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糾結了21年的存款保險制度,到底長啥樣?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17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2 09:11 編輯

糾結了21年的存款保險制度,到底長啥樣?


最近政策層可謂重磅消息頻出,11月30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明確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征求意見的截止日期為12月30日。  

  

這一醞釀21年的、事關中國金融穩定和市場化改革的制度終於靴子落地。之前可謂歷經波折,直至近幾年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尤其是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才加快了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

存款保險制度推出過程大事記



《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中到底說了些啥?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最低50萬保額,從國際上來看已屬於相當高的水平了 :其約為去年我國人均GDP的12倍,而一般為人均GDP的2-5倍:美國5.3倍,英國3倍,韓國2倍,印度1.3倍。


美國保險制度

  美國作為第一個推出該制度的國家如今已歷經80多年,其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可以說有效的阻止了民眾在金融災難或者是銀行面臨危難時的擠兌現象,也促進了社區銀行等小銀行的健康發展,下圖詳細的列示了美國存款保險制度概況:



該制度的推出有何影響

  這一制度的出臺,對銀行股的影響是首當其沖的,這其中既有利空也有利多因素。

利空因素:銀行業必須向存款公司繳納一定的保費,會增加銀行的運營成本,對銀行股盈利影響偏負面;有利於民資進入銀行業;“存款搬家”現象會在短期內會對銀行產生較大沖擊。

利好因素:

  • 利好中小銀行:無論銀行大小與否,都將受到同等的保障。對於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以及即將問世的大量民營金融機構來說,實際上是無形的增信,有助於爭取到更多中低金額的存款資源。
  • 將有助於銀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屆時將強者恒強,要麽變專,要麽變大
  • 增強銀行體系的市場約束,有利於加強中央銀行的監管力度,減輕中央銀行的負擔

其次財富的溢出效應將利好非銀機構:

  • 對保險行業有重大利好,因為公眾將更多的建立起風險意識;
  • 利好券商板塊,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回股市必將引爆A股行情從而增加券商經紀收入,
  • 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風險意識必將進一步加強,全球化配置需求將會更加強烈,屆時美股、港股、各類ETF都將更多地納入到其資產配置中去。小額貸款公司、p2p及可以提供全球資產配置的財富管理的公司必將駛入快車道!(來自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45

糾結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19.html

最近分別有三個人來向我表示他們正處於某種糾結之中。

第一個人:我手上的股票最近幾個月上漲了許多,想賣出獲利,可又怕賣出之後股價繼續上漲,很糾結。

我:不必糾結,對於那些不管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得到確切答案的問題,不值得花費一分一秒在它們身上。

第二個人:我投資了一些歐洲基金,由於最近俄羅斯和歐美之間的矛盾問題,已經跌了不少,正糾結要不要先賣掉。

我:任何國家之間隨時都可能產生任何矛盾,摩擦,甚至起衝突。如果你需要為這個擔心,那你在一開始就不應該做這個投資。

第三個人:我有兩個保險計劃可選,計劃A是。。。,計劃B是。。。,幫我算一算哪個保險計劃更劃算。

我(計算完畢):如果你在75歲之前死亡,那計劃A比較劃算,如果你超過75歲才死亡,那計劃B比較劃算。

第三個人:真糾結,不知選哪個好呢?

我:。。。。。。(心想:連生死都置之度外了,還放不下糾結呀?)

以上都是真人真事,希望大家在每次糾結之前,先考慮值不值得去糾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900

兩難的貨幣政策與糾結的資本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97

QQ圖片20150203105523

(本文作者為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徐高,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進入2015年,A股市場“瘋牛”不再。在 2014 年 12 月 21 日,我曾經發表題為《強弩近末》的文章,指出“股市上漲的‘強弩’已接近其末端”。過去一個多月的市場行情驗證了這一預判。從《強弩近末》這篇文章發表至今的這 40 多天里,上證綜指僅累計上漲3.3%,與之前 1 個季度超過 30%的漲幅不可同日而語(圖 1)。在股指上攻動能減弱的同時,市場波動性也明顯加 大,並對資金面方面的信息尤為敏感——如 2015 年 1 月 19 日因為“兩融” 監管造成的暴跌,以及 1 月 21 日央行流動性投放帶來的大漲。

QQ圖片20150203105527

“瘋牛”行情中相當極端的股市風格在近一個月得到糾正。去年 4 季度的牛市中,股價的上揚集中於大盤低價股。金融板塊(尤其是非銀金融)成為了那段時間中股市里最大的贏家。但 2015 年 1 月的股市則明顯有利於小盤股和成長股。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在這個月中跑贏滬深 300 指數 10 多個百分點。相應的,股指漲幅的行業板塊分布也呈現反轉的態勢。2014 年 12 月漲得最好的金融板塊在今年 1 月跌幅最大。而 12 月領跌的 TMT 板塊則在 1 月份領漲(圖 2)。

QQ圖片20150203105706

股市的變化緣於資金面的趨緊。從去年 12 月開始,金融市場短期資金價格明顯攀升。今年元旦過後,資金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仍然系統性高於去年下半年的平均水平。目前,銀行間市場 7 天回購利率的波動中樞已經從去年下半年約 3%的水平擡升到了靠近 4%的位置。3 個月的 SHIBOR 也上升了超過 50 個基點(圖 3)。人民幣貶值壓力帶來的資本流出是資金面抽緊的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下文將會論述的貨幣政策兩難。

股市表現可以用“糾結”二字來概括。就股市來說,改革預期、居民資產配置轉移這些長期利好因素仍然存在,讓不少人對後市仍然充滿期待。但是,金融市場資金面的趨緊、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心理壓力、以及監管層對股市加杠桿資金的清查又給市場帶來不少壓力。在這樣糾結的心態中,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的預期成為最大擾動因素。一方面,對貨幣政策終將全面寬松(降 準降息)的預期成了不少投資者的心理支柱。另一方面,央行貨幣寬松持續低於預期的現實又讓市場變得焦慮,對有關資金面的消息高度敏感。在這樣的情緒中,市場呈現漲幅減小,波動加大的格局。

