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價碼創新高 豬哥亮 利菁 進壹電視淘金

2011-1-17  TNM




各家電視台搶破頭的天王豬哥亮, 傳出確定以每小時30萬元的天價,在壹電視開全新帶狀節目,1個月就能為荷包添600萬元。而「麻辣天后」利菁,據了解也將以1小時約15萬元的主持費投 效壹電視,天王天后進駐,勢必為電視綜藝圈投下一顆震撼彈,壹電視已成為天王天后雲集的電視台。

豬哥亮二○○九年復出後,雖 然只有在民視主持《豬哥會社》節目,但去年歌廳秀大賣,還將在三月二十五日起再推六場拚億元票房,另拍攝電影《雞排英雄》票房開出紅盤,直追周董的《青蜂 俠》,且代言廣告不斷,主持過年特別節目收視率又勇奪各台收視之冠,大受觀眾喜愛讓他賺進約五六三○萬元,各家電視台搶挖角傳言更是從未間斷過。

豬哥亮 一集三十萬

去 年年底,豬哥亮傳出與壹傳媒集團董事會主席黎智英見面,對接節目一事一直未置可否,但消息指出豬哥亮將在壹電視推出新節目,希望可以靠他打進中南部的本土 觀眾群。外傳豬哥亮的新節目,原本由王偉忠製作,但本刊接獲消息指出,最後拍板定案,將由他老闆楊登魁投資的「映畫傳播」郭建宏製作,節目類型傳言有他擅 長的歌唱訪談型,但也有傳是真人實境秀。據了解,主持這個節目每小時有三十萬元的高價碼,一週五天就能為豬哥亮賺進一百五十萬元。

而去年收 入六千多萬元的利菁,據悉下週就要進駐壹電視為新節目定裝,手上節目將再增加至兩個帶狀三個塊狀,以每集十五萬元來計算,新的一年一個月就將增加三百萬元 的收入。據可靠消息指出,她的新節目將由《綜藝大哥大》製作人李慧蘭及「頤合傳播」製作,參考美國《真實謊言》節目,透過測謊儀器,參賽藝人只要能完全說 實話,就能得到近兩百萬元的高額獎金,破了台灣綜藝圈獎金最高的紀錄。

衰利菁 遊日小破財

不過財神爺顧此失彼,利菁接了這筆 大的,卻同時讓她破了筆小財:過年期間她與老公許育仁為了犒賞自己一年來的辛勞,前往日本度假六天,共花費新台幣百萬元,回台灣時行李箱卻被航空公司遺 失,裡面有筆記型電腦、衣服、鞋子、飾品、書籍等戰利品,雖然金額應未超過新台幣二十萬元,但電腦裡有一堆她與老公的生活自拍照,她說:「我當時跟周杰倫 以及他媽媽搭同班飛機,等行李時我還跟葉女士(周媽媽)寒暄一會兒,結果後來所有商務艙的人都拿到行李,就只有我的箱子不見蹤影,過了幾天航空公司跟我聯 絡,確定找不到了,需要我填理賠資料,想到我電腦裡的一堆照片可能會外流,就覺得好害怕。」而對於加入壹電視,她則表示:「合約還在作細部修改,是經紀公 司在處理,但我知道的部分應該是三月就會進棚錄影,就敬請期待。」

相較於利菁大方承認,豬哥亮的經紀人則態度低調表示:「好的節目類型就會 作,但價碼或確切的型態都還沒有定案,現在講太早了點。」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天王天后過年都有新節目洽談中,都有機會讓荷包滿滿,但年前跟中視新任總經理 李泰臨哭窮喊漲的張菲,卻仍未獲得漲價與否的回應,據悉張菲不排斥出走轉台再戰,目前已有他台與他聯繫,綜藝大戰戰況未明。

天王天后 尬行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4

臉書按讚「殭屍粉絲」價碼大公開


2014-05-05  TCW  
 

 

