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西安發力航空運輸 力爭躋身臨空經濟示範區第一方陣

繼去年西安鹹陽機場成功躋身全球前50大機場之後,近日西安臨空經濟示範區又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民航局的批複。

深居內陸的西安將打造航空樞紐,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作為追趕超越的發力點和突破口。

5月10日,由中央網信辦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的“新時代·新平臺·新機遇”“一帶一路”大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陜西站啟動,第一站走進西安空港新城。

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是我國北方第二、全國第八大樞紐機場,也是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明確建設的國際樞紐之一。

近年來,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發展迅速。2017年突破4000萬人次大關,達到4186萬人次,其中國際旅客量為200萬人次,機場排名躋身全球第46位,連續七年,客運量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增速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位居國內十大機場前列。

研究表明,航空客流每增加100萬人次,可拉動地方經濟效益總和18.1億元,創造相關就業崗位5300多個,去年鹹陽機場客運量達到4186萬,拉動陜西省經濟效益約757億元,創造約22萬個就業崗位。航空物流對產業的帶動比率也高達1:28,就業帶動的比率是1:12。

基於此,2017年9月,時任陜西省省長胡和平在西安空港新城調研時首次提出“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發展思路。借助於西安鹹陽機場的樞紐優勢,做大做強臨空經濟,打造內陸經濟開放高地。

一方面,鹹陽機場繼續擴大規模。2017年11月18日,鹹陽機場三期工程獲得民航局立項階段的行業批準,目前正在走下一步審批程序。西部機場集團有關人士介紹,鹹陽機場規劃旅客吞吐量為1.1億-1.2億人次,未來隨著科技發展,有可能達到1.3億~1.5億人次。

另外一方面,西安確定了臨空經濟示範區建設的目標:到2020年初步形成航空物流、總部經濟、航空維修、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良好格局,客貨量增速保持在全國樞紐機場前列;到2025年建成輻射西北、連接全國、通達世界的航空綜合運輸體系,躋身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第一方陣”。

目前,西安已經開通了至阿姆斯特丹、哈恩、芝加哥等13條全貨運航線,2017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186萬人次,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一,航空貨郵量達到26萬噸,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第二,躋身全球機場前50位。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的要求。

西安空港新城保投公司副總經理尹向明向第一財經表示,在現有的基礎上,西安正在申請將西鹹保稅物流中心升級為綜合保稅區,已經在今年2月由陜西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同時,西安也正在申報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預計今年內能落地。

不僅如此,西安空港新城還根據自身發展定位,深入研究,探索申報首個內陸型自由貿易港。2018年1月7日,舉辦西鹹新區“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研討會,邀請商務部研究院、陜西省內外知名高校的領導和專家學者為空港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把脈支招。今年2月,西安空港新城被陜西省確認為申報、建設自由貿易港主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77

成都天府生物城建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

“成都國際生物城有望成為國內第三大生物醫藥聚集園區。”卡威生物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評價生物城。

5月16日,緊緊圍繞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的理念和建設生物產業功能區的要求,總投資額逾260億元的18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此次簽約的項目中,產業鏈項目10個,創新鏈項目4個,金融鏈項目3個,供應鏈項目1個。在品種方面,預計將產生12個一類新藥臨床批件、2個一類新藥生產批件、9個國內首仿藥臨床批件、16個國內首仿藥生產批件。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以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為目標,以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為重要路徑,以建設生物產業功能區為重要抓手,積極推動國際生物城向註重產業生態培育轉型,向建設創新資源轉化高地轉型,向‘外引內培’轉型,向比拼營商環境營造轉型。”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負責人表示,國際生物城將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圈建設,強化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和金融鏈,打造生活宜居國際社區,建立專業化精準化政策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天府國際生物城共引進項目109個,協議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隨著項目加快落地,配套建設也在同步推進,園區路網已成規模,總面積26萬平方米的孵化園核心區已主體封頂,首批重點項目將於2018年6月正式入駐。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1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逾260億元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會成為繼上海張江以及蘇州之後第三個大型生物醫藥聚集地的園區,這里具有人才和產業聚集地的因素,所以我們選擇來到這里。我們的創新藥現在已進入臨床階段,預計在未來三年內上市。”卡威生物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次簽約落地的18個項目中,產業鏈項目10個,包括國際一流的抗體藥物研發及生產基地、全球首個皮下註射PD-L1抗體藥物、基於新型靶點開發的免疫治療藥物生產基地及國際領先的生物服務研發生產基地等。其中,由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投資的綠葉生命科學產業園項目投資額達65億元,這是綠葉生命科學集團整合全球資源布局的國內首個集精準醫療、抗體醫藥生產於一體的健康產業基地。