QQ圖片20150203105709

債券價格並未充分反映近期短期資金價格的上升。盡管當前的短期資金價格已經系統性高於去年 11 月的水平,但各期限國債收益率都基本回落到了去年 11 月的低位。這樣一來,同期限的 SHIBOR 和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利差在近期明顯擴大(圖 4)。看起來, 債券市場的投資者似乎預期目前資金面的緊張狀況只是暫時的,資金價格會很快回落到去年下半年的低位。 

債券市場的情緒也同樣“糾結”。目前,宏觀預測者幾乎一致認為 2015 年經濟增速和通脹都會低於去年。 這種低增長、低通脹的預期非常有利於債券。但對債券價格來說,貨幣政策是比宏觀經濟基本面更重要的決定因素。從去年年末至今,貨幣政策的寬松措施相當遲疑。即使人民幣貶值壓力引發了資本的大量外流, 央行也只是通過短期工具來給金融市場補充流動性,而並未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動用降準這樣的“大招”。 這導致了短期資金價格的系統性上揚,給債券收益率帶來了上行壓力。如果短期資金價格在目前的較高水 平維持一段時間,就會引發債券收益率的全面上移。畢竟,在 2013 年下半年的時候,偏緊的貨幣政策曾經 令債市大幅走熊,與經濟基本面明顯背離。這種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之間的矛盾,給債市前景帶來了不少不確定性。

資本市場的糾結緣於貨幣政策兩難。從疲弱經濟增長和低迷通脹來看,貨幣政策理應更加寬松。而高層領 導“降低融資成本”的要求也給央行帶來了很大寬松壓力。但另一方面,央行也有理由對貨幣政策放松保 持謹慎。正如央行之前多次說過的,寬松貨幣政策只能在短期內發揮“維穩”的作用,但會在長期留下很多副作用。而且,貨幣政策的放松還會降低結構調整的動力,甚至“固化”經濟結構失衡。

QQ圖片20150203105803

在股市“瘋牛”之後,央行又多了一個不放貨幣的理由。去年 11 月降息之後,紅火的股市行情已經明顯產生“虹吸”效應,大量分流實體經濟資金,反而加大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難”問題。在去年 11、12 月,社會融資總量增長已經明顯加快。但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到位資金狀況卻進一步惡化(圖 5)。在這樣的情況下,央行有理由擔心進一步的貨幣寬松會給股市火上澆油,反而不利於實體經濟融資瓶頸的緩解,以及經濟增長的平穩。 

兩難之下,央行寬松措施表現出了 “相機抉擇”的特點。經濟下行壓力決定了貨幣政策不松不行。但很明顯,央行希望保留自己的對貨幣寬松的掌控力,給自己留出足夠靈活度。因此,近期央行流動性的投放都是通過短期貨幣工具來實現,以確保投放的流動性很快會到期,從而把控制流動性的主動權保留在央行自己的手中。在這樣的思路之下,降準降息這樣短期內“不可逆”的貨幣寬松工具不太可能推出。由於央行本身就是在“走一步、看一步”,市場自然很難通過央行的操作對貨幣政策前景形成清晰一致的預期。資本市場因而糾結。

經濟增長指標是決定貨幣政策走向的關鍵。貨幣政策正在“穩增長”與“防風險”這二者之間權衡。其中, 經濟增長狀況是更大的變數。如果經濟增長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威脅到了經濟和社會的穩定,那麽貨幣政策必然會大幅寬松,降準降息的概率也會大為上升。反過來,如果經濟企穩複蘇(哪怕僅僅是短期的), 貨幣政策進一步寬松的預期也會大為削弱。從這個角度來說,經濟增長的壞消息會是資本市場的好消息。 反之亦然。

經濟增長狀況需要等到 3 月份才能明了,之前的資本市場還將繼續糾結。目前,宏觀經濟增長面的信息好壞皆有。今天剛剛發布的 PMI 數據表明經濟增長動能還在進一步下滑。但地產銷售的改善,以及信貸投放的加速又給人經濟複蘇的想象空間。經濟增長的真實狀況還有待更多宏觀數據來驗證。但是,1 月本就是一 個宏觀數據的空窗期,諸如工業增加值、投資這樣的重要宏觀數據都不公布 1 月數據。而春節錯位也會極大擾動外貿、貨幣信貸這些 1 月有數的宏觀指標。這樣一來,宏觀增長的準確狀況大概要等到 3 月上旬發 布 1、2 月累計宏觀經濟數據時才能明晰。而在那之前,貨幣政策還將繼續在兩難之中保持相機抉擇的態勢。 資本市場則會因而繼續糾結。

糾結的市場中,投資者可尋找相對的確定性。雖然短期增長狀況會擾動貨幣政策放松的節奏,但今年全年增長和通脹比去年更低是大概率事件。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債市進一步走牛是比較確定的。當然,債券 收益率未來的下降的空間肯定遠小於 2014 年,而且下降的過程也很可能一波三折。而對股市來說,賭貨幣政策一定大放、或者一定不放都有不小風險。但在糾結的市場中,“瘋牛”應當很難重現。這意味著從“瘋 牛”那種極端的風格回撤應該是比較確定的。換言之,目前在板塊上做均衡配置的風險較小。等到貨幣政策真的降息降準,再比照“瘋牛”時的狀況作配置調整也不遲。在股市的各板塊中,地產處在一個相對有 利的位置。由於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清查會影響基建投資的融資,所以經濟增長短期企穩的希望只能放在地產複蘇之上。換言之,如果經濟企穩導致貨幣政策放松力度減小,那地產一定處在複蘇狀況中,有利於其股票。反過來,如果經濟增長持續減速引發貨幣政策大幅放松,那地產也是實體經濟中彈性最大所在。 所以,貨幣政策放與不放,地產都會確定地處在有利位置(盡管有利的原因不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423

讀懂芒格投資智慧 不糾結於市場情緒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49

讀懂芒格投資智慧 不糾結於市場情緒
作者:程兆民


市場波動,每一個人都很著急。其實,如果你讀懂了查理.芒格的投資智慧,就不會為市場波動而焦慮,不會為市場波動而睡不著覺,因為,你買股票,買的不是市場波動,買的是一家公司的股權,關鍵在於,這家公司的股權到底值不值?不值,每天都睡不著覺。值,買入價格低並且是一個好公司,那就可以夜夜安枕。