服貿議題延燒,日前臉書上「無限期支持方仰寧、支持警察」粉絲團,在兩日內二十五萬人按讚,有人質疑其中不少為「殭屍粉絲」。

其實,殭屍帳號在全球社交網站行之有年。《紐約時報》科技專欄作家比爾頓(Nick Bilton)近日撰文指出,他花一杯咖啡的錢,就能買到四千個推特追隨者;花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元)就買到四千個臉書朋友;若付三千七百美元,便可在相片分享網站Instagram上,新增一百萬個朋友。

從眾的人被牽著鼻子走

這些「新朋友」,真實身份不是社交機器人就是程式碼,通常「住」在俄羅斯、印度、孟加拉等地。早晨上線,半夜停止活動,能分享照片,甚至彼此對話,比以往的假帳號更擬人化。它們成功幫個人、企業、政黨的人氣灌水,藉由假帳號帶進真粉絲,讓客戶的動態獲得更多關注,甚至可能影響人們對意見氣候的判斷。

根據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 Online)報導,敘利亞的秘密警察曾被控訴,操縱一群機器人去咒罵、恐嚇推特上的異議者。

而在土耳其,幾乎每個政黨都利用機器人為自己「發聲」。根據土耳其《自由日報》(Hurriyet Daily News),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AKP)組建六千人,負責在社交媒體上設定議題、計算異議人士。反對黨同樣祭出假帳號,每天發佈上萬條推文。

今年三月,推特不得不清理門戶,把那些有政治操作意圖的帳號移除。全球活躍殭屍數尚無具體數字,但據臉書估計,二○一三年全球每月活躍用戶約有四.三%至七.九%為假帳號;換算下來,最多有近億個臉書帳號,是為發送垃圾訊息、個人重複申請等的假帳號。這幾年,Google也移除YouTube上由機器人創造的無數流量。由人工智慧發展的社交機器人,大戰臉書、Google麾下機器人獵人的戲碼,早已上演。

負責台灣臉書廣告總代理的聖洋科技執行長邱繼弘說,殭屍帳號在新浪微博尤其氾濫,現在上淘寶,也買得到台灣粉絲團按讚數。

想避免被假人氣欺騙,台灣臉書粉絲團排行網站Likeboy創辦人張賢祥提醒,可從粉絲團五日內的活躍狀況來判斷,「如果粉絲團人數成長,但討論人數下降,那就可能是買帳號衝上來的。」

殭屍帳號充斥,就像網路灌票,或許也將見怪不怪。下回看到網路發燒話題或疑似主流意見,請當心,說不定背後正有成千上萬的殭屍帳號,企圖左右你的大腦。

【延伸閱讀】台灣臉書「人氣」喊價表1、1天內臉書500個讚:50~1,500元2、1天內圖文1,000個讚:190~3,000元3、分享200次圖文轉貼:200~500元4、4天內增加5,000個追蹤者:500~999元5、2天內抓1萬個粉絲:1,000~5,000元

資料來源:淘寶、幾爸摳、殭屍粉絲團、買讚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84

台灣工程師教創新 價碼兩岸最高

2015-07-13  TCW


創新,兩個字,怎麼教?還能教到兩岸,他是今年四十三歲的劉恭甫。

四年時間,他的學員超過二萬八千名,包括兩岸兩百家上市公司,如國泰、富邦、統一、JAGUAR等;且連續三年擔任北京大學CEO總裁班講師,也是奇點創新大賽「超級創新力」講師、教練與決選評審。

創新管理內訓是企業訓練三大領域之一,兩岸皆已是紅海肉搏戰,光是一個上海,跟台灣人口差不多,但註冊企管顧問公司也有一萬家,是台灣總家數的九倍。最重 要的是,劉恭甫屬於後來切入者,他如何還能成為兩岸市場價碼最高的講師,平均一年有一半以上時間都在授課,上課預約已到半年之後。

