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減產失望 油價跌逾3% 儲局縮表反應正面 標指納指創新高
1 :
GS(14)@2017-05-26 23:49:17【明報專訊】市場對聯儲局在會議紀錄表示計劃稍後開始收縮負債表的反應正面,標普500指數和納指昨早段齊創新高。不過,油組成員國昨日雖一致同意延長減產協議9個月,惟拒絕加碼減產及延長減產期,拖累國際油價下挫逾3%。
油組決議,明年首季前仍會維持日產量減少180萬桶的目標,俄羅斯等非油組產油國亦可望繼續減產,惟油組與非油組國家討論過將減產協議延長12個月,把減產延至明年中,並未得到與會國家一致同意,且減產規模並未擴大,令市場失望。國際油價昨晚跌逾3%,布蘭特期油跌至每桶52.2美元水平。紐約期油跌穿每桶50美元關口,跌至49.6美元水平。
沙特石油部長Khalid Al-falih昨表示,去年宣布的減產行動正發揮作用,油市將邁向全面復蘇,但庫存重返5年均值水平仍需時日。他表示,油組表現出極大誠意,未來將繼續加強油組與非油組產油國之間的合作。至於油組成員國尼日利亞和利比亞等,因局勢動盪而令產油受阻,將繼續豁免響應減產。
分析:目前減產水平可去庫存
CNBC引述研究機構Clearview Energy Partners指出,一般來說,全球在下半年每日所消耗的原油,會比上半年多200萬桶,因此下半年對消耗庫存尤其重要。部分業界人士亦認為,參與減產的國家大多嚴格遵守減產,目前減產水平應可令庫存持續減少。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美國頁岩油增產,以至可再生能源技術不斷改進等,正消磨油組減產的影響力。產油國的減產行動,其作用在某程度上只是阻止油價跌得更深,而無法顯著刺激油價。《紐約時報》指出,油組與俄羅斯本月早前表示有意延長減產,曾刺激國際油價由每桶46美元低位反彈,但至正式協議達成,油價不升反跌。
回顧去年9月,油組與俄羅斯初次提出減產計劃,也刺激油價顯著反彈。但市場亢奮過後,油價又再次疲軟。高盛亦認為,只要減產協議屆滿,油市供求又會再次失衡。
英GDP放緩 鎊匯跌0.27%
此外,受英國面臨「脫歐」影響,英國通脹急升限制了消費開支,首季經濟放緩速度大於預期。英國上季GDP修正值按季僅增長0.2%,增幅為一年來最低,較初值低0.1個百分點。經通脹調整後,英國首季家庭支出按季增0.3%,為2014年第四季以來最弱。隨着英國上月通脹升至2.7%創4年新高,料全年經濟增長也會較慢。英鎊兌美元昨跌0.27%至1.2932。
星首季GDP萎縮1.3%
新加坡首季GDP按季萎縮1.3%,較原先估計的1.9%跌幅大為收窄。新加坡元兌每美元昨曾升至1.3823,創半年高位。分項數據顯示,製造業產出按季跌1.5%,較原先估計的6.6%跌幅顯著收窄。佔GDP比重達三分之二的服務業則萎縮2.1%。新加坡政府維持全年GDP增長1%至3% 的預測不變,預期若下行風險受控,GDP增長有望超過2%。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97&issue=20170526
無懼縮表加息降級 恒指創22月新高
1 :
GS(14)@2017-05-26 23:49:24【明報專訊】隔晚美股連續第5日上升,雖然美聯儲局公佈議息紀錄透露縮表及加息情况,前夜評級機構穆迪又調低香港評級,但昨日大市幾近無視上述消息,在「北水」暫停下,仍然憑中資金融股與內房帶動,續創超過22個月新高。
恒指昨日高開約80點後升幅擴大,下午最多升逾250點,高見25680點,其後稍為回順,收報25630點,升202點。雖然因端午節假期,港股通從昨日起至下周二(30日)暫停,但在欠缺「北水」之下,成交額仍比前一日多17%,達到822億元;國指即報10571點,升180點。A股同樣無視穆迪將中國降級的消息,高開後顯著造好,滬指升1.43%;深成指升0.83%;兩市成交額約4287億元人民幣。
缺北水支持 成交額仍升17%