大多數人,沒有自己的思維。沒有自己的思維沒有關系,最好的路徑,是跟聰明的人學習。但大多數人,以自我為中心,沒有意識到不斷學習、自我教育的重要性,這是中國式教育制度的悲哀。我們不奢談構建自己的思維體系,單單芒格所倡導的,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以多學科思維模式為核心的大智慧,就值得我們不斷揣摩,反複領悟,如果每天糾結於市場行情,何談大的投資智慧?所以,對於大多數人追逐潮流,追逐市場波動的行為,以前我很不屑,現在我心態更加平和,只是微微一笑。因為他們的行為模式,我已經理解,即使如巴菲特,也經常做出一些很感性的事情,何況我們自己呢?但是在投資世界,是一個很殘酷的世界,你不能隨波逐流,如果你隨波逐流,註定成為不了贏家。

我涉獵的內容早已遠遠超出芒格推薦的書目,比如在閱讀到哲學家懷特海的著作時,我會這麽想,懷特海是哲學界的芒格,芒格是投資界的懷特海。但是隔三差五,我還是會不時地想起查理.芒格的智慧,並去再次重讀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思考為什麽我經常犯錯誤?思考為什麽我在投資上會出錯?思考為什麽我的情緒,依舊受到市場波動的困擾?每個人都會出錯,但是如果出了錯誤,不思悔改,那更大的錯誤會在前方等著你。每次把芒格的思維模式放在自己眼前,都會有新的感悟。既然芒格能讓巴菲特從大猩猩進化到人類,為什麽芒格不能讓你我從大猩猩進化到人類呢?沒有這個感觸,你讀不懂芒格。

查理.芒格說的下面這段話,有興趣地話,你可以好好琢摩,如果你覺得自己琢摩透了,還是沒有進化的感覺,我只能說,投資智慧之門無法對你開啟。

1995年威斯科金融公司年度股東會議上,有股東問,芒格是怎麽做出集中於少數投資的決定的。查理.芒格回答道:“哪是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當時我拿著一張複利表——我從不知道如何使用電腦,並且對通常情況下的普通股投資我可能具有哪些優勢做出了各種假設。假如我每一次只持有三只股票並對它們可能的價格波動做一些假設,我仔細考察了大量不同的情景。我發現如果我能夠應負跌宕起伏,那麽每次持有三只股票對我來說足夠了。”在這次股東大會上,查理.芒格還說出了那句我認為是至理名言,可載入投資史冊的智慧之語:只要能夠成功到達目的地,我不在意一路之上的顛簸,如果這就是代價的話。

兆民讀書的讀者們,今天我借用芒格的一句話贈送給您。“你們應該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在終生持續學習這方面發展一種多學科學習路徑,這種路徑簡直樂趣無窮,並且非常有效。”兆民讀書的讀者們,既然我們曾經接受的教育很糟糕,那麽我們就不得不開啟自我教育之路。你是否意識到了這一點?是否開始行動了呢?

(來自兆民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42

這次也不會有什麽不一樣:泡沫化投資的糾結與選擇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52

這次也不會有什麽不一樣:泡沫化投資的糾結與選擇

作者:格隆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一周,註定是讓所有投資者註定難忘的一周。在5.30八周年前夕,上證指數在周四幾乎複制了8年前5月30日的走勢。稍微清醒一點的投資者都知道,A股正在泡沫化。我們不想討論泡沫會不會破,以及何時破這樣無答案的問題,但有些問題是有答案的,比如,如何在泡沫的大背景下進行投資?該怎樣做一些逃命準備?本周我們就來深度探討投資者到底需要什麽樣的投資哲學、投資邏輯、以及投資思考方式,以及如果A股泡沫破滅了,該如何逃生。每一篇文章都是潛心思考寫就,絕對是一場饕餮盛宴。格隆匯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只有充分完善自身的投資哲學與方法論,你才能在這個市場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最近格隆聽到兩個關於A股泡沫化投資的笑話。

一個是語重心長的投資經驗總結:只要把PE搞到100倍以上,一個票就能脫離基本面的束縛,進入夢和想象力支撐的藍海。如果不幸墮入50倍以下,它將淪為一只價值投資股,在拼業績的紅海里浴血奮戰。

另一個是發生在兩個做資產管理人之間的對話:甲:聽說你最擅長分析公司基本面和估值?乙:你才擅長分析公司基本面和估值!你們全家都擅長分析公司基本面和估值!

泡沫化投資是與價值投資相對應的一個投資術語,簡單來說,就是指某個市場、行業或者個股的股價明顯脫離和超越基本面估值水平後的投資行為。泡沫化投資是令所有證券投資者最糾結的東西之一:證券市場泡沫化似乎是個常態

參與,還是不參與?以何種方式參與?如何全身而退?

從路徑上說,泡沫化投資是一種完全不同於價值投資的盈利模式。價值投資的博弈對象是投資對象本身,也即上市公司。你需要做的功課是確定公司的收入、盈利與估值水平,然後在一定的安全邊際之內買進。換句話說,價值投資賺的錢是從上市公司身上賺到的

泡沫化投資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做泡沫化投資的時候考慮估值水平是大笑話試圖從泡沫化的股價上尋找到估值安全的安慰感絕對是南轅北轍,白費功夫。做泡沫化投資的博弈對象是人,需要做的是仔細傾聽、深入了解並不露痕跡地引導市場其他投資人的審美情趣與偏好,制造大眾狂熱,讓他們相信這個美好的遊戲可以繼續高枕無憂地玩下去——因為你的投資需要別人來買單。

說到底,泡沫化投資是個搶錢的遊戲,你賺的錢來自你的博弈對手,上市公司股票扮演的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傳銷工具而已。這種盈利模式下比的不是客觀嚴格的估值分析能力,而是泡沫產生初期敏銳的嗅覺與感知能力,泡沫形成中期出色的市場情緒引導能力與高估值恐懼的自我安慰說服能力,泡沫吹大後期的冷靜、決絕、果斷退出和終止遊戲的能力

正因為泡沫化投資是與人博弈,而不是與公司博弈,這很類似行走江湖打家劫舍,幹的都是刀口舔血的鬥毆買賣,武藝再高強,也難以保證哪次不會馬失前蹄,因此多數有經驗的職業投資人會把這種盈利模式視作畏途,不會當做一種常態化的正常路徑