奇果創新管理顧問創新教練周碩倫,也是國內最早教授創新管理的講師之一,他指出,許多創新課程內訓師,客戶不是Google、P&G等外商,要不就是中國 正夯的「BAT」(指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但起步晚的劉恭甫,將創新管理課程實際運用到公司轉型實務,恰好正中兩岸企業需求,」他解釋。

自創玩遊戲教學陸上市總座們,每週末聽課

以中國為例,儘管是農牧業,但卻導入新科技,在流程控管上需要創新管理。以世界第一大家禽屠宰業、中國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集團各省總座,連續十一次上他的 課,該企業中國每省總經理年薪超過人民幣一百萬元,平均一堂課三十人。即劉恭甫一堂課,聚集了年薪總值人民幣三千萬元的總座,在週末都乖乖在底下聽他上創 新管理的課。

他是怎麼教的?合勤科技工程師出身的他,切口也很特別,他用專利技術來教。

「創新,是抽象的,對於講求實務的中國人來說,能運用才能埋單。」擁有十五年實務、與三十多國商務主管談判交涉經驗的他,甚至設計專利卡片,讓學員直接「玩遊戲」體驗創新(見第六十九頁的表)。

比如說,光是想「如何讓客戶排隊時的體驗變得更好」,他就用九張專利卡片引導學生,去用九種角度去想創新的方法,並直接討論是否可執行。

「專利工具卡片,用關鍵字激發想像力,與其他老師不同,」城邦集團執行長何飛鵬觀察;「創新很抽象,但劉老師課程點評很具體,具有實務性,」中國新希望六和集團商學院總經理宋月朋說。

獨特兩大心法一針見血批評,讓學員埋單

讓轉型中企業相信創新是可行的,是他的課受到好評的關鍵之一。然而,好的講師也需要好的「表演」能力才吸睛。

三十九歲才轉行的他,很快抓住對岸企業人的性格。

他分析,台灣人企業內訓常是公司指派,像是「集點」,但中國不同,能來上課者多是菁英,對他們而言,是一項福利。所以上起課來,就像看戲一般,是在「審 課」,而非上課。九點鐘開始上課,沒兩把刷子,五分鐘開始有人玩手機,客氣一點,一小時後的第一堂課,站在教室後面的人資或是老闆,會直接請老師走人。

他分享兩個常用心法:

心法一,抓住他們的競爭性。「我會準備一些台灣的鳳梨酥和故宮商品,大陸買不到的禮品做為獎賞。一有競爭,整個起勁!」

他解釋:「台灣適合『三明治點評法』,就是先說鼓勵好話、分析缺點,最後總結;但中國不吃這套,他們反過來,『犯賤式點評法』更適合他們。就是一針見血說穿他們的想法。」

例如,就算是身經百戰的總座,用個案研究方式進行時,也多半用抽象形容詞表達,他就會點評說:「請用數字說明,例如不要說公司業績下滑,而是下滑幾成?幾成背後的原因。」罵得越兇,上課越起勁。

心法二:限時完成課題。中國人喜歡懲罰、扣分,「『變態式』的獎懲,對於他們最有用,如果是一般總座,就說:『三分鐘沒完成就扣分』;遇到有大老闆親自來,一上台就說:『今天這堂創新課是為了讓公司求生存、起死回生!』」他分析,罰的越重,成果越好,學員上課更起勁。

接著,因為課程往往是兩天,對台灣人來說,給予功課是負擔,但對中國白領來說,給予「爆肝式課業」才會讓他們覺得物超所值。

自創專利卡片加上抓住授課技巧重點,也讓劉恭甫成為兩岸企業創新課程價碼最高的台灣講師。

講師費30萬元起跳轉型成功,上他課得等半年

現在,劉恭甫兩天講師報價至少新台幣三十萬元起跳,想要邀請須六個月前預約。這個工程師用了四年時間走到今日。

轉型之初,他也付出代價,不能諒解的家人,一個月不願意跟他說話,飛到對岸上課時,他要早上六點出門,卻到半夜十二點才能回到家。但他想證明,這塊市場雖然是紅海,但切對角度,總會有他的一片天。

