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來,多家券商密集召開中遊行業投資機會的電話策略會,賣方少見地對周期性中遊行業集體翻多,與會分析師看多情緒濃重,主題也多是運用諸如“崛起”、“複蘇”、“重生”等字眼的積極描述。
過去一段時間,A股震蕩向上,2月13日上證綜指創下今年收盤價的最高,其間周期行業,尤其是中遊呈現出漲幅居前的特征。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2月13日,年初以來重型機械指數、工程機械指數等漲幅均超過8%。
“明顯看到,中遊的數據在好轉,包括重卡、挖掘機的數據;第二,整個宏觀經濟數據在改善,也有一些數據的佐證。包括我們現在也在推‘一帶一路’,‘一帶一路’中的建築、建材、機械等屬於中遊,現在就是主題和行業利好疊加,大家的預期隨之也提高了。”上海一家中型上市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表示。
華南一位專長於小票的私募基金經理在受訪時表示,他最近聽了券商關於中遊的一些電話會議,並表示會擇機進入。
中遊利好疊加主題機會
2月12日是周日,但券商研究所的分析師們並沒有閑下來。當日晚間7~9點,包括海通、廣發、方正、國泰君安等多家券商研究所都在召開投資者電話會議,且幾乎所有中遊行業的相關分析師均參與了會議。
以海通證券為例,當日晚8點半,海通證券策略、石化、建築、建材、機械、通信六位分析師召開了聯合電話會議,解讀“一帶一路”及中遊投資的機會。同樣時間點,方正證券十個行業的首席分析師也召開了電話會議,解讀“中遊崛起”。
今年1月,我國進出口數據超過預期,而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出現海運價格上漲、集裝箱量價齊升的局面。三者之間的關系及其中的投資機會如何?同樣,廣發宏觀、機械、交運三個行業分析師也在12日晚8點召開電話會議,圍繞的主題是貿易、海運與集裝箱。
第一財經註意到,國泰君安同時間召開了“一帶一路”的相關會議,雖然不是“中遊崛起”,但“一帶一路”受益的相關行業也正是產業鏈中的中遊行業。
實際上,早在一周前春節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中泰證券研究所便召開了一次中遊行業的策略會議,參與者是各個行業的首席分析師。
中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楊濤在主持該次會議時開門見山地表示,春節後上班第一天(就開這樣的會),“因為我們覺得在未來的一到兩個月的時間,整個中遊行業的機會是比較顯著的,我們也是第一時間給大家召開這樣一個會議。”
隨後的2月9日,滬指盤中創近2個月的新高,各中遊制造行業的表現亮眼。當日晚間,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即召開了“春季攻勢、重視中遊”的電話會議。
任澤平便認為,行業景氣正從上下遊向中遊傳導,未來一段時間正是“中遊崛起”的黃金時期。
上周,在流動性收緊的預期下,A股持續低迷,成交和換手率呈現歷史地量,在新疆板塊的點燃下,“一帶一路”成為上漲主力。
“這段時間行情不錯,身邊一些基金經理最近的確配置了周期。”一位受訪的公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找不到其他合適的機會時,“一帶一路”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不想空倉的話”。融通基金策略分析師劉安坤認為,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由於他更多推行“去全球化”的政策,如撤出TPP、保守的移民政策等,主張專註解決美國國內經濟問題,美國海外戰略或將收縮,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推行留出更多國際空間。
“上周末特朗普重申將在稅收領域進行重大改革,出於對其執行力的預期,基建動作也將加快,周末工業金屬如銅、鋅、鋁出現大漲,短期可關註特朗普的交易行情。”劉安坤對第一財經表示。
在劉安坤看來,“一帶一路”的主題中長期可關註,尤其是在中美外交“一推一收”的歷史性戰略變化中出現的,預計後期不乏催化劑如政策會議、投資超預期等,而且能帶動很多板塊。
底部判斷考驗基金經理