問題在於,市場似乎經常會處在一種非常態化的狀態,一旦市場整體泡沫橫飛而且你身邊的多數人都愉悅地享受到了泡沫的快樂,你會發現,維持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角色是多麽艱難。最典型的例子是上個世紀末美國納斯達克的互聯網行情。納斯達克指數自1991年的500點上漲至2000年的約5000點,把諸多理性回避互聯網泡沫的投資大家都逼入了一種極其尷尬的境地,這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巴菲特。盡管後來網絡股泡沫的破滅證明了巴菲特的終極正確,但此前他面臨的各種辛辣嘲諷與嚴厲指責足以讓任何一個固執的職業投資者屈服

今年國內A股的泡沫化投資也把很多資深投資人士逼上了近乎精神分裂的絕路。上半年A股市場冰火兩重天,權重股估值便宜但弱不禁風,創業板估值昂貴卻一騎絕塵。國內上半年以來業績靚麗排名前列的少數基金,幾乎無一例外重倉投資創業板,業績落後的則基本都是對主板所謂藍籌股的投資。2012年末的585點開始,到當前的超過3500點,創業板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上漲超過500%;同期滬深300的漲幅只有91%,上證綜指的漲幅為103%。創業板與主板估值水平之差已經拉大到了7倍以上。板塊瘋長背後是個股的火爆。截止今年第一季度,創業板405只股票,市盈率超過100以上的個股高達250。暴風科技3月上市時發行價為7.14元人民幣,兩個月時間里,股價最高曾超過320元人民幣,昨日收盤依然報237元,市盈率超過700;大股東宣布要在未來6個月套現100億元的樂視今年同樣股價出現數倍增長,目前市值1386億,市盈率380

如果創業板這種火爆行情的背景是整體宏觀經濟的持續紅火與微觀企業利潤的大幅增長,那會是一個相當和諧的共振。但可惜不是,實際情況是中國幾乎絕大多數行業都掙紮在需求大幅下滑,供給嚴重過剩的盈虧門檻上。企業財稅支出的壓力持續上行,全體A股上市公司的ROE長期低於社會真實融資利率。創業板上那些所謂的高科技高成長的龍頭公司,就算真的代表了不受傳統經濟約束的新經濟,但不要忘記納斯達克泡沫破裂後,盡管互聯網新經濟確實崛起,但納斯達克市場仍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公司最後走到了破產、退市或者徹底邊緣化的境地,更何況中國創業板公司更多是跟著蘋果、谷歌、亞馬遜等美國公司炒作概念的邊緣跟隨者而已。

這種反差很刺眼很滑稽,也令人崩潰:你不知道對於一個市盈率已經超過100倍、甚至200倍的所謂成長股該不該買進去(格隆最新看到的一份A股大行研究報告,給予一個動態市盈率200倍的創業板公司翻番的目標價,這意味著要給400倍的動態PE,這不是做研究,真的是比膽量),如果不參與進去,你也不知道市場這種癲狂狀態會持續多久,泡沫維持的時間與你的投資甚至職業生命哪個更長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對於泡沫化投資,市場每次找的理由都大同小異:諸如代表了國民經濟結構改革的方向,代表了人類新技術的革新方向,行業與公司具有高成長性等等,而且每次市場都會說這次不一樣

我們當然知道,這次依然不會有什麽不一樣:高速成長的皇帝新衣一定會褪下,泡沫最終一定會破裂。泡沫化投資本身是個人人都知道最終結果會很殘酷,但人人都假裝結果會很美好並不斷安慰和說服別人結果也會很美好的一個忽悠過程。對於職業投資者而言,這個時候需要做的是在忽悠別人時自己不能入戲太深。

在所有市場,成長類公司不斷擴大其指數權重的趨勢不會改變,但收益率曲線呈現拋物線式回落的趨勢也不會改變,收益率曲線的前半段是投資人的超高預期與前期高增長率的和諧共振所致,隨後進入增長率陷阱,最後一段則是退潮時發現90%的人都在裸泳,這幾乎是所有成長股的宿命,也是泡沫化投資的必然過程

在泡沫還沒有足夠大足夠刺眼的時候果斷按下“GAME OVER”鍵退出遊戲是一個試圖參與泡沫化投資的職業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此時,巴西狂歡節上的警示宣傳語“狂歡吧,但記得坐得離出口近一點”會比“佛祖保佑”更能起到保護作用。當一個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已經超過120倍PE,11.40倍PB(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最瘋狂時候的PB為8.5倍。除中國的創業板外,全球金融史上再也找不到一個有規模的股票市場整體PB能超越10);當做手遊的掌趣科技市值已經超過國內網絡遊戲兩大巨頭盛大和巨人市值之和;當營收只有同類公司迅雷1/15的暴風科技兩個月時間上漲45倍,市盈率超過700倍,市值達到9個迅雷;當大股東宣布要在未來6個月套現100億元的樂視今年同樣股價數倍上漲,市盈率380倍市值1386億,相當於5個國內視頻網站份額第一的優酷土豆時……你還在說服自己這次是真的不一樣的時候,恭喜你,你已經完成了從一個職業投資者向戲劇演員的過渡了。

當然,你也完全可以不參加這種泡沫化投資的遊戲。這個市場有很多牛人,他們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很好地自由切換,他們可以做好牛市,也可做好熊市。他們可以做價值投資,也能在泡沫化投資中遊刃有余。但很多人不是。

感謝佛祖,你不是並不代表你不能在這個市場活得很好,結果其實很可能是恰恰相反。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83

美“記者殺記者”案的 情感糾結與控槍爭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354.html

美“記者殺記者”案的 情感糾結與控槍爭議

第一財經日報 孫卓 閻彥 2015-08-28 06:00:00

兇手開槍自盡前曾發帖細數與兩名受害記者之間的恩怨,還聲稱遭遇了種族歧視、同事欺淩、性騷擾。

當地時間8月26日清晨,美國弗吉尼亞州莫內塔市的一座購物中心傳出六七聲槍響和一連串尖叫聲,弗吉尼亞州WDBJ7電視臺兩名正在進行新聞直播的記者倒在了血泊中,另有一名受訪者受傷。