當初央請妻子給自己七年時間的工程師,用了比預期更短的時間,證明自己可以。就如同他所教的創新課程理念:「你能翻新的角度與機會,總遠比你自己想像的多更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97

主編沒死,又回來了,內容人才價碼正在劇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8/161738.shtml

主編沒死,又回來了,內容人才價碼正在劇漲
刺猬公社 刺猬公社

主編沒死,又回來了,內容人才價碼正在劇漲

有沒有好的做內容的人才,價碼都可以談!

本文由刺猬公社(微信ID: ciweigongshe) 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金木葉。

主編已死?隨著內容創業的興起,內容越加重要,主編只是換了個名頭。在某些求職網站上,內容總監的起薪已經達到了2.5萬元/月,最高可達9萬元/月。當然,並不是誰都可以稱為“優秀內容生產者”,一個優秀內容生產者,究竟該具備哪些素質?

近期,有個明顯的感受,就是內容人才的稀缺。新媒體創業公司CEO們紛紛求才:有沒有好的做內容的人才,價碼都可以談!

前不久,在封面傳媒擔任副總的周凱莉,面試了一個從報社離職出來的記者,她感覺對方薪酬要得有點兒高,詳細詢問之下,才得知,對方已經拿到了BAT中一家的offer:“拿到手的這個offer,職位是做內容運營,月薪近3萬元,而且每年發14個月工資,還有數十萬元的股票。”

周凱莉感嘆,現在做內容的人才價碼上漲得太厲害了!她的一個副手也剛剛被滴滴出行挖走,“價碼高得驚人”。

“當團隊里的得力幹將,滿懷著歉疚告訴你,是的,對不起,我想離職了。於是,我們用情懷、用感召、用相濡以沫的回憶,對,甚至用加薪,來挽留他。而當他說出一個大略的數字,這個數字是下一家企業挖角時開出的薪水,在當前情況下對於本公司來說,在相同職位上是不可能達到的。”她不無傷感地在一篇文章寫道。

前幾年,資深媒體人陳序出了一本著名的書——《主編死了》,說到:“主編和這個職位所代表的技術官僚體制在死去。”“如果你是主編,很遺憾,你是一個悲劇人物。你能夠為這個行業做的最大貢獻,就是盡可能放棄自己的權力,削減自己的職能,鼓勵每一個下屬嘗試沒有主編的媒體形態,配合技術部門創造不需要主編的生產流程,直到讓自己這個職位的市場價值歸零。”

他甚至表示,腦子里曾冒出過這樣一句話:“沒有主編的媒體是新媒體。”

從今日頭條等社會化內容平臺來看,陳序的判斷無疑是準確的。但內容分發不僅有今日頭條的智能分發模式,還有微信公眾號個人訂閱模式。在中國2000多萬個微信公眾號後面,都站著一個主編。

這兩年來,隨著內容創業的興起,內容越來越被放到了更關鍵的位置上,主編換了個名頭——內容總監,出現在了不少公司的招聘列表上,而且價碼不菲。

招內容人才的機構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開拓內容業務。在拉勾網上以“內容”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會發現內容總監的崗位起薪普遍在2.5萬元/月,最高一家可達9萬元/月。

ea5aa283d9572c96fe815cb0f15ac70a

一個叫“新智元”的關註人工智能的垂直媒體,對主編崗位開出的價碼是百萬元年薪。另一個做人物報道的創業團隊,對工作三年的內容新銳,開出的價碼也高達40萬元。

在這個時代,主編並沒有消失,反而被更高的價碼虛位以待。

社會化內容平臺確實不需要主編,但需要內容。而優質的內容生產團隊,主編是不可或缺的職位。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麽一些內容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可能不會署上CEO,但會署上主編頭銜。