券商對中遊的看好最先來自於基建市場的活躍及重卡和挖掘機銷量的繼續上升。今年1月,國內重卡市場共約銷售各類車輛8.2萬輛,環比增長9%,比去年同期的3.68萬輛大幅增長122%。根據工程機械協會數據,同期挖掘機銷量4548臺,同比增54%,其中,小挖、中挖和大挖同比分別增57%、33%和107%。
方正證券策略分析師郭艷紅認為,最近幾個月來,結構機會集中在需求不再惡化,疊加供給的改革主題的行業,前期是煤炭、鋼鐵、有色等,正在過渡到機械、化工、農業中的細分品種。
方正證券分析,2017年一季度將是重卡銷售的最高峰:2月份銷量8萬臺以上實現100%的增長,3月達到銷售的巔峰,全年有望達到此輪重卡銷售周期的巔峰在82萬臺左右。
“在去年9月份之後,市場一直是結構性機會,接近2015年高點附近的多數是集中在三個鏈條,第一是汽車鏈條,第二是建築鏈條,第三是石油鏈條,而汽車和建築即將走弱,石油和供給側帶來的影響向中遊過渡,中遊向下遊的傳導能力決定了行情持續性,在下遊需求沒有看到好轉的情況下,行情過渡到中遊可以看作近兩個季度中性市場,結構性機會的尾聲,後續需要邏輯的切換。”郭艷紅分析稱。
廣發宏觀首席分析師郭磊指出,中國經濟目前受三個周期的疊加影響,其中之一便是朱格拉周期,它是以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以及企業資本支出意願的回升為驅動的,一般而言8~10年一個周期。
“2017年可能是新一輪朱格拉周期開始,一系列特征已經開始顯現。”郭磊在會議中表示,比如看工業鍋爐,看挖掘機重卡這些,都是有兩輪周期切換的跡象,而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設備類投資見底的跡象也比較明顯。
不過,對於周期的輪動切換,幾位買方投資人士也認為,實際投資中的把握頗為困難,容易踩空。“周期做好的話有時會有幾倍的漲幅,但你不好判斷什麽時候能走出底部。”上述私募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
長城證券也發現,中遊行業“全局式”的相對收益主要集中在“春季躁動”區間之內,之後往往表現平平,因此需要重點關註中遊板塊數據,如果中觀數據出現經濟增長的證偽跡象,則需要警惕階段性市場核心矛盾點,即“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預期扭轉。
一個人最大的機會就是能夠與時代同步,與時代共振。
本文由洪泰幫(微信ID: AngelPlus001)授權i黑馬發布。
這是清華創業導引課的第四學期,從第一學期開始,我就是設計者之一。創業不是玄學,而是年輕人很好的選擇。
每一個企業IPO時,都有一個招股說明書。中國資本市場27年了,兩千多萬企業,只有3000家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里核心的一章叫歷史沿革,什麽叫歷史沿革?
這個企業今天成功了,回顧一下光榮的歷史。你會發現每一個企業從起步到成功那一剎那,模式上80%都不一樣了。
我說人生沒辦法規劃,創業其實也是這樣。創業者根本沒可能從一開始就想好這個事,從頭捅到底。
要想成功,創業者要有很強的各方面素質,能夠駕禦風險,從起錨到到達理想的彼岸需要很長的過程。
洪泰基金創始人盛希泰開講清華創業引導課
我今天講第一講,主要想跟大家講一下我理解的道的層面的東西。
人在某個時代、某個時點,如果能夠清醒的認識到時代在發生什麽,然後作出判斷,再堅決行動,如果方法得當,運氣又不差,就有可能成功。
一個人最大的機會就是能夠與時代同步,與時代共振,而不是五年、十年之後發現你同學成功了,一拍大腿,我為何當年沒那樣做,這是最愚蠢、最可悲的。
四次重啟,每次都有重大戰略機遇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四次重啟,每次重啟都有大的戰略機遇。
第一次,1978年鄧小平上臺。
第二次,1992年鄧小平南巡。
第三次,2001年年底加入WTO。大家一定要格外地回顧一下這個時點。特朗普上臺後,第一天就廢止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有人預測可能會出臺更保守的限制中國的政策。
這些怎麽來的?我的解讀是,2001年,我們千辛萬苦給了各種承諾加入WTO,這相當於拉人進微信朋友圈。美國人覺得給中國人機會,是把你拉進某個朋友圈里。
之後,美國發現十年下來,我們(中國)發展很好,不僅如此,搶紅包多,發紅包少。於是,美國人覺得不行,要限制。我認為這是最大的原因。
中國很大的發展動力是來自於2002年以後,尤其是從2005年到2012年。這8年,中國經歷了歷史上最偉大的造富運動。