藍籌方面,騰訊(0700)低開後轉升,收市競價時段再「嘜高」,收市升1.3%;領展(0823)升1.6%創上市新高,中銀香港(2388)亦升1.3%,創52周新高。其他板塊當中,內房與中資金融股領風騷,恒大(3333)再升2.4%,潤地(1109)收升3.7%,更是表現最佳藍籌。中資金融股中,內險股平保(2318)升1.6%創新高;國壽升2%。券商股銀證(6881)升4.78%、海通(6837)升2.83%;內銀方面,建行(0939)升近2%、招行(3968)升逾5%。
耀才:中資金融股發力 領大市突破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指,港股暫不會有大跌風險,加上昨日中資金融股發力,為大市帶來明顯突破,但假期下「北水」暫停或會阻窒港股升勢,而且後市要關注OPEC油組會議結果,但估計最終不會有大驚喜也不會有大失望,而只要沒壞消息,恒指該能保持拾級而上的勢頭。
第一上海:長線可看龍頭內房股
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師葉尚志認為,科網股近日升勢見緩,資金轉向內房明顯,但升勢凌厲,短炒已經錯失良機,如投資者欲看長線,建議龍頭及主力於一線城市的內房股,例如中海外(0688)及潤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40&issue=20170526
儲局明確縮表 港股匯急挫 最快9月公布 港元跌穿7.8
1 :
GS(14)@2017-06-17 12:36:02【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宣布近兩年來第4次加息,兼首次明確提出縮減資產負債表,亞洲市場反應負面。在地產股及金融股拖累下,港股昨日挫逾300點。而美國累計加息1厘,香港銀行仍按兵不動,港美息差持續擴闊,套息交易湧現亦令港匯明顯走弱,昨晚一度跌至7.8024的16個月新低。股匯齊挫,加上「北水」持續沽貨,分析認為短期內投資氣氛會偏弱。
明報記者 廖毅然
自2015年12月開始這輪加息周期後,美國聯儲局迄今已加息4次。雖然近日美國經濟數據不穩定,但聯儲局主席耶倫周三晚仍然預計,今年餘下時間將會再加一次息及明年加3次息,步伐較預期快,而且提出初期每月縮表100億美元的具體方案,市場估計最快9月正式公布縮表,並在今年底開始實行。
每月最多縮表500億美元
耶倫的聲明偏向鷹派,但市場反應負面,資金未有流出債市,反而股市受挫。港股昨日挫310點或1.2%,是亞洲區跌幅之冠,成交縮減至743億元。
恒指挫310點 地產股普遍跌
港股昨日下跌股份超過千隻,恒指成分股下跌比例高達九成。受加息預期影響,本地地產股普遍下跌,新世界(0017)跌2.27%,恒隆地產(0101)、新鴻基地產(0016)及信置(0083)等亦跌逾1%。儘管受惠息差擴闊,金融股卻不受落,匯控(0005)也隨大市跌逾1%。但跌幅最大的成分股是中壽(2628),跌逾3%,主要受安邦事件影響,中國平安(2318)亦跌逾2%。
渣打:恒指25000點關鍵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認為,股市氣氛轉弱,反映投資者不太認同聯儲局的加息預期,亦由於通脹數據疲弱,令去年底開始炒作的「再通脹」主題受到挑戰,「聯儲局本身也留有尾巴,講明經濟環境許可下才會繼續加息及縮表」。另一方面,市場還在評估縮表的實際影響,後市太多不明朗因素,加上早前科技股已有見頂之勢,投資者一併趁機沽貨。他預計,一旦恒指守不住25,000點,會有更多獲利盤湧現。
股市見拋售,債市卻仍然穩定,儘管宣布加息後,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回升至昨晚2.16厘,但仍低於本周初期的水平。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區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銘僑表示,這反映投資者沒有考慮加息及縮表因素,即使國債只有兩厘回報,仍相繼追逐,「賺得一個月得一個月」。
港匯見16月低 港美息差0.79厘
