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三十五歲祕書 記出一家人的小確幸 用公司帳概念 輕鬆掌握家庭現金流

2012-8-27  TWM




靠著訓練有素的記帳術,及嚴謹的理財態度,上班族林妙津將家中財務處理得井然有序,把「家庭利益極大化」當作理財目標。現在,她靠著每年八%的穩健投資收益及八位數存款,替家人建築一個安全的堡壘。

撰文‧歐陽善玲

某天清晨,我從好夢中醒來。看了身邊的小女兒Amanda一眼,頓時被她純潔的臉龐吸引住。透著微亮日光,有種難以形容的柔和、朦朧美,好像天使一般!我忍不住拿起相機,把這畫面拍了下來,放在網路上與親友分享。此時,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三十五歲的上班族林妙津一臉幸福地說。八年前,她初嘗為人母的喜悅,如今已有兩個漂亮、開朗的小孩。

過去幾年,她是位稱職的家庭主婦,現在則是一家外商資產管理公司的祕書。如果要她想像一下,人生中最幸福美麗的景色是什麼?答案肯定是給孩子一個沒有煩惱、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但話說回來,想要達到這個境界,確保金錢無虞,家庭資金防護網牢不可破,絕對是最重要的前提。

「結婚前,我是有錢就花的享樂主義者。不要說從不記帳、對金錢沒有概念,喜歡的東西也是看中意就買,從不節制。」她說,「當時一人飽全家飽,只要對自己負責就好。而且我有賺錢能力,錢花光了再賺就有,或是省吃儉用、餓幾頓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林妙津有了小孩後,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不論婚前或婚後,我和先生從未針對『家裡的錢該誰管』這件事進行討論;但很自然地,他將所有的錢都交給我管;而我也因為他的信任,以及對小孩、家庭的責任感,徹底轉性。」管錢第一步 釐清家中現金流手握家中財務大權,林妙津對金錢的態度跟著認真起來。「我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有了小孩後,對『安全感』的要求變得更高;要讓我感到舒適安穩,最基本條件就是沒有經濟壓力,過著資金不虞匱乏的生活。若要我訂出一個『安全量表』,我認為可流動資產部分,數字至少要五千萬元。」事實上,林妙津的家庭經濟條件比一般上班族優渥,不過為求內心踏實,充分了解家中現金流向是她免於不安的第一步。而這當中最笨、卻最好用的方法,就是不偷懶,好好記帳。

她說,「二○○一年,我擔任一家英商台北分公司的經理,當時總公司都會把帳務做好,不需要我額外花心思記帳、管帳。但我仍會好奇自己對公司的獲利貢獻如何,加上年輕,有自行創業、開公司的想法,所以就試著將公司的開支項目逐一記錄下來,做成預算計畫。」林妙津記帳之後,發現很多有用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對現金流向變得很有概念,能權衡各項支出的輕重及必要性,有效開源節流,而這也是家庭理財的首要任務。

後來因緣際會,林妙津到了美國,由於工作關係常需要跟會計師接觸,這段期間,她學會看懂公司帳目,更加肯定事先做好預算的重要。

防漏財 節約、補救雙管齊下尤其第一個小孩出生後,家庭收支跟先前截然不同,必須藉由記帳方式,掌握家中財務輪廓及生活面貌,避免不必要的開銷。「從會計項目與金額可看出,沒有小孩時娛樂相關支出項目較多,金額也較大;有了小孩後,生活基本開銷就會比較多。」舉例來說,有小孩之前,林妙津家中外食居多,且選擇的餐廳都相對高檔;服裝穿著上,也因為沒有照料小孩的顧慮,不需遷就行動方便、舒適或耐髒的衣服,而是極盡所能打扮,衣服平均單價也較高。

又像是住家方面,有了小孩後,安全舒服的居家條件,一定凌駕在品味、風格之上。諸如此類的生活改變,都可透過家庭帳一目了然。「詳細記帳,讓數字說話,就能輕易找出財務破洞,防止漏財及不當花費。」她說,剛開始記帳時,要將花費分門別類、妥善編製各會計項目確實不容易,但可利用「食、衣、住、行、育、樂」六大分類,初步設想日常開銷種類,執行起來就容易許多。

比方說「住」的部分,會計科目包括:房租、管理費、家事服務、家具家飾、水費、電費、公用電費、瓦斯費、室內電話費、網路費、爸爸手機費用及媽媽手機費用;「衣」的部分,則依照家庭成員編列,分別是爸爸治裝費、媽媽治裝費、姊姊治裝費、妹妹治裝費及洗衣費。

她分享,「衣」的部分因為是各自獨立記帳,所以「責任區分」明確。例如,兩個小孩的衣服費用不斷增加,原因可能是外套穿到學校,或出去玩的時候弄丟了,才會一直買衣服。找出問題後就對症下藥,像出門前多叮嚀幾次,或建立賞罰制度,小孩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編列預算 每年國內外旅遊盡興玩另外,很多人抱怨明明沒花什麼錢,但錢就是留不住,存錢實在很困難。如果做好記帳工作,便可掌握錢的流向。「像車子的相關費用其實非常高,基本支出就包括稅金、保險、保養、油資、停車費,如果一個不小心,還會有交通罰金及事故賠償等,更不要說偶爾去洗個車、美容一下。」林妙津補充,要是不記帳,這些沒有直接「用在自己身上」的錢,就完全感覺不出來。

家庭帳除了有預警效果,還能幫助自己提早規畫家庭活動,像生日、節慶及度假旅遊等。尤其以家庭開銷比例來看,「樂」是年度重大支出,占總開銷約三成左右。這部分細項包括:禮物禮金、書籍費、美容美髮美甲、娛樂及度假費用。

這筆款項,向來是家庭財務支出重點,且牽涉到特定日子,如親友的婚禮、長輩生日或重要節慶,都必須事前規畫、排定行程,因此須連同預算一併考量。「像去年,全家出國度假費用較高,但今年小孩有其他課程安排,暑假不會再到國外旅遊,費用就能省下來。」她強調,「儘管沒有國外度假計畫,每逢星期假日,小孩的戶外活動也不少。後來發現,國內好吃、好玩的地方很多,女兒們玩得也很盡興,不一定要花大把鈔票去國外度假才叫享受。」現在,只要某項花費超過平均水準,林妙津就會「警鈴大作」,找出漏財根源。如果是必要開銷,她就會在其他項目節省一些;如果是不必要的花費,她也會適時提醒家人,進行節制消費的動作。

除了生活所需六大項目,她的帳目還有「醫療保險」及「其他」共八類。醫療保險部分,扣除醫藥費、勞保、健保外,剩下便是家人的保險。「我的保險規畫很簡單,首先家庭經濟主要來源、也就是先生的保額一定最高,因為平時家裡就有其他財務規畫,所以大人的保險我只買意外險。至於小孩,平時看病有健保就夠了,保險部分我也只幫他們買儲蓄險。」保險重點在意外 投資重點在穩健林妙津解釋,家中收入扣掉日常生活八類支出後,剩下來的資金約八成進行投資活動,手邊現金只留兩成。正因為自己是有計畫的理財,所以就算突然有手術等較大額的醫療開銷,或臨時要用大筆資金,都不至於手頭緊迫,拿不出錢來。

換句話說,保險的目的在「以防萬一」,如果發生意外,家中經濟支柱垮掉,才需要一筆較大資金去支應固定開銷。

「很多人急著幫小孩買保險,認為愈早買保費愈便宜;但其實小孩沒有賺錢能力,壽險保額對父母或家庭來說意義不大,不如幫他們把錢存下來,長大以後使用。」林妙津幫兩個小孩各自買了儲蓄險,一年保費約三萬多元。以去年醫療保險類支出來看,約占年度總開銷一五%。

記帳,是管控現金流的好辦法;而善用理財工具,則是將資產變大的不二法門。「家庭收入扣掉必要支出後,有八成資金投入股市及美國房地產。」林妙津說,過去先生在美國工作,所以有機會在當地置產。以目前美國租屋行情計算,扣掉房貸、保險、稅金及管理費後,一年租金報酬率約七%。