幾乎每一個人,除非只有現金和存款,只要買了一套房子,除了通脹因素之外,身價有非常大的增值。
所以,2002年這個節點對中國太重要了,整個商品湧到全世界,中國變為世界工廠。
第四次,就是現在供給側改革+雙創時代。你們要把握這個機會。今年是2017年,十九大要召開了,全世界都關註十九大,關註中國對世界的影響。
在座的諸位正在經歷這個機會。在經濟上的一個詞就是供給側改革和雙創時代。
馬雲前段時間曾經說過“做決策、做企業,千萬不要聽經濟學家的。聽經濟學家的,一定沒好日子過。”我部分認同這句話。
不管聽誰講,觀點都是一致的,經濟形勢一片大不好,只不過是U型、V型、L型的區別。
我的觀點是,既然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不要跟自己過不去,多看正面東西。如果每個人都很負面,一定更加負面。國門是打開的,如果覺得不好,可以走人,可以用腳投票。
90後的中國人,應該是揚眉吐氣的,應該彰顯你的氣質,因為你們背後的中國和20年前完全不一樣。
我說,你在美國再牛,你的語言永遠不會比美國人好。你對美國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理解,永遠不會比美國人強。
你們的優勢應該是回到中國去,或者你要嫁接中國。英語不錯,也有一幫美國朋友,同時你的大門又是中國,這才是你的優勢。
90後的孩子不要唱空中國,因為過去20年移民的人,都錯過了一個世界奇跡:中國高增長、低通脹20多年,打破了所有經濟學家能夠達到的理論極限。
我們現在面臨著五大機遇
目前這個時點,中國正在發生什麽?當然,肯定有汙染,有其他問題,但是正面力量一定是最主要的。
第一,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可預期,這是前提。去年11月底,我和俞敏洪去矽谷考察8天。我們在MIT有一個演講,很多美國朋友看到我準備的稿子提到政治穩定,很驚訝。我說有什麽驚訝的?
我去的當天跟全球最大的科技咨詢公司Sullivan董事長在他的家里爐邊談話,聊到很多特朗普上臺後的事情。美國就穩定嗎?事實上是,中國很穩定。
摩根士丹利在2月14日為中國經濟送上重磅“情書”,說中國2027年可跨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
報告指出中國2030年達到20萬億美元的總量,只需要維持每年4.6%的GDP增速就可以。
我堅決認同這個報告。我覺得中國政府有很多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2013年,是新的時代開始,一切都在重塑,機會是顯而易見的,這個機會大於1992年的機會。
第二,整體富裕。最近這些年有一個詞叫消費升級。以啤酒為例,中國啤酒行業從來都是增長,去年卻出現了下跌,但精釀啤酒去年增長了40%。這說明中國老百姓需要有逼格的生活。
消費升級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人跑到日本買馬桶蓋、買菜刀、買電飯煲。看著是很滑稽的事件,本質上是老百姓追求有逼格的生活。
第三,移動互聯時代是中國的世紀。中國現在有10億部智能手機。這個數據超過全世界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這是很可怕的數據。
在這個時代,我非常有民族自豪感。
德國是老牌制造強國,日本制造業很精。但是,德國和日本的移動互聯網,最近五年,十年沒有出現特別新的,偉大的企業。
再比如以色列,前年有一本書寫得非常好,說以色列是創新國度,但以色列也沒有出現世界級的企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移動互聯網沒有深入發展。
為什麽騰訊出現在中國?為什麽Facebook出現在美國?因為分別代表全世界兩大語言體。
你會發現中國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無疑讓任何人不可輕視。這真的是中國人的世紀。
第四,90後改變中國 ,改變世界。我經常說,90後是第一代正常的中國人。今天的90後,除了個別家庭很差的之外,多數人的思維方式跟以前不一樣。
我們投了一個很好的項目,叫大V店,給媽媽賣東西,配送貨。他們做了一個研究報告——90後媽媽有什麽特點?
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在朋友圈里曬自己,不曬孩子。你們可以尋訪一下90後媽媽是不是這樣?