然而,港美息差持續擴闊,套利交易湧現,港匯昨日低見7.8024,再處於兌換保證的弱方,並見16個月低位。由於港元拆息升幅較慢,以1個月期計算,昨日與美元拆息的差距已達到0.79厘。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569&issue=20170616
儲局加息0.25厘 擬今年「縮表」陳德霖預警港資金流走
1 :
GS(14)@2017-06-18 21:42:04【本報訊】美國聯儲局昨宣佈加息0.25厘,並提出年內將實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大計,若在今年第4季展開,來年底將縮減2,700億美元,等於最多加息0.27厘效果。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縮表」將收緊美元供應,又預警港美息擴闊後,將令港元資金流出。市場預期,若本港拆息急速上升,最快今年底加最優惠利率及儲蓄利率。記者:周家誠 陳洛嘉 劉美儀
聯儲局預期,今年下半年尚會加息1次,明年加息3次。今次特別提及「縮表」細節,但尚未決定「縮表」時間,聯儲局主席耶倫表示希望此前發出警告,方便市場應對。市場預期,「縮表」將於今年第4季展開,起步上限為每月60億美元國債,按揭抵押證券(MBS)則為40億美元,並每季遞增(見表),直至每月達到300億美元及200億美元上限。若果由第4季起開始縮表,來年底國債將會縮近2,700億美元,反映近0.19至0.27厘加息效應。
業界料港最快年底加息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聯儲局「縮表」會收緊美元供應,令全球金融回復較正常情況,又預警美國加息後,港元、美元套息誘因加大,港滙會逐漸偏軟,直至觸及弱方兌換保證水平,導致港元資金流出,最終令港元利率上升,惟現時港元資金非常充裕,利息周期比較滯後。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縮表」規模約達2,700億美元,影響等於加息1次,意味明年實際加息達4次,目前港元、美元息差非常闊,若港元拆息要追落後,並觸及最優惠利率(P)實際價格,年尾銀行有加P可能性。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王美鳳估計,銀行暫時未有上調P及存款利率誘因,因只會無端增資金成本,相信須待拆息回升至H按封頂水平,銀行才考慮上調P。她料今年12月尚會加息一次,若果屆時港滙轉弱,拆息大幅上升,今年P有可能上升。
港滙最弱曾見7.8026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洲地區金融市場主管陳銘僑指,倘若美國未來加息進度一如預期,「縮表」工作又在下半年展開,預計年底時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可能從目前低位(約2.16厘)抽高至2.5厘。中銀香港(2388)投資管理總經理陳少平表示,假設聯儲局資產負債表降至約2萬億美元水平,要4年時間完成。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補充,「縮表」開展後,聯儲局能否連續3年、每年加3次息是未知之數,相信加息幅度或會略為放慢。港滙昨未有因應聯儲局加息而大幅走弱,仍然在7.8附近水平,昨最弱曾見7.8026。
■王美鳳
【專家意見】
中原按揭經紀董事總經理 王美鳳:若美國再加息,香港最優惠利率(P)或升0.25厘
■陳銘僑
渣打香港董事總經理 陳銘僑:短期內拆息未必急升,但要關注利率正常化風險
■陳少平
中銀香港投資管理總經理 陳少平:美12月能否再次加息存疑問,港年內無壓力跟加
■林俊泓
上商研究部主管 林俊泓:銀行體系資金充裕,港明年上半年才有加息機會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16/20057666
湯文亮﹕縮表影響遠大於加息
1 :