投資熟悉產業 靠每年配息讓資產長大另外,由於先生在電子業上班,對於公司的上下游廠商、產品結構,以及整個產業生態都很熟悉,股票投資自然也以相關行業為主。林妙津算了一下,股票部位每年報酬率約五到八%,「這些都是我們很有把握的公司,經營穩健,老闆樸實可靠,雖然不是讓你一夕致富的飆股,但每年穩健配息,股息殖利率比銀行定存好很多,資產能穩健長大就很理想。」林妙津除了是家中財務大臣,為了讓先生在工作上全力以赴,她還身兼「康樂股長」,安排家中大小活動,且時時機會教育,培養小孩正確的金錢觀。她分享,「像我常常跟女兒說,花錢買東西時,要先想一下有什麼方式,可以不花錢卻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例如,想看的故事書,可以先跟圖書館借;想玩的玩具,可以跟朋友交換。教小孩分辨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長大後自然就懂得勤儉節約,不會過度消費。」林妙津靠著訓練有素的記帳術,以及嚴謹的理財態度,將家中財務管理得井然有序,「這是我老公的智慧。他將家中財務全權交給我處理,其實感受到的壓力更大,自己就會把『家庭利益極大化』當作理財目標。」而眼前林妙津最大的理財目標,就是在台北市買一間適合家人居住的房子。她說,現在租的房子其實很理想,有公園綠地、學區又好,最重要是社區鄰居結構相仿,都是有小孩,且年紀相當的小家庭。

「不過周遭鄰居之前買一坪四十萬元,現在卻要買到一坪一百萬元,雖然有能力負擔,卻也很難說服自己下手。」林妙津不改精打細算本性,除非有中意的物件,且價格也相對合理才會出手,否則她仍將持續為家庭財務把關,盯緊每一塊錢的流向。

林妙津

出生:1977年

現職:資產管理公司祕書

經歷:電子公司業務經理

學歷:台大外文系

家庭:已婚,育有二女

林妙津的

家庭財務計畫書

步驟1家庭財務目標:

1. 短期:在台北市購屋(坪數約60坪,有公園綠地、學區良好的優質社區),目前居住地參考價約7000萬元。

2. 長期:流動資產(現金、股票)至少5000萬元。

步驟2階段性財務目標:每年存款至少達到500萬元。

步驟3可行性收支目標:1. 生活開銷占總收入30%以內。

2. 總收入的56%進行股票投資,挑選現金殖利率5%以上、經營穩健的公司。

3. 剩下14%當作緊急預備金。

步驟4定期檢視程序:

1. 平日蒐集所有發票,分類歸檔,月底將所有明細登錄家庭帳,並檢討改善。

2. 每年檢視股票投資收益,追求穩定配息。

林妙津記帳表圖解

衣的記帳方式

類別項目1月2月3月11月12月合計衣 爸爸治裝費 0 0 067,911 074,246 媽媽治裝費 009,595 10,448 9,232 63,977 姐姐治裝費 0 0 03,593 1,725 10,555 妹妹治裝費 0 0 01,639 1,715 7,271 洗衣費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2,000 眉角1依家庭成員分類 有效管控每個人的消費頻率及預算。

眉角2與上月比較媽媽11月治裝費過高,下個月要少買一件衣服。

住的記帳方式

類別項目1月2月3月11月12月合計住 房租50,000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600,000 管理費4,800 4,800 4,800 4,800 4,800 57,600 家事服務4,000 8,000 4,000 4,000 4,000 52,000 家具家飾 0 055,000 7,480 066,530 水費535 0535 577 03,167 電費1,516 01,204 989 011,412 公用電費1,348 01,228 1,102 09,403 瓦斯費829 01,041 270 04,461 室內電話費292 362 216 271 292 3,816 網路費85 506 990 899 8998,539 爸爸手機 0575 165 334 277 4,234 媽媽手機1,152 334 246 1,170 626 10,354 眉角3詳細列出子科目這部分金額占總費用最高,分類也最雜,所以連社區「公用電費」也要記錄,可觀察是否有不當用電情況。

林妙津的私房管帳要訣

1. 將家庭開銷初步分成「食衣住行育樂」六項。

2. 每一大項之下,再依家庭成員細分子科目。

3. 每月累計加總後,再與上個月或去年同期比較。

4. 找出異常數字,並檢討原因。

5. 改善問題或節制消費,下個月再追蹤。

林妙津財務整理4心法

財務工具:善用記帳控管家庭現金流。

嚴控費用:大人只保意外險,小孩只買儲蓄險。

業外收入:股票只買穩定配息且自己熟悉的公司。

家庭教育:灌輸小孩「不花錢」也能解決事情的想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97

小確幸不敵低薪 港人移台只是假象

2015-07-27  TCW


今夏,當你到台灣各大景點,是不是常遇見講廣東話、結伴成行的香港旅客?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去年香港、澳門來台觀光人次逾一百三十七萬,僅次於中國、日本、東南亞,成為台灣第四大旅客來源。

其實,不只觀光,近年來,「移民台灣」逐漸成為香港社會中備受討論的話題,加上「佔領中環」運動結束超過七個月,仍未見具體成果,眼看民主遙遙無期,逃離香港,成為部分香港人的唯一選擇。

去年九月,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有二一%的香港人考慮移民,從二○一二年的反國民教育、反陸客自由行,到去年佔中,政治、經濟快速傾中,導致香港人對中國的認同感逐年下降,《華爾街日報》 Wall Street Journal)更認為,香港很可能出現「第三波移民潮」。

來台誘因:民主距中國較遠,又有人情味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時的兩波移民潮,香港人大多移民澳洲、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然而這一波移民潮,開始有人注意到台灣。

「香港人普遍對未來不抱希望,申請移民就像買保險,多一個身分也比較安心;對台灣的印象又很好,覺得台灣人很有人情味,自然會被吸引過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說。

台灣因為保有民主體制,又和中國隔著一道海峽,加上台港兩地距離近、移民門檻比其他國家低,彷彿成為香港人避世的後花園。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去年申請居留台灣的港澳人士達七千四百九十八人,比前年成長逾六成,創下歷史新高。

連今年三月,花旗銀行發布的調查報告都顯示,台灣是香港擁有港幣百萬元以上流動資產人士的亞洲移民首選。

但香港人真的那麼哈台灣嗎?仔細檢視各項數據,發現其實並不然。

首先,錯把居留當移民,是第一個問題。

雖然去年申請「居留」台灣的港澳人士創新高,但在七千多人中,包括近四千名來台念書的港澳生,以及工作、依親等,這些人沒有中華民國身分證,大多只在台灣短期停留,之後便返回香港,還不符合政府對移民的定義。

去年真正移民台灣的港澳人士,申請「定居」的共六百九十七人,不到申請居留的十分之一,想變台灣人身分的香港人,仍是少數。

「過去很多人誤以為申請居留就是移民,好像香港人真的全都跑來台灣。」大都會國際移民公司董事長陳應富表示。

再者,如果把比較時間拉長,單看申請定居人數,去年的六百九十七人,還不比九七回歸前三年,平均每年申請定居人數達一千六百人來得多。即便是中港衝突日益升溫的這三年,平均定居台灣的港澳人士約六百多人,並不像居留人數出現明顯增加。

若要真的移民,香港人還是偏好西方國家、澳洲。

今年初,香港保安局公布數據顯示,去年香港人最愛移民的前三大國家,是美國、澳洲、加拿大,又以美國達二千二百人為最;相較之下,申請定居台灣的人數僅約其三成。

「台灣吸引的大部分是香港一般中產階級,有錢、有能力的還是會選擇移民到歐美國家。」創建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黃文彪說。

因此,在香港,移民台灣仍是話題,卻沒有成為集體行動。不少想賺趨勢財的業者,也說商機並沒有外界想的大。

這半年,台灣各大建商、房仲忙著在台港兩地辦說明會,每週甚至帶兩、三組香港客戶來台看房,希望藉此拉抬低迷已久的房市買氣。

但是,熱潮卻不一定能換成錢潮。台灣房屋港澳來台置產服務中心副總彭明智說,以十到二十人的看房團為例,通常只有兩、三人成交,「並沒有到大家說的炒房程度。」對香港人來說,單純想投資,大可到其他國家,只有少數想在台灣長住者,才可能買房。

移民阻因:低薪人均所得輸香港,難賺大錢

為什麼來台念書、工作的香港人屢創新高,但真正落地生根的卻不到十分之一?