在一個由資深媒體人組成的微信群里,提到內容人才的價值回歸,很多人都表示有同感。

騰訊快報內容運營主編、原《京華時報》機動部主任康少見說,不僅是貴的事情,“合適的人真的不好找”。澎湃新聞副總編輯黃楊說:“你們要找啥樣的啊,懂新聞,又懂技術,又懂傳播,又懂市場。”言下之意這種人才價碼本來就貴。

而前《人物》雜誌主編、目前在短視頻領域創業的張悅認為,即使價值在回歸,“內容人才的價值還是被低估的”。

張悅曾在《南方周末》幹過,南周的薪資水平在新聞行業里還算比較高。而對於南周10多年前的薪水,資深媒體人南香紅的一段表述令人印象深刻。南香紅在接受《看天下》雜誌采訪時說,有記者曾經這樣描述南周在上世紀90年代的工資:“錢發下來了,還沒來得及存進銀行,下個月又發了。放在家里,一摞一摞的。”南香紅記得,自己2001年薪水最多的一個月,曾拿到過一萬八千多元。

62d1aba91951a2a6aae71d46f35317ee

*《南方周末》十周年時編輯部合影

然而,一二十年過去了,紙媒的薪水還是很少有能達到這樣的高度的。

可房價、物價卻在瘋長。比如在北京,2006年時二環附近的房價大概在每平米1萬元。到現在,北京各新聞單位的薪水比起十年前並沒有太大變化,但北京二環附近的房價已經飛漲到了每平米10萬元左右。

對於做媒體的人來說,這種反差是令人沮喪的。所以,近幾年,從傳統媒體出走的人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多,造成傳統媒體人才嚴重空心化。很多人都對通過做新聞“養家糊口”喪失了信心,也對工作的價值產生了懷疑。以前有不少媒體人在轉型時會做作家或編劇,現在已經比較稀罕了,很多人紛紛轉投文字以外的行業。

30年河東,30年河西。正當大家對內容的價值喪失信心時,從2014年開始,人們突然發現,內容的價值又回歸了。雖然這些內容不見得是新聞,但很多內容產品都是傳統媒體人做出來的,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內容原來很值錢。

到了2015年,內容的價值突然出現爆發式增長。這種價值一方面是內容直接變現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資本市場對內容的大額估值。

直接變現能力強的,如“咪蒙”、“六神磊磊”、“石榴婆報告”等,僅通過寫文章發廣告,年收入就能達到上千萬甚至數千萬元。

而獲得資本市場青睞的,如“一條”、“二更”、“華爾街見聞”等,估值則高達數億甚至數十億元。

一時間,“內容創業”這個詞火了起來,“內容創業者之春”的說法也獲得了廣泛認同。

內容的消費升級也在出現,除了贊賞外,“得到”等內容付費平臺的出現,也使得內容人有了過上體面生活的可能性。以“得到”上專欄作家李翔為例,他原來是《財經天下》的主編,他在“得到”上以每年199元/份/年的定價賣出80000多份付費內容產品,獲得的收入高達1600余萬元。

喜馬拉雅FM在2016年雙十一也號稱賣出了5000多萬元的內容付費產品。

2016年年末,一條關於內容創業者的新聞震驚了很多人:在互聯網上以“同道大叔”示人的80後蔡躍棟,把他的公司“同道文化”賣了,從中套現了令人咋舌的1.78億元。這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畢業生,經營“同道文化”公司也就兩年多而已。

3eece96074d9f50494932369b04c66d5

*內容變現的神話激勵了越來越多人入行

越來越多的內容創業者在獲得變現,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內容平臺則在爭搶內容創業者,幾層助力之下,從2016年下半年起,就像曾經的“民工荒”一樣,“內容人才荒”也出現了。內容創業團隊普遍反映“找不到人”,這里的“人”當然是指有潛質甚至成熟的內容生產者。