GS(14)@2017-06-21 07:41:03【明報專訊】在聯儲局宣布加息之後,有記者問地產商加息對樓市影響,得到的回答是現在還講加息,已經out了!記者覺得很無奈,因為一向以來睇好樓市的人都會話加息對樓市沒有影響,我覺得記者不應該無奈,答案是非常正確,現在唔應該講加息,應該講縮表,因為縮表不但是新鮮事物,而且暫時對地產市場的不利影響比加息大得多,如果記者問縮表對樓市影響,地產商一定不會話已經out了。在市場上,這個話題從未被提及,in都未in過,又怎能夠說out了,所以,今次是記者不懂得問,並不是地產商答得不得體。
4年可抽走2萬億美元資金
在今次聯儲局宣布加息時,同時亦宣布美國有意縮緊資產負債表,簡稱縮表,即是收水,最初時每月100億美元,如果進展順利,1年之後就會上升至每月500億美元,當縮表這個turbo引擎啓動,4年之後,就會縮表超過2萬億元,超過一半所發的債券,這個速度是驚人,而且,turbo引擎啓動之後,除非有重大事故,否則不會停止。耶倫在公布之後,不要說香港,連美國人都未知道怎樣反應,不過就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在縮表之下,銀根一定會被收緊,加息可能會快過預期,幅度亦會高過預期,市場應該要一段時間才可以消化有關縮表的負面信息。
高成數按揭開始還本利 將感壓力
現在買新樓的人,有很多是採用地產商的八成半按揭,首3年只需要還息,對於那些人,在低息環境下,首3年是不會感覺到吃力,從第4年開始,即使他們可以將住宅單位轉按至銀行,或者繼續由地產商提供按揭,都要開始本利清還,他們就會開始感到吃力。聯儲局縮表亦類似上述情况,但我相信耶倫是早有準備,對美國經濟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美國縮表是會影響全世界,香港亦不會例外,如果大家現金準備不足,或者資產負債比率太高,就會感覺到縮表壓力,所以,我認為現時縮表影響比加息大得多,除非利息上升至一個不合理水平。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28&issue=20170620
盧楚仁:聯儲局縮表 美股難免大調整
1 :
GS(14)@2017-06-21 07:45:06【明報專訊】最近在外匯市場中,多隻貨幣均出現似升非升、似跌非跌的現象,例如英國大選,結果像是極為利淡英鎊,但實質英鎊並沒有像去年公投後大跌。另一邊廂,美國聯儲局宣布加息及即將縮減資產負債表後,也未見美元大幅爆升。當中有部分是市場理解錯誤,亦有部分是受好淡消息爭持影響,令匯市更加複雜。
聯儲局加息,以及縮減資產負債表,這樣雙重收緊貨幣政策的力度,本應可以令美元大升特升,但美匯指數只是升到97.557便行人止步。當中主要是美國經濟數據在好壞參半下加息,金融市場已覺得牽強,現又打算提早縮表,更會令已經好壞參半的美國經濟進一步放緩,更會令美股受到衝擊,過去加息周期下,美股絕大多數會和息口同步上升,主要大家都是受惠經濟增長而向上。如今美國經濟已開始有放緩迹象,已對美股出現負面作用,但聯儲局卻踩多兩腳(加息和縮表),美股在這麼多困擾下而又位高勢危,最終難免在年內會出現大調整,尤其是科技股似已出現徵兆。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政治危機,即妨礙司法公正和通俄門的指控和調查亦沒完沒了,對美股和美元也有負面影響。
英國方面都算是多災多難,繼連環恐襲之後,又發生冲天大火,首相文翠珊的善後和處理失當,相信她的民望將進一步插水。英國今天便和歐盟開始進行脫歐談判,相信弱勢的英國政府定必處於談判的下方。再加上為了籌組聯合政府,保守黨為了討好反對硬脫歐的北愛統一黨,文翠珊很大機會被迫擺出軟姿態。相反,歐盟亦定必開出天價和不公平的條件給英方。雖然如此,因為硬脫歐風險大大降低,會令金融市場鬆一口氣,而且蘇格蘭民族黨大敗,亦意味未來蘇格蘭脫英獨立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最新的英倫銀行議息會議中,更有3名委員投票贊成加息,發出強烈的鷹派信號,令英鎊擺脫困擾,未來仍會反覆向上,再加上美匯指數表現不濟,英鎊兌美元一旦突破1.2818阻力,不排除會再次挑戰1.3047高位。家長們,若是有子女未來要在英國留學,即將要繳交學費和生活費,建議可以換定一部分。