主要原因在於,對台灣的浪漫想像,終究會隨著日子消逝,小確幸該如何餵飽肚子,便成為最大考驗。

一直以來,提到台灣,香港人大多只有人情味、慢活、文青等想像,難了解台灣面臨的現實問題,例如低薪就是不少香港人移民台灣的阻礙。

「畢竟除了民主,民生也是一個考量。」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黃麗璇表示,通常會移民,都是為了安居、樂業,台灣對香港人來說,的確是個適合安居的地方,但能否樂業,卻是一大問題。

根據美國《環球金融雜誌》調查,若按人均購買力計算,二○一三年台灣人均所得約四萬美元,香港則達五萬三千美元,這使在台念書的港澳生畢業後,留台工作意願不高。若要創業,除了得適應台灣市場,不少移民來台的香港人,只看到台灣租金便宜、創業門檻低,卻忽略台灣人薪資低,購買力不如香港,賺錢不比想像中容易。

「我認識的朋友沒有一個在台灣開店做生意賺到錢。」旅居台灣的香港作家黎慕慈在《台灣買樓全攻略》書中寫道。

陳應富觀察,有意願和能力移民台灣者,大多是四十五歲以上的「準」退休族群,有辦法支付六百萬元投資移民費用,來台灣生活,一邊做小生意,沒有經濟壓力;若為了賺大錢而來,恐怕還得三思。

留才阻因:法規港澳生畢業兩年後才能留台

即便不介意薪資,法規限制也讓這些想留在台灣發展的香港年輕人,缺乏機會。

近年,來台念書的港澳生人數屢創新高,這些從大學時期就在台灣扎根的年輕人,理應是台灣吸納人才的最佳管道,卻因政府對外來人才的態度,是提防大過於吸引,因此失去留才機會。

過去,港澳生畢業後須回香港、澳門工作兩年,才能來台灣工作;直到去年六月,這個回國兩年的限制取消,只要畢業後在台灣工作滿五年,每年居留滿一定天數,第五年平均每月收入高於台灣基本工資的兩倍,便能取得台灣身分。實際成效如何,仍待時間檢驗。

去年三月,因為服貿爭議,台灣社會開始出現一種擔憂:「台灣會不會淪為下一個香港?」香港則因為一連串的中港衝突,把台灣當成一片尚未淪陷的淨土,這種氣氛,在去年佔中時達到高潮。

但香港《號外》雜誌前主編張鐵志卻直言:「台灣人先不用過度自嗨。」

他認為,現在香港人對台灣嚮往,甚至從此而起的移民熱潮,反映的只是香港人自己對香港未來的焦慮,並非台灣的吸引力有多大。

未來,當香港人「哈台」熱潮退去,我們得思考,除了現有的民主自由、小確幸外,台灣還有哪些價值、條件,能創造更好的環境,吸引人才落地生根,而非只是過客。

【延伸閱讀】移民台灣,哪裡比香港好?

● 較便宜:投資移民門檻僅新台幣600萬元,不像加拿大要投資逾4,700萬元● 空間大:2012年香港人均居住空間為2.59坪,台灣13.5坪,是香港的5倍多● 開銷低:2014年香港生活成本高居全球211座城市中第3名,台北僅61名● 房租低:以36.3坪的公寓為例,香港每月租金近新台幣20萬元,台北租金只有香港的17%● 步調慢:台北捷運電扶梯的速度是香港地鐵的2/3● 較民主:有投票權的公民都可以一人一票選總統,香港特首由間接選舉產生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87

不要停在「小確幸創業」


2015-12-07  TWM

創業初期規模可以很微小,視野、格局應該要放眼國際;即使出海口平台短缺,台灣仍有原創品牌在海外大放異彩。

台灣年輕人近年在島上城鄉巷弄間,創立的創意事業,有人稱其為「小確幸創業」,意思是格局太小,志氣不大。

創業從來由0到1,初期規模小是自然。但是規模雖小,視野、格局、見識則能遠大較佳。起初創業著床是鑲嵌在島內城鄉巷弄間,眼光則最好能放眼四海。

創意事業起步通常規模微小,無論On-line(線上購買)或Off-line(線下實體市場)都亟需大平台的承載與呈現,才能踏出地域性格,面向國際化市場的洗禮。但是小型創意事業要有國際化視野,光講眼光容易,但落實操作甚難。

鼎泰豐在環太平洋開了百餘家店,但國際化起步是在日本,而且槓桿運用高島屋百貨在日本各大城的網絡店,作平台延展。現在日本十四店、港澳五店、新加坡十九店、吉隆坡六店、首爾七店、台灣九店、中國二十三店等,國際化氣概初立。

十月分香港的台灣月,有七十幾個台灣創意品牌,在「PMQ元創方」(位於中環的創意園區),設五家一個月期的快閃店,連台北的松菸小賣所、台中為基地的范特喜等創意事業平台也參與。

台灣遍島分布創意事業聚落,創意事業的隱形冠軍很多,但是短缺出海口平台當作國際化灘頭登陸先鋒。

PMQ快閃店只是短期小型博覽會性質。像十月才在尖沙咀開香港第二店的誠品,則可視為國際化向外承載、呈現台灣生活創意的出海口平台先鋒事業。

十一月下旬為自己新書《巷弄創業家》應邀,接連到香港誠品雙店,分別舉行新書發表會。在尖沙咀發表會三樓會場,筆者正好面對著窗外海景演講,邊講邊看著維多利亞港白雲藍海,差點出神。

尖沙咀誠品二樓以台式美好「創意生活」為主軸,此店所呈現四十二個生活產業品牌中,台灣原創品牌有二十一個,是台灣創意產業品牌軟實力走向亞洲與世界的具體實踐。

像台灣農業創意品牌「掌生穀粒」,其「秘蜜花園」蜂蜜系列商品,採集來自台灣各個純淨的果園和花草園中小蜜蜂辛勤工作的成果。由於香港地狹人稠,絕少純正蜂蜜,因而在尖沙咀誠品造成很大回響。其「當初.如今」荔枝蜂蜜酒,也引起金融中心(ifc)旁四季酒店龍景軒(米其林三星)的青睞,準備以共同品牌引進。

誠品在香港的太古城第三店明年初即將營運,蘇州、上海、深圳連著開,像這樣的出海口平台事業,台灣需要多一些。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

撰文 / 李仁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49

少奮鬥10年的大確幸理財術

2015-11-30  TWM

你是否想過,5年、10年、甚至20、30年後,會過怎樣的生活?你是否想過,如果有一天病倒了,家人生活費是否有著落?如果你沒想過這些問題,你需要立即制定大確幸理財計畫!這份市面上要價新台幣2萬至3萬元的生涯理財規畫,只要花點工夫與時間,也可以跟著4個步驟、3張圖表自己動手做。而且做了之後,就如同疾病及早發現、更易治癒的道理一樣,錢不夠的煩惱,絕對可透過大確幸理財計畫迎刃而解!

一名月薪四萬元、資產有限的台北市政府雇員,有沒有可能在幫助兩名子女成家立業之餘,還能在六十三歲退休後,坐擁逾九百萬元現金,每年花十五萬元出國旅遊,還可以在下半輩子帶著老婆出國三十至四十幾趟,過著不必為金錢煩惱的快活日子?