而且現在對內容人才的要求更加綜合,不僅要會寫文章,還要懂傳播,了解不同渠道分發內容的不同特點,洞察受眾心理。總之,現在做內容,確實不僅要懂內容生產,還要會內容運營,才能成為有市場價格的人才。

而這樣的人才並不多見。如果被發現,就會立馬成為香餑餑,受到各方哄搶。這種人才如果是從傳統媒體出來的,新崗位的薪酬一般可以翻好幾番。

內容人才如果能順應時代發展作出相應的改變,現在正是重拾價值甚至享受紅利的窗口期。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099

同行開出三倍價碼挖人,大小房企各自面臨人才焦慮

房地產行業,表面的流光溢彩難以掩蓋從業人員高強度作業所承受的巨大身體和精神考驗。而一旦市場調整帶來業績壓力,最終將把房地產企業的人才焦慮癥推向高潮。

5月11日,陽光100中國(02608.HK,下稱“陽光100”)發布公告,林少洲因“有個人職業計劃”,辭任公司行政總裁職位,該職位將由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易小迪接任。

林少洲隨後透露,即將組建的公司將在股權和業務上與陽光100有密切的戰略合作關系,公司將面向所有的企業、機構和投資人,計劃發起文旅產業基金。陽光100將包括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來投資,並將一些低密度、郊區的文旅度假項目交由林少洲的新公司來運營管理。

林少洲的辭職,僅是國內房地產企業高管變動的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案例,在過去幾年中,隨著大公司的快速發展以及小公司的超速追趕,行業對人員的需求量和人員流動頻率,呈現雙雙增長勢態。

然而,人才畢竟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累積,市場上綜合素質好的職業經理人無疑成為了各家公司搶奪的香餑餑,於是,一場搶人大戰在所難免,而小公司“求不得”,大企業“留不住”,註定成為許多公司在管理上最為頭痛的問題。

追趕型公司高價“挖墻腳”

國內房地產行業里最早的“挖墻腳”事件,可追溯至2000年萬科針對中海的優秀人才制訂了名為“海盜行動”的挖人計劃。彼時,萬科通過人力資源的努力斡旋配合王石、郁亮的親自溝通,在三年的時間內,從中海挖了大約50名業務骨幹,這對於提升萬科在工程質量和成本控制方面成效十分顯著。

時過境遷,行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企業之間搶人的戲碼卻是愈演愈烈,最近幾年崛起的專職獵頭行業也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

跳槽不到一年的方瑛(化名)是一家TOP30房企的區域設計條線負責人,從今年春節過後,她幾乎每幾天都會接到獵頭的電話,薪資更是越開越高。

“以前跳槽可能有20%~50%的漲薪,現在offer最高的薪水開到了我現在薪水的三倍,職位也一躍升了兩級。”方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方瑛發現,最近兩年周圍的朋友跳槽頻率和職業發展速度都走上快車道,很多人在一家公司停留時間不超過1年,誘惑越來越多。這個時代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所有人都開始行色匆匆,機會稍縱即逝,大家都開始不斷尋找更好的機會。

大多數稍有資歷的房地產行業從業人員,均有過方瑛類似的經歷,意誌堅決者往往直接拒絕獵頭的鼓動,而在公司內稍有去意者,則會主動加強與獵頭的溝通。至於獵頭活躍的根源,在於過去幾年內崛起了一大批中小型房企,它們試圖彎道超車的戰略,使得公司對於高端管理人才極度渴望。