英國硬脫歐風險減 鎊匯反覆向上
至於加拿大央行,也有兩名委員先後發表鷹派言論,一度令加元由1.3470升至1.3161,但及後受油價大跌拖累,回跌至1.3300水平。假若油價弱勢未改的話,有加息因素支持下的加元,升勢也定必受阻。反觀,油價的利淡消息和弱勢卻是一面倒。先有是美國政府有意出售一半戰略性儲備石油,及後特朗普又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後亦發現美國、尼日利亞和利比亞都在相繼偷偷地增產,令全球產油量不跌反升,亦都令美國原油庫存不斷上升,最後就是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六國和卡塔爾突然斷交,這些利淡消息就是導致油價大跌的主因。紐約期油上星期四更一度跌至44.24美元,今個星期或有機會下破43.78美元,挑戰42.20美元水平。若到此重大支持位,到時候應該會出現嚴重超賣,大家不妨可以短線撈底博反彈。
利淡因素多 紐約期油短線博反彈
至於金市方面,在高見每盎司1295美元雙頂回吐下,估計不排除會繼續調整。但要注意,金市下方有兩大支持位,分別是1245美元及1231美元。尤其是1231美元,若到此水平的話,絕對是可以趁低吸納,止蝕定在1225美元便可。
■財經節目「技術分析1分鐘」
盧楚仁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技術分析1分鐘」,與讀者分享以圖表分析各類市况的秘訣。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20.htm
新華財金社首席投資策略師
[盧楚仁 金匯商情]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25&issue=20170619
湯文亮﹕樓價難敵高息縮表
1 :
GS(14)@2017-06-22 07:47:14【明報專訊】陳家強臨別贈言,政府雖然推出咁多辣招及逆周期措施,仍然不敵低息及環球央行量寬,樓價仍然飈升,最後能夠解決問題的依然是靠增加供應。大家睇到這段贈言,尤其是那些深信政府可以用辣招壓住樓市,而將自住單位賣走的人,一定相當感慨,真的是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不過,我認為他們毋須說什麼,如果不是見樓市有力飈升,政府其實沒有必要出招,將自住單位賣走的人,他們只是錯誤解讀政府出招的用意。
在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之後,美國政府以低息及量寬解決問題,亦導致香港樓價飈升,唯一可以化解問題的對策就是增加供應,今日香港政府亦承認要增加供應,但點解當日出招的時候想不到呢?我並不是說政府出招有錯,而是出招及增加供應可以同時進行,若果推出SSD的同時以招標替代勾地,今日供應不足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亦可能已經撤銷部分辣招及逆周期措施。不過,遲做好過唔好,承認過錯好過將責任歸咎於物業投資者身上,而要繼續出招壓樓市。
出招和增供應可同時進行
樓價飈升已成事實,歷史亦不可能改寫,但影響樓價的因素正在改變,供應逐步增加已經是事實,雖然有部分市民不相信,這可以說是他們對政府失去信心,或者是主觀地認為政府沒有能力增加供應。
採高成數按揭 樓價跌易變負資產
政府亦不時提醒市民,在未來三至四年有9.6萬個單位供應,但政府沒有積極提醒市民樓價難敵高息縮表,樓價在三種不利因素會向下調整,雖然樓價很有機會不會跌至未開始低息及量寬之前,但對於那些採用高成數按揭的業主就要小心,十多個巴仙跌幅就可以令到他們變負資產,現在說辣招難敵低息量寬,不如說現在樓價難敵高息縮表,打算入市買樓的人必須考慮這些因素,今日提醒好過明日解釋。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757&issue=20170622