警方公布的信息顯示,行兇的槍手為41歲的男性非洲裔美國人韋斯特·弗拉納根(VesterLeeFlanighan),身高1.91米,與兩名受害記者曾為同事。追捕過程中,弗拉納根開槍自盡,後被送往醫院,不治身亡。

在吞槍自殺前,弗拉納根還通過社交網絡發布了行兇時拍攝的視頻,並向媒體傳真了一份23頁的自述。根據自述及調查人員了解到的情況,弗拉納根殺害兩名同事系早有預謀,他還將自己形容為積聚憤怒、只待爆炸的“火藥桶”。

艾莉森·帕克                       亞當·沃德

槍手早有預謀

WDBJ7電視臺屬於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弗吉尼亞州的分支機構,遭遇不幸的兩名記者分別是新聞女主播艾莉森·帕克(AlisonParker)和攝像師亞當·沃德(AdamWard)。

“艾莉森和亞當早晨6點45分遭遇槍擊後不久身亡,他們的遇害讓我們心碎。”WDBJ7電視臺的主任同時證實,槍手弗拉納根之前也是WDBJ7電視臺的出鏡記者,兩年前被解雇後,他一直在個人臉書和推特賬戶上泄憤,表達對電視臺及同事的各種不滿。

據WDBJ7的電視員工透露,弗拉納根極難相處,經常在辦公室高聲發怒,被解雇當天他曾在電視臺大鬧一場,辦公室人員不得不全體撤離,電視臺通知警方到場後才讓情況穩定。

弗拉納根曾在美國多家地方電視臺工作過。2000年時,弗拉納根遭全國廣播公司在佛羅里達州塔拉哈西的下屬電視臺WTWC辭退後,曾向州法院起訴這家電視臺歧視。

美國廣播公司透露,該公司新聞部位於紐約的總部曾在案發後收到一份23頁的傳真,作者自稱“布賴斯·威廉斯”。23頁自述中稱“今天的槍殺是對查爾斯頓教堂槍擊案”的報複。在那一次的槍擊案中,一名白人在當地的一座黑人教堂開槍,造成9人死亡。

“布賴斯·威廉斯”還宣稱,作為一名黑人和同性戀者,他遭遇了種族歧視、同事欺淩、性騷擾等。

案發當天10時左右,這名男子再次致電,稱自己真名叫韋斯特·弗拉納根,當天上午槍擊兩人,正遭追捕。

11時左右,弗拉納根開始通過自己的推特賬號發帖,細數對兩名受害者的怨恨:帕克曾對他說出種族主義言論,沃德初次與他合作後就向人事部門說他的壞話。弗拉納根同時聲稱自己在臉書網站發布了槍擊過程中拍攝的視頻。

此時警方發現,弗拉納根行兇後駕駛自己的福特野馬跑車逃離現場,中途在當地機場換乘一輛雪佛蘭汽車,而這輛汽車他早在本月初就已租好。

約半小時後,警方在弗吉尼亞州一條公路上發現這輛雪佛蘭汽車。追捕過程中,弗拉納根開槍自盡,後被送往醫院,不治身亡。

與其他人的說法不同,20世紀90年代曾與弗拉納根在佐治亞州共事的塔齊亞·布什對他的印象是:一個經常與同事開玩笑的“好人”,“行兇的人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人。”

兩名受害記者即將結婚

遇難的早間新聞記者艾莉森出生於弗吉尼亞州,2012年畢業後以實習生身份進入電視臺工作。

“艾莉森對新聞業充滿熱情,她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夥伴,她本來有著光明的前程。”WDBJ7電視臺經理傑弗里·馬克斯表示。

在艾莉森的臉書主頁上,艾莉森說自己喜歡交際舞、戲劇和皮劃艇運動。主頁信息則顯示,一周前她剛過完24歲生日。

電視臺員工還透露,艾莉森正與該電視臺的主持人克里斯·赫斯特約會。赫斯特得知這一悲劇後十分崩潰,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我們在一起9個月了,這是我們人生中最好的9個月,我們本來希望結婚的。我們剛剛慶祝了她的24歲生日。”

另一名受害記者亞當今年27歲,目前也正在與電視臺的制片人梅麗莎·奧特約會,兩人已經訂婚。

可悲的是,事發當天是其未婚妻梅麗莎在WDBJ7電視臺工作的最後一天。她本來準備搬到北卡羅來納州,當天電視臺還將為她舉行一個盛大的送行酒會。亞當本來準備跟梅麗莎一起搬到北卡去,還曾表示自己打算轉行,希望以後的生活“離新聞遠一點”。

另有消息顯示,當天接受艾莉森采訪並受到槍傷的是當地商會的主管維琦·加德納,她們正在談論有關旅遊業發展的問題。維琦背部中了槍,目前正在醫院急救。

美國禁槍之爭幾時休?

美聯社報道稱,槍手弗拉納根在槍擊案中使用的手槍是合法購買的,但不清楚他是何時何地買的槍。據說,弗拉納根是在今年6月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市非裔衛理聖公會教堂發生槍擊案後決定買槍的。

2015年的夏天美國已發生多起槍擊案,從田納西州的查特諾加,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拉菲特,再到南卡州的查爾斯頓,到今天弗吉尼亞州的莫內塔,每當有無辜生命因此逝去,美國槍支管制的問題總會受到質疑。

極力推動控槍的美國總統奧巴馬26日晚說,這起事件令人心碎。

根據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從2015年1月1日到7月21日,200天的時間里美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一起槍擊案。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America)的數據顯示,自“9·11”恐怖襲擊以來,總共有74人被恐怖分子所殺害,而死於槍支犯罪的美國人達到15萬人。

美國社會學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在1966年到2012年全球發生的291起槍擊案中,有31%發生在美國。

在每次的槍擊案發生後,總會有兩種不同的意見討論槍支管制的問題,一種意見是希望讓槍支法案更加嚴格,這樣可以減少持槍人數和全國槍支犯罪頻繁發生,另外一種意見是讓每個人都持有槍支,這樣一旦遇到襲擊時任何人都可以持槍自保。不幸的是,這兩種觀點一直都沒能在立法上取得任何進展。不僅如此,在槍支暴力犯罪的背後還包含了警方過度執法、種族歧視、仇恨犯罪和民權等複雜的因素。