創新鏈項目4個,包括由斯坦福大學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治療博士後李慶教授創辦的非同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科恩伯格教授合作建設世界領先水平的單克隆抗體和雙特異性納米抗體創新型生物大分子藥物的研發平臺、國際化標準的臨床服務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資源評估交易中心等3個面向全球的創新服務平臺以及促進國內創新產業化進程的省級審批服務平臺。此前,天府國際生物城通過“引龍”“養獸”計劃,已經成功招引4個諾獎團隊,包括全球唯一以諾貝爾獎得主邁克爾·畢曉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癥研究所。“諾獎得主科恩伯格教授團隊這批項目的入駐,將有力助推國際生物城進一步站上全球生物醫藥產業潮頭。”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表示。

金融鏈項目3個,在保險及基金方面為創新生物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其中,由國際生物城主導設立的生物醫學材料基金項目總投資計劃為100億元,為西南地區首只百億級生物醫學材料專項投資基金。

供應鏈項目1個,即由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實力最強的醫藥健康集團——中國醫藥集團投資打造的全球供應鏈服務平臺定位為現代物流分銷一體化平臺。

“這260億的投資預計可帶來12個一類新藥臨床批件、2個一類新藥生產批件、9個國內首仿藥臨床批件、16個國內首仿藥生產批件以及3個面向全球生物醫藥企業創新服務平臺。” 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聖諾生物制藥有關負責人表示,聖諾生物是中國多肽藥物最大生產量的企業,這次選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落戶,主要是看重其區位優勢,因為成都生物醫藥發展註重在軟件、硬件這一塊的支持力度很大,加之園區為企業在引入留住高科技人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在這邊投資就是想把多肽藥物做得更好更完善,然後出口到歐美市場。

截至目前,國際生物城共引進項目109個,協議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其中包括創新藥13個,首仿藥27個,創新技術平臺24個。

醫療大數據平臺火石創造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他們將與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一起建立全國乃至全球針對生物醫藥過程性成果的交易所。目前國內在過程性成果上還沒有相應的交易所,之所以選擇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是因為從未來增長潛力上來說,成都、成都高新區在過程性成果上會有特別大的爆發,而且成都市政府在這方面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所以我們希望在這里建立相應機構,從而促進整個生物醫藥的發展。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規劃圖

國際生物城積極推動“四個轉型”

按照成都市委要求,成都高新區要圍繞建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區的總體目標,著力推動“四個轉型”,即從註重產業規模擴張向註重產業生態培育轉型、從要素資源聚集高地向創新資源轉化高地轉型、從註重招大引強向註重外引內培轉型、從註重比拼優惠政策向註重比拼營商環境營造轉型。

作為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載體、主戰場和主引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不僅是成都高新區“一區四園”的重要戰略極核,也是成都市統籌建設66個產業功能區中的示範功能區,承擔著引領西部產業功能區轉型升級的重任,這與“四個轉型”的具體要求一脈相承。

在產業生態培育上,生物城獨有的產業鏈“築基”、供應鏈“通路”、創新鏈“賦能”、金融鏈“助力”、國際社區“融入”及專業配套體系“催化”的“4+1+1”體系已搭建起一套完善的產業生態系統。國際生物城正通過共享、匹配、融合形成若幹微觀生態鏈,集成構建產業生態圈,推動生物城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生產、服務、消費等多功能的城市型經濟轉型。

依托“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範基地”,國際生物城積極推進新藥成果的轉移轉化。此次簽約的4個創新鏈項目中,創新型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平臺、國際化標準的臨床服務中心、全球生命健康產業資源評估交易中心等均屬面向全球的創新服務平臺,都將極大促進國內創新產業化進程。“生物城已將創新資源、科技研發及轉化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正努力打造創新資源轉化高地。”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介紹。

積極“外引”世界知名醫藥企業的同時,國際生物城目前正加大“內培”力度,通過“育獸”計劃,生物城正努力培育本土“獨角獸”,其中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李進博士領銜的成都先導藥業正打造從靶標篩選到先導化合物發現與優化一站式的國際創新藥物研發中心。此外,康諾亞生物醫藥、成都博恩思等本土企業都以成為國內醫藥產業的強勁力量。