Money Walker:縮表加息不會逆轉
1 :
GS(14)@2017-07-01 10:18:44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預言,環球流動性與企業利潤將於秋季見頂,不排除儲局明年會由收緊幣策轉為再度放寬幣策。上述預測倘成真將十分可怕,因意味包括樓價在內嘅環球資產,價格水漲船高局面永不扭轉之餘,更會加劇。筆者同意儲局加息會導致流動性減少,但會否因此產生市場震盪並導致幣策部署逆轉,則值得商榷,因為仲需要視乎市場加息預期與實際加息步伐兩者間之差距,倘差距不大,則意味加息縮表未來唔會造成市場震盪,因一切經已在市場反映。先講市場預期,年初市場普遍預計今明兩年合共加息7至8次,但今年上半年僅加息兩次,即未來一年半間理應再加5至6次,先符合市場年初預期。但市場睇法現已較年初轉鴿,最新估計係未來一年半合共再加四次,連同今年上半年嘅兩次加息,即2017及2018年間合共只加息6次。不過由於儲局加息同時亦開始縮表,所以亦要考慮縮表對流動性影響。按之前公佈嘅縮表步伐推算,2017及2018年間累計縮表規模料介乎3,000至4,200億美元,影響僅相當於一年內加息0.35厘至0.5厘,亦即等於儲局今明兩年再額外加息一至兩次。綜合而言,儲局今明兩年加息連同縮表,整體對市場流動性影響,料約相當於兩年內合共加息7至8次,此收緊程度與市場年初預期嘅兩年間加息7至8次一致,難怪縮表路線圖公佈後,股市未有大反應。講返Hartnett,倘若環球股市第三季一如佢所言出現調整,筆者相信亦只會導致儲局加息步伐放緩,而非反過來放寬幣策,畢竟儲局好不容易先開始進入收水mode,而且有需要時亦理應先考慮暫停縮表而非減息。更重要嘅係,央行永遠收唔到水,等於資產價格此後只升不跌,環球貧富懸殊勢必加劇,只識放水而唔識收水嘅央行,將需為此負上責任。
El.
http://fb.com/moneywalkerhk本欄逢周三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8/20071097
財經評論:聯儲局縮表經濟學
1 :
GS(14)@2017-07-07 02:39:26聯儲局猶如一家公司,或金融機構,有資產、有負債,兩者相減後就是她的資本。今年四月底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約為4.47萬億美元。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為8,782億美元(2007年底),其中美國國庫債總值為7,456億美元,且並無持有房按債券。今天,聯儲局持有美國國庫債券總值2.465萬億美元及房按抵押債券總值達1.77萬億美元,連同少數機構債券,聯儲局持有總值4.246萬億美元債券。聯儲局於2008年秋季開始買6,000億美元等值的房按抵押債券時,目的是救「房市」及托股市及債市,其後因為美國財政懸崖風險出現,聯儲局方延長買債而推出QE3及無限QE。換句話說,聯儲局壓低長期息率及壓縮風險溢價的目的早在QE3之前已達到,遲遲不退市只有扭曲市場風險偏好及以超低長息助長不同市場的「泡沬」。美國開始進行「縮表」,當然又引發不少憂累。有評論認為借鏡日本於2006年3月時的縮表,日股三個月內下跌13%,日本經濟於第3季即陷入衰退。中國人民銀行於2015年縮表,隨即引發經濟增長滑落,A股崩盤及人民幣貶值。筆者認為,中、日縮表與美國縮表不同,不可混為一談。日本自2001年開始實施量寬買債,至2006年,共買入國債37萬億日圓國債,但因為只向銀行買債,資金無注入實體經濟,大部份時間貨幣增長(M2)都在2%以下,2006年仍是通縮時卻快速地縮表,三個月內縮減38萬億日圓,比起五年內買入總額還多,市場若無震盪才是奇事。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與外國不同,其中「外滙佔款」一項反映央行外滙儲備的升降,2015年中國外滙儲備全年減少4,830億美元,約等於3萬億元人民幣,當年人行縮表兩萬億人民幣全部是因為資金外流,而非央行主動縮表所致。