認為美國槍支犯罪的問題不在“槍”的觀點認為,嚴格的控制槍支並不會讓美國槍支暴力的情況有所好轉。

比如,目前美國槍支管制最為嚴格的地區,包括伊利諾伊州的芝加哥、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等地,雖然槍支管制非常嚴格但卻是美國暴力犯罪最為嚴重的地區,嚴格地控制購買槍支並沒有讓這些地方更加安全,因為“想用槍犯罪的那些人”不會遵守法律,總會有自己的方法和渠道拿到槍支。

反之,在槍支管制非常松散的州,比如在人人都可以持槍,沒有槍支管制法的佛蒙特(Vermont)州,同槍支有關的犯罪率卻在美國最低,也被稱為是美國最安全的州之一。2012年,佛蒙特州全州總共發生過8起兇殺案,只有2起同槍支有關。

然而,美國全國的其他數據卻披露了更複雜的事實,一些槍支管理松散的州也有很高的犯罪率以及與槍支有關的暴力犯罪。作為槍支管制最為嚴格的州,首都華盛頓是最好的案例之一。

1975年,華盛頓特區通過“1975槍支管制法案”,根據這項法案,華盛頓特區的居民禁止擁有和攜帶手槍、自動手槍和高效能武器。到2008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此項法案違背美國憲法第二修訂案,此後“1975槍支管制法案”作廢。

而在1975到2008年間,也就是控槍法案執行的30年的時間里,華盛頓使用槍支引發的暴力犯罪迅速上升,從之前的每10萬人中有26人從事槍支犯罪上升到每10萬人中有81人從事槍支犯罪。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45

美國升息很糾結



2015-09-28  TWM

過去,美國只要看本國經濟數據就能決定政策; 如今,各國經貿互相影響,風險大增,也打亂了美國升息的腳步。

美國聯準會一貫有兩個政策目標,維持幣值穩定和改善就業狀況。

然而,聯準會九月例會卻在傳統的雙目標之外,提出了第三個要素-外圍環境,這第三個要素,硬是將美國利率正常化的起步點推後。在國內經濟上,公開市場委員 會對環境的把握相當精準,就業市場復甦強勁,總體經濟與房地產市場也已步出危機;通貨膨脹因汽油價格因素而走低,不過工資上揚明顯,早晚會傳導到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同時國會兩院被共和黨所把持,共和黨對QE一直有微言,監管聯準會之聲不絕於耳。在此背景下,公開市場委員會已做好加息的準 備,逐步調校市場預期。

外圍環境打亂了聯準會的部署,先是希臘債務危機,再有中國A股暴跌,最後人民幣貶值觸發全球風險資產價格亂波。市場動盪之大,令聯準會也無法坐視不理,因 為潛在的金融風險可能帶來更大的調整和資金的連鎖反應。在會後記者會上,聯準會主席葉倫談論外圍風險(尤其是中國因素)的時間,遠遠多過對通貨膨脹與就業 市場討論。如此重視外圍環境,在聯準會政策歷史上絕無僅有。聯準會自有其道理,不過市場還是吃了一驚。明明聯準會議息前,多數人士通過各種渠道來遊說不加 息,可是聯準會真的不加息,市場又擔心聯準會知道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股市反而因此大跌。

市場對聯準會政策動作反應劇烈,是因為政策透明度消失。無論在決策上還是信息釋放上,都出現阻滯,反映到市場上便是風險溢價上揚。歐洲央行、日本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也有類似的傾向,市場也有類似的反應。

葛林史班任內致力於提高政策透明度,當時平穩的宏觀環境、下行的通膨走勢為此提供了基礎。金融危機後各國央行全力救市,政策共振度高。今日,美國開始步出危機,政策也開始進入「後危機時代」,於是聯準會決策變得更複雜,透明度自然下降。

是不是聯準會在通膨和就業之外,將外圍因素加成考量貨幣政策的第三元呢?筆者認為此乃一時性現象。畢竟通膨壓力尚未顯性化,增長基石也不穩固,美國貨幣當 局有等的本錢,又恰好碰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匯率、股市上亂波迭起,全球市場受到衝擊。長遠來看,相信聯準會做出政策決斷的基準仍在通膨和就業上,其他均 是擾動因素。聯準會依據國內經濟基本面來制定政策,是堅定不移的。相反,當聯準會進入加息周期,資金成本、資金流向的變化,可能給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帶來 不確定性。「美元是我們的,問題是你們的」,會讓許多央行頭疼,政策難度上升,風險加大。

陶冬,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研究興趣側重中國經濟,兼顧亞洲及其他國家地區經濟分析。

撰文 / 陶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97

買還是不買?樓市新政出臺讓投資者們糾結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7122.html

買還是不買?樓市新政出臺讓投資者們糾結了

第一財經日報蔡胤 2016-03-28 06:29:00

被市場稱為“史上最嚴”上海樓市新政3月25日塵埃落定。新政無疑將對上海樓市產生巨大影響,市場更為關心的問題是,新政是否如一盆冷水,已經潑在了一線城市樓市投資客的頭上?

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本輪樓市參與者們,預期出現了巨大分歧。在上海出臺新政的當口,這些參與者關心的是,未來北京等地將會針對投機出臺什麽樣的政策,調控重拳會不會落在北京?

被市場稱為“史上最嚴”上海樓市新政3月25日塵埃落定。新政無疑將對上海樓市產生巨大影響,市場更為關心的問題是,新政是否如一盆冷水,已經潑在了一線城市樓市投資客的頭上?