當下,各類產業園拔地而起,營商環境已成為企業“引進來”並“留下來”的關鍵要素。近日,一個包含重要服務信息的“水晶聯絡牌”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入駐企業中引起熱議。“這上面有國際生物城對口聯系領導的姓名、聯系方式,還有對口聯系部門、服務專員的詳細信息,我們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快速找到‘對的人’。”畢曉普癌癥研究所副所長潘濤收到聯絡牌後表示,這個聯絡牌很實用,國際生物城的服務一如既往地“給力”。

據悉,2018年,國際生物城將對接國際權威產業咨詢機構,深入研究生物大分子、生物產業智能制造、基因檢測等領域和生物產業配套環境、招商舉措建設。“國際生物城將一如既往地為企業服好務,堅持‘不叫不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為成都高新區建設國家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貢獻力量。”天府國際生物城相關負責人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97

廣東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對港澳服務業更開放

作為唯一一條連接澳門和珠海橫琴的大橋,珠澳蓮花大橋穿梭巴士已經實現刷金融IC卡支付車費,而這樣便捷的跨境支付手段或許很快就將在廣東自貿區更多的公共服務領域落地。

國務院近日發布了《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率先對標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建立與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貿易中心和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相適應的制度體系,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

踐行制度創新高地任務

方案提出了建設公正廉潔的法治環境、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和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等18個方面的具體舉措,其中就包括拓展金融IC卡和移動金融在自貿試驗區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為粵港澳居民跨境往來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務。

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今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方案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堅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的“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重要指示精神,把廣東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國際社會觀察我國改革開放重要窗口的一個具體體現。

在打造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方面,廣東自貿試驗區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拓展到服務貿易領域,探索與國際高標準規則相銜接的知識產權、人才、法治體系,率先創造一流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在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方面,廣東自貿試驗區將打造全球港口鏈,支持轉口貿易、離岸貿易、數字產品貿易等國際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快速發展,建設區域型股權交易市場和再保險中心,推動建立統籌國際國內市場、空港和海港資源、在岸與離岸業務、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全球供應鏈的核心樞紐。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毛艷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提出的“兩區一樞紐”定位,充分體現了廣東自貿試驗區踐行制度創新高地這個核心任務。

毛艷華分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先行區強調的是對接高標準國際貿易投資通行規則,與最初的建設方案相比,增加了知識產權保護、勞工問題、環境保護等一系列新的內容,體現了廣東作為試驗田和壓力測試的作用。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強調的是提高國際貿易投資的能級,要在我國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為雙向開放提供支撐。

“至於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很明顯是為了港澳能夠更好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澳居民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廣東自貿區要繼續探索體質機制創新問題,破解障礙,使三地要素便捷流通,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更好落地。”毛艷華說。

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 圖片來源:國新網

深入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

廣東自貿試驗區在建立伊始,就肩負著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和促進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重要使命,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廣東自貿試驗區的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

歐陽衛民表示,廣東自貿試驗區將充分發揮制度創新優勢,在CEPA框架下,率先對港澳服務業進一步開放,擴大港澳金融、會計、律師、建築等專業服務範圍,引入香港建築工程管理模式,將港澳的航線作為國內特殊航線來管理,不斷突破粵港澳深度合作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根據方案,還將研究推進在自貿試驗區工作的港澳金融專業人士通過培訓測試的方式申請獲得內地從業資格,其在港澳的從業經歷可視同內地從業經歷。允許自貿試驗區內港澳與內地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的內地律師受理、承辦內地法律適用的行政訴訟法律事務。允許自貿試驗區內港澳與內地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以本所名義聘用港澳律師。

此前,廣東自貿試驗區已經先行試點了“擴大內地與港澳合夥型聯營律師事務所設立範圍”。珠海橫琴片區成立了中國首家內地與港澳合作的中銀-力圖-方氏(橫琴)聯營律師事務所,還設立澳門投資綠色通道,探索試行“港資港模式,澳資澳模式”,加快投資項目建設審批。

廣州南沙片區和深圳前海片區也推出了相關政策,並且在“人才資格互認”方面做出嘗試。南沙區相關負責人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還將繼續推進國際人才資格互認工作,加大力度引進國際先進的職業標準,拓寬行業及工種,推廣國際通行的職業資格認證及相關認證培訓,開展國際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認證及鑒證服務。

毛艷華表示,服務貿易是我國建設貿易強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要通過擴大開放來推動貿易高質量的發展。香港是優質創新資源匯聚的地方,通過香港,資金、人才、技術等會更方便進入廣東自貿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同時,要素的便捷流動也必然加快服務貿易相關的體制機制規則的創新。

除了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廣東自貿區還將在促進粵港澳經濟深度合作、創新粵港澳科技合作機制、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示範基地、攜手港澳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推出多項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