今年四十九歲的台北市政府雇員李厚仁(化名),原本對這樣的美夢想都不敢想。因為,兩年多前(四十七歲),他發現儘管已經省吃儉用了大半輩子,隨著兩名子女即將成家立業,加上房子與車子老舊不堪,當時家裡總共僅二六八萬元的積蓄(含股票與基金),原來非常地不夠用。

李家大女兒,現在任職於一家上市傳產公司,接受本刊採訪時說:「為了我們姊弟倆,爸媽節儉度日,住了逾三十年的老舊房子年久失修,屋頂漏水嚴重導致牆壁油漆剝落、霉跡斑斑。冰箱、冷氣、洗衣機等家電,都已是老古董仍捨不得換。更糟糕的是,開了二十年的車子,不僅安全堪虞,恐成為財務黑洞!」李厚仁在成為市府雇員之前,原本是一家小型金屬加工廠的小老闆。他的妻子則是國內一家電子公司工廠的作業員。後來,金屬加工業吹起外移到中國的風潮,個性保守的李先生不願跟著客戶去中國投資,結束工廠後便考進市府當雇員。這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

種種的財務壓力,在李厚仁四十七歲時一古腦兒地襲來:首先房子修繕包括汰換老舊家電,需要七十萬元、換車預算約六十萬元,加上兩名子女的成家基金一六○萬元,總計二九○萬元,即使拿出存了二十幾年的老本(當時約二六八萬元)都不夠!更遑論兩老退休後該怎麼辦?

中年財務困窘族

被動收入少,財務自由度偏低大學讀企管的李家大女兒說:「是我極力說服爸媽去做財務規畫的,爸爸剛開始卻頗為抗拒。」他總是說:「退休後錢不夠,再去打零工拚個十年,日子就過得去了!」她說:「我不忍見苦了大半輩子的爸媽,好不容易養育子女成人,退休後依然要做工過苦日子。」「所以,我向財務規畫師李伯政提出要求:不僅爸媽退休後,兩人每月至少有五萬元的基本生活費,每年還能有至少十萬元的預算出國旅遊。」現為中國人壽金山通訊處業務主任,同時也是精進財商顧問公司理財顧問的李伯政指出:「李家的狀況其實相當單純,他們在基本的保障部分(規畫前已年繳近十八萬元保費)已經做得不錯,問題出在被動收入太少(每年僅六萬多元股息進帳,占年度總支出比重僅四.八%),導致財務自由度偏低。」這種情況很容易讓人沒有安全感,因此在花錢時就會顯得格外謹慎,生活水準就難以拉升起來。

加上李先生在理財與投資上又是屬於極保守的人,也不太願意去接受共同基金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等商品。他唯一信得過的是中華電信股票,因為十年前他開始陸續買進中華電信,當時已經存到十張,加上太太任職的電子公司配息(當時市值約十幾萬元),每年約六萬元的股息(中華電信股息就占五萬元)遂成為李家唯一的被動收入來源。

於是李伯政就採「順著毛摸」的方式,建議李爸爸不妨每年可加買中華電信二張,提高被動收入水準。當時,李家每年的結餘約十三萬元,雖僅能買一張。但隔年開始,隨著大女兒大學畢業,每年結餘可拉高至二十八萬元,二年後李家兒子也畢業,每年結餘可進一步提升至三十四萬元,每年買兩張中華電信應是綽綽有餘。

加碼中華電股票,退休年領20萬股息按照每年加碼兩張中華電信的速度,預計李爸爸在六十三歲退休時,可存到四十張中華電信股票,若每年每股配息設算為五元,每年可領股息二十萬元。這筆孳息就足夠應付李爸、李媽每年十萬元的出國旅遊支出,甚至即使每年出國兩趟還有找。

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李伯政的計算,不僅可馬上進行房屋修繕、隔年換新車、分別各給子女八十萬元成家基金之餘,之後按部就班地把該存的錢存下來,即使在六十三歲退休前薪資未獲任何調升,也可以坐擁逾九百萬元可投資資產,以及退休後每月六萬元生活費(原本期待是五萬元)(詳見附表)。換句話說,即使李爸李媽活到九十五歲,不僅可以把沒有貸款的房子留給子女,保守估計,還能留給兩名子女總計四七○萬元的遺產。

做完財務規畫後,李家大女兒說:「爸媽似乎不再那麼焦慮了,不再猶豫地馬上進行房屋修繕與家電的汰換,隔了一年也換了新車。」「爸爸再也不提退休後還要做工了,原本愛唱歌的媽媽唱得更勤了,每次看到她都笑咪咪的。」台灣財富管理規畫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澍典指出:「個人或家庭理財,不外乎有兩種毛病:不是花過頭,就是省過頭。」「如果你能夠透過財務規畫擘畫出短、中、長期的輪廓與目標,就較能做到收支有度,能夠控制金錢,而不為金錢所控制的程度。」「簡而言之,財務規畫就是跳脫出只追求當下滿足的小確幸,轉而追求更圓滿人生、對未來更不會感到惶恐的一種『大確幸』!」林澍典強調說。

財富規畫四步驟

存富、創富、保富與傳富

《財富管理基礎入門與案例實作》一書指出,整個財富管理與規畫工程中主要有四個步驟:存富、創富、保富與傳富。

存富是指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的管理,簡單來說,就是從現有的收入結構,想辦法擠出更多儲蓄出來。

創富有兩個面向:增加本業的(或事業經營)收入,或透過投資把現有資產滾出更多金錢出來。理財顧問能著力的地方,在於提出適合你的投資組合建議。保富則側重於保險規畫,避免讓人生中不可捉摸的無常與風險,使好不容易累積的財富化為烏有。最後則是傳富,意即過完一生後,可以留多少錢給子女的問題。

所以製作生涯理財計畫書不脫這四個重點。首先,你必須詳實地填寫自己或家庭的財務資訊。填寫完後再做風險屬性的測驗,以及向你的理財規畫顧問,表達出需求、目標以及夢想。規畫師再針對你的情形提出「創富」(投資)與「保富」(保險)的建議,最後再根據建議,對所有資料進行一生中各個年齡的收入、支出、儲蓄、資產等等的種種數據模擬,讓客戶對一生的財務狀況有個清楚的梗概(讀者可參考附圖跟著做)。

因此,在財富管理產業中總是流傳一句話:「一個良好的理財認證計畫,勝過一百個理財方法!」本身擁有合格理財規畫師(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CFP)執照,也在執業的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廖義榮舉例說:「很多年輕人為了區區數天的國外旅遊,製作詳細無比的出國遊玩計畫書,卻對攸關自己往後一生的財務計畫書吝於投注時間與心力。」今年三十九歲,任職於資訊業的王振仰,原本是廖義榮眼中的標準「小確幸一族」,不過,兩年前的王振仰卻不這麼認為。

他認為自己從不超支之餘,還積極投入台灣國際基督教會與寰宇希望協會的公益活動,任職的公司也是一家業績穩定、員工福利不錯的優良企業。只要認真工作,財務危機不可能找上他。

失去戒心的頂客族

保險規畫不足,當心變成啃老族問題,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兩年前王振仰在做財務規畫之前,工作十三年竟只存到二十二萬元。這是他在沒有買房、買車、甚至不必養小孩、不必養老婆(與配偶採財務分開制),甚至連父母親(仍在工作)都不必奉養的情況下所達到的成果。

廖義榮對王振仰說:「如果不立刻改變,別奢言孝親、退休、旅遊、公益等夢想,連基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問題!」這個無情回答給王振仰極大的打擊。

「頂客族夫妻,沒有資產保護、老後無子女可依靠、甚至連保險規畫都明顯不足,風險承受度其實相當脆弱。很多頂客族或單身族反成啃老族的例子為數不少。」廖義榮分析。

單身族儲蓄率50%,才算勉強合格廖義榮指出,沒有小孩負擔、沒有房貸負擔的頂客族,儲蓄率至少應從五○%起跳才算勉強合格。換句話說,以王振仰的收入,每個月至少應存下二萬五千元。「我要求他每天應該記帳,乖乖地每個月至少把二萬五千元存在沒有提款卡的戶頭裡!」廖義榮同時建議王振仰,每一季撥出五萬元投資ETF,七成放在全球型股票ETF,三成放在投資等級的債券ETF。每年的投資報酬率設定在四%至五%之間。一直到退休時,再把所有ETF轉到定期配息型ETF,用這筆孳息加上退休後的勞保與勞退年金,勉強可達到一個月四萬元以上的生活費水準。

雖然規畫過程中,令王振仰感到挫折連連,不過,兩年多下來,他至少做到了一件事:每月結餘超過兩萬元,而且投資的ETF部位已經達到五十萬元。換言之,現在的他,一年所存的錢已經超過他在規畫前累計十三年的總儲蓄,算是踏出了一小步。生性樂觀開朗的他說:「或許我無法成為有錢人,但至少還不至於變得太窮,成為別人的負擔吧!退休後應該還有一點做志工的本錢。」今年二十五歲,剛出社會滿兩年的小資粉領族張小姐,在一家財經電視台擔任助理製作人的工作。月薪三萬二的她,每個月還有四千元的家教業外收入,並與父母親同住,早、晚餐皆在家裡吃,疼愛她的父母親也不要求她拿錢回家。加上年終獎金,年收入逾五十萬元的她,工作兩年下來存款僅五萬元。她抱怨說:「存錢好難啊!」

年輕月光族

每個月存二萬元,四年破百萬關卡規畫師根據她的狀況為她制定了一個目標:四年存一百萬元。她一聽到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原本二年只能存五萬元的人,怎麼可能四年就存到一百萬元?