將影響京滬豪宅市場

同策咨詢研究部提供給《第一財經日報》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3月21日,上海市商品住宅庫存量降至849.78萬平方米,由於去年下半年至今市場成交量及去化速度維持相對高位,市場去化周期已經縮短至6.02個月(按照3個月移動存銷比計算)。

此輪上海調控新政最核心的內容涵蓋幾個方面,包括打擊場外配資、限購升級、限貸升級。其中,嚴禁中介機構從事場外配資業務,在業內意料之中。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中介首付貸問題起源自上海、發酵於全國,如果中介機構自建資金池,造成的影響將不僅僅是放大購房杠桿助力樓市泡沫,更為嚴重的是構成了巨大的潛在金融風險,因此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重視。她預計,北京可能出臺的調控政策中也將強調對於中介機構從事場外配資業務的管控和打擊,資金杠桿降低後,將屏蔽部分資金實力較弱的購房者,造成市場交易量的下滑。

滬版新政一個重要的變化在於規定非本市戶籍家庭購房,社保及個稅由2年變5年及以上。實際上,北京早在2011年就執行非本地戶籍購房的社保及個稅繳納年限達到5年才擁有新購一套的政策,本次上海社保年限升級後,意味著購房資質門檻提高,與北京平齊。

這樣的政策,除了影響剛需市場,對豪宅市場也影響巨大。上海一房地產機構資深分析人士對本報表示,由於限購政策從嚴執行,高端市場打“擦邊球”購房的現象將不複存在,再加上當前高端樓盤預售許可證申請及備案上已經實質性收緊,因此,新政對高端樓盤影響會加大,這部分樓盤成交將很快受到影響。

“上海調控新政中前面的兩條,其實對北京影響不大,真正具備核打擊力的,是後面這兩條。”郭毅分析,上海新政中,企業購買商品房再次上市需要滿3年及以上,以及提高二套首付比例的規定,可能對北京的樓市政策產生一定警醒作用。

郭毅稱,眾所周知,無論是高端客群重複置業購買豪宅,還是投資客一次性投資多套房產,目前唯一能夠繞開限購的法寶就是用企業名義購房。而一旦企業購買商品房後再次上市需要滿3年及以上,將堵住投資客短期炒房的通道,同時,不可避免地,也將誤傷到部分高端剛需。在她看來,無論購房者會采取何種措施應對,對於豪宅的開發商來說都是利空,業績和回款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對於2016年58個售價超過8萬元/平方米的高端項目同期在售的北京,豪宅市場潛在供應量高達5000~6000套,如果執行類似政策,豪宅供需形勢將更加惡化。

投資客預期分歧

在任何一個活躍的市場,想博一把的人們總是按捺不住的。

“當時主要考慮的是地鐵口交通方便,另外兩居室比較符合剛需購房者的需求,好出手。”說起春節前在北京投資兩套二手房的原因,3月初,北京人葉琳(化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她和愛人去年投資私募經歷很大波動,隨著利率走低,不動產的保值能力提升,他們認為一線城市好地段的相對不太老舊的兩居室,會是能增值、流動性也較好的資產。葉琳是貸款買的這兩套房子,打算兩年左右賣出套現,原因是她認為北京的房價長遠來看,已經沒有太大上漲空間,現在投資也只是短線博一把。

同樣的時間,同樣是“80後”,宋海(化名)不僅沒有買房,還選擇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投入到自己的創業公司。北京四環內,地鐵口,房齡只有五年,品牌開發商精裝的60平方米左右的開間,他選擇以280萬元的價格出售。他對本報記者說,思考再三做了這個決定,目前的經濟狀況,房價上升空間有限,很可能是短期內的一個高點。

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本輪樓市參與者們,預期出現了巨大分歧。在上海出臺新政的當口,這些參與者關心的是,未來北京等地將會針對投機出臺什麽樣的政策,調控重拳會不會落在北京?

“與上海、深圳不同,北京並未出現明顯的投資需求升溫的跡象,新房市場交易量也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況。”亞豪君嶽會新近提供給本報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年初至3月22日,北京共成交商品住宅(不含保障、商住,包括自住房)10178套,與尚處於成交低谷期的去年一季度樓市相比,反而減少了3241套,其主要原因是北京房價上漲所致。該報告認為,一方面北京庫存不足的現狀令開發商漲價惜售,另一方面,高端盤入市量的增加,也是造成北京房價結構性上漲的原因之一。

在新房市場價格上漲的背景下,一季度北京大量購房需求流向二手市場。據亞豪君嶽會數據,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在今年初實現了同比翻倍增加。近期,從一線門店傳來的聲音,當前二手業主提高報價之後,看房量已經明顯下降,未來一段時間,預計北京二手住宅市場的交易量將有所下滑。

“二手交易的下滑終將傳導到新房市場,賣舊買新型改善型需求的隱匿,將令新房市場的交易量同樣出現萎縮。因此可以判斷,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自主調節了春節前後曾出現的樓市過熱現象,加之北京本就執行著全國最嚴格的限購,預計在這一點上,將不會繼續加強。”上述報告如是寫道。

還有人做出來降價的判斷。針對上海樓市,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今年二季度上海樓市將呈現供求博弈的特征,“量跌價穩”將是整體二季度趨勢,下半年在成交量出現下滑的市場背景下,個案價格有可能會出現下調,尤其是本輪樓市上漲幅度較大的中高端樓盤極有可能率先降價。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638

要糾結還是轉身? 楓葉資料室

來源: http://danielkyip.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9614535

近日,「華麗轉身」成為城中熱用詞,阿也獲得一套近年的代表作。這套以銀髮族為目標觀眾羣的電視劇,成功出這一代人的情懷與疑惑,加上實而不華的劇情推進,疑開拓了本地電視劇的新片種。

所謂「華麗轉身」,是指劇中人們放下數十年來建立的固有形像、思維,甚至信念,以另一角度看身邊人、身邊事,從而自糾結多年的心鎖(包括親情、友情、愛情)中解脫出來,身走餘下的人生路。簡單講,就是如何轉軚?!而相對一直以來重人與人衝為主的主流電視劇,這套鼓勵人們和的作品,相信有一定人生閱歷的觀眾,自有自我的touching感受位!

說回投資,我也在本週初來了一個「華麗轉身」,週一平了對沖用的淡倉,週二開始入場一些受惠A相關股。因為在19日,A股市場由商股、舊經濟股和權重股領漲,同時間,港股中內險股和A股高相關性股有表現,以我轉軚,看好A股可能創新高拉動恆指回試28000點水平。基以上推論,我加了些A股組合中比重較的成員,在港股市場買回一些早前套現了的AETF

週三,林少陽最新文章指出,『從近日每日成交金額逐漸減少,遊資自今個月開始只是追逐垃圾股份的態度看,港股於今個月頗有進入「垃圾時間」的意味,令本欄較為傾向後市在進一步上升之前,或先行於未來一個月的時間稍作調整。』我開始留意,垃圾股熱潮後,資金會否轉向質素較高的股份?!