2018至2020年聯儲局持有將到期國債分別為3,370億美元、3,290億美元及2,040億美元。若聯儲局希望不引起國債孳息無秩序式上升,每年縮表規模應不超過3,500億美元,換句話講,只需要在未來三年不作再投資,甚至應該考慮先不買長債而買短債。至2020年底,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仍然應該有最少3.5萬億美元,如此,三年內的資產規模只減少約1萬億,仍只是商業銀行存放的超額準備金的一半,將不會大幅度推高國債孳息率。如果三年縮表20%左右,對股市造成的心理打擊亦有限(有別於日本央行三個月縮表25%)。再者,自從2008年美國立法讓聯儲局付息予超額準備金後,商業銀行存放於聯儲局內的超額準備金現在2.1萬億美元,長息上市,銀行自然提取超額準備金投資於債市中。美國國債孳息繼續緩慢爬升,實質利率偏低,美股甚至環球股市皆會繼續「兩極化」,投資者會一方面湧入高派息公用股及上市房地產信托,一方面側重高增長的科技股。兩者之間,只有中國一帶一路發展可以左右大勢。王良享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顧問主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705/20079009
儲局成員憂美股大漲風險 分析:9月縮表機會大 長債息升至2.37厘
1 :
GS(14)@2017-07-08 20:49:05【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公布6月中議息會議紀錄,成員對應否在通脹有清晰信號前出手仍存在分歧,當中有意見認為應該盡快縮表,聯儲局亦認為通脹數據放緩是因為一次性原因引致的,分析員認為9月縮表機會仍大。會議紀錄特別提到,風險資產的價格不斷上升,美股亦上漲至歷史高位,擔心對市場構成風險,惟市場對紀錄未有太大反應,10年期國債孳息率回落後再回升至2.37厘水平。
明報記者 余慕恩
在議息紀錄中,有幾名官員提到市場已經準備就緒,可以在數月內啟動縮表,但亦有官員指需要時間判斷通脹放緩原因,擔心太快縮表會令市場接受錯誤信息,以為聯儲局對加息採取更進取的步伐。
市場預計縮表的第一步會在9月展開,讓局方有充足時間在主席耶倫明年2月任期屆滿前進行,聯儲局於上月的議息會議上首提縮表方案,會以循序漸進方式進行,首季每月將在60億美元政府債券及40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到期後不再投資,金額將按季度增加至每月最多300億美元政府債券及200億美元按揭證券。
實施縮表後首年,聯儲局最多會減持1800億美元國債及120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證券,合共3000億美元,若其後按其最快的縮表速度計算,聯儲局需要4年,才能把資產負債規模減至市場預期的2萬至2.5萬億美元。
有成員認為需時判斷通脹放緩原因
在會議紀錄中,亦特別提到美國股市出現泡沫的情况,幾名官員指出「股票價格相對標準的估值高」,國債孳息率在年初下降並在低位維持,有部分官員認為是投資者承受風險的能力上升,令資產價格上漲,擔心市場低波幅及低溢價的情况會影響金融市場穩定。
事實上,道指及標普500指數本年至今已升近9%,納指更累升超過14%,三大指數在上半年破頂。新華財金社首席投資策略師盧楚仁表示,雖然科技股最近有回吐迹象,但美股市盈率仍然是工業國中最高,相信聯儲局是在經濟數據及通脹率以外,股市亦是緊縮政策的考慮因素之一。
盧楚仁:美股市盈率工業國中最高
聯儲局下次的議息日期為7月25至26日,耶倫將會在下星期三及四在國會發表半年講話,上月的會議聲明中,儲局官員預計2018年將加息4次,目前市場預計局方將在今年12月加息。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533&issue=2017070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