但仔細與規畫師討論後她發現,四年存一百萬元只是低標,因為這只是光靠「存富」(每個月存二萬元)就能達到的效果。如果再按照規畫師所建議每年投入二十萬元投資高殖利率、低波動度的電信股或大型金融股股票,不僅四年內可輕易越過百萬元關卡。而且,假設每年所存二十萬元集中買進許多存股達人偏愛的第一金股票來作試算,十年之後,即她在三十五歲那年,第一金持股可望達一二○張,每年坐領股息保守預估達十萬元以上,等於每個月無形加薪八千多元。

「光衝著這項目標,就值得我好好力行記帳,要求自己每個月存兩萬元下來!」她充滿自信地說。

你想要過怎樣的人生?是走一步算一步,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讓你不是亂花錢,就是可能成為守財奴不敢花錢的極端人生。還是對未來每一個階段都有準備,有清楚目標,穩健踏實的築夢人生。或許就從自己動手做生涯理財規畫來告訴自己吧。

step1了解收支與資產狀況著手製作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

—— 李家現金流量表

項目先生太太年度總計每月平均收入工作收入4.5萬2.9萬89.3萬7.4萬年終獎金11.2萬11.4萬22.6萬1.8萬

理財性收入

(股利或房租)5萬 5萬4167 小計 116.9萬9.6萬支出飲食 18萬1.5萬水電瓦斯電信 3萬2500 房貸與信貸 5萬4.2萬交通 10.2萬8500 小孩教育或進修 31萬2.6萬

娛樂 6萬5000

保險費 17.8萬1.5萬

稅金

(含房屋地價稅) 6萬5000

其他

(大樓管理費)

小計 103萬8.5萬

年度結餘 13.9萬

單位:元

—— 李家資產負債表

資產

項目金額占總資產

比重(%)

現金110.0 12.6 股票市值108.6 12.5 基金市值50.05.8 房地產市值600.069.1 總計868.6100

負債

項目金額占總資產

比重(%)

信貸26.8 3.1

單位:萬元 註:總資產=資產+負債

step2

提出你的煩惱與期待

寫下你擔心的事以及目標

—— 李氏夫婦的希望與煩惱1房子年久失修,漏水嚴重,希望有一筆70萬元的修繕費。

2車子開了20年,希望換一輛新車,預算60萬元。

3兒女即將大學畢業,希望他們結婚時,每人至少各給一筆80萬元成家基金。

4手頭可動用資產不過268萬元,上述願望達成總計需將近300萬元,不但不夠,兩人已經快50歲了,恐怕退休後仍要為錢煩惱。

step3

診斷你的財務問題

—— 利用五大指標,檢查問題出在哪裡運用方法:只要有一項指標顯示「不佳」,都應立即修正或改善,預防家庭財務日後陷入困境。

指標項目佳(綠色)中等(黃色)不佳(紅色)公式與說明李家狀況負債比率50%以下50%~80%80%以上總負債/總資產2%

無擔保

負債比率10倍以下

(信貸金額最好低於月收入10倍以下)10~15倍15倍以上無擔保負債(信貸、私人借貸)/月收入3倍

高風險

資產比率10%以下10%~25%25%以上高風險資產/總資產高風險資產指跟會、私人債權、權證、選擇權、期貨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股本融資部位0% 儲蓄率25%以上10%~25%10%以下年度儲蓄/年度收入12%

財務

自由度80%以上50%~80%50%以下年度理財或投資被動收入/年度總支出4.8%

step4

找出解方並對一生財務做出模擬—— 對人生各階段的財務缺口以及資產狀況一目了然

李父

年齡年度家庭

工作收入年度

理財收入年度支出當年度結餘年底可

投資資金

471125103+70 (生活費+房屋修繕)-56212 48112687.5+60(生活費+買車)-29.5182.5 49112787.531.5214 5011287248262 5111297249311 52112107250361 531121172+80 (生活費+女兒結婚基金)-29332 54112127252384 551121372+80 (生活費+兒子結婚基金)-27357 56112147254411 62112207260755 63180+522072180935 64522072+15(生活費+出國)-15920

單位:萬元

理財規畫師建議:

修繕即刻執行,換車延後1至2年。

每年增持2張中華電信或其他電信股股票

精進財商顧問公司

李伯政

女兒大學畢業,每年支出減少15.5萬兒子大學畢業,每年支出減少15.5萬女兒結婚,計畫給80萬兒子結婚,計畫給80萬

李父與李母退休

每年增持

2張中華電信

李父勞退舊制一次給付+兩夫妻一年的勞保年金15萬旅遊預算,由老本支出

月光族工作

13年僅存22萬

—— 王振仰現金流量表

項目年度總計每月平均收入工作收入40~50萬獎金或分紅8萬~10萬

小計50~60萬

支出飲食14.4萬1.2萬服裝3.6萬3000 房租9.6萬8000 交通2.4萬2000 娛樂20.4萬1.7萬保險費3.0萬2500

稅金

(房屋與地價稅)1.2萬1000

其他

(主要是教會奉獻)6萬5000

小計60.6萬

年度

結餘 不到5萬元

單位:元 註:現金流量表僅列出王振仰,不計妻子

—— 王振仰資產負債表

資產

項目金額占總資產比重(%)

現金22 100%

總計22100%

單位:萬元 註:總資產=資產+負債錢雖少,

卻有很大的夢想

—— 王振仰的希望與煩惱明明沒小孩、也不須付房貸,卻是月光族。希望能盡快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希望父母退休時,略盡孝道,給予每月6000~8000元生活費。

希望退休後每年有20萬元旅遊基金,每年能持續奉獻給教會至少每月5000元。

紀律地存錢與投資,

月光族也能存600萬

—— 王振仰的生涯理財規畫表年齡年度結餘ETF資產部位銀行定存可投資資金總部位3825202747 3925413273 40256437101 412587.242129.2 4225111.547158.5 432513752189 4415155.855210.8 4515175.558233.5 461519661257 6015562103665 61勞退勞保估計每年領27.6萬元,加ETF配息,每月有4.2萬收入56210360 620562103663

單位:萬元

開始給父母親生活費,每年給10萬元560萬元ETF轉入年4%配息型基金估計每年可領22.5萬元

理財規畫師建議:

台灣理財規畫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

廖義榮

每月至少應存下2.5萬元。

年終獎金部分,扣除給父母親紅包外,至少應存下6成,約6萬元。

每年投入20萬元投資全球投資等級債權型基金、全球大型股票基金及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比重為3:5:2。

60歲退休後,ETF應調整至年配息率4%上下的全球股票或債券型ETF。

由於未生孩子,建議每年花5萬元購買終身長期看護險。(用年終獎金支應)

撰文 / 謝富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190

台灣100大影響力品牌調查》丟掉你對年輕世代的4個誤解 大確幸才好賣

2016-04-25  TCW

在台灣的品牌地圖上,這群「年輕共和國」子民,是全新的人類。

主動、積極、重視社會責任;同時敏感、脆弱,需要人生導師帶領。

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們的態度,將重新定義我們的世界!