“以前華夏幸福挖我,直接開到了3倍薪酬,我年薪已經超過200萬元,但是對方挖人根本不在乎開出高工資。”一位要求匿名房企城市總告訴記者。

事實上,過去若幹年內,一大批明星職業經理人均在此浪潮中從原有的大型企業加盟到追趕型中小房企的隊列。

最近幾年,包括中梁地產、祥生地產、新力地產、恒泰集團、弘陽集團等中小房企不斷崛起,老板為了快速做大規模,挖人開始不計成本,一時間地產圈挖人薪水水漲船高。

不過,比較理性的職業經理人更加看重房企的口碑和前景,這使得擴張型中小房企挖人難度也非常高,在沒有其他誘惑的情況下,薪資成為這些房企的“救命稻草”,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房企的人力成本在總成本中並不高,因此導致擴張型公司挖人價碼越來越高。

“中小房企為了挖人幾乎沒有薪資議價能力,稍微好點的人都需要幾倍工資,否則別人也不會考慮。”一位房企人力資源部總經理告訴記者。

“新力、恒泰、上坤,這些房企我之前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都有很宏偉的沖擊千億或者更大規模的願景,獵頭每次的描述都非常美好,薪資也是讓我自己來提出,開出的價格也是我目前薪資至少翻番。”一位TOP10房企區域投資總告訴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位獵頭發現,房企挖人目前漲薪至少需要30%~50%,核心崗位漲幅均超過100%,即便這樣,挖人難度也在逐漸增加,因為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下餡兒餅,對於房地產行業精英來說,任何價碼都代表著不一樣的工作強度和壓力指數。中小型房企選擇略有豪賭性質的擴張型戰略,雖然對於許多人來說足以構成短期誘惑,但這些企業並不健全的管理體制和企業文化,同樣可能成為埋葬精英的陷阱。

比如方瑛看到這樣的offer同樣非常猶豫,一方面非常高的薪酬確實很吸引她,另外一方面她對這個企業並不了解,擔心去了無法生存。“老板給你的薪資越高,對你的耐心就越低,如果短時間沒有業績,可能就會被幹掉。”方瑛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市場調整跡象不斷顯露,而各家公司制定的年度目標如同頭頂上方懸著的寶劍,不少公司內部壓力頗有幾分令人窒息的味道。今年5月,《泰禾華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區域上半年業績沖刺動員書》在地產圈流傳,動員書第一條內容就是,從5月4日起至6月30日,總監及以上級別管理人員取消所有休假(周末及節假日),深紮一線,加快推進項目實際工作進展。

快節奏的中梁地產同樣面臨焦慮,這家公司一周上班六天,周轉速度對標碧桂園,拿地設計院就開始通宵設計,盡快落實方案進行建築。

重賞型激勵機制頻現大房企

面對市場上追趕型企業在人才策略上的步步緊逼,大中型房企確實倍感壓力,培養人才並不容易,而且公司自身的許多戰略也急需成熟穩定的團隊來落地。因此,各大房企都註意到這樣的搶人危機,也開始不斷構建自己的防禦策略。

從組織行為學理論看,員工和企業的管理一般分為4個層次:職業共同體、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企業希望留住人更多的是把員工打造成事業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股權激勵和跟投因此成為近年來地產圈的主要激勵手段。

此前不久,融創中國宣布,其將采納股份激勵計劃,涉及的最高股份數目累計不超過公司於采納日期已發行股本總數的5%。融創中國目前總股本為4402279209股,5%股份約220113960股,按當日收盤價34.55港元計算,所涉金額達約76.0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61.8億元。

資料顯示,這是融創自上市以來第三次推出的股權或期權激勵方案。雖然這家公司在過去十幾年時間內未曾有任何高管離職,但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如何進一步穩定團隊仍是不能輕視的課題。

該公司此番推出的股權激勵計劃,即便放到房地產行業內,也算得上一個對於雇員的大禮包。融創稱,本次推出股權激勵的目的,是為激勵雇員對公司未來長期發展繼續作出更大貢獻,並吸引及挽留對集團成長及發展有益的優秀雇員。

股權或期權激勵,成為當下許多房企用於激勵團隊的主要方式之一。去年10月,中國恒大曾公告稱,向7994名中高層管理幹部授予共計7.4357億股期權,從而成為行業內涵蓋人數最多的一次期權激勵。