我投的另外一個項目橘子娛樂,差不多估值2億美元。他們出了一個報告,研究95後孩子的消費習慣。
其中有一點說,95後的孩子、00後的孩子不用微信,用QQ。00後的孩子不一定用Facebook,這都是變化。
第五,大麻煩等於大機會。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有很偉大的進步,也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比如環保、霧霾,金融、醫療、服務產業落後等,但是偉大的機會已經非常明顯了。
大家知道,春節大年三十那天收發紅包多少個嗎?142億個。12點敲鐘那個時段,峰值每秒鐘76萬個。為什麽會這樣?美國可能嗎?
還有一個數據,去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是5.5萬億美元,美國1120億美元,這種差距不可思議,這也是彎道超車最偉大的例子。
美國老百姓人手幾個信用卡,中國老百姓70%、80%從來沒用過信用卡,但一步跨過信用卡時代。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這是我們的機會。你們年輕,沒有框框,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可以畫出最美、最燦爛的圖畫。
目前中國提出創新創業的想法,不是偶然,而是經濟增長和調整必然趨勢。過去20年,中國經濟調結構和保增長,保增長是第一位的,造成了水泥、化工、鋼鐵、煤炭等行業產能過剩。
現在中國要調整這種經濟發展結構,存量不行,就要增量,就需要靠創新創業。
時勢造英雄,時代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重要,不管有沒有創業的基因,不管是合夥,還是當CEO。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種國策與目前90後的個性特別匹配。同時,習主席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核心就是創新。這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全吻合。
聚焦四大創業和投資領域
對於目前的創業方向,我認為有四大領域值得關註和投資,這也是目前為止洪泰所投資的方向。
第一個賽道,是消費升級和文化娛樂。消費升級上面已經講過。中國有句古話,知保暖而思淫欲,這句話其實是說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娛樂一定是這個時代很大的推動力。
去年電影票房500億,雖然增速比之前下降,但這是建立在過去十年一直高速增長的前提下。電影屏幕數量增長70%,機會無限大。
第三個賽道,是人工智能(簡稱AI)和大數據。這點代表著未來。人,一方面喜歡偷懶,另一方面希望健康,所以,一定會借助各種力量推動智能裝備的發展。
AlphaGo把圍棋選手打敗,便是人工智能應用的一個體現,可能很多人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個時代的到來,但是一定會到來,這是必然的。
有一本書叫《未來簡史》,大家可以看看,想象空間很大。現在很多學生學放射專業,未來可能要失業。
通過大數據,如果讀了上10億張、百億張肺癌的病例,你說我不比任何醫生的判斷高明嗎?顯而易見的。
這個未來發展空間太大了。我們這方面投的項目比較多,很多都在矽谷。
第四個賽道,是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提起來好像比較負面,但機會特別大。當中國銀行的利潤被稀釋掉大部分的時候,中國金融革命就開始了。微信和支付寶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投的一家公司叫用錢寶,他們去年年底,1個月實現了100萬筆放貸,沒有一個信貸員,完全是靠人工智能分析人的大數據。放貸的對象也是過去銀行從來不服務的年輕人。這在過去難以想象。
我們今年會有一個新的賽道,叫泛互聯網。凡是傳統企業的互聯網改造,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有無限大的空間。我的說法叫“60後+90後”。
目前為止,支撐中國前進、GDP增長,以及就業的不是BAT,不是互聯網企業為主,而是傳統企業。這些傳統企業確實需要嫁接互聯網這個基礎設施,即“60後+90後”。
移動互聯網和人要喝水一樣,已經是基礎設施。90後孩子生下來就有互聯網,他們對互聯網的領悟和理解,相當於我做了20年的證券市場的感知是一樣的。這也是我們重點的投資方向。
給年輕人的六點建議
從證券公司總裁、董事長到創業者,我的最大改變是稱呼,從盛總到泰哥。什麽是互聯網思維?原來我幹老大,真的是一呼百應。而現在的時代不一樣,真的需要有合夥人思維。
我給在座的諸位提出六點建議:
第一,要有合夥人思維。什麽叫合夥人?合夥人必須等量齊觀、相互互補。在這點上,我跟洪哥(俞敏洪)的組合特別有意義,原來我做資本市場,他創業,等量齊觀。
一個單位一旦一個人說了算,沒有另外一個人全方位思考、全方位行動,你也得完蛋。所有人都是你的下屬,都是完蛋。
我看項目時候,如果這個家夥沒有合夥人,我是不投的,是沒有未來的。如果找不到合夥人,說明不適合創業。
股權結構上,創業者需占據控股地位。其次,核心團隊必須有股權,不能沒有,或者僅僅只有期權。期權不適用於創始團隊,不適用於合夥人。
第二,創始人格局很重要。誰都有性格,做事方式也不一樣。關鍵是能不能包容別人,能不能聽取不同意見,這點很重要。脾氣不好,不意味著你完全可以任著自己的性子走。
一個人成功的很大標誌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能容納別人,容納不同意見,容納能幹的人。容人之量,善於妥協無比重要。
第三,不管什麽時候,有人願意跟你同甘共苦,有人願意跟你一起混,這才是當老大的氣質。如果沒有人跟你混,怎麽當CEO?怎麽當老大?