「為什麼要了解年輕人想法?憑什麼由他們決定以後的品牌發展策略?」一位傳統企業老闆,在內部轉型會議上不客氣的提出這樣的質疑。

以數據來看,該老闆一點也沒錯。這群十八至三十四歲的千禧世代,人數還不到十八歲以上全人口的三分之一,薪資水準更比十年前低,社經地位也還未成熟。「為何凡事要以這群人為主?」成為不少企業經營者的疑惑。

「我反對!」

美國年度新創公司「年輕先生」(Mr. Youth, MRY)創辦人布瑞登(Matt Britton)最新著作《年輕共和國》(Youth Nation)中解釋:「千禧世代對於我們的品牌世界,有翻天覆地(disruptive)的影響,」這力量,來自兩個字:網路。

美國年度新創公司「年輕先生」(Mr Y0uth,MRY)創辦人布瑞登(Matt Britton) 最新著作《年輕共和國》(Youth Nation) 中解釋:「千禧世代對於我們的品牌世界,有翻天覆地(disruptive)的影響,」這力量,來自兩個字:網路。

「他們從小到大,沒有一天活在沒有『網路』的世界中,」布瑞登強調,這群「數位原生種」,是把人類文明史上最強大的溝通工具—網路,用得最精熟的一群人。當數位聲量被這群人掌握,品牌溝通勢必全面被改寫。「他們的品牌偏好,將決定我們生活的樣子!」為了解台灣「年輕共和國」如何影響大家的品牌世界,《商業周刊》與大中華最大專案市調集團益普索(Ipsos),進行「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並特別針對台灣十八至三十四歲這群在千禧年(二〇〇〇年)之後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進行影響力品牌調查。

數位品牌、轉型老店都吸人氣調查結果似乎證實了布瑞登的想法。

在千禧世代品牌地圖中,排名前五名的Linc、Google、臉書、YouTubc、蘋果,到第六名的中華電信,都是網路相關的品牌,數位口叩牌比重,較總榜比率多了三成。而在總榜(見第一百零三頁)高居第四及第五名的影響力品牌:全聯、Visa,在千禧世代的心目中為第九及第十名。企圖重振口叩牌力量的索尼(Sony),也因為PS4遊戲機大受年輕共和國子民歡迎,上升至第八名。

益普索研究總監費愷毅(Darren Freeman) 分析,台灣的品牌世界,確實受到年輕族群影響很大。他說,臉書、Google、Line,這些在台灣影響力品牌地圖上第一線的品牌,初期都是年輕使用者帶動的。

而益普索的影響力品牌調查,遍及二十一國,整體來看,台灣年輕人在使用數位工具時,也比其他國家更能掌握。

奧美公關企業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王馥蓓,對調查結果也頗表贊同:「等於反映了我身旁千禧同事的生活!」她轉述這位二十來歲同事的作息:早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查看Line訊息,早餐進小七解決,上班途中滑臉書看看朋友動態,趁著短暫的中午休息時間,上Youtube追劇,這就是千禧同事的實際生活。

「特別是手機已經成為品牌的新貨架!」電通安吉斯集團數位長邵懿文表示,以前品牌影響力可能展現在賣場上,誰能占滿貨架,就能展現品牌影響力;現在的情況轉變為:「品牌若沒出現在手機螢幕的第一頁,被溝通的機會就降低。」台灣千禧世代選出的六大最具影響力品牌,從Line到中華電信,沒有一個在手機的第一頁缺席。

「線上」(Online)固然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過仔細觀察,一些在線下(Offline)默默耕耘的品牌,也逐漸得到千禧世代肯定。

這次益普索調查特別

針對千禧世代的品牌

偏好與總榜比較,

發現一些傳統廠商

躍然而出。包括默

默進行「品牌轉骨」

的八十五度C、重建

經營形態的新光三越

等。甚王發現未列前十名榜單的富邦金控,在傳統家族新生代的主導下,也正在利用體育及藝文,拉攏千禧世代的眼光(見第九十二頁起案例)。他們致力網路溝通之餘,在實體世界創造出另一個與千禧世代進行品牌溝通的蹊徑。

不過,在此次採訪過程中,也非常容易發現,各界在進行品牌溝通時,對千禧世代有不少誤解及成見,與調查結果兩相對照,形成相當有趣的對比。

誤解1

千禧世代只關心自己、只追求自己快樂,因此「小確幸」是品牌溝通主軸。

正解:大誤!在此次影響力品牌調查中,千禧世代對於數位平台上「散發出台灣人自豪驕傲的感覺」的重視程度,比三十五歲以上(成熟世代)高出三成四。

王馥蓓觀察,新世代的品牌經營,不只是交換產品或服務,還要站出來讓大家看到你是誰,除了提供商品,有沒有為社會盡責任,有

沒有讓使用者得到心理滿

足,有沒有做一些讓台灣這塊土地驕傲的感覺,

特別是經歷金融海嘯、食

安風暴後,社會更重視這一塊。因此,品牌是否能符合社會「大確幸」的期望,可能變成未來決戰關鍵。

誤解2

千禧世代薪資水準低,價格是王道,便宜的東西,需求一定比較多。

正解:價格在決定品牌偏好時的關鍵因素,越來越低!此次調查發現,強調「便宜」的全聯在千禧世代的品牌影響力,排行落後7一Eleven,就是最好的證明。

邵懿文分析,對於千禧世代,「價格破壞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前認同品牌的順序可能是:先看價錢、再談功能、最後滿足心理。但因為網路,價格隨查隨到,找到產品功能也不難,致勝點變成:產品及服務是否能真正滿足心理層面的各項需求。特別是千禧世代,現在品牌經營的決勝關鍵會變成:心理、功能及價錢。

當價格不再是決定品牌偏好的關鍵因素時,恐將翻轉行銷策略。

誤解3

像蔡阿嘎、泛舟哥等網路素人竄紅很快,因此在網路上進行品牌行銷時,製造無厘頭笑料,效果一定比較好。

正解:在世代的交叉比對中,千禧世代對「是您尊敬的名人代言的品牌」的重視程度最高,可見,年輕人看來自我,但其實生活中,更需要人生導師或學習對象(Role Model)帶領,慎選代言人,就變得比其他世代重要。比較好的例子是金城武,在年輕人肯定下,無論代言航空或電信,在千禧世代心目中,都能有不錯的成績。

誤解4

按讚次數越多,代表在社群媒體中越被肯定。

正解:「按讚」是一種被動行為,千禧世代在網路活動上,主動的「分享」鍵,才能反映千禧世代在數位領域中活動的真正態度。此次調查中,在「您曾在網路上搜尋過這個品牌的相關資訊」上,干禧世代回答「是」的比率,也較成熟世代高出三成六,可見千禧世代不甘於被動接受資訊,主動延伸或檢視資訊的動機能力,都比成熟世代高出許多。下回進行社群操作時,請謹記:分享數比按讚數更重要。

「千禧世代是跟網路長大的,這些受他們喜歡的品牌有一個共同特性:不斷優化自己。你永遠聽不到臉書會自誇『這是史上最好用的版本』,在他們的世界裡,永遠不會有最佳的version(版本)!」邵懿文提醒。當使用者不斷在優化,品牌經營還能停得下腳步嗎?