目前,我將輪港股調整期由兩個月轉為四月,即港股在近月會先28000點水平波動,到8月或9一次中度調整完成這個調整浪。這段期間,A股及個別港股仍具獲利空間,是炒股不炒市的時機。當然,若發現局勢有變時,我盡快update最新看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838

买还是不买?楼市新政让投资者纠结了

http://www.yicai.com/news/5000184.html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本轮楼市参与者们,预期出现了巨大分歧。在上海出台新政的当口,这些参与者关心的是,未来北京等地将会针对投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调控重拳会不会落在北京?

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上海楼市新政3月25日尘埃落定。新政无疑将对上海楼市产生巨大影响,市场更为关心的问题是,新政是否如一盆冷水,已经泼在了一线城市楼市投资客的头上?

将影响京沪豪宅市场

同策咨询研究部提供给《第一财经日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21日,上海市商品住宅库存量降至849.78万平方米,由于去年下半年至今市场成交量及去化速度维持相对高位,市场去化周期已经缩短至6.02个月(按照3个月移动存销比计算)。

此轮上海调控新政最核心的内容涵盖几个方面,包括打击场外配资、限购升级、限贷升级。其中,严禁中介机构从事场外配资业务,在业内意料之中。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中介首付贷问题起源自上海、发酵于全国,如果中介机构自建资金池,造成的影响将不仅仅是放 大购房杠杆助力楼市泡沫,更为严重的是构成了巨大的潜在金融风险,因此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她预计,北京可能出台的调控政策中也将强调对于中介机构从事 场外配资业务的管控和打击,资金杠杆降低后,将屏蔽部分资金实力较弱的购房者,造成市场交易量的下滑。

沪版新政一个重要的变化在于规定非本市户籍家庭购房,社保及个税由2年变5年及以上。实际上,北京早在2011年就执行非本地户籍购房的社保及个税缴纳年限达到5年才拥有新购一套的政策,本次上海社保年限升级后,意味着购房资质门槛提高,与北京平齐。

这样的政策,除了影响刚需市场,对豪宅市场也影响巨大。上海一房地产机构资深分析人士对本报表示,由于限购政策从严执行,高端市场打“擦边球”购房 的现象将不复存在,再加上当前高端楼盘预售许可证申请及备案上已经实质性收紧,因此,新政对高端楼盘影响会加大,这部分楼盘成交将很快受到影响。

“上海调控新政中前面的两条,其实对北京影响不大,真正具备核打击力的,是后面这两条。”郭毅分析,上海新政中,企业购买商品房再次上市需要满3年及以上,以及提高二套首付比例的规定,可能对北京的楼市政策产生一定警醒作用。

郭毅称,众所周知,无论是高端客群重复置业购买豪宅,还是投资客一次性投资多套房产,目前唯一能够绕开限购的法宝就是用企业名义购房。而一旦企业购 买商品房后再次上市需要满3年及以上,将堵住投资客短期炒房的通道,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将误伤到部分高端刚需。在她看来,无论购房者会采取何种措施应 对,对于豪宅的开发商来说都是利空,业绩和回款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于2016年58个售价超过8万元/平方米的高端项目同期在售的北京,豪宅市场潜在 供应量高达5000~6000套,如果执行类似政策,豪宅供需形势将更加恶化。

投资客预期分歧

在任何一个活跃的市场,想博一把的人们总是按捺不住的。

“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地铁口交通方便,另外两居室比较符合刚需购房者的需求,好出手。”说起春节前在北京投资两套二手房的原因,3月初,北京人叶琳 (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她和爱人去年投资私募经历很大波动,随着利率走低,不动产的保值能力提升,他们认为一线城市好地段的相对不太老旧的两 居室,会是能增值、流动性也较好的资产。叶琳是贷款买的这两套房子,打算两年左右卖出套现,原因是她认为北京的房价长远来看,已经没有太大上涨空间,现在 投资也只是短线博一把。

同样的时间,同样是“80后”,宋海(化名)不仅没有买房,还选择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投入到自己的创业公司。北京四环内,地铁口,房龄只有五年,品 牌开发商精装的60平方米左右的开间,他选择以280万元的价格出售。他对本报记者说,思考再三做了这个决定,目前的经济状况,房价上升空间有限,很可能 是短期内的一个高点。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本轮楼市参与者们,预期出现了巨大分歧。在上海出台新政的当口,这些参与者关心的是,未来北京等地将会针对投机出台什么样的政策,调控重拳会不会落在北京?

“与上海、深圳不同,北京并未出现明显的投资需求升温的迹象,新房市场交易量也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况。”亚豪君岳会新近提供给本报的一份报告显示, 今年年初至3月22日,北京共成交商品住宅(不含保障、商住,包括自住房)10178套,与尚处于成交低谷期的去年一季度楼市相比,反而减少了3241 套,其主要原因是北京房价上涨所致。该报告认为,一方面北京库存不足的现状令开发商涨价惜售,另一方面,高端盘入市量的增加,也是造成北京房价结构性上涨 的原因之一。

在新房市场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一季度北京大量购房需求流向二手市场。据亚豪君岳会数据,北京二手住宅交易量在今年初实现了同比翻倍增加。近期,从一线门店传来的声音,当前二手业主提高报价之后,看房量已经明显下降,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北京二手住宅市场的交易量将有所下滑。

“二手交易的下滑终将传导到新房市场,卖旧买新型改善型需求的隐匿,将令新房市场的交易量同样出现萎缩。因此可以判断,北京房地产市场已经自主调节 了春节前后曾出现的楼市过热现象,加之北京本就执行着全国最严格的限购,预计在这一点上,将不会继续加强。”上述报告如是写道。

还有人做出来降价的判断。针对上海楼市,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今年二季度上海楼市将呈现供求博弈的特征,“量跌价稳”将是整体二季度趋 势,下半年在成交量出现下滑的市场背景下,个案价格有可能会出现下调,尤其是本轮楼市上涨幅度较大的中高端楼盘极有可能率先降价。

http://www.yicai.com/news/5000184.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