原來我在證券公司幹總裁,其實我不大管具體事,他們覺得很奇怪,後來問我什麽原因?我說每一個董事長、總裁都可以說我有個人魅力,決策多麽精明,這些我都不講。
不過,有一條,我必須要說,“我非常善於做後勤部長”。什麽是後勤部長?善於給別人提供平臺,善於給別人服務,善於兌現別人的利益,這就是後勤部長。
作為老大,你能幹沒用,你的團隊成員能幹才有意義,這點非常重要。
我做洪泰基金的難度比我當年做證券公司的難度大太多了。我們公司投資經理大部分是90後,合夥人85後,我怎麽跟他們混呢?
我跟他們之間沒有代溝。我跟他們處得很高興。他們一開始跟我打拳,也打不過我(笑)。
你真要跟人家打成一片,要想清楚別人在想什麽,這點特別重要。
第四,應該打提前量,善於做計劃,並且一定要算帳。中國第一個娛樂上市公司華誼兄弟,現在市值很高,為什麽拍電影的能上市?因為他善於把一個企業計劃做好,賬算到位,而不是胡說八道,滿嘴跑火車。
從一個藝術家到一個企業家,每個人其實都既是藝術家,又是企業家,打提前量特別重要。
第五,選擇的智慧,不管創業,還是工作,都很重要。人的一生,時間是有限的,怎麽分配決定你是不是有成就。把時間分配給有意義的人和事,早晚會成事。
選擇智慧是成事的第一前提和第一智慧。人每天都在選擇,從生到死,這點非常非常重要。
第六,細心,這是一種習慣和自然,習慣成自然。說個例子,我們原來寫招股書,相當於給企業畫像。好不容易報上去了,某天被翻出來,發現有錯別字,放一下,然後一放三個禮拜,碰巧碰到IPO停止發行,這樣三年過去了。這不是段子。
我們的員工一定要懂職業訓練,對得起別人,尊重別人。我幹總裁,開始我寫了一篇小文章,我說從消滅錯別字開始。
當時我面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很多是碩士,說這句話相當於當年海爾張瑞敏在車間里說不能隨地大小便。
我們是靠文字吃飯的,寫東西是飯碗之一,細心特別重要。
我說的這六條,有一個前提,即不管什麽時代,有一句話是天理:十年磨一劍。很多年輕人恨不得明天就有成就。
馬雲15年前做黃頁時候也失敗了,馬化騰當年為了融資,躺在床上好幾天起不來。
不管在什麽時代,成事都是需要時間的。只要方向對了,你又努力,加以時日,才能成事。這點特別重要,特別告誡大家。
融創中國(01918.HK)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在9月1日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融創堅定地看多中國,在境外一點投資都沒有,也看多中國的消費升級。“我們堅定支持宏觀調控,我們堅信行業發展會有好的結果,因為調控會讓行業發展更健康,所以中國的地是安全的,房地產是安全的。”
2017年中報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3.3億,同比增長26%,權益收入241.92億,同比增長58.9%,溢利16.14億,同比大漲1469.7%,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13億,同比大漲1683.4%。
今年1-6月,融創實現合同銷售金額1088.5億元,同比增長94.2%。下半年可售資源超3800億元,足以支持公司銷售業績持續大幅提升。
根據克而瑞今天發布的《2017年1-8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排行榜》,截至2017年8月底,融創已完成了1613.5億元的合同銷售額,同比大幅增長106%。
財報顯示,上半年融創毛利為26.16億,較2016年上半年增加近12.1億元,毛利的增加主要由於銷售收入的增加及毛利率的上升。報告期內,融創毛利率為19.6%,較2016年上半年的13.3%大幅增加了6.3個百分點。
從數據上看,融創的並表毛利率從2013年開始逐漸降低,至2015年達到12.4%的歷史低點,但非並表的毛利率卻始終維持在25%左右的行業平均水平。有財務方面的分析人士指出,融創毛利率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曲線,主要因為公司大量並購項目所致。