撰文者王之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35

全台首份》高達七成人自認小確幸 20至35歲年輕人 成功價值觀大調查

2016-05-16  TCW

一九八〇至二〇〇〇年出生者,被稱為「千禧世代」,其中二十至三十五歲左右的年輕人,已經就業或即將就業,而他們將成為台灣社會的中流砥柱。

為了解千禧世代,《商業周刊》與EOLembrain 東方快線合作完成台灣首份「20至35歲台灣年輕人成功價值觀大調查」,這份調查,凸顯當代「大志向與小確幸」的異同。

他們之中,有三成自認是大志向,有七成自認為小確幸。兩群人相同的是,成功定義同意比率最高都是「實現自己夢想」;但在同意比率次高的項目中,大志向更偏好薪資過人、達到別人做不到的事,顯示對金錢追求與挑戰困難的動機更強烈;小確幸則對得到身邊的人認同,比追求財富更感興趣。

同時,所有選項的同意比率中,大志向者都較高,顯見他們比小確幸者,更願定義這幾種成功的面向。以下是民調發現。

把台灣年輕人分三類,「理想創業者」多自評大志向除了全體民調比率外,東方線上運用六題態度問題, 將台灣年輕人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理想創業者、夢想者、安定者。

理想創業者:特色是追求理想與積極創造財富,同時也願承擔風險。

夢想者:不安於現狀,但對於改變或冒險,目前尚有較多的考量與猶豫。

安定者:認為生活穩定是最重要的事情。

將自評為小確幸與大志向者,與上述三種類型做交叉分析,發現超過九成的安定者、超過七成的夢想者,自評小確幸,理想創業者則多數自認為大志向。

這三類有異有同。理想創業者在薪資收入、社會地位的重視度,都遠高於另兩群,且更想挑戰自我。

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分析,台灣年輕人中,近四分之一屬於理想創業者的人,但對於成功職業並沒有一個窠臼模板,雖然實現夢想是最重要的事,但這個「夢想」形式很多元,是與上一個世代較大的區別。

(文趙維孝)

【延伸閱讀】發現1:只有近3成台灣年輕人自評為大志向

小確幸的人:70.8%

大志向的人:29.2%

【延伸閱讀】發現2:何謂成功?大志向偏好薪資過人、小確幸希望獲認可Q:下面幾種關於成功的面向和因素,你認為是否重要?(同意比率)無論大志向、小確幸都認為實現夢想最重要

自認小確幸者

排名1:實現自己夢想 74.3% 排名2:周遭人員認可 65.2% 排名3:薪資收入過人 48.0% 排名4:達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45.0% 排名5:高社會地位 27.5%

自認大志向者

排名1:實現自己夢想 92.6% 排名2:薪資收入過人 74.0% 排名3:達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73.7% 排名4:周遭人員認可 69.2% 排名5:高社會地位 51.0% 【延伸閱讀】發現3:哪種人最成功?大志向認為公司總裁、小確幸認為慈善英雄Q:針對下列各職業類型,對你而言,你認為是否成功?(同意比率)無論大志向、小確幸,皆認為具有專業技能者是高度成功者

自認小確幸者

排名1:完成夢想、經營喜歡小事業 77.4% 排名2:有專業技能的醫生、律師等 68.0% 排名3:獻身公益的慈善英雄 64.6% 排名4:有錢的上市櫃公司總裁 62.4% 排名5:有名藝人或知名人士 49.7% 排名6:公務員 41.8% 排名7:政治人物 28.8%

自認大志向者

排名1:完成夢想、經營喜歡小事業 78.5% 排名2:有專業技能的醫生、律師等 68.9% 排名3:有錢的上市櫃公司總裁 68.3% 排名4:獻身公益的慈善英雄 67.3% 排名5:有名藝人或知名人士 49.0% 排名6:政治人物 32.4% 排名7:公務員 26.9% 【延伸閱讀】發現4:年輕人最不願犧牲健康、親情,卻願犧牲下班時間Q:為了追求成功,下列各項你願意犧牲的程度為何?

健康

近7成不願犧牲,比率最高

願意:10.2%

不願意:68.1%

普通:21.7%

親情

5成5不願犧牲

願意:18.8%

不願意:55.6%

普通:25.6%

愛情

3成人不願犧牲

願意:28%

不願意:29.6%

普通:42.4%

平日下班時間

逾4成願犧牲

願意:43.2%

不願意:21.7%

普通:35.1%

假日自由時間

逾3成5願犧牲

願意:35.2%

不願意:31%

普通:33.8%

【延伸閱讀】調查發現:台灣年輕人「夢想者」比率最高

夢想者:40%

夢想者自評比率

小確幸:71%

大志向:29%

安定者:37%

安定者自評比率

小確幸:93%

大志向:7%

理想創業者:23%

理想創業者自評比率

小確幸:36%

大志向:64%

民調快速掃描》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TaiwanColumbus/ 《商業周刊》與東方快線合作「20-35歲台灣年輕人成功價值觀大調查」蒐集時間:2016 年 4 月 11 日至 19 日

有效樣本:1,068

研究對象:20歲至35 歲居住北中南地區的男女性

抽樣方式:分層隨機抽樣

訪問方式:網路調查

抽樣誤差:±3%

撰文者趙維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46

趨勢解析》「大企業不耐症」催化改變 大志向、小確幸 邁向2.0進化版

2016-05-16  TCW

大志向和小確幸兩種選擇,不只發生在千禧世代,其實,「X世代」(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八○年生)以及更早以前,也有這兩種人,但因時空背景不同,而有不同面貌。

過去,台灣社會鼓勵的大志向,是「數大便是美」。準教育部次長、台大副校長陳良基分析,台灣崇尚台積電等大企業模式,屬於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即便規模化,一旦當地人才、技術提升,重要性就很容易被取代。

過去雖不流行「小確幸」一詞,但仍有年輕人重視精神滿足勝過追求財富。台大社會系教授何明修認為,當時媒體不像現在自由,亦無網路快速傳播資訊,成功價值觀相對單一,這種人「畢竟還是社會中的少數。」

二00八年金融海嘯後,成功定義才逐漸被顛覆。二0一一年後,小確幸一詞在台灣形成風潮,從少數變趨勢。

由於這跟傳統成功定義有衝突,常被企業家拿來批評年輕人缺乏企圖心,構成負面印象。

但也有知名人士起身辯護。例如心理醫師王浩威就說,「社會在批評小確幸同時,卻又提倡工匠精神,這就是典型常見的矛盾。」他認為,德國、日本所尊崇的「職人」,便是小確幸的極致,台灣若要發展精緻文化,反而更得運用小確幸的力量。

小確幸也逐漸由負面詮釋轉向中性,進化至2.0版本。同時,大志向內涵也產生質變。當台灣經濟發展停滯、升遷機會變少,年輕人「大企業不耐症」日趨嚴重,不再把進一流公司當成功象徵;利用廉價勞力與資源的代工模式,也未必受到認同。

王文華認為,台灣從過去強調「利益」,變成強調「意義」的社會,年輕人更希望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我們這時代的人要有心理準備,台灣不會再以我們預期方向走下去了。」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55

小確幸也要有格局和戰功

2016-06-13  TWM

台灣多數年輕人習慣「零和競爭」遊戲,卻缺乏競爭者也能當夥伴的大格局; 期盼上一代交棒,卻不曾想過靠自己闖出新局面,這是台灣的一大危機。

這個星期,先從三個故事講起。第一個故事,賈伯斯在一九九七年重返蘋果時公司財務吃緊,竟向他經常嘲諷缺乏品味的比爾蓋茲求助,而對方也大方伸出援手。然而,賈伯斯沒有減少嘲笑,還更努力創新,來向對方「致敬」。

第二個故事,則是二○一○年,一群蘋果工程師離職,創立智慧家庭裝置品牌Nest,從開發一個智能空調控溫器開始,一四年初,被谷歌以三十二億美元收購。Nest用了頂尖人力及技術規格,只為了把一個小小的溫控硬體裝置開發到最好,是台灣硬體團隊少見。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由AppWorks 所輔導及投資的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團隊—— 盾心科技(UmboCV,請掃描文末QR碼)。盾心的創辦人在安全控監產業有成功的經驗,硬體則外包開發。

當時我們輔導的另一個團隊執行長,曾任宏達電的硬體開發技術主管,有時會協助盾心的硬體問題。他和盾心討論發現,如果公司內沒有硬體高手,而只靠代工外包,速度與品質都無法滿足需求。因為Nest故事的啟發,這位執行長決定放棄原先的創業,加入盾心。

這三個故事,說的其實是「格局」與「戰功」,也是我們投資盾心科技的原因:幾位創辦人兼具「格局」與「戰功」,即使產品還在開發,人工智慧產業也才方興未艾,我們依然願意冒風險進場。

由於台灣的教育環境與職場經驗,多數人都習慣「零和競爭」遊戲,彷彿別人的失敗,就是自己的成功。大格局的「競合關係」對多數台灣人而言,是很陌生的友誼形態和夥伴關係。

當年輕人期盼著上一代交棒,可曾想過,當年有人交棒給那些前輩嗎?棒子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戰功才能開國立業。

領人糧草的大將軍,和聚眾成軍的小流氓,如果都上場打仗,誰才會開創新局?