除了股權層面的激勵,項目層面的激勵同樣如火如荼,以碧桂園、萬科等為代表的大多數公司,都已經在內部推行了項目跟投機制,試圖讓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實現捆綁,同時也體現了企業向雇員的讓利。

在紛繁的激勵機制下,房地產從業人員薪酬也是水漲船高,尤其企業高管的個人收入不斷刷新行業高度,年收入千萬級的職業經理人比比皆是,甚至不乏年薪上億的超級明星經理人。

重賞之下,大公司依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團隊穩定的問題。比如行業內排名前十的龍湖地產,在不足兩年時間內,就已經歷了執行董事顏建國、上海龍湖總經理張澤林、集團副總裁袁春、南京公司總經理李宏耕,以及集團戰略部總經理王亞軍等高層管理人員的離職。

市場急速擴容,公司飛速發展,房地產這個被若幹行業所羨慕的領域,同樣難以擺脫成長的煩惱,因為激烈的競爭和角逐,會讓身處其間的從業人員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和煎熬,對於中小房企而言,在弱周期情況下快速擴張成為難點,而對於大房企而言,保證自己的規模發展同樣尤為艱難。

“事情推著你往前跑,每天都停不下來的節奏,根本無暇顧及休息。”一位從業人員如此描述自己的工作狀態,並流露出莫大的焦慮,擔憂自己身體吃不消,也擔憂工作中會出現什麽重大紕漏。

“今年房企普遍面臨融資難,很多企業都是外面找資本成本15%以上的信托,或者只能出售部分項目股權。銷售壓力也大了很多,不能及時回款可能影響企業現金流。目前看來,融資崗位的薪資提高非常多,這個也是行業趨勢。”一位地產公司高管告訴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132

巴菲特再增與國會議員對賭價碼 將捐15%年收入

1 : GS(14)@2012-01-25 13:09:14

http://news.imeigu.com/a/1327383182578.html
騰訊財經訊 北京時間1月24日午間消息,為了幫助美國政府削減預算赤字,巴菲特再度提高了與國會議員的對賭價碼。根據巴菲特最新開出的條件,只要美國國會50%及以上的議員捐出15%的年收入,那麼巴菲特個人也將捐出15%的年收入。

巴菲特此前開出的條件為,對於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所捐出的每1美元,巴菲特都將捐出1美元與之匹配;唯一的例外來自於參議員少數派領導人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巴菲特所開出的條件是麥康奈爾捐出1美元他本人就捐出3美元。

此前,維吉尼亞州共和黨議員裡格爾(Scott Rigell)已經將其從美國國會獲得的15%收入捐獻給了美國財政部用於削減赤字,這一舉動得到了巴菲特的高度稱讚。巴菲特表示,他將捐出4.9萬美元以匹配裡格爾在2011年及2012年的捐贈款。

本週二,裡格爾與巴菲特在奧馬哈共進了早餐。而在接受彭博社的聯合採訪時,巴菲特開出了上述最新的捐贈條件。2011年,巴菲特的調整後總收入大約為6300萬美元,而15%的捐贈款則將達到940萬美元。

巴菲特與裡格爾均承認,個人捐贈對於削減美國政府赤字的作用非常有限。巴菲特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指出:「我們需要明確的政策來削減赤字,並且我們急迫的需要明確的政策。表率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知道要求個人捐贈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願意率先這樣做。」(瑥丼)
2 : Wilbur(1931)@2012-01-25 14:00:25

佢最叻係publicity stunt...
3 : GS(14)@2012-01-25 14:18:36

2樓提及
佢最叻係publicity stunt...


他站在這處,你唔跟就低能,跟就被牽鼻子...
4 : Sunny^_^(11601)@2012-01-25 14:32:31

議員主要收入=人工??

我諗美國唔係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4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