隨著這些低毛利項目消化完畢,融創的毛利率也逐步回歸到正常軌跡。數據顯示,融創毛利率自2016年開始逐步修複,至2017年中期達到19.6%,已然進入新的上升軌跡。
截至報告期末,融創擁有現金余額924.09億元,較2016年底的698億元增長約32.4%,其中非受限制現金706.6億元。於2017年下半年到期的有息負債僅為122億元;現金對短期借款的覆蓋倍數接近2倍,在行業內屬於較高水平。
截至8月25日,不計入收購的萬達13個文旅城項目,融創總土地儲備共計1.01億平米,其中約96%位於一線、環一線及核心城市,充足高質量的土地儲備將支持公司快速周轉運營和未來穩健發展。
融創中國資產規模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6月30日,該公司總資產4239億,較2016年12月31日的2932億增長45%;有息負債1813億,所有者權益343億,本公司擁有人應占權益234億,凈有息負債889億。
同時,融資成本再創新低,借貸的加權平均年利率約為5.8%,較去年同期減少0.56個百分點。
伴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融創緊抓市場時間窗口進行高質量資本運作,積極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拓寬融資渠道,繼續為公司的健康運營增加安全砝碼。
7月24日,融創中國公告稱,通過先舊後新方式配售2.2億新股,配股價為18.33港元/股,獲得股權融資40.3億元港幣(折合5.2億美元)。此舉大幅提升融創股東權益,進而降低凈負債率超過30個百分點,極大的優化其資本結構。
之後的8月3日,公司繼續宣布完成新一輪海外債債券發行,合計募集資金約合10億美元。在此之前,融創並未大量使用海外債券這一融資方式,截至7月底,該公司僅有存續期的海外債券約4億美元,其規模遠低於同級別地產同行。
中報業績顯示,截至6月30日,融創擁有已售未結轉資源超過2000億,預計這些項目會在2018、2019年逐漸交付,並呈現在報表收益上。“預計融創業績爆發點會在2017年底或者2018年。”有分析人士如此預計。
融創中國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汪孟德在業績會上稱,全年銷售目標已由年初的2100億大幅提高43%至3000億,即在2016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2018年以來,A股行情慘淡,滬指1月底達到年內最高點後旋即以較大幅度開始下跌,之後持續以不同幅度震蕩走低。在海外風險因素、信用債違約頻發等諸多利空因素輪番演繹下,市場彌漫著謹慎悲觀的情緒。這也在指數上得到明顯體現,7月初上證指數甚至一度跌破2700點。此後盤面呈現回調趨勢,目前則在2900點附近震蕩。
近期央行公布了資管新規的執行細則,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將給市場帶來三方面利好,即提高理財產品相對吸引力、緩解實體企業再融資壓力以及提振市場流動性。在不少機構看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轉向已經確認,賣方也悄然轉多。
比如廣發證券策略研報稱“非銀金融行業:資管新規細則落地,壓力舒緩利好板塊”、中金公司研報稱“A股策略:政策拐點更加明晰”等等。星石投資甚至認為,市場底部確認,無需悲觀,價值成長股仍然值得堅定持有。
樂觀情緒擡頭
博時榮享回報靈活配置定開混合擬任基金經理蔡濱認為,雖然短期看市場負面因素較多,市場或在下半年持續震蕩尋底。但長期看,目前改革大方向持續正面推進,或許正意味著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目前正值布局好時機。