年輕人的小確幸不是問題,生活與內容產業結合科技,甚至是台灣的好機會。但是缺乏格局與戰功,才是高談產業轉型或創新創業當中,台灣最大的危機。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撰文 / 詹益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78

為保英美間的“小確幸”,英外相訪美賣力吆喝

出訪美國的英國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這兩天先後在紐約和華盛頓與一眾特朗普團隊的核心角色見面,用他自己的話說,雙方進行了“積極而坦誠”的對話。但此行的更大意義在於,為首相特蕾莎·梅不久後的訪美探路。

為首相訪美打前站

這是英國政府要員與特朗普新政府班底的第一次面對面親密接觸。值得註意的是,就在鮑里斯成行前不久,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非常希望在今年春天與梅會面。去年12月底,梅還派出了參謀長委員會的尼克·提摩西(Nick Timothy)和菲奧娜·希爾(Fiona Hill)出訪美國。

很明顯,無論是外交大臣還是貼身幕僚的出訪,都是在為梅不久後的出訪打前站。正如前英國駐美大使克里斯托弗·邁耶爵士的評價所言,當梅宣布訪美之時,前面的這些訪問所鋪墊的內容將會顯得非常重要。

那麽鮑里斯的美國之行和哪些人見了面?又談了什麽?

鮑里斯此行並沒有與特朗普會面,根據媒體報道,鮑里斯只是會見了特朗普身邊的兩名重要顧問,一是白宮首席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在擔任顧問前,班農曾是極右派媒體布賴特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的執行主席。另外則是剛剛被任命為白宮高級顧問的特朗普的女婿賈瑞德·庫什納(Jared Kushner),看來幾天前庫什納與名下公司和資產的切割正是為轉型做鋪墊。

除了上述兩名白宮顧問外,鮑里斯還前往華盛頓與一些國會重要領導人會面,包括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眾議院議長保羅·瑞恩(Paul Ryan),參議院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鮑勃·科克(Bob Corker)及高級成員本·卡丁(Ben Cardin)。

鮑里斯與保羅·瑞恩

有趣的是,在2015年底,當時還是倫敦市長的鮑里斯曾表示,自己“不願到紐約一些地方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會和特朗普打照面”。而在特朗普當選後,和英國政府的整體基調一致,鮑里斯對特朗普的評價顯然變得更友好了。

英美關系需要再確認

“顯然,特朗普新政府顯示出令人振奮的變革議程。但有一樣事情不會變,就是英美之間密切的友誼。”鮑里斯稱。官方說法是,鮑里斯此行主要和美方討論了美國未來針對敘利亞、中國和俄羅斯的外交政策。

但分析認為,鮑里斯此行的目的在於把美英關系推向未來美國政府的要務清單前列。比較吊詭的是,特朗普在勝選之後第一個選擇會面的英國政治人物竟是主張脫歐的前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這一舉動讓唐寧街和英國外交部非常難堪,特朗普甚至認為法拉奇應該來當英國駐美大使。

在特朗普勝選之後,他和梅之間曾有過兩次通話。8日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訪問時,梅表示,英美兩國有著“共同價值觀”。特朗普也把英國稱為“特別的”、“長久的盟友”。不過,梅顯然需要在白宮聽到關於未來英美關系和對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更明確的表態。

對於此次鮑里斯的訪美,英國《衛報》直言,這是自19世紀20年代(當時美國提出門羅主義,彰顯擴張野心,欲與歐洲隔離)以來,英國的外交大臣還沒有面對和未來的美國政府之間如此存在潛在沖突的關系,也沒有像鮑里斯這樣缺乏資歷的外交大臣來應對矛盾。

強調英國的貿易地位

上述文章提到,雖然美國新政府的政策未知,但是在一些領域可能對英國的利益存在嚴重威脅。其中最顯著的是美俄關系的走向,一方面英國忌憚俄羅斯在歐洲的一舉一動,英俄關系從2016年底以來又出現一些波瀾;而另一方面特朗普對俄羅斯表現出的合作姿態,以及對北約的質疑,都令一直和美國保持“特殊關系”的英國感到被孤立的威脅。

另外,特朗普政府可能在伊朗核協議上出現倒退,而英國則剛剛在去年9月和伊朗恢複大使級外交關系。此外,特朗普不反對日韓擁有核武器的表態,也和英國追求無核化的政治意願相悖。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脫歐公投之後的英國將和美國之間以什麽樣的形式進行貿易。鮑里斯強調,英國在美國的貿易協定當中將會是首要考慮對象。

“我們是北約最大的兩個貢獻者,我們(英國)是美國在國際安全領域的首要夥伴,當然,兩國都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鮑里斯稱,“我們聽到的是,英國是美國開展自貿協議的頭等對象。因此,對兩國而言,今年將會是非常令人振奮的一年。”

不過,和鮑里斯的表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個月前,美國總統奧巴馬還警告稱,脫歐公投將令英國“掉到隊伍後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82

死在小確幸假想中的小店老店(2017/6/22)

2017-06-22 NM

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曾是世界的輕工業重鎮;港商甚至發展出一套讓勞工承包手作生產的制度。早一代人集體回憶中的「穿膠花」,可謂今天「將閒置資源極大化」的共享經濟的先行者。

在這種高度有彈性的生產模式之下,香港也出現了相應的零售市場環境。廠商將部分產品外銷,也有部分在本地出售。當年還未有大型連鎖店;高級的貨品和進口貨在百貨公司出售,其他的就透過各種小店和小販出售。這種分銷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賴廠商和各小店小販的關係網。不同產品行業,各自發展出一個由生產到批發到零售的網絡,這就是大多數人所認識香港的生產價值鏈。

八十年代,生產外移,價值鏈的結構也漸漸出現變化。左派一直恨之入骨的全球化,使零售業變得資本密集,愈來愈多的連鎖店,透過資本操作來減低成本,結果卻令到許多低收入家庭本來負擔不起的日用品,像冷氣和微波爐等,價格愈來愈便宜。過去廿年,國際貿易在物流和資訊技術的進步下,令市場變化愈來愈大;像阿里巴巴,就是大陸廠商向世界各地零售商批發的平台,漸漸變成向消費者直銷的平台。

大批量生產賺錢產品,已經是紅海式的割喉競爭;薄利多銷的背後全是資本密集的操作,是連鎖店的世界。但與此同時,微生產革命,卻為小店開拓了新的生存空間;只不過今天小店的銷售渠道,不可能再單純依賴傳統的實體店鋪,賣的產品也不可以是簡單的大批量生產商品。就算是小本經營,在今天要成功,也要走 Online-to-offline(O2O)的策略。更正確一點說,愈是小本經營,就愈要利用新的競爭環境,尋找生存定位。應運而生者,有王維基的網購平台;大陸資金的網購平台,最近也進軍了香港市場;主打有本地貨的,則有「士多」和「土炮」等。

「我不管世界怎樣變。我只是希望停留在三、四十年前那樣;簡單地買賣消費者要的日常生活所需?為什麼政府不可以回購領展,然後讓我們用低廉的價錢租鋪,讓我們繼續營運下去?」將小店老店消失,全部推說是租金貴,是捉錯用神。真正應該問的問題是:「為何別人有能力負擔更高的租金?」事實上,過去廿年,也有人可以像賣米線的譚仔般,由一間鋪發展成上十億價值的企業。順帶一提,有資料顯示,譚仔和同類食肆,生意收入最高的鋪頭,正是位於領展商場當中。市場的公義,就是讓做對了決定的人,得到回報。另一邊廂,市場也是淘汰的過程;被淘汰的人,最大錯誤就是將對未來的預期,建立在錯誤的假設之上;假設市場不會變,正是個致命的錯誤。說白了,就算政府免租將所謂的老店小店保育下來,最終也只是門面功夫,另類博物館,對幫助基層市民,真正意義委實不大。事實上,世界各地的政府,都會扶持某些行業和企業,結果卻衍生出各種既得利益和「殭屍企業」,要永遠靠吸別人的血來續命。不願意進步的社會,才是對我們的下一代最不公平的社會。

李兆富,筆名利世民,時事評論作家、出版人。作者Facebook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