成數達85%,掀起搶購潮。長實有別一般新盤開售前一天抽籤的做法,昨天賣樓即場抽籤,規定所有準買家須於上午9時至10時15分報到,結果營造萬人空巷場面。



■海之戀為金管局上周加辣後首個開售的大型新盤。

年輕買家佔六成


記者現場直擊,昨早未夠9時,位於紅磡置富都會售樓處一帶已聚集大批準買家及地產經紀,排隊人龍先排出天橋,再由天橋排落港鐵紅磡站,超長人龍圍住半個港鐵站。人龍更誇張到排落樓下隧道B1出口,記者行了接近5分鐘至半島豪庭對開天橋始見龍尾,人龍估計有近300米,相當於約25部雙層巴士總長度。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第一批客人8時左右已到,「大家都睇到,可以講得係形容萬人空巷,其實都唔止萬人,不過我哋都用萬人空巷,最長隊尾排到幾乎黃埔花園嗰頭」,反映市民置業希望很大,多達六成買家是年輕人,不少人要父母資助首期入市。23歲學生魏先生表示計劃買一個兩房單位,預算樓價800至1,000萬元入市,由於仍是學生沒有收入,層樓由媽媽支付首期及供款。不少人將目前瘋狂的樓市與1997年比較。今次海之戀賣樓墟冚程度足以與1997年6月開售的青衣灝景灣比較。灝景灣於1997年6月5日截止認購當日,排隊人龍由銅鑼灣世貿中心排到紅隧出口,700個單位一日沽清,成樓市經典。之後樓市泡沫爆破,樓價跌近七成,高峯期入市的業主猶如經歷浩劫,因而被戲稱為「浩劫灣」。趙國雄認為,雖然目前市場氣氛近似1997年,但「冇乜泡沫」,因為樓市有實際需求,用家亦佔超過九成,情況與1997年不同,當年利息高達10厘,現低見2厘多,只要買家有穩定職業及收入,自用便沒有問題。


家庭客連掃六伙


美聯布少明稱,有一組區內家庭客動用約8,172.3萬元連掃6伙作投資及自用。至昨晚8時全數單位已獲認購,應是繼將軍澳緻藍天後兩年來全港最熱新盤。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現時樓價實在太高,買家要上車,借得多、自然供得多,萬一面對加息隨時供不起,就算供到也「好辛苦」。莊呼籲買家認真衡量自己實力,考慮向發展商或「財仔」借貸時,要謹慎考慮是否還得起。


買家心聲


魏先生:「計劃買個兩房單位,預算樓價800至1,000萬元,由媽媽畀首期同供款。」


葉先生:「用超過3,000萬元掃3伙,每伙大約1,000萬元,打算買嚟自住。」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7/200354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24

黃偉綸:美縮表在即 籲市民置業量力而為

1 : GS(14)@2017-10-01 20:12:11

【明報專訊】雖然本港樓價屢創新高,但美國縮表,發展局長黃偉綸表示,政府會為未來樓價作出評估,但重申市民置業要量力而為,政府在有需要時會採取措施。

市民購納米樓要小心 或易買難賣

黃偉綸承認,目前本港樓價高企,雖然現時本港正處於低息期,市場資金充裕,呼籲有意置業人士,要小心管理風險,並指政府會密切注意市况,除從供應方面着手外,適當的時候亦會推出需求管理措施。

另一方面,近年納米樓大行其道,黃偉綸表示,由於現時樓價高,部分市民只能負責面積較細的單位,故有一定需求,若政府將個別單位最細面積下限調高,價錢會再調升,將影響市民購買,但他同時呼籲,市民購買這類單位時要小心考慮,當過一段時間私樓供應達至平穩時,該類細面積單位長遠價值或有變化,不排除買時容易,賣樓時困難。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93&issue=201709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6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