星石投資也認為,市場已對海外風險因素有了充分認識,情緒面反應已有所鈍化,海外風險因素對國內經濟總量影響可控。而另一方面,全面去杠桿進入到結構去杠桿,貨幣政策出現了實質性的微調,下半年仍有一定的降準空間,堵偏門+開正門的財政政策,未來減稅力度有望加大。
蔡濱表示,他在去年底已經將倉位降低,主要是因為自下而上找不到太多具有吸引力的股票,背後邏輯是部分個股漲了兩年導致估值吸引力在下降,而這也讓他今年避開市場調整風險。
星石投資策略分析師袁廣平向第一財經稱,“盡管資本市場波動擾動因素增多、波動加大,但相關負面沖擊已得到了充分反映,市場底部正在形成。市場不應沈浸在極度悲觀的情緒中,經濟、政策、估值正’三重築底’,應該珍惜市場底部區間布局的大好機會。”
WIND統計顯示,目前A股逐步逼近市場底部,從絕對估值來看,國證A指估值15倍、上證綜指估值12.5倍、滬深300估值11.5倍與過去歷史4次大底的估值水平基本相當(2016年2638點、2013年1849點、2008年1664點、2005年998點)。
進一步從估值分布來看,目前全部A股估值中位數是30倍,0-40倍估值的個股占比55%,低估值個股占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過去歷史底部的情況。
“不會因為看好而簡單地長期持有。如某些個股漲太多估值偏貴就會賣掉,會反複評估自己的持倉價值。”蔡濱也說。
當然市場上也存在不同的聲音。
交銀國際的首席經濟學家洪灝對A股底部的投資概念更為謹慎,他認為市場底部應該定義為額外承擔的風險開始低於因此而額外產生的回報,並指出在這種定義下不會存在指數的絕對底部。
看長期趨勢
為什麽近期市場會出現震蕩調整?蔡濱認為,背後核心原因是“去杠桿”政策背景下,整個經濟基本面趨勢震蕩向下,貨幣政策偏緊、棚改及基建收緊、部分行業補貼政策退出等情況,會給企業盈利帶來壓力,或體現在下半年及明年一季度,目前市場調整正是從估值上對這一壓力的反映。
短期看未來市場或將繼續震蕩尋底,很難出現特別大利好。不過蔡濱認為,目前屬於估值偏低區域,已經一定程度反映了未來業績壓力、增速壓力。
星石投資認為,中國經濟L型走勢,進入了存量經濟主導的長期階段,這點市場已經達成了共識。在此背景下,要尋找長期的投資機會,關註總量數據意義不大,更應該把握好經濟結構調整的長期趨勢——新興產業的持續擴張和優質公司的份額提高不會因為短期擾動而中斷。
在星石投資看來,市場底部確認,A股無需悲觀,代表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價值成長股仍然值得堅定持有,而所謂價值成長股,應具備三個特點。
第一,代表經濟未來發展方向。具備強勁的驅動因素能夠促使行業或者公司本身保持較高的成長性;第二,估值相對合理(這里的估值並不是絕對的PE水平,而是能夠與未來成長性匹配的估值,通常用PEG來衡量,一般PEG在1附近說明其估值相對合理);第三,強大的股價修複力。這類企業的內在價值以及較高的成長性能夠確保其穿越牛熊,即使在市場調整的過程中遭到錯殺,但是市場企穩或反彈之後能夠迅速進攻。
從市場交易來看也趨近於情緒底,目前市場的換手率也基本接近過去幾次大底。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或許已經到了“布局黃金期”,優秀的好企業在估值便宜的階段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不過,也有很多業內人士認為,“擇時”投資是無效的,因為“擇時”本身是倉位上的增減,一旦方向做錯則很難彌補。
袁廣平認為,“擇時”應以時間周期拉長後的板塊輪動為主線。“比如我們去年以大消費主題貫穿全年,其中60%的倉位集中在消費領域,但配置風格依然較為均衡,並把其他部分倉位配置在結構性機會中。這樣的操作,試錯成本相對較低,一旦市場劇烈調整,彌補起來速度更快。”但她強調,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做倉位層面的擇時,一旦系統性風險來臨,依然會減倉,只是在產品中不輕易使用倉位擇時。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